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信号采集

模拟信号采集
模拟信号采集

吉林建筑大学

电气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题目:模拟信号采集器设计

专业班级:信工121

学生姓名:乔向洋

学号:100212112

指导教师:许亮张玉红

设计时间:2015.03.09-2015.03.20

摘要

本次设计是建立一个多路模拟信号采集系统,能处理模拟信号,同时对信号进行循环采样并通过键盘控制输出。它主要由A/D转换模块、单片机、显示模块、键盘控制器模块组成。其中最主要的部分是单片机和A/D转换器,首先被测模拟信号通过A/D转换器转换成数字信号,然后通过单片机的处理,在显示器上不停的显示所采样的数据,通过键盘给一个控制信号,可以选择的任意一路信号在1602上面输出显示。

本设计将介绍一种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数据采集系统,它能测量直流电压及光敏阻值,并且测量结果能通过1602显示器显示出来,从而具有一定的智能性。本设计将对硬件电路部分和软件程序部分分别作介绍。在硬件部分,本文就系统的各个组成模块的原理做了详细的介绍。在软件部分,详细阐述了各个模块电路的软件设计方法和设计中的细节。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数据采集系统在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次的课程设计研究对以后生活及工业应用将会有主要的意义。关键词:PCF8591 AT89C51 LCD1602显示屏

目录

一、设计内容及要求-------------------------------------------------------------------------------------------------- 1

1.1设计内容 ------------------------------------------------------------------------------------------------------ 1

1.2设计要求 ------------------------------------------------------------------------------------------------------ 1

二、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1

2.1主控芯片设计 ----------------------------------------------------------------------------------------------- 1

2.2显示方案设计 ----------------------------------------------------------------------------------------------- 2

三、系统硬件设计----------------------------------------------------------------------------------------------------- 2

3.1单片机控制模块设计-------------------------------------------------------------------------------------- 3

3.1.1主要性能参数-------------------------------------------------------------------------------------- 3

3.1.2功能特性 -------------------------------------------------------------------------------------------- 4

3.1.3引脚功能说明-------------------------------------------------------------------------------------- 4

3.1.4 AT89S51复位模式-------------------------------------------------------------------------------- 6

3.2电源设计------------------------------------------------------------------------------------------------------ 7

3.3模拟与数字信号采集模块设计 ------------------------------------------------------------------------- 7

3.4键盘输入模块的设计-------------------------------------------------------------------------------------- 9

3.4.1矩阵键盘工作原理-------------------------------------------------------------------------------- 9

3.4.2单片机键盘扫描法-------------------------------------------------------------------------------- 9

3.5 LCD显示模块的设计------------------------------------------------------------------------------------- 10

四、系统软件设计---------------------------------------------------------------------------------------------------- 11

4.1系统工作流程 ---------------------------------------------------------------------------------------------- 11

4.2编程软件(KEIL) ---------------------------------------------------------------------------------------- 11

4.3 A/D转换程序流程图------------------------------------------------------------------------------------- 12

五、焊接与调试------------------------------------------------------------------------------------------------------- 13

5.1调试方案----------------------------------------------------------------------------------------------------- 13

5.2调试条件与仪器 ------------------------------------------------------------------------------------------- 13

六、总结 ---------------------------------------------------------------------------------------------------------------- 14

七、参考文献 ---------------------------------------------------------------------------------------------------------- 15 附录1 -------------------------------------------------------------------------------------------------------------------- 16 附录2 -------------------------------------------------------------------------------------------------------------------- 17

模拟信号采集器设计

一、设计内容及要求

1.1设计内容

本课题要求以单片机为控制器,对多通道模拟信号作数据采集并进行8位转换,采集到的数据以中断方式接入内存加以显示,并送到显示模块进行处理。由于信号比较多,单片机不可能把这些信号同时接收,因此需要由多路开关进行通道转换,分时地把信号送到采样/保持器(S/H)、A/D转换器,把模拟量转换成数字量,然后通过显示器显示所选择的通道以及所采集的数据。

1.2设计要求

1)采集至少两路模拟信号,用数码管显示出来。

2)用键盘选择多路模拟信号的任意一路来进行数据的采集、显示与切换。

3)使用PROTUES仿真软件,完成上述题目要求。

二、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2.1主控芯片设计

方案一:选用专用电压转换芯片INC7107实现电压的测量和现实。缺点是精度比较低,且内部电压转换和控制部分不可控制,优点是价格低廉。

方案二:选用单片机AT89S52和A/D转换芯片PCF5891实现电压的转换和控制,用四位数码管显示出最后的转换电压结果。缺点是价格稍贵,优点是转换精度高,且转换的过程和控制、显示部分可以控制。

终上所述:方案二所需元件少、成本低且易于实现,可选此方案。系统方案图如下:

图2.1系统方案图

2.2显示方案设计

方案一:选用4个单体的共阴数码管,将a—h全部连接起来,然后接到单片机口的I/O上进行控制。缺点是焊接时比较麻烦,容易出错,优点是价格比较便宜。

方案二:选用一个1602液晶显示器。LCD1602液晶显示容量:16×2个字符,芯片工作电压:4.5—5.5V,工作电流:2.0mA(5.0V),模块最佳工作电压:5.0V,字符尺寸:2.95×4.35(W×H)mm。1602液晶模块的读写操作、屏幕和光标的操作都是通过指令编程来实现的。这个电路几乎没有缺点,优点是便于控制,且价格低廉,焊接简单。

终上所述:由于两个方案都可以实现同样的功能,但方案二设计简单、系统开销小、反应速度较快,因此选择此方案。

三、系统硬件设计

这个设计的核心我们采用的是STC89C52芯片,P0口作为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首先,当模拟信号输入时,P0口作为数据总线对数据进行输入,其后在把数据传给8255时此时P0口作为一个地址总线。P2作为ADC0809的控制端口。P1作为流水灯控制口。如图3.1 所示:

图3.1单片机引脚图

3.1单片机控制模块设计

对于整个数据采集系统而言,起到控制和枢纽作用的单片机模块无疑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部分。AT89S52是美国ATMEL公司生产的低电压,高性能CMOS8位单片机,片内含8k bytes的可反复擦写的只读程序存储器(PEROM)和256bytes的随机存取数据存储器(RAM),器件采用ATMEL公司的高密度,非易失存储技术生产,兼容标准MCS-51指令系统,片内置通用8位中央处理器(CPU)和Flash存储单元,功能强大AT89S52是此系统的最佳选择。单片机控制模块的作用是控制各单元电路的运行并完成数据的换算或处理,主要由单片机、时钟电路、复位电路组成。

3.1.1主要性能参数

·与MCS-51产品指令系统完全兼容

·4k字节可重擦写Flash闪速存储器

·1000次擦写周期

·全静态操作:0Hz-24MHz

·三级机密程序存储器

·128X8字节内部RAM

·32个可编程I/O口线

·2个16位定时/计数器

·5个中断源

·可编程串行UART通道

·低功耗空闲和掉电模式

3.1.2功能特性

AT89S52提供一下标准功能:8k字节Flash闪速存储器,256字节内部RAM,32个I/O口线,两个16位定时/计数器,一个5向量两级中断机构,一个全双工串行通信口,片内振荡及时钟电路。同时,AT89S52可降至0Hz的静态逻辑操作,并支持两种软件可选的节电工作模式。空闲方式停止CPU的工作,只允许RAM,定时/计数器,串行通信口及中断系统继续工作。掉电方式保存RAM中的内容,但振荡器停止工作并禁止其它所有部件工作直到下一个硬件复位。

图3.2单片机最小系统

3.1.3引脚功能说明

(1)VCC:电源电压。

(2)GND:地。

(3)P0口:P0口是一组8位漏极开路型双向I/O口,即地址/数据总线复用口。作为输出口用时,每位能吸收电流的方式驱动8个TTL逻辑门电路,对端口写“1”可使其成为高阻抗输入端。在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或程序存储器时,这组口线分别被地址(低8位)和数据总线使用,在访问期间激活内部上拉电阻。在flash编程时,P0口接受指令字节,而在程序校验时,输出指令字节,校验时,要求外接上拉电阻。(4)P1口:P1是一个带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1的输出缓冲级可驱动(吸收或输出电流)4个TTL逻辑门电路。对端口写“1”,通过内部的上拉电阻把端口拉到高电平,此时可作输入口,做输入口使用时,因为内部存在上拉电阻,某个引脚被外部信号拉低时会输出一个电流。Flash编程和程序校验期间,P1接受低8位地址。

