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中药炮制规范2015年版之川黄芪

四川中药炮制规范2015年版之川黄芪
四川中药炮制规范2015年版之川黄芪

川黄芪

Chuanhuangqi

ASTRAGALI ERNESTIIS RADIX

【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梭果黄芪Astragalus emestii Comb.、多花黄芪Astragalus floridus Benth.、金翼黄芪Astragalus chrysopterus Bge.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根头,干燥;或切片后干燥。

【炮制】川黄芪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蜜炙川黄芪取川黄芪片,照蜜炙法(通则0213)炒至深黄色,不粘手,晾干。

【性状】川黄芪本品为类圆形或椭圆形厚片,表面棕褐色或土黄色。味微甜,有豆腥气(梭果黄芪)。表皮灰棕色,表皮下层红棕色。断面具放射状纹理及同心环。皮部味苦(多花黄芪)。表面黄白色。豆腥气较浓(金翼黄芪)。

蜜炙川黄芪表面棕黄色至棕褐色,略有光泽。具蜜香气,味甜,略带黏性。

【检查】水分不得过12.0%(川黄芪);不得过10.0%(蜜炙川黄芪)(通则0832第二法)。

总灰分不得过3.0%(通则2302)。

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1.0%(通则2302)。

【性味与归经】甘,微温。归肺、脾经。

【功能与主治】补气升阳,益卫固表,生津养血,利尿消肿,托毒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内热消渴,血虚萎黄,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

【炮制作用】蜜炙川黄芪增强益气补中作用。

【用法与用量】9~30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湿,防蛀。

【药材收载标准】《四川省中药材标准》(2010年版)。

中药黄芪的功效和作用

中药黄芪的功效和作用 黄芪的功效和作用 黄芪含皂甙、蔗糖、多糖、多种氨基酸、叶酸及硒、锌、铜等多种微量元素。 黄芪是中药中最基本的用于提高肺与呼吸系统免疫能力的药材. 可以用于因免疫力低下导致的虚汗病症.也可以用于补气和增进脾脏功能和代谢能力低下; 黄芪是补气的,比如说话没劲,走路没劲,脸色比较白等都是脾肺气虚的表现。黄芪能补一身之气,比如上半身气虚可以用黄芪,下半身气虚也可以用黄芪。 生用黄芪,有益气固表、利水消肿、脱毒、生肌的功效,适用于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等症。蜜炙黄芪有补气、养血、益中功效,适用于内伤劳倦、脾虚泄泻、气虚、血虚、气衰等症。 黄芪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栓形成、降低血压、保护心脏、双向调节血糖、抗自由基损伤、抗衰老、抗缺氧、抗肿瘤、增强机体免疫力作用,可用来治疗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症。黄芪还能扩张血管,改善皮肤血液循环和营养状况,故对慢性溃疡久不愈合者有效。其还能消除肾炎患者的蛋白尿,保护肝脏,防止肝糖原减少。 黄芪的食疗功效

黄芪是百姓经常食用的纯天然品,民间流传着“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的顺口溜,意思是说经常用黄芪煎汤或泡水代茶饮,具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黄芪和人参均属补气良药,人参偏重于大补元气,回阳救逆,常用于虚脱、休克等急症,效果较好。而黄芪则以补虚为主,常用于体衰日久、言语低弱、脉细无力者。有些人一遇天气变化就容易感冒,中医称为“表不固”,可用黄芪来固表,常服黄芪可以避免经常性的感冒。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芪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能消除实验性肾炎蛋白尿,增强心肌收缩力,调节血糖含量。黄芪不仅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够延缓细胞衰老的进程。黄芪食用方便,可煎汤,煎膏,浸酒,入菜肴等。 黄芪的注意事项 肾病属阴虚,湿热、热毒炽盛者用黄芪一般会出现毒副作用,应禁用。因为黄芪性味甘、微温,阴虚患者服用会助热,易伤阴动血;而湿热、热毒炽盛的患者服用容易滞邪,使病情加重。如果必须服用黄芪,一定要配伍运用。 阴虚的表现:有手足心热、口咽干燥、腰酸腰痛、潮热盗汗、失眠多梦、舌质红无苔、脉细数等。湿热的表现:有口苦、口干、舌苔黄腻等。热毒炽盛的表现:有各种化脓性感染,如痤疮感染、咽部感染、腹膜炎等,表现为满面通红、咽红、咽干、咽痛、口苦口干、唇舌红绛、舌苔黄燥、脉滑数等。 阴虚患者使用黄芪,必须配伍养阴药使用,如生地、熟地、玄参、麦冬、天冬、玉竹等。湿热患者必须配伍清利湿热药,如

川明参【四川中药炮制规范(2015版)】

川明参 Chuanmingshen CHUANMINGSHINIS RADIX 【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川明参Chuanmingshen violaceum Sheh et shan 的干燥根。4~5月采挖,除去泥沙及须根,洗净,刮去外皮或用粗糠壳搓至色白,漂净,置沸水中煮至无白心,取出,干燥。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段或薄片,干燥。 【性状】本品为不规则的段或薄片,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切面淡黄色或淡黄白色,半透明,具角质样光泽,可见白色断续同心环纹,木部显白色放射状纹理。质脆硬,气微,味甘淡,嚼之发黏。 【鉴别】(1)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多列木栓细胞。栓内层4~8列细胞,切向延长,有少数分泌道。韧皮部较宽,约占半径的1/2,筛管群呈放射状排列,近形成层处较明显,分泌道较多,由5~8个分泌细胞围绕而成,内含淡黄棕色物,射线弯曲。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导管较多,呈放射状排列,后生木质部不发达。薄壁细胞含糊化淀粉粒。 (2)取本品粉末4g,加乙醇4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5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7-甲基香豆素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0.2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检查】水分不得过12.0%(通则0832第二法)。 总灰分不得过18.0%(通则2302)。 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1.5%(通则2302)。 【浸出物】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通则2201)项下的热浸法测定,不得少于10.0%。 【性味与归经】甘,平。归肺、肝经。 【功能与主治】养阴润肺,健脾和胃。用于热病伤阴,肺燥咳嗽,脾虚食

