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研究方法自学考试大纲

心理学研究方法自学考试大纲
心理学研究方法自学考试大纲

[06059]

心理学研究方法自学考试大纲

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

二OO三年九月

自学用书:《心理学研究方法》,王重鸣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2月第2版

Ⅰ. 课程性质与学习目的

《心理学研究方法》是浙江省自学考试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考试课程,目的在于帮助考生了解和掌握心理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与主要方法,检验考生对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知识和主要内容的掌握水平与应用能力。

心理学研究方法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比较系统地介绍了传统的心理学研究方法,又结合当代科学技术,推出了一些新的心理学研究方法,如Q分类技术、社会测量法、验证性因素分析等。本课程强调科学性、先进性、应用性和综合性,注重对学生在基本理论、方法和研究能力上的培养。因此,在自学考试的命题中将充分体现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设置本课程的具体目的要求是,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特点与发展,掌握心理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思路、学会运用取样技术,掌握研究设计的类型与评价以及心理测量的理论与方法,了解计算机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和最常用的统计软件包,了解研究报告和论文的组织与撰写要求。

Ⅱ课程内容、考核目标和要求

第一章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特点与发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考生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特点和原则,了解心理学研究方法的主要内容与分类,理解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历程,了解现代科学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本章的重点内容是科学研究的特点、科学研究的目的与一般过程、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与分类、心理研究的主要范式。难点是现代科学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心理学研究方法与科学方法论

(一)科学研究的一般特点与原则

(二)心理学研究方法的作用

(三)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内容与分类

第二节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

(一)早期心理学研究方法

(二)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式

(三)定性研究方法

(四)心理学研究方法发展的新特点

第三节现代科学方法与心理学研究

(一)信息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二)控制论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三)系统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四)计算机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三、考核知识点(一)科学研究的特点

(二)科学研究的目的

(三)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三)心理学研究方法的主要内容

(四)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分类

(五)早期心理学研究方法

(六)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式

1.大样本范式

2.小样本范式

(七)定性研究方法

1.个案分析法

2.文献综合法

(八)心理学研究方法发展的新特点

(九)计算机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基本用途

四、考核要求(一)识记

1.科学研究的特点

2.科学研究的目的

3.定性研究方法

(1)个案分析法

(2)文献综合法

4.信息论的定义

5.控制论的定义

6.系统和系统方法

7.早期心理学的主要学派和研究方法

(二)领会

1.心理学研究方法的主要内容

2.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分类

3.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式

(1)大样本范式

(2)小样本范式

4.心理学研究方法发展的新特点

5.计算机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基本用途

(三)应用

1.举例说明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2.举例说明大样本范式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3.举例说明小样本范式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4.举例说明系统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实际应用

第二章心理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思路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考生了解因果关系分析的意义,了解心理学研究中因果分析的特点,了解心理学理论构建的类型和方式,理解相互作用心理学的主要观点,了解构建因果模型的条件和步骤。

本章的重点内容是有关因果关系分析的若干理论、心理学研究中的因果分析和相互作用心理学的理论思路。难点是构建因果模型的条件和步骤。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心理学研究与因果关系分析

(一)因果关系分析的意义

(二)有关因果关系分析的若干理论

(三)心理学研究中的因果关系分析

第二节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构思

(一)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思路

(二)相互作用心理学的理论思路

(三)测量理论

第三节理论模型的构建

(一)理论模型的一般问题

(二)理论模型的准确性

(三)理论模型的构建

三、考核知识点(一)因果关系分析的意义

(二)有关因果关系分析的若干理论

(三)心理学研究中因果关系分析的基本原则

(四)相互作用心理学的理论思路

(五)现代测量理论

(六)心理学理论构建的类型与方式

(七)因果模型的条件

(八)构建因果模型的基本步骤

四、考核要求(一)识记

1.传统心理学研究中主要采取的三种理论思路

2.项目反应理论

3.理论的两种功能

4.外源变量

5.一般递归系统

6.自抑式函数方程

7.理论边界

(二)领会

1.有关因果关系分析的5种理论

2.心理学研究中因果关系分析的基本原则

3.相互作用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4.心理学理论构建的类型与方式

(1)归纳理论

(2)演绎理论

(3)机能理论

5.心理学理论评价中采用的标准

6.因果模型的条件

7.构建因果模型的基本步骤

(三)应用

1.举例说明因果关系分析的意义。

2.举例说明理论思路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3.举例说明如何构建因果模型。

第三章研究设计与评价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考生了解心理学研究的类型,了解研究的步骤和计划,了解元分析的发展、特点及其应用。

本章的重点内容是心理学研究的类型、研究课题与变量的选择。难点是元分析的特点和步骤。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研究的类型

(一)自然观察

(二)相关研究

(三)实验和准实验

(四)发展研究

第二节研究的步骤和计划

(一)研究课题与变量的选择

(二)确定研究设计

(三)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第三节研究的元分析

(一)元分析的发展与特点

(二)元分析的步骤

(三)元分析的应用

三、考核知识点

(一)自然观察

1.个案研究

(二)相关研究

(三)实验和准实验

(四)发展研究及其类型

(五)心理学研究中常见的变量

(六)研究设计的目的与控制原则

(七)研究设计的标准

(八)作出研究结论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九)元分析的特点

(十)元分析的步骤

(十一)元分析的应用

四、考核要求(一)识记

1.自然观察

2.个案研究

3.抽样调查

4.相关研究

5.实验和准实验

6.发展研究的三种类型

7.心理学研究中常见的变量

(1)自变量

(2)因变量

(3)中介变量

(4)干涉变量

8.变量的操作定义

9.元分析的特点

(二)领会

1.对个案研究和抽样调查的评价

2.进行相关分析应注意的事项

3.实验的主要特点

4.发展研究的三种类型及其特点

5.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6.作出研究结论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7.元分析的步骤

(三)应用

1.举例说明纵向研究。

2.举例说明横切面研究。

3.举例说明趋势研究。

4.举例说明元分析结果的解释和评价。

第四章研究的取样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考生了解取样在心理学研究中的作用,了解总体和样本的特征,了解取样的一般程序和主要方法,了解取样的误差和影响因素。

本章的重点内容是总体和样本的特征、取样的程序和方法。难点是取样的误差。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取样的理论

(一)取样在研究中的重要性

(二)总体和样本的特征

(三)取样的置换性和随机化

第二节取样的程序和方法

(一)取样的一般程序

(二)几种主要的取样方法

第三节取样的误差和影响因素

(一)取样的误差

(二)样本的大小与影响因素

三、考核知识

(一)总体和样本的特征

(二)取样的置换性和随机化

(三)取样的一般程序

(四)几种主要的取样方法

(五)取样的误差

(六)样本的大小与影响因素

四、考核要求

(一)识记

1.总体

2.样本的代表性

3.置换取样和非置换取样

4.样本空间

5.随机化

6.样本均值的分布

7.均值的标准差误

(二)领会

1.几种主要的取样方法

(1)简单随机取样法

(2)分层随机取样法

(3)系统取样法

(4)聚类取样法

(5)非随机取样

(6)方便取样

2.取样的一般程序

3.样本的大小与影响因素

(三)应用

1.说明几种主要取样方法的特点和缺点。

2.如何减少均值的标准差误。

3.如何推算所需样本的大小。

第五章研究的效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四种研究效度各自的定义、条件和影响因素,理解四种效度之间的关系,了解所罗门四组设计的特点。

本章的重点内容是研究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难点是四种研究效度之间的关系和所罗门四组设计的特点。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研究的内部效度

(一)研究效度的概念

(二)内部效度的定义和条件

(三)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

第二节研究的外部效度

(一)外部效度的定义

(二)影响外部效度的因素

第三节统计结论效度和理论构思

(一)统计结论效度的定义和条件

(二)研究的构思效度

(三)四种研究效度之间的关系

三、考核知识点(一)研究效度的一般概念

(二)内部效度的定义

(三)内部效度的条件

(四)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

(五)外部效度的定义

(六)外部效度的条件

(七)影响外部效度的因素

(八)统计结论效度的定义和条件

(九)影响统计结论效度的因素

(十)构思效度的定义和条件

(十一)影响研究构思效度的因素

(十二)四种研究效度之间的关系

四、考核要求(一)识记

1.研究效度的概念

2.内部效度的定义和条件

3.外部效度的定义和条件

4.统计结论效度的定义和条件

5.构思效度的定义和条件

(二)领会

1.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

2.影响外部效度的因素

3.影响统计结论效度的因素

4.影响构思效度的因素

5.四种研究效度之间的关系

(三)应用

1.说明所罗门四组设计的特点。在这一设计中的A、B、C、D四个组

分别起什么作用?

