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中华文化的独特符号(高中阅读)

汉字:中华文化的独特符号(高中阅读)
汉字:中华文化的独特符号(高中阅读)

汉字:中华文化的独特符号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能够代表中华文化的符号数量众多,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非汉字莫属。这不仅因为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更是因为汉字本身就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她产生的那一刻起,汉字就担负起承载中华文化的重任,几千年来与中华文化相伴而行,尽管饱经沧桑,却能同舟共济,共同谱写中华文明的不朽篇章。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尚文字的国度。早在西周时期,汉字就被作为“六艺”之一,列为宫廷初级教育的必修科目。秦始皇统一中国,将“书同文”作为重要的国策之一。东汉时期,许慎更是在《说文解字》中提出了“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的论断。汉代还将能掌握并规范书写足够数量的汉字作为选官取仕的重要标准。三国时期的《魏石经》,大唐盛世的《开成石经》,都体现了古人对汉字的尊崇。可以说,在中国历史上,大凡盛世,无不将文字作为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工具。即使在民间,也早已形成“敬惜字纸”的习俗。汉字在人们心目中的这种神圣地位,是她得以经久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

汉字的强大生命力,源自她与所记录的汉语的高度适切性。古代

汉语以单音词为主,在先奏西汉时期更是如此。汉字一字一个音节的特点,正与汉语词汇的这种特点相适应,从而形成了字词之间清晰的对应关系。虽然汉语词汇后来逐渐走上了复音化道路,但这种字词对应关系仍是整个汉语词汇系统的根基。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自古以来方言分歧就极为复杂。早在《论语》中就已出现“雅言”一词,指的就是当时的“普通话”。如采用直接记录语音的拼音文字,必将导致不同方言区文字的分裂,并最终导致文化的分裂。而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字形并不具备精确的表音功能,这正好弥补了拼音文字的弊端,可以在不同方言区之间起到统一的交际作用。文字的统一,有利于维护文化的统一,进而维护国家的统一。

汉字的强大生命力,源自她与中华文化的融通性。汉字的表意特点,使她与中华文化的众多元素相互融通,神合意随。特别是早期汉字,直观形象,生动多姿,与以写意为特点的中国绘画有异曲同工之妙。书画同源的事实,决定了早期汉字的写意特征。如甲骨文的“象”字,长长的鼻子和健壮的身躯,惟妙惟肖,充满灵动之美。

汉字优美的写意性形体,形成了世界上独特的书法艺术。从甲骨文到楷书,每一个阶段都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构成了汉字历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正因为拥有与中华文化元素高度切合的特点,汉

字才能有机地融入中华文化的系统之中,与中华文化的众多元素之间建立起密切的依存关系。

汉字的强大生命力,源自她自身系统的不断调适和完善。在书写方面,汉字由早期的整体象形性,到小篆的完全线条化,再到隶楷的彻底笔画化,一直朝着方便书写的方向进行系统性调整,有效满足了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特别是计算机问世以来,通过形码和音码等多重手段,很好地解决了电脑输入和呈现汉字的问题,粉碎了“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的预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有数量众多的代表符号,其中,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独特符号,最具代表性。

B.汉字从诞生以来就与中华文化相伴相行,她作为中华文化载体的同时,本身更是中华文化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C.汉字是西周时宫廷初级教育的必修科目,对汉字的掌握程度是汉代选官取仕的重要标准,秦始皇将汉字作为重要国策。

D.中国是一个崇尚文字的国度。汉字能够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她在人们心目中具有神圣的地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不论是《魏石经》还是《开成石经》,都体现了古人对汉字的尊祟,促使了汉字成为某些盛世时期的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工具。B.古代汉语在先秦两汉时期以单音词为主,后来逐渐走上了复音化道路,但字词对应关系仍是汉语词汇系统的根基。

C.《论语》中的“雅言”就是当时的“普通话”,用表意的汉字来记录,可以避免不同方言区文字不同导致文化分裂。

D.我国地域辽阔,方言众多,而未因方言分歧而导致文化分裂的原因在于汉字的字形在不同方言区之间起到了统一的交际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字有强大的生命力,她自身能够在历史演变中不断调适和完善,形体上完成了从甲骨文、小篆,再到隶楷的调整。

B.汉字不同于其他表音文字,它的写意性形体,历经甲骨文到楷书的不同艺术风格,成为汉字历史上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C.汉字除了与所记录的汉语具有高度适切性外,还与中华文化具有融通性。早期直观形象的汉字,与中国绘画有异曲同工之妙。

D.汉字一直朝着最简化的方向发展,最终被计算机中的音码和形码所代替,并粉碎了“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的预言。

