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性聚氨酯的制备及改性方法

合集下载

聚氨酯的合成工艺

聚氨酯的合成工艺

改性水性聚氨酯涂料的合成工艺引言: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对自身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关注,传统的溶剂型聚氨酯胶粘剂有毒、易燃、异味、易造成空气污染等缺点,而水性涂料具有无毒、不易燃烧、无污染环境等优点,而水性聚氨酯树脂具有硬度高、附着力强、耐腐蚀、耐溶剂好、VOC 含量低等优点,它是以水为分散介质的二元胶体体系,符合目前化工环保的要求,因此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然而,一般的聚氨酯乳液固含量低,胶膜的耐水性差、光泽性较低,涂膜的综合性能较差,对水性聚氨酯乳液进行适当的改性后能更好地提高水性聚氨酯涂料的综合性能,扩大应用范围。

在各种改性方法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聚氨酯/聚丙烯酸改性(PUA) 复合乳液的研究。

PUA 改性树脂将两种材料的最佳性能融合于一体,可制备出高固含量的水性树脂,降低加工能耗,提高生产率,其胶膜柔软、耐磨、耐湿擦、耐水解性能优异。

PUA 的研制方法有共混复合、共聚复合、核-壳乳液聚合法和PUA 互穿网络乳液聚合法4 种。

其中用环氧树脂E-44 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复合改性水性聚氨酯,丙烯酸羟乙酯(HEA)与MMA 发生共聚反应.制得以丙烯酸酯为核,聚氨酯为壳,HEA 为核壳之间桥连的核壳交联型PUA 复合乳液。

这种复合乳液集中了聚氨酯的耐低温、柔软性好、附着力强,丙烯酸酯的耐水和耐候性好,环氧树脂的高模量、高强度、耐化学性好等许多优点。

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环氧树脂E-44 和MMA 添加量增大,胶膜硬度、拉伸强度和耐水性逐渐提高,胶膜断裂伸长率和乳液的稳定性则随着降低,当环氧E-44 含量为4%,MMA含量为20%~30%时综合性能较好。

改性后的聚氨酯在下几种用途时有杰出的综合效果:水性聚氨酯木器涂料,水性聚氨酯织物涂料,建筑防水涂料,水性聚氨酯防腐涂料,水性聚氨酯汽车涂料,功能性水性聚氨酯涂料。

共聚乳液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聚氨酯乳液和丙烯酸酯乳液共混,外加交联剂,形成聚氨酯-丙烯酸酯共混复合乳液;(2) 先合成聚氨酯聚合物乳液,以此为种子乳液再进行丙烯酸酯乳液聚合,形成具有核-壳结构的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3) 2种乳液以分子线度互相渗透,然后进行反应,形成高分子互穿网络的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4) 合成带C═C双键的不饱和氨基甲酸酯单体,然后将该大单体和其它丙烯酸酯单体进行乳液共聚,得到聚氨酯丙烯酸酯共聚乳。

