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羧酸的性质和应用教案

高二化学羧酸的性质和应用教案
高二化学羧酸的性质和应用教案

第2课时羧酸的性质和应用

【学习目标】

1.通过对乙酸性质的探究活动,了解羧酸具有酸性的原因,认识酯化反应的特点。

2.通过对甲酸化学性质探究活动的设计,认识甲酸的化学性质。

3.了解羧酸与醇之间发生的缩聚反应。

4、知道酯的定义、物理性质及饱和一元酯通式

5、掌握酯水解反应的机理,并了解酯化反应和酯的水解是一对可逆反应。

6、能根据酯的命名,写出相应的酯的结构简式

7、知道常见的几种酯

【学习准备】

一、乙酸的物理性质

乙酸是_____色___________味的液体,易溶于__________,熔点为16.6℃,无水乙酸又称______。

二、乙酸的分子结构

乙酸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_____,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其中的官能团是__________,叫做___________。

三、乙酸的化学性质:

乙酸在溶于水时,能够电离出___ 和__ _,因而乙酸具有一定的

__ _ __。

⑴乙酸的酸性(具有酸的通性)

①在乙酸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呈________色;

②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入乙酸中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实验说明:碳酸的酸性________醋酸的酸性。

⑵乙酸的酯化反应(装置如右图)

实验:在试管中先加入3mL__________,然后_________加入2mL浓硫酸和2mL

冰醋酸,装好仪器,用酒精灯小心均匀地加热3~5分钟,产生的气体经导管

通入到试管里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

①该反应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此反应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是一种________反应;该反应的类型是

_____________。

【学习思考】

羟基的活性比较

醇、酚、羧酸的结构中均有—OH。由于这些—OH所连的基团不同,—OH受相连基团的影响就不同。故羟基上的氢原子的活性也就不同,表现在性质上也相差较大,可比较如下:

醇酚羧酸

含羟基的物质

比较项目

氢原子活泼性

电离极难电离微弱电离部分电离

酸碱性中性很弱的酸性弱酸性

与Na反应反应放出H2反应放出H2反应放出H2

与NaOH反应不反应反应反应

与NaHCO3反应不反应不反应反应放出CO2能否由酯

水解生成

能能能

结论:羟基的活性:。

【知识构建】

知识一

一、羧酸概述

1.概念:由烃基(或氢原子)和相连的化合物。

2.一元羧酸的通式:,官能团。

3.分类

(1)按与羧基连接的烃基的结构分类

(2)按分子中羧基的数目分类

知识二羧酸的性质

?

?

?→

?逐渐增强

1.乙酸

(1)组成和结构

俗称分子式结构简式官能团

(2)性质

①酸的通性

乙酸俗称,是一种酸,酸性比碳酸。

电离方程式为:

②酯化反应

如乙酸与乙醇的反应。

【学以致用】

1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图,当此有机物分别和、

、反应时依次生成

2向酯化反应:CH3COOH+C2H5OH CH3COOC2H5+H2O的平衡体系中加H218O,过一段时间后有18O原子的分子是()

A.乙醇分子

B.乙酸分子和水分子

C.乙酸乙酯分子

D.乙醇分子和乙酸乙酯分子

3化合物A最早发现于酸牛奶中,它是人体内糖代谢的中间体,可由马铃薯、玉米、淀粉等发酵制得,A的钙盐是人们喜爱的补钙剂之一。A在某种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氧化,其产物不能发生银镜反应。在浓硫酸存在下,A可发生如下图所示的反应:

(1)化合物A、B、D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

(2)化学方程式:

A→E,A→F。

反应类型:

A→E,A→F。

第2课时羧酸的性质和应用

【学习目标】

1.通过对乙酸性质的探究活动,了解羧酸具有酸性的原因,认识酯化反应的特点。

2.通过对甲酸化学性质探究活动的设计,认识甲酸的化学性质。

3.了解羧酸与醇之间发生的缩聚反应。

4、知道酯的定义、物理性质及饱和一元酯通式

5、掌握酯水解反应的机理,并了解酯化反应和酯的水解是一对可逆反应。

6、能根据酯的命名,写出相应的酯的结构简式

7、知道常见的几种酯

[课堂探究]