答案解析1. C 2. A 3. D

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资料

汉字与中国文化王蒙 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赖以安身立命的根基,是解决许多麻烦问题,实现持续发展、和平崛起与国家整合的依托。没有中华文化的人类文化,将是多么残缺的文化! 历史是一个粗线条的大师,它勾勒了全球化的进程,却忽略了人们为这个发展和进步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幸好,历史又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大师,当今世界的趋势并不是单向度的。 中国的长项在于文化。中国文化近二百年来遭受了严峻的考验,已经和正在获得新生。近代以降,中华文化不但暴露了它的封闭愚昧落后挨打的一面,更显示了它的坚韧性、包容性、吸纳性,自省能力、应变能力与自我更新能力。 中国的目标应该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建设文化大国。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赖以安身立命的根基,是我们中国的形象,是解决许多麻烦问题,实现持续发展、和平崛起与国家整合的依托。中华文化是全体华人的骄傲和共同资源。中华文化是当今世界上的强势文化的最重要的比照与补充系统之一,中华文化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没有中华文化的人类文化,将是多么残缺的文化! 这里,我着重就一些个人的感受、经验谈一谈汉语汉字(海外习惯通称为华文华语)与我们的人文文化传统与现状的某些关系。 对于大多数民族来说,她们的独特的语言与文字是她们的文化的基石。尤其是使用人数最多,延续传统最久,语音语词语法文字最为独特的汉语汉字更是我们的命脉,我们的灵魂,我们的根基。 汉语属于词根语,汉藏语系。我的小说《夜的眼》译成了英、德、俄等印欧语系许多文字。所有的译者都向我提出过一个问题:“眼”是单数还是复数,是“eye”还是“eyes”? 我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汉语是字本位的,“眼”是一个有着自己的独立性的字,它的单数和复数决定于它与其他字的搭配。汉字“眼”给了我以比“eye”或者“eyes”更高的概括性与灵活性:它可以代表主人公的双眼,它可以象征黑夜的或有的某个无法区分单数与复数的神性的形而上的而非此岸的形而下的眼睛,它可以指向文本里写到的孤独的电灯泡。 汉语培养了这样一种追本溯源、层层推演的思想方法。眼是本,第二位的问题才是一只眼或多只眼的考量——那是关于眼的数量认知。眼派生出来眼神、眼球、眼界、眼力、眼光等概念,再转用或发挥作心眼、慧眼、开眼、天眼、钉子眼、打眼(放炮)、眼皮子底下等意思。 动词与系动词也是如此,华文里的“是”字,既是“tobe”也是“am”,又是“was”,还是“were”,包括了“havebeen”、“hasbeen”和“usedtobe”等。 组词造词也是如此,有了牛的概念,再分乳牛母牛公牛,黄牛水牛牦牛野牛,牛奶牛肉牛油牛皮牛角。这与例如英语里的cattle——牛、calf——小牛、beef——牛肉、veal ——小牛肉、cow——母牛、bull或者ox——公牛、buffalo——水牛、milk——牛奶、butter ——牛油……大异其趣。这些与牛有关的词,在华文里,是以牛字为本位,为本质,为纲,其余则是派生出来的“目”。这样的牛字本位,则难以从英语中看出来。 所以中华传统典籍注重最根本的概念,多半也是字本位的:如哲学里的天、地、乾、坤、有、无、阴、阳、道、理、器、一、元、真、否、泰……伦理里的仁、义、德、道、

汉字标志的图形化表现手法解读

汉字标志的图形化表现手法解读 季荣 (盐城工学院,江苏盐城 224051) 摘要:目的为更好地传播汉字文化,切实提高汉字标志的设计运用能力。方法首先分析了汉字图形化发展的现状和汉字标志图形化设计的原则,然后从“字图同构”、“以字组形”、“以形组字”和“以形饰字”四个方面,探讨在汉字标志设计中如何采用图形化表现手法。结果生动还原汉字本身的图形化、符号化、形象化特点,提出在汉字标志设计中采用图形化表现手法才能更好地与国际接轨,更好地传播汉字标志的内涵,并使“汉文化圈”以外的人感受其设计的理念,从而塑造良好的国际品牌形象。 关键词:汉字;图形化;创意方法;表现形式 Chinese character symbol of graphical interpretation technique of expression JI Rong (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Yancheng 224051,Jiangsu Yancheng)Abstract:Objective To better spreading Chinese culture,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ability to use Chinese characters logo design .Methods First analyzes graphical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and the principle of Chinese character symbol graphical design, and then from the "graph isomorphism", "to block shape", "groups with the word" and "to act the role of the word" four aspects, to explore how the characters logo design uses a graphical technique of expression.Conclusion Restore vivid characters themselves graphical, symbolic, visualization features, put forward using the graphical expression in Chinese character logo design can better with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o better spread the connot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 symbol, so that " Chinese culture circle " outside people feel their design philosophy, which create a good international brand image. Key words: Chinese characters;graphical;The creative approach;The form of performance 汉字经历了从符号——图形——文字的发展过程,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承载了中华民族太多太多的文化内涵。汉字、楔形文字、玛雅文字、象形文字等的发展是伴随着“结绳而治”、“刻木为契”、“仓颉作书”等的传说而发展起来的,汉字具有图形化的特征在汉字创始之初就已经具备了。不管是从汉字方形结构和笔画特点来看,还是从汉字本身的这种图形化特征来分析,它都是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的集中体现。图形作为一种国际化交流的语言,它可以跨越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的限制,最终达到传递信息的目的[1]。图形化汉字标志正是利用这一原

汉字与文化

汉字与中国文化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汉语是汉文化信息的载体,因此汉字既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中国文化信息的载体。对于汉字的研究,离不开文化的阐释,因为文字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人们一方面可以从文化的角度来看汉字对汉文化的影响,如对汉语发展的促进与限制,对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历史作用,对汉民族思维方法、认识模式的深刻影响等;另一方面可以用文化的眼光来考察汉文化对汉字发展和使用的影响和规约,探讨汉字系统中隐含的汉民族的心理状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思维特点、道德标准、风俗习惯、审美情趣等各个方面的特殊文化因素,从个体字符的构形上获取其所携带的物质文化信息、精神文化信息和方式文化信息。 1.汉字与古代物质文化 甲骨文中有“力”字,像由原始农业中挖掘植物或下种籽所用的尖头木棒发展而成的一种用来掘土的工具。字形中的短画,像踏脚的横木。甲骨文、金文的“男”字从田从力,像人用“力”这种农具耕田。甲骨文“渔”字异体字很多,或从鱼从水,或像垂钓形,或像以手捕鱼形,或像张网捕鱼之状,或像人叉鱼之形,反映先民已用钩、网、叉等工具捕鱼。 2.汉字与古代制度文化 从汉字的构形系统看,中国社会早期的货币是以贝壳充当的。许慎《说文解字》:“古者货贝而宝龟,周而有泉,至秦废贝行钱。”“货贝

