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文言文词汇积累精选(词汇摘编自历年真题、各地模拟题)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文言文词汇积累精选(词汇摘编自历年真题、各地模拟题)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文言文词汇积累精选(词汇摘编自历年真题、各地模拟题)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专题·文言文词汇积累精选(词汇摘编自历年真题、各地模拟题)

[官职相关]

1. 州举茂才(秀才)

2. 或以为不利场屋(科举)

3. 年十八,登进士第(考取进士)

4. 若勿售(考取、考中),一掷之耳

5. 武帝践阼(登基即位)

6. 高祖受禅(接受禅让的帝位)

7. 典(掌管主持)选举

8. 公董(掌管主持)其役

9. 莅(管理治理)南曹五年

10. 知制诰(掌管制定诏书)

11. 犹领(兼任)益州牧

12. 以礼请署功曹(暂时代理)

13. 权(暂时代理)知吏部铨事

14. 董槐摄(暂时代理)通判州事

15. 遗财禄秩,一不关豫(俸禄)

16. 授京秩(俸禄),秩满(官员任期满)即归

17. 参赞(辅佐、辅助)军务

18. 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辅佐)

19. 管仲相(辅佐)桓公,霸(称霸)诸侯

20. 州辟别驾(征召)

21. 憙下车(官员到任)

22. 除温令(授予官职)

23. 行李(使者)之往来

24. 章矫诏(假托君命)杀人

25. 遂下有司(有关部门)议

26. 陈腾凤来校(考核检验)士

27. 民诣阙下(朝廷)乞留信民

28. 独汲黯与抗礼(对等的礼节)

29. 比敕(皇上的命令)公千条万端

[时间相关]

30. 陛下登(立即)杀之

31. 遽尔(仓促之间)谬误

32. 造次(仓促之间)必以礼

33. 或劝毋遽(急忙、立刻)行

34. 卒(最终)按以法

35. 然讫(最终)无一叛者

36. 须(等到)其力竭,乃可击也

37. 比(等到)还,谒周舍,再拜引咎

38. 比日(近几日)履兹初寒

39. 比(最近,近来)敕公千条万端

40. 令行于民期年(一整年)

41. 将士经年(多年以来)离去父母

42. 咸丰二年,属岁(接连几年)歉

43. 南方气候恶且春秋(年龄)高

44. 故今齿(年龄)垂(将近)四十矣

45. 母脱(偶尔)有不当意

46. 于是(在这时)太子犯法

47. 先是(在这以前)虏薄京城

48. 嗣是寿华堂倾动越中(从这以后)

49. 相守移日(很长时间)

50. 正月朔旦(初一早上)

51. 鲁芝襁褓流离(婴儿时期)

52. 曾巩甫(刚刚才)冠(二十岁)

53. 满清末造(末期)

54. 克日(约定日期)会战

55. 丁母忧,服阙(服丧期满)

56. 今(如果现在)不为出之

57. 吕夷简再(第二次)入相

58. 陆抗常病(通“尝”,曾经) [地理相关]

59. 而虚弊中国(中原)

60. 曹真出督关右(关西)

61. 京畿(京城附近)乏食

62. 东峰危险(高而险峻)

63. 埋骨何须桑梓地(家乡、故乡)

64. 封禅告代(在泰山祭天和祭地)

65. 乃立三丈之木于国(国都)中南门

66. 转徙于如皋之委巷中(偏僻的陋巷) [人物相关]

67. 从兄(堂兄)为人所杀

68. 女弟(妹妹)立为皇后

69. 伯兄(大哥)斯年家课

70. 余幼从大父(祖父)访先生

71. 尝以不及奉舅姑(公婆)为恨

72. 吾侪(我们这类人)浸衰

73. 尔曹(你们这些人)才不逮人

74. 何遽见(我)还也?

75. 吾子(您)所云仲尼之说

76. 笃行孝悌(孝顺父母、敬爱兄长)

77. 丁父忧(父亲去世)、逢内艰(母亲去世)

78. 与物(人)无竞

79. 户口减半(人口)

80. 尚魏公主(娶妻)

81. 阍(hūn,看门人)辞焉

82. 罚弗及嗣(继承者)

83. 处侪类(同类同辈)中

84. 不避豪右(达官贵人)

85. 姚氏故杭之右姓(尊姓)

86. 韦布(贫民)款其门者百数

87. 夫人不言,言必有中(那个人)

88. 而曜好臧否(评价人物好坏)人物

89. 天挺俊乂(yì,有才华的人),为陛下出[战争相关]

90. 兵革(战争)少息

91. 若动桴鼓(战争)

92. 金将渝(违背)盟

93. 太子干(触犯、违背)盟而动

94. 夜扣(攻打)喜峰关

95. 徇(攻打、攻取)镇江丹阳

96. 秀夫走(跑)卫王舟

97. 不戢(约束控制)士

98. 先是虏薄(逼近)京城

99. 北方不靖(太平安定)

100. 斩其渠帅(敌方首领)

101. 蜀之鄙(边境)有二僧

102. 五部兵马勤王(救援)

103. 并陈蔡,却(打退、打败)三晋

104. 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疲倦) 105. 死而无以传其绪(祖先留下的功业) 106. 帅(指挥)师趣(通“趋”,赶赴)河阳[刑律相关]

107. 民有评讼无不听(处理、审理)

108. 中旨鞫(jū,审讯、审问)享泽村民谋逆109. 临江王诣中尉府对簿(一人到公堂受审) 110. 愿亟窜(放逐)之远方

111. 窜谪(贬谪放逐)南荒恶地

112. 而迁(流放、放逐)其余不反者于庐113. 下狱论(判罪、定罪)死

114. 按(追究治罪)以州吏受赇(qiú,受贿) 115. 收考(收监拷问)子春

116. 三圄(许多监狱)皆空

117. 绳(用法律约束)正部郡

118. 王朗移檄购(悬赏捉拿)光武

119. 以补昔岁之愆(qiān,过失罪过) 120. 鱼朝恩私其凶,奏原(赦免)死

121. 一岁断狱(案件),不过数十

122. 守吏惕息俟诛(等着受惩罚)

123. 得无(按照旧例)教我猎虫所也

124. 于是遂斩庄贾以徇(斩首示众)三军[其他词汇]

125. 疾革(病重)

126. 疾间,则刲羊豕(病愈)

127. 帝不豫(身体不好)帝不怿(心情不好) 128. 居士扃户养疴(jiōng、kē,关门养病) 129. 刺(探究)其大义

130. 致知在格(探究)物

131. 始颛治(zhuān,专门研究)经术132. 原(推究本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133. 吾与(赞同)点也

