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的组成和化学成分

肉的组成和化学成分
肉的组成和化学成分

肉制品作业

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

班级:食品11-3

姓名:崔昭焕

学号:201106031096

一、肉的构造

(一)肌肉组织

1.肌肉的一般构造

肌肉的基本结构是肌纤维,肌纤维与肌纤维之间有一层很薄的结缔组织膜围绕隔开,此膜叫肌内膜,每50—150条肌纤维聚集成束,称为肌束。外包一层结缔组织鞘膜,称为肌束膜,这样形成的小肌束也称初级肌束,有数十多条初级肌束集结在一起并由较厚的结缔组织膜包围就形成了次级肌束(二级肌束)。有许多二级肌束集结在一起即形成了肌肉块,外包一层较厚的结缔组织,

称肌外膜。

2.肌肉的微结构

(1).肌纤维呈圆形或多角形,胞核位于纤维的边缘。肌细胞的形状细长,呈纤维状,故肌细胞通常称为肌纤维。

(2).肌纤维膜肌纤维本身具有的膜称为肌纤维膜,它是由蛋白质和脂质组成的,具有良好的韧性,因而可承受肌纤维的伸长与收缩。肌膜的构造组成和性质,相当于体内其他细胞膜。肌纤维膜向内凹陷形成网状的管,称作横小管,通常称为T-系统或T小管。

(3). 肌原纤维肌原纤维是横纹肌中长的、直径约1微米的圆柱形的结构,是骨骼细胞的收缩单位。,肌原纤维由粗肌丝和细肌丝组装而成,粗肌丝的成分是肌球蛋白,细肌丝的主要成分是肌动蛋白,辅以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

在光学显微镜下肌原纤维的直径为1~2μm,与肌肉长轴相平行,有明暗

相间的带,明带称为I带(I band),宽0.8μm;暗带称为A带(A band),宽1.5μm。所谓I带和A带是指:在偏光镜观察时,I带表示单折光带,而A带表示双折光带。在I带中有一条着色较深的线,叫Z线。

在电子显微镜下,每一条肌原纤维的全长都呈现规则的明带和暗带。明带和暗带包含有更细的、平行的丝状结构,称为肌丝。明带又称为Ⅰ带,肌丝较细直径约50,称为细肌丝,固定在Z膜上,一部分位于明带,一部分位于暗带,插在粗肌丝之间;暗带又称作A带。暗带中含有的肌丝较粗直径约100 ,称为粗肌丝,长度和暗带相同,固定在M膜上。暗带的中央有一较明的窄带,称H带(H band,H是德文hell"明"的第一个字母),H带中央有薄膜,称M 膜(Mmembrane,或称M线(M line);M是德文miffle"中"的第一个字母)又称中隔。明带中央也有薄膜,称作Z膜(Z-membrane),或称Z线(Z line);

Z是德文Zwischen"间"的第一个字母,又称端隔。肌原纤维上位于相邻的两条Z线之间的区域,称为肌节,它是肌肉收缩和舒张的最基本的单位。

(4).肌浆肌纤维的细胞质称为肌浆,填充于肌原纤维间和核的周围,是细胞内的胶体物质,含水分75%-80%。骨骼肌的肌浆内有发达的线粒体分

布,所以骨骼肌的代谢十分旺盛,习惯把肌纤维内的线粒体称为“肌粒”。

肌浆中另外一种重要的器官称为溶酶体,它是一种小胞体,内含多种能消化细胞和细胞内容物的酶。在这种酶系中,能分解蛋白质的酶称为组织蛋白酶。

肌浆中还有一些特殊结构,如T管,它是由肌纤维膜上内陷的漏斗状结构延续而成,横管的主要作用是将神经末梢的冲动传导到肌原纤维。肌质网相当于普通细胞中的滑面内质网,呈管状和囊状,交于肌原纤维之间。还有三联管和肌小管。

(5).肌细胞核骨骼肌纤维为多核细胞,每条肌纤维所含核的数目不定,一条几厘米的肌纤维可能有数百个核。核呈椭圆形,位于肌纤维的边缘,紧贴在肌纤维膜下,呈有规则的分布。

3.肌纤维的种类

根据肌纤维的收缩特性、利用能量方式、结构、色泽、ATP酶活性等可将肌纤维分为不同类型。主要分为红肌纤维、白肌纤维和中间型纤维三类。

(二)脂肪组织

脂肪组织是仅次于肌肉组织的第二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对于改善肉质、提高风味均有影响。脂肪在肉中的含量变动较大,决定于动物种类、品种、年龄、性别及发育程度。脂肪的构造单位是脂肪细胞,脂肪细胞或单个或成群地借助于疏松结缔组织连在一起。脂肪细胞的大小与畜禽的发育程度及不同部位有关。

(三)结缔组织

结缔组织是肉的次要成分,在动物体内对各器官组织起到支持和连接作用,使肌肉保持一定弹性和硬度。结缔组织由细胞、纤维和无定形的基质组成。细胞为成纤维细胞,存在于纤维中间;纤维由蛋白质分子聚合而成,可分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网状纤维三种。结缔组织的含量决定于年龄、性别、营养状况及运动等因素。老龄、公畜、消瘦及使役的动物,结缔组织含量高,同一动物不同部位也不同

(四)骨骼组织

骨组织是肉的次要成分,食用价值和商品价值较低,在运输和贮藏时要消耗一定能源。成年动物骨骼的含量比较恒定,变动幅度较小。猪骨约占胴体的5%~9%,牛占15%~20%,羊占8%~17%,兔占12%~15%,鸡占8%~17%。

二、肉的化学组成

肉的化学组成主要有蛋白质、脂肪、水分、浸出物和矿物质六种成分

(一)水分

水分是肉中含量最多的成分,在不同组织中含量差异很大,如肌肉含水70%,皮肤为60%,骨骼为12-15%,脂肪组织含水量少。水分不是肉品的营养物质,但肉品中的水分含量及其存在状态会影响肉及肉制品的品质和储藏性。水分含量与肉品贮藏性呈函数关系,水分多易遭致细菌、霉菌繁殖,引起肉的腐败变质,肉脱水干缩不仅使肉品失重而且影响肉的颜色,风味和组织状态,并引起脂肪氧化。

1.肉中水分的存在形式

(1)结合水(5%):是指与蛋白质分子表面借助极性基因与水分子的静电引力而紧密结合的水分子层,它的冰点很低(-40℃),无溶剂特性,不易受肌肉蛋白质结构和电荷变化的影响,不易流失,不能被微生物利用。

(2)不易流动水(80%):肌肉中大部分水分是以不易流动水状态存在。它能溶解盐及其它物质,并在0℃或稍低时结冰,通常肌肉系水力及其变化主要指这部分水,存在于纤丝、肌原纤维及膜之间的水分,这些水距离蛋白质亲水基较远,水分子虽然有一定的朝向性,但排列不够有序。不易流动水容易受蛋白质结构和电荷变化的影响,肉的持水性主要取决于肌肉对此类水的保持能力。

(3)自由水(15%):指存在于细胞外间隙中能自由流动的水,加工过程易流失。

2.水分活度

所谓水分活度(water Activity, Aw)是指食品在密闭器内测得的水蒸汽压力(P )与同温下测得的纯水蒸汽压力(P0 )之比。

即:Aw=P/P0

根据拉乌耳定律,在一定温度下,稀溶液的蒸气压等于纯溶剂的蒸气压乘以该溶剂在溶液中的摩尔分数。

即:P=P0×n2 /(n1+n2),(n1-溶质的摩尔数,n2-溶剂的摩尔数)

亦即Aw=P/P0= n2 /(n1+n2 )

水分活度反映了水分与肉品结合的强弱及被微生物利用的有效性,各种食品都有一定的Aw值。新鲜肉为0.97~0.98,鱼为0.98~0.99,红肠为0.96左右,干肠为0.65~0.85。

一般而言,细菌生长的Aw 下限为0.94,酵母菌为0.88,霉菌为0.8。Aw 下降0.7以下,大多数微生物不能生长发育,但嗜盐菌在0.7,耐干燥霉菌在0.65,耐渗透压的酵母菌在0.61时仍能发育。

中间水分食品:Aw在0.65-0.85之间

(二)蛋白质

肌肉中除水分外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约占18%~20%,占肉中固形物的80%,肌肉中的蛋白质按照其所存在于肌肉组织上位置的不同,可分为三类:肌原纤维蛋白质(Myofibrillar proteins):盐溶性蛋白,肌浆蛋白(Sarcoplasmic proteins):水溶性蛋白,肉基质蛋白质(Stroma proteins):不溶性蛋白

