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

食用菌
食用菌

食用菌

福建省是中国最重要的人工栽培的食用菌产地之一。福建省野生食用菌的种类也十分丰富,已查明的可供食用的种类有112种。其中最有名的有闽北大红菇(Russula vinosa)、香菇(汀菇、夏茂菇)(Lentinus edodes)、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鸡 (Termtomyces albuminosus)等。近年来,由于森林植被破坏严重,野生食用菌产量逐年下降,已渐渐被人工栽培的品种所代替。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人工栽培食用菌的国家之一。《礼记》载:“食所加庶羞有芝苧”。芝苧即指菇耳。宋朝年间,浙江龙泉、庆元一带菇农发明了香菇砍花栽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浙江菇农陆续到福建闽西、闽北一带进行香菇砍花栽培。民国18年(1929年),林森县(今闽侯县)三山农艺社农学家潘志农开始引种、栽培双孢蘑菇、香菇、草菇、金针菇,并著有《四季人工种菇大全》等专著,还函授全国各地的爱好者。潘志农的工作开拓福建省现代食用菌栽培业之先河。由于当时社会条件的限制,食用菌栽培业只处于萌芽状态,未形成社会生产力。

20世纪50年代,福州地区的部分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开展草菇、香菇等食用菌栽培研究和真菌资源普查工作。从60年代开始,本省的食用菌栽培事业有了飞速发展。1962年,省科委组建本省第一个真菌专业科研机构——三明真菌试验站(今三明真菌研究所前身)。各科研单位、高等院校、轻工加工、供销外贸等部门共同协作,积极引进美国、日本、英国、荷兰等国的先进技术,通过消化、推广、普及,建立生产基地。同时,在银耳生活史、香菇育种和栽培工艺、金针菇育种、蘑菇育种、生产机械研制、产品加工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已初步形成科研、教学、生产、加工、销售体系。食用菌栽培已成为福建的一项重要产业,每年为国家创造大量的财富。香菇、蘑菇、银耳、金针菇、草菇、毛木耳等食用菌的产量均居全国首位。

图1-2-1 香菇

香菇Lentinus edodes (Berk.) Sing.

别名香蕈、冬菇等

菌丝体白色,绒毛状。子实体由菌盖、菌褶、菌柄等部分组成。菌盖早期半圆形,后展开呈伞状,表面褐色或暗褐色,被鳞片,有时会产生龟裂。菌褶辐射状排列,白色,刀片状。担子棒状,每个担子着生4个担孢子。孢子椭圆形,4.5~5.0×2.0~2.5微米。

香菇是世界上第二大宗人工栽培的食用菌,也是我国最著名的食用菌之一。福建省是我国最重要的香菇栽培基地,产量居全国首位,1990年香菇干品达1.24万吨。

历史上,“汀菇”、“夏茂菇”是著名的地方特产,远销日本、美国、东南亚,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由于长期沿用原始的“砍花法”,生产周期长、产量低、资源利用率低。60年代开始,福建省推广人工接种段木栽培法,并引进了部分日本香菇菌种,产量和质量有了很大提高。80年代以来,在菌种选育、栽培工艺、产品加工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产区从原来的闽西北少数地区扩展到福建省全境,袋栽工艺在全省普及推广。香菇栽培已成为农村脱贫致富、发展经济、创利、创汇的重要产业。

图1-2-2 蘑菇

蘑菇Agaricus bisporus (Lange) Sing.

别名双孢蘑菇、洋蘑菇、洋菇

菌盖直径5~12厘米,初半球形,后平展,白色、光滑、渐变淡黄色,边缘初期内卷。菌褶初时呈粉红色,后变褐色至黑褐色。菌柄长4.5~9厘米,粗1.5~3.5厘米,白色光滑,近圆柱形。菌环生于菌柄中部,单层,白色,膜质,易脱落。孢子印深褐色。孢子褐色,光滑,椭圆形,大小为6~8.5×5~6微米。一个担子上大多着生两个担孢子,故名双孢蘑菇。

蘑菇是世界上第一大宗人工栽培的食用菌。福建省未发现野生种。民国18年(1929年)前后开始引种,现已成为主要的人工栽培的食用菌之一,主要栽培区在闽南、闽东、闽中一带。1989年产量达14万吨,居全国首位。产品主要加工成罐头出口。“水仙花”牌蘑菇罐头是福建省名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每年为国家换回大量外汇。

图1-2-3 正红菇

正红菇Russula vinosa Lindbl.

别名红菇、真红菇、朱菇

群生或散生。菌盖初期球形,后平展至浅凹,直径可达14厘米,表面大红或胭脂红,中央暗紫黑色。菌肉白色。菌褶长短不一,基部有分叉,鲜时白色,干时银灰色。菌柄圆柱形,5~10×1~2.5厘米,白色或有红色的斑块。孢子印白色或淡奶油色。孢子近球形,8~9×7~8微米,表面有小疣。

正红菇是福建省最有名的食用菌之一。除了食用之外,在莆仙地区民间,还做为产妇的滋补营养品。正红菇在全省各地的壳斗科林地上都出产,尤以闽西北红菇最为有名。到了夏秋生产季节,局部往往形成“红菇窝”。正红菇与米槠、栲树等壳斗科植物形成共生关系,属外生菌根菌,目前还无法人工栽培。近年来,一些地方林木生境破坏严重,正红菇产量逐年下降。

图1-2-4 草菇

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 (Bull.exFr.) Sing.

别名秆菇、南华菇、兰花菇、苞脚菇、中国蘑菇

草菇的菌丝体灰白色、半透明,有光泽。子实体群生或丛生,幼时卵形,成熟后展开成伞形。子实体由菌盖、菌褶、菌柄和菌托组成。担孢子椭圆形,水红色。

草菇是世界上第三大宗人工栽培的食用菌。我国是草菇人工栽培的发祥地,早在18世纪,广东韶关的南华寺僧人就已食用和栽培草菇。福建省对草菇人工栽培技术的研究始于50年代。50年代以来,草菇栽培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培养材料已从单一的稻草发展到利用废棉、落地棉、棉籽壳;栽培方式从室外畦栽发展到室内床栽。目前福建省的草菇主产区是漳州市一带,产品主要加工成罐头出口。1989年全省产量为6000吨,总产和单产都居全国首位。

图1-2-5 金针菇

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 (Curt.exFr.) Sing.

别名朴菇、构菌、金菇、毛柄金钱菌

菌盖直径2~15厘米,幼时球形至凸出形,逐渐开展至平坦,淡黄色。菌肉几乎白色。菌褶白色或奶油色。菌柄长2~8厘米,直径2~8毫米,下半部暗褐色,密被黑褐色绒毛,上半部淡黄色。孢子印白色。担孢子无色,表面光滑,椭圆形,5~7×3~4微米。

金针菇是世界上大宗人工栽培的食用菌之一,风味独特,营养价值高,有“超级保健食品”的美称。福建省有野生的种类,但未形成生产力,70年代开始进行人工栽培工艺、菌种选育及产品加工的研究。目前栽培方式以袋栽为主;品种有野生种驯化选育的、有杂交种以及从日本引进的纯白品种等。产品除了加工成罐头出口外,还大量鲜销,近几年鲜品还直接运往香港市场。

1989年,福建省金针菇产量达6000吨,总产和单产都居全国首位。

图1-2-6 平菇

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 (Jacq.exFr.) Kummer.

别名糙皮侧耳

子实体丛生、叠生。菌盖直径5~15厘米或更大,贝壳状或舌状,侧扁有后沿,盖缘薄、平坦。菌肉白色,柔软。幼蕾时,菌盖颜色黑灰或青灰色,长大后,变成灰白色。菌褶白色、延生。菌柄短,侧生或偏生,长1~4厘米,叠生时无柄。孢子印白色。孢子圆柱形,光滑,8~12×3~4微米,无色透明。

平菇属的种除了糙皮侧耳外,还有凤尾菇、鲍鱼菇、桃红平菇、榆黄蘑、阿魏蘑菇等,都是人工栽培的食用菌,商业上通常把这些不同的种通称为平菇。平菇是广泛人工栽培的食用菌之一。福建省60年代开始人工栽培,栽培方式有段木栽培、瓶栽、袋栽、床栽等不同方式,使用的培养料有段木、木屑、废棉、棉籽壳、稻草等,产品除少量制罐头外,大部分鲜销市场。

图1-2-7 银耳

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 Berk.

