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创新设计与技能挑战

机器人创新设计与技能挑战
机器人创新设计与技能挑战

机器人创新设计和技能挑战

一、竞赛目标

为了激发青少年的创新意识、鼓励机器人爱好者在机器人搭建和使用中自主创新,以创新为主题,设计制作各种新颖的机器人,经现场编程来完成,从而推动机器人使用的不断发展。

二、参赛范围

(一)参赛组别: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含中职)。

(二)参赛人数:2人/团队。

(三)指导教师:限1人(可空缺)。

三、竞赛过程

(一)现场机器人创新搭建和编程(含场地测试)。

1.参赛队的学生队员检录后方能进入赛场。裁判员对参赛队携带的器材进行检查,所有器材必须保持相对独立,除机器人处理器、电机、电机驱动卡、传感器等电子部件外,其他所有组成部分不得具备独立功能,即其他所有零件不得以焊接、铆接、粘接等方式组成部件。参赛队员不得携带U盘、光盘等存储设备、照相摄像设备及通信工具。

2.所有参赛学生到场就位后,裁判长以抽签方式决定任务项目及顺序并公布。

3.参赛选手打开计算机,根据所用的器材,选择组委会预安装的配套软件进行使用。不得上网下载任何程序,不得使用相机等设备拍摄比赛场地。

注:竞赛用计算机统一提供,操作系统为Windows XP。禁止使用选手自带的计算机、掌上电脑、机器人处理器内嵌的系统等进行编程。入围全国决

赛的选手须自名单公布之日起5天内提交其压缩后的竞赛用编程软件,rar 或zip格式均可,命名方式为“RIDSC+学校名称+选手姓名”(提交采用网络方式,具体传送形式待组委会通知);组委会对提交的编程软件进行检查,确认软件中没有内嵌已经编写好的程序;选手可以U盘形式备份编程软件并交由其到场领队或指导教师代为保管,如所提交编程软件发生损坏而导致比赛无法正常进行,在裁判长确认并审核后方可启用备份编程软件(耗时计入“竞赛时长”);选手应具备自行安装机器人驱动程序和进行编程软件环境参数设置的能力。

4.参赛选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机器人搭建、编程调试后,进行抽签,按照抽签编号将机器人排列在赛场和之相对应的指定位置。

(二)搭建机器人创新点和设计思路陈述和答辩。

1.参赛队2名队员按照抽签顺序均须参加陈述和答辩。

2.陈述和答辩后将机器人放回原来的位置。

(三)现场技能挑战。

1.按抽签顺序逐队进行。

2.参赛队员在指定位置领取自己的机器人后进入赛场的比赛区,在1分钟内未到场的参赛队或只有1名队员到场均被视为弃权。

3.参赛队员将自己的机器人放入出发区,机器人的任何部分及其在地面的投影不能超出出发区。

4.启动前准备工作不超过1分钟,完成准备工作后,参赛队员应向裁判及时示意。

5.参赛队员在裁判给出“开始”启动命令后,可以触碰一个按钮或给

传感器一个信号去启动机器人。在“开始”命令前启动机器人将被视为“误启动”并受到警告或处罚。

6.机器人一旦启动,就只能受自带的控制器中的程序控制,参赛队员不得以任何工具、任何方式“遥控”机器人,或在场地上及周围环境以任何方式引导机器人的行动。参赛队员不得接触机器人(重试的情况除外)。启动后的机器人不得故意分离出部件或把机械零件掉在场上;偶然脱落的机器人零部件,由裁判随时清出场地;为了策略的需要而分离部件是犯规行为。启动后的机器人如因速度过快或程序错误完全越出场地边界,或将所携带的物品抛出场地,该机器人和物品不得再回到场上。

7.机器人在运行中如果出现故障,参赛队员可以向裁判员申请重试。裁判员同意重试后,场地状态保持不变,参赛队员可将机器人移回出发区,重新启动;每轮比赛只能有一次重试机会,重试期间计时不停止,也不重新开始计时;重试前机器人所完成的任务无效。

8.参赛队在规定竞赛时长内完成技能任务并返回出发区后,裁判即刻停止计时,结束比赛;如未在规定竞赛时长内完成技能任务,裁判给出结束命令后,参赛队员应立即切断机器人的电源,并不得和场上的机器人或任何物品接触。

9.裁判记录场上状态,填写记分表。参赛队员应确认自己的得分并签字,并尽快将自己的机器人放回指定位置。

10.裁判或志愿者将场地恢复到启动前状态。

11.技能挑战为两轮,参赛队在第一轮比赛结束后,允许简单维修机器人但不得重新下载程序,更不能打乱下一轮出场顺序。

四、竞赛时长

(一)现场机器人创新搭建、编程(含场地测试):小学组120分钟,初中组110分钟,高中组100分钟。

(二)搭建机器人创新点和设计思路陈述和答辩:陈述不超过3分钟,答辩2分钟。

(三)现场技能挑战:小学组60秒,初中组70秒,高中组80秒。

五、技能主题

君子好“球”(球技争霸)。

六、技能场地

(一)场地内部尺寸长、宽各为3000mm ,由木工板制成的三块底板拼接而成,厚20mm 。场地四周装成白色木质围栏,栏高200mm ,厚15~20mm 。 足球技能挑战区 1000mm 380mm 490mm 抛球线 2 高尔夫球技能挑战区 保龄球技能挑战区 1000mm 篮球技能挑战区 50mm

机器人出发区 球门线 250mm 500mm 50mm 罚球点 投篮区 300mm 篮筐 球托

球洞 球道 球瓶区 500mm 球架

(二)场地地面为灯箱布或亚光相纸铺设而成,所有线条直接喷绘在地面材质上,4条黑色引导线宽度为20mm。

(三)蓝色机器人出发区尺寸长、宽各为300mm,出发区域内无黑色引导线。

(四)足球技能挑战区:尺寸为长1000mm、宽600mm;两根圆形木质球门立柱尺寸为高200mm、直径50mm;一根木质球门横梁尺寸为长400mm、宽40mm、高40mm;立柱和底板、立柱和横梁均用双面胶粘贴;球门无网,和罚球点垂直并居中,罚球点直径50mm;比赛用“足球”为标准白色乒乓球。

(五)篮球技能挑战区:尺寸为长1000mm、宽600mm;篮筐直径150mm,和场地底板垂直距离为400mm,材质为塑料或铁丝,无网;篮筐和高300mm、宽100mm、厚20mm的木质“篮板”垂直固定,木质板的另一端连接在场地围栏水平居中的位置;投篮区和篮筐在同一直线并居中,外径尺寸为长300mm、宽148mm、黑线宽度为20mm;比赛用“篮球”为标准白色乒乓球。

(六)保龄球技能挑战区:尺寸为长1000mm、宽600mm;球道宽200mm,两侧木质围栏长600mm、高50mm、厚20mm;球瓶区为长100mm的等边三角形;放置六个圆柱塑料球瓶直径25mm、高50mm,空心;抛球线,宽20mm、长200mm;木质球架长40mm、宽40mm、高100mm,和黑色引导线和抛球线平行垂直距离均为150mm,微凹;比赛用球为标准英式或美式高尔夫实物球。

