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日月明》公开课教学设计1

部编版《日月明》公开课教学设计1
部编版《日月明》公开课教学设计1

部编版《日月明》公开课教学设计1

4日月水火导学案设计

教材解析:

本课采用象形字识字的方法,旨在让学生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激发识字的兴趣。课文呈现了生活中常见的8个象形字,每个字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展示,揭示了象形字观物取象、以象示意的特点。图片与汉字对照,便于学生理解字义,识记字形,初步了解象形的造字方法,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发现图画与汉字的关系,认识“日、月”等8个生字。

2.会写“日、田”等4个字和捺、点2种笔画。

3.初步了解象形字的构字特点,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教学重点:初步了解象形字的构字特点,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按笔顺规则正确书写“禾、火”等字。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8个生字均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字,学生并不陌生。其中“日、水、山、石”是翘舌音,教师要借助不同的语境、不同的方式,重点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1)拓展语境正音。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语境来认读,在不同语境中读准生字。如,“日”本义是指太阳,直接与太阳相关的词有“日光、日出”等,根

据“日”延伸表示时间的词有“日记、日期”等。又如“石”,可以借助图片认

读正音,如“沙石、鹅卵石” ,了解用石头做的物品有“石凳、石墙”等。

(2)交际沟通正音。“山、水”与风景有着密切联系。可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家乡的山水。如,“我的家乡有一座玉皇山,特别秀丽。” “杭州西湖水碧绿碧绿的,非常美丽。”借助日常交流进行正音。还可以利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1)生活识字。“日、月、水、火、山、石、田”这7个汉字与生活联系密切,有的学生学前已认识,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历,说说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这些字,还可以让会认的同学教大家认读。“禾”,城市的孩子见过的不多,也较少单用,可以出示图片来帮助理解。

(2)字理识字。借助图片,了解字义,识记汉字。本课图文对应呈现的8 个象形字结构比较简单,在图片的帮助下学生容易理解和识记。教学中可以重

点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发现字形与字义之间的联系,在图文对照中理解字义,结合字义识记字形,了解象形字的构字规律。如“日”,可以先出示实物图画,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接着出示汉字“日”,根据图片的意思知道“日”指的就是“太阳”,“太阳”也可以用一个“日”字来表示。学有余力的话还可以出示“日” 字演变过程的不同字体,了解“日”字的演变过程,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字义,识记字形,最后通过组词等方式,在运用中进一步理解字义。

(3)游戏识字。可以将生字、对应的甲骨文汉字、图画分成3组,分发3 组卡片,请学生找到相应的“朋友”,说说“朋友”间的相似处。启发学生发现汉字与图画之间的联系。可以告诉学生,有一些汉字就是从图变化而来的。我们看到字就可以想到这一事物,了解字的意思,这些字就是象形字。

可以用熟字组成新词的方法,弓I导学生巩固生字,如“日月、水手、山石、水田、火山、山地、田地、上山”。

2.写字。

教学时要注意写字习惯的 培养。要求学生在动笔前先仔细观察田字格的范 字,注意写在格子中间,养成少用橡皮擦的习惯。结合“日、田、禾、火”的书 写,认识笔画捺、点,可先用卡片认识笔画并指导写法。

“日”与“田”可以引

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它们在字形上的区别。 “日”窄窄长长的,上下一样宽;

“田”宽宽扁扁的,上大下略小。

本课4个字书写要点:

二、课文学习

1. 朗读指导。

教师示范捺:

轻轻下笔,从左上向右下行笔,再顿笔改变方向,向右轻轻提起。 教师示范点:

从轻到重,向右下行笔,最后重按回笔。

教师可以根据归类朗读课文。教师带读时,可以在行与行之间留有停顿,也 可以采用师生接读的方式,如“日-月”“水-火”,让学生在读中感受这些事物之 间的联系。

2. 理解运用。本课生字既是典型的象形字,又是生活中常用的汉字。教学时, 在学生充

分观察图画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自己发现汉字与图画的关系, 从而理解 字义;还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 说说在哪儿见过这些字;也可以让学生 尝试组成词语说句子。在运用中进一步巩固识字效果。如:

日 日出 爸爸带我看过海上日出。 月 月儿 弯弯的月儿像小船。

还可以在同一个句子中用上同一行的两个字,体现两者的关系,如:

,向右轻 下行

田里的禾苗绿油油的。 山上有一块圆圆的大石头。

3. 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又列举了“兔、鸟、竹、羊、木、网” 6个象形字,引导学生借助 已有的学习基础,运用观察、想象等方法自主学习,进一步感受象形字形义结合 的特点。可以让学生先尝试自主学习,完成连线,再说说图画与汉字之间的相像 之处。

三、实践活动 看图猜读。

9?日月明

教学目标

1、 认识11个生字,会写"木、林、土、力、心”

5个字。

2、 了解一些会意字的构 字特点,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放在字音及会意字构字特点上,理解字意。 教学准备

1、 课件

2、 字卡、信封 教学过程

一、认识新字“明”

1、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个新朋友。我们先来看几个老朋友。 (出示太阳)这是老 朋友”日”,(出示月亮)这是老朋友 ”月”。(课件出示:一双手)这双手表示什么?

