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藏文《入菩萨行论》写本叙录及缀合研究

合集下载

敦煌写本变文、讲经文作品创作时闻汇考——兼及转变与俗讲问题

敦煌写本变文、讲经文作品创作时闻汇考——兼及转变与俗讲问题

敦煌写本变文、讲经文作品创作时闻汇考——兼及转变与俗
讲问题
曲金良
【期刊名称】《敦煌学辑刊》
【年(卷),期】1987(000)001
【摘要】<正> 敦煌所出变文、讲经文写本作品,讫今集录较为最全者,当推王重民、向达等先生编纂之《敦煌变文集》。

斯集共收作品八十七种,其中多数是变文、讲经文。

对于这些作品的创作时间,多家前贤已有些零散的或附及的考证,然因其乃零散或附及之考,故多不为人重视;已考得之时间,即或被个别征引,亦很少见有用之于变文、讲经文之有关诸多问题的统一考察者;至若对所有这些作品之创作时间今能考见或大略考见者作出专门性系统汇考的文字,讫今更为少见,而实际上这正是现在我们还缺少的一项工作,
【总页数】14页(P56-69)
【作者】曲金良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中文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0.6
【相关文献】
1."敦煌俗讲"的活态呈现与学理关系的意义生成r——兼谈凉州贤孝与佛教俗讲的渊源问题 [J], 祁明芳
2.关于《敦煌变文集》内七十八篇俗讲、变文和通俗文学等资料的原一百八十七篇卷的影印本刍议 [J], 王庆菽
3.从寺院讲唱到俗讲、转变 [J], 俞晓红
4.敦煌写本变文、讲经文作品创作时间汇考——兼及转变与俗讲问题(续完) [J], 曲金良
5.从韩愈《华山女》看讲经文变文讲唱 [J], 刘凯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敦煌藏文写经叙录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敦煌藏文写经叙录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敦煌藏文写经叙录作者:夏伙根王博杨婧来源:《敦煌研究》2021年第03期内容摘要: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收藏一批出自敦煌的藏文写经,包括5卷《大乘无量寿宗要经》和5卷《十万颂般若波罗蜜多经》。

这批写经来源明确,其中9卷为卫聚贤旧藏,1卷为心道法师旧藏,后者是首次鉴别出明确属于心道旧藏的敦煌写经,殊为珍贵。

现将馆藏敦煌藏文写经编目公布,以供学界研究。

关键词: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敦煌;藏文写经;卫聚贤;心道法师中图分类号:G2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21)03-0134-05Abstract:The Chongqing China Three Gorges Museum’s collection of Tibetan Buddhist manuscripts from Dunhuangincludes 5 manuscripts of the Sutra of Mahayana’s Boundless Longevity and 5 manuscripts entitled Perfection of Wisdom in 100,000 Lines. Among the 10 scrolls of manuscripts, 9 pieces once belonged to Wei Juxian and 1 belonged to Master Xin Dao. The latter has recently been authenticated as having belonged to Master Xin Dao’s collection of Dunh uang manuscripts,which makes it especially valuable. The paper presents a catalogue of the museum’s Tibetan manuscripts for the use and convenience of further academic research.Keywords:Chongqing China Three Gorges Museum; Dunhuang; Tibetan Buddhist manuscripts; Wei Juxian; Master Xin Dao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前身为1951年成立的西南博物院,1955年更名為重庆市博物馆,2000年,为抢救保护三峡文物,对文物进行展示和研究,国务院办公厅批准在原重庆市博物馆基础上设立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敦煌藏文《入菩萨行论》写本叙录及缀合研究