(5)P2口:P2是一个带有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2的输出缓冲级可驱动(吸收或输出电流)4个TTL逻辑门电路。对端口写“1”,通过内部的上拉电阻把端口拉到高电平,此时可作输入口,做输入口使用时,因为内部存在上拉电阻,某个引脚被外部信号拉低时会输出一个电流。在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或16位地址的外部数据存储器(例如执行MOVX@DPTR指令)时,P2口送出高8位地址数据。在访问8位地址的外部数据存储器(如执行MOVX@RI指令)时,P2口线上的内容(也即特殊功能寄存器(SFR)区中R2寄存器的内容),在整个访问期间不改变。Flash编程时,P2亦接受高位地址和其他控制信号。

(6)P3口:P3是一个带有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3的输出缓冲级可驱动(吸收或输出电流)4个TTL逻辑门电路。对P3口写“1”,它们被内部的上拉电阻拉高,此时可作输入口,做输入口使用时,被外部拉低的P3口将用上拉电阻输出电流。

(7)RST:复位输入。当振荡器工作时,RST引脚出现两个机器周期以上高电平将使单片机复位。

(8)ALE/PROG:当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或数据存储器时,ALE(地址锁存允许)输出脉冲用于锁存地址的低8位字节。即使不访问外部存储器,ALE仍以时钟振荡频率

的1/6输出拱顶的正脉冲信号,因此它可对外输出时钟或用于定时。要注意的是:每当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时将跳过一个ALE脉冲。对flash存储器编程期间,该引脚还用于输入编程脉冲(PROG)如有必要,可通过对特殊功能寄存器(SFR)区中的8EH单元的D0位置位,可禁止ALE操作。禁止后,只有一条MOVX和MOVC指令可激活ALE。此外,该引脚会被微弱拉高,单片机执行外部程序时,应设置ALE无效。(9)EA/VPP: 外部访问允许。欲使CPU仅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地址为0000H-FFFFH)。EA端必须保持低电平(接地)。需注意的是:如果加密位IB1被编程,复位时内部会锁存E端状态。如EA端为高电平(接Vcc端),CPU则执行内部程序存储器中的指令。Flash存储器编程时,该引脚要加上+12V的编程允许电源Vpp,当然这必须是该器件是使用12V编程电压Vpp。

(10) XTAL1:振荡器反相放大器的及内部时钟发生器的输入端。

(11) XTAL2:振荡器反相放大器的输出端。

3.1.4 AT89S51复位模式

复位电路单片机的RST管脚为主机提供了一个外部复位信号输入口。复位信号是高电平有效,高电平有效的持续时间为2个机器周期以上。单片机的复位方式可由手动复位方式完成。电阻、电容器的参考值1R=10KΩ、1C=10uF、hC=0.01uF复位电路如图所示。

图3.1复位电路

3.2电源设计

电源由变压部分、滤波部分、稳压部分组成。为整个系统提供5V或者12V 电压,确保电路的正常稳定工作。

采用L7805稳压块,输出为5V。电子组件要正常运作都需要电源电压供电,一般常用的电源电压为+5V或+12V,因为数字IC (Ing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所供给的电压为+5V,而CMOS IC所供给的电压为+12V,7805是一个稳压块。7805稳压管把高电压转换到低电压,7805稳压管具有保护单片机的作用。L7805输出端要并联上一个电解电容,滤除交流电干扰,防止损坏单片机系统。本设计采用只采用了稳压电源。黄色发光二极管表示保温,红色的表示加热状态。

图3.2电源电路图

3.3 模拟与数字信号采集模块设计

模拟信号采集主要采用逐次逼近型A/D转换器,它属于直接型A/D转换器,它能把输入的模拟电压直接转换为输出的数字代码,而不需要经过中间变量。主要由比较器、环形分配器、控制门、寄存器与D/A转换器组成。在数字信号方面我们采用的是光电耦合的方式使采集的信号与我们的系统互不影响。

PCF8951模数转换芯片简介:

PCF8591 是一种具有 I2C 总线接口的 8 位 A/D D/A 转换芯片,在与 CPU的信息传输过程中仅靠时钟线 SCL 和数据线 SDA 就可以实现。 I2C 总线是Philips (飞利浦)公司推出的串行总线,它与传统的通信方式相比具有读写方便,结构简单,可维护性好,易实现系统扩展,易实现模块化标准化设计,可靠性高等优点。PCF8591 为单一电源供电(2.5-6 V)典型值为 5 V,CMOS 工艺 PCF8591 有4 路 8 位 A/D 输入,属逐次比较型,内含采样保持电路; 1 路 8 位 D/A 输出,内含有 DAC的

数据寄存器 A/D D/A 的最大转换速率约为 11 kHz,但是转换的基准电源需由外部提供PCF8591 的引脚功能如表3.3:

表3.3 PCF8591 的引脚功能

PCF8591 是单片、单电源低功耗8 位CMOS 数据采集器件,具有4 个模拟输入、一个输出和一个串行I2C 总线接口。3 个地址引脚A0、A1 和A2 用于编程硬件地址,允许将最多8 个器件连接至I2C总线而不需要额外硬件。器件的地址、控制和数据通过两线双向I2C 总线传输。器件功能包括多路复用模拟输入、片上跟踪和保持功能、8 位模数转换和8 位数模拟转换。最大转换速率取决于I2C 总线的最高速率。A/D 转换器采用逐次逼近转换技术。在A/D 转换周期将临时使用片上D/A 转换器和高增益比较器。

一个 A/D 转换周期总是开始于发送一个有效读模式地址给PCF8591 之后。A/D 转换周期在应答时钟脉冲的后沿被触发,并在传输前一次转换结果时执行。一个转换周期被触发,所选通道的输入电压采样将保存到芯片并被转换为8 位二进制码。取自差分输入的采样将被转换为8 位二进制补码。转换结果被保存在ADC 数据寄存器等待传输。如果自动增量标志被置1,将选择下一个通道。在读周期传输的第一个字节包含前一次读周期的转换结果代码。以上电复位之后读取的第一个字节是

0x80。I2C 总线协议的读周期。最高 A/D 转换速率取决于实际的I2C 总线速度。

3.4键盘输入模块的设计

3.4.1矩阵键盘工作原理

矩阵键盘又称为行列式键盘,它是用4条I/O线作为行线,4条I/O线作为列线,组成键盘的。在行线和列线的每一个交叉点上,设置一个按键。这样键盘中按键的个数是4×4个。这种行列式键盘结构能够有效地提高单片机系统中I/O口的利用率。行列式键盘的工作方式是先利用列线发送扫描字,然后读取行线的状态,查看是否有按键按下。键盘部分提供一种扫描的工作方式能对键盘不断扫描、自动消抖、自动识别按下的键,并给出编码。在显示部分,它可以为发光二极管、荧光管及其他显示器提供按扫描方式工作的显示接口,而且为显示器提供多路复用信号,可以显示多达16位的字符或数字。

键盘中有无按键按下是由列线送入全扫描字、行线读入行线状态来判断的,其方法是由列线逐列置低电平后,检查行输入状态来判断,其方法是依次给列线送低电平,然后检查所有行线状态,如果全为1,则所按下的键不在此列,如果不全为1,则所按下的键必在此列,而且是在与0电平线相交的交点上的那个键。

3.4.2单片机键盘扫描法

扫描法是在判定有键按下后逐列果行(或列)的状态出现非全1状态,如果(或列)的状态出现非全1状态,这时0状态的行、列交点的键就是所按下的键。扫描法的特点是逐行(或逐列)扫描查询,这时相应行(或列)应有上拉电阻接高电平。行列式键盘扫描程序就是采用扫描法来确定哪个键按下的。

确定矩阵式键盘上哪个键被按下时运用扫描法,又称为逐行(或列)扫描查询法,是一种最常用的按键识别方法。其连接图如下如下:

图3.4 矩阵键盘电路与单片机连接图

3.5 LCD显示模块的设计

单片机通过A/D转换芯片采集到的俩路数据,经过按键的选择,在LCD1602上显示不同的通道。

1602液晶也叫1602字符型液晶它是一种专门用来显示字母、数字、符号等的点阵型液晶模块它有若干个5X7或者5X11等点阵字符位组成,每个点阵字符位都可以显示一个字符。每位之间有一个点距的间隔每行之间也有间隔起到了字符间距和行间距的作用,正因为如此所以他不能显示图形。1602LCD是指显示的内容为16X2,即可以显示两行,每行16个字符液晶模块(显示字符和数字)。

