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剖宫产术全身麻醉
妇科手术麻醉方法

妇科手术麻醉方法妇科手术是为了治疗女性生殖系统相关疾病而进行的手术。
麻醉在妇科手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确保患者手术期间无痛或减轻疼痛感,同时确保手术成功进行。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妇科手术麻醉方法。
一、局部麻醉局部麻醉是将麻醉药物直接应用于手术部位或神经末梢,使其失去感觉,达到无痛或减轻疼痛的效果。
在妇科手术中,常见的局部麻醉方法包括表面麻醉和局麻穿刺。
1. 表面麻醉表面麻醉是通过涂抹或喷雾麻醉药物于手术区域的表面来实现麻醉效果。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较小的手术,如阴道镜检查等。
患者在此过程中可以保持清醒,感觉疼痛明显减轻。
2. 局麻穿刺局麻穿刺是通过注射麻醉药物于手术区域周围的神经末梢或局部组织,使其失去感觉。
这种方法常用于剖宫产手术、子宫切除手术等。
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无痛或减轻疼痛,但有可能会出现局部麻醉药物的副作用,如局部肿胀、感染等。
二、全身麻醉全身麻醉是通过给患者静脉注射或吸入麻醉药物,使其失去意识、痛觉和记忆。
在妇科手术中,全身麻醉常用于较大的手术,如子宫肌瘤切除手术、卵巢囊肿切除手术等。
全身麻醉可以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完全无痛,但可能伴随一定的风险和副作用,如呕吐、恶心、嗜睡等。
三、脊麻脊麻是通过在患者的脊柱下方腰椎间隙内注射麻醉药物,使其失去下半身的痛觉。
脊麻常用于一些妇科手术,如剖宫产手术。
患者在手术期间保持清醒,但下半身会失去知觉和运动能力,从而达到无痛效果。
脊麻具有快速起效和恢复迅速的特点,但也存在一些风险,如低血压、头痛等。
综上所述,妇科手术的麻醉方法包括局部麻醉、全身麻醉和脊麻。
医生会根据手术类型、手术持续时间、患者的身体状况和个人意愿等因素进行选择。
在任何妇科手术中,选择适合的麻醉方法都是为了确保患者手术期间安全和舒适。
如果你需要进行妇科手术,请在手术前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不同麻醉方法的利弊,共同选择最适合你的麻醉方式。
分娩镇痛转剖宫产的麻醉管理

麻醉后处理
包括术后镇痛、监测恢复情况 、指导产妇进行早期活动等。
02
分娩镇痛与剖宫产概述
分娩镇痛定义及意义
分娩镇痛定义
分娩镇痛是指通过药物或非药物手段 ,在分娩过程中减轻或消除产妇疼痛 的方法。
分娩镇痛意义
分娩镇痛可以提高产妇的分娩体验, 减轻疼痛带来的焦虑和恐惧,有助于 产妇更好地配合分娩过程,降低剖宫 产率。
一旦发现产妇出现恶心、呕吐,应立即停止分娩镇痛药物的使用,给予止吐药物等紧急处 理措施。如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转入消化科进行进一步治疗。同时,应注意保 持产妇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误吸入气道引发窒息等严重后果。
06
总结与展望
本次项目成果回顾
麻醉管理方案优化
通过实践验证,我们成功优化了分娩镇痛转剖宫产的麻醉管理方 案,提高了麻醉效果和患者安全性。
促进多学科协作
本项目强调了多学科协作在分娩镇痛转剖宫产麻醉管理中 的重要性,有助于推动相关科室间的合作与交流。
提高患者安全与满意度
通过优化麻醉管理方案,本项目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安全性 和满意度,进一步体现了医疗的人文关怀和以患者为中心 的服务理念。
THANKS
感谢观看
一旦发现产妇出现呼吸抑制,应立即停止分娩镇痛药物的使用,给予吸氧、辅助呼吸等紧 急处理措施。如症状持续不缓解,应及时转入ICU进行进一步治疗。
低血压处理