1.肌原纤维蛋白肌原纤维蛋白质是构成肌原纤维的蛋白质,通常利用离子强度0.5以上的高浓度盐溶液抽出,但被抽出后,即可溶于低离子强度的盐溶液中,属于这类蛋白质的有肌球蛋白、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肌动球蛋白和肌钙蛋白等。

(1)肌球蛋白肌球蛋白是肌肉中含量最高也是最重要的蛋白质,约占肌肉总蛋白质的三分之一,占肌原纤维蛋白质的50%~55%。

肌球蛋白是粗丝的主要成分,构成肌节的A带。肌肉中的肌球蛋白可以用高离子强度的缓冲液如0.3M KCl/0.15M磷酸盐缓冲液抽提出来。肌球蛋白的分子量为470 000~510 000。

微溶于水,可溶解在离子强度为0.2的盐溶液中。具有流动双折射现象:说明肌球蛋白分子本身是不对称的;在暗带发现双折射,说明肌球蛋白是暗带的构成成分。具有ATP酶的活性:可使ATP分解产生能量,说明其与运动有关。能与肌动蛋白结合形成肌动球蛋白.肌球蛋白受热易变性,对热不稳定,凝固温度45-50℃,有盐存在30 ℃就发生变性。变性后失去ATP酶的活性,溶解性降低,保水性降低。等电点:pH5.4

肌球蛋白是构成粗丝的主要蛋白质,粗丝由350-400个肌球蛋白组成,尾部重叠,头部伸向外头。由二条很长的肽链相互盘旋构成,二条肽链各形成一

盘旋的头部。在尾部有数条轻链。肌球蛋白的形状很像“豆芽”,全长为

140nm,其中头部20nm,尾部120nm;头部的直径为5nm,尾部直径2mm。

(2).肌动蛋白

肌动蛋白约占肌原纤维蛋白的20%,是构成细丝的主要成分。肌动蛋白只有一条多肽链构成,其分子量为41800~61000。肌动蛋白单独存在时,为一球形的蛋白质分子结构,称G-actin,当G-actin在有磷酸盐和少量ATP存在的时候,即可形成相互连接的纤维状结构,大约需300~400个G-actin形成一个纤维状结构;二条纤维状结构的肌动蛋白相互扭合成的聚合物称为

F-actin。肌动蛋白的性质属于白蛋白类,它还能溶于水及稀的盐溶液中,在半饱和的(NH4 )2 SO4溶液中可盐析沉淀,等电点4.7。F-actin在有KI和ATP 存在时又会解离成G-actin,肌动蛋白的作用是与原肌球蛋白及肌原蛋白结合成细丝,在肌肉收缩过程中与肌球蛋白的横突形成交联(横桥),共同参与肌肉的收缩过程。

(3)肌动球蛋白肌动球蛋白的粘度很高,具有流动双折射现象。由于其聚合度不同,因而分子量不定。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的结合比例大约在1∶2.5至1∶4之间。肌动球蛋白也具有ATP酶活性,但与肌球蛋白不同,Ca2+和Mg2+ 都能激活。在高的离子强度下,如0.6M的KCl溶液中,添加ATP 则溶液的粘度降低,流动双折射也减弱,其原因是肌动球蛋白受ATP的作用分解成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添加焦磷酸盐也可看到同样的现象。

(4)原肌球蛋白原肌球蛋白约占肌原纤维蛋白的4%~5%,形为杆状分子,长45nm,直径2nm。位于F-actin双股螺旋结构的每一构槽内,构成细丝的支架。每1分子的原肌球蛋白结合7分子的肌动蛋白和1分子的肌原蛋白,分子量65000~80000。

(5)肌钙蛋白又叫肌原蛋白,约占肌原纤维蛋白的5%~6%,肌原蛋白对Ca2+ 有很高的敏感性,并能结合Ca2+ ,肌原蛋白有三个亚基,各有自己的功能特性:钙结合亚基(Tn-Ca),是Ca2+ 的结合部位;抑制亚基(Tn-I),能高度抑制肌球蛋白中ATP酶的活性,从而阻止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原肌球蛋白结合亚基(Tn-T) ,能结合原肌球蛋白,起联接作用。

(6)M蛋白占肌原纤维蛋白的2-3%,存在于M-线上,其作用是将粗丝连接在一起,以维持粗丝的排列。

(7)C蛋白约占2%,是粗丝的一个组成部分,结合于LMM部分。功能是维持粗丝的稳定,有调节横桥的功能。

(8)肌动素也称辅肌动蛋白,目前发现有辅肌动蛋白-1、2、3和4四种类型,呈细胞或组织特异性分布.这四种蛋白的共同结构特征是在细胞内均为反向平行的二聚体,并具有N末端肌动蛋白结合结构域(ABD)、血影蛋白样中央重复结构域和C末端"EF手"结构域.作为细胞骨架中一种重要的肌动蛋白交联蛋白,辅肌动蛋白通过与其相关蛋白包括整合素(integrins)、钙粘素(cadherin)以及细胞信号传导通路中的信号分子等的协同作用,在稳定细胞粘附、调节细胞形状及细胞运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恶化与辅肌动蛋白的结构、功能密切相关

(9)I蛋白分子质量50ku左右,存在于A带。可以阻止休止状态的肌肉水解ATP。

2.细胞骨架蛋白细胞骨架蛋白是明显区别于肌原纤维蛋白和肌浆蛋白

的一类蛋白质,它起到支撑和稳定肌肉网格结构,维持肌细胞收缩装置的一类蛋白质。肉畜宰后肌肉中细胞骨架蛋白的降解对肉的嫩化起决定性作用。

(1)肌联蛋白是细胞骨架蛋白中含量最多的蛋白,站肌肉蛋白的10%,也是肌肉中分子质量最大的蛋白质,富有弹性,贯穿于整个肌节,连接于两个相邻的Z线,并将肌球蛋白纤丝连接到z线上。

(2)伴肌动蛋白占5%,是I带中心Z线组成成分。

(3)纽蛋白含量不到1%,存在于肌纤维膜下,具有连接肌纤维膜和肌原纤维的作用。

(4)肌间线蛋白分子质量53ku,位于Z线内和周围,连接邻近的细丝,并维持及借鉴的横向连接。

3肌浆蛋白质肌浆中的蛋白质为可溶性蛋白质,溶于水溶液中,因此在加工和烹调过程中容易流失。肌浆蛋白质不是肌纤维的结构成分。主要包括:肌红蛋白、肌溶蛋白、肌浆酶、肌粒蛋白等。

(1)肌溶蛋白肌溶蛋白属清蛋白类的单纯蛋白质,存在于肌原纤维间,易溶于水,把肉用水浸透可以溶出。很不稳定,易发生变性沉淀,其沉淀部分叫肌溶蛋白B(myogenfibrin),约占肌浆蛋白质的3%,可溶性的不沉淀部分叫肌溶蛋白A,也叫肌白蛋白(myoalbumin)。约占肌浆蛋白的1%,具有酶的性质。

(2)肌红蛋白肌红蛋白是一种复合性的色素蛋白质,由一分子的珠蛋白和一个亚铁血色素结合而成,为肌肉呈现红色的主要成分,分子量为34 000,等电点为6.78,含量约占0.2%~2%。

(3)肌浆酶肌浆中除上述可溶性蛋白质及少量球蛋白外,还存在大量可溶性肌浆酶,其中解糖酶占三分之二以上。

4. 结缔组织蛋白是构成肌内膜、肌束膜、肌外膜和腱的主要成分,包括有胶原蛋白、弹性蛋白、网状蛋白及粘蛋白等,存在于结缔组织的纤维及基质中。

(1)胶原蛋白胶原蛋白在白色结缔组织中含量多,是构成胶原纤维的主要成分,约占胶原纤维固体物的85%。胶原蛋白含有大量的甘氨酸、脯氨酸和羟脯氨酸,后二者为胶原蛋白所特有,其它蛋白质不含有或含量甚微。胶原蛋白是由原胶原(tropocollagen)聚合而成的,原胶原为纤维状蛋白,由三条螺旋状的肽链组成,三条肽链再以缧旋状互相拧在一起,犹如三股拧起来的绳一样。

交联的程度:交联的程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交联程度越大,性质越稳定,这种交联的程度直接影响到肉的嫩度。胶原蛋白性质稳定,具有很强的延伸力,不溶于水及稀盐溶液,不易被一般蛋白酶水解,但可被胶原蛋白酶水解。胶原蛋白遇热会发生热收缩,热当加热温度大于热缩温度时,胶原蛋白就会逐渐变为明胶(gelatin),变为明胶的过程并非水解的过程,而是原胶原分子的三条螺旋被解开,因而易溶于水中。明胶易被酶水解,也易消化。