2.甲酸

分子式结构简式官能团

CH2O2HCOOH—COOH、—CHO

(2)羧基的性质

①与NaOH反应生成HCOONa,化学方程式为

②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3)醛基的性质

碱性条件下被新制Cu(OH)2氧化,化学方程式为

3.缩聚反应

有机物分子间获得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如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方程式为

知识三酯

⒈定义:酸(或无机含氧酸)与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

⒉组成、结构、通式

有机酸酯的结构通式:;官能团:

饱和一元酯:;

3.命名:某酸某酯

写出下列物质的结构简式:乙二酸二乙酯、乙二酸乙二酯、二乙酸乙二酯

4.物理性质:⑴低级酯具有芳香气味,可作香料;

⑵密度一般比水,溶于水的中性油状液体,可作有机溶剂。

5.化学性质(水解反应:以乙酸乙酯为例)

⑴水解条件:或,哪种水解程度更大?为什么?

⑵两种条件下水解方程式:;

;【归纳整理】

羧酸的性质:

酯的性质:

【巩固训练】

1.下列关于醋酸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醋酸是一种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 B.冰醋酸是无水乙酸,不是乙酸的水溶液

C .醋酸能跟碳酸钠溶液发生反应产生CO 2

D .在发生酯化反应时,醋酸分子中羟基中的氢原子跟醇分子中的羟基结合成水 2.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既能跟乙醇反应,又能跟乙酸反应的是 ( ) A 、Cu B 、CuO C 、CaCO 3 D 、NaHCO 3 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羧酸类有机物的是( )

A.乙二酸

B.苯甲酸

C.硬脂酸

D.石炭酸

4.将甲基、羟基、羧基和苯基四种不同的原子团,两两结合后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呈酸性的有机物有( )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5.用下列一种试剂就可鉴别出甲酸、乙酸、甲酸乙酯和乙酸甲酯, 该试剂是 ( ) A .银氨溶液 B .新制Cu(OH)2悬浊液 C .硫酸钠溶液 D .氢氧化钠溶液 6.巴豆酸的结构简式为:CH 3—CH=CH —COOH (丁烯酸)。现有① 氯化氢;②溴水;③纯碱溶液; ④ 2—丁醇; ⑤ 酸化的KMnO 4溶液。试根据其结构特点判断在一定条件下能与巴豆酸反应的物质的组合是 ( )

A .只有②④⑤

B .只有①③ ④

C .只有①②③④

D .①②③④⑤ 7.胆固醇是人体必需的生物活性物质,分子式为C 27H 46O 。一种胆固醇酯是液晶材料,分子式为C 34H 50O 2。生成胆固醇的酸是 ( )

A .C 6H 50O 2

B .

C 6H 5COOH C .C 7H 15COOH

D .C 6H 5CH 2COOH

8.由乙烯和其他无机原料合成环状化合物E ,转化关系如图:

(1)写出下列物质的结构简式 A.

,B.

,C.

,D.

(2)B+D E 化学方程式

?→?