2、 「现在,太阳想和月亮手拉手,交朋友,成了一个新的字: ”明”。(课件出示)

3、 这个字读什么?(正音、齐读)你们以前有没有见

过”明”,你能用”明”组什么

词 语?(随机出示卡片:明白明月)

4、"日"和"月"这两个老朋友住在一起,相处得很融洽,特别是 让着

小弟弟,它 把大部分位子让给了 ”月"。这样组成的字才好看。

、学习“尘

1、 另外有两个老朋 友听说"日”和"月”交了朋友,它么也飞了出来,

(出示课件)一 个是"小”,一个是"土"。这个字念什么?

2、 你们以前有没有看到过”尘” ?我们可以组什么词?(组词)(随机出示卡片:尘土)

3、你们发现”尘"合起来的两个字:很细“小”的“土”聚在一起,

就是灰“尘”了。

三、 举一反三,自学生字

yun

?

A

guo

樂 果

"日",它作为老大哥

1、像这样有趣的字还有很多很多。请大家自学其他生字,同桌可以讨论。你们发现

了什么?

2、请学生做小老师,汇报学习情况。(随机出现课件)

四、诵读韵文,巩固认字

1、学生自由读

2、同座位用”对口令”方式读

3、边拍手边读

五、扩词造句,拓展认识

1、刚才学的字,你们记住了吗?(认读”读读想想"中的词语,课件出示)

2、本课生字扩词或造句。

3、你能用其中的一个词语或两个词语来说一句话吗?(小组合作交流,指名回答)

4、自由组合,说说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汉字。

六、巩固练习

1、还有许多字,也是由两个字组成。请小组长打开信封,拿出纸片,大家合作,看

哪个小组拼的字多,注意笔画的变化,用水彩笔修改。

2、小组活动

3、展示,汇报

(备注:拼字材料中出现的是独体字,一部分是本课中出现的,另一部分是学过的字或认识的字,如:口、耳、目、禾、水、火。)

七、练习写字

1、学生自己描红,了解字的笔顺及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请学生做小老师来说说写好这三个字要注意的地方。

3、教师相机提醒学生比较”力"中的横折钩与”目"中的横折的不同。

教后反思:

首先,因为本课都是一些会意字,在备课时认为学生借助韵文在读书过程中就能明白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所以对于本课的生字并没有进行详细的讲解高估了学生的实际水平。

其次,在处理本课生字上与以往相比过于仓促,学生认读时间短、形式单一,以至于拿出某个生字,还有部分学生不认识。

鉴于以上不足,再来教学这样的会意字,我会做好以下工作:

1、首先结合韵文让学生明白会意字的构字特点,:以“明”为例,先引导学生了解“日' “月”所表达的事物,再进一步引导太阳也好,月亮也好,它们都会发光,给人带来光明,

所以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就成了“明”。

2、拓展延伸。汉字是非常有意思的,但对孩子来说,却是非常抽象的,如何将抽象的字符变得有意思起来,在结合汉字的构字特点、基本规律的同时,增强识记的趣味性是非常有必要的。《日月明》这一课,学完文中的会意字,还可以拓展想一想:自己认识的、熟悉的还有哪些类似的字。如:三口品,三日晶等等。

识字教学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不容易,对老师来说更是一个挑战,在教学中,只有不断反思,才能找准突破口,带领学生扎扎实实识字,掌握有效的识字方法。

部编版一年级日月明课文分析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日月明课文分析教案日月明》导学案设计说明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引导发现识字方法、识字规律。二是引导学生在课外生活中主动识字。三是引导学生在阅读、在运用中巩固识字。”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感知会意字的构字规律;从而积累新的识字方法。本课的会意字结构简单;以朗朗上口的儿歌为识字载体。对于学生来说简单且充满趣味。根据所学内容和学情特点;本着激发学生对会意字的学习兴趣为目标;故采用复习导入;探究新知;图片辅助;拓展延伸的教学策略。 课前准备 1.图片、多媒体课件。(教师) 2.搜集一些会意字。(学生) 3.准备好彩笔。(学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练习合体字(用时:5分钟) 1.多媒体课件出示复习内容;讲清要求:连一连;读一读。 2.引导学生认读。 1.学生认真观看多媒体课件;明确复习要求。 2.学生组内认读生字;并口头组词。 1.连一连;组成字;并读一读。 木木囗夕 兆口夕元 二、看图读文;了解生字特点(用时:25分钟) 1.多媒体课件出示学过的汉字:日、月、土、小、木、木、人、人。引导学生回顾认读。 2.教师引导学生读韵文的第一部分。 3.组织学生将韵文的第一小部分读准确;随机纠正字音。 4.多媒体课件出示:日、月、土、小、木、木、人、人。组织学生组成新字。 5.教师展示学生组成的新字;引导学生认读。 6.教师引导学生感悟字义并组词。

