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三变浅析

精神三变浅析
精神三变浅析

"精神三变"浅析

作者:黄志新, 黄小海

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四川成都,610041

刊名:

天府新论

英文刊名:TIANFU NEW IDEA

年,卷(期):2008,(z1)

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5条)

1.尼采.杨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第一部第一章 2007

2.杨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第一部第二十六章 2007

3.杨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第四部第七十一章 2007

4.陈鼓应尼采新论 2006

5.赵敦华现代西方哲学新编 2001

相似文献(1条)

1.期刊论文孙芳从精神的变形看自我的生成-学术交流2006(3)

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阐述了精神的三种变形,描述了精神的生命历程,骆驼、狮子和孩子象征着精神生成的三个阶段,经历了从吸取和继承,到反思和批判,再到超越和自由境界的过程.从时间的角度来看,成为你自己是结果,而自我的生成则表现了整个过程.从生成意义上来看,人是指向未来的存在,通过自我设计和自我规定,表现出生命的创造力.从当下之状态来看,人永远是未完成的生成者,超越当下之状态才能走向未来.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c56988195.html,/Periodical_tfxl2008z1022.aspx

下载时间:2009年10月22日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期末考试复习题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期末复习题 1.阐述精神三变(尼采)理论的哲理。 答:尼采“精神三变”讲了三个关于骆驼、狮子、婴儿的故事。 (1)以三种生物骆驼、狮子、婴儿来譬喻人类精神的变化。他认为,精神会由骆驼变成狮子,再由狮子变成婴儿。骆驼,具有忍辱负重、意志强健有力、忍耐考验的特点;狮子,具有反抗的特征,是权力、威严、刚毅的象征;婴儿,有着超越,无欲望,无忧愁,充满生命的活力和创造力的特点。 (2)这三个故事充满了哲理:在起步的人生过渡阶段,一定要有坚韧、朴实,像骆驼那样忍辱负重的精神;当人生步入到具有一定权力阶段的时候,一定要十分辨证的运动,就应该转向婴儿的精神,创造一个完美的境界。 (3)作为一个现代大学生,怎么对待毕业后的就业?要点:不易跳槽;把握“精神三变”的精神特点。(卢梭: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2.为什么说痛苦是人的一种财富? 答:(1)尼采认为,人生的痛苦是生命不可缺少的部分:“人类对生命的观察越深,对于受苦的观察就越深。”他说,人生就是一个过渡,像钟摆来回摆动;生命是一条毯子,苦难之线和幸福之线在上面紧密交织,抽出其中一根就会破坏整条毯子、整个生命。因此人的一生中,苦难、痛苦是必然的。 (2)以为痛苦以磨练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斗志,解放人的心灵,迫使生命的抗争。 (3)痛苦可以导致深刻的灵魂,它有助于人们的冷静的反思中去发现和揭示生命自身的内在矛盾,尤其是生命发展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转换过程。 3.何为“酒神精神”,请叙述“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的异同。 答:(1)“酒神精神”出自古希腊神话。尼采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宙斯之子狄奥尼索斯出生后人们无节制地狂欢乱饮的描写,通过融化个体生命,使生命的“小我”陶醉于宇宙的“大我”的境界之中。

试论尼采的权力意志

试论尼采的权力意志 摘要 尼采是19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唯意志论者。他在叔本华唯意志论哲学思想的基础上,进而发展为权力意志论者,他的这一主张又被后来的存在主义哲学家所承继。他的哲学主张,在他活着的时候并没有引起哲学界的注意,然而在他去世后,却成为一种很有市场的思 想潮流,尤其是当代,在西方世界的影响很大。他在继承批判叔本华“生存意志论”的基础上认为事物的生存意志除了求生存以外,更重要的还在于求权力、求强大、求优势、求自身超越,真正的权力意志将对生命的肯定作为新的价值原则而建立,从而体现出它的创造性,因此在尼采哲学中,权力意志是一切事物的本质,一切事物无不是权力意志的表现。因此只有准确把握权力意志论,才能真正理解尼采哲学。 关键词:尼采;权力意志 尼采的权力意志论哲学思想,是受古希腊古典文学、美学的影响而萌生,吸取了叔本华唯意志论思想,在批判一切,重估一切,否定理性主义,否定上帝的存在中逐渐形成的。尼采为了寻求人的本来面貌,放弃了对音乐的爱好而专门从事哲学研究。他研究了叔本华《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这本书。书中叔本华把世界形形色色、五彩缤纷的表面东西称之为表象,世界的运动变化都是由意志决定的,“世界是我的意志”。大自然中的一切全都是意志客体化,是我们直观到的意志活动。他认为意志就是不能遏止的盲目冲动,就是欲求。它所欲求的就是生命,一是维持自己的生存,二是繁衍后代,也就是延长自己的生命。所以他说的意志又叫“生命意志”。生命意志的本质就是痛苦,人生比作是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来回摆动的“钟摆”。他的唯意志哲学走上了一条从肯定人的生命意志而滑向消极人生的路线。尼采以叔本华的生命意志为出发点,加以改造、引伸、扩张,认为意志的无限延伸和尽头就是权力。他接受了世界运动和变化发展都是由意志决定的观点,用意志来对世界各式各样的事物和现象作出解释。但是,他又不同意叔本华把意识作为消极无为,人在意识面前是顺应、否定、放弃的消极求生意志。他认为,人生痛苦是无法避免的,但是人们利己的生活意志在现实世界中很难得到满足, 而要消除痛苦,不能采取逃避的办法,而要加强自身的权力,超过一切弱者,使白己成为自己的主人。 尼采说,生命的本质是意志,它本来就是一种自我的意欲,一种本能的冲动和创造的力量,能够自我创造,自我扩张。他所谓的“权力”指的就是“征服”,支配和奴役他物的力量,是说生命具有自我扩张的能力。同时这里的权力是广义的,它指的是人不断地改善、扩大、增长、超越自身的生命力,而不是仅仅归结为追求政治权力的的意志。“权力意志”具有迷惑性,所以它也被翻译为“强力意志”。 尼采的哲学是乐观的,他倡导积极向上不断进行创造性活动的人生。尼采的哲学是浪漫的,在他看来,人生可以是荒谬的、渺小的、艰辛的,但应该是真实的、自强的、任意的,因此是充满欢乐的。尼采主张一种积极奋发的人生,强调人不应该成为环境的奴隶,不应满足于“已经如此”的状态,而应该努力去追求和实现“应该如此”的存在。因此,权力意志是一种生命的创造力量,不断地克服困难,要不断地扩张和超越自己,这种力是生生不息的。尼采始终站在高处,他对自己没有恶感,也从不与人产生敌意,甚至从未惩罚学生。不惩罚学生据说是因为最懒惰的学生对他的课程也会“变得用功起来”。尼采是一个精神的强者,他“怀疑一切不自私的倾向及亲切友爱”的表示,他觉得那是“衰弱的象征”。他认为克服怜悯