高中化学论文:以“酚的性质和应用”的教学为例

探究中的比较:实践与反思 ——以“酚的性质和应用”的教学为例 摘 要:认识事物从比较开始,比较也是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的基本方法之一。针对学生在使用比较方法时存在着“易学难精”的现状,在化学教学中挖掘比较方法的内涵,尝试从表层的现象比较到深层的本质比较、从质的比较到量的比较的实践,反思比较方法对于学生发展的意义。 关键词:比较;科学方法;化学教学 1 比较方法的一般认识 要区分就要比较,有比较才能鉴别,认识事物是从区分开始的。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选购商品如此,学习同样如此。 “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乌申斯基)比较是确定对象之间异同的一种逻辑方法,它既可以揭示事物的运动及其发展的规律,又可以对事物进行定性鉴别和定量分析,还可以鉴别理论同实践是否相符。可见,比较是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最为常见而又极为重要的科学方法之一,正因为比较的基础性,经常被师生误以为是“方法简单、自然就会”,认识上的误解导致比较在实际的教学中的成为实践的盲点。事物之间的异同,有现象上的,也有本质上的。现象上的异同,甚至连小孩也容易识别,这就很容易导致比较方法在现实中成为“易学难精”的科学方法。化学学习不应该停留在表面现象的比较,而应深入到本质中去比较,着重抓住事物的本质异同进行比较。所谓“异中之同”是指表面上差异极大的事物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同中之异”则是指表面上相同或相似的事物有本质上的差异。可见,抓住本质进行比较,对于科学地认识物质及其性质是至关重要的。 化学教学中应聚焦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和发展,其实践的切入点在于通过探究学习化学知识,训练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形成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笔者认为,通过探究的过程,学习化学知识,训练科学思维和方法,形成科学观念,正是化学教学的精神实质所在。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主渠道,在化学教学中,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合理地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教学,可以发展学生观察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客观规律,这些无疑都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提高科学素养。 2 比较方法的教学实践 基于对比较这一科学方法的认识,笔者尝试了“酚的性质和应用”的教学实践,让学生经历从结构的比较到性质的猜想,从现象的比较到本质的认识,从而认识物质中存在的固有特征和客观规律。 2.1 比较中导出酚的概念 “酚的性质与应用”的学习是由近期名噪一时的塑化剂——双酚A 引入的,通过比较双酚A 与苯甲醇(图1)的官能团发现,两者的共同点是均含—OH ,但不同之处在于—OH 连接的位置不同。由此得到:酚——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化合物。醇——饱和碳原子上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 后形成的化合物。为了巩固新形成的概念,设置了一道课堂练习:下列物质属于酚类的有( ) CH 3 | —C — | CH 3 —OH HO — 双酚A —CH 2—OH 苯甲醇 图1 酚与醇的对比

苯酚的性质

(苏教版)有机化学选修专题四第二单元:醇酚 《苯酚的性质和应用》教学设计 片断教学:探究苯酚的取代反应\显色反应 漳州市第八中学张梅钦 【教学内容分析】 在本节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苯、甲苯、乙醇的性质,在此基础上通过类比法推测苯酚的性质,生动的实验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从而获取了对苯酚性质的感性认识,同时对有机物中官能团的相互影响有了深刻的理解,类比推测与实验探究的有机结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实验能力、观察分析、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思路】 苯酚的性质不仅体现在苯环对羟基的影响上,而且体现在羟基对苯环的活化上。在全面探究其性质的基础上,将其性质与乙醇的性质、苯的性质进行对比,能有力地说明有机化合物所表现出来的化学性质并不是其分子内各个官能团特性的简单加和,而是这些官能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综合效应。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有目的地利用这种对比方式,明确有机物分子中各官能团的相互影响,引导学生从更高层次理解有机分子的结构。要试图让学生从这种性质对比、结构对比中领悟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想。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在前面的教材中已熟悉了乙醇、苯和甲苯的性质,对羟基和苯基以及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已具备一定程度的认识。但是应用无机中酸的性质、导电性实验来设计实验以探究有机物的性质这方面可能存在一定困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苯酚的分子结构特点和苯酚的化学性质;感悟有机物的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苯酚的性质的探索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综合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领悟事物普遍联系的规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酚的性质和应用