(七)高尔夫球技能挑战区:尺寸为长1000mm、宽600mm;“球洞”为一绘制在地面上的直径100mm的空心圆;木质球托直径30mm、高5mm,微凹;球洞和球托的圆心在同一直线;比赛用球为标准英式或美式高尔夫实物球。

(八)机器人比赛场地环境为冷光源,低照度,无磁场干扰。但由于一

般赛场环境的不确定因素较多,例如,场地表面可能有纹路和不平整,边框上有裂缝,光照条件有变化等。参赛队在设计机器人时应考虑各种应对措施。

七、技能任务

(一)小学组:机器人由出发区启动后,在规定竞赛时长内连续完成两种球技挑战(球种和顺序由裁判长现场抽签公布)并返回出发区。

(二)初中组:机器人由出发区启动后,在规定竞赛时长内连续完成三种球技挑战(球种和顺序由裁判长现场抽签公布)并返回出发区。

(三)高中组:机器人由出发区启动后,在规定竞赛时长内连续完成全部球技挑战(顺序由裁判长现场抽签公布)并返回出发区。

(四)技能分析:

足球:为罚点球一次,球由裁判提前放置;机器人可采用整体或部分运动撞击足球的方式;足球完全越过球门线即为进球。

篮球:为定点投篮一次,球由选手于机器人出发前预装;投篮时,机器人必须有任意一部分垂直投影位于“投篮区”范围内;可采用弹射、抛投等各种方式进行投篮,但力量不能威胁到周边人员安全或破坏场地;机器人扔出的篮球如果没有撞击或剐蹭在“篮板”上,则视为任务失败;篮球整体穿过篮筐即为进球。

高尔夫球:为“挥杆”击球一次,球由裁判提前放置;机器人上必须具有能独立挥动的“杆”状构件,如采用机器人车体撞击方式,则视为任务失败;高尔夫球垂直投影任意一部分越过“球洞”边缘,即为进球。

保龄球:为自主取球并“滑步”抛击球瓶一次,即机器人必须将球完全从球托上取下并抛入球道;如直接对球托上的球采取撞击、拨动等方式使其

进入球道,则视为任务失败;保龄球击倒任意数量球瓶即为击球有效;球和球瓶由裁判提前放置。

返回:机器人完成所有任务后,垂直投影的任意部分进入“出发区”则视为机器人返回,记时停止,比赛结束;当机器人没有完成所有任务之前可随意进入或经过出发区,此时不被视为返回,比赛正常进行。

八、机器人

(一)自备机器人散件器材不限,可以是机器人套材,亦可根据参赛选手实际情况携带其他材料,允许混合使用;鼓励搭建材料的多样化。

(二)现场机器人搭建前,所有自备散件必须通过裁判检查,并确认机器人主机中的程序已被清空。

(三)每支参赛队只能使用一台机器人。

(四)出发区内,机器人外形最大尺寸不得超过长300mm、宽300mm、高300mm。开始比赛后(包括完成任务返回出发区时),机器人可以超出此尺寸限制。

(五)机器人上必须标示参赛队编号。在不影响正常比赛的基础上,机器人可进行个性化的装饰,以增强其表现力和容易被识别。

(六)机器人所用的控制器、电机、传感器及其他结构件数量不限,但机器人的控制器、电机、传感器必须是独立的模块。机器人的重量不得超过3kg。

(七)机器人上的所有零部件必须可靠固定,不允许分离或脱落在场地上。

(八)为了安全,机器人所使用的直流电源电压不得超过12V。

(九)不允许使用有可能损坏竞赛场地的危险策略。

(十)机器人限通过“按下按钮”或“给传感器信号”的方式进行启动,成功启动后机器人必须自主运行。

九、评分标准

(一)现场搭建:占选手成绩的30%。

1.创意:30分。

2.外观:10分。

3.制作工艺:30分。

4.任务策略及算法:30分。

(二)陈述和答辩:占选手成绩的10%。

(三)技能挑战:占选手成绩的60%。

1.小学组:在60秒内连续完成两种球技挑战并返回出发区。其中,每完成一种球技项目的基本动作(如将足球踢向球门方向、将篮球抛出撞击篮板、按要求击打高尔夫球、将保龄球抛入球道)计30分,成功返回出发区计20分;每种球技项目如出现“进球”(如足球进门、篮球入筐、高尔夫球进洞、保龄球击倒至少一个球瓶)则每进一球加10分,满分100分。

2.初中组:在70秒内连续完成三种球技挑战并返回出发区。其中,每完成一种球技项目的基本动作(如将足球踢向球门方向、将篮球抛出撞击篮板、按要求击打高尔夫球、将保龄球抛入球道)计20分,成功返回出发区计10分;每种球技项目如出现“进球”(如足球进门、篮球入筐、高尔夫球进洞、保龄球击倒至少一个球瓶)则每进一球加10分,满分100分。

3.高中组:在80秒内连续完成全部球技挑战并返回出发区。其中,每

完成一种球技项目的基本动作(如将足球踢向球门方向、将篮球抛出撞击篮板、按要求击打高尔夫球、将保龄球抛入球道)计18分,成功返回出发区计8分;每种球技项目如出现“进球”(如足球进门、篮球入筐、高尔夫球进洞、保龄球击倒至少一个球瓶)则每进一球加5分,满分100分。

4.规定竞赛时长内完成技能任务,每提前1秒加1分。

5.未按规定顺序完成的项目,该项目不计分。

十、竞赛违规

(一)参赛队每迟到1分钟判罚10分,如果2分钟后仍未到场,则取消比赛资格。

(二)第1次误启动将给予警告,第2次误启动将取消比赛资格。

(三)策略分离部件视为违规,情节严重者取消比赛资格。

(四)机器人高速冲撞场地设施并导致损坏,第1次给予警告,第2次则取消比赛资格。

(五)比赛中,参赛队员有意接触比赛场上的物品或机器人,将被取消比赛资格。偶然的接触可以不当作犯规,除非这种接触直接影响到比赛的最终得分。

(六)不听从裁判的指示将被取消比赛资格。

(七)在赛场内使用移动存储设备和通信工具,不管什么原因,将立即取消比赛资格。

十一、相关说明

(一)每位选手限参加一个赛项,严禁重复、虚假报名,一经发现或举报,将取消比赛资格。

(二)未在竞赛时间内参加比赛视为弃权。

(三)比赛期间,凡是规则中没有说明的事项由裁判组决定。

(四)本规则是实施裁判工作的依据,在竞赛过程中裁判有最终裁定权。(五)本赛项产生“恩欧希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奖”。