尼采对_科学难题_的解答

[基金项目]教育部项目(编号:09Y J C720036);湘潭大学项目(编号:08ZS06024)。 [收稿日期]2009-12-03 [作者简介]朱彦明,男,湘潭大学哲学系讲师,哲学博士。 2010年5月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M ay .2010第31卷 第3期 I NNER M ONGO L I A S O CI A L SC I EN CES V o.l 31 .3 尼采对 科学难题!的解答 朱彦明 (湘潭大学 哲学系, 湖南 湘潭 411105) [摘要]尼采所关注的 科学难题!是科学脱离生活整体而自身合法化的问题。也就是说,科学的成功 逃避了对自身前提和价值基础的反思。 科学难题!实质上与苏格拉底的理性乐观主义、柏拉图?基督教道德有着根本的一致性,都是禁欲主义理想的表现形式。科学是这种理想的最高形式。尼采解答 科学难题!的方案是:从艺术家的视角透视科学,从人生的视角透视艺术。尼采一方面翻转了崇尚真理而贬低艺术的哲学传统,认为贬低艺术就是贬低生命,因为艺术从古希腊开始就与人生有着根本的亲缘性,属于生命的 形而上学的活动!;另一方面,又认识到作为现代性的结果的艺术只能从外部抵制科学的 野蛮化!。这说明,尼采的艺术形而上学与他触及的艺术现代性问题不可能最终协调起来,并没有真正摆脱古老的真理与艺术对立的逻辑。 [关键词]科学;艺术;生活; 科学难题!;禁欲主义 [中图分类号]B1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281(2010)03-0089-05 近年来,尼采关注科学的问题成为国外特别是英美学界的研究热点 [1] 。然而,国内对这个问题 的研究并不多。与科学问题相比较,人们更热衷于探讨海德格尔所说的尼采的 五大命题!(上帝之死、权力意志、永恒轮回、超人、重估一切价值)。事实上,尼采从#悲剧的诞生?开始,就讨论了科学与哲学、艺术以及人生智慧的关系问题。尼采在后期发现科学越来越失去控制,以至于成了 科学难题!。在解答这个难题上,尼采从根源上将之与苏格拉底代表的理性乐观主义以及柏拉图?基督教道德关联起来,透视并揭示了其实质。最终,尼采给出了解决这个难题的答案。无论怎样,尼采的方案影响了后来欧洲哲学范围内对科学和技术问题的进一步讨论。 一、 科学难题!的产生 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有两大发现:其一,两种艺术精神,即日神和酒神。前者指梦境、自利和幻想世界美的外观;后者指酒神的忘我、醉和催产人间和解。这两种艺术精神是古希腊悲剧艺术的双亲性格,它们相互作用,构成文化和历史的发展动力。其二,苏格拉底主义。苏格拉底被看成是希腊衰亡的工具, 颓废的典型!。即苏格拉底 知识即美德!命题导致了理性与本能的对抗,毁灭了此前的悲剧艺术。这种理性原则率先在欧里庇得斯的喜剧中得到应用,从此开始了对艺术的批判和大胆的推理,因此破坏了悲剧艺术(日神和酒神之 89

尼采悲剧哲学中的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

尼采悲剧哲学中的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从美学角度看,《悲剧的诞生》既是关于古希腊悲剧起源、毁灭与再生的艺术史专著,又是关于艺术本质的艺术哲学专著。不过,尼采之所以关注古希腊悲剧,主要不是出于历史的兴趣,而是出于他本人理解艺术的现实需要。他在书中所提出的“日神精神”、“酒神精神”、“苏格拉底精神”三个基本概念,不只是用于分析某种历史现象,而是用来理解艺术本身的。尼采从人生的需要角度理解艺术,强调艺术是人得以生存下去的最基本的、乃至唯一的手段。他强调只有作为审美现象,生存和世界的存在才具有了一种永恒的、充分的理由。尼采的《悲剧的诞生》在美学上的主要贡献在于提出了一种反抗悲观主义的悲剧人生观。这种人生观主张用艺术的方法,将人生的苦难、病态、荒诞转化为激励人们勇敢地面对现实,勇敢地生活下去的强化剂。尼采的这种悲剧人生观对其后的现代主义作家的文艺创作有着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在卡夫卡、加缪、乔伊斯、萨特、艾略特等现代派作家的作品中,我们可以一再看到这种悲剧人生观的影子。其次,从哲学角度看,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所关注的两个主要问题,在他后来的思想发展中始终占据着中心位置。一方面, 尼采对生命意志的酒神哲学的热情肯定演化为他后来的权力意志理论和超人学说。酒神精神一直是尼采哲学的主角,他的权力意志、超人、查拉图斯特拉都只是酒神精神的化身。另一方面,尼采对苏格拉底主义的批判,后来扩展和深化为对欧洲整个传统形而上学的全面批判(两千年以来,欧洲的传统形而上学一直以柏拉图的世界二分模式为范型),以及对基督教道德的批判,对一切价值的重估。因此,可以把《悲剧的诞生》看做是尼采的主要哲学思想的诞生地, 从而,期望从中能够发现帮助我们正确解读他的后期哲学的密码。 尼采的《悲剧的诞生》,其悲剧的起点就在于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其核心就在于日神与酒神的结合。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日神和酒神之间的区别。在希腊神话中,日神和酒神都是主神宙斯的儿子。阿波罗是太阳神、射神、音乐神、医神等,据说也是普罗米修斯所说的惊天秘密中将取代宙斯的人。所以,他所代表的是“官方”的、“正统”的、崇高静穆的、理性克制的,像太阳一样稳定、威严、温暖的艺术形象。并且由于阿波罗在雕塑、绘画等方面的重大影响,尼采将日神作为造型艺术如雕塑、绘画等的代表。酒神狄奥尼索斯(Dionysus),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个神抵,又为水果、蔬菜之神。他从宙斯的大腿中生出来的,因此他的出生中就带有狂诞的因子。在古希腊色雷斯人的仪式中,他身着狐狸皮,据说象征着新生。而专属酒神的狄奥尼索斯狂欢仪式是最秘密的宗教仪式。酒神的祭祀仪式时,人们聚集在

