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起源》教案新部编本1

《生命的起源》教案新部编本1
《生命的起源》教案新部编本1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生命的起源》教案

教学目标:

1、比较区别神创论,自然发生论,生生论,宇宙生命论和化学进化论等有关生命起源的几种主要观点。

2、简单评述科学家通过实验否定自然发生学说的过程。

3、描述多数学者公认的化学进化论的大体过程。

教学重点:

1、雷迪实验和巴斯特实验;

2、化学进化过程和米勒实验。

教学难点:

原始地球条件下的化学进化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地球上现存的生物是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通过之前学习的生物知识我们了解到每一个生物的新个体都是由上一代个体经过生殖过程产生的。那么最早的生物是从哪里来的?第一个生物是怎样形成的呢?这就是本节内容要探讨的。

(二)教授新课

师:地球上的生命是怎样产生的?这是有着极高智慧的人类十分想了解的一个问题。自古以来,人们就对这个问题做了一系列的探索和研究。

师:古时候,人们的知识水平有限,不能解释的问题往往就认为是神灵做的。所以,东西方都出现了关于生命起源的神话传说。请两位同学分别给我们介绍下东西方的神话故事。

生:介绍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的故事;介绍上帝七日创世界的故事。

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介绍,我们了解了第一种关于生命起源的说法——神创论。神创论认为生命的产生来自天意,是由神或上帝创造的。这种说法有依据吗?哪些证据可以表明它是错的呢?

生:没有依据。按照神话故事的说法,神创造了多少种生物,世界中就应该存在多少种生物,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但事实表明,生物的种类是不断变化的。即使有神,神就是第一个生物,那么神又是从如何产生的?

师:从同学们的讨论可以知道,神创论并不能解释生命的起源。后来,人们又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了这样的现象:没有经过处理的动物的尸体会逐渐地腐烂并且生出蛆来,堆在一起的腐烂的植物中会飞虫飞出。即“腐肉生蛆”“腐草生萤”。于是,人们又认为,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随时自发地产生的,这种说法叫做自然发生论。

师:自然发生论是不是正确的呢?如果不正确,怎样推翻这一观点呢?

生:不正确。作实验,这是验证一个说法正确与否的最佳办法。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雷迪的腐肉生蛆的实验,在共同学习中,注意探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个试验设计中的缺陷是什么?(出现了两个变量:除了苍蝇的产卵条件这个变量外,还有一个新鲜肉坏是否接触空气的变量。)人们对他的第一次实验的质疑理由是什么?(认为盖上瓶盖的瓶中没有空气,空气是生命发生和生存的必需条件,所以瓶里的肉没有生蛆。)雷迪如何改进实验的?(用纱布扎瓶口,使空气能进入而苍蝇不能进入。)为什么瓶中的肉会变成腐肉?(微生物的作用。)雷迪为什么没有对这种现象进行解释?(因为当时没有显微镜,观察不到微生物,雷迪观察不到这种现象,也就没有作出解释。)

师:后来人们通过显微镜观察到腐肉中存在微生物,又提出了新的观点,认为,肉眼可见的生命虽然不能自然发生,但肉眼看不见的生命还是可以自然发生的。对此,科学家巴斯德进行了研究,做了著名的“鹅颈烧瓶”实验。

教师讲解鹅颈烧瓶实验,讲解中注意让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为什么一开始要给鹅颈烧瓶中的肉汤进行加热?(杀死原先肉汤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鹅颈烧瓶的“鹅颈”起到什么作用?(阻断微生物的进入,又保证空气能够进入。)打断“鹅颈”的目的是什么?(证明肉汤是接触到微生物后才变质的。)

师:通过雷迪和巴斯德的实验,证明自然发生论的说法是错误的,在他们实验的基础上,人们又提出了新的观点:“生物只能来源于生物,非生命物质绝对不能随时自发地产生新生命。”这种观点称为“生生论”。

师:虽然巴斯德证实,在现在的地球条件下,新生命绝对不能由非生命物质自然发生,但是生生论仍然不能解释最早的生命的起源问题,生命到底来自哪里呢?有没有可能来自地球之外呢?

生:有可能。

师:地球上的生命可能是外星来客,现在也有这种假说,这种说法被称为宇宙生命论。它认为,宇宙中其他星球可能有生命存在,地球上的生命来源于其他星球。

师:既然是假说,也就是还没有得到完全证实,但也有证据是支持这一说法的。比如,在澳大利亚曾发现一颗陨石中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6种是构成生物的蛋白质分子所必需的。也有科学研究表明,一些有机分子可以在星际尘埃的表面产生。

师:关于生命起源还有另外一种假说,巴斯德仅仅证实了在现在地球条件下,新生命绝对不能由非生命物质自然发生,但不代表原始的地球条件下非生命物质不能产生生命。这种假说叫化学进化论,它认为,生命是在原始地球条件下起源的,是由非生命物质通过化学途径逐渐进化来的。

教师介绍化学进化论中生命起源的过程。

根据研究认为原始地球形成于46亿年前。这时的地球温度极高,原始大气中无氧气,

也无臭氧层。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氨、氢、甲烷和水蒸气等。在这种条件下,紫外线、闪电、宇宙射线可以直接作用于原始大气中的各种气体成分。经过长期的作用,原始大气中的一些气体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小分子。以后,地球表面温度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集成雨降落到地面上,汇集在地球表面的低洼处形成原始海洋。原始大气中的有机小分子也随着降雨汇集到原始海洋中。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原始海洋状况:含有有机物,营养丰富;有一定温度;没有多少盐分、矿物质(矿物质是长期冲刷岩石由江河带来的),所以有人称原始海洋是一锅营养丰富的热汤。

在原始海洋中,有机小分子相互作用,经过极其漫长的年代,其中的一些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

所以现代科学认为,原始生命是在原始地球条件下,经过漫长的年代,由无机物变成有机物,有机物演变为原始生命。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摇篮。