浅谈黄芪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浅谈黄芪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13-07-31T14:56:20.40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22期供稿作者:黄伟[导读] 黄芪还有促支气管壁细胞修复,促再障患者血红蛋白升高,促血清蛋白与白蛋白升高,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等作用。黄伟(河南省方城县广阳镇卫生院 473261) 【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2-0386-02 【摘要】黄芪是中医临床上较为常用的名贵中药材,具有补脾肺气、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托毒升肌等功效;又有强心、降压、利尿等药理作用和广泛的临床应用。 【关键词】黄芪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1 黄芪的来源及功效 黄芪来源于豆科植物蒙古黄芪及膜荚黄芪的干燥根,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现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主产于山西、黑龙江、内蒙古等地,其性微温、味甘,具有益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生肌等功效,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药物之一[1]。 2 黄芪的化学成分及现代药理作用 2.1 化学成分:黄芪主要含有黄酮、皂苷类成分、黄芪多糖、粘液质、多种氨基酸、苦味素、胆碱、甜菜碱、叶酸、黄烷化合物等多种微量元素[2]。 2.2 药理作用:黄芪的药理作用大致可归纳为下列几个方面。⑴强心作用:黄芪对正常心脏有加强其收缩作用,对因中毒或疲劳而陷于衰竭的心脏,作用更加明显,表现为使心脏有收缩振幅增大作用,排出血量增多。⑵降压作用:本品能使冠状血管和肾脏血管扩张,并使全身末稍血管扩张,改善皮肤血液循环,使患者血压下降,其作用能对抗肾上腺素,降低血压直接与扩张血管有关,降压可能为含r-氨基丁酸的作用[3]。⑶利尿作用:口服或注射黄芪制剂,均证明有利尿作用,试验者在自己身上进行利尿试验,证明黄芪有中等利尿作用。⑷降低尿蛋白:黄芪对实验性肾炎,有一定对抗作用,尤其在去蛋白尿方面有一定帮助,大白鼠口服大剂量黄芪粉,对血清性肾炎的发病,有阻抑作用。并能延迟蛋白尿与高胆固醇血症的发生,已有蛋白尿者,口服黄芪粉,恢复比对照组快。⑸保肝作用:黄芪能防止肝糖原减少,对小白鼠四氯化碳肝炎有保护作用,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亚型转阴也有一定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⑹降糖作用:本品能降低血糖,家兔口服黄芪可使血糖明显下降,有人用以黄芪为主药的降糖药,治疗52例糖尿病病人,其中54例单用,有效率74.1%,余98例长期服用西药降糖不满意。⑺免疫促进作用:黄芪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能使血中白细胞及多核细胞显著增加,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及吞噬指数显著上升,对体液免疫、细胞免疫都有促进作用,正常人服用其有效部分后,血浆LgMlgE显著增加,以全草效果最好,SlgA(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是呼吸道粘膜的主要保护性抗体,缺乏则易致呼吸道反复感染,用黄芪液喷鼻,能使感冒易感者鼻分泌液中SlgA含量显著增高(P<0.01)。⑻抑菌及抑制病毒致病活性作用:黄芪有很强的抑菌活性,其有效成分为羟甲氧柴檀素。体外试验,黄芪对炭疽杆菌、白喉杆菌、枯草杆菌、肺炎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小白鼠肾细胞培养表明,黄芪对口腔病毒及流感仙台BB1病毒致病作用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无直接灭活作用。⑼抗癌作用:黄芪能削弱或消除TS(抑制性淋巴细胞)的活性,增强T淋巴细胞的活性,恶性肿瘤患者TS活性常增高,若有人的淋巴细胞用黄芪37℃孵育45分钟,TS的抑制作用便完全消失或明显削弱。⑽延长细胞存活时间的作用:金黄色地鼠细胞培养试验证实,黄芪能延长细胞在体外的生长寿命,存活时间较对照组长1倍左右。人胎肾及乳鼠肾细胞培养也示黄芪组细胞较对照组生长旺盛,着色较强,培养时间愈长,活细胞的差别愈大。⑾对干扰素系统的刺激作用:黄芪具有增加病毒诱生干扰素的能力,小白鼠BB1病毒鼻腔医攻击实验示,黄芪组肺悬液干扰素平均滴度高于对照组(P<0.05)。黄芪对人体细胞干扰素系统也有类似的刺激作用,感冒易感者,服用黄芪后,可提高血细胞对病毒诱生干扰素的能力,并与感冒的次数减少相平行。⑿有类生殖激素的作用:动物实验能延长小白鼠情期,对大白鼠离体子宫有兴奋作用。⒀其他作用:黄芪还有促支气管壁细胞修复,促再障患者血红蛋白升高,促血清蛋白与白蛋白升高,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等作用。 3 黄芪的临床应用 ⑴黄芪能健脾益气,具有升阳举陷的作用,故可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不足而出现的体倦懒言,食欲不振,大便久溏或中气下陷,脱肛,子宫脱垂等证,健脾益气与党参、白术等配伍,升阳举陷与党参、升麻、柴胡等配伍,方如补中益气汤,举元煎等。⑵黄芪能健脾益气,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旺则能生血,故临证对气血不足后致眩晕、贫血者,常用本品与当归、党参等配伍,方如归脾汤等。⑶黄芪固护卫阳,充实表分,用于表虚自汗,常与白术、防风等配伍,方如玉屏风散,阴虚盗汗用本品配熟地、黄柏、五味子等。⑷黄芪为疮家要药,临床配当归、山甲、皂刺治疮疡肿毒,因气血不足,内陷不起,脓成不溃者最验:配党参、肉桂、当归治疮疡久不敛、脓稀不愈。⑸黄芪能运阳利水,常于防已、茯苓、桂枝、白术等配伍,用于利水消肿,临床多用黄芪治疗急慢性肾炎。⑹脾虚不能统血所致的出血证,必须以黄芪为主药:治疗血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风寒湿痹,用黄芪则能增强疗效。⑺治疗脾肺虚热,方如保元汤;治血虚发热,如当归补血汤。 参考文献 [1]康廷国.中药鉴定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5. [2]匡海学.中药化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08. [3]侯家玉,方泰惠.中国药理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03.

