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明史06试题

世界文明史06试题
世界文明史06试题

Chapter 6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Classical World

1) The marriage chest of Secundus and Projecta suggests

A) Rome had a shortage of silver that was collapsing the economy.

B) paganism was dominant in Rome.

C) the hereditary system of imperial succession produced emperors of mediocre talents such as Secundus.

D) Christianity was dominant in Rome.

E) both ancient Roman beliefs and early Christian beliefs were blending.

2) Rome?s military asserted greater

influence in the third century C.E. by A) senatorial cooperation in the dismantling of the old virtues.

B) front-line army commanders restructuring the empire in favor of the army.

C) dictatorial rule by the praetors, who subverted law instead of preserving it.

D) accepting reductions in pay.

E) debasing coinage to achieve the illusion of higher pay.

3) Which of the following was NOT a change in imperial military policy in the third century?

A) Commanders that had been created as emperors tried to increase military pay.

B) Frontier settlements were abandoned as military forces were withdrawn.

C) Soldiers were allowed to marry even while on active duty.

D) Capable soldiers could hope to rise to public office regardless of their birth.

E) Frontier settlements developed into traditional Roman towns and civilization.

4) Which of the following did NOT

represent a threat to the Roman frontiers in the third century?

A) The Sassanid dynasty in Persia

B) The Germanic barbarians on the Rhine and Danubian frontiers

C) The Mauryan dynasty in India

D) The Berber tribes of Africa

E) The Celts in Britain

5)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concerning the emperors of the third century is most accurate?

A) Most emperors were chosen from among the ranks of Roman senators.

B) Emperors radically reduced the

influence of the armies within the empire.

C) Emperors successfully overcame the economic problems of the day. D) Between 235 and 284 C.E., 17 of the 20 emperors were assassinated or killed in civil war.

E) Military emperors were more effective than hereditary emperors. 6) The average citizens suffered most of the economic burden because of A) the required love offering made to Janus, the double-headed god of fortune.

B) exorbitant financial sacrifices required by the gods.

C) demands of tribute made by the barbarians.

D) tax increases they could not avoid by bribing or intimidating tax collectors.

E) poorly planned and run Roman economy based on trade, not agriculture.

7) As Rome was racked with internal tension, the Germanic world was

A) expanding into an industrial giant.

B) rapidly disintegrating into smaller but more efficient national states.

C) regressing into a mosaic of broken tribal pieces.

D) developing into a number of powerful military tribal confederations.

E) divided into social classes of honestiores and humiliores.

8) External threats to Rome included the powerful Persians who, under Shapur I, defeated Emperor ________ and held him captive for the remainder of his life.

A) Augustus

B) Hadrian

C) Severus

D) Valerian

E) Maximinus

9) German social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 was initially based on

A) Germanic kings strictly forbade raiding and violence between clans. B) Germanic communities were exclusively nomadic and pastoral.

C) men measuring their social status by cattle and martial ability.

D) Germanic society was matriarchal, with households dominated by women.

E) seafaring and trade with Rome.

10) What individual functioned like a

Roman ?Robin Hood? or b andit, indicating the desperate conditions of common people such as slaves, soldiers, and peasants in the late Roman Empire?

A) Bulla the Lucky

B) Spartacus

C) Maximinus

D) Tacitus

E) Bacaudae

11) According to Tacitus, Germanic kings of the second century

A) were myths invented by moralistic Roman writers.

B) were picked on the basis of noble birth.

C) had absolute authority.

D) were mere figurehead leaders.

E) were all powerful in social, political, and religious matters.

12) What upset the balance of power and wealth within the Germanic world?

A) slavery

B) contact with the Roman Empire

C) wergeld

D) the comitatus

E) Persian bribes

13) The Goths were unique as a

Germanic tribe in that

A) they never entered the Roman Empire.

B) they were led and controlled by a five-man council.

C) they were a settled people uninterested in warfare.

D) their kings exercised more military authority than was usual.

E) they conquered all other Germanic tribes.

14) Which of the following was NOT a reform for which Emperor Diocletian was responsible in the late empire?

A) The division of the Roman Empire into eastern and western parts

B) The emperor now took the titles dominus (?lord?) and Iovius (?god?).

C) The reduction of the bureaucracy of imperial administration

D) The militarization of Roman society to prepare the empire for victory

E) The concept of Tetrarchy, or rule by four

15) Which of the following groups lost power due to Diocletian?s reforms?

A) Civil administrators

B) Traditional Roman priesthoods

C) Decurions, members of local city councils

D) Soldiers

E) Centurions

16) Which of the following was NOT a part of Diocletian?s reign?

A) Destruction of the local city councils

B) Incorporation of civil administration into the military

C) Inability to control inflation

D) Binding small farmers to their land

E) Persecution of Christians

17) Diocletian?s persecution of the Christians began in what year?

A) 303 B) 285 C) 313 D) 312 E) 305

18) What tetrarchy leader took control of the Roman world after the abdication of Diocletian and Maximian, using Christianity as his centralizing belief for a new Rome?

A) Constantine

B) Maxentius

C) Attila

D) Septimus

E) Constantius

19) What city formerly known as Byzantium became ?the new Rome? of Constantine?s reformed empire?

A) Antioch

B) Constantinople

C) Bethlehem

D) Alexandria

E) Londonium

20) What Christian bishop of Milan excommunicated the emperor Theodosius until the ruler did penance for the massacre of the citizens of Thessalonica?

A) Ambrose

B) Hugh of Lincoln

C) Hilary of Tours

D) Augustine of Hippo

E) Constantine of Byzantium

21) Christianity became the established state religion of the Roman Empire

A) as a direct result of barbarian invasions.

B) when pagan priests invoked Jesus to take Jupiter?s place.

C) in the first century C.E.

D) when Constantine converted to Christianity, followed by Theodosius? banning of other religions.

E) by miraculous conversions of all soldiers in 390.

22) In the fourth century the Christian population increased from 5 million, or about one-tenth of the Roman Empire, to ________, or about half of the empire.