尼采的“精神三变”给做人为师的启示

尼采的“精神三变”给做人为师的启示尼采的“精神三变”给做人为师的启示 精神三变是德国哲学家尼采于他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提出的一个概念。以三种生物——骆驼、狮子、婴儿来譬喻人类精神的变化。精神会由骆驼变成狮子,再由狮子变成婴儿。骆驼代表的是背负传统道德的束缚,狮子则是象征勇于破坏传统规范的精神,最后的婴儿则是代表破坏后创造新价值的力量。 (一)骆驼 骆驼是“沙漠之舟”,刻苦耐劳,意味著人在年轻的时候要接受训练,承受传统的包袱。我经常在杭州街头看到中学生,觉得他们真是非常辛苦,每天上学背著沉重的书包,有时候甚至要背两个书包。每次看到这种情形,我心里常会想:“他们现在是骆驼,这是人生必经的阶段,但是这样能保证他们将来变成狮子吗?”这是个很大的问题。 (二)狮子 骆驼与狮子的差别在于:骆驼必须听从他人的指导、接受他人的命令,所听到的是别人说的“你应该如何!”而狮子则是自己作决定、对自己负责,说的是:“我要如何!”每个人都经过骆驼的阶段,听从父母与老师的教训,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无法反驳也无法反抗。然而,上了大学以后应该进入狮子阶段,也就是由自己来告诉自己该怎么做。 但是有几个年轻人真的知道自己要什么?怎么做才对自己有意义?这就是另一个新的问题。换句话说,骆驼虽然看起来很可怜,但是至少不用自己作决定,只要服从别人的指令就行了;相反的,如果要成为狮子,就要承担自我、为自己负责。这一点的压力很大,因为当我们能够自由选择想要做的事时,同时也就丧失了寻找藉口和抱怨的权利。 举例来说,学生在高考结束之后选填志愿时,如果按照父母的希望去选择,至少就保留了一个将来抱怨的权利;相反的,如果父母说:“你已经长大了,应该自己填志愿、自己负责。”这时候一般人会很苦恼,只好去问问同学、参观大学校园,可是最后抉择的时候还是很痛苦,因为我们一旦决定了,也就丧失了找藉口的权利。就算后悔,也不能抱怨,因为这是自己的决定!聪明的父母,应该让子女自己作决定,而对子女来说,在选择的那一刹那会觉得自己长大了,决定了以后也比较愿意为自己负责。 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Eric Fromm)在《逃避自由》(Escape from Freedom)这本书中曾经写到:“给我自由吗?千万不要给我自由!因为随著自由而来的是要负责任啊!我一有自由之后就自己作选择,选择之后就作我自己,但是我作不起啊!”这段话表达了类似的想法。 (三)婴儿 狮子阶段之后则是到达婴儿阶段。婴儿意味着“完美的开始”,提供了所有的可能性。当一个人还是婴儿的时候,父母一定怀着无穷的想像,想像他将来可能成为科学家、工程师、医师等。每天看着他,也就给父母的人生带来了彩色炫丽的希望。当然,小孩成长的过程往往也是父母希望幻灭的过程,最后小孩让父母失望,就像父母曾经让他们的父母失望一样,人生就是这样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 当一个人抵达婴儿的阶段,就不会再遭遇到前面所说的种种问题,代表心灵重新回归原点。

论尼采的权力意志.docx

论尼采的权力意志 论尼采的权力意志 雏建慧 (陕西师范大学西安) 〔摘要〕尼采一位极富争议的西方哲学家, 他开创了西方哲学史上的一个新纪元,权力意志则是尼采思 想的核心语词。他在继承批判叔本华“生存意志论,,的基础上认为事物的生存意志除了求生存以外,更 重要的还在于求权力求强大求优势求自身超越,真正的权力 意志将对生命的肯定作为新的价值原则而建立,从而体现出 它的创造性,因此在尼采哲学中,权力意志是 一切事物的本质,一切事物无不是权力意志的表现。因此只 有准确把握权力意志论,才能真正理解尼采哲学。 〔关键词〕尼采;权力意志;生命;创造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生活在19 世 纪晚期,但他却不止一次地认为,他是这个时代的头生子他 不属于自己的时代,而是属于“明天之后,,尼采此言正是对自己思想命运的准确概括他的思想在他活着

的时候并未产生过多大影响,但在其死后却几乎主宰了整个西方哲学的未来,他在宣判了古典哲学终结的同时,以其对“意志” ,“生命”的推崇开创了人本主义哲学并影响到生命哲学分析哲学存在主义解释学法兰克福学派直至今天方兴未艾的女权主义等因此,尼采作为一个哲学家,尽管他本人或许并不承认这个称号是的确应该受到重视的 权力意志论作为尼采哲学思想的核心部分,是尼采价值重估和超人学说的基础,理解好尼采的权力意志理论对于从整体上把握尼采哲学以及正确的理解其在西方哲学史上的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尼采“权力意志”学说产生的理论背景 尼采权力意志论的产生有其特定的理论背景,并与西方传统哲学中的“意志”有着密切关系。 1. 尼采“权力意志,,学说产生的理论背景任何思想都不是凭空杜撰出来的,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特定的思想背景,尼采哲学当然也不例外尼采时代的德国,在哲学上 是以黑格尔为首的古典唯心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时期它将欧

