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微专题“原因依据类”主观题答题模板

微专题“原因依据类”主观题答题模板

1.“清单”作为商业名词,如今更多地被用在行政管理领域。建立清单制度是防止政府不作为和乱作为的利器。在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过程中,我国政府要开出“三张清单”,要拿出完整的“权力清单”,明确政府应该干什么,“法无授权不可为”;要给出“负面清单”,除了清单上的禁区,其他行业、领域和经济活动都许可,保障企业“法无禁止皆可为”;要理出“责任清单”,明确政府监管责任和范围,规范政府怎么管市场,“法定职责必须为”。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结合材料,说明政府为什么要开出“三张清单”。

解析:设问主体为“政府”,设问角度是“为什么”。政府的“三张清单”明确了政府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政府为什么要开出“三张清单”,应结合材料,从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贯彻对人民负责原则、政府依法行政、政府要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等方面进行分析。答案:①是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客观要求;②是贯彻对人民负责原则,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③是政府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减政放权,创新行政管理方式的客观要求;④是政府自觉接受监督,树立政府权威,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⑤有利于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和水平,提高公共服务能力;⑥有利于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发展。

2.环境问题不仅是重要的发展问题,还是现实的民生问题。在2016年冬季雾霾天气中,10个空气质量最差的城市中有4个属于H省,为此H省人大代表在广泛征集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加快出台《H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的议案”。省人大常委会收到该议案后,组织相关委员随即进行调研,考察了大气环境质量检测等设施和施工现场。H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将《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列入立法计划,在立法过程中广泛征求社会意见,召开论证会和听证会。

结合材料,谈谈H省人大和人大代表在治理空气污染过程中这样做的依据。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抓住两个主体——人大与人大代表,而后,从人大和人大代表为什么要做某事角度展开论述。从人大的角度联系教材:人大的性质、职权,民主集中制原则。从人大代表的角度联系教材:人大代表的权利、义务。

答案:人大:①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具有立法权。制定相关条例,为治理空气污染提供法律保障。②人大具有监督权。监督政府在治理空气污染中的工作是行使监督权的体现。③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在立法过程中须广泛征询社会意见,召开论证会和听证会。

人大代表:①人大代表有法律赋予的义务,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在治理空气污染方面的意见和要求,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监督。②人大代表依法享有提案权,提出了加快出台《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的议案。③人大代表享有质询权,对政府治理空气污染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质问并要求答复。

3.材料一近几年我国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22亿,占总人口的16.1%,2020年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与此同时,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下降,我国家庭结构出现小型化、少子化的特点,劳动力资源总量出现绝对下降的情况。目前我国纳税劳动力人口与退休人口的比例为5∶1,到2025年,这一比例可能达到2∶1。养老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围绕如何养老的讨论不断升温。材料二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我国的养老问题。国务院连续10多年上调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标准,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等指导性文件;国务院有关部委就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延迟退休等事关养老的重大问题进行调研,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党中央在广泛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未雨绸缪,及时调整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先后做出了放开单独“二孩”和全面方开“二孩”的重大决策。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我国养老问题的理由。

解析:解答本题,应明确主体为党和政府。党的角度可从其领导地位、执政方式、宗旨等方面予以阐述。政府角度可从政府性质、职能、责任、决策等方面予以阐述。

答案:①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②党中央及时调整我国的生育政策,这一举措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符合我国当前实际和人口发展趋势,是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的具体体现。③国务院是我国的中央人民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基本原则。④国务院连续上调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标准,出台有关养老的政策文件,就有关养老的重大问题征求意见和调研,是坚持对人民负责,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必然要求,是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加强社会建设职能的具体体现。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然而目前我国仍有7 000多万农村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除京津沪3个直辖市外,其余28个省级行政区都存在相当数量的贫困人口;全国还有20多万人用不上电,数千万农村家庭喝不上“干净水”;全国有7.7万个建档立卡的贫困村不通客运班车,83.5万个自然村中不通沥青(水泥)路的自然村有33万个。专家分析认为,因病因灾致贫、缺乏资金、缺少文化是贫困人口长期不能脱贫的重要原因。

