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实验指导

药理实验指导
药理实验指导

药理学实验指导

实验一药物的作用方式

【实验目的】理解药物的局部作用和全身作用,并了解兴奋作用、抑制作用及拮抗作用。【实验原理】普鲁卡因为局部麻醉药,抑制中枢神经元,首先抑制对药物敏感的中枢抑制性神经,引起脱抑制而出现兴奋现象,表现为不安、震颤,甚至惊厥。而戊巴比妥钠为镇静催眠、抗惊厥药,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对中枢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分别产生镇静、催眠、麻醉和抗惊厥的作用。

【实验对象】小白鼠(体重20g左右)

【实验材料】

1.器材:1ml注射器、钟罩、镊子

2.药品:3%普鲁卡因溶液、%戊巴比妥钠溶液

【实验步骤】

1.取小白鼠1只,称重标记,并观察一般活动情况及痛觉反应。

2.在小白鼠一后肢股骨粗隆下端坐骨神经周围,注射3%普鲁卡因溶液10g,随即观察小白鼠左右后肢的活动情况及全身情况。

3.待小白鼠抽搐明显时,立即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溶液10g并继续观察小白鼠全身情况。4.填表

小白鼠用普鲁卡因后表现用戊巴比妥钠后表现

左后肢全身左后肢全身

【注意事项】

1.要求注射部位要正确。

2.注意抢救时间。

【思考题】

1.小白鼠的那些表现各属于局部、全身、兴奋、抑制和拮抗作用?

2.本次试验队临床用药有何指导意义?

实验二药物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实验目的】掌握药物剂量与药物作用的关系

【实验原理】戊巴比妥钠为镇静催眠、抗惊厥药,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药物作用越明显,对中枢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分别产生镇静、催眠、麻醉和抗惊厥的作用。

【实验对象】小白鼠(体重20g左右)

【实验材料】

1.器材:1ml注射器、钟罩、镊子

2.药品:%,1%,2%戊巴比妥钠溶液

【实验步骤】

1.取性别相同,体重相近小白鼠3只,分别称重、记号(1、2、3号),观察精神状态、痛觉反射及翻正反射。

2.给1号小白鼠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溶液10g

给2号小白鼠腹腔注射1%戊巴比妥钠溶液10g

给3号小白鼠腹腔注射2%戊巴比妥钠溶液10g

3.用大烧杯罩住小白鼠,并随时观察用药后各小鼠的精神状态、痛觉反射、翻正反射。4.填表

小白鼠号用药用药后的表现(3′6′9′12′15′)

精神状态痛觉反射翻正反射1号

2号

3号

【注意事项】

1.更换药物要冲洗注射器。

2.小白鼠体重相差应小于两克。

【思考题】

1.药物剂量和药物作用的关系?

2.讨论3只小白鼠用药以后表现为何不同?

实验三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及药物的拮抗作用

【实验目的】观察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及药物的拮抗作用

【实验原理】

硫酸镁不同的给药途径产生不同的药物作用:

1.口服导泻的作用2.肌肉注射抗惊厥降血压

硫酸镁肌肉注射时,Mg2+占据了Ca2+的作用位点,导致不能触发囊泡里的乙酰胆碱释放,不能与接头后膜的N2受体发生结合,使肌细胞不能收缩,最终导致肌无力。

【实验对象】小白鼠(体重20g左右)

【实验材料】

1.器材:1ml注射器、钟罩、灌胃针头

2.药品:10%硫酸镁溶液、3%氯化钙溶液、生理盐水

【实验步骤】

1.取体重相近小白鼠3只,分别称重、记号(1、2、3号),观察一般活动情况、精神状态、翻正反射,肌张力。

2.给1号小白鼠灌胃10%硫酸镁溶液10g

给2号小白鼠腹腔注射10%硫酸镁溶液10g

给3号小白鼠肌肉注射10%硫酸镁溶液10g

3.用钟罩罩住小白鼠,随时观察各小鼠的活动情况、精神状态、翻正反射,肌张力。观察到明显效果为止。

4.待2、3小白鼠瘫痪后,给2号小白鼠腹腔注射氯化钙溶液10g,给3号小白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g。

5.填表

小白鼠号用药给药途径活动情况翻正反射

1号

2号第一次

第二次

3号第一次

第二次

【注意事项】

1.肌注药液可注入两后肢肌肉中。

2.灌胃药液不可外溢。

【思考题】

1.简述硫酸镁引起肌肉无力的作用机制?

2.简述药物的拮抗作用对临床用药有何意义?

实验四药物剂型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实验目的】观察药物剂型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实验原理】药物剂型对药物吸收的影响很大,氯丙嗪生理盐水溶液为小分子晶体水溶液,氯丙嗪阿拉伯胶溶液为大分子胶体溶液,阿拉伯胶为大分子物质,而细胞膜是一种半透膜,它对小分子水溶性物质通透性高,而对大分子胶体物质吸收较慢,因此,氯丙嗪生理盐水溶液吸收快,起作用也快。

【实验对象】小白鼠(体重20g左右)

【实验材料】

1.器材:1ml注射器、钟罩、镊子

2.药品:%氯丙嗪生理盐水溶液、%氯丙嗪阿拉伯胶溶液

【实验步骤】

1.取性别相同,体重相近的小白鼠2只,分别称重、记号(1、2号),观察一般活动情况及精神状态等。

2.给1号小白鼠皮下注射%氯丙嗪生理盐水溶液10g

给2号小白鼠皮下注射%氯丙嗪阿拉伯胶溶液10g

3.用钟罩罩住小鼠,观察各小鼠的活动及精神状态的变化。

4.填表

小白鼠号用药活动情况精神状态

1号

2号

【注意事项】

1.两只小鼠同时注射药物。

2.记录从给药到出现症状的时间。

【思考题】

1.简述药物剂型对药物作用有何影响?

2.根据今天的实验结果请你谈谈吸烟的危害?

实验五药物对兔瞳孔的作用

【实验目的】观察拟胆碱、抗胆碱药及拟肾上腺素药对瞳孔的作用

【实验原理】硫酸阿托品是抗胆碱药物阻断外周M受体,竞争性拮抗ACh对M受体的激动作用。硝酸匹鲁卡品为拟胆碱药,可选择性激动M受体,产生M样作用。新福林为拟肾上腺素药,水杨酸毒扁豆碱为胆碱酯酶抑制药。

【实验对象】家兔(体重左右)

【实验材料】

1.器材:兔盒、尺子、手电筒

2.药品:1%硫酸阿托品溶液(A药)、1%硝酸匹鲁卡品溶液(B药)、1%新福林溶液(C 药)、%水杨酸毒扁豆碱溶液(D药)

【实验步骤】

1.取家兔2只标记(甲、乙),于适当强度光线下,用尺子测出两兔的双瞳孔大小(mm),再用手电筒测定两兔双侧的瞳孔对光反射存在于否,并记录。(用灯光迅速从侧面照射兔眼、观察瞳孔变化)

2.按下列安排该给兔滴眼药

左眼右眼

甲兔A药2滴B药2滴

乙兔C药2滴D药2滴

滴药要求:拉开下眼睑,使之成杯状,并压迫鼻泪管再滴药,使药物在眼睑中保留一分钟,然后放手即可。

3.15分钟后,在同前光线强度下,再次测瞳孔大小和对光反射,若滴B药和滴D药的瞳孔已缩小,则在这两眼中再滴入A药2滴后再次观察这两眼瞳孔大小和对光反射。

4.用实验结果来分析药物对瞳孔大小对光反射的影响。

5.填表

------------------------------------------------------------------------------------------------------- 兔号药物用药前用药后

瞳孔(mm)对光反射瞳孔(mm)对光反射

-------------------------------------------------------------------------------------------------------

左眼阿托品

甲兔右眼匹鲁卡品

匹鲁卡品+阿托品

-------------------------------------------------------------------------------------------------------

左眼新福林

乙兔右眼毒扁豆碱

毒扁豆碱+阿托品

-------------------------------------------------------------------------------------------------------【注意事项】1.瞳孔大小时不能刺激角膜。

2.在每次测瞳孔大小和对光反射时条件药一致,如光强度和光源角度等。

【思考题】

1.何谓配伍禁忌?

2.从以上实验所观察到的现象中可获得哪些启示?在药物配伍应用时需注意些什么问题?

实验六烟的毒性实验

【实验目的】观察烟对小鼠的毒性,说明吸烟对人体的危害。

【实验原理】烟叶中含烟碱、焦油等有害物质,其中烟碱是主要成分,毒性作用很复杂,即作用于N1受体,也作用于N2受体,此外尚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且有小剂量激动、大剂量阻断N受体的双相作用。烟碱为烟草制品所含毒物之一,在吸烟的毒理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验对象】小白鼠(体重20g左右)

【实验材料】

1.器材:1ml注射器、钟罩、镊子

2.药品:烟浸液

【实验步骤】

1.取体重相近的小白鼠2只,分别称重,记号(1、2号),观察一般活动情况及精神状态等。2.给1号腹腔注射烟浸液10g,给2号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g作对照。3.用钟罩罩住小白鼠,观察各小白鼠的活动及精神状态的变化。

4.填表

小白鼠号用药活动情况精神状态

1号

2号

【注意事项】注药后立即观察症状,超过5分钟症状不明显。

【思考题】

1.简述烟碱引起小白鼠的表现及其产生机制?

2.根据今天的实验结果请你谈谈吸烟的危害?