酚的性质和应用 苯酚 教学目的 1、掌握苯酚的结构式、性质用途等; 2、掌握乙醇与苯酚的性质的对比,了解不同的烃基对同一官能团有不同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苯酚的结构及化学性质 教具准备 【实验1、2、3、4、5】试剂、仪器 教学过程 一、酚――苯酚 1、定义: 的化合物,叫酚。(注意与醇的区别) 【对比】 的化合物,叫芳香醇。 【提问】举例说明哪些物质属于芳香醇 。 2、最简单的酚: (结构简式: );所有原子 一个平面上。 二、物理性质 【实验探究1、2、3、4】 1、苯酚是 色的晶体,露置在空气(O 2)中,会因小部分发生氧化反应而呈 色。 ※保存方法: 。 2、苯酚具有 的气味,熔点 ℃; 3、常温下,在水中溶解度 ,高于 ℃时,则能与水 ;苯酚 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 三、苯酚的结构特点:酚中的羟基和苯环相互影响 1、羟基受苯环的影响而使羟基中的氢容易电离出H +,而表现出 性; 2、羟基对苯环影响,使苯环上的邻、对位上的氢被激活,而容易发生 反应。 四、化学性质 1、酸性(俗名: ):电离方程式: 。 浓溶液沾到皮肤上时,应立即用 洗涤。不可以用NaOH 溶液洗涤,为什么? 。 (1)苯酚(H 2O )中滴加NaOH 溶液 化学方程式 现象: ; (2)再通入足量的CO 2 化学方程式 现象: ; 【思考】如何使苯酚钠的澄清溶液变混浊? ; 【练习】(1 与Na 反应 。 (2与Na 2CO 3溶液反应 。 通常的酸性顺序:HCl (H 2SO 4)>RCOOH 2、取代反应: 【实验探究5】苯酚与浓溴水反应:实验现象 : 反应方程式: ; 【注意】(1)这样的取代反应没有催化剂就反应了,也不必用液溴,用浓溴水即可反应,不象在前面的苯与液溴的反应,要在催化剂和液溴的条件下,才能进行,说明 ; (2)在反应中使用的是浓溴水,用稀的现象不明显,因为 ; 【讨论】苯中有少量的苯酚,能否用溴水鉴别? ,为什么? ; 【预测】苯酚与硝酸的反应: 。

《酚的性质和应用》

专题四第二单元醇酚 第2课时酚的性质和应用 【学习目标】 1. 了解苯酚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 掌握苯酚的结构和苯酚的酸性、与溴的反应等重要化学性质 【知识回顾】 1. 乙醇的化学性质 2. 醇类发生消去反应和催化氧化的规律 【学习过程】 一、苯酚 1. 苯酚的结构: 分子式结构简式官能团 2. 物理性质 3.化学性质 ⑴弱酸性: 思考:苯酚的弱酸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如何证明苯酚的酸性比碳酸的弱? ⑵取代反应 现象 ⑶显色反应:现象

思考:检验苯酚的方法 ⑷氧化反应: 4. 苯酚的用途 【课堂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是( ) A .苯与苯酚都能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 B )分子组成相差一个—CH 2—原子团,因而它们互为同系 物。 C .在苯酚溶液中,滴入几滴FeCl 3溶液,溶液立即呈紫色。 D .苯酚分子中由于羟基对苯环的影响,使苯环上5个氢原子都容易取代。 2.白藜芦醇HO CH=CH —广泛存在于食物中,它可能具有抗癌性,与1mol 该化合物起反应的Br 2和H 2的最大用量是( ) A .1mol ,1mol B .3.5mol ,7mol C .3.5mol ,6mol D .6mol ,7mol 3.使用一种试剂即可将酒精、苯酚溶液、己烯、甲苯4种无色液体区分开来,这种试剂是( ) A .FeCl 3溶液 B .溴水 C .KMnO 4溶液 D .金属钠 4.丁香油酚的结构简式为 它的结构简式可推测它不可能有的化学性质是 A .即可燃烧,也可使酸性KMnO 4的溶液褪色 B .可与NaHCO 3溶液反应放出CO 2气体 C .可与FeCl 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D .可与溴水反应 5.为了把制得的苯酚从溴苯中分离出来;正确操作为 A .把混合物加热到70℃以上,用分液漏斗分液 B .加烧碱溶液振荡后分液,再向上层液体中加盐酸后分液 C .加烧碱溶液振荡后分液,再向上层液体中加食盐后分液 D .向混合物中加乙醇,充分振荡后分液 3 2CH=CH 2 2OH

