高中化学 氧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特殊性

高中化学 氧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特殊性
高中化学 氧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特殊性

氧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特殊性

河北省宣化县第一中学栾春武

一、氧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特殊性

1. 在氧族元素中,只有氧元素的单质(O和O)在常温常压下是气体。32

2. 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分子一般为非极性分子,但O却是极性分子。3

3. 氧元素只有在与氟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显正化合价,如在二氟化氧(OF)中氧元素显其最高2正化合价为+2价,其最高正化合价与其族序数不相等。

-1价。、KO等)中显4. 氧元素只有在过氧化物(如HO、NaO2222225. 在氧族元素中,氧元素与氢元素能形成氧化物(HO)和过氧化物(HO)。2226.在氧族元素中,氧元素与金属元素能形成氧化物(KO)、过氧化物(KO)超氧化物(KO)。22227. 在氧族元素中,氧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强,其单质(O和O)的氧化性最强。328. 在所有气体中,只有O能够供人和动植物呼吸。

29. 在O层中,O的含量虽然很小,却可以吸收来自太阳的大部分紫外线。因此,臭氧层被称为33人类和生物的保护伞。

10 在氧族元素的单质中,O的化学性质最活泼(比O还活泼)并且臭氧具有不稳定、强氧化和23漂白能力这三大特性:

(1)不稳定性:臭氧不稳定,在常温下能缓慢分解生成氧气,在高温时可以迅速分解:

=== 3O2O 23

(2)强氧化性:O具有极强的氧化性,凡能与空气或氧气反应的物质都能与O反应;Ag、Hg33等在空气或氧气中不易被氧化的金属也能与O反应:3=== === HgO + O、2Ag + 2O Hg + O + 2O AgO233222(3)漂白性:臭氧具有漂白性,实质是染料受到O的强烈氧化作用而褪色。311. 在氧族元素与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只有HO是强氧化剂。HO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都具2222有强氧化性,其还原产物为HO(氧元素由-1价还原为-2价)。如:2-+====== PbSO + 4HO。并且使用HO I +2HO、PbS + 4H OH + 2IO+ 2H 作氧化剂不会引入2222222422新杂质,因此,HO被称为“绿色”氧化剂。2212. 在氧族元素中的氢化物(HR)中,HO的沸点最高,最稳定,且呈中性。22二、硫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特殊性

1. 在氧族元素中,硫元素与氢元素能形成硫化物(HS)和过硫化物(HS)。222

2. 在氧族元素中,硫元素与金属能形成硫化物(NaS)、过硫化物(NaS)和多硫化物(NaS,x2222.

x为大于2的正整数)。

3. 硫元素只有在过硫化物(HS、NaS、FeS)中显-1价。22222

4. 金属与非金属之间越活泼,一般越容易发生反应。常温下O与Ag、Hg等金属不反应,但非2=== Ag2Ag + SS、O弱的S在常温下却能与Ag、Hg等金属反应。金属活泼性比22=== HgS.

Hg + S

5. 单质硫与变价金属一般生成低价金属硫化物,如硫与变价金属Fe、Cu反应分别生成FeS、CuS;2但S与变价金属Hg反应却生成HgS。

6. 非金属氧化物之间一般不发生反应,但SO却能与NO反应:22=== SO+ NO。SO+ NO3 2 2

7. SO和Cl都具有漂白性,但等物质的量的SO和Cl混合却使二者失去漂白性,这是因为二者

2222=== HSO + 2HCl。发生反应生成无漂白性的物质。SO+ Cl+ 2HO 422 22

8. SO和Cl都具有漂白性,Cl能使石蕊试液褪色,但SO却不能。22229. 浓HSO具有强氧化性,SO、CO和H都具有还原性,但浓HSO不能将SO、CO和H氧22422242化,这是因为+6价的硫与+4价硫之间没有中间价态,CO和H 只有在高温时才表现出还原性。因2此可用浓HSO干燥SO、CO和H。242210. 浓HSO是一种酸性干燥剂,一般可用于干燥中性和酸性气体,但不能干燥HS、HBr、HI224等具有还原性的酸性气体。这是因为浓HSO能将其氧化。42HSO(浓)+ HS SO+ 2HO、22 4S +2 ===2 ↓===BrSO↑+ 2HO、HSO(浓)+ 2HBr 2 222 4 +

===ISO↑+ 2HOHSO(浓)+ 2HI 222 4 + 2

11. 酸与酸之间一般不反应,但浓HSO和亚硫酸能分别和氢硫酸反应。42HSO(浓)+ HS SO ↑+ 2HO、HSO+ 2HS 3HO。22 =2= 32S3 2 +422 +=== S =↓↓12. 酸性氧化物与酸一般不反应,但SO与氢硫酸能够反应。SO+ 2HS 2HO

2S + =2==2 23↓13. 强酸与弱酸盐反应可以制弱酸,弱酸一般不能与强酸盐反应制强酸。但有氢硫酸与CuSO溶4 ===HSO+ HS + CuS↓。液反应可制的强酸。CuSO422 4

14. 在实验室用浓HSO与NaCl反应制取HCl,可以在强热的条件下进行反应生成42NaSO;但用浓HSO与NaNO反应制取HNO时,却不能强热,只能微热生成NaHSO。4322443HSO(浓)+ 2NaCl NaSO + 2HCl↑ 4 2 24

NaHSO + HNO+ NaNO↑。(浓)HSO3 4 3 24BaSO却无毒,可做“钡餐”。钡盐一般有毒,但 4.5 116. 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一般属于化学变化,如O和O、白磷与红磷、金刚石与石墨之间的转32化等均属于化学变化;但斜方硫与单斜硫之间的转化(S的组成及硫原子之间的化学键均未变化,只8.

是S分子大晶体里的排列方式不同)却属于物理变化。、817. 活泼金属与稀HSO反应,一般速率很快;但活泼金属Ca、Ba与稀HSO反应时,由于生4224成CaSO、BaSO沉淀物附于金属表面,致使反应速率很慢。4418.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位于氢后面的金属与非氧化性酸一般不反应,但Cu与氢硫酸可以反应。

===H↑+ CuS↓Cu + HS2 219. 非金属元素的单质与其最高价含氧酸一般不反应,但硫元素的单质与其最高价含氧酸浓硫酸=== 3SO↑+ 2HO

可以反应。2HSO(浓)+ S 2224

20. 在非金属元素的含氧酸中,只有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这三大特性。

①.吸水性:是指浓硫酸中的硫酸分子吸收游离态的水,跟水分子结合,生成一系列硫酸水合物。因为浓硫酸中存在大量未电离的硫酸分子,能强烈地和水分子结合,生成稳定的水合分子:HSO·xHO242(x =1、2、3、4),故浓硫酸是一种良好的液态干燥剂,常用来干燥中性和酸性气体,如H、O、2 2CO 、SO、Cl、HCl等,若将其敞口久置就会因吸水而稀释。222

