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性维护保养程序

预防性维护保养程序
预防性维护保养程序

东莞市XX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编号:P- 10 版本:A

日期:2014-9-1 页码:1 / 3

主题:

预防性维护保养程序

版本更新记录

版本日期描述

A 2014-9-1 新版本

制作﹕审核﹕核准﹕

总经理

设备预防性维护和预见性维护关系

设备预防性维护和预见性维护关系 今年七月底,电泳漆线出现故障,直接导致多种急发产品停滞生产线,影响了准时交货。另根据近两年来内外部审核不合格项分布情况看,有20%左右的问题都是直接或间接由设备因素所致。我厂的实际情况是超过70%的设备是老化设备,处在运行寿命的中后期。我厂的设备维护保养工作已成为了保障产品质量的重中之重。 全厂员工从一线操作工到各职能部门人员在设备维护工作中都各负其责,这是一个全员参与的项目。我们发现,全员对设备维护知识知之甚少,设备维护保养工作已与连续的高产月生产不相匹配。为了使我厂设备维护工作上升一个新台阶,从而有效提高产品质量,在这里很有必要对设备维护知识做一个系统的梳理。 一、设备维护概述 结合我厂实际情况,现代企业设备管理有下特点:1、人机关联性;2、设备密集性高;3、设备数量远远超过专职的设备维护人员数。鉴于传统的设备维护体系和维护活动已经不能适应这些变化,需要加以改进和创新,因而在大批、大量生产中预防性维护和预见性维护被提到了突出位置。 设备维护方法主要分计划内维护和非计划内维护两大类,其中计划维护又分预防性维护和事后维护两类,预防性维护中又有定期维护和预见性维护。非计划维护中有紧急维护和改进维护两小类。 设备维护的各种类型介绍:1、预防性维护;预防性维护是指设备出现故障前就采取对策的事先处置方法,它包括定期维护和预见性 维护。2、定期维护;定期维护是指在设备故障发生前按周期进行的维护。包括定期检查、定期注油、定期更换和分解修理。传统的设备一级保养、二级保养、中修和大修皆属此类。 3、预见性维护;预见性维护是指为了最大限度地使用设备或部件,通过点检或诊断手段,预知判断主要部件的寿命,并据此进行的维护活动。 4、改进维护;改进维护是指通过将现有设备的缺点有计划地主动进行改善(对结构、材质、参数或外观等),延长设备寿命的活动。 5、事后维护;事后维护是指设备出现机能纸下或故障停止后进行修理、更换等事后处理的方法,它仍属于计划维护的范畴,是一种有意识的或不得已的处理活动。 6、紧急维护;紧急维护属非计划的维护,预先没有防备,因突然出现故障而进行的紧急处理活动,如同“救火”。 二、预防性维护 广义地说预防性维护包括定期维护和预见性维护。传统的预防性维护适用于故障多、难维修、费用高、需改善性能(特别是安全性)、延长使用寿命的设备,如电梯、车辆、消防设备等。这种定期维修的局限性在于: 1、即使进行预防性维护,也会发生某种程度的故障,而且不能保证实施预防性维护后实际故障率一定会下降。 2、维护周期由统计方式确定,所以常会造成维护过度,以致造成浪费的情况出现。 3、对复杂的机械设备维护效果差,适用于磨耗故障,而使设备的使用效率降低的情况。 4、因定期维护引起停产。 可见,定期维护是按照一定的周期无条件进行修理、更换,虽然这样做简单而有效,但由于长期提前修理、更换,增加了企业成本,制约了其竞争力。为了适应企业竞争环境的变化,在探索中产生的预见性维护便应运而生。三、预见性维护 预见性维护是对设备劣化状态进行简易的诊断和趋势管理,必要时再进行较准确的测量诊断,然后再实施维修的维护方式。 应当指出,预见性维护是设备维护的最高层次的活动,它必须建立在有效日常维护保养、定

设备预防性维护管理规程

设备预防性维护管理规 程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目的: 降低设备的故障率和实际折旧率,增强设备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范围: 公司生产、检验、运输等设备的预防性维护保养。 责任者: 动力机修车间、设备使用部门、设备操作人员对本标准的实施负责。 内容: 1 设备预防性维护计划应依据设备的运行状况、使用年限等因素,由设备操作人员依据设备维护要求及设备运行状况来建立。新购设备应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中的维护保养方法来建立维护计划。 2 设备操作人员在每年12月31日前制定下一年度预防性维护计划。此计划应得到设备使用班长、部门负责人和QA主管的认可。经由动力机修车间主任负责人审核,生产管理部经理批准后才可生效。经过批准的年度预防性维护计划表的原件,由生产管理部归档保存, 并将复印件分发给设备使用部门及质量管理部。 3 预先制定的预防性维护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可根据生产计划和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更改维护计划可以由动力机修车间或设备使用部门提出,并填写预防性维护计划修改控制单。 4 预防性维护计划修改控制单由动力机修车间统一进行编号,由设备使用部门负责人、QA主管(涉及产品质量设备时)和动力机修车间负责人签字批准后才可生效。