一旦发现产妇出现低血压,应立即停止分娩镇痛药物的使用,给予扩容、升压等紧急处理 措施。如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转入手术室进行剖宫产手术。
恶心、呕吐处理
血压。
恶心、呕吐
分娩镇痛药物可能刺激胃肠道, 引发恶心、呕吐。此外,疼痛、 焦虑等因素也可能加重胃肠道症
剖宫产术麻醉的分析

剖宫产术麻醉的分析发表时间:2016-04-13T17:12:12.96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7期供稿作者:苑文艳[导读] 黑龙江省林业第二医院麻醉科黑龙江伊春 153100 对严重低血容量,已采用肝素治疗及子痫、凝血功能障碍、并发脑血管病变或者是存在出血倾向的产妇比较适用。
苑文艳黑龙江省林业第二医院麻醉科黑龙江伊春 153100摘要:目的:对在行剖宫产术时最佳的麻醉方法进行选择,并总结麻醉体会,为今后的临床麻醉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方法:抽取在2013年1月一2014年1月间该院收治的择期行剖宫产手术孕妇102例,将其按照麻醉方式分成单纯硬膜外麻醉组、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组和静脉麻醉组,而后对这三种麻醉方式的显效时间、阻滞效果以孕妇的反应等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三组孕妇均顺利完成剖宫产术,单纯硬膜外麻醉组起效时间较其他两组长(P<0.05),评分较其他两组低(P<0.05);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组MAP较其他两组低(P<0.05),低血压发生较其他两组高(P<0.05);三组新生儿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总体而言,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方法具有起效迅速,麻醉效果好,阻滞完善等优势;而针对各种原因而导致的未能成功实施椎管内麻醉者可采取静脉麻醉方式,以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
关键词:剖宫产术;硬膜外麻醉;腰麻一硬膜外联合麻醉;静脉全身麻醉;体会近几年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剖宫产术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且大多数情况下孕妇均处于较为危急的状态,因此麻醉方式与麻醉效果会对手术的成功与否产生重要影响,不但要求麻醉不会对母婴健康产生影响,而且还需要麻醉起效时间短,阻滞完善,方便手术操作,尽量缩短胎儿的娩出时间川。
近几年在临床上常用的麻醉方法包括有单纯硬膜外麻醉、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以及静脉全身麻醉等几种方式。
本次研究中出于对在行剖宫产术时最佳的麻醉方法进行选择,并总结麻醉体会,为今后的临床麻醉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的目的,对我院收治的行剖宫产手术孕妇展开了分组麻醉,并对麻醉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汇报如下。
剖宫产术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自从我怀孕以来,我对剖宫产术这个名词就充满了好奇和担忧。
剖宫产术,作为现代医学的产物,在解决难产、挽救母婴生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对于剖宫产术的利与弊,人们众说纷纭。
在我亲身经历了剖宫产术后,我对剖宫产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下是我的一些感悟心得体会。
一、剖宫产术的必要性在我怀孕初期,我原本以为自己会顺产,然而,随着孕周的增加,医生发现胎儿在宫内发育不良,且胎盘前置,这无疑增加了顺产的难度。
