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存在的问题、反思及策略研究

合集下载

基于当前城乡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的探究

基于当前城乡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的探究

基于当前城乡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的探究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促成城乡一体化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对于发展初期的城乡一体化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对于当前的城乡规划建设依然存在者许多问题趋于解决。

本文主要通过对城乡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统筹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从而实现城乡经济全面、协调发展。

关键词:城乡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改进策略一、引言随着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为城市化进程迅猛发展提供了依据,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国城乡规划建设中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软实力方面,相关部门有时候一味的注重城乡规划建设中的硬件问题,往往会忽视城乡规划建设的软实力,这些问题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城乡规划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通过对城乡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统筹的归纳和总结,期望在结合实际情况的前提下,提出改进策略,从而促进城乡的进一步发展。

二、城乡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只有良好的城乡规划建设才能有助于我国城乡规划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对于现阶段城乡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城乡规划建设没有“因地制宜”。

对于我国现阶段的城乡规划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些城乡规划建设没有遵照自身的基本特点,提出切实有效可行的解决方案,而是一味的照搬照抄,盲目的遵循其他的城乡规划建设的良好经验。

虽然说,刚开始,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现,随着设施的投资加大,相应的运营和维护成本逐渐升高,这样一来最终必将导致东西部的地域差异更加明显。

其次,城乡规划建设必须从全局出发,把所有主客观因素都考虑在内。

城乡规划建设是一件关乎生计民生的大事,因此在城乡规划建设过程中必须统筹规划,以全局出发。

对于我国目前的城乡规划建设工作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全面性考虑欠缺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注重个别地区的片面性发展,虽然当时能见到效益,但是只是注重眼前的利益,对于长远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

以集团化办学促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以集团化办学促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以集团化办学促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城乡义务教育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也日益突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以集团化办学是一种可行的方式。

本文将探讨集团化办学如何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一、集团化办学的优势集团化办学是指通过整合教育资源,实现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其优势在于:1、优化资源配置:集团化办学可以整合分散的教育资源,使优质教育资源得以充分利用,改善了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2、提高教学质量:集团化办学可以通过共享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管理经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质量。

3、促进城乡交流:集团化办学可以促进城乡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加深了城乡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二、集团化办学的实施方式1、建立教育集团:选择一些优质学校作为核心校,以这些核心校为依托,联合周边的农村学校和教学点,组建教育集团。

通过集团化办学,将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延伸。

2、加强教师培训:在集团内部,开展城乡教师交流活动,让农村教师到城市核心校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同时,城市核心校的教师也可以到农村学校进行教学交流,将先进的教学经验带到农村学校。

3、实施远程教育: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优质课程资源输送到农村学校,使农村学生能够接受到与城市学生相同水平的教育。

三、结论以集团化办学促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是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城乡交流等方式,可以有效地促进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以集团化办学破解西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困局一、引言在中国的教育领域,城乡差距一直是一个困扰着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问题。

特别是在西部地区,由于地理、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这种差距显得尤为明显。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集团化办学成为了一种新的探索和实践。

本文将以西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困局为切入点,探讨集团化办学的优势和实施策略,以期为推进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参考。

城乡结合部学校家校合作存在问题及策略研究

城乡结合部学校家校合作存在问题及策略研究

198城乡结合部学校的学生家庭背景和构成都相对复杂,这类家庭的家庭教育都很欠缺。

基于此,学校对于家校合作应该更加重视,并在其中发挥决策,起到指挥和引导的作用,并不断探索城乡结合部地区家校合作的新模式。

1 城乡结合部学校家校合作困境分析1.1 城乡结合部学生家庭特点城乡结合部学生的父母大多是外来务工人员,个体户和当地郊区居民。

家庭情况大不相同,但共同点很突出。

首先,父母通常文化水平较低。

他们缺乏帮助学生学习的学术基础,也缺乏与学生进行有效交流的方法。

教育方法通常是简单粗鲁的,并且存在殴打,责骂孩子或放手不管的极端现象。

其次,城乡边缘地区的家庭常常侧重于改善他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而忽视了孩子精神世界的满足。

