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食纤维基本知识

合集下载

保健食品要掌握的全部基本知识

保健食品要掌握的全部基本知识

保健食品要掌握的全部基本知识什么是保健食品?保健食品是指能够增强人体健康、预防疾病的食品。

它们通常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膳食纤维等,同时还可能含有一些特殊的成分,如益生菌、鱼油、葡萄籽提取物等。

保健食品的分类1. 功能性保健食品功能性保健食品是指具有一定功能的食品,如调节血糖、降低血脂、改善睡眠、提高免疫力等。

常见的功能性保健食品有维生素类、蛋白质类、膳食纤维类、钙剂等。

2. 营养素类保健食品营养素类保健食品是指补充人体所需营养素的食品,如维生素类、矿物质类、蛋白质类、氨基酸类等。

它们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帮助改善营养不良的情况。

3. 传统保健食品传统保健食品是指由天然食材经特定工艺制成的食品,如蜂蜜、枸杞、山药片等。

它们多以传统中医理论为基础,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常被用于健脾、养胃、补肾等。

保健食品的功效与安全性保健食品的功效主要通过提供营养物质来实现。

例如,维生素C可以增强免疫力,蛋白质可以促进肌肉生长,膳食纤维可以促进消化等。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保健食品并不能替代正常的饮食。

食品是最基本的获得营养的途径,保持均衡饮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最重要的。

同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因此在选择保健食品时要根据自身的需求和情况来选择。

此外,安全性也是选择保健食品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保健食品市场上存在不少不良商家,他们可能通过虚假标示、添加违禁成分等手段进行欺诈。

因此,选择知名品牌、有良好声誉的保健食品很重要。

此外,个人在选择保健食品时也应该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因为不了解自身情况而造成不必要的风险。

保健食品的使用注意事项1. 需要医生指导在使用保健食品时,最好先咨询医生的意见。

医生会根据个人情况,对保健食品的使用进行指导,避免因为不合适的用法或剂量而引起问题。

2. 遵循使用说明保健食品使用说明中会有详细的用法和剂量说明,用户应仔细阅读并按照说明进行使用。

不可盲目增加剂量,以免超过安全范围。

食品营养知识点总结

食品营养知识点总结

基本概念食品: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营养:指机体通过摄取食物,经过体内消化、吸收和代谢,利用食物中对身体有益的物质作为构建机体组织器官、满足生理功能和体力活动需要的过程。

营养素(:主要分为人体需求量较大的宏量营养素和需求量较小的微量营养素。

其中宏量营养素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纤维素、蛋白质以及水。

微量营养素包括矿物质和维生素。

量的研究资料不足,不能计算EAR,也不能求得RNI时,可设定AI来代替RNI。

可耐受最高摄入量:指某一生理阶段和性别人群,几乎对所有个体健康都无任何副作用和危险的平均每日营养素最高摄入量。

目的是为了限制膳食和来自强化食物及膳食补充剂的某一营养素的总摄入量,以防止该营养素引起的不良作用。

营养素:指食物中可给人体提供能量、机体构成成分和组织修复以及生理调节功能的化学成分。

营养密度:指食品中以单位热量为基础的所含营养素的浓度。

营养标签:指在肉类水果蔬菜以及其他各种加工食品上描述其热能和营养素与含量的标签。

食品加工:将食品原料经过不同的加工处理调配等制成各种不同加工食品的过程。

食品标签:指在各种加工食品的包装上描述其特点的说明物蛋白质的生理功能构成和修复组织,促进生长发育、伤口愈合。

2、构成机体活性物质,参与调节生理功能。

酶类、激素类、抗体及免疫物质。

3、重要的代谢物质和营养素载体。

4、提供能量。

4.0kcal / g 或16.74kJ / g必需氨基酸(EAA):构成人体Pr的20种AA中,有9种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需要,必须由食物供给必需氨基酸:机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提供的氨基酸缬异亮亮苯蛋色苏赖蛋白质的互补作用:营养价值较低的蛋白质混合食用,其必需氨基酸可以互相补充,提高营养价值。