②.脱水性:是指浓硫酸能将有机化合物(特别是糖类)中的氢、氧原子按2 : 1的数目脱去(相当于水的组成),使某些有机物发生炭化而变黑如:

OH

CH↑+ HO、CHO

CHO 12C + 11H2 42211222125③.强氧化性:是指浓硫酸分子中+6价的硫容易得到电子的性质,即浓硫酸有很强的氧化性,这是由于硫酸分子中处于最高价态的+6价的硫元素引起的。在加热的条件下,它能氧化许多金属、少数非金属及某些具有强还原性的化合物,浓硫酸的还原产物一般为SO。2) CuSO+SO浓↑+2HO

SOCu +2H(24224

2HO+2SO↑+CO C +2HSO↑(浓)24222

===I+浓) SO↑+2HO

(2HI + HSO22 24221. 在常温下,浓硫酸能使Fe、Al、Cr等金属产生钝化现象。

22. 给稀硫酸加热蒸发水分,不能制的纯硫酸,只能得到98.3%的浓硫酸。

23. NaHSO、KHSO等硫酸氢盐,虽然属于盐,但具有酸的一些通性,如:44===NaSO+ FeSO+ H ↑、+ Fe 2NaHSO 24 24 4

2NaHSO+ NaCO 2NaSO+ CO↑+ HO 24 24 223===三、硒、碲、钋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特殊性

1. 在氧族元素的单质中,只有硒是半导体。

2. 在氧族元素中,硒元素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并且,硒元素被人们称为“抗癌大王”。

3.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一般也强;而硒的非金属性比硫弱,但硒酸(HSeO)的酸性比硫酸(HSO)强。4224

4. 在氧族元素的单质中,非金属单质碲能够导电。

在氧族元素的单质中,碲通常不能与氢气直接化合,只能通过其他反应间接制取碲化氢。5.

碲化氢的还原性最强。在氧族元素的氢化物中,碲化氢最不稳定,6.

在氧族元素中,只有钋为金属元素。并且,钋的原子序数最大、7.

原子半径最大。在氧族元素的单质中,钋的熔沸点最高,密度最大。8.

四、例题分析福建高考)(09【例题1】能实现下列物质间直接转化的元素是

A. 硅

B. 硫

C. 铜

D. 铁

解析:A项,SiO不与水反应,错;B项,S与O生成SO,再与HO生成HSO,可以与NaOH322222生成NaSO,B项正确。C项中CuO,D项中FeO均不与HO反应,故错。22433答案:B

【例题2】(09年广东高考)常温下,往HO溶液中滴加少量FeSO溶液,可发生如下两个反422应:

2+ + ===3+ 3+ ===2+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O O+2H+ O↑2Fe 2Fe+ 2HO,2Fe+ 2H2Fe+ H+ H22 222 23+ 2+ 弱强,其还原性比的氧化氢比.HOFeFeA22B.在HO分解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下降222+ 3+ 的总量保持不变和分解过程中,FeFeC.在HO222+生产过程要严格避免混入FeD.HO22结合题给两个方程式,比较规律可知,氧化性:是氧化剂大于氧由氧化还原反应的强弱解析:3+强,还原剂H的氧化性比氧化产物FeO化产物,还原性:是还原剂大于还原产物,因此氧化剂HO22222+ 强,所以A错误;两个方程式相叠加,即HO分解生成HO和O,由的还原性比还原产物为Fe22223+ 2+ 作催化剂,所以或OH分解FeFeO于H呈弱酸性,所以随着反应进行,pH升高,故B错误;22222+ 2+,故DFe也生产过程要避免混入H可导致O分解,所以HO正确;因为总量不变,因此CFe2222正确。

答案:C、D

【例题3】(08年海南高考)下图表示某固态单质A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某些产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化合物B在常温常压下为气体,B和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4 : 5,化合物D 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1)写出A在加热条件下与H2的化学方程式____;E与A的氢化

物反应生成A)写出(2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3)写出一个由D生成B(--11 NaOH 溶液与10 mL 0.10 mol·L(4)将5 mL 0.10 mol·L溶液混合。的的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②反应后溶液的pH ______7(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理由是_____。pH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理由是③加热反应后的溶液,其SO。。E为H。D是HSO,A为固体SSO解析:由题意知:B和C分别是和SO322243

O

+ 3H=3S↓S(写成可逆反应也正确)(2)HSO + 2HS (1)HH+S222232

(浓))C+2HSO(CO ↑+2SO ↑+2HO 342222

(浓)或CuSO +SO↑+ 2HO等Cu+ 2HSO42242--2=SO+ 2 HO (4)①HSO +2 OH2233-2发生水解使溶液显碱性。②大于;NaSO溶液中SO323 NaSO溶液的水解。③增大;升高温度促进32五、练习)放入一定体积氧气的空气(忽略CO08年江苏高考)将一定量的SO和含0.7mol 【练习1】(22

(正反应放热)。反℃时,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2SO+O 2SO的密闭容器中,550322再将剩余气体通;气体体积减少了将容器中的混合气体通过过量NaOH溶液,21.28 L应达到平衡后,(以上气体体积均为标准状况下的体L过焦性没食子酸的碱性溶液吸收O,气体的体积又减少了5.6 2积)。(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请回答下列问题:。(填字母)(1)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百分含量保持不变b .SOa.SO和SO浓度相等2 32的消耗速率相等SO的生成速率与SOc.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不变d.23.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e 。(填字母)2)欲提高SO的转化率,下列措施可行的是(2a.向装置中再充入N b.向装置中再充入O 2 2c.改变反应的催化剂d.升高温度

(3)求该反应达到平衡时SO的转化率(用百分数表示)。2(4)若将平衡混合气体的5%通入过量的BaCl溶液,生成沉淀多少克?2解析:(1)b、c (2)b

-1 0.45 mol =mol)消耗的(3O5.6 L/22.4 L·-0.7 mol 物质的量:2.

0.9 mol

0.45 mol×2 =生成的SO物质的量:3-10.95 mol 21.28 L/22.4 L·SO和SO的物质的量和:mol=32 0.95 mol 反应前的SO物质的量:2%=94.7的转化率:0.9 mol /0.95 mol ×100%SO 2 BaSO的质量:BaSO(4)在给定的条件下,溶液呈强酸性,不会沉淀。因此4310.485 g 0.05 =0.9 mol×233 g/mol ×答案:略年四川高考)过氧化氢是重要的氧化剂、还原剂,它的水溶液又称为双氧水,常】(09【练习2

用作消毒、杀菌、漂白等。某化学兴趣小组取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准确测定了过氧化氢的含量,并探究了过氧化氢的性质。Ⅰ.测定过氧化氢的含量

请填写下列空白:

中,加水填仪器名称)10.00 mL密度为ρg/mL的过氧化氢溶液至250 mL ___________((1)移

至锥形瓶中,加入稀硫酸酸化,用蒸馏水稀稀释至刻度,摇匀。移取稀释后的过氧化氢溶液25.00 mL 释,作被测试样。)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被测试样,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下,请将相关物质的化学计量(2

数及化学式填写在方框里。-2+ + _______

□□HH □MnO + + □MnO + O□H□+ 24=2==2)滴定管中。滴定到达“碱式”(填)滴定时,将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注入____________“酸式”或(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终点的现象是

,则原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标准溶液VmL(4)重复滴定三次,平均耗用c mol/L KMnO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质量分数为(填“偏高”或“偏)若滴定前滴定管尖嘴中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则测定结果______(5

低”或“不变”)。探究过氧化氢的性质Ⅱ.