A) 100 million

B) it actually decreased

C) 50 million

D) 30 million

E) 10 million

23) The Roman emperors utilized Christianity to

A) reunite their empire under pagan traditions.

B) enforce Arian teachings on the nature of god.

C) create salvation for all peasants and slaves.

D) help regain a measure of control in a crumbling Roman world.

E) support Gnostic views of Christian brotherhoods.

24) What was at the heart of the Christological controversies?

A) The nature of Jesus and God as united or separate and the nature of Jesus as human or divine

B) Whether the empire should be ruled

by bishops or by emperors

C) Whether the empire center was in Rome or Constantinople

D) Whether the Christian Church was centered in Rome or Constantinople E) What the authority of the Council of Nicaea was if any

25) Origen?s contribution to developing

a new European perspective was

A) turning Platonic and Gnostic thought into a rational, understandable philosophy.

B) the rewriting of scriptures for everyday life in a chaotic Rome.

C) his synthesis of the Neoplatonic tradition with Christian virtues.

D) Christianity and Manicheanism to form a plausible union of diverse values.

E) his final defeat of paganism.

26) What theologian was the primary opponent of the Donatists and Pelagians?

A) Augustine of Hippo

B) Anastasius

C) Justin Martyr

D) Origen

E) Arius

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 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深刻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对其历史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 A . 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 . 开启近代化探索历程 C . 开创完全意义上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D . 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 适合填入表中“?”处的是() A . 手工业 B . 民用工业 C . 轻工业 D . 矿冶业 3. 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自古以来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历史上它被割占的不平等条约是()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4.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应谋求制度的变革。这时期先进中国人的代表人物是() A . 洪秀全洪仁玕 B . 曾国藩李鸿章 C . 康有为梁启超 D . 陈独秀李大钊 5. “一个旧制度终于在20世纪的晨曦中消亡,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崭新的民国。”这里的“旧制度”是指()

A . 封建制度 B . 封建帝制 C . 君主立宪制 D . 共和制度 6. 如下图所示毕业时间换算成公元纪年是() A . 1907年 B . 1917 C . 1918年 D . 1919 7. 清末状元张謇创办大生纱厂,此举践行的思想是() A . 民主共和 B . 实业救国 C . 民主科学 D . 和平建国 8.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转折点,对“转折点”的理解正确的是() A . 确定了中共历史上第一个党纲 B . 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 C . 开始确立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D . 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9. “十四年抗战”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 A . 九一八事变 B . 西安事变 C . 七七事变 D . 八一三事变 10. 综合下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B .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共同御侮的民族解放战争 C . 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D . 抗日战

历史人教版必修1《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练习题

第5 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随堂作业——练双基 一、选择题 知识点一 希腊文明的摇篮 1.《希腊简史》中写道:“所有这些城邦的共同之处是,在各城邦之间的关系上,城邦是独立自主的。城邦对城邦都划定了边界,可以宣战或议和,互派大使,签订条约,缔结同盟。??这就赋予了希腊历史的特殊重要性。”由此可见,古希腊的社会状况是() A .城市兴起B.列国分立 C.海洋文明D .战乱频繁 答案:B 解析:由题干材料分析可知,古希腊由众多城邦组成,各个城邦 都是独立自主、边界分明的,故B 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城邦的特点,A 项不全面;古希腊文明属于海洋文明,但C 项与题干无关,排

除;D 项与题干材料反映的主题不符。 2.当代学者顾准说:“城邦制度和直接民主两者是相互依存、 互为条件的。”雅典城邦为直接民主提供的条件是() A .城邦人口相对集中,互相比较熟悉 B.城邦公民不从事劳动,闲暇时间多 C.城邦人口较少,而且公民数量更少 D.城邦政务简单,人人都有能力管理 答案:C 解析:雅典城邦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小国寡民,由于国家小,人口少,而且公民人数更少,这才使得直接民主能够实施。故选C。 3.公元前8~前6 世纪,地中海和黑海周边地区兴起了上千个城邦。在当时,这些城邦实际上是指() A .古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 B.古希腊的一个区域城市 C.古希腊的一些基本村社 D.古希腊的一群殖民据点 答案:A 解析:公元前8~前6 世纪,希腊出现了很多个独立自主的小 国, 史称“城邦”或“城市国家

知识点二 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4.梭伦改革前,雅典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贵族与王权的矛盾 B.王权与平民的矛盾 C.平民与贵族的矛盾D.贵族与议事会的矛盾 答案:C 解析:梭伦改革前,贵族在政治、经济上拥有特权,广大平民政治上无权,经济处境不断恶化,为缓和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当选为执政官的梭伦推行改革。 5.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说:“ (他)采取曾是最优秀的立法,拯救国家,消除了过分专横的寡头政体,解放平民,使其免于 奴役,并建立了平民政体的祖制。”材料中的“他”指() A .伯里克利B.克利斯提尼 C.柏拉图D.梭伦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 消除了过分专横的寡头政 体”“解放平民”“建立了平民政体的祖制”可知,材料评价的是梭伦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的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D 项正确。 6.“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财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