(2)弹性蛋白弹性蛋白在黄色结缔组织中含量多,为弹力纤维的主要成分,约占弹力纤维固形物的75%,胶原纤维中也有,约占7%。其氨基酸组成有三分之一为甘氨酸,脯氨酸、缬氨酸占40%~50%。不含色氨酸和羟脯氨酸。

弹性蛋白属硬蛋白,对酸、碱、盐都稳定,但煮沸不能分解。蛋白质不被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水解,可被弹性蛋白酶(存于胰腺中)水解。

(3)网状蛋白在肌肉中,网状蛋白为构成肌内膜的主要蛋白,含有约4%的结合糖类和10%的结合脂肪酸,其氨基酸组成与胶原蛋白相似,用胶原蛋白酶水解,可产生与胶原蛋白同样的肽类。

因此有人认为它的蛋白质部分与胶原蛋白相同或类似。网状蛋白对酸、碱比较稳定。

(三)脂肪脂类对肉的食用品质影响很大,主要影响肌肉的嫩度、多汁性和风味。动物的脂肪可分为蓄积脂肪(depots fats)和组织脂肪(tissue fats)两大类。家畜的脂肪组织90%为中性脂肪,此外还有少量的磷脂和固醇脂。

(1)中性脂肪中性脂肪即甘油三酯,是由一分子甘油与三分子脂肪酸化

合而成,

脂肪酸可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饱和脂肪酸多则熔点和凝固点高,脂肪组织比较硬、坚挺,含不饱和脂肪酸多则熔点和凝固点低,脂肪比较软。肉中最主要的4中是棕榈酸和硬脂酸这两种饱和脂肪酸以及油酸和亚油酸这两种不饱和脂肪酸。

(2)磷脂和固醇磷脂主要包括卵磷脂、脑磷脂、神经磷脂以及其他种类。卵磷脂多存在于内脏器官,脑磷脂多存在于脑神经和内脏器官,以上两种在肌肉中较少。磷脂的结构和中性脂肪相似,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中性脂肪多。

胆固醇广泛存在于动物体中,100g肌肉中胆固醇含量喂65-70mg,肾和肝脏中的含量明显高于肌肉,脑和其他内脏胆固醇含量也高。

(四)浸出物浸出物是指除蛋白质、盐类、维生素外能溶于水的浸出性物质,包括有含氮浸出物和无氮浸出物。

1.含氮浸出物含氮浸出物为非蛋白质的含氮物质,如游离氨基酸、磷酸肌酸、核苷酸类(ATP、ADP、AMP、IMP)及肌苷、尿素等。这些物质左右肉的风味,为香气的主要来源,如ATP除供给肌肉收缩的能量外,逐级降解为肌苷酸是肉香的主要成分,磷酸肌酸分解成肌酸,肌酸在酸性条件下加热则为肌酐,可增强熟肉的风味。

2.无氮浸出物为不含氮的可浸出的有机化合物,包括有糖类化合物和有机酸。无氮浸出物主要有糖原、葡萄糖、麦芽糖、核糖、糊精,有机酸主要是乳酸及少量的甲酸、乙酸、丁酸、延胡索酸等。

(五)维生素

肌肉中富含B族维生素,但脂溶性维生素含量低。维生素含量易受肉畜种类、品种、年龄、性别和肌肉类型的影响,内脏中维生素含量比肌肉高。

(六)矿物质

肌肉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其中钾、磷含量最多,但钙含量较低;肾和肝中的矿物质含量远高于肌肉组织。

各国压铸铝合金的化学成份及要求

压铸铝合金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表 序号合金牌号合金代号 化学成份 力学性能 (不低于) 硅铜锰镁铁镍钛锌铅锡铝 抗拉强度伸长度 布氏硬度 HB5 /250 /30 1 YZA1Sil 2 YL102 10.0 13.0 ≤0.6≤0.6≤0.05≤1.2≤0.3余 220 2 60 2 YZA1Si10Mg YL104 8.0 10.5 ≤0.3 0.2 0.5 0.17 0.30 ≤1.0≤0.3≤0.05≤0.01余220 2 70 3 YZA1Si12Cu2 YL108 11.0 13.0 1.0 2.0 0.3 0.9 0.4 1.0 ≤1.0≤0.05≤1.0≤0.05≤0.01余240 1 90 4 YZA1Si9Cu4 YL112 7.5 9.5 3.0 4.0 ≤0.5≤0.3≤1.2≤0.5≤1.2≤0.1≤0.1余240 1 85 5 YZA1Si11Cu3 YL113 9.6 12.0 1.5 3.5 ≤0.5≤0.3≤1.2≤0.5≤1.0≤0.1≤0.1余230 1 80 6 YZA1Si17Cu5Mg YL11 7 16.0 18.0 4.0 5.0 ≤0.5 0.45 0.65 ≤1.2≤0.1≤0.1≤1.2余220 <1 7 YZA1Mg5Sil YL302 0.8 1.3 ≤0.1 0.1 0.4 4.5 5.5 ≤1.2≤0.2≤0.2余220 2 70 二.日本工业标准JIS H5302:2000日本压铸铝合金化学成分表 JIS牌号ISO牌号Cu Si Mg Zn Fe Mn Ni Sn Pb Ti Al ADC1 1.0以下11.0-13.0 0.3以下0.5以下 1.3以下0.3以下0.5以下0.1以下余量ADC1C A1-Sil2CuFe 1.2以下11.0-13.5 0.3以下0.5以下 1.3以下0.5以下0.30以下0.1以下0.20以下0.2以下余量ADC2 A1-Si12Fe 0.10以下11.0-13.5 0.10以下0.1以下 1.3以下0.5以下0.1以下0.05以下0.1以下0.2以下余量ADC3 0.6以下9.0-10.0 0.4-0.6 0.5以下 1.3以下0.3以下0.5以下0.1以下余量ADC5 0.2以下0.3以下 4.0-8.5 0.1以下 1.8以下0.3以下0.1以下0.1以下余量ADC6 0.1以下 1.0以下 2.5-4.0 0.4以下0.8以下0.4-0.6 0.1以下0.1以下余量ADC7 A1-Si5Fe 0.10以下 4.5-6.0 0.1以下0.1以下 1.3以下0.5以下0.1以下0.1以下0.1以下0.20以下余量ADC8 A1-Si6Cu4Fe 3.0-5.0 5.0-7.0 0.3以下 2.0以下 1.3以下0.2-0.6 0.3以下0.1以下0.2以下0.2以下余量ADC10 2.0-4.0 7.5-9.5 0.3以下 1.0以下 1.3以下0.5以下0.5以下0.2以下余量ADC10Z 2.0-4.0 7.5-9.5 0.3以下 3.0以下 1.3以下0.5以下0.5以下0.2以下余量ADC11 A1-Si8Cu3Fe 2.5-4.0 7.5-9.5 0.3以下 1.2以下 1.3以下0.6以下0.5以下0.2以下0.3以下0.2以下余量ADC12 1.5-3.5 9.6-12.0 0.3以下 1.0以下 1.3以下0.5以下0.5以下0.2以下余量ADC12Z 1.5-3.5 9.6-12.0 0.3以下 3.0以下 1.3以下0.5以下0.5以下0.2以下余量 牌号 抗拉试验硬度试验 抗拉强度MPa 耐力MPa 延伸率% HB HRB

肉类的主要化学组成及营养价值

肉类的主要化学组成及营养价值 姓名:王雪巍学院:护理学院班级:11本三学号:24号 摘要:肉类食品是非常必要的食物,它是人们所需的动物蛋白质的一个主要来源。肉是营养密集的动物性食品,富含人体生长发育所莹需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对人体的生长发育生理机能调节及维持正常生活活动起着重要作用,是人类的重要食品。肉类包括畜肉、禽肉。畜肉有猪、牛、羊、免肉等;禽肉有鸡、鸭、鹅肉等。它们能供给人体所必需的氮基酸、脂肪酸、无机盐和维生素。肉类营养丰富,吸收率高,滋味鲜美,可烹调成多种多样为人所喜爱的菜肴,食肉能够使人更能耐饥同时肉类还可以刺激消化液分泌,助于消化。因此肉类是食用价值很高的食品,长期食用,还可以帮助身体变得更为强壮。关键词:肉类化学组成营养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增强,人们对健康日益关注,而饮食营养与健康关系密切,因此营养成为不少人挑选食品的首要考虑因素。单纯吃得饱已经不是人们的唯一目的,如何能吃得好吃的健康已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饮食健康因此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说到饮食健康,一顿健康的饮食搭配自然是少不了肉类的。肉类富含营养素,对维持人体正常生理生活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肉类是人们所需的动物蛋白的一个主要来源,也是人们每天所不能缺少的食物。 肉类的热量比较高,其化学组成主要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及糖类等。由于肉类的品种不同,它们之间的化学组成成分差异也较大,例如有的过多进食会引起肥胖,有的适当过食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因此,只有弄清肉食的化学组成及营养价值,有选择进行食用,对健康才能起作用。首先就来对肉类的主要化学组成成分做详细的介绍。 一、蛋白质 畜肉的蛋白质主要为优质蛋白质,分布在肌肉中,其中肌浆中蛋

