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种水产品水霉病的防治

合集下载

鲟鱼养殖之水霉病防治技术

鲟鱼养殖之水霉病防治技术

定期更换水
定期更换水体,将水体中 的污染物和有害物质排出 ,保持水质清洁。
使用生物净水剂
使用生物净水剂可以有效 地去除水体中的有机物和 氨氮等有害物质,提高水 质。
防止鲟鱼受伤
避免鱼体受伤
在运输和饲养过程中,要避免鱼体受伤,以免感染水霉病菌。
投喂营养全面的饲料
提供营养全面的饲料,增强鲟鱼的体质和免疫力,减少感染水霉病 的风险。
鲟鱼养殖之水霉病防治技术
汇报人: 2023-12-03
• 养殖鲟鱼的水霉病概述 • 水霉病的预防措施 • 水霉病的治疗方法 • 防治水霉病的注意事项 • 案例分析与应用
01
养殖鲟鱼的水霉病概述
水霉病的灰白 色棉絮状物,鱼体局部组织坏死 ,食欲减退,鱼体消瘦。
防治效果:鱼体表的水霉菌丝体 消失,鱼群恢复正常,无死亡情 况
成功防治案例二
养殖户:王女士
防治效果:水霉菌丝体消失,鱼群恢复 正常,无死亡情况
防治措施:使用“福尔马林”溶液进行 全池泼洒,浓度为10毫升/立方米,同时 口服“氟苯尼考”药物,连续使用5天
地点:浙江杭州
水霉病症状:鱼体表出现灰白色或淡黄 色棉絮状物,鱼体活动受限,食欲减退
失败防治案例一
01
养殖户:陈先生
02
地点:湖北武汉
03
04
05
水霉病症状:鱼体表出 现灰白色或淡黄色棉絮 状物,鱼体活动受限, 食欲减退
防治措施:使用“土霉 素”进行口服治疗,连 续使用7天,但未采取其 他措施
防治效果:水霉菌丝体 未得到控制,鱼群出现 大量死亡
失败防治案例二
养殖户:李先生
地点:四川成都
定期检查鱼体
定期检查鱼体是否有受伤或病变的情况,及时处理并采取相应的措 施。

鱼种水霉病的预防措施

鱼种水霉病的预防措施

龙源期刊网
鱼种水霉病的预防措施
作者:禹凤琴
来源:《农家科技》2015年第06期
天气逐渐转热,鱼种开始陆续投放,是鱼类感染水霉病的高发期。

由于拉网、运输等造成鱼体机械损伤,鱼种入池后体表极易被真菌感染,造成水霉病的传播。

因此,在放养前一定要做好以下几项准备工作:
1.加强水产苗种检疫,是从源头控制疾病的最有效的方法。

为确保苗种质量,不从疫区引进携带病原的苗种,选择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的优良品种。