尔雅 从“愚昧”到“科学”科学技术简史课后习题汇总

【尔雅】从“愚昧”到“科学”科学技术简史 综合性科学史出现于()。 A、16世纪末17世纪初B、17世纪初18世纪末C、18世纪末19世纪初D、19世纪末20世纪初答案:D 促使独立的科学史学科形成的是()。 A、亚伯拉罕·派斯B、安德斯·哈尔德C、奥托·纽格伯尔D、乔治·萨顿答案:D 中国古代大量的历史资料不仅仅对与历史学有巨大的贡献,也可以对科学的研究提供一定的资料。()答案:√ 科学史是理科理学二级学科。()答案:× 在科学发展过程中,过去的历史称为科学史。答案:√ 萨顿在()的帮助下,留在哈佛大学,开始了科学史的相关工作。 A、福斯特B、埃弗里特C、科南特D、萨默斯答案:C 乔治·萨顿出版的关于科学史的着作是()。 A、Dynamis B、Isis C、Centaurus D、Lychnos答案:B 乔治·萨顿的《科学史导论》从古代写到了()。 A、1300年B、1400年C、1500年D、1600年答案: B 萨顿倡导人文主义,强调把科学和人文适当结合。()答案:× 萨顿最重要的业绩在于他奠定了科学史学科的基础。()答案:√ 科学史的作用不包括()。 A、帮助我们理解科学是什么B、历史材料的基础背景 C、一般的普及性教育 D、对现世发明产生直接影响答案:D ISIS创刊于()。 A、1909年B、1910年C、1911年D、1912年答案:D 萨顿的女儿梅·萨顿写的关于她父亲的回忆录是()。 A、《我认识一只凤凰》B、《我所知道的萨顿》C、《我的父亲》D、《我所知道的科学史》答案:A

萨顿本人就是萨顿奖的第一位获奖者。()答案:√ 目前科学史界最高奖励是“萨顿奖”。答案:√ 被中华文明忽视而被西方文明所重视的()为后世科学技术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A、陶器B、黄金加工C、玻璃D、建筑学答案:C 根据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的观点,从时间角度上看,文明要比文化短得多。答案:√ 人类文字的发展最早不超过一万年前,而文化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十几万年前甚至更长的时间。()答案:√ 符合严格定义上的科学起源于()。 A、古希腊B、古中国C、文艺复兴D、启蒙运动答案:C “文化是一个总的概念,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的成就”是阿诺得·汤因比的观点。答案:× 古埃及第()王朝法老图坦卡蒙墓中出土了金面罩和金棺。 A 十四 B 十七 C 十八 D 二十一答案:C 楔形文字的产生距今有()年。 A 7000-5000 B 6000-4000 C 5000-3000 D 4000-2000 答案:C 建国后总共实行了三批简化字,但后两批简化字都因为各种原因被叫停。()答案:× 两河流域主要采用()计数法。() A 十二进制和十六进制 B 十二进制和六十进制 C 十进制和十六进制 D 十进制和六十进制答案:D 文字是文明发展的重要历史条件答案:√ 哈拉巴文明消失于()左右。 A、公元前1700年B、公元前700年C、公元1700

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

当今社会,我们更需要酒神还是日神? 董豪 在尼采哲学中,有两种重要的精神——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酒神精神意味着更多的激情与冒险,而日神精神代表一种理性与审美。尼采认为,自苏格拉底开始,古希腊传统的酒神精神被背弃了,而这导致了人类心灵的衰败。在尼采认为,世界是虚无的和无意义的,而人只有在一种戏剧式的激情释放中才能寻获人生的意义。在社会普遍走向理性与逻辑时,便也意味着走向了衰亡。 从某种意义上讲,尼采的这个论断是正确的。抛却了前苏格拉底时代的激情奔放,苏格拉底伊始的理性精神逐渐统治了西方思想界,而这到了中世纪达到顶峰,作为信仰对象本身的上帝与宗教也可以作为哲学证明的对象,某种程度上也是这种精神在社会层面的极端反映。进入近代,思想家为了打破这种沉寂的社会思想氛围,以浪漫主义为代表的文学艺术确实在弘扬酒神精神时贡献颇多。 进入现代,这种酒神精神也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现代文化强调一种非理性的情感诉诸,在文学艺术上更是表现出了时代的特性。音乐、绘画等种种艺术形式更是对传统审美意识的颠覆,哲学门类下的美学便也面临自身学科定位的问题。这种酒神精神走向了一种直觉情感表达,理性精神面临备受鄙弃的尴尬境地。 在中国,似乎从来不缺酒神精神。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政治运动无不是鼓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直接情绪反应,这种激情在文革中更是达到了顶峰。个人和社会可以仅凭一时激愤,置生命与伦理人情于不顾,在全社会掀起一次次轰轰烈烈的大运动。 无论在世界范围还是中国社会,普遍的酒神精神已然也走向了一种极端。如同中世纪的日神精神一样,这便也需要再次发扬一种日神精神的理性传统,使人的精神重归秩序与井然。 有学者认为,中国的启蒙运动还远远没有完成。由于政治原因,中国社会在上世纪80 年代进行的启蒙运动被迫中止了。进入新时期,随着社会的进步,重新发掘启蒙思想中的日神精神,一定可以将西方传统的理性之光在崛起的东方中国绽放光芒。

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

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 尼采之<悲剧的诞生>反复提到狄奥尼伯斯之狂喜和阿波罗的幻梦,那么,究竟什么是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呢? 读朱光潜先生的<谈美书简>时,又巧遇这两个名词,朱光潜先生很轻松地做了一个浅显的解释,虽远不及尼采的长篇大论来的具体深刻,但却基本解决了一个尚未登阶者最初级的要求,或者说是疑问. 这种互相映照着的读法颇令人欢喜. 在<悲剧的诞生>第六节,讲到阿齐罗裘斯(希腊神话中的人物,尼采用来专指’抒情诗人)也就是民俗歌曲,民俗诗的文学内容时,认为这种诗或者说艺术完全是阿波罗式的,不管古希腊人是如何,倒是由此可以探讨我们中国的诗词歌赋。引起此灵机的是阿齐罗裘斯这样一段话‘阿齐罗裘斯是一个引导者,在民俗诗中努力将语言模拟成音乐之情态。因此,阿齐罗裘斯将诗带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与荷马式的世界有着极深刻的差异。文字,意象与观念,在音乐能量的磨砺下,现在将要寻找一种与它平行相适应的表现手法。’ 也就是说,诗词本为歌者赋,而后,随着变化,诗与音乐统一被打破,诗不在是音乐的奴婢,而具有独立之精神 读完整部《词谱》,正是这独立精神之映现。 所谓的“”和“”实际上关照的是古典希腊的悲剧精神,其范畴自然是西方艺术——理想的艺术,而对东方艺术,关于幻想与诗意,尼采并没有深入理解和探讨。 东方的艺术,中国“诗化的人生”,当然也有别样深刻的悲剧美,赵翼说的‘赋到沧桑句便工’。 东方的悲剧是诗意的悲剧,而东方的诗意悲剧‘沧桑’,到最后,真是让人觉得“大哀默默,小哀喋喋”,换言之来说,真正理解艺术的人,面对美时,只能采取高贵的沉默,而充斥我们耳膜的却是“矮人看戏”的喋喋不休。 射手座和A型两方面的特质一混合起来,是叫人难以理解的。射手座性格上的特征是,爱好过自由奔放的生活,为满足强烈的好奇心,即使违背道德与伦常也不在意;此外,对理想的追求相当固执,得不到绝不罢休。而A型性格上的特征正与其相反。A型的人 重视传统道德及社会规范,过着中规中矩的生活。虽有独特的思想和高尚的理想,也不会打着追求的旗帜,明显地表示出来。 射手座是属于复体星座,具有双重性格。是理性又是感性,是神性又是魔性,有时大胆有时慎重,有时奔放有时拘谨……这种两面 的倾向相当明显。加上A型的特有性格,就构成A型-射手座复杂的气质,但若换个角度来看,此型人不是相当具均衡感吗? 奔放、新潮的气质,是别人不敢恭维的,但其明朗、亲切的态度,则又颇讨人喜欢。了解他的人,对其率直的无心之言,不仅能体 谅他,反而觉得这正是其人可爱之处。但不了解他的人,常会为了他的口无遮栏,而生了一场闷气,并发誓以后绝不再跟这种人来 往。所以此型的人知音难觅啊! 此型的人对知识及理想的追求欲望很高,为了达到目的,即使费尽千辛万苦,也认为值得。此外,对被扭曲的事实和邪恶的事端,

