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杭瑞高速公路的互通布置和线位比较

浅谈杭瑞高速公路的互通布置和线位比较
浅谈杭瑞高速公路的互通布置和线位比较

浅析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安全因素

浅析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安全因素 邱英姿 (福建省交通规划设计院,福州350004) 摘要从选型、位置、出入口、连续性及标志牌的设置等方面来分析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安全因素,为互通式立交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安全因素 随着经济和科学的发展,我国的交通事业正以迅猛的姿势不断地发展壮大,而高速公路的建设是交通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高速公路在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的最基本的要求下,更需要满足安全、快捷、舒适的高层次要求,追求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和谐统一,而安全是公路设计和建设需考虑的首要因素。 互通式立体交叉是高速公路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以及其他公路相交实现交通转换的大型结构物,它是高速公路路线布设的一个重要的控制点,许多时候,它也是沿线城镇及路线的标志性建筑,来自各个方向的交通源都要通过它来实现交通转换。互通式立交在高速公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的运行方向的复杂性以及匝道指标低而产生的对行车速度的限制,都使得互通式立交成为交通事故的多发地,因此,对于我们设计人员来说,就应该特别注意互通式立交设计的安全因素。 互通式立交设计的安全因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交叉形式和位置的选择。 互通式立体交叉是高速公路控制出入的主要道口,它是利用桥跨结构物和匝道从空间上进行交通分流。其形式的选择,应根据相交公路的功能、等级、交通量大小及流向、地形条件,并配合平、纵面线形,同时考虑工程量大小,设计为经济、适用的互通立交形式,以期最大限度地满足交通安全和畅通的要求。在互通立交形式中,主要是左转匝道的设计,一般较为迂回。如主要交通源为左转时,应采取对策,尽可能地获得短捷通畅的效果。 互通式立体交叉位置的选定,应以现有公路网或已批准的规划为依据,选择地形平坦开阔、地质良好、拆迁较少以及两相交公路均具有较高的平、纵线形技

山区高速公路选线和路线设计研究 钱橹江

山区高速公路选线和路线设计研究钱橹江 发表时间:2019-09-21T12:04:38.72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作者:钱橹江 [导读] 摘要:为了促进山区经济进步发展,我国逐步加大对山区交通建设投入。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 摘要:为了促进山区经济进步发展,我国逐步加大对山区交通建设投入。山区高速公路工程项目目前正在越来越多的开展实施,而公路选线在山区高速公路工程建设中是最为关键的工作环节,合理选线对山区高速公路的质量、进度以及投资控制有直接影响。所以,山区高速公路选线工作成为山区高速公路工程建设重点。 关键词:山区高速公路;选线;路线设计;研究 一、山区高速公路路线优化设计 1、科学 科学性主要是指在山区高速公路选线中与技术指标相关的因素要满足规范要求,如直线段长度、最大纵坡坡度、平均纵坡坡度、平面线形组合、平纵面线形组合、最小曲线半径、缓和曲线最小长度等要满足相关要求,选线要做到科学合理。在山区高速公路选线中,平面线形和纵面线形都很难达到较高的技术指标,因此平纵横配合设计就显得极为重要。 2、环保 山区地形地貌复杂,局部路段植被稀少,山体土质较差。在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与建设过程中应尽量减小对土体的扰动,特别在植被较少的路段应避免大量开挖山体,尽量少挖多填,路基边坡以及公路路线两旁应种植植被,减少路线周围土体的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确定路线的走向时,路线要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协调,还要避免路线两旁的景观对司机视线的遮挡,要求路线设计要与环境相适应,还要求能够满足合理的行车视线。山区高速公路路线多选择螺旋展线,能使行车达到环保且舒适的效果。 3、与地形协调 山区地形的特点是短距离内标高差值大,山高流急,山区复杂的自然条件直接影响指标的选用,采用高指标有利于车辆运行和驾驶员操作,但势必会造成填挖量增大,构造物和拆迁数量增加,影响区域生态环境,项目成本增加。山区高速公路设计要坚持以人为本、安全至上的理念,但并不是片面追求高标准,还应强调因地制宜,坚持路线与地形相协调。山区选线时应结合迂回曲折的山体、高低起伏的地形,合理选用各种线形要素,可以采用对称性、非对称型、S型、卵型等多种线形组合,以减小对环境的破坏,在困难地段还可以采用左右分离、上下分离、半路半桥等多种路基形势与地形协调。 4、经济 高速公路是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础设施,同时也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所需要成本较高,但在山区修建高速公路可以完善山区的公路网,有利于发展山区落后的经济,改变山区贫穷的面貌,这也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山区地形复杂,公路的勘察设计和施工困难,其建设成本要远远高于平原地区,所以在选线时应进行技术经济对比分析,要选择符合平、纵、横设计且造价经济合理的路线方案。 5、安全 随着山区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公路交通安全已经成为公路设计首要关心的问题。山区高速公路,由于纵坡较长、长大纵坡较多、平纵线形指标低、线形选择不合理等原因,经常在线形较差的路段发生交通事故。所以为了避免交通安全事故,应该在长大纵坡路段行车道外侧增设避险车道;其次,对条件受限、指标较低的特殊路段,应对线形指标进行安全评价,从而预防或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二、高速公路路线设计中的问题 1、平面直线设计 因山区地质地形条件复杂,平面直线设计在山区高速公路线路设计中困难较大。在平原区域高速公路路线设计中,如果所设计的平面直线路段较长,会增加驾驶员疲惫感,影响行车安全,在较长平直路段上,容易出现车辆超速情况。如果这时驾驶员精神力不集中或疲劳驾驶,可能会无法及时发现前往道路转向,无法稳定操作,从而引发安全事故。在山区地带,地形复杂,曲线指标较多,所以很少出现长直线路面,但是圆曲线间的直线长度也不能太短,必须保证道路线形的连续性,如果直线长度过短则会呈现快速的线形变化,这样驾驶员