7.多媒体课件出示图片:三个人;三个木。 8.教师小结会意字的构字特点。 9.教师范读韵文第二部分。 10.教师组织学生自读感悟;巡视指导。 11.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心。组织学生自学生字。 12.教师检测学生自学效果。 13.教师指导朗读课文。 1.学生先同桌间认读多媒体课件出示的汉字;再举手汇报汉字的正确读音。 2.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读韵文的第一部分。 3.学生先分小组读第一节;再找3名学生分别读第一小节。 4.学生小组内根据多媒体课件图片提示和韵文第一小节内容;将“日、月、土、小、木、木、人、人”组成4个新的汉字“明、林、尘、从”。 5.学生先同桌间认读“明、林、尘”;再指名领读。 6.学生根据读韵文的感悟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自己对字义的理解与感悟。 7.多媒体课件出示:众、森。 8.学生边听教师小结边思考;交流自己对会意字的理解。 9.学生跟读。 10.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读文;并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 11.同桌间互相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心”。 12.学生借助拼音与同桌读生字;开火车读生字。 13.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由读文;并相互评价。 2.我会读。 明林尘从 3.你能把两个汉字组成一个字吗?连连看;再试着读一读。 木日小人 月木土人 4.猜字谜。 太阳哥;月亮弟; 哥俩轮流照大地。 哥在西边还没走; 弟在东边已升起。 哥俩亲热站一起;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日月明(第一课时)》语文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日月明(第一课时)》语文教案 设计说明 本篇韵文节奏明快,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字里行间揭示了会意字的构字特点,体现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能让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激发学生的识字热情。为使学生体会读韵文的快乐,教学过程采用“以读促悟--读中识字--再读再悟”的模式,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读,对会意字的认识从朦朦胧胧到逐渐清晰再到豁然开朗,完成这一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引起学生对学习会意字的兴趣,激发其探究会意字的欲望,进而培养学习汉字的浓厚兴趣。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字卡、词卡。(教师) 2.准备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知,激发兴趣 1.教师引言:(课件出示太阳图案)这是什么?(太阳)古人根据太阳的样子造出来的字是什么?(日)(课件出示月亮图案)这是什么?(月亮)古人根据月亮的样子造出来的字是什么?(月)古人不仅根据事物的形象造出了象形字,还通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造出一种非常有趣的字--会意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吧! 2.课件演示:日和月合到了一起。 3.教师导学:看,光芒四射的太阳和皎洁的月亮走到了一起,组成了一个新字,你们认识它吗?(明)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通过复习象形字,引入会意字,可以激起学生对汉字的探究欲望,也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探究的基调。 二、以字引文,兴趣读文 1.认识“明”字。

(1)导言:谁愿意给大家读读这个字? (2)教师指名读,强调“明”是后鼻音。 (3)教师导学:日是光芒万丈的,月也是明亮的,两个字放到一起组成的新字是什么意思呢? (4)学生看课件猜想生字“明”的意思并互相交流。 (5)教师组织学生给“明”组词。 预设:光明、明亮、明白、明朝…… 2.读文感知。 (1)过渡:(课件出示“明”)看,日和月相处得多友好呀,“日”总是让着“月”,“月”总是伴着“日”,多棒的组合啊。这节课,我们要学习许多像“明”这样的字,让我们翻开书看一看吧,它们都藏在《日月明》这一课里。 (2)教师范读韵文,学生指字跟读。 (3)引导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读一读,教师巡视指导。

(完整版)部编版9《日月明》教学设计

9《日月明》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是围绕“有趣的汉字”这一主题开展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进一步扩展学生对会意字的认识,通过读词语了解四个字的意思,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字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1.在熟读课文中认识汉字,并引导孩子发现构字规律,认识“笔尖、鲜花”等8个词语,会写本课生字“力、手、水”。 2.正确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汉字的构字规律。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调动团队合作的意识,提高识字效率。 4.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理解、感悟汉字,掌握朗读技巧。 5.让学生感悟汉字的构字规律,培养主动学习汉字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汉字文化的热情。 教学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了解一些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培养学生初步的认字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生字卡,构成本课生字的部件卡。有关识字的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趣 你们还记得《阳光》这篇课文吗,太阳光芒四射,洒遍了大地,所以日的意思是──(学生回答),月呢?日和月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新字──明。 二、形象揭题,趣味识“明” 1.师:小朋友,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汉字,能自己读书,看报,还能自己写句子,真是了不起。今天老师还要带你们到汉字王国里认识一些有趣的朋友。来,我们先来认识几个老朋友(课件出示太阳)这是老朋友“日”,(课件出示月亮)这是老朋友“月”?(课件出示日出)你看到了什么?(太阳越升越高,放射出万道金光,照亮了大地。) (课件出示月升)谁再来说? 师小结:太阳也叫日,月亮也叫月。日和月都给大地带来了光明,它们组成了一个新的字(课件出示-明)开火车正音。