别名白木耳

子实体纯白色,胶质,半透明,直径5~10厘米,由许多瓣片组成,干燥后呈淡黄色。在子实体瓣片的上下表面均覆盖有子实层。担子卵圆形或近球形,12~13×10微米,透明无色。孢子近球形,6~7.5×4~6微米,透明无色。

银耳是我国著名的食用菌和药用菌,它不仅是宴席上的珍品,也是名贵的滋补品,有“润肺、生津、止咳、降火、润肠、益胃、强心、壮身、美容、嫩肤、延年、益寿”等功效。银耳原是野生的胶质菌,主要分布于南方各省,以四川省的“通江银耳”和福建的“漳州雪耳”最为著名。我国人工栽培银耳的历史已有90多年了,早期的生产方式原始,每年把树木砍下,靠天然孢子接种,收成无保证。60年代以来,福建省在银耳生活史、银耳菌种生产和银耳栽培工艺等领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取得突破性的成果,银耳产量大幅度提高。1989年产量达4000多吨,居全国首位。目前省内最大的银耳产区是古田县,有“银耳之乡”的美称。

图1-2-8 长裙竹荪

长裙竹荪Dictyophora indusiata (Vent.exPers.) Fischer

别名竹参、竹笙、面纱菌、网纱菇

单生或群生。子实体高12~20厘米,菌托白色,直径3~5厘米,菌盖钟形,高宽各3~5厘米,有明显网格,顶端平,中具一孔,造孢组织暗绿色,微臭。菌幕白色,从菌盖下垂达10厘米,由管状组织形成,网眼多角形,宽5~10毫米。柄白色,中空,基部粗2~3厘米,向上渐细,壁海绵状。孢子椭圆形,3.5~4.5×1.7~2.3微米。

竹荪是我国传统的山珍,多用于高级宴席。福建省野生的竹荪除了长裙竹荪外,还有短裙竹荪(Dictyophora duplicata)、棘托竹荪(Dictyophora echinovolvata)等。80年代初期,我国人工栽培竹荪获得成功。目前,福建省大部分地区都已开展竹荪人工栽培,但由于市场消费不多,产量不稳定。

图1-2-9 木耳

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 (L.exHook) Underw.

别名黑木耳、光木耳、细木耳、云耳

子实体薄而有弹性,胶质,半透明,呈耳状或杯状,表面平滑或有少数皱纹,红褐色、灰褐色或黑褐色,直径可达12厘米,干后强烈收缩,上表面子实层变为深褐色至近黑色,不孕的下表面呈暗青褐色,布以极短的绒毛。孢子印白色。孢子肾形,无色透明,9~14×5~6微米。

木耳是我国最主要的食用菌之一,除了营养价值之外,还有活血、止血、止痛、益气强身等药效。我国木耳的产量居世界首位,产品还远销日本、港澳及东南亚等地区。福建省野生的黑木耳还未发现,从60年代以来,人工栽培的木耳渐渐增多,栽培方式有段木栽培、瓶栽、袋栽等,目前以木屑袋栽方式为主。木耳是福建省主要的食用菌栽培品种之一。

图1-2-10 毛木耳

毛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a (Mont.) Sacc.

别名粗木耳、白背木耳、牛皮木耳

子实体韧胶质,早期杯状,后渐变为耳状或分叶状,大多平滑,稀有皱纹,基部往往有皱褶,

红褐色或紫红褐色,直径可达22厘米,干后收缩,质地稍硬。子实层新鲜时紫红色,干后呈紫黑色至黑色。不孕面灰白色、淡黄褐色或茶褐色,毛较多,毛长约450微米,透明,直径5~6微米。孢子圆柱状,透明无色,12~13×6微米。

毛木耳是热带和亚热带的种类,福建省各地的林区都有野生的毛木耳。毛木耳人工栽培方法简单、粗放,适于段木和袋料栽培,产量高,抗霉能力强,但质地稍粗糙,市场价格较低。虽然毛木耳没有特殊的鲜味,但那脆骨质的质地是一般食品中少有的,所以颇受国外消费者的欢迎,是很有发展前途的出口商品。福建省毛木耳的产量居全国首位,1989年共产4000多吨干品。

图1-2-11 鸡

鸡Termitomyces eurrhizus (Berk.) Heim

别名鸡肉丝菇、鸡栖菇、鸡、白蚁菇、桐菇、鸡脚菇、姬白蚁菌

初出土时菌盖锥状,伸展后中央具一乳突,直径5~25厘米,表面稍粘,色纯白至灰黄色或灰褐色,边缘往往放射状开裂,菌肉厚,白色,菌褶稠密,白色,干后带淡黄色。菌柄中生,内部充实,纤维质,幼时上粗下细,后期上细下粗,约8~20×1~3厘米,基部稍膨大成球茎状,末端常长延,长短不一,10~90厘米。孢子无色,平滑,椭圆形或蓖麻籽形,7~9×4~5微米。孢子印在白纸上淡红色,在黑纸或蓝纸上白色。

鸡味道鲜美,是我国最著名的野生食用菌之一,福建省各地都产,尤以闽南地区为多。

野生鸡单朵散生,有时三五成群,偶尔数十数百成窝,生于林缘、荒坡、墓地等腐殖土中,基部之根状物与白蚁窝中的菌圃相连,与白蚁共生,目前尚无法人工栽培,产量有限,尤为珍贵。

图1-2-12 青面梨菇

青面梨菇Russula virescens (Schaeff.) Fr.

别名绿菇、青头菌、梨菇、绿豆菇、青蓝菇

菌盖直径4.5~11.5厘米,初期球形,后扁半球形,逐渐伸展,最后中部稍下凹,不粘,绿色或灰绿色,表皮往往龟裂,老时边缘往往有棱纹。菌肉白色。菌柄白色,无毛,内部松软,圆柱形,长2.5~6厘米,粗1~3厘米。菌褶白色,较密,离生,长短一致,少数分叉。孢子无色,成堆时白色,近球形,有小疣,7~9×6.5~7微米。

可食,是福建省山区集市上最常见到的野生食用菌之一,产量颇为可观。目前尚无法人工栽培。

茶薪菇Agrocybe aegarita (Brig) Sing.

别名茶菇、油茶菇

子实体单生或丛生。菌盖初凸出,后平展,中央浅凹,直径4~18厘米,一般8厘米左右,浅肉桂褐色,边缘色较淡,中央色较浓。边缘初期内卷,后期外展,菌肉肥厚,白色,厚约1~2厘米,菌褶初白色,后褐色,不等型。菌柄上下等粗或上粗下细,中实,纤维质,长4~10厘米,直径0.5~2厘米,淡黄褐色。菌环上位着生,白色、膜质、后期常脱落。孢子浅褐色,卵圆形或椭圆型,有不明显的芽孔,6~11.2×4~4.5微米。

野生的茶薪菇4~9月生于本省山区的油茶树枯枝、树桩上,可食,是闽西著名的药用菌之一,“性平、甘温、无毒”,有利尿、渗湿、健脾、止泻等功效。70年代人工栽培成功,现已在部分地区推广。

图1-2-13 松络丸

松络丸Rhizopogon piceus Berk ex Curt

别名黑络丸、松菇、黑根须腹菌

子实体不规则球状,直径1.5~4厘米,新鲜时白色,干时浅烟色至黑色,菌丝索紧贴于子实体上部,稀少,子实体下部的菌索呈根状。包被厚约220~250微米,单层,紧密。内部深肉桂色,孢体腔圆形至迷路状,中空,腔壁白色,厚约65~120微米。担子棒形,13~17×6~8微米;孢子成堆时黄色,在显微镜下无色,长椭圆形,常具两个油球,光滑,5~7×2.5~3微米。

松络丸是一种美味且大众化的食用菌。闽南地区各县都产,南安、同安、长泰尤多,三明市

也有分布。松络丸生于马尾松林地土表层,与马尾松细根形成共生关系,每当夏、秋季节,农民

上山采挖,切片晒干,以供市场需要,目前尚无法人工栽培。

图1-2-14 尖顶羊肚菌

圆锥羊肚菌Morchella conia Pers.