丹参【四川中药炮制规范(2015版)】

丹参 Danshen SALVIAE MILTIORRHIZAE RADIX ET RHIZOMA 【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出去泥沙,干燥。 【炮制】丹参除去杂质和残茎,洗净,润透,切段或极薄片,干燥。 丹参粉取丹参,除去杂质和残茎,洗净,干燥,粉碎成细粉。 【性状】丹参本品呈类圆形或椭圆形的段或极薄片。表面棕红色或暗棕红色。皮部棕红色,木部灰黄色或紫褐色,有黄白色放射状纹理。气微,味微苦涩。 丹参粉本品为浅红棕色至红棕色的粉末。气微,味微苦涩。 【鉴别】(1)本品粉末红棕色。石细胞类圆形、类三角形、类长方形或不规则形,也有延长呈纤维状,边缘不平整,直径145~70μm,长可达257μm,孔沟明显,有的胞腔内含黄棕色物。木纤维多为纤维管胞,长梭形,末端斜尖或钝圆,直径12~27μm,具缘纹孔点状,纹孔斜裂缝状或十字形,孔沟稀疏。网纹导管和具缘纹孔导管直径11~60μm。 (2)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5ml,超声处理15分钟,离心,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丹参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丹参酮ⅡA对照品、丹酚酸B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分别含0.5mg和1.5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使成条状,以三氯甲烷-甲苯-乙酸乙-甲醇-甲酸(6:4:8:1:4)为展开剂,展开,展至约4cm,取出,晾干。再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4:1)为展开剂,展开,展至约8cm,取出,晾干,分别在日光及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或荧光斑点。 【检查】水分丹参不得过13.0%;丹参粉不得过9.0%(通则0832第二法)。 总灰分不得过10.0%(通则2302)。 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2.0%(通则2302)。 【浸出物】水溶性浸出物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通则2201)项下的冷浸法测定,不得少于28.0%。

中药黄芪

黄芪编辑 黄芪,又名绵芪。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主根肥厚,木质,常分枝,灰白色。茎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细棱,被白色柔毛。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产于内蒙古、山西、甘肃、黑龙江等地。 黄芪的药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但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停滞,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实证,以及阴虚阳亢者,均须禁服。[1] 由于长期大量采挖,近几年来野生黄芪的数量急剧减少,有趋于绝灭的危险。为此确定该植物为渐危种,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中文学名黄芪拉丁学名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unge. 别称棉芪,黄耆,独椹,蜀脂,百本,百药棉,黄参,血参,人衔等二名法RADIX ASTRAGALI 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蔷薇亚纲目豆目科蝶形花科(豆科)族山羊豆族属黄芪属种黄芪分布区域华北、东北、内蒙古和西北,主产于山西、黑龙江、辽宁、河北等省英文名Milkvetch Root 保护级别3级命名者及年代Bunge.1868. 目录 1 形态特征 2 生长环境 3 地理分布 4 主要品类 5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食疗价值 6 栽培技术 ?种植方法 ?留种采种 ?采收加工 ?病害防治 7 植物文化 形态特征编辑 黄芪 黄芪 黄芪,羽状复叶,有13-27片小叶,长5-10厘米;叶柄长0.5-1厘米;托叶离生,卵形,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4-10毫米,下面被白色柔毛或近无毛;小叶椭圆形或长圆状卵形,长7-30毫米,宽3-12毫米,先端钝圆或微凹,具小尖头或不明显,基部圆形,上面绿色,近无毛,下面被伏贴白色柔毛。 总状花序稍密,有10-20朵花;总花梗与叶近等长或较长,至果期显著伸长;苞片线状披针形,长2-5毫米,背面被白色柔毛;花梗长3-4毫米,连同花序轴稍密被棕色或黑色柔毛;小苞片2;花萼钟状,长5-7毫米,外面被白色或黑色柔毛,有时萼筒近于无毛,仅萼齿有毛,萼齿短,三角形至钻形,长仅为萼筒的1/4-1/5;花冠黄色或淡黄色,旗瓣倒卵形,长12-20毫米,顶端微凹,基部具短瓣柄,翼瓣较旗瓣稍短,瓣片长圆形,基部具短耳,瓣柄较瓣片长约1.5倍,龙骨瓣与翼瓣近等长,瓣片半卵形,瓣柄较瓣片稍长;子房有柄,被细柔毛。 荚果薄膜质,稍膨胀,半椭圆形,长20-30毫米,宽8-12毫米,顶端具刺尖,两面被白色或黑色细短柔毛,果颈超出萼外;种子3-8颗。花期6-8月,果期7-9月。[2]

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明确中药饮片打粉试点工作相关要求的通知

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明确中药饮片打粉试点工作 相关要求的通知 【法规类别】药品管理 【发文字号】川食药监管办[2013]35号 【发布部门】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发布日期】2013.10.12 【实施日期】2013.10.12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明确中药饮片打粉试点工作相关要求的通知 (川食药监管办〔2013〕35号) 各市(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食品药品检验检测院、泸州百草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四川金岁方药业有限公司、成都市康华药业有限公司: 中药材打粉是中药饮片常用的炮制方法之一,中药细粉也是中药临床使用的重要饮片规格,具有使用方便,携带便利等优点。在中医古书籍,以及国家、地方药品标准中,也记载和规定了部分中药材打粉使用方法和标准。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中药饮片打粉研究成果,于2012年12月批准了泸州百草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四川金岁方药业有限公司、成都市康华药业有限公司(品种目录见附件)三家中药饮片打粉试点企业的试行标准,至今已试行半年多,得到了部分医疗机构和消费者的