用于:主要用于提高植物性Pro的营养价值原则:食物的生物学种属越远越好.搭配的食物种类越多越好.不同种类食物的食用时间越近越好食物蛋白质营养学评价: (一)含量(content)是营养价值的基础(二)消化吸收率Pro在消化道内被分解、吸收程度(三)利用率(utilization)-热能营养不良Pro 、E不足原发性--摄入不足继发性--消耗排泄↑临床表现1、浮肿型---E基本满足,Pro严重不足2、消瘦型---E-Pro均不足3、系磷脂功能参与细胞膜构成(最重要功能)2.作为乳化剂使体液中Fat处于悬浮状态,有利于其吸收、转运和代谢3.磷脂同FA一样可提供热能固醇类一类含有相同的多个环状结构的脂类化合物,因其环外基团不同而不同与所有醇类一样,可与FA形成酯1)细胞膜重要成分人体90%的胆固醇存在于细胞中2)体内多种重要生物活性物质的合成原料胆汁、性激素\、肾上腺素\和维生素D等脂类的食物来源动物脂肪:肉、鱼肝油、脑、骨髓、蛋黄等;植物油及油料作物:大豆、花生、油菜籽、葵花籽、核桃仁等;亚油酸普遍存在于植物油中,亚麻酸在豆油和紫苏籽油中较多;鱼贝类食物相对含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较多。

1-CKD营养学基础知识

1-CKD营养学基础知识


铁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中,但分布极不均衡,吸收 率相差也极大,一般动物性食物的含量和吸收率均 较高。因此膳食中的铁良好来源,主要为动物肝脏、 动物全血、畜禽肉类、鱼类。蔬菜中含铁量不高, 油菜、苋菜、菠菜、韭菜等所含的铁利用率不高。
生理功能: 碘在体内主要参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其生理作用也是通过甲状腺激素的作 用表现出来的。



海洋生物含碘量很高,如海带、紫菜、鲜海鱼、贝 类、海参、海蜇、龙虾等, 陆地食品含碘量以动物性食品高于植物性食品,蛋、 奶含碘量相对稍高,其次为肉类。 植物含碘量是最低的,特别是水果和蔬菜。 目前我国已采用食盐加碘的方法防止碘缺乏


锌作为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广泛分布在人体所有组 织和器官,成人体内锌含量约2.0~2.5g,以肝、 肾、肌肉、视网膜、前列腺为高。 锌对生长发育、免疫功能、物质代谢和生殖功能 等均有重要作用。



膳食中的维生素B12 来源于动物性食品,主要食物 来源为肉类、动物内脏、鱼、禽、贝壳类及蛋类 乳及乳制品中含量较少 植物性食品基本不含维生素B12
维生素C 是一种较强的还原剂 ①促进抗体形成 ②促进铁的吸收 ③促进四氢叶酸形成 ④维持巯基酶的活性 ⑤清除自由基

维生素C缺乏可导致坏血病


在形形色色的碘缺乏病临床症状中,最容易被人们 认出的是颈部的甲状腺肿大,俗称“粗脖根、大脖 子病”,即地方性甲状腺肿 另一种是“傻子”或“呆小病”,即地方性克汀病, 病人表现出较明显的智力缺陷,具有典型的痴呆表 情,他们身材矮小,甚至聋哑等。 碘缺乏最大的危 害---儿童智力缺陷
“大脖子”病与“呆小”病

维生素B1 缺乏引起的疾病称脚气病

医疗保健饮食营养相关知识

医疗保健饮食营养相关知识

医疗保健饮食营养相关知识概述:医疗保健饮食营养相关知识是指一系列关于饮食和营养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涉及到人们的饮食习惯、健康生活方式、膳食搭配等问题。

在医疗保健中,饮食营养相关知识有助于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并提高人们的身体健康水平。