一些父母忙于生计,对于孩子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了解甚少。

最后,城乡结合部地区的家庭出现隔代教育的现象非常常见。

通常都是父母在外务工,祖父母辈过于宠爱孩子,但是缺乏对孩子的教育和品格修养的意识。

家庭在城乡结合部的这些共同特征导致大多数学生出现诸如行为习惯差,学习习惯差,意志力薄弱和心理脆弱性等问题。

1.2 家校合作难点与不足城乡结合部学校的家校合作困难,进展缓慢,协调性差,实际效果十分有限。

当前,城乡结合部的学校之所以没能形成良好的家校合作状况在于两点。

第一在于家长方面的不配合。

城乡结合部的父母在家庭教育方面投入少是顺利开展家校合作教育最大的制约性因素。

这类家长通常对孩子的学习状态了解甚少。

在这种交流状态下,家校之间的交流是不通畅的,没有达成共同的话题和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

其次父母对学校活动的参与度非常低,这类家长通常以各种理由不参加家长会,对于学校组织的亲子阅读和其他活动更是难以保质保量的完成。

第二在于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和援助不足,对学生家庭状况缺乏全面了解,以及缺乏差异化的分析,这使得难以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指导。

2 城乡结合部学校家校合作模式探索2.1 以理念更新为基本点培养父母的家校共同教育理念是家校合作的精神基础。

我国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我国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我国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薛晓娟
【期刊名称】《柳州师专学报》
【年(卷),期】2018(033)004
【摘 要】长期分立的城乡二元制造成社会分配不公、利益分化,阻碍了城乡公共服
务一体化的实现.当前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面临的困境是双二元制历史缺陷带
来的结构化矛盾,公共财政投入有限,且公共服务需求表达路径不完善等.相关部门应
积极引导社会化力量构建多元化供给主体,优化公共服务需求表达路径,合理制定发
展目标,规范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

【总页数】4页(P143-145,131)
【作 者】薛晓娟
【作者单位】黄淮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南驻马店 463000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F124;D630
【相关文献】
1.统筹城乡公共服务实现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从烟台实践看城乡公共服务一体
化 [J], 刘霞
2.转型期我国城市交通一体化实施矛盾和对策分析——以武汉市道路客运一体化为
例 [J], 何雄;徐剑光;
3.我国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J], 薛晓娟;
4.新时代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研究 [J], 陈一鸣;唐教成;周杰;龚一恒
5.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水平演进分析——以苏州为例 [J], 秦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困境与应对措施

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困境与应对措施

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困境与应对措施
城乡教育一体化是指在城市和农村教育之间实现平等、统筹和协调发展的教育体制。

然而,城乡教育一体化在实践中面临着一些困境,主要有以下几点:
1.资源分配不均衡:由于城市地区有更多的财政资源和优良的教育设施,农村地区往往面临着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

这导致了城乡教育发展的差距。

2.师资力量不足:相比于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的教师队伍相对较弱。

缺乏优秀的教师和教育管理人才导致了农村教育质量的下降。

3.教育内容不适应:城市和农村的教育需求和特点存在差异。

传统教育模式过于注重基础知识的灌输,与实际需求脱离,无法满足不同地区学生的发展需要。

为了解决城乡教育一体化中的困境,可以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1.统筹资源调配: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优先满足农村地区的教育需求,确保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2.加强师资培养:加大对农村教师队伍的培训和支持力度,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管理能力。

3.推进课程改革:根据不同地区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调整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4.建立信息化教育平台:采用现代技术手段,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提供城乡教师和学生共享的教育资源和教学平台,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5.加强政策支持:加大对农村教育事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教育,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发展。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解决城乡教育一体化中的困境,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增强农村地区学生的受教育机会和发展能力。