该化学小组根据所提供的实验条件设计了两个实验,分别证明了过氧化氢的氧化性和不稳定性。

(实验条件:试剂只有过氧化氢溶液、氯水、碘化钾淀粉溶液、饱和硫化氢溶液,实验仪器及用品可自选。)请将他们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现象填入下表:

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实验现象

验证氧化性

验证不稳定性

残缺方程式配平首先确定缺什么,分析(2)1(.【解析】Ⅰ)根据题意应该选用的仪器是容量瓶。由于高锰酸钾标准溶液具有强氧化性,所,根据电子转移守恒,配平化学方程式。可知缺的是O(3)2

秒内溶液呈浅红色,滴定到达终点的现象是:滴入一滴高锰酸钾溶液,且30以只能使用酸式滴定管。根据配平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过氧化氢的量,最后计算出原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不褪色。(4))若滴定前滴定管尖嘴中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有一部分溶液占据了质量分数为17cV/200ρ。(5 气泡的体积,并没有滴入锥形瓶,则测定结果偏高。)验证氧化性,选用具有还原性的饱和硫化氢溶液,产生淡黄色沉淀硫或溶液变浑浊;或.(1Ⅱ

)验证不稳定性,取适量过氧化者选用有还原性的碘化钾淀粉溶液,有碘单质生成,溶液变蓝色。(2加热,氢溶液于试管中,加热,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有氧气生成;或者取适量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用导气管将得到的气体通入到装有饱和硫化氢溶液的试管中,溶液变浑浊或有浅黄色沉淀产生。

滴入一滴高锰酸钾溶液,溶O (3)酸式5 (答案Ⅰ.(1)容量瓶2)2 5 6 2 8 2

(5)偏高(液呈浅红色,且30秒内不褪色4)17cV/200ρ

答案

Ⅱ.

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实验现象

取适量饱和硫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产生淡黄色沉淀或溶液变浑浊。验证氧化过氧化氢溶液。滴入

(取适量碘化钾淀粉溶液于试管中,性

(溶液变蓝色。)

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取适量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加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产生气泡,木条复燃。热,

验证不稳(取适量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

定性加热,用导气管将得到的气体通入(溶液变浑浊或有浅黄色沉淀产生)

到装有饱和硫化氢溶液的试管中)

高中化学竞赛-配合物,络合物,配位化学,配体,配位数,中心体

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辅导 配合物(配位化合物)化学基础 【竞赛要求】 配位键。常见的配合物的中心离子(原子)和常见的配体(水、羟离子、卤离子、拟卤离子、氨分子、酸根离子、不饱和烃等)。螯合物及螯合效应。常见的络合剂及常见的配合反应。定性说明配合反应与酸碱反应、沉淀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联系。配合物几何构型和异构现象的基本概念。配合物的杂化轨道理论。八面体配合物的晶体场理论。Ti(H2O)6的颜色。路易斯酸碱的概念。 1.配合物:由中心离子(或原子)和几个配体分子(或离子)以配位键相结合而形成的复杂分子 络合物。如[Co(NH3)6]3+、[Cr(CN)6]3–、Ni(CO)4都是配位单元,分别称作配阳离子、配阴离子、配分子。判断物质是配合物的关键在于物质是否含有配位单元。配合物和复盐的区别:前者一定含有配位键,后者没有配位键,如KCl·MgCl2·6H2O是复盐,不是配合物。 2.配合物的组成: 为外界,内外界(1)配合物的内界和外界:以[Cu(NH3)4]SO4为例,[Cu(NH3)4]2+为内界,SO-2 4 之间是完全电离的。内界是配位单元,外界是简单离子。又如K3[Cr(CN)6]之中,内界是[Cr(CN)6]3–,外界是K+。配合物可以无外界,但不能没有内界,如Ni(CO)4。 (2)中心离子(原子)和配位体: a.中心离子(原子):又称配合物的形成体或中心体,多为过渡金属离子,如Fe3+、Fe2+、Co2+、Ni2+、Cu2+,也有电中性的原子为配合物的中心原子,如Ni(CO)4、Fe(CO)5中的Ni和Fe都是电中性的原子。只要能提供接纳孤对电子的空轨道的离子或原子均可作中心体。 b.配位体:含有孤对电子的阴离子或分子。如NH3、Cl—、CN—等。配位体中直接同中心原子配合的原子,叫做配位原子。如[Cu(NH3)4]2+配阳离子中,NH3是配位体,其中N原于是配位原子。配位原子经常是含有孤对电子的原子。 (3)配位原子和配位数:配体中给出孤对电子与中心体直接形成配位键的原子,叫配位原子。配位单元中,中心体周围与中心体直接形成配位键的配位原子的个数,叫配位数。中心离子的配位数一般为2、4、6、8(配位数为8的较少见),如在[Pt(NH3)6]C14中,配位数为6,配位原子为NH3分子中的6个氮原子。一般说来,配位数大多是中心体电荷数的两倍,如Cu+、Ag+、Au+的配位数均为2,Cu2+、Zn2+的配位数均为4,Fe3+、Cr3+的配位数均为6,但也有例外。配位数与中心体和配体的性质有关:若中心离子的电荷高,半径大,则利于高配位;而配体的电荷高,半径大,则利于低配位。

高中化学元素关系图

硫(S)元素关系图 重要关系: ○9H2S→S:SO2、Cl2、Ca(ClO)2、Br2、I2、KMnO4、K2Cr2O7、KNO3、H2O、Fe3+、O2、浓H2SO4 ○21SO2→SO42-:H2O2、X2、HNO3、KMnO4、Ca(ClO)2、Na2O2 ○22H2SO4(浓)→SO2:Cu、C、S、P、HBr、HI、H2S ○23SO32-→SO42-:Cl2、Br2、I2、O2、KMnO4、K2Cr2O7、HNO3、H2O2、Na2O2 ○1Na2S+CuSO4====Na2SO4+CuS↓○2H2S+CuSO4====CuS↓+H2SO4 ○3Na2S+H2SO4(稀)====Na2SO4+H2S↑○4H2S+2NaOH====Na2S+2H2O ○5Na2S+FeSO4====FeS↓+Na2SO4○6FeS+H2SO4(稀)====FeSO4+H2S↑○72H2S+3O点燃2H2O+2SO2 ○8S+H2△H2S ○9H2S+Cl2====2HCl+S↓ 2H2S+SO2====3S↓+2H2O H2S+Br2====2HBr+S↓ H2S+I2====2HI+S↓ 5H2S+2KMnO4+3H2SO4====5S↓+K2SO4 +2MnSO4+8H2O 3H2S+K2Cr2O7+4H2SO4====3S↓+K2SO4 +Cr2(SO4)3+7H2O 3H2S+2HNO3(稀)====3S↓+2NO↑+2H2O H2S+H2O2====S↓+2H2O H2S+2FeCl3====S↓+2FeCl2+2HCl 2H2S+O2====2S↓+2H2O H2S+H2SO4(浓)====SO2↑+S↓+2H2O 2H2S+Ca(ClO)2====2S↓+CaCl2+2HCl ○10S+2Cu△Cu2S ○11Na2S2O3+2HCl====2NaCl+S↓+SO2↑+H2O ○12S+O SO2 ○133SO2+2Na2S====3S↓+2Na2SO3 ○14H2SO3+2H2S====3H2O+3S↓