一、了解正餐基本组成养成吃早餐的好习惯,充分摄取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

保证午餐为主要能量来源,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适中,同时不要吃太多碳水化合物,因为吃太多的碳水化合物会使血糖水平剧烈波动,可能导致身体不适。

晚餐应简单清淡,避免高脂、高热量食物,减少对胃肠道的负荷。

二、食品搭配原则1.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搭配食用先吃饭,再吃菜。

因为主食、米饭等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很容易让人饱腹感满足,而蛋白质搭配食用可以加强饱腹感。

2.膳食纤维与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C等水溶性维生素需要摄取大量的膳食纤维才能发挥最优的保健功效。

通过采用膳食纤维和水果、蔬菜、薯类、全麦面包等富含高纤维的食品来摄取维生素,享受更优质的保健效果。

3.脂肪与维生素D脂溶性维生素D和脂肪一起摄入,脂肪可以帮助更好的吸收维生素D。

需要注意的是,过量摄入脂肪也对身体不利。

三、注意卫生安全1.储存橱柜干燥,不要让虫子和细菌滋生。

2.烹饪材料新鲜,避免食物污染或肠胃疾病。

3.食品加工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防范火灾和烫伤等意外事件。

四、掌握常见疾病的饮食治疗1.高血压患者,应该少吃咸的食品,可以采用低盐或者无盐调味品。

2.糖尿病患者,应该注意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增加蔬菜、豆类等食品的摄取量。

3.肝病患者,为了保护肝脏,应该限制食用脂肪、高油、高热量、高蛋白等含量较高的食品。

结语:医疗保健饮食营养相关知识是健康生活的基础,我们要有正确的饮食知识,营养平衡,合理搭配食物。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饮食的卫生安全,做到科学合理的膳食,带来全面的保健效果。

三级公共营养师基础知识点

三级公共营养师基础知识点

三级公共营养师基础知识点一、人体营养需求2.微量营养素:主要包括维生素和矿物质。

维生素参与人体代谢和调节各种生理功能,矿物质是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无机元素。

3.水:人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参与多种生理功能。

4.膳食纤维:不被人体消化吸收而能提供营养的一类物质,对肠道健康有益。

二、食物营养成分1.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包括单糖、双糖和多糖。

2.脂肪:提供能量,有助于维持体温和维生素吸收,包括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和转化脂肪酸。

3.蛋白质:构成人体组织,提供能量,参与代谢过程。

4.维生素:参与调节人体代谢和生理功能,包括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C和维生素B族)和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维生素K)。

5.矿物质:参与调节机体代谢和生理功能,包括钙、铁、锌、硒等。

6.水溶性膳食纤维:增加饱腹感,促进肠道蠕动,降低血脂和血糖。

三、食物安全1.食品添加剂:包括色素、防腐剂、着色剂、增味剂等,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需要合理使用。

2.食物中的有害物质: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致癌物质等,应尽量选择无污染的食品。

3.食品中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霉菌等,可以通过正确的保存和烹饪方式杀灭。

4.食品贮存和加工:正确的食品贮存和加工可以避免食物中毒和营养流失。

四、饮食指导1.均衡饮食:合理搭配各种食物,包括五大类食物(谷类、蔬菜、水果、肉蛋奶豆和油脂)。

2.膳食纤维摄入:适量摄入纤维,包括谷物、豆类、蔬菜和水果。

3.控制脂肪和钠的摄入:注意减少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限制盐的摄入。

4.饮食安全:选择新鲜的食材,避免过期食品,注意食品的贮存和烹饪方式。

5.特殊人群的饮食指导:如儿童、孕妇、老年人、运动员等有不同的饮食需求。

以上就是三级公共营养师基础知识点的介绍,这些知识点是公共营养师了解和掌握的基础,对于给予他人科学合理的饮食指导和保持食物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营养基础知识