世界文明史期末论文

世界文明史期末论文 通过一个学期对世界文明史的学习,我对世界文明有了一定的了解,增加了很多人文知识,丰富了思想。 课堂上主要教授了古埃及文明,古罗马文明,古希腊文明,爱琴海文明,犹太文明使我对各种文明有了充分的认识,老师还在讲述过程中适当加入了许多神话故事,体现了各种文明的特色,更有利于我们了解各种文明。 在已经学习过的各种世界文明中,相比之下,最让我感兴趣的,是古代埃及文明。 一、金字塔 说到埃及,大家一般都会想到金字塔,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 金字塔是一种高大的角锥体建筑物,底座四方形,每个侧面是文字三角形,样子就像汉字的"金"字,所以我们叫它"金字塔"。在古代埃及文中,金字塔是呈梯形分层的,因此金字塔又称作层级金字塔。伊姆荷太普设计的塔式陵墓是埃及历史上的第一座石质陵墓。 在最早的时候,马斯塔巴是埃及法老死后的永久性住所。到了后来,埃及人产生了国王的灵魂要升天成为神的观念。 “为他建造起上天的天梯,以便他可由此上到天上”。(《金字塔明文》) 金字塔就是把法老送上天的阶梯。 与此同时,古代埃及太阳神“拉”的标志是太阳的光芒,金字塔的角锥体形式所象征的就是刺破青天的光芒,表示了埃及人民对太阳神的崇拜。 “天空把自己的光芒伸向你,以便你可以去到天上,犹如拉的眼睛一样”。(《金字塔明文》) 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寝。作为统治者的法老们不仅想在活着时统治人间,而且还想在死后成为神,主宰阴界。因此,法老死后,便将内脏取出,浸以防腐剂,再填入特制香料,制作成木乃伊,将尸体长久保存。金字塔便是存放法老木乃伊的陵寝。 大型的金字塔一般建于约公元前2664~前2180 年,在古埃及之都孟菲斯之北不远的吉萨、塞加拉、拉苏尔,梅杜姆以及阿布西尔等地都有大量的遗址。 在众多金字塔中,最为著名的是吉萨大金字塔,它位于开罗西南约13公里的吉萨地区。这组金字塔共有3 座,分别为古埃及第四王朝的第二代法老胡夫、第四代法老卡夫勒和第六代法老孟考勒所建。 金字塔十分宏伟壮观,巧夺天工,有人觉得仅凭古代埃及人的技术是不可能建造出金字塔的,他们怀疑金字塔是外星人造出来的,或者是更远古的人类留下的。 二、宗教 要了解古代埃及的文明,就必须知道古代埃及的思想,知道古代埃及的宗教。 宗教是古埃及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贯穿了整个古埃及历史。赫利奥波利斯、孟菲斯、

第4讲 精练习题 高效作业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2020·湖北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联盟高三联考)启蒙学者们认为,按照他们的思想推翻封建统治之后,一切“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可是,事实却完全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文艺作品是() A.《红与黑》B.《人间喜剧》 C.《老人与海》D.《巴黎圣母院》 解析:选D。由材料“事实却完全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表明是对启蒙学者理想王国的失望,这是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巴黎圣母院》典型地表现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故选D项。 2.(2020·南宁二模)一位诗人在其文学创作中,回顾了法国大革命,想到了卢梭、伏尔泰等号召人民推翻封建暴政;缅怀了意大利古代光荣的历史,提到了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等意大利著名作家。材料表明这位诗人() A.反对肤浅的抒情 B.擅长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 C.追求理想的世界 D.强调文艺创作应遵从理性 解析:选C。根据材料“回顾了法国大革命,想到了卢梭、伏尔泰等号召人民推翻封建暴政;缅怀了意大利古代光荣的历史,提到了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等意大利著名作家”可知,这位诗人属于浪漫主义流派,浪漫主义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追求理想世界,故选C项。

3.(2020·河南高考适应性考试)法国大革命前的画家与小说家,或着墨于父子关系的紧张,或从“父亲不在”写起,不啻对“父亲的权力”打了一个大问号。而革命时代的立法诸公,就是在这种文艺氛围之下成长起来的。材料表明() A.法国文人皆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B.文艺对法国大革命的积极影响 C.文艺作品是大革命的思想根源 D.文艺家已成为大革命的领导者 解析:选B。“革命时代的立法诸公,就是在这种文艺氛围之下成长起来的”体现了文艺作品对法国大革命的积极影响,故选B项;题中所述现象并不能代表所有法国文人,排除A项;法国大革命的思想根源启蒙思想,排除C项;材料论述的是革命时代的“立法诸公”受到文学的影响,不能说明文艺家已成为大革命的领导者,排除D项。 4.(2020·滨州高三期末)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画家大卫的作品风格是“考古式地真实再现当时的情景”,他创作出《马拉之死》(雅各宾派的核心领导人)、《拿破仑加冕》等作品,被誉为“历史的见证者”。这表明大卫的作品() A.深受现代主义影响 B.推动历史革命进程的发展 C.反映社会重大题材 D.属于浪漫主义美术的范畴 解析:选C。根据“法国大革命时期”“马拉”“拿破仑”等信息可知,大卫的作品反映了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属于新古典主义美术作品,故选C 项。 5.(2020·广东五校协作体联考)18至19世纪,欧美作家笔下“地球是人类的母亲”“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等,“他们谋求一种隐喻以把好的纯朴的自然状态与(假设的)邪恶的人类行动和科学工业世界的败落及世界观相对比”。这些作品主要表达() A.对科学发展的期盼B.对理性社会的追求 C.对自然风光的向往D.对西方文明的忧虑 解析:选D。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到19世纪欧美各国开始工业革命,自然环境也开始遭到破坏,所以一些作家借作品表达对西方文明的忧虑,故D项正确;作家的认识也是感性的,他们并没有对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进行深入思考,因此不会涉及科学发展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中作家只是对工业革命下自然状态的破坏感到担忧,并没有提出