134. 士以此多(赞扬)公

135. 以绳(称赞、赞誉)文王之德

136. 吾属将责(要求)之偿

137. 其从兄以书来速(要求)铭于余

138. 宜相与(互相一起)至死守焉

139. 人之相与(相互结交),俯仰一世140. 听其家趣买以赎(允许)

141. “请(请允许我)与子论功,可乎?”142. 鲁芝坐(因为)爽下狱

143. 用(因为)封禅恩乃释

144. 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的原因) 145. 吏因为(趁机)利(牟利)

146. 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趁机)

147. 入则(如果)无法家弼士

148. 君脱(如果)不取,恐为他人得

149. 非(如果不是)其力不食

150. 微(如果没有)景濂,几误罪言者151. 是(这)秋岁大稔(成熟)

152. 其(一定)无负兹(这)馔与兹舍

153. 俾(使……)尽心尽职

154. 威行惠孚(使……信服)

155. 而山亦不可赭(使……光秃)也

156. 知其善攻城,啖(使……吃/诱惑)以利

157. 时时谠议(正直的议论),能寤移人主(使……醒悟改变) 158.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吾将试汝

159. 富强坐是冻馁者十九(十分之九)

160. 卢高尝舣(停船靠岸)舟载酒

161. 锡(赐)宴不赴,是不虔(敬)君命也

162. 比日履(经历)兹初寒

163. 遍赞(介绍、引见)山人于诸公

164. 与物无竞(争)

165. 被(披)发行吟

166. 宥(宽宥)弗杀

167. 民逋(拖欠)赋

168. 具(准备)旨酒

169. 倩(请)人读书

170. 植(扶持)柔懦

171. 耽思坟籍(典籍)

172. 数日不厌(满足)

173. 有雅望(美好的)

174. 画宫于堵(墙壁)

175. 父遇(对待)之严

176. 曾(竟然)无倦色

177. 吏员浸(逐渐)增

178. 洒扫庭除(台阶)

179. 十岁知方(道理)

180. 户枢不蠹(蛀蚀)

181. 僦(租赁)屋而居

182. 刻石勒(雕刻)功

183. 公卿希(迎合)旨

184. 不刊(删除)之论

185. 不矜(夸耀)意气

186. 犹蒙矜(怜悯)育

187. 庆礼雅(很)有方略

188. 性严正(严肃正直)

189. 若出(外放)之于外

190. 诸兄亦忽(轻视)之

191. 吾不克(能够)救矣

192. 公孙鞅虽(虽然)年少

193. 帝皆报(回复答复)可

194. 论者韪(认为正确)之

195. 问起大小之制(规模)

196. 旱蝗频仍(接连不断)

197. 处之晏如(平静淡泊)

198. 浩歌不辍(停止中止)

199. 悉中肯綮(关键要害)

200. 寿人遮道(拦道)以留

201. 淹贯(精通渊博)经史

202. 王即(假如)不听用鞅

203. 鱼朝恩私(偏爱)其凶

204. 比敕公千条万端(条)

205. 使万众犹(如同)一人

206. 颇为有识所哂(嘲笑)

207. 使百僚署(写)其所同

208. 尔曹才不逮(比得上)人

209. 民诣(到)阙下乞留信民

210. 与盗物民家有间(区别)

211. 帝谕仲淹使释前嫌(嫌隙)

212. 咸丰二年,属岁歉(歉收)

213. 足以为训尔(准则、法则)

214. 帝不豫帝不怿(身体不好)

215. 韦布款(敲击)其门者百数

216. 世杰、刘义各断维(缆绳)去

217. 安石德(感恩、感激)其助己

218. 民生幸而为畿民,有缓急(百姓有急事) 219. 因(通过)孝公宠臣以求见孝公

220. 一旦以罪见(被)黜

221. 何以塞天下之望(怨恨)

222. 每食辄弦歌而荐(祭奠)之

223. 弘微口不言人短长(短处)

224. 憙被(遭受)创,有战劳

225. 肄(演习、演示)射,将先破的226. 吏籍(登记)为盗者系狱

227. 议寝(搁置停止)不行

228. 蛮夷朝贡,前后相属(接连不断) 229. 兼(两者兼有)之者其魏公乎230. 共言稼穑(播种收割)之事

231. 李林甫数构(构陷)谮

232. 家事渐落,翀不恤(担心忧虑) 233. 弟子员初入学,以羊贽(礼物) 234. 得非(莫不是)神志乱邪

235. 少纾(缓解)其亡穷之悲也

236. 平居恂恂(恭敬谨慎)然,无喜愠色237. 九岁已能为干(谋求/求取)禄文字238. 君请蠲(免除)免之

239. 时以执法平恕方(比)戴胄

240. 无论(不必说、更不用说)弟不能樵241. 无乃尔是过欤(大概)

242. 故事(过去的事),尹与御史遇243. 缘(沿着)舟尾乘(登上)城

244. 丰名乃被(覆盖)于吴越也

245. 焉得登枝而捐(丢弃)其本

246. 今姑贷(宽恕、饶恕)之

247. 比(紧靠着的)邻而居

248. 委(委弃、丢弃)金于地

249. 庞涓恐其贤于己疾(嫉妒)之250. 公子乃谢(辞别)夫人去

251. 恒思所以(用…方法来)报公252. 庶几(但愿希望)人主不为非法253. 吾王其庶几(大概差不多)乎254. 阴(暗中)有并江南之志

255. 丰则贵籴(买入米),歉则贱粜(卖出米) 256. 周高横纵,贼(残害)良民

257. 县庠(xiáng,学校)以记三忠

258. 盍(何不)各言尔志

259. 辄遣吏存(问候)问

260. 事有缓急(急),不复相及

261. 抑(抑或、或许)吾妻之助也

262. 以公少年易(轻视)之

263. 与山人相值(相遇)于开山

264. 营葬土石以躬(亲自)舁(抬)数百步265. 社稷(国家)之福也

266. 人离(通“罹”,遭遇)凶害

267. 山曰:渠(他)有孝心,尚(还)可改268. 性闲(娴熟悉)木工

269. 可但(只)闭境,以待河清(天下太平) 270. 望风景(像影子一样)附

271. 僦(租赁)民舟习(熟悉)海行者以行272. 他年或登(粮食丰收成熟)

273. 备谙(熟悉)村落者也

274. 太守忝荷(有愧于承担)重任

275. 存(慰问、问候)诸故人,请谢宾客276. 必德(感激)我假道之惠(恩惠)