营养基础知识

营养基础知识营养是维持生命和健康的基础,它涉及到我们日常饮食中所摄入的各种食物成分。

一个均衡的饮食计划能够提供身体所需的所有营养素,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

了解这些基本的营养知识对于维持健康至关重要。

蛋白质是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构成细胞、肌肉、酶和激素的基础。

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其中一些氨基酸是必需的,意味着人体不能自行合成,必须通过食物摄取。

优质蛋白质来源包括肉类、鱼类、蛋类、奶制品和豆类。

碳水化合物是身体的主要能量来源。

它们分为简单碳水化合物和复杂碳水化合物。

简单碳水化合物如糖和蜂蜜,能迅速被身体吸收,提供快速能量。

复杂碳水化合物如全谷物、蔬菜和豆类,提供了更持久的能量,并且含有更多的纤维和营养素。

脂肪是另一种重要的能量来源,它们对于维持细胞结构和生产激素也至关重要。

脂肪分为饱和脂肪、不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

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通常被认为对健康不利,因为它们可能增加心脏病的风险,而单不饱和和多不饱和脂肪则被认为是健康的脂肪来源。

维生素和矿物质是身体正常运作所必需的微量营养素。

它们在许多生物化学反应中发挥关键作用,包括能量产生、细胞修复和免疫系统功能。

维生素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两种,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在体内无法储存,需要通过饮食定期补充。

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D、E和K可以在体内储存,过量摄入可能导致毒性。

水是生命的基本要素,它在体内起着多种作用,包括调节体温、运输营养素和废物、润滑关节和保持细胞结构。

成年人每天需要摄入足够的水分,以保持身体功能的正常运行。

膳食纤维对于维持消化系统的健康至关重要。

它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降低胆固醇,并促进肠道健康。

膳食纤维主要存在于水果、蔬菜、全谷物和豆类中。

均衡饮食不仅包括摄入足够的营养素,还包括选择健康的食物来源。

减少加工食品和高糖食品的摄入,增加新鲜水果、蔬菜和全谷物的摄入,是实现健康饮食的关键。

最后,每个人的营养需求都是独特的,受到年龄、性别、体重、活动水平和健康状况的影响。

[知识]营养学名词解释

[知识]营养学名词解释

营养学一、名词解释1食物特殊动力作用:(书P31)食物特殊动力作用也称食物的热效应,是指因摄入食物引起的能量消耗增加的现象。

2基础代谢:(书P29)基础代谢是指维持机体最基本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

一般指清晨睡醒静卧、为进餐、心里安静的状态,此时,只有呼吸、心跳等最基本的生命活动,没有食物的消化吸收和体力、脑力活动的能量消耗。

3蛋白质互补作用:(书P37)由于各种蛋白质中必须氨基酸的含量和比值不同,故可将富含某种必须氨基酸的食物与缺乏该种必需氨基酸的食物互相搭配而混合食用,使混合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成分更接近适比值,称之为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4必需氨基酸:(书P35)营养学上将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远不能适应机体需要,必须从膳食中获取的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

它们是赖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等8种,婴幼儿尚需加上组氨酸。

(书P35)5必需脂肪酸:(书P39)必须脂肪酸是指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不足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严格地说,是指w-6系的亚油酸与w-3系的a-亚麻酸。

6膳食纤维:(书P43)膳食纤维是指食物中不能被人体利用的多糖,即不能被人类胃肠道中消化酶所消化的,且不被人体吸收利用的多糖。

这类多糖主要来自植物细胞壁的复合碳水化合物。

7血糖指数:(书P41)GI表示人体食用含50g碳水化合物的某一食物后所引起的人体对此食物的血糖反应。

8微量元素:(书P45)占人体重量0.01%以下的元素称微量元素,含量小于体重十亿分之一的元素又称为超微量元素,泛称微量元素。

9矿物质:(书P45)体内各种元素,除碳、氢、氧、氮主要以有机化合物形式存在外,其余元素无论含量多少,统称为矿物质,亦称无机盐或灰分。

10维生素:(书P51)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活动所必需的一类有机化合物。

11食品营养价值:(书P71)食物营养价值是指食物所含营养素和能量满足人体营养需要的程度。

食物营养价值的高低,取决于食物中营养素的种类是否齐全、数量多少、相互之间的比例是否协调,以及是否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等。

