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特点(专业文档)

合集下载

宝宝病理性黄疸症状

宝宝病理性黄疸症状

宝宝病理性黄疸症状:诊断:凡新生儿黄疸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视为病理性黄疸。

①黄疸出现过早:足月儿在生后24小时以内,早产儿在48小时以内出现黄疸。

②黄疸程度较重:血清胆红素超过同日龄正常儿平均值,或每日上升超过85.5μmol/L5mg/dl。

③黄疸持续时间过长足月儿超过2周以上,早产儿超过3周,或黄疸退后复现者。

④黄疸伴有其它临床症状,或血清结合胆红素大于25.7μmol/L1.5mg/dl。

鉴别:黄疸分两种:一种为生理性黄疸,表现为黄疸程度轻、进展慢、消退快,除黄疸外,宝宝的一般情况良好,能吃能睡,体重增长良好。

大多数宝宝的黄疸为此种,对智力不会造成不良影响,不需要特殊治疗。

还有一种黄疸为病理性黄疸,表现为黄疸出现早多在生后1天内出现、程度重皮肤黄染常累及四肢甚至手足心、进展快、消退延迟足月儿黄疸消退时间超过生后两周,早产儿超过生后1月,除黄疸外,宝宝还常常出现吃不好、睡不安、烦躁或精神萎靡、体重增长缓慢及其它一些表现。

病理性黄疸可由各种炎症、溶血性疾病、胆道疾患及遗传代谢性疾病等多种原因引起。

其中巨细胞病毒感染、败血症及ABO溶血病又是其常见原因。

病理性黄疸如不及时诊治,由于胆红素对神经细胞的毒性作用,有可能导致胆红素脑病,进而影响宝宝的智力发育、听觉及视觉,严重的还可能导致死亡。

早产儿尤其易发生胆红素脑病。

宝宝病理性黄疸预防和治疗的方法:治疗:根据病理性黄疸湿浊阻滞,脾胃肝胆功能失调,胆液不循常道,随血外溢的病机,其治疗大法为祛湿利小便,健脾疏肝利胆。

故《金匮要略》有“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之训。

并应依湿从热化、寒化的不同,分别施以清热利湿和温中化湿之法。

急黄则在清热利湿基础上,合用解毒凉血开窍之法;黄疸久病应注意扶助正气,如滋补脾肾,健脾益气等。

预防:1胎黄常因孕母遭受湿热侵袭而累及胎儿,致使胎儿出生后出现胎黄,故妊娠期间,孕母应注意饮食有节,不过食生冷,不过饥过饱,并忌酒和辛热之品,以防损伤脾胃。

4.新生儿黄疸

4.新生儿黄疸
返回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及其特点

1、黄疸出现过早 2、程度过重 3、持续时间过长或黄疸退而复现 4、血清结合胆红素 > 26umol/L (1.5mg/dl)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及其特点

出现过早

黄疸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
返回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及其特点

程度过重

足月儿 > 221umolL
体内胆红素的形成
衰老或破坏红细胞的血红 蛋白 旁路胆红素 其他

体内胆红素的形成

衰老或破坏红细胞的血红胆白

血红蛋白—>血红素—>胆绿素—>胆 红素

1g————————>34mg 正常占80%左右
体内胆红素的形成

旁路胆红素
骨髓内未成熟红细胞的分 解,正常占3%以下。 新生儿停止胎儿造血,旁 路胆红素增加。

换血指征




1、新生儿出生时脐带血总胆红素> 68umolL ( 4mg/dl)血红蛋白低于120g/L,伴水肿、 肝脾肿大、心力衰竭者。 2、血清胆红素超过342umol/L(20mg/dl). 3、生后12小时内胆红素每小时上升> 12umol/L(0.7mg/dl)者 4、凡有早期核黄疸症状者,不论血清疸红素 浓度高低都应考虑换血。 5、早产儿及前一胎病情严重者需适当放宽换 血指征。
胆红素的化学生理特点