师:这种假说也有一定的实验依据,科学家米勒就设计了一个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实验装置,我们来了解一下他做的这个实验。

介绍米勒的实验装置各个部分的作用。

沸水——提供高温和水蒸气;

抽真空装置——避免氧气的影响;

电极——模拟闪电,提供能量;

冷凝装置——模拟降雨过程;

装置底部溶液——代表原始海洋。

师:米勒的这个实验虽然为化学进化论假说提供了一定的证据,但是化学进化论仍然需要进一步的论证,因为它还缺少一个至关重要的实验证据——目前还没有在实验室中完成从有机小分子到原始生命的过程。当然,这个假说是最为大家认可的一种说法。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教案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7.3.1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2.描述地球生命起源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运用证据进行推测的科学方法。 2.通过不同观点的介绍,培养学生的开放性和发散性思维。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 4.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地球生命起源的探讨,培养求知和敢于怀疑的品质。 2.在课堂渗透无神论的世界观,进行热爱生命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关注关于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2.米勒实验。 3.“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教学难点】 米勒实验。 课前准备 课件等。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课件展示]世界各地关于生命起源的神话传说。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圣经》片段《创世纪》等。 提问:最早人们认为生命是怎么起源的?不同民族不同地区都有自己的创世神话,这些神话的共同点是什么?你们相信这些神话吗?为什么? 讲授:基督教在西方占统治地位以后,神创论成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教条,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们对生命的起源的探索。 学生聆听、观看,感受悠远而神秘的氛围,并想象原始的地球。 学生回答问题,大胆解释其中的内容。 讲授新课 一、原始地球的形成 地质学研究表明,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前形成。 提问:46亿年前地球上的环境是怎样的呢? [播放视频]《原始地球环境》。 组织小组间交流:这样的原始地球环境中,生命是如何产生的呢?

引申提问:生命起源的物质基础是什么?能量条件是什么?原始生命诞生的场所在哪儿? 1.学生观看视频,打开思维的阀门进行想象,用自己的生动语言描述想象中的地球。 2.教师指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整理课前收集的人类对生命起源问题的认识,如自然发生说、宇生说、热泉生态系统说、宇宙大爆炸、星云假说等。 二、米勒实验 讲授:科学家提出了这样的猜想:在紫外线、闪电、热能和宇宙射线的激发下,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氨、氢气、甲烷、硫化氢和水蒸气等相互作用形成有机小分子。 提问:科学家的猜想是否正确?在原始地球条件下能够生成有机小分子吗?如何验证?[课件展示]米勒实验。 提问:米勒实验装置各部分分别模拟什么? 讲授:1周后,在装置底部实验瓶的水溶液中,发现了多种有机小分子,其中有些是组成生命物质的必要成分。 提问:从米勒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观察米勒实验的装置,分析实验设计的原理和结果,根据老师提供的资料,进行合理的逻辑推理,让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更深入些。 在全班交流成果,使得问题的解决更加完善。 回答:水蒸气、氢、氨、硫化氢和甲烷等混合气体模拟原始大气;沸水模拟原始海洋;电极模拟闪电和辐射等环境条件;冷凝器模拟降雨等。 回答:在原始地球条件下能够生成有机小分子。 三、生命起源学说 讲授:科学家进一步推测,有机小分子随着雨水汇入原始海洋,经长期演变,最终形成简单的原始生命形式。 提问:1976年,我国吉林地区曾发生了一场罕见的陨石雨,科学家们在陨石表面发现了多种有机小分子物质,你以此能得出怎样的推测结论? 阅读:海洋化学起源学说。 提问:科学家的推测是否正确?在原始海洋能够形成原始生命吗?如何验证? 讲授:我国的科研成果展示。(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转运RNA等) 提问:这些研究成果说明了什么? 讲授:所有的生物都有一个共同点——体内都含有蛋白质和核酸。蛋白质和核酸是构成生命有机体的基本素材。 设问:有了基本材料在实验室里是否就可以制造出原始生命呢? 学生聆听、思考并回答:地球原始生命可能从外星球起源。 学生总结归纳:生命是复杂的,生命的起源的问题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索。 四、反馈练习 分析:腐肉生蛆。 提问:有人根据自己的观察提出一些新的见解,勇于对“神创论”提出挑战,比如善于观察的人们看到腐肉生蛆、枯草化萤、青蛙从淤泥中跳了出来、臭水沟里突然出现了老鼠等,便提出了自然发生论,认为生命是由无生命物质自然产生的,在较短的时间内可以完成,甚至可以自然产生。 提问:你们是否赞同自然发生论? 分析:巴斯德的“鹅颈烧瓶”实验。(出示实验装置图片) 提问:你能解释实验现象吗? 提问:如果不加热肉汤是否会变质?为什么?有无对照?还可以怎样设计对照? 讲授:直到20世纪60年代,在伦敦的一个研究所中,还一直保存着19世纪后期为否定自

生命的起源教学反思

《追寻生命起源》教学反思 贾林林 今年我承担一节优质课展示,我选择的是《追寻生命的起源》这节课。 由于听课老师较多,同学们比较紧张,没有平时上课那么放松。在这样的状况下,立刻进入教学,学生难免发挥不好。面对这种状况,我在正式上课前对他们进行了一番表扬与鼓舞,使他们的“优越意识”盖过了“紧张意识”,占了主导地位。这样的办法果然奏效,每当我提出问题时,我可以看到学生们都在充分地开动脑筋,努力思考。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的思路,我运用多媒体播放自制的课件。让学生更直观,这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更容易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不断提醒学生阅读教材,在教材中寻找知识点。为了使本课的几种学说不至于零散,我以生命起源的一系列观点冲突的历史背景中引导学生构建生命起源的正确观点,让学生走进科学研究的历程,同时,我还采用了教师引导,学生阐述,再由师生共同归纳的教学方法,这样不仅能发挥自己的导向作用,还能使学生自主学习和归纳,应该算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我利用自己制作的课件做为教学辅助,配合恰当的过渡语,使学生觉得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在阐述实验步骤的时候,我让学生来叙述,这样还了解了学生对教材感知程度。在这个环节里,我把神创论和自然发生学说安排在前半段,化学进化论和宇宙生命论等安排在后半段,中间提出:科学的推测需要有确凿的证据,