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建议我进行剖宫产术。
回顾整个孕期,我深知剖宫产术的必要性。
1. 避免难产:剖宫产术可以避免因胎儿过大、胎位不正、胎儿发育不良等原因导致的难产,保障母婴安全。
2. 挽救母婴生命:在紧急情况下,如胎儿宫内缺氧、胎盘早剥等,剖宫产术可以迅速取出胎儿,挽救母婴生命。
3. 避免产道损伤:对于一些产道狭窄、阴道松弛的女性,剖宫产术可以避免产道损伤,减少产后并发症。
二、剖宫产术的过程在剖宫产术前,我经历了严格的检查和准备。
医生向我详细介绍了手术过程,让我对手术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
以下是剖宫产术的基本过程:1. 麻醉:剖宫产术通常采用全身麻醉,患者在麻醉状态下无法感受到疼痛。
2. 切口:医生在患者腹部做一横切口,暴露子宫。
3. 取出胎儿:医生通过切口取出胎儿,并进行必要的处理。
4. 子宫缝合:取出胎儿后,医生对子宫进行缝合,避免出血。
5. 关闭腹部切口:医生对腹部切口进行缝合,通常需要缝合多层,以防止感染。
6. 观察恢复:手术后,患者需要在监护室观察一段时间,确保生命体征稳定。
三、剖宫产术后的感悟经历了剖宫产术后,我对剖宫产术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1. 剖宫产术并非易事:尽管剖宫产术在技术上已经非常成熟,但手术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风险。
患者在手术前需要充分了解手术风险,做好心理准备。
2. 术后恢复需要时间:剖宫产术后,患者需要一段时间来恢复身体。
在这期间,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护理。
全身麻醉在剖宫产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ta o ru ( h t f o pA 尸<00 )a dteoc r n ertso otp rt ers esesn ue n o t gw r lohg e a g .1 n cur c e f s eai et sn s, a saa dvmin eea i r h n , h e a p o v l i s h t go pA <00 )T eew sn inf at iee c fh a t nrsi t n i uao e entet ogop ru .1. h r a os ic n f rn eo ei c pr o a dcr l r b t e ru s gi df t mp o e a r y c ty w h w >00 ) T edf rneo et rm a etei d cint d l e fh e sa d nw on rsi tr yl b — .5. h iee c f h i f n shsai u t o ei r o eft n e b r u ay
【 sr c】0bet eT i ustec nc l f c o ea pia o f e ea n s ei i ec sra et n tru h Ab ta t jci ods s h l ia ef t fh p l t no n rl et sa nt eae nsci ,ho g v c i e t ci g a h h o
v nu n n aai n s ei go p( o pB, e o sa d ih lt n a et s ru g u n:3 )a dttl nrv nu n s ei o p( op A, o h a r 3 n oa it eo sa et s g u g u n= 3 ) T e a h ar r 4. h
产科麻醉指南2024

引言概述:产科麻醉是在妇产科手术和分娩过程中应用麻醉技术的一种临床操作。
产科麻醉的目的是在确保母婴安全的前提下,减轻产妇的疼痛感,并提供舒适的分娩环境。
本文将结合当前国际上产科麻醉领域的最新研究和指南,详细阐述产科麻醉的相关内容。
