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16年版) —哮喘急性发作期的处理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措施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措施尽管哮喘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均未完全阐明,但目前的治疗方法,只要能够规范地长期治疗,绝大多数患者能够使哮喘症状能得到理想的控制,减少复发乃至不发作,与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和学习。
为使哮喘诊断治疗工作规范化,1994年在美国国立卫生院心肺血液研究所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共同努力下,共有17个国家的301多位专家组成小组,制定了关于哮喘管理和预防的全球策略(GINA)。
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也于1993年和1997年议定和修订了中国的哮喘防治指南,促进了防治水平的提高。
一、成功的哮喘治疗的目标:1、尽可能控制症状,包括夜间症状。
2、改善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3、使肺功能接近最佳状态。
4、预防发作及加剧。
5、提高自我认识和处理急性加重的能力,减少急诊或住院。
6、避免影响其它医疗问题。
7、避免了药物的副作用。
8、预防哮喘引起死亡。
上述治疗的目标的意义在于强调:①应该积极地治疗,争取完全控制症状。
②保护和维持尽可能正常的肺功能。
③避免或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关键是有合理的治疗方案和坚持长期治疗。
吸入疗法是达到较好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的重要措施。
二、药物治疗:治疗哮喘药物因其均具有平喘作用,常称为平喘药,临床上根据他们作用的主要方面又将其分为:(一)支气管舒张药:此类药除主要作用为舒张支气管,控制哮喘的急性症状。
2次/周),应该配合长期规律应用吸入激素。
此类药物有数十个品种,可分成三代。
①第一代:非选择性的β2激动剂,如肾上腺素、麻黄素和异丙肾上腺素等,因其心血管副作用多而已被高选择性的β2激动剂所代替。
②第二代:选择性短效的β2激动剂,如沙丁胺醇(salbutamol)、特布他林(terbutaline)和酚丙喘宁(fenoterol)等,作用时间4~6小时,对心血管系统的副作用明显减少。
③第三代:新一代长效的选择性β2激动剂,如(salmeterol)、福米特罗(Formoterol)和丙卡特罗(procaterol)等。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17版]》要点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17版]》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1e7ef5f5da38376baf1fae52.png)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16年版)》要点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的患病率正呈现快速上升趋势,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的慢性气道疾病之一。
规范化的诊治是提高哮喘防治水平的基础。
一、定义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平滑肌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以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其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同时伴有可变的气流受限和气道高反应性,随着病程的延长可导致一系列气道结构的改变,即气道重塑。
近年来认识到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
二、流行病学(一)哮喘的患病率目前,全球哮喘患者至少有3亿人,中国哮喘患者约3000万人。
(二)哮喘的控制现状近年来哮喘规范化治疗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广,使我国哮喘患者的控制率明显提高,但仍低于发达国家。
三、诊断(一)诊断标准1.典型哮喘的临床症状和体征:⑴反复发作喘息、气急,伴或不伴胸闷或咳嗽,夜间及晨间多发,常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⑵发作时双肺可闻散在或弥慢性哮鸣音,呼气相延长;⑶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2.可变气流受限的客观检查⑴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⑵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⑶呼气流量峰值(PEF)平均每日昼夜变异率>10%,或PEF周变异率>20%。
符合上述症状和体征,同时具备气流受限客观检查中任一条,并除外其他疾病所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及咳嗽,可以诊断为哮喘。
(二)不典型哮喘的诊断1.咳嗽变异性哮喘:咳嗽作为惟一或主要症状,无喘息、气急等典型哮喘的症状和体征,同时具备可变气流受限客观检查中的任一条,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咳嗽。
2.胸闷变异性哮喘:胸闷作为惟一或主要症状,无喘息、气急等典型哮喘的症状和体征,同时具备可变气流受限客观检查中的任一条,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胸闷。
呼出气一氧化氮、 一氧化碳及肺功能检查在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意义

·111·□诊疗技术/Diagnostic Technique呼出气一氧化氮、一氧化碳及肺功能检查在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意义邸晓华,徐小娟,丁丽嫦,袁慧珍(东莞市人民医院儿科,广东 东莞 523059)摘要:目的 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 )、一氧化碳(eCO )及肺功能检查在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在东莞市人民医院确诊的6~14岁哮喘、鼻炎患儿67例作为研究组,其中单纯哮喘(A0)组16例、哮喘合并鼻炎(A+AR )组26例、鼻炎(AR )组25例,另选取正常同龄儿童(N )25例作为对照组,研究以前瞻性开展。
对所有研究对象采用联机检测方法测定FeNO 、eCO ,采用传统用力呼气肺通气功能法检查肺功能。
比较A0组、AR 组、A+AR 组患儿急性期、缓解期及N 组研究对象FeNO 、eCO 、肺功能指标水平;比较A0组、A+AR 组患儿不同时期FeNO 、eCO 、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 (FEV 1/FVC )的变化;比较A0组、A+AR 组患儿不同时期肺功能异常例数;分析A0组、A+AR 组患儿FeNO 、eCO 、FEV 1/FVC 水平的相关性。
