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试题库参考答案

第一章试题库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英雄

2、宙斯婚姻

3、哲学日历中最高尚的圣者和殉道者

4、品达萨福

5、阿里斯托芬米南德

6、悲剧之父《被绑的普罗米修斯》

7、寓教于乐

8、诗歌

9、政治讽刺剧世态喜剧10、舞台上的哲学家美狄亚11、神谱12、欧里庇德斯13、英雄传说14、赫西俄德《田功农时》(《工作与日子》)15、奥维德普列姆尤斯16、荷马时期神话;古典时期戏剧;希腊化时期新喜剧。黄金时代17、得墨忒尔赫拉克勒斯伊阿宋普罗米修斯哲学日历中最高尚的圣者和殉道者18、孪生兄弟悭吝人19、《俄狄浦斯王》命运结构严谨;妇女问题心理描写细腻20、理想国斐德诺;“悲剧是对一个有一定长度的动作的摹仿”;诗艺寓教于乐21、戏剧22、酒神祭祀酒神颂歌滑稽戏

二、选择题

1、③

2、③

3、①

4、②

5、④

6、②

7、①

8、③

9、④10、③11、①12、

①13、③14、②15、③16、①

三、判断题

1、对。

2、错。意为“劳而无功”。

3、错。他对后世讽刺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而米南德的新喜剧对罗马和欧洲喜剧产生了深刻影响。

4、错。欧里庇得斯被称为“舞台上的哲学家”。

5、错。索福克勒斯被称为“戏剧艺术中的荷马”。

6、对。

7、对。

8、错。“寓教于乐”是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的观点。

9、错。《变形记》的作者是奥维德。

10、错。将《一坛黄金》和《孪生兄弟》次序颠倒一下。

四、解释题

1、奥林波斯神统:希腊神话中的主神宙斯推翻他父亲的统治后,在奥林波斯山上建立起以自己为首的庞大的神的家族,称为“奥林波斯神统”。这个神统是父权氏族公社的缩影。宙斯是司雷电之神,是众神之主,掌握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其妻子赫拉主管婚姻和生殖;其兄哈台斯为冥王,波塞冬为海神。宙斯的子女也分管天上人间各项事务,如阿波罗是日神,阿尔忒弥斯是月神,阿瑞斯是战神,阿佛洛狄忒是爱神等等。他们组成了一个高度组织化、纪律化的社会,住在希腊最高的奥林波斯山上,其实这是人类社会的缩影。

2、新喜剧:新喜剧产生于古希腊文学的第三个时期――希腊化时期。它是同阿里斯托芬的旧喜剧相对而言的,新喜剧不再反映重大的社会政治问题,而以世俗的家庭生活、爱情等为主要内容,所以又称为世态喜剧。新喜剧强调情节的曲折、风格的雅致,注重性格描写,取消了合唱队。代表作家有米南德,流传至今的完整作品有《恨事者》。新喜剧成就不如旧喜剧,但对后世欧洲风俗喜剧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3、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修记》两部史诗。前者描写希腊联军围攻特洛亚城的故事,后者描写战争结束后,希腊英雄奥德修返乡途中的十年历险及回到家中夫妻团圆

的故事。史诗反映了古希腊从原始社会末期向奴隶制过渡时期的社会生活,基本内容是对部落英雄的歌颂。在剪裁布局、人物描写、语言运用等艺术形式上也表现出高超的技巧。荷马史诗不仅是人类童年时期的文学杰作,也是后人研究古希腊社会的重要历史文献。

五、简答题

1、简析《俄狄浦斯王》的成就。

①《俄狄浦斯王》是典型的希腊命运悲剧,写主人公的个人意志和命运之间的激烈冲突。命运邪恶、神秘、难以解释而又不可抗拒,主人公无论怎样努力,终难逃脱命运的魔掌而归于毁灭。俄狄浦斯尚未出生就已被注定了悲剧命运,他曾竭力要摆脱命运,结果却愈益迅捷地陷入命运的罗网。

②面对命运,俄狄浦斯不甘于束手就擒,他设法挣脱命运,努力追查凶手,明了真相后严厉自罚,以人的理智和意志顽强对抗着由神操纵的命运。他的抗争与努力体现了人的高贵与尊严,反映人掌握自身命运的必然要求。

③在戏剧艺术上,《俄狄浦斯王》开创了回顾式的结构样式,即从戏剧的危机和高潮写起,再不断回溯前因。这种结构情节集中,节奏紧凑,悬念丛生,引人入胜,为后世许多戏剧家所仿效。

2、亚里斯多德美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亚里斯多德的文艺观集中体现在《诗学》中,《诗学》以抒情诗、史诗和戏剧尤其是悲剧为研究中心。《诗学》的主要观点有:

①艺术是创造性的摹仿。艺术创造是对神的创造的摹仿,它摹仿的是现实世界的事物及其必然规律。真正优秀的艺术作品应该摹仿人或事物应当有的样子,因为合情合理的不可能总比不合情理的可能要好,所以艺术必然是创造;

②关于诗与历史的论述。写诗或创造艺术比写历史更富于哲学意味,因为诗所描述的事带有普遍性,而历史则叙述个别的事;

③关于悲剧的论述。他给悲剧下了一个著名的定义,分析悲剧的成分,提出了六要素论,即动作(情节)、人物性格、思想、语言、表演(即戏剧动作)和歌唱。他着重强调情节和性格的重要性,还强调情节、地点和时间的一致性。悲剧的作用是使人的情感得到净化,满足观众无害的快感。

3、简述柏拉图美学思想的主要观点。

①既然理念世界是惟一真实的世界,现象世界只是理念世界的摹仿,而文艺又是现象世界的摹仿,所以,文艺是“摹仿的摹仿,影子的影子”,“和真理隔着两层”。因此文艺不能教人认识真理。

②诗人滋养着人性中卑劣的部分,如情感、欲念等,破坏了宗教信仰,起了伤风败俗的作用,所以,他把诗人逐出理想国。

③但柏拉图并不完全否认文学艺术,竭力肯定美、用、益统一的文艺作品。

④他提出了神的灵感说,认为创作的源泉是灵感,诗人须有神灵附着,进入狂热状态,才能创造出优美作品。

六、论述题

1、试述荷马史诗的思想价值。

①荷马史诗规模宏大,内容丰富,极为广阔地描绘了由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希腊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精神面貌,成为希腊教育和文化的基础。柏拉图说,荷马教育了希腊人。

②荷马史诗是重要的历史文献,具有极高的认识价值。《伊利昂纪》反映的是英雄时代带有明显掠夺性质的部落战争,《奥德修纪》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斗争,描绘的是奴隶制萌芽时期的生活图景。

③《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是英雄主义的赞歌。英雄们把血腥的战场当作展示勇敢品格、赢得荣誉、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以无情杀死对手来显示自己超人的武艺、胆魄与智慧。对刚强、威武和荣誉的崇尚,正是英雄时代的风尚。

④荷马史诗宣扬热爱生活、肯定人的力量的个体本位的价值观念和积极进取的现世精神。

2、试析荷马史诗的艺术成就。

①荷马史诗结构巧妙,布局完整,人与人的行动始终被放在中心地位。《伊利昂纪》从十年战争中截取战争最后51天情节,以“阿喀琉斯的愤怒”贯穿全诗,突出了歌颂英雄主义的主题;《奥德修纪》集中写了42天中发生的事,采用倒叙手法,通过主人公的回忆将10年往事追叙出来。两部史诗都是一个情节,一个中心,一个主人公,不蔓不枝;着意于摹仿完整的行动,则使作品避免了流水账式的平铺直叙,形成主题明确、中心突出的整体格局。②两部史诗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他们既具有氏族英雄的共性,也初具作为人的个性特征。比如阿基琉斯骁勇果敢,敢爱敢恨,任性急躁,固执己见,同时又深明大义,重视友情,尊敬长者;赫克托耳富有集体主义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显示出一个将领的勇敢镇定和作为长子、兄长、丈夫、慈父的宽厚品格、宽容胸襟和高度责任感;奥德修斯勇敢、坚毅、机智多谋而又狡诈多疑,带有早期奴隶主的特征。

③荷马史诗语言自然质朴,多用民间口语写成。史诗运用了大量来自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的生动比喻,构成独特的“荷马式的比喻”,对描述场面、渲染气氛、烘托人物都起了很大作用,有些比喻可长达数行。史诗还经常运用重复手法,带有民间文学口头传唱的遗迹。