茶多酚性质功效及应用

茶多酚性质、功效及应用 是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包括黄烷醇类、花色苷类、、黄酮醇类和类等。主要为(儿茶素)类, 儿茶素占60~80%。类物质又称茶鞣或茶,是形成茶叶色香味的主要成份之一,也是茶叶中有保健功能的主要成份之一。研究表明,茶多酚等活性物质具解毒和作用,能有效地阻止物质侵入,并可使锶90和钴60迅速排出体外,被健康及医学界誉为“辐射克星”。 1 2简介 茶多酚,又名抗氧灵、维多酚、防哈灵,是茶叶中所含的一类多羟基类化合物,简称TP,主要 化学成分为儿茶素类(黄烷醇类)、黄酮及黄酮醇类、花青素类、酚酸及缩酚酸类、聚合酚类等化合物的复合体。其中儿茶素类化合物为茶多酚的主体成分,占茶多酚总量的65%~80%儿茶素类化合 物主要包括儿茶素(EC)、没食子儿茶素(EGC、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和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 4种物质[1]?。 3成分 是一种稠环,可分为类、-[4]-黄烷醇类、类、黄酮类、黄酮醇类和酚酸类等。其中以儿茶素最为重要,约占总量的60%-80% 类主要由EGC DLG EC EGCG GCG ECG等几种单体组成。茶多酚在茶叶中的含量一般在20—35% 在茶多酚中各组成份中以黄烷醇类为主,黄烷醇类又以儿茶素类为主。儿茶素类物质的含量约 占茶多酚总量的70%左右。 4性状 茶多酚为淡黄至茶褐色略带茶香的水溶液、粉状固体或结晶,具涩味,易溶于水、乙醇、乙酸乙酯,微溶于油脂。耐热性及耐酸性好,在pH2~7范围内均十分稳定。略有吸潮性,水溶液pH3~4。在碱性条件下易氧化褐变。遇铁离子生成绿黑色化合物[1]?。 5性能 茶多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尤其酯型儿茶素EGCG其还原性甚至可达L-异坏血酸的100倍。

高中化学《有机化学基础》专题4《酚的性质与应用》说

《酚的性质和应用》说课稿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早上好,我叫,来自中学,我说课的主题是《酚的性质和应用》,选自苏教版《有机化学基础》专题4第二单元第一课时。我将从思考、实践、反思三方面完成说课。 一、我的思考 环绕着本课题,我从以下5个方面作了分析与思考 1.教学价值 ①学科知识的建构价值 《有机化学基础》介绍了常见几类有机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并建立它们之间的联系,《酚》作为重要的一类有机物,它的出现可以完善有机物知识体系,丰富学生对有机物的认识。 ②学科方法的发展价值 酚继醇之后出现,同官能团性质却有较大差异的事实,让学生认识到有机物性质不仅取决于孤立基团的性质,还要考虑相互影响,丰富发展了结构决定性质的内涵,为以后复杂有机物性质的学习提供了方法指导,这是酚教学的最大价值。 ③学科认知的情感价值 酚可以造福人类,酚的不当使用也会污染环境,如何解决?关键还是靠化学本身,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化学的发展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酚》的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在原有认知基础上生长出的新的知识。 2.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学生已学芳香烃和醇,掌握了苯环和羟基的性质。 能力基础:学生已了解有机物学习的重要思想,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 潜在困难:对结构决定性质的理解比较片面,大部分同学对于基团之间是否存在着相互影响以及如何影响不清楚;实验方 案设计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比较薄弱。 基于对教材内容和价值的理解,结合《化学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学情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 了解酚的结构特点;掌握苯酚的性质,并能准确书写相应方程式;了解苯酚的常见用途;知道酚对环境的影响;知道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事实。 ②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结构预测性质,用实验探究性质的过程,认识苯酚的性质;通过实际生活中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了解苯酚的用途及对环境的影响;应用对比分析、类比迁移、归纳总结等方法,形成基团间相互影响的观念。