别名尖顶羊肚菌

散生或群生。菌盖近圆锥形,顶端尖或稍尖,高达10厘米,直径2.5~3厘米,表面有许多小凹坑,凹坑多为长方形,浅褐色,棱纹色较浅,多纵向排列,由横脉连接。菌柄白色,长达6~8厘米,直径约为菌盖基部的2/3,上部平,下部有不规则的凹槽。子囊250~300×17~20微米。孢子单行排列,20~24×12~15微米。侧丝顶部膨大,直径达9~12微米。

羊肚菌是著名的食用菌之一,但本省尚没人食用,野生产品数量少,三明市、永泰、南靖等地零星可见。目前还无法人工栽培。菌丝体已人工培养成功,可做为食品添加剂和调味品。

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 Bull.ex Fr.

别名肥丝菇、牛八菌、大脚菇

双生或丛生。菌盖直径8~15厘米,扁半球形,表面光滑,不粘,黄褐色。菌肉厚,白色,伤时不变色。菌柄近圆柱形,基部稍膨大,6~12×2~3厘米,色较菌盖浅,上部有微细网纹。菌管黄色并带淡绿,在菌柄周围深深地凹陷,管口小,每毫米2~3个。孢子黄色,光滑,近梭状,12~17×4.5~5.5微米。

是极美味的野生食用菌之一。产山区林地上,外生菌根菌,目前尚无法人工栽培。

食用菌母种制作实验一

实验一食用菌母种制作 、目的要求: 1、了解母种培养基制作过程,理解灭菌原理; 2、掌握母种培养基的制备方法; 3、了解无菌操作基本原理,掌握母种的无菌接种培养方法。 4、了解和掌握食用菌组织分离法的方法步骤; 5、熟练分离出栽培用菌种。 、主要仪器设备及药品材料:灭菌锅、超净工作台、酒精灯、电炉、铝锅、漏斗、纱布、菜刀、砧板、 烧杯、捆扎绳、硅胶试管塞、试管(18x180mm、手术刀、镊子、75%酉精、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平菇子实体。 三、实验步骤与方法: ①培养基的制作 1 PDA 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 2. 母种培养基的配制 (1) 熬制。马铃薯洗净,挖芽去皮。称取200 克,切成玉米大小颗粒或薄片。量筒量取1 000毫升水,铝锅中煮沸后记时30分钟。四层纱布过滤于量杯中。滤液倒入锅中文火加热,加入葡萄糖和琼脂,不断搅拌,直到琼脂溶化。补足水量至1000 毫升。 (2) 分装试管。将熬制的培养基用小漏斗趁热分装。培养基高度为试管长度的1/5 左右,注意避免培养基沾于试管口外。分装完成后,盖紧硅胶塞。 (3、捆把。7支试管为一捆,用牛皮纸包裹试管口,用捆扎绳扎紧。贴上标签,准备灭菌。 ( 4 、灭菌。注意加足水量和排气,灭菌完成后降压不能太快。 (5 、摆斜面,培养基长度约为试管长度的1 /2 。斜面试管上覆盖洁净的厚 毛巾或几层纱布,防止试管内产生过多的冷凝水 ①菌种分离与培养 (1)种菇选择。选取无杂菌感染,无病虫害,出菇均匀,适应性强的子实体,要

求个体健壮,朵大肉厚,外形规整,出菇早,约七八成熟的新鲜子实体。子实体采收后切去大部分菌柄,放入干净器皿内备用。 (2)母种分离(组织分离法)。在分离前用75%的酒精棉球擦菇体进行表面消毒,在超净工作台内将子实体撕开,用消毒刀片在菌盖与菌柄交接处的组织上取一小块(绿豆大小)移至试管斜面培养基的适当位置,迅速塞上硅胶塞。将分离的试管放在室内避光培养7-8 天,检查菌丝生长情况。 四、实验结果 每人制作平菇母种一支。记录母种菌丝的生长情况。 五、作业 1. 食用菌菌种分离有哪些方法?实际生产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哪一种?该方法有何优点? 2. 组织分离法制作母种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在操作中如何避免母种制作失败? 实验二食用及药用菌原种制作技术 目的要求: 1、了解原种培养基的配制原理及过程;

食用菌母种制作-实验一

实验一食用菌母种制作 一、目的要求: 1、了解母种培养基制作过程,理解灭菌原理; 2、掌握母种培养基的制备方法; 3、了解无菌操作基本原理,掌握母种的无菌接种培养方法。 4、了解和掌握食用菌组织分离法的方法步骤; 5、熟练分离出栽培用菌种。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药品材料: 灭菌锅、超净工作台、酒精灯、电炉、铝锅、漏斗、纱布、菜刀、砧板、烧杯、捆扎绳、硅胶试管塞、试管(18x180mm)、手术刀、镊子、75%酒精、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平菇子实体。 三、实验步骤与方法: ①培养基的制作 1 PDA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 2. 母种培养基的配制 (1)熬制。马铃薯洗净,挖芽去皮。称取200克,切成玉米大小颗粒或薄 片。量筒量取1000毫升水,铝锅中煮沸后记时30分钟。四层纱布过滤于量杯中。滤液倒入锅中文火加热,加入葡萄糖和琼脂,不断搅拌,直到琼脂溶化。补足水量至1000毫升。

(2)分装试管。将熬制的培养基用小漏斗趁热分装。培养基高度为试管长 度的1/5左右,注意避免培养基沾于试管口外。分装完成后,盖紧硅胶塞。 (3)捆把。7支试管为一捆,用牛皮纸包裹试管口,用捆扎绳扎紧。贴上标签,准备灭菌。 (4)灭菌。注意加足水量和排气,灭菌完成后降压不能太快。 (5)摆斜面,培养基长度约为试管长度的1/2。斜面试管上覆盖洁净的厚毛巾或几层纱布,防止试管产生过多的冷凝水。 ①菌种分离与培养 (1)种菇选择。选取无杂菌感染,无病虫害,出菇均匀,适应性强的子实体,要求个体健壮,朵大肉厚,外形规整,出菇早,约七八成熟的新鲜子实体。子实体采收后切去大部分菌柄,放入干净器皿备用。 (2)母种分离(组织分离法)。在分离前用75%的酒精棉球擦菇体进行表面消毒,在超净工作台将子实体撕开,用消毒刀片在菌盖与菌柄交接处的组织上取一小块(绿豆大小)移至试管斜面培养基的适当位置,迅速塞上硅胶塞。将分离的试管放在室避光培养7-8天,检查菌丝生长情况。 四、实验结果 每人制作平菇母种一支。记录母种菌丝的生长情况。 五、作业 1.食用菌菌种分离有哪些方法?实际生产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哪一种?该方法有何优点?

食用菌菌渣做为肥料研究现状分析

食用菌菌渣做为肥料研究现状分析 摘要: 我国已经成为食用菌第一生产大国[1-2],每年产生的菌渣至少有400 万t,拥有大量的食用菌废弃物资源,但当前食用菌菌渣利用率较低,造成乡村污染的现象依然存在。因此,开展菌渣等废弃物再利用技术与合理开发模式的研究势在必行。本研究分析针对我国当前化学肥料使用范围广、施用量大而产生的土壤板结、肥料利用率低、作物品质下降、环境污染严重等诸多问题,结合国家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的农业产业政策,通过食用菌废弃菌渣利用发酵工艺进行有机化处理,添加高效功能菌,构建生物有机肥与无机肥料的科学合理配施的综合技术,形成环保节能型食用菌菌渣生物有机无机掺混肥料,以利用其养分长效和速效相结合、菌剂活化土壤等作用,可以充分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培肥土壤、改善农作物品质和提高经济收入,为实现我国粮食安全生产、资源高效利用、产品质量提升提供技术保障,为当前农业由无机向有机转变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最终达到实现资源节约化利用和肥料高效利用的目的,为加速实现我国节约型农业和环境友好型农业提供动力。 关键词:菌渣废弃物再利用技术与合理开发的研究 (一)研究背景 中国用占世界9%的耕地用去了世界1/3的化肥,单位面积肥料施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7倍,由此引发的土壤板结,水资源污染、作物产量和品质降低、肥料利用率下降,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特性状严重破坏。总之,环境与生态压力很大,肥料产业面临着巨大的转折,肥料类型的转变已经成为必然,新型肥料即微生物有机无机肥料必将在此特殊的转折期发挥巨大作用,最终达到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利用、经济高效增长等多重功效。 通过近几年来对常年作物种植区的作物生物学性状和产量性状的调查发现,土壤中肥力特性逐渐降低,速效养分及有机质含量逐年减少,土壤中死磷、死钾残留量增加,尤其是土壤中有益微生物数量急剧骤减;当前的农业生产只限于对植物、动物资源的利用,构建成“二维结构”的农业,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资源浪费型的产业结构,同时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与我国实行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模式及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相违背,只有将农业结构调整为“三维结构”即植物种植、动物养殖、微生物种群维护,才可使农业生态系统相互依存,相辅相成,才能构建成资源良性循环,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新农业。 作物的产量和施肥、灌溉、田间管理、栽培措施有直接关系,肥料的选择不当和施肥技术方法的不合理性将会导致作物减产34%-40%,栽培技术是决定作物产量高低的关键因素,而土壤肥力的保持和调控是一切农业田间管理措施增产增收的基础。近几年来,面对自然灾害频发,作物产量和品质受到明显的影响,单一的依靠优良抗性品种的培育来提升作物品质、作物抗倒伏、抗病害、抗草害的能力难度系数逐渐增大,而土壤肥料的特性在作物增产、抗性提高、品质升级