江苏省宿迁市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

宿迁市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测试试卷 高二历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初《礼记·王制》记载:“作左道以惑众,杀;作奇器异服奇技淫巧以疑众,杀;行 伪而坚、言伪而辩、学非而博,杀。”到了战国时,孟子说:“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从以上变化可知 A.社会风俗决定思想变迁 B.政权聚散影响思想发展 C.学术自由推动思想多元 D.军事争霸导致思想争鸣 2.东汉《论衡·谴告》中说:“夫天道,自然也,无为。如谴告人,是有为,非自然也。黄老 之家,论说天道,得其实也。”材料表明作者 A.主张奉道家为正统 B.融合阴阳五行思想 C.宣扬君权神授理论 D.反对天人感应学说 3.宋代一学者治学气魄宏大,提出:“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的观点。由此可知,他认为 治学应 A.抛弃儒学经典 B.挖掘本心明道 C.力求格物穷理 D.强调经世致用 4.明中后期人们对理学出现了深深的信仰危机,从封建社会的母体中产生了一股在批判宋明理 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提倡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潮。这股“思潮” A.取代理学成为主流 B.反映资产阶级诉求 C.使得儒学焕发生机 D.触发思想解放运动 5.威廉·麦克高希在《世界文明史》中说:“由于他们的书面文字基于字母系统,欧洲人能够 比中国人更有效地开发这一技术。他们书面文字中的字母很少,这使批量生产变得十分经济”。材料中的“这一技术” A.早在唐朝就已经传入欧洲 B.成为摧毁欧洲城堡的有力武器 C.促进地理大发现时代到来 D.推动欧洲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6.有一副对联写到:“三五步千山万水,六七人百万雄兵”,充分体现了中国某一艺术形式的特 征。这种艺术形式是 A.国画 B.书法 C.京剧 D.文学 7.近代思想家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写到“(今)时势又变,屏藩尽撤,强邻日逼”,面对此 局面,提出了从政治、经济、教育、舆论、司法等方面的社会改造方案。但他在书名的“危言”前一定要加上“盛世”两字。由此可推断该作品 A.成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前 B.宣传“师夷长技”思想 C.深受现实政治局势影响 D.主张积极推行社会革命 8.陈旭麓认为:“过去久被士人置于眼界之外的‘夷务’,在林则徐的手里开始成为一门学问。 由此,以儒学修齐治平的入世精神为宗旨,并归宿于国计民生的经世致用之学,内容上发生了重大变化。”下列对该则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西学东渐”开始兴起 B.“夷夏观念”遭到否定 C.“中体西用”付诸实施 D.传统文化内容得到延伸 9.右图是1924年1月20日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 会上对“民生主义”作出的新说明。他解释说:“本党同志 于此便可十分了解共产主义与民生主义毫无冲突,不过范 围有大小耳。诸君既能明白民生主义此之真意,则新旧同 志因误会、怀疑而生之暗潮,从此便可打消。”孙中山意在 强调 A.国共两党有共同诉求 B.国共两党根本利益一致 C.民生主义是最高目标 D.接受共产主义革命思想 10.“(毛泽东的)这篇文章一发表,不仅在中国共产党内,而且在全国各个政党和广大民 众中,如同拨云见日,使人们豁然开朗,连蒋介石也深表佩服”。“这篇文章” A.阐释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B.正确预见中日战争走势 C.明确中国革命步骤问题 D.提出建立联合政府设想 11.我国在1952—1953年进行了大规模的院系、专业调整,加强了工程、师范和农林等方 面的专业人才的培养,使专门学院尤其是工科类专门学院有了相当可观的发展。这一做法 A.符合当时国情需要 B.贯彻全面发展教育方针 C.落实科教兴国战略 D.推动国民教育体系形成 12.有人评论中国一项科技成就:“它的发射成功,拉开了中国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

世界文明史东亚文明的冲突与融合

上海政法学院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世界文明史(25I000001)课程论文评分标准 专业班级考生亲笔签名学号成绩 一、论文评分标准:100分【主要分为:论文结构50分;语言组织30分;论文格式20分】具体评分标准如下: (1)论文结构:50分A.论文层次分明,内容组织有序:40~50分;B.论文层次一般,内容组织一般:25~39分;C.论文层次不合理,内容组织不合理:25分以下。 (2)语言组织:30分A.不抄袭,语言简练,通顺。24~30分;B.不抄袭,语言一般,基本通顺。16~23分;C.语言不通顺,错别字多于十个。15分以下。 (3)论文格式:20分论文应有标题、中文摘要、中文关键词(3~5)、正文(应有引言、分层次论述、结论等部分),论文文末应有参考文献。否则酌情扣分。 (4)本课程论文须当面交给授课老师,然后签字确认。 二、请阅读以下资料 法国著名历史学家费尔南·布罗代尔在其《文明史——人类五千年文明的传承与交流》(中信出版社2014年版)一书中有这样几段话: 1、各种文明都在不停地借鉴它们所邻近的文明,哪怕它们“重新解释”和同化了它们所接纳的东西。的确,每种文明乍看之下都更像是一个铁路货场,在不断地接受和发送包罗万象的货物。(第62页) 2、一个文明通常不肯接受那种质疑它自身的任一深层结构的文化革新。(那些)由地理条件、社会等级制度、集体“心理”和经济需求等因素所施加的无尽无休的约束——这些意义深远的影响,……当代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考虑它们的时候,总是把它们看作完全是自然而然和理所应当的。这些实在便是我们现在所要说的“结构”。(第61-62页) 3、正如一个文明可以欢迎或排斥来自其他文明的成分一样,它也可以接纳或拒绝它自己历史的残存物。这一选择过程并不缓慢,而几乎总是无意识地或部分地进行。但多亏这样,一个文明通过“分割”出其固有过去的一部分,一点一点地改变着自己。(第64页) 一、请你结合我们这学期的世界文明史课程说一说对以上文字的理解,不少于300字。(30分) 二、结合世界文明史课程和自己对以上文字的理解,写一篇关于“文明的冲突与融合”的小论文,论文题目自拟、论文字数不少于2500字。(70分) 我对上述文字的理解: 三段文字是三种对待文化的态度。第一种是对外来文化的态度,第二种是短期来看自身文化的态度,第三种是长期来看对自身文化的态度。不得不说第二第三种态度之间有密切的联系,自身的历史决定着自身的体制,自身的体制同时又影响着自身的历史,而第一种对外来文化的接受程度也可以对其他两种态度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第一段文字,说明了文明是包罗万象的,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共同创造出来的,单一的文化必然是走不长久的。文明应该是森罗万象,海纳百川的。 第二段文字,表示了文明是渊源流长的,是深入人心的,是被外界条件约束的。文明是一个国家,地理、经济、制度的基础,因而人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比如封建体制)总是自然而然的接受流传下来的文明。短期来看,很难改变。文明构成了“结构”,“结构”决定文明的发展。 第三段文字,表达着文明从长期又是不断变化的,随着国家制度,国家经济等变化,文明也