实验七镇痛药的镇痛作用

【实验目的】观察比较镇痛药与解热镇痛药在镇痛作用方面的不痛。

【实验原理】

1.镇痛药的镇痛作用机制:镇痛药激动中枢阿片受体,启动抗痛系统。

2.解热镇痛药的镇痛作用机制:解热镇痛药抑制外周前列腺素合成酶,减少前列腺素合成,缓解疼痛症状。

【实验对象】小白鼠(体重20g左右)

【实验材料】

1.器材:1ml注射器、钟罩、镊子

2.药品:%哌替啶溶液(A)、1%安乃近溶液(B)、生理盐水(B)(并将(A)(B)(C)随机装入1、2、3号小药瓶中)%醋酸溶液

【实验步骤】

1.取小白鼠3只,称重量、记号(1、2、3号)观察它们的痛觉反射。

2.给1号小鼠腹腔注射1号药瓶药液10g。

给2号小鼠腹腔注射2号药瓶药液10g

给3号小鼠腹腔注射3号药瓶药液10g。

3.10分钟后给3只小白鼠均正中腹腔注射%醋酸只,随即观察5分钟内三只小白鼠出现扭体反应的次数,并作记录。

4.根据记录结果推断出1、2、3号小药瓶中药液的名称。

[建议] 全实验室实验结果可进行统计学处理。

【注意事项】

1.扭体反应表现:腹部内凹,后退伸张、躯体扭曲、臀部抬高

2.醋酸要求新鲜配制

【思考题】比较镇痛与解热镇痛药在镇痛方面的不同。

实验八苯巴比妥钠的抗惊厥作用

【实验目的】观察苯巴比妥钠的抗惊厥作用

【实验原理】

1.尼可刹米致惊厥:大剂量尼可刹米不但兴奋呼吸中枢,还兴奋心血管中枢,兴奋整个大脑皮层,兴奋运动中枢,导致全身骨骼肌不自主强烈收缩引起惊厥。

2.苯巴比妥钠抗惊厥机制:抑制中枢

【实验对象】小白鼠(体重20g左右)

【实验材料】

1.器材:1ml注射器、钟罩、大烧杯、镊子

2.药品:%苯巴比钠溶液、5%尼可刹米溶液、生理盐水。

【实验步骤】

1.取体重相近的小白鼠2只,分别称重、记号(1、2号)观察一般活动情况。

2.给1号鼠腹腔注射%苯巴比钠溶液10g。

给2号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g。

3.10分钟后给1、2号小白鼠均皮下注射5%尼可刹米溶液10g,观察1、2号小白鼠的有无惊厥表现(竖尾乱窜后肢强直肌肉痉挛易受惊吓口吐鲜血等)。

4.结果记录

小白鼠号先用药物后用药物动物表现

1号

2号

【注意事项】要求惊厥的小鼠一定要用钟罩罩住

【思考题】苯巴比妥钠的抗机制和尼可刹米的致惊厥机制?

实验九氯丙嗪的药理作用

一、氯丙嗪的镇静安定作用

【实验目的】观察、了解氯丙嗪的镇静安定作用

【实验原理】氯丙嗪镇静安定机制:抑制中枢神经系统

【实验对象】小白鼠(体重20g左右)

【实验材料】

1.器材:生理药理实验多用仪、激怒盒、镊子、1ml注射器

2.%盐酸氯丙嗪溶液、生理盐水

【实验步骤】

1.选异笼喂养,体重相近小鼠4只,分别称重后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2只,分别按组放入激怒盒内,调节刺激电压由低到高,直至出现激怒反应(前肢抬起、对峙、互相厮咬)为止。以此电压为激怒反应的阈电压,记下每组小鼠出现激怒反应的参数。

2.然后腹腔注射给药,甲组小鼠给%盐酸氯丙嗪溶液10g;乙组给等容量的生理盐水。3.20分钟后,分别以给药前同样的刺激参数给予刺激。观察两组小鼠给药前后的反应有何不同。

4.结果记录

------------------------------------------------------------------------------------------------------

激怒反应

小白鼠组别用药---------------------------------------------

用药前用药后

-------------------------------------------------------------------------------------------------------

甲组氯丙嗪

乙组生理盐水

-------------------------------------------------------------------------------------------------------

【注意事项】

1.刺激电压用药前后应一致。刺激方式置“连续B”,时间置“1秒”,频率置“4HZ”2.实验前应认真筛选小鼠,不易引起激怒反应者更换。

【思考题】简述氯丙嗪镇静的作用机制。

二、氯丙嗪的降温作用

【实验目的】了解氯丙嗪的降温,镇静作用及特点。

【实验原理】氯丙嗪降温机制:氯丙嗪抑制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节中枢失灵,体温随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在外界环境温度低于机体正常温度时,可使体温降到正常水平以下。

【实验对象】小白鼠(体重20g左右)

【实验材料】

1.器材:电子体温计、1ml注射器、大烧杯、镊子、冰箱

2.药品:液体石蜡、%氯丙嗪溶液、生理盐水

【实验步骤】

1.取体重相近小白鼠4只,分别称重、记号(1、2、3、4号)测量出它们的肛温并记录,观察一般活动情况。

2.给1、2号鼠均腹腔注射%氯丙嗪溶液10g。

给3、4号鼠均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g(对照)。

3.把1、3号小白鼠放于室温下,用钟罩罩住;

把2、4号小白鼠放于冰箱中(10℃左右)。

4.30分钟后,再次测出4只小白鼠放于肛温,并记录。

5.结果记录

-------------------------------------------------------------------------------------------------------

小白鼠号用药前药物环境用药30分钟后

活动情况体温活动情况体温

-------------------------------------------------------------------------------------------------------

1号

-------------------------------------------------------------------------------------------------------

2号

-------------------------------------------------------------------------------------------------------

3号

4号

------------------------------------------------------------------------------------------------

【注意事项】

1.测肛温方法:应先把体温计金属探头涂上液体石蜡起润滑作用,把金属探头全部插入小白鼠直肠内直到温度显示数值稳定为准。

2.不要激惹小白鼠。

【思考题】

1.分析1、2、3、4号小白鼠两次测体温不同的原因?

2.简述氯丙嗪降温作用的特点。

三、氯丙嗪的镇吐作用

【实验目的】观察氯丙嗪的镇吐作用

【实验原理】氯丙嗪镇吐机制:小剂量抑制催吐化学感受区,大剂量直接抑制呕吐中枢。【实验对象】狗(体重10kg左右)

【实验材料】

1.器材:5ml注射器、2ml注射器、磅秤

2.%氯丙嗪注溶液、%盐酸去水吗啡溶液.

【实验步骤】

1.选健康狗两只,称重,观察正常的活动情况,有无流涎、恶心和呕吐。

2.给甲狗肌肉注射%盐酸氯丙嗪溶液2ml/kg,乙狗注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2ml/kg。

3.10分钟后观察两狗的活动情况有何不同,然后分别给两狗皮下注射%盐酸去水吗啡溶液kg,观察两狗有无呕吐。

4.实验结果

------------------------------------------------------------------------------------------------------- 动物第一次给药活动情况第二次给药呕吐情况

-------------------------------------------------------------------------------------------------------

-------------------------------------------------------------------------------------------------------

【注意事项】

1.氯丙嗪注射液变黄后作用降低,勿用。

2.实验完毕后给乙狗注射氯丙嗪,以免过度呕吐。

【思考题】根据实验结果讨论氯丙嗪的镇吐作用机理和临床应用。

实验十普奈洛尔的抗缺氧作用

【实验目的】观察普奈洛尔的抗缺氧作用

【实验原理】普萘洛尔抗缺氧机制:普萘洛尔可以阻断β1受体,使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从而降低心肌耗氧量。

【实验对象】小白鼠(体重20g左右)

【实验材料】

1.器材:广口瓶(125ml)、胶塞(7号)、注射器(1ml)、大烧杯

2.药品:钠石灰、凡士林、%盐酸普奈洛尔溶液、生理盐水

【实验步骤】

1.取小白鼠3只,称重、记号(1、2、3号)。

2.给1号鼠腹腔注射%普奈洛尔溶液10g,

给2号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g。

3.给药15分钟后,将1号、2号、小鼠分别放在2个广口瓶中,每瓶底部放入钠石灰20克,瓶口涂适量凡士林后用胶塞密闭,并记录封口时间。随后观察并记录小鼠活动变化及呼吸停止时间。计算各小鼠存活时间。

4.把实验结果填入下表,并分析与所用药物的关系。

------------------------------------------------------------------------------------------------------ 小鼠预处理药物存活时间(分钟)

------------------------------------------------------------------------------------------------------- 1号

2号

-------------------------------------------------------------------------------------------------------

5.统计全室结果按下列公式计算存活时间延长百分率,判断普奈洛尔有无抗缺氧作用。

给药组平均存活时间(分钟)--对照组平均存活时间(分钟)

存活时间延长百分率=------------------------------------------------------------- ×100%对照组平均存

活时间(分钟)

【注意事项】

1.广口瓶容量应该一致,瓶口确实达到密封。实验前后应检查钠石灰的质量,变色则表明已吸收了二氧化碳和水,应立即更换。

2.呼吸停止为死亡指标,因此实验中应密切观察呼吸变化。

【思考题】简述普奈洛尔的抗缺氧作用机制。

实验十一肝素和鱼精蛋白的拮抗作用

【实验目的】观察肝素和鱼精蛋白的拮抗作用

【实验原理】肝素可以抑制凝血过程多个环节而抑制凝血,鱼精蛋白可以中和肝素起到凝血作用。

【实验对象】小白鼠(体重20g左右)