中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历程 [信息来源: 张树庭] 2008/01/25 [大中小] [打印] [关闭] 一、前言 1978年,我应轻工业部邀请讲授了中国第一期食用菌讲习班课程。此 次培训在北京举行,为期两周。当时,中国的食用菌产量只有6万吨。可到 了2002年,中国的食用菌产量已超过860万吨(见表1)。从表1我们还可 看到中国的食用菌产量不同时期的增长速度和年均增长速率。现在中国已成 为世界食、药用菌第一生产和消费大国。1978年,中国的食用菌年产量只是 当年世界食用菌总产量的5.7%。如表2所示,中国的食用菌产量占世界食用 菌总产量的比重近年来稳步增长。中国的食用菌年产量到1983年增长到 17.45万吨,占当时世界食用菌总产量的12.0%。1986年的中国食用菌产量增 加到56.8万吨,占当年世界食用菌总产量218万吨的27%。1990年被认为是中国食用菌生产的转折年,因为这一年的人工栽培食用菌产量第一次超过100万吨,占当年世界总产量的28.0%。从那时起,中国食用菌产量以每年18-20%的增长率稳步增长。1994年中国人工栽培食用菌产量是260万吨,占世界总 产量的54%。估计2002年中国栽培食用菌年产量超过了860万吨约占世界总 产量的70%。尽管产量的高速增长已持续了许多年,但最新数据显示该产业的 发展潜力远没有达到极限。 2002年,国内市场的食用菌消费量超过该年产量的80%,而用于出口的不到年产量的20%。这与上世纪80年代时的情形形成强烈反差,当时食用 菌年产量的80%被用来出口外销。仅以北京地区为例,1980年该地区食用菌 年产量只有5吨,1990年已迅速增长到3500吨,到2002年更是达到了22000吨(见表3)。但是这里我们要强调食用菌及其加工产品的质量,确保其不存 在有毒有害的物质。稳定的质量、鲜明的分级、可信赖的产品对于获得公众 信任、确保稳定而不断扩大的市场而言是至关重要的。随着市场的扩大,以 食用菌为原料的产品扮演着功能食品和保健滋补品的角色,相关的法规管理 也会不可避免的越来越严格。以下三个食用菌品质控制环节应予以重视:(1)栽培料的质量控制;(2)栽培和加工过程的质量控制;(3)制成品的质量 控制。 表1. 中国栽培食用菌的年产量(1978~2002) 时间产量 (单位:千吨) 增长率(%) 年均增长率 (%) 1978 60.0 - - 1986 586.0 876.7 109.6

食用菌的培养

食用菌的培养过程及结果 摘要:食用菌作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道菜肴,深受人们的喜爱,学习和掌握其培养方法,通过切身行动来感受从培养机制备到后期的观察采集的整个过程,注意在此期间的每一个细小环节和一些不成功因素,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丰富自身经验。 关键词:食用菌培养观察分析 前言 食用菌是指子实体硕大、肉质或胶质可供食用的大型真菌。食用菌风味独特,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较高,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糖类和矿质元素等,有的还具有药用价值。中国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种,其中多属担子菌亚门,常见的有香菇、草菇、蘑菇、木耳、银耳、猴头、竹荪、松口蘑、红菇和牛肝菌等,少数属于子囊菌亚门,如羊肚菌、马鞍菌等。食用菌的实验室培养不同于其天然生存条件,需要人工提供各种优越条件,而且在每个环节都要十分注意小心,因为在整个过程中食用菌很容易受微生菌污染致死。同时需要培养者自身知识方面的储备,从培养机制备、接种、观察分析以及食用菌料理采集等多方面,都需要精心准备相关知识,对食用菌的自然生存环境与实验室情况类同,保证食用菌的正常生长。 正文 实验一食用菌的实验室培养——平菇、香菇、金针菇的栽培 食用菌栽培技术实验安排 第4周:1.培养料的制备、装袋、灭菌、 第5周:接种; 第7周:2.翻堆、制备PDA斜面; 第8周:3.食用菌母钟的制作; 第9~12周:出菇管理及采收;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食用菌培养基的配置原理。 2通过平菇、香菇、金针菇的栽培实验,掌握食用菌代料栽培的一般方法和栽培管理技术。 二、实验内容 1. 代料栽培培养基的制备 2. 培养基的灭菌 3. 接种 三、实验器材

1.试剂:棉籽壳、麸皮、蔗糖、CaCO3。 2.仪器或其他用具:平菇菌种、香菇菌种、金针菇菌种、姬菇菌种、茶树菇菌种、台秤、盆子、聚丙烯塑料袋、颈圈、封口膜、橡皮筋、高压蒸气灭菌锅、pH试纸(pH 5.5—9.0)、记号笔、麻绳等。 四、培养料配方 棉籽壳3900g 麸皮1000 g 蔗糖50 g CaCO3 50 g 自来水5000 ml pH 7.4~7.6 五、实验方法 1.拌料按培养料配方准确称取所需棉籽壳和麸皮放入大盆中用手搅拌混合均匀,将所需的蔗糖和CaCO3溶于水中,然后泼洒在棉籽壳和麸皮上,边加水边搅拌,直至均匀。搅拌好后,焖30分钟,使培养料吸水均匀。 2.装袋边加边将培养料压实,装至3/4左右,袋口套上颈圈,用木棒在培养料中打一洞,盖上封口膜,用橡皮筋扎紧。 3.灭菌126 ℃高压蒸气灭菌90分钟。 4. 接种栽培袋冷却到25℃左右,在超净工作台上用镊子或接种枪夹取所需菌种(1个鸡蛋大小)放入培养料袋的洞中。 5. 培养接种后的栽培袋,放入23- 25℃培养室,堆放高度三至四层,空气湿度60%-65%,每周翻堆一次,使上下发菌一致,同时挑出污染的栽培袋丢弃,一般30-40天,菌丝即可长满菌袋。 6. 出菇管理 7. 采收 食用菌母种的制作——组织分离法 一、实验目的 学习和掌握食用菌的组织分离法; 二、实验原理 食用菌的母种一般是采用孢子分离法或组织分离法得到的纯培养物。利用食用菌子实体内部组织进行分离,是获得母种最简便的方法。 三、实验器材 1. 食用菌:金针菇、平菇。 2. 培养基:PDA培养基斜面。 3. 仪器或其他用具:75%酒精棉球、接种针记号笔等。 四、实验方法 1. 选择种菇:选择肥壮菇体作种菇; 2. 种菇消毒:取1张菇片,用70%的酒精轻擦表面进行消毒; 3. 菇肉接种:将菇片纵向撕开,在每个裂面靠近菇柄与菌盖的交界处取一米粒大小的菇肉组织接于PDA试管斜面上; 4.培养:将试管斜面置于15~30℃下培养; 五、注意事项 1. 在整个操作过程中都要注意无菌操作,一切用具都要消毒。