277. 衡揽笔而作,文不加点(涂改)

278. 君勿言,吾私(偏爱)之

279. 上虞与吴王张士诚地相错(交错) 280. 时史弥远方以爵禄縻(笼络)天下士281. 辄(总是)苦让不受行年五十,

282. 茗饮弈棋,或至夜艾(停止)

283. 履之而后难也(实践)

284. 而不能弭(消除)人之谤

285. 信乎孔子之言(孔子的话是真实的) 286. 童(光秃秃的)山秃岭

287. 有自千百钱而登(上升到)于十万者

288. 庋(guǐ,收藏)历代法书

289. 闻卿匹马入蜀(独自一人)

290. 杭人德(感激)公,逆者(迎接)如见父母291. 以惠术扰(安抚)民如郑子产

292. 或传言款服(诚心归附)

293. 直(仅、只)把西施赚(骗)得吴

294. 已梓(付梓印刷)者三十余卷

295. 奈何浚(浪费)民之膏泽(血汗)

296. 虑其党有短(说坏话)臣者

297. 民狃(习惯于)悍猾

298. 文章冠世,不跻(上升到)大位

299. 冠岁行登(将到)

300. 素不闻诗书之训(教导、训导) 301. 顾(只是)自民国肇造(开始建立) 302. 庞暖宜与(对付)也

303. 微(暗中)察公子

304. 投诸渤海之尾(之于)

305. 不识有诸?(之乎)

306. 愿大王少假借之(宽容)

307. 其人竦听(恭敬)

308. 带刀策马踵其后(紧跟)

309. 何不以素楮使献所长(白纸)

310. 故府有羡财(余财)

311. 夜阑置酒(尽)

312. 如此则贵贱舛矣(混乱)

313. 室中止庋数十卷书(放置)

314. 危坐默诵,阗若无人(端正安静) 315. 忧年日长而学不殖(增长)

316. 深通经济者(经世济民的道理) 317. 肄(练习、学习)之以祭祀饮射之礼318. 申(反复讲述)之以孝悌之义

319. 与李重进不相能(和睦)

320. 率尔造极(轻易的到达极点)

321. 余何以寿子(祝寿)

322. 地势甚庳(低洼)

323. 每公卿会议(聚会议事)

324. 求之而得,行之而慊(获得满足)

325. 闻欲以畀(bì,给、分给)敌

326. 太夫人教吾古诗,皆讽(背诵)传之

327. 即为诸生委曲(详细、反复)讲论

328. 字(养育)之如子

329. 民摭(收集、选取)其善政为歌谣

330. 厥(那)后天子从而褒赠

331. 家祸频仍(接连不断)

332. 复(免除)其徭役

333. 渐课(督促)民畜牛马

334. 声名藉甚(很大的样子)

335. 然数奇(命运不顺),屡试辄蹶

336. 略为次第(按次编排)

337. 陋者或剿(抄袭)程、朱之绪言

338. 鸠工聚材(聚集)

339. 岂非天所以赍(用来送给)予者与

340. 遂却所析田产(拒绝分给的)

341. 大哉圣谟(圣人的谋略正是远大啊)

342. 非臣庶所宜恪遵者乎(严格)

343. 盖是纤介之愆(微小的过失)

344. 章(放大)末衅(彰显过失罪过)以降其实

345. 时始诏民垦荒,阅(经过、经历)三年乃税

346.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处境窘迫走投无路)

347. 非宾客不重肉(两种肉食),不兼味(两种美味)

348. 乖(违背)人事,违(违背)天时靡(细腻)颜腻理

349. 玄宗恨(遗憾)前赏薄,手敕更加百户,旌(表彰)其著节350. 金玉是贱(提宾标志),人民是宝(以……为宝)

351. 顾(回头看)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主谓倒装句) 352. 虽在困厄,授命不顾/临危授命(交出生命,勇于献身)

文言常用词语分类积累汇总

文言常用词语分类积累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2.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 1、表官职的 (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宰,主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6)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 (7)太尉:军事首脑。 (8)郎中:尚书属下部员。 (9)宦官:宫廷内侍,又称太监。

高考文言文常识100题

(一)学校与科举 1.古人常用“庠序”指代学校,如《孟子·国人之于国也》的“谨庠序之教”的“庠序”就是这个意思。() 2.韩愈的《师说》有“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一句,其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术这六种基本技能。() 3.大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有时也是教育行政机构。() 4.博士和教授都是指古代的学者或博学多才之人,与官职没有任何关系。() 5.书院是古代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由私人所设立的与官府没有任何关系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如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容山书院等。() 6.察举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朝廷专门选那些孝顺父母的人,封之以“孝廉”的荣誉称号并加以重用。() 7.征辟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征”一般是皇帝亲自征聘人才,“辟”则大多数是由中央高官或地方政府向朝廷推荐人才。() 8.古代科举考试,由低级到高级一般经历以下四个阶段: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9.古代科举考试,乡试被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会试被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为“会元”;殿试及第者称“进士”,前三名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 10.一般认为,科举考试始于汉武帝时期,终于清朝光绪年间。() (二)山川与地理 11.古人把山南水北称为“阳”,山北水南称为“阴”,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江阴是长江之南。() 12.古代的“河”专指黄河,“江”专指“长江”,所以《鸿门宴》里“将军战河南”的“河南”是指“黄河以南的地区”,不是今天所说的“河南省”。() 13.“五岳”是指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和中岳黄山。() 14.古代分天下为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雍州、扬州、梁州、广州。() 15.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地理常识推断,古代的“江左”是指长江以西的地区。() 16.古人把“坐北朝南”的位置认为是尊位,反之为卑位,因此“北面”有称臣的意思。()

