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方法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大全非常实用

高中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大全非常实用

高中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大全非常实用一、元素的化学性质1.元素的原子结构:包括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核的构成等;2.元素的化学活性:元素的化合价、化合能力等;3.元素的氧化还原性:元素在化合物中的氧化态和还原态、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和原理等;4.元素的电性和金属性:元素的电负性、电离能、原子半径等;5.元素的地壳丰度和存在形式: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存在的化合物等。

二、常见化学元素及其性质1.金属元素:铁、铜、锌、锡、铝等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应用等;2.非金属元素:氢、氧、氮、碳、硫、磷等非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应用等;3.元素周期表:元素的周期规律、周期表的各种分类和用途等;4.难溶于水的元素:炭、硫、硅、铝等元素的溶解性和存在形式等;5.稀有元素:稀有气体、稀土元素、过渡金属等的特性、应用等。

三、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1.无机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等无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性质和应用等;2.配合物:配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应用等;3.有机化合物:碳氢化合物、醇、醚、酮、酸、酯等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性质和应用等;4.聚合物:聚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应用等。

四、化学反应1.化学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还原反应等反应类型的定义及示例;2.化学反应的平衡:化学反应速度、化学平衡常数、平衡常数的计算等;3.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焓变、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等。

五、化学方程式的平衡与计算1.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法则:平衡方程式的给定条件、平衡常数的计算、平衡位置的调节等;2.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试错法、代数法等;3.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质量计算、体积计算、摩尔计算等。

六、化学分析方法1.酸碱中和滴定:滴定的概念、滴定反应方程式、滴定的终点判定等;2.氧化还原滴定:氧化还原滴定的概念、滴定反应方程式、滴定的终点判定等;3.光度法:光度法的原理、操作和应用等;4.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等的原理和应用等。

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5篇

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5篇

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5篇第1篇示例: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1. 元素和化合物(1)元素: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核电荷数目的原子组成的,是化学中最基本的物质,例如氧、氢、铜等。

元素的周期表是化学中最基本的分类方法,根据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进行分类。

(2)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按照固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如水(H2O)、氨(NH3)、二氧化碳(CO2)等。

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式是化学学习的基础,需要掌握常见的离子和分子式。

2. 化学反应(1)化学反应类型:化学反应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单质燃烧反应、置换反应等。

对于不同类型的反应,需要了解其特点和示例,并能够进行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2)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过程的符号表示,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等内容。

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平衡和解读是化学学习的基础。

3. 化学键和分子结构(1)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通过电子互相吸引而形成的强力联系,分为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等。

化学键的形成和特点对物质的性质和化学反应有重要影响。

(2)分子结构:分子是由不同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的物质单位。

分子的结构决定其性质和化学反应方式,需要掌握分子的几何构型和键角度等内容。

(1)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是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物产生的速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浓度、温度、催化剂等。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对实验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2)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达到稳定状态,反应速率相等。

化学平衡常用平衡常数和Le Chatelier原理来解释和预测反应的变化。

5. 酸碱理论和溶液平衡(1)酸碱理论:酸碱理论包括布朗斯特德酸碱理论、阿伦尼乌斯酸碱理论等,用于描述和解释酸碱反应的性质和规律。

了解酸碱指示剂、pH值等相关知识对于理解溶液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2)溶液平衡:溶液平衡是指在溶液中溶质和溶剂之间的平衡状态,包括饱和溶解度、离子平衡等内容。

最全最详细的高中化学学习方法5篇

最全最详细的高中化学学习方法5篇

最全最详细的高中化学学习方法5篇最全最具体的高中化学学习方法5篇化学学不好的缘由是学问不系统,学问点不到位,方法不敏捷等,为了避开这些现象,化学要常常复习。

下面给大家共享一些关于最全最具体的高中化学学习方法5篇,盼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关心。

最全最具体的高中化学学习方法(篇1)化学究竟该怎么去学高中化学有肯定难度,所以同学们高中学习化学这科时,是每节课都跟住老师的思路,不要落下,虽然自己去补也能学会,但是需要铺张大量的时间跟精力,很是划不来。

化学学校基础差也没关系,高中一样可以学会,但是要努力了。

化学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把化学方程式学会,为什么是学会而不是背会呢?由于化学方程式需要自己会配平,不能只会背方程式,有些考试中要求大家现场配平,因此这种力量很重要,况且高中化学方程式特殊多,同学们根本没有精力完全背会。