5 生产车间设备操作人员应当按照制定的维护计划实施,严格遵守设备操作SOP,设备清洁、维护保养实行谁操作谁负责的岗位负责制,做到每台设备及附属管线、仪表、 阀门都由操作人员专人维护保养,并填写由公司制定发放的设备维护保养记录、设备运行记录,由车间主任每月进行监督检查,每月前3个工作日生产车间将上月记录集中后交由生产管理部保存。 6 质量管理部负责对与产品质量相关设备的预防性维护工作进行监督。 7 设备操作和维修人员依据公司的润滑油管理规定和设备维护保养计划,认真执行润滑“五定”要求(即定点、定质、定量、定期、定人),认真处理和防止设备的跑、冒、滴、漏,认真执行各设备的清洁SOP,保持设备清洁、整齐、有序。 8 预防性维护计划应包含以下内容 8.1 设备日常维护保养项目 8.1.1 设备机械上的局部零部件进行小的调整; 8.1.2 按规定清洁设备、添加和更换润滑油; 8.1.3 更换易损件; 8.2 设备预防维修计划 附表:设备预防维修计划

设备预防性维护保养管理程序

食品厂设备预防性维护保养管理程序 1.0目的 将本公司设备的故障率和实际折旧率降至最低,使整个设备在使用周期中的可用性和可靠性增至最高。 2.0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所有生产设备。 3.0 内容 3.1预防性维护保养体系 3.1.1生产部负责制定预防性维护保养计划,安排各时期工作任务并在有异议的情况下进行协调,达成一致,以保证预防性维修保养工作有效地进行。 3.1.2生产部负责添加、取消或延迟设备的维护保养计划,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关表格的更新,添加、取消或延迟设备的维护计划需经过生产相关负责人协调一致。 3.1.3生产部负责将新的设备加入预防性维护保养计划中,同时负责确定设备最适当的预防性维护时间,以及对设备预防性维护计划所作的任何更改。 3.1.4设备维修依维修难度和工作量分:小修、中修、大修

3.1. 4.1小修是指设备某点或某个部件发生损坏或故障,不影响设备整体效能而进行的定点维修,一般在1—3个工时内完成。 3.1. 4.2中修是指设备部分功能发生故障或丧失,需对设备部分部件进行维修,一般在1—3个工作日能完成。 3.1. 4.3大修是指设备整体性能下降,已不能满足生产需求,必须对整机进行系统维修,以恢复设备的使用价值和性能,一般委托专业维修公司进行,周期大约1—2个月。 3.1. 4.4设备小修按设备维修规程进行,中修按设备维修计划进行专项维修,大修应建立相应的维修计划、委修合同、验收报告等,确保大修工作按期保质的完成。 3.1.5设备三级保养制度,包括:日常维护保养、一级保养、二级保养 3.1.5.1 日常维护保养主要以操作工为主,对设备进行点检并填写设备点检表,并对设备进 行清洁和润滑,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设备,并注意设备的运转状况,发现有小故障应及时排 除,及时调整紧固松动部件,下班前对设备进行清洁,对各部件进行擦拭和注油润滑等,并详细记录于《机器设备保养记录表》。

设备预防性检维修管理规定

设备预防性检维修管理 规定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设备预防性检修管理规定(试行) 一、目的 为加强和规范公司设备检修管理,提高设备检修技术管理水平,保证设备安全经济运行,减少各种因设备原因引起的非计划停产和设备事故,将设备检修主要控制在预防性检修为主的目的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生产装置所有设备的预防性检维修工作。 三、职责 (一)设备部管理职责: 1.负责制定设备预防性检维修方面的文件; 2.负责对车间设备预防性检维修计划的审核工作; 3.负责对车间设备缺陷台账的检查工作; 4.负责重要设备运行状态的检查和确认工作; 5.负责对重要设备预防性检维修的过程和检修质量进行监督和验收工作。 (二)使用单位管理职责: 1.负责执行预防性检维修相关文件; 2.负责对设备的日常巡检和维护工作; 3.负责对日常发现的设备缺陷的统计和汇总工作,并分析车间设备运行状态; 4.负责制定车间设备预防性检维修制定周期计划; 5.负责对设备进行预防性检维修工作; 6.负责车间设备预防性检修的现场管理; 7.负责设备预防性检维修的质量验收和工作量的确认; 8.负责设备检修资料和记录的整理归档。 四、设备预防性检维修分类管理标准 (一)容器和管道类设备预防性检维修 容器和管道类设备管理应根据公司相关设备管理规定和国家相关标准法律规定进行检查和定期检测,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评估,定期对设备和管道进行寿命分析,对达到使用寿命和达不到设备运行性能的进行预防性检维修,对各类容器设备的预防性检维修的管理标准如下: 1.常压储罐 预防性检维修的标准:设备存在变形、严重的凹陷、鼓包、折褶及渗漏穿孔;罐体安全附件存在损坏的情况;设备发生明显腐蚀减薄;设备表面防腐层大面积锈蚀或保温层大面积损坏影响保温效果;设备基础下沉速度超出标准要求范围;罐体焊缝存在缺陷;设备效能不满足使用要求。 检测和检查方法: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每月进行运行情况检查工作;每年进行一次外部检查,对设备外观、罐顶罐壁厚度、设备附件、设备防腐保温层、设备基础、防雷防静电电阻(内浮顶罐静电导线连接情况)、罐体焊缝进行检查。 2.内衬容器 预防性检维修的标准:设备存在变形、严重的凹陷、鼓包、折褶及渗漏穿孔;安全附件存在损坏的情况;设备表面防腐层大面积锈蚀或保温层大面积损坏影响保温效果;设备内衬层大面积损坏;设备效能不满足使用要求。