2019浙江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2019浙江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温州九校2019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1~5题。(20分) 答李翊书 【唐】韩愈 六月二十六日,愈白。李生足下: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 生所谓“立言”者,是也;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抑不知生之志:蕲.胜于人而取于人邪?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邪?蕲.胜于人而取于人,则固胜于人而可取于人矣!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①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抑又有难者。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虽然,学之二十余年矣。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如是者亦有年,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乃徐有得也。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来矣。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如是者亦有年,然后浩乎其沛然矣。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焉。虽然,不可以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虽如是,其敢自谓几于成乎?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虽然,待用于人者,其肖于器邪?用与舍属诸人。君子则不然。处心有道,行己有方,用则施诸人,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如是者,其亦足乐乎?其无足乐也? 有志乎古者希矣,志乎古必遗乎今吾诚乐而悲之亟称其人所以劝之非敢褒其可褒而贬其可贬也问于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聊相为言之。愈白。 【注】①膏:灯油。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 蕲.胜于人而取于人邪同“祈”,求,希望。 B. 养其根而俟.其实俟:等待。 C. 处.若忘,行若遗处:处置,处理。 D. 其皆醇也,然后肆.焉肆:放纵,这里指放手去写。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B. 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以.其无礼于晋 C. 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于是乎.始 D. 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 作者认为,学古文要从加强主观道德修养入手。文中用“根”与“实”、“膏”与“光”的比喻阐述了道德修养与文辞之间的关系。 B. 作者认为,写作要有创造性,学文要善于学习古人的作品,而写作时要推陈出新,“唯陈言之务去”,不要蹈袭别人的熟套。

高考文言文高频词汇汇总

^ 高考文言高频词汇汇总 一、法律类 1.古代刑法: 笞:用竹鞭或竹板打。 仗:杖责,用棍子打。 流:流放徙:做劳役,苦役。 髠(kūn):削发,剃光头。 黥:面部刺字,用墨染黑,个别用朱色。 , 刖:砍脚跟 膑:挖膝盖骨劓:割鼻子 2.法律名称: 三尺:指法律;按律:依照法律;狱:案件;具狱:审理完毕,案件审完放入宗卷,轻易不可推翻。 3、刑具: 桎:脚镣;梏:手铐;枷:枷锁;关三木:颈手足都带上刑具,说明是重犯。械:笼统之刑具;索:绳子,捆人; 钳:束颈的铁圈。 4、法官:理:秦代法官。廷尉:汉代中央法官;司隶校尉:汉代地方法官;功曹、议曹:办案人员;掾吏:牢头,狱卒;大理寺卿、少卿:唐宋中央法官,如狄仁杰;( 有司、案司;有关法律部门。 5、罪犯名:城旦:正在服苦役的罪犯。元谋:主犯。 从而加功:从犯 6、法律方面的词语: 拘:捉拿;购:悬赏捉拿。(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金,邑万家);执:抓住;株:株连;绳:依法制裁,绳之于法;诛:杀或者批评;榜、杖:杖责;讼:告状;鞫:审问;摄:统治、治理;慑:威慑,震慑;劾:弹劾,当面揭发罪状;讦:揭发别人的 隐私;勘:审查;赎:罚款。赎金:罚金;楚:痛苦;坐:因……犯罪;当、论:判决;趣:通“促”催促;“趣”小步快走;婴:缠绕或通“撄”,意触犯;末减:比死 刑降一等,死缓。 究:追查;罔加:受法律制裁;槛阱、 圜墙:牢房; 二、官职人物类: 特征:特别征召。汉代无科举,以地方官举荐,举孝廉,为“秀才”即优秀的人才。皇帝或派专人考察,然后合格者派牛车来接其做官。特,公牛。敕:皇帝命令。笏:朝板;缙绅:官员腰带,借指做官的人。治所:地方政府所在地;万斛:最高的俸禄;二千石:太守,太守的俸禄就这么多;假、理:代理;班赐:皇帝的赏赐;及第:中举;假节:手中的符节;官廨:官员家属的住处; ` 升官、降职了: 擢:升官。陟:升官。授、拜:第一次当官;除;除去旧职升为新官;迁:是右迁的省略,升官;左迁:降职;转:是右转的省略,升官。左转即左迁,降职;古代右比左尊贵,在车上坐围则相反,指导清朝,才是左比右尊贵。斥:被皇帝严厉斥责,降职。出:从京城调到地方。入:从地方到京城做官;黜(绌):罢免;辟:征召。 坐镇:镇守边关; 三、常用实词 1.归:官员告老还乡;女子出嫁,归宿; 隐居。 2.不谷:寡人,诸侯王的自称。 3.昆弟:非亲兄弟,关系密切。 4.息:儿子。例:晚有儿息

文言常用词语分类积累

文言常用词语分类积累 从1994年以来,高考文言文选用的材料基本是人物传记。主人公多是正面的文臣武将,文章主要围绕该人物展开记叙,叙述其生平或几件突出的事迹,凸现该人物正直敬业、奉公孝顺的品行或卓越的才能;选材多来自全是纪传体的“二十四史”。《史记》正是这一体例的开创者。 选材的相对稳定,必然带来遣词用字的相对稳定。如果我们理解并牢记这些比较稳定的常用字,既提高了阅读速度,又会提高准确率。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高考文言文阅读之文化常识专题(学生版)

高考文言文阅读3 ——文言文文化常识专题 一、古代文化常识备考要领——回顾教材举一反三 (一) 古代的官名、爵位、庙号、谥号以及表官职变动的名词 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侯、伯: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 执事: 3.楚左尹 ..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左尹: 4.项王使都尉 ..陈平召沛公 都尉: 5.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 丞: 6.予左迁 ..九江郡司马 左迁: 7.相如顾召赵御史 ..书 1.古人的称谓有谦敬之分,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时用“令尊”,称呼对方的父亲用“家父”。() 2.朕是古人的自称,本来没有贵贱之分,自秦始皇开始专用为皇帝的自称。() 3.对皇帝的称呼,有谥号、年号和庙号,谥号最早,年号自汉武帝始,庙号自唐太宗始,一个皇帝一个年号则自朱元璋始。() 4.古人对于父母的死有委婉的称谓,父亲去世曰“内艰”,母亲去世曰“外艰”。() 5.对于皇帝的称谓,在古代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称法,有称庙号的,如“汉武帝”,有称年号的,如“唐太宗”,有称谥号的,如“康熙”。() 6.谥号,专指有功之臣死后,朝廷赐予的寓含善意评价或表扬性质的称号。() 7.普通人称自己已故的父亲为“先考”;已故的母亲称为“妣”“先妣”;已故父母就合称“考妣”,如成语“如丧考妣”。() 8.古代对已婚妇女的称呼因身份不同而有别,“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妇人,庶人曰妻”。() [第2组] 9.三省六部制里,主管官吏任免与考核的是吏部,主管军事的是兵部。() 10.封邑是指古代君主把自己国土的某一块地方作为奖励赐给功臣,如淮阴侯韩信所在的淮阴就是刘邦赐给他的封邑。()

高考语文浙江卷文言文真题

[考点要求]能阅读、分析鉴赏浅易的古代诗文。 1.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 2.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意义和用法的理解 常见文言虚词(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理解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文中句子的理解和翻译 5.文中信息的筛选 6.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中心意思的概括 7.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 一、(2013·浙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送丁琰序 [宋]曾巩 守令之于民近且重,易知矣。予尝论今之守令,有千里者相接而无一贤守,有百里者相环而无一贤令。至天子大臣尝患.其然,则任奉法之吏,严刺察之科,以绳治之。或黜或罢者,相继于外。于是下诏书,择廷臣,使各举所知以任守令。每举者有姓名,得而视之,推考其材行能堪.其举者,卒亦未见焉.。举者既然矣,则以余之所见闻,阴计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犹恐予之愚且贱闻与见焉者少不足以知天下之材也则求夫贤而有名位闻与见之博者而从之问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岂天下之人固可诬.,而天固不生才于今哉?