2016年深圳市中小学电脑机器人活动方案

2016年深圳市中小学电脑机器人活动方案 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举办第十七届广东省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的通知》(粤教信息函〔2016〕5号)精神,为进一步推进我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普及智能机器人教育,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科技创新意识,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机构 活动由市教育局主办,成立活动组织委员会,下设活动组委会办公室,全市各中小学自愿参加活动。 (一)主办单位: 深圳市教育局。 (二)承办单位:深圳市教育信息技术中心。 (三)协办单位:深圳市育新学校。 (四)支持单位:各区教育局、各新区公共事业局,市局直属各学校。 (五)“2016年深圳市中小学电脑机器人活动”组委会组成人员: 主任:吴筠(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长) 执行主任:杨焕亮(深圳市教育信息技术中心主任) 执行副主任:殷刚(深圳市育新学校校长) 委员:黄泽武(深圳市教育信息技术中心) 汪涛(深圳市育新学校) 王奕奕(深圳市教育信息技术中心)

麦志彪(深圳中学) 各区电教站(教育信息中心)、各新区教科研中 心和市局直属学校电脑机器人活动有关负责人 二、活动目的 进一步推进我市中小学信息科技教育,为青少年提供一个机器人活动交流与学习的平台,推动机器人科学技术的普及;激发创新精神,培养实践能力,鼓励更多的青少年机器人爱好者在电子、信息、自动控制等高新科技领域进行学习、探索和实践。 三、参与对象 全日制普通高中、初中、小学在校学生。 四、比赛项目及组别 (一)实体机器人竞赛项目 1.小学组:机器人创意设计比赛、现场制作挑战赛、机器人灭火、一对一机器人足球、“撬动地球”竞赛、“九宫建设”竞赛、“资源再生”竞赛、超级轨迹赛、创意闯关竞赛、狂飙投篮赛、能源争夺战、智能垃圾分类收集机器人比赛、“校园足球”训练营测试赛。 2.初中组:机器人创意设计比赛、现场制作挑战赛、机器人灭火、二对二机器人足球、二对二机器人篮球、人型机器人全能挑战赛、“撬动地球”竞赛、“火星救援任务”竞赛、“九宫建设”竞赛、“资源再生”竞赛、超级轨迹赛、创意闯关竞赛、狂飙投篮赛、能源争夺战、智能垃圾分类收集机器人比赛、创意机器人趣味运动

履带吸盘式爬壁机器人结构原理的研究

学士学位论 文 论文题目:履带吸盘式爬壁机器人结构原理的 研究与开发

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年级:

注:设计(论文)成绩=指导教师评定成绩(30%)+评阅人评定成绩(30%)+答辩成绩(40%)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 III 第1章绪论 (1) 1.1 爬壁机器人结构原理研究与开发的价值 (1) 1.2 爬壁机器人结构原理研究与开发的现状及趋势 (2) 1.2.1 爬壁机器人结构原理研究的现状 (2) 1.2.2 爬壁机器人结构原理研究的发展趋势 (4) 1.3 几种爬壁机器人结构原理分析与对比 (6) 1.3.1 车轮式磁吸附爬壁机器人 (6) 1.3.2 多吸盘单链爬壁机器人Cleanbot – IV (7) 1.3.3 履带式磁吸附爬壁机器人 (8) 1.4 履带吸盘式爬壁机器人结构原理的研究特色与价值 (8) 1.4.1 履带吸盘式爬壁机器人结构原理的研究特色 (9) 1.4.2 履带吸盘式爬壁机器人结构原理的研究价值 (10) 1.5本章小结 (11) 第2章履带吸盘式爬壁机器人结构方案研究 (11) 2.1 履带吸盘式爬壁机器人的功能要求 (11) 2.1.1 爬壁机器人的工作过程 (11) 2.1.2 爬壁机器人的基本功能 (11) 2.1.3 爬壁机器人的主要设计参数 (12)

RIC机器人创新挑战赛主题与规则

RIC机器人创新挑战赛主題与规则 ――智能驾驶1.RIC机器人创新挑战赛简介 RIC(Robot Innovation Challenge)机器人创新挑战赛是一项青少年机器人比赛项目。要求参加比赛的代表队自行设计、制作机器人并进行程式设计。参赛的机器人可在特定的竞赛场地上,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比赛。在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设置RIC机器人创新挑战赛的目的是通过电脑资讯及科学原理的融合运用,启发参赛者的科技运用及创意,并以机器人设计的竞赛活动,达到推动创新科学教育的目的,激发我国青少年对机器人技术的兴趣。 2.竞赛主題 本届RIC挑战赛的主题为“智能驾驶”。 智能驾驶与无人驾驶是不同概念,智能驾驶更为宽泛。它指的是机器帮助人进行驾驶,以及在特殊情况下完全取代人驾驶的技术。 智能驾驶的时代已经来到。比如说,很多车有自动刹车装置,其技术原理非常简单,就是在汽车前部装上雷达和红外线探头,当探知前方有异物或者行人时,会自动帮助驾驶员刹车。另一种技术与此非常类似,即在路况稳定的高速公路上实现自适应性巡航,也就是与前车保持一定距离,前车加速时本车也加速,前车减速时本车也减速。这种智能驾驶可以在极大程度上减少交通事故,从而减少保险公司损失。 智能驾驶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互联网时代到人工智能时代过程中,出现的第一个精彩乐章,也是世界新一轮经济与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之一。发展智能驾驶,对于促进国家科技、经济、社会、生活、安全及综合国力有着重大的意义。 本次,我们的学生将设计制作智能驾驶机器人,让其代替我们行驶在赛图上,完成相应的任务。 3. 比赛场地与环境 3.1 场地 场地图(不含黑边)的尺寸为长2500mm宽1500mm。 图为训练场地示意图。实际比赛场地可能略有不同。

2019 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 “模具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工艺”赛项样卷(八)

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模具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工艺”赛项样卷(八) 1. 将姓名、参赛证号,代表队名称、代码及赛位代码准确填写在规定的密封区域内; 2. 仔细阅读赛题内容,在计算机上用电子文件按《竞赛规程》及本子项目附加的要求完 成竞赛内容; 3. 不要在文件资料上涂写、涂画,也不要删除赛卷; 4. 不允许在密封区域内填写无关的内容; 5. 在提交的文件中,不得泄露参赛队信息。 一、竞赛总体要求概述 (一)项目总体要求: 1、依据赛场提供的灯座不完整产品3D模型,产品部分结构图见附图1,将缺少部分设计一个塑料上盖,与提供的模型配合,组成一个完整的产品,该产品整体高度(不包含灯泡)不低于26.8mm,数据线插头处需在塑料零件上设计对应形状的通孔,满足实际使用需要,设计定位与固定结构,需要和现场提供模架及各机构位置相匹配,塑件尺寸公差等级为MT3,符合绿色生产要求。对设计的模型进行优化处理,并描述设计的方案; 2、应用注塑模CAE软件对模具设计方案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进行评价,生成分析报告; 3、根据优化的设计方案完成并细化模具3D结构设计和模具装配2D图、指定零件的2D图绘制; 4、编制产品与模具设计说明书; 5、利用ERP系统制定任务分配计划并输出任务分配计划表; 6、利用ERP系统制定模具BOM表并输出BOM表; 7、利用ERP系统完成零件工艺的编制并输出零件加工工艺卡; 8、根据现场机床刀具条件,完成型芯、型腔以及有关零件的加工制造; 9、根据检测结果(自检后输入系统)在ERP系统中录入检测报告信息并输出加工零件(型芯、型腔)检测报告;