EN_573-3铝和铝合金化学成分

欧洲标准 EN573-3:1994 德国标准 铝和铝合金化学成分和半成品形状 本欧洲标准于1994-08-17被CEN接受。 CEN成员要求遵守CEN/CENELEC商业规定,在该规定中的条款规定,不得对该欧洲标准作任何修改。本标准有三种语言文本(英,法,德)。由CEN成员自行翻译成其本国文字并通知中央秘书处的文本与正式文本有同等地位。国家标准机构的CEN成员为比利时,丹麦,德国,法国,希腊,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挪威,奥地利,葡萄牙,瑞典,瑞士,西班牙和英国。

目录 前言 1.使用范围 2.标准参考 3.化学成分的限定 4.书写方式的规定 5.合金的标记 6.元素的顺序 7.整数规则 表格1:铝——系列1000 表格2:铝合金——系列2000—AlCu 表格3:铝合金——系列3000—AlMn 表格4:铝合金——系列4000—AlSi 表格5:铝合金——系列5000—AlMg 表格6:铝合金——系列6000—AlMgSi 表格7:铝合金——系列7000—AlZn 表格8:铝合金——系列8000—其它 前言 本欧洲标准由CEN/TC132“铝和铝合金”部门编写。在其工作项目的框架内,CEN/TC132被指定负责以下标准的制订。 EN573-3 铝和铝合金—化学成分和半成品的形式—第3部分:化学成分

该标准为4个标准的一部分。其它标准如下: EN573-1 铝和铝合金—化学成分和半成品的形式—第1部分:数字标记系统EN573-2 铝和铝合金—化学成分和半成品的形式—第2部分:带化学符号的标记系统 EN573-4 铝和铝合金—化学成分和半成品的形式—第4部分:产品形式CEN/TC132于1992年10月20-21日在巴黎开会并决定将CEN成员的现有文本正式表决。 本欧洲标准必须保持国家标准的状态,或通过出版标志文本或通过承认至1995年2月,与此标准可能相冲突的国家标准必须至1995年6月收回。 根据CEN/CENELEC商业规定,以下国家须接受本欧洲标准: 比利时,丹麦,德国,法国,希腊,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挪威,奥地利,葡萄牙,瑞典,瑞士,西班牙和英国。 1.使用范围 EN573标准的该部分规定了铝和铝-锻造合金的化学成分的极限。铝和铝-锻造合金的化学成分的极限完全与有关的在美国铝协会注册登记的合金相符合。 注:一些登记的铝合金可能会是某一专利或专利申请的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半成品和相关的初加工材料(如可轧制,可挤压的或锻造初加工材料)。 2.标准参考 EN573-1 铝和铝合金—化学成份和半成品的形状——第1部分:数字符号系统。 EN573-2 铝和铝合金—化学成份和半成品的形状——第2部分:带化学符号的标记系统。

肉类的化学组成与营养价值.

肉类的化学组成与营养价值 一、肉的化学组成 从广义上讲,肉指畜禽胴体。胴体是指畜禽屠宰后除去毛、皮、头、蹄、内脏(猪保留板油和肾脏,牛、羊等毛皮动物还要除去皮)后的部分,因带骨又称为带骨肉或白条肉。从狭义上讲,肉是指胴体的可食部分,即除去骨的胴体,又称其为净肉。 肉(胴体)是由肌肉组织、脂肪组织、结缔组织和骨组织四部分组成,其组成比例大致为:肌肉组织50%~60%,脂肪组织15%~20%,结缔组织 9%~13%,骨组织5%~20%。 各种畜禽肉都含有水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一般碳水化合物含量极少,其中不含淀粉和粗纤维。其营养成分的含量依动物的种类、性别、年龄、营养与健康状况、部位等不同,见表2—25、表2—26。 表1 各种畜禽肉的化学组成 表2 猪肉各部位的化学组成(%)

二、肉的营养价值 1. 畜肉的营养价值 畜肉的营养价值高,蛋白质含量丰富,蛋白质品质好,并且加工后适口、味美,是宠物食品搭配时提高营养价值、改善适口性的重要原料。 (1)蛋白质畜肉含蛋白质一般为15%~25%,主要为肌肉蛋白质、肌浆蛋白质和结缔组织蛋白质。通常牛、羊肉的蛋白质含量高于猪肉,兔肉含蛋白质最多,而脂肪含量最少;蛋白质含量最高的部位是脊背的瘦肉,蛋白质含量高达22%,里脊肉(里脊肉是指脊骨下面一条与大排骨相连的瘦肉。肉中无筋,是猪肉中最嫩的一部分)鲜嫩,水分含量较多,奶脯(奶脯肉是指在肋骨下面的腹部,结缔组织多,均为泡泡状,肉质差。)蛋白质含量最少,而含有最多的脂肪。畜肉蛋白质品质好,为完全蛋白质,营养价值高,但结缔组织中所含的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缺乏色氨酸和蛋氨酸等必需氨基酸,故结缔组织含量越多,营养价值越低。 (2)脂肪从胴体获得的脂肪称为生脂肪,生脂肪熔炼提出的脂肪称为油。猪肉脂肪含量高于牛肉、羊肉,但动物的肥瘦程度使肉的脂肪含量差异很大。脊背肉含脂肪较少,而猪肋、腹肉的脂肪含量较高。动物脂肪主要成分为甘油三酯(三脂肪酸甘油酯),约占96%~98%,还有少量的磷脂和胆固醇脂。畜肉脂肪酸以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多,磷脂和胆固醇脂是能量的来源之一,也是构成细胞的特殊成分,它对肉类制品的质量、颜色、气味具有重要意义。 (3)矿物质畜肉矿物质含量为1%左右,其中钙含量较低,仅为70~110mg /kg,磷为1 270~1 700mg/kg,铁为62~250mg/kg。畜肉是锌、铜、锰等多

6063铝合金化学成分

6063铝合金化学成分的选择 黎伯豪言淑纯 6063铝合金广泛用于建筑铝门窗、幕墙的框架,为了保证门窗、幕墙具有高的抗风压性能、装配性能、耐蚀性能和装饰性能,对铝合金型材综合性能的要求远远高于工业型材标准。在国家标准GB/T3190中规定的6063铝合金成分范围内,对化学成分的取值不同,会得到不同的材质特性,当化学成分的范围很大时,其性能差异会在很大范围内波动,以致型材的综合性能会无法控制。因此,优选6063铝合金的化学成分成为生产优质铝合金建筑型材的最重要的一环。 1 合金元素的作用及其对性能的影响6063铝合金是AL-Mg-Si系中具有中等强度的可热处理强化合金,Mg和Si是主要合金元素,优选化学成分的主要工作是确定Mg和Si 的百分含量(质量分数,下同)。 1.1 Mg的作用和影响Mg和Si组成强化相Mg2Si,Mg的含量愈高,Mg2Si的数量就愈多,热处理强化效果就愈大,型材的抗拉强度就愈高,但变形抗力也随之增大,合金的塑性下降,加工性能变坏,耐蚀性变坏。 1.2 Si的作用和影响Si的数量应使合金中所有的Mg都能以Mg2Si相的形式存在,以确保Mg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随着Si含量增加,合金的晶粒变细,金属流动性增大,铸造性能变好,热处理强化效果增加,型材的抗拉强度提高而塑性降低,耐蚀性变坏。 2 Mg和Si含量的选择 2.1 Mg2Si量的确定 2.1.1 Mg2Si相在合金中的作用Mg2Si在合金中能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溶解或析出,并以不同的形态存在于合金中:(1)弥散相β’’固溶体中析出的Mg2Si相弥散质点,是一种不稳定相,会随温度的升高而长大。(2)过渡相β’是β’’由长大而成的中间亚稳定相,也会随温度的升高而长大。(3)沉淀相β是由β’相长大而成的稳定相,多聚集于晶界和枝晶界。能起强化作用Mg2Si相是当其处于β’’弥散相状态的时侯,将β相变成β’’相的过程就是强化过程,反之则是软化过程。 2.1.2 Mg2Si量的选择6063铝合金的热处理强化效果是随着Mg2Si量的增加而增大。参见图1[1]。当Mg2Si的量在0.71%~1.03%范围内时,其抗拉强度随Mg2Si量的增加近似线性地提高,但变形抗力也跟着提高,加工变得困难。但Mg2Si量小于0.72%时,对于挤压系数偏小(小于或等于30)的制品,抗拉强度值有达不到标准要求的危险。当Mg2Si 量超过0.9%时,合金的塑性有降低趋势。GB/T5237.1—2000标准中要求6063铝合金T5状态型材的σb≥160MPa,T6状态型材σb≥205MPa,实践证明.该合金的最高可达到260MPa。但大批量生产的影响因素很多,不可能确保都达到这么高。综合的考虑,型材既要强度高,能确保产品符合标准要求,又要使合金易于挤压,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我们设计合金强度时,对于T5状态交货的型材,取200MPa为设计值。从图1可知,抗拉强度在200MPa左右时,Mg2Si量大约为0.8%,而对于T6状态的型材,我们取抗拉强度设计值为230 MPa,此时Mg2Si量就提高到0.95%。 2.1.3 Mg含量的确定Mg2Si的量一经确定,Mg含量可按下式计算:Mg%=

