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浪漫主义里的中世纪元素

合集下载

简述德国早期与后期浪漫派

简述德国早期与后期浪漫派

简述德国早期与后期浪漫派
1.早期浪漫派
(1)德国封建割据的局面长期存在,决定了德国浪漫主义缺乏反封建的战斗精神。

德国早期浪漫派的代表有奥古斯特·施莱格尔、弗利德里希·施莱格尔和诺瓦利斯、蒂克等人。

(2)诺瓦利斯是德国早期浪漫主义在创作上的主要代表,他的作品宗J神秘色彩很浓。

代表作为《夜的颂歌》。

2.后期浪漫派
(1)进入19世纪以后,一批年轻的德国浪漫主义者走上舞台。

重要人物有布伦塔诺和阿尔尼姆等人。

他们被称为后期浪漫派。

(2)阿尔尼姆与布伦塔诺合编的民歌集《儿童的奇异的号角》和格林兄弟(雅科布·格林、威廉·格林)搜集和编写的《儿童与家庭童话集》都很有名。

(3)霍夫曼是一个在创作上受到浪漫派影响的作家。

他的作品具有神秘色彩。

他主要是通过奇异幻想和荒诞离奇的情节反映现实,对现实中的黑暗*势力进行讽刺和批判。

(4)沙尔索是德国浪漫主义作家中进步倾向最明显的一个。

他最著名的作品是童话体小说《彼得·史雷米尔奇异的故事》,是一部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作品。

(5)海因利希·海涅也是在浪漫主义的影响下开始走上创作道路的。

但是,他的《论浪漫派》的发表,却结束了浪漫主义在德国文学中的统治地位。

海涅后来成为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诗人。

文学史知识:德国文化与文学传统

文学史知识:德国文化与文学传统

文学史知识:德国文化与文学传统德国文化与文学传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文化传统之一。

德国是欧洲文化的中心之一,德国文化与文学在历史上留下了许多独特的印记,让人们可以从中了解到德国民族的特点和德国历史的进程。

德国文化与文学传统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世纪。

在这个时期,德国诗人们创作了许多史诗和传说,其中最著名的是《尼伯龙根》。

这个史诗讲述了卡洛林王朝末期和中世纪初期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反映了德国中世纪社会的政治、文化和宗教方面的特征。

在德国文化与文学传统中,启蒙运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在18世纪,德国的哲学家、作家和艺术家们开始反思传统和宗教信仰,探索人类的自由和理性。

在这个时期,诸如卡尔·克劳塞、约翰·克里斯托夫·弗里德里希·冯·谢勒等人的哲学作品和歌德等人的文学作品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在19世纪兴起,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充满了对自然、民族和艺术的热爱和狂热。

在这个时期,歌德、希拉和弗里德里希·席勒等作家探索了人性的深处,创作了一批优秀的诗歌、小说和戏剧作品。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通过对艺术和文化的探索,为德国文化和文学传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德国文化与文学传统中,近代主义文学是一个重要的时期。

在20世纪初期,许多德国作家和艺术家通过实验和创新来挑战传统文学和文化。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狄林格。

他代表了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德国政治和文化的重大转变。

狄林格的作品强调个人的经验,探索了性、死亡、情感和政治等主题。

总之,德国文化与文学传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珍品。

它不仅是德国历史和文化的反映,还是欧洲文化和全球先进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德国文化与文学传统为现代世界的政治、文化和社会形态提供了很多启示和借鉴。

作为一个全球化时代的人,了解德国文化与文学传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世界。

文学史知识:德国文学的独特性和精神风貌

文学史知识:德国文学的独特性和精神风貌

文学史知识:德国文学的独特性和精神风貌德国文学的独特性和精神风貌德国文学作为世界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一部分,其独特性和精神风貌,源于德国民族的深厚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

自中世纪开始,德国文学在宗教、哲学、文艺和社会领域都有着重要的贡献,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德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

德国文学的独特性体现在其注重哲学深度和情感内涵上。

在德国文学的历史长河中,哲学和文学往往密不可分。

德国新古典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歌德,就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和哲学家,他对德国文学做出了巨大贡献。

