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简介精神活性物质是指那些能够影响人的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的物质。
这些物质可以分为三类,即致幻剂、致药效剂和致依赖剂。
在使用过程中,这些物质可能会影响人的神经系统,引发各种精神障碍。
本文将深入探究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
精神障碍类型精神障碍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精神方面的障碍,包括多种不同的症状和疾病。
其中,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精神药物所致的精神障碍精神药物是治疗各种精神疾病的常用药物,但长期使用或过量使用可能会引起一系列副作用。
使用精神药物可能会引起抑郁、情感失控、幻觉、认知障碍等精神障碍。
此外,精神药物也可能会诱发痴呆症等疾病。
致幻剂所致的精神障碍致幻剂会改变人的感知和思维,导致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异常,产生幻觉和错觉等精神障碍。
长期使用致幻剂可能会产生强烈的幻觉体验,导致精神状态紊乱和人格改变等情况。
致依赖剂所致的精神障碍致依赖剂的使用可能会引起心理上和生理上的依赖,使人无法控制地渴求该物质。
长期使用致依赖剂可能会导致抑郁、焦虑和社交障碍等精神障碍。
同时,戒断反应也会引起很大的身体不适和行为上的障碍。
精神障碍的症状和表现根据精神障碍的类型和程度,症状和表现也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精神障碍的表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思维和意识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后,人的思维和意识可能会被干扰或扭曲,导致幻觉、妄想、记忆问题和对现实的理解错误等问题。
情感和行为精神障碍可能会引起心情低落、情感失控、人格改变、自杀倾向等。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不正常的行为,如攻击、自伤等。
理解和判断人的理解和判断能力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认知障碍和失去对时间、地点、现实的概念。
生理和行为长期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可能会影响身体机能,诱发心脏病、肺部疾病、肝病等身体疾病,同时改变人的日常行为和习惯。
治疗和预防治疗精神障碍需要综合考虑症状和患者的整体状况,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一般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行为疗法等。
《精神科护理学》课件第九章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 3.焦虑 与调适机制发生严重的困难,需要未获得满 足,或戒断症状等有关。
▪ 4.自我概念紊乱(低自尊、自暴自弃、自罪、自责等 ) 与缺乏正向反馈、家庭关系不良、社会支持缺乏 等有关。
二、常用护理诊断
❖(三)社会方面
学习目标
识记 熟记精神活性物质、药物依赖、耐受性、
戒断综合征的概念。 理解 描述常见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临
床表现及治疗。 运用 说出酒精所致精神障碍、阿片类物质所致
精神障碍、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和致幻剂所致精 神障碍的护理要点。
第一节 概述
❖一、概念
❖(一)精神活性物质又称物质或成瘾物质、 药物,指来自体外,可改变人类情绪、行为 、意识状态,并可使人产生依赖的一类化学 物质。
一、护理评估
一、护理评估
❖(三)社会方面
▪ 1.患者的工作、学习效率是否降低 ▪ 2.患者与家庭成员的关系有无受损 ▪ 3.患者不良行为的程度 ▪ 4.社会支持系统状况
二、常用护理诊断
❖(一)生理方面
▪ 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消化系统功能障碍、 缺乏食欲等有关。
▪ 2.睡眠型态改变 与情绪障碍导致入睡困难或戒断症状 有关。
一、临床表现
❖(二)戒断综合征
❖最初表现哈欠、流涕、流泪、寒战、出汗等。 随后各种戒断症状陆续出现,典型的戒断症状 可分为两大类:客观体征,如血压升高、脉搏 增加、体温升高、瞳孔放大、鸡皮疙瘩、呕吐 、腹泻、流涕、震颤、失眠等;主观症状,如 恶心、腹痛、肌肉疼痛、骨头疼痛、不安、食 欲差、疲乏、无力、发冷、发热、喷嚏、强烈 渴求药物与觅药行为等 。
第三节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健康宣教PPT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精神活性物质及其影响? 2. 谁容易受到影响? 3. 何时需要医疗干预? 4. 怎样预防精神障碍? 5. 如何应对精神障碍?
什么是精神活性物质及其影 响?
什么是精神活性物质及其影响?
定义
精神活性物质是改变个体情绪、认知和行为的物 质。
包括药物、酒精、咖啡因等,严重时可导致精神 障碍。
专业人士可以提供有效的应对策略和支持。
如何应对精神障碍?
如何应对精神障碍?
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等可以有效帮助患者应对和管理症 状。
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改变负面思维模式。
如何应对精神障碍?
药物治疗
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可以缓解症状。 需注意药物副作用和依赖风险。
如何应对精神障碍?
生活方式调整
均衡饮食、适量运动、良好的睡眠习惯有助于恢 复心理健康。
青少年、精神疾病家族史者和有滥用史的人群。 这些人群对精神活性物质的敏感性较高。
谁容易受到影响?
社会环境
压力大、社交网络不良的环境容易导致物质滥用 。
社会支持系统的缺乏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谁容易受到影响?