2.你知道明是什么意思吗? 这节课我们就要学习许多像“明”这样的字! 现在,太阳想和月亮手拉手做朋友,成了一个新的字“明” 这个字读什么?(正音,齐读)你们以前有没有见过“明”你能不能用“明”组词? “日”和“月”这两个老朋友住在一起,相处得很融洽,特别是“日”,作为老大哥让着小弟弟,它把大部分位子让给了“月”,这样组起来的字才好看。 三、变化形式、朗读课文 1. 赶紧打开书,翻到“日月明”这一课,拿好书,看着书,听我读。(配乐师范读) 2. 你们想读吗?把书摆好,用右手指着字,跟我读。 3. 读得可真仔细!还想读吗?请拿好书,看着课文,再跟我读。 4. 读得很有精神!自己轻声也来试试看,遇到不会读的生字请拼音宝宝帮忙。 5. 会读了吗?咱们分大组对读。 6. 男女生也来比比看!男生先开始。老师给你们读课题。 7. 大家一起读。 8. 读得可真棒!开火车会读吗?开双轨火车。正音:鲜、尖(拼一拼,注意读准变调)休、灭(拼一拼)森、从(开火车读准平舌音)众(读准翘舌音) 9. 还有哪一大组再来试试? 10. 听着你们读得这么起劲,我也想读,咱们合作读,好吗?拿好书,师读日月──,真聪明,就这么读。 11. 好玩吗?同桌小朋友也这样来玩一玩。 12. 去掉拼音会读吗?真的会读?那咱们就来试试看!合上书,放桌角,看大屏幕!哪一桌小朋友来读?还有人自告奋勇吗? 13. 这么多人都想读啊!那怎么办呢?一起来读好不好? 14.小朋友就是能干!不用看拼音都会读了!再加大难度还会吗?(大屏幕隐去前面两个字,生字变红)现在还会读吗?你是怎么读出来的? 15. 不按顺序会读吗?我指到哪,你就读,会吗?指名读。会读的小朋友都来试试。 四、理解字义 1.我们的汉字很有趣,你要想办法记住它。课件出示鱼的图及汉字,羊的图及汉字。让学生观察,说说如何记住“鲜”字。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9《日月明》教案

识字9 日月明 【教学目标】 1. 借助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认识“明、尘”等 11 个生字和日字旁 1 个偏旁。会写“木、林”等 5 个生字和卧钩 1 个笔画。 2. 正确朗读课文,领悟团结协作力量大的道理。积累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3. 了解会意字构字特点,感受古人的造字智慧,激发自主识字的热情。【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课文;尝试用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 尝试用会意字的构字特点猜字义;学写笔画卧钩。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字卡、词卡。(教师) 2.准备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知,激发兴趣 1.教师引言:(课件出示太阳图案)这是什么?(太阳)古人根据太阳的样子造出来的字是什么?(日)(课件出示月亮图案)这是什么?(月亮)古人根据月亮的样子造出来的字是什么?(月)古人不仅根据事物的形象造出了象形字,还通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造出一种非常有趣的字——会意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吧! 2.课件演示:日和月合到了一起。 3.教师导学:看,光芒四射的太阳和皎洁的月亮走到了一起,组成了一个新字,你们认识它吗?(明) 二、以字引文,兴趣读文 1.认识“明”字。