使天子大臣患天下之弊,则数更法以御 ..之。法日以愈密,而弊日以愈多。岂今之去古也远,治天下卒无术哉?盖古人之.有庠有序,有师友之游,有有司之论,而赏罚之始于乡,属于天下,为教之详至此也。士也有圣人之道,则皆得行其.教;有可教之质,则皆可为材且.良,故古之贤也多。贤之多,则自公卿大夫,至于牛羊仓廪贱官之选,咸宜焉,独千里、百里之长哉?其为道岂不约.且明,其为致.天下之材,岂不多哉?其岂有劳于求而不得人,密于法而不胜其弊,若今之患哉? 今也.,庠序、师友、赏罚之法非古也,士也有圣人之道,欲推而教于乡于天下,则无路焉。人愚也,则.愚矣!可教而贤者,卒谁教之哉?故今之贤也少。贤之少,则自公卿大夫,至于牛羊仓廪贱官之选,常不足其人焉,独守令哉?是以其求之无不至,其法日以愈密,而不足以为治者,其原皆此之出也已。噫!奚重而不更也? 姑苏人丁君琰佐南城,南城之政平.。予知其令,令曰:“丁君之佐我。”又知其邑人,邑人无不乐道之者。今为令于淮阴,上之人知其材而举用之也。于令也,得人矣。使丁君一推是心以往,信.于此,有不信于彼哉? 求余文者多矣,拒而莫之.与也。独丁君之行也,不求余文,而余乐道其所尝论者以送之,以示重丁君,且勉之,且勉天下之凡为吏者也。(本文有删节) 第一步整体把握 1.全文共5段,可划分为几个层次?各层次的大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可划分为两大层:第一层(1~3段),指出当今社会缺少贤守贤令的现象并用古今对比的方法分析其中原因(该层也可分为两层:先摆出社会现象,后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第二层(4~5段),点明为丁琰写送序的原因和目的。 2.本文要谈的中心话题是什么?作者在这个话题上持怎样的观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中心话题:当今社会缺少贤守贤令。 作者观点:作者认为,当今社会缺少贤守贤令的原因在于没有像古代那样推行庠序、师友、赏罚之法;如果能够推行庠序、师友、赏罚之法,就能培养足够的人才,选拔出真正的贤守贤令。 第二步真题训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高考文言文高频词语(练习版)

高考文言文阅读高频词(练习版) 一、重点词。 1.是: 2.必: 3.贷: 4.风、化: 5.荷: 6.禁: 7.期: 8.夙: 9.咨: 10.苟: 11.执: 12.邀: 13.游: 14.趣、趋: 15.闻: 16.矫: 17.质: 18.次: 19.输: 20.造: 21.宜: 22.诣: 23.让: 24.独: 25.善: 26.绳: 27.白: 28.比: 29.旨: 30.适: 31.且: 32.识: 33.当: 34.坐: 35.对: 36.中: 37.工: 38.孤:

41给: 42.表: 43.微: 44.狱: 45.第: 46.被: 47.录: 48.援、引: 49.虑: 50.推: 51.方: 52.顾: 53.集: 54.审: 55.伦: 56.孰: 57.检: 58构: 59.封: 60.卒: 二、疑难词。 1.遽(jù): 2.亟(jí): 3.渍(zì): 4麾(huī): 5.侪(chaí): 6.厥(jué): 7.鄙(bǐ): 8.俾(bǐ): 9.赧(nǎn): 10.靡(mí): 11.肆(sì): 12.奚(xī): 13.曷、盍(hé): 14.甫(fǔ): 15.逋(bǔ): 16.俟(sì): 17.阙(quē): 18.赍(jī): 19.敕(chì): 20.啻(chi):

23.蹙(cù): 24.畀(bì): 25.遘(góu): 26.赡(shàn): 27.籍(jí): 28.檄(xí): 29.僭(jiàn): 30.谒(yè): 31.秩(zhì): 32.轶(yì): 33.祚(zuó): 34.劾(hé): 35.忤(wǔ): 36.掾(yuàn): 37.讦(jié): 38.逸(yì): 39.迄(qì): 40.讫(qì): 三、易错词。 1.短: 2.害: 3.率: 4.折: 5.多: 6.少: 7.劝: 8.课: 9.盗: 10.按、案: 11.克: 12.延: 13.党: 14.论: 15.贼: 16.用: 17.属: 18.辟: 19.责: 20.喻、谕: 21.干: 22.与:

积累文言词语

一、积累文言词语 1.为楚造云梯()2.将以攻宋() 3.子墨子闻之()4.起于齐()5.而至于郢()6.何命焉为()7.愿借子杀之()8.公输盘不说()9.吾义固不杀人()10.请说之()11.宋何罪之有()12.不足于民()13.既已()14.不可谓智()15.知而不争()16.争而不得()17.知类()18.然,胡不已乎()19.子墨子见王()20.今有人于此()21.舍其文轩()22.邻有敝舆()23.此为何若人()24.方五千里()25.此犹文轩()26.臣以王吏()27.之攻宋也()28.为与此同类()29.解带为城()30.以牒为械()31.九设攻城()32.待楚寇()33.九距之()34.而曰:吾知……()35.所以距子矣()36.吾知子之所以()37.问其故()38.乃可攻也()39.不能绝也()40.虽杀臣()41.吾请无攻宋矣()42.文轩()44.兵革非不坚利也()45.委而去之()46.域民()47.三里之城()48.七里之郭()49.环而攻之()50.城非不高也()51.池非不深也()5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53.威天下()54.寡助之至()55.亲戚畔之()56.天下顺之()57.发于畎亩之中()58.管夷吾举于士()59.举于市()60.降大任()61.苦其心志()62.劳其筋骨()63.饿其体肤()64.空乏其身()65.行拂乱()66.动心忍性()67.人恒过()68.而后作()69.入则无法家()70.出则无敌国()71.法家()72.拂士()73.敌国()74.故不为苟得也()75.故有患所不避()76.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77.呼尔而与之()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知识点归纳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知识点归纳 我们都知道高考是每个人一生中都要经历的一次至关重要的一次考试,高考语文文言文和阅读是复习的难点和必考点,怎么复习文言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知识点归纳,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知识点归纳 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 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者,……也) 2. 此帝王之资也。(……也) 3.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者,……) 4. 刘备天下枭雄。(……,……) (这四种是由“者、也”表判断的类型) 5.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者也) 6.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乃) 7. 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为) 8.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则) 9. 即今之缧然在墓者也。(即) 10.巨是凡人。(是)(是在先秦以前只做代词用,不表判断)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基础知识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 记叙的三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属于插叙一种)。 推荐:高中语文答题技巧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四种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四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引号的四种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讽刺或否定③表特定称谓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