而宝龟”意即以贝为货币以龟为宝物。《诗经〃小雅》:“既见君子,锡我百朋。”郑玄笺:“古者货贝,五贝为朋。”“百朋”即五百枚贝。这种古代的货币制度在汉字的形体上还保存着它的蜕形,贝在中国古代的货币身份还清楚地固化在汉字形体之中,以至于汉语中与财物有关的词,其书写符号大多以贝为形符,构成一个以贝为形符的字形系统。拿《说文解字〃贝部》所收的59字来看,完整地体现了汉语中有关财物、货币等概念的各个方面。例如:贿,财也;财,人所宝也;货,财也;资,货也;赈,富也;贺,以礼物相奉庆也;贡,献功也;贷,施也;赂,遗也;赠,玩好相送也;赉,赐也;赏,赐有功也;赐,予也;赢,贾有余利也;贮,积也;贸,易财也;赎,贸也;费,散财用也;败,买贱卖贵也;贵,物不贱也;贱,价少也;贪,欲物也;贫,财分少也;购,以财有所求也。上述字都从贝,都有财富义或与财富义相关。甲骨文从贝之字有贮、宝、买、得等等,可见商代已用贝为货币,作为贮存和交换流通的手段了。 3.汉字与古代精神文化 甲骨文“舞”字,像人手操舞具跳舞形,本义即跳舞。甲骨文“乐”字,从丝从木,以丝附木上来像琴瑟之类弦乐器,表示“五音八声总名”。甲骨文“龠”,像口吹原始的排萧形,排萧为竹制口吹的乐器,古书上说其小者只有三孔,大者有六孔。上述甲骨文表明,商代已有舞蹈,人们是伴着音乐跳舞的,当时音乐很发达,已有了打击乐、弹奏乐和吹奏乐等形式的音乐。 4.汉字与古代民俗文化

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内容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历时五千年形成的一个完整而庞大的体系,从哲学思想、思维方式到心理倾向,渗透进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十分丰富,具有内容的完整性。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这个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儒家文化在如此的文化模式的熏陶下,人们能够暂时忍受艰难困苦,孜孜不倦地努力工,这 可以说是中国现代化实现的重要文化动力。另外,其变革以求发展的精神在当今中国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实践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当今时代最能体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是“和谐社会”这一口号!关键词:传统文化,现代价值,继承发扬 中国现代化的道路不是走传统的西方道路而是结合中国的国情走适合自己的新道路。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的中国文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文化注重的是个人修养、伦理道德中庸和谐、以人为本。这些对于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传统文化的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指中国历史上以个体农业经济为基础,以宗法家庭为背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社会文化体系。她是我们的祖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她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她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中国传统文化的最主要特征是其支配地位长期被儒家伦理文化的价值取向占据着。上至华夏的原始民族下至近代社会,上下五千年,儒家伦理文化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而且至今仍然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除此以外,我们还能从四个方面的特征加以认识。 第一,中国传统文化是封闭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的产物。是以汉族为主体,融合各族人民的智慧,共同创造的,这一特定区域特定人类圈的社会精神形态,具有强烈的民族性。 第二,中国传统文化是历时五千年形成的一个完整而庞大的体系,从哲学思想、思维方式到心理倾向,渗透进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十分丰富具有内容的完整性。

汉字与文化论文

汉字与文化论文 理学院 工程力学0901 刘英芝 2011年5月14日 汉字与文化 汉字是中华民族自古至今所传承下来的一种不可多得的文化。它记载着我国历史发展的全部过程。在它发展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有上古原始社会的象形文字-甲骨文-钟鼎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印证了中国的全部发展过程。 汉字与文化的关系 关于文化的定义历来都是众说纷纭,但是我们从其实质来看,基本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现代汉语词典》“文化”义项第三:“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学习文化}文化水平。”这个意义上的“文化”就是文字问题,从有文字开始,不会“运用文字”就是“文盲”,就是没有文化。罗常培先生说过:“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 这个民族过去的文化靠它来流传,未来的文化也仗着它来推进。”①在文字产生之前,人类的各项活动和一切社会交流,都是依靠语言传授,有了文字以后,人类的观念活动、言语活动可以借助文字这样的物质形式表现出来,成为肉眼看得见的生动形象,巩固了人类一代又一代创造出来的思维成果。可以说各种民族文字都是该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汉字也不例外,它是汉民族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古老的汉字之所以能够沿用至今,就是因为它与汉语、汉文化紧密联系,建立了一套系统科学的文字体系。在古人心目中文字的创造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关于汉字创造流传着很多种说法,其中仓颉造字的传说流传最广,在古代的着述中有多处记载。如《荀子·解蔽》说:“好书者众矣,而仓领独传者,一也。”《淮南子·本经训》说:“昔者仓颇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许慎在《说文解字·叙》里说:“黄帝之史仓颇,

汉字——最好的企业标识图案

汉字——最好的企业标识图案 随着中国企业日益朝全球化的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司将古代中国的象形文字加以变形,设计成东西方文化均能理解鉴别的公司标志符号。 香港太平地毡国际有限公司(Tai Ping Carpets International Ltd., H.TPC, 简称:太平地毡)的客户遍及全球50个国家,它生产的地毯为一些世界级的建筑增色不少,其中包括白金汉宫(Buckingham Palace)和利雅得国际机场(Riyadh International Airport)的清真寺。但令这家公司沮丧的是,它那具有46年悠久历史的公司标识--两个用经典的隶书撰写的汉字“太平”--并没有将正确的信息传达给它高层次的消费者。太平地毡董事总经理叶文俊(Kent Yeh)说,“客户通常的评价是,它看起来像是一家中国餐馆的标记。” 今年秋季,太平地毡将启用重新设计的公司标识,告别以往过时的公司形像。新标识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对传统汉字极高的领悟和运用能力。“太平”两字被巧妙地嵌入标识的图案中,不熟悉汉字结构的人很难辨别出来。另一方面,新标识的形状又酷似一块方形地毯,对于精通中国符号的人来说,它看起来就像一个传统的“印章”。 新标识的设计者是PPA Communications公司的彼得-库克(Peter Cook)。他说,“标识设计的灵感来自产品本身,我们在设计手法上更贴近于东方风格,但考虑的主要受众则是西方的客户。” 设计师们认为,中国的象形文字几乎都是现成的标识语,因为这些古老的文字都曾经是用来表达一定含义的图形符号。几个世纪以来,中国的书法艺术对这些象形文字加以微妙的演绎,并形成不同流派的字体。 但说来奇怪,现代行销以及对企业认知的新需求并没有使汉字的书写格式发生太大的变革。与此同时,反观拉丁字母表,则有无数的字体和设计图样被衍生出来,使设计师得以将字母巧妙地组合成具有崭新含义的图形。 库克说,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进入全球市场,这种情况正在发生变化。他说,“更多的国际标准为人们所采纳,传统的名称表达方式必须能更好地适应国际化的认知需求。” 对于太平地毡来说,设计一个更具全球性特色的公司标识是一个非常实际的考虑。公司董事总经理叶文俊说,由于该公司很多客户都来自欧洲和美国,单纯的汉字标识“不足以充分体现公司目前的形像”。实际上,为了增强公司对全球客户的吸引力,太平地毡的销售人员早就开始在行销活动中修饰改良了公司的标识。 叶文俊说,“当我们最后决定改变公司标识时,公司本身已发生了真正的变化。” 促使公司改进标识的动力不仅来自国内。香港着名设计师Alan Chan说,“随着各大跨国企业纷纷在中国设立总部,它们想做的不只是引进西方的价值理念。” 今年5月,早在11年前就已进入中国市场的软件公司甲骨文公司(Oracle)改进了其在中国市场使用的公司标识,在标准的公司标识下方加入“甲骨文”3个汉字,即:“龟甲上的文字”。这个词的起源可回溯至古代中国,当时的预言都被写在动物骨头上。