富马海松酸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富马海松酸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度在 8 8 0~ 5℃ , 使用油溶性引发剂偶氮 二异丁腈 , 质量 分数为 0 8% 时 , . 可得 到性能较 佳 的乳 液 , 得 的 F U 制 WP A涂 膜 耐水 性 、 稳定性 、 力学性 能及 耐化学溶剂性有 明显 提高。 以FP、 A P 聚醚 N 20及 T I -1 D 和环氧树 脂 ( P 为原 料 , E) 合成 了 E P复 合富马 海松酸 改性水 性聚 氨酯 ( WP / P) F U E 乳 液 。试 验结果表 明: 加入 E P后 , U分散体粒径增大 , WP 粒径分布变 宽 ;T I F —R分析验证 了 E P中的羟基 和环氧 基参与 了
反应 , 且 生 成 了 E 并 P改 性 WP 随 着 E U; P用 量 的 增 加 , 膜 的 硬 度 、 水 性 及 力 学 性 能 增 强 , 乳 液 外 观 和 稳 定 性 变 差 , 胶 耐 但
故 E P质量分数为 30% 较适宜 ; D A质量分数 为 6 0% 时 , . 当 MP . 乳液 呈微 透明状 , 储存 稳定性较好 。 以 自制的富马海松 酸改 性水性聚氨酯 及纳 米 氧化锌 ( n 为 原料 , Z O) 制备 了富马海 松 酸改性 水性 聚氨 酯/ 纳米 Z O n
制备 的富马海 松酸进 行纯 化 。研究 结 果表 明 , 适 宜 的 反应 条 件 是 富 马酸 加入 量 为 松香 总 质 量 的 3 较 O% , 反应 温 度
2 0℃ , 1 反应时间 3h 在此条件 下制备的富马松香 经钾 盐法纯化得到 的富马海松 酸纯度为 9 . % , , 5 1 得率 为 9 . 3 8% , 利 并
第4 6卷第 2期
21 0 2年 3月
生 物 质 化 学 工 程

水性聚氨酯

水性聚氨酯

原理一:外乳化法
其原理与自由基乳液聚合的乳化原理相似,是先制备一定分子量 的聚氨酯预聚体,在搅拌下加入适当的乳化剂,在强烈搅拌下经强力 剪切作用将其分散于水中依靠外部机械力制成聚氨酯乳。但此法制得 的聚氨酯乳液粒径大,分布宽,稳定性较差,限制了其使用范围。所 以目前已基本不在使用。
原理二:自乳化法
低温性能与结构的关系:
低温弹性通常用玻璃化温度和耐寒系数来衡量。玻璃化 温度的高低取决于大分子链和链段的柔顺性。
耐水性能与结构的关系:
聚氨酯的水解作用与聚氨酯结构中的水解稳定性有一定 的关系,但具体的机理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
水性聚氨酯配方设计考虑因数
设计因数 软硬段比例




根据分子结构中亲水基团的类型,自乳化型水性PU可分为 阳离子型,阴离子型,两性型和非离子型。 亲水性基团的引入方法可采用亲水单体扩链法、聚合物反 应接枝法以及将亲水性基团直接引入大分子聚合物多元醇 中等方法。其中,亲水单体扩链法具有方法简便、应用范 围广等优点,是目前制备离子型水性聚氨酯的主要方法其 反应原理如下:
概述
聚氨酯的含义:
聚氨酯也叫聚氨基甲酸酯(Polyurethane 简称PU)它是分子 结构中含有重复的氨基甲酸酯基团(-NHCOO-)的高分子聚合物的总 称,是一种性能优异的高分子材料。 聚氨酯是一种含有软段和硬段的嵌段共聚物,其中软段由低聚物 多元醇 (通常是聚醚、聚酷或聚烯烃二醇)组成,而硬段由多异氰酸 酷或其与小分子扩链剂组成。由于两种链段的热力学不相容性,形成 了聚氨酷独特的微相分子结构,这种化学结构决定了它具有软硬度可 调节范围广、耐低温、耐摩擦耐脆化、柔韧性好、附着力强、拉伸强 度高、弹性好等优点。因此聚氨酯有着相当广泛的应用,被誉为万能 聚合物。

聚氨酯合成方法

聚氨酯合成方法

巨型水性聚氨酯 乳液[1]以水作溶剂或者作分散介质,体系中不含或含很少量的 有机溶剂,异氰酸酯和多元醇缩合生成聚氨酯的乳液。

反应用下式表示:水性聚氨酯乳液合成工艺进展(1-1)这是一类非常重要的缩聚物,水性聚氨酯乳液具有无毒、不污染环境、节能、 易操作等优点,在工业上(包括 黏合剂和涂料等)有着广泛的应用。

因此,它正 逐步成为当今聚氨酯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

从20世纪60年代水性聚氨酯被用做 涂料开发出来到80年代,美、德、日等国的一些聚氨酯产品已从试制阶段发展 为实际生产和应用,一些公司如德国的Bayer 公司、Hoechst 公司、美国Wyandotle 化学公司、日本的Dic 公司走在前列。