论尼采道德论

论尼采的道德哲学 摘要:尼采的道德哲学是关于道德与生命的形而上学。他的整个道德哲学的出发点和目的便是为生命赋予意义。尼采的道德哲学思想集中反映在1887年所写的《论道德的谱系》和1888年所写的《偶像的黄昏或怎样用铁锤作哲学思考》两本书中。 关键字:尼采道德教育观生命权力意志 尼采——当代西方最富影响力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一个被人称为才华横溢而疯狂的作家,一个极富批判精神的哲学家。由于其思想极富争议性,也被称为非道德主义者和虚无主义者。在他的哲学思想中,道德观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纵观其道德哲学著作,可将其道德观概括为:道德怀疑主义,及在此基础上所主张建构的一种真正的美德,即能“增强生命”的东西。对于尼采的道德教育观作简要阐释。 一、尼采的生命道德教育观 尼采的道德教育观是关于道德与生命的教育哲学观,生命观是尼采道德教育思想的出发点。他重估一切传统道德价值,提出以生命为基础的超越传统善恶道德价值标准的道德思想,赋予生命以道德教育意义。尼采尖锐地批判道德对生命的反向作用,认识到:“道德会危害生命,危害对生命的享受,危害对生命的感激等;危害对生命的美化和崇敬,危害生命的认识,危害生命的发展。因为生命试图使自身的最高现象同自身分裂。”[2]道德对生命的全面危害,是源于所谓的“崇高”美德脱离了生活的真实,与生命本身相分裂。生命应该是自然的、超越苦难而至欢愉的,但是,基督教道德视自然生命以罪恶之源,追求生命的自然欢快 被认为是罪恶。所以,需要基督教道德戒律作为人们必要的操守,成为悔过自新的行动准则。基督教传统道德迫使人们逃避生命,为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将自己变为缺少生命活力的人,离开生命的自然本性,尼采称之为人的生命的“普遍化的零本能”。也就是说,通过轻蔑生命和对生命的麻木、遮蔽,让生命本身造成生命力的衰退,尤其是价值创造力的衰弱。道德同生命相分裂,道德造成了对生命本能的压制,生命力慢性钝化、萎靡,人成了有病的人,这就是道德病。尼采视传统道德为教化、控制人们思想与行为的精神统治工具,是与生命意志相悖的、迷惑人和愚弄人的异己力量,其用心在于让人们服从统治。他认为,在生命的意义上,基督教道德许诺一种隔世期待,其宗旨就是安慰人,叫人成为肉体的蔑视者,在现世中忘掉自己作为生命的存在,从而变成只知献身和服从的工具这是一种让生命枯萎的道德,是一种侏儒的道德。因此,受这种道德教化支配的人,人性变得越来越怯弱虚伪、平庸。尼采强调道德教育要以生命为出发点,道德教育的生命思想基础在他那里就是古希腊悲剧艺术中象征生命激情和本能的“酒神精神”与象征生命理性和自制的“日神精神”的统一精神,意在唤醒人类对生命的自然性、整体性、自由创造性或超越性的尊重。他的“超人”哲学极富生命气息,呼唤对“大地”意义的忠实,为其生命道德教育观确立了扎根生活现实的思想旨趣。尼采的道德教育观还提出了“自爱”的道德教育思想,视自爱为“健康的自私”。个体在自爱中生命力不断强大,并让他人学会自爱而走向强大,表现了“自私者”强大的生命力,生命因自爱而创造、而强大,是强大的自我的表现。[7]人们理当在享受、感激生命之时怀有内心真诚的崇敬,表现出永不停歇的昂扬斗志和创造活力。生命的自然性、整体性、人性生成的创造性和超越性等应该成为生命本身。 二、道德的价值观取决于单个的个体“我” 道德是一定社会历史的产物,它是人与人社会关系的结构和秩序的反映,是人们处理自己与他人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系统。它具有维护社会稳定激发人们做“好人”的功能。而