结果 急性期:A0组、AR 组及A+AR 组患儿FeNO 水平均显著高于N 组;A+AR 组患儿eCO 水平均显著低于N 组、A0组、AR 组;A0组患儿FEV 1显著低于N 组,FEV 1/FVC 、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 )、用力呼出75%肺活量时的瞬间流量(FEF75)均显著低于N 组、AR 组与A+AR 组(均P <0.05);缓解期:AR 组、A+AR 组患儿的FeNO 水平均显著高于N 组,A+AR 组患儿的eCO 水平显著高于N 组、A0组、AR 组(均P <0.05),4组研究对象eCO 、FEV 1、FEV 1/FVC 、MMEF 、FEF75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急性期与治疗1月A0组、A+AR 组患儿eCO 、FEV 1/FVC 水平均显著低于缓解期,FeNO 水平均显著高于缓解期;急性期与治疗1月A0组、A+AR 组患儿肺功能异常例数均显著高于缓解期(均P <0.05);急性期与治疗1月肺功能异常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0组、A+AR 组患儿FeNO 与eCO 水平呈正相关;FeNO 与FEV 1/FVC 水平无相关性;eCO 与FEV 1/FVC 水平呈负相关。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2008年修订)前言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疾病,近十余年来我国儿童哮喘的患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众多研究证明,儿童哮喘的早期干预和管理有利于疾病的控制,改善预后。
本指南是在我国2003年修订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的基础上,参照近年国内外发表的哮喘防治指南和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我国儿科临床实践的特点重新修订,为儿童哮喘的规范化诊断和防治提供指导性建议。
[定义]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炎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气道结构细胞(气道平滑肌细胞和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易感个体气道高反应性,当接触物理、化学、生物等刺激因素时,发生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从而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多数患儿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诊断]儿童处于生长发育过程,各年龄段哮喘儿童由于呼吸系统解剖、生理、免疫、病理特点不同,哮喘的临床表型不同,对药物治疗反应和协调配合程度等的不同,哮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一、诊断标准1.反复发作喘息、咳嗽、气促、胸闷,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呼吸道感染以及运动等有关,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和体征经抗哮喘治疗有效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咳嗽、气促和胸闷。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哮鸣音),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2)证实存在可逆性气流受限:①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速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Salbutamol)]后15min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增加≥12%或②抗哮喘治疗有效: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和口服(或吸人)糖皮质激素治疗1-2周后,FEV1增加≥12%;(3)最大呼气流量(PEF)每日变异率(连续监测1~2周)20%。
丙酸倍氯米松与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期效果比较

中国乡村医药丙酸倍氯米松与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期效果比较李金玲小儿哮喘是慢性呼吸道疾病,也可称为支气管疾病,对患儿肺部损伤较严重,临床表现为反复咳嗽,由炎症细胞因子所诱发,还出现呼吸困难、喘鸣、胸闷等,对患儿的身体发育及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一旦发现幼儿发生哮喘需尽早入院治疗。
我院儿科分别采用雾化吸入丙酸倍氯米松与布地奈德辅助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期,并观察二者疗效,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与分组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4月我院儿科收治的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期78例,诊断均符合《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1],年龄<6岁,均啰有咳嗽、肺部湿音及呼吸困难表现。
排除对本次所用药物过敏、治疗前1个月用过相关药物及伴有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者。
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将患儿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
对照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5个月至5岁,平均(3.2±0.4)岁;有过敏史22例(56.4%),哮喘史17例(45.6%)。
观察组:男20例,女19例;年龄6个月至5岁,平均(2.7±0.4)岁;有过敏史23例(59.0%),哮喘史16例(41.0%)。
两组患儿基本情况接近。
1.2治疗方法两组患儿均雾化吸入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每次2.0~2.5mg,每天2次,并采取对症治疗,如祛痰、止咳、持续性低流量吸氧、抗感染及扩张支气管作者单位:311121 杭州市余杭区第二人民医院儿科通信作者:李金玲,Email:****************等。
对照组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A s t r a Z e n e c a Pty Ltd生产,2ml∶1mg),每次0.5~1.0mg,每天2次,症状缓解后酌情减量。
观察组雾化吸入丙酸倍氯米松混悬液(意大利凯西制药公司生产,2ml∶0.8mg),采用墙式氧气雾化吸入器给药,每次0.4mg,每天2次,症状缓解后酌情减量。
哮喘的诊断严重程度分级和治疗

阳性
阴性
COPD ?