【实验材料】

1.器材:内径1毫米的毛玻璃管数根、小白鼠固定装置、1毫升注射器、天平、烧杯、棉球2.药品:70%乙醇溶液、%肝素钠溶液、%鱼精蛋白溶液、生理盐水

【实验步骤】

1.取体重20克左右的小白鼠3只,分别称重记号(1、2、3号)。分别固定于小白鼠固定器内。

2.先用乙醇涂擦其尾部,使血管扩张,然后给1号小白鼠由尾静脉注射毫升生理盐水,给2号小白鼠由鼠尾静脉注射毫升肝素钠溶液。给3号小白鼠由鼠尾静脉注射毫升鱼精蛋白溶液3.给药后15分钟,分别用毛玻璃管自小白鼠球后静脉取血,以后每隔半分钟折段毛细血管一段,观察3支毛细血管中的血液凝固的时间有何不同。

4.结果记录

------------------------------------------------------------------------------------------------------- 小白鼠号药物及用量给药途径血凝时间

------------------------------------------------------------------------------------------------------- 1号生理盐水ml 静脉

2号%肝素ml 静脉

3号%鱼精蛋白ml 静脉

-------------------------------------------------------------------------------------------------------

【注意事项】

1.用乙醇涂擦白鼠尾部时,待乙醇干后,再注射药物。

2.注射药物的速度要严加控制,力求一致。特别注意注射鱼精蛋白的速度宜慢。

3.注射鱼精蛋白的注射器,必须冲洗干净才能用于吸取其他药物。

【思考题】肝素的抗凝血作用机制及临床用途?

实验十二咳必清的镇咳作用

【实验目的】观察咳必清的镇咳作用

【实验原理】咳必清的镇咳机制:咳必清不但通过中枢镇咳,而且通过外周反射性镇咳。

【实验对象】小白鼠(体重20g左右)

【实验材料】

1.器材:1ml注射器、500ml烧杯、干棉球、镊子

2.%咳必清溶液、浓氨水(27%-29%)、生理盐水

【实验步骤】

1.取体重相近的小白鼠,分别称重、记号(1、2号)观察一般活动情况。

2.给1号小白鼠腹腔注射注射%咳必清溶液10g。给2 号小白鼠腹腔注射注射生理盐水10g。

3.20分钟后,用浸有浓氨水的棉球放入罩小鼠的1000ml烧杯中刺激引咳,记录咳嗽潜伏期,并观察在3分钟内两鼠的咳嗽次数。

4.结果记录

小白鼠号开始用药放置浓氨水棉球后

咳嗽潜伏期3分钟内咳嗽次数

1号

2号

【注意事项】

1.放置浓氨水棉球时间不宜太长,有咳嗽动作即可取出。

2.咳嗽表现为缩胸张口、有时有咳声。

【思考题】讨论咳必清的镇咳机制及临床用途。

实验十三硫酸镁的导泻作用

【实验目的】观察理解硫酸镁的导泻作用

【实验原理】硫酸镁的导泻机制:硫酸镁口服难以吸收,在肠内形成高渗透压阻止水分吸收,使肠内容物水分增多,容积增大,刺激肠壁,增强肠蠕动,产生快而剧烈的导泻作用。

【实验对象】小白鼠(体重20g左右)

【实验材料】

1.器材:1ml注射器、尺子、手术剪、小镊子

2.药品:卡红硫酸镁溶液(1g卡红+10g硫酸镁溶于水至100ml)、卡红盐水溶液(1g卡红+1.2g氯化钠溶于水100g)

【实验步骤】

1.取饥饿6-8小时的小白鼠(25g左右)2只,记号(1、2号)并观察一般活动情况。2.给1号鼠用卡红硫酸镁溶液灌胃1ml/只。给2号鼠用卡红盐水溶液灌胃1ml/只。

3.30分钟后将1、2号小白鼠都拉断颈椎处死,立即剖开腹腔比较两鼠肠蠕动及肠膨胀情况有何不同?然后将幽门至肠的肠系膜分离,将肠拉直,测量自幽门至卡红远端处的距离(cm),比较两鼠有何不同?最后将肠腔剪开比较两鼠的粪便性状有何不同?

4.结果记录

小白鼠号用药肠蠕动肠膨胀自幽门到卡红远端的距离(cm)粪便性状

1号

2号

【注意事项】

1.小白鼠处死后立即解剖。

2.取肠管时不要用力拉肠管。

【思考题】简述硫酸镁的导泻机制及临床用途?

实验十四胰岛素引起低血糖反应及解救

【实验目的】本实验通过注射过量的胰岛素,观察动物的低血糖反应及其静注葡萄糖的治疗效果。

【实验原理】胰岛素降血糖机制:胰岛素可以增加糖原合成和储存,抑制糖的分解和异生。【实验对象】家兔(体重左右)

【实验材料】

1.器材:注射器(1ml、10ml)、针头(5号)

2.药品:胰岛素注射液(40U/ml)、25%葡萄糖注射液

【实验步骤】

1.禁食(不禁水)24h家兔1只,称重后观察正常活动情况,然后由耳静脉注射胰岛素

40U/kg,放置室温下继续观察家兔行为活动有何变化。

2.当家兔出现战立不稳、倒下或惊厥时(在注射胰岛素后约1h),迅速由耳静脉注射25%葡萄糖注射液4ml/kg,继续观察动物的行为活动变化。

3.结果记录

给药前静注胰岛素后静注高渗葡萄糖后

-------------------------------------------------------------------------------------------------------

家兔行为变化

-------------------------------------------------------------------------------------------------------

【注意事项】实验室应保持在20℃左右,家兔必须禁食24h以上,否则将使低血糖反应出现时间延迟.。

【思考题】胰岛素过量的临床表现及防治。

实验十五硫酸链霉素的毒性反应及氯化钙的对抗作用

一、家兔实验法

【实验目的】观察硫酸链霉素对兔的毒性反应及氯化钙对其毒性反应的对抗作用

【实验原理】链霉素引起肌无力的机制:大剂量链霉素可以阻断神经肌肉接头,阻止钙离子内流,阻止乙酰胆碱释放,从而出现四肢无力呼吸困难甚至呼吸停止。

【实验对象】家兔(体重左右)

【实验材料】

1.器材:1ml注射器、10ml注射器、镊子

2.药品:24%硫酸链霉素溶液、5%氯化钙溶液

【实验步骤】

1.取兔一只,称重后,腹腔注射24%链霉素溶液Kg,于给药后20分钟,观察兔有何反映?2.待链霉素中毒症状明显后,即从耳缘静脉注射5%氯化钙2ml/kg,注射完毕后,观察动物因注射硫酸链霉素出现的中毒症状有何改变?

3.结果记录

-------------------------------------------------------------------------------------------------------

观察时间呼吸情况翻正反射四肢肌张力

-------------------------------------------------------------------------------------------------------

用药前

用链霉素后

用氯化钙后

-------------------------------------------------------------------------------------------------------

【注意事项】氯化钙溶液以静脉注射对抗效果最好,注射时推注勿过快,如所用剂量不能完全对抗链霉素中毒症状,可酌情再多注射一点氯化钙溶液,但勿过量及注射速度勿过快以免中毒。

【思考题】简述链霉素引起肌无力的机制及抢救措施。

二、小白鼠实验法

【实验对象】小白鼠(体重20g左右)

【实验材料】

1.器材:1ml注射器2个、镊子

2.药品:4%硫酸链霉素溶液、3%氯化钙溶液

【实验步骤】

1.取小白鼠2只,分别称重记号(1、2号),观察小鼠正常状态的呼吸、体位、步态、四肢肌张力等。

2.给1、2号小白鼠分别肌肉注射4%链霉素10g,观察1、2号小白鼠有何反应出现。3.待症状明显时,立即从尾静脉给1号小白鼠注射3%氯化钙0、02ml/10g,观察其毒性症状有何改变。2号小白鼠不注射氯化钙,症状如何?

【注意事项】

1.氯化钙静脉推注时勿过快过量。

2.注射硫酸链霉素溶液需新鲜配制。

【思考题】

1.链霉素的主要不良反应及产生机制?

2.临床上应用氨基苷类药物时需注意哪些?

药理实验指导

药理学实验指导

实验一药物的作用方式 【实验目的】理解药物的局部作用和全身作用,并了解兴奋作用、抑制作用及拮抗作用。 【实验原理】普鲁卡因为局部麻醉药,抑制中枢神经元,首先抑制对药物敏感的中枢抑制性神经,引起脱抑制而出现兴奋现象,表现为不安、震颤,甚至惊厥。而戊巴比妥钠为镇静催眠、抗惊厥药,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对中枢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分别产生镇静、催眠、麻醉和抗惊厥的作用。 【实验对象】小白鼠(体重20g左右) 【实验材料】 1.器材:1ml注射器、钟罩、镊子 2.药品:3%普鲁卡因溶液、0.5%戊巴比妥钠溶液 【实验步骤】 1.取小白鼠1只,称重标记,并观察一般活动情况及痛觉反应。 2.在小白鼠一后肢股骨粗隆下端坐骨神经周围,注射3%普鲁卡因溶液0.1ml/10g,随即观察小白鼠左右后肢的活动情况及全身情况。 3.待小白鼠抽搐明显时,立即腹腔注射0.5%戊巴比妥钠溶液0.1ml/10g并继续观察小白鼠全身情况。 4.填表 小白鼠用普鲁卡因后表现用戊巴比妥钠后表现 左后肢全身左后肢全身 【注意事项】 1.要求注射部位要正确。 2.注意抢救时间。 【思考题】 1.小白鼠的那些表现各属于局部、全身、兴奋、抑制和拮抗作用? 2.本次试验队临床用药有何指导意义?