醇和酚的性质

醇和酚的性质 一、实验目的 1. 1.进一步认识醇类的一般性质。 2. 2.比较醇和酚化学性质上的差别。 3. 3.认识羟基和烃基的互相影响。 二、实验仪器与药品 甲醇、乙醇、丁醇、辛醇、钠、酚酞、仲丁醇、叔丁醇、无水ZnCl2、浓盐酸、1% KMnO4、异丙醇、NaOH、CuSO4、乙二醇、甘油、苯酚、pH试纸、饱和溴水、1%KI、苯、H2SO4、浓HNO3、5%Na2CO3、0.5%KMnO4、FeCl3、恒温水浴锅 三、实验步骤 1.醇的性质 (1)比较醇的同系物在水中的溶解度 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甲醇、乙醇、丁醇、辛醇各10滴,振荡观察溶解情况,如已溶解则再加10滴样品,观察,从而可得出什么结论? (2)醇钠的生成及水解 在一干燥的试管加入1ml无水乙醇,投入1小粒钠,观察现象,检验气体,待金属钠完全消失后,向试管中加入2ml,滴加酚酞指示剂,并解释? (3)醇与Lucas试剂的作用 在3支干燥的试管中,分别加入0.5ml正丁醇,仲丁醇、叔丁醇、再加入2mlLucas 试剂,振荡,保持26-270C,观察5min及1h后混合物变化。 (4)醇的氧化 在试管中加入1ml乙醇,滴入1% KMnO42滴,振荡,微热观察现象? 以异丙醇作同样实验,其结果如何? (5)多元醇与Cu(OH)2作用 用6ml5%NaOH及10滴10% CuSO4,配制成新鲜的Cu(OH)2中,观察现象? 样品:乙二醇、甘油 2.酚的性质 (1)苯酚的酸性 在试管中盛放苯酚的饱和溶液6ml,用玻璃棒沾取一滴于pH试纸上试验其酸性. (2)苯酚与溴水作用 取苯酚饱和水溶液2滴,用水稀释至2ml,逐滴滴入饱和溴水,至淡黄色,将混合物煮沸1-2min,冷却,再加入1%KI溶液数滴及1ml苯,用力振荡,观察现象? (3)苯酚的硝化 在干燥的试管中加入0.5g苯酚,滴入1ml浓硫酸,沸水浴加热并振荡,冷却后加水3ml,小心地逐滴加入2ml浓HNO3振荡,置沸水浴加热至溶液呈黄色,取出试管,冷却,观察现象? (4)苯酚的氧化 取苯酚饱和水溶液3ml,置于赶试管中,加5% Na2CO30.5ml及0.5% KMnO41ml,振荡,观察现象? (5)苯酚与FeCl3作用 取苯酚饱和水溶液2滴,放入试管中,加入2ml水,并逐滴滴入FeCl3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四、问题讨论

高二化学选修5(苏教版)同步导学案:4-2第2课时酚的性质和应用

第2课时酚的性质和应用 智能定位 1.通过对苯酚性质的探究活动,学习酚的典型化学性质。 2.了解含酚废水的污染情况及含酚废水的处理。 3.通过对乙醇与苯酚以及苯与苯酚化学性质存在差异的原因分析,感悟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情景切入 酚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醇和酚的官能团均为羟基,二者在性质上有哪些差别呢 自主研习 一、酚 1.概念:羟基与苯环 (或其他芳环)碳原子直接相连而形成的化合物。 2.举例 苯酚:,邻甲基苯酚:,间苯三酚:。 二、苯酚 1.分子组成与结构

2.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毒性溶解性 无色晶体特殊有毒常温溶解度不大,高于65℃时与水 互溶;易溶于有机溶剂 3.化学性质 (1)苯酚的酸性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及有关反应方程式实验结论 得到浑浊的液体室温下,苯酚在水中的溶解度较 小 浑浊的液体变澄清,反应方程式 为 苯酚能与NaOH溶液反应, 表现出酸性 两液体均变浑浊,反应方程式为 分别与HCl和CO2反 应生成,说明苯酚酸 性比H2CO3的弱