2018-2019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2【含答案】

2018-2019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25题,每题3分,共75分)。 1.有学者指出:“埃及人是在岩石上砍凿出他们的艺术的。”以下史实可以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A.建造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 B.发明楔形文字 C.建造巴黎圣母院 D.建造麦加清真寺 2.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这一文明属于A.印度河文明 B.尼罗河文明 C.两河文明 D.地中海文明 3.有人到罗马旅游,夜间问一老者,“罗马夜间,为什么不能稍稍明亮一点?”那位老者说:“一座城市既然有了历史的光辉,就不必再用灯光来制造明亮。”以下各项中属于“罗马历史的光辉”的是() A.雅典民主政治 B.爱琴文明 C.共和国时期奴隶制盛行 D.雅典被称为“全希腊的学校”  4.图2是某同学整理的历史信息,据此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是()

A.古代希腊 B.古代罗马 C.中古时代的欧洲 D.古代欧洲文明 5.《荷马史诗》是一部不朽的世界文学名著,它是() A.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 B.阿拉伯帝国民间故事集 C.古希腊的著名悲剧代表作品 D.研究法国城市兴起的史料 6.645年,孝德天皇在日本史上第一次使用年号“大化”。第二年,他发布了《改新之诏》,在各个领域进行了制度改革。其内容之一是() A.实行贵族世袭制 B.把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 C.分封贵族为诸侯 D.没收农民所拥有的耕地 7.古希腊城邦中最著名的是以民主政治著称的雅典。雅典民主政治() A.体现了平等和公正等民主原则 B.适用于生活在雅典城邦的所有人 C.在梭伦当政时期发展到顶峰 D.是在雅典农民反对地主的斗争中形成的

世界文明史课程教学大纲

《世界文明史》课程教学大纲 一、《世界文明史》课程说明 (一)课程代码:03120002 (二)课程英文名称:World Civilization History (三)开课对象:全校学生 (四)课程性质: 世界文明史是一门文理基础人文类课程。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了解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历程的课程,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五)教学目的 通过?世界文明史?的学习,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过程有初步的概括了解,对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的地位和作用有所认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 (六)教学内容 世界文明史是一门讲述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历程的课程。内容包括古代文明的起源,世界文明的发端,包括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欧洲中世纪启蒙运动与近代文明、产业革命和现代化,全球一体化与世界文明的展望等。同时还将讲述各种相关的文明理论。 (七)教学时数 教学时数:36学时 学分数:2学分 (八)教学方式 以讲授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 考核方式为考试。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40% ,期末成绩占60%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 第一章人类文明的滥觞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远古人类的文明踪迹,掌握氏族文明的兴衰,理解原始宗教的起源。 1、使学生掌握氏族文明的兴衰。 2、使学生领会农业的诞生。 3、使学生充分理解原始宗教的起源。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远古文明人类的形成 一、远古人类的文明踪迹 二、农业的诞生与人类社会文明的确立 三、氏族文明的兴衰 第二节人类最初的文化成果 一、原始文字的产生及其类型 二、原始宗教观念的起源 三、文化艺术的萌芽 考核要求: 1、远古文明人类的形成 1.1远古人类的文明踪迹(了解) 1.2农业的诞生与人类社会文明的确立(掌握) 2、人类最初的文化成果 2.1原始文字的产生及其类型(掌握) 2.2原始宗教观念的起源(掌握) 2.3文化艺术的萌芽(了解) 第二章西方文明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西方古典文明、中古欧洲的基督教-封建文明、从中古向近代过渡时期的西方文明、近代西方文明产生的基础、近代欧洲文明,了解现代西方文明。 1、使学生充分理解西方古典文明。 2、使学生准确掌握中古欧洲的基督教-封建文明。 3、使学生准确掌握从中古向近代过渡时期的西方文明。 4、使学生理解近代西方文明产生的基础。 5、使学生理解近代欧洲文明。 6、使学生了解现代西方文明 教学时数:18学时

哈工大世界文明史导论论文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世界文明史导论 课程论文 题目:革新推进世界文明进程 学院:##########学院 专业:#######################班级:###########班 学号:############# 姓名:########## 20##年##月##日

革新推进世界文明进程 作者:##### 摘要:世界文明不断地往前发展,不断的在时间的冲刷下变得越来越璀璨,究其原因,不断地自我革新必然推动了这一进程。文艺复兴使人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从而推动了地理大发现的进程,同时许多古代的宗教典籍传入西欧,使人们产生了改革宗教的诉求。也正是人对革新的诉求推动了世界文明进程。 关键词: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宗教改革德国文明 1.人的发现和世界的发现 1.1文艺复兴 中世纪的欧洲,贸易中心集中在地中海沿岸,意大利是最早产生资本主义的萌芽的国家,资产阶级希望冲破教会神学的束缚。当时大量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典籍从东罗马帝国传到了意大利,新兴资产阶级的不断地壮大。14-17世纪意大利人才济济,汇集一处并且意大利处于丝绸之路的重要路段,较早接受了东方文化(造纸术,印刷术),加之教会对人们思想严格控制,激起资产阶级与平民的不满,于是一场弘扬新兴资产阶级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随即盛行。带来了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 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的核心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人文主义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思潮和指导思想,是早期资产阶级在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人文主义精神在当时的文化艺术的到了前所未有的体现。其中但丁被誉为文艺复兴的先驱,其代表作《神曲》大胆揭露了宗教统治的腐败和愚昧,可以说对文艺复兴的启动有着巨大影响。在艺术方面也涌现出大批杰出的作品,在对现实的抨击的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文明遗产。比如众所周知的达芬奇的著名画作《蒙娜丽莎》,画面中的人物含蓄的微笑将人的感情表现的淋漓尽致,有一种琢磨不透的感觉,达芬奇也正是对于这种人的感情的表达从而创就了其不朽的伟名。当然文艺复兴在其他学科领域也成就非凡,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精神财富。 文艺复兴是向精神领域的进军,促使欧洲人从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其强调人的价值,肯定人的力量,唤醒人积极进取的精神、创造精神以及科学实验的精神,从而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确立开辟了道路。文艺复兴是对人的发现,是对人的本质性的探索与发掘,其对人的肯定更是一种前所未有的革新,极大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 1.2地理大发现 如果说文艺复兴是对人的发现,那么地理大发现就是对世界的发现。当时欧洲各国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这些国家为了扩展商业和殖民活动,积极发展航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课时作业:第5课 开辟新航路