五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引号的五种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讽刺或否定③表特定称谓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⑤特殊含义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注释②表插说③表声音中断、延续④表话题转换⑤表意思递进 六种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下定义。 六种逻辑顺序:①总←→分②现象←→本质③原因←→结果④慨括←→具体⑤部分←→整体⑥主要←→次要 高考语文文言文常见翻译错误 【例1】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误译: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背着行囊送礼的,官方赠送的、私人遗留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正译: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使者往来,官方和私人赠送的礼品,(贺兰祥) 一概都不接受。 分析与对策:句中的“行李”,古义为“使者”;今义是“出行时带的箱子、包裹”等。“遗”的古义为“赠予赠送的东西”,今义为“遗失、遗漏、遗留”等。 考生以今义释古义,原因是不明古义,不知古今词义不同。要解决这个问题,考生应注意以下两点: 1、积累古今异义词。一是借助教材注释识记古义,如《烛之武退秦师》中“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二是借助成语识记古义,如成语“短兵相接”的“兵”字就保留了“兵器”这个古义;三是借助复习资料上的《古今异义词简表》识记古义。 2、翻译一个词首先想到的应该是这个词的古义,除此之外还要检验这个古义放在句中是否妥帖,句意与上下文是否相符等。 相关文章: 1.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相关知识点 2.最新高考语文必看知识点梳理 3.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知识点总结 4.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 5.高考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点及练习

2004-2015浙江高考文言文阅读汇编

2004-2015年浙江卷高考文言文阅读汇编 一 (2004)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许)君讳逖,字景山,世家.歙州。少仕伪唐,为监察御史。李氏国除,以族北迁。献其文若干篇,得召试,为汲县尉冠氏主簿。迁秘书省校书郎,知.县事,数上书论北边事。是时赵普为相,四方奏疏不可其意者悉投二瓮中,瓮满辄出而焚之,未尝有所肯可,独称君为能,日:“其言与我多合。” 又二岁,拜太仆寺丞,磨勘钱帛粮草,监永城和籴,知海陵监。三岁,用监最迁大理寺丞,赐绯衣银鱼。迁太常丞、知鼎州。州杂蛮蜑①,喜以攻劫为生,少年百余人私自署为名号,常伺夜出掠居人,居人恶之,莫敢指。君至而叹日:“夫政,民之庇也。威不先去其恶,则惠亦不能及人。”君政既行,盗皆亡入他境,约君去乃还。迁国子博士,奉使两浙、江南,言茶盐利害,省州县之役,皆称旨。 出知兴元府,大修山河堰。堰水旧溉民田四万余顷,世传汉萧何所为。君行坏.堰,顾其属日:“酂侯②方佐汉取天下,乃暇为此以溉其农。古之圣贤,有以利人无不为也。今吾岂宜惮一时之劳,而废古人万世之利?”乃率工徒躬治木石,石坠,伤其左足,君益不懈。堰成,岁谷大丰。 迁尚书主客员外郎、京西转运使,徙荆湖南路。荆湖南接溪洞诸蛮,岁出为州县患。君日:“鸟兽可驯,况蛮亦人乎!”乃召其酋豪,谕以祸福,诸蛮皆以君言为可信。讫三岁,不以蛮事闻朝廷。君罢来朝,真宗面称其能。会有司言荆南久不治,真宗拜君度支员外郎,知府事。荆南钤辖北路兵马,于荆湖为大府,故常用重人,至君特选以材,用员外郎自君而始。 明年,选司封员外郎,赐金紫,徙知扬州。州居南方之会,世之仕宦于南,与摹死而无归者,皆寓其家于扬州。故其子弟杂居民间,往往倚权贵,恃法得赎,出入里巷为不法,至或破亡其家。君捕其甚者笞之,日:“此非吏法,乃吾代汝父兄教也。"子弟羞愧自悔,稍就学问为善人,风俗大化。 君少慷慨,卒能自立于时。其孝谨闻于其族,其信义著于其友,其材能称于其官,是皆可书以传。 (本文有删节) 【注】①蜑(dàn):南方少数民族名。②酂(cuó)侯:汉萧何的爵号。 1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家.歙州家:定居。 B.君行坏.堰坏:使……毁坏。 C.迁秘书省校书郎,知.县事知:主持、执掌。 D.四方奏疏不可.其意者悉投二瓮中可:符合、适合。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世之仕宦于南,与其.死而无归者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B.至君特选以.材 以.金笼进上 C.瓮满辄出而.焚之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乃.暇为此以溉其农 乃.率工徒躬治木石 1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许逖“材能称于其官”的一组是() ①少仕伪唐,为监察御史②君政既行,盗皆亡人他境 ③堰成,岁谷大丰④堰水旧溉民田四万余顷 ⑤子弟羞愧自悔,稍就学问为善人⑥讫三岁,不以蛮事闻朝廷 A.①③④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普为相时,独对许逖赞赏有加,因为他们的见解经常不谋而合。 B.因为许逖在海陵监任上政绩考核优秀,被升迁为大理寺丞。 C.真宗打破旧例,委派并非朝廷重臣的许逖担任荆南知府。 D.定居于扬州的官宦子弟倚仗权势,经常横行不法,最终落得家破人亡。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言茶盐利害,省州县之役,皆称旨。