国内水性聚氨酯产品品种少、性能不佳, 每年仍需大量进口,因此需开发高质量的产品以满足国内的迫切需要。

由于聚氨 酯的疏水性很强,必须采用新的合成方法制备 PU 乳液,水性聚氨酯的合成过程 主要为:①由低聚物多元醇、扩链剂、二异氰酸酯形成中高相对分子质量的 PU 预聚体;②中和后预聚体在水中乳化,形成分散液。

各种方法在于扩链过程的不 同。

聚氨酯乳液的制备方法有两大类:外乳化法和内乳化法。

1•外乳化法该方法是使用最早的制备水性聚氨酯的方法, 外乳化法就是在乳化剂、高剪 切力存在下强制乳化的方法,最早为 Pschlack 发明,1953年杜邦公司的 W.yandott 采用此法合成了 PU 乳液。

其合成工艺是先将聚醚二醇和有机异氰酸 酯合成PU 预聚体,再以小分子二元醇或二胺扩链,得到PU 的有机溶液,然后于 强烈搅拌下,逐渐加入适当的乳化剂的水溶液,形成一种粗粒乳液,最后送入均 化器,形成粒径适当的乳液。

但因该方法存在反应时间长,乳化剂用量大以及乳 液颗粒粗而导致储存性差,胶层物理机械性能不佳等缺点,目前生产基本不用该 方法。

后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叫做低温封蔽法制备 PU 乳液的方法,可减少乳化剂 的用量且制得稳定性好的乳液。

水性聚氨酯的制备

水性聚氨酯的制备

水性聚氨酯的制备1、原料聚醚二元醇(PPG,分子量为2000和1000),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二羟甲基丙酸,丙酮(工业品),2-甲基-2-氨基-7-丙醇。

2、合成制备水性聚氨酯的主要方法有:丙酮法、预聚体直接分散法、熔融分散法、酮距胺法和酮丫嗪法等按照水性化方法不同,水性聚氨酯的制备又可以分为内乳化法和外乳化法。

内乳化法,又称自乳化法,是因聚氨酯链段中含有亲水性成分,无需乳化剂即可得到稳定的乳液的方法。

外乳化法,又称强制乳化法,若分了链中仅含少量或者不含亲水性链段或基团必须添加乳化剂,凭借外力进行乳化。

1)丙酮法亲水的异氰酸酯预聚物和扩链剂的扩链反应在溶剂丙酮中进行,故称之为丙酮法。

由于聚合物的合成反应在均相的溶液中进行,故再现性很好。

水性聚氨酯树脂合成好以后,再加水乳化,最后减压抽出丙酮溶剂就可得到粒径较小的聚氨酯分敞体。

这种方法是经典的方法,浚方法的优点是试验重现性好,得到的聚氨酯水分散体粒径小,稳定性好;但该方法也有缺点,那就是试验过程中丙酮的大量使用,而且还得将丙酮减压抽出,制备工艺复杂,生产成本较大。

2)预聚体直接分散法该方法是合成聚氨酯分散体的一个普通方法。

先制得亲水性的预聚体,当然预聚体含有游离的异氰酸酯基团,然后将预聚体和水混合,扩链反应是预聚体和扩链剂在水中进行。

本人在这种方法基础上对此方法进行了改进,得到了一种方法把它罩尔之为边扩链边分散法,运用这种方法成功合成了长期稳定的水性聚氨酯分散体,而且在合成过程中不使用溶剂,简化了制备工艺,节约了合成成本。

3)熔融分散法将聚酯或聚醚二醇、叔胺和异氰酸酯在熔融状态下制备预聚体,用过量尿素终止生成亲水性的双缩二脲离聚物,在将其在甲醛水溶液中分散,使发生羟甲基阳离子型水性聚氨酯发生反应。