正文内容:一、产科麻醉的技术选择1.产科麻醉方法的选择无痛分娩镇痛技术静脉全身麻醉技术腰麻和硬膜外麻醉技术2.产科麻醉技术选择的指南原则基于患者的临床特点考虑手术类型和手术风险考虑患者与麻醉师之间的沟通和协商3.同时应用多种产科麻醉技术的情况二、产科麻醉的患者评估与管理1.孕妇麻醉前的评估指标基本生命体征测量妊娠期疾病评估麻醉相关风险评估2.产科麻醉前的准备工作必要的实验室检查预防性的液体管理抗胃酸治疗的考虑3.麻醉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镇痛的时机选择分娩镇痛药物的选择镇痛效果的评估和调整三、产科手术中的麻醉管理1.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管理选项包括全身麻醉和腰麻母婴双重安全的考虑手术时间掌握的原则2.镜下手术中的麻醉管理对深度和平衡的要求围手术期的疼痛管理疼痛药物的使用和监测3.产科手术中的困难情况处理快速序贯指令的制定紧急救助设备和药物的准备多学科团队的协作与配合四、产科麻醉的并发症及风险管理1.麻醉药物过敏与过敏测试麻醉药物过敏的类型和机制过敏测试的方法与评估麻醉药物替代的选择2.麻醉相关并发症的防治呼吸道管理的注意事项低血压和心排量降低的处理神经和心血管系统相关的并发症预防3.产科麻醉相关疼痛管理术后镇痛方案的制定镇痛药物的选择和剂量镇痛效果的监测与调整五、产科麻醉的新技术和进展1.痛觉阻滞技术在产科麻醉中的应用经导线持续鞘内镇痛技术神经阻滞在产科手术中的重要性往期经验与新技术的比较2.产科麻醉中的镇静剂选择和管理镇静药物与麻醉深度的平衡在不同场景下的镇静剂选择镇静剂相关并发症的管理3.管理困难的麻醉操作案例分享上述技术和原则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对难治性案例的总结和展望继续改进产科麻醉服务的方向总结:产科麻醉指南(二)的内容涵盖了产科麻醉的技术选择、患者评估与管理、产科手术中的麻醉管理、并发症及风险管理以及新技术和进展等方面。
全身麻醉对剖宫产新生儿的影响

来我 院就诊 的肺 癌 患者 。 均无 明显 的症 状 与体 征 , 对参 与该 项研究均知情并 同意。 中, 4 其 男 4例 , 1 例 ; 女 6 年龄最小 3 岁 , 0
全 身麻 醉 两组孕 妇一 般资料 比较 , 差异 无统计 学 意义 , 有 具
可 比性 。
1 . 醉 方 法 2麻
中 的二氧 化碳 也要 通 过弥 散 的方 式进 入 母体 血 液循 环嘲 。麻 醉药 物会 通过 两种 方 式对 胎儿 产 生影 响 . 即直 接抑 制 胎儿 呼
吸、 循环 中枢 , 通过 抑 制 母 体 呼 吸循 环 而 间接 对 胎 儿 产生 或
的通 气 , 适用 于 精 神 高度 紧 张 的产 妇 或 合 并 精神 病 、 椎 疾 腰
C NA MEDC R D 由 国 医药 写报 7 HI IALHE AL 7
・
影像 与介 入 ・
21 8 第 卷 2 0 年 月 8第4 1 期
螺旋 C T与 高分 辨 C T用 于直径 < m 周 围型 肺癌 3c 诊 断结 果对 比与分析
硬膜外麻醉组 ( )产妇在麻 醉前输入林格 氏液 5 0ml A组 : 0 , 选 择 L一或 L~ 间隙行 硬 膜 外 穿刺 置 管 ,先 予 2 。 2 %利 多 卡 因
影 响[ 4 1 。过量 的麻 醉 药或 手 术 中产 妇 出现 了 因呼 吸抑制 的低
氧 血 症 . 会 影 响新 生儿 的氧 气供 应 和 代 谢废 物 的排 出 , 都 直 接 威胁 新 生儿 的生 命安 全 。
统计 学 意义 。
2 结 果
4月 ~ 0 9年 5月 收治 的 足月 单胎 妊 娠行 择 期 剖宫 产 的产 妇 20 10例进 行 硬膜 外 阻滞 麻 醉 和全 身 麻 醉 的效 果 比较 , 0 现报 道 如下: 1资料 与方 法
剖宫产手术配合笔记

剖宫产手术配合笔记【原创实用版】目录一、剖宫产手术的概述二、剖宫产手术的操作流程三、剖宫产手术的注意事项四、剖宫产手术的配合笔记五、剖宫产手术的术后护理正文一、剖宫产手术的概述剖宫产手术,又称剖腹产,是指通过手术方式在孕妇腹壁上开刀,将胎儿及其附属物从子宫内取出。
剖宫产手术是产科领域中常见的一种手术,主要用于处理难产、母婴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等情况。