3、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戏剧成就比较。

①埃斯库罗斯对悲剧艺术的最大贡献是在剧中增加了第二个演员,使对白成为戏剧的主要成分,从而奠定了戏剧结构的雏形;他还发明了高底靴。索福克勒斯在戏剧艺术上,他打破三部曲格式,最早创作出结构完整独立的悲剧;并将演员数量增至三人,加强了戏剧动作和对话;他开始采用彩色布景,使歌队成为戏剧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②埃斯库罗斯的悲剧多是三部曲,结构单纯,情节简单,线条粗犷,气势磅礴,抒情气氛浓郁,以开放的布局展开激烈的戏剧冲突;人物形象高大而理想,性格静态,缺少发展,是神或神化的人;文风刚健雄奇,文字古朴瑰丽,显示出剧作家突出的诗人气质。索福克勒斯的戏剧结构严谨,各部分衔接巧妙,剧情推进和人物性格发展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在表层故事结构下,往往还有一个主人公情感和心绪变化的深层结构,戏剧丰满而内蕴深厚,描写作者理想中的英雄形象。欧里庇得斯戏剧结构松散,但抒情气氛浓郁,心理刻画深刻这为他赢得了“心理戏剧的鼻祖”的称号。他十分关注和同情的妇女命运,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描写冷酷无情的实际生活景象。

③人们把埃斯库罗斯誉为“悲剧之父”,把索福克勒斯誉为“戏剧艺术中的荷马”,称欧里庇得斯为“舞台上的哲学家”。

第二章试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叙事抒情

2、上帝

3、奥古斯丁阿奎那

4、英雄史诗骑士文学

5、熙德之歌

伊戈尔远征记尼伯龙根之歌罗兰之歌6、贝奥武甫罗兰之歌7、贵族文学特里斯丹和伊瑟8、骑士文学9、特里斯丹和伊瑟破晓歌10、贝奥武甫罗宾汉谣曲11、列那狐传奇玫瑰传奇12、圣经旧约全书新约全书13、意大利语梦幻文学喜剧三地狱14、理性炼狱(或净界)信仰天堂15、新生温柔的新体16、讽刺

二、选择题(从下列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1、④

2、③

3、②

4、④

5、③

6、①

三、判断题(判断正误并改正错误)

1、错。是大卫。

2、对。

3、错。是恩格斯的评价。

4、错。早期英雄史诗歌颂的各部落的首领或英雄,后期英雄史诗歌颂的各民族或国家的英雄。

5、错。是法国。

6、错。将“《特里斯丹和伊瑟》”改为“《玫瑰传奇》”。

四、解释题

1、流浪汉小说:流浪汉小说最初出现在十六世纪中叶的西班牙。由于这时期西班牙城市比较发达,这种描写城市下层人民生活的文学体裁便应运而生。流浪汉小说的主人公一般都是社会的失业者,作品以他们的流浪为线索,用第一人称叙述他们的经历,用下层人物的眼光去观察评价和嘲讽各种社会现象。第一部流浪汉小说是无名氏的《小癞子》,作品叙述了主人公小癞子从一个盲丐的引路童最后成为一个小康之家的主人的生活经历,讽刺了僧侣的欺诈、贪婪,贵族们的傲慢、空虚。流浪汉小说对欧洲小说的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如笛福、斯威夫特、狄德罗、高尔基等人都从中获益非浅。

2、城市文学:城市文学是产生于中世纪欧洲的一种文学形式,它是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中心的城市出现后的产物。它是在民间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取材于日常的现实生活,内容主要是对僧侣和封建主进行辛辣的讽刺和大胆的揭露,有明显反封建反教会倾向以及不同于教会文学和骑士文学的现实主义倾向,突出特点是寓意和讽刺的风格。城市文学在法国最发达,代表作品有动物故事《列那狐传奇》和长篇故事诗《玫瑰传奇》等。

3、骑士文学:骑士文学是西欧中世纪随着骑士制度的形成而出现的一种封建世俗文学,它最充分地表现了封建贵族阶级的精神特征,反映了骑士阶层“忠君、护教、行侠”,效忠女主人,视荣誉如生命等生活习俗和思想情感。骑士文学在法国最为兴盛,主要体裁有抒情诗和叙事诗,前者的代表有描写骑士的“典雅的爱情”的“破晓歌”,后者的代表有《特里斯丹和依瑟》、《奥卡森和尼柯莱特》等,骑士文学在运用方言创作、歌颂个人情感、虚构故事情节等方面都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4、教会文学:中世纪文学以教会文学为主体。教会文学又称僧侣文学,是典型的官方文学,内容几乎全部来源于《圣经》,是有关《圣经》内容的演绎,包括《圣经》故事、福音故事、圣徒行传、祷告文、颂歌、圣者言行录、神秘剧、奇迹剧、行会剧等。使用的文字主要是拉丁文、希腊文和斯拉夫文,写作目的是宣传基督教教义。

五、简答题

1、简述《圣经·新约》的主要构成。

《圣经·新约》按其组成可分为福音书、使徒行传、使徒书信、启示录四个部分。其中,福

音书分《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和《约翰福音》4卷,中心内容是报告上帝派其圣子耶稣基督降世救人的好消息;《使徒行传》1卷,记述耶稣去世后初期基督教成长过程,使徒们创建教会并传教的过程;使徒书信21卷,是初期使徒在传教过程中往来的信件;《启示录》1卷,以幻想和象征笔法写末世的善恶之战,表达初期基督徒对新天新地必将降临、耶稣基督必定再来的信念。

2、简述《神曲》的艺术特点。

①《神曲》采用中世纪梦幻文学的形式写成,全篇充满了寓意。如但丁游历三界的过程,象征着人类从迷惘的现实走向理想的境界。全诗中的人物、野兽、每篇结尾时的“星辰”一词,也各有象征意味。

②《神曲》结构安排精当、严密而完整。全诗分三个部分,每一部分分为33篇,加上一篇序诗,构成“十”这个整数。而这种数字又有象征寓意。

③《神曲》是想象虚构和现实反映的完美结合。虚构的三界故事都是对意大利现实社会的折射。

④《神曲》用意大利民族语言写成,以意大利民歌中的格律为基础,构成连锁韵的三韵句,奠定了意大利民族语言的基础,也为近代文学开了先河。

六、论述题

1、试述《圣经·旧约》的文学价值。

①《旧约》文学体裁丰富,种类齐全。《旧约》文学体裁可粗略地划分为叙事文学、抒情文学和论说文学三大类。叙事文学主要指以记事为主的神话、传说、史诗、史传和小说。抒情文学主要是指《诗篇》、《哀歌》和《雅歌》这3卷抒情诗。论说文学包括智慧文学、先知文学和启示文学。

②《旧约》文体特征鲜明,风格崇高悲壮。尤以诗歌、先知文学和启示文学风格独特。希伯来诗歌在诗体和音韵方面独创了“贯顶体”和“气纳体”,先知文学运用“天启体”和“异象体”等独特体裁。总体风格是崇高、神圣、庄严而悲壮,主要来自多灾多难的民族历史和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更来自对上帝的坚定信仰。

③《旧约》文学形象鲜明,生动感人。人物性格各异,互不雷同。不少人物还呈现出多面性性格,但《旧约》中没有尽善尽美的人间英雄,上帝始终是《旧约》的中心形象,显示出鲜明的宗教化倾向。

④《旧约》语言平直简约,修辞手法多样。《旧约》用词平直简约,句法结构简单,形成单纯而有力的语言风格,而修辞手法却十分丰富且运用纯熟,常见的有比喻、夸张、反复、对比、反衬等。

2、试以《神曲》为例,谈谈但丁作为“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第一位诗人”的特点。

答:但丁生活在欧洲中世纪时代的意大利,但又具有了许多新时代思想的萌芽。这种矛盾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品《神曲》中。作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神曲》表现了中世纪基督教世界观的明显烙印。幻游三界的构思,是宗教观点的直接表现;诗中许多神学和烦琐哲学的知识,有很多难解的象征和隐喻,神秘色彩浓厚。诗中还有许多矛盾性,反对教皇僧侣,可并不反对宗教,推崇古典文化而又把古代先贤放在地狱第一圈等候审判,反对禁欲主义又让弗兰西斯卡和保罗受苦刑等,都是旧的观点的明显烙印。

同时,但丁又是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作品处处闪耀着进步思想的光辉。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性,他写幻游世界的故事,目的是给人类指示一条从黑暗走向光明的途径。他的

作品又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表现了反封建反教会倾向和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热情,但丁对分裂国家、买卖圣职的教皇深恶痛绝,对横行霸道、鱼肉人民的贪官污吏也进行了严厉批判。他还对中世纪的蒙昧主义和禁欲主义作了批判,要求理智和情感的解放。这些进步因素,使《神曲》成为欧洲文学史上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

第三章试题库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近代文学

2、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

3、威尼斯商人

4、斯宾塞

5、龙沙杜贝莱

6、拉伯雷蒙田

7、大学才子马洛

8、斯宾塞

9、小癞子10、维迦

二、选择题(从下列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1、③

2、④

3、②

4、②

5、①

6、②

7、①

8、④

9、④10、②

三、判断题(判断正误并改正错误)