高速公路路线及其互通设计分析

高速公路路线及其互通设计分析 发表时间:2018-05-04T13:57:43.737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36期作者:王骏佳[导读] 路线设计是公路设计的核心内容,直接影响线路的使用价值和区域环境的保护。 北京建达道桥咨询有限公司北京 100015 摘要:在对公路路线和互通式立交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交通需要、路网分布、城镇布局、管理要求和地理环境等状况,而且需要充分考虑工程可行性调查报告、专家审查意见,通过了解各方需求以及比较每个方案,制定最为合理的设计方案。就互通设计而言,需要参考交叉公路等级以及互通出入口车流量,参照当前颁布的《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17,匝道预计行车速度约为每小时30~ 80km/h,互通设计使用寿命一般为二十年。高速公路路线与互通设计需要结合交通量预计的成果、当前路网的交通量和沿途社会经济状况,完全展现出拟建公路的用处与成效,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关键词:高速公路;路线;互通设计 路线设计是公路设计的核心内容,直接影响线路的使用价值和区域环境的保护。合理的路线设计是十分必要的,需要正确认识和掌握有效路线设计的影响因素,尽可能地消除或减少其负面影响,降低成本,节约资源,达到现有路网平稳衔接的目的。高速公路路线和互通规划作为公路规划的重点,与公路设计的合理性密切相关,文章借助参考某高速公路设计实际情况,研究公路路线和互通规划的重点,认为对于公路路线和互通式立交设计,需要综合参考交通需要,同时也需要结合交通量预估的结果、当前路网的交通量和沿途社会经济条件,完全体现出拟建公路的目的与效果,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1路线选线原则 (1)认真贯彻落实“四个交通发展的要求,节约资源,建设环保、节能、高效、提升服务为主要特征的绿色之路,实现公路建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考虑多方案比较和深入的分析,设计灵活,控制工程的大小,以减少项目成本。(2)认真贯彻“绿色循环低碳公路”的新理念,努力实现公路与环境、社会制度的全面协调,确保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不断完善公路发展理念。(3)认真落实公路勘察设计典型示范项目的指导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安全、环境保护的指导原则,舒适,和谐,技术指标的合理使用,力求平衡线整体平整度。(4)注意整体设计,充分考虑地形、地物分布,妥善处理好公路建设与工业和农业建设之间的关系,注重合作与跨越公路、铁路、水利、管道、厂矿企业,进行综合分析,并与沿线自然条件的比较。(5)在制定线路时,要充分考虑沿线城市发展规划的协调,合理设置立交、立交、通道等结构,以方便沿线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促进沿线经济的发展。(6)尽量避开密集的居民区和电力通信设施和管道,减少工程拆除量,使工程顺利实施。(7)综合考虑地质条件、桥梁位置、立交桥、局部规划等因素。(8)线路布置尽可能平滑,避免不必要的绕行,缩短施工里程,降低工程造价。(9)灵活运用技术指标,不仅追求高指标,特别是平面线形指标,尊重自然,尽量避免高填方。(10)注意环境保护,尽量避免环境敏感点。 2高速公路路线设计影响因素分析 2.1设计人员方面的影响 公路路线设计,相应的设计人员必须存在明显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专业能力和水平不足,或在设计过程中的线路设计,没有充分考虑所有的因素,问题的直接原因是现行的设计路线,尤其是需要注意的这些问题在设计的路径和影响因素增加,设计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及相应的性能的缺陷和弊端越来越突出,其影响必须要注重责任人员。 2.2技术方面的影响 对于线路设计工作来说,相应的技术是关键因素之一,主要是由于后续施工技术水平不高,可能导致某些特殊环境下的有效施工,从而导致无法在该区域进行路线的选择和应用。其次,在中国公路建设的发展是比较快的,和相应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路线设计的发展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改进。 2.3外界环境的影响 对于具体的路线设计,对外部环境的依赖性比较高。这种强烈的依赖性也表明它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干扰,特别是对于一些恶劣的地形环境。其次,即使在公路建设领域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价值极为强大,但与目前的技术水平和外部环境相比,公路建设仍然不能选择路线,这是路线外部环境的关键。上述内容见下文工程设计范例。 3路线与互通设计思考 路线设计需要充分综合到该项目和本地已部署的路网以及各种运输方式的平衡安排与正确对接,制定规划科学、运行良好的综合交通枢纽系统,同时,还需要合理选择互通式立交类型,确保科学距离,增强运营能力,获取更多投资收益,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对于路线的规划,需要严格筛选路线方案及对路线相关标准进行灵活使用,彻底了解公路本身线形协调规划,及其与结构物、环境的协调规划,借助运行车速开展安全测试。互通式立交设计作为路线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需要参考路线的整体布置、交叉公路的等级以及出入车流量长期预判、沿线自然环境、投资情况等要素。互通式立交设置的区域与数量,需要考虑对区域经济发展有无帮助,有助于提升交通量,带来更多的高速公路经济收益。 4路线与互通设计实际情况研究 4.1实际情况概述 根据某高速公路项目起点位于C区高速公路,终点连接界高速公路,总体来说为南—北走向。对于项目的功能作用,需要符合该高速承担南北通道的作用,确保路线笔直通畅,所以项目走廊带一般种类不多。 根据公路路线和互通设计规范,互通式立交需要全面顾及交通需要、路网构造、城镇布局、管理情况和地理环境,在对比每个方案之后,找出布置的区域与方法。借助实际调查,研究影响建设规划的具体原因,同时在1∶10000地形图上对路线规划开展研究,最终筛选出K 线、K2线、A线、B线、C线、D线、E线、F线、G线共九种具备参考价值的情况。路线的线位情况图参考图1,综合考虑沿线地质情况、社会影响还有本地规划,对该项目路线方案开展深入调查,得出K线贯通方案走廊最佳结论。