10、根据现场提供的模具零件和模架,完成模具总装配。 (二)竞赛用时间与流程: 本项目竞赛总的时间为6小时,计算机设计和机床实操同时进行。 三人一组,完成产品设计、产品成型工艺方案的制定,模具设计与分析、成型零件的设计和CAM加工程序编制、撰写分析报告与设计说明书以及相关文件制作; 机床实操部分完成零件加工、模具装配。模具装配完成后由裁判工作人员进行制件成型试模,不记入竞赛时间。 (三)特别说明: 赛卷在竞赛平台自动下发、一场一题。竞赛结束后不得修改和删除,不允许参赛选手拷贝夹带离开赛场,也不允许参赛选手摘录有关内容。 二、竞赛项目任务书 (一)产品制件技术要求概要: 1、材料:PS; 2、材料收缩率:0.5%; 3、技术要求:表面光洁无毛刺、无缩痕;符合整个产品的功能要求。 4、原始数据:参阅产品给定部分的2D/3D图及模具装配图、模具零件图。 5、设计的产品制件高度不低于18mm。 (二)模具结构设计要求: 1、模腔数:试样模具一模一腔,企业生产模具按照年产量10万件设计型腔数量,合理布置; 2、成型零件收缩率:0.5%; 3、模具能够实现制件全自动脱模方式要求; 4、以满足塑件要求、保证质量和制件生产效率为前提条件,兼顾模具的制造工艺性及制造成本,充分考虑模具的使用寿命; 5、保证模具使用时的操作安全,确保模具修理、维护方便;

NOC活动竞赛类项目湖北省选拔赛活动方案

NOC活动竞赛类项目湖北省选拔赛活动方案一、项目设置、竞赛规则及有关要求 (一)项目设置 竞赛按学段分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等三组进行:

(二)竞赛规则 竞赛规则以组委会在中心(馆)网站(http://***************、 http://**********、http://*********)上公布的“2016年湖北省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暨第十七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竞赛类项目湖北省选拔赛竞赛规则”为准(拟于四月中旬在网上发布) (三)有关要求 各地负责本地区参赛队伍的组织和报名工作,并委派专人担任领队,负责率队参赛。各地要在广泛动员的基础上选拔优秀队员和代表队参加竞赛,并于2016年5月20日前将“竞赛类项目”参赛名单(附表1)和“竞赛类项目”(组队)报名表”(附表2)寄到组委会办公室,同时以电子邮件形式提交。逾期不予补报。 报名限额: 1、机器人灭火竞赛:每队限报1人; 2、机器人足球竞赛:一对一足球项目每队限报1人,其它每队限报2人; 3、机器人篮球竞赛:每队限报2人; 4、人型机器人全能挑战赛竞赛:每队限报1人; 5、能力风暴WER能力挑战赛—“撬动地球”:每队限报2人; 6、纳英特智能挑战赛—“九宫建设”:每队限报2人; 7、BotBall—“火星救援任务”竞赛:每队限报2人; 8、西觅亚FLL工程挑战赛—“资源再生”:每队限报2人。 9、中鸣超级轨迹赛:每队限报1人。 10、人形机器人舞台剧展演:每队限报2人; 11、机器人创新设计与技能挑战:每队限报2人;

12、机器人场地越野:每队限报2人; 13、机器人超市购物:每队限报2人; 14、物流机器人:每队限报2人; 15、城市机器人挑战赛—“灌篮高手”:每队限报2人; 16、VEX机器人挑战赛—IQ系列:每队限报2-4人; 17、每个选手限报一个项目; 竞赛场地及相关器材由竞赛组委会提供。参赛选手个人使用的器材(机器人、计算机及程序软件)由参赛选手自备,只要符合“机器人”概念的各类机器人产品均可参加竞赛活动。鼓励选手积极创新,不提倡直接使用厂家成品参加竞赛。每台机器人只能参加一个项目的比赛。 二、奖项设置 1、个人奖。按竞赛项目及学段组设置个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若干。各获奖选手的指导老师可获得与选手同等次的奖项。 2、组织奖。设置“最佳组织奖”若干。评奖以各市(州)组织工作和竞赛成绩等为主要依据确定。 各地要严把报名关,杜绝弄虚作假行为;请领队做好组织协调工作,维护竞赛正常秩序。对于弄虚作假、干扰竞赛等不良行为,将取消其评奖资格。 三、竞赛方式 根据各地报名情况确定竞赛方式。具体事项另行通知。 四、赛前培训 为了提高对机器人竞赛活动的指导水平,组委会拟在四月中旬举办有关培训班。请各市(州)选派指导教师和领队(1人)参训,熟悉掌握比赛规则,以便做好竞赛组织和选手训练工作。培训通知另行发文。

机器人创新设计作品说明材料

机器人创新设计作品说明材料学校名称: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 作品名称:探索者机器人创新设计 作品设计成员: 作品设计时间:二零一二年十月十九日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一个基于ARM7 LPC2138,32 位的高性能主控芯片控制的探索者机器人的创新设计,该设计包括C语言编程,声控、振动、触碰、光强、闪动、黑标、白标、近红外等多种传感控制,图形化编程及便携式编程三种编程模式,能满足任何软件水平的用户实现简单或复杂的自动化控制程序及其他功能实现。 在设计中,详细的展现了探索者机器人的各个功能模块、传感器的属性功能工作状况。最后,实现整个实验功能创新设计。

目录 摘要 (1) 第一章引言 (1) 1.1 探索者机器人创新设计概 述 (2) 1.2 探索者机器人创新设计特点 (2) 1.3 探索者机器人创新设计目的 (3) 1.4 探索者机器人创新设计意义和前景 (4) 第二章、主控板 (5) 第三章、红外接收头 (5) 第四章、语音模块 (5) 第五章、LED 模块 (6) 第六章、舵机 (6) 第七章、传感器 (7) 7.1 黑标/白标传感器 (8) 7.2 近红外传感器 (8) 7.3 姿态传感器 (9) 7.4 闪动传感器 (9) 7.5 声控传感器 (10) 7.6 触碰传感器 (10) 7.7 振动传感器 (11) 7.8 触须传感器 (11) 7.9 光强传感器 (11) 第八章、编程手柄说明 (12) 第九章、C 语言编程基础指南 (13) 9.1 安装编程环境 (13) 9.2 第一个ARM 软件 (18) 9.3 烧写程序 (21) 9.4 ARM 主控板端口列表 (22) 9.5 库函数 (24) lib_io.c………………………………….…………………….………… 24