(1)导言:谁愿意给大家读读这个字? (2)教师指名读,强调“明”是后鼻音。 (3)教师导学:日是光芒万丈的,月也是明亮的,两个字放到一起组成的新字是什么意思呢? (4)学生看课件猜想生字“明”的意思并互相交流。 (5)教师组织学生给“明”组词。 2.读文感知。 (1)过渡:(课件出示“明”)看,日和月相处得多友好呀,“日”总是让着“月”,“月”总是伴着“日”,多棒的组合啊。这节课,我们要学习许多像“明”这样的字,让我们翻开书看一看吧,它们都藏在《日月明》这一课里。 (2)教师范读韵文,学生指字跟读。 (3)引导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读一读,教师巡视指导。 (4)全班齐读韵文。 三、识记生字,理解字义 1.学习会意字“尘”。 (1)教师导学:同学们,你们真棒,生字宝宝很佩服你们,想和你们一起做游戏,你们想一起玩吗? (2)多媒体课件出示:“小”和“土”。配图:小小的灰土。配音:同学们,猜一猜,我们两个组合在一起是什么字?(尘) (3)教师导学:想一想,怎样才能记住“尘”字? (4)教师引导学生给“尘”组其他词。 2.学习“木”“林”“从”“双”。 (1)多媒体课件演示:先出示一棵树,再出现一棵树。 (2)导学:这是什么字?你们是怎么想的? (3)导学:你是怎样记住“从”的? (4)你是怎样记住“双”的? 3.引导学生小组内学习“森”“众”。 (1)多媒体课件依次演示:三棵树成上下排列的图案;三个人成上下排列的图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日月明》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日月明》教学设计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知,激发兴趣 1.教师引言:(课件出示太阳图案)这是什么?(太阳)古人根据太阳的样子造出来的字是什么?(日)(课件出示月亮图案)这是什么?(月亮)古人根据月亮的样子造出来的字是什么?(月)古人不仅根据事物的形象造出了象形字,还通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造出一种非常有趣的字——会意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吧!2.课件演示:日和月合到了一起。 3.教师导学:看,光芒四射的太阳和皎洁的月亮走到了一起,组成了一个新字,你们认识它吗?(明) 二、以字引文,兴趣读文 1.认识“明”字。 (1)导言:谁愿意给大家读读这个字? (2)教师指名读,强调“明”是后鼻音。 (3)教师导学:日是光芒万丈的,月也是明亮的,两个字放到一起组成的新字是什么意思呢? (4)学生看课件猜想生字“明”的意思并互相交流。 (5)教师组织学生给“明”组词。 预设:光明、明亮、明白、明朝…… 2.读文感知。 (1)过渡:(课件出示“明”)看,日和月相处得多友好呀,“日”总是让着“月”,“月”总是伴着“日”,多棒的组合啊。这节课,我们要学习许多像“明”这样的字,让我们翻开书看一看吧,它们都藏在《日月明》这一课里。 (2)教师范读韵文,学生指字跟读。 (3)引导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读一读,教师巡视指导。 (4)全班齐读韵文。 (5)男女生比赛读。 (6)教师导学:同学们把字音读得很正确,也很流利,你们能给大家读一读吗? (教师指名读文,随机纠正字音。) (7)教师导学:看到你们无论怎么读都读得那么好,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读,咱们来合作读,好不好?(好)老师读日月——你们接(明)。 (8)教师导学:看到你们现在已经能把韵文读得这么正确、流利,我想增大些难度,你们敢接受挑战吗?(敢)(多媒体课件出示去掉拼音的韵文)看,没有了拼音,你们能准确地读出韵文吗,先和同桌读一读。 (教师先引导学生小组读,再指名读。) 三、识记生字,理解字义 1.学习会意字“尘”。 (1)教师导学:同学们,你们真棒,生字宝宝很佩服你们,想和你们一起做游戏,你们想一起玩吗? (2)多媒体课件出示:“小”和“土”。配图:小小的灰土。配音:同学们,猜一猜,我们两个组合在一起是什么字?(尘) (3)教师导学:想一想,怎样才能记住“尘”字? 预设:生1:我是这样记住“尘”字的:“小小的土”就是“尘”。 生2:我能给“尘”组词:尘土。

部编版小学语文日月明公开课教案

9.日月明 学习目标: 1.借助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认识“明、尘”等11个生字和日字旁1个偏旁。会写“木、林、土、力、心”等5个生字和卧钩一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领悟团结协作力量大的道理。 3.积累由本课生字组词的词语。 4.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感受古人的造字智慧,激发自主识字的热情。 学习重难点: 1.正确朗读课文,领悟团结协作力量大的道理。 2.尝试用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识记生字。 3.会写“木、林、土、力、心”等5个生字,写好笔画“卧钩”。 板块一认识生字,形象感知 1.直接揭题,(板书:日月明)齐读课题,说说有什么发现? (“日”和“月”组成“明”)相机出示红日图和明月图,感受太阳耀眼的光芒和夜晚月亮的明亮。