1、对。2.错。应为“16世纪”。3、错。《罗密欧与朱丽叶》不属于他的四大悲剧,应改为“《麦克白》”。4、错。应把“拉丁文”改为“希腊文”。5、对。6、对。

四、解释题

1、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十四世纪到十六世纪首先发轫于意大利,继而影响整个欧洲的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阶级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同时又是一场文化革命运动。它是资产阶级借助于古代希腊文化中反映现实生活的文艺、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以世俗的形式对封建制度和宗教势力所进行的斗争。新兴的资产阶级思想家们打着“回到希腊去”的旗号,声称要把久被埋没的古典文化“复兴”起来,“文艺复兴”就由此而得名。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为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以文学为斗争的主要形式。其中英国的文学成就最高。

2、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是十四至十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这是一种以人性论为基础的新型世界观,主要内容有:(1)用人性反对神权;(2)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3)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4)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此外还有一些进步的人文主义作家指出社会罪恶的根源是私有财产,提出人人劳动,产品归全社会所有的空想社会主义理想。

3、流浪汉小说:流浪汉小说最初出现在十六世纪中叶的西班牙。由于这时期西班牙城市比较发达,这种描写城市下层人民生活的文学体裁便应运而生。流浪汉小说的主人公一般都是社会的失业者,作品以他们的流浪为线索,用第一人称叙述他们的经历,用下层人物的眼光去观察评价和嘲讽各种社会现象。第一部流浪汉小说是无名氏的《小癞子》,作品叙述了主人公小癞子从一个盲丐的引路童最后成为一个小康之家的主人的生活经历,讽刺了僧侣的欺诈、贪婪,贵族们的傲慢、空虚。流浪汉小说对欧洲小说的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如笛福、斯威夫特、狄德罗、高尔基等人都从中获益非浅。

4、“英国诗歌之父”:是对诞生于14世纪的英国杰出诗人乔叟的尊称。乔叟深受意大利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其作品很大一部分是写爱情和婚姻问题,也讽刺僧侣的虚伪和欺骗,揭露教会对人民的压迫。在语言上采用伦敦方言写作,首创后来在英国诗歌中最通用的诗体――“双韵体”。其代表作为诗体小说集《坎特伯雷故事集》。

5、大学才子派:英国16世纪80年代出现的一个戏剧创作流派。一群中产阶级出生、在大学里念过书的剧作家,他们大多受过人文主义思想的熏陶,具有比较丰富的古典文化修养,被称为“大学才子”。主要人物有李利、格林、基德、马洛等人。他们的创作把英国戏剧创作推向了繁荣,并为莎士比亚的出现作了准备。马洛是其中成就最大的人,也是莎士比亚的先驱。

6、传奇剧:莎士比亚晚期创作的一种戏剧形式。晚年的莎士比亚沉湎于超现实、宗教式的思考,把人文主义的理想寄托于一种乌托邦的幻想。这时期他创作出的作品运用超自然的力量如各种精灵鬼怪、魔法幻术来解决矛盾,体现出虚无的、宗教的和悠远超然的风格,被称为“传奇剧”。主要作品有《暴风雨》、《辛白林》和《冬天的故事》等。

五、简答题

1、简述文艺复兴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文艺复兴是14世纪至17世纪初,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文学、艺术、哲学、自然科学以及政治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等领域内展开的以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为主要内容的一场新思想新文化革命运动。恩格斯曾评价文艺复兴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文艺复兴时期所形成的资产阶级思想体系被称为人文主义,它的斗争锋芒直接指向了中世纪封建主义世界观,强调用人性反对神权——主张一切以人为中心,反对神的绝对权威;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肯定现世生活,赞成追求自由和幸福;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颂扬理性知识,重视人的聪明才智;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要求建立一个中央集权的、以民族为基础的统一的国家。对“人”的肯定是资产阶级思想的核心。

2、简述莎士比亚创作分期及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

莎士比亚创作的早期称历史剧和喜剧时期。这一时期,莎士比亚创作出九部历史剧,代表作品为《亨利四世》;十部喜剧,代表作品为《威尼斯商人》;还有三部悲剧,代表作是《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一时期正值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极盛时期,加上年轻的莎士比亚对社会认识单纯,相信人文主义理想定能实现。因此,这一时期的创作充满了愉快乐观的浪漫色彩。中期是悲剧时期,也是莎士比亚创作的鼎盛时期。主要有七部悲剧和四部喜剧。代表作品有《哈姆莱特》、《李尔王》、《一报还一报》等。此时莎士比亚对现实的认识也日渐加深,作品批判的力度加强,剧作风格也带上悲观沉郁的色彩,无论是戏剧的思想还是艺术成就都达到了鼎盛。

晚期的莎士比亚的传奇时期,共有三部传奇剧和一部历史剧。代表作有《暴风雨》。这一时期莎士比亚深感在丑恶的现实中难以实现人文主义理想,只好转入主观领域,在幻想中进行探求,并把人文主义理想寄托于青年一代的身上,借助道德感化甚至超自然的力量去解决矛盾。

六、论述题

1、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答:(1)人文主义文学具有强烈的人本意识,表现了自我意识觉醒后人的精神个体的无限多

样性。不少作家把人的自然本性作为抨击禁欲主义的武器,强调情欲的天然合理性,把纵情享乐也作为爱情来描写。也有一些作家寻找灵与肉统一的生活准则,在作品中描写深层而纯洁的感情,努力把情欲置于理性的缰绳的制约之下,展示一种优雅的骑士风度、圣母之爱和高贵的罗马精神。这两种不同精神品格的作品构成了人文主义文学在“人”的主题描写上的多面性、复杂性,也显示了其无穷的艺术魅力。

(2)人文主义作家倡导艺术摹仿自然,把文学作为反映自然的“镜子”,遵循的是写实主义创作方法。他们基本上摈弃了中世纪文学的梦幻式象征手法,把古希腊、罗马文学中的写实传统发扬光大。人文主义文学是欧洲最早的现实主义文学。

(3)人文主义文学在继承古代和中世纪各种文学体裁样式的基础上,有了更大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诗歌、小说和戏剧的长足进步上。十四行诗、框架式小说和流浪汉小说分别为欧洲近代诗歌和小说结构形式开了先河。

2、人文主义和古典主义向古希腊罗马文学学习有何不同?原因是什么?

答:人文主义和古典主义都借古代文学的名义来表达自己的意愿,表面看来都是对古代文化的尊崇,但二者又有本质的不同。不同点:人文主义要向古希腊罗马文学学习欺诈的唯物主义和现实主义成份,利用古典作品中肯定现世、人生、人的智慧和力量等思想倾向,来摧毁封建宗教的统治,来溃破禁欲主义和蒙昧主义的思想牢笼,为创造新的思想体系和新的文化,为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制造舆论。实际上是借用这种影响久远的文化形式宣传自己的思想。而古典主义则把希腊罗马文学视作美和雅的典范,采用古代文学的题材和体裁,利用古代文学作品和理论制定自己的文学准则,借用古代形象来塑造自己理想的英雄人物,把古代文学中体现的创作原则看作任何时代必须遵从的规范,如悲剧创作中,悲剧和喜剧体裁划分了严格界限,曲解了希腊戏剧及其亚里斯多德的观点,制定了“三一律”的原则。人文主义的文学注重的是古代文学的思想内容,而古典主义则侧重于形式,人文主义是对古代文学的继承和发展,古典主义则是对古代文化的曲解和教条化。

原因: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占主导地位的一种文学形式,而文艺复兴则是新兴市民阶级以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为名展开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目的是为资产阶级发展扫清障碍,人文主义文学体现的是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和要求;古典主义是在封建割据的贵族势力遭到削弱,绝对王权得到巩固,资产阶级也暂时拥护,保护资产阶级利益的王权这种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因此,它是为绝对的君主王权服务的,体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要求,向古希腊罗马文学学习其典雅形式和题材,正是为歌颂王权宣传理性至上的观点服务的。

3、试分析堂吉诃德的形象(试析堂吉诃德性格的悲剧性与喜剧性及其典型意义)。

答:堂吉诃德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人文主义作家塞万提斯所塑造的一个艺术典型。在他的身上,体现出理想与现实、动机与效果、主观与客观的矛盾,从而形成了他性格中悲剧性和喜剧性的二重性。他是一个不近情理的疯子,置现实中的一切于不顾,一心一意按他想象中的骑士法则去行动,去认识世界。他把风车当巨人,把囚徒当作教士,把客店幻化成城堡,并把行动中招来的一切失败看作是骑士不可避免的挫折。这种错误认识构成一连串的喜剧情节,显示出堂吉诃德性格喜剧性的一面。

同时,堂吉诃德有是个乐观自信、热情豪爽、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立志扫清人间不平事,从不因失败而灰心失望的英雄人物。他对自由、平等的社会也有正确的看法,这一切又构成了堂吉诃德性格的另一方面:清醒、明智、充满美好理想。因此他的失败,有具有深刻的悲剧性。

意义:堂吉诃德的喜剧性揭露和批判了当时西班牙国内对早已成为历史陈迹的骑士道德的美

化这种复古倾向,真实地反映了西班牙的现实;他的悲剧性则反映了作者的人文主义理想。

4、莎士比亚各个时期创作的思想和艺术特点是什么?