图4.5LCD显示模块连接图

四、系统软件设计

4.1 系统工作流程

程序开始运行时,我们先将它进行初始化,当数据输入后对4个通道的模拟量进行巡回采样,再将采集的数据进行工程量转换,在数码管管上显示出来,通过外部的中断实现信号的切换。

图4.1 系统流程图

4.2编程软件(KEIL)

KEIL C介绍:Keil C51是美国Keil Software公司出品的51系列兼容单片机C语言软件开发系统,与汇编相比,C语言在功能上、结构性、可读性、可维护性上有明显的优势,因而易学易用,单片机开发中除必要的硬件外,同样离不开软件,我们写的汇编语言源程序要变为CPU可以执行的机器码有两方法,一种是手工汇编,另一种是机器汇编,目前已极少使用手工汇编的方法了。机器汇编是通过汇编软件将源程序变为机器码,用于MCS-51单片机的汇编软件有早期的A51,随着单片机开发技术的不断发展,从普遍使用汇编语言到逐渐使用高级语言开发,单片机的开发软件也在不断发展,Keil软件是目前最流行开发MCS-51系列单片机的软件,这从

近年来各仿真机厂商纷纷宣布全面支持Keil即可看出。Keil提供了包括C编译器、宏汇编、连接器、库管理和一个功能强大的仿真调试器等在内的完整开发方案,通过一个集成开发环境(uVision)将这些部份组合在一起。运行Keil软件需要Pentium 或以上的CPU,16MB或更多RAM、20M以上空闲的硬盘空间、WIN98、NT、WIN2000、WINXP等操作系统。Keil C51软件提供丰富的库函数和功能强大的集成开发调试工具,全Windows界面。另外重要的一点,只要看一下编译后生成的汇编代码,就能体会到Keil C51生成的目标代码效率非常之高,多数语句生成的汇编代码很紧凑,容易理解。在开发大型软件时更能体现高级语言的优势。根据需要,可将系统软件按照功能划分为5个模块,分别是主程序模块、A/D转换模块、数码管显示模块、中断服务程序模块、按键输入模块,各模块的功能关系如图3.1所示。编写系统软件时,可首先编写各模块的底层驱动程序,而后是系统联机调试,编写上层主程序。

4.3 A/D转换程序流程图

A/D转换程序的功能是采集数据,在整个系统设计中占有很高的地位。本设计中采用中断的方式来读取转换完成的数据,这样能节省CPU的资源,当系统设置好后,一旦数据转换完成,当便会进入外部中断0,然后在中断中读取转换的数值,处理数据并送数码管显示输出程序流程图如图4.2所示。

图4.2 A/D转换程序流程图

五、焊接与调试

5.1调试方案:

(1)硬件调试

仔细检查所接电路,按照硬件原理图接线,理论上是能实现的,如果液晶不显示,则应该检查线路是否正确,或是因为单片机没有工作,还有集电极和发射极是否接对。如果只显示八,则可能是采集芯片没有接正确,检查上拉电路是否接好。另外要注意的是,由单片机输出的控制信号比较小,需要进行放大才能驱动继电器工作,蜂鸣器是低电平有效。如果能注意这些问题,电路基本不会出错。

(2)软件仿真调试

如果硬件电路检查后,没有问题却实现不了设计要求,则可能是软件编程的问题,首先应检查初始化程序,然后是读采集的数据值,显示程序,对这些分段程序,要注意逻辑顺序,调用关系,以及涉及到了标号,有时会因为一个标号而影响程序的执行,除此之外,还要熟悉各指令的用法,以免出错。还有一个容易忽略的问题就是,源程序生成的代码是否烧入到单片机中,如果这一过程出错,那不能实现设计要求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本人在设计的时候在protues仿真软中进行调试,通过此软件进行调试可以很方便的观察单片机的工作及输出情况。

(3)硬件软件联调

硬件与软件调试相结合,仔细检查各个模块的设计,旧能顺利完成任务,实现设计要求,在调试过程中必须认真耐心,不能有一点马虎,否则遗漏一个小的问题就会导致整个设计的失败。

5.2调试条件与仪器

测试条件:检查多次,硬件电路必须与系统原理图完全相同,并且检查无误,硬件电路保证无虚焊。

测试仪器:protues仿真软件,单片机最小系统实验板,1602液晶显示器。

六、总结

在此次的模拟信号采集器设计设计过程中,我更进一步地熟悉了AT89C51单片机、PCF8591模数转换等芯片的结构及掌握了各芯片的工作原理和其具体的使用方法。虽然跟实验室用得芯片不一样,但原理一样,我也得出了正确的结论,不同的电路可以实现同样的功能,我们应该设计最简单,最经济,最实用的电路。当然这个不一定所有条件都符合,找到一个最大限度满足各种条件的方案是我们设计的目标。

在这次课程设计,我还更加深了理论知识的学习。这次的设计电路我用到了很多电子工具及仿真软件等,通过自己分析和设计更好地运用了它们,而且还学会了它们更多的功能,发现它们的功能远比书上说的多很多,只有通过亲自动过手做,才能深刻地了解芯片的工作原理,可以利用不同的接法设计出各种各样不同的电路出来。当然,在设计与仿真中会遇到很多问题,碰到的问题越让人绝望,解决问题之后的喜悦程度就越高。作为工科类的学生,动手能力很重要,以后工作了难免要碰到许许多多的问题,遇到问题不能逃避,要冷静对待,找到问题的关键点,针对性的取解决,然后再总结经验才能在工作中游刃有余。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还深刻的体会到,理论很重要,但是实践更重要,只有理论只会一叶障目,实践才能真正考验你的能力,所以以后我会多多动手,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一个更加优秀的大学生。同时非常感谢老师给我们这次学习的机会,使我们小组每个人都在本次设计中都有了极大的提高,希望以后能有更多这样的机会。

七、参考文献

【1】《51单片机C语言教程》郭天祥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11.2

【2】《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系统设计》黄智伟编著,北京:北京航

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12 【3】《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童诗白,华成英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新型AT89S52系列单片机及其应用》孙育才,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5】《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单片机应用技能精解》蓝和慧等著,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4

附录1:

系统原理图:

附录2:

部分源程序:

#include

#include"i2c.h"

#include"lcd.h"

//--定义使用的IO口--//

#define GPIO_KEY P1

//--定义全局变量--//

uchar code dis1[] = {" PCF-8591 key is:"} ;

unsigned char KeyValue;

//用来存放读取到的键值

//--声明全局函数--//

void KeyScan(void);

void Delay10ms(unsigned int c); //误差 0us

uchar m;

uchar i;

//--定义PCF8591的读写地址--//

#define WRITEADDR 0x90 //写地址

#define READADDR 0x91 //读地址

//--声明全局函数--//

void Pcf8591SendByte(unsigned char channel);

unsigned char Pcf8591ReadByte();

void Pcf8591DaConversion(unsigned char value);

/******************************************************************************* * 函数名 : main *******************************************************************************/ void main()

{ unsigned int adNum[5];

float value0;

LcdInit();

for(i=0; i<16; i++)

{ if(i == 13)

{LcdWriteCom(0x80 + 0x40); }

LcdWriteData(dis1[i]); }

while(1)

{KeyScan();

LcdWriteCom(0x80 + 0x44);

if(KeyValue < 10)