2.揭示本课识字特点:日和月都是明亮的,聪明的古人将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造出了“明”,就是“明亮”的意思。(“明”读好后鼻音。认识新偏旁:“日”字旁) 3.给“明”找找朋友,组成新的词语:明天、明月、光明、明白。 4.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很多像“明”这样的汉字,它们就藏在《日月明》这首儿歌中。 板块二、识字生字,看字猜义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出示:日月明——“日+月=明”)你还能找到“明”这样,由其他字组合成的字吗?在文中圈出来。 3.学生圈画,指名汇报。(男、尖、尘、从、众、林、森) 4.朗读前四行,趣味识字。 (1)“日月明,田力男。” ①出示田里一名男子在劳作的图片,引导学生说说观察到了什么? ②写出汉字“男”。揭示字义,表示男子用力在田间耕作。 ③认读“力”。扩词:力气、用力、力量 ④再读本行课文,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 (2)“小大尖,小土尘。” ①让学生根据刚才的方法,猜猜“尖、尘”分别是什么意思?(“末端细小”为“尖”;“细微的土”为“尘”)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日月明》教学设计教案(公开课详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日月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认识“明、尘”等 11 个生字和日字旁 1 个偏旁。会写“木、林”等 5 个生字和卧钩 1 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领悟团结协作力量大的道理。积累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会意字构字特点,感受古人的造字智慧,激发自主识字的热情。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尝试用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尝试用会意字的构字特点猜字义;学写笔画卧钩。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字卡、词卡。(教师) 2.准备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认识“明、尘”等 11 个生字和日字旁 1 个偏旁。会写“木、林”等 5 个生字和卧钩 1 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积累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 借助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认识“明、尘”等 11 个生字和日字旁 1 个偏旁。会写“木、林”等 5 个生字和卧钩 1 个笔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发兴趣 1.教师引言:(课件出示太阳图案)这是什么?(太阳)古人根据太阳的样子造出来的字是什么?(日)(课件出示月亮图案)这是什么?(月亮)古人根据月亮的样子造出来的字是什么?(月)古人不仅根据事物的形象造出了象形字,还通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造出一种非常有趣的字——会意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吧! 2.课件演示:日和月合到了一起。 3.教师导学:看,光芒四射的太阳和皎洁的月亮走到了一起,组成了一个新字,你们认识它吗?(明) 二、以字引文,兴趣读文 1.认识“明”字。 (1)导言:谁愿意给大家读读这个字? (2)教师指名读,强调“明”是后鼻音。 (3)教师导学:日是光芒万丈的,月也是明亮的,两个字放到一起组成的新字是什么意思呢? (4)学生看课件猜想生字“明”的意思并互相交流。 (5)教师组织学生给“明”组词。 预设:光明、明亮、明白、明朝…… 2.读文感知。 (1)过渡:(课件出示“明”)看,日和月相处得多友好呀,“日”总是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识字(二)《日月明》同步练习B卷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识字(二)《日月明》同步练习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基础运用 (共5题;共45分) 1. (6分) (2020五上·期中) 辨字组词。 慕________ 浸________ 悔________ 幕________ 侵________ 诲________ 2. (16分)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陨________ 肢________ 倚________ 酿________ 损________ 肤________ 椅________ 配________ 侨________ 披________ 酒________ 豪________ 桥________ 波________ 洒________ 毫________ 3. (10分)比一比,再组词。 嗓________ 值________ 祥________ 魄________ 恼________ 桑________ 殖________ 详________ 魂________ 脑________ 4. (8分)看拼音写词语。 pūdǎjiēshíbiǎo yǎn wúyuán wúg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īdài chōng fèn zhìliàng shǒu wǔzúdǎ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5分)选字填空。