凭空想像往往是站不住脚的,而在证据面前,“神创论”不攻自破,科学推测还需要有严密的逻辑,也要有丰富的联想和想像。这么做能使两种推测对比鲜明,在学生头脑中理清思路,留下深刻印象。 在巩固新课的环节中我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回答,从而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我给予了鼓励性的评价,并在结语中激发学生继续探索地球上生命起源的欲望,使其把知识带到课外去探究。 在本课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在讲课过程中还是很紧张,不能像平时上课一样做到收放自如,还比如个别环节中我讲的内容有点多,有的内容也可以让学生说,还可以将时间安排的更紧凑些等.总而言之,我的课堂教学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努力钻研、探索,使自己能够不断的进步!

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简版)

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简版) 一、学情分析 因为是一年级的新生,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年龄较小,活泼好动,自律性差,注意力难以集中,行为习惯尚在养成阶段。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常规都不了解,心中集体主义观念还未形成,根本不知晓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学习目的还未明确,学习只是出自一时的爱好,课堂上专心听讲难以坚持。但天性使然,学生的好奇心很重,可塑性很强,内心很渴望教师真诚的赞扬,这一切都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提醒、纠正、督促,使其尽快适应学校生活,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受益终身。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编排体系 本册教科书包括“入学教育”“识字”“汉语拼音”“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几个部分。教材的开头是入学教育,用四幅图,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了解学习常规。接着是识字(一)。先让学生认真常用的一些生字。接着是汉语拼音部分,共13课,在学习拼音的同时认识70个常用字。然后是4篇课文,识字(二)、又10篇课文。识字(一)和识字(二)两个识字单元各5课,每课认字12-14个。14篇课文分作4个单元,大体按由浅入深的顺序编排,每个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在每个单元之后设语文园地,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此外,全册设4个口语交际话题,安排在每个单元后面,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教材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要求认识的字是随文呈现的常用字常见字,而要求写的是按笔画的难易进行分类编排的,每课要求写的是3-4个字,但这些字大多都分散在以前学过的课文中,都是前文所认识的字,这样的编排就需要教师花费一定的时间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前文已认的字,写字的要求很严格,要求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严格按笔顺规则写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写会说。汉字的笔画名称表在课本的119页。 通过教学体会到,学生认字需要不断巩固,写字要严格训练按笔顺写。 (二)教材特点 1.综合性 教材采用多种方式体现语文学科的综合性,使初入学的儿童受到比较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不仅在汉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等方面打好基础,而且在兴趣、能力、习惯等方面做好奠基。内容的安排、学习能力的培养从一开始就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如学拼音阶段就出现了短语、句子和儿歌,把学拼音、识字、发展语言结合起来,不但增加了趣味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又如在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设计了读读说说、读读画画、读读做做、读读演演等内容和形式,体现了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和学科的沟通与融合。 2.科学性

2017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bpmf

3.b p m f 教学目标: 1.学会“b p m f ”四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能在四线三格中正确书写。 2.学会声母“b”和单韵母“ɑ”拼读音节的方法。 3.会认“爸、妈”2个生字,能正确认读“爸爸,妈妈”。 4.通过看图,感受家庭生活的幸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和认识汉字的兴趣;养成正确的执笔姿势、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拼读声母和韵母组成的音节,学会“b p m f ”四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会认“爸、妈”2个生字,能正确认读“爸爸,妈妈”。 教学难点: 掌握拼读声母和韵母组成的音节。 教具准备: 课件、字母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6个单韵母: (一)告诉学生:这6个单韵母都要读得响亮清楚,发音时口形不变。 (二)按顺序认读带调的单韵母,颠倒顺序认读带调的单韵母。 二、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逛公园吗?今天阳光灿烂,真是好天气,我们一起去公园玩好吗? 三、讲授新课 (一)指导看情境图。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图上主要画了什么?图上画了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2.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用自己的话编一个小故事。(四人为一组讨论后汇报) 3.教师总结故事。 星期天,爸爸带小红去公园玩,大家爬上山坡,看到了一座大佛,小红想用手去摸大佛。爸爸告诉她:“你听,大喇叭正广播大佛是文物,不能用手摸。”(在相应的地方出示音节) 4.出示语境歌 爸爸带我爬山坡,爬上山坡看大佛,大喇叭里正广播,爱护大佛不要摸。(二)教学bpmf的读音 1.教学b读音 (1)b的读音。板书,并出示图一。提问:图上画了谁?他在什么地方?他在干什么?(图上画了一位运动员,他在水上冲浪。) (2)告诉学生波浪的波和我们今天要学的b有点像,但也有点不一样。 (3)教师范读b和bo,要求学生认真听,区别他们的不同。 (4)教师小结发音方法。 读b这个音的时候,要读得b又轻又短,上下唇互相接触,突然放开,让气流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完整数学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小学教师备课簿 数学(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年级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 第一单元准备课 第一课时数一数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3.通过数数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指导观察方法,培养观察兴趣。 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跨入小学的校门感觉新鲜吗?上学了,你已经是一个小学生了。从现在起,你将和老师一起在这所学校,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共同学习、生活,探讨许多数学问题,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大家高兴吗?让我们来相互认识一下。 二、揭示新课 1.师生相互介绍。 2.教师简单介绍我们的校园及小学生活。 3.打开第1页,老师有感情地朗读“编者的话”,讲讲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用处。我们平时很多时候要用到数数,大家会从1数到10吗?谁来数一数? 伸出两只小手,互相数一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 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 4.数一数 出示教科书第2~3页挂图(或挂图制成多媒体课件),出现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情境图。 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知道,学校。) 对,这是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上学了。大家看一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 (预设1:这里有一位老师,还有很多小朋友。预设2:这里有一座大楼。)数图中的数量。 (1)小朋友们认真地数一数,这里有几面国旗?(配合学生回答,贴一面国旗图(2)师:一面国旗,就可以用数字“1”表示。(同时在图右边对应贴出数字卡片“1”。) (3)教师领读,学生自己小声读。 (4)小朋友们再找一找,图中还有哪些也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5)小朋友们再数数看,你又发现了什么?有多少? 5.认读1~10各数: (1)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bpmf》教案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b p m f》教案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汉语拼音教学要尽可能有趣味,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应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而“语文一旦与生活相联系,马上就能生动活泼起来”。本课教学设计根据这一理念,充分挖掘文本中b、p、m、f音形与学生熟悉的爸爸拄着拐杖上山坡,山顶矗立一尊大佛,小朋友玩捉迷藏(摸人)游戏等生活情景的契合点,把文本嫁接于丰富多彩、兴味盎然的生活之树上,对现有的文本进行“活化”处理,学生就会在喜闻乐见中轻松完成读准b、p、m、f这四个声母的音,掌握发音方法,认清形这个教学重点,突破与单韵母组成带调音节拼读教学难点,降低学习的难度,增强汉语拼音形象化,增强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 课前准备 1.字母卡片、带调音节卡片。(师生) 2.画有四线格的小磁力贴、配有课文插图的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游戏找朋友:10名同学书桌里藏有ɑ、o、e、i、u、ü和ɑ的四声卡片各一张,找到卡片的小朋友领读相应的拼音。 2.看图引入新课。(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插图)今天,我们随小明一起去爬山。请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3.指学生回答。 预设:小明和爸爸正在爬山。爸爸背着一个大背包,手里拄着一根拐杖。山顶上有一尊大佛,山下有两个小朋友在门洞里做游戏。 ; 4.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轻松、愉快的游戏,既复习了旧知识,同时也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为学生学习声母b、p、m、f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奠定了基础。 二、结合情境,学习b和p (一)学习声母b。