教案碳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高一年级化学导学案(032) 碳地多样性 主备课人:李媛媛审核人:时凯 2014.12.4 学习目标: 1、了解同素异形体地概念,知道碳有三种同素异形体 2、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地主要性质, 重点突破: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地性质. 预习导学:阅读课本62页到65页有关内容,并完成下列内容. 一: 多种多样地碳单质 1.同素异形体 由元素组成地性质地几种单质,叫做该元素地同素异形体.如碳元素地同素异形体有,氧元素地同素异形体有和. 2. 碳元素地三种重要单质、和. 思考1:组成元素相同地物质一定是同素异形体吗? 思考2: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该过程属于什么变化? 二:广泛存在地含碳化合物 1.碳元素地存在形:式碳元素在自然界主要以形式存在. 2.重要地含碳化合物:Na2CO3和NaHCO3 ( 物质Na2CO3NaHCO3 俗称或 色态白色粉末,Na2CO3?10H2O是白色晶体细小地白色晶体 溶解性二者都溶于水,Na2CO3比NaHCO3溶于水. 用途用于玻璃、造纸等工业,发酵粉地主要成分之一溶液都显性,因此被用做食用碱 (2)化学性质 ①与酸反应:Na2CO3、NaHCO3分别与盐酸反应地离子方程式为 、; 思考3: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易与酸反应,但碳酸氢钠与酸反应比碳酸钠更剧烈,为什么? 提示:二者与酸反应地原理分别为: Na2CO3: Na2CO3+HCl=NaHCO3+NaClNaHCO3+HCl=NaCl+H2O+CO2↑ NaHCO3:NaHCO3+HCl=NaCl+H2O+CO2↑ ②与碱反应: Na2CO3与NaOH不反应,而易与Ba2+、Ca2+地碱反应生成碳酸盐沉淀和NaOH. 如Na2CO3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地离子方程式为; NaHCO3能与所有可溶碱反应生成碳酸正盐和水.如NaHCO3与NaOH溶液反应地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③与盐反应:Na2CO3与CaCl2在溶液中反应地离子方程式为; ④对热稳定性:加热时,碳酸钠不分解,而碳酸氢钠则分解.即:碳酸钠比碳酸氢 钠.利用该性质可鉴别Na2CO3和NaHCO3 (3)Na2CO3和NaHCO3之间地相互转化: Na2CO3NaHCO3 如:Na2CO3和NaHCO3相互转化地化学方程式是: NaHCO3→Na2CO3::① ② Na2CO3→NaHCO3: 达标训练: 1.下列叙述中,正确地是() A.由碳元素地单质组成地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B.金刚石和石墨具有相同地化学性质 C.金刚石与石墨之间地转化不属于化学变化 D.C60是新发现地一种碳地化合物 2.下列既能跟NaOH溶液反应,又能跟盐酸反应地是() A.Na2CO3溶液 B.CaCO3C.NaHCO3溶液 D.Na2SO4溶液 3. 可以用来鉴别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地最好地是() A. 加澄清地石灰水 B. 加热 C.加稀盐酸 D.加CaCl2溶液 4. 关于Na2CO3和NaHCO3地下列说法中正确地是() A. Na2CO3不如NaHCO3易溶于水 B. NaHCO3比Na2CO3稳定 C.石灰水能和NaHCO3反应,不于Na2CO3反应 D.等物质地量地Na2CO3和NaHCO3与足量盐酸反应,消耗HCl地物质地量之比 为2:1 5. 在盛有NaOH溶液试剂瓶口,常看到有白色固体生成,该白色固体( ) A.NaOH B.Na2O C.Na2CO3 D.NaHCO3 6.某二价金属地碳酸盐和碳酸氢盐地混合物跟足量地盐酸反应,产生地CO2地物质地量之比为5:4,该混合物中碳酸盐和碳酸氢盐地物质地量之比为( ) A.1:3 B.2:3 C.3:4 D.4:5 7.除杂质(括号内为杂质): (1)Na2CO3 (NaHCO3)方法,有关化学方程式. (2)NaHCO3溶液(Na2CO3)方法,有关化学方程式. (3)NaCl溶液(Na2CO3)方法,有关化学方程式. 8.将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地混合物2.74g加热到质量不再变化时,剩余物质地质量为 2.12g.求:⑴混合物中碳酸氢钠与碳酸钠地物质地量;

各种高中化学知识总结元素及其化合物专题

无机框图推断题剖析 [题型示例] [20XX年全国卷II28题15分]以下一些氧化物和单质 之间可发生如右图所示的反应:其中,氧化物(Ⅰ)是红 棕色固体、氧化物(Ⅱ)、(Ⅲ)、(Ⅳ)在反应条件下都是 气体。 ⑴氧化物(Ⅰ)的化学式(分子式)是。 氧化物(Ⅱ)的化学式(分子式)是。 ⑵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 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 [考况简析] 框图推断题,是高考的必考题。考得最多的一年是1995年,考查了2个无机框图推断和1个有机框图推断,共计19分,其余每年都考了1-2个框图推断题,分值都在6-16分左右。 [考查目标] 既考查了以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为主要载体的有关基础知识,又考查了学生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化学实验及化学计算等基础知识,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观察、阅读、归纳、分析、推理等综合能力。 [解答方法] 信典倒顺法 第一步——分析信息:析准、析全题中的所有信息。涉及物质性质或结构的信息,要能以元素周期表为线索搜索出物质或物质范围,如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有ⅦA-AgCl、ⅪA-BaSO4、ⅣA-H4SiO4;涉及化学反应的要弄清楚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并注意把握住反应条件和转化的关系。 第二步——抓住典型:抓住典型已知物或典型已知条件或典型转化关系或典型定量数据等,并以其为突破口。 第三步——倒顺推断:在突破口的基础上或倒推或顺推,以推断出有关物质。 第四步——扣问作答:在推断结果的基础上紧扣题问进行作答。 [例题解析] 第一步——分析信息:氧化物(Ⅰ)是红棕色固体==> Ⅰ为Fe2O3;氧化物(Ⅱ)、(Ⅲ)、(Ⅳ)在反应条件下(高温)都是气体==> Ⅱ、Ⅲ、Ⅳ为SO2、SO3、NO、NO2、CO、CO2、H2O 第二步——抓住典型:Ⅰ- Fe2O3 第三步——倒顺推断:顺推:氧化物Ⅰ(Fe2O3)+ 氧化物Ⅱ→ 单质Ⅰ+ 氧化物Ⅳ ==> 氧化物Ⅱ- CO、单质Ⅰ- Fe、氧化物Ⅳ- CO2;顺推:氧化物Ⅱ(CO)+ 氧化物Ⅲ→ 单质Ⅱ+ 氧化物Ⅳ(CO2) ==> 氧化物Ⅲ- H2O、单质Ⅱ- H2;倒推:单质Ⅱ(H2)+ 氧化物Ⅱ(CO)← 氧化物Ⅲ(H2O)+ 单质Ⅲ ==> 单质Ⅲ- C 第四步——扣问作答:⑴氧化物(Ⅰ)的化学式(分子式)是Fe2O3;氧化物(Ⅱ)的化学式(分子式)是CO 。⑵反应①:Fe2O3 + 3CO 高温2Fe + 3CO2;反应②:CO + H2O 高温CO2 + H2;反应③:C + H2O 高温CO + H2。 [归纳小结] ①熟练解题方法;②熟悉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③在搜索物质范围时一定要以元素周期表为线索进行系统搜索;④有的考题的信息会在提问里面,所以,考生要注意通读试题后再来做题更好,不要急于求成。 [规律总结] 一、特征结构