高考文言文高频词大全

高考文言文“高频词” 高考文言文选段的题例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内容为史传散文。这些史传散文大都出自“二十四史”。对历年来选文体例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找出其中的规律以指导我们的复习。“二十四史”指清代乾隆时“钦定”为“正史”的从《史记》到《明史》等二十四部史书。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劝说,说服②勉励,奖励③勤勉,努力。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教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如:“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因为。 22.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二、值得重视的特殊单音词 1.狱:案件,案情。监狱:监管案件。 2.脱:①副词,表推测,也许、或许;“事既未然,脱可免祸”。②连词,表假设,倘若、如果。 3.第:①只,只是,只要;②科举考试或官员考核的等级,如“高第”就是高的等级。(单独的“最”也可表示等级) 4.独:若在疑问句中,表反问,难道、怎么。“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同样用法的还有“宁”“顾”。 5.他:别的,其他的。“又顾而之他”“王顾左右而言他”(《齐人有一妻一妾》)。

文言词语分类积累

文言常用词语分类积累2 高考文言文选用的材料基本是人物传记。主人公多是正面的文臣武将,文章主要围绕该人物展开记叙,叙述其生平或几件突出的事迹,凸现该人物正直敬业、奉公孝顺的品行或卓越的才能;选材多来自全是纪传体的“二十四史”。《史记》正是这一体例的开创者。 选材的相对稳定,必然带来遣词用字的相对稳定。如果我们理解并牢记这些比较稳定的常用字,既提高了阅读速度,又会提高准确率。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的人

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2.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 1、表官职的 (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宰,主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高考语文文言文省略句知识点

高考语文文言文省略句知识点 1. 省主语 在一个复句之中,第一个分句出现了主语,如果后几个分句的主语与第一 个分句相同,那么后几个分句的主语可以省略,这种情况在古代汉语中称为承 前省。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桃花源记》)第一个分句的主语 是“桃源人”后三个分句的主语同第一个分句,所以省略了。这种现象在现代 汉语中也常见。 但是古代汉语中还有主语蒙下省略的现象。如“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在“无信”前省略了“你”,在“无礼”前省略了“你”。这种现象在新课标语文的文言文中不常见。 由于在语言中,前后分句的主语常不一致,主语又因省略经常不出现,所 以古代汉语中多有暗换主语的现象,这种现象在现代汉语中多称成为病句,可是在古代汉语中却是允许的,正常的,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其中“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之前的'主语是“桃源人”,可是后一句的“具答之”的主语是“渔人”。(《桃花源记》)主语在前后句发生了变化,但都省略了。 2. 宾语的省略 古代汉语省略宾语的现象,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了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的及 物动词虽然也要求一个宾语与之搭配,但这个宾语完全可以不出现而隐含起来,只要宾语所表达的事物在前文中已经出现或者已经谈到过,不再出现也能使人 正确体会出动作的接受者,宾语则可以省略。“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意 思是将尉拔出剑站了起来,吴广也站了起来,夺下将尉的剑并且把他杀了。此 句中承前省略了自己的宾语剑。这些省略在初中文言文中都比较常见。其中也 包含了省略介词宾语的现象,“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将以攻宋”。《公输》这句话里的介词“以”的宾语“之”省略了。“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 中的宾语“之”也省略了《桃花源记》 3、省略谓语 谓语是句子里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但在特定情况下也有承 接上文、呼应下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六则)后一分句省略了谓语“择”。在译成现代汉语时,被省 略的谓语一定要补充出来。

浙江高考语文古文18个虚词

浙江高考语文古文18个虚词

1而 (一)连词 A表转折,“却”“但是”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表承接(V1+而+V2) 登高而招 觉而起,起而归 C表修饰(状+而+谓) 顺风而呼 终日而思 莞尔而笑 D表并列,“和” 蟹六跪而二螯 E表递进,“而且”“并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F表假设,“如果”“假如” 人而不仁,如礼何? G表因果,“因此”“所以”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二)代词,“你” 而母立于兹 (三)语气词,表感叹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2何 (一)代词 A疑问代词,“为什么”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B疑问代词,“什么” 大王来何操? 其间旦暮闻何物? (二)疑问副词,“怎么”“为何” 徐公何能及君也? (三)词组 A何其:“多么”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B何如:“怎么样”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轻重固何如哉? C奈何:“怎么办”“为什么”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D何以:“凭什么” 何以伐为?

何以报德? 3乎 (一)句末语气词 A表疑问,表反问,“吗”“呢” 儿寒乎?欲食乎?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表推测,“吧” 其皆出于此乎? C表感叹,“啊” 嗟乎! (二)介词,相当于“于” A“在” 生乎吾前 B“比”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C“对(于)” 吾尝疑乎是 (三)形容词副词词尾,“……的样子”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四)音节助词,无义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4乃 (一)副词 A“(这)才”“于是”“就”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B“却”“竟然”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只”“仅仅” 天下胜者众矣,而霸者乃五 D表判断,“(就)是” 乃大丈夫也 (二)代词,“你” 家祭无忘告乃翁 (三)词组 无乃:表猜测,“恐怕” 无乃尔是过与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 5其 (一)代词 失其所与 于其身也