二、剖宫产手术的操作流程1.术前准备:医生会对孕妇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确保孕妇的身体状况适合进行剖宫产手术。
2.手术麻醉:剖宫产手术通常采用全身麻醉或半身麻醉,使孕妇在手术过程中感觉舒适。
3.手术操作:医生在孕妇腹壁上切开适当的切口,逐层分离腹壁组织,暴露子宫。
然后将子宫切开,取出胎儿及其附属物。
4.术后缝合:手术完成后,医生会逐层缝合子宫和腹壁切口。
三、剖宫产手术的注意事项1.术前禁食:为防止术中呕吐导致窒息,剖宫产手术前需要禁食。
2.术后活动:手术后需要适当活动以预防血栓形成。
3.切口护理:注意切口的清洁和干燥,避免感染。
4.饮食调理:术后初期以流食为主,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四、剖宫产手术的配合笔记1.术前:孕妇需要了解手术过程,做好心理准备,并与医生充分沟通。
2.术中:孕妇要配合医生的指令,保持呼吸平稳,不要过度紧张。
3.术后:孕妇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合理安排饮食和活动,保持切口清洁。
五、剖宫产手术的术后护理1.术后观察:密切观察孕妇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2.切口护理:定期换药,观察切口愈合情况。
3.活动指导:术后适当活动,以促进康复。
4.饮食调理:根据孕妇的身体状况,合理安排饮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美国1985~1990 年的国家统计数据,1997年Hawkins 等[1]报道全身麻醉剖宫产术的病死率是局部麻醉剖宫产术病死率的16.7 倍。随后该研究团队又评估了1997~2002 年的数据,与1979~1990年的数据相比,1991~2002 年的麻醉相关产妇病死率降低了大约60%,这些结果似乎表明剖宫产术全身麻醉的总体安全明显改善[2]。值得注意的是,局部麻醉剖宫产术的产妇病死率从1991~1996 年的25/1 000 万增加到了1997~2002 年的38/1 000 万,而同期
全身麻醉剖宫产术的产妇病死率从168/1 000万降低到了65/1 000 万。这些结果可能与以下临床实践变化趋势有关:高风险产妇过去提倡应用全身麻醉,而目前则大多推荐应用局部麻醉。因此,两个时期全身麻醉适应证的不同也许可简单地解释全身麻醉产妇病死率的降低。
在过去20 年中,新型药物、工具和监护仪的出现使全身麻醉的总体安全明显改善,而且这些发展导致了各种手术麻醉管理方式的巨大变化[3]。但是对于剖宫产术,在过去20 年中人们常常优先考虑的是避免全身麻醉,因此并未进行足够的工作将这些新技术和新发现在产科全身麻醉中充分应用和优化[4]。本文介绍目前剖宫产术全身麻醉管理的现况,并讨论其可能的未来方向。
1 全身麻醉药物 1.1 镇静催眠药 长期以来,应用硫喷妥钠和琥珀胆碱实施快速序贯诱导和气管插管一直是剖宫产术全身麻醉的标准方法。然而,近年来丙泊酚、罗库溴铵和瑞芬太尼在产科麻醉诱导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4-5]。
注射到母体内的镇静催眠药可通过胎盘转移至胎儿,这偶尔可导致处于出生中的胎儿被麻醉,即“睡着的宝宝(sleeping baby)”。当现场无新生儿专家时,应谨慎并尽可能减少镇静催眠药用量,缩短从注射药物到婴儿娩出的时间[3]。
由于应用广泛和公认的安全性,短效巴比妥类药物(如硫喷妥钠和硫戊巴比妥)一直保持着产科全身麻醉诱导标准药物的地位[5]。但是,在麻醉效果不满意的情况下开始手术则可增加产妇发生术中知晓、心动过速和高血压的风险。因此,当分娩中有新生儿专家在场时,与避免“睡着的宝宝”相比,更应优先考虑给产妇提供满意的麻醉。在此方面,丙泊酚可能优于巴比妥类药物。一项有关英国剖宫产术全身麻醉现行实践的调查显示,虽然90%以上回复者是应用硫喷妥钠进行麻醉诱导,但58%的回复者支持应用丙泊酚实施麻醉诱导[5]。而且最近研究显示,应用硫喷妥钠是全身麻醉患者发生意外性术中知晓的一个危险因素,即虽然仅有3%的麻醉诱导应用了硫喷妥钠,但却与23%的术中知晓事件有关[6]。再者,虽然存在丙泊酚对新生儿影响的担心,但现有的证据表明丙泊酚对新生儿的影响并不强于硫喷妥钠[7]。另外,目前硫喷妥钠在中国和美国的生产及供应已经停止,在欧洲国家获得硫喷妥钠也越来越困难,并且其价格不断升高[3]。