论科学与人文的融合

论科学与人文的融合

论科学与人文的融合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创造的巨大生产力和开发自然界的“胜利”,科学主义、科学教育、科学文化与人文主义、人文教育、人文文化相比,已成为主流,在当代,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变的严重不协调,科学与人文的矛盾,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一对深层的矛盾。面对在许多情况下人文精神可怕的完全缺席,无论是科学工作者,还是人文学者,都应树立使科学与人文双赢和交融的目标。本文从科学与人文融合的研究背景出发,探讨科学与人文融合的现状,并且分析了科学与人文融合的必要性,提出了科学与人文融合的对策,最后展望了科学与人文融合的前景。 关键词:科学;人文;融合 科学与人文源远流长。它们都是人类最富有创造性的活动,本身有着深刻的关联。充分认识和理解科学与人文的关联,消除两者之间的分离和对立,促进其相互融合,无论是对于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的共同繁荣和发展,或是对于经济与社会的全面进步,还是对于人自身的全面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科学与人文融合研究的背景分析 1.1理论背景:17世纪以来,在牛顿一笛卡尔的思想模式以及培根的科学方法论基础上形成的机械论科学观把世界乃至整个宇宙视为由彼此孤立的客体组成的毫无生气的世界图景,与其相对应,科学则被视为纯客观的知识,科学活动被视为与价值无涉的求真活动,由此,事实与价值被割裂开来,工具理性失去了价值理性的引导和规范与此同时,由于自身的进步以及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获得的巨大成功,使科学理性倍受推崇,自然科学获得独尊地位,人文科学或人文学科却因不能创造出有力的“实际成果”而逐渐遭到积压和吞曦。直到维也纳学派提出“拒斥形而上学”的口号,科学与哲学彻底分裂,表明了科学与人文的彻底分野。但是19世纪自然科学上的三大发现使得机械论世界观被打破,辨证的、普遍联系的世界图景得以形成,尤其进入2侧世纪以来,随着量子力学、宇宙科学、系统科学以及生态科学的兴起,整体的、综合的、动态开放的系统观念的提出则进一步表明在有机整体的复杂世界,系统的各元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科学的认知主体和客体是不可分割的,因此,人的因素、人文精神和人文价值被看作是科学的重要因素,人文价值因素是内涵于科学的。同时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在某些研究层面上相互渗透、相互借鉴、相互补充的趋势,尤其是科学家与人文学者对某些极致问题的看法(如宇宙多样性)

酒神精神

酒神精神 有关研究表明,在一定意义上代表着激情之极致的?迷狂说?,大约可追溯到古希腊悲剧的起源。希腊悲剧起源于酒神祭礼,典祭者在祭祀之前常常喝得酩酊大醉,他们载歌载舞,唱着即兴的歌谣,在狂欢的氛围中,这些即兴之作常常显得无比奇妙。古人由此推想这些美妙的诗句只有在迷狂的状态中才能脱口而出。这种想法,大约就是?迷狂说?的萌芽。可见,看似匪夷所思的?迷狂说?不断有柏拉图的哲学理论作为思想基础,而且还有一定的历史根源和现实依据。 伟大的?诗人哲学家?柏拉图受?酒神祭?的启示提出了著名的?迷狂说?,两千多年以后,另一位?诗人哲学家?尼采则认为?酒神祭?是?一种满溢的生命感和力感,在其中连痛苦也起着兴奋剂的作用。?他认为?酒神祭?肯定了生命,即便是在生命最异样最艰难的问题上,酒神或酒神祭祀者也永远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生命意志在其最高类型的牺牲中,为自身的不可穷竭而欢欣鼓舞——我们称这为酒神精神。?这就是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一书中给?酒神精神?所下的定义。?酒神?是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提出的两个重要概念中的一个,另一个与之相对应的重要概念是?日神?。这两个概念为我们重新审视文学思维提供了一个与传统理论全然不同的视角。 所谓的?日神?和?酒神?,在尼采的著作中其实是宇宙、自然、人类的两种基本的生命本能和原始力量的象征。?日神?象征着美的外观的无数幻觉力量。?酒神?则表现为惊骇狂烈的情绪放纵力量。尼采分别用?梦境?和?醉境?这两种人的生理和心理现象来描述日神和酒神这两种力量。如果说日神展示为?梦?的幻境与美的形象,那么,酒神则主要是在醉意朦胧中狂放不羁地挥洒激情,主体逍遥于一种完全放逐了自我的?忘我?境界中。 日神最鲜明的特点除了沉湎?幻想?,就是倚重?外观?。在尼采看来,我们最内在的本质,我们所有人共同的深层基础,带着深刻的喜悦和愉快的必要性,就在于每个人无不?亲身经历着梦。?而梦则呈现为幻想和梦象,并通过?外观?显现出来。 尼采称?做梦的希腊人?为荷马,称荷马为?做梦的希腊人?。他引用希腊诗人亨斯〃萨克斯(Hans Sachs)的诗说: 我的朋友,那正是诗人的使命; 留心并且解释他的梦。 相信我,人的最真实的幻想 是在梦中向他显相: 一切诗学和诗艺 全在于替梦释义。 当人们在现实中感到惶惑和?惊骇?,在惊骇之外,加上从个性原则崩溃时体验到意志的永恒时,便会从心灵深处,从?性灵?里,升起一种狂喜的陶醉;尼采认为,在这种景况下人们便可以洞见酒神狄奥尼索斯的本性,把它比拟为醉境也许最为贴切。或是在醇酒的影响下原始人和原始民族高唱颂歌时,或是在春光渐近万物欣然向荣的季候,酒神的激情便苏醒了;当激情高涨时,主观的一切都化入?混然忘我之境?。对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接受而言,?混然忘我之境?不也正是我们在灵感与共鸣现象中常见的情形吗? 比起日神在情感调节质上的节制与适度的宁静,酒神精神则是?高涨的激情?和?炽热生活?的?沸腾?。尼采说,一个人若把贝多芬的?欢乐颂?绘成图画,试用想象力去凝想那些惊惶失措伏地膜拜的芸芸众生。他便能体会到酒神的魔力了。此时,奴隶也是自由人;此时,专横的礼教,和?无耻的习俗?,在人与人之间树立的顽强敌对的藩篱,蓦然被推倒;……正如现在走兽也能作人语,正如现在大地流出乳液与蜜浆,同样从他心灵深处发出了超自然

