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色彩的俄罗斯教堂——俄罗斯历史与文化论文

童话色彩的俄罗斯教堂

——俄罗斯历史与文化在“俄罗斯历史与文化”的学习中,给我留下最大印象的是那一座座或庄严肃穆,或童真绚丽,或古典华美的教堂,它们炫丽的色彩,葱头圆顶的造型给人以极大的视觉冲击力和美的感受。

尤其是圣·瓦西里升天大教堂,当我见到它图片的第一眼,立刻就被它童话般的色彩所吸引了。螺旋式,菱形的图案交接盘旋着绕向穹顶,在“洋葱头”顶部十字架的引导下,仿佛要攀升天际。红,白,绿,橙,蓝,每一种色彩都是那样的鲜艳夺目,它们层叠地组合着,像一个个飘浮在天际的彩色糖果,那样的奇幻美丽,让人恍如进入了童话的世界。除了炫彩夺目的“童话教堂”外,也有一些白壁金顶的皇家祭祀教堂,如圣母升天大教堂。尽管少了童话般绚丽的色彩,但金色和白色的交接,也令教堂在蓝天白云的掩映下变得圣洁,庄严而肃穆。

看到这些教堂,我不禁想去探寻,能建造出如此美丽教堂的俄罗斯,该有着怎样特别的历史与文化呢。

在搜寻的过程中,与圣·瓦西里升天大教堂相关的一则历史小故事引起了我的兴趣。

著名的瓦西里大教堂位于莫斯科红场的东角。由八个色彩鲜艳的螺壳塔和一个主塔组成,是典型的东正教建筑。教堂不仅埋藏了一位名叫瓦西里的修士,也埋藏了一段历史上的血腥。其实这座以“瓦西里”命名的教堂纪念的对象并不是瓦西里修士,而是一次战争。据史料记载,1552年,当时的沙皇伊凡四世发动了对喀山汗国的远征,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胜利,为了庆祝胜利他下令修建一个大教堂。传说在战争中,俄罗斯军队由于得到了八位圣人的帮助,战争进行得十分顺利,为纪念这八位圣人,伊凡大帝下令修建了瓦西里大教堂。教堂建成后,教堂的美丽绝伦令当时的沙皇伊凡四世十分震惊。素以凶残著名的伊凡四世问建筑师波斯尼克·亚柯夫列夫及巴尔马:“你还能建成比这更美的教堂吗?”建筑师答:“可以。”于是伊凡四世下令挖去建筑师的双眼,并下令处决所有参与建筑的工匠,使得在世界上再没有出现第二座类似风格的教堂。这段恐怖的记忆使俄罗斯的教堂建筑蒙上了一层阴暗的色彩,但却无法磨灭俄罗斯建筑从16世纪开始的辉煌历史。

从中,我了解到,这种葱头圆顶的建筑风格是典型的拜占庭式风格。拜占庭建筑在风格上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特征:第一个方面是屋顶造型,普遍使用“穹窿顶”。第二个特征是整体造型中心突出。那体量既高又大的圆穹顶,往往成为整座建筑的构图中心。第三个特点是它创造了把穹顶支承在独立方柱上的结构方法和与之相应的集中式建

筑体制。其典型作法是在方形平面的四边发券,在四个券之间砌筑以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仿佛一个完整的穹顶在四边被发券切割而成,它的重量完全由四个券承担,从而使内部空间获得了极大的自由。第四个特点在色彩的使用上,既注意变化,又注意统一,使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立面显得灿烂夺目。所以,像圣·瓦西里升天大教堂,还有类似的喋血大教堂都属于典型的拜占庭建筑风格。

而俄罗斯拜占庭式建筑风格的兴起又与东正教的传入有关。东正教的传入,推动了俄罗斯建筑艺术的发展,“洋葱头”式的教堂是其最集中的艺术体现,在随后几个世纪里,它成就了俄罗斯的建筑艺术之巅。俄罗斯的建筑是在宗教文化势力推动下发展的。俄罗斯文化发端于前基辅时期东斯拉夫各部落的独特文化,古罗斯国家逐渐形成。最初东斯拉夫人没有专门的庙宇来祭祀自己的神灵,后来出现了木教堂建筑。随着东正教的传入,开始在古罗斯大规模地修建基督教的祭祀场所——教堂。可以说,教堂建筑是俄罗斯自中古世纪开始建筑艺术的集中体现。自古罗斯接受基督教洗礼以后,从拜占庭传入了石建筑技术,继承和引进了拜占庭和西欧的东正教建筑艺术。这个时期,大量建造的是最为世人所熟知的“洋葱头”建筑。拜占庭式的葱头圆顶在被引进到俄罗斯的过程中,从一头转变为多头。有的学者认为,这多少是受古罗斯多神教建筑错落有致、讲究空间多角度、多层次分割的影响。俄罗斯教堂的葱头圆顶数量均出自《圣经》故事,3头、5头、13头,各有其说法和依据。俄罗斯大教堂葱头最多的达到33个,象征耶稣在人间生活的33个月。