江苏省专转本《食品综合基础理论》知识考点汇总(适合2024-2026年)

江苏省专转本《食品综合基础理论》知识考点汇总(适合2024-2026年)

课程A :食品营养江苏省统招专转本《食品综合基础理论》学第一章食物的消化吸收考点1消化和吸收1、消化(1)机械消化:通过消化管壁的肌肉运动,把食物由大块变成小块,再变成食糜然后与消化液混合的过程。

(2)化学消化:在一系列消化酶的作用下,把大分子变成小分子的过程。

2、吸收是指食物经消化后分解成结构简单的小分子物质,在消化道上皮细胞吸收进入血液或淋巴液后,输送到身体各处供组织细胞利用的过程。

考点2:消化系统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消化管消化腺消化液分泌量/(L/d)消化酶被消化物质消化产物口腔唾液腺唾液 1.0~1.5唾液淀粉酶淀粉麦芽糖食管无无-无无无胃胃腺胃液 1.5~2.5胃蛋白酶凝乳酶(成体无)蛋白质多肽小肠肝脏胆汁0.8~1.0无脂肪(被乳化)-胰腺胰液1.0~1.5胰淀粉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胰脂肪酶淀粉蛋白质蛋白质脂肪麦芽糖多肽多肽甘油※、脂肪酸※小肠腺肠液1.0~3.0肠肽酶蔗糖酶乳糖酶麦芽糖酶肠脂肪酶多肽蔗糖乳糖麦芽糖脂肪氨基酸※葡萄糖※、果糖※葡萄糖※、半乳糖※葡萄糖※甘油※、脂肪酸※大肠无无-无无无消化道包括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

1、口腔(1)消化管的起始部位。

(2)机械性消化:主要是咀嚼和吞咽。

2、咽喉和食管咽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的共同通道。

3、胃胃液:①胃酸激活胃蛋白酶原;维持酸性使得钙、铁等元素处于离子状态,利于吸收;杀灭微生物;蛋白质变性,易分解。

②胃蛋白酶分解蛋白质③黏液润滑作用,使食物易于进入十二指肠,保护胃粘膜④内因子糖蛋白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

4、十二指肠5、小肠: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小肠消化液(1)胰液胰腺分泌包括无机成分和有机成分:无机成分:水+碳酸氢钠中和胃酸保持适宜pH;有机成分:①胰淀粉酶②胰脂肪酶③胰蛋白酶④抑制因子(2)胆汁参与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的重要消化液。

(3)小肠液6、大肠考点3:食物的消化一、碳水化合物的消化从口腔开始,主要场所是小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膳食纤维的基本知识1.1膳食纤维的分类及相关概念1.1.1 膳食纤维的概念膳食纤维是指能抗人体小肠消化吸收,而在人体大肠能部分或全部发酵的可食用的植物性成分、碳水化合物及其相类似物质的总和(美国化学家协会),一般是指不易被消化酶消化的多糖类食物成分,聚合度≥3的碳水化合物和木质素,主要来自于植物的细胞壁(中国营养学会)。

基于以上定义,膳食纤维包括很多不被人体小肠消化的物质,如纤维素、半纤维素、树胶、β-葡聚糖、胶质、木质素、葡聚糖、果聚糖、抗性淀粉和糊精等。

1.1.2 膳食纤维的分类1,根据膳食纤维在水中溶解性不同,将其分为2个基本类型,即:水溶性膳食纤维(SDF)与不溶性膳食纤维(NDF)。

水溶性膳食纤维(SDF)是可溶于温水或热水,且其水溶液能被4倍95%的乙醇再沉淀的那部分纤维,主要是细胞壁内的储存物质及分泌物,另外还包括微生物多糖和合成多糖,其组成主要是一些胶类物质,如果胶、树胶和粘液等,还有半乳甘露糖、葡聚糖、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和真菌多糖等,部分半纤维素。