论尼采

尼采《悲剧的诞生》 关于尼采《悲剧的诞生》,学者周国平有过一段概括:“关于《悲剧的诞生》的主旨,尼采原来一再点明,是在于为人生创造一种纯粹审美的评价,审美价值是该书承认的唯一价值,…全然非思辨、非道德的艺术家之神?是该书承认的唯一的…神?。他还明确指出,人生的审美评价是与人生的宗教、道德评价以及科学评价根本对立的。……后来又指出:…我们的宗教、道德和哲学是人的颓废形式。相反的运动:艺术。?…重估?的标准是广义艺术,其实质是以审美的人生态度反对伦理的人生态度和功利(科学)的人生态度。” 日神精神的潜台词是:就算人生是个梦,我们要有滋有味地做这个梦,不要失掉了梦的情致和乐趣。酒神精神的潜台词是:就算人生是幕悲剧,我们要有声有色地演这幕悲剧,不要失掉了悲剧的壮丽和快慰。这就是尼采所提倡的审美人生态度的真实含义。”“重估一切价值,重点在批判基督教道德,审美的人生态度首先是一种非伦理的人生态度。生命本身是非道德的,万物都属于永恒生成着的自然之…全?,无善恶可言。基督教对生命作伦理评价,视生命本能为罪恶,其结果是造成普遍的罪恶感和自我压抑,审美的人生要求我们摆脱这种罪恶感,超于善恶之外,享受心灵的自由和生命的欢乐。”“艺术是生命的最高使命和生命本来的形而上活动”,“只有作为一种审美现象,人生和世界才显得是有充足理由的。”狄俄倪索斯式希腊人,由于竭力追求真实和自然,所以便发现自己幻化为人羊神的姿态。”读到这里不禁一笑:人羊神,人性神性兽性三位一体,这不就是人吗? 关于悲剧的起源,尼采断言:“悲剧产生于悲剧合唱队(chorus),并且,开始的时候,根本就是这种合唱队。”同时,尼采又引用席勒的说法,认为“希腊人羊神合唱队(Greekchorus of satyrs)即原始悲剧合唱队。”鲍昌指出尼采说得不对,鲍昌说:“一个权威性的希腊悲剧起源解释是:希腊悲剧起源于祭典上的《酒神颂》,其内容是哀叹酒神狄俄倪索斯在尘世受的苦难和再生。与此类似的另一种说法是:希腊悲剧起源于阿提刻农村在祭典中关于死而复生事件的严肃表演。”。 《性格组合论》在尼采的“把生命理解为渴求释放内在能量的生命冲动”中也可找到哲学根据,因为“生命”的“渴求释放内在能量”与“文化的重压”和“群体的控制”必然会发生冲突,这也就不能不在生命的自我性格上带来许多矛盾。人曾说,尼采许多观点往往自相矛盾,这从他的《悲剧的诞生》中也可找到例证,从性格二重性的角度去看尼采,其实和看所有哲人是一样的,组成一个哲人性格的所有原素自身都是肯定与否定相互矛盾相互包含相互转化的,他们的主导思想都是在为他人也为自己找到一条出路。尼采的哲学思想对东方的哲学思想无疑可以具有一种冲激和救治的作用,尼采承认人生是痛苦的,但尼采认为,要抗争,要冲跨痛苦,即既不能退缩、忍耐,也不能坐等,尼采认为,在任何强势下,即使明知不能战胜,也要不畏强暴,敢于抗争,敢于牺牲,这才是悲剧真正价值之所在(亮剑?),而隐忍、退让都是奴隶道德。从这一点说,尼采是有积极意义的。 尼采最好的一本书应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也比较好读懂),我认为,

尔雅2016从愚昧到科学答案

从“愚昧”到“科学”--科学技术简史答案 第一章 1科学史是理科理学二级学科。()× 2从()开始,才有人专门地去关注科学过去的历史发展。 D 18 世纪 3综合性科学史出现于()。 D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4中国古代大量的历史资料不仅仅对与历史学有巨大的贡献,也可以对科学的研究提供一定的资料。()√ 5促使独立的科学史学科形成的是()。 D 乔治·萨顿 1.2 1萨顿在()的帮助下,留在哈佛大学,开始了科学史的相关工作。 C 科南特2乔治·萨顿出版的关于科学史的著作是()。 B Isis 3萨顿倡导人文主义,强调把科学和人文适当结合。()× 4萨顿研究的科学史的局限性在于,其更倾向于陈述客观的历史事实,对于诸如纳粹一类将科学用于屠杀的行为缺少批判性。()× 5乔治·萨顿的《科学史导论》从古代写到了()。 D 1600 年 1.3 1 科学史更加强调的是借鉴功能,而并非预见功能。()√ 2 萨顿的女儿梅·萨顿写的关于她父亲的回忆录是()。 A 《我认识一只凤凰》 3 萨顿本人就是萨顿奖的第一位获奖者。()√ 4 科学史的作用不包括()。D 对现世发明产生直接影响 5 ISIS 创刊于()。 D 1912 年 第二章 2.1 1 符合严格定义上的科学起源于()。C 文艺复兴 2 被中华文明忽视而被西方文明所重视的()为后世科学技术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C 玻璃 3 下列关于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对文明和文化的观点,正确的是() C 任何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但不一定有文明 4 根据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的观点,从时间角度上看,文明要比文化短得多。√ 5 人类文字的发展最早不超过一万年前,而文化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十几万年前甚至更长的时间。()√ 2.2 1 楔形文字的产生距今有()年。 C 5000-3000 2 古埃及第()王朝法老图坦卡蒙墓中出土了金面罩和金棺。 C 十八 3 文艺复兴以前,人们更偏重于讲技术而非科学。()√ 4 两河流域主要采用()计数法。()D 十进制和六十进制 5 建国后总共实行了三批简化字,但后两批简化字都因为各种原因被叫停。()× 2.3 1 古印度人把一年定为()日。 C 360 2 古印度人发明了阿拉伯数字,但并不包括 0。()√ 3 古印度天文学著作《阇罗迦集》和《妙闻集》最古老的阿育吠陀经典。()×

浅析《红高粱家族》中的酒神精神

浅析《红高粱家族》中的酒神精神 摘要:酒神精神是尼采在其处女作《悲剧的诞生》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尼采美学思想的核心思想之一,他赞颂的是在经历痛苦与磨难之后依然能自由释放的自然本性,而莫言的《红高粱家族》也正是对人性以及生命强力的肯定与褒扬。小说中体现的雄强之力,狂欢之态,沉醉之境的独特审美特征,更对“酒神精神”作了真切而丰富的诠释。此外,对《红高粱家族》中酒神精神的现实意义的分析,更进一步证明了这种酒神精神能为处于精神危机的现代人指引一条出路。 关键词:《红高粱家族》;尼采;酒神精神

A Brief Analysis of Dionysian Spirit in the Red Sorghum Family Abstract:Dionysian spirit is an important concept put forward by Nietzsche in his first works "The Birth of Tragedy," Dionysian spirit is one of the core ideas of Nietzsche's aesthetic thoughts. He speaks highly of those who are able to enjoy life after pain and suffering. The Red Sorghum Family wrote by Mo Yan also praises for humanity and vitality.,moreover the unique aesthetic features such as vigorousness、revelry、intoxication in this work make a vivid interpretation for Dionysian spirit. Therefore, analyzing the Dionysian spirit in the Red Sorghum Family proves that the Dionysian spirit is a great tonic for those who are faced with mental crisis. Key words: the Red Sorghum Family;Nietzsche;Dionysian spirit