7系列 变形铝合金 牌号和化学成分 中外近似对照

机械加工 https://www.360docs.net/doc/c712448745.html, CNC数控机械加工,瑞典三坐标测量机自动测量,零件出口德国瑞士,提供可靠的信赖协作 7系列 Al Al--Zn系 变形铝合金 牌号和化学成分 中外近似对照 国别牌号①主要化学成分②(质量分数)(%) 基体和其他Si Fe Cu Mn Mg Cr Zn Ti 7003合金的中外近似对照 中7003(LC12)0.30*0.350.20*0.30*0.50~1.00.20* 5.0~6.50.20*Zr0.05~0.25,Al余量日A70030.30*0.350.20*0.30*0.50~1.00.20* 5.0~6.50.20*Zr0.05~0.25,Al余量 EN EN AW-7003/AlZn6Mg0.8Zr0.30*0.350.20*0.30*0.50~1.00.20* 5.0~6.50.20*Zr0.05~0.25,Al余量美7003/A970030.30*0.350.20*0.30*0.50~1.00.20* 5.0~6.50.20*Zr0.05~0.25,Al余量7005合金的中外近似对照 中70050.350.40*0.10*0.20~0.7 1.0~1.80.06~0.20 4.0~5.00.01~0.06Zr0.08~0.20,Al余量 ISO AlZn4.5Mg1.5Mn0.350.40*0.10*0.20~0.7 1.0~1.80.06~0.20 4.0~5.00.01~0.06Zr0.08~0.20,Al余量日A7N010.30*0.350.20*0.20~0.7 1.0~2.00.30* 4.0~5.00.20*Zr0.25,V0.10,Al余 量印745300.40.70.20.2~0.7 1.0~1.50.2 4.0~5.00.2Al余量 EN EN AW-7005/AlZn4.5Mg1.5Mn0.350.40*0.10*0.20~0.7 1.0~1.80.06~0.20 4.0~5.00.01~0.06Zr0.08~0.20,Al余量美7005/A970050.350.40*0.10*0.20~0.7 1.0~1.80.06~0.20 4.0~5.00.01~0.06Zr0.08~0.20,Al余量7020合金的中外近似对照 中70200.350.40*0.20*0.05~0.50 1.0~1.40.10~0.35 4.0~5.0—Zr0.08~0.20, Ti+Zr0.08~0.25,Al ISO AlZn4.5Mg10.350.40*0.20*0.05~0.50 1.0~1.40.10~0.35 4.0~5.0—Zr0.08~0.20, Ti+Zr0.08~0.25,Al 俄~1925C0.60.70.80.5 1.4~1.9— 3.7~4.30.1Zr0.12~0.20,Al余量 EN EN AW-7020/AlZn4.5Mg10.350.40*0.20*0.05~0.50 1.0~1.40.10~0.35 4.0~5.0—Zr0.08~0.20, Ti+Zr0.08~0.25,Al 余量 德AlZn4.5Mg1/3.43350.350.40*0.20*0.05~0.50 1.0~1.40.10~0.35 4.0~5.0—Ti+Zr0.08~0.25,Al 余量法7020(A-Z5G)0.350.40.20.05~0.50 1.0~1.40.1~0.35 4.0~5.0—Zr0.08~0.20,Al余量 美7020/A90200.350.40*0.20*0.05~0.50 1.0~1.40.10~0.35 4.0~5.0—Zr0.08~0.20, Ti+Zr0.08~0.25,Al 7022合金的中外近似对照 中70220.50*0.50*0.50~1.00.10~0.40 2.6~3.70.10~0.30 4.3~5.2—Ti+Zr0.15,Al余量

最新铝合金知识大全---分类-化学成分-性能

一铝的基本特性与应用范围 二铝及铝合金的分类 纯铝比较软,富有延展性,易于塑性成形。如果根据各种不同的用途,要求具有更高的强度和改善材料的组织和其他各种性能,可以在纯铝中添加各种合金元素,生产出满足各种性能和用途的铝合金。 铝合金可加工成板、带、条、箔、管、棒、型、线、自由锻件和模锻件等加工材(变形铝合金),也可加工成铸件、压铸件等铸造材(铸造铝合金)。

纯铝— 1×××系,如1000合金 非热处理型合金 Al-Mn系合金— 3×××系,如3003合金 Al-Si系合金— 4×××系,如4043合金变形铝合金 Al-Mg系合金— 5×××系,如5083合金 Al-Cu系合金— 2×××系,如2024合金 Al-Mg-Si系合金— 6×××系,如6063合金铝及热处理型合金 Al-Zn-Mg系合金—7×××系,如7075合金铝合金 Al-其它元素— 8×××系,如8089合金 纯铝系 非热处理型合金 Al-Si系合金,如ZL102合金 Al-Mg系合金,如ZL103合金 铸造铝合金 Al-Cu-Si系合金,如ZL107合金 Al-Cu-Mg-Si系合金,如ZL110合金 热处理型合金 Al-Mg-Si系合金,如ZL104合金 Al-Mg-Zn系合金,如ZL305合金

3 变形铝合金分类、牌号和状态表示法 3. 1 变形铝合金的分类 变形铝合金的分类方法很多,目前,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通常按以下三种方法进行分类。 ⑴按合金状态图及热处理特点分为可热处理强化铝合金和不可热处理强化铝合金两大类。不可热处理强化铝合金(如:纯铝、Al-Mn、Al-Mg、Al-Si系合金)和可热处理强化铝合金(如:Al-Mg-Si、Al-Cu、Al-Zn-Mg 系合金)。 ⑵按合金性能和用途可分为:工业纯铝、光辉铝合金、切削铝合金、耐热铝合金、低强度铝合金、中强度铝合金、高强度铝合金(硬铝)、超高强度铝合金(超硬铝)、锻造铝合金及特殊铝合金等。 ⑶按合金中所含主要元素成分可分为:工业纯铝(1×××系),Al-Cu合金(2×××系),Al-Mn合金(3×××系),Al-Si合金(4×××系),AL-Mg合金(5×××系),Al-Mg-Si合金(6×××系),Al-Zn-Mg 合金(7×××系),Al-其它元素合金(8×××系)及备用合金组(9×××系)。 这三种分类方法各有特点,有时相互交叉,相互补充。在工业生产中,大多数国家按第三种方法,即按合金中所含主要元素成分的4位数码法分类。这种分类方法能较本质的反映合金的基本性能,也便于编码、记忆和计算机管理。我国目前也采用4位数码法分类。 3. 2 中国变形铝合金的牌号表示法 根据GB/T16474 — 1996“变形铝及铝合金牌号表示方法”,凡化学成分与变形铝及铝合金国际牌号注册协议组织(简称国际牌号注册组织)命名的合金相同的所有合金,其牌号直接采用国际四位数字体系牌号,未与国际四位数字体系牌号的变形铝合金接轨的,采用四位字符牌号(但试验铝合金在四位字符牌号前加X)命名,并按要求注册化学成分。 四位字符体系牌号的第一、三、四位为阿拉伯数字,第二位为英文大写字母(C、I、L、N、O、P、Q、Z字母除外)。牌号的第一位数字表示铝及铝合金的组别,如1×××系为工业纯铝,2×××为Al-Cu系合金,3×××为Al-Mn系合金,4×××为Al-Si系合金,5×××为Al-Mg系合金,6×××为Al-Mg-Si系合金,7×××为Al-Zn-Mg系合金,8×××为Al-其它元素合金,9×××为备用合金组。 除改型合金外,铝合金组别按主要合金元素来确定,主要合金元素指极限含量算术平均值为最大的合金元素。当有一个以上的合金元素极限含量算术平均值同为最大时,应按Cu、Mn、Si、Mg、Mg2Si、Zn、其它元素的顺序来确定合金组别。牌号的第二位字母表示原始纯铝或铝合金的改型情况,最后两位数字用以标识同一组中不同的铝合金或表示铝的纯度。 我国的变形铝及铝合金表示方法与国际上较通用的方法基本一致。 3.3 中国变形铝合金状态代号及表示方法 根据GB/T16475–1996标准规定,基础状态代号用一个英文大写字母表示。细分状态代号采用基础状态代号后跟一位、两位或多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3.3.1基础状态代号