不溶性膳食纤维(IDF)是不溶于温水或热水的那部分纤维,主要是细胞壁的组成部分,包括纤维素、部分半纤维素、木质素、原果胶、角质、壳聚糖、植物蜡和二氧化硅及不溶性灰分等。

此外,功能性低聚糖和抗性淀粉也普遍认为属于膳食纤维。

此部分纤维在中性洗涤剂的消化作用下,样品中的糖、淀粉、蛋白质、果胶等物质被溶解除去后不能消化的残渣。

虽然低聚果糖和其它类型的复杂碳水化合物传统意义上并不被认为是纤维,但它们确实符合必要的标准,现在被接受为一些膳食纤维的形式。

2,根据在大肠内的发酵程度不同,膳食纤维可分为部分发酵类纤维和完全发酵类纤维。

部分发酵类纤维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植物蜡和角质等;完全发酵类纤维包括:β-葡聚糖、果胶、瓜尔豆胶、阿拉伯胶、海藻胶和菊粉等。

一般说来,完全发酵类纤维多属于可溶性纤维,而部分发酵类纤维多属于不溶性纤维,但也有些例外,例如羧甲基纤维(CMC)易溶于水,但几乎不被大肠内的菌群所发酵。

1.2 粗纤维粗纤维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角质等成分。

通常蔬菜、水果、粮谷类所含的食物纤维都叫粗纤维(目前我们国家还没有粗纤维的定义,只是一个习惯称呼而已)。

粗纤维是膳食纤维的一部分,在测定中,是植物组织用一定浓度的酸、碱、醇和醚等试剂,在一定温度下,经过一定时间的处理后所剩下的残留物,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木质素。

酸性洗涤纤维(ADF):用酸性洗涤剂去除饲料中的脂肪、淀粉、蛋白质和糖类等成分后,残留的不溶解物质的总和,包括纤维素、木质素及少量的硅酸盐等。

中性洗涤纤维(NDF):用中性洗涤剂去除饲料中的脂肪、淀粉、蛋白质和糖类等成分后,残留的不溶解物质的总和,包括构成细胞壁的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及少量的硅酸盐等。

1.3 膳食纤维的主要成分1.3.1 不溶性膳食纤维纤维素(Cellulose),是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基本结构,一种由β葡萄糖分子以β-糖苷键连接起来的直链聚合物,由300-500个葡萄糖缩合而成,最多能达到1000个葡萄糖单体。

自然界分布最广、含量最多的一种多糖,占自然界碳含量50%以上,一般木材中,纤维素占40-50%,还有10-30%的半纤维素和20-30%的木质素。

不溶于冷水、热水、烯酸和稀碱溶液。

人体内的淀粉酶只能水解α-1,4-糖苷键,而不能水解β-1,4-糖苷键,因此纤维素不能被人体胃肠道的酶消化;半纤维素(Hemicellulose),是由一些单糖如阿拉伯糖、半乳糖、葡萄糖和木糖混合组成的一种聚合物,是一种具有支链的异质多糖,也不溶于冷水、热水和烯酸,但能溶于稀碱溶液(半纤维素中的某些成分是可溶的,在谷类中可溶的半纤维素被称之为戊聚糖,它们可形成黏稠的水溶液并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与烯酸加热时比纤维素更易水解,具有亲水性。