线性光耦原理与电路设计,4-20mA模拟量隔离模块,PLC采集应用

1. 线形光耦介绍 光隔离是一种很常用的信号隔离形式。常用光耦器件及其外围电路组成。由于光耦电路简单,在数字隔离电路或数据传输电路中常常用到,如UART协议的20mA电流环。对于模拟信号,光耦因为输入输出的线形较差,并且随温度变化较大,限制了其在模拟信号隔离的应用。 对于高频交流模拟信号,变压器隔离是最常见的选择,但对于支流信号却不适用。一些厂家提供隔离放大器作为模拟信号隔离的解决方案,如ADI的AD202,能够提供从直流到几K的频率内提供0.025%的线性度,但这种隔离器件内部先进行电压-频率转换,对产生的交流信号进行变压器隔离,然后进行频率-电压转换得到隔离效果。集成的隔离放大器内部电路复杂,体积大,成本高,不适合大规模应用。 模拟信号隔离的一个比较好的选择是使用线形光耦。线性光耦的隔离原理与普通光耦没有差别,只是将普通光耦的单发单收模式稍加改变,增加一个用于反馈的光接受电路用于反馈。这样,虽然两个光接受电路都是非线性的,但两个光接受电路的非线性特性都是一样的,这样,就可以通过反馈通路的非线性来抵消直通通路的非线性,从而达到实现线性隔离的目的。 市场上的线性光耦有几中可选择的芯片,如Agilent公司的HCNR200/201,TI子公司TOAS的TIL300,CLARE的LOC111等。这里以HCNR200/201为例介绍2. 芯片介绍与原理说明 HCNR200/201的内部框图如下所示 其中1、2引作为隔离信号的输入,3、4引脚用于反馈,5、6引脚用于输出。 1、2引脚之间的电流记作IF,3、4引脚之间和5、6引脚之间的电流分别记作IPD1和IPD2。输入信号经过电压-电流转化,电压的变化体现在电流IF上,IPD1和IPD2基本与IF成线性关系,线性系数分别记为K1和 K2,即 K1与K2一般很小(HCNR200是0.50%),并且随温度变化较大(HCNR200的变化范围在0.25%到0.75%之间),但芯片的设计使得 K1和K2相等。在后面可以看到,在合理的外围电路设计中,真正影响输出/输入比值的是二者的比值K3,线性光耦正利用这种特性才能达到满意的线性度的。

四通道数据采集系统

四通道数据采集系统 姓名:□□□ 学号:113110000918 摘要:数据采集技术是信息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信息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及控制等工作,一个数据采集系统通常是由数据采集、信号调理、数据转换以及存储等4个主要部分组成。本文主要研究了一种基于AD7934-6的数据采集系统的整体实现,具体包括信号调理电路设计、ADC外围电路设计及ADC驱动设计。设计了信号调理电路,高性能的信号调理电路是实现良好测量精度的重要条件,合理且简单的数据采集前端处理既是对硬件电路的简化,提高硬件系统可靠性,也简化处理器软设计、减小软件处理时间。给出了ADC驱动时序,处理器对ADC的合理驱动使ADC在合理的时序工作,确保ADC转换的可靠性。 关键字:数据采集、调理电路、ADC驱动 1本文完成的工作 在查阅了相关数据采集系统文献的基础上,本文设计了信号调理电路、ADC 外围电路以及CPU对ADC的驱动逻辑。基本完整地设计了一种基于AD7934-6的数据采集系统的硬件电路原理图及软件驱动。 2 硬件原理图设计 2.1 信号调理电路 数据采集前端信号调理电路就是在数模转换前对信号调理的过程。送入数据采集系统的模拟信号经过传感器转换成电信号,电信号必须经过合理的信号调理电路才能达到较好的测量精度,而合理的数据采集前端处理结构能简化电路,降低实现难度,保证系统的可靠运行。信号调理电路就是从信号输入到ADC转换之间的模拟电路,包括输入电路、前置放大器、电源电路等。 本数据采集系统需对压力传感器输出的标准4~20mA电流进行采样。系统中电流采样是通过采样电阻将小电流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并且经过调理电路后进行采样。由于电流信号是通过AD7934-6模数转换器来完成,当参考电平设置为2.5V时,ADC采样口只能输入0~2.5V电压,所以调理电路输出应该不大于2.5V。本系统所设计的调理电路由单个运算放大器构成。本系统的采样电阻选择100Ω电阻,运算放大器选择的是LM358,其内部包含两个独立的、高增益、内部频率补偿的运算放大器。调理电压输出经过低通无源滤波输出,考虑到传感器输出频率<1kHz,滤波频率选择略大于1kHz。电流采样调理电路设计如图2.1所示。

心电信号采集电路实验报告.doc

心电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一概述 心脏是循环系统中重要的器官。由于心脏不断地进行有节奏的收缩和舒张活动,血液才能在闭锁的循环系统中不停地流动。心脏在机械性收缩之前,首先产生电激动。心肌激动所产生的微小电流可经过身体组织传导到体表,使体表不同部位产生不同的电位。如果在体表放置两个电极,分别用导线联接到心电图机(即精密的电流计)的两端,它会按照心脏激动的时间顺序,将体表两点间的电位差记录下来,形成一条连续的曲线,这就是心电图。 普通心电图有一下几点用途 1、对心律失常和传导障碍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2、对心肌梗塞的诊断有很高的准确性,它不仅能确定有无心肌梗塞,而且还可确定梗塞的病变期部位范围以及演变过程。 3、对房室肌大、心肌炎、心肌病、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和心包炎的诊断有较大的帮助。 4、能够帮助了解某些药物(如洋地黄、奎尼丁)和电解质紊乱对心肌的作用。 5、心电图作为一种电信息的时间标志,常为心音图、超声心动图、阻抗血流图等心功能测定以及其他心脏电生理研究同步描纪,以利于确定时间。 6、心电监护已广泛应用于手术、麻醉、用药观察、航天、体育等的心电监测以及危重病人的抢救。 二系统设计 心电信号十分微弱,频率一般在0.5HZ-100HZ之间,能量主要集中在17Hz附近,幅度大约在10uV-5mV之间,所需放大倍数大约为500-1000倍。而50hz工频信号,极化电压,高频电子仪器信号等等干扰要求心电信号在放大的过程中始终要做好噪声滤除的工作。下图为整体化框图。 三具体实现 电路图如下: 1 导联输入: 导联线又称输入电缆线。其作用是将电极板上获得的心电信号送到放大器的输入端。心脏

三相电信号采集电路设计方案

引言 当前,电力电子装置和非线性设备的广泛应用,使得电网中的电压、电流波形发生畸变,电能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和威胁;同时,各种高性能家用电器、办公设备、精密试验仪器、精密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设备等对供电质量敏感的用电设备不断普及对电力系统供电质量 的要求越来越高,电能质量问题成为近年来各个方面关注的焦点,电能质量监测是当前国际上的一个研究热点[1],有必要对三相电信号进行高精度采集,便于进一步分析控制,提高电能质量。对电力参数的采样方法主要有两种,即直流采样法和交流采样法。直流采样法采样的是整流变换后的直流量,软件设计简单,计算方便,但测量精度受整流电路的影响,调整困难。交流采样法则是按一定规律对被测信号的瞬时值进行采样,再按一定算法进行数值处理,从而获得被测量,因而较之直流采样法更易获得高精度、高稳定性的测量结果[2]。 三相电信号采集电路设计 三相电信号采集电路框架 三相电信号采集电路的框架如图1所示。三相电压电流信号经过电压电流互感器转换为较低的电压信号。其中A相的电压信号经过波形调整成为频率与A相电压信号相同的方波信号,用于测量频率。同时将转换后方波频率信号进行频率的整数倍放大作为A/D转换的控

制信号。经过六路互感器降压后,将信号送入AD7656进行A/D转换,转换完的数字信号就可以供于DSP/MCU进行数据分析。 电压电流互感器的选用 电压/电流互感器均采用湖北天瑞电子有限公司TR系列检测用 电压输出型变换器。电压互感器采用检测用电压输出型电压变换器TR1102-1C,如图2为其结构图,规格为300V/7.07V,非线性度比差<+/-0.1%,角差<=+/-5分。电流互感器采用检测用电压输出型电流变换器TR0102-2C,规格为5A/7.07V,非线性度比差<+/-0.1%,角差<=+/-5分。 电源电路 AD7656共有两种模拟信号输入模式,一是模拟输入信号为二倍的参考电压(2.5V)即+/-5V之间,另一种是四倍的参考电压即+/-10V 之间。为提高采样的精度,本电路采用输入信号为+/-10V之间,因此需要+/-10V~+/-16.5V之间电源供电。AD7656同时需要5V的AVCC

高速数据采集原理分析与方案设计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周国阳专业班级:电信1001班 指导教师:沈维聪工作单位:信息工程学院题目:高速数据采集系统原理分析和设计 初始条件: 数据采集是数字信号处理的前提,研究和设计数据采集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本课程设计题要求学生在广泛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对高速数据采集系统技术进行分类和比较,并作相关设计。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 (1)搜索出若干种高速数据采集系统方案并对它们进行分析和比较。 (2)设计出一款高速数据采集系统。 (3)对所设计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的性能指标进行分析。 (4)给出系统(或部分)的仿真。 时间安排: 一周,其中3天设计,2天调试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