高中化学竞赛配位化合物

高中化学竞赛专题练习 配位化合物 1、画出下列配合物可能有的旋光异构体的结构。 (1)[FeCl2(C2O4)en] ;(2) [Co(C2O4)3]3-;(3)[Co(en)2Cl2]+。 2、一些顺式铂的配合物可以作为活性抗癌药剂,如cis-PtCl4(NH3)2、cis-PtCl2(NH3)2、 cis-PtCl2(en)等。实验测得它们都是反磁性物质,试用杂化轨道理论说明它们的成键情况,指出它们是内轨型配合物还是外轨型配合物。 3、已知下列配合物的磁矩,根据价键理论指出各中心离子的价层电子排布、轨道杂化类型、 配离子空间构型,并指出配合物属内轨型还是外轨型。 (1) Mn(CN)63-(μ=2.8 B.M); (2) Co(H2O)62+(μ=3.88 B.M); 4、实验测得配离子Co(NH3)63+是反磁性的,问它属于什么几何构型?根据价键理论判断中心 离子采取什么杂化状态? 5、通过计算说明,在标准状况下金难溶于水,但用氰化钠溶液却可以浸取金矿砂中的金。 已知E°(Au+/Au)=1.69V,E°(O2/OH-)=0.401V,K稳°[Au(CN)2-]=2×1038 6、已知E°(Fe3+/Fe2+)=0.771V,E°(I2/I-)=0.535V,在标准状况下Fe3+可以将I-氧化为单 质I2。通过计算说明在标准状况下,下列反应能否自发进行? 2Fe(CN)63-+2I-=Fe(CN)64-+I2 已知K稳°(Fe(CN)63-)=1.0×1042,K稳°(Fe(CN)64-)=1.0×1035。 7、已知E°(Fe3+/Fe2+)=0.771V,E°(Sn4+/Sn2+)=0.14V,K稳°(FeF3)=1.15×1012。通过计算说明,下列氧化还原反应在标准状态下能否发生。若能发生写出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1)向FeCl3溶液中加入NaF,然后再加SnCl2; (2)向Fe(SCN)3溶液中加入SnCl2(K稳°(Fe(SCN)3)=4.4×105); (3)向Fe(SCN)3溶液中加入KI(E°(I2/I-)=0.535V)。 8、某Ⅷ族不活泼金属A溶于足量的王水生成B的溶液(A的含量为47.60%);将SO2通入B 的溶液中,得到C的溶液(A的含量为57.56%)。已知B、C的组成元素完全相同,且阴离子所带电荷也相同。 (1)通过计算推理,确定A的元素符号; (2)写出所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画出B、C阴离子的空间构型。 9、铝与三乙胺形成的单核配合物是电中性分子,实验测得其氢的质量分数为14.32%,画出 它的立体结构,指出中心原子的氧化态和杂化类型。要给出推理过程。 10、将2,2-联吡啶,冰醋酸和过氧化氢的混合物在75℃时水浴加热3小时后,析出细小的 针状晶体A。A可作为配体与许多过渡金属生成配合物,如与铬形成红紫色配合物B:CrA x Cl y(ClO4)z·H2O,元素分析结果如下:Cr 8.43%、C 38.95%、H 2.94%、Cl 17.25%、N 9.08%、O 23.35%。 (1)若A是双齿配体,易配位形成七元环,写出A的结构式。 (2)确定B的化学式,并计算该化合物的磁矩。 (3)写出B中的配离子所有可能的结构式。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 教案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通过学生亲自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求实、严谨和创新的优良品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通过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的教学,进行“抽象和具体”这一科学方法的指导。 教学重难点:同周期、同主族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原子的结构、性质、位置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初中我们学过了元素周期律,谁还记得元素周期律是如何叙述的吗[学生活动] 回答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即: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 [过渡]对!这样的叙述虽然很概括,但太抽象。我们知道元素周期律是自然界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变化的规律。既然是规律,我们只能去发现它,应用它,而不能违反它。但是,我们能否找到一种表现形式,将元素周期律具体化呢经过多年的探索,人们找到了元素周期表这种好的表现形式。元素周期表就是元素周期表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的规律。它是人们的设计,所以可以这样设计,也可以那样设计。历史上本来有“表”的雏形,经过漫长的过程,现在有了比较成熟,得到大家公认的表的形式。根据不同的用途可以设计不同的周期表,不同的周期表有不同的编排原则,大家可以根据以下原则将前18号元素自己编排一个周期表。 [多媒体展示]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1.按原子序数递增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2.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个横行;

3.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列(按电子层递增顺序)。 [过渡]如果按上述原则将现在所知道的元素都编排在同一个表中,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元素周期表,现在我们一同研究周期表的结构。 [指导阅读]大家对照元素周期表阅读课本后,回答下列问题。 1.周期的概念是什么 2.周期是如何分类的每一周期中包含有多少元素。 3.每一周期有什么特点 4.族的概念是什么 5.族是如何分类的主族和副族的概念是什么,包括哪些列,如何表示 6.各族有何特点 [教师归纳小结] [板书]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横行--周期 ①概念 ②周期分类及各周期包含元素的个数。 ③特点 a.周期序数和电子层数相同;