医疗设备维护保养管理程序

医疗设备维护保养管理程序 1、目的 对生产设备进行预防性维护、管理和控制,确保生产设备处于完好状态,充分发挥设备的使用效能,确保产品的生产、加工符合规定的要求,以期做出令顾客满意的产品,提高公司的投资效益。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生产设备的预防性维护、管理和控制。 3、权责 3.1生产部是设备管理的归口管理部门。 3.1.1负责编制《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3.1.2生产车间使用者负责所使用设备的一级保养(日常点检、润滑、清洁维护管理), 车间主任、班长负责监督执行。 3.1.2生产经理(因没有设备部) A.负责组织技术、质量部及使用车间对新购设备进行评估、验收。 B.负责设备的管理、维修及易损设备/备件的申购,对相关信息进行归档保存。 C.负责组织对生产设备的移交、编号、标识、维护、封存、报废与管理。 3.2技术部负责生产设备的选型,并参与生产设备的安装调试、验收、评估。 3.3采购部负责生产设备和备件的采购。 4、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4.1预防性维护:为消除设备失效和生产意外中断原因而策划的措施。 4.2预见性维护:基于过程数据,通过预测可能的失效模式以避免维护性问题的活动。 4.3关键设备:唯一性设备,在控制计划中有特殊特性要求的过程设备以及高精度、大型、 稀有设备。(高精:注塑机及模具) 4.4闲置设备:封存时间超过一年以上,以及因产品转型或工艺改进等原因退出生产过程的 设备。 4.5 设备利用率:在工作时间内,设备生产产品所用时间与工作时间的比率。 4.6日常保养:每天操作者对使用设备进行加注润滑油、维护,保持设备清洁、整齐、润滑、 安全有效的维护保养活动。

设备预防性维护管理规定精修订

设备预防性维护管理规 定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设备预防性维护管理制度一、目的: 通过建立全面完整的设备维护管理系统,加强设备有计划的维护及预测性维护,以降低设备故障停机率,使设备在生产时处于完好状态,按事先制定的计划和技术要求所进行的维修活动,对工区重点设备应实行预防性维护,并遵循“紧固、润滑、冷却、过滤、检测”的设备维修十字方针。为切实做好设备的预防性维护工作,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运转率,特制定本制度。 二、职责: 区长惠凡光:监督设备检修计划的执行 机电区长詹庆超: 1、设备检修计划 2、设备检修计划的执行并归档相关维护记录 机电技术员陈小飞: 1、设备检修计划的执行并做好相关记录 2、负责及时变更设备动态信息 三、相关要求 1、设备检修计划应依据设备的运行状况、状态性能等因素,由设备维护人员依据设备维护要求及设备运行状况来建立。新添加设备应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中的维护保养方法来建立维护计划。

2、机电技术员在每年12月31日前制定下一年度设备检修计划。此计划应得到设备区长、机电区长、技术主管认可。经由机电区长审核,区长批准后才可生效。经过批准的年度检修计划表的原件,由机电技术员保存,并将复印件分发给机电检修班工长。 3、预先制定的设备检修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可根据生产计划和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4、机电检修班的工作应当按照制定的维护计划实施,严格遵守设备操作,设备清洁、维护保养实行,做到每台设备及电缆管线、保护、阀门都由维修人员专人维护保养,并填写设备维护保养记录、设备运行记录,由机电区长每月进行监督检查,每月前3个工作日维护人员将上月记录集中后交由机电技术员保存。 5、设备维护人员在执行维护计划后,及时将更换下来的旧备件回收升井。并填写好相关记录。 6、设备维护前要做好备件、时间、维护人员的准备工作。 7、检修人员必须做到科学检修,文明施工,现场要清洁,器具与零部件要摆放整齐,对工程质量要一丝不苟。 三、考核办法

预防性维护程序

预防性维护程序 1.为了确保各项设备均按生产厂商的规范要求进行运行和使用,在编制《预防性维护程序》之前必须完成《维修记录簿》。 2.根据《维修记录簿》内容,编制一份包含所有设备、相关设备标识编号、预防性维护项目以及时间间隔的清单。所有信息必须输入分项分割数据表。 3.应将所有工作负荷按52周时间进行平均分配,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这样可确保每周均按规定执行预防性维护工作。通过横向调节维护项目时间间隔,可防止出现需要在某一周内超荷完成相关工作而其他周只需完成很少工作的不平衡现象。分项分割工作表的数量应视预防性维护计划中所包括的设备的数量和规模而定。 4.在分项分割工作表完成并调整至最大效率时,可完成每周工作计划表。5.在第一周内进行维护的各项设备应从分项分割工作表中拉出并输入每周工作计划表,应注明设备名称、标号和具体维护项目。第二周到第52周按第一周的做法进行。已执行完成的周计划工作表插入透明塑料文件封皮中与整个程序一起放在一个三孔文件夹中保存。这些计划工作表应设为一级工作表。

6.每周必须复印年度分周一级计划表。该复印件可视为二级计划表。负责完成该项工作的员工姓名必须注明在此二级计划工作表上。视完成所分配任务的员工数量,可能需要多份二级计划工作表复印件。7.在各项设备和总体任务完成后,相关员工应在二级工作表上签名并注明工作完成日期。如进行了或需要执行任何增加工作,则应在二级工作表上注明并填写物业部申请单。填写完成的二级工作表以及物业部申请单应返还给物业部长。 8.物业部长应审核所返还的所有二级工作表确保所需的预防性维护均已完成,并审查已完成或需要计划的增加工作。所有上述执行的工作以及超出预防性维护工作范围的工作必需输入《维修记录簿记录》中。9.二级工作表必须归档,以一年为一阶段装订成册,保存在物业部长的办公室内。在每年年底,应将这些文件夹放到永久性存放地点,以备法务检查。 10.建议采用计算机系统按上述格式执行消防维护管理系统。如果中心已购买了计算机化维护管理程序,则需按本政策要求予以使用和运行。