排除其他肺部疾病
支气管哮喘
不典型
无异常 发现
PEF监测 变异率
中国哮喘联盟
诊断标准
China Asthma Alliance
1. 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 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 物理、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 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 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 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 气相延长。
IL-1
RANTES IFN- ECP
GM-CSF MCP-1
IL-3 O2
CR-3 EDN EDP
MBP
LTD-4
IL-5 MCP-3
IL-8
IL-1 IL-13
LTC-4
MIP-1
TNF- IL-2
IFN-
GM-CSF IL-6
PAF
IgE IL-8
嗜碱性细胞
MCP-1 PGE2
cytokines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23(3):132-138
中国哮喘联盟 China Asthma Alliance
缓解期系指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症状、体征消失,肺 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维持4周以上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23(3):132-138
中国哮喘联盟
气道炎症
正常人
China Asthma Alliance
哮喘病人
哮喘: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
中国哮喘联盟 China Asthma Alliance CPLA2 IL-8 adhesion molecules
气道慢性炎症疾病 IL-16
GRO-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在儿童哮喘急性期的治疗作用——疗程篇

非过敏性体质
P=0.0068
过敏性体质
• 单次感冒后气道高反应性持续5-11周
• 某些患者多次感冒后气道高反应性可 持续6个月
• 对于过敏体质的患儿,其感冒与哮喘 发作频率增加、气道高反应性延长相关
患者比例
时间(天)
PC20:FEV1较基础值下降20%时的乙酰甲胆碱累积浓度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间歇性病毒感染诱发急性发作的哮喘患儿25例(过敏性体质N=13;非过敏体质 N=12),随访9个月,评估过敏性体质是否是上呼吸道感染后气道高反应性持续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
the need for OCS.
共识推荐:高剂量布地奈德治疗哮喘急性发作 持续6-10天
D1
• 布地奈德 1mg/次
D2-3
• 布地奈德 1mg/次
D4-5
• 建议继续维持该剂量治疗 至少3 ~5 d(在门急诊) 或5 ~ 7 d(在住院部), 然后进入长期控制治疗
总治疗天数:6-10天
治疗中度哮喘急性发作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症状体征改善与全身激素相似
即使给与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 喘息急性发作患儿的症状依然会反复持续7-10天左右
轻度发作
强的松使用
重度发作
强的松使用
队列研究 2
轻度发作
强的松使用
重度发作
强的松使用
• 回顾性统计两项1-5岁门诊患儿队列研究数据,分析口服糖皮质激素对学龄 前儿童反复喘息症状的改善作用,N=493、245次严重急性喘息发作
症状
解痉 抗炎
糖皮质激素直接作用于气道炎症各个环节 多渠道抗炎!!
巨嗜/树突状细胞
数量↓细胞因子释放↓
Th2细胞 数量↓
粘液腺 粘液分泌↓
(肺病科)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内科学》(张伯礼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出版)。
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或口唇指甲紫绀。
呈反复发作性,常因气候突变、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累等因素而诱发。
发作前多有鼻痒、喷嚏、咳嗽、胸闷等症状。
有过敏史或家族史。
两肺可闻及哮鸣音或伴有湿啰音。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2016年)和2016GINA(全球哮喘处理和预防策略)。
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及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上述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
临床表现不典型者结合气道敏感性试验、呼出气NO浓度测定等可帮助确诊。
(二)病期诊断参考《中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2016年)。