第5课开辟新航路 一、选择题 1.(2017·太原高一检测)开辟新航路的探险家都是在西班牙或葡萄牙的资助下完成探险活动的,这主要是因为与西欧其他国家相比,西、葡两国() A.王室大力支持 B.地理位置优越 C.商业资本发达 D.金银需求量大 答案 A 2.下图中,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的航海路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A 3. 1992年许多国家为纪念某一历史事件纷纷举行500周年纪念活动,但引起了美洲印第安人后裔的强烈不满,他们打出标语:“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与该纪念活动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郑和下西洋 B.迪亚士到达好望角 C.哥伦布航行到美洲 D.麦哲伦环球航行 答案 C 4.(2017·北京市普通高中会考)有学者认为:“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这表明() A.亚非拉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C.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确立 D.经济贸易活动取代殖民战争 答案 B 5.(2017·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据《世界文明史》:1540年前后,“由于墨西哥、玻利维亚和秘鲁开采的白银大量输入……结果造成(欧洲)严重的通货膨胀,物价和工资上涨到如此惊人的程度”。导致这次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

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垄断组织的出现 C.工业革命的开展 D.世界市场的形成 答案 A 6.(2017·11月浙江学业水平测试)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远洋航行,甩开了横亘东西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开辟了欧洲与亚洲贸易交通的新孔道,终结了欧洲与东方陆路隔绝的状态。其所产生的影响是() A.重新联结传统商路 B.国际劳动分工格局形成 C.世界市场快速形成 D.推动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答案 D 7.如图是《万国宇宙图》中的一幅14世纪欧洲人对遥远国度的想象图。图中的人们身体畸形,似妖似兽,丑恶可怕。造成欧洲人这种认识的客观原因是() A.世界各地处于相对孤立的状态 B.新航路开辟前对东方人的丑化 C.对遥远国度的畸形人感到恐惧 D.生产力水平低人类未进化完毕 答案 A 8.(2018·湖南永州高一下学期期中)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之下,哥伦布在美洲大陆游历了一番,表示很遗憾,那里并不像马可·波罗吹嘘的“黄金遍地,香料盈野”。据此可知() A.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动因明显 B.哥伦布找到了通往东方的航路 C.世界市场的雏形并未形成 D.哥伦布远洋航行的目标模糊 答案 A 9.15世纪末,下图中卡里库特的国王请某位航海家转交给葡萄牙国王一封信,同意与葡萄牙人进行商品贸易,但是要求他们带着金银、珊瑚和红呢绒来换取肉桂、丁香、胡椒。这位航海家是()

[精选]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卷(有答案)

沈阳市郊联体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文综历史 24.西周早中期,大量青铜器豪华精美、端庄厚重,礼乐器众多。战国中晚期,大量青铜器风格朴素、注 重实用,日用器更普遍。这反映了 A. 长期的战乱使青铜铸造业衰落 B.战国时期贵族政治经济实力下降 C.铁器推广使青铜器的需求减少 D.战国时期的改革废除了礼乐制度 25.从秦汉的三公九卿制到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不仅保持了政府官员的皇家仆从性质,更把它正规化、政 权化。这主要体现出 A.宗法制度逐渐完善 B.权力中枢决策的规范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家国一体政治的发展 26.罗马法规定,必须宣明奴隶、动物或不动产的缺陷,否则受损的购买者可以取消买卖。这反映罗马法 A.尊重社会契约 B.强调商业道德 C.保护居民财产 D.遵循市场机制 27.下表是《德国三大产业劳动力比例变化( 1882-1907 年)》。据此可知,当时德国 A.农业人口的流失导致了农业衰退 B.城市化与工业现代化的进程缓慢 C.经济结构得到了重大调整和完善 D.工业和服务业已与英国并驾齐驱 28.据记载,18世纪初英国国王常用赏赐官联俸禄的方式拉拢下院议员,得到职位和年金的下院议员通常 对国王唯命是从,被称作“宫廷党”。由此可知 A.英国政党政治基本形成 B.英王权力日益趋向膨胀 C.英王操纵了议员的选举 D.君主立宪体制尚未完善 29.佃农在魏晋时又叫“佃客”,是指世家豪族荫庇下的农民;在唐朝以后,佃农指完全失去土地,租种 地主土地的农民;宋代以后佃农编人国家的户籍,不再是地主的私属,须交纳丁税和负担徭役。据此可知,古代佃农 A.一直都是赋税的主要承担者 B.对地主的依附关系明显加强 C.始终未摆脱地主的压迫和剥削 D.身份和地位有所改善 30.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各州在条件许可的情况,特别在农村及正处于严重经济贫 困的地区,扩大和改善促进妇幼保健设施。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期末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期末综合检测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 1. 《世界文明史》中说:“(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的基础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导致中国思想家关注这一主题的主要原因是() A.统治者政策的引导B.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C.社会的剧烈变动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2. 孔子曾说,用麻布制礼帽,符合传统的礼;现在用丝料,比较省功,我赞成。又说,礼节仪式,与其奢侈,不如节俭;丧礼,与其注重仪式的完备,不如真正悲戚。这表明孔子主张() A.调整礼的形式以适应现实需要B.严格遵守周礼,反对变革 C.重视事物的现象与本质的统一D.人与人之间应该仁爱和谐 3. 《王阳明全集》载:“先生临之,只发《大学》万物同体之旨,使人各求本性,致极良知以止于至善,功夫有得,则因方设教,故人人悦其易从。”可见,王阳明施教的基本原则() A.知行合一B.致良知C.人悦易从D.随材适性 4. 明代文人徐渭说:“乾之健也,天之命也,人心之惶然而觉,油然而生,而不能自己者也。非有思虑以启之,非有作为以助之,则亦莫非自然也……今夫目之能视,自然也,视而至于察秋毫之末,亦自然也。”由此可见徐渭() A.反叛儒家伦理道德B.恪守陆王心学的主张 C.强调人的自然本性D.追求自由平等的人权 5. 战国时期的韩非子认为,人天生是自私的、是趋利避害的,现在必须用严格的法律和官僚机构的有力惩罚来进行统治。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大多数人都不能完全消除兽欲,即使是最好的人也难免在执政时因情感而引起偏差,法律恰恰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理智的体现。由此可见() A.两者都肯定了法律至上的原则B.两者法治思想都具有理性色彩 C.两者都限制了君主的权力D.两者都注重对人民的管理 6. 明朝中后期,受心学的影响,一批知识分子跳出了宋儒的框架,他们作品中的人物由达官贵人、才子佳人、孝子贤孙转变为普普通通的市民、商贩、农民。他们傲视封建礼教,鄙视功名利禄,敢于直言。这反映出心学 A.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B.冲破了宋代理学的思想禁锢 C.有利于民主观念的形成D.激发了个体自由主义思想发展