高考文言文高频词汇汇总

高考文言文高频词汇汇总 一、法律类 1.古代刑法: 笞:用竹鞭或竹板打。仗:杖责,用棍子打。 流:流放徙:做劳役,苦役。髠(kūn):削发,剃光头。 黥:面部刺字,用墨染黑,个别用朱色。刖:砍脚跟 膑:挖膝盖骨劓:割鼻子 2.法律名称: 三尺:指法律;按律:依照法律;狱:案件;具狱:审理完毕,案件审完放入宗卷,轻易 不可推翻。 3、刑具: 桎:脚镣;梏:手铐;枷:枷锁;关三木:颈手足都带上刑具,说明是重犯。械:笼统之刑具;索:绳子,捆人; 钳:束颈的铁圈。 4、法官:理:秦代法官。廷尉:汉代中央法官;司隶校尉:汉代地方法官;功曹、议 曹:办案人员;掾吏:牢头,狱卒;大理寺卿、少卿:唐宋中央法官,如狄仁杰; 有司、案司;有关法律部门。 5、罪犯名:城旦:正在服苦役的罪犯。元谋:主犯。 从而加功:从犯 6、法律方面的词语: 拘:捉拿;购:悬赏捉拿。(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金,邑万家);执:抓住;株:株连;绳:依法制裁,绳之于法;诛:杀或者批评;榜、杖:杖责;讼:告状;鞫:审问;摄:统治、治理;慑:威慑,震慑;劾:弹劾,当面揭发罪状;讦:揭发别人的隐私;勘:审查;赎:罚款。赎金:罚金;楚:痛苦;坐:因……犯罪;当、论:判决;趣:通“促”催促;“趣”小步快走;婴:缠绕或通“撄”,意触犯;末减:比死刑降一等,死缓。 究:追查;罔加:受法律制裁;槛阱、圜墙:牢房; 二、官职人物类: 特征:特别征召。汉代无科举,以地方官举荐,举孝廉,为“秀才”即优秀的人才。皇帝或 派专人考察,然后合格者派牛车来接其做官。特,公牛。敕:皇帝命令。笏:朝板;缙绅:官员腰带,借指做官的人。治所:地方政府所在地;万斛:最高的俸禄;二千石:太守,太守的俸禄就这么多;假、理:代理;班赐:皇帝的赏赐;及第:中举;假节:手中的符节;官廨:官员家属的住处; 升官、降职了: 擢:升官。陟:升官。授、拜:第一次当官;除;除去旧职升为新官;迁:是右迁的省略,升官;左迁:降职;转:是右转的省略,升官。左转即左迁,降职;古代右比左尊贵,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高中文言文知识梳理 第一册文言文知识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 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古今异义 1.贰于楚也 古:从属二主,动词; 今:“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使者,出使的人; 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个人; 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勾践灭吴》 7.南至于句无句,通“勾”。 8.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帅,通“率”,率领。 9.令壮者无取老妇取,通“娶”,娶妻。 10.将免者以告免,通“娩”,分娩。 11.三年释其政政,通“征”,征税。 12.而摩厉之于义摩厉,通“磨砺”,切磋。 13.无不铺也铺,通“哺”,给人食物吃。 14.无不歇也欼,通“啜”,给人水喝。 15.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 有,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5.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古:像爪和牙一样,指帮助者或得力助手; 今:比喻坏人的党羽。 6.将不可改于是矣古:对这种局面;今: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7.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古:原野;今: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8.丈夫二十不取古:男子;今:男女两人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邹忌讽齐王纳谏》 16.徐公来,孰视之孰,通“熟”,仔细。 9,今齐地方千里古:土地方圆;今:指某一区域。 《触龙说赵太后》 17.少益耆食耆,通“嗜”,喜爱。 18.必勿使反反,通“返”,返回。 《季氏将伐颛臾》 19.无乃尔是过与与,通“欤”,句末语气词。 《寡人之子国也》 20.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2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花白。2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劝学》 23.虽有槁暴有,通“又”,又,再。 暴,通“曝”,晒。 2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才智。 25.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秋水》 26。泾流之大泾,通“径”,直。 27.不辩牛马辩,通“辨”,分辨。 《过秦论》 28.合从缔交

2019年高考浙江卷 文言文阅读

2019年高考浙江卷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20分) 《宗子相①集》序 (明)王世贞 呜呼!此广陵宗臣子相之诗若文。武昌吴国伦传之,而吴郡王世贞为之序,曰:昔在建安,二曹龙奋,公角立。至潘陆衍藻,太冲修质,沈宋丽尔,必简岳岳,李杜并驱,龙标脱衔。古之豪杰于辞者,往往志有所相合而不相下,气有所不相入而.相为用,则岂尽人力哉?盖亦有造物微旨矣。 日,余与李攀龙于鳞燕中游也,子相挟吴生暨天目徐生来。子相才高而气雄,自喜甚,尝从吴一再论诗,不胜,覆酒盂,啮之裂,归而淫思竟日夕,至喀喀呕血也。当其所极意,神与才傅,天窍自发,叩之泠然中. 五声,而诵之爽然风露袭于腋而投于咽,然当其所极意而尤不已,则理不必天地有,而语不必千古道者,亦间离得之。 夫以于鳞之.材,然不敢尽斥矩镬②而创其好,即何论世贞哉?子相独时时不屑也,曰宁瑕无碔③。余则无以难. 子相也。诸善子相者,谓子相超津筏而上之;少年间是非子相者,谓子相欲逾津而弃其筏。然雅非子相指也。充吾结撰之思,际吾才之界,以.与物境会。境合则吾收其全瑜,不合则吾姑取其瑜而任瑕。字不得累. 句,句不得累篇,吾时时上驷,以次驰天下之中下者,有一不胜,而无再不胜,如是耳。今其篇章具在,即使公、太冲、必简、龙标小自贬损,而附于诸贤之骥,子相甘之哉。 子相于文笔尤奇,第其力足以破冗腐,成一家言,夺今之耳观者,而大趣乃在北地李先生。以子相之诗足无憾于法乃往往屈法而伸其才其文足尽于才乃往往屈才而就法而又不假年以没悲夫然具是不朽矣。 世之立功名、尚通显者,日讥薄文士无毛发之用。子相独不然。为考功郎④有声,以不能附会..,非久出参⑤闽藩。属有岛寇事⑥,衽席吏民,调兵食,规摹为. 一方冠。既又佐其臬为儒生师帅。比死,家祀而人哭之,则子相居恒不怿,谓:“麒麟凤皇,宁能并鸡犬用乎?不得之,不能为圣世。吾厌吾鸡犬,行去矣!”于鳞大赏之,为诗曰:“一为麟凤言,三叹加飧食。”其曹偶持论若此。 (选自《弇州山人四部稿》,有删节) 【注】①宗子相:宗臣(1525-1560),字子相,与李攀龙(字于鳞)、王世贞、吴国伦等六人合称明代“后七子”。②矩镬:犹规则、法度。③碔:似玉的石头。④考功郎:吏部官员。⑤参:这里指担任布政参议。⑥岛寇事:指倭寇侵扰福建沿海。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叩之泠然中. 五声 中:符合 B.余则无以难. 子相也 难:诘问 C.字不得累. 句 累:积累 D.以不能附会.. 附会:依附(权贵)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气有所不相入而相为用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B.{夫以于鳞之材夫人之相与 C.{以与物境会 不赂者以赂者丧 D.{规摹为一方冠 君为我呼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起笔就勾画了从建安到盛唐群雄争胜的诗坛景象,为下文高度评判宗臣的才华和成就提供了一个气势恢宏的文学史背景。 B.宗臣凭着才气能做到“理不必天地有,而语不必千古道”,而李攀龙和王世贞都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所以宗臣对他们两人很不屑。 C.宗臣也有治世才能,任职地方能保境安民,又能“为儒生师帅”。他曾担任的考功郎属于京官,“出参闽藩”是离开京城到福建任职。 D.文章将议论与描写结合,使阐发主张和塑造人物相得益彰。对宗臣与人论诗时动作的描写,虽只寥寥数笔,其形象就跃然纸上。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