“模具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工艺”赛项规程

2019年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高职组“模具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工艺”赛项规程 一、赛项名称 赛项名称:模具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工艺 赛项组别:高职组 专业类别:装备制造 二、竞赛目的 本赛项以现代模具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为背景,在传统的高职模具赛项的基础上,突出模具制造工艺,创新优化设计,适当引入模具设计与制造执行系统(模具ERP 信息化管理平台),用于竞赛过程中模具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的沟通协调,进行任务、图档和数据的管控,参照企业工作流程,完成赛项任务计划并输出任务分配,完成模具BOM表制定和输出,完成零件工艺的编制并输出零件加工工艺卡;通过本项目的技能竞赛,考核参赛选手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信息化平台、注塑模具CAD/CAE/CAM技术和相关专用软件、模具主要零件制造工艺、数控设备的操作、模具装调与智能成型设备的操作能力;现场问题的分析与处理能力、生产组织管理与团队协作能力、质量管理与成本控制意识。 通过竞赛,引导我省高职院校关注模具行业现代技术应用发展方向,促进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基于模具生产工作全过程导向的教学改革,加快模具行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更好地推动职业院校模具专业建设。

三、竞赛内容 (一)竞赛要点 参赛队根据给定竞赛任务、赛题提供五金塑料产品的部分零件的2D/3D图,在持续不断的6个小时内完成包括创新设计与给定零件配合的塑料件、注塑模具分析设计、模具主要零件CAM编程制造、模具装配等内容。由裁判及工作人员试模打出制件,制件作为评分的依据。 1.参赛选手获取比赛任务书:参赛选手根据提供账号和密码或者利用提供条形码扫描登录赛场信息化平台获取比赛任务书。 2.参赛选手利用模具设计与制造执行系统(模具ERP)进行组内任务分配,生成计划任务表;在完成产品分析、模具排位、模流分析和模具设计后、编制并导出模具主要成型零件加工工艺卡、CNC加工工艺卡及加工程序单和零件检测表。 3.选手接收对应任务并开展工作。 (二)相关知识点 1.常见塑料模具基础理论知识,包括塑料材料成型理论、模具钢材的选用、注塑机的选择。 2.常用三维软件在模具设计中的应用知识,产品质量分析,产品拔模角度分析,分型面的选择,型芯型腔面的提取,曲面补孔命令,实体补孔命令,滑块的三维设计,斜顶的设计,干涉体的提取,三维模架的选择等。 3.常见二维软件在模具设计中的应用知识:模架的选择,三维实体的二维转换能力,图层的设计,线型线宽的设计,二维设计软件中块的建立,装配图的建立,型芯型腔图

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教案汇总演示教学

教师教学技能大赛 同课异构教案汇总 《秋天》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能有感情地朗读进而背诵全诗; 2.品味诗意,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3.能以“秋天”为题,学写一首小诗。 教学重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进而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 品味诗意,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教学课时:1课时。 课型:综合新授课 教学方法:讲读-讨论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秋: 导入新,激发兴趣(由秋天的景色或秋天的诗引入)。 (二)诵秋: 1.抽一学生朗读全诗,其他同学听字音是否准确; 2.学生互评; 3.老师范读,学生听(听节奏、听感情)(也可出示多媒体配乐画面); 4.学生评,老师随机点拨; 5.全班饱含感情地齐读; 6.向同桌大声朗读自己喜欢的诗句; 7.向全班同学朗读自己所知道的描写秋景的诗文。 (三)品秋: 1.以4人为一组,探究全诗。可以研究老师提示的问题,也可互问互答(出示问题); 2.汇报探究结果; 3.仔细聆听诗人的深情絮语,看看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了哪些画面(由学生朗读); 4.请同学们说出自己头脑中浮现的画面。 (四)写秋: 1.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秋天的认识,也以“秋天”为题写一首诗,或者画一幅画(出示音乐); 2.请同学们读出自己的诗或展示自己的画; 3.请同学们伴着音乐声一起歌唱秋天(出示配乐画面,学生齐背《秋天》)。 (五)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 2.研讨与练习:三。

《秋天》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通过各种形式的反复诵读,引导学生对诗中充满诗意的秋景进行赏析,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培养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这首诗歌是何其芳早年的作品,诗歌通过描绘不同的场景和画面,创造了一种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氛围。语言清新优美,意境清远,故确立以上三个目标。) [教学重难点] 1、调动学生情绪,让学生用心去体会诗中的美景,并用合适的语气、语调、节奏把这种意蕴表现出来。 (通过朗读,引导学生读出诗的内涵和意韵,并逐渐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故诗歌教学中一定要抓住朗读这一环节。) 2、品味诗中一些重点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意思。 (初一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是有限的,故这一环节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有感情的朗读全诗。 2.教师准备好多媒体课件。 [设计思路] 读,能帮助理解词义,能帮助再现情境,能帮助领悟诗歌内涵,能充实认知结构,能提高语言水平。首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通过初读、听配乐范读、配乐试读和配乐朗读等多个步骤,让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接触到全身心地投入,去感悟诗中美景;然后学生通过互助探究的形式,深入感悟诗歌的深层意韵;最后通过对美国诗人狄金森《秋景》一诗的比较阅读,让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在思想上有一个升华。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媒体出示:课题、作者姓名等,背景为美丽的秋叶图,背景音乐为《秋日私语》。 (课前就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期学生在一上课就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和积极认真的态度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精心导入: 在许多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杜甫诗云:“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秋瑾在诗中说:“秋风秋雨愁煞人。”不过也有一些喜秋颂秋的诗章,如刘禹锡就有“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同学们知道哪些写秋的诗歌吗?(生说)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何其芳的《秋天》到底是悲秋的呢?还是喜秋的呢? (用古诗词导入新课,让学生调动本身的知识储备,并了解到新的诗句,还营造了一种学习诗歌的氛围,以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赏读诗歌,领悟美感,把握作者的感情。 1.学生齐读全诗。 教师对学生的朗读加以评价,并正音。 (让学生再次初步感知诗中的意境,教师发现学生预习时存在的一些问题。) 2.媒体播放配乐诗朗诵,并配以不断变幻着的美丽的秋景图。播放前,请学生注意朗读的语速、节奏、停顿等。 (这不仅是对学生听觉、视觉的陶冶,更是给他们的心灵以美的熏陶。) 3.媒体播放背景音乐,学生轻声的自由朗读。

最新爬壁机器人研究现状调查演示教学

爬壁检测移动机器人研究现状调查一.研究的背景及其意义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和科技不断发展,摩天大楼已成为现代都市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享受高楼大厦带来的好处的同时也不得不面临由此而带来的诸多难题,如高层建筑物立面的施工建设质量,维护以及安全监测等问题。 传统方法只有通过靠搭脚手架或采用吊篮等人工目测方法进行检测,检测精度低,检测过程十分危险,效率不高且成本较高,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将研究重点集中到建筑爬壁检测机器人的研究开发上。 爬壁机器人作为一种能够用于极限作业的特种机器人,可以替代人类在高空垂直立面位置作业。现在爬壁机器人已经在多个行业尤其是建筑行业,消防,核工业,石油化工业和制造业等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爬壁检测机器人是在爬壁机器人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开发的,是爬壁机器人在实际应用中的主演衍生产物之一。 爬壁检测机器人将极大提高建筑物检测水平,提高工人在危险环境下作业的安全性,降低高空作业的风险,提高劳动工作的效率并带来一定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二.爬壁机器人的分类 现有的爬壁机器人主要根据吸附功能和移动功能进行分类:

(1).根据吸附方式进行分类 爬壁机器人主要可以分为真空吸附式,磁吸附式和推力吸附式三种。 真空吸附是通过真空泵使吸盘内腔产生负压,通过负压使机器人紧紧贴在立面上,优点是不受壁面材料限制,容易控制,适应范围广;缺点是如果建筑立面不够光滑或存在凹凸时,容易使吸盘漏气造成机器人吸附能力降低。 磁吸附式首先要保证建筑立面是导磁材料,优点是结构简单吸附能力强,能够适应比较粗糙的建筑立面,而且不会出现真空漏气现象;缺点是只能用于导磁壁面而且断电失稳。 推力吸附采用螺旋桨或涵道风扇产生的推力使机器人贴附在立面上。优点是吸附力大小容易控制,越过障碍物的能力比较强;缺点是稳定性较差不易保持精度。 (2)根据移动结构进行分类 爬壁机器人主要可以分为车轮式,脚足式,履带式,轨道式等类型。 车轮式机器人通过电机驱动车轮移动,优点是控制简单灵活,速度较快,但要求壁面必须平坦,而且车轮式机器人的避障能力差。 履带式机器人优点是接触面积大,对各种建筑立面的适应能力强;缺点是灵活性较差不易转弯。

机器人创新设计实验报告

机器人创新实验(1)报告 摘要 机器人作为20世纪人类最为伟大的发明之一,自60年代问世以来,经历40余年的发展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在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材料技术等科学技术迅速的支持下,机器人的种类日益繁多,性能不断改进,工作领域也在不断地扩大。已经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普遍关注。许多发达国家均把机器人技术的开发,研究列入高新技术发展计划。并且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它的成果将成为各行各业提高生产力的强有力的工具。此机器人是针对目前交通事故频发设计的。利用三轮作为活动方式,通过三个传感器进行感应障碍识别,从而进行控制汽车的运动及时避免各种障碍物。从电影<<机械公敌>>里可以看到机器人的前景,以及注意机器人的弊端。 关键词: 机器人,工具,传感器,障碍物

一、实验目的 1、在保证整个稳定的前提下,将程序写入控制卡,熟悉 软件调试机器人运动步态的技巧,熟悉直流电机的控制,并实现提前设定好的动作步骤,并使机器人能够平稳的运动。 2、熟悉掌握各种搭建元件的使用方法和电机舵机的使用技巧 3、学会对学习知识的应用到实际中的能力,提高自身动手能力。 二.实验器材 探索者,电脑软件TKScop, 我们用到的探索者: 三.组员 项博、张君心、刘小龙 三、实验步骤 1.第一阶段:老师对我们介绍实验内容,对需要用到的配件、软件环境进行讲解,为使我们对实验内容更加熟悉,对软件环境的熟悉。 2.第二阶段:开始动手阶段,为了能使我们小组更好的完成创新实验课程,我们机器人模仿机器人案列制造了简单的机器人,其中有一些改动。

第二阶段成品展示 3.第三阶段:开始创新阶段,在第二阶一定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对其进行了创新和改组。其中包括前轮和驱动装置,还有传感器的数量,主要对机器小车的CPU 内部的程序进行了修改,让其实现了第二阶段没有实现的动作。 第三阶段成果 4.第四阶段:老师评价,总结成功与失败。 四、机械结构、控制接线方法、程序、程序流程图说明: 控制线接线方法: 1、2、3、4为传感器接口 5红外接收端口 6手柄ABC三通道的选择键 7程序写保护,on允许下载 反之不允许,如果要运行板载程序,则转换到非on 状态 8为程序下载接口,连接usb转串口线 9舵机接口,共六组。可接标准舵机和圆周舵机。舵机黑色线朝下,三针,最上针空余。10输出端口,共2组,可接LED灯和语音模块

技能大赛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PEP小学六年级下册unit3 Where did you go?B Let’s talk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新人教版PEP小学六年级下册unit3的一节会话课,询问并回答别人在过去的时间里去了哪里,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在那儿做了 些什么。了解冬天里三亚的天气和人们的活动。课型为新授课。是本单元的第3课时。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英语基础,会询问和回答别人现在去哪里,乘坐什么交通工具以及做什么。因此为本课一般过去时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为新课做了很好的铺垫,而且学生具有一定的自我发现能力以及自我总结的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听懂Let’s try 部分的对话并完成练习。 2.能理解Let’s talk内容并能够听说读写句型Where did you go?How did you go there?What did you do there?几个问句及回答。 3.能听说认读单词beach。 二.技能目标 1.能熟练朗读对话并表演。 2.能够在情景中恰当运用句型Where did you go?How did you go there?What did you do there?来询问别人在过去的时间里去了哪里,

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在那儿做了些什么,并回答。 三.情感目标 1.了解冬天里三亚的天气和人们的活动。 2.培养学生乐于同他人交往的性格。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理解Let’s talk部分的对话内容,并能够听,说,读,写句型:Where did you go?How did you go there?What did you do there? 难点:利用所学的三个句型描述自己的假期。 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法,情境创设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个特殊疑问词卡片,Amy’s trip卡纸练习题 教学过程: Step1 warming up 1.sing a song “tell me about your holiday” 2.Greetings 3.Present the title of this class”Unit 3 Where did you go?B Let`s talk” 4.Present the teaching aims. 5.Let’s chant.师逐句教读,然后学生拍手吟唱歌谣。 Where did you go? Where did you go? I went to Xinjiang I went to Xinjiang

真空吸附式爬壁机器人设计

Ξ №.4 西北轻工业学院学报 D ec.1997?18? JOU RNAL O F NOR THW EST I N ST ITU T E O F L IGH T I NDU STR Y V o l .15 真空吸附式爬壁机器人设计 何雪明1 丁毅 朱明波2 (机械工程系) 摘 要 运用壁虎爬行原理,设计构思了真空吸附式爬壁机器人.采用多组橡胶吸 盘将机器人吸附在墙面上,配以简单四杆机构完成其行走功能,从而达到擦洗整个 墙面的目的.该机器人可用于建筑行业和洁净业. 关键词:壁面机器人,真空吸附,蠕行运动 中图法分类号:TQ 242.1(TH 122) 1 引言 目前,瓷砖、玻璃装璜的墙壁均采用人工直接擦洗.因高空擦洗作业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因此,研制一种适用于高楼墙壁擦洗的墙壁机器人有着重要的意义. 壁面机器人是集机构学、传感技术、控制和信息技术等科学为一体的高技术产品,自80年代以来在国内外取得了迅速的发展,有的已开始进入实用试验阶段.到1992年底,国外已有不同类型的爬壁机器人研制成功,其中以日本发展最快.国内较早的是哈尔滨工业大学,他们已研制成功壁面爬行遥控检测机器人,采用真空吸附式,通过运载小车使机器人在壁面上下左右自由行走.另外, 上海大学研制了用于高层建筑窗户擦洗的真空吸附足式爬行机器 图1 爬壁机器人总体框架图人.上海交通大学亦于1995年研制了磁吸 附爬壁机器人用于油罐检测. 2 真空吸附式爬壁机器人总体设计 要实现机器人在普通壁面上的自由移 动,必须具备粘着功能与移动功能.常见粘 着功能主要靠吸附即负压吸附实现.根据吸 附力量产生装置不同,又可分为真空泵式、 喷射器式.移动方式一般有轮式、履带式及 足式三种.针对壁面移动机器人的工作条件以及壁面非金属性、金属性等其它原因,经过比较选择了多子真空吸附、足式移动的方案.其吸附性好,结构简单,由于吸盘采用列吸盘组, Ξ收稿日期:1997-05-10 第一作者:男,32岁,硕士 1、2作者单位:无锡江南大学机电系,邮编:214063