0004 厂房设施维护及保养管理制度

兽药厂GMP管理文件 一目的:建立厂房及设施维护保养基本要求,明确厂房和设施维护及例行检查的基本程序。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企业内所有厂房及设施的维护管理。 三责任者:生产科科长、工程科科长、维护人员。 四正文: 1维修原则 确保某一专门加工过程能始终如一地生产出符合预定质量指标和性质的某种 产品。 所以可将维修划分为下列几种类型: -一般检查 -常规定期检查 -预防性维修 -设备运行过程中的维修 -纠正性维修 2一般检查 2.1一年至少对厂房和主要设施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检查组应由工程部、质量部、 生产技术部的负责人以及其他有关技术专家组成。他们应了解厂房与设施的实 际状况以及这些厂房与设施今后数年能否达到规定使用要求。该组还应对那些 影响生产重要条件的改进及所需增加的厂房与设施提出建议。 2.2进入不同的生产区应当按不同洁净区级别的SOP执行。 2.3检查报告应由该组工程部负责人起草。 3定期检查 3.1应对照厂房与设施的主要指标制定每一专业组的检查进度表,并分类存档。每

份检查表均应考虑到设备的实际用途。 3.2当厂房与设施用途发生变化时,检查表亦应作相应的调整。 3.3厂房和每一设施系统均应有检查表,并附每一检查组所规定进行的检查内容。 检查内容应明确规定: -参加每次检查的人员的资格 -检查开始的日期 -间隔,检查间隔的周期 -如何实施检查的指南或手册 -检查需要的专用仪器和工具 -重要设施检查的记录 -结果报告、建议、所需或已采取的措施 总结: -常规性定期检查 -技术服务部门或设备安装人员按专业组所进行的检查 -检查的间隔时间 -为查出症结或发现怀疑中异常状况进行详细检查。 定期检查的举例: -对可能损坏的地板、墙壁和天花板作外观检查 -房间之间压力检查 -安装检查(如:空气处理装置、电气) 4预防性维修 4.1机械与电气设备在初始安装时的能力会随时间而降低,甚至对产品质量产生不 良影响。 4.2厂房与设施的预防性保养是十分重要的,其关键保养项目必须作上标记,并定 期实施以保证设备达到相应的标准,如: -生产工艺条件所规定的要求 -灵敏度(和关键指标对照) -实际使用情况 4.3 对设施的每一部件以及每一专业小组均应定期进行预防性保养。预防性保养 应当明确规定:

设备预防性检维修管理制度

设备预防性检修管理规定(试行) 一、目的 为加强和规范公司设备检修管理,提高设备检修技术管理水平,保证设备安全经济运行,减少各种因设备原因引起的非计划停产和设备事故,将设备检修主要控制在预防性检修为主的目的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生产装置所有设备的预防性检维修工作。 三、职责 (一)设备部管理职责: 1.负责制定设备预防性检维修方面的文件; 2.负责对车间设备预防性检维修计划的审核工作; 3.负责对车间设备缺陷台账的检查工作; 4.负责重要设备运行状态的检查和确认工作; 5.负责对重要设备预防性检维修的过程和检修质量进行监督和验收工作。 (二)使用单位管理职责: 1.负责执行预防性检维修相关文件; 2.负责对设备的日常巡检和维护工作; 3.负责对日常发现的设备缺陷的统计和汇总工作,并分析车间设备运行状态;

4.负责制定车间设备预防性检维修制定周期计划; 5.负责对设备进行预防性检维修工作; 6.负责车间设备预防性检修的现场管理; 7.负责设备预防性检维修的质量验收和工作量的确认; 8.负责设备检修资料和记录的整理归档。 四、设备预防性检维修分类管理标准 (一)容器和管道类设备预防性检维修 容器和管道类设备管理应根据公司相关设备管理规定和国家相关标准法律规定进行检查和定期检测,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评估,定期对设备和管道进行寿命分析,对达到使用寿命和达不到设备运行性能的进行预防性检维修,对各类容器设备的预防性检维修的管理标准如下: 1.常压储罐 预防性检维修的标准:设备存在变形、严重的凹陷、鼓包、折褶及渗漏穿孔;罐体安全附件存在损坏的情况;设备发生明显腐蚀减薄;设备表面防腐层大面积锈蚀或保温层大面积损坏影响保温效果;设备基础下沉速度超出标准要求范围;罐体焊缝存在缺陷;设备效能不满足使用要求。 检测和检查方法: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每月进行运行情况检查工作;每年进行一次外部检查,对设备外观、罐顶罐壁厚度、设备附件、设备防腐保温层、设备基础、防雷防静电电阻(内浮顶罐静电导线连接情况)、罐体焊缝进行检查。 2.内衬容器

设备预防性维护管理程序(含表格)

设备预防性维护管理程序 (IATF16949-2016/ISO9001-2015) 1.0目的 确保产品生产的需要,使设备处于完好状态,防止不必要的损坏。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产品生产过程的机器/设备的管理。 3.0职责 3.1生产技术部是设备预防性维护的管理部门。 3.2其他部门是配合部门。 4.0工作程序 4.1生产技术部应建立机器/设备台账,进行编号、标识,关键设备的标识牌上必须写有“关键设备”字样。 4.2对机器/设备的管理,按《设备管理工作的规定》执行。 4.3设备的操作,操作人员按《生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4.4操作人员须经培训,未经培训和培训不合格者一律不得上岗操作,按《员工培训控制程序》执行。 4.5制定《设备维护和保养计划》,对设备维护、保养、包装和防护,同时定期由操作人员为主,会同机修人员对其检查并维护保养,每一年一次由机修人员会同操作人员进行检查并维护保养。 4.6对机器/设备的检查,操作人员应在生产前进行试运转检查,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巡回检查,生产结束后应对其维护保养。