材料二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对扶贫开发工作高度重视,时刻牵挂着贫困地区农民脱贫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指出,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到2020年让7 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绝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说明党和政府提出到2020年让7 00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目标的理由。

解析:党和政府为什么提出扶贫攻坚的目标,既要考虑党和政府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也要考虑党和政府的宗旨以及社会主义的本质。

答案:①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有利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②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党提出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目标体现了党的领导核心作用。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党提出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目标也体现了党的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④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提出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目标是政府责任的体现。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全面依法治国、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具有根本性的意义。

材料一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

材料二当前,世界经济仍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中国也处在新旧产业和发展动能交替的关键期。在这个历史转折阶段,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具有重要意义。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全面依法治国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

解析:第(1)问,考查政治生活的知识,设问指向全面依法治国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属于原因类试题,是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识记。主要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执政地位、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等角度回答,并注意结合全面依法治国的材料进行分析。第(2)问,考查经济知识,设问指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审题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调动运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优化资源配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有关知识进行分析。

答案:(1)①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②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③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④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2)①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或生产决定消费或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提高商品、服务供给的质量,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缓解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有利于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③有利于优化生产要素的投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④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6.创客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创客热衷于创新,自己掌握生产工具,以用户创新

为核心理念,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通过创意、设计、制造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创客文化,是DIY文化的延伸,它在其中糅合了技术元素,它不认同随意消费,乐于在现有资源下创造性地再利用。“创客”精神主要表现为不满足于现状,坚守创新;勇于并善于实践;乐于交流、乐于分享并追求美好生活。多年前,欧美创客们用不到波音公司1%的成本研制了无人机,这架无人机实现了众多功能,“草根科创”的优势可见一斑。如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草根科创”的风潮正席卷中国。业内人士认为,传统的工业化模式不能很好地满足当今多种多样的市场需求,而创客让小规模、个性化制造成为可能,并促进新科技和新需求更快地对接,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特性。从创客发起地来看,以北京、上海、深圳为三大中心的民间创客生态圈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拥有创新所需的较健全的市场环境和比较发达完备的制造业产业链,这是创客们生根发芽壮大的重要土壤。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指出,顺应网络时代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构建面向人人的众创空间等创业服务平台,对于激发亿万群众创造活力,带动扩大就业,打造经济发展新的“发动机”,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培育创客文化,发扬创客精神,让创业创新蔚然成风。

(1)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分析当今“创客之火,可以燎原”的市场因素。

(2)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培育创客文化,发扬创客精神的理由。

(3)“创客”是一群新新人类,他们坚守创新,勇于并善于实践,乐于交流、分享并追求美好生活。结合材料,运用“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的相关知识,说明创客们如何才能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实现创业梦想。

解析:第(1)问,考查的知识范围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分析“创客之火,可以燎原”的市场因素。结合材料,学生可从市场的调节(价值规律)、市场环境、市场机制等方面分析。第(2)问,考查文化生活的知识,应围绕“创新”这一主题,从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创新的作用、时代精神的核心等方面分析。第(3)问考查“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因此学生应结合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进行回答。

答案:(1)①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创客的一大优势就在于以更低的成本,创造出更多的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②普通大众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参加者,成为平等的创新者,得益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市场环境。③创客面向市场,推出新产品满足多样化市场需求,发挥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④从创客发起地看,市场体制健全,市场秩序规范,市场体系完善,是“创客之火,可以燎原”的重要土壤。

(2)①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又反作用于经济、政治。顺应网络时代构建众创空间,激发亿万群众的活力,带动扩大就业,打造经济发展新的“发动机”既体现了经济对文化的决定作用,也体现了文化可以反作用于经济社会。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弘扬创客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有利于培养人们的创新思维,指导实践。③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有利于推动社会实践的

发展和民族文化的繁荣,培育创客文化、发扬创客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创新的表现,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和文化的发展。④弘扬创客精神是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要求和体现。

(3)①要积极投身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践活动,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②既要保持自己的个性,又要把握社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利用好国家和社会提供的有利条件,努力奉献社会。③要发扬创客精神,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和能力,将个人理想与国家的宏大目标结合起来,为社会创造财富和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