2.提高统计结论效度的关键是什么?

3.说明研究的构思效度和外部效度的关系。

第六章实验和准实验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现场研究的特点和条件,掌握准实验设计的特点和主要类型,区分被试内设计和被试间设计两种设计方法,掌握因子式实验设计、小N实验设计和拉丁方设计各自的特点。

本章的重点内容是准实验设计的主要类型以及被试内设计和被试间设计的区别。难点是因子式实验设计、小N实验设计和拉丁方设计的特点。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现场研究的特点和条件

(一)现场背景的特点

(二)现场研究的条件和局限

(三)现场研究和准实验

第二节准实验设计

(一)准实验设计的一般问题

(二)交叉滞后组相关设计

(三)回归间断点设计

(四)不等同对照组设计

(五)间歇时间序列设计

第三节实验室实验设计

(一)实验室实验的一般问题

(二)被试间设计和被试内设计

(三)因子式实验设计

(四)小N实验设计

(五)拉丁方和希腊拉丁方设计

三、考核知识点(一)现场背景的特点

1.边界特点

2.结构特点

(二)现场研究的条件和局限

(三)准实验设计的五种类型

1.交叉滞后组相关设计

2.回归间断点设计

3.不等同对照组设计

4.间歇时间序列设计

5.重复处理设计

(四)实验室实验的特点

(五)实验室实验的形式

(六)实验室实验的程序

(七)被试间设计和被试内设计

(八)因子式实验设计

(九)小N实验设计

(十)拉丁方和希腊拉丁方设计

四、考核要求(一)识记

1.准实验的特点

2.交叉滞后组相关设计需要满足的基本假设

3.实验室实验的特点

4.实验室实验的形式

5.实验室实验的程序

6.因子式实验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因子与水平的组合

(2)随机化

7.小N实验设计的三种类型

(1)反转型设计

(2)扩展式反转设计

(3)多重基线设计

(二)领会

1.现场背景的特点

(1)边界特点

(2)结构特点

2.现场研究的条件和局限

(1)现场研究的情景效应

(2)研究的代表性

(3)现场研究中的因果关系

3.交叉滞后组相关设计

4.回归间断点设计

5.不等同对照组设计

6.间歇时间序列设计

7.被试间设计

8.被试内设计

9.因子式实验设计

(1)被试间因子式实验设计

(2)被试内因子式实验设计

10.小N实验设计

11.平衡式拉丁方设计

12.希腊拉丁方设计

(三)应用

1.设计一项因子式实验。

2.举例说明被试间设计。

3.举例说明被试内设计。

第七章心理测验理论与测量方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经典测验理论及现代测验理论的形成、发展与应用,了解测量信度和效度的概念以及影响测量信度和效度的主要因素,了解心理测量和测验的一般问题,掌握心理测验的项目分析,了解经典心理物理法和信号检测法。

本章的重点内容是现代测验理论和测量的信度与效度。难点是心理测验的项目分析和信号检测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经典和现代测验理论

(一)经典测验理论

(二)现代测验理论

(三)现代测验理论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第二节测量的信度和效度

(一)测量信度和效度的概念

(二)测量信度的评定

(三)测量效度的评定

(四)影响测量信度和效度的因素

第三节心理测验

(一)心理测量和测验的一般问题

(二)心理测验的应用及其效果

(三)心理测验的项目分析

第四节心理物理法和信号检测法

(一)经典心理物理法

(二)心理物理法的新发展

(三)信号检测法

三、考核知识点(一)现代测验理论

1.潜特征测验理论

2.项目反应理论

(二)现代测验理论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1.测验项目的分析

2.成绩评估量表的设计

3.态度问卷的设计

(三)测量信度的评定

1.重测信度

2.等同信度

3.折半信度

4.内部一致信度

(四)测量效度的评定

1.内容效度

2.预测效度

3.同时效度

4.构思效度

5.聚合效度和辨别效度

(五)影响测量信度的因素

(六)影响测量效度的因素

(七)心理测量的四种量表

1.称名量表

2.顺序量表

3.等距量表

4.等比量表

(八)影响心理测量的因素

(九)心理测量的几种主要类型

(十)项目分析及其基本步骤

(十一)经典心理物理法的三种方法

1.最小变化法

2.恒定刺激法

3.平均差误法

(十二)现代心理物理法-信号检测法

四、考核要求(一)识记

1.斯皮尔曼的分数模型

2.潜特征测验理论的三个重要概念

3.测量信度的概念

4.测量效度的概念

5.心理测验的几种主要类型

(1)一般智力测验和能力倾向测验

(2)标准成就测验

(3)兴趣测验

(4)个性测验

(5)情感和态度测验

6.项目分析的概念

7.经典心理物理法的三种方法

(1)最小变化法的特点

(2)恒定刺激法的特点

(3)平均差误法的特点

8.比较判断定律

9.幂函数定律

10.接受者操作特点曲线

(二)领会

1.项目反应理论的主要特征

2.评定测量信度的四种方法

(1)重测信度

(2)等同信度

(3)折半信度

(4)内部一致信度

3.评定测量效度的五种方法

(1)内容效度

(2)预测效度

(3)同时效度

(4)构思效度

(5)聚合效度和辨别效度

4.影响测量信度的因素

5.影响测量效度的因素

6.项目分析的基本步骤

7.信号检测法的两个指标(β和d’)

(三)应用

1.举例说明心理测量常用的四种量表。

2.举例说明心理测验的应用。

3.如何用最小变化法测量感觉阈限。

4.举例说明恒定刺激法。

5.如何用平均差误法测量感觉阈限。

第八章访谈法、问卷法和观察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访谈法的特点和类型、访谈法的设计、问卷法的特点和类型以及问卷法的设计,了解观察的类型和特点、观察的测定以及观察法的评价

本章的重点内容是访谈法、问卷法和观察法的设计。难点是访谈的信度、效度和客观性以及问卷测量的准确性。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访谈法和问卷法的特点和类型