(2)取代反应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试管中立即产生白色沉淀 化学 方程式 应用 用于苯酚的定性检验和定量测定 (3)显色反应 苯酚与FeCl 3溶液作用显紫色,利用此性质也可以检验苯酚的存在。 (4)氧化反应 ①在空气中会慢慢被氧化呈红色。 ②可以使KMnO 4酸性溶液褪色。 ③可以燃烧C 6H 6O+7O 2??→ ?点燃 6CO 2+3H 2O 。 4.苯酚的应用与毒性 (1)苯酚的应用:苯酚是很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制造合成纤维、药物、农药、染料等。 (2)酚类化合物的毒性:在石油、煤、化工、制药、油漆工业中产生的废水中含有较多的酚类物质,以苯酚、甲酚污染为主,影响水生动物的生长,含酚废水可回收利用和降解处理。 三、基团间的相互影响 1.在苯酚分子中,苯基影响了与其相连的氢原子,促使它比乙醇分子中羟基上的氢更易

苯酚的性质和应用教学设计(2013)

苯酚的分离提纯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了解苯酚的性质在分离提纯中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认识苯酚的酸性和特殊物理性质的基础上,通过讨论、设计、交流苯酚与苯等物质的分离提纯方案,加深苯酚的性质运用 情感态度:通过体验苯酚污水的处理,感受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体会团队合作的精神和意识。 教学重点:苯酚与苯、乙醇等物质的分离 教学难点:苯酚混合物的分离在苯酚污水的处理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启发、小组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温故知新 [课前复习] 快速书写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苯酚中加NaOH溶液:。 2、苯酚钠溶液中加稀盐酸:。 3、苯酚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实践活动]观察体验-对苯酚物理性质的再认识 课下观察:取一支试管,加入适量苯酚晶体,然后加入少量蒸馏水,振荡。可观察到的现象是,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资料卡片] 苯酚的浑浊液静置后,没有晶体析出,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苯酚的熔点很低(常压下为43℃),含水的苯酚熔点更低,当苯酚含10%以上水时,在常温下则呈液态。所以,我们实验中得到的浑浊液,实际上是液态苯酚和苯酚水溶液的混合液。由于温度低于70℃,因此液态苯酚与水不能完全互溶而呈浑浊状。又因为在这种浑浊状的混合液中没有固态苯酚小颗粒,所以久置后也不会有晶体析出,而是呈油状液。 [小结]:苯酚在水中溶解度不大,未溶的苯酚在水中易呈态,密度比水。 水溶液中生成的苯酚浑浊往往是液。分离未溶解的苯酚与水溶液的操作方法是。

第二环节:运用苯酚性质进行实验设计 实验探究:分离、提纯苯酚 (1)实验室如何将苯和苯酚的混合物进行分离?(写出试剂和简要操作,下同) (2)如何提取苯酚稀溶液中的苯酚? (3)苯酚不易溶于水,但极易溶于酒精。如何分离苯酚与乙醇? 第三环节:学与用:工业废水除苯酚-苯酚(酚类)的性质应用 酚类化合物是一种原型质毒物,对一切生活个体都有毒杀作用。能使蛋白质凝固,所以有强烈 的杀菌作用。含酚废水不仅对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威胁,也对动植物产生危害。含酚废水排入水体 或用于灌溉均需经过治理处理,使之符合达到国家要求的排放标准。某含苯酚的工业废水处理的 参考方案如下: 设备①设备②设备③设备④设备⑤废水苯酚苯 A B NaOH 水溶液CaO CO 2苯 苯酚水 回答下列问题: (1)设备①进行的是操作 (填写操作名称),实验室这一步操作所用的仪器 是 ; (2)由设备②进入设备③的物质A 有 ,由设备③进入设备④的物质B 是 ; (3)在设备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在设备④中,物质B 的水溶液和CaO 反应,产物是 、 和水,可通过操作 (填写操作名称)分离产物; (5)上图中,能循环使用的物质是C 6H 6、CaO 、 、 。 第四环节:总结 第五环节:练习反馈