1.急性发作期:指喘息、气急、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原有症状急剧加重,常有呼吸困难,以呼气流量降低为其特征,常因接触变应原等刺激物或治疗不当等所致。
2.慢性持续期:是指每周均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症状(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
3.临床缓解期:指患者无喘息、胸闷、气急、咳嗽等症状,并维持1年以上。
(三)证候诊断1.急性发作期(1)风哮证:喘憋气促,喉中鸣声如吹哨笛;咳嗽、咯痰黏腻难出,无明显寒热倾向;起病多急,常倏忽来去;发前自觉鼻、咽、眼、耳发痒;喷嚏,鼻塞,流涕。
舌苔薄白,脉弦。
(2)寒哮证:喉中哮鸣如水鸡声,呼吸急促,喘憋气逆,痰色白多泡沫,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形寒怕冷,天冷或受寒易发。
肢冷,面色青晦,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3)热哮证:喉中痰鸣如吼,喘而气粗息涌,胸高胁胀,咯痰色黄或白,粘浊稠厚,口苦,口渴喜饮,汗出,面赤,或有身热,烦躁不安,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精品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16年版) —哮喘急
性发作期的处理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16年版)旨在为全国呼吸学界的同道提供指导性
文件,以适应当今哮喘防治工作的需要。
该指南主要包括十部分内容,以下主要为哮喘急性发作期处理的内容。
哮喘急性发作是指患者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症状在短时间
内迅速加重,肺功能恶化,需要给予额外的缓解药物进行治疗的
情况(证据等级D)。哮喘发作的常见诱因有接触变应原各种理
化刺激物或上呼吸道感染等,部分哮喘发作也可以在无明显诱因
的情况下发生。哮喘发作多见于治疗依从性差、控制不佳的患者,
但也可见于控制良好的患者(证据等级C)。
哮喘发作时肺功能恶化以呼气流量降低为特征,通过比较PEF或
FEV1与发作前的变化可以量化哮喘加重的严重程度(证据等级
C)。哮喘发作前症状加重能敏感地提示急性发作的发(证据等
级C)。
哮喘发作的程度轻重不一,病情发展的速度也有不同,可以在数
小时或数天内出现,偶尔可在数分钟内危及生命。值得注意的是,
重度哮喘发作亦可见于轻度或控制良好的哮喘患者。因此,识别
具有哮喘相关死亡高危因素的患者非常重要,这些患者出现急性
发作时应当尽早至医院就诊。高危患者包括:(1)曾经有过气
.
精品
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濒于致死性哮喘的病史;(2)在过去1年中
因为哮喘而住院或急诊;(3)正在使用或最近刚刚停用口服激
素;(4)目前未使用吸入激素;(5)过分依赖SABA,特别是
每月使用沙丁胺醇(或等效药物)超过1支的患者;(6)有心
理疾病或社会心理问题,包括使用镇静剂。(7)有对哮喘治疗
计划不依从的历史;(8)有食物过敏史。
.
精品
哮喘发作的治疗取决于哮喘加重的严重程度以及对治疗的反应。
治疗的目的在于尽快缓解症状、解除气流受限和改善低氧血症,
同时还需要制定长期治疗方案以预防再次急性发作。
轻中度哮喘发作的处理1轻中度哮喘发作的自我处理
轻度和部分中度急性发作的哮喘患者可以在家庭中进行自我处理。SABA是
缓解哮喘症状最有效的药物,患者可以根据病情轻重每次使用2~4喷,
直到症状缓解,但同时应该增加控制药物(如ICS)的剂量。增加的ICS剂
量至少是基础剂量的两倍,最高剂量可达2000μg/d二丙酸倍氯米松或等
效剂量的其他ICS治疗。7~14d高剂量ICS治疗与短疗程的口服激素对哮
喘急性发作疗效相当。如果控制药物是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制剂,
则可以直接增加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1~2吸,每天不超过8吸。
.
精品
口服激素的使用:若初始治疗和增加控制治疗2~3d后患者反应仍不完全;
或者症状迅速加重,PEF或FEV1占预计值%<60%;或者患者既往有突发
重症哮喘急性发作史,应口服激素治疗,建议给予泼尼松龙0.5~1mg/kg
或等效剂量的其他口服激素治疗5~7d。
后续处理:初始治疗1~2d自我评估治疗反应不佳,如哮喘症状使日常活
动受限或PEF下降>20%达2d以上,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师指导下调
整治疗经过自我处理后,即使症状缓解的患者也建议到医院就诊,评估哮
喘控制状况和查寻发作原因,调整控制药物的使用,预防以后的哮喘发作。
2轻中度急性发作的医院(急诊室)处理
若患者在家中自我处理后症状无明显缓解,或者症状持续加重,应立即至
医院就诊反复使用吸入性SABA是治疗急性发作最有效的方法(证据等级
A),在第1小时可每20分钟吸入4~10喷,随后根据治疗反应,轻度急性
发作可调整为每3~4小时吸入2~4喷,中度急性发作每1~2小时重复
吸入6~10喷。对初始吸入SABA反应良好,呼吸困难显著缓解,PEF占预
计值%>60%~80%,且疗效维持3~4填通常不需要使用其他药物。
口服激素治疗:对SABA初始治疗反应不佳或在控制药物治疗基础上发生
急性发作的患者,推荐使用泼尼松龙0.5~1mg/kg或等效剂量的其他全身
激素口服5~7d。症状减轻后迅速减量或完全停药。
.