2.养殖池塘清整消毒是放养前的主要工作。

放养前做好清塘工作,以杀灭养殖水体中的病原微生物。

清塘药物选择生石灰,既能杀死病害生物,也可调节水体酸碱度。

同时,对养殖生产工具及运输工具进行彻底消毒。

3.放养时要用食盐或高锰酸钾水溶液对苗种进行浸洗消毒。

捕捞、运输、放养苗种操作要仔细,以免鱼体受伤,发现受伤的苗种要及时捞出,避免病原菌感染,预防水霉病的发生。

4.注意水质调节。

根据水质变化情况,适时加注新水或增氧,定期使用生石灰全池泼洒。

随着水温的升高,养殖水体中的细菌、寄生虫等各种有害微生物开始活跃,易引发养殖鱼类病害发生,做好病害发生的预防工作非常关键。

165620 内蒙古扎兰屯市渔政监督管理站禹凤琴。

鱼类常见的水霉病及预防方法

鱼类常见的水霉病及预防方法

鱼类常见的水霉病及预防方法水霉病是一种常见的鱼类疾病,它主要由水生真菌引起。

它会导致鱼类出现各种不适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

为了保护鱼类的健康,我们需要了解水霉病的常见类型以及预防方法。

一、浮游真菌病浮游真菌病是水霉病的一种常见类型。

它主要由浮游真菌感染引起,通常在受伤或免疫系统受损的鱼类身上发生。

浮游真菌会在鱼体表面形成白色或灰色的绒毛状斑点,并可能蔓延至鱼鳍和其他身体部位。

预防方法:1. 维持水质清洁:定期更换水质是防止浮游真菌病的最重要步骤之一。

保持水质清洁并确保水温适宜,可以减少浮游真菌的繁殖和感染。

2. 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为鱼类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包括适当的水质、氧气和养分,可以增强它们的免疫系统,减少感染浮游真菌的风险。

3. 彻底清洁鱼缸和装饰物:定期清洁鱼缸和鱼缸中的装饰物,可以有效地减少浮游真菌的滋生。

二、黏体真菌病黏体真菌病是另一种常见的水霉病,它主要由黏体真菌引起。

这种病会在鱼类的皮肤和鳃上形成白色或黄色的黏液状物质。

黏体真菌病一般发生在免疫系统受损的鱼类身上,如慢性应激或疾病状态下的鱼类。

预防方法:1. 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与浮游真菌病相似,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对预防黏体真菌病至关重要。

保持水质清洁、提供适量的氧气和养分,可以提高鱼类的免疫力,减少感染黏体真菌的机会。

2. 饲养健康的鱼类:通过购买来自可靠供应商的健康鱼类,可以降低引入黏体真菌的风险。

3. 隔离感染鱼类:一旦发现有鱼患上黏体真菌病,应将其隔离,以防止疾病传播给其他鱼类。

同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三、鳃网膜炎鳃网膜炎是水霉病的另一种常见类型,它主要由具有损伤性的真菌感染引起。

这种病会导致鱼类的鳃纤毛变形或消失,从而影响其呼吸功能。

预防方法:1. 避免水体受到污染:鱼类所处的水体如果存在污染物,如残留的化学物质或有害细菌,将增加鱼类感染鳃网膜炎的风险。

因此,定期检查并清洁鱼缸,确保水体卫生,是预防鳃网膜炎的重要手段之一。

鱼类疾病防治预防水霉病的方法

鱼类疾病防治预防水霉病的方法

鱼类疾病防治预防水霉病的方法鱼类疾病是养殖业中常见的问题,水霉病是其中一种常见的疾病。

水霉病可以导致鱼类感染后发生瘙痒、皮肤发黑、鳞片脱落等症状,严重的时候甚至会造成鱼类死亡。

为了预防水霉病的发生,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方法。

1. 鱼类环境管理为了减少鱼类感染水霉病的风险,必须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每天检查鱼塘或鱼缸的水质,确保水质处于适宜的范围内,同时定期更换水源,保持水体的新鲜和流动性。

此外,定期清理鱼缸或鱼塘的杂物和污垢,避免鱼类被污染。

2. 合理的饲养方式正确的饲养方式也是预防水霉病的重要措施。

首先,确保鱼类饲料的质量,选择富含营养的饲料,避免使用过期或变质的饲料。

其次,控制饲料的投喂量,避免过度投喂。

过度投喂会导致饲料残留在水中,增加水中有机物的含量,从而增加鱼类感染水霉病的风险。

最后,定期清洗饵料器具,并保持饵料器具的干燥,避免病原菌的滋生。

3. 使用合适的药物在鱼类感染水霉病的早期,可以使用一些合适的药物来治疗。

例如,可以使用多菌灵或其他有效的药物来控制病情的发展。

在使用药物之前,必须遵循药物使用说明,确保使用正确的剂量和方法,避免对鱼类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此外,药物使用后需要定期检查鱼类的病情,以确定治疗效果。

4. 定期检查与隔离定期检查鱼类的身体状况,特别是皮肤表面是否有黏液分泌物,以及其他病症的出现。

如果发现有鱼类感染水霉病的迹象,应立即进行隔离处理,避免病情的传播。

将病鱼隔离至单独的鱼缸或鱼塘,并加强观察和治疗,以防止疾病扩散。

5. 优化鱼类免疫力维持鱼类免疫力的健康也是预防水霉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给予鱼类合适的饲料、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保持水质清洁等方式来提高鱼类的免疫力。