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PPP项目方案解剖

三、针对本项目的建造管理方案

第一章编制说明 为了在该工程的施工全过程中按科学规律组织施工,建立正常的施工秩序,有计划地开展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及时地做好各项施工准备工作,保证劳动力和各种材料、机具的及时供应及使用,各单位之间、各工种之间、各种资源之间的空间布置与时间安排的关系,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及按时按质完成该项目的施工任务,特制定本施工方案。 1.1 编制目的 1.1.1 使项目管理规范化、合理化、现代化。 1.1.2 实现双方合同约定的各项条款。 1.1.3 实现双方的成果性目标和效益性目标。 1.1.4 坚持质量第一,确保施工安全、工期及文明施工。 1.2 编制依据 1.2. 濮阳市濮范高速公路与开州路互通式立交PPP项目采购文件。 1.2.2 施工及验收规范: (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J 041—2000 (2)《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JTJ 053—94)(3)《公路沥青路面施工及技术规范》 JTG F40-2004 (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JTJ034-2000 (5)《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J 071—98)(6)《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JTJ 076—95 (7)《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 06MS201 (8)《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GF80-2004 (9)《市政排水管渠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CJJ3-2008

(10)《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CJJ 44-91 (11)《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CJJ1-2008 (12)《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97-1987 (13)《城市道路和建筑构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GB50763-2012 (14)《城市测量规范》 CJJ/T8-2011 (15)《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 GB/T11836-2009 (16)《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68-2008 (17)《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41-2008 (18)《砼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19)《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03-2002 (20)《公路工程石料试验规程》 JTJ 041—94)(21)《钢筋混凝土用热扎光圆钢筋》 GB 13013 (22)《钢筋混凝土用热扎带肋钢筋》 GB 1499 (2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13 (2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GB50666-2011 (25)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 (26)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JGJ18-2012 (27)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JTG F10-2006 (28)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2002 (29)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30)砼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31)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32)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浅析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

浅析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 以湖北宜都至来凤高速公路鹤峰(容美)至宣恩(当阳坪)段路线方案设计为例,浅析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的设计理念。路线方案布设的原则及路线方案拟定的方法,为类似山区高速公路的路线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 标签:宜来高速;路线设计;设计理念;布设原则;拟定方法 前言 路线方案设计是高速公路前期工作的核心内容,既要体现项目的使用功能和综合运营效益,也要统筹考虑本项目与沿线各区地方经济和交通的关系,使其有利于交通、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1 宜来高速鹤宣段工程概况 湖北宜都至来凤高速公路鹤峰(容美)至宣恩(当阳坪)段设计标准为设计速度80km/h,路基宽24.5m,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推荐方案总长54.226km,桥梁占比32%,隧道占比34.96%,设互通式立体交叉4处,总估算73.315亿元。项目区位于山岭重丘区,自然条件较差,区内峰巒叠嶂,峰丛林立,山高谷深,总体为构造剥蚀溶蚀中山~低山地貌。区内地表水系发育,河网密布。路线所处地区区域地质环境复杂,路线方案经过地段地形多变,地表切割较深,高差较大,地貌复杂,岩土层复杂多变,地质条件复杂,不良地质及特殊地质现象发育。 2 路线方案设计理念 在建设方案的拟定中,力求贯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提升公路建设的新理念。按照“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公路设计要求,贯彻“六个坚持、六个树立”设计理念,坚持安全性原则、服务社会原则、尊重地区特性原则、整体协调原则和自然性原则,加强总体设计,坚持标准选线、地形选线、地质选线、环保选线,确保工程方案研究质量。在鹤来高速公路的研究过程中,要以沿线各村、镇加快现代化建设为目标,以健全完善综合运输体系为主轴,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为出发点,合理布局公路路线,为公路交通的发展奠定基础。 3 路线方案布设的原则 项目是湖北省高速公路“十二五”规划的“七纵五横三环”中的第五横,是实施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和湖北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的重要举措。沿线地区山岭纵横、地形崎岖、工程复杂艰巨,路线方案的选择主要应结合地形、地质,选取切合实际、经济可行、满足使用功能的路线方案。同时,还应注意环境保护,做到不破坏或少破坏当地生态环境。 根据项目的功能定位,建设方案拟定的基本原则如下:(1)路线总体走向要