精品
雾化吸入激素:哮喘儿童急性发作使用支气管舒张剂联合大剂量布地奈德
雾化,其疗效优于单用支气管舒张剂,能减少需要住院治疗率和口服激素
的使用(证据等级C)。有研究结果显示,成人雾化激素改善PEF较全身激
素快,耐受性和安全性好,可作为中重度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选择。对全
身使用激素有禁忌的患者,如胃十二指肠溃疡、糖尿病等,应给予激素雾
化溶液治疗。但雾化吸入激素与口服激素相比费用更贵。
经以上处理后,需要严密观察和评估病情,当病情持续恶化可收入院治疗
病情好转、稳定者可以回家继续治疗急性发作缓解后,应该积极地寻找导
致急性发作的原因,检查患者用药的依从性,重新评估和调整控制治疗方
案。
中重度急性发作的处理
中重度急性发作的患者应该按照以上介绍的哮喘发作的自我处理方法进
行自我处理,同时尽快到医院就诊。
1急诊室或医院内的处理
(1)支气管舒张剂的应用:首选吸入SABA治疗给药方式可用压力定量气
雾剂经储雾器给药,或使用SABA的雾化溶液经喷射雾化装置给药两种给
药方法改善症状和肺功能的作用相似。初始治疗阶段,推荐间断(每20
分钟)或连续雾化给药,随后根据需要间断给药(每4小时1次)。吸入
型SABA(如沙丁胺醇或特布他林)较口服和静脉给药起效更快、不良反应
.
精品
更少。短效抗胆碱能药物仅推荐用于急性重度哮喘或经SABA治疗效果不
佳的患者。重度患者还可以联合静脉滴注茶碱类药物治疗。一般氨茶碱每
日剂量不超过
.
精品
0.8g。不推荐静脉推注氨茶碱。伴有过敏性休克和血管性水肿的哮喘患者
可以肌肉注射肾上腺素治疗,但不推荐常规使用。(2)全身激素的应用:
中重度哮喘急性发作应尽早使用全身激素,特别是对SABA初始治疗反应
不佳或疗效不能维持,以及在使用口服激素基础上仍然出现急性发作的患
者。口服激素吸收好,起效时间与静脉给药相近。所以,推荐中重度急性
加重首选口服给药推荐用法:泼尼松龙0.5~1.0mg/kg或等效的其他激
素。严重的急性发作患者或不宜口服激素的患者,可以静脉给药推荐用法:
甲泼尼龙80~160mg/d,或氢化可的松400~1000mg/kg分次给药。地塞米
松因半衰期较长,对肾上腺皮质功能抑制作用较强,一般不推荐使用。静
脉和口服给药的序贯疗法可减少激素用量和不良反应,如静脉使用激素
2~3d,继之以口服激素3~5d。雾化吸入激素的使用见轻中度哮喘急性发
作处理(3)氧疗:对有低氧血症(氧饱和度<90%)和呼吸困难的患者可
给予控制性氧疗,使患者的氧饱和度维持在93%~95%。(4)其他:大
多数哮喘急性发作并非由细菌感染引起,应严格控制抗菌药物使用指征,
除非有明确的细菌感染的证据,如发热、脓性痰及肺炎的影像学依据等。
2急性重度和危重哮喘的处理
急性重度和危重哮喘患者经过上述药物治疗,若临床症状和肺功能无改善
甚至继续恶化,应及时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其指征主要包括:意识改变、
呼吸肌疲劳、PaC0
.
精品
2
≥45mmHg等。对部分较轻的患者可试用经鼻(面)罩无创机械通气。若
无创通气无改善则及早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药物处理同前所述。
3治疗评估和后续处理
经初始足量的支气管舒张剂和激素治疗后,如果病情继续恶化需要进行再
评估,考虑是否需要转入ICU治疗。初始治疗症状显著改善,PEF或FEV
1
占预计值%恢复到个人最佳值60%以上者可回家继续治疗,PEF或FEV1占
预计值%为40%~60者应在监护下回到家庭或社区医院继续治疗。
严重的哮喘急性发作意味着过去的控制治疗方案不能有效地预防哮喘加
重,或者是患者没有采用规范的控制治疗。患者缓解后出院时,应当检查
患者治疗依从性是否良好、是否能正确使用吸入药物装置,找出急性发作
的诱因并去除或避免接触过敏原,同时升级过去治疗方案。对没有采用规
范控制治疗的患者,应当给患者制定详细的长期治疗计划,适当的指导和
示范,并给予密切监护、长期随访。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