6063铝合金

6063铝合金 6063铝合金广泛用于建筑铝门窗、幕墙的框架,为了保证门窗、幕墙具有高的抗风压性能、装配性能、耐蚀性能和装饰性能,对铝合金型材综合性能的要求远远高于工业型材标准。在国家标准GB/T3190中规定的6063铝合金成分范围内,对化学成分的取值不同,会得到不同的材质特性,当化学成分的范围很大时,其性能差异会在很大范围内波动,以致型材的综合性能会无法控制。 6063铝合金化学成分的概述 6063铝合金的化学成分成为生产优质铝合金建筑型材的最重要的一环。 1、合金元素的作用及其对性能的影响 6063铝合金是AL-Mg-Si系中具有中等强度的可热处理强化合金,Mg和Si是主要合金元素,优选化学成分的主要工作是确定Mg和Si的百分含量(质量分数,下同)。1.1Mg的作用和影响Mg和Si组成强化相Mg2Si,Mg的含量愈高,Mg2Si的数量就愈多,热处理强化效果就愈大,型材的抗拉强度就愈高,但变形抗力也随之增大,合金的塑性下降,加工性能变坏,耐蚀性变坏。1.2Si的作用和影响Si的数量应使合金中所有的Mg都能以Mg2Si相的形式存在,以确保Mg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随着Si含量增加,合金的晶粒变细,金属流动性增大,铸造性能变好,热处理强化效果增加,型材的抗拉强度提高而塑性降低,耐蚀性变坏。 2、Mg和Si含量的选择 2.1 Mg2Si量的确定2.1.1 Mg2Si相在合金中的作用Mg2Si在合金中能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溶解或析出,并以不同的形态存在于合金中:(1)弥散相β’’固溶体中析出的Mg2Si相弥散质点,是一种不稳定相,会随温度的升高而长大。(2)过渡相β’是β’’由长大而成的中间亚稳定相,也会随温度的升高而长大。(3)沉淀相β是由β’相长大而成的稳定相,多聚集于晶界和枝晶界。能起强化作用Mg2Si相是当其处于β’’弥散相状态的时候,将β相变成β’’相的过程就是强化过程,反之则是软化过程。2.1.2Mg2Si量的选择6063铝合金的热处理强化效果是随着Mg2Si 量的增加而增大。当Mg2Si的量在0.71%~1.03%范围内时,其抗拉强度随Mg2Si 量的增加近似线性地提高,但变形抗力也跟着提高,加工变得困难。但Mg2Si量小于0.72%时,对于挤压系数偏小(小于或等于30)的制品,抗拉强度值有达不到标准要求的危险。当Mg2Si量超过0.9%时,合金的塑性有降低趋势。GB/T5237.1—2000标准中要求6063铝合金T5状态型材的σb≥160MPa,T6状态型材σb≥205MPa,实践证明.该合金的最高可达到260MPa。但大批量生产的影响因素很多,不可能确保都达到这么高。综合的考虑,型材既要强度高,能确保产品符合标准要求,又要使合金

各种牌号铸造铝合金的主要特点及用途

各种牌号铸造铝合金的主要特点及用途 ZL101的特点是成分简单,容易熔炼和铸造,铸造性能好,气密性好、焊接和切削加工性能也比较好,但力学性能不高。适合铸造薄壁、大面积和形状复杂的、强度要求不高的各种零件,如泵的壳体、齿轮箱、仪表壳(框架)及家电产品上的零件等。主要采用砂型铸造和金属型铸造。 Zl101A 由于是在ZL101的基础上加了微量Ti,细化了晶粒,强化了合金的组织,其综合性能高于Zl101、ZL102,并有较好的抗蚀性能,可用作一般载荷的工程结构件和摩托车、汽车及家电、仪表产品上的各种结构件的优质铸件。其使用量目前仅次于ZL102。多采用砂型和金属型铸造。 Zl102 这种合金的最大特点是流动性好,其它性能与ZL101差不多,但气密性比ZL101要好,可用来铸造各种形状复杂、薄壁的压铸件和强度要求不高的薄壁、大面积、形状复杂的金属或砂型铸件。不论是压铸件还是金属型、砂型铸件,都是民用产品上用得最多的一个铸造铝合金品种。 Zl104 因其工晶体量多,又加入了Mn,抵消了材料中混入的Fe有害作用,有较好的铸造性能和优良的气密性、耐蚀性,焊接和切削加工性能也比较好,但耐热性能较差,适合制作形状复杂、尺寸较大的有较大负荷的动力结构件,如增压器壳体、气缸盖,气缸套等零件,主要用压铸,也多采用砂型和金属型铸造。 Zl105、ZL105A 由于加入了Cu,降低了Si的含量,其铸造性能和焊接性能都比ZL104差,但室温和高温强度、切削加工性能都比ZL104要好,塑性稍低,抗蚀性能较差。适合用作形状复杂、尺寸较大、有重大负荷的动力结构件。如增压器壳体、气缸盖、气缸套等零件。Zl105A是降低了ZL105的杂质元素Fe的含量,提高了合金的强度,具有比ZL105更好的力学性能,多采用铸造优质铸件。 ZL106 由于提高了Si的含量,又加入了微量的Ti、Mn,使合金的铸造性能和高温性能优于ZL105气密性、耐蚀性也较好,可用作一般负荷的结构件及要求气密性较好和在较高温度下工作的零件,主要采用砂型和金属型铸造。 ZL107 ZL107有优良的铸造性能和气密性能,力学性能也较好,焊接和切削加工性能一般,抗蚀性能稍差,适合制作承受一般动负荷或静负荷的结构件及有气密性要求的零件。多用砂型铸造。 ZL108 ZL108由于含Si量较高,又加入了Mg、Cu、Mn,使合金的铸造性能优良,并且热膨胀系数小,耐磨性好,强度高,并具有较好的耐热性能。但抗蚀性稍低。适合制作内燃发动机的活塞及其它要求耐磨的零件以及要求尺寸、体积稳定的零件。主要采用压铸和金属型铸造,