鄱北线跨越杭瑞高速公路施工方案

鄱北变~鄱阳牵引站220kV线路工程跨越杭瑞高速公路施工方案 江西省送变电建设公司 鄱北变~鄱阳牵引站220kV线路工程施工项目部 二〇一六年十二月

目录 一、编制依据及适用范围 二、工程概况 三、跨越情况简介 四、施工组织机构 五、施工方案 六、施工计划 七、安全技术措施 八、危险源辨识及其控制措施

本方案适用于鄱北变~鄱阳牵引站220kV线路工程4#-6#耐张段放线施工跨越杭瑞高速公路采用搭设钢管跨越架封网施工。 二、工程概况 线路起于鄱北220kV变电站,止于待建鄱阳牵引站220kV变电站,线路路径长度为15km,其中除鄱北变出线采用2基双回路终端塔架设(单边挂线)外,其余均按单回路架设。新建杆塔47基,其中单回路耐张塔13基,单回路直线塔32基,双回路耐张塔2基。 导线采用JL/G1A-240/40型钢芯铝绞线,双分裂水平排列;地线:一根为JLB20A-100铝包钢绞线,另一根为24芯OPGW复合光缆。 线路途经鄱阳县的田畈街镇、金盘岭镇共2个乡镇。 地形比例:泥沼25%,平地10%,丘陵65%。 气象条件:最大风速为 27m/s ,设计覆冰 10mm。 三、跨越情况简介 本工程跨越一次杭瑞高速公路,具体跨情况如下: 跨越杭瑞高速公路K376+400m处,跨越档为5#-6#,跨越档距为195米,5#塔型呼高为2A1-ZMC1-30,铁塔全高为米,6#塔型呼高为2A5-JC2-27,铁塔全高为米,交叉跨越角度为75°。5#中心桩对应的距离杭瑞高速公路用地边缘最近水平距离为54米,6#中心桩对应的距离杭瑞高速公路用地边缘最近水平距离为76米,均满足公路保护条例“30米最小水平距离”要求。跨越档导线最高运行温度为80℃时,导线距公路路面最小垂直距离为18米,满足验规要求的最小垂直距离8米。实测得高速公路路面宽为22米。两边相导线最大距离按13米考虑,跨越方式采用“耐张-直线-耐张”,本档导地线不允许接头,耐张串采用双联耐张金具,悬垂串采用双联悬垂串。本工程跨越方案均满足高速公路及电力部门相关规程规范要求。

中国国家高速公路网百度百科

中国国家高速公路网 百科名片中国国家高速公路网采用放射线与纵横网格相结合布局方案,由7 条首都放射线、9条南北纵线和18条东西横线组成,简称为“7918”网,总规模约8.5 万公里,其中主线 6.8 万公里,地区环线、联络线等其它路线约 1.7 万公里。 目录 命名 编号 出口编号 线路 10 年集中建设期 专项核查评估 编辑本段命名 1. 国家高速公路网路线的命名应遵循公路命名的一般规则。 2. 国家高速公路网路线名称按照路线起、讫点的顺序,在起讫点地名 中间加连接符“―”组成,全称为“ XX-XX高速公路”。路线简称采用起讫点地名的首位汉字表示,也可以采用起讫点所在省(市)的简称表示,格式为“XX高速”。 3. 国家高速公路网路线名称及简称不可重复。如出现重复时,采用以

行政区划名称的第二或第三位汉字替换等方式加以区别 4. 国家高速公路网的地区环线名称,全称为“XX地区环线高速公路”,简称为“XX环线高速”。如“杭州湾地区环线高速公路”,简称为“杭州湾环线高速”。 5. 国家高速公路网的城市绕城环线名称以城市名称命名,全称为“X X市绕城高速公路”,简称为“XX绕城高速”。如“杭州市绕城高速公路”,简称“杭州绕城高速” 。 6. 当两条以上路段起讫点相同时,则按照由东向西或由北向南的顺序, 依次命名为“XX-XX高速公路东(中、西)线”或“XX-XX 高速公路北(中、南)线”。简称为“XX高速东(中、西)线”或“X X高速北(中、南)线”。 7. 路线地名应采用规定的汉字或罗马字母拼写表示。路线起讫点地名的表示,应取其所在地的主要行政区划的单一名称,一般为县级(含)以上行政区划名称。 8. 北南纵向路线以路线北端为起点,以路线南端为终点;东西横向路线以路线东端为起点,以路线西端为终点。放射线的起点为北京。 编辑本段编号一、编号结构中国国家高速公路网编号由字母标识符和阿拉伯数字编号组成。 二、字母标识符中国国家高速公路是国道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路线字母标识符采用汉语拼音“&表示;中国国家高速公路网主线的编号,由中国国家高速公路标识符“ &加1位或2位数字顺序号组成,编号结构为“ G#'或

高速公路互通立交景观设计说明

关于XX高速XXX互通与 曹庵互通绿化图纸优化设计的说明 一、原施工图存在的问题 1、两互通区域内的水域位置及面积已调整; 2、招标文件中的苗木清单没有包含互通区设计图纸中的大部分苗木品种; 3、原设计图纸苗木品种单一,数量较少,搭配不合理,不能满足互通区景观绿化功能; 4、原设计图纸以低矮小灌木为主,少量乔木为辅,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灌木会逐渐被杂草淹没,导致在后期整个互通区绿化效果呈现荒化; 5、原设计图纸中,主要是以低矮小灌木为主,这对养护的要求比较严格。 二、优化设计思想 互通区是高速公路整体结构中的一个节点。互通区的规划设计首先是通过植物造景,使景观的造型与自然景观相融合,以生态性为主,在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绿地中,利用不同植物的镶嵌组合,形成一个层次丰富、景色各异的花园绿岛,营造一个优美的行车环境。 互通区景观规划设计的重点区域是匝道围合而成的圆形空敞,由于匝道区域车速较慢,创造优美、和谐的景观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保证视线的通透,入口处内侧应栽植植株低矮的树丛、灌木,而且入口处外侧应利用树丛、灌木勾勒出道路线性,以起到标志性和导向性的作用。以本土植物为基础种植,选择一些与其他绿化区域相似的植物,采用乔、灌、草的复合群落,在栽植时能形成图案等,能表现出当地的经济文化特色为宜。景观上要注意与周边环境和整条道路景观取得协调一致。总之,互通立交区是主线景观的一个重点,就像镶嵌在项链上的钻石,对于提高整个高速路的景观效果至关重要。互通区采用如图1所示的景观规划设计模式: 图.1