食用菌种植实施方案

丹麻镇锦州村食用菌种植实施方案 为发展农业生产,振兴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根据青海省农牧厅“四五计划”要求,围绕丹麻镇农业发展规划,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市场 为导向,以食用菌示范基地为基础,以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建设为重点,科学规划,狠抓落实,突 出重点,以点带面,稳步、逐步整体推进,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走可持续发展的路 子。 二、任务目标按照青海省农牧厅“四五计划”项目安排,积极开展创业富民活动,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结合累积技术和管理经验搞好示范基地,并作为锦州村食用菌种植技术现场观摩、培训和推广中心,带动锦州村民规模化种植食用菌,从而达到创业富民的目的。 三、工作重点 示范优质品种:主要是双孢菇、平菇等。 集成高产技术:本着节本增效、高产优质的原则,实现良种化,良种良法配套,综合防治病虫害,利用农作物秸杆栽培食用菌,拉长生物链条,开发高蛋白食品。 加强病虫害防控:优先采用科学育种、选用抗病品种、利用天敌、灯光诱杀等农业、生物和物理防治措施。化学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在菇体生长期杜绝施用化学农药,无菇期适量使用低残农药,在突出生态、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掌握适时适期防治,把病虫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 四、主要技术内容 (一)主推技术 该技术通过利用选育低温型优良食用菌品种进行反季节栽培,实现低温、高海拔地区成功栽培食用菌的目的,对于提高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满足社会对食用菌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推广前景十分广阔。 1.品种选择及菌种生产技术。根据锦州村特殊气候条件,采用反季节栽培模式,推广应用优质 高产、适销对路及价值较高适宜反季节栽培的低温双孢菇、平菇和香菇,针对锦州村冷凉气候特点, 采用塑料大棚设施或空置平房,进行栽培。菌种生产按照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进行母种、原种、 栽培种生产。 2.培养料选用。栽培原料要求新鲜、无霉变,不含有毒有害物质,保持适宜的颗粒度和一定的吸水能力。培养料采用通风发酵处理和高压、常压灭菌,达到防霉速生增产的效果。 双孢菇具体配比如下(以100 平方米用料计算):稻草3500斤,牛粪3000斤,过磷酸钙100 斤,石膏100斤,石灰60斤、尿素30千克、发酵剂5 千克、农药若干。

如何计算食用菌培养料的碳氮比

如何计算食用菌培养料的碳氮比 碳氮比(C/N)是指食用菌培养料中碳源和氮源适当浓度的比值。一般在食用菌营养生长阶段碳氮比以20∶1为宜;子实体生长

发育期碳氮比以30~40∶1为佳。食用菌的种类及培养材料不同,对碳氮比的要求也不同。如蘑菇在菌丝生长阶段堆制原料时的碳氮比为33∶1,子实体分化和发育期的最适碳氮比为17∶1。若碳氮比值过大,食用菌不出菇,或虽能出菇,却往往在成熟前停止发育。因此,碳氮比对食用菌生长发育十分重要。仍以蘑菇堆料为例,配制碳氮比为33∶1的培养料1 000公斤(其中稻草400公斤、干牛粪600公斤),需补充氮量即补充尿素或硫酸铵多少公斤? 速算公式:需补充氮量=(主材料总碳量÷碳氮比-主材料总氮量)÷补充物质含氮量 经查得(已知):稻草含碳量45.58%、含氮量0.63%,干牛粪含碳量39.75%、含氮量1.27%,尿素含氮量46%,硫酸铵含氮量21%。 速算方法: (1)设需补充尿素x公斤,用速算公式得: x={〔(400×45.58%+600×39.75%〕÷33〕-(400×0.63%+600×1.27%)}÷46%≈5.7(公斤) (2)设需补充硫酸铵x公斤,用速算公式得: x={〔(400×45.58%+600×39.75%〕÷33〕-(400×0.63%+600×1.27%)}÷21%≈12.4(公斤) 经计算,需补充尿素5.7公斤或补充硫酸铵12.4公斤;也可混合补充尿素和硫酸铵各50%常用培养料碳氮比例表(干)成分比培养料碳(%)氮(%)碳:氮 杂木屑 49.18 0.10 491.8 栎木屑 50.4 1.10 45.8 稻草 42.3 0.72 58.7 麦秸 46.5 0.48 96.9 玉米粒 46.7 0.48 97.3 玉米芯 42.3 0.48 88.1 豆秸 49.8 2.44 20.4 野草 46.7 1.55 30.1 甘蔗渣 53.1 0.63 84.2 棉籽壳 56 2.03 27.6 麦麸 44.7 2.2 20.3 米糠 41.2 2.08 19.8 啤酒槽 47.7 6 8 豆饼 45.4 6.71 6.76 花生饼 49 6.32 7.76 菜籽饼 45.2 4.6 9.8 马粪 12.2 0.58 21.1 黄牛粪 38.6 1.78 21.7 奶牛粪 31.8 1.33 24 猪粪 25 2 12.6 鸡粪 30 3 10

食用菌发酵料栽培的做法和发酵技术

食用菌发酵料栽培的做法和发酵技术 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对栽培原料的处理有生料、熟料和发酵料三种方法。多数草腐菌适宜用发酵料栽培,多数木腐菌应该用熟料栽培,只有少数抗杂菌能力强、发菌快的品种如平菇、姬菇等可以考虑用生料栽培。生料栽培操作简单,省工省时,但很难控制病虫害。熟料栽培原料中的养分分解比较充分,接种后发菌快,但是操作麻烦,成本较高。发酵料栽培是食用菌生产中成本低、工序少、技术性较强的一项栽培技术,掌握此项技术就可以大量生产,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笔者根据多年的栽培实践,总结出具有代表性的两种食用菌(平菇和双孢菇)栽培料的发酵技术要点。 1制作平菇发酵料的技术要点 1.1原料的选择 培养料应新鲜、无虫害、病菌,并且贮存在干燥处。常用的原料很多,主要有棉籽皮、玉米芯、麸子、豆秸等。各培养料的特点如下: 棉籽皮营养丰富,具有适宜的碳氮比且质地疏松,吸水性强,

透气性好,是平菇栽培的理想原料。玉米芯应新鲜、整个贮存,用时粉碎成黄豆粒大小。豆秸、麦秸、高梁壳等农作物下脚料,均可用来栽培平菇。这些原料一般都必须粉碎,并添加一定量的麸皮等物质来调节碳氮比,施用磷肥等物质来调节矿物质等。麦麸应新鲜,不能用腐烂的,否则影响菌丝生长和产量。 1.2原料的配方 棉子壳1000kg,石灰10kg,石膏10kg,克霉灵1kg。 玉米芯850kg,麸子100kg,豆饼20kg,石灰20kg,石膏10kg,克霉灵1kg。 1.3拌料建堆 建堆场所最好是紧靠菇房的水泥地面,并且排水良好,避风向阳,水源干净、便利。首先对场地和工具进行彻底消毒,其次对原料进行暴晒24h。建堆时,先将主料和辅料混合均匀,加足水分(培养料含水量65%-70%)和化学药品,做到“三均匀”(即主料和辅料均匀、干湿均匀、化学药品在料中均匀),并达到两个指标(含水量65%~70%和pH10)。建堆时将料