答:莎士比亚创作的早期称历史剧和喜剧时期。这一时期,莎士比亚创作出九部历史剧,代表作品为《亨利四世》;十部喜剧,代表作品为《威尼斯商人》;还有三部悲剧,代表作是《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一时期正值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极盛时期,英国国力强盛,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社会矛盾尚未激化,加上年轻的莎士比亚对社会认识单纯,相信人文主义理想定能实现。因此,这一时期的创作充满了愉快乐观的浪漫色彩。他的历史剧反映了一个统一的君主国家建立的经过,把历史再现和现实反映结合起来,构成一个五光十色的生活画面。他的喜剧以歌颂爱情和友谊为主,充满乐观情绪和勃勃生机,抒情色彩浓郁,人物个性复杂,情节线索丰富。

中期是悲剧时期,也是莎士比亚创作的鼎盛时期。主要有七部悲剧和四部喜剧。代表作品有《哈姆莱特》、《李尔王》、《一报还一报》等。此时正值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末期,英国社会各种矛盾都激化起来。莎士比亚对现实的认识也日渐加深,因而,这一时期作品批判的力度加强,剧作风格也带上悲观沉郁的色彩。这时期的悲剧对英国当时的社会生活和矛盾有了更加广泛的认识,更加深刻的揭露。悲剧主人公被放到各处社会力量的冲突和斗争中,经历尖锐的内心斗争。因此,性格鲜明,且随着情节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这一时期,无论是戏剧的思想还是艺术成就都达到了鼎盛。

晚期的莎士比亚的传奇时期,共有三部传奇剧和一部历史剧。代表作有《暴风雨》。这一时期是詹姆士一世的反动统治时期,莎士比亚深感在丑恶的现实中难以实现人文主义理想,只好转入主观领域,在幻想中进行探求。他的传奇剧,情节相似,充满人世的悲欢离合。对现实的黑暗还有所揭露,但不再是抗议、批判的态度,而是和解、宽容的态度,并把人文主义理想寄托于青年一代的身上,借助道德感化甚至超自然的力量去解决矛盾。

5、试分析哈姆莱特形象的典型意义。

答: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同名悲剧的主人公,他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他在当时新文化的中心接受过人文主义教育,对“人”抱有美好的看法,认为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对爱情、友谊、人性都有一整套的人文主义观点。他自己,也是一个人文主义青年王子。可是,戏一开场,他就陷入了家庭的不幸之中,父死母嫁,王位被篡,坚贞的爱情、忠诚的友谊等生活理想开始动摇。当他从父亲的鬼魂得知,杀父仇人正是当今国王时,他立刻意识到为父报仇不仅是他个人的问题,而是关涉到整个国家的大事,对手力量的强大使他不敢轻举妄动,情人和友人成了敌人试探自己的工具,使他的人文主义理想完全破灭。他忧郁孤独,装疯卖傻,安排“戏中戏”,进一步证实奸王的罪行,最后在一次决斗中杀了奸王,自己也同归于尽,“扭转乾坤”的大业终未完成。哈姆莱特生活在一个封建势力还很强大的时代,他本人虽受群众的拥戴,但不相信人民的力量,始终把复仇大业看作是自己一个人的任务。只把复仇计划告诉霍拉旭一个人,孤身奋战,抱恨而终。他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是一个人文主义者的悲剧。但他以自己的死赢得了对旧制度、旧势力的精神上的胜利,从而鼓舞着后继者的斗志,激发人们不断斗争,最终战胜封建势力,建立新世界。

6、以《哈姆莱特》为例,分析莎士比亚戏剧艺术的成就。

答:悲剧是莎士比亚创作中的精华,而《哈姆莱特》是其悲剧中的代表作,它标志着莎士比亚戏剧艺术的成熟。通过对这部戏剧的学习,可以了解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一般特点。(1)莎剧情节具有丰富性和复杂性的特点。莎剧常常包含几条平行或交错的情节线索,《哈姆莱特》中三条复仇的情节交错在一起,以哈姆莱特为父复仇为主线,雷欧提斯和福丁布拉

斯复仇为副线,三条线相互联系,彼此衬托。情节的丰富性还表现在描绘生活面及其广阔。如《哈姆莱特》中,从宫闱到家庭,从深闺到墓地,从军士守卫到民众造反,跨度很大。他还常把悲剧因素和喜剧因素结合在一起,如《哈姆莱特》中奥菲莉娅落水淹死的悲惨场面之后,紧接着就是掘墓人的插科打诨,崇高和卑下、可悲和可笑奇妙结合,同样增加了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而且还原了生活的本来面目。

(2)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性格各具特点。如《哈姆莱特》中克劳狄斯阴险狠毒,笑里藏刀,波洛涅斯昏庸老朽,自以为是,奥菲莉娅天真柔弱,幼稚单纯。剧作家善于在对比中刻画人物性格,如哈姆莱特与雷欧提斯相比,哈姆莱特沉着多思,考虑周详,雷欧提斯则简单鲁莽,行动冒失;哈姆莱特与福丁布拉斯比,哈姆莱特意志坚定,斗争坚决,福丁布拉斯举事冲动,遇事善变。同时作者还善于在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中刻画人物形象。

哈姆莱特从剧作开始到结尾,性格始终处于变化之中,从一个快乐王子,变成忧郁王子,又变成复仇王子。莎士比亚还善于运用独白揭示人物心理,提供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内在原因。(3)莎士比亚的语言丰富而富于形象性。他的戏剧主要用无韵诗体写成,又结合散文、有韵诗句和抒情歌谣。不同文体在剧中起着不同作用。人物语言按其身份与处境的不同各有变化,或文雅或粗俗,或抒情或说理。同一个人物,如哈姆莱特,清醒时语言冷静、机智,充满哲理,装疯时语言倒错,没有逻辑,皆为表现人物性格服务。

第四章试题库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巴洛克贡果拉诗派

2、拉辛

3、《<夫人学堂>的批判》《凡尔赛即兴》

4、阿巴贡一坛黄金《史嘉本的诡计》

5、桃丽娜

6、巴洛克风格古典主义

7、高乃依罗狄克施曼娜

8、撒旦

二、选择题(从下列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1、③

2、③

3、①

4、②

5、④

6、③

三、判断题(判断正误并改正错误)

1、错。“《安德洛玛克》”应改为“《波里厄克特》”。

2、错。《失乐园》取材于《圣经·新约》。

3、错。“《诗艺》”应改为“《诗的艺术》”。

4、错。“《无病呻吟》”应该为“《史嘉本的诡计》”。

四、解释题

1、古典主义:古典主义是盛行于17世纪法国,后流行于欧洲各国的一种文学思潮。路易十三的枢密大臣黎希留为巩固中央集权,拉拢一些文人成立“法兰西学士院”,以推行他的文化政策。在他们的倡导之下,古典主义文学很快发展起来。这一文学思潮的主要特征有:(1)政治上拥护王权;(2)哲学上奉行唯理主义;(3)创作上摹仿古人,重视格律,制订了“三

一律”的创作规则。主要文学成就是戏剧,有高乃依和拉辛的悲剧,莫里哀的喜剧以及布瓦洛的创作理论。古典主义文学对法国民族文学和民族语文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对17、18世纪的欧洲文学也产生过重大影响。直到19世纪初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兴起后,古典主义才推出历史舞台。

2、“三一律”:是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创作中的艺术规则,要求一个剧本只能有一个情节线索,剧情只能发生在同一地点,时间不得超过一昼夜。“三一律”是古典主义者机械摹仿古希腊罗马文学的创作规则的产物,是建立在对古希腊戏剧及其解释者亚里斯多德的曲解上的。它的合理成份是重视艺术形式的完美,但过分严格的形式要求,却逐渐阻碍了戏剧创作的发展。

3、巴洛克文学:巴洛克文学是17世纪盛行于欧洲一些国家的贵族形式主义文学。它是封建天主教会势力再度兴起在文学领域的具体体现。巴洛克原是葡萄牙语,是珍奇和奇妙的意思,在文学上指夸张、繁艳的风格。巴洛克文学惯用的主题是宗教的狂热;形式上的特点是雕琢词章,追求绮丽的文风;内容上的特点是将人文主义所倡导的现世追求和天主教的来世思想进行畸形结合,其代表为意大利的马里诺派,西班牙的贡哥拉派和英国的玄学派。