4.7对检查结果不符合规定要求,生产技术部应查明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对策,排除故障,并填写《设备故障报告》。 4.8当维护保养计划与生产计划不符时,车间应进行计划调整。交于生产技术部经理确认。 4.9对设备、工艺控制,使过程中涉及到主要设备、工艺受控,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 4.10生产技术部制定关键设备的《备件清单》,并在清单中明确最少库存量。 4.11当生产技术部领用备件后,应及时采购备件,确保规定的备件数量。 4.12设备预测性维护的要求: 生产技术部对主要设备进行预测性维护靠建立备件计划通过分析设备的精度、噪音/振动、工装、刀具、磨损等主要因素,同时对CMK值进行监控,建立《生产设备预测计划表》。生产技术部每季度进行统计提出改进的要求同时记录于《预测性设备维护统计表》。 4.12每年年底,生产技术部应在年度工作报告中对非计划停车时间进行评价分析,并提交管理评审。 5.0相关/支持性文件 5.1《过程控制程序》 5.2《设备管理工作的规定》 5.3《生产操作规程》 6.0质量记录 《设备维护和保养计划》

北京《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维护保养和维修服务规范》含费率

北京《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维护保养和维修服务规范》含费率

————————————————————————————————作者:————————————————————————————————日期: 2

ICS XXX DB X XX 备案号:XXX-XXXX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X XXX—XXXX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维护保养和维修服务规范Security and safety system maintenance and repair service standard (征求意见稿)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目次 前言 1范围 0 2规范性引用文件 0 3术语和定义 0 4一般要求 (1) 5维护保养技术要求 (2) 6维护保养内容要求 (3) 7维护保养和维修作业人员工作要求 (7) 8维护保养和维修服务取费原则 (7) 9服务要求 (8) I

前言 DB11/X XXX《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维护保养和维修服务规范》分为9部分: ——第1部分:范围 ——第2部分:规范性引用文件 ——第3部分:术语和定义 ——第4部分:一般要求 ——第5部分:维护保养技术要求 ——第6部分:维护保养内容要求 ——第7部分:维护保养和维修作业人员工作要求 ——第8部分:维护保养和维修服务取费原则 ——第9部分:服务要求 本规范为推荐性规范。 本规范由北京市公安局提出并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北京市公安局内部单位保卫局、北京安全防范行业协会、北京安防系统紧急维修维护服务中心、北京市高特技工贸公司、北京泰瑞特认证中心。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初京、何钢、李辉、黄山、栗萍、韩锦坤、蔡荣琴、方新堂、邓德建、田昕、周敏云。

设备预防性维护管理制度

设备预防性维护管理制度一、目的: 通过建立全面完整的设备维护管理系统,加强设备有计划的维护及预测性维护,以降低设备故障停机率,使设备在生产时处于完好状态,按事先制定的计划和技术要求所进行的维修活动,对工区重点设备应实行预防性维护,并遵循“紧固、润滑、冷却、过滤、检测”的设备维修十字方针。为切实做好设备的预防性维护工作,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运转率,特制定本制度。 二、职责: 区长惠凡光:监督设备检修计划的执行 机电区长詹庆超:1、设备检修计划 2、设备检修计划的执行并归档相关维护记录 机电技术员陈小飞:1、设备检修计划的执行并做好相关记录 2、负责及时变更设备动态信息 三、相关要求 1、设备检修计划应依据设备的运行状况、状态性能等因素,由设备维护人员依据设备维护要求及设备运行状况来建立。新添加设备应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中的维护保养方法来建立维护计划。 2、机电技术员在每年12月31日前制定下一年度设备检修计划。此计划应得到设备区长、机电区长、技术主管认可。经由机电区长审核,区长批准后才可生效。经过批准的年度检修计划表的原件,由机电技术员保存, 并将复印件分发给机电检修班工长。 3、预先制定的设备检修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可根据生产计划和生产现

场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4、机电检修班的工作应当按照制定的维护计划实施,严格遵守设备操作,设备清洁、维护保养实行,做到每台设备及电缆管线、保护、阀门都由维修人员专人维护保养,并填写设备维护保养记录、设备运行记录,由机电区长每月进行监督检查,每月前3个工作日维护人员将上月记录集中后交由机电技术员保存。 5、设备维护人员在执行维护计划后,及时将更换下来的旧备件回收升井。并填写好相关记录。 6、设备维护前要做好备件、时间、维护人员的准备工作。 7、检修人员必须做到科学检修,文明施工,现场要清洁,器具与零部件要摆放整齐,对工程质量要一丝不苟。 三、考核办法 1、在设备检修计划执行中,发现有未按计划执行的现象,处罚相关维护人员100分,机修工长连带50%。 2、在设备检修计划执行中,发现相关记录填写不全或弄虚造假的被视为造假现象,处罚相关维护人员100分。机修工长连带50%。 3、在设备检修计划执行后,相关维护记录丢失,处罚相关维护人员50分。 4、在设备检修计划执行中,因生产任务紧设备无法停机检修,导致不能及时执行计划时,要及时向机电区长汇报,未及时汇报的将按照未执行计划处理,处罚相关维护人员100分。机修工长连带50%。 5、各机电检修班长要根据设备检修计划的内容提前申请备件,以免