参考答案一、基础运用 (共5题;共45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日月明》教案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日月明》教案 设计说明 本篇韵文节奏明快,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字里行间揭示了会意字的构字特点,体现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能让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激发学生的识字热情。为使学生体会读韵文的快乐,教学过程采用“以读促悟——读中识字——再读再悟”的模式,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读,对会意字的认识从朦朦胧胧到逐渐清晰再到豁然开朗,完成这一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引起学生对学习会意字的兴趣,激发其探究会意字的欲望,进而培养学习汉字的浓厚兴趣。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字卡、词卡。(教师) 2.准备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知,激发兴趣 1.教师引言:(课件出示太阳图案)这是什么?(太阳)古人根据太阳的样子造出来的字是什么?(日)(课件出示月亮图案)这是什么?(月亮)古人根据月亮的样子造出来的字是什么?(月)古人不仅根据事物的形象造出了象形字,还通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造出一种非常有趣的字——会意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吧! 2.课件演示:日和月合到了一起。 3.教师导学:看,光芒四射的太阳和皎洁的月亮走到了一起,组成了一个新字,你们认识它吗?(明)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通过复习象形字,引入会意字,可以激起学生对汉字的探究欲望,也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探究的基调。 二、以字引文,兴趣读文 1.认识“明”字。 (1)导言:谁愿意给大家读读这个字? (2)教师指名读,强调“明”是后鼻音。 (3)教师导学:日是光芒万丈的,月也是明亮的,两个字放到一起组成的新字是什么意思呢? (4)学生看课件猜想生字“明”的意思并互相交流。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日月明(6)-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日月明(6)-部编版 识字第9课日月明教学内容识字——日月明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木、林、土、力、心”5个字。 2.初步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 3.正确、流利地朗读韵文。 教学重点认识11个生字,会写“木、林、土、力、心”5个字。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生字加工厂贴图、相关的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备注一、出示图片,激发兴趣1.教师引言:(课件出示太阳图案)这是什么(太阳)古人根据太阳的样子造出来的字是什么(日)(课件出示月亮图案)这是什么(月亮)古人根据月亮的样子造出来的字是什么(月)2.课件演示:日和月合到了一起。 微课播放:微课介绍“明”的演变过程,让学生在微课动画中识字,体会明从象形字到小篆到楷体的演变过程。 二、以字引文,兴趣读文1.认识“明”字。 (1)导言:谁愿意给大家读读这个字( 2)教师指名读,强调“明”是后鼻音。 (3)教师导学:日是光芒万丈的,月也是明亮的,两个字放到一起组成的新字是什么意思呢?理解明的意思:鼓励使用组词的方式认识明,如:明亮、光明。明的意思就是明亮之意。 (4)学生看课件猜想生字“明”的意思并互相交流。 (5)教师组织学生给“明”组词。 预设:光明、明亮、明白、明朝……2.读文感知。 (1)过渡出示“生字加工厂”贴图,引导学生观察,将“日”和“月”放入“生字加工厂”,就能生产出“明”字。“明”字是“日”和“月”拼在一起,今天我们还要认识许多这样的字。让我们翻开书看一看吧,它们都藏在《日月明》这一课里。 (2)激趣读文今天老师要带你们一起去秋游,今天秋游的目的地就是参观生字加工厂。但是同学们要先读好课文,将课文中的生字找到,运上火车,才能出发哦。 学生朗读课文,读出生字。 (3)生字过关学生将课文中的生字找出,开火车读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将生字宝宝都运上火车。 (4)生字组词同学们,火车到站啦!请你组词将生字宝宝卸下来吧!试着用生字组词,学生开火车组出新词朗读。 全班齐读生字,再次记忆。 三、识记生字,理解字义1.学习会意字“男”。 (1)教师导学:同学们,我们终于到啦!接下来就要参观生字加工厂啦。让我们来看看生字都是怎么加工而成的吧!(2)多媒体课件出示:“田”和“力”。动图:农民伯伯耕地。配音:同学们,猜一猜,我们两个组合在一起是什么字(男)(3)教师导学:想一想,怎样才能记住“男”字预设: 生1:我是这样记住“男”字的:“田里用力”就是“男”。 生2:我能给“男”组词:男人。 (4)教师引导学生给“男”组其他词。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日月明》教学设计

9 日月明 教学目标: 1、借助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认识“明、尘”等11个生字和日字旁1个偏旁。会写“木、林”等5个生字和卧钩1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领悟团结协作力量大的道理。积累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会意字构字特点,感受古人的造字智慧,激发自主识字的热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联系新知 1、复习象形字造字(出示第四课内容):第四课的这些生字你还记得吗?一起来念一念。 引发讨论:这些字和旁边的这些图有什么关系?有趣吧,把事物画下来就成了字,这就是第一单元学过的象形字识字法。汉字有着许多的奥秘,今天要上的这节识字课,我们又将发现汉字怎样的秘密呢? 2、认识新字“明”: (1)今天我们会一起认识几个新朋友。我们先来看几个老朋友。(出示太阳)这是老朋友“日”,(出示月亮)这是老朋友“月”。(课件出示:一双手)这双手表示什么? (2)现在,太阳想和月亮手拉手,交朋友,成了一个新的字:“明”。(课件出示)“日”和“月”这两个老朋友住在一起,相处得很融洽,特别是“日”,它作为大哥哥让着小弟弟,它把大部分位置让给了“月”。这样组成的字才好看。(3)这个字读什么?(正音、齐读) 白天,太阳也就是日,发出万道金光,给大地带来了光明;夜晚,月亮发出柔和的光芒,也给大地带来了光明。这两个字都有带来光明的意思,它们合在一起也表示光明的意思,就有了“明”字,明的意思当然就是“光明”、“明亮”了。你们以前有没有见过“明”,你能用“明”组什么词语?(明天、明白) (4)揭示会意 像“明”这样,几个字合起来组成了新的字,这几个字的意思合起来就是这个新字的意思,我们一看到这个字就猜出它的意思,很容易记住它的字形,这种识字方法叫做会意字识字法。 (5)今天呢,我们就要慢慢来认识会意字,发现更多汉字的秘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生看课文原文。 请小朋友打开课文,端正好自己的读书姿势,眼睛看着识字课第9课课题的第一个字,听一听这首小儿歌,小朋友的眼睛跟着读的速度,读到哪个字,小眼睛就看到那个字。如果读到了哪个字是你以前不会的,你可以在心里默默地记一记。 2、师范读,生跟读。 (1)师:你想跟老师读吗?这是小朋友第一次跟老师读,老师半句半句的读,