4、古今之争:是17世纪末、18世纪初在法国文学界围绕古希腊、罗马文学和当今文学的地位问题展开的大辩论。前后发生两次,第一次发生在17世纪80、90年代,代表人物分别是贝洛、封特奈尔和布瓦洛、拉辛等,争论的焦点是如何看待古希腊、罗马作家和当今作家的文学成就问题;第二次发生在18世纪初,代表人物分别是乌达尔和达耶西夫人等,争论的焦点是围绕荷马史诗的翻译问题以及如何对待古人作品。“古今之争”两派分歧的焦点是如何正确评价古代文学和当代文学。“古今之争”预示着一个新的时代——以理性为特征的启蒙主义时代的开始。

五、简答题

1、说说笛卡儿的唯理论的主要内容。

17世纪法国哲学家笛卡儿的哲学体系,其基本框架是“二元论”,即同时强调“物质实体”的存在和“精神实体”的独立性,他分别为两者找到各自的一个基本属性:“广延”和“思维”。精神实体为人类所特有,人虽然是万物中的一物,然而人是“思维的物,或者是以思维为其本质或性质的物”,既然人的存在以思维为标志,所以笛卡儿就提出了他的著名命题:“我思故我在”。在认识论上,他认为认识起源于理性。理性指的是人的思维能力和方法,又包括他向神学借来的“天赋观念”。笛卡儿的学说开创了近代哲学的唯理论思潮,影响之广,涉及到各个文化领域。

2、简析弥尔顿《失乐园》的主题。

17世纪英国清教文学的代表长诗《失乐园》,写了两条“失乐园”的线索:一条线索是魔鬼撒旦带领的反叛天使与上帝对抗失败,被迫离开天堂堕入地狱。虽然弥尔顿对撒旦的野心、堕落有批判倾向,但更多表现了对撒旦敢于蔑视权威、反抗专政精神的赞同。另一条线索,是夏娃在撒旦化身的蛇的引诱下违背上帝戒命偷吃“禁果”,亚当自愿吃“禁果”以陪夏娃接受惩罚,最后上帝发现大怒、二人被逐出伊甸园的故事。从严格的基督教教义看,失去伊甸园是难以承受的灾难;但从人文主义来说,则意味着人性的解放和自由意志的开始。

六、论述题

1、分析达尔丢夫的形象及其意义。

答:(1)达尔丢夫是莫里哀《伪君子》中的主人公。在这个人物身上,作者集中概括了封建贵族和封建势力的伪善本性。达尔丢夫是一个破落贵族,穷得连双鞋都没有,他利用部分人对宗教的痴迷,用矫揉造作的假虔诚赢得了富商奥尔恭的信任。他表面装出一副过火的虔诚,对奥尔恭施舍给他的钱财不吝啬地转赠其他穷人,显得十分淡泊,实际上,当奥尔恭以全部家产相赠时,他却毫不推迟地接受了。他表面奉行苦行主义,穿粗衣,用鬃毛鞭鞭打自己,实际上是个酒肉之徒,吃得又粗又胖,脸蛋子透亮,在暖暖和和的床上一直睡到天亮。他表面看来是个道貌岸然的君子,连桃丽娜穿着低开领的衣服他都不肯看,可是一出场据调戏奥尔恭的妻子。他装着虔诚信奉宗教,可是却对欧米尔说:“上帝在我是算不了一回事。”达尔丢夫是一个表面纯洁,实则男盗女娼的恶棍。

(2)通过这一形象,作者还揭露了宗教伪善对于社会的危害性,达尔丢夫披上宗教信士的外衣混到奥尔恭家中,目的是为了破坏别人的家庭,满足自己的兽欲,霸占别人的财产,以伪善的手段来达到掠夺的目的。

典型意义:通过这一形象,莫里哀深刻揭露了教会和贵族上流社会的伪善、狠毒、荒淫无耻和贪婪,突出批判了宗教伪善的欺骗性和危害性。由于达尔丢夫形象的高度典型性,他已成为“故作虔诚的奸徒”的代名词。

2、莫里哀是如何深入揭露“达尔杜弗”的伪君子形象的?

答:首先,莫里哀以简捷的笔法揭露了达尔杜弗的表里不一,指出这个声称“把世上一切都看成粪土不如”的骗子,贪吃贪喝又贪睡,从不拒绝世俗享受。

继而通过他在桃丽娜面前耍手帕的行动,一针见血地揭露了他好色的本性。

然后让他逐层剥下伪装,他打着宗教虔诚的幌子混进奥尔恭家中,目的却是霸占别人的妻女,夺取别人的财产。

最后,当他的假面被撕破后,他的行动和奥尔恭一家所面临的灾难,更显示了这个伪善者的危害性,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

通过这一形象,莫里哀深刻揭露了教会和贵族上流社会的伪善、狠毒、荒淫无耻和贪婪,突出地批判宗教伪善的欺骗性和危害性。

3、高乃依与拉辛悲剧艺术的异同。

①题材方面:高乃依主要是从歌颂的角度表现君主专制政体上升时期的时代特点,剧作多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为主题,悲剧主人公多是些令人崇敬的英雄人物;拉辛则主要是从揭露的角度反映封建王权由盛而衰的社会特征,剧作大多数以爱情为主题,悲剧人物大多充满难以克制的情欲,最终成为自己情欲的牺牲品。

②情节结构方面:高乃依把悲剧建筑在个人爱情与对国家或家族义务的冲突上,因此特别需要较为错综复杂的情节,不易严守三一律;拉辛的悲剧建筑在个人感情与理智的冲突上,因此着重在揭示内心的斗争、心理状况的描绘,不需要太复杂的情节,在遵守三一律上完全符合规定。

③语言方面:高乃依的诗句,为了表现非凡的英雄人物,他往往使用惊人的、不平凡的言辞,紧张生动的对话;而拉辛的诗句,只是朴素的、深刻的、细致的揭示人物性格与欲念世界。

④审美效果:高乃依的悲剧按人物应有的样子来描写,比较偏重思想,因而富有教益;而拉辛的悲剧按人物原有的样子来描写,完全合乎情理,令人兴奋感动。

试题库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

2、菲尔丁

3、百科全书

4、新爱洛伊斯

5、返回自然

6、彭斯谢立丹造谣学校

7、平民

8、堂?卡洛斯

9、《爱弥尔》10、狂飙突进运动《葛兹?冯?伯利欣根》《强盗》、《阴谋与爱情》11、《塞维勒的理发师》《费加罗的婚姻》12、斯泰恩哥尔德斯密斯《感伤的旅行》13、鲁滨逊漂流记14、德莱顿蒲柏15、格列佛游记小人国大人国16、理查逊17、《赫尔曼与窦绿苔》《西东合集》18、《塔索》塔索19、莱辛《埃米丽亚伽绿蒂》《拉奥孔》《汉堡剧评》20、《威廉?退尔》“魏玛古典”

二、选择题(从下列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1、②

2、①

3、④

4、②

5、①

6、④

7、③

8、②

9、④ 10、①

三、判断题(判断正误并改正错误)

1、错。“民主”应为“理性”。

2、错。“狄德罗”、“伏尔泰”应为“伏尔泰”、“狄德罗”。

3、错。“《埃格蒙特》”应为“《铁手骑士葛兹?冯?伯利欣根》”。

4、错。“《忏悔录》”应改为“《爱弥儿》”。

5、对。

6、错。赫尔德是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领袖和理论纲领制定者。

7、错。彭斯是英国18世纪启蒙时期的诗人。

8、错。是对歌德的评价。

9、错。将“歌德”改为“莱辛”。

10、对。

四、解释题

1、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是十八世纪全欧性的政治思想运动,启蒙思想家把启蒙教化看作改造世界的基本方法,运动称号由此而来。它是文艺复兴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和发展,且提出了更鲜明、更彻底、更完整的纲领,形成以理性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思想体系。具体内容有:(1)以唯物论批判宗教和封建制度的理论基础——唯心主义;(2)以无神论或自然神论否定天主教权威和宗教偶像;(3)以“自由、平等、博爱”等天赋人权反对封建僧侣和贵族的特权;(4)对私有制和封建国家政体、立法提出了尖锐的批判。启蒙运动作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先导,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巩固政权作了舆论准备,尤其在法国,启蒙运动为1789年的大革命准备了思想条件。

2、哲理小说:哲理小说是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产生于法国的一种小说样式。法国启蒙作家大都是启蒙思想家,他们创作往往是为表达启蒙思想服务的,所塑造的人物往往是他们思想的体现者或代言人,从而形成了哲理小说这种文学形式。法国第一个启蒙作家孟德斯鸠代表作《波斯人信札》,开了18世纪哲理小说的先河,之后,伏尔泰写了《查第格》、《老实人》,狄德罗写了《修女》、《宿命论者雅克》、《拉摩的侄儿》等哲理小说。哲理小说对宣传先进的启蒙思想、批判封建制度和教会起了重大作用,但有些作品思想大于形象,成了“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