汉字对中国统一的重要意义

汉字对中国统一的重要意义 摘要:中国几千年的文明能够得以继承,并延续至今,汉族文化的发达是基本原因,而汉字是文化传播和继承的重要载体,是核心。本文结合汉字的产生、发展还有与中国历史的关系,讨论汉字对中国统一的重要意义。结果表明,汉字的统一,促进了大一统之下的政治文化事业的发展,对中国的统一具有非常重要和深远的影响。 关键字:汉字中国统一汉族文化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少数民族大国,汉族与少数民族是怎样融合,从而形成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汉字作为中国主要的官方文字,对中国的统一有什么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汉字的相关解释和汉字的起源,随着汉字的发展演变,着重讨论汉字对中国统一的重要意义。 一、什么是汉字 汉字,又称中文字、中国字、国字,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属于表意文字(即一般不能直接表示出字的读音,而只能够一个字表示一个词或词素的意义)。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由上古时代的华夏族人所发明创制,后来有作改进。汉字的确切历史可追溯到约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然后是金文、六国古文,再到秦朝的小篆,发展到汉朝时才被取名为“汉字”,唐代时汉字楷化为今日所用的手写字体标准,即楷书。它与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字一样,是记录语言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是人们交流思想的辅助工具。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主要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有学者认为汉字是维系中国南北长期处于统一状态的关键元素之一,亦有学者将汉字列为中国第五大发明。中国历代皆以汉字为主要官方文字。 二、汉字的起源 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与人的交往离不开语言。远古时代,汉字没有创立,人们之间的信息沟通和情感交流只能依靠言语这唯一途径来获取。随着历史的发展、汉字的创立以及汉字的统一,文明的进程和文化的普及得以延续。汉字的创立和统一有着至关重要的时代意义,尤其是后者,如果没有汉字的统一,就没有一个大民族的繁荣和昌盛。那么,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传承符号是如何产生的呢?

论汉字与中国文化

论汉字与中国文化 【摘要】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汉语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汉字作为表意文字,记载和蕴涵着古人的造字方法、造字心理,今人通过这些可进而推知古代的社会文化。从中我们能了解历史,认识历史,评价历史。 【关键词】汉字;中国文化;形声字;会意字 一、汉字与文化的渊源 汉字是历史的记录器、文化的活化石,它把人类的历史、社会和各种文化活动都记录下来,并且世代相传下去,使中国文化永存不朽,通过汉字可以追溯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踪迹。汉字产生于原始社会晚期,形成于奴隶社会前期,已经有三千年的历史了。 文化和文字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共同发展,民族文化的发展是决定汉字发生和发展的因素。文字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文字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在发展过程中与社会文化、民族文化产生了密切的联系。在原始社会,人们在集体劳动中因相互交际的要求而产生语言,但语言储存的时间有限,时间长了容易忘记,于是原始人类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学会了运用各种物件做成符号,来帮助记忆。随着社会的发展,从氏族到部落,到后来国家的出现,交际的地域范围越来越大,也就促使了文字的发展。中国文字纵的是从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一脉相承下来的,它是社会文化、民族文化发展的结晶,代表着民族的自尊、自强,使整个民族成为一个文化的集合体,并且从多个方面表现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风俗习惯等,使中华民族的古代文明世代相传,发扬光大。过去汉字与龟甲结合,开创了一个辉煌灿烂的东方古代文明。今天,汉字与硅片结合,势必使古老的汉字焕发青春的活力。汉字的信息化,使汉字从苍老变得年轻,从苦难走向辉煌。从而使汉字具有无比光明的未来。 二、从形声字看历史文化痕迹 (一)从形声字的形旁看古代文化 形旁即意符,意符是形声字中指明意义类别的符号,如“格”字左边的“木”,“铜”字左边的“金”之类,形符保留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等方面