歌德的代表作品《浮士德》就是一部具有哲学思辨和精神深度的文学作品。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席勒,同样是一位作家和哲学家,他将文学与哲学、美学和社会理论完美结合,涵盖了多个领域。

在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注重哲学思辨和情感表达,营造出了一种神秘唯美的氛围,从而吸引了无数的读者们。

德国文学的独特性还体现在对历史的关注和反思上。

德国民族在历史上经历了诸多的磨难和变迁,历史的深重印记在德国文学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德国文学从中世纪的《尼伯龙游记》到现代的《断臂山》等作品,都通过对历史的追问和反思,探讨了德国民族的历史命运和人类的命运。

在德国文学中,历史的重要性被极大地强调,人们往往通过对历史的反思,来指引自己往后的方向。

德国文学的精神风貌则体现在其坚持自由思想和文化多样性上。

德国文学长期以来一直是自由思想的主场,作家们以自由、平等、公正、人权和民主为信仰,探索并表达了自己的独特见解。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席勒,以及现代作家海因里希·布尔和古斯塔夫·赫特,都在作品中表达了自由精神,并鼓励人们勇敢地探索世界。

德国文学的另一种精神风貌则是文化多样性。

德国文学涵盖了多个流派和类型,如古代骑士文学、浪漫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等等,不同文学流派之间又有着紧密的联系和交互,文学作品的类型和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这使得德国文学成为一个极具精神魅力和文化多样性的世界文学之一。

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①强烈的主观色彩,偏爱表现主观思想,注重抒发个人的感受和体验。

重主观,轻客观和重自我表现,轻客观模仿。

②喜欢描写和歌颂大自然。

(尤为突出)作者们喜欢将自己的理解人物置身于纯朴宁静的大自然中,衬托现实社会的丑恶及自身理解的美好。

③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

想象比较丰富、感情真挚、表达自由、语言朴素自然。

④注重艺术效果:异国青岛情调、对比、夸张、人物形象的超凡性。

一、德国文学:是浪漫主义的诞生地耶拿派:①德国最早的一个浪漫主义文学流派。

以施莱格尔兄弟为代表。

②1798年到1800年间,他们创办的《雅典娜神殿》杂志上第一次提出了浪漫主义这个名称,并且系统地阐述了他们的浪漫主义文学主张:强调想象与情感,强调文学创作的绝对自由,追求宗教的神秘和象征感。

海德堡浪漫派:①19世纪一批作家在海德堡创办《隐士报》,形成了海德堡派。

②功绩:收集和整理德国民间文学。

阿尔尼姆和布伦塔诺收集编写的民歌集《儿童的奇异号角》,格林兄弟《儿童与家庭童话集》都是对德国民族文学的重要贡献。

「海涅」在浪漫主义影响下开始走上创作道路。

《论浪漫派》:它的发表,结束了浪漫主义在德国文学的统治地位。

《西里西亚纺织工人》:早期代表作。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抒情长诗)后期代表作。

抒发了对德国封建制度和停滞的社会现实的仇恨与憎恶。

霍夫曼和莎米索的创作充满了神秘和怪诞的色彩。

二、英国文学:湖畔派(英国第一代浪漫主义诗人):①英国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作家是“湖畔派”三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

②他们远离城市隐居在昆布兰湖区和格拉斯莱尔湖区,都喜欢歌颂大自然,描写宗法制农村生活,厌恶资本主义的城市文明和金钱关系。

「华兹华斯」湖畔派中成就最高《抒情歌谣集。

序》称为英国浪漫主义划时代的宣言。

《抒情歌谣》与柯勒律治合作。

「柯勒律治」喜欢描写超自然的人与事。

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思潮与发展

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思潮与发展

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思潮与发展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是一股文化思潮,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时兴起于欧洲,囊括了文学、艺术、音乐等多个领域。

这一思潮具有强烈的主观情感和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强调自我意识和自由,引领了当时欧洲文学的发展。