认可,方便了群众使用中药,对促进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和保护公众健康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实践中,中药饮片打粉试点工作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现针对有关问题提出以下要求,请遵照执行。 一、各试点企业、省食品药品检验检验院要进一步加强质量标准研究,提高质量可控性,对符合规定的品种,争取在一年后纳入四川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正式成为四川省地方药品标准。对中药材打粉临床使用价值不大,不符合中医药理论,以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明确禁止的,省局将中止该品种的试点标准。 二、进一步完善试行品种标准形式。各试点生产企业应密切配合

覆盆子【四川中药炮制规范(2015版)】

覆盆子 Fupenzi RUBI FRUCTUS 【来源】本品为蔷薇科植物华东覆盆子Rubus chingii Hu的干燥果实。夏初果实由绿变绿黄时采收,除去梗、叶,置沸水中略烫或略蒸,取出,干燥。 【炮制】盐覆盆子取覆盆子,除去杂质及果柄。用盐水拌浸,闷润,待吸尽盐水后,置容器中蒸透心,取出,干燥。 每100kg覆盆子,用盐2kg。 【性状】本品为聚合果,由多数小核果聚合而成,呈圆锥形或扁圆锥形,高0.6~1.3cm,直径0.5~1.2cm。表面黄绿色或淡棕色至棕色,顶端钝圆,底部扁平,中央凹入。气微,味咸微涩。 【鉴别】(1)本品粉末棕黄色。非腺毛单细胞,长60~450μm,直径12~20μm,壁甚厚,木化,大多数具双螺纹,有的体部易脱落,足部残留而埋于表皮层,表面观圆多角形或长圆形,直径约至23μm,胞腔分枝,似石细胞状。草酸钙簇晶较多见,直径18~50μm。果皮纤维黄色,上下层纵横或斜向交错排列。 (2)本品粉末约1g,加入70%甲醇25ml,加热回流提取1小时,放冷,滤过,蒸干。残渣加水15ml使溶解,用石油醚振摇提取2次,每次15ml,弃去石油醚液,再用水饱和正丁醇振摇提取2次,每次15ml,合并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取椴树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 含0.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醇-水-甲酸(90:4:4: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三氯化铝试液,在105℃加热5分钟,在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检查】水分不得过13.0%(通则0832第二法)。 【性味与归经】甘、酸,温。归肝、肾、膀胱经。 【功能与主治】益肾固精缩尿,养肝明目。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阳痿早泄,目暗昏花。

黄芪的一些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黄芪的一些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摘要 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对黄芪的研究进展,黄芪能促进机体代谢、抗疲劳;有明显的利尿作用,能消除实验性肾炎尿蛋白;能升高低血糖,降低高血糖;能兴奋呼吸;能增强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对干扰素系统有促进作用,可提高机体的抗病力;对流感病毒等多种病毒所致细胞病变有轻度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有保护作用;有较广泛的抗菌作用;黄芪在细胞培养中,可使细胞数明显增多,细胞生长旺盛,寿命延长;能增强心肌收缩力,保护心血管系统,抗心率失常,扩张冠状动脉和外周血管,降低血压,能降低血小板粘附力,减少血栓形成;还有降血脂、抗衰老、抗缺氧、抗辐射、保肝等方面的药理作用。 关键词:黄芪药理作用研究

黄芪Huangqi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eranaceus (Fisch.)Bge.var.mongholicus (Bge.)Hsiao或膜荚黄芪A.membranaceus(Fisch.)Bge. 的根【1】。主产于内蒙古、山西、黑龙江等地。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根头,晒干,切片,生用或蜜炙用。它是一味常用的中药。黄芪性微温,味甘,有补气固表、止汗脱毒、生肌、利尿、退肿之功效。为补气要药。用于治疗气虚乏力,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等。炙黄芪益气补中,生用固表托疮。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含黄芪苷类、多糖类、黄酮类、氨基酸、微量元素、胆碱、叶酸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多种药理作用,使黄芪的研究走向定量化、标准化,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其作用机制和综合有效地利用黄芪资源,下面就黄芪的药理作用及其有关机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对心血管的作用 1.1对心肌的正性肌力作用 实验发现,低剂量的黄芪总皂苷(2mg)可加重心衰,中剂量(4mg)高剂量(8 mg)有抗心力衰竭的作用【2】。XGA(黄芪苷IV)是黄其正性肌力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在50~200ug/ml时,对离体豚鼠乳头肌标本产生正性肌力作用,其作用机理初步认为是由于黄芪抑制力心肌细胞内磷酸二酯酶(PDE)的活化剂钙调蛋白,从而抑制了磷酸二酯酶的活性所致。 1.2对缺血缺氧心肌的保护作用 用langendoff 方法及电子自旋共振波谱仪观察到黄芪总黄酮能减少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自由基的产生。大量研究表明,黄芪对缺血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是多重性的,它能够增加cAMP的含量,从而发挥正性肌力作用。通过稳定心肌细胞膜,减少乳酸脱氢酶的产生、保护线粒体及溶酶体的功能、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抗缺氧能力。还可以消除自由基和减轻缺氧组织代谢产物的积累【3】。 1.3对感染病毒心肌的保护作用 研究表明,黄芪在细胞外对大鼠心肌细胞柯萨奇病毒无直接杀灭作用,但要我预先作用于心肌细胞48小时后,均可降低感染病毒的心肌细胞对病毒的敏感性。早