因此,现行的产科全身麻醉趋势是硫喷妥钠正逐渐被丙泊酚所
取代[4]。 1.2 肌肉松弛药 肌肉松弛药常用于促进气管插管和提供满意的手术条件。琥珀胆碱是一种除极(去极化)肌肉松弛药,由于其具有诸如恶性高热和高钾血症等罕见致命性副作用,所以在剖宫产术之外的全身麻醉中已逐渐被停止应用[3]。鉴于剖宫产术全身麻醉中发生气道管理相关并发症(如吸入性肺炎和缺氧)的风险较高,琥珀胆碱仍是目前首选的肌肉松弛药。再者,产妇呼吸停止后发生快速缺氧的风险较高。因此,理论上讲短效作用的琥珀胆碱非常适用于产妇。另外,在困难气道处理中,琥珀胆碱作用时间短的特点亦可保证快速恢复自主呼吸[7]。
由于起效慢和作用时间长,既往认为非除极肌肉松弛药不适用于剖宫产术,而且曾经尝试在给予主要剂量的除极肌肉松弛药前应用小剂量的非除极肌肉松弛药来缩短起效时间,即预注给药。然而,预注给药的临床效果产妇常不满意,因为即使应用小剂量的非除极肌肉松弛药也常导致临床程度的运动阻滞,而且并不缩短起效时间[3]。
罗库溴铵是新一代的非除极肌肉松弛药,由于较大剂量时起效迅速,已被广泛用于产科快速序贯麻醉诱导。Abouleish 等[8]研究发现,联合罗库溴铵0.6 mg/kg 和硫喷妥钠6 mg/kg 可使90%的产妇获得临床满意的气管插管条件,而且对新生儿Apgar评分、酸碱平衡、出现持续呼吸的时间或神经行为评分无不良影响;再者,大剂量(1.0-1.2 mg/kg)罗库溴铵可与琥珀胆碱一样快速发挥肌肉松弛作用。如果麻醉诱导后气道管理失败需要恢复自主呼吸,应用舒更葡糖可将罗库溴铵的作用时间缩短至与琥珀胆碱一样。Nauheimer 等[9]曾在剖宫产术产妇研究了舒更葡糖对罗库溴铵的拮抗作用,结果显示其拮抗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即
麻醉诱导中应用罗库溴铵1.0 mg/kg,手术结束时应用舒更葡糖4 mg/kg 可满意转复深度神经肌肉阻滞,应用2 mg/kg 可转复中度神经肌肉阻滞;舒更葡糖的拮抗作用快速满意,全部产妇的4 个成串刺激在2 min 内恢复至0.9,而且拮抗作用持续,无再箭毒化现象发生。另外,应用舒更葡糖后给予大剂量的罗库溴铵仍可产生满意的运动阻滞再次进行气管插管[10]。这些结果说明罗库溴铵
适用于剖宫产术。因此,罗库溴铵有望替代琥珀胆碱作为产科全身
麻醉的首选肌肉松弛药。
1.3 阿片类药物 剖宫产术麻醉诱导中是否应该使用阿片类药物一直存在争论。大多数人的观点是胎儿娩出前不应给予阿片类药物,以避免对胎儿的副作用,特别是呼吸抑制[5]。然而,硬膜外分娩镇痛时应用的芬太尼可从硬膜外间隙自由扩散到母体循环,并未发现引起胎儿呼吸抑制[3]。因此,剖宫产术麻醉诱导中应用小剂量的阿片类药物可能不会对新生儿产生严重不良影响。目前的主导观点是产妇麻醉诱导中可以应用阿片类药物(例如芬太尼和瑞芬太尼),以预防气管插管的血流动力学反应,尤其是合并高血压的产妇[11]。 由于起效快和作用时间短暂,目前瑞芬太尼在产科全身麻醉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12]。Park 等[13]发现,严重先兆子痫产妇麻醉诱导时单次应用瑞芬
太尼0.5 ug/kg 或1ug/kg 可明显抑制气管插管中的HR 增快和BP 升高反应,而且仅导致轻微的一过性新生儿呼吸抑制。由于应用
瑞芬太尼1 ug/kg 可导致15%的产妇发生低血压,所以Park 等[13]建议麻醉诱导时应用的瑞芬太尼剂量为0.5 ug/kg。Yoo等[14]曾经测定了预防严重先兆子痫产妇气管插管中血压升高反应所需的瑞芬太尼ED50 和ED95,结果显示瑞芬太尼呈剂量依赖性减弱气管插管时的HR 增快和BP 升高反应,ED50 和ED95 分别是0.59、1.3ug/kg。但是应用所有剂量的瑞芬太尼均伴有一过性新生
儿呼吸抑制,而且应用较高剂量的瑞芬太尼与产妇低血压有关(13%)。再者,目前已有应用瑞芬太尼导致新生儿肌肉僵硬和呼吸抑制的报道[12]。然而,最近一项有关剖宫产术全身麻醉中应用瑞芬太尼对母体和胎儿影响的荟萃分析发现,瑞芬太尼不仅可减弱对气管插管和手术的心血管应激反应,而且瑞芬太尼组新生儿的碱过剩较轻和pH 值较高,提示对新生儿有益[15]。因此,尚需进一步的研究来明确剖宫产术全身麻醉时应用瑞芬太尼的安全性,尤其是瑞芬太尼的量蛳效关系,以获得适合产妇和胎儿的最佳剂量。