配平方程式的过程还需要同学们学会化合价、质量守恒定律等,同时还要学一些化学试验以及无机物和有机物等。

化学计算题目是稍难的,但是只要同学们仔细去听课,它会比数学题目要简洁。

化学重在理解与背诵,此外还需要多做题目进行练习。

高中化学怎么能学会高中化学并不难,只要肯花时间去学都能学好。

学化学也需要根据预习、听课、做题、总结等步骤去学习,每一个过程都要仔细去做,听不懂的地方就要反复去思索和琢磨,直至讨论懂了为止。

化学难题没有太多,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千万不能得过且过,否则最终只会害了自己,高三复习做题时就会遇到越来越多的不会题目。

假如在高一高二学习时多花些时间,把每一个学问点都学透了,那么即使慢一点,少做一些题目,心里还是踏实的。

高中化学也会遇到一些比较抽象的地方,老师也会拿一些模型来讲课,便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课程内容,假如大家还是不理解,那么也可以在网上找一些免费视频来学习,尽量不要让自己在化学学习时留有问题。

最全最具体的高中化学学习方法(篇2)首先要有爱好。

俗话说:“爱好是的老师!”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最重要的是爱好,只有你感爱好了,你就会自己努力地去学。

浅谈高中元素化合物教学与策略

浅谈高中元素化合物教学与策略

浅谈高中元素化合物教学与策略高中化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而元素化合物的教学是化学课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元素化合物的学习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对于化学的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要浅谈高中元素化合物教学与策略。

一、元素化合物的概念元素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元素组成的纯净化合物。

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的过程中,学生首先要掌握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明确元素和化合物的区别,了解元素与元素之间的键合和化合物的生成及结构等基本知识。

二、教学策略1. 强调实验教学元素化合物的实验教学非常重要,通过实验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形态等特点,激发学生对于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通过实验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化学的热情。

2. 连接生活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相关实例和案例,将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元素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和重要性。

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氧气、水等都是元素化合物,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这些例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3. 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元素化合物的相关知识,直观、生动地呈现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4. 拓展教学内容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适当拓展元素化合物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资料等了解更加丰富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5. 开展互动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互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元素的化合反应元素的化合反应是元素化合物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学生要掌握元素之间的化合规律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平衡等知识。

2. 元素化合物的生成及结构学生要了解元素化合物的生成及其结构特点,掌握元素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和应用。

高二化学学习重点及方法总结

高二化学学习重点及方法总结

高二化学学习重点及方法总结化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在高中化学学习中,高二的学习内容更加深入和复杂。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高二化学学习的重点和方法,本文将总结一些重点内容和有效学习方法。

一、有机化学的学习重点有机化学是高二化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主要包括碳链、官能团、同分异构、有机合成等内容。

在学习有机化学时,需要重点掌握以下几个方面:1. 碳链的命名和分类:学好有机化学首先要了解碳链,包括直链、支链、环状等不同类型的碳链。

需要掌握IUPAC命名法,理解碳链的分子式和结构式之间的转化。

2. 官能团的识别和性质:官能团是有机化合物中功能性的部分,如羟基、醛基、酮基等。

掌握各种官能团的命名、性质和常见反应是学好有机化学的关键。

3. 同分异构体的辨析:同分异构体是指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的有机化合物。

要能够准确地判断同分异构体、有机物的立体化学性质和异构体的性质差异。

4. 有机合成反应的学习:学好有机化学的重点是掌握有机合成反应,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路线和反应机理。

需要掌握常见的加成、消除、取代、重排等有机合成反应。

二、无机化学的学习重点无机化学的学习重点是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

在高二化学学习中,需要重点掌握以下几个方面:1.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和运用:了解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元素周期趋势和元素周期规律对化学性质的影响。

特别是电离能、电负性、原子半径等概念的掌握和应用。

2. 元素与化合物的反应及性质:学习和掌握元素与酸碱、氧化剂还原剂等的反应特点和性质。

熟悉常见无机酸、盐的性质、命名和反应等。

3. 配位化学的基础知识:理解配位化学的基本原理、配位键的形成和配位数的计算。

掌握常见配位化合物的命名、结构和性质。

三、化学学习的方法提高高二化学学习效果的关键是掌握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下面列举一些可行的方法:1. 注重理论学习:化学是一门以理论为基础的科学,理论知识对于问题的解答和应用至关重要。