黄芪茯苓煮水功效

黄芪茯苓煮水功效 当人体当中湿气比较重的时候,会觉得身体非常的沉重。懂得养生的人会利用黄芪和茯苓煮水来喝,帮助人体除湿。黄芪在中药当中是补益药,具有一定的补气效果,当人体气不足的时候,会导致身体的水分无法正常的进行代谢。配合利水渗湿的茯苓,可以很好的将人体多余的水分代谢出去,让身体保持轻松。 一、祛湿还需健脾土茯苓需要配黄芪 脸上泛油、身体有沉重感、昏昏沉沉、做事无力、经常有痰并且不太咳得出来的感觉、肥胖、水肿等等,这些都是属于体内有湿的症状,就需要我们来祛湿。 从中医上讲,脾主运化,能运化体内的水湿,所以,祛湿首要方法就是健脾。因此,健脾祛湿就像一对孪生兄弟,最好双管齐下。 今天介绍的“黄芪土茯苓猪骨汤”的搭配,就是遵循此原则。如黄芪性温味甘,有补气固表、利尿生肌等功效,可用于气虚乏力、自汗、水肿等症;而土茯苓可解毒除湿、利关节,能辅助调理筋骨挛痛、脚气、疥疮等。 二者搭配炖汤,能起到健脾益气祛湿的功效。 二、夏天脾好状态就好 中医有句老话说“脾乃后天之本”,脾不好,胃口不好,那吃不好饮食,药也吸收不了,何从谈起养心、补肾?因此要在后天不断地保护好脾胃,不断给它给养。

有些年轻女性一味追求苗条、骨感美,减肥成功了,却伤了脾胃,导致肾虚,甚至怀孕困难,这都是没有保护好脾胃的典型例子。 除了今天推荐的搭配,其实还可以用也有补气益脾功效的五指毛桃和祛湿的薏米或扁豆搭配炖汤。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 黄芪的功效 黄芪含皂甙、蔗糖、多糖、多种氨基酸、叶酸及硒、锌、铜等多种微量元素。 黄芪是中药中最基本的用于提高肺与呼吸系统免疫能力的药材.可以用于因免疫力低下导致的虚汗病症.也可以用于补气和增进脾脏功能和代谢能力低下。 1、高血压病:治疗老年人高血压伴有下肢浮肿者,常用防己黄芪汤加葛根,有较好的消除水肿以及降压作用。 2、缺血性心脏病:黄芪每日50克,水煎分3次服。治疗92例缺血性心脏病,并分别与心痛定和丹参片作对照,结果表明,黄芪组有较好的疗效。 不仅心绞痛等症状明显缓解,而且能改善心电图、心阻抗图等临床多种客观指标。 3、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炎水肿,用于阳气不足所致的虚性水肿。慢性肾炎水肿、脾肾虚者。 4、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胃溃疡。 5、黄芪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栓形成、降低血压、保护心脏、双向调节血糖、抗自由基损伤、抗衰老、抗缺氧、抗肿

中药材种类

中药材的种类 中药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而中药材又是饮片和中成药的原料。据调查,全国用于饮片和中成药的药材有1000~1200余种,其中野生中药材种类占80%左右;栽培药材种类占20%左右。在全国应用的中药材中,植物类药材有800一900种,占90%;动物类药材100多种;矿物类药材70一80种。植物类药材中,根及根茎类药材在200一250种;果实种子类药材180~230种;全草类药材160一180种;花类药材60一70种;叶类药材50一60种;皮类药材30一40种;藤木类药材40一50种;菌藻类药材20种左右;植物类药材加工品如胆南星、青黛、竹茹等20一25种。动物类药材中,无脊椎动物药材如紫梢花、海浮石等有30-40种;昆虫类药材30一40种;鱼类两栖类、爬行类药材40—60种;兽类药材60种左右。 (1)各地生产经营的中药材种类 中药资源显著的地域性决定了我国各地生产、收购的药材种类不同,各地用药习惯不同,所经营的中药材种类和数量亦不同。全国各地生产、收购的中药材种类各具特色,构成了中药材区域化的模式。我国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以耐寒、耐旱、耐盐碱的根及根茎类药材居多,果实类药材次之。长江流域及我国南部广大地区以喜暖、喜湿润种类为多,叶类、全草类、花类、藤木类、皮类和动物类药材所占比重较大。我国北方各省、区收购的家、野药材一般在200一300种;南方各省、区收购的家、野药材约在300一400种。东北地区栽培(饲养)种类以人参、鹿茸、细辛为代表,野生种类则以黄柏、防风、龙胆、蛤蟆油等为代表;华北地区的栽培种类以党参、黄芪、地黄、山药、金银花为代表,野生种类则以黄苓、柴胡、远志、知母、酸枣仁、连翘等为代表;华东地区栽培种类以贝母,金银花、延胡索、白芍、厚朴、白术、牡丹皮为代表,野生种类则以蝎子、蛇类、夏枯草、蟾酥、柏子仁等为代表;华中地区栽培种类以茯苓、山茱萸、辛夷、独活、续断、枳壳等为代表;野生种类则以蜈蚣、龟板、鳖甲、半夏、射干为代表;华南地区栽培种类以砂仁、槟榔、益智、佛手、广藿香为代表;野生种类则以何首乌、防己、草果、石斛、穿山甲、蛤蚧等为代表;西南地区栽培种类以黄连、杜仲、川芎、附子、三七、郁金、麦冬等为代表;野生种类则以麝香、川贝母、冬虫夏草、羌活为代表;西北地区栽培种类以天麻、杜仲、当归、党参、枸杞子等为代表;野生种类则以甘草、麻黄、大黄、秦艽、肉苁蓉、锁阳等为代表。海洋药物以昆布、海藻、石决明、牡蛎、海马等为代表种。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主产品种。中药材的大多数品种,在全国范围内经营调拨,全国药材系统每年都要举办药材商品交流会。在全国交流会中交流的中药材一般在800一1000种,最多达几千种。在全国经营的药材品种中,常用药材大约500一600种,少常用药材200种左右,不常用药材约100种,还有少数冷门药。从各地经营规模来看,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一般为700一800种,中小城市一般在500一600种,县及县以下为300一400种。上海是我国经营药材品种较多的地区,据记载,最多时可达几千种。 (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中药材种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是我国的国家药品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药品必须符合国家药品标准或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标准(简称地方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先后颁布了6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自1963年第二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到1995年版,收载药材种类明显地增加。