原来是从总纤维素中以17.5%NaOH至24%KOH提取出来的多糖成分的总称,而没有相应的特定的化学结构。

半纤维木聚糖在木质组织中占总量的50%,它结合在纤维素微纤维的表面,并且相互连接,这些纤维构成了坚硬的细胞相互连接的网络。

1.3.2 可溶性膳食纤维果胶(Pectin):可溶性膳食纤维的一种,许多蔬菜、水果含有果胶,其化学组成与半乳糖醛酸相似。

其分子主链上的糖基是半乳醛酸,其侧链上是半乳糖和阿拉伯糖。

它是一种无定型的物质,存在于水果和蔬菜的软组织中,可在热溶液中溶解,在酸性溶液中遇热形成胶态,具有与离子结合的能力。

β-葡聚糖(β-glucan):可溶性膳食纤维的一种,β-葡聚糖在结构上是不同于一般多糖(如淀粉、糖原、糊精等)的,因为一般多糖是以β1,4-糖苷键联结,而葡聚糖则是以β-1,3糖苷键结构为主体,而又一些β-1,6键为侧枝,不同于一般糖类的线型分子结构,而是形成螺旋型分子结构。

聚葡萄糖(Polydextrose):聚葡萄糖是由葡萄糖和少量山梨醇、柠檬酸经高温熔融,随机缩聚而成的多糖。

聚葡萄糖分子量分布广(162-20000Da),约有90%的聚葡萄糖分子量在504-5000之间,平均聚合度约为12,平均分子量为2000.聚葡萄糖含有的糖苷键种类多,以1,6-糖苷键为主,分子结构比较复杂。

甲壳质(Chitin):又叫甲壳素,是以β-1,4-糖苷键相连的线型生物高分子,是自然界中唯一存在的碱性多糖。

存在于低等植物菌类、藻类的细胞,高等植物的细胞壁,以及节肢动物(虾、蟹)的甲壳,乌贼的骨架,昆虫的外壳、内脏衬里、筋腱及翅上的覆盖物等。

甲壳素与纤维素的化学结构非常相似,分子链为线型直链,不同点在于甲壳素C2上又一个乙酰氨基(CH3CONH-)。

甲壳素脱去乙酰基便得到壳聚糖,三者的结构比较,如图所示:抗性淀粉(Resistant Starch,RS):抗性淀粉是指在健康者小肠中不能被吸收的淀粉及其降解产物,主要存在于整粒和回生的高淀粉类食物中,可被结肠菌群分解为乙酸、丙酸和丁酸等短链脂肪酸(SCFA)及其降解产物,对人体健康有益。

RS的分子结构较小,长度为20-25个葡萄糖残基,是以氢键连接的多分散线性聚糖。

RS之所以能抵抗酶的水解,是由于聚糖的葡萄糖残基链之间存在较强的氢键,该氢键在155-160℃时具有40J/g的焓,可能是由于这种聚糖具有β型晶体结构。

1.3.3 木质素木质素(Lignin),并非多糖,而是以苯丙烷为单位的多聚物,具有复杂的三维结构,非缩合型结构主要有三种,即愈伤木基结构、紫丁香基结构和对羟苯基结构,主要存在于纤维素之间,植物的木质部含有大量木质素,起抗压作用,使木质部维持极高的硬度。

在木本植物中的含量为25-30%,是自然界第二丰富的有机物;因为木质素存在于细胞壁中很难与纤维素分离,所以在膳食纤维的组成成分中包括了木质素,人和动物都不能消化木质素。

1.4 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膳食纤维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决定了其理化性质,虽然膳食纤维在人体内不能被消化吸收,但却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1.4.1 促进胃肠蠕动,减少便秘膳食纤维促进肠胃蠕动,缩短了食糜在肠道内停留时间,加速粪便排出。

膳食纤维在肠腔中被细菌产生的酶所酵解,先分解成单糖而后又生成短链脂肪酸。

短链脂肪酸被利用后在肠腔内产生CO2并使酸度增加、粪便量增加以及加速肠内容物在结肠内的转移而使粪便易于排出,从而达到预防便秘的作用。

1.4.2 清道夫作用由于膳食纤维中含有果胶、树胶、海藻多糖等结构,能明显增加小肠内容物的黏度,膳食纤维含有大量的羟基、羧基等集团,可以有效地减少饮食中的汞、镉、铅等重金属以及亚硝胺、苯并芘等有毒物质在肠道内的吸收;在接近胃pH的条件下,含水溶性纤维较多的水果纤维的吸附能力较强。