4)外乳化法外乳化法是最早使用的制备水性聚氯酯的方法,它是1953年美国Du Pont公司的、V Yandott发明。

选取制成适当分子量的聚氨酯预聚体或其溶液,然后加入乳化剂,在强烈搅拌下强制性地将其分散于水中,制成聚氨酯乳液或分散体。

水性聚氨酯树脂的合成与改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水性聚氨酯树脂的合成与改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水性聚氨酯树脂的合成与改性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水性聚氨酯树脂作为一种环保型材料,在涂料、胶水、气垫材料以及橡胶制品等方面应用广泛。

与传统有机溶剂型聚氨酯树脂相比,水性聚氨酯树脂具有低挥发性、无毒、可溶性好等优点,未来应用前景广阔。

因此,水性聚氨酯树脂的合成与改性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次研究旨在通过对水性聚氨酯树脂的合成与改性进行深入研究,探究其物理化学性质和应用特性的变化,并进一步优化该材料的合成工艺和改性方法,为该材料的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研究内容1. 水性聚氨酯树脂的合成方法研究;2. 合成水性聚氨酯树脂过程中各因素的优化研究;3. 水性聚氨酯树脂的物理化学性质研究;4. 水性聚氨酯树脂的改性研究;5. 综合评价水性聚氨酯树脂的应用性能。

四、研究方法1. 文献调研法:对水性聚氨酯树脂的合成与改性方面的相关文献进行查阅和分析,制定研究方案;2. 实验室制备法:按照合成方法设计合成实验,考察各因素对水性聚氨酯树脂性能的影响;3. 物化测试法:通过对水性聚氨酯树脂样品的粘度、固含量、干燥时间等物理化学性质进行测试,确定其性能指标;4. 应用测试法:对改性后的水性聚氨酯树脂在涂料、橡胶制品等方面的应用效果进行测试。

五、预期成果通过本次研究,预计可以:1. 建立高效的水性聚氨酯树脂合成工艺;2. 发现水性聚氨酯树脂合成中各因素的优化方法;3. 评估水性聚氨酯树脂的物理化学性质,明确其应用特性;4. 创新性地改性水性聚氨酯树脂,提高其应用价值;5. 为水性聚氨酯树脂在涂料、胶水、气垫材料以及橡胶制品等领域的应用提供实验基础。

六、研究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1个月):完成文献调研,确定研究方向;2. 第二阶段(2个月):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水性聚氨酯树脂的合成与优化;3. 第三阶段(1个月):测试水性聚氨酯树脂性质,获得实验结果;4. 第四阶段(1个月):进行水性聚氨酯树脂的改性实验;5. 第五阶段(1个月):综合评价水性聚氨酯树脂的应用性能,撰写毕业论文。