一、浪漫主义文学的思潮和特点浪漫主义文学的思潮最早出现在英国,随后在欧洲其他国家也得到发展。

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强调情感与感性的表达。

在此前提下,它对理性思维和常规道德观念进行了挑战。

强调个人情感、内心深处的感动与灵感,在艺术创作上逐渐增强。

浪漫主义文学对社会的批判和反思也是重要特点。

浪漫主义文学对自由、平等、人性、英雄主义等课题保持关注和讨论,追求自由、平等的社会,提倡人性的真善美。

同时,浪漫主义文学也在对社会存在不满的同时,对人类自然和精神世界反思和探索。

二、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数个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影响。

(一)英国浪漫主义文学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源自于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不同于大陆欧洲的浪漫文学,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具有其独特性。

诗人Byron的作品歌颂自由和反对抑制的观念,Shelley的作品则更多地批判了当时英国社会的种种问题和矛盾。

(二)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在19世纪初兴起,与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相比有更深厚的哲学基础。

比如普鲁斯特,主张诗歌的合理性和自由选择的权利,同时对18世纪绝对主义政治体制的批判也成为他作品的一个重要内容。

另外,一位重要代表人物华格纳的作品也呈现了对18世纪中期以来对哲学和社会的反思和批判。

(三)法国浪漫主义文学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和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类似,同样强调个人自由、灵感、自然、爱情等。

代表人物维克多·雨果(Hugo)的作品打破了时空界限,表现了极端复杂的人性和恢弘的宏大主题。

(四)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从19世纪初开始,代表人物包括普希金(Pushkin)和列夫·托尔斯泰(Tolstoy)等。

中世纪的基督文化与骑士浪漫主义

中世纪的基督文化与骑士浪漫主义

《圣经》文化与希腊文化既对立又互 圣经》 补的——谦卑的英雄摩西 补的——谦卑的英雄摩西
• 我们来看一看《圣经》的文化倾向以及它和希腊 我们来看一看《圣经》
文化的异同。 • 前面介绍希腊神话的时候,引用过一段俄国批评 家别林斯基的话,任何一个民族在它的长篇史诗 中应该能够显示这个民族的充分的民族精神,就 是通过个性来显示的。比如阿喀琉斯就是这样的。 在《圣经》中,在基督教文化里,我们也可以找 圣经》 到这样的英雄,在他的身上,显示着基督文化的 基本精神,也可以说是以色列犹太民族在古代时 候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在《圣经》 候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在《圣经》的第二章 《出埃及记》中就记述了一个叫摩西的人。 出埃及记》
• 摩西看到自己的民族终于摆脱了苦难,有了幸福的平静
的生活,他感到自己完成了一件很大的事业。但是,他 没有任何一点骄傲自满的情绪。因为他很明白,所有这 些事不过是代神施法,所有的荣誉都应该归于上帝。 在他120岁的时候,为了防止自己的民族产生新的分裂, 在他120岁的时候,为了防止自己的民族产生新的分裂, 他交出了神杖,自己一个人穿着那件褴褛的衣服,走上 山顶,在那里孤独地死去。 4世纪古罗马一位非常有名的教父圣·奥古斯丁说:“把 世纪古罗马一位非常有名的教父圣·奥古斯丁说:“ 希望寄托于人是可诅咒的,严格说来,任何人都不会达 到享用其自身的程度;因为他的责任不是为自身而自爱, 而是为他应当享用的上帝而自爱。” 而是为他应当享用的上帝而自爱。” 基督教的要旨在于谦卑。
• 当以色列犹太人在埃及受到奴役,面临着种族灭
绝的危险之时,有个叫做摩西的人,他秉承上帝 的旨意,凭着上帝授予他的魔法,带领自己民族 的兄弟姐妹走出了埃及,走向了“流着奶和蜜” 的兄弟姐妹走出了埃及,走向了“流着奶和蜜” 的迦南。这是一个了不起的长征,大概经过了40 的迦南。这是一个了不起的长征,大概经过了40 年左右的时间。作为一个传说中的历史事件,它 的宏伟不亚于我们前面讲到的希腊神话中的特洛 伊战争。那场战争打了10年,产生了荷马史诗。 伊战争。那场战争打了10年,产生了荷马史诗。 《出埃及记》也是史诗性的题材,而它的主人公 出埃及记》 就是摩西。