实验二药物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实验目的】掌握药物剂量与药物作用的关系 【实验原理】戊巴比妥钠为镇静催眠、抗惊厥药,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药物作用越明显,对中枢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分别产生镇静、催眠、麻醉和抗惊厥的作用。 【实验对象】小白鼠(体重20g左右) 【实验材料】 1.器材:1ml注射器、钟罩、镊子 2.药品:0.1%,1%,2%戊巴比妥钠溶液 【实验步骤】 1.取性别相同,体重相近小白鼠3只,分别称重、记号(1、2、3号),观察精神状态、痛觉反射及翻正反射。 2.给1号小白鼠腹腔注射0.1%戊巴比妥钠溶液0.1ml/ 10g 给2号小白鼠腹腔注射1%戊巴比妥钠溶液0.1ml/10g 给3号小白鼠腹腔注射2%戊巴比妥钠溶液0.1ml/10g 3.用大烧杯罩住小白鼠,并随时观察用药后各小鼠的精神状态、痛觉反射、翻正反射。 4.填表 小白鼠号用药用药后的表现(3′6′9′12′15′) 精神状态痛觉反射翻正反射1号 2号 3号 【注意事项】 1.更换药物要冲洗注射器。 2.小白鼠体重相差应小于两克。 【思考题】 1.药物剂量和药物作用的关系? 2.讨论3只小白鼠用药以后表现为何不同?

(整理)《药理学》实验讲义.

《药理学》实验讲义

实验一药理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 一、目的 1. 掌握基本操作,锻炼动手、动脑能力; 2. 更好地掌握药理学基本理论知识; 3. 培养科学思维 二、基本要求 1. 实验前:预习实验内容并复习相关理论知识; 2. 实验时 ⑴实验器材要妥善保管; ⑵实验操作按步骤进行,仔细观察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实事求是地做好记录; ⑶注意节约实验药品; ⑷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 3. 实验后 ⑴各组同学将实验动物处死,实验台擦干净,将实验方盘送回准备室; ⑵值日生搞好实验室卫生,将死亡动物送至指定场所; ⑶书写实验报告。 三、实验报告的书写 1. 题目 2. 目的 3. 原理 4. 材料:实验动物,器材,药品 5. 方法: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扼要描述出来; 6. 结果:要求真实、清楚; 7. 讨论:将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实验中有哪些不足之处;结果异常或失败的原因; 8. 结论:将实验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应带有提示性质。 四、药理学实验实验设计原则 1.随机原则 按照机遇均等的原则进行分组。其目的是使一切干扰因素造成的实验误差减少,而不受实验者主观因素或其他偏性误差的影响。 2.对照原则 空白对照(指在不加任何处理的条件下进行观察对照);阴性对照也称假处理对照(给予生理盐水或不含药物的溶媒);阳性对照也称标准对照(指以已知经典药物在标准条件下与实验药进行对照)。 3.重复原则 能在类似的条件下,把实验结果重复出来,才能算是可靠的实验,重复实验除增加可靠性外,也可以了解实验变异情况。 五、实验动物

1. 动物的选择 (1)小白鼠:适用于需大量动物的实验,如某些药物的筛选,半数致死量的测定。也较适用于避孕药实验、抗炎镇痛药实验、中枢神经系统药实验、抗肿瘤药及抗衰老药实验等。 (2)大白鼠:比较适用于抗炎药物实验,血压测定、利胆、利尿药实验,也可用于进行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实验。 (3)豚鼠:因其对组胺敏感,并易于致敏,故常被选用于抗过敏药、平喘药和抗组胺药的实验。也常用于离体心脏、心房、肠管实验。又因它对结核敏感,常用于抗结核病药的实验。 (4)家兔:常用于观察研究脑电生理作用,药物对小肠的作用。由于家兔体温变化敏感,也常用于体温实验,用于热原检查。 (5)狗:狗是记录血压,呼吸最常用的大动物。还可利用狗做成胃瘘、肠瘘,以观察药物对胃肠蠕动和分泌的影响。在进行慢性毒性实验时,也常采用狗。2. 实验动物的编号 狗、兔等较大的动物可用特制的铝质号码牌固定在颈部或耳上。大鼠、小鼠如为白色可用黄色苦味酸在不同的体表标志上标记。 3. 动物固定及给药 (1)小鼠捉拿 小鼠性情较温顺,一般不会咬人,比较容易抓取固定。通常用右手提起小鼠尾巴将其放在鼠笼盖或其它粗糙表面上,在小鼠向前挣扎爬行时,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其双耳及颈部皮肤,将小鼠置于左手掌心、无名指和小指夹其背部皮肤和尾部,即可将小鼠完全固定。在一些特殊的实验中,如进行尾静脉注射时,可使用特殊的固定装置进行固定,如尾静脉注射架或专用小鼠固定筒。如要进行手术或心脏采血应先行麻醉再操作,如进行解剖实验则必须先行无痛处死后再进行。 (2)小鼠灌胃 用左手固定鼠,右手持灌胃器,将灌胃针从鼠的口腔插入,压迫鼠的头部,使口腔与食道成一直线,将灌胃针沿咽后壁慢慢插入食道,可感到轻微的阻力,此时可略改变一下灌胃针方向,以刺激引起吞咽动作,顺势将药液注入。一般灌胃针插入小鼠深度为3~4cm,大鼠或豚鼠为4~6cm。常用灌胃量小鼠为0.2~1ml,大鼠1~4ml,豚鼠1~5ml。 (3)小鼠腹腔注射 先将动物固定,腹部用酒精棉球擦试消毒,然后在左或右侧腹部将针头刺入皮下,沿皮下向前推进约0.5 厘米,再使针头与皮肤呈45 度角方向穿过腹肌刺入腹腔,此时有落空感,回抽无肠液、尿液后,缓缓推入药液。此法大小鼠用的较多。 (4)皮下注射 注射时用左手拇指及食指轻轻捏起皮肤,右手持注射器将针头刺入,固定后

中药药理实验方法学06试题答案

二、简答题 1.小鼠正规的LD50实验对给药途径、给药容量和观察内容有何要求? 答:与临床给药途径一致、口服每次不超过40ml/kg,皮下、腹腔、静注不超过0.5ml/只。 观察动物各方面的反应,包括动物体重变化、饮食、外观、行为、分泌物、排泄物、死亡情况及中毒反应等。对濒死及死亡动物应及时进行大体解剖,其他动物在观察期结束后进行大体解剖,必要时,对病变的器官应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期限一般为14天,如果毒性反应出现较慢,应适当延长观察时间。 2.对中药新药进行药效实验时,对受试药有何要求? 答:所用的中药材要经过生药学鉴定,确定中药品种、产地及药用部位。加工炮制品种,炮制方法应合理。受试药物的提取工艺应基本稳定,处方固定,质量稳定、工艺、质控指标恒定后的中试产品。 3.有15只小鼠,请根据下例随机数列将其随机分成3组。 58,71 ,96,30,24,18,46,23 ,34,27, 85,13,99,24,44,48,18,09,79,49 答:A: 1, 7, 9, 11, 12 B: 2, 8, 15, C: 3, 4, 5, 6, 10, 13, 14 48/7=6 18/6=0 调整后: A: 1, 7, 9, 11, 12 B: 2, 8, 15, 13, 14 C: 3, 4, 5, 6, 10 3.请列举两种过氧化损伤涉及的疾病,三种检测过氧化损伤的指标(不必说明具体测试方法)? 答:动脉粥样硬化;缺血再灌注损伤。指标:组织脂褐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 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活性。 5.理想的动物“证”的模型应具备哪些要素?应用现有“证”的动物模型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1.症状、病理变化与临床证型相似。2.病因相似。3.代表方药治疗后可纠正上述病理生理变化。4. 有客观指标指标的敏感性、重现性、定量或半定量。用两种以上模型,互补欠缺,下结论避免片面。 三、计算问答题 1.下例两组资料是否可用“t”检验分析组间差异?如不行请说明理由,如行,请说明差异是否显著。(10分) 资料1: A: 126,135,182,145,137,178,156,153 151.5±20.1 B: 130, 132, 142,141,120, 148,129,146 136.0±9.7 不能,方差不齐 资料2: A:18.50, 10.85, 19.50, 11.21, 9.15, 11.63, 11.30, 10.70, 11.05, 10.25, 6.62 11.89±3.79 B: 7.58, 6.67, 7.85, 14.42, 6.92, 15.51, 7.87, 6.89, 7.52, 5.85, 6.35 8.49±3.27 不能,偏态 5.某中药提取物剂量按80mg/kg给重180-220g/只大鼠口服有降血压作用,现要用重12kg 左右犬进行相同的药效实验,请计算其等效剂量。(8分) 答:80mg/kg/5=16mg/只大鼠 16mg/只×17.8=284.8mg/犬 (284.8mg/犬)/(12kg/犬)=23.7mg/kg

药理学实验方案

药理学实验方案

元胡止痛片对小鼠镇痛抗炎镇痛活性研究 ——药理实验设计 设计人:级药学一班 张礼杰 515010 信盼 515024 陈茂琴 515026 何朵朵 515028 药学四班 杨森 515101 冯禹 515110 王同月 515102