3、市民悲剧:市民悲剧是由德国民族文学的奠基人莱辛在他的戏剧理论著作《汉堡剧评》中提出的一种戏剧样式,他主张德国应有自己的民族戏剧,就是市民剧,主张舞台要表现中产阶级,强调戏剧要起到教育作用,用道德行为和崇高的思想感情来感动观众。这种市民悲

剧就是狄德罗提出的正剧,即是在古典悲剧和喜剧之外的戏剧样式。莱辛创作的《萨拉?萨姆逊》、《爱米丽亚?迦绿蒂》都是杰出的市民悲剧。市民悲剧充分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感情和立场,是启蒙思想在戏剧领域的体现,对后代戏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4、感伤主义文学:感伤主义文学是产生于18世纪后期英国的一种文学流派,是工业革命以后软弱的中小资产阶级情绪的一种反映。他们同情人民的贫困,不满贵族、资产阶级的残酷暴虐,不理解现实,对启蒙运动后的“理性”社会表示失望,转而崇尚过去,崇尚感情。代表作家有小说家斯泰恩和哥尔德斯密。流派名称来源于前者小说《感伤的旅行》。感伤主义后来传入法国和德国,也波及俄国。

5、“狂飙突进”运动:狂飙突进运动是发生在18世纪70年代德国的一场全国性的文学运动。它是德国启蒙运动的发展。主要思想内容有:反封建束缚,要求个性解放,强调文学的民族性,要求发扬民族风格;崇尚感情,歌颂自然。狂飙突进运动得名于克林格尔的剧本《狂飙突进》,赫尔德尔是这场运动的理论家,年轻的歌德和席勒是运动的主将。这场运动没有提出明确的政治纲领,只局限在文学领域,80年代中期开始衰落。

6、席勒式:是马克思对拉萨尔剧本的批评。所谓“席勒式”,是指席勒的一些戏剧创作,往往从概念和理想出发,把人物当作自己思想的体现者和代言人。《堂?卡洛斯》,通过波萨的言论、行为宣扬人道主义理想,但形象缺乏鲜明的个性,形成“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

五、简答题

1、德国古典文学指的是哪一个时期的文学?代表性的作家是谁?有何特点?

德国古典文学与法国大革命同期。1794年起,歌德和席勒在魏玛公国开始合作;德国文学从而进入“古典”文学时代,这标志着德国民族文学的最终形成。魏玛古典主义认为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古代艺术所体现的“崇高的单纯和宁静的伟大”。歌德和席勒合作之初写双行讽刺短诗和叙事谣曲。两位诗人的个性风格迥异恰好互补乃至竞相辉映:歌德是天生的抒情诗人又倾向于古典主义,主张诗须从客观现实出发;席勒则在诗与哲学之间徘徊倾向于浪漫主义,强调立足于人,为理想而写作。席勒对歌德的最大帮助是以无比的热情和深刻的见解,促进歌德的全部诗才得以发挥。而席勒感谢歌德帮助他向现实主义转变:“您愈来愈使我改掉从一般到特殊的倾向,而相反地把我从个别的情形继续引导到巨大的规律”;这就是说席勒早期创作中的主观主义倾向得到了克服;《威廉?退尔》(1803年)成为席勒最为成熟的艺术品。1805年,席勒病逝;魏玛古典主义遂入余晖。

2、概述歌德一生的主要文学创作成就。

歌德一生的文学创作包括诗歌、戏剧、小说等体裁的大量作品。他的《普罗米修斯》,是狂飙突进运动的最强音;与席勒合作许多谣曲中;《西东合集》蕴藏着深刻的智慧;组诗《中德四季黄昏杂咏》;长篇叙事诗中《赫尔曼与窦绿苔》最为重要。歌德一生写有各种剧本(包括未完成的)70多部。1773年发表《铁手骑士葛兹?冯?贝利欣根》体现了狂飙突进精神,受到青年们的热烈欢迎。《埃格蒙特》与《伊菲格涅亚在陶里斯》及《托夸多?塔索》都是戏剧名作。歌德最早扬名文坛的是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后有长篇小说《亲和力》。小说中能与《浮士德》并提的是两部长篇小说《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和《威廉?迈斯特的漫游时代》。歌德自传著作丰富,其中《诗与真》最有名,次为《意大利游记》。歌德中年以后还写有大量富于智慧结晶的简短语录。

六、论述题

1、简析浮士德和靡非斯特形象的辩证关系。

答:浮士德和靡非斯特是诗剧《浮士德》中的一人一魔、一主一仆、一正一反,既互相矛盾对立、又互相联系依存的两个形象。两形象体现着善与恶、成与毁、勤与惰等矛盾对立。首先,他们是矛盾对立的。浮士德肯定人性,积极入世,以毕生精力探求人生的意义和理想的社会。靡非斯特则否定人的理性,讥笑人的努力,否定人类历史的进步,抱定“凡物有成必有毁”,“倒不如始终无成”的悲观虚无观念。浮士德勇于实践,不断追求,自强不息,积极向善,而靡非斯特却体现出“恶”的本质,诱惑浮士德投入生活,导入歧途,企图在庸俗生活的“及时行乐”中使他走向沉沦,趋于毁灭。

其次,他们是联系统一的。靡非斯特的否定精神对于浮士德这个不断追求的人来说,客观上起着推动作用。他把浮士德从书斋引入尘世,希望他就此满足、堕落下去,实际上却帮助浮士德走出阴暗的书斋,投向到现实世界和实际行动中。他一再引诱浮士德作恶,却使浮士德从错误中接受教训,不断向更高境界追求,促成他向善,是浮士德前进道路上不可缺少的动力。

2、试析《浮士德》的艺术特色。

答:《浮士德》是歌德倾注毕生心血而作的一部诗剧,艺术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

(1)这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杰作。既是当时德国现实生活的概括,同时又是资产阶级理想的颂歌。剧作中“城门之前”的城郊节日生活场景,玛甘泪家中的市民生活,莱比锡的下层酒馆等等,以及瓦格纳、玛甘泪等人物形象,基本都是现实主义的。而天宫赌赛、瓦普吉司之夜、远古希腊的旅行、海伦的幻像、靡非斯特的形象,都是浪漫主义的产物。浮士德这一形象也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产物。

(2)《浮士德》塑造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艺术手法就是矛盾和对比。浮士德这个形象自身就构成对比,他的不断追求和贪图感官享受,勤与惰等构成对比。更主要的,歌德将他和靡非斯特对照起来,以靡非斯特否定人生、藐视理智、仇恨人类衬托浮士德入世、进取、热爱人生、追求理想的精神,从而概括了资产阶级的二重性格。

(3)《浮士德》抒情浓郁,讽刺辛辣。浮士德登场时的抒情独白,玛甘泪纺车前的抒情歌谣分别揭示出人物的精神危机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描写神圣罗马帝国朝廷中君臣对金钱的贪爱,又极具讽刺意味。

(4)《浮士德》以大自然的恢弘壮丽的景象作为背景,来展开人物活动和发展,不仅借自然景象衬托“人”的活动的意义,而且表明“人”从大自然中汲取精神力量。

(5)诗剧具有丰富多变的诗歌艺术表现手段,根据剧情的需要选择适当的诗体。如写玛甘泪和浮士德的爱情用的是德国民歌体,而写浮士德和海伦的爱情则采用古典体诗歌,写欧福良之死,又采用了浪漫主义的自由体等。

3、试析浮士德追求的历程和典型意义。

答:第一阶段,学者生涯。浮士德半生穷经皓首最终感到所学知识一无所用,正当他万念俱灰时,复活节的钟声和郊游又唤起了他对生活的热情。在郊外,他遇到魔鬼靡非斯特,二人赌约,靡非斯特为浮士德服务,浮士德满足后,灵魂将归魔鬼所有。

第二阶段,爱情生活。浮士德喝了魔汤,返老还童,追求市民女子玛甘泪,可是和她约会时,却误毒死她的母亲,决斗中杀死了玛甘泪的哥哥。玛甘泪亦因溺婴被判死刑。浮士德的爱情生活以悲剧告终。

第三阶段,政治生涯。浮士德总结教训,决心以“小我”走向“大我”。他到一个封建王朝的朝

廷用发行纸币缓解了经济危机,当了廷臣。受皇帝指令招来古代美女海伦的幻像,可幻像很快消失,浮士德的政治生涯也以幻像告终。

第四阶段,浮士德在瓦格纳的试管小人荷蒙古鲁士的帮助下,照到了海伦,并与她结婚生子。儿子欧福良喜欢高飞,不幸坠地而死,海伦也在痛苦中离开了浮士德。浮士德追求古典美的理想又宣告破灭。