黄芪药理作用研究综述

30 秦海林,等1核磁共振氢谱鉴别植物中药的研究1药学学报,1999,34(1)∶ 58 31 于燕丽,等1RAPD技术在金银花品种鉴定中的应用1中药材,2000,23(11)∶ 678 32 石俊英,等1RAPD和POD分析技术在金银花品种鉴定 中的应用1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5(2)∶ 137 33 李萍,等15S2rRNA基因间区序列变异用于金银花道地性研究初探1中草药,2001,32(9)∶ 834 (2003-11-18收稿) 黄芪药理作用研究综述 吴发宝 陈希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药品检验所,乌鲁木齐830002) 摘要 本文从器官、细胞、分子水平方面较全面的阐述了黄芪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包括黄芪在心血管、免疫、抗癌、抗衰老以及在血液、肝脏、肾脏等方面的药理作用。 关键词 黄芪 药理作用 黄芪为扶正固本的常用中药,中国药典规定,药用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1)Bge1var1mongholicus(Beg1)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1)Bge1的干燥根。别名绵芪、绵黄芪。现代研究发现:蒙古黄芪的根中含有黄芪甲苷、槲皮素、异鼠李素、鼠李果素、β2谷甾醇、亚油酸及亚麻酸等;膜荚黄芪根中含有黄芪甲苷、2’、4’二羟在25’、6’二甲氧基异黄酮、胆碱、甜菜碱、氨基酸、蔗糖、葡萄糖醛酸及微量的叶酸。而且黄芪还含有硒、锌、铜、铁等14种微量元素。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黄芪药理作用的相关报道较多,现将其主要药理作用做一综述。 1 对心血管的作用 111 对心肌的正性肌力作用 实验发现,低剂量的黄芪总皂苷(2mg)可加重心衰,中剂量(4mg)和高剂量(8mg)有抗心力衰竭的作用〔1〕。XG A(黄芪甙Ⅳ)是黄芪正性肌力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在50~200μg/ml时,对离体豚鼠乳头肌标本产生正性肌力作用〔2、3〕,其作用机理初步认为是由于黄芪抑制了心肌细胞内磷酸二酯酶(PDE)的活化剂钙调蛋白,从而抑制了磷酸二酯酶的活性所致。 112 对缺血缺氧心肌的保护作用 用langendoff方法及电子自旋共振波谱仪观察到黄芪总黄酮能减少大鼠心肌缺血2再灌注自由基的产生〔4〕。大量研究表明,黄芪对缺血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是多重性的,它能够增加cAMP的含量,从而发挥正性肌力作用。通过稳定心肌细胞膜,减少乳酸脱氢酶的产生、保护线粒体及溶酶体的功能、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抗缺氧能力〔5〕。还可以消除自由基和减轻缺氧组织代谢产物的积累〔6〕。 113 对感染病毒心肌的保护作用 研究表明,黄芪在细胞外对大鼠心肌细胞柯萨奇病毒无直接杀灭作用,但药物预先作用于心肌细胞48h后,均可降低感染病毒的心肌细胞对病毒的敏感性〔7〕。郭棋〔8〕等应用放射性同位素45Ca2+示踪技术及光敏生物素标记cDNA探针杂交方法,结果发现黄芪对感染病毒心肌的保护作用与钙拮抗作用有关。早期使用药物可改善感染细胞的Ca2+平衡,从而有可能减轻感染细胞的Ca2+继发性损伤,又可抑制感染细胞中病毒核酸的复制〔9〕。 114 对血压及血管的影响 ①黄芪对血压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实验研究发现它可能是通过N02sG C2 cG MP介导的信号转换通道,调节血管平滑肌细胞(VS MC)的功能,从而调整血压、血流及控制动脉硬化〔10〕。②黄芪具有明显扩张外周血管、冠状血管、脑血管和肠血管的作用,对肾血管亦有扩张作用。 ③此外还可以改善微循环,增加毛细血管的抵抗力,防止理化因素所致的毛细血管脆性和通透性的增加。 115 对心肌电活动的影响 应用细胞内微电极技术记录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等参数,发现黄芪注射液能改善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的心肌细胞异常电活动〔11〕,已证实黄芪皂甙能使培养乳鼠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的发放频率增高;使波幅、波宽、超射、阈电位、最大舒张电位及最大除极速度等参数减少;还能使其静息电位减少10mv,洗脱后恢复,这表明黄芪皂甙能抑制Na+2K+2ATP酶的活性〔12〕。 2 增强免疫力和抗病毒 ? 2 3 2 ?中药材第27卷第3期2004年3月

四川中药炮制规范2015年版之半夏曲(川)

半夏曲(川) Banxiaqu(chuan) 【来源】本品为法半夏的炮制加工品。 【炮制】取法半夏、甘草分别粉碎成细粉(可加适量面粉),混匀,用冷开水搅拌均匀,制成大小适宜的团块,使其发酵至内部疏松起蜂窝眼时,切成小方块,干燥。 每100kg法半夏粉,加甘草粉10kg。 【性状】本品为黄白色的小方块,表面颗粒状,可见细小蜂窝眼。质疏松,入水易崩解。味微甜,后微麻。 【鉴别】(1)本品粉末呈棕黄色。纤维成束,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甘草)。草酸钙针晶存在于椭圆形黏液细胞中,或随处散在,针晶长20~144μm(半夏)。 (2)取本品粉末2g,加盐酸2ml,三氯甲烷20ml,加热回流l小时,放冷,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无水乙醇0.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半夏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药材溶液各5~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乙酸乙酯-丙酮-甲酸(30:6:5: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取本品粉末lg,加乙醚4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弃去乙醚液,药渣加甲醇3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于,残渣加水40ml使溶解,用正丁醇提取3次,每次20ml,合并正丁醇液,用水洗涤3次,弃去水液,正丁醇液蒸于,残渣加甲醇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甘草对照药材0.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5μl,分别点于同一用1%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15:1:1: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黄芪及其应用