元胡止痛片中抗炎和镇痛作用研究 1.实验目的:探讨元胡止痛片的镇痛和抗炎作用 2.实验原理:(1)元胡止痛片收载于《元胡止痛片收载于《中国药典》是由元胡、白芷两味药组成的中药复方制剂为行气活血止痛剂临床用于治疗气滞血瘀胃痛、胁痛、头痛及月经痛等症疗效确切。本实验是为验证元胡止痛片的镇痛和抗炎作用进行验证。实验对四川禾邦阳光制药厂家生产元胡止痛片不同剂量进行了药效学研究采用小鼠醋酸扭体法、小鼠热板法和耳肿胀法实验分别测定小鼠扭体反应抑制率、小鼠痛阂值提高率和肿胀率从而确定不同剂量的镇痛和抗炎作用效果。 在基础医学研究中筛选镇痛药的常见致痛方法概括有物理法(热、电、机械)和化学法。动物的疼痛反应常表现出嘶叫、舔足、翘尾、蹦跳及皮肤、肌肉抽搐。化学法,即将某些化学物质,如强酸、强碱、钾离子、缓激肽等,涂布于动物的的某些敏感部位或腹腔注射。腹腔注射损伤物质引起受试动物腹痛,动物表现出“扭体反应”(即腹部内凹、躯干与后肢伸张、臀部高起)。 3.实验方法 :使用小鼠热板法、醋酸扭体法、耳肿胀法 ,并分别建立小鼠疼痛和炎症模型 ,灌胃给予不同剂量元胡止痛片配成的溶液,观察对动物的镇痛和抗炎作用。 4.实验过程: 1.内容

4.1 药品与试剂 元胡止痛片:四川禾邦阳光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51021658,规格:片芯重0.25g,12片 阿司匹林: 浙江金华市第三制药厂, 国药准字: H13023716, 临用前用蒸馏水配制为适当浓度的混悬液。 4.2动物:健康昆明种小白鼠,雌性,32只 4.3 器材:数控超级恒温槽,烧杯、1ml 注射器、电子秤 4.4分组: 空白对照组 (灌胃0.9%生理盐水 10 mL/kg) 元胡止痛片高、低剂量组 (0.2,0.4mg /10g) 阳性药阿司匹林对照组 (灌胃阿司匹林 0. 4 g/kg) 4.5人和动物剂量换算公式 小白鼠=20 0026 .0?人/g 2 方法 (1)热板法 1.动物筛选:致痛潜伏期 (痛阈值)为 5~30s 之间的合格雌性小鼠。32只,热板法镇痛试验筛选痛阈值合格的小鼠,取♀小鼠于给药前先用热板仪于55 ± 0. 5 ℃分别测定每只小鼠的正常痛阈值[将小鼠放于智能热板仪上至出现舔后足的所需时间作为痛阈值( s) ,连续 2 次,间隔30 s ,测定平均值即为正常痛阈值]。将舔后足时间< 5 s 或>30 s ,或跳跃者不用于此实验

药理实验指导

药理学实验指导 实验一药物的作用方式 实验目的】理解药物的局部作用和全身作用,并了解兴奋作用、抑制作用及拮抗作用。实验原理】普鲁卡因为局部麻醉药,抑制中枢神经元,首先抑制对药物敏感的中枢抑制性神经,引起脱抑制而出现兴奋现象,表现为不安、震颤,甚至惊 厥。而戊巴比妥钠为镇静催眠、抗惊厥药,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对中枢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分别产生镇静、催眠、麻醉和抗惊厥的作用。 实验对象】小白鼠(体重20g左右) 实验材料】 1?器材:1ml注射器、钟罩、镊子 2.药品:3%普鲁卡因溶液、0.5%戊巴比妥钠溶液 实验步骤】 1.取小白鼠1只,称重标记,并观察一般活动情况及痛觉反应。

2 .在小白鼠一后肢股骨粗隆下端坐骨神经周围,注射3%普鲁卡因溶液0.1ml/10g,随即观察小白鼠左右后肢的活动情况及全身情况。

3?待小白鼠抽搐明显时,立即腹腔注射0.5%戊巴比妥钠溶液0.1ml/10g并继续观察小白鼠全身情况。 4.填表 小白鼠用普鲁卡因后表现用戊巴比妥钠后表现 左后肢全身左后肢全身 注意事项】 1.要求注射部位要正确。 2.注意抢救时间。 思考题】 1.小白鼠的那些表现各属于局部、全身、兴奋、抑制和拮抗作用? 2.本次试验队临床用药有何指导意义? 实验二药物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实验目的】掌握药物剂量与药物作用的关系 实验原理】戊巴比妥钠为镇静催眠、抗惊厥药,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药物作用越明显,对中枢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分别产生镇静、催眠、麻醉和抗惊厥的作用。 实验对象】小白鼠(体重20g左右) 实验材料】 1.器材:1ml注射器、钟罩、镊子

2.药品:0.1%, 1% , 2%戊巴比妥钠溶液 实验步骤】 1.取性别相同,体重相近小白鼠3只,分别称重、记号(1、2、3号),观察精神状态、痛觉反射及翻正反射。 2.给1号小白鼠腹腔注射0.1%戊巴比妥钠溶液0.1ml/ 10g 给2号小白鼠腹腔注射1%戊巴比妥钠溶液0.1ml/10g 给3号小白鼠腹腔注射2%戊巴比妥钠溶液0.1ml/10g 3.用大烧杯罩住小白鼠,并随时观察用药后各小鼠的精神状态、痛觉反射、翻正反射。 4.填表 注意事项】 1.更换药物要冲洗注射器。 2 ?小白鼠体重相差应小于两克。 思考题】 1.药物剂量和药物作用的关系? 2.讨论3只小白鼠用药以后表现为何不同? 实验三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及药物的拮抗作用 实验目的】观察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及药物的拮抗作用

药理学设计性实验

药理学设计性实验 实验一、石菖蒲的镇静作用 【目的】 1应用小动物自主活动学习镇静药物的实验方法。 2、应用小动物自主活动仪,研究地西泮、石菖蒲对小鼠自发活动的影响。 【原理】小动物自主活动仪的原理:在活动箱内,将一束或几束光线照射到对侧光电感应器上,动物在箱内每活动一次,感应电流发生改变,经过放大装置,使电脉冲驱使继电器启动, 通过记录器记录动物活动次数。 地西泮是镇静催眠的代表药。石菖蒲具有宁心安神作用,其挥发油对中枢有广泛的抑制作用。本实验以小鼠自发活动次数为指标,观察药物的镇静作用。 【动物】小鼠6只,实验前禁食12h o 【药品】0.05%地西泮溶液,石菖蒲水煎液,生理盐水 【主要器材】动物自主活动仪1台,电子称1台,1ml注射器2支,烧杯2杯。 【方法】将6只动物随机分为甲乙丙组,甲组灌胃生理盐水,乙组灌胃石菖蒲水煎液(连续 两天),丙组灌胃地西泮1次,0.2ml/10。给药后1小时各组动物放入小动物自主仪,先适应2分钟,再记录5分钟内小鼠自主活动次数。 【结果】地西泮、石菖蒲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结果见表1) 表1地西泮、石菖蒲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胡锦官,顾健,王志旺?石菖蒲及其有效成分对神经系统作用的药理研究[J].中药药药理 与临床.1999.15 (30: 19 [2] 刘新民.石菖蒲的研究现状J].中医药研究.1992. (4): 57 [3] 吴启端,吴清和,石菖蒲的药理学研究进展[J].2006,17 (6) :477-480 实验二、石菖蒲对记忆障碍小鼠模型的改善作用 【目的】 1、学习小鼠跳台原理和操作,正确运用跳台实验仪器对小鼠进行学习记忆能力行为学测试。 2、观察石菖蒲对小鼠记忆获得障碍的疗效作用。 【原理】鼠跳台实验装置由DT-200小鼠跳台测试箱和DT-200小鼠跳台测试仪组成。测试箱由6个小房间构成,一次可同时试验6只动物,每个小房间有一橡皮台,箱底是可通电的 铜栅,在训练期通电小鼠跳下平台在箱底不断被电击,这个过程中小鼠获得记忆,24 h后测 试时观察小鼠第一次跳下平台的时间和 5 min内跳下平台的次数,比较各组老鼠记忆保持的 能力。 戊巴比妥钠能造成小鼠学习记忆障碍。石菖蒲具有开窍醒神,宁心安神的作用,能够促进学习记忆。本实验以小鼠跳下潜伏期及5min内错误次数作为指标,观察药物对小鼠学习