未结合胆红素
1 、脂溶性,可以透过细胞膜和血脑屏 障,干扰脑细胞的代谢功能。 2、与蓝光(波长425—475mm)发生 化学反应成为易溶于水的光红素。 3 、 与 白 蛋 白 结 合 1g 的 白 蛋 白 结 合 15mg 胆 红 素 4、在肝内代谢为结合胆红素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症状特征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症状特征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症状特征1、生理性黄疸症状较轻的宝宝黄疸先见于面、颈,然后可遍及躯干及四肢,一般稍呈黄色,巩膜可有轻度黄染,但手心足底不黄,2-3日后消退,至第5-6日皮肤颜色可以恢复正常;症状较重的黄疸同样先头后足可遍及全身,呕吐物及脑脊液等也能黄染,时间长达1周以上,特别是个别早产儿可持续至第4周,大小便颜色正常,尿中无胆红素。

2、黄疸色泽较轻的宝宝呈浅花色,重者颜色较深,但皮肤红润,黄里透红。

3、黄疸部位多见于面、颈、巩膜、躯干及四肢近端一般不过肘膝。

4、生理性黄疸新生儿一般情况好,无贫血,肝脾不肿大,肝功能正常,不发生核黄疸。

5、早产宝宝生理性黄疸较足月宝宝多见,可略延迟1-2天出现,黄疸程度较重,消退也较迟,可延至2-4周。

6、病理性黄疸常在出生后24h内出现,持续时间在2周以上,早产儿在3周以上;黄疸在出生后消失复现并进行性加重。

重症的黄疸可以合并核黄疸。

除此以外,由于发生原因不同,常有引起黄疸的原发病的伴随症状。

1、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特点:新生儿黄疸常在宝宝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持续时间在2周以上,早产儿在3周以上;黄疸在出生后消失复现并进行性加重。

黄疸颜色多呈近金黄色,出现的位置可遍布全身,手掌和足底较为明显。

重症的黄疸可以合并核黄疸。

除此以外,由于发生原因不同,常会有引起黄疸的原发病的伴随症状。

2、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治疗方法:1光疗:是安全而疗效显著的方法,可给予24-48小时,必要时重复照射。

注意光疗时患病的宝宝应裸体,但要注意保护宝宝的眼睛及生殖器。

2激素疗法:激素疗法可增加肝酶活力,促进葡萄糖醛酸与胆红素结合,并阻止抗原抗体反应,可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也可以口服。

3输血浆或白蛋白:血浆蛋白可与间接胆红素结合1g白蛋白可结合15mg胆红素,因而可减少间接胆红素与脑细胞结合,这样可以降低核黄疸的发病率。

4苯巴比妥作为酶诱导剂可激活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加速间接胆红素葡萄糖醛酸化,剂量5毫克/千克体重/天,口服。

儿科学指导:新生儿生理性与病理性黄疸的鉴别

儿科学指导:新生儿生理性与病理性黄疸的鉴别

约50%~60%的足月儿和80%以上的早产儿可于生后出现生理性黄疸。

①一般情况良好,不伴有其他症状。

②一般足月儿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5~7天后逐渐消退,最迟不超过2周消退;早产儿多于生后3~5天出现黄疸,5~7天达高峰,7~9天后逐渐消退,最长可延迟至3~4周消退。

③足月儿血清胆红素<205μmol/L(12mg/dl);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早产儿血清胆红素<257μmol/L(15mg/dl)。

但需注意有些胎龄较小的早产儿即使胆红素<171μmol/L (10mg/dl)时也可能发生胆红素脑病。

④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85μmol/L(5mg/dl)。

——总结:一般情况好;2-5日出现;出现晚,消退快(1-2周);胆红素指标涉及两个数据,小于205或12.
2.病理性黄疸特点
(1)一般情况不好,毕竟是病理性的。

(2)黄疸出现过早:黄疸可出现在生后24小时以内。

黄疸持续时间过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

(3)血清胆红素程度过重:足月儿>205μmol/L(12mg/dl),早产儿>257μmol/L (15mg/dl);或每日升高>85μmol/L(5mg/dl);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或血清结合胆红素>34μmol/L(2.Omg/dl)。

(4)黄疸退而复现或进行性加重。

(5)此外,还可伴有引起病理性黄疸的疾病表现。

——总结:一般情况差;一般于24小时内出现;出现早,消退慢(>2周);胆红素大于205或12.
出现(2)(3)(4)(5)中任何一项者均可诊断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有下列特征