(一)访谈法的特点和类型

(二)问卷法的特点和类型

第二节访谈法的设计

(一)影响访谈效果的因素

(二)访谈的信度、效度和客观性

(三)访谈问题的设计

第三节问卷法的设计

(一)影响问卷效果的因素

(二)问卷设计的一般原则和步骤

(三)常用问卷量表的设计

第四节观察法的设计

(一)观察的类型和特点

(二)观察的测定

(三)观察法的评价

三、考核知识点(一)访谈法的特点和类型

1.研究访谈的性质

2.访谈法的类型

3.访谈法的优缺点

(二)问卷法的特点和类型

1.问卷法的性质

2.问卷法的类型

3.问卷法的优缺点

(三)影响访谈效果的因素

(四)访谈的信度、效度和客观性

(五)访谈问题的设计

1.开放式问题与闭合式问题

2.直接问题和间接问题

3.问题的组织与编排

(六)问卷法的设计

1.影响问卷效果的因素

2.问卷量表设计的层次

4.问卷测量的准确性

(七)常用问卷量表的设计

1.总加量表法

2.累积量表法

3.一致定位量表法

4.语义区分量表法

(八)观察法的类型和特点

1.观察法的类型

2.观察法的特点

(九)观察的测定

1.观察评级中的反应偏向

2.混合标准评级量表

3.行为定位量表

(十)观察法的优缺点

四、考核要求(一)识记

1.访谈法的定义

2.访谈法的优缺点

3.问卷法的性质

4.访谈的信度及其计算公式

5.访谈设计中经常采用的问题形式

6.访谈问题设计时应注意的组织与编排方面的问题7.问卷量表设计包含的四个层次

8.问卷测量的准确性包括的五个方面的特点

9.观察法的类型

(二)领会

1.访谈法的类型

2.问卷法的类型

3.问卷法一般采用的五种项目方式

4.成功访谈的条件

5.访谈人的特征和行为方面的因素对访谈效果的影响6.影响问卷效果的因素

8.常用问卷量表的设计

(1)总加量表法

(2)累积量表法

(3)一致定位量表法

(4)语义区分量表法

9.观察的特点

10.观察评级中的反应偏向

11.混合标准评级量表的设计

12.行为评定量表的设计程序

(三)应用

1.如何提高访谈的信度和效度

2.举例说明总加量表法

3.举例说明累积量表法

4.举例说明一致定位量表法

第九章口语报告法、社会测量和Q分类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口语报告法的特点和基本程序、口语报告的编码和结果处理方法,掌握社会测量和Q分类技术。本章的重点内容是口语报告的基本程序、社会测量结果的分析以及Q分类技术的程序和类型。难点是口语报告的编码和结果处理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口语报告法

(一)口语报告法的历史发展

(二)口语报告法的主要程序

(三)口语报告的编码和结果处理

(四)口语报告数据的运用

第二节社会测量法

(一)社会测量的概念和特点

(二)社会测量法的设计和实践

(三)社会测量结果的分析

(四)社会测量法的评价

第三节 Q分类技术

(一) Q技术的性质和意义

(二) Q技术的程序

(三) Q技术的类型

(四) Q技术的评价

三、考核知识点(一)口语报告法的理论假设

(二)口语报告法的基本程序

(三)口语报告法与传统内省法的区别

(四)口语报告的编码和结果处理

(五)口语报告数据的运用

(六)社会测量法的概念和特点

(七)社会测量的标准

(八)社会测量法的实施

(九)社会测量法的几种常用形式

(十)社会测量结果的分析

(1)社会测量矩阵分析

(2)社会测量的图解分析

(3)社会测量指数分析

(十一)社会测量法的评价

(十二)Q技术的性质

(十三)Q技术的程序

(十四)Q技术的类型

(十五)Q技术的评价

四、考核要求(一)识记

1.口语报告法的概念

2.社会测量法的概念

3.Q技术的性质

4.Q技术的优缺点

(二)领会

1.口语报告法的理论假设

2.口语报告法的基本程序

3.口语报告法与传统内省法的区别

4.口语报告的编码和结果处理

5.口语报告数据的运用

6.社会测量的标准

7.社会测量法的几种常用形式

(1)社会测量图

(2)靶式社会图

(3)“猜测”技术

8.社会测量结果的分析

(1)社会测量矩阵分析

(2)社会测量的图解分析

(3)社会测量指数分析

9.社会测量法的评价

10.Q技术的程序

11.Q技术的类型

12.Q技术的评价

(三)应用

1.如何对口语报告进行编码。

2.如何设计和实施社会测量法。

3.举例说明社会测量的矩阵分析法。

4.举例说明社会测量的图解分析法。

第十章研究数据的分析和结果的报告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研究数据的特征、正态分布和标准分数,掌握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

本章的重点内容是正态分布、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难点是回归方程和因子方差分析。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统计分析基础

(一)数据的特征

(二)正态分布和标准分数

(三)统计功效和统计检验

《心理学研究方法》考试答题参考

《心理学研究方法》考试答题参考 答卷首页务必注明你的姓名和班级 (注:以下为四类考试题型的答题参考例题,不可将例题照抄到自己的答卷里)名词解释举例 ?负近因效应 负近因效应是指对所有系列呈现的项目进行最后的自由回忆时,所有各系列的最后几个单字的回忆成绩都显著低于渐近线;而对各个系列分别进行即时自由回忆时,这些同样的单字的回忆成绩却最好,即表现为近因效应。前者与之相反,所以称之为负近因效应。 简答题举例 ?在心理学研究中,为什么要进行实验设计? 1 )与其他研究方法相比,实验的主要优点在于能更好的控制各类研究变量。研究者通过系统控制对事物进行观察记录,能对所观察的现象做出因果性的说明。 2 )实验方法可以发现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容易重复,可以进行校验。 3 )由于实验具有目的性,充分性,可重复性及控制性,使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其在心理学研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心理学科学研究的基石。 图表题举例 图表题的答题要点是先分清自变量(有几类自变量、各有几个水平)和因变量,再看研究设计的类型(实验设计:组内、组间、混合设计、准实验设计、现场实验设计,问卷调查,访谈,等等),最后看自变量的变化是否引起了因变量的变化,如果有变化,是什么样的变化(多变量实验安排下是否存在交互作用效应);总结以上情况,看是否支持某种心理学理论,得出结论。 举例: ?下面是一个关于记忆的实验,实验中用的材料是 16 个中英文单词,其中,中、英文单词各半,代表有生命的东西与无生命的东西的单词各半,单词的颜色红、蓝各半。被试分为三组,第一组要求他们对书写单词的颜色尽快做口头报告:红或蓝;第二组要求他们对出现的中英文单词的语种尽快做口头报告:中或英;第三组要求他们对出现的中英文单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心理学研究方法重点

心理学研究方法 一、科学研究的特征:系统性、重复性、可证伪性和开放性。 二、以人为被试的研究的伦理规范:知情同意、保护被试、保障退出自由与保密 三、研究课题的来源:(1)对日常生活的观察。(2)实际的需要。(3)理论。(4)技术发展的推动。 四、选题的原则:(1)课题是可行的。(2)课题是清楚的。(3)课题是有价值的。(4)课题是符合道德的。 五、取样的类型:(一)随机取样: (1)简单随机取样:又称纯随机取样,对研究总体单位不进行任何分组排列,只按随机原则直接从总体中抽取一定的样本,以使总体的每一个样本都有被同等抽取的可能性。常用抽签法和随机表取样法。(2)分层随机取样:按照总体已有的某些特征,将总体分成几个不同的部分,然后在每一个层或子总体中进行简单随机取样。优点:(1)样本的代表性强。(2)取样更灵活。(3)参数估计更加准确。 (3)系统取样:是以某种系统规则来选择样本的方法。优点:比较简单,易于实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较多。缺点:样本对总体代表性不够,名单中个体的排列方式可能使系统取样产生问题。 (4)聚类取样:将总体按照某种标准划分为若干子群体,每个子群体作为一个取样单位,用随机的方法从总体中抽取子群体,将抽中的子群中的所有单位合起来作为总体的样本。优点:调查单位比较集中,调查工作的组织和进行比较方便。缺点:如果调查单位在总体上分布

不均匀,准确性相对随机取样要差。 (5)多段取样:适用于总体范围大、对象层次多的研究,能有效的节省调查所需的人力及费用。缺点:由于每级取样时都会产生误差,所以误差较大。 (二)非随机取样: (1)方便取样:研究者选择在方便的时间和方便的地点将所遇到的人作为研究样本的方法 (2)立意取样: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如对总体构成要素和研究目标的认识,主观判断、选取可以代表总体的个体作为样本。 (3)定额取样:按特定的标准将总体中的个体分成若干类或层,然后在各层中取样。 (4)滚雪球取样:先从总体中合适的调查对象开始进行调查,再通过他们得到更多的调查对象,如同滚雪球一样。 六、心理学研究中的主要变量: 1、变量:指在性质上或数量上可以变化、可以取两个或两个以上值的事物的特征。 2、刺激变量、机体变量和反应变量: (1)刺激变量:简称S变量,是指已知的对有机体的反应发生影响的刺激条件,包括研究者可以操纵和控制的环境特征。有机体接受的刺激具有多种形式:自然性刺激和社会性刺激,具体性刺激和抽象性刺激,外部刺激和内部刺激。 (2)机体变量:也称被试变量、属性变量。指被试本身对行为反应