2015年高考江苏历史卷含答案

2015年高考江苏历史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 关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 2.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上述差异最能说明 A.《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 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 3.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由此,对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B.为统治者“润色鸿业” C.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D.为阅读者“铺陈气势” 4.唐人写淮北多有“稻垄泻泉声”之类的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熟稻天”的描写。但1678年,河道总督的奏疏已是“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两年后就有人感叹是“沟洫之制,水陆失宜”。淮北农耕变化表明古代农业 A.注重作物品种选择B.需要政府合理作为 C.重视农田生态保护D.全凭兴修水利工程 5.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 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诗中“人家”“机杼彻黄昏”是因为 A.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B.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 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D.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尚 6.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根本原因是

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测试附答案

必修三检测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 小题,满分50 分,每小题 2 分。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儒家思想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它开始成为我国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是在 A.战国 B. 秦朝 C. 西汉 D. 明朝 2.李明同学暑假去泰山旅游,看到一座岩石上刻有老子的《道德经》,石刻内容反映的思想 最有可能是 A.“无为而治” B. “仁义、王道”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 “君权神授” 3.下列观点中,不属于程朱理学内容的是 ... A.“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B. “存天理,灭人欲” C.“以法治国” D. “格物致知” 4.他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形成了经世致用的思想;他主张走出家门,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他是 A. 李贽 B. 黄宗羲 C. 顾炎武 D. 王夫之 5.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就我国古代科技成就进行讨论, 其结论明显错误的是 ... A.《九章算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 B.《齐民要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农书 C.活字印刷术——我国古代印刷业的一大革新 D.《本草纲目》——奠定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 6.右图书法作品的字体特征是 A.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B.兼具规矩和放纵,雅俗共赏 C.笔画详备,结构严谨 D.笔画简约,勾连不断 7.下列关于《离骚》的表述正确的是 A. 为李白所作 B. 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C.具有现实主义风格 D. 是楚辞的代表作 8.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学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培根所说的“第二种”是指 A. 印刷术 B. 造纸术 C. 火药 D. 指南针 9.某书序言中写道:“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该书是 A.《四洲志》B.《资政新篇》 C. 《海国图志》 D. 《青年杂志》 10.下列关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理解,正确的是 A. 排斥西方先进技术,维护封建统治 B.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封建统治 C.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 D. 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1.下列人物中,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是

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优化作业

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优化作业

————————————————————————————————作者:————————————————————————————————日期: 2

永宁县回民高级中学优化作业(高二历史) 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1、铁犁牛耕是我国精耕细作农业形成的基础,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铁犁牛耕开始使用和逐渐推广是在何时?(2分) (2)汉代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有何发展?(8分) (3)隋唐时期,铁犁牛耕在哪些方面得到了完善?(8分)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宫城,东西四里……皇城,东西五里一百一十五步……坊市,总一百一十区…… 以朱雀街为界,街东五十四坊及东市……街西五十四坊及西市……” 材料二:“……高头街北去,从纱行至东华门街、晨晖门、宝箓宫,直至旧酸枣门,最是铺席耍闹。……东去乃潘楼街,街南曰‘鹰店’,只下贩鹰鹘客,余皆真珠匹帛香药 铺席。南通一巷,谓之‘界身’,并是金丝银帛交易之所……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 中瓦,次里瓦。……内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 《东京梦华录》 请回答: (1)材料一描绘的是哪座城市?“市”和“坊”有何区别?(8分) (2)材料二描绘的是哪座城市?同材料一相比有何新发展?(8分) 3、(2010·江苏高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宪宗以钱少,复禁用铜器。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各道设在京城的办事机构)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 ——《新唐书卷54·食货志》材料二:会子、交子之法,盖有取于唐之飞钱。真宗时,张咏镇蜀,患蜀人铁钱重,不便贸易,设质剂(古时贸易用的契券)之法,一交一缗(贯),以三年为一界而换之,六十五年为二十二界,谓之交子,富民十六户主之。后富民赀(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不息。转运使薛田、张若谷请置益州交子务,以榷其出入,私造者禁之…… ——[元]脱脱等《宋史·食货志下三·会子》材料三:票庄经营,为山西极有系统的商业,创始于前清中叶。当乾隆、嘉庆间,有雷君履 泰者,平遥县人,领本县达蒲村李姓之资本,在天津开设日升昌颜料铺。所贩颜料中,有 铜绿一种,出四川省,因自行重庆府制造铜绿,运至天津,以备销售,亦甚获利。日升昌 颜料铺之名,遂喧传四川、天津各处,尚屯所谓票庄也。尔时各省买卖货物,往来皆系现 银。运输之际,少数由商人自行携带,多数则由镖号护送,故保镖事业,厥时甚盛,精拳 术者,亦大有用。盖沿途不靖,各商转运现银,时被劫夺,虽有保镖武士,一遇多人,则 寡不敌众,运输于是不灵。夫银钱之收交,关乎商家之信用,乃萑符多盗,埂塞路道,银 钱之收交爽期,商业之信用将堕,故为各商所深忧。而才智明敏之雷履泰,出乎其间,乃 发明斯业,为金融业开一新纪元焉。雷君时为日升昌号执事,慨运款之不便,悯多商之束 手,遂创兴汇兑一法。凡往来银钱,无论大宗小款,皆揽收该铺,代为收交。此响彼应, 无需应现,抵烦一信之通,出纳不爽毫厘。 ——严懊修《晋商盛衰记》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飞钱的功能。它的出现对商业的发展有何作用?(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交子出现的原因,并指出交子与飞钱相比有何新功能? (3)根据材料三归纳票号的功能,并指出票号的出现有何作用?(5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从唐朝到明清我国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什么新趋势?(2分)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饷,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于是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一黄金一斤,约法省禁。而不轨逐利之民,蓄积余业以稽市物,物踊腾粜,米至石万钱,马一匹则百金。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1)据材料,分析汉高祖为什么最初任由商人发展,后来却又歧视商人、征收重税?(6分)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实行盐铁专卖,盐铁之利为国家所垄断。在盐业方面,由政府招募煮盐工从事生产,在各地设立盐官进行管理,当时在28个郡国设立35处盐官。在铁业方面,一是强制刑徒到产铁区开采铁矿,铸造铁器;二是征发丁男定期参加开采铸铁工作。在产铁区设立铁官进行管理,当时在40个郡国设立48处铁官。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的原因。(4分) 3 / 6