铝合金分类及用途

铝合金的分类一系:1000系列铝合金代表1050、1060 、1100系列。在所有系列中1000系列属于含铝量最多的一个系列。纯度可以达到%以上。由于不含有其他技术元素,所以生产过程比较单一,价格相对比较便宜,是目前常规工业中最常用的一个系列。目前市场上流通的大部分为1050以及1060系列。1000系列铝板根据最后两位阿拉伯数字来确定这个系列的最低含铝量,比如1050系列最后两位阿拉伯数字为50,根据国际牌号命名原则,含铝量必须达到%以上方为合格产品。我国的铝合金技术标准(gB/T3880-2006)中也明确规定1050含铝量达到%.同样的道理1060系列铝板的含铝量必须达到%以上。二系:2000系列铝合金代表2024、2A16(LY16)、2A02(LY6)。2000系列铝板的特点是硬度较高,其中以铜原属含量最高,大概在3-5%左右。2000系列铝棒属于航空铝材,目前在常规工业中不常应用。三系:3000系列铝合金代表3003 、3A21为主。我国3000系列铝板生产工艺较为优秀。3000系列铝棒是由锰元素为主要成分。含量在之间,是一款防锈功能较好的系列。四系:4000系列铝棒代表为4A01 4000系列的铝板属于含硅量较高的系列。通常硅含量在之间。属建筑用材料,机械零件,锻造用材,焊接材料;低熔点,耐蚀性好,产品描述: 具有耐热、耐磨的特性五系:5000系列铝合金代表5052、5005、5083、5A05系列。5000系列铝棒属于较常用的合金铝板系列,主要元素为镁,含镁量在3-5%之间。又可以称为铝镁合金。主要特点为密度低,抗拉强度高,延伸率高。在相同面积下铝镁合金的重量低于其他系列.在常规工业中应用也较为广泛。在我国5000系列铝板属于较为成熟的铝板系列之一。六系:6000系列铝合金代表6061 主要含有镁和硅两种元素,故集中了4000系列和5000系列的优点6061是一种冷处理铝锻造产品,适用于对抗腐蚀性、氧化性要求高的应用。可使用性好,容易涂层,加工性好。七系:7000系列铝合金代表7075 主要含有锌元素。也属于航空系列,是铝镁锌铜合金,是可热处理合金,属于超硬铝合金,有良好的耐磨性. 目前基本依靠进口,我国的生产工艺还有待提高。八系:8000系列铝合金较为常用的为8011 属于其他系列,大部分应用为铝箔,生产铝棒方面不太常用。九系:9000系列铝合金是备用合金。 铝合金典型用途 1050 食品、化学和酿造工业用挤压盘管,各种软管,烟花粉 1060 要求抗蚀性与成形性均高的场合,但对强度要求不高,化工设备是其典型用途1100 用于加工需要有良好的成形性和高的抗蚀性但不要求有高强度的零件部件,例如化工产品、食品工业装置与贮存容器、薄板加工件、深拉或旋压凹形器皿、焊接零部件、热交换器、印刷板、铭牌、反光器具 1145 包装及绝热铝箔,热交换器 1199 电解电容器箔,光学反光沉积膜 1350 电线、导电绞线、汇流排、变压器带材 2011 螺钉及要求有良好切削性能的机械加工产品 2014 应用于要求高强度与硬度(包括高温)的场合。飞机重型、锻件、厚板和挤压材料,车轮与结构元件,多级火箭第一级燃料槽与航天器零件,卡车构架与悬挂系统零件 2017 是第一个获得工业应用的2XXX系合金,目前的应用范围较窄,主要为铆钉、通用机械零件、结构与运输工具结构件,螺旋桨与配件 2024 飞机结构、铆钉、导弹构件、卡车轮毂、螺旋桨元件及其他种种结构件 2036 汽车车身钣金件 2048 航空航天器结构件与兵器结构零件 2124 航空航天器结构件 2218 飞机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活塞,飞机发动机汽缸头,喷气发动机叶轮和压缩机环2219 航天火箭焊接氧化剂槽,超音速飞机蒙皮与结构零件,工作温度为-270~300℃。焊接性好,断裂韧性高,T8状态有很高的抗应力腐蚀开裂能力

各型号铝合金主要用途

各型号铝合金主要用途 本文由广州铝材厂提供 铝合金6063的成分、性能与典型用途 6063合金中的主要合金元素为镁与硅,具有加工性能极佳、优良的可焊接性、挤出性及电镀性、良好的抗腐蚀性、韧性,易于抛光、上色膜,阳极氧化效果优良,是典型的挤压合金。广泛应用于建筑型材、灌溉管材、供车辆、台架、家具、升降机、栅栏等用的管、棒、型材。 铝合金3003的成分、性能与典型用途 3003的合金元素为锰,具有极佳的成形加工特性、高耐腐蚀性、良好的焊接性和导电性,强度比1100更高。广泛用于厨具、食物及化工产品处理与贮存装置、运输液体产品的槽、罐、以薄板加工的各种压力容器与管道、热交换器、铆钉、焊丝、洗衣机缸体等。 铝合金2024的成分、性能与典型用途 2024的合金元素为铜,被称为硬铝,具有很高的强度和良好的切削加工性能,但耐腐蚀性较差。广泛应用于飞机结构(蒙皮、骨架、肋梁、隔框等)、铆钉、卡车轮毂、螺旋桨元件及其他各种结构件。 铝合金2011的成分、性能与典型用途 2011的合金元素为铜,是含有微量铅和铋的易切削合金,具有很高的强度和良好的切削加工性能,但耐腐蚀性较差,常见为棒材、管材和线材。用于制造螺钉及要求良好切削性能的机械加工产品。 铝合金1100的成分、性能与典型用途 1100为纯铝中添加少量铜元素形成,具有极佳的成形加工特性、高耐腐蚀性、良好的焊接性和导电性。广泛应用于需要有良好的成形性和高抗蚀性,但强度要求不高的产品,如化工设备、食品工业装置与贮存容器、炊具、压力罐、薄板加工件、深拉或旋压凹形器皿、焊接零件、热交换器、钟表面及盘面、铭牌、厨具、装饰品、小五金件、反光器具等 铝合金1060的成分、性能与典型用途 1060为纯铝中添加少量铜元素形成,具有极佳的成形加工特性、高耐腐蚀性、良好的焊接性和导电性。广泛应用于对强度要求不高的产品,如化工仪器、薄板加工件、深拉或旋压凹形器皿、焊接零件、热交换器、钟表面及盘面、铭牌、厨具、装饰品、反光器具等。 铝合金6262的成分、性能与典型用途 6262合金中的主要合金元素为镁与硅,具有良好的切削性、耐蚀性,多为挤压和冷加工管、棒、型、线材。用于有螺纹的高应力机械零件。 铝合金5052的成分、性能与典型用途 5052的主要合金元素为镁,具有良好的成形加工性能,抗蚀性,焊接性,中等强度,用于制造飞机油箱,油管,以及交通车辆,船舶的钣金件,仪表,街灯支架及铆钉,五金制品,电器外壳等.

各种铝合金化学成分

合金化学成分 变形铝合金化学成分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序 号牌号 Si Fe Cu Mn Mg Cr Ni Zn 其他Ti Zr 其他Al 备注 1 1A99 0.003 0.003 0.005 0.00299.99LG5 2 1A97 0.015 0.015 0.005 0.00599.97LG4 3 1A95 0.03 0.03 0.01 0.00599.95 4 1A93 0.04 0.04 0.01 0.00799.93LG3 5 1A90 0.0 6 0.06 0.01 0.0199.9LG2 6 1A85 0.08 0.1 0.01 0.0199.85LG1 7 1A80 0.15 0.15 0.03 0.02 0.02 0.03 Ca0.03,V0.05 0.03 0.0299.8 8 1A80A 0.15 0.15 0.03 0.02 0.02 0.06 Ca0.03 0.02 0.0299.8 9 1070 0.2 0.25 0.04 0.03 0.03 0.04 V0.05 0.03 0.0399.7 10 1070A 0.2 0.25 0.03 0.03 0.03 0.07 0.03 0.0399.7 11 1370 0.1 0.25 0.02 0.01 0.02 0.01 0.04 Ca0.03,V+Ti0.02,B0.020.020.199.7 12 1060 0.25 0.35 0.05 0.03 0.03 0.05 V0.05 0.03 0.0399.6 13 1050 0.25 0.4 0.05 0.05 0.05 0.05 V0.05 0.03 0.0399.5 14 1050A 0.25 0.4 0.05 0.05 0.05 0.07 0.05 0.0399.5 15 1A50 0.3 0.3 0.01 0.05 0.05 0.03 Fe+Si0.45 0.0399.5LB2 16 1350 0.1 0.4 0.05 0.01 0.01 0.05 Ca0.03,V+Ti0.02,B0.050.030.199.5 17 1145 Si+Fe0.55 0.05 0.05 0.05 0.05 V0.05 0.03 0.0399.45 18 1035 0.35 0.6 0.1 0.05 0.05 0.1 V0.05 0.03 0.0399.35 19 1A30 0.10~0.20 0.15~0.30 0.05 0.01 0.01 0.01 0.02 0.02 0.0399.3L4-1

世界各国压铸铝合金成分牌号对照表

WORD 格式可编辑 世界各国压铸铝合金成分牌号对照表 1. 铝合金 GB/T 15115-94 压铸铝合金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表 力学性能 化学成份 序号合金牌号合金代号(不低于) 布氏硬度硅铜锰镁铁镍钛锌铅锡铝抗拉强度伸长度 HB5/250 10.0 1YZA1Sil2YL102≤0.6≤0.6≤0.05≤ 1.2≤0.3余220230 13.0 YZA1Si10M 8.00.20.17 2YL104≤0.3≤ 1.0≤0.3≤ 0.05≤0.01余220260 g 0.50.50.30 YZA1Si12C 1.0 1.00.30.4 3YL108≤ 1.0≤0.05≤1.0≤ 0.05≤0.01余240170 u2 3.0 2.00.9 1.0 YZA1Si9Cu 7.5 3.0 4YL112≤0.5≤0.3≤ 1.2≤0.5≤1.2≤ 0.1≤0.1余240190 4 9.5 4.0 YZA1Si11C 9.6 1.5 5YL113≤0.5≤0.3≤ 1.2≤0.5≤1.0≤ 0.1≤0.1余230185 u3 12.0 3.5 YZA1Si17C 16.0 4.00.45 6YL117≤0.5≤ 1.2≤0.1≤ 0.1≤1.2余220<180 u5Mg 8.0 5.00.65 YZA1Mg50.80.1 4.5 7YL302≤0.1≤ 1.2≤ 0.2≤ 0.2余220270 Sil 1.30.4 5.5 二. 日本工业标准 JIS H5302:2000 日本压铸铝合金化学成分表 JIS 牌 Cu Si Mg Zn Fe Mn Ni Sn Pb Ti Al ISO 牌号 号 ADC1<1.011.0-13.0<0.3<0.5<1.3<0.3<0.5<0.1余量