实验二十一 水性聚氨酯的制备

实验二十一 水性聚氨酯的制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实验仪器
恒温水浴锅;搅拌器;冷凝管;电热套;玻 璃 塞 及 橡 皮 管 ; FA1004 电 子 天 平 ; PHS-25 型酸度计;NDJ-1型布氏粘度计;电热干燥 箱;物理天平;三口圆底烧瓶250ml;烧杯 50m1;10ml、100ml量筒;玻璃棒。
〈三〉实验原理
水性聚氨酯的合成一般是先让二异氰酸酯与低 聚物二醇或聚酯二醇在加热的情况下本体聚合,形 成预聚体后加扩链剂(二元醇或二元胺)扩链,当 粘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搅拌困难时,加入适当的溶剂, 降低粘度,继续反应。可以得到较高分子量的聚氨 酯。最后加水,在机械强制搅拌下乳化。
〈五〉实验步骤
聚酯多元醇升温至120℃,脱水30min,倒入装有温度计、 回流冷凝管和搅拌桨的三口烧瓶中,50℃保温,然后向其 中加入MDI的丙酮溶液反应10~20min,之后加入DMPA的 N-甲基吡咯烷酮溶液扩链,匀速搅拌5~10min,再加入与 前面相同量的MDI的丙酮溶液,匀速搅拌5~10min后加有 机锡催化剂,继续反应50~90min,待达到理论NCO含量时, 加入乙二醇扩链。为保证反应充分进行,反应过程中观察 粘度,发现粘度过大时加入丙酮予以降低。待体系中异氰 酸酯含量少于0.2wt%时,将反应体系降至室温。后加丙酮 溶剂调节体系粘度,再加入三乙胺中和,并强力搅拌半小 时,然后缓慢将一定量的水加入体系中搅拌乳化分散。最 后,减压蒸馏脱去低沸点溶剂(丙酮)即得水性聚氨酯成品。
其制备原理如图所示: (此为预聚体,再经中和、乳化得到最终产品) 阴离子水性聚氨酯的反应原理
〈四〉实验试剂
聚酯多元醇(工业级,烟台华大化学工业有限公 司);MDI(工业级,烟台万华聚氨酯股份有限 公司);乙二醇(分析纯,无锡市苏强化工有限 公司);DMPA(工业级,深圳市金腾龙实业有 限公司);丙酮(分析纯,无锡市苏强化工有限 公司);N-甲基吡咯烷酮(工业级,上海志诚化 工公司);二丁基二月硅酸锡(分析纯,上海试 剂一厂);三乙胺(分析纯,天津市化学试剂三 厂)。

聚氨酯的性能及其改进

聚氨酯的性能及其改进

聚氨酯的性能及其改进1. 聚氨酯的性能主链含—NHCOO—重复结构单元的一类聚合物。

英文缩写PU。

由异氰酸酯(单体)与羟基化合物聚合而成。

由于含强极性的氨基甲酸酯基,不溶于非极性基团,具有良好的耐油性、韧性、耐磨性、耐老化性和粘合性。

用不同原料可制得适应较宽温度范围(-50-150℃)的材料,包括弹性体、热塑性树脂和热固性树脂。

高温下不耐水解,亦不耐碱性介质。

聚氨酯和其他高分子材料一样,其性能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主链分子结构的基本构成、分子量、分子间的作用力、结晶倾向、支化和交联,以及取代基的性能、位置和体积大小。

所以,由不同的原材料制得的聚氨酯在性能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选用不同的扩链剂和交联方法对性能都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采用低分子二胺做扩链剂,在基体内生成强极性、耐水解的脲基,使得制品表现出优良的抗拉伸强度和抗撕裂强度,但扯断伸长率和耐候性却比较差。

而二醇扩链剂则能同时赋予PU 优良的耐候、抗拉伸和抗撕裂性能。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催化剂的选用对产品的性能也存在着重要的影响。

常用的催化剂有两类:叔胺类和有机锡类。

不同类型的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存在着差异。

叔胺类催化剂主要催化水与异氰酸酯的反应,有机锡类化合物主要对醇与异氰酸酯的反应起作用,而对水的催化作用较小。

在工业中由于用水做发泡剂用,所以经常同时选用叔胺和有机锡类作为混合催化体系。

2. 水性聚氨酯(PU)性能改进传统方法制备的水性PU结构中有—COOH、—SO —、—OH、—O —等亲水基团,这些基团的存在使水性PU产品耐水性、耐溶剂性、耐热性等性能降低,为了弥补传统方法的不足,研究人员进行了很多改性工作。