第五阶段,改造大自然。浮士德帮助原来效力过的封建王朝的皇帝平定了战乱,得到一块海疆封地,决定平海造田,建立起他的理想王国。他双目失眠,听到魔鬼为自己掘墓,以为是群众在劳动,脱口说出“你真美呀,请停一停!”随即死去。他的灵魂不为魔鬼所有而被天使救上天。

形象分析:浮士德是一个理想的探求者,他的人生道路,实际上包括了宗教改革,文艺复兴以来三百年间欧洲和德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精神探索的道路。浮士德否定了中世纪蒙昧主义的学者生涯,否定了爱情至上的个人狭隘的社会理想,也否定了封建朝廷弄臣,维持摇摇欲坠的政权的生活以及古典美改造社会的幻像,最后在建立理想社会的境界中结束。浮士德这个形象成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进步知识分子的艺术概括,特别是启蒙思想家的艺术概括。浮士德勇于实践,不断追求,自强不息,富有积极进取的精神。他所追求的理想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他追求的理想人生是“每天每日去开拓自由和生活”,他追求的理想社会是“自由的土地上住着自由的国民”,这正是启蒙思想家理想王国的蓝图。这个人物具有高度的典型意义。

浮士德性格中充满矛盾,他的追求道路贯穿着辩证精神,又表现了资产阶级的二重性。总之,这个形象是处于上升时期资产阶级先进分子的代表。

4、以卢梭为例,说说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所宣传主张的理性主义的思想内容对法国大革命的意义。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们以科学和理性的名义,用一种全新的目光重新审视一切。伏尔泰对宗教神学卓有成效的批判,更是为了维护人类做人的基本权利。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力主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离的理论赋予了法律的最高权力。而启蒙思想中对君权彻底否定、主张“人民主权”论的是激进启蒙思想家卢梭和他的《社会契约论》。他首先在《论科学与艺术》中提出了他整个思想体系的事实依据:人在自然状态下原本善良,科学和艺术的进步亦即所谓文明腐化了习俗。《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则探讨恶的根源、产生不平等的原因,运用辩证法深刻指出专制君主既以暴力统治,反过来人们也可用暴力推翻它。这样“以暴抗暴”的原则是卢梭政治思想中最大胆、最革命的部分,直接为大革命提供了理论武器。但卢梭的政治思想的核心仍然是“天性”与“平等”,所以他在《社会契约论》中,又进一步提出了建立以社会契约为基础的政体:人在放弃自然状态即自由与社会成员通过全体人民订立的“契约”组成国家,并选出统治者代表人民利益进行国家管理,但当统治者以权谋私、剥夺人民自由权利,人民即可以“契约”罢免他;不成则以暴力推翻他。由此,《社会契约论》推翻了18世纪法国社会确立的一切旧秩序,提出了全新的国家组织原则。《社会契约论》被视为一部民主宪章,而它提出的“人民主权”,30年后已成为法兰西的政治现实。就此而言,这部杰作宣告了旧时代的终结和新时代的降临。

试题库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古典主义

2、《制压破坏机器法案》制定者颂卢德分子之歌

3、《克伦威尔》序言

4、抒

情主人公5、斯答尔夫人6、论浪漫派7、华兹华斯柯尔律治8、《叶甫盖尼?奥涅金》9、美丑《巴黎圣母院》10、贫穷饥饿黑暗11、茹科夫斯基普希金12、欧那尼13、拜伦雪莱14、《懒散的时刻》《英格兰诗人和苏格兰评论家》15、人道主义善恶在斗争中同归于尽善对恶的感化并最终战胜了恶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16、茨冈鲍利斯?戈都诺夫17、驿站长18、超验主义恶《红字》

二、选择题(从下列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1、③

2、④

3、①

4、②

5、④

6、②

三、判断题(判断正误并改正错误)

1、错。“《歌集》”应为“《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2、错。“果戈理的《狂人日记》”应为“普希金的《驿站长》”。

3、对。

四、解释题

1、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普遍流行的一种文艺思潮,是对法国革命和启蒙思想的反响,它是在对古典主义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哲学基础是德国古典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潮。浪漫主义的基本特征是:(1)偏重于表现主观思想,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2)注重对大自然的歌颂;(3)重视中世纪的民间文学;(4)从人道主义出发,同情人民的疾苦;(5)主要成就在诗歌方面,有浓厚的抒情色彩。根据作家阶级立场和政治态度,浪漫主义又分为积极浪漫主义和消极浪漫主义两种。消极浪漫主义最早兴起于德国。

2、“湖畔派”:是英国18世纪末19世纪的浪漫主义诗歌流派。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是其代表诗人。他们出于对法国大革命的失望,又因憎恶资本主义文明而远离城市,隐居在英国西北部的昆布兰湖区,描写湖光山色,缅怀中古宗法制的农村生活,因而被人们称为“湖畔派”。他们的诗歌理论和创作,推动了英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发展,对当时及后世作家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拜伦式英雄”:是拜伦在组诗《东方叙事诗》里塑造的一组系列形象。他们都是一些异常孤独、脱离群众的反叛者形象。他们与罪恶社会势不两立,并且也敢于进行毫不妥协的斗争。他们精神面貌的共同特征是:顽强、高傲、勇敢、坚定。象《海盗》中的主人公康拉特就是一个典型。这些带有无政府色彩和个人英雄主义反抗色彩的英雄,因为有诗人自身性格的烙印,因而被称为“拜伦式英雄”。“拜伦式英雄”不局限于《东方叙事诗》,长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诗剧《曼弗雷特》等中的主人公也是这类形象。在十九世纪初的欧洲曾产生过强烈影响。

4、《东方叙事诗》:是拜伦在1812年创作的一系列“东方”题材的富于浪漫色彩的传奇诗,包括《异教徒》、《阿比道斯的新娘》、《海盗》、《莱拉》、《柯林斯的围攻》和《巴里西娜》等。在这些充满传奇色彩的诗篇中拜伦塑造了一些孤傲的反抗一切社会制度的叛逆者形象,即文学史上有名的“拜伦式英雄”,其中《海盗》一诗最为著名。作者用这些诗歌对英国统治集团和欧洲反动势力表达了强烈的抗争,也表现了自己孤独苦闷的情绪。

5、超验主义:是美国19世纪思想家爱默生在《论美国学者》中首先提出的一种思想,是指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一种精神上的相互关系,人的智慧通过自然领悟神灵。超验主义重视直

觉或本能,认为直觉与本能比经验更重要,直觉存在于每个人,因此不要迷信权威,而要凭自己的智慧和理解力直接得到知识。超验主义发展了美国文化中对自然的重视,以及美国的民主、平等、个人主义、变革精神等方面,对于美国思想文化的最终形成起了很大作用。

6、“自由诗体”:是指美国诗人惠特曼在《草叶集》中创造的一种新的诗体。这种自由体诗歌彻底突破了陈规,诗行长短不一,不押韵,更不以传统的抑扬格或扬抑格等为顿挫单位,而是以短语、短句为单位形成语调、语气急徐高低的自然节奏。毫无藻饰和斧凿痕迹。一首诗不一定要有逻辑结构,而是通过若干语法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平行结构或重叠结构,使诗意逐渐达到高潮,形成一种内在的感情和心理上的后浪推前浪的韵律。惠特曼的诗歌在英语诗歌中独树一帜,开了自由体在20世纪迅猛发展的先河。

五、简答题

1、以《悲惨世界》为例,说说雨果创作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维克多?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人物。他的诗歌、戏剧、小说、文论、政论,构成了19世纪法国政治、社会的变化和动态的一个侧影。雨果中后期的两部长篇小说《悲惨世界》、《九三年》,则突出地表达了这位人道主义者的伟大思想:“只要因法律和习俗所造成的社会压迫还存在一天,在文明鼎盛时期人为地把人间变成地狱,并且使人类与生俱来的幸运遭受不可避免的灾祸;只要本世纪的三个问题——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还得不到解决……那么,和本书同一性质的作品都不会是无用的”、“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

2、奥涅金是怎样体现多余人的性格特点的?