碳、硅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碳硅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碳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一、碳 1、碳在少量的氧气中燃烧:2C+O22CO 2、碳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C+O2CO2 3、碳和硫蒸气高温反应:C+2S CS2 4、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2Fe2O3+3C2Fe+3CO2↑ 5、碳粉与氧化铜共热:2CuO+C2Cu+CO2↑ 6、碳和水蒸气高温反应:C+H2O CO+H2 7、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C+CO22CO 8、碳与浓硫酸共热:C+2H2SO4CO2↑+2SO2↑+2H2O 9、碳与浓硝酸共热:C+4HNO3CO2↑+4NO2↑+2H2O 10、碳与稀硝酸共热:3C+4HNO33CO2↑+4NO ↑+2H2O 11、工业上制备粗硅:SiO2+2C Si+2CO↑ 12、工业上制备金刚砂:SiO2+3C SiC+2CO↑ 13、工业上制备碳化钙:CaO+3C CaC2+CO↑ 二、一氧化碳 1、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O22CO2 2、一氧化碳气体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Fe2O3+3CO2Fe+3CO2 3、一氧化碳通过灼热的氧化铜:CuO+CO Cu+CO2 4、一氧化碳和水蒸气反应:CO+H2O CO2+H2 三、二氧化碳 1、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2Mg+CO22MgO+C 2、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C+CO22CO

3、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Na2O+CO2Na2CO3 4、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CaO+CO2CaCO3 5、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6、二氧化碳和水反应:CO 2+H2O H2CO3 7、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2NaOH+CO2Na2CO3+H2O 2OH-+CO2CO32-+H2O 8、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NaOH+CO2NaHCO3 OH-+CO2HCO3- 9、工业上生产碳铵:NH3+CO2+H2O NH4HCO3 10、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Ca(OH)2+CO2CaCO3↓+H2O Ca2++2OH-+CO2CaCO3↓+H2O 11、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Na2CO3+CO2+H2O2NaHCO3 CO32-+CO2+H2O2HCO3- 12、向饱和的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Na2CO3+CO2+H2O2NaHCO3 2Na++CO32-+CO2+H2O2NaHCO3↓13、向偏铝酸钠溶液通入少量二氧化碳气体:2NaAlO2+CO2+3H2O2Al(OH)3↓+Na2CO3 2AlO2-+CO2+3H2O2Al(OH)3↓+CO32-14、向偏铝酸钠溶液通入足量二氧化碳气体:NaAlO2+CO2+2H2O Al(OH)3↓+NaHCO3 AlO2-+CO2+2H2O Al(OH)3↓+HCO3-15、向硅酸钠通入中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Na2SiO3+CO2+H2O H2SiO3↓+Na2CO3 SiO32-+CO2+H2O CO32-+H2SiO3↓ 16、向硅酸钠通入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Na2SiO3+2CO2+2H2O H2SiO3↓+2NaHCO3 SiO32-+2CO2+2H2O2HCO3-+H2SiO3↓

2020-2021年高中化学 .3.离子键、配位键与金属键教案 鲁教版选修3

2019-2020年高中化学 2.3.2离子键、配位键与金属键教案鲁教版选修3【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简单配位键的概念及形成实质和配位化合物在生物、化学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2.配位键的形成条件及简单配位键形成表示 【教学重点】配位键的实质。 【教学难点】配位键的实质。 【教师具备】制作课件、准备实验。 【教学方法】交流研讨、引导探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通过化学必修课程和上一节的学习,你对化学键尤其是共价键和离子键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除了共价键和离子键,原子之间还有其他的结合方式吗? 【提出问题】实验证明,氨分子能与H+反应生成铵离子(NH4+),其反应可用NH3+ H+= NH4+表示,那么,氨作为一个分子是怎样与H+结合的呢? 实用文档

【学生】学生可以想到NH3分子与H+的结合与我们学习过的共价键、离子键有所不同,可以用电子式写出NH4+的形成。 【讲述】铵离子(NH4+)的形成过程:氨分子中氮原子的2P轨道上有一对没有与其他原子共用的电子,这对电子称为孤对电子,氢离子上具有1S空轨道。在氨分子与氢原子作用时,氨分子的孤对电子进入氢离子的空轨道,与氢共用形成配位键。配位键用“→”表示,箭头指向电子对的接受体。 【展示课件】NH3与H+的形成过程。 【板书】二、配位键: 1. 配位键的含义:是一种特殊的共价键,它是由一个原子单方面提供一对电子与另一个有空轨道的原子(或离子)共用而形成的共价键,称配位共价键,简称配位键。 【活动探究】那么,配位键的形成条件是什么? 【板书】2. 配位键的形成条件 【学生总结】凡一方有空轨道,另一方有未共用电子对的两者就可形成配位键。 进一步得出配位键中提供电子对的原子称电子的给予体;接受电子对的原子称电子对的接受体。让学生回忆配位键的形成过程,总结出配位键的形成条件 【思考】配位键与共价键有何区别? 实用文档

高中化学竞赛辅导无机化学16.2配位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知识点素材

§16-2 配位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The Isomerism of Complexes 一、总论: 1.Definition:凡是化学组成相同的若干配合物,因原子间的连接方式或空间排列方式的不同而引起的结构和性质不同的现象,称为配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isomerism)。 2.Classification (1) 化学结构异构现象(chemical structure isomerism):化学组成相同,原 子间的连接方式不同而引起的异构现象,称为化学结构异构现象。例如: [Co(NH3)5(NO2)]2+和 [Co(NH3)5(ONO)]2+ (2) 立体异构现象(stereo isomerism):化学组成相同,空间排列不同而引起 的异构现象,称为立体异构现象。例如:Pt(NH3)2Cl2

cis – 二氯·二氨合铂(II) trans - 二氯·二氨合铂(II) 二、化学结构异构现象,大致分为五类: Ionization isomerism, Hydrate isomerism, Linkage isomerism, Coordination isomerism, Polymerization isomerism. 1.Ionization isomerism (1) Two coordination compounds which differ in the distribution of ions between those directly coordinated and counter-ions present in the crystal lattice are called ionization isomers. (2) e.g. [Cr(NH 3)5Br]SO 4 and [Cr(NH 3)5SO 4]Br 2.Hydrate isomerism (Solvent isomerism) (1) Hydrate isomerism is similar to ionization isomerism except that an uncharged ligand changes from being coordinated to a free-lattice position whilst another ligand moves in the opposite sense. (2) e.g. [Cr(H 2O)6]Cl 3 ,[Cr(H 2O)5Cl]Cl 2·H 2O ,[Cr(H 2O)4Cl 2]Cl ·2H 2O 3.Linkage isomerism (1) The first example of this type of isomerism was provided by J φrgensen, W erner’s contemporary. His method of preparation was as follows : A"solution "Cl]Cl )[Co(NH 23N aN O H Cl N H 253???→???→???→? red Co(ONO)]Cl )[(NH A"solution "253cold in stand let ?????→? yellow )]Cl Co(NO )[(NH A"solution "2253H Cl conc heat ???→???→?? (2) It deals with a few ligands (ambidenatate) that are capable of bonding through are type of donor atom in one situation not a different atom in another complex. Some authors refer to this type of isomerism as “structura l i somerism” but inasmuch as all isomerism is basically “structural” , the term linkage isomerism is preferable. (3) e.g. +252SCN]O)[Cr(H and +252NCS]O)Cr(H [ +]SSO )Co(NH [353 and +S]OSO )[Co(NH 253 4.Coordination isomerism (1) This may occur only when the cation and anion of a salt are both complexes, the two isomers differing in the distribution of ligands between the cation and anion (2) e.g. ]Cr(Ox)][)Co(NH [363 and ]][Co(Ox))[Cr(NH 363 ] ][Cr(SCN))[Cr(NH 663 and ](SCN))][Cr(NH (SCN))[Cr(NH 423243 ]PtCl ][)[Pt(NH 643 and ]][PtCl Cl )[Pt(NH 4243