长株潭城市群城乡一体化策略研究

长株潭城市群城乡一体化策略研究
势提升 小 区内本土企 业竞争力 , 强 化城 乡产 业关联 度 , 促 进城 乡产 业互 动发展 。 相 关区县 ( 市) 和企 业要 加强对 接 并提升 产业 竞争 力 , 实现 市 区乡产 业共 兴 。 二 是着力 推进 农业 现代化 。 农 业现代 化具有 多功 能性 , 其 内涵 也具 有多 重 层面 。 它包括 产业农 业 、 商业 农业 、 生态 农业 和都市 农业 等多种 形态 。 既 是现 代 产业 体系 建设 的基础 与前提 , 更是实 现城 乡产业 统筹 发展 的切人 点。 农业现 代
般 而言 , 城市 随着规模扩 大 , 不 同领域 的规模 经济就越 容易产生 , 分工 就
更 加细化 和专业 化 , 聚集效率 和市场 效率往 往也更 高 , 创业、 创新和就 业的 空间 也 更大 , 对 经 济活 动和 流动 人 口就 更有 吸引 力n 】 。 长株 潭城市 群 要改变 当前分 散状 态 , 促进人 口和 经济 向中心城 区、 中心 镇 、 重点镇 、 中心村集 中 , 形 成合理 的 市 域城 镇体 系和 比较强 大 的 中心 城 市。 长沙 要进 一步 提高 在城 市群 中的首 位
力, 增强工业对农业的反哺能力, 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为推进新型城镇化提供 产业支撑 。 在做大做强园区经济的基础上 , 工业逐渐从城市移出, 分散到乡镇 , 形成 专业产 业集群 。 通过 向乡镇工 业区 聚集 , 促进 区 内企 业与 国家级 、 省级开 发 区内的企 业开展 配套 协作 , 与之 形成 紧密联 系 的配套产 业链 , 利 用 园区外企 优
经 济 与 社 会
C h i n a S Ci e n c e a nd T e c h i f o l o g y R e vi e w

城乡供水一体化的难点及应对策略

城乡供水一体化的难点及应对策略

城乡供水一体化的难点及应对策略摘要: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资源成为城乡发展重要组成部分,而水资源供应成为保障城乡生产与生活重要手段,需要水资源供应趋向一体化,因此城乡供水一体化成为了当前重要议题。

城乡供水一体化指的是将城区和农村地区的供水系统整合起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提高供水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然而城乡不断在发展,城乡供水一体化面临着许多难点和挑战,影响城乡水资源分配。

为了详细了解城乡供水一体化的难点,从中找出有效的解决策略,本文展开了全面的调查研究。

关键词:城乡供水;一体化难点;应对策略前言近年来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凸显,而城乡供水不平衡就是其中问题之一,而城乡供水一体化逐渐成为解决城乡水资源矛盾的重要路径和关键环节。

城乡供水一体化将城市和农村供水系统有机结合起来,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供水效率,实现水资源的公平合理利用,然而由于城乡间的差异性和复杂性,城乡供水一体化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本文将首先分析城乡供水一体化的重要性,探讨城乡供水存在的难点,通过对城乡供水一体化的难点进行深入剖析,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和措施,从而为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实施和推进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以实现城乡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公平合理利用。

1、城乡供水一体化的重要性分析城乡供水一体化将城区和农村的供水系统进行整合,共同解决水资源、水源保护、供水设施建设、供水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对于促进城乡水资源合理利用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城乡供水一体化可以实现不同地区之间水资源的共享。

城区通常拥有较为丰富的水资源,可以通过一体化的方式为农村地区提供水源,解决农村缺水问题,同时农村地区也可以通过一体化的方式向城区输送水源,缓解城区的供水压力。

其次城区供水系统通常拥有较为完善的设施和技术,其水质监测和处理手段较为先进,与之相比农村地区的供水设施和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存在一定的水质安全风险,通过城乡供水一体化,可以将城区的供水技术和管理经验引入农村地区,提升农村供水设施和管理水平,有效解决农村地区水质安全问题,提高供水质量。