西方文化简史 论文

我眼中的西方文化 ——个人主义在我的认识里,西方文化传统价值观是以个人为本位的个人主义,即是以个人为本,注重个人的自由和权利。 个人本位的个人主义。以个人为本位的个人主义构成了西方价值观念的思想基础和立足点。个人主义的核心内容就是:“人们有决定自己生活和前途的自由和权利。”换句话说:“我的一切由个人负责。”个人主义所强调的是,在个人与整体的关系中,个人是本位,或者说个人是始点、核心和目,,国家和社会的使命就是要保护个人的权利。在所有的权利中,自由、平等是最基本的权利,因而国家和社会的最高使命就是要保护个人的自由平等权利。因此,自由平等既是个人主义的核心内容,也是西方社会公认的政治原则,个人主义作为西方价值观念的思想基础,贯穿于西方价值观念体系的各个方面,体现了西方价值观念的根本性质。 个人本位的个人主义的发展历程。个人本位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伯恩斯和拉尔夫在《世界文明史》中对古希腊人的价值观念作了精辟的概括,他们描述说自荷马时代以来,“希腊人就已经沿着其在以后几个世纪都必然遵循的社会理想之路起步了,他是一个乐观主义者,确信生命只有::为其自己的目的而活着才有价值,他认为把追求死看成是愉快的解脱,是没有意思的,他是一个利己主义者,为自我满足而奋斗。结果,他拒绝肉体上的苦修,反对会造成损害生命的所有形式的克己行为。”这种价值观在城邦时期通过思想家的既使理想观念现实化又使实际观念理性化而融汇为希腊精神。希腊精神是古代希腊人留给西方和世界的宝贵遗产,它构成整个西方文明和价值观念的灵魂。希腊精神的实质是“建立在自由、乐观主义、世俗主义、理性主义的理想之上,尊重肉体,也尊重心灵对各个人庄严和价值给予高度重视。”关于希腊文明对于西方的影响,黑格尔说:“一提到希腊这个名字,在有教养的欧洲人心中,尤其是在我们德国人心中,自然会引起一种家国之感。欧洲人远在希腊之外,从东方,特别是从叙利亚获得他们的宗教,来世与超世间的生活。然而今生、现世、科学与艺术凡是满足我们精神生活、使精神生活有价值的东西,我们知道都是从希腊直接或间接传来的——间接的绕道通过罗马。”作为西方价值观念的渊源,古罗马的遗产则主要是以罗马法为内容的法制思想观念。法制体系是社会价值体现的重要内容之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卷(练习)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 . 下列知识结构对应错误的一组是: A.两河流域——楔形文字 B.索福克勒斯——《俄底浦斯王》 C.巴黎圣母院——哥特式建筑 D.爱迪生——杠杆定律 2 . 下列关于古代科技文化成就的组合中,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乔达摩?悉达多﹣佛教B.阿基米德﹣杠杆定律 C.古希腊﹣《荷马史诗》D.波斯帝国﹣象形文字 3 . 下列哪些是世界古代史上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①埃及帝国②拜占庭帝国③罗马帝国④查理曼帝国⑤亚历山大帝国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⑤D.①③⑤ 4 . 台湾作家余光中曾说:“一百年前发明电话的那人(Alexander Bell),什么不好姓,偏偏姓‘铃’,真是一大巧合。”“铃”(bell)的发明出现在()A.新航路开辟时期B.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 5 . 美国南北战争中《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颁布,从本质上最有利于() A.黑人奴隶B.种植园奴隶主C.无产阶级D.资产阶级 6 . 美国人爱德华?伯恩斯在《世界文明史》中指出:“这次革命发生在1780年后一百年间,是由农业手工业

经济步入一个由城市的、机器驱动的制造业为主导的经济的第一个突破性进展。”“这次革命”指的是()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B.美国独立战争C.工业革命D.第一次世界大战 7 . 关于下图中的人物,丘吉尔曾经评价说“世界没有人比他更伟大!”下列选项哪些属于他的活动 ①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②领导美国独立战争 ③发动对外战争,扩大本国疆域④颁布《法典》 A.①③B.①④C.②③④D.①③④ 8 . 下列有关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来克星顿枪声标志着美国独立战争开始 B.美国独立战争的关键一战发生在萨拉托加 C.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 D.美国南北战争解放了黑人奴隶,维护了国家统一 9 . 他一生命运多舛,却身残志坚,敢于扼住命运的咽喉,谱写出了《英雄交响曲》等传世名作,这位名人是A.牛顿 B.达尔文 C.巴尔扎克 D.贝多芬 10 . 如下表是16世纪开始的大西洋国际贸易中商品交换的主要种类。如果经由欧洲输出再进行交换或生产,最后将获利输入欧洲,其顺序应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