心理学研究方法考试提纲(供参考)

研究生班《心理学研究方法》考试提纲题目类型: 1.名词解释(任选5题,每题5分,共25分) 2.简答题(任选4题,每题10分,共40分) 3.图表题(任选2题,每题10分,共20分) 4.研究设计题(任选1题,15分) 请根据上面的要求,从下面给出的试题中进行选择:一、名词解释(任选5题,每题5分,共25分) 1.变量(variable) 2.交互作用(interaction) 3.个案研究(case study) 4.比例量表(ratio scale) 5.参与观察(participant observation) 6.科学方法(scientific method) 7.实验者效应(experimenter effects) 8.拉丁方设计(Latin square) 9.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 10.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 11.随机组设计(random groups design) 12.纵向研究(longitudinal studies) 13.问卷法(questionnaires methods) 14.双盲实验(double-blind experiment) 15.准实验设计(quasi-experimental design) 16.额外变量(extraneous variable)17.操作定义(operational definition) 18.地板效应(floor effect, basement effect) 19.单被试实验(single-case experiment) 20.匹配组设计(matched groups design) 21.自然观察(naturalistic observation) 22.假设(hypothesis) 23.天花板效应(ceiling effect) 24.独立组设计(independent groups designs) 25.霍桑效应(Hawthorne effect) 26.访谈法(interview methods) 27.恒定刺激法 28.ROC(接收者操作特征曲线) 29.极限法(最小变化法) 30.平均差误法(调整法) 二、简答题(任选4题,每题10分,共40分) 1.心理学研究中的各种变量 2.因变量的选择及测量 3.组内设计的优点、缺点及克服方法 4.单被试实验设计 5.什么是自变量混淆,怎样避免自变量混 淆? 6.访谈法的主要类型 7.随机取样的方法 8.对观察法的评价 9.实验方法和非实验方法的比较 10.单被试设计的优缺点 11.简述心理学理论优劣的标准 12.简述科学研究的目的13.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 14.问卷法的特点与类型 15.什么是自变量?自变量的种类有哪 些? 16.操作定义及重要作用 17. 实验方法与非实验的自然观察法,各自 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能在一项研究中 同时使用这两种方法吗? 18.调查法有哪些特点?在调查问卷的问 题设计中应该注意哪些要点? 19.数量估计法的程序安排 20.简述顺序量表的制作方法 21.简述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 22.在下面每个例子中,你认为哪种设计(组内或组间设计)最合适? (1)在测量人对声音的反应速度时,研究者想知道声音的高低变化对反应速度的影响。(2)对训练动物所采用的三种不同方法进行比较研究。

自考心理学研究方法历年真题项选择汇总含答案

三、多项选择题 9.在非参数统计中,下列用于检验单样本的方法是(ABC ) A.二项式检验 B.X2单样本检验 C. Kolmogorov-Smirnov单样本检验 14.问卷法一般采用的项目方式为`:ABCDE A.是否式 B.选择式 C.排列式 D.填空式 E.量表式 13.下列属于经典心理物理方法的是( bcd ) B.最小变化法 C.恒定刺激法 D.平均差误法 2社会测量的方式的是( bcd ) B.社会测量图 C.靶式社会图 D.“猜测”技术 10.因素分析基本类型的是( abc ) A.R型因素分 B.Q型因素分析 C.P型因素分析 11.下列属于小N设计主要类型的是(abc ) A.反转型设计 B.多重基线设计 C.扩展式反转设计 1.元分析的主要特点有( BDE )。 B.元分析是一种定量分析D.元分析是一种全面的评价E.元分析寻求普遍性的结论 3.准实验设计的主要类型有(BCDE )。 B.回归间断点设计 C.不等同对照组设计 D.间歇时间序列设计 E.交叉滞后组相关设计 6.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多元分析方法有( ACD )等。 A.判别函数分析 C.主成分分析 D.典型相关 7.下列各项测验中属于兴趣测验的有( CD )。 C.SCII D.KOIS 8.心理学研究中不常用的取样法有( ACE )。 A.计划取样法 C.顺序取样法 E.穿透重复子样本法 11.构建因果模型的具体步骤是( ABD E ) A.提出理论构思和初步模型 B.变量的操作化和处理 D.以实际数据支持函数方程 E.实际数据和结构模型相拟合 12.问卷测量的准确性包括( ABCDE ) A.效度 B.测量工具之间的相关 C.同质性 D.信度 E.测量分数的分布 13.实验室实验的特点有( ABD )

《心理学研究方法》年月期末测验指导

《心理学研究方法》年月期末测验指导

————————————————————————————————作者:————————————————————————————————日期:

0297《心理学研究方法》2013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 一、考试说明 本课程为闭卷考试。考试题由四种题型组成,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题型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20题,共20分) 题型二:简答题(每题10分,4题,共40分) 题型三:分析设计题(每题10分,2题,共20分) 题型四:综合设计题(每题20分,1题,共20分) 二、重点复习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一)心理学研究 1、知识的来源:权威人士、个人经验、注意凝聚、科学方法。 2、科学研究的特点和目的 (1)科学研究的特点: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有系统的理论框架和目的;具有一定的控制机制;有严密的分析。 (2)科学研究的目的:描述对象的状况;解释对象的活动过程;预测对象将来的发展;控制对象发展的方向 (二)构造主义 1、代表人物:冯特 2、采用实验内省法 (三)心理学研究方法分类 1、心理学研究的方法体系:哲学方法论、一般科学方法论、具体研究方法。 2、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1)收集数据的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量法 (2)分析数据的方法:数学方法、模型方法、逻辑方法 第二章心理学研究方法发展的新特点 (一)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特点 1、研究背景的现场化 2、研究方法的综合化 3、研究手段的现代化: 1)出现大量新的研究技术与手段 2)建立了现代化实验室 3)计算机网络在心理学研究中大量应用 (二)计算机在心理学研究中的主要应用 1、对实验过程进行控制,如呈现刺激、控制其他仪器、对被试的反应进行自动记录 2、处理、分析数据 3、模拟心理过程 4、进行心理测验

心理学研究方法测试题2

心理学研究方法测试题目(二)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5小题15分) 1.分层随机取样: 2.操作性定义: 3.真实验设计: 4.交互作用: 5.主效应: 二、选择(1-5单选,6-10多选,每题2分,共20分) 单选 1.有 A、B两个因素,其中A 有两个水平,B又三个水平,可以称其为()设计。 A. 2ⅹ3 B.2ⅹ2ⅹ2 C.3ⅹ3 D. 3ⅹ3ⅹ3 2.年龄、性别等是儿童心理学的主要自变量,他们属于() A. 刺激特点自变量 B.环境特点自变量C.被试特点自变量 D. 暂时造 成的被试差别。 3、既有相等单位又有绝对零点的量表称为() A. 等距量表 B.顺序量表C.称名量表 D. 比例量表 4、利用区分效度法,可以确定测验的() A.内容效度 B.结构效度C.效标效度 D. 相容效度 5、随机数码表进行的抽样称为() A. 简单随机抽样 B.分层抽样C.分阶段抽样 D.等距抽样 多选 6.克服组内设计缺点的方法有() A.随机组设计 B.ABBA平衡法C.匹配组设计 D.拉丁方设计 7.可将T 检验用于检验实验设计显著性的设计有() A. 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 B.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后测设计 C. 随机多组后测设计 D. 随机区组多因素设计 8、影响效度的因素有() A. 测验本身的因素测验 B.测验实施中的干扰因素 C. 效标团体的性质 D. 效标的性质 9、元分析中提出的研究问题应包括哪几个要素() A.研究对象 B.研究设计 C. 处理因素 D. 研究效应 10、因素设计的主要特点是: A.可以观察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B.揭示不同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C. 获得更生态化的实验结果 D. 实验设计与实施相对复杂