从汉字艺术表现形式标志设计

从汉字艺术表现形式标志设计 [摘要]标志是一个企业的精神象征和对外宣传的载体,它看似简单,却是拓展其它视觉形象要素的基础,也是企业视觉形象的浓缩。利用汉字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创造出具有时代性、民族性、艺术性和前瞻性的国际化标志,在宣传中国文化的同时,也展现出中国标志独特的一面,也是中国标志设计的一种新趋势。 [关键词]标志设计汉字标志 标志,是表明事物特征的记号。它以单纯、显著、易识别的物象、图形或文字符号为直观语言,除表示什么、代替什么之外,还具有表达意义、情感和指令行动等作用。汉字是在象形文字基础上经过漫长演变而成的方块字。通过象形、会意等六种构成手段来传达特定的信息。加之“图形化”“符号化”的表现特质,可以说是标志的最原始形式。汉字本身的图底关系具有现代标志的相关特征。要将汉字应用于标志设计,不应表现在对汉字的简单挪用和变形,要力图对潜在客观条件进行发掘,运用合理技巧,构思造型都要从客观条件出发,使汉字图形化,兼具可读性与可视性,这样有助于突破不同地域和不同文化背景的限制,超越语言、文字的障碍,使更多的人能够理解设计意图。如何利用汉字这种设计元素表现现代的精神观念;如何赋予汉字标志设计新的活力和生命。本文主要从汉字艺术表现形式分析标志设计,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变体字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 汉字为方形形态,不同的字体传达出不同的感觉,有着不同的艺术特征,也体现着不同的思想情感。篆书的粗狂豪放,隶书的古朴典雅,行书的流畅有序,草书的行云流水等,这将为汉字标志的多样性提供了设计的可能。譬如,“羊”字,“羊”是中国原始社会的一个图腾,是受先民崇拜的。“羊”通“祥”,古代书籍中也可以见到“吉羊”这样的词,“吉羊”即是“吉祥”。 变体字是运用汉字的单字或多字进行主题表达一种字体,它是在汉字基础上发展而来。是汉字标志设计中应用最多、最受人们喜欢的形式之一。利用汉字这种艺术表现形式设计标志时,找出它们之间可供联系部分,相互借用,让字与字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并将依据企业性质、标志本身的含义。达到造型简练、结构紧凑、浑然一体的艺术效果。如鲁迅先生为北京大学设计的校徽,其主观视

简述汉字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简述汉字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汉字是中国人的第五大发明,没有汉字就不会有辉煌灿烂的中国 古代文明。可以说汉字是中华文明之母,就这个意义上讲,令国人自 豪的四大文明都是汉字这个大发明的衍生物。汉字是时代的见证,它 跨越时空记录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传承了宝贵的中华文明。让我 们看到了中华五干年来的历史和真实,知道了民族的历史进程和灿烂 辉煌的文明。汉字不只是一个载体,也不仅是一种工具,在笔画的组 合中,见证了社会的变迁和文化思想的演变,汉字当中蕴藏着无尽的 宝藏,蕴含着中华文化中的精髓。汉字是铸就中华文化大厦的基石, 与中国传统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一、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字从属于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是中华 民族为了交流思想、传递和保存信息,在漫长的时间里不断创造出来 的书写汉语的符号系统。它的发生、发展和演变都要受到其它文化因 素的影响和制约。这种制约就是隐含在汉字系统中,反映中华民族的 价值观念、生存方式、思维特点、风俗习惯等。同时,汉字又是中国 传统文化的特殊部分,它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而且还是承载和传播 文化的工具,负载了大量的文化信息。 “文化”的含义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文化泛指各种 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即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和物 质财富的总和。“而狭义的文化则是指精神文化而言,主要包括科学、 教育、政治、文学艺术等等。”中国传统文化是以中华民族的精神文 化和物质文化为主体的文化体系,是文化的一部分。古老的汉字已有 四五千年的历史。世界上其他几种古文字早已消失,而作为表意文字 的汉字,至今犹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汉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

汉字与中国文化全部答案

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文字是() A 楔形文字 B汉字甲骨文 C玛雅文字 D古埃及圣书字 A. 楔形文字 B. 汉字甲骨文 C. 玛雅文字 D. 古埃及圣书字 正确答案:B你选对了 2 鸿雁传书的故事,反映了汉字帮助人们完成了()的交际任务。A异地 B同时 C异时 D同地 A. 异地 B. 同时 C. 异时

D. 同地 正确答案:A你选对了 3 中华传统文化流传至今的最主要的载体是()。 A图画 B舞蹈 C音乐 D汉字 A. 图画 B. 舞蹈 C. 音乐 D. 汉字 正确答案:D你选对了 4 汉字是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体系。() A. B. 正确答案:A你选对了 1 按照词的意义去构形,字形与词义相联系的文字,称为()。

A 表音文字 B 表意文字 C 拼音文字 D 象形文字 A. 表音文字 B. 表意文字 C. 拼音文字 D. 象形文字 正确答案:B你选对了 2 按照词的读音去安排字形,字形与词的读音相联系的,称为()A表音文字 B表意文字 C意音文字 D象形文字 A. A表音文字 B. B表意文字 C. C意音文字 D. D象形文字

正确答案:A你选对了 3 世界上的文字按照它的字形与所记录的词的联系方式可分成“表音”和“表意”两大体系。 A. B. 正确答案:A你选对了 4 象形字的主要特点就是看它画得象不象。 A. B. 正确答案:B你选对了 5 汉字虽然一开始象形性很强,但它毕竟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而不是图画。所以,它不要求画得多像,能够与表示同类其他事物的字区分开来是关键。 A. B. 正确答案:A你选对了 东汉人许慎的《说文解字·叙》中记载了汉字起源的三个传说,即()()()。 A八卦说 B结绳说 C仓颉造字说 D 神农造字说 A. 八卦说 B. 结绳说

中文字的形象标志设计

广州logo设计https://www.360docs.net/doc/c52627076.html, 中文字的形象标志设计 中文字标志,是指以中国汉语文字为基本造型要素设计的标志。此类标志对我们来说是最熟悉的,也是应用最广的‘一种标志形式。当然,在用中文的其他国家和受过中国文化影响的一些国家,中文字标志也在应用。 中文字标志是标志设计中比较独特的一种形式,因为汉字造型本身是世界众多文字中很独特的。我国是汉字的发明国和主要使用国,所以,汉字标志在我国的应用是最广泛的,其设计也是非常多样与成功的。在以汉字为造型要素的标志中,日本国的文字标志也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日文字源于汉字),值得我们很好的学习与研究。 从图形学的角度来看,所有的汉字都是由形状不同、长度不等的线与点,按一定的方式与美的法则设计的、代表特定内容的符号。从此角度来说,每个汉字都是一个标志。 一、设计中文字标志需改变的观念 1.从构成汉字形象的笔画来看,它是由形状不同、长度不等的线条与点构成的图形: 2.从每个汉字的单个形象来看,它们是符合设计美法则的一个个完整的图形; 3.从汉字的起源来看,每个字本身就是标志图形(汉字起源于象形文字)。 二、中文字在标志中应用时的基本变形方法 1.改变文字外形:从标准体的“正方形”,变为“竖长方形、横长方形、菱形、圆形、扇面形、梯形”等; 2.改变笔画形象:可从“宋体”“黑体”等标准体的笔画造型,变为具有其他特征的形象; 3.改变常规结构:从常规字体的“内收型”,变为“外展型、上提型、下压型、偏移型”等,还可以用“球体形、圆柱形”等; 4.调整笔画粗细:恰当处理笔画线条的粗细,也就是处理好线与底的比例关系。 (注意:现在我们用的中文印刷字体很多,它们具有不同的特征,会使人们产生不同的美感。这主要是由于不同字体具有不同的结构、笔画造型和线条的粗细产生的。) 三、常用构思方法