摘要................................................. 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Abstract............................................. I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 1. 开发环境.......................................... 0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 1.1仿真工具...................................... 0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 1.2编程工具...................................... 0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2硬件模块........................................... 1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 3.基本原理........................................... 3茕桢广鳓鯡选块网羈泪。 3.1采样.......................................... 3鹅娅尽損鹌惨歷茏鴛賴。 3.2量化与编码.................................... 3籟丛妈羥为贍偾蛏练淨。 3.3时钟频率合成.................................. 3預頌圣鉉儐歲龈讶骅籴。 3.4存储技术...................................... 4渗釤呛俨匀谔鱉调硯錦。 4. 高速数据采集系统的方案............................ 5铙誅卧泻噦圣骋贶頂廡。 4.1单片机控制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 5擁締凤袜备訊顎轮烂蔷。 4.2 基于MCU+FPGA组合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 8贓熱俣阃歲匱阊邺镓騷。 4.3基于DSP和ADS8364的高速数据采集处理系统..... 10坛摶乡囂忏蒌鍥铃氈淚。 5.高速数据采集系统的方案分析比较.................... 12蜡變黲癟報伥铉锚鈰赘。 6.设计系统.......................................... 14買鲷鴯譖昙膚遙闫撷凄。 6.1设计思想..................................... 14綾镝鯛駕櫬鹕踪韦辚糴。 6.2硬件电路..................................... 15驅踬髏彦浃绥譎饴憂锦。 6.3电路分析..................................... 16猫虿驢绘燈鮒诛髅貺庑。 7.仿真结果及分析.................................... 17锹籁饗迳琐筆襖鸥娅薔。 7.1仿真结果..................................... 18構氽頑黉碩饨荠龈话骛。 7.2结果分析..................................... 19輒峄陽檉簖疖網儂號泶。 8.总结.............................................. 20尧侧閆繭絳闕绚勵蜆贅。参考文献............................................ 21识饒鎂錕缢灩筧嚌俨淒。附录一代码......................................... 22凍鈹鋨劳臘锴痫婦胫籴。

基于仪表放大的传感器信号采集电路

基于仪表放大器的传感器信号采集电路设计
2010-2-5 20:10:00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1 引言 传感器及其相关电路被用来测量各种不同的物理特性,例如温度、力、压力、流 量、 位置、 光强等。 这些特性对传感器起激励的作用。 传感器的输出经过调理和处理, 以对物理特性提供相应的测量。 数字信号处理是利用计算机或专用的处理设备, 以数值计算的方式对信号进行采 集、变换、估计与识别等加工处理,从而达到提取信息和便于应用的目的。仪表放大 器具有非常优越的特性,能将传感器非常微弱的信号不失真的放大以便于信号采集。 本文介绍在一个智能隔振系统中,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具有非常多的传感器,而且信 号类型都有很大的差别的情况下如何使用仪表放大器将传感器信号进行调理以符合 模数转换器件的工作范围。 2 仪表放大器在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中的应用 仪表放大器是一种高增益、直流耦合放大器,他具有差分输入、单端输出、高输 入阻抗和高共模抑制比等特点。差分放大器和仪表放大器所采用的基础部件(运算放 大器)基本相同,他们在性能上与标准运算放大器有很大的不同。标准运算放大器是 单端器件,其传输函数主要由反馈网络决定;而差分放大器和 仪表放大器在有共模信号条件下能够放大很微弱的差分信号, 因而具有很高的共模抑 制比(CMR)。他们通常不需要外部反馈网络。 仪表放大器是一种具有差分输入和其输出相对于参考端为单端输出的闭环增益 单元。输入阻抗呈现为对称阻抗且具有大的数值(通常为 109 或更大)。与由接在反 向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的外部电阻决定的闭环增益运算放大器不同, 仪表放大器使用 了一个与其信号输入端隔离的内部反馈电阻网络。 利用加到两个差分输入端的输入信 号,增益或是从内部预置,或是通过也与信号输入端隔离的内部或外部增益电阻器由 用户设置。典型仪表放大器的增益设置范围为 1~1000。 仪表放大器的特点: (1)高共模抑制比 共模抑制比 (CMRR) 则是差模增益 (Ad) 与共模增益 (Ac) 之比, CMRR=20lg 即: (Ad/Ac)dB;仪表放大器具有很高的共模抑制比,CMRR 典型值为 70~100 dB 以 上。 (2)高输入阻抗 要求仪表放大器必须具有极高的输入阻抗, 仪表放大器的同相和反相输入端的阻 抗都很高而且相互十分平衡, 其典型值为 109~1012 低噪声由于仪表放大器必须能 够处理非常低的输入电压,因此仪表放大器不能把自身的噪声加到信号上,在 1 kHz 条件下,折合到输入端的输入噪声要求小于 10 nV/Hz。 (3)低线性误差 输入失调和比例系数误差能通过外部的调整来修正, 但是线性误差是器件固有缺 陷,他不能由外部调整来消除。一个高质量的仪表放大器典型的线性误差为 0.01%, 有的甚至低于 0.0001%。 (4)低失调电压和失调电压漂移 仪表放大器的失调漂移也由输入和输出两部分组成, 输入和输出失调电压典型值 分别为 100 uV 和 2 mV。

高速信号采集板卡

高速信号采集板卡——从10MS/s到10GS/s采样率范围 坤驰科技将于近期发布PCIe 250MS/s, 500MS/s, 1GS/s, 2.5GS/s, 5GS/s采样率高速信号采集板卡!模拟带宽可达3GHz,总线传输速率可达3GB/s。 高速信号采集板卡用于应用于宽带信号采集与处理,与SATA阵列、Flash存储卡可以组建采集存储系统,与GPU可以组建实时信号处理系统。应用于超声、雷达、无线通信、软件无线电、电子对抗、电子侦察、卫星导航、复杂电磁环境模拟信号的高速采集、分析、记录、存储和数据回放。 M4i系列在采样率和分辨率方面都是最出色的。PCIe×8 Gen2 接口提非常优秀的数据流模式。拥有独立ADC的双通道或者四通道提供14bit和16bit分辨率,将满足高质量的信号采集需求。M4i家族包括: AD数据采集卡 M4i.4451-×8: 4通道500MS/s/ch 16bit PCIe高速信号采集板卡 M4i.4450-×8: 2通道500MS/s/ch 16bit PCIe高速信号采集板卡 M4i.4421-×8: 4通道250MS/s/ch 16bit PCIe高速信号采集板卡 M4i.4420-×8: 2通道250MS/s/ch 16bit PCIe高速信号采集板卡 M4i.4411-×8: 4通道130MS/s/ch 16bit PCIe高速信号采集板卡 M4i.4410-×8: 2通道130MS/s/ch 16bit PCIe高速信号采集板卡 QT系列是基于V6 FPGA设计的PCIeX8高速数据采集卡,具有有出色的动态特性,采样率指标从250MS/s到5GS/s,精度从8bit到16bit,支持FPGA开发。

采样调理电路

3.4 A/D采样电路及信号调理电路 对连续信号) x,按一定的时间间隔s T抽取相应的瞬时值(即通常所 (t 说的离散化),这个过程称为采样。) x经过采样后转换为时间上离散的模拟 (t 信号) x,简称为采样信号。 (s s nT 本系统中采集的模拟量主要是交流电压/电流(计算功率用)、整流输出直流电压/电流(用作脉冲调整)等交流量和直流量,此外加调理电路的作用是把采样信号进行硬件上的定标,变成DSP的A/D口可以识别的0~电平以内的信号。 3.4.1互感器电路原理及选型 图电压互感器原理图 如图,电流型电压互感器采用星格SPT204A(2mA/2mA),R1是熔断电阻防止电流过大烧坏互感器,R2为限流电阻将电压信号转化为2mA电流信号,R3为压敏电阻起过电压保护作用,二次侧输出为2 mA电流信号送至采样模块。 5A输入 2.5mA输出 图电流互感器原理图 如图,电流互感器采用互感器采用星格SCT254AZ,将一次侧5A交流输入转化为输出送至采样板。 3.4.2交流电压/电流采样电路 交流电压/电流采样电流采样信号来自同步变压器经霍尔电压/电流传感器的电压电流源。