莫雷《心理学研究方法》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1~18章【圣才出品】

第1章心理学研究方法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心理学研究方法中可以确定因果关系的是()。 A.自然观察法 B.相关法 C.实验法 D.个案法 【答案】C 【解析】实验的根本目的在于确定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是心理学研究的重点。因为实验对无关的额外变量进行了严格的控制,排除了其它的可能性,我们就可以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而其它的非实验方法都不能对环境进行有效控制,变量之间的关系很可能受到其它很多因素的影响,从而只能判定它们有关,但不能判定是否是因果相关。 2.普莱尔在三年里每天三次对其子进行长期观察,并辅之简单实验,完成其心理发展报告,从研究设计上看,属于()。 A.横断设计 B.纵向设计 C.聚合交叉设计 D.混合设计 【答案】B 【解析】纵向设计是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内,对个体进行追踪,对其心理发展进行系统

的研究,因此也叫追踪设计。普莱尔采用的正是纵向研究。 3.在同一时间内对国内二十三个省市在校青少年思维发展的研究,属于()。 A.横断设计 B.纵向设计 C.聚合交叉设计 D.双生子设计 【答案】A 【解析】横断设计是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年龄(年级)或几个年龄(年级)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测查并加以比较。 4.聚合交叉研究的基本设计思想是在()图式中分段进行()。 A.横向设计纵向设计 B.双生子设计横向设计 C.纵向设计横向设计 D.纵向设计双生子设计 【答案】C 【解析】聚合交叉设计是将纵向设计和横断设计综合在一起的一种研究方法,其基本设计思想是在纵向设计图式中分段进行横断设计,取长补短,保留纵向设计和横断设计的优点,克服其缺点,既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总体情况,也可以从纵向发展的角度了解儿童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各种心理变化以及社会历史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自考 心理学研究方法 历年真题 单项选择答案汇总

二、 7.ANOVA中最简单的设计是(单向方差分析)。 1.Q分类通常要求客体数目在(60-120 )。 14.Q分类技术以人为分析单位,其重点在于分析(人际关系) 2.自然观察有许多变式,其中最常见的是抽样调查和( 个案研究)。 3.格式塔学派的创始人是(韦特墨)。 4.心理统计中用以表示分数离散度的主要指标有标准差和( 方差)等。 5.小样本研究范式的缺点之一是(研究的外部效度不易达到要求)。 6.控制变量是实验中保持恒定的某些潜在的(自变量)。 7.一致定位量表是以(心理物理测量)为基础。 8.访谈信度通常以(重测信度)作为评估指标。 2.以数据为基础,把数据反映的实际关系组织为理论原则的心理学理论构建类型是(.归纳)理论。 3.费希纳等人提出了( 心理物理法),揭示了客观刺激量和主观感觉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5.建立“实验学校”或“基地”,对同样对象反复多次的进行心理学或教育实验研究,容易产生 多重实验的干扰,从而削弱研究的(外部效度) 6.用来表示“测验结果能够预测人们将来行为的程度”的是(预测效度) 7.观察者在评级中出现的过宽的倾向,我们称之为(正宽大)效应。 8.“原始报告分析”指的是( 口语报告法) 9.统计功效是指在统计检验中不犯或避免犯( .Ⅱ)类错误的概率。 10.多元分析的两种不同的策略是( .标准分析和层次分析) 2.心理学研究中,外源变量相应于(自变量),内源变量相应于(因变量)。 3.小N设计的主要类型之一是(多重基线设计)。 )。4.平均差误法又叫(调整法 )。5.方差也称为变异,一组分数的方差正好是其标准差的(平方6.多元分析的基本方法之一是( 判别函数分析)。 8.等比量表的特点是(既有相等单位,又有绝对零)。 9.行为主义学派主张(实验方法),研究可观察、可测量、可控制的外显行为。 10.简单随机抽样法有两种主要的方式,它们是(.抽彩法和随机表取)样法. 1.避免严重损害内部效度,在研究中应特别注意控制,最有效的途径是采用(随机化程序)1 2.能够最有效运用实验控制策略的是(实验室实验) 14.问卷设计中的最高层次是(问卷量表的构思与目的) 15.两种常用的标准分数是标准九分数和(.z分数)

中山大学心理学研究方法真题(供参考)

中山大学 201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心理学研究方法 一、选择题:请选择一个最恰当的答案。把题号和答案写在答题纸上。(每题3分,共45 分) 1.如果一个变量的所有数值都差不多相等,另外一个变量的数值之间却差异很大,那么这 两个变量间的相关系数接近 A. 零 B. 10 C. 1.0或-1.0 D. -1.0 2.一个实验中包含控制组或控制条件是为了 A. 为感兴趣的变量提供一个可比较的基线 B. 避免天花板效应或地板效应 C. 估计实验者效应和要求特征 D. 增强结果的普遍性 3.要做一个真实验,必须至少有一个因变量和 A. 两个自变量,每个有两个水平 B. 一个自变量,至少两个水平 C. 两个自变量,每个至少一个水平 D. 一个自变量,至少一个水平 4.一个实验产生了零结果的可能原因是 A. 因变量产生了地板效应 B. 额外变量没有保持恒定 C. 自变量的几个水平间太相似 D. 以上都是 5.为什么艾宾浩斯要在他的记忆实验中使用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材料? A. 他在研究后摄抑制 B. 他不认为CVC这样的无意义音节难学 C. 他想降低刺激间可能的语言关联性 D. 他想减少第二次学习刺激序列的节省次数 6.为避免训练早期可能发生的较大的练习效应,实验者应该 A. 采用ABBA设计使得平均起来每种条件的测试时间相同 B. 给一半被试采用ABBA测试顺序,另外一半被试用BAAB C.为了使得被试正式实验的成绩比较稳定,可以在实验开始前让被试练习几次 D. b和c都正确 7.下列哪个结果体现出交互作用? A. 在回忆和再认测试中,语义编码的刺激都要比字形编码的刺激记得好 B. 在回忆和再认测试中J字形编码的刺激都要比语义编码的刺激记得好 C. a和b都正确 D. 在回忆测试中,语义编码的刺激要比字形编码的刺激记得好;而在再认测试中,字 形编码的刺激要比语义编码的刺激记得好 8.实验者让被试对生命物和非生命物既快又准地命名。他发现对生命物的命名时间短于非 生命物的;且生命物的命名错误率是2%,非生命物的是10%。这个结果说明 A. 没有速度一准确性权衡,因为错误率高时反应时也快。 B. 没有速度一准确性权衡,因为速度和准确性是正相关。 C. 没有速度一准确性权衡,因为没有测量准确性。

心理学研究方法复习题

心理学研究方法复习题 一、重要概念 1、研究的效度:即有效性,它是指测量工具或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需测量的心理特质的程度。 2、内部一致性信度:主要反映的是测验内部题目之间的信度关系,考察测验的各个题目是否测量了 相同的内容或特质。内部一致性信度又分为分半信度和同质性信度。 3、外推效度:实验研究的结果能被概括到实验情景条件以外的程度。 4、半结构访谈:半结构化访谈指按照一个粗线条式的访谈提纲而进行的非正式的访谈。该方法对访谈 对象的条件、所要询问的问题等只有一个粗略的基本要求,访谈者可以根据访谈时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做出必要的调整,至于提问的方式和顺序、访谈对象回答的方式、访谈记录的方式和访谈的时间、地点等没有具体的要求,由访谈者根据根据情况灵活处理。 5、混淆变量:如果应该控制的变量没有控制好,那么,它就会造成因变量的变化,这时,研究者选定 的自变量与一些没有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这种情况就称为自变量混 淆。 6、被试内设计:每个被试接受接受自变量的所有情况的处理。 7、客观性原则:是指研究者对待客观事实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既不能歪曲事实,也不能主观臆断。 8、统计回归效应:在第一次测试较差的学生可能在第二次测试时表现好些,而第一次表现好的学生则 可能相反,这种情形称为统计回归效应.。统计回归效应的真正原因就是偶然因素变化导致的随机误差,