此外,膳食纤维可抑制厌氧菌的生长和繁殖,有利于肠道有益菌合成供人体利用的维生素。

另外,膳食纤维可减少病原菌从后肠向前肠转移,水不溶性膳食纤维对有害物质有较强的吸附毒素和病原菌的能力,还携带有其他生物活性物质,诸如植酸等,可抑制癌症的形成,减少结肠癌的发病率。

1.4.3稳定血糖浓度,降低血液胆固醇水平膳食纤维所形成的粘液在胃中形成胶基层,降低胃的排空率。

在肠内阻碍消化酶与实务的接触,减缓小肠收缩,影响葡萄糖的吸收,舒服葡萄糖,降低肠液葡萄糖的有效浓度,影响α-淀粉酶对淀粉的降解作用,降低肠液中葡萄糖的释放速度,改善末梢组织对胰岛素的感受性,降低机体对胰岛素的作用,使葡萄糖的吸收率下降。

1.4.4 稳定肠道菌群平衡1.4.5 发酵性能厌氧菌与酵母可分解膳食纤维,其发酵情况与细菌可以接触底物的程度和多糖的个体化学结构有关,其中多糖分子中单糖和糖醛酸的种类、数量级成键方式等结构特性很大程度上决定该纤维在肠道内的发酵情况。

同一来源的膳食纤维,颗粒小者较颗粒大者更易发酵,单独摄入的较包在基质中的更易酵解。

那些可溶的/易发酵的膳食纤维在结肠中被发酵,并为结肠中的微生物提供营养,纤维发酵产生的短链脂肪酸(乙酸、丙酸和丁酸),反过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有利于稳定肠道菌群平衡。

另外,丁酸可以为结肠黏膜细胞提供能量,促进上皮细胞的增殖,维持肠黏膜的完整性,从而有益于养分的吸收并预防腹泻。

肠内的腐生菌易在高pH值环境中生长,结肠内的一些有益菌将膳食纤维降解产生短链脂肪酸,降低肠道内的pH值,从而抑制了腐生菌的生长。

1.4.6 膳食纤维具有持水膨胀的特性膳食纤维具有亲水性的极性基团,因而具有持水性和溶胀性。

膳食纤维比重小,遇水后体积增大,对肠道产生容积作用,进食后充填胃腔,需要较长时间来消化,延长胃排空的时间,减少动物饥饿引起的异常行为的发生。

表1.1 可溶性和不溶性膳食纤维在生理作用方面的差别1.5.1 可发酵膳食纤维膳食纤维的来源非常广泛,包括树(α-纤维素),植物提取物(阿拉伯树胶、低聚果糖),水果提取物(柑橘果胶),海藻(大型褐藻、角叉胶)、坚果的壳(花生壳)。

从生物学的角度,膳食纤维通过能否被胃肠道细菌利用来分类。

被细菌利用的形式被认为是可发酵的并且似乎与改善动物健康有很大关系。

目前的证据显示可发酵纤维有益于更改肠道细菌数量,增强肠道免疫力,改善口服葡萄糖耐受性,再分配含氮废物排泄物,被公认为有益健康一个重要的角色。

膳食纤维,特别是可发酵品种,大部分贡献在于对胃肠道内细菌繁殖数量的变化。

但纤维扮演提升肠道健康的角色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将不是一项轻松的任务,包括细菌和一些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

肠道内的一些细菌群体,被认为是有益的,包括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以及一些真细菌类和其他菌群。

这些菌群的典型特征是具发酵纤维的能力,被认为比致病菌和腐败菌明显有效。

这种能力使得发酵纤维的使用成为选择性促进有益菌而减少有害菌群比例的方法。

高密度有益菌对于动物体有很多益处,包括降低癌症的风险,改善血清脂肪形态,增强免疫性作用,改善粪便特征和排便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