三、优化设计手法 从互通立交桥景观设计入手,例如通过植物高低的变化引导视线,构造景观的节奏感,营造出“车在路上走、人在画中游”的优美的公路交通环境。中心区域以孤植大乔木作为点缀,并以大乔木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搭配一些低矮的乔灌木及球类植物,形成季相分明、层次突出、色彩丰富的景观效果。在匝道周围,栽植不同树种的树阵,让驾乘人员一进入互通区就能感受到视觉上的震撼。此外,互通立交桥区色彩的充分利用,可以极大的提高驾驶的安全性。 四、优化设计原则 绿化考虑到公路互通的特点,以“安全、实 用、美观”为宗旨,以经济可行,管理、维护方 便为原则,力求建造一个集绿化、生态、美化于 一体的互通区环境。绿化满足交通要求,保证行 车安全,使司机视线畅通,转弯区有足够开阔的安图.2 全视距。乔、灌木结合,树立大绿化的思想,道路、互通的绿化与沿线自然的绿化环境 相结合,注意绿化的整体性和节奏感。 1、交通功能的绿化 (1)在互通出主车道的匝道口处种植一排具 有引导作用的乔木以诱导司机的视线,引道车辆 能安全的进入出口匝道,例如:淮南东立交G匝 道的栾树、高杆女贞。在绿化的设计上充分考虑图.3 到了互通区的功能的要求,使绿化与互通的功能结合,达到绿化美化同时又能对车辆起到交通的提示作用。如图2、图3所示。 (2)在车辆进入主线快车道与匝道口的 交接区域,充分考虑到主线行车应与接线口 保持良好的视点,使高速行驶的主线车辆能 观察到匝道的车辆,同时匝道口的车辆也能 了解主线快速道的车辆行驶情况,保证行车 的安全,所以这区域的绿化,只能种植低矮 的灌木,例如:淮南东互通2景观B、C、D 区红花继木球、丝兰、金边黄杨、红叶石楠 球等,否则会影响行车的视线,造成安全隐患。图.4 如图3所示区域。 2、互通植物种植原则 高速公路互通立交范围内的植物种植设计,除了诱导交通、提高交通安全主要作用

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选型诠释

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选型诠释 摘要:互通式立体交叉公路是高速公路网的主要节点,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的选型关系对路网功能作用的发挥起着关键的作用。互通的选型应满足路网规划的要求,同时其位置和型式亦是高速公路路线走向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关键词: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选型 1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分析 1.1互通式立体交叉的设计交通量与通行能力道路立体交叉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交叉路口的通行能力,减少交叉时交通的干扰,从而保证道路交叉处的交通安全与快速通行。 1.2互通式立交设计车速我国对设计车速的定义是:在天气良好,交通量小,路面干净的条件下,中等技术水平的驾驶员在道路受限制部分能够保持安全而舒适行驶的最大速度。设计车速实际是个理论的车速,而车辆的运行车速是实际的85%车速。 1.3互通式立交的匝道设计匝道设计按一个固定车速来控制整个匝道的设计指标,是不符合汽车行驶特性的,导致匝道不能提供顺适、安全、经济和通畅的要求。匝道的设计车速与公路主线的设计车速的应用在设计中是不一样的。公路主线按设计车速来控制整个路线指标(公路主线没有要求不同设计车速或等级情况下),来提供全线的安全、舒适的行驶。而匝道是提供车辆转弯的连接道,匝道的设计车速除了满足匝道本身设计的安全、经济外,还要考虑到与连接道路的顺畅连接,这也是匝道的设计车速不能用一个速度来控制的原因。 1.4互通式立交的变速车道设计变速车道的横断面由左侧路缘带(与主线车道共用)、车道、右路肩(含右侧路缘带)组成。变速车道分为直接式和平行式,路线规范规定:变速车道为单车道时,减速车道宜采用直接式,加速车道宜采用平行式。变速车道为双车道时,加、减速车道均应采用直接式。 对直接式减速车道传统的做法是从主线外侧行车道中心,用同于主线线形(一般情况)以1/17.5~1/25流出角向外流出,在流出达到一个车道宽度即减速车道起点,到分离主线,形成整个减速车道。该设计方法主要优点是线形流出自然,符合车辆行驶轨迹,但驾驶员不易辨认出流出位置,并且在设计过程中减