碳、硅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

碳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1、碳在少量的氧气中燃烧: 2、碳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 3、碳和水蒸气反应: 4、碳和氧化铁反应: 5、碳粉与氧化铜共热: 6、工业上制备粗硅: 7、碳和二氧化碳反应: 8、碳与浓硫酸共热: 9、碳与浓硝酸共热: 10、碳与稀硝酸共热: 11、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 12、一氧化碳气体和氧化铁反应: 13、一氧化碳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14、一氧化碳和水蒸气反应: 15、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16、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 17、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18、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 19、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20、二氧化碳和水反应: 2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

2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 23、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 24、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25、向偏铝酸钠溶液通入少量二氧化碳气体: 26、向偏铝酸钠溶液通入足量二氧化碳气体: 27、向硅酸钠通入中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 28、向硅酸钠通入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 29、向碳酸钙的悬浊液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30、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31、向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32、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33、碳酸钙溶于稀盐酸: 34、碳酸钙溶于醋酸: 35、碳酸钙与二氧化硅反应: 36、高温分解碳酸钙: 37、向碳酸钙的悬浊液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38、碳酸氢钙与盐酸反应: 39、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 40、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 41、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石灰水: 42、碳酸氢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高中化学 元素及其化合物高考汇总

1.【2017北京卷】根据SO2通入不同溶液中实验现象,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答案】C 【名师点睛】掌握SO2的性质特点是解答的关键,选项C是易错点,要明确并不是遇到褪色就是漂白,要搞清楚反应的原理以及常见的漂白剂。SO2通入下列溶液中的现象与其体现的性质归纳如下: 2.【2017江苏卷】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Na2O2吸收CO2产生O2,可用作呼吸面具供氧剂 B.ClO2具有还原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C.SiO2硬度大,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D.NH3易溶于水,可用作制冷剂 【答案】A 【解析】A.过氧化钠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A正确;B.因二氧化氯具有氧化性才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B错误;C.二氧化硅透光性好,用于制造光导纤维,C错误;

D .液氨气化时吸收大量热,所以氨可用作制冷剂,D 错误。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常见无机物的性质和用途。解题的关键是要熟悉常见化学物质的重要 性质,性质决定用途,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对应关系要理清。在学习元素化合物内容时,以“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为主线构建知识网络,关注元素化合物性质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3.【2017江苏卷】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 .Fe FeCl 2Fe(OH)2 B .S SO 3H 2SO 4 C .CaCO 3CaO CaSiO 3 D .NH 3NO HNO 3 【答案】C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是元素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及反应条件。解题的关键是要熟悉常见 物质的化学性质和转化条件,特别是要关注具有实际应用背景或前景的物质转化知识的学习与应用。 4.【徐州市2017届考前模拟冲刺打靶卷】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 .活性炭具有还原性,可用作冰箱除味剂 B .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可用作造纸漂白剂 C .Al 2O 3具有很高的熔点,可用于制造熔融烧碱的坩埚 D .FeCl 3溶液能与Cu 反应,可用于蚀刻印刷电路板 【答案】D 【解析】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作冰箱除味剂,故A 错误;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可用 作造纸漂白剂,故B 错误;Al 2O 3能与烧碱反应,故C 错误;FeCl 3溶液能与Cu 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可用于蚀刻印刷电路板,故D 正确。 5.【东台市2017届5月模拟】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2Cl ???→点燃 NaOH(aq) ?????→2O ???→点燃 H O 2???→???→高温2SiO ???→高温 2O ?????→催化剂,△ 2H O ??? →

高中化学配合物

高中化学配合物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配合物 配合物一般可分为内界和外界两个组成部分。中心离子和配位体组成配合物的内界,在配合物的化学式中一般用方括号表示内界,方括号以外的部分为外界。 如果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氨水,首先可得到浅蓝色碱式硫酸铜[Cu(OH) 2]SO 4 沉 淀,继续加入氨水,则沉淀溶解而得到深蓝色溶液。这是因为加入过量的氨 2+2+ 配位键理论又叫配价键理论,其基本要点可归纳为三点: 1.中心离子和配位原子间是以配价键结合的,具有孤对电子的配位原子提供电子对,填入中心离子的外层空轨道形成配位键。 2.中心离子所提供的空轨道在与配位原子成键时必须经杂化,形成数目相等的杂化轨道。这些杂化轨道的能量相同,而且有一定的方向性。它们分别和配位原子的孤对电子轨道在一定方向上彼此接近,发生最大的重叠而形成配位键,这样就形成了各种不同的配位数和不同构型的配合物。 3.中心离子的空轨道杂化时,若有次外层d轨道参加,则形成的配合物属内轨型;若均为最外层轨道参加杂化,则形成的配合物属外轨型。内轨型配合物的配位键更具有共价键性质所以叫共价配键,外轨型配合物的配位键更具有离子键性质所以叫电价配键,但本质上两者均属共价键范畴。 价键理论认为,配合物中心离子和配体之间的化学键有电价配键和共价配键两种,因而配合物也可以分为电价配合物(外轨型)和共价配合物(内轨型)。在电价配合物中,中心离子是依靠库仑静电引力与配位体相结合。这样的结合不影响中心离子的电子层结构。在共价配合物中配位体的孤对电子与中心原子(或离子)空的价电子轨道形成共价σ配键。当中心离子为过渡元素(过渡元素的主要特点是它们的3d、4d、5d轨道都是未充满电子)时,在形成共价配合物时为了