奥涅金是普希金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的主人公,是一个对生活厌倦,对现实不满的贵族青年,一个徒有叛逆的愿望而最终未能成为叛逆者的聪明的废物。他们由于一无所能而一事无成,在生活中找不到位置而被称为“多余人”。在十二月党人之后,贵族阶级再也不可能出现英雄人物,普希金通过奥涅金的形象预言了贵族阶级的历史命运。

3、简述美国前后期浪漫主义文学中的主要代表作家及其创作情况。

美国浪漫主义文学可以1829年杰弗逊上台推行民主主义政治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为浪漫主义文学的草创时期,代表作家有欧文和库柏。他们的创作首次运用美利坚民族独有的题材,塑造了美国文学中第一批典型形象。欧文享有“美国文学之父”的称号,代表作《见闻札记》开创了美国短篇小说的先河。库柏是美国文学的另一位奠基人,是最早采用民族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家,代表作有边疆题材的系列小说《皮袜子故事集》。

后期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作家有被称为哈佛派文人的朗费罗等人,朗费罗的长篇叙事诗《海华沙之歌》是美国文学史中第一部关于印第安人的史诗。另一个是康科德超验主义作家集团,以爱默生、梭罗为代表。爱默生阐述超验主义的散文有《论自然》、《论自助》等,梭罗的代表作为《瓦尔登湖》。

这时期的作家还有霍桑,代表作是长篇小说《红字》,他还写过数量不少的短篇小说,主题基本集中在探讨人性恶等问题上。另一个作家是麦尔维尔,代表作《白鲸》对世界、人生作了哲理探索。爱伦?坡被认为是推理小说的鼻祖。后期浪漫主义文学在惠特曼诗歌中达到高峰。惠特曼的《草叶集》歌颂美国社会的民主和自由,赞美普通人的劳动和生活,摒弃传统的韵脚和格律,采用自由诗体,是美国和西方诗歌史上的一块里程碑。

4、试析《唐璜》的艺术成就。

①《唐璜》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传奇的人物,异域的情调,怪诞的冒险,戏剧性场面,如人吃人的惨剧、奴隶市场的买卖、宫闱之内的风波、血腥的战争场面等等,诗人充分发挥了浪漫主义汪洋恣肆的想象并进行了历历入目的描绘,从而形成摄人心魄的巨大力量,造成了极其强烈的效果。

②表现手法上,以兼叙兼议为主,即在第三人称的叙述中插入第一人称的议论。这种谈话非常之多,几乎占全文的一半。用这样的闲谈,诗人或点评国事,或臧否人物,或追思遐想。“我就这样漫谈下去,有时叙述一下,有时沉思一会儿。”这种方法打开了一个广阔的社会画面,使诗人可以任意往来驰骋。于是,历史、政治、哲学、经济、科学、文学、爱情、战争、旅行、人物、风习、笑话、掌故、传说等纷然云集到诗人笔下,听其调遣,任其安排。

③讽刺长诗,讽刺色彩强烈而无处不在:a.对湖畔派的批评。b.抨击各种专制制度。c.对英国社会的批评讽刺。

④语言上,运用适应口语风格的“八行三韵体”,把不同生活领域里的丰富语汇掺和使用,大大增强了表现力。《唐璜》语言时庄时谐,有时缠绵如窃窃私语,有时激昂如惊涛拍岸,有时凌厉如峭风肆虐,普希金赞叹其为“莎士比亚式的丰富多彩”。《唐璜》语言尤其富有哲理意味。“沉思人世的变化无常”,推究“生与死”、“生命”的奥秘。诗人在这首长诗中把人生的各种体验诸如爱情的苦恼、家庭的悲剧、恋爱的格言、内心的回旋等娓娓倾诉,既显得自然随性,又深刻透辟,展示了他对人生纵深处的探究,“拥抱了全部人类生活”。

六、论述题

1、试阐述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

答:浪漫主义文学是十九世纪初在同古典主义的斗争中兴起的一个文学潮流。这一文学潮流具有鲜明的特征。(1)浪漫主义文学偏重于表现主观理想,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便成为浪漫主义文学的一个最突出、最基本的特征。(2)浪漫主义文学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对大自然的歌颂。作家用大自然的美和崇高往往同城市生活的丑恶鄙俗形成强烈的对比,一些非凡人物大都出没在大自然中间或奇异的具有异国情调的环境里。(3)浪漫主义文学作家都特别重视中世纪的民间文学,他们提出了“回到中世纪”的口号,因为中世纪的民间文学形象丰富,情感深挚,表达自由,语言通俗。(4)浪漫主义文学作家在否定和批判黑暗社会的同时,也表达了他们渴望自由,幻想建立未来美好世界的愿望。如雪莱的《麦布女王》,雨果的《悲惨世界》中都集中表达了这种思想。(5)浪漫主义文学的成就主要在诗歌方面,小说和戏剧创作也带有相当浓厚的抒情色彩。夸张、讽刺、情景交融地描述和塑造奇异的情节和英雄,也是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

2、试析恰尔德?哈罗尔德的性格特征及其典型意义。

答:哈罗尔德是拜伦叙事长诗《恰尔德?哈罗尔德》中的主人公,他是英国贵族阶级的叛逆者形象。可是,他既不愿对上层统治者阿谀奉承,又不愿与人民群众来往。因而是个忧郁、孤独、悲观失望的“拜伦式英雄”。他痛恨英国的腐败,对异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也采取冷漠旁观的态度。他离群索居,逃避人群,过着与自然对话的生活。这个形象的典型意义,是概括了当时英国以及欧洲其他国家许多资产阶级民主知识分子既不满现实,又找不到新道路的特征。

3、试析《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的艺术风格。

答:《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是一部富有独特艺术风格的长诗。主要艺术特征有:

(1)作者的主观抒情是结构全诗的框架。《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的内容随诗人的奔放感情和自由思想而大跨度地变化。情节不断被诗人的抒情打断,充分体现了浪漫主义诗歌的特

征。

(2)《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另一个显著特征是采用鲜明的对比方法。例如:以自然与社会对比,以各民族英雄的过去与屈辱的当代对比,人民与统治者的对比等。

(3)《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多处描写主人公所到国家的风景,用大自然的壮美表现出社会现实的丑恶与贫困,表现诗人对现实的鄙视和不满。同时《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语言丰富生动而简洁有力。

4、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一剧中是如何实践对比原则的?

答:首先在人物塑造上,小说打破了把善恶美丑分别集中在两类不同人物身上的传统模式,而是通过或统一或交错的对比加以表现。外表俊美的人心灵未必不美不善。爱丝梅哈达是美与善和谐统一的化身,这跟她所遭遇的巨大不幸以及加害于她的黑暗丑恶的社会构成强烈对比。伽西莫多是个在外表其丑无比与内心纯洁无邪的尖锐对比下迸发出奇光异彩的崇高形象。克罗德的丑恶灵魂,在满嘴圣经和满肚坏水、禁欲主义信条和人类自然天性以及正常情欲与淫邪行径等多层次对比中得以充分显示。弗比斯外表俊美,内心丑陋,是个跟伽西莫多正好相反的人物。

对比结构还运用于全篇的叙事结构和各类描写上,如:以宗教盛会的欢乐气氛开头,以少女屈死的凄凉情景结尾;巴黎市景的一面是崇高壮美的教堂尖塔林立,另一面则是阴森恐怖的绞架林立;甘果瓦“怪厅”受审场面的离奇,伽西莫多广场受审场面的热闹,爱丝梅哈达法庭受审场面的荒唐等。

5、试析《悲惨世界》的主题,谈谈人道主义思想在这部作品中是怎样体现的。

答:《悲惨世界》是雨果一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作品。这部作品的主题可从小说的作者序中找出答案。雨果在此提出了当代社会的三个迫切问题:“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因此,对下层人民痛苦命运的描写,是小说的中心主题之一。其次,雨果还通过冉阿让、芳汀等人的遭遇,揭露了为保护有产阶级利益而制定的资产阶级法律的残酷性。同时,雨果又把这两个敌对阶级的矛盾看成是道德问题,把“仁慈”、“博爱”等当作医治社会弊端的灵丹妙药,体现了作者思想内在的矛盾。

《悲惨世界》中,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得到充分的体现。主要在三个方面:(1)作者用人道主义思想揭露社会的黑暗,批判资产阶级社会的道德和法律,揭示生活在悲惨世界中的不幸的人的痛苦命运,体现在警长沙威、冉阿让和芳汀等形象塑造上。(2)用人道主义思想解决社会的出路问题,提出了一种与现存法律相对的高级法律,即以饶恕和仁慈感化,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的罪恶,体现在对米里哀形象的塑造上。(3)以人道主义思想为指导,表明对社会的态度。雨果塑造了一系列共和主义者的英雄形象,歌颂革命起义,赞美起义者的英雄行为,对革命表示了极大的尊重。但他又认为革命和战斗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实现人道主义的理想。人道主义始终没有超越资产阶级的范畴。

6、试概述爱默生超验主义思想的基本观点。

①反对权威,崇尚直觉,主张个性解放,打破神学和外国教条束缚,“我们要用自己的脚走路,我们要用自己的手操作,我们要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这种观点的提出实际上是宣布新大陆的精神独立。

②对人的推崇,核心是主张人能凭借自己的感觉和理性,直接得到知识,掌握真理。这就是他提倡的自助精神。因而在一定程度上,认为人是至高无上的,人就是上帝。“相信你自己吧:每颗心都随着那弦跳动。接受上苍为你找到的位置――同时代人组成的社会和世界。”“人就是一切,自然界的全部法则就在你自身”,他甚至说人的存在就是神的存在的一部分,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