以及仅仅根据一次测试结果划分高分组和低分组。 9、主体引发变量:研究对象本身的特征在研究过程中所引起的变量。 10、测量法: 11、研究的信度:测量结果的稳定性程度。换句话说,若能用同一测量工具反复测量某人的同一种心理特质,则其多次测量的结果间的一致性程度叫信度,有时也叫测量的可靠性。 12、分层随机抽样:它是先将总体各单位按一定标准分成各种类型(或层);然后根据各类型单位数与总体单位数的比例,确定从各类型中抽取样本单位的数量;最后,按照随机原则从各类型中抽取样本。 13、研究的生态效度:生态效度就是实验的外部效度,指实验结果能够推论到样本的总体和其他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即试验结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 14、结构访谈:又称为标准化访谈,指按照统一的设计要求,按照有一定结构的问卷而进行的比较正式的访谈,结构访谈对选择访谈对象的标准和方法、访谈中提出的问题、提问的方式和顺序、访谈者回答的方式等都有统一的要求。 15、被试间设计:要求每个被试者(组)只接受一个自变量处理,对另一被试者(组)进行另一种处理。 16、主体存在变量: 19、匹配组设计:就是对全部被试进行前测,测验的性质与正式实验的性质是类似的,或者是相关的,然后按测验成绩均匀地形成组。 20、安慰剂控制:在实验中是指一种看起来象药物或其他速效物质,实际上是一种无效或非活动性的物质。

心理学研究方法复习提纲

科学研究的特征:目的性、继承性、创新性、系统性、控制性 *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 ①研究对象特殊性; A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有意识、有心理的有机体——人,具有思想、情感、意志及特殊的气质、性格与学习能力;既是生物实体,也是社会实体;心理具有发展性和个体差异性。 B涉及的各种变量多且复杂,难以精确地解释和预测;不能对研究对象做出精确控制与操纵。C研究者和研究对象即主体与客体都是有意识、有目的的人类活动。 ②研究过程特殊性; A是主客体相互作用过程,研究对象控制与操纵欠精确;变量多且设计复杂、精细;易受社会政治因素的影响。 ③研究方法特殊性; A需要符合伦理性原则。 B“黑箱方法”,难以准确描述脑内心理活动的具体过程与变化。 C难以进行严格的控制实验,较难确认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心理研究的目的:描述、解释、预测、控制 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客观性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发展性原则、系统性原则、伦理性原则、教育性原则

心理学研究方法分类: ①按数据形式分: A量化研究:研究涉及到可量化的变量,并且研究结果中变量之间的关系以一种数量化的方式来呈现。 B质化研究:研究涉及的是难以进行量化的材料,研究的结论也常常是描述性的。 ②按研究目的分: A因果研究B相关研究 ③按对变量的干预情况分: A真实验研究B准实验研究C非实验研究 心理学研究设计方法: 变量数据获得方法:

实验法研究心理现象标志:费希纳1860年《心理物理学纲要》 科学心理学诞生标志:威廉冯特1879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理论研究:它主要通过理论论证、列举材料、总结分析等方式对心理现象或规律提出新的见解。如青少年早恋心理分析、教师心理健康及调适、试论心理健康教育运作模式等。 描述研究:它主要通过观察、访谈、案例分析(个案)等方式获得事实材料(证据)以表明或证明关于心理现象与规律的看法。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观察研究、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访谈研究、注意力不集中儿童的个案研究等。 实证研究:它主要通过测评、实验等方式获得数据材料以表明或证明有关心理现象与心理规律的看法。如不同类型学校学生自信心状况研究、教师期望改变影响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实验研究等。 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现状:多样共存 新特点:研究思路的生态化、研究方式的多分支化、研究方法的综合化、研究手段的现代化、研究结果的数学化、研究过程的计算机化 心理学研究基本环节: 1、问题的提出与课题的确定 2、文献的查阅与综述 3、研究类型的选择 4、变量的确定和控制 5、被试的取样 6、研究的实施 7、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8、结论的获得及其适用性 理论:一种能解释某些现象的具有逻辑关系的肯定陈述,是由一定的科学概念、概念间 的关系及其论证所组成的知识体系。即对一系列抽象变量之间可能关系的描述。 归纳:由事例出发形成理论 演绎:由理论出发形成假设 研究就是检验假设,修改理论的过程

心理学研究方法试题

1. 在进行两个平均数差异的检验时,需要考察哪些因素?答: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就是对两个样本平均数之 间差异的检验。进行两个平均数差异检验时,需要考虑的条件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要考虑总体分布和总体方差,需要注意两个总体方差是否一致;(2)两个样本是否相关以及两个样本容量是否相同等一系列条件; ⑶不同条件下选用不同的公式,不能用错,这是在实际应用中特别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2. 在词频效应的实验中有哪些潜在的自变量,你认为应该怎样控制?答:自变量是指由研究者选定,并进行操作、 变化的,能产生所欲研究的心理现象的因素或因素的组合。因变量是指由自变量所引起的被测者某些心理现象或行 为的变化。实验中除自变量和因变量之外的其余变量称为额外变量,在额外变量中可能会引起因变量变化的因素被 称为潜在的自变量。在词频效应的实验中,词频为自变量,反应时间为因变量。而被试间的差异、词频的定性、材料的选择、实验任务、研究设计、实验环境和数据处理方法等都会是潜在的自变量。对于这些潜在的自变量,应以以下方法加以控制:(1)控制被试间差异,应用随机的方式抽取大量水平相近的被试。在词频效应的实验中,可以随机抽取一百二十名大学生作为被试。(2)用一个确定的标准来定性词频,如以字或词在报纸、书刊、教材等语言 材料中使用次数统计而得出。由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经验引起的词频不确定性,可以用大被试量来加以控制。 (3) 材料的选择方面,若以拼音文字为实验材料,拼读规则的运用会使词频效应被低估。所以应选择非拼音类文字,如汉字就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由于汉字有不同的结构类型,实验可将此作为一个自变量加以操纵。(4)词频效应的实验中,因变量为反应时间,有很多不同的任务类型如命名、判断、再认、补笔等可以用来进行实验。在此实验中, 由于不能确定词频效应究竟发生在字词识别的哪个或哪些阶段,其作用各有多大,所以选择三种不同的任务类型:词汇判断、命名和词汇命名,将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得出更准确的结论。(5)在词频效应的实验中,为了达到上述(1)、(2)和(3)的控制效果,应把词频和字类型作为组内设计。但为控制不同类型任务间的相互干扰,任务类型应作为组间设计。(6)实验环境应尽量保持恒定。(7)运用计算机呈现刺激并记时。用不同的统计方法进行统计计算后,再得出结论。以上是对在词频效应的实验中可能会存在的一些潜在自变量的控制方法。 名词解释 1. 个案研究:是对单个被试或单一组进行的深入描述和分析。个案研究的材料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包括自然观察、访谈、心理测验和档案记录等。个案研究是心理学历史最长的研究形式之一,学派时期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就是对一些临床个案观察和分析的成果。一般来说,个案研究是对于单一案例或有限数目的事例所进行的全面、深入和详尽的考察和研究。个案研究还比较重视研究结果对于样本所属总体的普遍意义。个案研究是一种自然观察,它既可以作定性的考察,又可以进行定量的分析。个案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运用观察法,目前最多采用的是参与观察法,即由观察者或研究者直接参与所观察和研究的活动或事件。 2?间接观察:指借助于各种仪器或装置(如录音机、录象机、摄象机、照相设备等)进行观察和记录。 3. 实验者效应:我们通常把主试的期望等因素造成的实验偏差称为实验者效应。实验者效应是指实验者本身的个 性特、动机、情绪、或其它细微而无意的行为影响被试,使得把实验目的、结果的期望等也在无意中传递给被试,因而限制了研究结果的外部效度。人们早就注意了这种效应,建议运用标准化的指导语和实验程序,并采用“双盲” 实验以提高研究的外部效度。 4?横断研究:是研究某一个特定点上的几个不同的组(通常是具有不同的年龄)之间的比较。 5. 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 6. 随机组设计:最常用和简单的消除组间设计各组被试差异的办法是随机分配被试。假设每个被试被分配到某一组的概率是相同的。 7. 纵向研究:是对一组(“群组”,如果这个组比较大的话)被试进行一个较长时期的跟踪研究,如果对这个群体设计一些“特殊的条件”,那么就可以同一个控制组来进行比较。 &问卷法:是研究者用统一的、严格设计的问卷来收集与研究对象有关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数据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问卷法是通过书面形式、以严格设计的心理测量项目或问题,向研究对象收集研究资料和数据的一种方法。它主要采用量表方式,进行定量化的测定,也可以运用提问方式让受试者自由地作出书面回答。 9. 准实验设计:是一种未能完全符合控制额外因素作用的实验设计。 10. 低限效应(地板效应、门槛效应):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困难,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差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时,我们就说出现了低限效应。 11. 访谈法:使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口头交谈的方式,来搜集研究对象某些心理特征和行为数据资料的一种 方法。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的交谈来收集有关对方心理特征与行为数据资料的研究方法。它是心理学研 究中运用最广泛的研究方法之一,特别是在心理学应用研究中,我们常常用访谈法了解人们的态度、看法、感受和 形,考察被试对这两个或多个物体的不同注视时间(次数、每次时间长短),以判断被试对某一物体的偏好,一般