高二化学教案:苯酚性质

苯酚性质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高二《化学》(试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第二册第六章第四节“苯酚”,是继学习了乙醇后要学习的又一种烃的衍生物。学生在学习乙醇的过程中已初步掌握了官能团对有机物主要性质的决定性作用,对乙醇中官能团羟基的性质也已有较深的理解和掌握。教材在这一基础上紧接着安排学习苯酚有其独有的作用。因苯酚的结构中也含羟基,通过苯酚性质的学习可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羟基官能团性质的掌握,而苯酚性质与乙醇性质又有一定的不同之处,这样利于让学生理解官能团的性质与所处的“氛围”有一定的相互影响,学会全面地看待问题,能更深层次地掌握知识。在学生掌握苯酚性质的同时,又为后面烃的衍生物的学习提供了方法。 【设计思路】 根据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探索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官能团共性探讨;二是官能团特性的探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式的讨论教学。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 实验药品:苯酚固体、苯酚溶液、浓溴水、苯酚钠溶液、醋酸、稀盐酸、石蕊试液、pH试纸等。 实验仪器:铁架台、铁夹、酒精灯、试管、试管夹、水槽、滴管等。 实验室布置:将桌椅安排妥当,便于学生一起做实验和讨论。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师:苯酚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晶体(露置在空气中会因小部分发生氧化而成粉红色),它是我们将要学习的一种烃的衍生物,对这一新物质的学习我们将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 所谓的探究性学习是以同学们的活动为主体的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过程。 具体的步骤一般为: (投影)一种新的物质—研究结构、查阅资料、提出假说(理论探究)—设计实验—

实验探究—科学推论(结论)—迁移拓展(应用) (学生听,表现出很大的兴趣,跃跃欲试。) 教师抓住机会,引导学生一起探讨苯酚的结构。 ①(提问)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苯酚的结构,突出其中的羟基和苯基,特别是羟基。 ②布置任务:同学们自由分组、自由组合,(课前完成)根据苯酚的结构预知苯酚可能有的性质。 先给学生展示新物质,提供感性认识,激发学生求知欲,接着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然后切入正题──探究苯酚的性质。使整堂课的引入变得很自然,学生兴趣得到激发,表现出极强的探究欲望,为下部分探究的顺利进行打好基础。 二、理论探究(假说) 学生接受任务后,思维高度活跃,各自确定自己的合作伙伴后,各小组就活动开了。各小组很快都提出了自己的假设,并汇报讨论结果,表现出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总结学生提出的各种假设,主要的有以下几点性质: (投影)①物理性质中的溶解性,有的同学认为苯酚与乙醇结构相似,(都含羟基)应能溶于水;有的认为,苯酚结构与苯相似,应难溶于水。②苯酚里有羟基,应能和金属钠反应。(学生意见较统一)③苯酚分子中有苯环,与苯有相似之处,苯酚应能和溴发生加成反应。(较不肯定) 师:苯酚的这些性质是大家从它的结构中推导出来,事实上有无这些性质呢?大家能否自己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呢?(自然引导学生进入探讨过程) 三、学生设计并确定验证假设的实验方案 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过程中,热情高涨,各小组成员间相互讨论、相互补充,很快提出各种实验方案,有的方案设计得一环扣一环,逻辑性强,体现出思维的严密;有的方案,看似简单,但却实用,可行性强;有些方案则显得破绽百出,可行性差。对于这些差异的存在,教师应持肯定和欢迎态度,给好的方案以肯定,给不完善的方案以指导。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可行性分析,投影“实验注意事项”,要求学生每小组做好实验记录,写好实验报告。 (学生听、记;做好实验前期准备工作后,学生动手开展实验。) 四、实验验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