最新西华大学机器人创新设计实验报告(工业机械手模拟仿真)

实验报告 (理工类) 课程名称: 机器人创新实验 课程代码: 6003199 学院(直属系): 机械学院机械设计制造系 年级/专业/班: 2010级机制3班 学生姓名: 学号: 实验总成绩: 任课教师: 李炜 开课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实验中心名称: 机械工程基础实验中心

一、设计题目 工业机器人设计及仿真分析 二、成员分工:(5分) 三、设计方案:(整个系统工作原理和设计)(20分) 1、功能分析 工业机器人由操作机(机械本体)、控制器、伺服驱动系统和检测传感装置构成,是一种仿人操作、自动控制、可重复编程、能在三维空间完成各种作业的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生产设备。特别适合于多品种、变批量的柔性生产。它对稳定、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劳动条件和产品的快速更新换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机器人技术是综合了计算机、控制论、机构学、信息和传感技术、人工智能、仿生学等多学科而形成的高新技术,是当代研究十分活跃,应用日益广泛的领域。机器人应用情况,是一个国家工业自动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机器人并不是在简单意义上代替人工的劳动,而是综合了人的特长和机器特长的一种拟人的电子机械装置,既有人对环境状态的快速反应和分析判断能力,又有机器可长时间持续工作、精确度高、抗恶劣环境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也是机器的进化过程产物,它是工业以及非产业界的重要生产和服务性设备,也是先进制造技术领域不可缺少的自动化设备。 本次我们小组所设计的工业机器人主要用来完成以下任务: (1)、完成工业生产上主要焊接任务; (2)、能够在上产中完成油漆、染料等喷涂工作; (3)、完成加工工件的夹持、送料与转位任务; (5)、对复杂的曲线曲面类零件加工;(机械手式数控加工机床,如英国DELCAM公司所提供的风力发电机叶片加工方案,起辅助软体为powermill,本身为DELCAM公司出品)

2019年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现代模具制造技术注塑模具技术”赛项规程

2019年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 “现代模具制造技术?注塑模具技术”赛项规程 一、竞赛名称 赛项名称:现代模具制造技术?注塑模具技术 赛项组别:中职组 赛项归属:加工制造类 二、竞赛目的 落实《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紧跟模具行业转型升级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通过本赛项的举办,旨在引导中职模具专业动态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促进专业教学建设与改革;搭建校校、校企模具技术交流的平台,促进产教融合和校企协同育人,引导专业诊断和持续改进;展示中职模具专业教学改革和发展成果,在全社会营造关心中职教育、重视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支持素有“工业之母”称谓的模具专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引领中等职业学校模具制造专业改革和建设方向,为模具企业培养出更多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促进模具行业向中高端转型发展。 三、竞赛内容 赛项着重考察制图与读图能力、模具零件设计与加工能力、模具装配与修配能力、模塑产品与模具的检测能力、试模缺陷分析与处理能力等模具专业基础与综合能力。 (一)竞赛内容 根据赛场给定的制件2D图纸、模具2D装配图和物料清单以及半成品模具实物,按照任务书要求,完成制件3D建模、组装与产品分析、设计所需成型零件(3D和2D

图)并加工、模具装调和试模,最终成型出合格制件,并在制件组装后进行制件整体检测等任务。 任务1:模具零件设计(15%) 依据制件2D图纸完成制件3D建模,再由制件3D数字模型和模具2D装配图,设计需要加工的成型零件3D图,完成主要成型零件的2D工程图。 提交制件3D数字模型、产品装配效果图及分析说明,成型零件的3D模型和2D 零件图文件。 任务2:模具零件加工(15%) (1)编制主要成型零件加工工艺; (2)编写加工程序,进行数控工序工艺设计; (3)依据毛坯半成品,使用数控机床等设备完成模具零件的加工。 提交成型零件工艺卡片、数控工序工艺卡片文档、编程源文件及成型零件加工实物。 任务3:模具装配和试模(25%) (1)根据给定的模具2D装配图进行模具装配。 (2)判断合模(封胶面)间隙小于0.5mm允许转场试模。(注:注塑机操作由技术支持协助,不用选手操机,选手需依据制件质量情况提出与调整注塑参数,有效试模时间小于20分钟,试模次数小于10次。) 提交装配好的模具、制件实物两套。 任务4:制件成型质量检验(35%) (1)制件一套后处理后进行组装,使用蓝光比对其进行几何精度(MT4)、功能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市首年技能大赛)(整理精校版)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市首年技能大赛)必修教案 0327 16:15 ::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 一、概述: 这是高中语文必修二的一篇散文。它借记述游山来说理,由此事生发开去,讲出一番求学问、做事业的道理,并辨证地提出了“物”、“志”、“力”的关系。本文在教学上预设为3课时,本教学设计为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 (1)读准难字字音,读准文言句子。(音频资源)问题设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应该怎么朗读? 提示: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句中的“也”表语气的停顿) (2)理清文章的思路,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掌握整体感知古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2)通过朗读理解古文思想内涵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从游山这样的小事中悟出的人生哲理,表现的积极人生态度。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高一学生对宋代诗词较为熟悉,但却是第一次系统接触宋代散文,所以要引导学生在了解宋代文学长于说理这一特点的基础上,去认识、解读本文。 此外,学生以前学习的游记,都是抓住山川风物的特点,表现山水之美,抒发感情;本文却不以表现山水之美为主,而是在记游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议论,议论是文章的中心,而记叙只是一个引子,对这

一点,要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加深认识。 四、教学策略的选择与依据: 情境—陶冶策略:通过朗读来创造良好的情境,学生在朗读中加强理解。 五、教学流程图:开始 结束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寻找过渡句:把握行文思路。PPT:精读 : 学生精读:体味积极的人生态度。PPT:拓展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分配 (一)介绍,创设情景,激趣导入:由王安石的诗作谈起,引 入课题。 创设情境。2分 钟 (二)初读:通读全文,整体感知。(音频资源)师(难点提示):三个长 句的停顿划分: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 也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 极/夫游之乐也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 深思而慎取之也 生:读准 字音,读 准句子。 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初步感知。 5分 钟 (三)再读:理清文章思路,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师(提出问题):找出每 一段的过渡句:把握行文 思路。 提示:“不得极夫游之 乐”、“此余之所得 也”、“此所以学者不可 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生:自读 课文,找 出过渡 句,并理 清思路。 培养学生概括语段的 能力,理清文章思 路,领会文章的思想 内容。 12分 钟 (四)总结:理清思路。(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1—2):记叙 ——游山经过。 第二部分(3—4):议论 ——游山心得。 第三部分(5):记叙—— 结尾补叙同游者。 生(小组 合作学 习):协 作完成 协作完成任务的能 力。 12分 钟 (五)拓展:(视频资源、PPT资源、历史教材资师(提出问题):积累关 于“有志”、“尽吾志” 的名言警句。 提示:高中快毕业了,我 生(小组 合作学 习):搜 集整理 (1)指导学生搜集 整理生活中语文素材 的能力。 (2)领会的写作意 图。 10分 钟