药理实验指导

实验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的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原理】回苏灵为中枢兴奋药 【材料】小鼠3只,体重18~22g,同一性别。 0.04%回苏灵溶液 【方法与步骤】 动物称重,标记。每鼠给药剂量均为8mg/kg。甲鼠灌胃给药,乙鼠皮下注射,丙鼠则为腹腔注射。仔细观察动物反应,记录下各鼠的潜伏期和最终结果。 【结果处理】将上述观察到的结果填入下表2-4,并结合全班的试验结果,比较三种给药途与药物反应的出现时间和作用程度,最好能进行统计分析。 实验三肝脏功能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目的】观察肝脏病理功能状态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原理】四氯化碳是一种肝脏毒药,其中毒动物常被作为中毒性肝炎的动物模型,用于筛选保肝药物。 【材料】小鼠2只,四氯化碳原液,0.36%戊巴比妥钠。 【方法与步骤】 1.取性别相同、体重相近的2只小鼠,在试验前24h,分别皮下注射四氯化碳原液和生理盐水0.1ml/只。 2.2只小鼠分别ip戊巴比妥钠30ml/kg。 3.观察动物的翻正反射消失情况,记录药物作用的潜伏期和持续时间。 4.试验结束后,解剖小鼠,比较2只小鼠的肝脏外观有何不同。 【结果处理】将上述观察到的结果填入下表2-5,并结合全班的试验结果,比较不同肝脏状态对药物作用影响,最好能进行分析。 实验四药物的抗电惊厥作用 【目的】观察苯妥英钠和苯巴比妥对电惊厥的保护作用。 【原理】以一强电流刺激小鼠头颅可引起全身强直性惊厥,若药物预防强直性惊厥发生,可初步推测该药有抗癫痫大发作的作用。 【材料】小鼠3-4,体重18~22g,雌雄不限。钟罩、天平、注射器,药理生理多用仪。 0.5%苯妥英钠溶液,0.5%苯巴比妥钠溶液。

药理学实验方法

第一章现代药理学实验方法与技术简介 第一节分子生物学试验方法与技术 分子生物技术在药理学实验中应用较为广泛,包括核酸分子探针的标记、核酸分子杂交、多聚酶链反应、蛋白印迹杂交技术、cDNA文库、随机分子库技术、外核基因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转基因动物、人类基因治疗等。现将更为常用的技术介绍如下: 一、核酸分子探针的标记标记核酸分子探针(nucleic acid probe)是进行核杂交的基础,根据核酸分子探针的来源及性质进行选择,选择的基本原则是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探针选择直接影响杂交结果的分析。根据检测对象和目的不同,,可选择不同的探针种类及标记方法。 ㈠探针种类 1.基因组DNA探针是克隆化的各种基因片断,也是最常用的核酸探针,探针应尽可能选用基因编码(外显子),避免使用内含子及其它非编码序列。 2.cDNA探针与mRNA互补的DNA链称cDNA,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核酸探针,特异性较高。 3.RNA探针RNA与RNA或DNA杂交体的探针稳定性,特异性高。 4.寡核苷酸探针人工合成寡核苷酸片段做探针,可根据需要合成相应序列。 ㈡标记物 常用的探针标记物有两类:放射性同位素和非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物的检测具有高度灵敏性和特异性。标记和探针结合不影响杂交的特异性和稳定性。其中放射性同位素是应用最多的探针标记物,但易造成放射性污染,多数同位素的半衰期短,不能长期存放。常用的放射性同位素有32P?3P?35S,有时也用14C,125I或131I。 二、核酸分子杂交(nucleic acid hybridiazation )是指具有一定同源序列的两条核酸单链在一定的条件下,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异质双链的过程。核酸分子杂交是分子生物学领域应用最广泛的技术,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主要用于特异DNA或RNA的定性定量检测。 三、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是一种体外酶促扩增特异DNA片段的方法。传统的DNA扩增法是分子克隆法,需经过DNA 酶切、链接、转化等步骤构建含有目的基因的载体。然后导入细胞中进行扩增,再用同位素标记的探针进行筛选,操作复杂,耗时。PCR技术灵敏度

《药学大实验》实验指导药理学部分

药学实验(药理学实验) 实验五不同给药途径、给药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一)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实验目的 观察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硫酸镁)作用的影响,了解核酸镁不同给药途径产生不同作用的原因; 掌握硫酸镁的作用以及小鼠灌胃、腹腔注射方法 实验原理 硫酸镁为一种容积性泻药(此外还有刺激性和润滑性泻药),口服在肠道难吸收,在肠内形成高渗压而阻止肠内水分的吸收,从而扩张肠道、刺激肠壁、促进肠道蠕动,产生泻下作用。注射给药可使血中Mg2+增加,由于Ca2+和Mg2+化学结构相似,Ca2+和Mg2+间存在相互拮抗作用,Ca2+参与运动神经末梢Ach释放,而Mg2+拮抗Ca2+这种作用,结果使神经肌肉接头处Ach减少,骨骼肌紧张性降低,肌肉松弛。同时对中枢神经及心血管系统产生抑制作用。因此产生抗惊厥及降压效果。本实验观察不同给药途径对硫酸镁作用性质的影响。 大多数药物需进入血液分布到作用部位才能发生作用。药物自给药部位进入全身血液循环的过程为吸收(absorption),吸收速度的快慢及吸收数量的多少直接影响药物的起效时间及强度。其中给药途径是决定药物起效时间及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给药途径不同,则药物吸收快慢亦不同,其吸收快慢顺序除静脉注射外是:腹腔注射>吸入>舌下>直肠>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皮肤。给药途径不同,其吸收程度又不同,由此使药物作用强度不同。药物经不同给药途径所致的吸收程度是:吸入、舌下、直肠、肌内注射较为完全,口服次之,皮下较差;皮肤表面吸收程度最差,一定要脂溶性特别高的药物才能通过此途径较好地吸收。而胃肠道给药,影响因素较多,包括有首关

消除的影响等,使药物吸收程度有所不同。 首关消除(first pass elimination):从胃肠道吸收入门静脉系统的药物在到达全身血循环前必先通过肝脏,如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很强或由胆汁排泄的量大,则使进入全身血循环内的有效药物量明显减少,这种作用称为首关消除。有的药物在被吸收进入肠壁细胞内而被代谢一部分也属首关消除。首关消除也称首关代谢(first pass metabolism)或首关效应(first pass effect)。注射、舌下和直肠给药可避免肝代谢。 实验学时 2学时 实验对象 小白鼠,体重18-22g,雌雄不限 实验器材 1ml注射器2支、小白鼠灌胃针头1个、5号针头1个、250ml烧杯2个 药品与试剂 10%硫酸镁溶液,苦味酸 实验内容 1.小鼠腹腔注射硫酸镁的症状。 2.小鼠灌胃给予硫酸镁的症状。 实验步骤 1.取健康小白鼠2只,称体重后,分别作标记(1,2号),然后观察正常活动情况。2.1号小白鼠从腹腔注射10%硫酸镁溶液0.1ml/10g体重,给2号小白鼠以同样剂量

药理学实验指导

药理学实验指导 (供自学助考班用) 实验一药理学实验基础知识与常用动物捉拿、给药 【目的】1、学习药理学实验基础知识; 2、掌握药理学实验常用动物捉拿、给药方法。 【器材】1ml、5ml、20ml注射器,大、小鼠灌胃针头,4号、6号注射针头,250ml烧杯、鼠笼(或铁丝笼),天平秤、砝码。 【药品】0.9%生理盐水。 【动物】小白鼠、大鼠、家兔。 【内容】 一、实验动物的捉拿方法 1、蛙和蟾蜍左手握持蛙或蟾蜍,食指和中指夹住左前肢,拇指压住右前肢;右手将双下肢拉直,左手无名指及小指将其压住而固定。此法用于淋巴囊注射。毁脑和毁脊髓则用左手食指和中指夹持蛙或蟾蜍的头部,拇指和无名指小指握持双下肢,右手持刺针进行操作。 2、小白鼠可采取双手法和单手法两种形式。 双手法:右手提起鼠尾,放在鼠笼盖或其他粗糙面上,向后方轻拉,小白鼠则将前肢固定于粗糙面上。此时迅速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小白鼠颈背部皮肤,并以小指与手掌尺侧夹持其尾根部,固定于手中。 单手法:小白鼠置于笼盖上,先用左手食指与拇指抓住鼠尾,手掌尺侧及小指夹住尾根部,然后用左手拇指与食指捏住颈部皮肤。 3、大白鼠大白鼠容易激怒咬人,捉持时左手应戴防护手套或用厚布盖住大鼠,先用右手抓住鼠尾,再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握住头部,其余手指与手掌握住背部和腹部。不要用力过大,切勿捏其颈部,以免窒息致死。 4、家兔用左手抓住颈背部皮肤(抓的面积越大,其吃重点越分散)。将兔提起,以左手托住其臀部,使兔呈坐位。 二、实验动物的给药途径与方法 1、小白鼠给药途径与方法 灌胃(ig):左手固定小鼠,右手持灌胃器,灌胃针头自口角进入口腔,紧贴上腭插入食道。如遇阻力,将灌胃针头抽回重插,以防损伤。 常用灌胃量为0.1~0.2ml/10g。 皮下注射(ih):可用腹部、背部、腹股沟的皮下,此处皮肤比较松弛,也可由助手协助。注药量一般为0.1~0.2ml/10g。 肌肉注射(im):一人抓住小鼠头部皮肤和尾巴,另一人持连4号针头的注射器,将针头