为了更清楚的阐述采样电路的工作原理,首先需对电路中的重要器件LM358作简要说明: LM358内部包括有两个独立的、高增益、内部频率补偿的双运算放大器,适合于电源电压范围很宽的单电源使用,也适用于双电源工作模式,在推荐的工作条件下,电源电流与电源电压无关。它的使用范围包括传感放大器、直流增益模块和其他所有可用单电源供电的使用运算放大器的场合。 (1)交流电压采样电路整流器的输入是三相三线制,无中线,交流电压采集的是经过电流型电压互感器后的交流电流信号,以A相采样电路为例,如下图所示,输入电压经过放大电路电压跟随之后,叠加+的直流量,确保正弦电压的负半周上移到DSP能处理的单极性电压信号+电压范围之内: 图交流采样电路 Rd0为熔断电阻,防止电流过大;Rd1, Rd2为限流电阻,LM358作电压跟随。滑动变阻器Wd0另一侧输入+电压,将电压信号变为单极性信号;电容Cd2、Cd3起去耦作用;电阻Rd3为限流电阻,限定电路的工作电流.,使电路在一个合适的工作状态下运行。稳压管Dd0电压设为3V,使得ADCINB1口的输出电压基本稳定在3V及其以下。采样之后的信号送至TMS320F2812的A/D口进行处理。 (2) 交流电流采样电路交流电流采样电路与电压采样原理基本相同,但相比较而言,电流采样电路更为复杂,同样以A相电流采样为例,采样电路图如下图所示:

模拟信号的采样与恢复

模拟量输入通道之模拟信号的采样与恢复 (2011-04-06 01:49:21) 标签: 杂谈 典型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结构如图2-2-1所示,计算机只能接受、处理数字信号,其输出也是数字量。因此,一方面从现场检测的连续信号必须经过采样、A/D 转换等量化处理变换为数字信号,才能由计算机进行控制运算或其他处理;另一方面,计算机输出的离散数字量也必须经过D/A 转换器和保持器形成连续信号,才能控制需要连续输入的被控对象。 其中,r(t)为输入信号;e(t)为误差信号;u(t)为控制信号;y(t)为输出状态信号; e*(t)为采样后误差模拟信号(离散);e(kT)为采样后误差数字信号;u*(t)为离散的控制模拟信号;u(kT)为控制数字信号。 采样器、保持器和数字控制器的结构形式和控制规律决定系统动态特性,是研究的主要对象。控制系统的稳态控制精度由A/D 、D/A 转换器的分辨率决定。这说明A/D 和D/A 转换器只影响系统的稳态控制精度,而不影响动态指标。为了突出重点,这里只讨论影响系统动态特性的基本问题。为了便于数学上的分析和综合,在分析和设计计算机控制系统时,常常假定A/D 、D/A 转换器的

精度足够高,使量化误差可以忽略,于是A/D、D/A只存在于物理上的意义而无数学上的意义,即数字信号与采样信号e(kT)与 u(kT)与u*(t)是等价的。图 e*t 1.10可进一步简化为如图2-2-2所示。 2.2.1.1信号的采样过程 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信号是以脉冲序列或数字序列的方式传递的,把连续信号变成数字序列的过程叫做采样过程,实现采样的装置叫做采样开关。 计算机对某个随时间变化的模拟量进行采样,是利用定时器控制的开关,每隔一定时间使开关闭合而完成一次采样。开关重复闭合的时间间隔T为采样周期。所谓采样过程是指:将一个连续的输入信号,经开关采样后,转变为发生在采样开关闭合瞬时刻0,T,2T,...,nT的一连串脉冲输出信号。采样过程的原理如图2-2-3所示。

模拟信号运算电路

模拟信号运算电路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第六章模拟信号运算电路典型例题 本章习题中的集成运放均为理想运放。 分别选择“反相”或“同相”填入下列各空内。 (1)比例运算电路中集成运放反相输入端为虚地,而比例运算电路中集成运放两个输入端的电位等于输入电压。 (2)比例运算电路的输入电阻大,而比例运算电路的输入电阻小。 (3)比例运算电路的输入电流等于零,而比例运算电路的输入电流等于流过反馈电阻中的电流。 (4)比例运算电路的比例系数大于1,而比例运算电路的比例系数小于零。 解:(1)反相,同相(2)同相,反相(3)同相,反相 (4)同相,反相 填空: (1)运算电路可实现A u>1的放大器。 (2)运算电路可实现A u<0的放大器。 (3)运算电路可将三角波电压转换成方波电压。 (4)运算电路可实现函数Y=aX1+bX2+cX3,a、b和c均大于零。 (5)运算电路可实现函数Y=aX1+bX2+cX3,a、b和c均小于零。 (6)运算电路可实现函数Y=aX2。 解:(1)同相比例(2)反相比例(3)微分(4)同相求和 (5)反相求和(6)乘方 电路如图所示,集成运放输出电压的最大幅值为±14V,填表。

图 u I /V u O 1/V u O 2/V 解:u O 1=(-R f /R ) u I =-10 u I ,u O 2=(1+R f /R ) u I =11 u I 。当集成运放工作到非线性区时,输出电压不是+14V ,就是-14V 。 u I /V u O 1/V -1 -5 -10 -14 u O 2/V 11 14 设计一个比例运算电路, 要求输入电阻R i =20k Ω, 比例系数为-100。 解:可采用反相比例运算电路,电路形式如图(a)所示。R =20k Ω, R f =2M Ω。 电路如图所示,试求: (1)输入电阻; (2)比例系数。 解:由图可知R i =50k Ω,u M =-2u I 。 即 3 O M 4M 2M R u u R u R u -+=- 输出电压 I M O 10452u u u -== 图 电路如图所示,集成运放输出电压的最大幅值为±14V ,u I 为2V 的直流信号。分别求出下列各种情况下的输出电压。 (1)R 2短路;(2)R 3短路;(3)R 4短路;(4)R 4断路。 解:(1)V 4 2I 1 3 O -=-=-=u R R u (2)V 4 2I 1 2 O -=-=- =u R R u (3)电路无反馈,u O =-14V (4)V 8 4I 1 3 2O -=-=+- =u R R R u

高速信号采集存储记录回放系统

高速信号采集存储记录回放系统5GSPS 10bit高速信号采集存储记录回放系统主要应用于雷达、通信、电子对抗、高能物理、质谱分析、数字高清电视测试等高科技领域。西安慕雷电子在高速信号采集存储记录回放系统研发及应用领域拥有十多年经验,2013年底发布了5GSPS 10bit高速信号采集存储记录回放系统MR-SYS-5G,采集存储带宽高达6000MB/S。高速信号采集存储记录回放系统MR-SYS-5G的成功发布代表西安慕雷电子在高速信号采集存储记录回放领域为国防军事及科研领域又提供一套高性能解决方案。 图一高速信号采集存储记录回放系统MR-SYS-5G采集模块 高速信号采集存储记录回放系统MR-SYS-5G模块参数: ●输入接口: 连接器:SMA; 输入方式:AC耦合; 通道数量:单通道、2通道、4通道、8通道、16通道。 ●AFE模块: 高速信号采集存储记录回放系统中的信号调理模块一般采用衰减、滤波及程控增益放大器等对信号进行处理,高速信号采集存储记录回放系统MR-SYS-5G 采用低噪声宽带放大器,减少前端调理对高速信号采集存储记录回放系统动态性能影响。 图二高速信号采集存储记录回放系统MR-SYS-5G前端

高速信号采集存储记录回放系统的ADC芯片采用E2V公司的EV10AQ190A,最高达5GSPS采样,模拟带宽3GHZ。 图三高速信号采集存储记录回放系统MR-SYS-5G频率响应 ●时钟管理模块: 高速信号采集存储记录回放系统MR-SYS-5G可选择外时钟、内时钟或参考时钟 ●FPGA模块: XILINX或ALTERA的FPGA芯片广泛用于高速信号采集存储记录回放系统中。FPGA模块开放编程是高速信号采集存储记录回放系统的必备能力。高速信号采集存储记录回放系统MR-SYS-5G采用ALTERA STRATIX5系列高性能FPGA。 图四高速信号采集存储记录回放系统MR-SYS-5G ●DDR模块: 高速信号采集存储记录回放系统一般都会配有DDR缓存,存储采集过程中的数据。高速信号采集存储记录回放系统MR-SYS-5G配置有16GB DDR3。