1.课件出示菠萝图,引导学生观察:这是什么你吃过吗 2.教师出示声母卡片b,指导学生:我们今天要学的b和“菠萝”的“菠”发音是一样的,不过它是声母,发音的时候要读得轻些、短些。 (1)老师示范发音,学生观察、模仿、体会发音要领:双唇紧闭,然后嘴唇突然张开,吐气成音,读时要轻而短。 (2)学生指名读,师正音。 - (3)学生思考:b像什么 (4)教师引读“听广播”,学生接读b、b、b。 3.学习b和ɑ的拼读。 (1)教师用卡片演示两音相碰过程,学生拼读,体会“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拼成一个音节:bɑ。 (2)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男女生对读音节bɑ。 (3)教师把教材第25页四幅插图贴在黑板上,学生观察思考:图上画了什么(猪八戒手里拿着数字8,小白兔正在拔萝卜,一个箭靶,一座大坝。) (4)教师出示bā、bá、bǎ、bà四个音节卡片,指一名学生把它们放到合适的图画下面。 (5)学生看图自由读、同桌互读、男女生对读、开火车读bā、bá、bǎ、bà四个音节。 ` (二)学习声母p。 1.课件出示图画,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小明和爸爸正在干什么。(他们在爬山坡。) 2.教师出示声母卡片p,告诉学生上坡的“坡”读得轻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声母p的音。 3.师范读,学生认真看口形双唇先紧闭,然后被气流冲开,听发音。 4.学生领读、分男女生读,体会读时,要往外送气,气流较强。 、p对比读。教师用一张白纸放在嘴前,读b时白纸不动,读p时气流吹动白纸。让学生口对着手心试读,体会送气和不送气的不同。 6.学生记忆形状,教师启发学生想象p像什么。 7.学生自由回答。 … 8.教师引读“上山坡”,学生接读p、p、p。

初中生物《生命的起源》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案设计

PPT 出示地球图片,。 师:用什么词可以形容一下我们所生活的这个地球呢? 生: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师:对,我们可以用生机勃勃来形容,地球上生活着种类繁多的生物,据统计目前已知的生物种类已达200 万种。那么最早的生物是如何出现在地球上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生命的起源。(板书课题) 出示目标: 学习目标: ?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观察米勒模拟实验,探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的可能性。 ?认同生命的物质性,生物起源于非生物。 新授: 一、假说: 1、神创论出示图片并分析该假说的可行性 2、自然发生论引导学生分析该理论的可行性 3、宇生论 出示图片及视频资料,并分析归纳出:还不能解释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出现在地球上的。 继而过渡到---化学进化学说。 二、探究 化学进化学说 ?自主研学: 以小组为单位,认真研读(重点内容做好标记)教材P3-P4 页,说出原始大气成分 及特点并与本组成员交流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历程。 【组长副组长负责督促检查】 【播放视频】原始地球

让学生充分理解原始地球上的环境条件,化抽象为直观。【课件】出示原始大气的成因(学生默读) 【速问速答】 通过该环节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原始大气的成分及特点 【过渡】 到底生命是如何诞生的呢? 【微课堂】 播放提前录制的视频资料 走进生物微课堂——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 生命起源的实验探索 【课件】 按课件要求完成相关内容 分析米勒实验

米勒的实验支持了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的哪个阶段?学生踊跃发言 我国在探索生命起源问题上还有 哪些重要成就? 自米勒实验之后, 成为探究生命起源 的基本方法 1965 年用氨基酸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 . 1981 年又用简单的有机物合成了. 三、总结 大家看书并和同桌交流自己的收获 (学生积极活动) 四:当堂检测