由于物理共混方法改性对材料性能改良的局限性,人们越来越多地采用化学改性的方法。

秦玉军等以端羟基液体聚丁二烯(嘞)、氨乙基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PS)、异氟二酮二异氰酸酯(IPDL)为原料制备预聚体,利用多元胺(MOCA)为固化剂,合成一系列氨基硅油改性的聚氨酯.通过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动态力学性能、表面水接触角和对材料进行的ESCA表面分析表明,HTPB - IPDI型聚氨酯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改性后的聚氨酯硅氧烷在表面富集,具有较低的表面张力,而其力学性能受影响较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氨基甲酸酯(polyurethane),简称聚氨酯(PU),是分子结构中含有重复氨基甲酸酯(-NHCOO-)结构的高分子材料的总称。聚氨酯一般由二异氰酸酯和二元醇或多元醇为基本原料经加聚反应而成,根据原料的官能团数不同,可制成线形或体形结构的聚合物,其性能也有差异。聚氨酯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粘结性能及耐磨性等,在各领域得到了广发应用。 由于溶剂型聚氨酯的溶剂为有机物,具有挥发性,不仅污染环境,而且对人体有害。在人们日益重视环境保护的今天以及环保法规的确立,溶剂型涂料中的有机化合物的排放量受到了严格的控制,因此,开发污染小的水性涂料已成为研究的主要方向。水性聚氨酯(WPU)具有优异的物理机械性能,其不含或含有少量可挥发性有机物,生产施工安全,对环境及人体基本无害,符合环保要求。其生产方法分为外乳化法和内乳化法,外乳化法又称强制乳化法,由使用这种方法得到的乳液稳定性较差,所以使用较少。目前使用较多的是内乳化法,也称自乳化法,即在聚氨酯分子链上引入一些亲水性基团,使聚氨酯分子具有一定的亲水性,然后在高速分散下,凭借这些亲水基团使其自发地分散于水中,从而得到WPU。 然而,亲水基团的引入在提高聚氨酯亲水性的同时却降低了它的耐水性和拒油性。为了改善其耐水性和拒油性,通常是将强疏水性链段引入聚氨酯结构之中。有机硅、有机氟由于其表面能低和热稳定性好受到人们的重视,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利用纳米材料来提高涂膜的光学、热学和力学性能。纳米改性WPU完美地结合了无机物的刚性、尺寸稳定性、热稳定性及WPU的韧性、易加工性,纳米改性WPU为涂料向高性能化和多功能化提供了崭新的手段和途径,是最有前途的现代涂料研究品种之一。[1]

1.2 水性聚氨酯的基本特征及发展历史 1937年德国的Otto Bayer博士首次将异氰酸酯用于聚氨酯的合成。直到1943年德国科学家Schlack在乳化剂或保护胶体存在的情况下,将二异氰酸酯在水中乳化并在强烈搅拌下加入二胺,首次成功制备了水性聚氨酯。1975年研究者们向聚氨酯分子链中引入亲水成分,从而提高了水性聚氨酯的乳液稳定性和涂膜性能,其应用领域也随之拓广。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水性聚氨酯乳液应用范围的进一步拓宽,世界范围内日益高涨的环保要求,进一步加快了水性聚氨酯工业发展的步伐。[2] 相对于国外,国内的水性聚氨酯发展较晚。我国水性聚氨酯的研究开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1976年沈阳皮革研究所最早研制出用于皮革涂饰用的水性聚氨 酯。而进入八十年代以后,水性聚氨酯的研究发展速度加快,许多研究所、大专院校都开始了水性聚氨酯的研究,并且已经有大量的产品被研究开发出来,但是与国外相比尚存在着一定差距。[3~7]

1.3 水性聚氨酯的分类及制备方法 1.3.1 水性聚氨酯的分类 WPU主要由二异氰酸酯和多元醇制备而成,由于二异氰酸酯和多元醇的种类均多种多样,这使得WPU品种繁多,性能各异,制备方法不一。其分类主要分以下几种方式:(1)按外观分类:可分为水溶液(粒径<0.001μm,外观透明)、分散液(粒径0.001~0.1μm,外观半透明)和乳液(粒径>0.1μm,外观不透明);(2)按使用形式分类:可分为单组分聚氨酯和双组分聚氨酯;(3)按亲水基团的性质分类:可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三种。阴离子型水性聚氨酯又可分为磺酸型、羧酸型等,以羧酸型居多。另外,还有一些水性聚氨酯分子链上同时具有阴阳两性离子基团,它不属于以上三种类型;(4)按聚氨酯原料分类:根据低聚物多元醇的种类不同,可分为聚醚型、聚酯型和聚烯烃等;按异氰酸酯的种类分,可分为芳香族异氰酸酯型、脂肪族异氰酸酯型和脂环族异氰酸酯型,按异氰酸酯具体原料的不同还可细分为TDI、HDI、MDI和IPDI型等。