广州市城乡融合发展的策略研究

广州市城乡融合发展的策略研究

■区:XIANDAIYINGXIAO 广州市城乡融合发展的策略研究马敏(广州华夏职业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000)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快,加速乡村振兴、推动产业融合,成了建设现代化社会强国的重要方 面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广州市立足自身实际,在基础设施、城乡经济、公共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总体上来看,广州市 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城乡收入差距增加、乡村产业发展迟缓等问题,对推动城乡融合形成了一定的阻碍。

本文结合这一现状,围绕广州市城乡融合发展的意义、存在问题以及强化策略展开探究,供大家借鉴参考 关键词:广州市;城乡融合;均衡发展;经济;创新中图分类号:F文献识别码:A DOI:10.19932/ki.22-1256/F.2021.03.120广州市地处我国大陆最南部,是国家副省级城市,也是国 务院批复确定的南部中心城市,广州孕育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同时也呈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

自改革开放以后,广州市作 为改革的前沿阵地,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深人贯彻科学发 展观,对加速广州城乡融合凝聚了强大的助力,出台了一系列 的发展战略。

据统计,广州城市总面积已达7434.4平方米.统 筹天河、海珠、荔湾、越秀、白云五个区和番禺、花都、从化、增 城四个新区,城市经济、文化、政治水平不断提升。

同时在加 速城乡二元机制体制推动城乡融合上,呈现出了深远的意义。

一、广州市城乡融合发展的实施价值(一) 重视"三农”问题,突破城乡二元结构当前,我国主要矛盾发生转化,其矛盾的聚集点,是人民 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 的矛盾。

从整体上来看,广州市也在加速转变,逐步打破不合 理的机制,全力建设更加富强民主的新型城市。

在加速城乡 融合中,“三农”问题作为党中央关心的重要问题,城乡之间的 差距比较大、“重城轻乡、城强乡弱”二次元结构突出。

人才、资源的流动不够高效,公共资源存在不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乡一体化存在的问题、城乡一体化战略则可以概括为:在政府引导下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的作用以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为现阶段重点通过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引导资源要素流向农村繁荣农村经济缓解二元结构最终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目标。

目前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对其进行反思并提出了相应解决对策。

一、我国城乡一体化存在的问题分析一农业和非农业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差异较大城乡之间的差距还表现在第一产业和非农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差距之上。

农村经济以农为主其他产业很不发达。

而农业是一个弱势产业劳动生产率很低。

我们用就业人员的人均产值来代表劳动生产率利用 2005 年2009 年的数据进行粗略估算可以得出非农产业综合劳动生产率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呈现出不断缩小的趋势例如2005 年为 5.9:12009 年为5.3:1但前者依然是后者的五倍以上分别从第二、三产业与第一产业的比较来看第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是第一产业的六倍以上2009 年为6.1:1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虽然低于第二产业的但也接近第一产业的五倍2009 年为4.7:1。

二城乡劳动力素质存在较大差异 1979 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奥多W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主要的资源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

受教育程度是衡量人力资本的最主要指标。

从以我国目前的统计数据来看由于农村优质人才大量流出城乡人力资本存在巨大差异。

2009 年为例农渔牧林业就业人员中小学及未上过学的就业人员比例高达 45.2远远高于住宿和餐饮业13.1、制造业14、批发零售业12.4、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16.3、房地产业8.8等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只占 0.45低于制造业8.6等更远远低于金融业59.7。

三城乡固定资产投资差距巨大城乡固定资产投资在总量和增长速度方面存在明显差距。

从总量上看2010 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为 241415 亿元而同期农村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不足城镇的六分之一仅为36725 亿元并且绝对值差距在不断扩大从增速上来看2010 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为 24.5农村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加速度为 19.7低于城镇近五个百分点。