部编本一年级上册教案《天地人》

1 天地人 教案A 教材解析 本课是识字单元的开篇,以国画为背景,展现了6个汉字,引导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第一组3个字向我们呈现了画面中3个主要的事物“天地人”。“天”覆盖万物,“地”负载万物,天地之间以“人”为贵。第二组生字“你我他”是生活中常用的3个人称代词,不仅反映中华文化对“人”的重视,还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交往。这6个生字是生活中常用的汉字,要紧密联系生活来学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读、观察图画、联系生活等方法,认识“天、地”等6 个生字。 2.初步学习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听读、观察图画、联系生活等方法,认识生字。 教学难点 读准“人、你、我”的字音。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认识“天地人” 活动一:同学们玩过“相反动作对对碰”这个游戏吗?老师说举起右手,你们就举起左手。我说什么,你们就做我说的相反的动作,明白吗? 活动二:同学们反应真快,如果我把这个游戏变成“相反词语对对碰”,你们会吗?比如我说“左”,你对“右”。 过渡:上有天,下有地。我们生活在天和地之间,我们是——人。(板书“人”) 二、利用字卡,认读“天地人”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天地人”,学生充分认读。 2.出示生字卡片,同桌互读互考。如果同桌读错了,学生可以当小老师教同桌读字。 3.开火车轮读字卡,有错及时纠正。注意“人”是翘舌音;“天”是前鼻音。 4.自主识字:我们怎样才能把它们记住呢?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字,一边观察字卡,一边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

5.学生举字卡到黑板前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天:①联想识字。独体字,“大”字多一横就是“天”,“夫”字不出头也是“天”。 ②字理识字。象形字,出示图片,古时候“天”字像正面站着的“人”形,用方框突出了人的头,引申为头顶以上的天空。 ③组词识字:天上、天空、每天、天真。 (2)地:①熟字加偏旁识字。左右结构,“也”字左边加个“土”。 ②“加一加”的方法识字。左边是“土”,右边是“也”,合起来就是“地”。 ③组词识字。大地、地面、土地。 (3)人:①数笔画识字。独体字,第一笔是撇,第二笔是捺。 ②字理识字。象形字,出示图片,古时候“人”字像一个人的侧视形象,头、臂、身、腿、足齐全,突出了人直立行走和有手的特点。 ③猜字谜识字。“天下一绝”或者“春节放假三天”。 ④组词识字。大人、人民、人们。 低年级识字教学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复现,根据儿童“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当堂抓好多种形式复现和认字显得尤为重要。利用玩生字卡片识字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时间充裕,全体参与,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识字能力。 三、欣赏童谣,认识“你我他” 1.播放童谣视频。 你是妈妈,他是爸爸,我是乖巧的小娃娃。妈妈对我说:“孩子,孩子,你是妈妈的好娃娃。”爸爸对我说:“娃娃,娃娃,妈妈对你说的啥?”我对爸爸说:“爸爸,爸爸,妈妈说我是她的好娃娃。”你和我,我和他,你我他是一家,什么都不怕。 2.学生尝试朗读最后一句话。回忆我们刚才的童谣,“你”指谁?“我”指谁?“他”又指“谁”? 3.互动活动。教师面向全体同学,用手势分别指自己、一名同学和另外一名同学,引导学生交流:“我”是谁,“你”是谁,“他”是谁。然后,学生小组内进行交流表达。 4.教师板书“你我他”,学生认读。 童谣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观察体验中体会“你、我、他”的基本意思,然后进行互动交流,在实际的情境中再一次感受三个人称代词的不同含义。 四、利用字卡,认读“你我他” 1.你:(1)部件组合法识字。左右结构,“亻”加“尔”。 (2)组词识字。你的、你们、你家。 2.我:(1)联想识字。独体字,“找”字头上多一撇。 (2)组词识字。我们、我的、我家。 3.他:(1)熟字加偏旁识字。左右结构,“也”字左边加个“亻”。 (2)“加一加”的方法识字。左边是“亻”,右边是“也”,合起来就是“他”。 (3)组词识字。他们、他人、他乡。 (4)形近字比较识字。“地”和“他”的右边都是“也”,字的左边不同,“他”与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bpmf 名师教案(2018年)

《bpmf》教案 教学要求 1 学会bpmf4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 学习bpmf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及四声。 3 学习带调拼读音节,开始练习直呼音节。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 1 复习6个单韵母: 2告诉学生:这6个单韵母都要读得响亮清楚,发音适口形不变。 3 按顺序认读带调的单韵母,颠倒顺序认读带调的单韵母。 二、引新授内容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逛公园吗?今天阳光灿烂,真是好天气,我们一起去公园玩好吗? 1 指导看情境图。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图上主要画了什么?图上画了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2)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用自己的话编一个小故事。(四人为一组讨论后汇报) 2 教师总结故事。 星期天,爸爸带小红去公园玩,大家爬上山坡,看到了一座大佛,小红想用手去摸大佛。爸爸告诉她:“你听,大呐叭正广播大佛是文物,不能用手摸。”(在相应的地方出示音节) 3 (1)出示语境歌 爸爸带我爬山坡, 爬上山坡看大佛, 大呐叭里正广播, 爱护大佛不要摸。 (2)领读儿歌,并出示bp 三、教学bpmf的读音和写法 1 教学读音 (1)b的读音。 ①板书,并出示图一。 提问:图上画了谁?他在什么地方?他在干什么? (图上画了一位运动员,他在水上冲浪。) ②告诉学生波浪的波和我们今天要学的b有点像,但也有点不一样。 ③教师范读b和bo,要求学生认真听,区别他们的不同。 ④教师小结发音方法。 读b这个音的时候,要读得b又轻又短,上下唇互相接触,突然放开,让气流冲出来。 ⑤教师再次范读,学生跟着连读。 ⑥“开火车”读,比赛读。