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及选线探讨

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及选线探讨 发表时间:2018-08-21T16:44:44.49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1期作者:王军 [导读] 摘要:近几年,我国的社会发展取得了卓著的成效,高速公路建设工作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对高速公路建设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陕西德尚龙路桥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710016 摘要:近几年,我国的社会发展取得了卓著的成效,高速公路建设工作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对高速公路建设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想满足不同区域对交通运输的不同要求,应该合理规划并认真完成高速公路的设计选线工作,确保工程的顺利落实。下面本文主要以某山区的高速公路现状为例进行了研究,分析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及选线方法。 关键词: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路线选线 1、某山区高速公路工程现状 本文主要以某山区高速公路工程为例进行研究分析,此工程的总施工长度为63km,项目所在地的地形较为复杂,属黔西南中山及华南低山丘陵的一部分,主要山峰、河谷的走向与背、向斜轴向基本一致,南北展布。背斜宽坦形成山岭,向斜狭窄形成河谷,大部分地势起伏较大,山体浑厚,局部陡峻,造成沿线大填大挖段落较多。地貌类型主要有侵蚀~溶蚀中低山地貌和溶蚀槽谷及溶蚀峰丛相间地貌。沿线地质病害主要有岩溶、采空区、滑坡、危岩体、顺层边坡、软土、高液限土等,地质情况复杂。项目沿线植被较好,对环境要求高。项目沿线村落数量多,分布广,在适当增加工程规模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或避免拆迁,以确保后期项目能够顺利实施。 2、山区高速公路的路线设计原则 (1)安全原则 综合考虑社会影响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地形、地质条件极其困难、大填大挖可能诱发工程地质病害路段,尽可能采用桥梁或隧道形式;对大型岩溶、采空区、滑坡等地质病害路段,尽量采用避绕方案,以减少工程造价,确保运营安全。 (2)生态环保原则 合理选择路线走廊带,严格保护耕地、保护自然环境。尽量选择荒山、荒坡地、废弃地、劣质地展线,少占用良田,与沿线历史、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干扰较小。 (3)经济原则 山区高速公路的建设受地形、地质条件影响,耗资巨大,为了尽可能节省工程成本,在路线走廊带布设阶段,需加强高速公路的利用率,尽可能的把当地的经济体都穿起来。具体设计阶段应加强路基设计,切实减少占用耕地、减少征地拆迁。 3 山区高速公路路线选线方式 3.1 地质选线 一般情况下,山区高速公路选线方法选用地质选线方式,这种选线方式的主要原理就是借助工程地质资料进行公路设计、方案决策以及建设。地质选线的应用可有效降低山区高速公路的建设费用及后期运营成本,对减少高速公路工程造价,提高公路的安全运营有很重要的意义。 下例所示,路线需横穿南北向长八公里的煤矿采空区,根据实际地形、地质情况,通过地质选线的方案优化过程如下: 对路线方案及初步地质勘察资料进行研究发现,采空区段线路经过偏坡院南侧,经上克细南侧,向西北展线,至杨雀寨附近,之后以路基、隧道的形式通过原杨柳冲、永顺、福兴煤矿矿区。通过对比分析可得出,该路线的绕行距离短,纵断面指标相对较高,但后段约5km穿过煤矿及采空区,且采用隧道通过采空区,工程建设受采空区影响大,潜在风险高。 对路段上下范围进行详细踏勘,收集采空区相关资料,摸清采空区边界范围,以勘察资料为基础,对路段每处采空区的危险性进行合理性评价,同时,充分了解熟知采空区对线路布设和治理的影响。然后对相关方案进行合理优化,在优化过程中,应将优化主要工作放在减少及避让采空区路段的设计上,在设计平面时,尽量避开采空区区域通过。优化方案采空区路段路线自董弄南侧向西展线,经冗立设置高寨隧道,从团坡村北侧通过,之后主要沿原福兴煤矿遗留的采空区边界外通过;之后从湾河和大树脚两个村庄之间通过,至岜茅冲南侧。此方案路线绕行距离长,但桥隧规模、拆迁规模明显较小,且避绕了采空区,后期施工和运营期间潜在风险低。优化方案符合安全选线,地质选线和经济选线的原则。 3.2 环境选线 随着国家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环境选线是公路设计阶段的主要选线方式。公路设计阶段应注重环境保护和景观设计尽量减少对工程实施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本段路线总体设计全面考虑了路线与地形地貌相吻合、充分结合山体的曲折与地形的起伏情况,尽量做到宜曲不宜直,对各种地形要素进行充分利用,以满足相关规范为基础,合理地与当地地形地貌进行结合。填挖土石方尽量减少、避绕大的地质病害路段等,努力减少公路建设对自然景观环境的影响。 下例所示,路线经过石头寨、大坡等村庄密集区,根据实际地形、地物情况,通过环境选线的方案优化过程如下: 原方案向西经石头寨、大坡至牛滚塘北侧。路线顺直,但拆迁规模大。原方案路线长4.9km,设置桥梁1410m/5座,设置隧道1162m/2座。优化方案从花石头附近向西北展线,向北绕行经荒地展线,避绕拆迁后至牛滚塘北侧。该段路线长5.5km,设置桥梁1713m/4座,隧道932m/3座。优化方案较原方案路线里程长约0.6km,桥梁长303m,隧道短230m,桥隧规模基本相当;优化方案对密集村庄进行了避绕,拆迁规模明显较小,且少占用基本农田。优化方案符合生态环保选线和经济选线的原则。 3.3 安全选线 安全选线方式是借助几何线性指标进行安全选线,实际上就是结合不同地形选择不同的结合指标,灵活应用技术指标,不片面追求高标准,保持全路段线形标准的连续。在视觉上对驾驶员进行引导。 在平面线形上,严格遵守规范确定的同向圆曲线半径之比在0.2~0.8范围、反向圆曲线半径之比在l~l/2范围的要求,做到地形复杂路段的较低标准与地形舒缓路段的较高标准的平顺过渡,保持全路段线形指标的连续、均衡,相邻路段运行速度相差不超过20km/h。 路段连续纵坡指标较低,设计过程中主要考虑以下内容:连续下坡路段坡顶位置上游段根据大型车运行速度控制平曲线指标,避免货车进入连续下坡路段的运行速度过高,在连续连续下坡路段上,平曲线指标宜适中,避免货车运行速度过高;纵面设计宜保持坡度均衡,