尼采 骆驼 狮子 婴儿

芸芸众生,庸庸碌碌,这其中有多少人如同骆驼般疲惫却浑然不知,又有多少人如狮子般狂怒,想挣脱命运却茫然不知方向。达到“婴儿”境界的恐怕寥寥无 几。 自从人类文明出现在这个星球上,他们中间那些被称为哲学家的人便不停地思考着一个问题:人的本质是什么。他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19世纪下半叶的德国哲学家尼采给出了一个颇费思量的回答:人的本质就是自我超越。 人不过是一座桥梁,一边是动物,一边是一个更新更高的物种——超人。人的生命应该是从动物这边走向超人那边。在这个历程中,人的精神将会经历三种变形,尼采将这三种变形分别比喻为骆驼、狮子和婴儿。 重负下的骆驼 骆驼代表人生中的第一个阶段——成长。 黑龙江大学的孙芳解释说:人们总是用人生中最宝贵的时期来继承前人的智慧成果。这是个痛苦的过程,积淀的文明既是启蒙的光明,又是沉重的历史负担。它抬高了人类生活的起点,也规定了继续前行的方向;它的伟大功绩给我们自信,也映衬出我们的渺小;我们迷恋它的高度,也渴望突破它的限定。我们继承的东西越来越多,背负的越来越久,它逐渐变成了权威,变成了金科玉律。我们在崇拜中慢慢迷失了方向,淹没在前人的智慧里,于是我们成了负重的骆驼,走进了 精神的荒漠。 可悲的是,这一阶段的人们背负的还不仅仅是这些。个体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并进的同时,社会也逐渐成为异己的力量统治着人。如同工厂批量生产零件,社会也在用规范化的外在尺度要求批量生产相同品质和个性的人。科学和理性倡导绝对、规范、确定和统一;道德不容置疑地要求人遵守秩序,服从社会;宗教教会人如何屈从、忍让和牺牲,以个体的退让求得矛盾的解决,加重了对个体价值的侵犯和蔑视。重重压力迫使人在强势的外在必然性面前妥协屈服,个体存在 的意义和价值被淹没了。 负重的骆驼代表着成长的痛苦体验。外在异化力量的统治和重压之下,负重的骆驼深切地感受到自我的存在被忽视了,生命经常体验着孤独、无奈、焦虑、忧郁、苦闷、无助的痛苦,面对这一切,有三种不同的态度: 一是让步,通过服从、迷信、接受、妥协、崇拜等方式转身向外以寻求解脱; 二是逃避,通过放弃、取消、搁置、忽略、转移、倒退等方式回避现实;

论尼采哲学中的_非理性_

〔收稿日期〕2001-05-17 〔作者简介〕蒋平(1974-),女,辽宁本溪人,沈阳师范学院助教,哲学硕士。 2002年第1期第26卷(总第109期)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 ournal of S heny ang N or 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 №1,2002V ol.26 G ener al,№109 【哲学与文化】 论尼采哲学中的“非理性” 蒋 平 (沈阳师范学院社会学系,辽宁沈阳110034) 〔摘 要〕尼采以他非理性的本体论、认识论和道德观所建构的哲学体系对西方传统文化的基石理性予 以猛烈的抨击,在彰显了非理性面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的同时,完成了西方哲学由传统向现代的转换,孕育和开 创了新文化的萌芽和源头。 〔关键词〕尼采;哲学;理性;非理性 〔中图分类号〕B 51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26-(2002)01-0070-05 在西方哲学史上,尼采哲学有个“非理性”的标签。就尼采本人而言,他也以“非理性主义者”自命,称他的哲学为“非理性主义的”。研究尼采哲学,就必须弄清楚尼采哲学中的“非理性”,由此才能达到对尼采哲学的深刻理解。 一、对尼采哲学中的“非理性”的理论分析 尼采生活的时代是理性文化衰落,非理性文化崛起的时代。当时西方传统文明和价值体系濒于崩溃,市侩文化充斥一切场合,人的生命力和本能冲动为传统理性所压抑和扼杀。人们被禁锢在异己的甚至是彼岸的力量中,失去了创造性。物质技术虽有重大进步,人们的精神却日益贫乏,处于一种麻木的、无目标、无标准的状态。尼采以敏锐的眼光觉察到了这个病态社会的症结所在理性主义的错误,并向其展开了猛烈的、颠覆性的攻击。与此同时,创立了自己的“非理性”的哲学体系,即:非理性的本体论、认识论、道德观。 1.“非理性”的本体论 尼采认为,以往哲学将逻辑虚构的理念作为本体,并将这个虚构的理念世界当作“真正的世界”,违反自然,贬抑生命,疏离人生,尼采劝告人们不要相信这种以反对生命为目的形而上学和看不出任何生命迹象的“理性世界”。他向人们揭示了一个充满生命律动的本真的世界(非理性世界),并运用酒神精神对叔本华的“生命意志”进行了改造,创造了自己的本体论强力意志说。尼采认为,强力意志是人 的本质,是世界的本质,是人存在的基本形式。 其一,强力意志是人的生命中固有的力量意志,是原始的自然生命力和本能冲动,人的本质是强力 意志。尼采在希腊悲剧艺术的酒神精神的昭示下发现了隐藏在人的生命至深之处的“一种满溢的生命感和力量感”,亦即人本来的内在的自然生命力。尼采认为,这种生命力是“生命本来的形而上活动”,是人存在和活动的强大力量,尼采抓住了这一力感, “把酒神精神变为一种哲学激情” 〔1〕(P1345),形成了强力意志这一哲学概念。接着,他用强力意志来说明 无机界、有机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现象。尼采认为,强力意志是一种无穷无尽的生命力,关乎人的深层存在,是人的本质。同时,他把强力意志看成是世界的本质,认为世界万物的生生不息的永恒生成是强力意志的表现。“这个世界就是强力意志,此外无他,而你们自己也是这个强力意志,此外无 他” 〔2〕(P 200)。其二,强力意志是思想意志之力,是超越生命力 量之上的强力感,是人追求意志和创造价值的驱动力。叔本华的生命意志是为了求生而存在,不实际也不能很好地解释人的行为。尼采不仅仅充分肯定了人生命本身存在的意志,而且认为生命意志具有超越自身的力量感,这种强力就是思想强力,精神意志之力。它是人获得自由、创造价值不可缺少的内在驱动力。因为意志所追求的不是生命自身,而是超越生命之上的意义和目的。也就是说,处于生存之中的东 ? 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