⑦教学顺口溜:像个6字bbb或海上冲浪bbb。 (2)p的读音。 发鼻音。 ⑤教师再次范读,学生跟着连读。 ⑥检查个别学生 ⑦教学顺口溜:两扇小门mmm。 (5)f的读音。 ①板书,并出示图四。 图上画有什么人?他在干什么? ②教师范读三次 ④教师小结发音方法。 读m这个音的时候,要读得又轻又短。上牙齿轻轻地放在下嘴唇上,让气流摩擦出来。 ⑤“开火车”读,比赛读。 ⑥教学顺口溜:一根拐杖fff 2 教学书写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说一说bpmf像什么? ①b的一竖有点像帆板,半圆有点像那个运动员叔叔;它好有点像数学的6字等) ②p的一竖有点像手推车的车把,右半圆有点像车轮;它还有点像数学9的反写等。 ③m像两头连着的小门,又像三朵小蘑菇。 ④f像一根拐杖又像伞的伞柄。 ⑤你还觉的bpmf像其他什么东西?(四人一组讨论) (2)bpmf的占格位置。 林老师又要带你们去找朋友了,小朋友们看看我们今天的新朋友住在拼音王国的几楼?(出示bpmf的书写。) ①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然后说出bpmf占格位置。 b和f住在二三楼,p住在一二楼,m住在二楼。 (3)bpmf的笔顺。 ①谁来说说b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几笔写成? b先写一竖,再写半圆。两笔写成。(师范写,生书空三次) ②谁来说说,p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几笔写成? p先写一竖,在写半圆。两笔写成。(师范写,生书空三次) ③谁来说说,m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几笔写成? m先写一竖,再写两头门。三笔写成。(师范写,生书空三次) ④谁来说说,f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几笔写成? f先写伞柄,再写一横。二笔写成。(师范写,生书空三次) (4)学生练习描红。 四、巩固练习 1 告诉学生:bpmf是声母。 2 抽读字母卡 3 区别bp的不同之处。 读音:b不送气,p要送气。

八年级生物下册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三章生物的进化 漂市一中钱少锋 杭信一中何逸冬 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课标要求: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教材分析:本节的知识点主要包括:生命起源的四种学说,米勒实验的原理及实验结论,其中米勒实验的原理及实验结论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为了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教材中资料分析部分呈现的素材有关于生命起源的不同学说的观点,原始地球的大气特点和气候、地质条件,米勒实验的装置。 教学设计: 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冰心《冰心》 ◆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欧阳修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2)描述地球生命起源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运用证据进行推测的科学方法。 (2)通过不同观点的介绍,培养学生的开放性和发散性思维的方法。 (3)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 (4)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地球生命起源的探讨,培养求知和敢于怀疑的品质。 (2)在课堂渗透无神论的世界观,进行热爱生命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关注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 2.难点: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课前准备 1.有关宇宙起源、星系形成和生命起源假说的视频资料 2.学生课前通过阅读科普书籍了解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广袤的宇宙、绚丽的银河、灿烂的太阳系行星、蔚蓝的地球……)广袤宇宙有无数的星体,然而只有我们蔚蓝的地球母亲孕育了千姿百态的生命。这些生命是怎样来到这地球上的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的祖先曾经有这样的传说。——“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绳人也。”(引自《太平御览》卷七八) 哪位同学为大解释一下? 学生:说开天辟地以来,地球上本没有人,女娲黄土捏泥人。 教师:很好,那么什么叫“剧务”,又什么是“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呢? 学生:大概是太劳累了,就用绳子浸在泥里,再举起来,甩出的泥点变成人。 教师:看来我们的同学们知识很渊博呀,那么,今天的科学家们对生命起源又有什么见解呢? (按照事先抽签的顺序进行小组发言。下面是发言的提纲,真正发言中不仅有形象生动的事,还配合了教师提供的录像。) 小组1:我们小组负责介“宇宙起源”这部分内容。根据“宇宙大爆炸”的理论(这是目前般接受的学说),150亿年前宇宙发生了大爆炸,爆炸喷射了由氢和氦组成的星云,星云旋转运动着,并且缓慢地收缩,逐渐形成了一个密度较大的实体。由于收缩时磨擦产生的热量,温度继续上升,直到在高温下发生热核反应,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时就形成了一颗恒星。在恒星周围还有大量气体和尘埃,它们彼此引、碰撞而聚合成为小的团块。这是行星的形成。 组2:我们小组来介绍原始地球的情况:根据第一小组介绍的宇宙爆炸的理论,地球逐渐收缩过程中温度很高,所以当地球表层温度逐渐下降时就表现为频繁的火山活动。火山喷发出的气体,形成了大气层。这个大气层不同于现在地球的大气层,它是没有氧气、氮气的,但有很多的水蒸汽。随着地球表面温度降低,大气层中的水蒸汽冷却形成雨水落到地面上,雨水在地壳下陷及低落处聚集而成原始的洋。原始海洋盐分很低,但溶解了大量的甲烷等火山喷发出的物质。 小组3:我们组负责汇报“米勒实验”:1953年,斯坦利·米勒在玻璃仪器里模拟原始地球条件进行了一项试验:(用动画展示实验仪器)。一个星期后他检测出很多简单的有机物,包括氰化氢、尿素,最重要的是:米勒还在他的产品中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追寻生命的起源》教案。