病理性黄疸有下列特征

病理性黄疸有下列特征:①黄疸出现时间过早,于生后24小时内出现。

②黄疸消退时间过晚,持续时间过长,超过正常的消退时间,或黄疸已经消退而又出现,或黄疸在高峰时间后渐退而又进行性加重。

③黄疸程度过重,常波及全身,且皮肤黏膜明显发黄。

④检查血清胆红素时,胆红素超过12mg/dl,或上升过快,每日上升超过5mg/dl。

⑤除黄疸外,伴有其他异常情况,如精神疲累,少哭,少动,少吃或体温不稳定等。

病理性黄疸严重时可并发胆红素脑病,通常称“核黄疸”,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导致儿童智力低下等严重后遗症,甚至死亡。

因此,当孩子出现黄疸时,如有以上5个方面中的任何一项,就应该引起父母的高度重视,这样就能早期发现病理性黄疸以便及时治疗。

病理性黄疸系由于某些病理因素所引起的黄疸(高胆红素血症)。

其特点是:(1)黄疸出现时间较早或太晚:生后24小时或36小时内即出现黄疸,或于生后1周或数周出现,或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复出现黄疸。

(2)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3~4周。

(3)黄疸程度较重:血清总胆红素峰值足月儿超过221μmol/L(12.9mg/dl);早产儿超过257μmol/L(15mg/dl)。

结合胆红素超过34μmol/L(2mg/dl)。

(4)黄疸进展快:总胆红素每日升高超过85μmol/L(5mg/dl)。

(5)伴随症状:均有伴随症状。

患儿常伴有不欲吮乳、口渴便秘、发热,或精神萎靡、肢凉纳呆、大便溏薄,肚腹膨胀,青筋显露等症状。

(6)其他:预后随原发病而异。

足月儿间接胆红素超过307.8μmol/L,还可以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损害中枢神经系统,遗留后遗症。

液体疗法液量计算1.液体疗法这是纠正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恢复和维持血容量、体液平衡的重要措施。

输液前,要对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的性质、程度有正确的估计,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补充方案。

液体疗法计算主要包括累积损失、继续损失和生理需要等三个部分。

如何判断新生儿黄疸?(专业文档)

如何判断新生儿黄疸?(专业文档)

如何判断新生儿黄疸?(专业文档)新生儿黄疸,这种疾病,在发生之前也是有很多的前兆的,我们对于疾病,也应该有一些相关的了解。

那么,究竟什么是新生儿黄疸呢?我们在疾病之前,应该怎样才能知道孩子是不是有患病的危险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大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的一周内可以出现皮肤黄染。

这主要是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决定的。

如果黄疸的程度较轻,属于生理性黄疸。

家长不必过分紧张。

生理性黄疸一般在新生儿出生后2-3天开始出现,出生后4-6天是最黄的时候,7-10天以后逐渐消退。

家长在家里如何判断新生儿黄疸的程度呢?我们可以在自然光线下,观察新生儿皮肤黄染的程度,如果仅仅是面部黄染为轻度黄染;躯干部用手指将皮肤按压后抬起,观察皮肤黄染的情况,躯干部皮肤黄染为中度黄染;用同样的方法观察四肢和手足心,如果也出现黄染,即为重度黄染,应该及时到医院检查和治疗。

新生儿的生理性黄疸是可以自行消退的,但是病理性黄疸是由许多原因组成的一组疾病,必须尽早发现,尽早治疗。

常见的几种黄疸原因是:溶血性黄疸、感染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母乳性黄疸等,有严重黄疸的新生儿应警惕核黄疸的发生,特别是未成熟儿,月龄越小发病率越高,一般可于重黄疸发生后12-48小时之内出现精神萎靡、嗜睡、吮奶无力、肌张力减低、呕吐、不吃奶等症状,此时如及时治疗,可以完全恢复。

病理性黄疸不论何种原因,严重时均可引起“核黄疸”,其预后差,除可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外,严重的可引起死亡。

因此,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应重在预防,如孕期防止弓形体、风疹病毒的感染,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出生后防止败血症的发生;新生儿出生时接种乙肝疫苗等。

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黄疸变化,如发现有病理性黄疸的迹象,应及时送医院诊治。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拥有健康,因为健康是生活幸福,事业成功的基础。

回溯上个世纪中期,人们普遍概念认为“没有疾病就是健康”;至1977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概念确定为“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满状态”;到20世纪90年代,健康的含义注入了环境的因素,即健康为:“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四者的和谐统一;进入21世纪,“健,康、智、乐、美、德”六个字组成了更全面的“大健康”概念,成为幸福人生的更佳境界。