DIN-EN-573-3-1994铝合金化学成分

DIN EN 573-3 1994.12 ICS 77.120.1077.140.90 铝和铝合金.半制品的化学成分和形式 应为铝和铝合金.锻件制品的化学成分和型式 第3部分化学成分 英语版DIN EN 5733 关键词铝铝合金锻件制品化学成分 本标准与1994年12月版的EN573-4一起为了代替1976年12月版的DIN 1712-3和1983年2月版的DIN 1725-1 欧洲标准EN 573-3有DIN 标准的效力 逗点表示小数点 前言 本标准由CEN/TC 132制订 本标准制订的相关责任局是NormenausschuB Nichteisenmetalle有色金属标准 化委员会 先前版本 DIN 1712-31925-071937-121943-031953-081961-101976-12DIN 1712-4 1953-12DIN 1725-41961-10DIN 17131935-091937-09DIN 1713-1 1941-06DIN 17251942-11DIN 1725-11943-071945-011951-011958-05 1961-051967-021976-121983-02 修订 与1976年12月版的DIN 1712-3和1983年2月版的DIN 1725-1相比本标准做了以下修订

a本标准有化学成分表 b种类Al99,9AlMg1,5Al9985MgSi和Al998ZnMg取消 c27种产品标识的化学符号改变了 国际专利分类号 C 22 C 021/00 G 01 N 033/20

欧洲标准 EN 573-4 UDC 669.71669.715.018.26-4 19948 关键词铝铝合金锻件产品产品型式 英语版 铝和铝合金.锻件制品的化学成分和型式 第3部分化学成分 1995年10月20日本标准通过CEN的批准 CEN成员一定要遵守CEN/CENELEC国际规则此规则规定给本欧洲标准在无任何改动情况下有国家标准的效用 这种国家标准的最新目录和著书目录参考在中央秘书处和任何CEN成员中获得应用 本欧洲标准有三种正式版本英语法语德语提前通知给中央秘书处并 且由某一CEN成员负责下其国CEN成员翻译成自己语言的任何一种语言的版本都与正式版本有同样的效用CEN成员为以下国家标准化机构奥地利 比利时丹麦芬兰法国德国希腊冰岛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公 国荷兰挪威葡萄牙西班牙瑞典瑞士和英国 CEN 欧洲标准化委员会 中央秘书处rud de Stassart 36B1050 Brussels ?1994. 版权归所有CEN成员 参考文件号EN573-41994 E

铝合金的牌号和成分对应表

铝合金的牌号和成分对应表 铝合金的牌号和成分对应表。[工程自然科学机械]悬赏点数10票数不足,该提问被关闭。查看投票结果。2个回答3069次浏览 榴连飘飘52009-2-712:28:33172.30.211.*举报求铝合金的牌号和成分对应表。 系统推荐答案 -1 XMY1528282009-2-712:30:2961.136.175.*举报国内外常用铝及铝合金牌号对照表 文章来源:钢材大超市添加人:gyy添加时间:2007-1-26 类中国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德国前苏联 别GB ASTM BS JIS NF DINГОСТ 工1A991199A199.99R A99 业1A97A199.98R A97 纯1A95A95 铝1A801080(1A)10801080A A199.90A8 1A5010501050(1B)10501050A A199.50A5 防5A025052NS450525052A1Mg2.5Amg 锈5A03NS5AMg3 铝5A055056NB65056A1Mg5AMg5V 5A305456NG6155565957 2A01203621172117AlCu2.5Mg0.5D18 硬2A11HF1520172017S AlCuMg1D1 铝2A12212420242024AlCuMg2D16AVTV 2B162319 锻2A802N01AK4 2A9022182018AK2 铝2A14201420142014AlCuSiMn AK8 超硬铝7A09717570757075AlZnMgCu1.5V95P ZAlSi7Mn356.2LM25AC4C G-AlSi7Mg 铸ZAlSi12413.2LM6AC3A A-S12-Y4G-Al12AL2 造ZAlSi5Cu1Mg355.2AL5 铝ZAlSi2Cu2Mg1413.0AC8A G-Al12(Cu) 合ZAlCu5Mn AL19 金ZAlCu5MnCdVA201.0 ZAlMg10520.2LM10AG11G-AlMg10AL8

铝合金各组分浅析

6063铝合金化学成分的选择黎伯豪言淑纯6063铝合金广泛用于建筑铝门窗、幕墙的框架,为了保证门窗、幕墙具有高的抗风压性能、装配性能、耐蚀性能和装饰性能,对铝合金型材综合性能的要求远远高于工业型材标准。在国家标准GB/T3190中规定的6063铝合金成分范围内,对化学成分的取值不同,会得到不同的材质特性,当化学成分的范围很大时,其性能差异会在很大范围内波动,以致型材的综合性能会无法控制。因此,优选6063铝合金的化学成分成为生产优质铝合金建筑型材的最重要的一环。 1 合金元素的作用及其对性能的影响6063铝合金是AL-Mg-Si系中具有中等强度的可热处理强化合金,Mg和Si 是主要合金元素,优选化学成分的主要工作是确定Mg和Si的百分含量(质量分数,下同)。1.1 Mg的作用和影响Mg和Si组成强化相Mg2Si,Mg的含量愈高,Mg2Si的数量就愈多,热处理强化效果就愈大,型材的抗拉强度就愈高,但变形抗力也随之增大,合金的塑性下降,加工性能变坏,耐蚀性变坏。1.2 Si的作用和影响Si的数量应使合金中所有的Mg都能以Mg2Si相的形式存在,以确保Mg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随着Si含量增加,合金的晶粒变细,金属流动性增大,铸造性能变好,热处理强化效果增加,型材的抗拉强度提高而塑性降低,耐蚀性变坏。2 Mg和Si含量的选择2.1 Mg2Si量的确定2.1.1 Mg2Si 相在合金中的作用Mg2Si在合金中能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溶解或析出,并以不同的形态存在于合金中:(1)弥散相β’’固溶体中析出的Mg2Si相弥散质点,是一种不稳定相,会随温度的升高而长大。(2)过渡相β’ 是β’’由长大而成的中间亚稳定相,也会随温度的升高而长大。(3)沉淀相β是由β’ 相长大而成的稳定相,多聚集于晶界和枝晶界。能起强化作用Mg2Si相是当其处于β’’弥散相状态的时侯,将β相变成β’’相的过程就是强化过程,反之则是软化过程。2.1.2 Mg2Si 量的选择6063铝合金的热处理强化效果是随着Mg2Si量的增加而增大。参见图1[1]。当Mg2Si的量在0.71%~1.03%范围内时,其抗拉强度随Mg2Si 量的增加近似线性地提高,但变形抗力也跟着提高,加工变得困难。但Mg2Si 量小于0.72%时,对于挤压系数偏小(小于或等于30)的制品,抗拉强度值有达不到标准要求的危险。当Mg2Si量超过0.9%时,合金的塑性有降低趋势。 GB/T5237.1—2000标准中要求6063铝合金T5状态型材的σb≥160MPa,T6状态型材σb≥205MPa,实践证明.该合金的最高可达到260MPa。但大批量生产的影响因素很多,不可能确保都达到这么高。综合的考虑,型材既要强度高,能确保产品符合标准要求,又要使合金易于挤压,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我们设计合金强度时,对于T5状态交货的型材,取200MPa为设计值。从图1可知,抗拉强度在200MPa左右时,Mg2Si量大约为0.8%,而对于T6状态的型材,我们取抗拉强度设计值为230 MPa,此时Mg2Si量就提高到0.95%。2.1.3 Mg含量的确定Mg2Si的量一经确定,Mg含量可按下式计算:Mg%= (1.73×Mg2Si%)/2.73 2.1.4 Si含量的确定Si的含量必须满足所有Mg都形成Mg2Si的要求。由于Mg2Si中Mg和Si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 Mg/Si=1.73 ,所以基本Si量为Si基=Mg/1.73[2]。但是实践证明,若按Si 基进行配料时,生产出来的合金其抗拉强度往往偏低而不合格。显然是合金中Mg2Si数量不足所致。原因是合金中的Fe、Mn等杂质元素抢夺了Si,例如Fe 可以与Si形成ALFeSi化合物。所以,合金中必须要有过剩的Si以补充Si的损失。合金中有过剩的Si还会对提高抗拉强度起补充作用。合金抗拉强度的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