论汉字与中国文化

1101201 包涵 论汉字与中国文化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从古至今便有着“多元”社会,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字。 汉字的存在,深刻地讲述出了中国的漫长崎岖凤凰涅槃般的历史,承载了我们中华儿女自豪而痛心的反思。然而,汉字便是贯穿了古今风雨中的一件独有的珍宝,汉字的命运恰巧折射出了中国的兴盛衰败。汉字极具生命力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汉字所孕育的中华文化极为深厚,每一个汉字都有其背后的意义与故事。 文字属于文化的范畴,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就决定了文字对文化的从属地位。文化是一个系统,文字也是一个系统,文字系统是文化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无论是文字的产生、发展、演变,还是具体使用,都要受到文化的其他子系统的影响和制约。这种制约,在某种意义上对文字起着关键性和决定性的作用。然而文字毕竟属于文化范畴,文字和文化的其他子系统毕竟会互相影响,一者发生变化,往往会影响另一者,所以文化的其他子系统也会受到文字的影响和制约。 关于文化的定义历来都是众说纷纭,但是我们从其实质来看,基本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

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现代汉语词典》“文化”义项第三:“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学习文化}文化水平。”这个意义上的“文化”就是文字问题,从有文字开始,不会“运用文字”就是“文盲”,就是没有文化。罗常培先生说过:“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首先汉字不是落后的。有人认为汉字是落后的。汉字是汉文化的一部分,其形成与发展都要受到汉文化的制约和影响,甚至可以说什么样的文化决定什么样的文字。如果弃之不用,人们就不能通过研究汉字来考察远古已逝的文化。其次,汉字不是万能的。汉字负载着大量的文化信息,但并不是所有的汉字都与汉文化有关,二者并不是一对一的对应关系。汉字是反映一定的历史文化,人文信息,但绝不是每个字“都是一页恢宏的历史”。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跟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在变化一样,汉字从产生的时开始,就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汉语的发展。汉字是中华民族自古至今所传承下来的一种不可多得的文化。它记载着我国历史发展的全部过程。在它发展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有上古原始社会的象形文字-甲骨文-钟鼎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印证了中国的全部发展过程。文化,从广义上讲,它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从狭义上说,它只着眼于精神方面,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民族心态、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等。还有一种说法是文化是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自从有了文字开始,就流行了一种说法:识字的那叫有文化、不识字的那叫没文化,似乎从那时候开始,文字就成了文化的一个标志。

如何设计汉字标志

如何设计汉字标志 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在设计中运用汉字设计而成字体标志,具有强烈的品牌识别力,也是近年来标志设计的新导向。文字标志之所以受到青睐,是因为在图形满天飞的时代,以汉字为标志的设计,能更加直观地第地突出品牌识别,好的字体设计,能使整个标志具有别具一格的独特个性。如何设计汉字标志?下面就一起来了解看看吧! 标志设计表现形式很多,有图案形式,也有(文字)形式,许多著名的标志就是由文字设计而成的。汉字作为信息媒介的一种视觉符号,本身包含特定的造型理念,人们凭借对文字独特意味的“形”来传递信息,通过对形的认识、理解并将之转化为形以外的“音”与“义”,并由此产生交流与沟通,了解信息传达的真正内涵。 (一)以形写意:即以汉字字形直接反映标志主题。汉字由“点”、“画”组成,具有独特的造型美。设计时可结合传统书法中的行、草、隶、篆、楷等形式,使标志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以形写意的汉字标志指通过现代装饰字体和传统书法各体本身的点化和字形结构去反映形体美,即在不影响汉字结体本身美的前提下,运用缺省、添加、改造等方法,将字形的结构加以美化,或加入其他图象点出主题。 (二)藏形现意:字形被隐藏于图形之中,以图形揭示标

志的涵义。汉字的形在这些标志设计中似乎已经不太清晰,图形是主要的视觉点,汉字与图形相互补充,虚实相交,兼容并蓄。 (三)形意相融:汉字与图形异质同构,通过变形的手法使汉字与图形建立起形式上的某种共性,合二为一,揭示主题。使之最终的标志形态不但具有汉字的形象特征,而且还能通过外在形式取得与标志意义相关物象的联系,达到似与不似的视觉效果,使受众处于更为丰富的联想中。 一种是直接使用传统书法字体或名人题字,另一种是是为了突出视觉个性,追求传统书法的某种意味而以书法技巧为基础特意设计。书法字(包括篆刻),是相对标准印刷字体而言。书法在我国具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从字体上说,书体分呈、风格各异,真、草、隶、篆、汉简、魏碑等有着各自的审美意味和形式构造,篆书雄健浑厚,端庄凝重;隶书方折端正,朴拙高古,精致典雅;楷书稳健端庄;草书简练连贯,行笔飞动圆转;行书纵情挥洒,姿势疏朗。 历代书法家及书法艺术实践者的创作活动,更赋予了汉字丰富的内涵,呈现出异彩纷呈的艺术风格,不但点划结构章法很美,还能体现书法作者本身修养和意境之美,有着世界上其他任何民族的文字无可比拟的优势,吸收书法艺术的成果可以丰富字体内容,提高字体本身的艺术效果。 运用汉字进行标志设计,因受自身构字特点的限制,其