此外,注射疫苗和添加益生菌等方法也是提高鱼类免疫力的有效手段。

充足的免疫力有助于鱼类抵御病原体的侵袭,减少水霉病的发生。

总结起来,预防水霉病的方法包括鱼类环境管理、合理的饲养方式、使用合适的药物、定期检查与隔离,以及优化鱼类免疫力。

养殖技术-冬季水霉病防治有诀窍

养殖技术-冬季水霉病防治有诀窍

养殖技术-冬季水霉病防治有诀窍冬天来临,也进入了鱼类的水霉病多发季节。

水霉病如果治疗不当或者久治不愈,会给广大养殖户造成很大的损失。

其实,水霉病是可防可治的,这里面有很多诀窍。

水霉病是由真菌寄生鱼体表引起,典型的特征是病鱼体表“长毛”。

水霉主要是真菌门鞭毛菌亚门藻状菌纲水霉目水霉科的水霉属和绵霉属。

细菌和真菌有很大区别,细菌和真菌都带有“菌”字,在实践中细菌病和真菌病的处理则完全不同。

通俗说,细菌就是皮肤受伤后发炎,真菌就是脚气、头皮屑。

脚气和头皮屑都是非常顽固的,可能会伴随人一生都无法根治。

并且,脚气和头皮屑在用错药的情况下,还会加重病情。

水产品也是如此,常规消毒,很多药是不能杀灭真菌的。

在水霉已经起来的情况下,很多“消毒剂”是无效甚至是助长真菌繁殖的。

典型的就是氯制剂,包括二氧化氯等,在鱼已经得了水霉病的情况下,越用这些含氯的消毒剂,水霉长得越快,鱼死得越多。

在养殖过程中,很多养殖户看到水产品长了水霉,就赶紧“消毒”,结果越消毒水霉越严重,越消毒鱼死得越多,原因就在这里。

含氯的消毒剂杀不死真菌,是因为它针对的是细菌。

在水体细菌总含量下降的同时,真菌就有了大量繁殖的空间,水霉当然越长越多,鱼越死越严重。

其实,水产品得了水霉病,用药不是最关键的。

真菌(水霉)和细菌(炎症)有区别,要想防治真菌引起的水霉病就得知道水霉的发病原理和条件。

水温:水霉发病的第一要素是温度,在夏天,基本看不到水霉病。

只要水温一下降,水霉就开始流行。

数据表明:在低于23℃的水体中,水霉就开始孳生了。

受伤:水霉多发的池塘,鱼体肯定是受过伤害的。

引起受伤的原因很多,机械损伤、寄生虫、冻伤等。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真菌一般也不感染健康的鱼体。

盐度:在水产养殖中引起水霉的病原是真菌,一般都是在淡水中发生。

这一类真菌在海水(或者高盐度水体)中存活率较低。

因此,同一个品种,淡水养殖过冬对比在海水(或者高盐度水体)中养殖过冬的水产品,淡水养殖池塘得水霉的概率远远超过海水。

水霉病的治疗方法

水霉病的治疗方法

水霉病是鱼类养殖中常常碰到的疾病,又称为肤霉病、白毛病。

在冬春季节发病率高,发病后治疗困难,那么它如何治疗呢?治疗方法:1、病鱼数量少可局部操作的话,可以用含碘消毒剂浸泡,如浓度为20mg/L 聚维酮碘溶液,或2mg/L的高锰酸钾混合1%的盐水浸泡病鱼20~30分钟;2、或用800mg/L的食盐与小苏打合剂(1:1)全池泼洒;3、或内服抗菌药物(如磺胺类),防治细菌激发感染;4、市面上常见其他的防治水霉病渔药种类水霉是孵化过程中最常见的病菌,且传染速度快,稍有不慎,全池的鱼卵都会遭殃。