要认真学习化学教材,理解概念和原理,并与实际生活和科技发展联系起来,加深理解。

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浅谈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摘要:针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特点,从一线教师的角度提出授新课阶段和复习阶段元素化合物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达到更好地、有效地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

关键词:元素化合物知识;授新课阶段;复习阶段;教学方法和策略中图分类号:g421人们生活在一个物质世界中,从化学的角度看,物质就是元素化合物。

我们居住的房屋,呼吸的空气,饮用的水,吃的食物,穿的衣服,生活中使用的各种用具等无一不是元素化合物,就连人类本身也是由元素化合物构成的。

作为一个有文化科学素养的高中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

元素化合物知识点多、涉及面广,而且这部分内容多是描述性、识记性知识,具有难、杂、散、乱的特点,难以全面准确掌握。

学生普遍反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内容:“一看就懂,有的记不好,有的记不住,有的用不好,有的不会用。

”在这几年的高考试卷中,元素化合物知识还是占有了相当高的比例的。

作为一线教师如何组织教学,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好元素化合物知识呢?1 授新课阶段的元素化合物的教学方法和策略1.1通过实验活动认识元素化合物知识元素化合物知识原本就来自于实验,让学生通过课堂实验、学生实验、家庭实验来感受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加深学生的记忆力。

1.2联系生活实例优化元素化合物知识记得“巴斯夫”的一句广告台词是:“化学,让生活更美好”!化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更为密切、更广泛、也更为学生感知和接受,就高一学生来说,所学的化学知识并不多,元素化合物更是最直接最具体的。

1.3灵活的记忆加深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著名化学家鲍林在谈到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性时,说了一段发人深思的话:“单纯靠学习理论是不可能获得完全的化学知识的。

纵使一个学生已学习了全部已知的化学理论,由于化学的主要部分(个别物质的很多特殊性质)尚未很好的形成化学理论,他仍不具备科学知识。

”他还说:“让学生单凭记忆的方法去学习一些描述化学的事实是必需的。

高中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化学元素是构成普遍物质的基本单位,化合物则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

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对于化学学科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是高中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点总结。

1. 周期表中的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分类的基准,其中每一个元素都有自己的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

主要的周期表分为长周期和短周期,长周期中的元素具有更多的能层,而短周期则少得多。

周期表中每个元素的位置可以提供信息,例如元素类别、原子半径和化学性质等等。

2. 元素符号和元素的命名元素符号是元素名称的缩写,通过字符的组合表示元素的特定种类。

元素的命名是根据元素符号、所属类别和原子序数等信息确定的。

例如,纯碱金属钠的符号为Na,最易失去电子的金属钾的符号为K。

3. 离子和离子的确定离子是由正离子和负离子组成的带电粒子。

离子的类型可以根据离子的带电量和元素符号得出。

例如,氯离子可以写成Cl+和Cl-,钙离子可以写成Ca2+。

4. 化合物和化学式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而化学式是用符号和数字表示化合物的化学组成,包括分子式、离子式和元素式等多种形式。

5. 密度和物质量密度是物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体积可以通过测量量取得,而物质量需要进行称量得出。

密度通常通过单位质量在单位体积内的分布情况计算得出。

6. 原子结构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具有正电荷,中子带中性,而电子则具有负电荷。

原子结构的核心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而电子围绕核心旋转以形成原子外层的空间。

元素和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受到其原子和化学键强度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原子的化学活性可以由原子序数来预测,而化合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则由其化学键类型和键能量来控制。

8. 离子键和共价键离子键是由一个正离子和一个负离子组成的离子组成物,而共价键是由原子间的共享电子对形成的键。

9. 键能键能是指分子或离子的稳定性和化学性质的函数。

化学键的能量取决于原子的电性差异、电子轨道重叠和化学键的方向性,这些都可以影响键强度和稳定性。

高中化学考试的复习指南

高中化学考试的复习指南

高中化学考试的复习指南高中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我们理解物质世界和培养科学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而面对化学考试,有效的复习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下面为大家提供一份全面的高中化学考试复习指南。

一、基础知识的巩固1、化学元素与周期表首先,要熟练掌握常见化学元素的符号、名称、原子序数、电子排布等基本信息。

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规律,包括周期和族的特点,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等。

这对于预测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化合物的形成非常重要。

2、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化学语言的核心。

要牢记各种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包括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等。

同时,要理解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定量关系,以及反应条件对反应的影响。

3、物质的性质和分类了解常见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颜色、状态、溶解性、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如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无机物和有机物等。