1920年秋天,胡适因得病,吃了不少西药,总不能完全见好。后来幸得名医陆仲安先生诊看,遂以黄芪为主药医好了他的病。时隔不久,胡适先生友人马幼渔的弟弟患水肿,肿到肚腹以上,两眼都不能睁开,众医均束手无策。陆仲安先生重用黄芪等药,不出百日,便治好了他的病。 也就从那时起,胡适先生便对黄芪有了比较透彻的了解。中年以后,他渐感疲惫不堪,力不从心,便常用黄芪泡水,代茶饮用。特别是在讲课之前,总要先呷几口黄芪水,以致精力倍增,讲起话来声如洪钟,滔滔不绝。他于是还将这个“诀窍”告诉了周围的人,也使他们受益匪浅。 二、黄芪的特性 黄芪,又名王孙、百药棉、箭芪,为豆科植物黄芪或内蒙黄芪的干燥根,主产于山西、甘肃、黑龙江、内蒙古等地。以粗长、表皮皱纹稀少、质坚而绵、粉性足、味甜者为优。中医学认为,黄芪的性味甘、微温,有补中益气、止汗、利水消肿、除毒生肌的作用。 黄芪为多年生草本,株高1米左右。主根直径1-2厘米,长可达1米以上,直插入土壤深处。地上茎直立,具棱;被长毛。叶互生,奇数羽复叶,具小叶21-31 片。小叶椭圆形,长7-30毫米,宽4-12毫米,先端圆或微凹,基部圆形。托叶披针形,长6毫米。总状花序生茎上部叶腋,每花序10-20朵。花淡黄色,蝶形花冠,旗瓣倒卵形,顶端微凹,翼瓣与龙骨瓣近等长。子房有柄,花后荚果膨胀,长圆形,长2-3厘米,顶端有短喙,果外被短毛,内有种子3-8粒。 黄芪产于我国华北、东北、内蒙古和西北,主产于山西、黑龙江、辽宁、河北等省,前苏联、朝鲜和蒙古也有分布。为了保护好野生资源应适当限制采刨,采刨季节应在种子成熟落地之后,严禁采挖幼株。为了扩大资源应大力发展种植或者人工播植幼株,然后保持半野生状态,直到采收。 黄芪是名贵中药材,根据药典记载有补气固表、利尿之功效,民间还有冬令取黄芪配成滋补强身之食品的习惯。因此黄芪年消耗量十分庞大。而药用部分是根,一旦根部被刨取,整个植株不再存活。黄芪的野生资源在大量采挖的情况下日渐稀少。为此确定该植物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黄芪是豆科植物,它是一味常用的中药。它的主要药理作用是“益气固表”,可以“利水”,也可以“托毒生肌”。什么是“益气”呢?凡是中医认为是“气虚”、“气血不足”、“中气下陷”的情况,都可以用黄芪。平时体质虚弱,容易疲劳,常感乏力,往往是“气虚”的一种表现。贫血,则常属“气血不足”。而脱肛、子宫下坠这些病状也常被认为是“中气下陷”。有上述症状的人,冬令吃些黄芪有益处。当然最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有些人一遇天气变化就容易感冒,中医称为“表不固”,可用黄芪来固表。常服黄芪可以避免经常性的感冒。中医有一个有名的方子,叫“玉屏风散”,有三味药,主药就是黄芪,是可以用来治疗经常性感冒的。 因为身体虚弱,或者年纪大了的人,往往下肢有些水肿。如果属于“气虚”,也可以常服黄芪。有慢性肾病的人,也可能常有浮肿,中医治疗时,黄芪有时也是常用的中药。 所谓“托毒生肌”,意为手术后伤口容易恢复,或使久不愈合的脓肿化脓生肌。 胡适先生曾期望以科学实验的方法来探讨黄芪等中药的奥秘,今天已变为活生生的现实,越来越多的药理研究证实祖国医学有关黄芪的药效认识是十分正确的。黄芪确有明显的强壮作用。灌服黄芪的动物,增重快,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增高,游泳时间延长,尿量增加。黄芪还可降低动脉压,减慢心率,舒张冠状动脉,加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防治循环衰竭。对实验性肾炎也有很好的疗效,可使肾脏病变减轻,尿中蛋白定量减少。

四川的中药材产业及分布价格

四川的中药材产业及分布价格 四川素有“中医之乡,中药之库”的美誉,在发展现代中医产业方面有着独特的资源优势,科技优势和良好的产业基础。四川省药材资源非常丰富,科研实力在国内也处于中上游,但是产业资源分散,企业数量偏多,除少数几个特例外,大都缺乏有国内影响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与高成长的规模销 售品种。 而且,以荷花池中药材专业市场为代表的四川省中药材市场发展水平,包括药材资源和经销商资源,与安徽亳州、河北安国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看到自己的独特优势,也应该正视与别人的差距,在严峻的市场形势面前,四川必须发挥优势,缩小差距,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步伐。 培育道地药材大品种 以培育大品种为目标,精选川贝母、川附子、丹参、川芎、川麦冬、川郁金(姜黄)、川白芷等资源优势突出、市场前景广阔的知名川产道地中药材,按照“大中药、全产业链”的模式,加强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在中药饮片、提取物、配方颗粒、中药新药、食品、保健品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研究开发,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做通产业链,打造川产道地药材大品种。利用道地药材进行品牌带动。立足资源优势,打造川产道地药材大品种、中成药及相关产品大品种、中药大企业,以品

