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十年来的民间佛教研究综述_宇恒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第16卷第3期 2007年6月

J O U R N A LO FK A N G D I N GN A T I O N A L I T Y V o l .16N o .3 J u n .2007

T E A C H E R SC O L L E G E

近二十年来的民间佛教研究综述

宇恒伟 肖文杰

【摘 要】民间佛教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佛教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其兴起有重要的文化背景和社会意义。学术界对民间佛教的研究主要从民俗学和社会学方面着眼,从民间佛教的含义和特征两个方面展开,取得了一定成果。同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未将民间佛教研究体系化和完整化,未将民间佛教研究置于宽广的历史背景中。

【关键词】民间;佛教;综述;体系

【中图分类号】B 9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076(2007)03-0021-07

作者简介:宇恒伟,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博士生,研究方向:佛教。(陕西西安,邮编:710069)肖文杰,潍坊医学院外语系讲师。(山东潍坊,邮编:261042)

佛教之所以位列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它的普世性。在两千多年的佛教发展历程中,信众是佛教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学术界研究中,普通信众从未得到应有的关注与重视。翻开一部佛教史,高僧大德构成了整个佛教的历史,而普通信众在历史长河中根本没有自己的地位。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民间佛教陆续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笔者拟从民间佛教的研究背景、研究视角、关涉的问题三个方面,对二十年以来的民间佛教作简要综述。不当之处,请方家指正。

一、民间佛教的研究背景1.研究意义

(1)民间佛教研究与民间文化的勃兴是密切相关的。“以社会群体为依据划分中国文化的内部差异的三分法是进入九十年代后才流行起来的分析范式。这种三分法最初是在民间文化研究中形成的。”[1]的确,民间文化研究的勃兴是近十几年以来的事情,这在文学、伦理学、社会学、历史学等领域都有所展现。伴随着民间文化的研究热潮,

20世纪90年代以来,民间佛教研

究成为学术界特别是宗教学研究的一个新视角。

值得注意的是,这与20世纪上半叶、中叶对民间佛教的些许关注是不同的。可以说,民间佛教的研究是民间文化在佛教等研究领域的延伸和扩展。

(2)大众文化对民间佛教研究起了推动作用。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和民间文化有所差别,但它又与民间文化存在很多联系,民间文化的复兴和大众文化的崛起就有很大的关联。虽然民间佛教研究更贴近民众,但从历史和现实看中间阶层一直在不断地参与民间文化。现代的民间佛教研究首先是知识分子研究的对象。因此,民间佛教研究与大众文化的推动是不可分割的。

(3)民间佛教研究与西方文化向中国的传播也有密切的联系。“新史学”、“新新史学”都曾提出要重视民间文化。1956年,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雷德斐尔德在《乡民社会与文化》中,提出“大传统”和“小传统”两个非常有创意的概念,并用来指代都市文明和乡土文化。虽然雷德斐尔德认为,精英文化比大众文化更重要,但他提出应重视对大众文化的研究。而现在史景迁的“新文化史学”更是受到史学界的高度关注。随着西方文化向中国的传播,中国学术界也将“民间”用于佛教研究,从而出现民间佛教

这一新问题。

(4)研究民间佛教有助于更清晰地认识佛教历史。在佛教历史研究中,普通民众从未受到重视,似乎佛教史就是高僧大德的事迹,而与民众无关。恰恰相反,正是广大的民众构成了历史发展的主体。民间文化在历史长河中长期居于非主流地位,它反映了广大民众的历史,将历史发展的图景更平实、真切呈现在人们面前。

(5)“面对全球化浪潮,人类社会广为认可的观念、意识会明显增强,而各民族国家世代延续的一些习惯和风俗会在一种全新的、更宽广的眼光与视角下受到审视。”[2]全球化和现代化对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提出了新的挑战,本土化文化在这种进程中不应得到忽视,而是重新审视。全球化和现代化是民间佛教研究兴起的背景之一。研究民间佛教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2.研究方法

从现今关于民间佛教的研究方法看,民俗学和社会学是最为流行的两种方法。但是,有些学者认为民俗学等研究方法的流行并不利于民间佛教的进一步研究。从另一方面讲,文献学、历史学等处于被漠视的境地。不可否认,民间佛教与民俗、社会生活有很多关联,但对民间佛教的关注首先应该从历史开始。追溯历史,才能把握现在,展望未来。民间佛教的研究也是如此。

就研究方法来讲,社会学和民俗学成为流行的方法。社会学方法主要针对某一时间某一地区的研究,它历来为西方人类学所用,特别盛行于19世纪下半叶。它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社会学调查往往拘泥于短时间的调查,从现今国内的调查研究时间看大约只有几年,依靠这么短时间的调查就写出相关的认识,它的可靠性就很值得怀疑,而宗教学的鼻祖麦克斯·缪勒在《宗教的起源和发展》中早就谈论过类似问题。更重要的是,社会学调查受很多条件的限制,能否做到客观、科学、合理、有效,所调查的内容必须经过严格的检测。从现今的调查看,问题很多,这方面的缺陷还未得到充分的认识和克服。很多学者从民俗学方面对民间佛教作探讨,这是值得肯定的,因为民间佛教本身就牵扯到很多民俗的内容。但是单纯从民俗方面探讨民间佛教,其中的一个缺点是,很难对民间佛教作深入的研究。民俗学方法只能成为可供参考的方法之一,而不是唯一方法。因此,从当前学术界民间佛教研究的现状看,历史学方法是值得大力发扬和推广的。

同时,笔者在前人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历史学为基本研究方法,同时借鉴民俗学、社会学以及统计学方法,力图对民间佛教得到更清晰、全面的认识。

3.参考文献类别分析

应用历史学方法,首先应该注意的一个问题在于资料的搜集和应用。就民间佛教的研究现状来说,个案研究和综述性的内容是两种不同的类别。个案研究的文章相当多,并且呈现出地区性。个案研究当然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多的参考材料,但这些往往很难达到对民间佛教的全面认识。现在,个案研究的文章还在不断涌现。与个案研究正好相反,关于民间佛教的总体论述很少,并且这些论述往往比较宽泛,着眼于民间佛教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能获得细致的认识。这与论文使用的资料有很大的关系。

由于研究角度不同,参考资料自然会有差别。学术界关于民间佛教研究主要使用几种资料:

第一是雕像、石刻等。这是以美术等角度,对历史遗存或考古实物为对象,关注雕像或石刻的表象特征,进而分析其形成、演化的历史,得出印度佛教在中国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呈现的不同特征。其往往立于个案分析,得出的结论也很有限,并且往往拘泥于研究对象本身,不注重运用其它的资料和方法。笔者认为,这些材料可以成为论文参考资料的辅助。

第二是信仰民俗实物以及记载民俗的方志。这是运用社会学等调查研究最为常用的材料,但最主要的是通过调查所得的数据,并结合相关的材料,对民间佛教作分析。其特点是以短时间的调查材料为基础,结合西方学术界方法,对流于乡间的佛教作出理论推测。其往往不注重实物或现象的历史演化,而只注重现象现在的状况,对方志的应用仅限于局部地区,往往难以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

第三是敦煌材料,特别是敦煌中的佛教材料。由于敦煌文书时间大致在4世纪到14世纪,

第16卷第3期 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6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