二、重点概念的深入理解1、化学键和物质结构明白化学键的类型(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以及它们的形成和特点。

理解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2、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

深入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以及平衡移动的原理和条件。

3、电解质溶液清楚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区别,掌握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理解溶液的酸碱性、pH 值的计算以及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操作。

三、实验部分的复习1、实验仪器和操作熟悉常见实验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如酒精灯、量筒、托盘天平、玻璃棒等。

掌握基本实验操作,如固体和液体的取用、加热、过滤、蒸发、蒸馏等。

2、实验原理和现象对于教材中的重要实验,要理解实验的原理和目的,牢记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例如,氧气的制取实验、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等。

3、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够根据实验目的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出合理的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方法
安徽省蒙城县第四中学吴胜开
化学的世界是元素的世界,元素又可以组成物质。

学生在高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会接触到大量的元素及化合物知识(无机物模块),死记硬背往往效果不佳。

若能调整策略,对元素化合物知识进行整理分类,并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学习和复习,则能更好地掌握这部分内容。

对此本人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提出如下思路和方法,供学生参考:
一、明确目标和范围。

组成物质的元素有100多种,但学生在高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只需掌握常见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具体可以依据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以及安徽省高考化学考试说明中提出的要求。

(一)、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化学I主题3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的相关要求如下:3.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6.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安徽省高考化学考试说明(2013年考试范围和要求(三)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的相关要求如下:
1、常见金属元素(如Na、Al、Fe、Cu等)
(1)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2)了解常见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3)了解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

2、常见非金属元素(如H、C、N、O、Si、S、Cl等)
(1)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3、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可以看出,高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需重点掌握的主要是Na、Al、Fe、Cu、H、C、N、O、Si、S、Cl等元素及化合物知识。

目标和范围明确了,学习过程中就不会走太多弯路。

二、学习方法和程序。

元素及化合物知识非常零散,学习过程中要按照一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这样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学习方法
1、掌握通性,记住特性。

首先通过分类和对比的方式学习物质的的通性,比如学习铝
时,明确其属于活泼金属,而活泼金属一般具有如下通性:能与氧气、氯气等非金属单质反应;能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气;较活泼金属能将不活泼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等。

与其他活泼金属对比学习的过程中,重点记住铝的特性:能和强碱溶液反应产生氢气;与一些(高熔点)金属的氧化物发生铝热反应。

另外还需要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即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去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比如CO2中碳元素为+4价,为碳的最高价,故CO2应具有一定的氧化性,可与一些还原性物质如C、Mg等发生反应。

2、利用实验,加深认识。

通过化学实验探究活动,体验探究过程,可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兴趣,进而加深对物质性质的认识。

如生活中很多人会认为金属的密度都比较大,熔点也都比较高等。

而当进行钠与水的反应的实验后,则会纠正上述错误认识,因为钠也是一种金属,但其密度比水还小,熔点也比较低,硬度也比较小,同学们也将会重点记住钠的这几条物理性质。

3、联系实际,走向社会。

学习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时候,还要将其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起来,同时考虑到对身体健康、社会、环境等造成的影响。

如小苏打可以用于治疗胃酸过多,但胃溃疡病人服用后,易造成胃穿孔;硝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但硝酸工厂排放的废气中氮氧化合物会引发酸雨、光化学烟雾等环境问题,因此这些工厂排放的废气应用碱液吸收,或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氮氧化合物转化为无毒无害的N2后再排放。

4、前后联系,构建网络。

学习的过程中要将不同的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前后联系起来,如学习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后,应考虑到浓硫酸能够氧化之前所学过的具有还原性的Fe、C等物质,并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通过不断地补充和完善,最终构建各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图,以帮助记忆相关知识。

(二)学习程序
“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因此我们学习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时候应从原子结构入手,学习相关物质的性质,并根据物质的性质归纳其用途,同时考虑其对环境社会的影响等,程序一般为:元素存在→原子结构→单质→氧化物(氢化物)→酸(碱)→盐类→单质及化合物转化关系结构图。

学习某一物质的具体程序为:物理性质→(部分典型分子的结构如:N2)→化学性质→主要用途→制备方法→(部分物质对环境的影响如:CO2)等。

示例:铝及其化合物知识归纳总结
一、元素存在及含量(“一”表示无此项或不要求掌握)
元素存在状态含量游离态无
地壳中居于第3位化合态铝土矿(Al2O3)等
二、原子结构及元素化合价
微粒结构示意图电子排布式价电子排布