部编版一上语文识字9 日月明 教学设计

9 日月明 教学目标: 1.借助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认识“明,力,”等11个生字和日字旁1个偏旁。会写“木,林”等5个生字和卧构1个笔画。 2.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掌握运用会意字识记生字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掌握会意字识记生字的方法。 准备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每课三分钟:了解《人民英雄纪念碑》让学生知道它为什么叫英雄纪念碑。一、复习旧知,激发兴趣 1.教师引言:(课件出示太阳图案)这是什么?(太阳)古人根据太阳的样子造出来的字是什么?(日)(课件出示月亮图案)这是什么?(月亮)古人根据月亮的样子造出来的字是什么?(月)古人不仅根据事物的形象造出了象形字,还通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造出一种非常有趣的字——会意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吧! 2.课件演示:日和月合到了一起。 3.教师导学:看,光芒四射的太阳和皎洁的月亮走到了一起,组成了一个新字,你们认识它吗?(明) 4.认识“明”字。 (1)导言:谁愿意给大家读读这个字? (2)教师指名读,强调“明”是后鼻音。 (3)教师导学:日是光芒万丈的,月也是明亮的,两个字放到一起组成的新字是什么意思呢? (4)学生看课件猜想生字“明”的意思并互相交流。 (5)教师组织学生给“明”组词。 预设:光明、明亮、明白、明朝…… 5.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二.读文感知。 (1)教师范读韵文,学生指字跟读。 (2)引导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读一读,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齐读韵文。 (4)男女生比赛读。 (5)教师导学:看到你们无论怎么读都读得那么好,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读,咱们来合作读,好不好?(好)老师读日月——你们接(明)。 (6)教师导学:看到你们现在已经能把韵文读得这么正确、流利,我想增大些难度,你们敢接受挑战吗?(敢)(多媒体课件出示去掉拼音的韵文)看,没有了拼音,你们能准确地读出韵文吗,先和同桌读一读。 (教师先引导学生小组读,再指名读。) 三、识记生字,理解字义 1.老师出示词语,学生开火车读,师生纠错、正音。 2.识字开花:师指名读,其余同学跟读。重点关注后进生。 3.认识汉字的结构。师指名回答。 4.师出示:明、尘、从、众、双、林、森, 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变化,重点观察捺的变化。 5.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学习:尘、木、林、从、双、森、众。 6.师:通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的字就是会意字。 1.学习会意字“尘”。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识字9《日月明》教学设计5

9日月明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篇韵文节奏明快,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字里行间揭示了会意字的构字特点,体现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能让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激发学生的识字热情。为使学生体会读韵文的快乐,教学过程采用“以读促悟——读中识字——再读再悟”的模式,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读,对会意字的认识从朦朦胧胧到逐渐清晰再到豁然开朗,完成这一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引起学生对学习会意字的兴趣,激发其探究会意字的欲望,进而培养学习汉字的浓厚兴趣。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字卡、词卡。(教师) 2.准备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知,激发兴趣 1.教师引言:(课件出示太阳图案)这是什么?(太阳)古人根据太阳的样子造出来的字是什么?(日)(课件出示月亮图案)这是什么?(月亮)古人根据月亮的样子造出来的字是什么?(月)古人不仅根据事物的形象造出了象形字,还通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造出一种非常有趣的字——会意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吧! 2.课件演示:日和月合到了一起。 3.教师导学:看,光芒四射的太阳和皎洁的月亮走到了一起,组成了一个新字,你们认识它吗?(明)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通过复习象形字,引入会意字,可以激起学生对汉字的探究欲望,也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探究的基调。 二、以字引文,兴趣读文 1.认识“明”字。 (1)导言:谁愿意给大家读读这个字? (2)教师指名读,强调“明”是后鼻音。 (3)教师导学:日是光芒万丈的,月也是明亮的,两个字放到一起组成的新字是什么意思呢? (4)学生看课件猜想生字“明”的意思并互相交流。 (5)教师组织学生给“明”组词。 预设:光明、明亮、明白、明朝…… 2.读文感知。 (1)过渡:(课件出示“明”)看,日和月相处得多友好呀,“日”总是让着“月”,“月”总是伴着“日”,多棒的组合啊。这节课,我们要学习许多像“明”这样的字,让我们翻开书看一看吧,它们都藏在《日月明》这一课里。 (2)教师范读韵文,学生指字跟读。 (3)引导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读一读,教师巡视指导。 (4)全班齐读韵文。 (5)男女生比赛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