一般在鱼卵孵化过程中,有这些因素会导致水霉的产生。

前文说过,水霉菌是腐生性的,未受伤的鱼及正常受精卵不受感染。

绝大多数已死亡的受精卵附有大量的水霉菌,而活卵卵膜外面虽然有少量水霉菌丝,但菌丝不能通过卵周隙进入胚胎,胚胎继续发育成稚鱼破膜而出。

一方面,水霉会造成鱼卵全军覆没,另一方面,活卵不会感染水霉,能发育成稚鱼,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鱼生下的卵,都是死亡的。

实际上,鱼卵的孵化需要大量的氧气,而在孵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卵子没有受精或不能正常发育而死亡的情况,水霉很快就在这些死卵上生长。

由于水霉的外菌丝很长(可达5-10mm甚至更长),会遮避周围卵子的水流从而造成被遮避的卵子缺氧死亡,然后水霉在这些死卵上又迅速生长,长出更多的毛去遮避更多的卵子。

如此恶性循环可在几天内造成全部卵子。

出现的主要原因有:1、孵化用水中含有水霉,孵化前的消毒工作不彻底。

2、亲鱼体质差,卵子质量差,先天不足,胚胎易死亡。

3、鱼卵受精率低导致死亡后极易感染水霉,并迅速扩散感染周围正常鱼卵。

4、水体溶氧不足,导致孵化过程中鱼卵缺氧死亡,感染水霉。

5、水质不好。

6、水温过低,增加了水霉感染的时间。

7. 温度变化过大,造成胚胎畸形进而引起死亡。

鱼卵水霉病的特点:1、流水孵化时水霉病发生显着减少。

2、对浮性卵影响较小。

3、对粘性卵影响极大,可造成全军覆灭。

观赏鱼水霉病防治妙法

观赏鱼水霉病防治妙法
致水质恶化。
定期更换饲料
适时更换不同品牌或种类的饲料 ,以满足鱼类不同生长阶段的营
养需求。
04
治疗方法
物理治疗法
隔离病患
发现观赏鱼感染水霉病后,应立即将其隔离,防 止病菌扩散。
调整水质
通过更换水、清洗过滤器等方法,保持水质清洁 ,降低病菌滋生几率。
提高水温
适当提高水温至28-30摄氏度,有助于观赏鱼恢复 健康,并抑制水霉病发展。
况,应立即停药并采取相应措施。
药物配合使用策略
中西药结合
在使用西药治疗观赏鱼水霉病的同时,可以 配合使用中药治疗,以提高疗效和降低副作 用。
轮换用药
长期使用同一种药物治疗观赏鱼水霉病容易 产生抗药性,因此可以采用轮换用药的策略 ,交替使用不同种类的药物。
06
鱼缸环境优化建议
鱼缸清洁与消毒措施
定期更换水
添加免疫增强剂
在饲料中添加免疫增强剂,如维生素C 、E等,有助于增强观赏鱼的免疫力, 提高抵抗力。
药物治疗
选择合适药物
在观赏鱼感染水霉病后,可使用一些药物进行治疗,如甲醛 、孔雀石绿等。但需注意药物的使用浓度和方法,避免对鱼 体造成伤害。
定期药浴
将观赏鱼放入含有药物的浴缸中进行药浴,有助于杀死身上 的病菌和寄生虫。但需注意药浴时间和药物浓度,避免对鱼 体造成刺激和伤害。
02
观赏鱼水霉病概述
定义与发病原因
定义
水霉病,又称白毛病,是由水生真菌引起的一种观赏鱼疾病。
发病原因
水霉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水质恶化、水温波动、鱼体受伤等原因导致鱼体免疫 力下降,从而感染致病真菌。
病症表现及影响
病症表现
观赏鱼感染水霉病后,体表会出现白色或黄色的棉絮状菌丝,严重时菌丝会覆盖 整个鱼体,导致鱼体发黑、消瘦、游动困难。