1.3.2 水性聚氨酯的制备方法 WPU的制备方法可分为外乳化法和自乳化法。外乳化法又称强制乳化法,分散时需要添加乳化剂,经高速搅拌分散于水中制得WPU。由此制备的乳液使用了较多的乳化剂,不仅乳液不稳定,也影响涂膜性能。所以现在使用的主要方法是自乳化法。其原理是在聚氨酯链段上引入亲水基团,提高亲水性,以便于分散于水中,无需使用乳化剂。自乳化法制得的WPU稳定性好、力学性能好。自乳化法又可分为丙酮法、预聚体法、熔融分散法、酮亚胺-酮连氮法、保护端基法等,其工艺及特点如表1.1所示。 表1.1 水性聚氨酯的主要制备方法[8] 方法 工艺 特点 丙酮法 预聚体→丙酮降粘→扩链→季铵化→水分散→蒸出丙酮→水性聚氨酯 产品质量好,生产重现性好,产率低,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 预聚体法 预聚体→引入亲水性基团→分散于水→扩链→季铵化→水性聚氨酯 工艺简单,成本低,不用或少用溶剂,产品质量不如丙酮法 熔融分散法 预聚体→熔融→季铵化→羟甲基化→分散于水→水性聚氨酯 工艺简单,不用溶剂,效率高,但反应不完全,产品质量不好 酮亚胺-酮连氮法 含-NCO的离聚物加酮亚胺(或甲酮连氮)→分散于水→扩链→水性聚氨酯 产品质量好,工艺简单经济

保护端基法 -NCO封端保护→乳化加热游离-NCO基团→交联→水性聚氨酯 克服水性聚氨酯对水敏感,不耐水、不耐酸等缺点 1.4 水性聚氨酯的应用情况 WPU在某些性能上与溶剂型聚氨酯还存在差距,但具有无毒、不燃、无环境污染、节能、安全、成膜透气性好等优点。WPU已在通用溶剂型聚氨酯所覆盖的领域大量使用,成功地应用于轻纺、皮革加工、涂料、木材加工、建材、造纸和胶黏剂等行业。 皮革工业加工中PU乳液涂饰后的皮革,具有光泽度高、手感好、耐磨耗、不易断裂、弹性好、耐低温性能和耐屈挠性能优良等特点,克服了丙稀酸类树脂涂饰剂“热粘冷脆”的缺陷。此外,在纺织品涂层整理中有广泛的应用。WPU对纺织品的成膜性好、粘接强度高、能赋予织物柔软、丰满的手感,改善织物耐磨性、抗皱性、回弹性、通透性和耐热性等。WPU比有机溶剂型PU应用成本低、无公害、易处理、粘合效果好,在胶黏剂及涂料行业有很好的发展前途。PU离子聚合物对天然和合成橡胶表面均具有很好粘接性,可用于鞋类的制造。目前,WPU主要用做家具漆、电泳漆、电沉积涂料、建筑涂料、纸张处理涂料、玻璃纤维涂料等除此之外水性涂料还有一些特殊用途,如用作安全玻璃的中间涂膜,以制成安全玻璃,广泛用于汽车、飞机、轮船或航天仪器。[9~10]