全国高速公路编号基本规则及编号对照表

全国高速公路编号基本规则及编号对照表 一、编号基本规则 国家高速公路网编号由字母标识符和阿拉伯数字编号组成,其中,字母标识符用“G”表示。数字编号规则如下: 1.首都放射线:编号为1位数,由正北开始按顺时针方向升序编排,编号区间为1—9; 2.纵线:编号为2位奇数,由东向西升序编排,编号区间11—89; 3.横线:编号为2位偶数,由北向南升序编排,编号区间12—90; 4.地区环线:编号按照由北向南的顺序排列,编号区间91—99; 5.城市绕城环线:编号为4位数。 本市省级高速公路网编号由字母标识符和阿拉伯数字编号组成,字母标识符用“S”表示。数字编号规则如下: 1.射线:编号为1位数,由正北开始按顺时针方向升序编排,编号区间为1—9; 2.纵线:编号为2位奇数,编号区间为11—89; 3.横线:编号为2位非整十偶数,编号区间为12—88; 4.环线:编号为2位整十位数,编号区间为10—90。 二、编号对照表 1.北京放射线 G1—京哈高速(北京-哈尔滨) G2—京沪高速(北京-上海) G3—京台高速(北京-台北) G4—京港澳高速(北京-香港.澳门)[注:在深圳这段高速叫“广深高速”] G5—京昆高速(北京-昆明) G6—京藏高速(北京-拉萨) G7—京新高速(北京-乌鲁木齐)

2.南北纵向线(由东至西) G11—鹤大高速(鹤岗-大连) G15—沈海高速(沈阳-海口) [注:深圳这段高速名称是:机荷高速.盐排高速.惠盐高速] G25—长深高速(长春-深圳) G35—济广高速(济南-广州) G45—大广高速(大庆-广州) G55—二广高速(二连浩特-广州) G65—包茂高速(包头-茂名) G75—兰海高速(兰州-海口) G85—渝昆高速(重庆-昆明) 3.东西横向线(从北至南) G10—绥满高速(绥芬河至满洲里) G12—珲乌高速(珲春至乌兰浩特) G16—丹锡高速(丹东至锡林浩特) G18—荣乌高速(荣成至乌海) G20—青银高速(青岛至银川) G22—青兰高速(青岛至兰州) G30—连霍高速(连云港至霍尔果斯) G36—宁洛高速(南京至洛阳) G40—沪陕高速(上海至西安) G42—沪蓉高速(上海至成都) G50—沪渝高速(上海至重庆) G56—杭瑞高速(杭州至瑞丽) G60—沪昆高速(上海至昆明) G70—福银高速(福州至银川) G72—泉南高速(泉州至南宁) G76—厦蓉高速(厦门至成都) G78—汕昆高速(汕头至昆明)

杭瑞高速覆盖优化报告

杭瑞高速覆盖优化报告 2015-03-06 概述:杭瑞高速公路是中国高速公路网中的一条东西横线,编号为 G56,它起于浙江杭州,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贵州,终于云 南瑞丽。途经城市有杭州-黄山-景德镇-九江-黄石-咸宁-岳阳 -常德-吉首-铜仁—遵义-毕节-六盘水-曲靖-昆明-楚雄- 大理-保山-瑞丽(口岸),3404公里。为了解杭瑞高速毕节段网络覆盖情况,今日对杭瑞高速毕节段进行了DT覆盖测试。在测试过程中,主要弱覆盖点体现在隧道里MS没有接收到拉远小区信号而导致的弱覆盖,在泮水收费站由于低电平覆盖出现弱覆盖,其余路段无异常。 一、Rxlev Sub覆盖图 二、弱覆盖点汇总 弱覆盖点弱覆盖分析解决方案 尖山1/2号隧道驱车行驶至尖山1/2号隧道时,MS占用7DF_ 迎新煤矿_bts2(LAC:34299 CI:35293)为 服务小区,此时邻区列表里已无可优选邻区 以致该隧道弱覆盖。经后台查看工参,该隧 道做有拉远小区7DF_尖山1好隧道S_bts1小 后台查看7DF_尖山1好 隧道S_bts1小区与 7DF_尖山2号隧道 S_bts2小区是否开启, 并检查DF_尖山1好隧

区与7DF_尖山2号隧道S_bts2小区,但在测试过程中并未收到该两个小区信号道S_bts1小区与7DF_尖山2号隧道S_bts2小 区 谢都隧道驱车行驶至谢都隧道时,MS占用7DF_店子 _bts3小区(LAC:34166 CI:56511)为服 务小区。其中Rxlev平均在-106dbm左右,此 时邻区列表里已无可优选邻区,造成该隧道 弱覆盖。经后台工参查看,该隧道做有拉远 小区7DF_谢都隧道S_bts1,但在测试过程中 被未受到该拉远小区信号 后台查看该拉远小区是 否开启,并检查该小区 小朋坡隧道驱车行驶至小朋坡隧道时,MS占用7DF_联 新村_bts4小区(LAC:34166 CI:56491) 为服务小区,其中Rxlev平均在-105dbm左右, 此时邻区列表里已无可优选邻区,该隧道弱 覆盖。经后台工参查看,该隧道做有拉远小 区7DF_小朋坡隧道2S_bts2小区,但在测试 过程中并未收到该小区信号 后台查看7DF_小朋坡 隧道2S_bts2是否开启, 并检查7DF_小朋坡隧 道2S_bts2 百纳隧道驱车行驶至百纳隧道时,MS占用7DF_百纳 隧道_bts3小区(LAC:34166 CI:29163) 为服务小区,其中Rxlev平均在-95dbm左右, 此时邻区列表已无可优选邻区,该隧道弱覆 盖。经后台工参查看,该隧道做拉远小区7DF_ 百纳隧道拉远_bts4/bts5,但在测试过程中并 没有收到这两个拉远小区信号 后台查看7DF_百纳隧 道拉远_bts4/bts5小区 是否开启,并检查7DF_ 百纳隧道拉远 _bts4/bts5小区 新田湾隧道驱车行驶至新田湾隧道时,MS占用7JS_红星 小学_bts9小区(LAC:34174 CI:56433) 为服务小区,其中Rxlev平均在-106dbm左右。 此时邻区列表里已无可优选邻区,该隧道弱 覆盖。经后台工参查看,该隧道做有拉远小 区7JS_新田湾隧道_bts10,但在测试过程中 并没有收到该小区信号 后台查看7JS_新田湾隧 道_bts10是否开启,并 检查7JS_新田湾隧道 _bts10 泮水收费站驱车行驶至泮水收费站路段时,MS占用7JS_ 外寨_bts2小区(LAC:34300 CI:5782)为 服务小区,其中Rxlev平均在-94dbm左右, 此时邻区列表里已无可优选邻区,该路段弱 覆盖 新建宏站覆盖