2 气道管理 2.1 困难气道管理 产科气道管理能够导致更多问题的观念已被人们广泛接受,据报道产科困难气道的发生率是普通人群的8 倍[3]。但是来自大型医疗中心的研究表明产科困难气管插管和气管插管失败的发生率类似于普通人群[16]。这可能是因为对困难气管插管相关问题识别的增强、对高危产妇进行了更好的筛查和对预知性困难气道产妇早期实施了有效的椎管内阻滞。再者,这些大型医疗中心亦可能有更多的高年资麻醉医师和较高比例的全身麻醉剖宫产术。另外,作为大型的三级转诊医疗中心,这些单位也可能应用了新的气道工具,而且实施和遵循了困难气道管理流程[3]。但是,无论产科气道管理是否真的更为困难,产妇气管插管困难或失败仍是麻醉医师关注的主要问题,因为不能保证气道安全可导致母亲和胎儿的严重不良后果。为了改善产科气道管理的安全,英国产科麻醉医师协会/困难气道学会最近已经联合发布了特殊的产科困难气道管理指南[17]。
2.2 声门上气道装置 为了防止产妇反流误吸,推荐的气道管理方法是气管插管并
充气套囊密封气道。虽然声门上气道装置在产科困难气管插管处理中的有
用性已得到公认,但是目前强烈反对将其作为择期剖宫产术全身麻醉气道维持的首选工具[3,18]。
2.3 环状软骨压迫 由于产妇的高胃内容量和低胃液pH 值(<2.5)是反流误吸的高风险因素,所以反流误吸是产科全身麻醉的主要问题。虽然通常推荐剖宫产术前严格禁食以避免反流误吸的发生[苑],但是随着术后加速康复项目的广泛开展,术前禁食指南已被修订[19]。因此,有关全身麻醉择期剖宫产术前禁食指南值得深入探讨。
自1961 年提出应用环状软骨压迫防止反流误吸以来,环状软骨压迫已在产妇全身麻醉诱导中广泛应用[3]。最新的产科困难气道管理指南推荐:产妇意识消失前环状软骨压迫的力量是10 N,意识消失后增加到30 N[17]。但是,关于环状软骨压迫防止全身麻醉诱导中反流误吸的效果目前尚无一致的意见,特别是正确应用环状软骨压迫要比预期困难得多。如果由未经培训的人员实施环状软骨压迫,则可因压迫力量太小而不能有效防止反流误吸的发生;如果压迫力量过大则可影响气管插管视野或导致声门上气道装置插入困难,增加“不能通气不能气管插管”紧急状态的发生风险[20]。
3 麻醉维持 对于实施全身麻醉剖宫产术的产妇,维持满意的子宫收缩和防止术中知晓至关重要。
3.1 子宫收缩 通常认为吸入麻醉药呈剂量依赖性抑制子宫收缩,并推荐胎儿娩出后改用静脉麻醉药。一般认为,剖宫产术中应避免吸入麻醉药浓度高于1 MAC,因为分娩前药物经胎盘转移可导致胎儿抑制和分娩后吸入麻醉药可呈剂量依赖性抑制子宫收缩[4]。但是,低浓度吸入麻醉药对子宫收缩的抑制作用十分有限,可谨慎应用[3]。再者,0.5 MAC 的吸入麻醉药并不减弱缩宫素的作用[9]。另外,前列腺素能有效预防吸入麻醉药所致的宫缩乏力[21]。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临床应用浓度的丙泊酚同样可抑制子宫收缩[22]。Murdoch 等[5]的调查显示,剖宫产术全身麻醉维持的七氟醚使用率是52%,其次是异氟醚(45%)和地氟醚(1.6%),仅有0.3%的麻醉医师应用丙泊酚维持麻醉。目前已有研究评价了局部麻醉剖宫产术中应用缩宫素的最佳剂量[23],但是有关全身麻醉剖宫产术中缩宫素的有效应用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4]。
3.2 术中知晓 与心脏手术一样,剖宫产术是麻醉期间最易发生术中知晓的手术之一[24]。通常认为吸入麻醉中发生术中知晓的可能性较静脉麻醉低,但是降低吸入麻醉药浓度以避免产后宫缩乏力则可增加发生术中知晓的风险[3]。然而,防止发生术中知晓所需的最低吸入麻醉药浓度目前尚不清楚。虽然有研究报道足月产妇对静脉麻醉药和吸入麻醉药的需要较非产科患者低[25],但脑电图分析研究表明相似年龄段产妇和非产科患者的麻醉药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而且分娩后吸入麻醉药的最佳浓度也需进一步研究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