敦煌藏文《入菩萨行论》写本叙录及缀合研究

敦煌藏文《入菩萨行论》写本叙录及缀合研究《入菩萨行论》是根据南传佛教的《巴虚经》、《修止观经》而成的一部地藏菩萨修习菩萨道的篇章,被誉为是觉者圆满的修行指南。

敦煌石窟中保存了大量的藏文经卷,其中也有《入菩萨行论》的写本。

一、传承历史敦煌藏文《入菩萨行论》的传承历史比较清晰。

早在唐代,该经已被传入西藏,但在敦煌方面,真正的传授和阐扬却是在明清时期,这也是敦煌石窟中保存的藏文写本大多为明清时期所写的原因之一。

据史料记载,明朝时期著名的藏经译师张复元就曾到过敦煌,从而促进了敦煌石窟中藏经的繁荣与发展。

二、特点与风格敦煌藏文《入菩萨行论》的特点与风格与其他版本并无差异。

该文以敦煌藏文为基础,结合吉祥文化的影响,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气息。

观察其篇章结构,可以看出该文整体呈现出“问题-解决方案(即诸行无常、大乘路、布施等)-共同解决方案”的叙事模式,从而极大地便于理解和习得。

三、文字材质敦煌藏文《入菩萨行论》的书写材质以手抄本为主,多为纸质,也有一些字帖是刻在木板上的。

从保存情况来看,由于自然因素等的影响,有些写本经历了时间的沧桑,纸张发黄或脆化,甚至出现了一些断页或遗失页的现象。

但总体来说,敦煌藏文《入菩萨行论》写本的字迹清晰、排版整齐,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

四、缀合研究敦煌石窟中保存的敦煌藏文《入菩萨行论》写本不少都带有缀合,这些缀合在文化和语言方面都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按照缀合的形式和内容,可以将其分为四类:注解类、旁注类、续写类和批语类。

注解类是对原文重点部分的解释,旁注类是对整篇文章的补充说明,续写类是对遗失或破裂的内容进行修补,批语类则是对原文或缀合的反思和评价,体现了前人对该经文化和语言的理解和思考。

这些缀合为藏文学属于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对学者深入理解藏文经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总之,敦煌藏文《入菩萨行论》写本的叙录和缀合研究,为我们深入了解中土佛教文化、藏文学及敦煌石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渠道。

敦煌藏文《入菩萨行论》写本叙录及缀合研究

敦煌藏文《入菩萨行论》写本叙录及缀合研究

敦煌藏文《入菩萨行论》写本叙录及缀合研究敦煌石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之一,其中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文物。

其中一件重要文物是敦煌藏文《入菩萨行论》的写本。

本文将对该写本的叙录和缀合进行研究。

《入菩萨行论》是印度大乘佛教经典之一,由印度大乘佛教大师阿底峡尊者所作。

该经主要讲述了菩萨修行的方法和目标,以及菩萨应该如何行善积德,解除众生的苦难。

这个经典在佛教界享有极高的声望,对于佛教徒来说,修行《入菩萨行论》是实现菩提心的重要途径。

敦煌藏文是一种特殊的写本形式,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敦煌石窟的藏文写本多数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经过了千年的时间洗涤,所以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在藏文写本中,画面和文字之间相互交融,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感。

敦煌藏文《入菩萨行论》写本以黄色为底色,纸质较薄,字体工整而饱满。

整个经书用红线装订,装帧简朴而不失庄重。

在每一页的开头,都有精美的绘画作为缀合,这些绘画往往与经文内容相关,起到了解说的作用。

绘画的主题多是佛教故事或者佛陀的形象,形象生动,栩栩如生。

这种绘画与文字相结合的藏文写本是敦煌石窟的特色之一。

它不仅展示了文人墨客的文学才情,还呈现了佛教信仰的艺术表达。

这些绘画作品不仅美观,还富有寓意,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感悟。

敦煌藏文《入菩萨行论》写本的叙录和缀合是泛佛教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通过对这些藏文写本的叙录研究,可以了解到当时的社会情况、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

通过对绘画作品的研究,可以了解到佛教的宗教观念和艺术表达。

缀合是藏文写本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敦煌藏文写本中更是如此。

通过研究这些缀合作品,可以了解到敦煌石窟的艺术风格和技法。

这些绘画作品不仅是佛教文化的重要遗产,也是艺术史的重要研究对象。

一件珍贵的唐五代敦煌俗家弟子诵经录--敦煌研究院藏 D0218号残卷新探

一件珍贵的唐五代敦煌俗家弟子诵经录--敦煌研究院藏 D0218号残卷新探

一件珍贵的唐五代敦煌俗家弟子诵经录--敦煌研究院藏
D0218号残卷新探
张先堂
【期刊名称】《敦煌研究》
【年(卷),期】2013(000)006
【摘要】本文首次对敦煌研究院藏 D0218号残卷刊布录文,考证此卷为唐五代敦煌俗家弟子诵经录,并引申论证此卷反映了唐五代敦煌俗家弟子的结社诵经、试经活动,对于深入研究唐五代敦煌民间基层社会人们诵读、受持佛经的信仰活动,即法供养活动及其组织形态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