汉字与中国文化学后感

汉字是充满智慧的语言符号。它是音、形、义的结合体,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字所无法比拟的,几乎所有的老外都感到中国字难学,单凭这一点就足以让中国人自豪,为什么中国人学得来他们学不来呢?看看日本的文字吧,他们只有学中国的字才像字,他们自己创造的文字那也称得上是字吗? 中国的方块字既可竖写也可横写,由汉字洏产生的书法艺术,更加无与伦比,古代名人的墨宝流传至今有许多已是价值连城,用汉字写春联,在新春佳节,喜庆之日,让家家户户满堂红,猜汉字谜语,无论谜底、谜面都十分的丰富多采。而且中国通过“六书法”造字,再通过字灵活组词,字,不但表音,而且表意,词汇之多,词海都容纳不下,因为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信息的传播,新词还会不断地被创造出来,真是无穷无尽!妙不可言!正因为汉字有许多优点,所以中国人取名字也特别讲究,不像外国人,他的字只表音,取名很单调,单是英国女皇中叫玛丽的就好几个。而且中国字表意明确,简洁,据说同一份文件,用中文打出来的最薄。我想,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热爱祖国的文字,并认真学好、用好祖国的文字! 与其说中国的汉字是我国先人的创造不如说是天人合一的杰作,如果你能细细体悟就会从中领悟到无穷的内涵。简单列举几个汉字让我们共同体悟和分享。 息怒二字,在我们的生活中,当象“暴风雨”一样的突发事件来临时,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和平息,息字告诉我们,我们心上的自己是息事的关键,当心念一正一定时,你就会发现事有多大,心就有多大,心能包容万物;如果我们不能理智的控制自己,心就作了奴隶,被外界所驱使了,心的容量也相应变小。 福田二字,何为福?一口一田一衣为福,我们从这里看出古人对福字的理解是多么的朴素和乐观。田,人吃的粮食来源于田。在佛教中经常把出家人的行善事宣佛理称为种福田。田由十方(口)组成,也是无数个卍万字的组合。当我们让一个生命真正的接受了真诚、善良、宽容的理,也就在人间种下了一棵善良的种子,在世间的田里生根发芽,在十方世界里开花结果。 念与思想,念是我们的头脑向宇宙空间发出的用肉眼看不见的物质思维,即心上的命令。因我明白了人生的真谛,所以我的心念经常围绕着如何让我的亲人,让所有的善良人也能得益,这需要我的亲人能纵观世界文明史,纵观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破除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只有几十年的无神无法无天的强权思想的桎梏,这是我心中最强的也是仅有的一念,这一念就是我的思想,就是我心上的十方世界,心上的大象无形。

汉字与文化感想

汉字从属于汉文化,是汉文化的一部分,它是汉民族为了交流思想、传递和保存信息,在漫长的时间里不断创造出来的书写汉语的符号系统。它的发生、发展和演变都要受到其它文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种制约就是隐含在汉字系统中,反映汉民族的价值观念、生存方式、思维特点、风俗习惯等。同时,汉字又是汉文化的特殊部分,它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而且还是承载和传播文化的工具,负载了大量的文化信息。 首先,社会需要促进了汉字的产生和发展。 原始社会时,先民群居生活,彼此之间需要相互沟通、交流,进而产生了语言。但在实际交往中,语言却不能完全满足人们交流的需要。这是因为其无法克服“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为克服这一障碍,就需要有交流的双方都认可的文字符号进行协助,最早的汉字—象形文字就产生了。 此时的象形文字只是人们交流的辅助工具,并不成系统。,当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出现后,由于国家的组织是宏大的,需要用文字来记事、管理,这就需要成系统的文字的产生。考古证明,殷商时期出土的甲骨文已是比较成熟的成系统的文字。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朝代,由于战国时期,各国都有自己的文字,彼此交流很不方便,出于便于管理和沟通的需要,秦始皇颁布全国统一使用小篆的命令,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汉字规范化运动,对民族团结、国家统一起到了重大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小篆笔画屈曲圆转,繁多,不便书写,出于简便快捷的需要,人们将小篆的曲笔拉直,改圆转为折笔,进而产生了隶书。 其次,汉字的产生和发展与社会生产力相适应。正如上文所说,汉字是为了满足人们互相交流的需要而产生的,记录、表达一定的事物,首先世界上要有这件事物,这就与社会生产力相关。最开始的汉字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简单的、容易描绘的事物,如:日、月、山、川、水、火、土、木等,这些都是大自然本身就有的。而后人凭借着主观能动性,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产生了许多新的事物,而表达这些新事物的文字也随之产生了。如,砍伐的“斧”,装东西的“皿”、“盆”、“盂”,捕猎用的“网”等。 3、汉字是汉文化的载体 汉字盛载着汉民族古代的祭祀文化、商品文化、兵器文化、民俗文化。 二、汉字推动汉文化的发展 、、、汉字在表现汉民族对各种事物的观察、思考、认识及反映汉文化的同时,还推动了汉文化的发展: 1、汉字推动了书法艺术的发展 、、、汉字推动了汉文化中书法艺术的产生和发展。“中国书法艺术是以中国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书写出来的有章、有法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随着中国汉字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2、汉字推动了篆刻艺术的发展 汉字推动了汉文化中篆刻艺术的产生和发展。篆刻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汉字、书法雕刻相结合的艺术。在纸张发明之前,人们的书写材料为龟甲兽骨,青铜器,石器,木简等。人们是将汉字刻在材料之上,这为篆刻艺术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而汉字的以形表意所具有的图画性、艺术性及字体多变性又是其产生发展的条件。 篆刻艺术起源于实用,开始只是作为商业上交流货物时的凭证,及当权者表示象征权利的证物,后来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作为欣赏的艺术。 3、汉字推动了修辞艺术的发展 汉字推动了汉文化中修辞艺术的发展。在古汉语中,词汇多为单音词,即一音一词一字,这样字与词就建立起一对一的关系。而汉语表义是靠语序排列的,这就为同一语句的顺读,