第09讲 络合物(配位化合物)化学基础

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辅导讲座 第9讲络合物(配位化合物)化学基础 【竞赛要求】 配位键。重要而常见的配合物的中心离子(原子)和重要而常见的配位(水、羟离子、卤离子、拟卤离子、氨分子、酸根离子、不饱和烃等)。螯合物及螯合效应。重要而常见的络合剂及其重要而常见的配合反应。配合反应与酸碱反应、沉淀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联系(定性说明)。配合物几何构型和异构现 的颜色。路易斯酸碱的概念。象基本概念。配合物的杂化轨道理论。八面体配合物的晶体场理论。Ti(H2O)+3 6 【知识梳理】 一、配合物基本知识 1、配合物的定义 由中心离子(或原子)和几个配体分子(或离子)以配位键相结合而形成的复杂分子或离子,通常称为配位单元。凡是含有配位单元的化合物都称作配位化合物,简称配合物,也叫络合物。 [Co(NH3)6]3+,[Cr(CN)6]3–,Ni(CO)4都是配位单元,分别称作配阳离子、配阴离子、配分子。 [Co(NH3)6]Cl3、K3[Cr(CN)6]、Ni(CO)4都是配位化合物。[Co(NH3)6]、[Cr(CN)6] 也是配位化合物。判断的关键在于是否含有配位单元。 思考:下列化合物中哪个是配合物 ①CuSO4·5H2O②K2P t Cl6 ③KCl·CuCl2 ④Cu(NH2CH2COO)2 ⑤KCl·MgCl2·6H2O ⑥Cu(CH3COO)2 注意:①配合物和配离子的区别 ②配合物和复盐的区别 2、配合物的组成 中心离子 内界单齿配体 配位体多齿配体 配合物螯合配体 外界 (1)配合物的内界和外界 以[Cu(NH3)4]SO4为例: [Cu(NH3)4]2+ SO-2 4 内界外界 内界是配位单元,外界是简单离子。又如K3[Cr(CN)6] 之中,内界是[Cr(CN)6]3–,外界是K+。可以无外界,如Ni(CO)4。但不能没有内界,内外界之间是完全电离的。 (2)中心离子和配位体 中心离子:又称配合物的形成体,多为金属(过渡金属)离子,也可以是原子。如Fe3+、Fe2+、Co2+、Ni2+、Cu2+、Co等,只要能提供接纳孤对电子的空轨道即可。 配位体:含有孤对电子的阴离子或分子。如NH3、H2O、Cl-、Br-、I-、CN-、CNS-等。

碳及其重要化合物转化关系方程式的书写

《碳及其重要化合物转化关系》方程式的书写 请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能写离子方程式的写离子方程式):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4) (5)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高中化学元素及化合物所有化学方程式

高中化学元素及化合物所有化学方程式 非金属单质(F2 ,Cl2 , O2 , S, N2 , P , C , Si) 1, 氧化性: F 2 + H 2 === 2HF F 2 +Xe(过量)===XeF 2 2F 2(过量)+Xe===XeF 4 nF 2 +2M===2MFn (表示大部分金属) 2F 2 +2H 2 O===4HF+O 2 2F 2 +2NaOH===2NaF+OF 2 +H 2 O F 2 +2NaCl===2NaF+Cl 2 F 2 +2NaBr===2NaF+Br 2 F 2+2NaI ===2NaF+I 2 F 2 +Cl 2 (等体积)===2ClF 3F 2 (过量)+Cl 2 ===2ClF 3 7F 2(过量)+I 2 ===2IF 7 Cl 2 +H 2 ===2HCl 3Cl 2 +2P===2PCl 3 Cl 2 +PCl 3 ===PCl 5 Cl 2 +2Na===2NaCl 3Cl 2 +2Fe===2FeCl 3 Cl 2 +2FeCl 2 ===2FeCl 3 Cl 2+Cu===CuCl 2 2Cl 2+2NaBr===2NaCl+Br 2 Cl 2 +2NaI ===2NaCl+I 2 5Cl 2+I 2 +6H 2 O===2HIO 3 +10HCl Cl 2 +Na 2 S===2NaCl+S Cl 2 +H 2 S===2HCl+S Cl 2+SO 2 +2H 2 O===H 2 SO 4 +2HCl Cl 2 +H 2 O 2 ===2HCl+O 2 2O 2 +3Fe===Fe 3 O 4 O 2+K===KO 2 S+H 2===H 2 S 2S+C===CS 2 S+Fe===FeS S+2Cu===Cu 2 S 3S+2Al===Al 2S 3 S+Zn===ZnS N 2+3H 2 ===2NH 3 N 2+3Mg===Mg 3 N 2 N 2+3Ca===Ca 3 N 2 N 2+3Ba===Ba 3 N 2 N 2+6Na===2Na 3 N N 2+6K===2K 3 N

碳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答案

碳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总结 (注:带*的不要求记住,但要求能理解) 一、碳 1、碳在少量的氧气中燃烧:2C+O22CO 2、碳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C+O2CO2 *3、碳和硫蒸气高温反应:C+2SCS2 4、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2Fe2O3+3C2Fe+3CO2↑ 5、碳粉与氧化铜共热:2CuO+C2Cu+CO2↑ 6、碳和水蒸气高温反应:C+H2O(g)CO+H2 7、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C+CO22CO 8、碳与浓硫酸共热:C+2H2SO4(浓)CO2↑+2SO2↑+2H2O 9、碳与浓硝酸共热:C+4HNO3(浓)CO2↑+4NO2↑+2H2O 10、工业上制备粗硅:SiO2+2CSi+2CO↑ *11、工业上制备金刚砂:SiO2+3CSiC+2CO↑ *12、工业上制备碳化钙:CaO+3CCaC2+CO↑ 二、一氧化碳 1、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O22CO2 2、一氧化碳气体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Fe2O3+3CO2Fe+3CO2 3、一氧化碳通过灼热的氧化铜:CuO+COCu+CO2 4、一氧化碳和水蒸气反应:CO+H2O(g)CO2+H2 三、二氧化碳 1、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2Mg+CO22MgO+C 2、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C+CO22CO 3、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Na2O+CO2Na2CO3 4、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CaO+CO2CaCO3 5、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6、二氧化碳和水反应:CO2+H2OH2CO3 7、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2NaOH+CO2Na2CO3+H2O 2OH-+CO2CO32-+H2O 8、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NaOH+CO2NaHCO3 OH-+CO2HCO3- 9、工业上生产碳酸氢铵:NH3+CO2+H2ONH4HCO3 10、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Ca(OH)2+CO2CaCO3↓+H2O Ca2++2OH-+CO2CaCO3↓+H2O 11、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Ca(OH)2+CO2Ca(HCO3) 2OH-+CO2 HCO3- 12、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Na2CO3+CO2+H2O2NaHCO3 CO32-+CO2+H2O2HCO3- *13、向饱和的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Na2CO3+CO2+H2O2NaHCO3 2Na++CO32-+CO2+H2O2NaHCO3↓ 14、向四羟基合铝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气体: 2Na[Al(OH)4]+CO2 2Al(OH)3↓+Na2CO3+H2O 2[Al(OH)4]-+CO2+3H2O2Al(OH)3↓+CO32-+H2O 15、向四羟基合铝酸钠溶液通入足量二氧化碳气体:Na[Al(OH)4]+CO2Al(OH)3↓+NaHCO3 [Al(OH)4]-+CO2Al(OH)3↓+HCO3-16、向硅酸钠通入中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Na2SiO3+CO2+H2OH2SiO3↓+Na2CO3 SiO32-+CO2+H2OCO32-+H2SiO3↓ 17、向硅酸钠通入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Na2SiO3+2CO2+2H2OH2SiO3↓+2NaHCO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