【总页数】10页(P40-49)
【作者】张先堂
【作者单位】敦煌研究院科研处,甘肃敦煌 736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6.1
【相关文献】
1.俄藏敦煌写本《春秋后语》残卷再探--对Дx11638号与Дx02663、Дx02724、Дx05341、Дx05784号文书的缀合研究 [J], 陆庆夫;陆离
2.俄、法所藏敦煌文献中一件归义军时期土地纠纷案卷残卷浅识——对Дx.02264、Дx.08786与P. 4974号文书的缀合研究 [J], 陆离
3.敦煌研究院藏三阶教文献《三阶观法略释》残卷 [J], 梁旭澍;王海云;王惠民
4.敦煌研究院藏《三国志·步骘传》残卷疑难俗字补释 [J], 肖瑜
5.论唐五代敦煌的民间社邑——对俄藏敦煌ДХ11038号文书研究之一 [J], 乜小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敦煌藏文《入菩萨行论》写本叙录及缀合研究

敦煌藏文《入菩萨行论》写本叙录及缀合研究

敦煌藏文《入菩萨行论》写本叙录及缀合研究敦煌藏文《入菩萨行论》是一部珍贵的宗教文献,它记录了佛教菩萨修行的理论和实践。

这部文献在敦煌藏文中的叙录和缀合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

本文将对敦煌藏文《入菩萨行论》的写本进行叙述,并对其缀合进行研究,以便更好地了解这部宝贵的佛教文献。

我们来看一下敦煌藏文《入菩萨行论》的写本叙录。

根据研究者的调查,敦煌藏文《入菩萨行论》的写本共分为三种版本,即A、B、C三种版本。

其中A版本为唐朝石窟壁画写本,保存在敦煌莫高窟中;B版本为唐代纸质线装本,保存在敦煌莫高窟中;C版本为宋代纸质裱褙本,保存在北京敦煌研究院中。

这三种版本的写本均以藏文书写,内容相对完整,保存较为完好,对于研究敦煌文献的学者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

接下来,我们将对敦煌藏文《入菩萨行论》的缀合进行研究。

敦煌文献的缀合是指在某一份写本中,发现了其他文献碎片的缀合起来的情况。

据研究者的论证,敦煌藏文《入菩萨行论》的写本中发现了大量的缀合碎片,这些碎片包含了其他佛经文献的内容,如《华严经》、《金刚经》等。

这些缀合碎片的发现不仅为我们了解敦煌文献的传承和互文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也为我们理解佛教文化在敦煌地区的传播和影响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在研究敦煌藏文《入菩萨行论》的缀合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有关这部文献的校勘和注释资料。

这些校勘和注释资料包括对文献内容的解释和评述,对文献版本的比较和校勘,以及对文献写本的考证和鉴定。

这些校勘和注释资料的发现为我们深入了解敦煌文献的版本和流传情况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也为我们推测敦煌地区佛教文化的学术发展和传承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敦煌藏文《入菩萨行论》的叙录和缀合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

通过对这部宝贵的佛教文献进行叙述和缀合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敦煌文献的保存状况和传承情况,为我们了解佛教文化在敦煌地区的传播和影响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也为我们推测敦煌地区佛教文化的学术发展和传承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敦煌古藏文文献《入行论》几种版本比较研究

敦煌古藏文文献《入行论》几种版本比较研究

敦煌古藏文文献《入行论》几种版本比较研究
周加克
【期刊名称】《攀登(藏文版)》
【年(卷),期】2022()2
【摘要】《入行论》是印度大学者寂天菩萨之作,赤松德赞时期由噶瓦百则将梵文译为藏文,后由大译师仁青桑布同释嘉洛哲对译文进行了修订和完善。

但对这一典
籍原创作者署名的不同,早期学者认为“Blo-gros-mi-zad-pa”和寂天菩萨系两位不同的人物。

通过对比研究敦煌古藏文文献中几个不同版本与早期《入行论释》的比较可知,“Blo-gros-mi-zad-pa”为寂天菩萨的别称,且吐蕃时期三大目录典籍中收藏的《入行论》则是噶瓦百则的初译版。

【总页数】10页(P42-51)
【作者】周加克
【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
【相关文献】
1.浅谈吐蕃统治敦煌时期藏语文的使用和藏汉翻译活动——以敦煌本古藏文文献为例
2.古藏文文献在线项目及其《法国国立图书馆和大英图书馆所藏敦煌藏文文献》
3.敦煌古藏文写本P.T.1055+IOL Tib J744《十二钱卜法》研究——敦煌汉、藏文术数书的比较历史学研究之三
4.敦煌古藏文写本P.T.1055+IOL Tib J 744《十二
钱卜法》题解与释录——敦煌汉、藏文术数书的比较历史学研究之一5.敦煌藏文文献P.T.0021与P.T.0022的内容及其版本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敦煌与塔波古藏文写本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书