四城乡土地资源收益差距较大从现实情况看我国土地资源分配是一种事实上的“以乡补城”农民在土地资源利用开发中获得的收入少之又少。

在城乡二元土地制度下政府获得的大规模城市建设用地和经费主要依靠从农民手中征地卖地所得。

有报告指出2009 年全国土地出让金达 1.5 万亿元。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地价大幅升值但土地收入分配却存在诸多不合理严重影响农民财产性收入。

有研究显示土地用途转变增值的权益分配中地方政府大约得 6070村集体组织得 2580失地农民只得 510甚至更少。

城市土地、住房已基本实现市场化但政府对农村的土地、住房市场化仍然存在诸多限制与顾虑。

农民工农村宅基地不能买卖造成农民工不能将农村房产变现只能“裸身进城”无法在城市安居倪建伟2010。

五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存在较大差异城乡教育存在差距。

一是教育投入存在差距。

从生均教育经费、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生均预算内事业费、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四个指标来看农村普通小学分别低于城镇 16.38、11.75、11.43、14.93农村普通初中分别低于城镇 14.37、8.98、9.22、5.36。

二是基础教育办学条件的差距。

从硬件来看据统计2006 年普通小学生均固定资产值城市 5180 元、县镇 3487 元、农村 2793 元城市是农村的 1.85 倍普通初中生均固定资产值城市6260 元、县镇 4067 元、农村3702 元城市是农村的 1.69 倍小学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城市 695 元、县镇 329 元、农村 186 元城市是农村的 3.74 倍普通初中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城市 763 元、县镇 348 元、农村 355 元城市是农村的 2.15 倍。

从软件来看中高级职务教师比例以及高学历教师比例在城乡之间仍有较大差距2007 年全国小学中高级职务教师比例为 48.2城市高于农村 9.5 个百分点以上。

普通小学教师文化程度在大专及以上比例城市为教师文化程度在大专及以上比例是农村的 1.41 倍而城市初级中学教师文化程度在大学及以上比例是农村的 1.94 倍谭彦红2009。

六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距依然较大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近年来国家又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三农政策农民的收入显著提高但与城市居民收入相比依然存在较大差距。

改革之初的 1978 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 133.6 元而当年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可支配收入为343.4 元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差距的绝对值 209.8 元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为 2.57:1。

到 1983 年的时候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达到最低值 1.82:1。

随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便逐渐扩大。

2008 年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差距绝对值首次超过 10000 万元达到 11020.14 元。

2009 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 5153.17 元而当年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可支配收入为 17174.65 元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差距的绝对值12021.48 元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高达 3.33:1。

根据世界发展的一般经验当经济发展水平在人均 GDP 超过1000 美元阶段其他国家城镇居民收入大体上低于农村居民收入的 1.7 倍并逐步下降傅勇2005。

七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又直接导致城乡居民在消费能力、消费支出和消费结构上的差距。

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率从最高点 1983 年的 32.3下降到最低点 2008 年的 8.9下降了 23 个百分点同年城市居民的消费率为 26.5二者相差 17 个百分点。

在居民消费总额中农村居民消费所占比重从1978 年的 62.1下降到 2007 年的 25.6下降近37 个百分点迟福林2008。

从消费结构来看2010年农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 41.1城镇为35.7。

另根据统计资料显示2009 年我国 31 个省市自治区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对比最低的是北京的 2.1:1有十四各地区在 3:1到 4:1 之间广东、重庆、甘肃、西藏、贵州等地都在 4:1 以上最高的贵州达到 4.6:1。

二、中国城乡一体化战略反思一观念落后制约城乡一体化进程政府在城乡关系的观念上还是计划经济思维。

中国原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是在计划经济下开始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为了“赶超”通过剪刀差强制将农业剩余转移到工业城市优先实行城乡隔离、政策。