心理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心理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4、了解观察的类型、结构和特点,掌握观察的技术与方法; 5、了解访谈的类型、特点和程序,掌握访谈的基本技巧; 6、了解和掌握问卷法的特点和类型以及问卷法的设计; 7、了解和掌握测验法的特点、类型以及心理测验的编制和使用; 8、了解其他的研究方法;研究论文的撰写。 难点: 1、掌握心理科学研究中的基本变量及控制技术; 2、掌握心理学科研中选题的方法; 3、问卷法的设计; 4、研究论文的撰写。 ●本课程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 第一章心理学与科学 (4学时,讲授4学时) 【知识点提示】心理学的性质、心理学的科学研究、心理学研究中涉及的伦理问题【重难点提示】心理学的性质、心理学的科学研究 第一节心理学的性质 一、心理学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 二、心理学是具有不同分析单位的学科 三、心理学既重视内省也重视客观观察 第二节心理学的科学研究 一、一般人的探索方法 二、科学研究的特征 第三节心理学研究的伦理问题 一、以人为被试的研究 二、以动物为被试的研究 ●实践内容(实验、见习、观摩) ●作业

第二章选题与取样 (6学时,讲授6学时) 【知识点提示】心理学研究的课题来源,选题要遵循的原则和标准,心理学文献的查阅,心理学研究的取样。 【重难点提示】心理学研究的课题来源,选题要遵循的原则和标准,心理学文献的查阅,心理学研究的取样 第一节选题 一、研究课题的来源 二、选题的原则 第二节查阅文献 一、查阅文献的意义 二、文献的来源 三、查阅文献的方法 第三节取样 一、取样与选题的关系 二、取样的类型 ●实践内容(实验、见习、观摩) ●作业 选择一个研究主题,如何查阅文献,写出自己的思路。 第三章假设与解释 (4学时,讲授4学时) 【知识点提示】心理学研究的范型,理论与假设,解释 【重难点提示】心理学研究的范型,理论与假设,解释 第一节心理学研究的范型

《心理学》试题库及答案

《心理学》备考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60小题)。 1.心理学把感觉、记忆、思维等心理现象称为:()A.认知过程B.能力C.情感过程D.心理特征 2.心理活动产生的方式为:()A.投射B.反射C.映射D.折射 3.从众与服从相比:()A.二者都是自愿的B.二者都不是自愿 C.从众更出于自愿D.服从更出于自愿 4.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在:()A.1859年B.1869年C.1879年D.1889年 5.在发展的某些年龄时期,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从而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行为。这一时期被称为:()A.关键期B. 危机期C. 好动期D.危险期 6.看到水稻长得不错,断定今年一定有个好收成。这属于:()A.感知觉B.记忆C.想象D.思维 7.下列不属于心理学派别的是:()A.机能主义B. 联想主义C. 行为主义D.人本主义 8.当地震、火灾发生时,人会做出适应性的生理心理改变,这种情绪状态称为:()A.心境B.激情C.应激D.挫折 9.以语词为信号刺激所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称为:() A. 经典条件反射 B. 操作条件反射 C. 第一信号系统 D. 第二信号系统 10.人在知觉过程中,力求对知觉对象作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意义,这反映了知觉的什么特性?() A. 理解性 B. 选择性 C.整体性 D. 恒常性 11.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得不到强化,会逐渐减弱,直至消失,这是:()A.习得B.延迟C.分化D.消退 12.成语“望梅止渴”描述的是何种条件反射:()A.经典性条件反射B.操作性条件反射

C.观察学习D.认知学习 13.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量工具的编制者是:()A.卡特尔B.比奈C.推孟D.韦克斯勒 14.“鱼和熊掌不可得兼”,这种冲突情境属于:() A. 双趋冲突 B. 双避冲突 C. 趋避冲突 D. 双重趋避冲突 15.足球比赛时,若己方的球队失利,有时球迷们一哄而上作出扔东西、闹事等不理智的行为,这种现象称为:()A.去个性化现象B.群体极化效应C.社会促进作用D.模仿作用 16.心理学中的“视觉悬崖”实验说明婴儿具有:()A.方位知觉B.深度知觉C.时间知觉D.爬行知觉 17.具有反应快、有开拓精神,好冲动等特征的人属于:() A. 胆汁质 B. 多血质 C. 粘液质 D. 抑郁质 18.某10岁儿童的智力年龄是12岁,其比率智商(IQ)为:()A.125 B.120 C.110 D.100 19.下列何种事例不属于学习现象:()A.入乡随俗B.熟能生巧C.察言观色D.喜极而泣 20.差别阈限与原刺激量的比是个常数,这个定律叫:() A. 费希纳定律 B. 韦伯定律 C. 格拉斯曼定律 D. 韦伯-费希纳定律 21.研究者根据事先拟好的问题对被试进行面对面的提问,随时记录被试的回答和反应,这种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 B.测验法 C. 实验法 D.访谈法 22.林黛玉式的“见花落泪”、“对月伤怀”的情绪状态属于:()A.心境B.激情C.应激D.挫折 23.影响性格形成的主要因素是:()A.血型B.体型C.体液D.社会生活条件 24.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对新的知识技能的掌握产生的影响作用称为:()A.功能固着B.迁移C.强化D.模仿 25.用猫打开迷箱的实验解释试误学习的心理学家是:() A.巴甫洛夫 B. 桑代克 C.斯金纳 D. 班杜拉 26.学习汉语拼音后会对学习英语产生影响,这属于学习中的什么现象?()