如何实现8路模拟信号采集系统设计

如何实现8路模拟信号采集系统设计 在应用DSP 进行数字信号处理时,通常都要用采样电路对模拟信号进行采样,然后进行A/D 转换器转换成数字信号再进行数据处理。这里给出一种由TLV1571 与TMS320VC5410[1]组成的信号采集系统。 1 TLV1571 简介: 在DSP 的外围电路中,A/D 转换器比较重要。基于不同的应用,可选择不同性能指标和价位的芯片。一般的A/D 转换器的选择主要考虑:转换精度、转换时间、转换器的价格。这里选择了TI 公司专门为DSP 配套的一种10 位的并行A/D 转换器TLV1571,该器件给定的CLK 频率达到的等效最大采样频率为(1/16)fCLK。 1.1 TLV1571 的内部结构及引脚定义: TLV1571 的内部结构及引脚功能定义如图1 及表1 所示。 TLV1571 采用2.7~5.5 V 的单电源工作,能接受0~3.3 V的模拟输入电压,此时以625 Kb/s 的速度使输入电压数字化。在5 V 电压下,以最大1.25 Mb/s 的速度使输入电压数字化。该A/D 转换器具有速度高,接口简单以及功耗低等特点,成为需要模拟输入的高速数字信号处理的理想选择。 1.2 TLV1571 的初始化: 上电后,必须为低电平以开始I/O 周期,INT/EOC 最初为高电平。TLV1571 要求两个写周期以配置两个控制寄存器。从掉电状态返回后的首次转换可能无效,应当不予考虑。 1.3 TLV1571 的控制寄存器控制字的设置: TLV1571 的控制寄存器格式如表2 所示,它可以实现软件配置,其两个最高有效位D9 和D8 用于寄存器寻址,其余的8 位用作控制数据位。在写周期内所有寄存器位同时写入控制寄存器,用户可配置两个控制寄存器CR0 和CR1,对于控制寄存器0(CR0),A1 ∶A0=00,其配置如表3 所示;对于控制寄存器1(CR1),A1 ∶A0 = 01,其配置如表4 所

多路模拟信号采集电路毕业论文

多路模拟信号采集电路毕业论文 1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近年来,数据采集与处理的新技术、新方法,直接或间接地引发其革新和变化,实时监控(远程监控)与仿真技术(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微机芯片数据、可编程控制器PLC、现场总线处理、流程控制、曲线与动画显示、自动故障诊断与报表输出等)把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 “数据采集”是指将温度、压力、流量、位移等模拟量采集转换成数字量后,再由计算机进行存储、处理、显示或打印的过程。相应的系统称为数据采集系统。 从严格意义上说,数据采集系统应该是用计算机控制的多路数据自动检测或巡回检测,并且能够对数据实行存储、处理、分析计算,以及从检测的数据中提取可用的信息,供显示、记录、打印或描绘的系统。总之,不论在哪个应用领域中,数据的采集与处理越及时,工作效率就越高,取得的经济效益就越大。 数据采集系统的任务,具体地说,就是传感器从被测对象获取有用信息,并将其输出信号转换为计算机能识别的数字信号,然后送入计算机进行相应的处理,得出所需的数据。同时,将计算得到的数据进行显示、储存或打印,以便实现对某些物理量的监视,其中一部分数据还将被生产过程中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用来进行某些物理量的控制。 数据采集系统性能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它的精度和速度。在保证精度的条件下,应有尽可能高的采样速度,以满足实时采集、实时处理和实时控制的要求[1]。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的出现是超大规

模集成电路(VLSI)技术和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发展的结果,是当代电子设计领域中最具活力和发展前途的一项技术,它的硬件描述语言的可修改性、高集成性、高速低功耗、开发周期短、硬件与软件并行性决定了它的崛起是必然的趋势。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器件是Xilinx公司1985年首家推出的,它是一种新型的高密度PLD,采用CMOS-SRAM工艺制作,其部由许多独立的可编程逻辑模块(CLB)组成,逻辑块之间可以灵活的相互连接。CLB的功能很强,不仅能够实现逻辑函数,还可配置成RAM等复杂的形式。配置数据存放在片的SRAM或者熔丝图上,基于SRAM的FPGA器件工作前需要从芯片外部加载配置数据。配置数据可以存储在片外的EPROM 或者计算机上,设计人员可以控制加载过程,在现场修改器件的逻辑功能,即所谓现场可编程[2][3]。 1.2 数据采集系统研究现状 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加快,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等各个领域对数据采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据采集作为信息处理系统的最前端,从广义上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数据的采集、数据的存储、数据的初步处理等,并且一般需要通过PC接口总线将数据送入计算机,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相应的算法处理。简言之,数据采集系统的主要任务就是把输入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对其进行处理,为进一步操作做准备。 数据采集技术已经在雷达系统、通信设备、水声探测、遥感探测、语音处理、智能仪器设备、工业自动化系统以及生物医学工程等众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提高了工作效率。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水平的不断发展,以数据采集系统为核心的设备迅速在国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且对数据采集的要求日益提高。

4路模拟信号采集系统

单片机开发与设计工程师 考试文档 学校: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题目:4路模拟信号采集系统 学生姓名: 陈自斌易颂文 起止日期:2010-6-15~2010-6-25

摘要 本次设计是建立一个四路模拟信号采集系统,能处理模拟信号(0~5V),同时对信号进行循环采样并通过键盘控制输出。它主要由A/D转换模块、单片机、显示模块、控制器模块组成。其中最主要的部分是单片机和A/D转换器,首先被测模拟信号通过A/D转换器转换成数字信号,然后通过单片机的处理,在数码管上不停的显示4路的采样数据,通过的给一个控制信号,可以选择的任意一路信号在数码管上面输出显示。 关键词:A/D转换模块;单片机;控制模块

目录 设计要求 (1) 1、方案 (1) 2、单元电路设计 (2) 2.1A/D转换模块 (2) 2.2单片机 (3) 2.3显示模块 (3) 2.4控制模块设计 (4) 3、系统软件设计 (5) 3.1系统工作流程 (5) 4、总原理图 (5) 5、调试结果及分析 (6) 7、详细仪器清单 (7) 参考文献 (8) 附录 (9)

4路模拟信号采集系统 设计要求 1.4路模拟量输入,范围0-5V; 2.对4个通道的模拟量进行巡回采样,再将采集的数据进行工程量转换; 3.能通过按键切换所选通道; 4.数据在LED显示器上显示,并能够通过键盘操作切换显示不同通道的采样值。 1、方案 此方案以单片机STC89C52为核心,对四路模拟信号进行循环采样输出。首先,信号通过一个A/D转换模块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据信号,在通过STC89C52和8255的控制,由按键控制选择一路信号在LED数码管上显示。4路模拟信号采集系统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方框图