新生儿育儿-病理性黄疸症状

新生儿育儿-病理性黄疸症状

病理性黄疸症状【导读】病理性黄疸,对于一些准妈妈们来说,可能是比较陌生的,不过孩子出生之后,发生这种问题,作为家长的就要上心了。

病理性黄疸对宝宝的健康还是有很大的影响的,那么病理性黄疸症状是怎样的?病理性黄疸的原因有哪些?一起来看看。

病理性黄疸症状了解病理性黄疸症状,在宝宝出现当中任何一种现象的时候,大家都要注意,自己的宝宝是不是患有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症状表现如下:1、黄疸症状出现较早,通常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

2、黄疸症状发展迅速。

3、病理性黄疸程度重而漫长。

足月儿童不会褪色2周,早产儿不会褪色3周。

4、病理性黄疸消退后,再度出现并加重。

家长应在出生后1-2周内仔细观察黄疸的发生。

观察新生儿必须置于自然光线下,如皮肤呈橙色、白色眼球、四肢和手掌,尿液呈深黄色,可发黄色尿布,大便白色,您应该立即前往医院接受治疗。

什么是病理性黄疸什么是病理性黄疸这个问题想必是困扰着很多的妈妈们,其实在生活中大家见过这种疾病的现象,却不知道这种疾病的医学概念是什么?病理性黄疸一般发生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婴儿皮肤颜色会迅速加深超过2周。

一旦出现黄疸,短期内宝宝皮肤颜色会迅速加深,持续时间会更长,即使宝宝也会伴有贫血,而且身体体温不正常,嗜睡、吸奶无力、呕吐、尿液颜色异常,无牛奶甚至发出吱吱声尖叫。

部分病理性黄疸,病程延长或减轻后加重,要符合这些条件,尽快到医院进行治疗。

病理性黄疸的原因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原因可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种,不同类型的发病原因也是不一样的,那么,病理性黄疸的原因有哪些?1、感染力(1)新生儿肝炎。

大多数胎儿是由子宫中的病毒感染引起的,巨细胞病毒是最常见的。

出生后,经常出现1-3周,或者后来出现黄疸,轻便或灰色时,病情沉重时,尿液呈暗黄色,宝宝会有厌食、呕吐、肝脏轻度到中度增高的现象。

(2)新生儿败血症。

该病原菌侵入新生儿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并引起全身感染,在伴有发热感染、羊水混浊、胎膜早破,新生儿脐带感染或皮肤损伤的孕妇中更常见,可表现为食欲低下、发热、黄疸加重、身体有出血点。

新生儿黄疸应注意事项(专业文档)

新生儿黄疸应注意事项(专业文档)

新生儿黄疸应注意事项(专业文档)新生儿黄疸应注意事项第一:看黄疸的出现和消退时间,如果是生理性黄疸,在孩子两三天以后才开始出现;母乳性黄疸出生之后一周才开始出现。

一般七天开始消退,两周左右大部分黄疸消退干净。

有一些母乳性黄疸消退的时间稍微晚一些,一个月左右也有可能。

但是病理性黄疸不一样,出现的时间非常早,而且生后一两天之内就会出现,而且迅速加重,一旦出现迅速加重,而且消退经常比较晚,有的时候两三周一个多月都消退不了,或者还有一种逐渐消退以后又反跳加重了,这也是病理性黄疸的特点。

第二:看黄疸的程度还有黄疸的颜色。

生理性黄疸这种孩子的皮肤是浅浅的黄色或者是浅柠檬黄色,巩膜轻度有一点黄染,但是这个黄染一般局限在面部、躯干部,一般不过膝不肘,而且大便颜色是黄的,而且小便不会把尿布染的很黄,即使有些黄,用洗衣粉洗之后可以恢复原来的颜色。

病理性黄疸的孩子皮肤颜色黄的比较深,往往呈橘黄色或者是金黄色,而且黄疸会过膝过肘,有时候手心、脚心都是黄的,而且病理性黄疸的孩子巩膜颜色黄得非常重。

小便的尿黄会染尿布,用洗衣粉洗完之后还是很黄的,很难洗掉,有时候大便颜色发白呈陶土便。

第三:看孩子有没有病史,一般来说孩子在妈妈肚子里面的时候妈妈没有特殊的疾病,孩子没有出生之后窒息,严重的感染,也不是早产、低出生体重,往往没有什么特殊的病史出现黄疸往往是生理性黄疸。