1.5 水性聚氨酯的改性 WPU材料是一类性能非常全面的材料,在涂料、胶黏剂等诸多领域都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但其也有一些先天的缺陷,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WPU的综合性能,从而扩大其应用范围,就需要对WPU进行适当的改性。近些年来对WPU的改性研究已经变成了一个热点,改性方法也日新月异。 为了得到WPU,通常在WPU分子链引入亲水性基团。但是亲水性基团的引入,致其形成的涂膜具有较高的表面自由能,在提高亲水性的同时降低了涂膜的耐水性和拒油性。为了提高WPU的耐水性、耐酸碱性、耐候性等性能,可以利用其他材料对WPU进行改性,包括丙烯酸酯改性、环氧改性、有机硅改性、有机氟改性、纳米改性等等,本文主要研究了有机硅、有机氟及纳米改性WPU,以下主要介绍一下此三种改性的研究发展情况。

1.5.1 有机硅改性水性聚氨酯 有机硅改性WPU在近几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有机硅化合物表面能低,具有优异的耐高低温性、耐老化性、耐介质性和耐候性及较好的疏水性。采用有机硅改性WPU,既保留了WPU优异的力学性能,又享有有机硅优异的耐水性、耐油性及耐高低温性能,显示出两者优异的综合性能。 有机硅改性WPU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以有机硅、纳米蒙脱土复合改性及有机硅、聚氨酯互穿网络改性的方法较为新颖。有机硅改性WPU的形式主要有 以下几种:硬段含硅WPU、软段含硅WPU、有机硅封端WPU、有机硅交联改性WPU。其中又可分为主链含硅WPU和侧链含硅WPU。各种改性均能提高WPU的性能,但改性程度及效果略有差别。软、硬段含有机硅的WPU,可提高涂膜的光亮性、柔软性、疏水性、耐溶剂性和力学性能等,用有机硅改性WPU处理过的皮革具有更高的耐擦洗级数,手感舒适。使用一元醇有机硅封端改性WPU,制得的乳液稳定性好,由于链端的自由运动能力远远大于链段中部,硅氧烷链段可在乳液固化成膜时自由向涂膜表面聚集,涂膜表面富集有机硅,对聚氨酯材料有明显的表面改性作用。[11~17] 本文采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进行封端改性WPU,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属于硅烷偶联剂,简称WD-50,其分子式为NH2(CH2)3Si(OC2H5)3,用其改性WPU,可以提高WPU粘结性能,耐水性、耐酸碱性,抗压、弯曲、剪切等性能。

1.5.2 有机氟改性水性聚氨酯 有机氟的主要基团-CF3的表面能只有6mJ/m2,是目前已知表面能最低的材料。含有C-F键的聚合物分子间具有较低的作用力,所以含氟聚合物具有较低的表面自由能及较强的拒水、拒油性。由于有机氟的引入既保留了聚氨酯原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又提高了WPU的表面性能和整体性能,赋予材料优异的低表面能特性、拒水性、拒油性、耐磨性、耐热性、耐化学品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已成为WPU的新兴发展方向。绿色及环境友好的WFPU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国防、军工、民用等领域,如涂料工业、皮革装饰、纺织整理和医药等行业,应用前景较好,引起了国内外一些研究人员的重视。 目前,WFPU的合成中,含氟链段的引入方式主要有:由聚氨酯硬段引入、由聚氨酯软段引入、有机氟作为封端剂及由丙烯酸酯引入等方法。由于含氟异氰酸酯的制备工艺复杂,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工业化发展,所以使用较少。含氟低聚物二醇可作为软段合成FPU,若FPU的氟原子连接在主链上,对含氟链段向表面的迁移不利,对材料表面性能的改善不明显;若氟原子处于侧链上,其固化成膜时,涂膜外层水分挥发快,内层挥发慢,即外层含水量小,则疏水性的含氟支链会自动迁移到涂膜表面,如图1.1所示,对涂膜性能有较大的改善,其耐热性、耐水性、耐溶剂性得到很大的提高。含氟二醇作为扩链剂合成的WFPU,比普通的WPU有更好地热稳定性、耐水性和拒油性等。 [18~22]

主链固体

FFFFFFF含氟支链

图1.1 含氟支链水性聚氨酯涂膜状态示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