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精华版)

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2005年1月

1 角洲、环渤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的高速公路网络正在加快形成。从88年上海至嘉定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至今17年间,在“五纵七横”道主干线系统规划的指导下,我国高速公路从无到有,总体上实现持续、快速和有序的发展,特别是1998年以来,国家实施积极财政策,加大了包括公路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高速公路建公里。高速公路的快发展和社会进步。 国家 高速公路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出现的专门为汽车交面市80公标志。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3.4万公里,继续保持世界第二位。除西藏外,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都已拥有高速公路,有16个省区的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1000公里。长江三角洲、珠江三19国了政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年均通车里程超过4000速发展,极大提高了我国公路网的整体技术水平,优化了交通运输结构,对缓解交通运输的“瓶颈”制约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高速公路网规划 通服务的基础设施。高速公路在运输能力、速度和安全性方具有突出优势,对实现国土均衡开发、缩小地区差别、建立统一的场经济体系、提高现代物流效率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全世界已有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了23万公里。高速路不仅是交通运输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 到2004

2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国经济社会将进入新的高速发展时期,运输需求将持续快速增长。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尽管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总体上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突出表现在: 1、高速公路总量不足,覆盖范围需要继续扩大 目0万的大城市连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迫切需要继续加快发展。 高速公路具有突出的网络化特征,当网络布局合理,连续运输距离达到200-800公里左右,高速公路将形成显著的运输效益优势。目前,我市高海当、公路的规模效益还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前,我国高速公路仅覆盖了省会城市和城镇人口超过5,在城镇人口超过20万的中等城市中,只有60%有高速公路接。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跻身世界前列,而高速公路的发展水平大大2、高速公路网络尚未形成,规模效益难以发挥 国一些人口和经济总量已达到相当规模的地级城市与省会城之间以及地级城市之间还不通高速公路,在相邻省份之间尚未形成速公路的有效衔接,即使在我国经济最发达、人口最稠密的东部沿地区,高速公路依然没有实现真正的网络化服务。在我国,规模适布局合理、横连东西、纵贯南北的高速公路网络尚未形成,高速一、规划的必要性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并将逐步实现现代化,

浅谈互通区立交的工程设计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713915471.html, 浅谈互通区立交的工程设计 作者:徐金宇 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年第07期 摘要:互通就是指的高速公路与其他公路的互相连通处,上下均可。工程设计是指对工 程项目建设提供有技术依据的设计文件和图纸的整个活动过程,是建设项目生命期中的重要环节,是建设项目进行整体规划、体现具体实施意图的重要过程,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纽带,是处理技术与经济关系的关键环节,是人们运用科技知识和方法,有目标地创造工程产品构思和计划过程,几乎涉及到人类活动的全部领域。本文将对目前的互通公路情况进行实例考察,分析其设计构造。 关键词:工程设计;互通;重要意义 中图分类号:K826.1 文献标识码:A 1 对工程的概述 1.1 互通现状分析 互通式立体交叉是高速公路之间与高速公路与其它公路交叉时所采用的主要交叉方式之一,石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速公路的重要构造物之一,它是公路网中最完美的沟通设施。互通式立交设计除了具有路线设计的一些特点外,还受小区域车辆行驶轨迹多向性、行驶速度多变性、线形元素多元化的影响,在技术上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互通式立交主要有以下三大类:一、三枝交叉互通式立交桥,包括喇叭型互通式立交桥和定向型互通式立交桥。二、四支交叉互通式立交桥,包括菱形互通式立交桥、不完全的苜缩叶型互通式立交桥。完全的苜缩叶型互通式立交桥和定向型互通式立交桥。三、多支交叉的互通式立交桥。互通式立交桥的同性方法通常有苜缩叶型立交桥通行方法,即通过苜缩叶型立交桥时,直行车辆按照原方向行驶,右转弯车辆通过右侧匝道行驶。左转弯车辆必须直行通过立交桥,然后转进入匝道再右转二百七十度;环型立交桥通行方法,即通过环形立交桥时,除下层路线的直行车辆可以按照原方向形式以外,其他车辆都必须开上环道,绕行选择去向。 举一个实例进行考察分析,位于华山南面枢纽的立交互通工程的地址在龙口通往青岛方向,主干线是位于即墨市的东北地区与威青高速互相连通并且相交,它的交叉角度是六十八度四十一分二十六秒,威青路的里程大约为K176+916.479,而龙青路的里程一般为 K125+272.265。这一段的互通立交是一个复合型的立交通道,主干线是四道匝道桥累计起来跨越整个威青高速的桥段,它是四上四下的对称模式,作为匝道里定向与环形节后的复合型立交设计,此互通立交采用了36+45+36的设计。线长七百三十八点零六米,横跨一座桥梁的互通立交,一条主线和八条匝道共同组成这条线路。全长一千八百三十五米,相互交叉的长度达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