设备设施预防性和预见性维护程序

1.目的 1.1 对公司的影响产品质量的设备进行有效控制,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实现科学管理,为生产顺利进行及产品质量的提高提供可靠的保障。 1.2 加强设备零备件的管理,满足设备维修、检修的需要,确保设备的优良性能。 1.3 加强设备维护保养管理,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设备综合效率。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全公司所有设备设施的管理和维护以及相关零备件的管理和控制。 3. 职责 3.1 设备部负责生产设备、设施的采购及结算工作。 3.2 设备部负责生产设备的安装、维修、定期维护保养和管理工作。 3.3 各使用部门负责正确合理地使用各种生产设备,对有关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保养。 4.术语定义 无。 5.工作内容和要求 5.1 建立设备档案 5.1.1 设备验收合格后开始建立档案,到设备报废为止,实行全过程控制。每台设备都要建立起独立的档案,并编制统一的编号,以备管理,具体设备一览表建立《生产设备台帐》。 5.1.2 对于设备上的附属设备不再另作单独的档案,其相关的资料与其母设备共同存储归档。 5.1.3 设备相关资料及文件分别相应责任部门管理、保存;资料可能包括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图纸、合格证、质量证明书和软件光盘等等,根据实际处理。 5.1.4 设备档案内容有生产设备档案、设备验收报告、设备维修单等。 5.2 设备标识:在设备的显眼位置根据设备台帐上的序列号进行编号标识。 5.3设备分类 5.3.1 根据设备价值、精密程度、设备的可替代性以及设备本身的性质、用途等对所用的设备进行分类,将公司的设备划分为关键设备、重要设备和一般设备。 5.3.2 关键设备:A.价值较高的设备; B.精度较高的设备; C.生产必须且厂内独一无二的设备。 5.3.3 重要设备:直接用于生产的设备,对产品有直接影响的,包括相应的附属设备。 5.3.4 一般设备:对生产没有太大影响的设备,如手叉车等搬运设备。 5.4 建立定期维修计划 5.4.1设备管理人员收集上一年度的关键设备、重要设备故障率、设备的非计划停机时间、设备故障时间间隔,设备维修记录、设备备品备件的更换情况以及设备年度大修,定期日常维护的状况,进行综合分析,诊断这些关键设备、重要设备的运行状态的情况,制定适宜的预防性、反应性、预见性年度维修计划。

设备管理和预防性维护程序(含表格)

设备管理和预防性维护程序 (ISO9001-2015/IATF16949-2016)1.0目的 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满足产品质量的要求。 2.0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生产设备的管理。 3.0引用文件 3.1《设备使用维护保养规定》 3.2《设备大修理(项修)管理标准》 3.3《设备润滑管理规定》 3.4《设备事故分析与处理标准》 3.5《设备机械能力的(Cmk)测算规定》 3.6《设备固定资产管理规定》 3.7《设备备件管理标准》 3.8《设备前期管理规定》 3.9《设备点检管理标准》 3.10《技术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 3.11《员工任职条件和培训管理程序》 4.0术语 无 5.0职责

5.1设备部门(设备管理室)是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制订设备管理标准和保养规范,审定设备操作规程,编制年度设备保养、大修(项修)、更新、改造计划和关键设备的预防性维护措施,并监督实施。 5.2设备部门(设备管理室)负责现场设备的基础管理工作,实施上级部门下达的各项设备维护、保养计划,确保设备故障停机率等指标的实现。 5.3设备的使用者负责按规定正确使用设备,以及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 6.培训与资格 本程序相关人员必须经本程序的培训 7.0程序 7.1设备的选型、采购和验收 7.1.1设备的选型 根据本公司《企业战略》确定的当前和未来产品实现过程的需要,综合考虑加工精度要求、产量,与前后道工序的衔接,设备的价格、性能等因素,进行设备的选型。关键、重大设备的选型由分管设备的副总经理组织项目小组,经调查考虑后报总经理,必要时经董事会讨论决定。 7.1.2设备的采购 根据本公司的《企业战略》,在初步选型的基础上,由制造部填写《设备采购申请表报主管副总经理审批,工务部可采用招标的方式选购设备。 7.1.3新购设备进厂后,设备部门(设备管理室)负责会同使用部门、采购部门、技术部共同进行开箱检查,随机附件由使用部门保管,随机备件入备件库,技术资料入档案室,同时记录在设备开箱检查验收单上(附表15)。 7.1.4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后,须经合同规定的试运行后,由设备部门(设备管

设备维修保养规程完整

设备维修保养规程 一.目的 实现设备使用、保养和维修的程序管理建立一个设备使用、保养和维修的管理程序,以指导设备的正确使用、预防性维修和合理保养,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防止事故的发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二.职责 生产部负责本规程的制定,设备检修人员、操作人员负责设备的日常保养和维修,各岗位组长负责本规程执行过程中的技术指导和监督管理。三.适用范围 本厂所有生产设备和其服务、辅助设备。 四.内容 1. 设备的使用 ⑴设备的使用要实施设备操作人员负责制,要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所有的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熟悉设备构造,掌握设备的操作技能,了解常见的故障类型和解决办法,保证能正确的使用设备;单人使用的设备由操作人员负责,多人操作的设备由本岗位的组长负责,设备的操作人员应保持相对稳定,在设备的操作人员因事不能上岗进行操作时,应由受过相应培训的人员替代。 ⑵所有的设备都要制定操作规程,要求操作规程的内容要详细、清楚、符合生产工艺对设备操作的要求。