敦煌与塔波古藏文写本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书

敦煌与塔波古藏文写本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书一、引言敦煌和塔波地区是藏传佛教的重要发源地,拥有丰富的古藏文写本资源。

研究这些写本对于深入了解藏传佛教的发展、文化变迁以及人类学、历史学等学科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敦煌与塔波古藏文写本研究的方法论问题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

二、敦煌与塔波古藏文写本的收集与保护2.1 敦煌与塔波古藏文写本的发现历史•1900年敦煌莫高窟发现了大量敦煌文献,其中也包含不少藏文写本。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学术研究的深入,更多的敦煌与塔波古藏文写本陆续被发现。

2.2 敦煌与塔波古藏文写本的收藏机构•中国敦煌研究院是收藏和研究敦煌文献的主要机构,拥有大量敦煌古藏文写本。

•西藏自治区图书馆则是藏族文化研究的重要机构,收藏了许多塔波古藏文写本。

2.3 敦煌与塔波古藏文写本的保护与修复•由于古藏文写本的易损性,保护与修复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建立专门的实验室和修复中心,对敦煌与塔波古藏文写本进行科学研究和修复。

三、敦煌与塔波古藏文写本的研究方法3.1 抄写与校勘•抄写是指将敦煌与塔波古藏文写本的内容转录下来,以便进行整理和研究。

•校勘是指对已有的敦煌与塔波古藏文写本进行比对、整理和校正,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信度。

3.2 语言学研究•通过对古藏文语言的研究,可以了解其特点、演变和文化意义。

•进行古藏文语法、词汇、音韵等方面的研究,探索其中的语言规律与特征。

3.3 内容分析与注释•对敦煌与塔波古藏文写本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其中的历史、文化、宗教等方面的信息。

•对特定文本进行逐字逐句的注释,确保读者对其理解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4 与其他文化资源的对比研究•将敦煌与塔波古藏文写本与其他文化资源进行对比研究,可以加深对其渊源、联系和影响的认识。

•通过与其他文化资源进行对比研究,可以进一步拓展研究对象和视野。

四、敦煌与塔波古藏文写本研究的意义与前景4.1 对藏传佛教的研究意义•敦煌与塔波古藏文写本是藏传佛教发展史的珍贵见证,对于研究藏传佛教的起源、发展和影响具有极高的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敦煌藏文《入菩萨行论》写本叙录及缀合研究
《入菩萨行论》是一部经典的佛教著作,被誉为是敦煌文献中的珍品之一。

敦煌藏文《入菩萨行论》的存在,为我们研究和了解佛教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本文将对敦煌藏文《入菩萨行论》的叙录及缀合进行研究,探讨其在佛教文化传承中的价值与意义。

敦煌藏文《入菩萨行论》是指敦煌莫高窟中发现的一份藏经。

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最早的绘画摩崖石窟,其中保存着丰富的佛教文献。

其中的《入菩萨行论》是由一位名叫行志的僧人撰写的,该文献虽然只有不到一千字,但内容十分精练,给人以深思的启示。

敦煌藏文《入菩萨行论》的内容主要包括修行者如何学习和实践菩萨道的要点。

此论文分为八个章节,包括了如何培养悲心、善巧的说法、精进修行以及智慧等方面的内容。

在这篇论文中,行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阐述了行菩萨道的关键因素,给人以深思的启示。

除了内容丰富之外,敦煌藏文《入菩萨行论》在形式上也具有一定的价值。

该文献采用了著名的敦煌书法风格,字迹工整,结构紧凑。

敦煌莫高窟中保存的许多文献是通过彩绘缀合的方式制作而成。

这种制作方法不仅能够使文献更加美观,还能提高其保存的时间和质量。

通过缀合,敦煌莫高窟中的佛教文献得以完整地传承下来,为后世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料。

敦煌藏文《入菩萨行论》的叙录和缀合方式,对于我们了解佛教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通过叙录,我们能够了解到敦煌莫高窟的佛教文献收藏情况,并通过比较和分析,进一步推测出佛教文化在当时的传播和影响。

缀合方式的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敦煌莫高窟中佛教文献的制作工艺和历史演变,为我们深入研究佛教文化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