食用菌栽培学复习资料全

《食用菌栽培》复习重点内容 一、名词解释 食用菌:一切可供人们食用或药用的大型真菌。食用菌具有食用、药用价值的食品,具有降解农作物的下脚料,转变成美味的蛋白质,具有变废为宝、促进良性生态循环的功能。。 菌种:指来源于单一的菌体,在形态、生理、遗传上一致,并能体现该种特性的菌丝培养物。(或:人工培育的,在一定基质上的,用以扩大繁殖的,纯的菌丝体) 孢子:真菌的繁殖单位,功能如同植物种子。有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两类。 子实体:子实体是高等真菌的产孢结构,由已组织化了的菌丝体组成。子实体是人们食用的部分。 生活史:食用菌的生活史是从孢子萌发经菌丝体到第二代孢子的整个发育过程。 低温型品系:在低温下形成原基和产生子实体的品系,如金针菇等。 中温型品系:在中温下(常温15~27℃)形成原基和形成子实体的品系。 高温型品系:在高温下(常指25~30℃)形成原基和生长子实体的品系。 生物学效率:又称生物转化率,指食用菌的鲜重同产出该产量鲜菇(耳)所用培养料干料的重量百分比。或生物转化率%=(食用菌的鲜重/所用培养料干料重量)% 同宗配合:在高等真菌的发育中,同一菌丝细胞通过自体结合而产生有性孢子的现象,又称自交可孕,如草菇。它相当于刚等植物的“雌雄同株”的性配现象。 异宗结合:由不同的孢子萌发的菌丝结合而产生有性孢子的现象,称异宗结合。如: 组织分离法:是指食用菌的子实体、菌核或菌索上取一部分组织,使其在培养基上萌发而获得食用菌纯菌丝体的方法。 质配:两条可亲和的即可互相交配的单核菌丝,在接触细胞壁发生溶解,使两性的细胞原生质(包括细胞核)进行融合,但不进行核配的性行为。次生菌丝体就是由初生菌丝细胞质配后形成的。 核配:性细胞的细胞核的结合过程。核配通常发生在特殊的细胞(担子或子囊细胞)中。 原基:子实体的原始体,是菌丝体发育到生殖阶段所形成的胚胎组织。原基进一步发育,即成为子实体。 减数分裂:连续进行两次细胞分裂,其中的一次细胞分裂使染色体减半。 常压灭菌:即在一个蒸汽压力下(温度为100℃)的灭菌法。常压灭菌时间一般为8-10h.。高压灭菌:在0.1mpa 的压力下,温度为121℃,灭菌时间为1-1.5h. 巴氏灭菌:采用培养料的发酵,使料温加热到62℃-70℃的温度, 30分钟后,便可杀死不耐高温的微生物营养细胞的方法。(由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首创的,故名巴氏灭菌法。)在双胞蘑菇栽培中,该法多用于堆肥的后发酵(或称二次发酵,室内发酵)上,以达到消灭病虫害,改善理化状态和提高堆肥营养利用率的目的。 锁状联合:担子菌的双核细胞进行特殊分裂而在菌丝上出现的一种锁状结构。 木腐菌:引起木材腐熟的真菌。很多食用菌,如银耳目的银耳和木耳,伞菌目的香菇和侧耳,多孔菌目的猴头和灰树花等均属木腐菌 变温结实性:子实体分化必须要有较大的昼夜温差刺激才能完成的食用菌种类,称~。温差幅度越大越好,一般在8~10℃。如香菇、平菇等。 恒温结实性:具有保持恒温形成子实体的结实习性,这类食用菌称~。 液体菌种:食用菌经深层发酵培养出来的大量菌丝球用来作繁殖的材料就是~

组织培养法制备食用菌母种

组织培养法制备食用菌母种 一、实验目的 1、学会母种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2、掌握组织分离的方法和技术。 3、掌握无菌操作技术。 二、实验内容 1、母种培养基(马铃薯综合培养基)的配制。 2、菌种分离和培养。 三、实验材料 材料:白玉菇、杏鲍菇、金针菇。 仪器:超净工作台、高压灭菌锅、电炉、天平、培养皿、解剖刀、漏斗、漏斗架、橡皮管、玻璃管、止水夹、牛角勺、棉花、纱布、酒精灯、镊子。 试剂:75%酒精、马铃薯、葡萄糖、琼脂、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维生素B1等。四、实验步骤 1、母种培养基的配制 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磷酸—二氢钾3g、硫酸镁1.5g、维生素B1 5mg~10mg、琼脂18~20g、水1000ml,Ph5.5~6。 培养基配制: (1)首先给马铃薯去皮、洗净、挖去芽眼、切成薄片,称取200g,放入铝锅中用1000ml 清水加热煮沸,维持20min左右,煮到软而不烂为止,用双层湿纱布过滤,然后取滤液并补足蒸发损失的水分。再加入琼脂继续加热,待琼脂熔化后,添加葡萄糖及其他成分,搅拌均匀后装入三角瓶中,塞上棉塞,棉塞上方用牛皮纸包好,用高压灭菌锅进行灭菌。用牛皮纸包好9个培养皿,一起进行灭菌。0.1MPa,121℃,30min. (2)在超净工作台上,将已灭菌的三角瓶中的培养基趁热倒入9个已灭菌的培养皿中,等待凝固之后就可以进行接种了。 2、菌种的分离与培养 (1)种菇的选择与消毒: 选择出菇早,菇形正,菇盖肥厚,具有该品种特征,无病虫害,无杂菌污染,子实体八九分成熟的作为种菇。种菇选定后,用75%酒精进行表面消毒。

(2)组织块的切取: 将平板培养基放进超净工作台内,用紫外灯(或化学药品)消毒0.5小时以上,关闭紫外灯20min后,再开始进入接种室内进行接种。用无菌刀在菇柄或菇盖中部纵切一刀,然后用手将菇体掰成两半,在菌柄和菌盖交界处用刀切取0.3—0.5cm3的小方块组织,将其移接到平板培养基上,移植3—4块组织块,要分布均匀。 注:金针菇的菌柄较细,菌盖较小,故可用这种方法分离组织块:左手抓住菌柄,右手持长柄镊子沿菇柄方向去掉菌盖,这时菌柄顶端露出弧形的生长点,取生长点的组织块。 (3)菌丝培养: 接种后置于25℃恒温箱中培养,2—3天后可见组织块周围产生白色绒毛状菌丝,此时每天都要检查杂菌污染情况。培养7—10天后,菌丝即可长满平板,菌丝长满平板即为一级种(母种)。

食用菌培养基原料及处理

食用菌培养基原料及处理 食用菌培养基原料及处理 一、培养基主料及处理 原则上凡不含有毒有害物质和特殊异味的农林副产品都可 以作为食用菌栽培的培养料,一些富含木质纤维素的野生材料也可作为培养料。农副产品如稻草、麦秸、玉米芯、玉米秸、高粱秸、棉籽壳、废棉、棉秸、豆秸、花生秸、花生壳、甘蔗渣、麦麸、稻糠、高粱壳、果园剪枝枝条、玉米皮、豆饼、花生饼、油菜饼、芝麻饼、棉仁饼等;林业副产品如树枝、树杈、树墩、树根、刨花、木屑等;野生材料如类芦、象草、皇竹草等。另外,轻工业生产的副产品也可以作为食用菌栽培的培养料,如糠醛渣、酒糟、醋糟、废纸浆等。1、棉籽壳 棉籽壳成本较高,但棉籽壳栽培食用菌,明显具有容易操作、发菌保险、产量稳定等优势,相比而言,尤其对于初次栽培者来说,效益稳定,让人放心。 基本配方:棉籽壳250千克,过磷酸钙5千克,尿素1千克,石膏粉3.5千克,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120克(完成发酵后再加入并拌匀,下同);4~9月份播种时,加入石灰粉5千克。

2、玉米芯 玉米芯由于该原料可作为木糖醇、糠醛等工业原料,故其近年来身价倍增,较之棉籽壳相差不大,其生物学效率也不相上下。其质地疏松,粉碎后粒度较均匀、合适,富含糖分,非常适合菌类生产,用来生产常规菌类,其转化率可达100%~150%。 玉米芯的营养很丰富,据测定,干玉米芯含粗脂肪0.7%,粗纤维28%,无氮浸出物58.4%,灰分2.0%,钙0.1%,磷0.03%,是栽培平菇等食用菇的极好原料。 基本配方: (1)玉米芯250千克,豆饼粉5千克,石灰粉5千克,石膏粉2千克,过磷酸钙6千克,尿素1千克,菇病消5袋,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120克。 (2)玉米芯250公斤、豆饼粉10公斤、石灰粉10公斤、石膏粉5公斤、过磷酸钙10公斤、尿素2公斤、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拌料型)120克。 (3)玉米芯150公斤,豆秸粉100公斤,豆饼粉5公斤,石灰粉10公斤,石膏粉5公斤,过磷酸钙10公斤,尿素1公斤,草木灰5公斤,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120克。 (4)选无霉的干玉米芯粉碎成小粒(比黄豆小),晒2天,然后在清水中浸泡一夜,捞出沥干后分别加入1%的石膏粉、硫酸胺、过磷酸钙和0.1%多菌灵(加入水中)拌匀,PH为