信号示波器使用模拟采集和数字采集应用

信号示波器使用模拟采集和数字采集应用 在本例中,我们检验两个低压正发射器耦合逻辑(LVPECL)信号。3.3 V LVPECL逻辑值高约为2.4 V,逻辑值低约为1.6 V,因此我们把MSO数字通道门限设置为2.0 V。 信号0是一个周期约为50 ns的方波,信号1是周期约为90 ns的方波,如图12所示,两个信号之间没有时间关系。 我们使用上一个TTL突发实例中使用的检验技术,检验这些LVPECL信号。为检查不合格信号,我们把MSO配置成触发<22.4 ns的脉宽。在图13中,MSO触发底部信号上的727.3 ps 毛刺。捕获这个毛刺要求MSO的定时分辨率好于727.3 ps。 MSO的一个重要的采集指标是捕获数字信号使用的定时分辨率。以更好的定时分辨率采集信号可以更准确地测量信号变化的时间。例如,500 MS/s采集速率的定时分辨率为2 ns,采集的信号边沿不确定性是2 ns。更低的定时分辨率60.6 ps (16.5 GS/s)会把信号边沿不确定性降低到60.6 ps,可以捕获变化更快的信号。 泰克MSO4000系列同时使用两种采集在内部采集数字信号。第一种采集是对高达10 M的记录长度,定时分辨率最低为2 ns,第二种采集称为MagniVu?高速采集。MagniVu在以采集点为中心的10,000点记录长度采集中的定时分辨率最低为60.6 ps。MSO3000系列提供了高达121.2 ps的MagniVu定时分辨率。MagniVu采集显示信号跳变细节,如定时分辨率较低的其它仪器看不到的毛刺。 在图13中,在顶部信号上升沿发生时,发生了底部信号毛刺。这可能是一个串扰问题,但在进行这种诊断之前还需要更多的信息。 图14. 导致毛刺的两个LVPECL信号之间的上升沿串扰。 图15. 74F74 D触发装置。 [图示内容:] D Input:D输入 Q Output:Q输出 Clock: 时钟 图16. 根据一次采集数据,D触发装置看上去运行正常。 MSO模拟通道连接到两个LVPECL信号上,再次启动MSO,查找小的不合格脉冲。这次,MSO 触发采集一个1.091 ns毛刺,MSO可以从模拟角度了解两个LVPECL信号,如图14所示。在另一个信号上发生上升沿时,发生了模拟毛刺。大多数模拟毛刺低于LVPECL逻辑门限,但有些毛刺越过了逻辑门限,被视为逻辑错误,如显示画面左边顶部波形上的毛刺。 MSO提供了明显的优势,可以同时捕获信号的数字特点和模拟特点,以时间相关的方式显示这些特点,了解数字信号的信号完整性。这些毛刺的根本原因在于两个LVPECL信号之间的上升沿串扰。LVPECL上升沿跳变驱动起来比下降沿更难、更快。结果,上升沿会比下降沿产生明显多得多的串扰。这个采集中没有下降沿串扰迹象。 非单调边沿和建立时间/保持时间违规

数据采集系统实验报告.

任务要求 1.4路模拟量输入,输入电压范围0~5V,分辨率8位,转换时间100us,具有显示(数码管)测量结果(用10进制显示直流电压值或交流电压峰值)的功能; 2.1路模拟量输出,用来分别重现4路被采信号的波形(供示波器观测) 摘要 本数据采集系统是基于单片机A T89C51来完成的,4路的模拟电压通过通用的8位A/D 转换器ADC0809转换成数字信号后,由单片机进行数据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数据送LED 显示器显示。再经过常用的8位D/A转换器DAC0832将数字数据转换成模拟量,供示波器观测。 一、系统的方案选择和论证 根据题目基本要求,可将其划为如下几个部分: ●4路模拟信号A/D转换 ●单片机数据处理 ●LED显示测量结果 ●D/A转换模拟量输出 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 图 1 单片机数据采集系统框图 1、4路模拟信号A/D转换 由于被测电压范围为0~5V,分辨率为8位,转换时间为100us,所以A/D转换部分,本系统选择常用的8路8位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ADC0809。 ADC0809芯片有28条引脚,采用双列直插式封装。下面说明各引脚功能。

IN0~IN7:8路模拟量输入端。 2-1~2-8:8位数字量输出端。 ADDA、ADDB、ADDC:3位地址输入线,用于选通8路模拟输入中的一路。 ALE:地址锁存允许信号,输入,高电平有效。 START:A/D转换启动信号,输入,高电平有效。 EOC:A/D转换结束信号,输出,当A/D转换结束时,此端输出一个高电平(转换期间一直为低电平)。 OE:数据输出允许信号,输入,高电平有效。当A/D转换结束时,此端输入一个高电平,才能打开输出三态门,输出数字量。 CLK:时钟脉冲输入端。要求时钟频率不高于640KHZ。 REF(+)、REF(-):基准电压。 Vcc:电源,单一+5V。 GND:地。 ADC0809的工作过程是:首先输入3位地址,并使ALE=1,将地址存入地址锁存器中。此地址经译码选通8路模拟输入之一到比较器。START上升沿将逐次逼近寄存器复位。下降沿启动A/D转换,之后EOC输出信号变低,指示转换正在进行。直到A/D转换完成,EOC变为高电平,指示A/D转换结束,结果数据已存入锁存器,这个信号可用作中断申请。当OE输入高电平时,输出三态门打开,转换结果的数字量输出到数据总线上。 2、单片机数据处理 选择美国ATMEL公司的CMOS8位单片机AT89C51,其工作电压为2.7~6V,具有低电压低功耗性能和高性价比,兼容标准MCS-51指令系统,4Kbytes的PEROM和128bytes的RAM,片内置通用的8位中央处理器(CPU)和Flash存储单元。 AT89C51是一种带有4 KB闪烁可编程可擦除只读存储器的低电压,高性能CMOS 8位微处理器,可为很多嵌入式控制系统提供灵活且价廉的方案。所以,本设计采用ATMEL公司的AT89C51作为程序的主控芯片。 AT89C51数据总线是由P0口提供的,P0口本身能以多种方式提供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当ALE输出信号为高电平时,P0将输出的数据锁入总线驱动器中作为地址的低8位,然后和P2送出来的高8位地址一起组成一个完整的16位地址,以寻址到外部的64KB的地址空间。A T89C51的地址总线比较简单(只有3个:RD、WR、PSEN),其中RD是用来读取外部数据内存的控制线,WR是用来写数据到外部数据内存的控制线,PSEN是用来存取外部程序内存的读取控制线。 3、LED显示测量结果 这里选择的是广州周立功单片机发展有限公司自行设计的数码管显示驱动及键盘扫描管

压力传感器信号采集电路

1 引言 压力测量对实时监测和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工业生产中,为了高效、安全生产,必须有效控制生产过程中的诸如压力、流量、温度等主要参数。由于压力控制在生产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安全作用,因此有必要准确测量压力。为了测到不同位置的压力值,研制了基于C8051F020单片机的测量仪。通过压力传感器将需要测量的位置的压力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再经过OP07运算放大器进行信号放大,送至C805lF020单片机内部的高速率12位A/D转换器,然后将模拟信号转换成单片机可以识别的数字信号,再经单片机转换成液晶显示器可以识别的信息,最后显示输出。与此同时,可以利用SD卡存储器将各通道设定的压力值、系统参数存储起来,以便在系统断电或复位后,能使其继续运行,增强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2 硬件电路 图l给出多路压力测量仪的系统框图。其硬件部分主要由压力传感器、 C8051F020单片机、SD卡存储器、液晶显示器、键盘及信号调理电路等组成。 2.1 压力传感器信号采集电路 图2给卅压力传感器信号采集电路。它选用了测量范围广,精度较高,性能价格比好的电阻应变式压力传感器;信号放大部分采用功耗低,输入失调电压小,线性度好的OP07运算放大器:A/D转换模块采用C8051F020内部设置的高速率12位A/D转换器。图2中OP07的输出失调电压为2 mV,通过滑动变阻器R8可调节输出失调电压的大小。

2.2 单片机处理电路 单片机处理电路是测量仪的核心。在此采用美国Cygnal公司生产的 C805lF020 微控制器。该器件采用独特的CIP-8051结构,对指令运行实行流水作业,大大提高了指令的运行速度,可在25 MHz时钟频率下提供高达25 MI/s 的输出,并具有下述独特功能:①真正12位、100 Ks/s的8通道A/D转换器,并带PGA和模拟多路开关;②64 K字节可在系统编程的Flash存储器,其扇区为512字节;③两个12位D/A转换器,具有可编程数据更新方式;④工作电压为2.7~3.6V;⑤用于硬件实现的SPI,SMBus/I2C和两个UART串行接口; ⑥片内看门狗定时器、VDD监视器和温度传感器。 2.3 SD卡存储电路 将SD卡作为外部掉电存储介质用于多路压力测量仪中,利用C8051F020单片机的SPI接口,实现单片机与SD卡存储数据的扩展,并设计了单片机的 SD 卡驱动电路.以满足测量仪对存储大容量数据的要求。SD卡的工作模式有SD模式和SPI模式两种。在此,多路压力测量仪选用SD卡.且工作在SPI模式下。表1给出SD卡各引脚功能定义。图3给出SD卡与单片机的连接电路。其中,CS 是SD卡的片选线,在SPI模式下,CS必须保持低电平有效;DI不但传输数据,还发送命令,其传输方向是由单片机到SD卡;D0除了发送数据,还传送应答信号,其传输方向是由SD卡到单片机;SCLK是操作SD卡的时钟线。相应地将 C805lF020的交叉开关配置成SPI模式,与SD卡所对应的引脚连接,并针对SPI 总线电路设计了上拉电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