牌带动中药产业快速发展。 集中管理药材经销商 在经销商方面,成都荷花池中药材市场正走入正规化和现代化。成都荷花池中药材市场结合四川当地丰富的药材资源和历史悠久的中药文化,市场在规划设计中引进和融入了国际先进的建筑理念,采用专业的通风采光设计,引进自动关合玻璃顶棚等现代化设施,使之成为“会呼吸”的中药材市场。将全部中药材经销商集中于此,申请营业执照,商铺井然有序,将经销商市场纳入正规化规范化,并在这里对经销商进行集中管理。在经营管理方面,采取商铺“单一产权、只租不售”的经营模式,引进现代化交易方式,全力打造全国中药材市场中心,全面带动四川中药材产业升级,引领全国行业发展方向,使成都荷花池中药材专业市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中药材专业市场标杆。荷花池中药材专业市场的建设,也对其他地区中药材市场建设和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产业链发展有底气 1.丰厚的药材资源。 四川省作为我国四大中药种植基地之一和农业大省。中药材一直是四川省农业主导产业之一,在成都市获得的16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的农产品中,中药材就占了4个。部分中药材的地区标准将可能上升成为国家标准、甚至世界标准。

黄芪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综述资料

摘要 近年研究表明黄芪的主要化学成分有黄芪多糖、皂苷类、黄酮类和氨基酸等;其药理作用为提高免疫功能, 增强抗氧化、抗辐射和抗癌作用, 保护心脑血管、肝脏、肾脏和肺脏作用, 保护脑细胞、提高记忆力, 舒张血管平滑肌, 激素样作用, 抗菌及抑制病毒作用, 降血脂、降血糖、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等;临床上黄芪广泛用于治疗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和血液系统疾病;临床上未见明显肝肾毒性,但有妊娠晚期误用致难产, 静滴黄芪制剂出现轻度过敏反应等临床报道。文中对近年来黄芪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黄芪,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Abstract Recent studies have indicated that the main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include Radixastragali polysaccharide, saponin categories and amino acids. The experimental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can imp- rove immune function; enhance resist an cetooxidation; exertanti-radiation and antic- ancer effects; protect cardiovascular, liver, kidney, lung, and braincells; improve me- mory; relax blood vessel smooth muscle; possess the hormone-like, antibacterial and antiviral effects; exert thehypolipidemic and hypoglycemic effects,And reduce comp- lications of diabetes. In clinic,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is widely used in treating ci- rculation, nerve, digestion, respiration, endocrine and blood diseases. Astragalus me- mbranaceus shows noobvious liver and kidney toxicity, butoccasionally causes dysto- cia after misuse in late pregnancy, and mild allergic reactions due to application of the intravenous for mulations. This review summarized recent advances in the research of chemical compositions and the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Key words;Astragalus membranaceus,chemical composition,pharmacological effect

(医疗药品管理)中药炮制规范

中药炮制规范 第九批品名目录及内容根、根茎类 豆蔻壳 蒲包草根青果核 胡颓子根南瓜子 凌霄根草豆蔻 蜘蛛香草果仁 桃树根功劳子 穿破石白胡椒 桑树根朝天子 铁包金地肤子 酸模肥皂子 果实、种子类白茄子曼陀罗子樟梨子 广天仙子瓜蒌子 万年青子桂丁香 银花子桂花子 大风子红豆蔻 马蔺子莱菔子 白平子-棕榈子

六轴子甜瓜子水苦荬甜石莲水蜈蚣芦子 荜澄茄乌韭 棉花子北瓜 蒲种壳绿豆 莳萝子榧子 石仙桃桑椹 光明子桃仁 西青果荜茇 蒲葵子豆蔻 草类矿物类 大金牛草咸秋石红旱莲草大青盐绒线草无名异百蕊草密陀僧牛筋草云母石酢浆草铅粉 田字草银硝- 灯笼草铁落 点地梅银朱 丁葵草腰黄

肺形草铜绿 狗舌草针砂 狗尾草胆矾 盒子草皮硝 碎米荠雄黄 苍耳草水银 西小草青铅 薄荷 藤、木、茎枝类动物类 萝藦藤龙骨 锁阳龙齿 豆蔻壳 doukouke (讨论稿1) 本品为姜科植物白豆蔻AmomumkravanhPierreexGagnep.或爪哇白豆蔻AmomumcompactumSolandexMaton的干燥成熟果壳。 【通用名称】白蔻衣、白蔻壳、白豆蔻壳、蔻壳。 【炮制】将原药除去残留种子等杂质,筛去灰屑。 【性状】本品呈多裂瓤瓣状或半圆形,长1~1.8cm。外表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有三条纵向槽沟及隆起线,两端可见突起的柱基及圆形果柄痕。内表面黄白色至淡黄色。体轻,质脆,易纵向碎裂。气芳香,味微辛凉。 【检查】杂质不得过2%(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ⅨA)。

水分照水分测定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ⅨH第一法)测定,不得过10.0%。 【性味与归经】辛,微温。归肺、脾、胃。 【功能与主治】行气宽中,和胃止呕。用于胸脘胀满,恶心呕吐。 【用法与用量】3~5g。 【贮藏】置干燥处。 豆蔻壳质量标准起草说明 参照原药典标准115页 原规范176页 豆蔻壳收载于上海市中药炮制规范1994年版。根据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上海市中药炮制规范重新修订的要求,修订了白豆蔻壳的质量标准,并增订了白豆蔻壳的水分、杂质等检查项目。具体结果如下: 一、来源 同上海市中药炮制规范1994年版。 二、炮制 同上海市中药炮制规范1994年版。 三、性状 同上海市中药炮制规范1994年版。 四、检查项 1、水分不得过10.0%。拟订。 2、杂质不得过2%。拟订。 五、其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