鱼类水霉病的防治

鱼类水霉病的防治

低 水温环境 ,春季 易流行。水霉 菌 发现 鱼类 已感 染 水霉病 ,可 以全 池
对寄主无严格选择性,各种养殖鱼 泼 洒 小苏打 与二 溴海 因合剂 ,但要
类从 鱼 卵到 成 鱼均容 易被 感染 。 注 意病 鱼的体 质和 水质 变化 ,以 防
防 治 此 病 一般 要 求在 鱼 类入 发生 生 产事故 。
南 京 农 业 大 学 动 物 医学 院
镜 干 燥 或 龟 裂 ,鼻 腔 中 流 出黏 性
(21009 5)黄 明睿
畜禽 疾病 用 药要 安全 合理 。
容烈 每 43
痂 等 病 变 ;眼 结 膜 、鼻 镜 和 鼻 腔 脓性 分 泌物 附着 。
黏 膜 呈 粉 红 色 、湿 润 ,表 面无 异 常
4.排 泄观 察 健康 羊 :每 天
分 泌 物 ;口 腔 和 舌 黏 膜 红 润 ,表 排尿 3~ 4次 ,尿液清 亮 无色 或微
面 光 滑 ,无 分 泌 物 和 溃 烂 ,口内无 黄 ;粪 便 呈 小 球 状 ,硬 度 适 中 ,颜
长。随着病灶面积的扩大,鱼体 负担 受伤 入 池前 用 3%一 5%的食 盐 水
过 重,游 动 失常 、食 欲 减退 、鱼体 消 溶 液浸 泡 鱼 种 8~ 10分 钟 。避 免
瘦 ,最终病鱼 因体 力衰竭而亡 。
在水温 l 5℃以 下的条件下处理 养
此 病 一般发 生在 2O℃ 以下 的 殖 鱼 类 ,以免 鱼体 冻伤 或 擦 伤 。若
脱 毛 ;皮 肤 干 燥 增 厚 ,弹 性 降低 粪 便干 燥或 稀软 不成 形 ,其 中常 混
或 消 失 ,有 的皮 肤 有 痂 皮或 龟 裂 , 有 黏 液 、脓 血 或 虫 卵、虫体 。(未 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种水产品水霉病的防治
1.鱼类因操作不慎擦伤鱼体,且越冬鱼池放养密度过
高,鱼类极易患水霉病。病鱼体表形成肉眼可见的灰白色柔
软棉絮状物,染病鱼体负担过重,游动失常,食欲减退,导
致衰弱而死。防治:①发病鱼池用0.04%食盐和0.04%小苏
打合剂全池泼洒;②受伤亲鱼可用4%碘酒涂抹患部;③鱼卵
可用4%福尔马林浸洗二三分钟。
2.河蟹河蟹患水霉病与水质过肥、水质不清新、注水量
少、蟹体受到外来的机械损伤和敌害有关。主要症状是病蟹
身上寄生灰白色棉絮状的菌丝。防治方法:①发病蟹池排水
30厘米深,并注入新水,每667平方米再用20公斤生石灰
化水后全池泼洒;②全池泼洒0.0005‰“强氯精”或0.02‰
福尔马林。
3.青虾由霉菌寄生引起,主要危害幼虾。病虾开始时在
尾部及其附肢基部有不透明的白色小斑点,继而扩大,严重
时遍及全身而致虾死亡。防治:用0.02‰福尔马林溶液每天
浸浴病虾30分钟。
4.甲鱼霉菌可在甲鱼的体表、四肢、颈部等处繁殖,严
重时大量繁殖寄生在整个甲鱼体表面,对稚鳖、幼鳖危害较
大,严重时可造成鳖死亡。病鳖焦躁不安、负担过重、拒食,
最终消瘦而死亡。防治:全池泼洒0.002‰~0.003‰亚甲基
蓝,每隔2天1次,连续2次。
5.黄鳝由于放养密度过大,饵料投喂不足,引发黄鳝相
互咬伤或碰伤,霉菌即会由伤口入侵感染。防治:①用2%
的食盐水浸洗病鳝;②每尾病鳝每天投喂500单位~800单
位的粗制金霉素药饵3%,连喂三四天。
6.革胡子鲶由于操作不慎或鱼体相互咬伤,碰伤鱼体,
会使鲶鱼感染霉菌。防治:①全池泼洒0.001‰“强氯精”;
②用2%~4%的食盐水浸洗病鱼10分钟~15分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