⑶主要设备要统计故障率、停机时间,便于对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 ⑷设备的运载负荷是设备的参数之一,不可任意更改设备的技术参数,严谨设备超负荷运转,严谨设备带病运转。 2. 设备的保养 设备的维修保养应贯彻预防性维修为主的方针,通过日常保养加计划检修的制度加以实施,即在设备故障发生之前按照检修计划或相应的技术规定进行维修保养。机修工对设备负有维修的责任,定时和经常检查设备的运转情况并经常向操作工了解设备运转的状况,发现隐忧及时予以消除。 ⑴设备的日常保养 ①设备的日常保养的目的是维护设备的正常使用状态,它是设备维护的基础,是预防事故发生的积极措施,是由设备的操作负责人实施的。 ②设备的日常保养通常是在设备使用结束后,在下班前的一定时间里由设备的操作人员进行,具体要求有:设备的清洁,设备的检查,必要的设备润滑等,使设备处于整齐、清洁、安全、润滑良好的状态。 ③设备的保养原则为:设备完好,部件和零件完整。 ④具体保养要求: a. 运转设备使用前先进行空转,确认设备声音正常,润滑良好,方可进行操作。 b. 检查螺栓的紧固程度,对松的螺栓进行紧固处理,以防在使用中脱落。 c. 对各个传动部件进行润滑加油,检查传动系统各操作手柄、电器开关位置正确无松动,操作灵活可靠。

设备维护保养管理制度

设备维护保养管理制度 1目的 为加强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坚持“预防为主”和“维护与计划检修相结合”的原则,做到正确使用、精心维护,使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状态,保证设备的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转,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海明化工所有设备的维护保养。 3职责 各生产车间负责本部门所有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 4程序 4.1装置应实行专机专责或包机制,做到台台设备、条条管线、个个阀门、块块仪表有人负责,落实有效。 4.2操作人员通过岗位练兵和培训,做到“四懂” (懂性能、懂结构、懂原理、懂用途)三会”(会使用、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经过考试合格,发给上岗证,才能单独操作设备。 4.3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设备的启动,运行与停车。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认真填写运行记录。认真做好设备润滑工作。并保持设备整洁,及时消除跑冒滴漏。 4.4操作人员发现设备有不正常情况,应立即检查原因,及时反映。在紧急情况下,应采取果断措施或立即停车,并上报和通知值

班长及有关岗位,不弄清原因、不排除故障不得盲目开车。未处理的缺陷须记于运行记录上,并向下一班交待清楚。 4.5机修保养工明确分工,对分工负责包干的设备,负有保证维修质量的责任,必须做到: 4.5.1定时定点检查,并主动向操作工了解设备运行情况。 4.5.2一旦发现缺陷及时消除,不能立即消除的缺陷,要详细记录,及时上报并结合检修予以消除。 4.5.3按质按量完成维修任务,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完好率、泄漏率达到公司要求。 4.5.4做好本块设备计划检修和专用备件的预加工。 4.6装置管理人员应对设备维护保养制度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认真总结操作和维修工人的维护保养经验,改进设备管理工作。 4.7未经生产部批准,不得私自挪用、转移设备,也不得将配套设备拆件使用。 4.8所有备用设备应有专人负责定期检查维护,注意防尘、防潮、防腐蚀,对于传动设备还应定期进行盘车和切换,使所有在用备用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设备预防性维护规定.doc

设备预防性维护规定 修订修订 修订内容摘要页次版次修订审核批准日期单号 2011/03/30 / 系统文件新制定4A/0 / / / 批准:审核:编制:

设备预防性维护规定 1.目的: 制定本规定的目的是确保产品生产的需要,使设备处于完好状态, 防止不必要的损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产品生产过程的机器 / 设备的管理。 3.职责: 3.1生产部是设备预防性维护的管理部门。 3.2其他部门是配合部门。 4.工作程序: 4.1生产部应建立机器/设备台账,进行编号、标识,关键设备的标识牌上必须写有“关 键设备”字样。 4.2对机器/设备的管理,按《设备管理工作的规定》执行。 4.3设备的操作,操作人员按《生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4.4操作人员须经培训,未经培训和培训不合格者一律不得上岗操作,按《员工培训控 制程序》执行。 4.5制定《设备维护和保养计划》,对设备维护、保养、包装和防护,同时定期由操作 人员为主,会同机修人员对其检查并维护保养,每一年一次由机修人员会同操作人 员进行检查并维护保养。 4.6对机器/设备的检查,操作人员应在生产前进行试运转检查,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巡 回检查,生产结束后应对其维护保养。 4.7对检查结果不符合规定要求,生产部应查明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对策,排除故障, 并填写《设备故障报告》。 4.8当维护保养计划与生产计划不符时,车间应进行计划调整。交于生产部部长确认。 4.9对设备、工艺控制,使过程中涉及到主要设备、工艺受控,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 4.10生产部制定关键设备的《备件清单》,并在清单中明确最少库存量,交于供应部。 4.11当生产部领用备件后,供应部应及时采购备件,确保规定的备件数量。

设备预防性维护程序(含表格)

设备预防性维护程序 (ISO9001:2015) 1.目的 通过建立全面完整的设备维护管理系统,加强设备有计划的维护及预测性维护,以降低设备故障停机率,使设备在生产时处于完好状态。 2.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各部门,直接使用部门包括: 技术开发部、质量管理部、人事行政部、制造部。 3.引用标准和文件 设备管理程序 4.术语 4.1.EM应急维修----Emergency Maintenance设备故障引起的停机维修。 4.2.PD一般维护----Predictive Maintenance点检巡检、预测性维护中发现缺陷安排的维护。 4.3.PM预防性维护---Preventive Maintenance包括周期性维护和预测性维护。4.4.EV事故报告---Event Report发生设备事故后的调查报告。 4.5.一般设备---该设备发生故障后或停机修理时,对产品的生产、质量和交货期均无直接影响。