如果孩子出现的时候有溶血,比如妈妈是O型血,父亲是A型B型,是第二胎,可能有溶血性黄疸或者是产伤,或者在出生前出生时出生后有缺氧窒息或者有严重感染,或者孩子有严重的肝胆疾病,有这些病史出现黄疸往往就是病理性黄疸。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拥有健康,因为健康是生活幸福,事业成功的基础。

回溯上个世纪中期,人们普遍概念认为”没有疾病就是健康”;至1977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概念确定为“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满状态”;到20世纪90年代,健康的含义注入了环境的因素,即健康为:“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四者的和谐统一;进入21世纪,“健,康、智、乐、美、德”六个字组成了更全面的“大健康”概念,成为幸福人生的更佳境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特点(专业文档)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则是又许多原因形成的疾病。

值得各位父母注意的是,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危害严重,应该好好地护理患儿,以免病情加重。

婴儿病理性黄疸特点是怎样的呢?下面就来告诉大家。

婴儿病理性黄疸特点:
1、非感染性:
(1)新生儿溶血:由于母婴血型不合,母亲血型抗体通过胎盘引起胎儿、新生儿红细胞破坏而引起,一般只发生在胎儿,早期新生儿以Rh、ABO血型系统不合多见,也是本病的重要病因,主要是产妇O型,胎儿A或B型;产妇A型,胎儿B型或AB 型;产妇B型胎儿A或AB型,后两者少见,其中Rh血型不常见。

(2)先天性胆道闭锁:为肝后性黄疸,以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表现为初生时多未表现异常,常在3~4周被发现皮肤偏黄,日渐加深至黄绿色、巩膜黄、泪液黄、皮肤搔痒、烦躁、大便淡、渐白色,晚期又略带黄色,外黄内白,由于肠壁胆红素浸入之故,肝脾肿大硬,尽早手术治疗,凡胆郁汁超过12~13周胆汁肝硬变时手术效果差。

(3)母乳性黄疸:目前病因不明,推测母乳中含有孕二酸激素有关,它能竟争性抑制肝脏二磷酸尿甙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使未结合胆红素不能转化成结合胆红素,而致高胆红素血症但有人给新生儿每天口服孕二酸1mg共5~7天,也未发现黄疸,提示推测难以成立,最近认为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肠肝循环增加有关,主要母乳中含有
葡萄糖醛酸苷酶,此酶能分解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键产生未结合胆红素进入小肠吸收使血清中未结合胆红素升高而引起,早期临床表现与生理性黄疸相似,晚期7~14天后一般情况好,停母乳观察3~5天,黄疸减轻,胆红素水平降低(排除其它原因)即可诊断一般不需停母乳,4个月后自然好转,一般不会引起核黄疸脑病。

(4)G6P-D缺乏:病因:故明思意,体内缺少G6D-P酶,为遗传性疾病,见于两广较多,生后1~2天出现黄疸,而黄胆不能被光疗所控制,须经挽回后再行光疗方能奏效,若不挽回大多发生核黄疸脑病,得此病一般不对身体受至影响,只是禁用一些药物,禁吃蚕豆等。

2、感染性:
(1)新生儿肝炎:发生在产前和产时感染,以病毒感染为主(巨细胞病毒,I型肝炎病毒)1周后出现黄疸,大便色浅,小便色深,肝肿大,肝功损害。

(2)新生儿败血症:母亲有妊娠及产时感染史(泌尿道感染),产道特殊细菌,胎膜早破,产程延长,分娩不清洁,接生不消毒,产前、产时侵入性检查,宫内窘迫,早产,挑马牙,挤乳房,挤痈疖,皮肤感染,脓疱疮,脐部感染等表现有:体温或高或低,少吃,少哭,少动,面色欠佳,四肢凉,体重不增,严重休克,皮肤花斑,其它肺炎、痢疾等。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拥有健康,因为健康是生活幸福,事业成功的基础。

回溯上个世纪中期,人们普遍概念认为“没有疾病就是健康”;至1977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概念确定为“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满状态”;到20世纪90年代,健康的含义注入了环境的因素,即健康为:“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四者的和谐统一;进入21世纪,“健,康、智、乐、美、德”六个字组成了更全面的“大健康”概念,成为幸福人生的更佳境界。

同时,大家保
持好心情锻炼好身体,一定会健健康康!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必要请去医院咨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