心理学研究方法纯手打整理重点

变量:属性的逻辑组合,通常用定义来解释或限定。自变量—实验条件(操控); 调节变量:所要解释的就是自变量在何种条件下会影响因变量,也就就是说,当自变量与因变量间的相关大小或正负方向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时,这个其它因素就就是该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调节变量。中介变量:不可观察的,而在理论上又就是影响所观察现象的因素 因变量—所需测定的特征或方面(可测量)额外变量—对因变量有一定影响,但与该次实验研究目的无关的变量(控制:屏蔽、中与))随机误差:可见误差。偶然的、随机的无关变量引起,较难控制,无规律可循;影响信效度。系统误差:常定误差。常定的、有规律的无关变量引起,其方向与大小的变化就是恒定而有规律的。影响效度。 无关变量的控制:1、消除法排除或隔离无关变量对实验效果的影响e、g、标准化指导语、双盲程序、内隐测量2、恒定法实验期间,尽量使得所有的实验条件、实验处理、实验者及被试都保持恒定、e、g、研究在同一时间、地点举行,ABBA程序、拉丁方设计3、平衡法设置使得无关变量对所有的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影响都均等、4、统计控制:一种事后补救,统计隔离无关变量的影响,协方差分析,偏相关。操作定义:描述所界定的变量或事项如何测量,包括:工具,方法,程序。将变量或指标的抽象称述转化为具体的操作称述的过程。 1、简单随机取样(不作任何预处理,适用范围:对总体中各类比例不了解或来不及了解的情况)1) 抽彩法 (充分搅匀) 2)随机表法 (随

机进入) 3)随机函数法(种子问题) 2、分层随机取样:对总体进行预处理,分成若干层次后然后独立地从每一层次中选取样本。 (1)比例分层取样:按每一层次个体数量占总体中的比例决定该层次样本的数量。 (2)非比例分层取样:每层次中样本量不按该层次在总体中的比例抽取,而就是根据研究者对不同层次个体的研究兴趣与侧重程度确定比例的大小。 1、内部效度(逻辑度与额外因素影响度):研究中自变量与因变量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 影响因素:成熟因素、历史因素、被试选择上的差异、 研究被试缺失产生的效应、前测的影响、实验程序不一致或处理扩散产生的效应、统计回归效应、研究条件与因素间的交互作用。2、外部效度:可细分为总体效度与生态效度。研究结果能一般化或普遍化到样本来自的总体(总体效度)与其它变量条件、时间与背景(生态效度)中去的程度,即研究结果的普遍代表性与适用性。影响因素:1、取样代表性;2、变量的操作方式不准,致使研究的可重复性差;3、研究对被试的反作用;4、事前测量与实验处理的相互影响;5、多种处理的干扰;6、实验者效应7、研究的人为性;8、被试选择与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提高方法:严格控制;做好取样工作,包括被试取样、实验情境、

《心理学研究方法》XX年的的6月期末考试指导.doc

0297《心理学研究方法》2013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 一、考试说明 本课程为闭卷考试。考试题由四种题型组成,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题型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20题,共20分) 题型二:简答题(每题10分,4题,共40分) 题型三:分析设计题(每题10分,2题,共20分) 题型四:综合设计题(每题20分,1题,共20分) 二、重点复习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一)心理学研究 1、知识的来源:权威人士、个人经验、注意凝聚、科学方法。 2、科学研究的特点和目的 (1)科学研究的特点: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有系统的理论框架和目的;具有一定的控制机制;有严密的分析。 (2)科学研究的目的:描述对象的状况;解释对象的活动过程;预测对象将来的发展;控制对象发展的方向 (二)构造主义 1、代表人物:冯特 2、采用实验内省法 (三)心理学研究方法分类 1、心理学研究的方法体系:哲学方法论、一般科学方法论、具体研究方法。 2、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1)收集数据的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量法 (2)分析数据的方法:数学方法、模型方法、逻辑方法 第二章心理学研究方法发展的新特点 (一)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特点 1、研究背景的现场化 2、研究方法的综合化 3、研究手段的现代化: 1)出现大量新的研究技术与手段 2)建立了现代化实验室 3)计算机网络在心理学研究中大量应用 (二)计算机在心理学研究中的主要应用 1、对实验过程进行控制,如呈现刺激、控制其他仪器、对被试的反应进行自动记录 2、处理、分析数据 3、模拟心理过程 4、进行心理测验

第三章心理学研究与理论建构 (一)理论与研究的关系 (二)心理学理论的建构 1、归纳理论的建构,从研究数据的观察和分析中发展出的能够解释现象和变量之间关系的概括性理论。 2、演绎理论的建构,从某些一般性的规律出发对于某些特殊事件建立的理论。逻辑基础是演绎推理,即从一般到特殊,从理论到特殊事件。 3、机能理论的建构 4、模型理论的建构 (三)评价理论的标准 1、精确性,评价心理学理论的最重要的标准。 2、可检验性,包括可验证性、可证伪性和可反驳性。 3、概括能力,一种理论的概括性越强、可解释的现象越多,而且具有可检验性的话,理论的功效就越高。 4、简洁性,以可检验性为前提,越简单越好;与以前的理论包容性越好,越容易被接受。 第四章研究课题的选择 (一)研究问题的特征 1、通常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量; 2、问题应以提问的形式提出; 3、研究问题应当具有可解答性; 4、研究问题的呈述不应带有主观好恶等感情色彩。 (二)研究课题的类型 1、理论性课题:以揭示心理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为主要目的而进行的研究课题。 2、应用性课题:以提出解决某些社会实践、教育实践问题的具体方案和对策为主要目的而进行的研究课题。 3、按研究的深度可以将研究课题分为:描述性课题、因果性课题、预测性课题。 (三)课题选择的意义和原则:需要性原则、创造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四)提出研究假设的方法 1、演绎法:从普遍的一般性原则推论出局部的原理的过程 2、归纳法:从个别到一般 第五章研究文献的查阅 文献搜集方法 1、检索工具查找法:目录卡片、目录索引、文摘等 2、参考文献查找法 第六章研究设计 (一)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 研究设计是根据研究目的来考虑并制订出最后如何得到数据并分析数据的具体计划和安排。(二)研究设计的信度和效度 1、研究设计的信度。指研究所得数据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程度。 2、研究设计的效度。一个测量工具能够测出它要测量的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程度。研究的效度主要包括:构思效度、内部效度、统计结论效度和外部效度。

心理学研究方法试题

心理学研究方法试题 名词解释 观察者偏差:即观察者对结果的期望会导致在行为记录时产生系统误差 观察者信度:即不同的独立观察者针对同一观察所记录有一致程度,它有助于提高研究者对行为观察者准确性的信心,同时,他取决于如何让测量和记录行为时间抽样:即观察者随即的选择观察的时间的间隔 事件抽样:即研究者以特定飞行为或事件的发生为取样标准,从而进行观察的一种方法,情景抽样:在不同地点,环境,条件下研究行为,情景抽样会提高研究结果的外部效度,在情境中,可以使被试抽样来对情境中的某些人惊醒观察访谈者偏差:由于记录结果不准确或过访谈者对受访者进行不必要的引导热产生的偏差反应偏差:由于一些调查对象没有完成调查,从而减低样本性的现象便利抽样:调查人员本着随意性的原则去选择样本的抽样反方式 简单随机抽样:只从N个单位中任意抽取N个单位的作为样本,使每个可能的样本被抽中的概率向更的一种抽样方式 分成随即抽样:先从总体分为不同的子群体,即“层“再重每一层中抽取随机样本效度;即测量的证实性,简单说说“:就是测量人们想要的东西社会赞许;即符合社会要求的程度 自变量:由实验者操纵,掌握的变量,由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注视观察者或测量的行为变量 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由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注视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内部效度:研究的有效性,预示因变量的变化在多大程度上能清楚的明确的被归为因变量的影响

外部效度:实验结果能够超越特定的实验范围,推广应用到其他个体,场景和条件中的程度场景和条件场景 期望效应:被试对实验结果产生的期望 实验污染:组件被试相互交流可能产生的效应 新奇效应: 新奇效应是因为一个新方法,引发了兴奋,活力和积极性,从而改了被试的行为集中趋势:数据向某一个集中的趋势 离散趋势:数据分不断广度和变异 置信区间:对样本结果和总体只之间的误差范围的估计值。 主效应:一个因数的水平之间的平均数差异, 简单效应分析:一个自变量在另一个自变量水平上的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