俄罗斯人大多数信仰东正教,因此,他们的建造风格如他们的历史一般,大多与东正教有关。要了解俄罗斯,首先得了解东正教。

东正教(英语:Eastern Orthodox Church)又称正教、希腊正教、东方正教,是基督教其中的一个派别,主要是指依循由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所流传下来的基督教传统的教会,它是与天主教、基督新教并立的基督教三大派别之一,“正教”的希腊语(Orthodxia)意思是正统。如果以“东部正统派”的主要的和狭义的定义来分,“东部”教会里人数最多的教会是俄罗斯正教会和罗马正教会。而欧洲正教会(不分东西边)最古老的则是希腊正教会。若是以英语系国家的西方人惯用的用法来分,“东部正统派”有较广的定义,也包含了“东方正统教会”(“Oriental Orthodox”中文字面意思和东正教一样,但两者是不同的教会)。东正教是基督教三大派之一。基督教出现后不久,就逐渐分化成以希腊语地区为中心的东派教会和以拉丁语地区为中心的西派教会。1054年,东西两派正式分裂,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大部分东派教会自称“正教”,意为保有正统教义的正宗教会。因为地处东方,故又称“东正教”;因为宗教仪式使用希腊语,

故又称“希腊正教”。

早期的基督宗教在公元1054年发生了基督宗教大分裂,教会从这里分成东部和西部两个教会。双方都认为自己的教会才是由基督/宗徒使徒所开创的最原始的教会,并且都不让对方拥有这头衔。东部教会在自己的名称里头加上了“正”(正统)所表示的是他们认为东正教会保留了最原始的教导和崇敬的教会传统。有些人认为罗马天主教会代表的是“西部传统”,然而持不同意见的人则认为罗马教会已经背离传统。所有的东正教派教会都可以回溯他们的脉系直至五个早期的基督教会中心:罗马教会、耶路撒冷教会、安提阿教会、亚历山大教会和君士坦丁堡教会。虽然所有的东正教教会都承认君士坦丁堡牧首为最高领袖(正式头衔为君士坦丁堡,新罗马大主教和普世牧首),但是教会之间并不是完全一体,而是在彼此承认的状态下相互独立。

因强调自身是《尼西亚信经》中所言“唯一的、从使徒传下来的”教会,故称正教;又因由基督教初期流行于东罗马帝国希腊语地区的教会发展而成,故称东正教;而由于教会的精神中心在希腊,而且希腊语是仪式中的主要语言(另外的主要语言有俄语、斯拉夫语等),故又称希腊正教。根据1990年统计,全世界共有信徒1.7亿人。

以上就是对东正教形成史及其由来的具体了解了。据不完全统计,俄罗斯有80%的人信奉东正教,这也是俄罗斯各处都有如此美丽教堂的缘故。

在了解了教堂外部拜占庭式建筑风格的由来跟东正教的历史后,我把目光投入了教堂金碧辉煌的内部装饰。

俄罗斯教堂内部富丽堂皇的程度跟历史文化的完好保存,使人进入其中后,有着完全不逊色于其外观的震撼体验。以世界四大教堂之一的伊萨基辅大教堂为例,里面装饰富丽堂皇,有许多镀金的、青铜的和大理石雕塑,还有在其它欧洲教堂难得一见的色彩斑斓的马赛克镶嵌画和宗教圣像,以及大量使用俄罗斯特产——名贵孔雀石、乌拉尔宝石等制作的艺术品,让人眼花缭乱,巨大的穹顶上还绘着巨幅宗教故事图画,据说是由著名画家卡尔"布留洛夫(名作《庞培城的末日》的作者)等人创作。在大教堂的正前方,还有面向涅瓦河有一座著名的彼得大帝骑马青铜像,彼得大帝扬鞭策马,马的前高高蹄扬起,后蹄踏着一条蛇,象征着敌人和邪恶,也喻指瑞典人。这座雕像只有后蹄和马尾处是支点,其余部分都是悬空的,体现了高超的雕刻水平。因此,尽管对外国人要收300卢布(一百人民币)的门票,比起其它教堂贵不少,但每年还是有络绎不绝的游人进入观看。

联想起我国的莫高窟,其中的珍贵的文物很多都在国家动荡时流失到国外去了,留存下来的少数瑰宝也遭受了很大的破坏。其实,对文物的保护只是很小一个方面,其中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我们整个民

族信仰的缺失。我们的信仰在很多方面,都表现为“临时抱佛脚”,并不是发自内心地去信奉,尊崇,从而来约束自己的言行,获得内心的平静,相反,我们的信仰是求功,名,利,财,使内心蒙上世俗争斗的尘埃,使它动荡不安。这是可怕的,因为,如果没有真正的信仰,我们将永远无法回答人类生存的终极问题,我们从哪里来,要去哪里,对于死亡,我们将永远恐惧。也许,我们该停下来,多静静,为自己的心灵找一个归宿。

除了色彩,造型外,俄罗斯教堂还有一个很有特色的地方,狭长的竖条形长窗。虽然没有找到相关的专业知识解释,但首先从感官上来讲,因为是近圆形的穹顶,竖直的长条可以在视觉上有效地拉伸整个建筑的感觉,营造教堂通常需要的高耸感觉,同时,狭长而密集的窗户可以扩大建筑物给人的面积感。

对于教堂内部空间,竖条形长窗,对于光线的引进很有利,可以形成一束束射入的光线的感觉。同时,由于教堂通常都比较高,从顶部射入的光线会有种穿透感,让人觉得是来自天国的光明,或许俄罗斯东正教的信徒们会把它们想象成上帝投入的光线,因而,这种光线会使教堂内部的空间体验更加圣洁而不容玷污,使教堂内部充溢着一种空灵,静谧的氛围。

所以,总体而言,俄罗斯童话般的教堂无论是造型,色彩,细节处理,还是内部装饰都极富特色,这种魅力是深深扎根于俄罗斯独特的历史与文化的。然而,归根结底,这样富有持久生命力建筑物的产生与完好保存还是依赖于俄罗斯人对于宗教,传统虔诚地信仰与维护,这或许也是我们应该深切思考的。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