弘扬中国文化——汉字演讲稿

追根溯源文为本,弘扬发展字当先 ——弘扬中华文化的瑰宝 长春市第一五三中学穆洪良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追根溯源文为本,弘扬发展字当先》 中华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且不说那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且不说那浩如 烟海的文化典籍,就说那独具一格的语言文字,就让我们由衷地产生深深的自 豪。 汉字作为中华民族恒古至今的文字,体现的是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 精神。它是根植于民族灵魂与血液间的文化符号,是中华文明之魂,是承载民 族文化的工具,横竖撇搽都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 试想,倘若没有汉字,又怎会有“孔孟”用汉字讲述仁爱,流传千古的持 节;又怎会有“李杜”用汉字吟咏唐诗,泠泠作响的高志;又怎会有“蔡伦、 毕昇”用汉字传播文明,永垂史册的佳话! 汉字是中华文化进步的基石,是中国科技进步的路基,是所有国人的财富。 它点燃了千千万万个炎黄子孙的奋斗之梦。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强。 只有学习,传承、珍惜汉字,这才是我们的责任,才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根基。 我的梦想就是为弘扬中华文化——汉字作贡献。 中国的汉字、埃及的圣书文和美索不达米亚的楔形文并称为“三大元老” 。可岁月的风沙,早已将埃及圣书文,风化成了一具苍白的“木乃伊” ;历史的长河,也早已将美索不达比亚楔形文,冲刷得只剩下一具抽象的躯壳。 独有我们的文字,像擎天玉柱一样,狂风刮不倒,暴雨冲不倒,岁月的尘

土掩盖不了,历史的长河埋没不了,她那定海神针般的身影,屹立在世界的东 方已五千多年了。 汉字,我要弘扬你的诗意之美。每一个汉字都是一首动人的诗篇。看“梦”字,拆开为“林”、“夕”。林间夕照,那是夕阳投在林梢的深情一瞥,是最美丽 又最容易触动人心灵的画面。 汉字,我要弘扬你的形态之美。汉字是全世界最美丽的文字。甲骨文之神秘美,大小篆之古朴美,隶体书之端庄美,楷体字之隽秀美,行体字之飘逸美,草体书之神奇美。在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中, 324 个字,每一字都被创造出富有生命的形象。感觉或坐、或卧、或行、或走、或舞、或歌。 26 个“之”字, 各形不一,令后人无不惊叹——这,就是中国汉字的魅力四射;这,就是中国 汉字的力量。 汉字,我要弘扬你的音韵之美。汉字的发音变幻莫测,极富音乐性。四种 声调,讲究轻重缓疾,抑扬顿挫,使得汉字错落有致、音韵和美。 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仿佛亲 历那场著名的赤壁之战,你的耳畔顿时响起如雷的涛声,刀剑铿锵,杀声阵阵。 汉字,我要弘扬你的语言之美。每一部名篇巨著,无不体现出国人运用祖 国文字的独具匠心。 中华汉字所蕴含的美远远不及如此,我所了解的也只是它其中的凤毛麟角。 它不愧为中华文化的代表,中华文化的精髓。此时此刻,汉字在我心中的地位更 高了。 朋友们,祖国的文字,让我们骄傲和自豪。而我们,唯有继承和发扬,才 是对祖国文字尊严的最大维护。才是对中华文化最好的弘扬。 当你面前的小朋友经常操着半生不熟的英语对你说“Yes Sir ”时,那种沾

汉字与中国文化_1

汉字与中国文化 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赖以安身立命的根基,是解决许多麻烦问题,实现持续发展、和平崛起与国家整合的依托。没有中华文化的人类文化,将是多么残缺的文化! 历史是一个粗线条的大师,它勾勒了全球化的进程,却忽略了人们为这个发展和进步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幸好,历史又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大师,当今世界的趋势并不是单向度的。 中国的长项在于文化。中国文化近二百年来遭受了严峻的考验,已经和正在获得新生。近代以降,中华文化不但暴露了它的封闭愚昧落后挨打的一面,更显示了它的坚韧性、包容性、吸纳性,自省能力、应变能力与自我更新能力。 中国的目标应该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建设文化大国。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赖以安身立命的根基,是我们中国的形象,是解决许多麻烦问题,实现持续发展、和平崛起与国家整合的依托。中华文化是全体华人的骄傲和共同资源。中华文化是当今世界上的强势文化的最重要的比照与补充系统之一,中华文化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没有中华文化的人类文化,将是多么残缺的文化! 这里,我着重就一些个人的感受、经验谈一谈汉语汉字(海外习惯通称为华文华语)与我们的人文文化传统与现状的某些关系。 对于大多数民族来说,她们的独特的语言与文字是她们的文

化的基石。尤其是使用人数最多,延续传统最久,语音语词语法文字最为独特的汉语汉字更是我们的命脉,我们的灵魂,我们的根基。 汉语属于词根语,汉藏语系。我的小说《夜的眼》译成了英、德、俄等印欧语系许多文字。所有的译者都向我提出过一个问题:“眼”是单数还是复数,是“eye”还是“eyes”? 我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汉语是字本位的,“眼”是一个有着自己的独立性的字,它的单数和复数决定于它与其他字的搭配。汉字“眼”给了我以比“eye”或者“eyes”更高的概括性与灵活性:它可以代表主人公的双眼,它可以象征黑夜的或有的某个无法区分单数与复数的神性的形而上的而非此岸的形而下的眼睛,它可以指向文本里写到的孤独的电灯泡。 汉语培养了这样一种追本溯源、层层推演的思想方法。眼是本,第二位的问题才是一只眼或多只眼的考量──那是关于眼的数量认知。眼派生出来眼神、眼球、眼界、眼力、眼光等概念,再转用或发挥作心眼、慧眼、开眼、天眼、钉子眼、打眼(放炮)、眼皮子底下等意思。 动词与系动词也是如此,华文里的“是”字,既是“tobe”也是“am”,又是“was”,还是“were”,包括了“havebeen”、“hasbeen”和“usedtobe”等。 组词造词也是如此,有了牛的概念,再分乳牛母牛公牛,黄牛水牛牦牛野牛,牛奶牛肉牛油牛皮牛角。这与例如英语里的cattle──牛、calf──小牛、beef──牛肉、veal──小牛肉、cow──母牛、bul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