电子式
元素主要化
合价
原子Al 1s22s22p63s23p13s22p1
+3
离子Al3+1s22s22p6一Al3+
三、单质
1、物理性质
物质颜色状态熔沸点密度硬度水溶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Al 银白、金
属光泽

熔点不

轻金属小不良良良
2、化学性质
物质类别活泼金属单质氧化性或还原性强还原性化学性质反应原理备注(相关现象等)
1 与非金属
单质
4Al+3O22Al2O3
2Al+3Cl22AlCl3
常温下空气中能形成一层致密的氧
化物保护膜
2 与酸2Al+3H2SO4Al2(SO4)3+3H2↑
3 与盐Al+3AgNO
3Al(NO3)3+3Ag
4 与强碱溶

2Al+2NaOH+2H2O2NaAlO2+3H2↑
或2Al+2NaOH+6H2O2 Na[Al(OH)4]
+3H2↑
NaAlO2偏铝酸钠
Na[Al(OH)4]
四羟基合铝酸钠
5 铝热反应2Al+Fe
2O3Al2O3+2Fe
Al与Fe2O3为铝热剂
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生成的铁熔化
6 与氧化性

2Al+6H2SO4(浓)Al2(SO4)3+3SO2↑
+6H2O
Al+4HNO3(稀)Al(NO3)3+NO ↑+2H2O
常温下遇浓硫酸和浓硝酸发生“钝
化”
3、主要用途
导线;铝壶等生活用品;铝箔制作包装材料;合金制作建筑和交通运输材料等。

4、制备方法 2Al 2O 3
4Al +3O 2 ↑ 四、氧化物
1、物理性质
氧化物 颜色 状态 熔沸点 水溶性 Al 2O 3 白



2、化学性质
物质类别 两性氧化物
化学性质 反应原理
备注
1 与酸 Al 2O 3+6H

2Al 3+
+3H 2O 2 与强碱 Al 2O 3+2NaOH 2NaAlO 2+H 2O
3
通电分解
2Al 2O 3
4Al +3O 2 ↑
3、主要用途 耐火材料等。

五、氢氧化物 1、物理性质
物质
颜色
状态
水溶性
Al(OH)3
白 胶状固体 难
3、化学性质
物质类别 两性氢氧化物
化学性质 反应原理
备注 1
与酸
Al(OH)3 +3H +
Al 3++3H 2O
2
与强碱
Al(OH)3 +OH

AlO 2-
+2H 2O
或Al(OH)3 +OH

[Al(OH)4]-
3
受热易分解
2Al(OH)3
Al 2O 3+3H 2O
4、主要用途 净水,治疗胃酸过多等。

5、制备方法
用可溶性铝盐和氨水反应:Al 3+
+3NH 3·H 2O Al(OH)3 ↓+3NH 4+
六、盐类 物质
颜色
状态
水溶性
冰晶石 电解
冰晶石
电解
AlCl 3白固易溶Na[Al(OH)4]
(NaAlO2)
白固易溶2、化学性质
物质类别
AlCl3强酸弱碱盐Na[Al(OH)4]强碱弱酸盐
化学性质AlCl3Na[Al(OH)4](NaAlO2)
1 水解Al3++3H2O Al(OH)3+3H+AlO2-+2H2O Al(OH)3+OH-
2 与酸一Na[Al(OH)4]+HCl Al(OH)3↓+NaCl
Na[Al(OH)4]+4HCl NaCl+AlCl3+4H2O
3 与碱
Al3++3OH-Al(OH)3↓
Al3++4OH-[Al(OH)4]-
Al3++3NH3·H2O Al(O H)3↓+3NH4+

4 与盐
(溶
液)
Al3++3[Al(OH)4]-4Al(OH)3↓
2Al3++3CO32-+3H2O2Al(OH)3↓+3CO2↑
Al3++3HCO3-Al(OH)3↓+3CO2↑
2Al3++3S2-+6H2O2Al(OH)3↓+3H2S ↑
Al3++3[Al(OH)4]-4Al(OH)3

HCO3-+[Al(OH)4]-Al(OH)3
↓+CO32-+H2O
5 与CO2一
CO2(过量)+[Al(OH)4]-Al(OH)3↓+HCO3-
3、主要用途明矾[KAl(SO4)2·12H2O]用于净水等
七、铝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结构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