改革开放以后计划经济的思维没有立刻转变“重城轻乡”“重工轻农”思想延续下来。

加、之将“发展才是硬道理”片面理解为 GDP 增长才是硬道理使“重城轻乡”“重工轻农”得到进一步强化。

同时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条件不成熟论和城乡一体化的自然结果论等思想观念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此外作为实施城乡一体化的主体一些群众思想僵化、行动消极突出表现为四种心理:一是留恋“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认为“种田是万本利、进城是找苦吃”既不愿意离土、也不愿意进厂二是怕离开土地失去生活依靠怕进入城镇找不到就业门路怕转移住宅不适应环境三是画地为牢死守田园欺生排外不愿对外交流四是等待观望苦度穷熬寄希望于政策搬迁寄希望于政府扶持李靖宇2010。

这些消极思想观念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城乡一体化的快速推进。

二政府职能不完善制约城乡一体化发展政府职能不完善主要表现在政府职能缺失、政府职能部门不协调及政府职能范围不明确。

其一政府职能缺失主要是政府在供给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方面存在“重城轻乡”的问题。

由于城市是第二、第三产业集中地第二、第三产业又是 GDP 的主要贡献者因此地方政府之间的 GDP 竞赛使之在任期内不能不关注第二、第三产业、关注城市经营城市从而忽视农村致使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供给严重不足表现在金融财政制度等改革滞后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等方面。

其二政府职能部门不协调。

一方面是指下级政府的相关改革往往受制于上级政府部门的条框管理比如下级部门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需要对不同渠道、不同部门管理的专有财政资金进行整合而这往往难以打破上级管理部门对财政投入的相关条款规定而难以推进张克俊2010另一方面是指同级部门的协调困境尤其是在城乡公共服务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各个部门或投资主体各自为政各自规划和建设缺乏有效的衔接导致“条块效益”难以发挥集约效应胡金林2010。

其三政府职能范围不明确主要是指城乡一体化过程中政府职能与市场机制的界限不明确致使政府的行政成本及财政资金的效率损失超过通过市场机制配置达到同一目标所导致的成本。

三政策法规不完善制约城乡一体化发展政策法规不完善主要表现在政策的城市偏向性、政策法规的创新性不足以及政策执行力不足。

其一政策的城市偏向性。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环境下政策对资源配置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虽然近年来一系列亲农政策不断推出但由于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城市偏向政策惯性及地方政府追求政绩的短期功利性致使现行的管理体制、投资重点、资源配置依然过度偏向于城市对农业发展及农村建设相对重视不够农业的弱势地位短期难以改变城乡要素市场不统一、物质利益关系不合理、发展状态不协调、户籍管理不同轨、社会保障以及享有公共服务权利不均等、生产和生活服务体系及运行机制不完善等现象依然长期存在陈红宇2010。

其二政策的执行力不足。

如果政策得不到有效落实再好的政策也只是一纸空文。

由于地方政府追求自身收益最大化的“理性人”倾向以及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等原因中央政府制定的很多服务“三农”的政策在施行过程中很容易变形走样得不到有效落实。

四现存城市化畸形制约了城市的扩散功能城乡一体化的推进离不开城市增长极的扩散功能但我国目前总体城市化滞后与局部过度城市化并存的现状严重制约了城市扩散功能的发挥。

1.我国总体城市化水平依然较低目前中国城市化率只有 51.27其中还包括 2.2 亿人未落户城镇的农民工属于典型的城市化滞后型经济。

我国城市化水平不仅与工业化相比比较滞后与同一收入水平下的常态城市化水平相比我国城市化水平也严重滞后。

城市化水平的滞后直接影响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速度与效果阻碍城乡一体化进程。

2.部分地区城市建设不完善 2003 年以来我国城市化水平以每年接近 1 个百分点的速率快速提升但这种高速度并没有带来城市化的高质量。

我国很多的地区的城市建设问题较多:一是很多地区的城市建设缺乏长期规划致使城市基础设施的供给水平难以满足迅速增加的城市人口导致道路交通拥挤、住宅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社会治安不良等“城市病”严重影响了城市对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承载能力二是城市功能定位趋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