2012江苏省青少年机器人大赛规则4.05

2012年江苏省青少年机器人 竞赛规则 2012.5.9 -2012.5.11

2012江苏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规则 江苏省青少年机器人规则 (1) 通用附则 (3) 机器人灭火竞赛规则 (4) 一代足球机器人竞赛规则 (12) 二代足球机器人竞赛规则 (17) 机器人篮球竞赛规则 (23) 人型机器人全能挑战赛竞赛规则 (28) 机器人综合技能比赛主题与规则 (33) FLL机器人挑战赛主题与规责 (42) VEX机器人工程挑战赛主题与规则 (54) 机器人创意比赛主题与规则 (70) 绿色城市主题竞赛规则 (74)

江苏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总则 一、参赛人 凡现在就读于江苏省的中小学生,对机器人有兴趣均可参加基层举办的选拔赛。 二、本届机器人竞赛与省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机器人竞赛合并进行选拔。 时间:2012年5月9日---11日 三、承办单位及地点:苏州工业园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四、参赛要求 1、各市参赛队的名单须在2011年4月20日前报省竞赛组委会办公室,机器人创意比赛详见P102页,逾期为自动放弃。 2、市级机器人竞赛应参照全省比赛的竞赛规则进行,竞赛组委会将根据各市组织的比赛规模,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参赛名额。各市根据限定的名额数,择优向竞赛组委会进行申报。每名参赛选手只能申报参加一个竞赛项目。参赛单位未经批准不能重复参加相同的竞赛项目。 3、江苏省机器人教育示范基地已达标的学校需参加比赛的项目(二队不能超过三个比赛项目)必须经省竞赛组委会批准方可直接参加省比赛。 4、为了支持申请承办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的单位,承办单位可赛后优先选择一项参加全国机器人竞赛的项目。 5、各市参加比赛的代表队成员,参赛期间的费用一律自理。 6、比赛规则和申报表在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网https://www.360docs.net/doc/c412567837.html,,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服务平台https://www.360docs.net/doc/c412567837.html,下载。 五、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仲裁工作委员会 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仲裁工作委员会、专家由竞赛组委会聘请相关科学家、机器人技术专家和优秀教育工作者组成。 六、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裁判工作委员会及裁判员 江苏省机器人裁判工作委员会由竞赛组委会聘请机器人技术专家、优秀教育工作者和省级裁判员组成。 本届裁判员将从参加过省级机器人竞赛裁判员培训合格的裁判员中选拔,并邀请参加竞赛的裁判工作。 七、机器人竞赛基本规则和注意事项 1、本届竞赛分小学组、初中组和高中组。 2、参加竞赛的小学组、初中组和高中组均需自带电脑和比赛所用器材。凡参加竞赛的参赛队员和教练员或领队都必须在竞赛前填写参赛机器人使用指定厂家器材的承诺书后方可参加竞赛。 3、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指定器材厂家为: 创智、西觅亚、上海未来伙伴、中鸣 4、竞赛期间,由指定厂家的技术人员及有关专家组成竞赛机器人鉴定小组,指定厂家有义务派专业人员做好这项工作,否则将不能作为竞赛指定厂家。 5、凡参赛机器人上必需贴有该参赛队学校的标志,标志的位置和大小不得超过该项比赛规定,以裁判能看清楚为好。 6、竞赛规则中提供小学组、初中组和高中组的各项目竞赛场地样稿,比赛时以竞赛组委会所提供的比赛环境为准。 7.机器人学校团体奖基本标准须三项比赛成绩相加11分(一等5分、二等3分、三等1分)以上,方可参加评选。

RIC机器人创新挑战赛主题与规则

机器人创新挑战赛主題与规则 ――全民健身1.机器人创新挑战赛简介 ( )机器人创新挑战赛是一项青少年机器人比赛项目。要求参加比赛的代表队自行设计、制作机器人并进行程式设计。参赛的机器人可在特定的竞赛场地上,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比赛。在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设置机器人创新挑战赛的目的是通过信息技术及科学原理的融合运用,启发参赛者的科技运用及创意,并以机器人设计的竞赛活动,达到推动创新科学教育的目的,激发我国青少年对机器人技术的兴趣。 2.竞赛主題 本届挑战赛的主题为“全民健身”。 全民健身是指全国人民,不分男女老少,全体人民增强力量,柔韧性,增加耐力,提高协调,控制身体各部分的能力,从而使人民身体强健。 全民健身旨在全面提高国民体质和健康水平,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倡导全民做到每天参加一次以上的体育健身活动,学会两种以上健身方法,每年进行一次体质测定。为纪念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国务院批准从年起,将每年月日设置为“全民健身日”。 伴随着全民健身活动的蓬勃开展,人们的生活观念发生巨大变化。在一些大中城市,为健康而消费成为新时代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时尚。部分新兴体育项目,如攀岩、马术、蹦极、保龄球、滑板、女子拳击、沙弧球、跆拳道、高尔夫球等运动,尤其受到年轻人的青睐。 . 比赛场地与环境 场地 场地图(不含黑边)的尺寸为长宽。 图为训练场地示意图。实际比赛场地可能略有不同。

参赛队可以把待命区内当前不动或机器人不用的物品放到待命区外,只要这个动作不具有任何策略性。 如因其它原因而非机器人的动作使场地中的模型断裂、失效、移动或被启动,如果可能,裁判员应尽快将它恢复。 起始区与终止区 场地中有一块起始区(区域)和一块终止区(区域)。起始区是机器人准备、启动的地方,终止区是机器人最终停止的地方。起始区为:*。 赛场环境 机器人比赛场地环境为冷光源、低照度、无磁场干扰,但由于一般赛场环境的不确定因素较多,例如,场地图下面有纹路和不平整;场地图本身有皱褶;尺寸有误差;光照条件有变化等等。参赛队在设计机器人时应考虑各种应对措施。. 机器人和器材 本节提供设计和构建机器人的原则和使用器材的要求。参赛前,所有机器人必须通过检查。竞赛中号遥控机器人首先启动,号机器人启动后,通过无线手柄遥控的方式去启动号机器人,号机器人应让其自动运行完成规定任务,参赛队员不得再对号机器人进行干预。不允许使用智能循迹模块。 每个参赛队只能使用两个机器人完成所有比赛项目。赛场上只能有两个控制器,不能再把其它控制器带到比赛区,即使该控制器只是用于配重或装饰或放在场外的盒子里。 机器人最多可以使用个传感器,它们可以是触碰传感器、光电传感器、颜色传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