药理实验指导43252

药理实验指导 总论、链霉素毒性、肝脏在药物代谢中的作用 一、药理学实验课的目的和要求: (一)目的: (1)使学生掌握进行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了解获得药理学知识的科学途径 (2)验证药理学中的重要基本理论,更牢固地掌握药理学的基本概念。(3)培养对科学工作的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工作方法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并初步具备客观地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要求: (1)实验前做好预习工作,结合实验内容,复习有关药理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并领会实验设计的原理。 (2)实验时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并做好实验记录。 (3)实验后整理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思考,认真书写实验报告,并做好实验室的清洁卫生,关好水、电。 二、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1)重复性 (2)对照性 (3)随机性 三、药理学实验的一般方法和技术 (一)实验动物选择的原则和方法 1、首先要根据实验的目的选择实验动物 2、选用来源清楚、遗传背景明确的实验动物 3、选用容易获得、价格便宜、易于饲养与管理的实验动物 4、必须注意实验动物种类、品系的质量及健康状况是否良好 5、选用人畜共患疾病的实验物物和传统应用的实验动物 (二)实验动物的选择: 常用的实验动物有蛙、蟾蜍、小白鼠、大白鼠、豚鼠、家兔、猫、狗。常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和要求选用不同的实验动物,所选用的动物必须能较好地反映试验药物的选择性作用并符合节约的 原则。 蛙和蟾蜍:离体心肌,观察药物对心脏的作用。坐骨神经和腓肠肌,观察药物对周围神经肌肉或横纹肌的作用。 小白鼠: 1.小鼠属于脊椎动物门,哺乳纲,啮齿目,鼠科,小鼠属动物。 2.成熟早,繁殖力强。 3.体形小,易于饲养管理。 4.性情温顺, 胆小怕惊。 5.对外来刺激极为敏感。6.便于提供同胎和不同品 系动物。7.喜居于光线较暗的安静环境,习于昼伏夜动,喜欢啃咬。8.体小娇嫩,不耐饥饿,不耐冷热,对环境的适应性差。9. 成年雌鼠在动情周期不同阶段阴道粘膜可发生典型变化。适用于需要大量动物的实验,如药物筛选,半数致死量,药物效价。

药理学实验教程资料

药理学实验教程 (中、英文版) 主编 叶春玲 钟玲 暨暨南南大大学学药药学学院院药药理理教教研研室室 22000077年年55月月

药理学实验教程 目目 录录 第一篇 药理学实验基本知识 第一章 药理学实验须知 一、药理学实验课的目的和要求 二、实验结果的整理和实验报告的撰写 第二章 药理学实验设计的基本知识 一、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二、药理实验设计中的剂量问题 三、药理实验设计中的预试问题 第三章 药理学实验的统计处理原则 一、计量资料的统计分析 二、计数资料的统计分析 三、药效和剂量依赖关系(相关性)的统计分析 四、两药药效的等效性分析 第四章 常用实验动物的基本操作 一、实验动物的选择及捉拿固定 二、实验动物的编号 三、实验动物的给药方法 四、实验动物的麻醉和取血 第五章 药理学实验常用仪器操作技术 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 第六章 药物剂型与处方学 一、药物剂型 二、处方学 第二篇 药理学总论实验 第一章 药动学实验 实验一 磺胺类药物静脉给药后的药时曲线 实验二 磺胺类药物非血管内给药后的药时曲线 实验三 3P87 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

实验四磺胺类药物在体内的分布 实验五磺胺嘧啶的血浆蛋白结合率测定 实验六磺胺类药物在麻醉大鼠体内经胆汁和尿排泄的实验 第二章药效学总论实验 实验一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实验二肝功能状态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实验三量效关系曲线和有关药效学参数测定 第三章安全性试验 实验一药物急性半数致死量(LD50)的测定 实验二最大耐受量(MTD)测定 第三篇药理学各论实验 第一章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实验 实验一药物对麻醉动物血压的影响 实验二药物对麻醉动物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实验三药物对离体兔主动脉环的作用 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实验 实验一药物对小鼠自发活动的影响 实验二药物对益智作用的影响 实验三抗癫痫药和抗惊厥实验 实验四镇痛药实验 第三章心血管系统药物实验 实验一利多卡因对哇巴因诱发心律失常的拮抗作用 实验二强心苷对家兔在体衰竭心脏的作用 实验三药物对垂体后叶素所致的急性心肌缺血心电图变化的影响第四章内脏系统药物实验 实验一呋塞米对小鼠尿量及电解质的影响 实验二药物对组胺诱发豚鼠哮喘的作用 实验三药物对大鼠的利胆作用 第五章激素类及抗炎药物实验 实验一糖皮质激素对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药理学各章节重点整理

西藏大学12级护理本科班雷顺 第一章药理学总论——绪言 1.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或病原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和原理的一门学科。 2.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主要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3.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其目的是:确定药物在作用部位能否达到安全有效的浓度。 4.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或治疗人的疾病,有目的的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用法、用量的物质。 5.药理学的学科任务:①阐明药物的作用及作用机制;②研究开发新药;③为其他生命科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研究方法。 6.药理学实验方法:①实验药理学方法;②实验治疗学方法;③临床药理学方法 第二章药物代谢动力学 7.药物作用:药物对机体的初始作用,是动因。 8.药理效应:机体器官原有功能水平的改变,功能提高称为兴奋,功能降低称为抑制。 9.药物作用的选择性:在一定剂量下,药物对不同组织器官的差异性。 选择性产生的原因:①药物分布不均匀;②组织对药物的反应性不同;③由药物的化学结构决定(根本原因)。 选择性的意义:①选择性高,针对性强,副作用少,应用范围窄;②选择性低,针对性弱,副作用多,应用范围广。 10.治疗效果(疗效):药物作用的结果有利于改变患者的生理、生化功能或病理过程,使患者的机体恢复正常。 11.对因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 12.对症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 13.祖国医学提倡: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兼治。为临床实践应遵循的原则。 14.首关消除:是指口服药物在胃肠道吸收后,首先进入肝门静脉系统,某些药物在通过肠粘膜及肝脏时,部分可被代谢灭活而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药效降低。 15.肝肠循环:被分泌到胆汁内的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经由胆道及胆总管进入肠腔,然后随粪便排出,经胆汁入肠腔的药物可经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经肝脏进入血液循环,这种肝脏、胆汁、小肠间的循环称为肝肠循环。 16.半衰期:指血药浓度降低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17.生物利用度:是表示药物经血管外给药活性成分到达体内循环的程度和速度的一种量度,它是用于评价药物制剂质量、保证药品安全有效的重要参数。 18.不良反应:药物的一些与治疗无关的作用有时会引起对病人不利的反应。按其性质可分为:副作用、毒性反应、变态反应、继发性反应、后遗效应、致畸作用、停药反应。三致反应包括致畸胎、致癌与致突变,均属于慢性毒性范畴。 19.副作用:用治疗量药物后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 20.效价:某一物质引起生物反应的功效单位,可用理化方法检测,也可用生物检测方法测定;或生物制品活性(数量)高低的标志,通常采用生物学方法测定。 21.最大效应(效能):是指药物分子引起生理反应的能力,不同药物引起的反应不同,准确地说应称为内在效能或内在活性。药物的效能取决于药物本身的内在活性和药理作用特

药理实验方法学重点

一.1.首过效应:口服给药后,药物在到达体循环之前,经肠道、肠壁和肝脏的代谢分解使进入生物体内的相对药量降低。2,判断方法:尾静脉给药AUC和门静脉给药AUC—比较判断肝首过—是—尾静脉》门静脉;门静脉给药和十二指肠给药AUC—比较判断肠首过—是—门静脉》十二指肠十二指肠和灌胃给药AUC—比较判断胃首过—是—十二指肠AUC》灌胃AUC 二.简述肾外包扎性高血压模型制备的基本原理和注意事项?答:原理:肾外异物包扎,可致肾周围炎,肾外形成一层纤维性鞘膜,压迫肾实质,造成肾组织缺血,使肾素形成增加,进而使血管紧张素含量增加,血压上升。属肾性高血压模型。注意事项:1)肾外包扎材料除自制双层孔胶薄膜和玻璃纸外,还可用绸布、乳胶、火棉胶等材料。肾外包扎应足够紧,但不能勒破组织。2) 如果要制造2肾1扎型,则一侧肾包扎后无需切除另一侧肾,术后3~6个月10%~20%动物形成高血压;如果要制造2肾2扎型,则一侧肾包扎后同法包扎另一侧肾,术后3~4周70%以上动物形成高血压。三、(一)佐剂性关节炎1.大鼠AA的制备:选用雄性Lewis、Wistar或SD大鼠,体重200g左右,将每鼠右后足趾皮内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FA)0.1ml致炎。CFA是将卡介苗或死结合分枝杆菌加入已经高压灭菌的液体石蜡中,浓度为10mg/ml。原发病变主要表现为早起致炎局部的炎症反应,致炎后18h右后足的肿胀达峰值,持续3d后逐渐减轻,8d后再度肿胀;继发病变一般出现于致炎后10d左右,表现为对侧和前肢的肿胀,耳和尾部出现“关节炎”小结,变应性角膜翳以及体重下降等等。2.小鼠AA 的制备:选用雄性C57BL/6小鼠,8周龄,4%氟烷吸入麻醉,左侧胫-跗关节皮下两点皮下注射100ulCFA,CFA浓度为5ug/ul,对照组同方法注射液状石蜡。造模后22d处死。造模24h 内原发侧关节出现急性肿胀,第9天肿胀较严重。模型组穿格子数和活动度明显降低。造模后小鼠对于机械异常性疼痛和热痛出现明显退缩反应。(二)II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 1.小鼠CIA的制备:将鸡或牛II型胶原(CII)溶解于0.01mol/L的醋酸后与同等容积的含有低浓度卡介苗的液体石蜡油(ALCB)充分乳化,CII和ALCB的计量均为4mg/mL.,乳化在冰浴中进行。在小鼠(18g左右)根部多点皮内注射乳化剂0.1ml,第21d在尾根部加强注射。加强注射后,由第三者检查关节炎的发生情况。2.大鼠CIA的制备:CII溶解于0.01mol/L 的醋酸中(CII终浓度为4mg/ml),充分研磨,4度过夜,讲CII溶液滴加至冷的不完全弗氏佐剂(IFA)中,等体积混合,充分乳化。大鼠(体重150g左右)尾根部和背部分多点皮内注射0.1mLCII乳化剂。7d后同法再坚强注射一次。对照组注射0.01mol/L醋酸和IFA的乳化液。从第20d后开始,用组织测量仪测定后足趾的容积。评价指标:足趾肿胀度、全身表现评分、关节肿胀数、关节炎指数、X线评分、关节炎病理评分。四、祛痰药的药理试验方法 1).呼吸道分泌液量测定法小鼠酚红实验法,基本原理:利用酚红小鼠腹腔注射后部分从气道排泄的特点,测定小鼠气道酚红排泄量,以判断受试药对气道通透性和分泌液量的影响.操作步骤:小鼠饥饿16-18h--注射酚红前30min受试药物灌胃--腹腔注射酚红药 物,30min 后处死--血凝后,分离气管、气管插管并与注射器相连--用5% NaHco3 0.8ml 洗气管,反复三次--合并洗液,放置,得透明红色上清液,用分光光度计波长545nm比色,根据酚红标准曲线计算出酚红量。注意事项:1.待小鼠体内血液凝固后,再切开颈部,以免血液中酚红影响。2.气道内注入NaHco3溶液后吸出时要轻轻进行,一旦用力过度,肺泡会破裂液体流入胸腔。2)呼吸道纤毛运动实验法---鸽纤毛运动实验法原理:利用气管纤毛运动带动颗粒物从气管内固定的向口腔方向的速度,测定药物祛痰药物,一般测运动2cm所需的时间.操作步骤:鸽气管分离,做2cm的标记---切开气管,将软木屑放在2cm向心端--记录2cm所需时间,观察给药前后0.5h的速度,正常是3-4min。注意事项:鸽气管暴露实验注意温度,等待时颈部用生理盐水湿润纱布防治干燥.3)豚鼠气道黏液黏蛋白的测定.原理:气道黏液主要由杯细胞和黏液性腺细胞产生和分泌,内含黏蛋白,为黏多糖和蛋白质。无机酸存在下,己糖醛酸从黏多糖中释放与咔唑起缩合反应,形成有色物,在530nm比色测定.操作:豚鼠麻醉处死,取气管称重----剪开气管用棉棒取黏液--水洗,离心,取上清液