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二. 追寻生命的起源 教学目标: 【内容标准】 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知识与能力】 1.了解人类对生命起源认识的基本历程。 2.了解在生命起源问题上科学和宗教的区别,了解人类认识不断提高是科学进步的结果和表现。 3.通过学习能用正确的观念解释生命的起源,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认识世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能用相对客观和正式的关于生命的认识,去批驳通过多种渠道获得的艺术化、故事化,甚至是被歪曲、被伪造的关于生命起源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引导学生关注生命,激发学生探索生命起源和发展的奥秘的兴趣。 2.通过人类对生命认识的相关知识的初步了解,培养崇尚科学的精神,反对伪科学和愚昧,为科学进步不惜奉献自己的精力和智慧 教学课时:1课时。 重点: 1.近代生命科学的主要成果。 2.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难点: 纠正传说和民俗中关于生命起源的伪科学观点,分析科学和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学会用正确的观点和实证说明有关生命起源问题的认识上的偏差。 教学过程: 一.千年话题——谁创造了万物 1.古代传说:神创说 2.现代两种认识:生命起源于其他星体;起源于地球自身。 3.一次实验:证明生命起源在早期地球上已存在。 【指导】学生完成学习思考。原因:生产力落后,对自然界的认识非常有限;生物知识缺乏;统治阶级巩固统治的需要,宣扬神秘主义,推行愚民政策;宗教盛行,推行精神独裁。) 【过渡】古代生产力落后,使神创说得以影响深远。近代以来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神创说受到质疑。由此形成两条研究路线。 二.近代生命科学的成果

部编本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汉语拼音3公开课教案.bpmf

部编本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汉语拼音3公开课教案.bpmf 3年b下午f [教材分析] 这节课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四个英文缩写b下午f同一个图片。第二部分是拼音练习,包括三个内容:第一,以音节ba为例,用图片讲授拼音和方法;第二,声母b的拼音和声调a的韵母;第三,拼音练习,其中b p m f和a o i u相结合;第三部分是汉字的书写格式和笔顺。第四部分是阅读带有幸福家庭图画的汉字。《[课程标准声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珍惜学生的好奇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努力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书写姿势正确,书写规范,正确整洁 2。学习汉语拼音能读辅音、元音、声调和音节能准确拼写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3.学习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学习目标]: 1。学习b . p . m . f .的四个首字母,读正确的发音,识别形式并正确书写 2。学习如何拼写辅音B和单元音a

3。学习用声调拼写音节,音节由b、p、m、f和单元音组成。4.认识3个新单词,正确阅读单词,感受家庭生活的幸福[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b p m f的发音方法和音节拼写方法,了解汉字 教学的难点是带元音的拼音[评估方案] 1。声母b p m f通过四人小组评估识别和阅读,评估目标1;(见评估表中的第一个问题) 2。通过对四人小组的评价和考核,实现了评价目标2和3。(见评估表中的第一个问题) 3。通过两个人坐在同一张桌子上,从笔画职业、笔画顺序和书写姿势三个方面相互检查b p m f .的书写情况,评价目标4;(见评价表第2项)[教学准备]词汇卡片、音节卡片、实物图片儿歌[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 1。复习单元音,从旧元音中学习新元音1.给我看六个简单的元音(发音和童谣)ο,O,E,I,U和ü2.四张声调卡片中的每一张,要求学生阅读相应的拼音 2,通向新知识:单元音很孤独,他们今天来找朋友。 (1)发音:他们朋友的名字隐藏在这首儿歌里谁来读儿歌? “爸爸带我爬上山坡,爬上山坡看大佛,扩音器正在广播,爱大佛不要乱动”(圈出斜坡佛,广播,触摸) 1。按名字读单词 2。老师指导发音(如果你轻轻地读这四个单词的发音,那么你将会

第三章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

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一、教材分析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是初中生物八年级(下)第三章“生物的进化”中的第一节的内容。谈到生物的进化,自然要先探讨有关地球上的生命起源,它应该是探讨生物进化问题的起点,可以说本节课是本章的重点,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但本节内容的教学与传统的已成定论的科学知识的传授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具有一定开放性和伸缩性,这无疑加大了教学的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紧扣课程标准,抓住重点,突破难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自己搜集有关生命起源的几种不同观点,并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搜集成果,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能帮助学生顺利理解教学内容,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二、学情分析: 生命起源的知识一直是学生感兴趣、想探索的一个问题。学生在小学就接触过关于生命起源的相关知识,但对最原始的生命是怎样出现的却不甚清楚。所以,让学生课前分组进行了材料的收集,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能进一步科学地认识生命的起源。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的思维品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关于生命起源的有关假说。 三、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2)描述地球生命起源的过程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证据进行推测的科学方法。 (2)通过不同观点的介绍,培养学生的开放性和发散性思维的方法。 (3)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 (4)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地球生命起源的探讨,培养求知和敢于质疑的品质。 (2)在课堂渗透无神论的世界观,进行热爱生命的教育。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关注关于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难点:“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五、教学准备:

历史必修3人民版7.2追寻生命的起源教案

第2课追寻生命的起源 情景问题切入 人从哪儿来?基督教宣扬上帝创世说,认为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都是上帝创造的。古代中国则有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而达尔文则认为自然界中的生物物种是不断进化的,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自然界进化的规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在古代史上没有形成真正科学而系统的生物学的原因是什么?上帝创世说是怎么一回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是什么?其主要观点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课标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 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 重点进化论的主要内容与历史作用。 难点科学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本课第一目“千年话题——谁创造了万物”讲述了近代以前关于万物起源的说法以及近代生命科学产生的背景。 本课第二目“近代生命科学的成果”,则讲述了近代以来人们对生命科学的探索概况。 本课第三目“达尔文和进化论”主要讲述了达尔文进化论的提出及其主要观点。 本课第四目“造物主的落寞”,讲述了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 图示如下: 自主预习梳理