食用菌栽培技术复习题

食用菌栽培技术 名称解释 1.菌落 由孢子萌发或转接的菌丝块形成的菌丝群落叫菌落,通常是由中心点向四周呈辐射状扩展。 2.变温结实 食用菌形成原基和子实体时,其生长环境的温度必须有较大的温差变化,这种食用菌的出菇方式就是变温结实。 3.木腐型食用菌 以木质素为主要碳源的食用菌。野生条件下生长在死树、断枝等木材上,栽培时可以用段木或木屑等做材料,如香菇。 4.子实体 是食用菌着生孢子的器官,通常食用菌被食用的部分都是子实体。 5.同宗结合 由同一担孢子萌发生成的初生菌丝自行交配并产生子实体的有性生殖方式。 6.生理性病害 又称非侵染性病害。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不良的环境条件,如物理、化学因素的刺激,使正常的生长发育受阻,产生各种异常现象,导致减产或品质下降。 7.覆土栽培 栽培食用菌时,对栽培料进行覆土的一种出菇方式。 8.原种 是由母种转接到装有麦粒等固体培养基质的菌种瓶或袋中经过培养后形成的。 9.代料栽培 用其他的材料作培养基质,代替食用菌原始生长状态所用的培养基质的栽培方法。 10.食用菌的初级加工 食用菌在加工过程中,仍保持着子实体的感官外貌,原料外貌没有发生巨大变化,从加工产品的形状、特征仍能识别出食用菌的种类。 11.食用菌 能够形成大型肉质或胶质的子实体或菌核类组织并能供人们食用或药用的一类大型真菌。 12.菌种 人工培养并可供进一步繁殖或栽培使用的食用菌菌丝体,常常包括供菌丝体生长的基质在内,共同组成繁殖材料。 13.异宗结合 同一担孢子萌发生成的初生菌丝间不能自行交配,只有不同交配型的担孢子萌发生成的初生菌丝之间的交配,才能完成有性生殖过程。 14.生物学效率 鲜菇质量与所用的干培养料的质量百分比。 15.木腐型食用菌 以木质素为主要碳源的食用菌野生条件下生长在死树、断枝等木材上,栽培时可以用段木或木屑等做材料。 16.组织分离法 从食用菌的组织体上切取一块组织,使其在培养基上萌发而获得纯菌丝体的方法。 17.气调储藏 采用调节储藏环境中气体成分和浓度的办法来进行产品保鲜的一种储藏方。

食用菌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8分) 1.食用菌:高等真菌中能形成大型肉质或胶质子实体或菌核类组织并能供食用的菌类总称,俗称菇、蕈、耳。 2.菌种:是指以适宜的营养培养基为载体进行纯培养的菌丝体,也就是培养基质和菌丝体的联合体。或者说是指人工培养,并供进一步繁殖的食用菌的纯菌丝体。 3.培养基:根据食用菌对营养、水分、酸碱度的要求,人为配制成的供食用菌生长发育的基质。 4.菌种分离:就是用无菌操作的方法将所需要的食用菌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单独分离出来的过程。 5.灭菌:是应用物理和化学方法杀灭物品表面和内部所有的微生物,是一种彻底的灭菌方法。 6.消毒:是应用物理和化学方法使欲消毒的物品表面和孔隙内绝大部分微生物致死,是一种不彻底的灭菌方法。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 1.无论哪一种食用菌,都是由(菌丝体)和(子实体)两大部分组成。 2.伞状子实体的菌肉可分为两类,即(丝状菌肉)和(泡囊状菌肉)。 3.菌环是由(内菌幕)遗留下来的。 4.菌托是由(外菌幕)遗留下来的。 5.食用菌在生长发育中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有四大类,即(碳源)、(氮源)、(矿质元素)和(生长因素)。 6.制种一般包括四个基本环节,即(配制培养基)、(灭菌)、(接种)和(培养)。 7.对一级菌种培养基通常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所要求的压力为 ( 1.1kg/cm2),温度为(121℃),时间为(20~30min )。 8.菌种分离成功的关键是(无菌操作)。

9.接种的设备有(净化工作台)、(接种箱)和(接种室)。10.菌种一般分为三种类型,即(一级菌种)、(二级菌种)、(三级菌种)。 11.一级菌种的容器为(试管),规格为( 18~20mm×180~200mm)。 12.制作棉塞的棉花应是(普通皮棉)。 13.为判断灭菌是否彻底,灭菌之后一定要(检验灭菌效果)。 15.食用菌在(发菌或菌丝生长)期不需要光照,应避光培养。 16.根据自然状态下食用菌营养物质的来源,一般将食用菌分为三种不同的营养类型,即(腐生性食用菌)、(寄生性食用菌)和(共生性食用菌)。 17.香菇属于(低温变温)结实性菌类。 18.平菇属于(层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 19.鸡腿菇菌丝体具有(不覆土)不出菇的特点。 20.代料栽培是指(是指利用农业、林业、工业生产的下脚料(如木屑、棉子壳、稻草、废棉、酒糟等)为主要物质,再加入一定的辅助原料配制成培养料,用来代替传统的段木或原木来栽培各种食用菌的方法) 三、单项选择(多选无分)(每题2分,共10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食用菌就是蘑菇。 B.食用菌是能供食用的微生物。 C.食用菌是可供食用的大型真菌的总称。 D.食用菌是可供食用的大型伞菌的总称。 2.绝大多数食用菌喜欢( C )环境。 A.酸性 B.碱性 C.偏酸性 D.偏碱性 3.制二、三级种时,要将培养料放入常压灭菌灶中蒸8-10小时,其目的是( C )。 A.将培养料蒸熟,便于菌丝体吸收利用。 B.使培养料软化,同时也可改变其PH值。

实验:组织分离法制备食用菌母种

组织分离法制备食用菌母种(8学时) 一、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1、学会母种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2、掌握组织分离的方法和技术。 3、掌握母种转管继代培养技术。 4、掌握无菌操作技术。 二、实验内容或原理 (1)母种培养基配制。 工艺流程:培养基配方培养基的配制灭菌 摆斜面 (2)菌种分离与培养(本实验以组织分离为例)。 工艺流程:种菇的选择与消毒组织块的切取菌丝培养 三、实验材料 仪器:超净工作台、高压灭菌锅、电炉、天平、试管、试管架、解剖刀、漏斗、漏斗架、橡皮管、玻璃管、止水、牛角勺、棉花、纱布、酒精灯。 试剂:75%酒精、马铃薯、葡萄糖、琼脂、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维生素B1等。 四、实验步骤 (1)母种培养基配制 A、培养基配方:以PDA培养基为例,马铃薯(去皮)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水1000ml。 B、培养基配制:首先将马铃薯去皮、洗净、挖去芽眼、切成薄片,称取200 g,放入铝锅中用1000ml清水加热煮沸,维持20min左右,煮至软而不烂为止。用双层湿沙布过滤,然后取滤液并补足蒸发损失的水分。再加入琼脂继续加热,待琼脂溶化后,添加葡萄糖及其它成分,搅拌均匀后准备装管。 C、分装试管:培养基配制后应趁热分装。装管时勿使管内外壁沾上溶液,以免浸湿棉塞,污染杂菌。装管后塞上棉塞。棉塞的大小、松紧度应适宜,以用手提棉塞、试管不脱落为准。然后每10支度试管扎成一捆,棉塞上方用牛皮纸包好,避免灭菌时被水蒸汽浸湿。

D、灭菌:灭菌前将水加至锅内水位标记高度。将试管放入锅内,盖上锅盖,对角旋紧锅上螺旋,并闭排气阀,开始加热,当锅内蒸汽大量排出时再继续排汽3-5 min,关闭放气阀.当压力表指针指到0.15 Kg/cm2时(灭菌所需压强)开始计时,继续维持该压强30min。灭菌结束持压力表指针自然回到”0”位时打开放汽阀,排出锅内剩余蒸汽后,打开锅盖.注意切忌在压力表未到”0”位时就放汽,以免试管内的培养基向上冲浸湿棉塞,造成以后菌种的污染. E、摆斜面:当培养基的温度降到60℃时,将试管斜面放在木棒上,使呈斜面,斜面的长度以占试管长度的1/2为宜。冷却后即成斜面培养基。 (2)菌种的分离与培养(本实验以组织分离为例) 种菇的选择与消毒:选择出菇早,菇形正,菇盖肥厚,具有该品种特征,无病虫害、无杂菌污染,子实体八九分成熟的作为种菇。种菇选定后,用75%酒精进行表面消毒。 组织块的切取:将斜面培养基放进超净工作台内,用紫外灯(或化学药品)进行消毒0.5h以上,关闭紫外灯后20min后,再开始进入接种室内进行接种。接种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在无菌的环境中以无菌操作方法进行接种,才能减少污染。无菌操作是接种过程中最基本的操作方法,要求操作熟练,动作迅速。用无菌刀在菇柄或菇盖中部纵切一刀,然后用手将菇体掰成两面三刀半,在菌柄和菌盖交界处用刀切取0.3-0.5cm2的小方块组织,将其移接到试管内培养基的中央,将其移接到试管内培养基的中央。 菌丝培养:接种后置于25℃恒温箱中培养,2-3天后可见组织块周围发生白色绒毛状菌丝,此时每天要检查杂菌污染情况.培养7-10天后,菌丝即可长满斜面。菌丝长满试管即为一级种(母种)。(可进行母种转管继代培养。) 思考题: 1、组织分离获得菌种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2、用组织分离方法获得的母种,为什么要进行出菇试验后才能用于生产?