外国文学史—德国文学史摘要

外国文学史—德国文学史摘要
1826年,发表《哈尔茨山游记》(Die Harzreise)
19世纪40年代,认识马克思后,海涅的创作达到巅峰:
《西里西亚纺织工人》(Die Schlesischen Weber)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Deutschland, ein Wintermärchen)
比得迈耶和三月革命前文学
(Biedermeier und Vormärz)
格林兄弟:雅各布·格林(Jakob Grimm,1785-1863)和威廉·格林(Wilhelm Grimm,1786-1859)。这两兄弟在德国语言史和文学史上都有不朽的功绩:
雅各布的著作《德语语法》(Deutsche Grammatik)
格林兄弟语言学共同著作《德语词典》(Deutsches Wörterbuch)。
蒂克(Ludwig Tieck,1773—1853):三幕童话剧《穿靴子的猫》(Der gestiefelte Kater,1797)
海德堡浪漫派:Ludwig Achim von Arnim与Brentano阿尔尼姆与布伦塔诺共同收集编写的民歌集《儿童的奇异号角》(Des Knaben Wunderhorn,Alte deutsche Lieder,1806-1808)
《智者纳旦》(NathanderWeise,1779)
美学论著《拉奥孔或论绘画与诗的界限》(LaokoonoderüberdieGrenzenderMalereiundPoesie, 1766)
戏剧理论:
《汉堡剧评》(Hamburgische Dramaturgie,1767-1769)
狂飙突进(Sturm und Drang)
青年席勒(Friedrich Schiller,1759-1805):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特征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特征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特征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包括以下几点:
1.强调个人情感和主观体验: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个人情感和主观体验,尤其是对自然、历史、神秘主义和东方文化的追求。

这种文学形式表达了人们对自由、个性和真实情感的渴望。

2.崇尚自然与神秘: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许多作品都表现出对自然的崇尚,以及对自然力量的神秘和崇拜。

这种对自然的崇拜和对神秘主义的热爱,使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具有浓郁的神秘色彩。

3.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在表达方式上具有极高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种想象力和创造力不仅体现在对自然和历史的描绘上,也体现在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和情节的构思上。

4.关注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关注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尤其是对现代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反思。

这种关注使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批判性。

5.重视语言和修辞:德国浪漫主义文学重视语言和修辞,尤其是对诗歌和韵文的热爱。

这种对语言的热爱使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语言风格独具特色,同时也有助于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生平(1788-1857) 全名Joseph Freiherr von Eichendorff,是屬於浪漫主義晚期的作家。1788