中药药理与药理实验方法

中药实验遵循原则: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按中药新制剂功能与主治的现代医学概念,选择药理试验方法中药新药的药理毒理研究:包括主要药效学、一般药理学、药代动力学及毒理学研究 主要药效1观察指标(1)择特异性强、(2)敏感性高、(3)重现性好、(4)客观、(5)定量或半定量 2给药剂量及途径 1.各种试验至少应设3个剂量组<高,中,底>,2对照组;正常动物空白对照组、模型动物对照组、阳性药物对照组 一般药理研究(一)神经系统(二)心血管系统(三)呼吸系统 毒理研究一急性毒性试验1,最大给药量试验2,LD50测定:二长期毒性试验1动物;啮齿类(大鼠,每组20~40只,最长6个月),,非啮齿类(狗,猴..每组至少6只,,不超过9个月)2.剂量:一般应设三个剂量组+空白(对照组) 治疗胸痹心痛证中药的药效学试验 1.药理作用:(1)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及抗心肌缺血性损伤。(2)降低心肌耗氧量和改善心肌代谢。3)影响血流动力学,降低心脏负担。 2.心肌缺血动物模型(1)脑垂体后叶素所致心肌缺血模型:(2)结扎(犬、猪)左冠状动脉降支(LAD)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 3,观测指标:心电图缺血性改变 治疗厥脱证中药的药效学试验 1七个休克类型:失血性休克(狗、猫).中毒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根部.猫“脉微欲绝模型”。)、、过敏性休克(小鼠)、神经性休克。创伤性休克,..闭性休克 2 观察指标,,,血压高低,,动物死亡率 治疗高血压病中药的药效学试验 动物模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肾动脉狭窄型高血压、DOCA(去氧皮质酮)盐型高血压、 治疗中风病中药的药效学试验 I.治疗脑出血中药的药效学试验 1.降低颅内压试验,橄榄油导致的家兔脑水肿模型 2.治疗脑出血试验,(1)SHR/SP自发性大鼠脑出血模型:(2)胶原酶诱发大鼠脑出血模型:(3)动物脑血肿模型 Ⅱ治疗脑缺血中药的药效学试验 (1)四脑动脉阻断致全脑缺血模型:(2)三脑动脉阻断致全脑缺血模型:(3)阻断双侧颈总动脉合并放血致全脑缺血模型:(4)小鼠断头缺血法:(5)局灶性脑缺血(阻断大脑中动脉)模型: 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中药的药效学试验 主要药理作用:镇咳、祛痰、平喘、抑菌,抗病毒、抗炎,解热及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 1.镇咳作用试验:(1)化学刺激致咳法:如小鼠氨水喷雾引咳法、小鼠二氧化硫引咳法。(2)电刺激引咳法:猫狗电刺激喉上神经引咳法 2.祛痰作用试验(1)气管内酚红排泌量法、(2)大鼠气管排痰量法(毛细玻管法)。 3.平喘作用试验(1)整体动物平喘试验:用豚鼠(2)离体气管试验:用豚鼠 治疗痛经中药的药效学试验 1.对痛经动物模型:(1)大鼠痛经模型:(2)小鼠痛经模型:雌性小鼠。催产素.观察扭体反应次数。(3)MPGF2α致大鼠离体子宫痉挛模型: 2.对子宫影响的试验:(1)离体子宫试验;(2)在体子宫试验。 3.镇痛试验; 4.抗炎试验; 5.大鼠子宫微循环试验。 治疗脾虚证中药的药效学试验 一.消化、吸收及运动机能试验: (1)胃液分泌试验:(2)肠道葡萄糖吸收试验(3)碳末胃肠推进运动试验: 观察指标;耐寒机能试验,抗寒冷实验;耐缺氧实验;抗疲劳试验 常用药物;大黄,玄明粉,番泻叶,甘兰,猪油治疗消化性溃疡中药的药效学试验 1.急性胃溃疡动物模型(1)水浸应激性胃溃疡模型 (2)幽门结扎性胃溃疡模型:(3)利血平性胃溃疡模型:(4)消炎痛致溃疡模型:(5)盐酸性胃溃疡模型:(6)胃粘膜损伤模型:(7)阿司匹林致胃溃疡模型:2.慢性胃溃疡动物模型(1)乙酸灼烧型胃溃疡模型:(2)乙酸注射法致胃溃疡模型:(3)乙醇所致胃粘膜损伤模型: 观察指标;出血点,出血面积, 治疗水肿(急性肾炎)中药的药效学试验 观察指标:(1)蛋白尿;(2)血尿素氮、肌酐;(3) 肾脏病理形态。 治疗肾功能衰竭中药的药效学试验 1.急性肾功能衰竭动物模型的造型方法:(1)甘油所致ARF(急性肾功能衰竭)模型:(2)庆大霉素所致ARF模型: 2.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动物模型的造型方法(1)肾脏大部分切除法致大鼠慢性肾衰模型(4)冷冻引起的大鼠慢性肾衰(CRF)模型:(5)电灼引起的大鼠慢性肾衰(CRF)模型: 3观察指标:血尿素氮、肌酐; 治疗骨折中药的药效学试验 1.建立骨折动物模型,观察指标:(1)X-线检查,(2)抗折强度检查。(3)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检查,(4)3H-TdR放射自显影检查, 2.鸡胚股骨的培养试验:观察指标:(1)股骨的长度(mm),计算增长值及重量。 治疗痹证中药的药效学试验 (1)大鼠佐剂性多发性关节炎模型:给药时间及观察指标: ①观察药物对原发病变的影响:②观察药物对继发性病变的预防作用:③观察药物对继发病变的治疗作用: 治疗消渴证(糖尿病)中药的药效学试验 2.糖尿病动物模型的降血糖试验(1)四氧嘧啶诱发的高血糖动物模型:(2)链脲霉素诱发的高血糖动物模型:(3)链佐霉素诱发大鼠高血糖模型:(4)肾上腺素性高血糖动物模型:(5)氨基葡萄糖性高血糖动物模型:6)胰腺次全切除法致大鼠高血糖模型7遗传性自发性高血糖模型 常用实验动物的特点及其主要用途 小鼠:小鼠是实验室最常用的。小鼠适合用于需要用大量动物的试验。 大鼠:药物的长期毒性试验;大鼠无胆囊,利胆作用;降压药及检测升压物质;发热病理模型;踝关节肿模型。 豚鼠:研究平喘药和抗组织胺药;抗过敏反应药物;地鼠:肿瘤学研究;中国地鼠的真性糖尿病。 家兔: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症;角膜炎症模型及角膜瘢痕模型;解热药物和检查热原。 猫:血压稳定,研究降压药;研究镇咳物。 狗:高血压的实验治疗;药物长期毒性;失血性休克;急性心肌梗塞、狗和猫都是研究降压药物较理想的动物。 青蛙和蟾蜍:研究药物对心脏的作用;腓肠肌和坐骨神经可用来观察药物作用。 猴:研究避孕药;镇痛药的依赖性及戒断症状。 树鼬:现已用于化学致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猪:烧伤和烫伤;研究降血糖药物。 鸡、鸽、鹌鹑: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鸽和猫是检测强心甙作用强度;鹌鹑作高脂血症造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