食用菌栽培原料及配方

食用菌栽培原料及配方 随着食用菌栽培面积的增加,栽培时间的延长,病害越来越重,选择品种或菌株时,应以 脱毒菌种为首选,以便从种源阶段为整个生产奠定技术基础。生产中注意调配基料,使其营养 全面、均衡,拌料时加入三维精素,并注意病虫杂菌的预防和杀灭。 平菇:平菇栽培多以棉子壳、玉米心等为主要原料。以棉子壳为例,基本配方为:棉子壳 250千克,过磷酸钙5千克,石膏粉4千克,尿素0.7千克,三维精素(拌料型)1袋。建有沼气池 的农户,可在配方中加入沼渣50~100千克。杂菌基数较高时,应加入石灰粉4~5千克。 香菇:选用硬质树种的木屑,并采用“香菇专用添加剂”调配基料,使之营养平衡,菌丝 充分后熟,并转色良好。香菇生产,多以木屑原料为主,基本配方为:阔叶木屑2000千克,麦 麸200千克,玉米粉100千克,过磷酸钙100千克,尿素6千克,石灰粉20千克,石膏粉200千克, 香菇专用添加剂1000克(1/2000比例) 。 双孢菇:一般使用麦草、稻草、牛粪为主要原料进行栽培,每平方米产5~15千克,高者可 达20千克,生物效率达50%,生产效益可观。栽培基本配方:麦草(或稻草)4000千克,牛粪粉 2000千克,过磷酸钙100千克,尿素80千克,棉子饼60千克,石灰粉100千克,石膏粉80千克, 碳酸钙100千克,菇病消40袋,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拌料型)16袋。建有沼气池的农户,可在 配方中加入沼渣1000千克。 金针菇:多采用棉子壳、木屑等原料,也可采用酒糟、农作物秸秆等。基本配方:棉子壳 200千克,麦麸50千克,过磷酸钙5千克,石膏粉3千克,尿素0.6千克,蔗糖1.5千克,三维精素 (拌料型)1袋。有条件时可加入沼渣50千克。杂菌基数较高时,应加入石灰粉4~5千克。不得 使用多菌灵、硫菌灵等药物。 鸡腿菇:鸡腿菇栽培,棉子壳、玉米心以及酒糟、糠醛渣等均可作为原料,基本配方:棉 子壳250千克,石灰粉4千克,石膏粉3千克,过磷酸钙5千克,尿素0.8千克,菇病消5袋,食用 菌三维营养精素(拌料型)1袋。 白灵菇:一般可使用棉子壳、杂木屑等作为主料,辅以麦麸等。基本配方:棉子壳225千克, 玉米粉或麦麸25千克,石膏粉2千克,石灰粉2千克,过磷酸钙5千克,尿素0.5千克,保成功3 袋,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1袋。 杏鲍菇:基本配方:棉子壳200千克,木屑30千克,麦麸20千克,豆饼2千克,过磷酸钙5 千克,轻质碳酸钙、石膏粉各2千克,石灰粉1.5千克,尿素0.8千克,保成功3袋,食用菌三维 营养精素(拌料型)1袋。 猴头菇:栽培原料以木屑、棉子壳等为主。基本配方:木屑205千克,麦麸25千克,豆饼粉 20千克,过磷酸钙5千克,石膏粉4千克,碳酸钙4千克,磷酸二氢钾1.5千克,尿素0.6千克,保 成功3袋,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拌料型)1袋。以棉子壳为主时,可减少或去掉豆饼粉。 姬菇:多采用棉子壳、玉米心等为主要原料,也可采用其他秸秆类。基本配方:棉子壳250 千克,过磷酸钙5千克,石膏粉4千克,尿素0.7千克,三维精素(拌料型)1袋;或玉米心220 千克,麦麸30千克,石灰粉10千克(上述进行发酵) ,过磷酸钙5千克,石膏粉5千克,尿素1千 克,三维精素(拌料型)1~2袋。建有沼气池的,可在配方中加入沼渣50~100千克。 柳松菇:由于菌种经分离、驯化,适应性越来越广,生产中可适应大多阔叶树种的木屑, 棉子壳栽培的效果也较好。基本配方:木屑225千克,麦麸25千克,过磷酸钙5千克,尿素1千克, 石灰粉4千克,石膏粉4千克,保成功3袋,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1袋。或者棉子壳150千克,木屑 80千克,麦麸20千克,过磷酸钙4千克,尿素0.8千克,石灰粉2千克,石膏粉4千克,保成功3 袋,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1袋。 茶薪菇:茶新菇,又名茶树菇,栽培原料广泛,棉子壳、杂木屑以及玉米心、棉秆粉等硬 质秸秆均可。基本配方:棉子壳120千克,木屑80千克,麸皮、玉米粉各22千克,饼肥6千克, 石灰粉4千克,石膏2.5千克,蔗糖1千克,磷酸二氧钾1千克,硫酸镁0.5千克,保成功3袋,食 用菌三维营养精素(拌料型)1袋。使用木屑栽培的配方:木屑200千克,麸皮44千克,饼肥6 千克,石灰粉5千克,石膏粉5千克,蔗糖2千克,碳酸钙2千克,保成功3袋,食用菌三维营养精 素(拌料型)1袋。

食用菌实验-母种原种扩大培养

实验五母种、原种接种扩大培养(板书用) 一、实验目的 熟悉母种、原种接种操作技能。 二、实验材料和用具 接种箱或超净工作台,恒温培养箱,接种钩(针),酒精灯,镊子、、火柴,记号笔,记录本,75%酒精及棉球、95%酒精,母种试管斜面,灭菌好的原种培养基。 三、实验步骤与方法 1.无菌测定 灭菌后的培养基,随机抽出数支斜面试管培养基,置25—28℃的温箱中培养3天,培养基表面仍光滑,无杂菌出现,证明灭菌彻底,即可供接种使用。 2.接种操作过程 无菌操作要点: ①无菌箱在启用前先灭菌,将待接种的斜面试管、酒精灯、火柴、接种针等放入箱内,紫外线照射半小时以上。超净工作台则要先灭菌20分钟。 ②双手洗净。打开工作灯,将双手伸入接种箱内,点燃酒精灯。用75%酒精的棉球擦拭双手,擦拭方向由前向后。 ③左手平托两支试管,拇指按住试管底部,外侧一支是供接种用的菌种试管,内侧一支是待转接母种的斜面试管,两支试管的斜面都应朝上。右手持接种钩,将接种钩的顶端烧红,并将整条接种柄在火焰上过几次灭菌。 ④将两支试管的管口部分靠近火焰,用右手同时夹住两个棉塞。拔掉两支试管的棉塞,并立即以火焰灼烧管口,并适当转动。操作过程在不离酒精灯火焰一寸远处进行。 ⑤用冷却的接种钩,在长满菌丝的斜面挖取少许菌丝及培养基,然后轻轻抽出试管。迅速伸进待接试管中,将种块置于培养基的中部,盖好塞子。 接种过程中,应注意保持试管与桌面平行,不要远离酒精的火焰,周而复始。一支母种可扩接20—25支试管。贴上标签(或用记号笔),注明菌种或菌株名称及日 期。 ⑥原种接种: 3.菌种培养 接好种的试管和原种,放在25℃条件下培养,每隔2-3天检查一次。遇有杂菌的试管要及时选出,以免污染其他试管。7~10天后菌丝就可长满试管。原种30天左右长满。 作业:归纳原种和试管种的接种全过程。 实验五母种接种扩大培养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接种箱常规消毒、斜面试管培养基母种(即一级种)接种和培养,基本熟悉母种接种操作技能。 二、实验材料和用具 接种箱或超净工作台,电热恒温培养箱,接种钩,接种针,酒精灯,搪瓷杯,高锰酸钾,福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