4.6.主要设备---该设备发生故障后或停机修理时,对产品的生产有影响,但不影响产品的质量和交货期。 4.7.重要设备---该设备发生故障后或停机修理时,对产品的生产、质量和交货期有直接影响。 4.8.预测性维护---利用检测技术对设备的状态或性能进行监测,掌握特性参数的劣化规律,预测劣化趋势,以实现故障发生前有计划的适当维修措施。 5.责任 5.1工程(设备)管理人员负责对全公司设备按重要性进行分类。 5.2工程(设备)管理人员负责对设备的PM、PD和EM工作,并及时向生产部、生产副总、总经理汇报。负责对PM内容作持续改进。 ?对一般设备为减少不必要的过剩修理,考虑到维修的经济性,可实行应急维修。 ?对主要设备应实施有计划的维护。 ?对重点设备除实施有计划的维护外,还应尽可能实施预测性维护。 5.3.工程(设备)管理人员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对设备事故进行分析处理。 6.培训和资质 涉及设备维护有关的人员必须接受本程序及本公司使用的设备维护系统的培训,做到熟知并运用自如。 7.附录设备维护管理系

物业设备预防性维护保养制度(二)

物业设备预防性维护保养制度(二) 物业设备预防性维护保养制度(二)提要:相关工程人员必须认真执行保养计划及保养检修项目,以便尽可能延长设备系统正常使用的寿命,并减少紧急维修的机会 物业设备预防性维护保养制度(二) 1.所有设备设施必须根据维修保养手册及相关规程,进行定期检修及保养,并制订相应年度、季度、月度保养项目、保养计划时间安排及落实执行责任人。 2.相关工程人员必须认真执行保养计划及保养检修项目,以便尽可能延长设备系统正常使用的寿命,并减少紧急维修的机会。 3.保养检修记录及更换零配件记录必须完整、真实,并须由专业工程师建立设备维修档案,以便分析故障原因,确定责任。 4.各系统的维护保养计划及保养检修项目的制订由专业工程师负责,并提交工程部经理审阅;保养检修及更换零配件的记录由主管负责,并提交专业工程师及工程部经理审阅。 5.进行正常系统维修保养及检修时,如对用户使用产生影响,必须提前三天通知客服部,由客服部发出通告,确定检修起止日期及时间(须尽可能减少对用户之影响范围),以便使受影响的用户做好充分准备。 6.影响正常营业时的施工及设备维修保养 对需要停机维修保养且会影响正常营业的设备,由工程部制订维修保养计划,报总物业经理审批。 对会影响营业的消防设备的维修,由工程部会同保安部制定维修计划,报总物业经理审批后统一实施。 经总物业经理审批后的维修计划在实施前由工程部书面通报有关使用部门。需停电、停水、停气和暂停空调时,工程部须提前采取应急措施,并通知有关部门。必要时由客服部发书面通知给用户。在可能的情况下,正式停机前采取应急措施,尽可能不影响正常营业和用户需要。 停机前,按照维修方案提前准备好器材、零件、工具和需要更换的部件。工程部经理和专业工程师应亲自到场,做好组织和安全工作,按照停修规程迅速检修,更换零件和调试,保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维修保养结束时作好记录,填写维修项目、时间、更换零件名称型号,主要故障原因,维修后的运行效果检查等内容,交工程部备案。 设备恢复正常运行,中断临时应急措施,并报告总物业经理,通报有关使用部门,恢复正常营业。

预防性维护计划管理

预防性维护计划管理 预防性维护的概念是指为了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和避免减少设备故障而进行的计划内维护。预防性维护的目的在于将设备的故障率和实际折旧率降至最低,而将整个设备使用周期中设备的可用性和可靠性增至最高。具体的预防性维护工作是根据设备维护手册和设备预防性维护时间表来实现的 1预防性维护体系 1.1设备部部长负责根据生产部制定的生产作业计划制定预防性维护计划,安排各时期工作任务并在有异议的情况下进行协调,达成一致,以保证预防性维修工作有效的进行。他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授权。 1. 2设备部负责添加,取消或延迟设备的维护计划,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关表格的更新, 添加。取消或延迟设备的维护计划需经过系统拥有部门的同意。更新后的维护计划应当由设备部长及主管副总批准后才可生效。(预防性维护计划修改控制单参见附录1)。 1.3设备使用部门负责建议将新的设备加入预防性维修计划中同时负责与设备部共同确定设备最适当的预防性维护时间,以及对设备预防性维护计划所作的任何更改。 1.4设备使用部门负责人为执行预防性维护工作提供时间和便利;并负责对所维护设备的验收签署意见。他可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授权。 1.5质量管理部负责对与GMP设备所作的预防性维护工作作出认可,并对关键区域内的活动进行监督。(GMP设备定义见附表2。) 2计划制定与实施 2.1每年12月31日之前,设备部部长负责制定下一年度预防性维护计划。此计划应得到设备(系统)使用部门负责人和QA经理的认可。年度预防性维护计划包含为月以上的设备预防性维护工作。(年度维护计划参见附录2样表)。 2.2设备主管依照年度预防性维护计划,于每月15日之前根据生产作业计划制定下一月度预防性维护计划,此计划交设备部部长预审后, 交给设备(系统)使用部门负责人审阅。月度预防性维护计划包括维护频率为周以上的设备预防性维护工作。(月度维护计划参见附录3样表)。 2.3设备(系统)使用部门负责人审核月度预防性维护计划时,可根据生产计划和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然后同设备部部长协调,一旦最终的计划表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