年三月10日出生於上西里西亞(Oberschlesien,波蘭南邊靠近捷克)的 一個低階貴族家庭,拿破崙戰爭開始之後家道中落。 1805年開始在哈勒(Halle / Saale)修習法律,1807年轉往海德堡,開始 接觸浪漫主義運動,並對德意志古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1808年浪漫主 義大家Achim von Armin、Clemens Brentano等人相繼來到海德堡。 Eichendorff的詩作尤其受到這兩位所合編的德國民間故事集Des Knaben Wunderhorn的影響。 1808年Eichendorff完成學業,翌年隨即轉往柏林,在那裡結識了許多晚 期浪漫主義的思想家及作家。在1810年的維也納之行,他認識了另一位德 國浪漫主義重量級的人物Friedrich von Schlegel,Eichendorff的第一部小 說Ahnung und Gegenwart(1815年出版)便是在此一時期完成。 1813年離開維也納之後Eichendorff投入對抗拿破崙的解放戰爭。戰後開始 尋求穩定的生活,在普魯士王國擔任公職。1816在Breslau,1820在Berlin, 1821年Danzig、1824年Königsberg。 直至1857年去世為止,作者除了詩作之外,還有數部小說問世,除上述 的Ahnung und Gegenwart,Aus dem Leben eines Taugenichts(1826年出 版)、Das Marmorbild(1819年出版)等都相當膾炙人口。
最晚在1817年已經下筆
1816在Breslau實習,1821年E.調職前往Danzig
1823年首度出版作品的前兩章,書名『新吟遊詩
人,一個可憐的飯桶生命之一章』“Der neue Troubadour, ein Kapitel aus dem Leben eines Taugenichts“ 1826年全文與『大理石像』和其他詩作一併出版
以愛仙朵夫的小說 「一個飯桶的故事」為例
各個主義及流派並非只反映在文學上,其涵蓋範
圍,舉凡藝術、音樂、日常生活以至整個文化的 意識層面。在此討論的範圍僅限於文學。 主流的變革常由於對前一時期某一思維的反動。 只有主流與非主流之分,例如古典主義退為非主 流並非一夕,且退為非主流之後並沒有消失。 因此前後兩主流的時間也許重疊,通常沒有明確 的時間分界點。 此外,作家有時也無法做明確的歸類,例如,德 國文豪歌德便橫跨三個時期。
與狂飆、古典同為對人文主義、啟蒙運動所提倡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理性主義Rationalismus的反動。 早期浪漫主義的精神與古典主義密不可分。其共同 的思維背景是德式的理想/唯心主義deutscher Idealismus(Kant、Fichte、Hegel、Schelling)。 但後來又對古典主義的某些思維反動。歌德曾說: 古典主義是健康的,浪漫主義是病態的。 「對遠方的渴望」是19世紀文學主要動力之一,又可 分為空間與時間層面,對空間的渴望就是旅行,對 時間的渴望就是追思古代之情。 慕古之情,古典主義的偶像是古希臘羅馬文化,浪 漫主義崇敬的則是古日耳曼及德意志中世紀的本土 文化。 反應時代背景:在不安的時局下思維層面的逃避─ 追求浪漫。
受民俗文學影響:Des Knaben Wunderhorn、格
林童話。 浪漫主義的古日耳曼及中世紀情結。 避免使用外來字(拉丁文除外);重新使用德語 古字。 象徵手法的運用
第一到二章:離鄉到維也納。
第三到四章:維也納到義大利。
第五到六章:在義大利北部的一座城堡。 第七到八章:羅馬。 第九到十章:由羅馬回到維也納。
1789年算起)到19世紀30年代(有人算在歌德卒年1832), 其尾韻延伸至40年代後半。 大事記:法國大革命、拿破崙崛起(1806年德意志神聖 羅馬帝國告終)、解放戰爭(1813-15)、拿破崙戰敗、維 也納會議(1814/15)、復辟主義(奧地利首相梅特涅)、 民主革命(1830法國七月革命、1848年德國三月革命) 在這期間德國的國族主義在普魯士王國的基礎上開始萌 芽,這個時期的德語文化是在南北政治勢力對立的情況 下發展:南奧地利(以及巴伐利亞)、北普魯士。
早期:耶拿(約1793年起),Schlegel兄弟、
Tieck、Wackenroder、Novalis。 高峰期:海德堡(約1805年起),Armin、 Brentano、格林兄弟、Uhland、Eichendorff 施瓦本派(約1810年後),Uhland、Schwab、 Mörike 晚期:柏林,Kleist、Eichendorff、Chamisso、 Brentano 1820年之後逐漸式微,但尾韻延續至19世紀中葉
啟蒙主義(18世紀)→狂飆時期(1770-1785左右)→
古典主義(1786-1810左右)→浪漫主義(1789-1830 左右)→畢德麥雅時期(1830-1848)→1848年三月 革命時期文學{→市民寫實主義(19世紀下半葉)→ 自然主義、印象主義(19世紀末、20世紀上半葉)}
浪漫主義的主流由18世紀最後10年(有人從法國大革命
混合體文類,文中有詩。與古典時期的純文類成
對比。
德國浪漫主義理論家施列格(Friedrich Schlegel)把他稱做「演進的
萬象藝文創作」(die progressive Universalpoesie),對此他說道: 「浪漫主義的詩作是演進而萬象的,它的定位不僅是將寫作藝術中所
有分離的文類結合,讓寫作藝術與哲學和修辭學接觸。它也將詩與散 文、天分與批評、藝術與自然詩有時混合、有時融合,讓文學創作生 動和諧,讓生活與社會詩情畫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