【答案】①上帝旨意②地球自身演化③林耐④自然系统⑤物种亲缘⑥进化论⑦哈维⑧血液循环⑨施莱登⑩细胞○11施旺○12细胞学说○13法国○14巴斯德○15微生物学○16法国○17拉马克○18从低级向高级○19物种起源○20物竞天择○21适者生存○22赫胥黎○23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24人猿同祖○25进化论 重难疑点探究 1.近代思想解放与近代科学技术产生、发展的关系 近代思想的解放是近代科学技术产生、发展的条件。之后,二者相互促进、推动。 第一,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从思想上解放人和人性,人的自我意识觉醒,形成了人文主义思想的潮流,把人从宗教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激发了人对宇宙、自然和人自身的探究。近代科学产生的标志——近代天文学革命就是文艺复兴时期在以人文主义为武器反对封建神学的斗争中开始的。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直接为打破地心学说提供了思想动力和精神基础。 之后的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对人们思想的解放,同样为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条件。 第二,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为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提供了直接的物质条件,推动了新的思想解放,近代天文学革命打破了中世纪神学世界观的支柱之一即地心体系,给神学以极大冲击。牛顿用数学的研究方法描述宇宙运行的自然法则,为法国启蒙思想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对启蒙运动的开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生物学掀起了一场革命,进化论的观点开始挑战基督教神学所宣扬的神创论。达尔文在提出进化论观点的基础上,又进一步论证了人类的起源,这些都极大地冲击了基督教的神学思想,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 第三,科学技术的进步、思想的解放,使人类的思想方法、思维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推动了哲学的发展,而哲学的发展又反过来推动了人类的思想解放和科技进步。 2.生物进化论的历史意义 (1)达尔文进化论的提出,是人类思想上划时代的大事。它有力地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结束了上帝造人说。(2)达尔文进化论极大地促进了欧洲的思想解放,使人们的世界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成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特权的思想武器。(3)影响和推动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 典型例题示例 【例1】(2011·重庆卷文综·22)李时珍认为“鸟产于林,故羽似叶”,反映了他在动物适应环境、相关变异及遗传方面的认识。与其持相近观点的欧洲科学家是() A.哈维 B.拉瓦锡 C.道尔顿 D.拉马克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近代西方自然科学发展历程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威廉·哈维(1578~1657)发明血液循环和心脏功能的伟大的英国医学家;拉瓦锡(1743.8.26~1794.5.8)法国著名化学家,近代化学的奠基人之一,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约翰·道尔顿(1766~1844)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近代化学之父,提出原子论;拉马克(1707~1778)法国博物学家,生物学伟大的奠基人之一,最先提出生物进化的学说,是进化论的倡导者和先驱。故和李时珍生物进化观点相近的欧洲科学家是拉马克。此题正确选项是D项。 【答案】D 【例2】(2010·浙江卷·22)对人类社会史前史的研究,始于19世纪中后期。下列著作中系统探讨人类社会史前史的是() A.《物种起源》 B.《国家与革命》 C.《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D.《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解析】题目的限定是研究人类社会史前史的著作,只有D项符合。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研究了史前各文化阶段与家庭的起源、演变和发展。 【答案】D 【例3】(2009·安徽·19)被西方教会势力指责为“意在扰乱对神的信仰,企图毁灭上帝”,而中国启蒙思想家严复则认为“其彰人耳目,改易思理,甚于奈端(牛顿)氏之天算格致”的学说是() A.日心说 B.进化论 C.量子论 D.相对论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现代的科学技术内容,以及对它们的准确理解。首先排除A项,日心说是西方教会的主张。然后再排除C、D两项,量子论和相对论是20世纪出现的理论。根据题意“意在扰乱对神的信仰,企图毁灭上帝”,可知是达尔文的进化论,达尔文被誉为“生物学界的牛顿”。

《生命的起源》教案

第一节生命的起源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生命起源化学进化过程的四个阶段。(重点) ②了解米勒的实验与结果。 ③了解我国在探索生命起源问题上的重大成就。 2.能力目标 ①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整理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难 点) ②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掌握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地球上的原始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逐渐演变来的,生命是物质的, 从而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和宇宙观的教育。 ②通过介绍我国在探索生命起源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关注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 2.难点: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教学方法:有关生命起源的问题,一直是人们感兴趣的话题。因此,本节课对于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尊重客观事实、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的思维品质的培养,搭起了一个较好的平台。所以采取以学生为主教师引导的方法教学,其中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科学的探究方法。 学法指导:学生对地球上生命起源的问题比较感兴趣,但对最原始的生命是怎样出现的却不甚清楚。所以,教师应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查阅资料、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的思维品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 课前准备: 《生命的起源》课件第一课时;学生课前对本节内容进行预习及生命起源相关内容的资料和图片。 教学过程 教学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环节及时间安排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3分钟同学们,我们知道地质学研究表明,地球大约 是在46亿年前形成的,那时候地面上火山喷 发、熔岩横流;天空中电闪雷鸣,或赤日炎炎, 与现在的环境迥然不同。那么当时或者几十亿 年前、几亿年前,地球上的生物又是怎样的呢? 最原始的生命又是怎样出现的呢?关于这些问 题,自古以来就被人们广为关注,人们不断地 去探索和追求,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争论。随着 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也越 来越深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关注这个热点 ——生命的起源。 激情、质疑 激发兴趣 表述交流 激发学生学习 的兴趣,对生物 课产生好感。 引导探究层层推进20分钟我们首先要讨论最早的生物是如何形成的。 我们是否能接受这一观点。如果生物是由 上帝创造的,上帝又是谁创造的?如果生物不 是上帝创造的,地球上的生物又是从哪里来 的?——古代的人们认为:生物可以从非生命 物质直接转变而来。如腐肉生蛆、腐草化萤、 白石生羊等。 (一)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看书3—4页) 结合课本示意图讨论分析回答: 1.原始大气的成分有那些?这些物质是从那里 来的?原始大气成分与现在大气成分有什么明 显不同? 2.原始生命起源的场所是?据你 推测此时地球表面温度应该?(很高;较低) 3.根据课本内容和你收集的资料,你认为原始 曾有一个学说,称为“神 创论”,认为:地球上的所 有生命都是上帝创造的。 上帝最初创造了多少种生 物,地球上现在就有多少 种生物;而且生物之间没 有任何亲缘关系。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看书第 3—4页结合课本示意图讨 论分析回答,并找出疑难 问题。 让学生发表自 己的观点,充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