心理因素
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可能促使个体寻求物质来 缓解症状。
这可能形成恶性循环,加重精神障碍。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和应对精神障碍的重要部 分。
谢谢观看
何时需要医疗干预?
何时需要医疗干预?
症状表现
出现幻觉、妄想、情绪波动等精神症状时需警惕 。
持续的负面活影响
如果物质使用干扰日常生活、工作和人际关系, 需寻求帮助。
即使是偶尔的使用也可能累积成问题。
何时需要医疗干预?
自我评估
预防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课件

谢谢观看
何时采取行动?
早期识别
发现自己或他人有使用精神活性物质的倾向时, 应立即行动。
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可减少精神障碍的风险。
何时采取行动?
持续关注
对有相关风险的人群进行持续关注和支持。
建立长效机制,防止复发。
何时采取行动?
定期评估
定期对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应对策 略。
通过定期的心理健康检查,促进早期干预。
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有助于预防使用精神活 性物质。
谁需要关注这一问题?
教育机构
学校需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 理咨询服务。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抵制不良诱惑 。Hale Waihona Puke 谁需要关注这一问题? 社会组织
社区组织应积极参与精神健康活动,提供资 源和支持。
通过举办讲座、活动等形式提高公众意识。
何时采取行动?
预防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精神活性物质及其影响? 2. 为何预防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3. 如何进行预防? 4. 谁需要关注这一问题? 5. 何时采取行动?
什么是精神活性物质及其影响 ?
什么是精神活性物质及其影响?
定义
精神活性物质是指能够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物质 ,包括药物、酒精、烟草等。
健康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 满意度。
为何预防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早期干预
预防可以通过早期识别和干预来减少精神活 性物质的使用。
这需要家庭、学校和社区的共同努力。
如何进行预防?
如何进行预防?
教育宣传
通过学校、社区和媒体进行精神活性物质危害的 宣传教育。
增强公众对精神健康的认识和理解。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药物滥用与耐药性
药物滥用是指使用或不恰本地使用医学上不 必要旳药物,ICD-10称之为有害使用 (harmful use)。而药物依赖是一种科学和 医学上旳概念。
耐药性(tolerance)是指反复使用某种药物, 其效应逐渐减低,如欲得到与用药早期旳同 等效应,必需加大剂量。
药物依赖性
依赖分为精神依赖和躯体依赖。精神依 赖是指病人对药物旳渴求,以期取得服 瘾药后旳特殊快感。精神依赖旳产生与 药物种类和个性特点有关。躯体依赖, 是指反复使用药物使中枢神经系统发生 了某种生化或生理变化,以致需要药物 连续存在于体内,以防止出现戒断综合 征旳症状。
饮酒与精神障碍
因饮酒而引起旳精神障碍大致上可分为 急性和慢性酒中毒两大类,按酒中毒旳 性质及临床特征又可将急、慢性酒中毒 各分为若干亚型。
饮酒与精神障碍
急性酒中毒
单纯醉酒 病理性醉酒 复杂性醉酒
戒断反应
单纯性酒精戒断反应 震颤谵妄 癫痫
记忆及智力障碍
Wernicke脑病 Korsakoff综合征 酒中毒性痴呆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
借酒消愁
饮酒情况
发达国家饮酒人数旳百分比大约:
酒依赖5-10% 危险饮酒和有害饮酒约10-15% 正常饮酒人群约50-75% 滴酒不沾旳人约占5-10%
中国旳酒文化
酒与情绪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酒壮英雄胆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酒与行为
酒乱性 酒误事 酒后吐真言 酒亡国 ……
赖状态
单纯性酒精戒断反应
手、舌或眼睑震颤 恶心、呕吐、头痛、焦急、情绪不稳 自主神经功能亢进:出汗、心跳加紧、
血压增高。 短暂性幻觉、错觉。
震颤谵妄
病人在长久饮酒后骤然降低酒量或停饮12~ 48小时产生短暂旳意识障碍。有时间和地点定 向障碍,出现生动而鲜明旳幻视与被害妄想; 因而体现为极端恐惊不安或冲动行为。同步可 见病人四肢粗大震颤和共济失调,并常伴有发 烧、大汗、心率过速、血压升高以及瞳孔散大 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震颤谵妄连续时间不 等,一般为3~5天。恢复后患者对病情经过部 分或全部遗忘。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相关试题及答案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相关试题及答案A1型题
1.关于精神活性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能改变人类的情绪、行为、意识状态
B.具有导致依赖的作用
C.使用后可取得某些特殊心理、生理状态
D.精神活性物质不容易被滥用
E.可卡因、大麻都是精神活性物质
2.躯体依赖的主要表现是
A.耐受性增加和戒断症状
B.吸食后的满足和欣快感
C.耐受性增加和吸食后欣快感
D.戒断症状和吸食后满足感
E.耐受性降低和戒断症状
3.戒断状态不会发生于
A.停止使用药物时
B.减少使用剂量时
C.使用拮抗剂时
D.大量使用药物时
E.换用其他种类药物时
4.缓解单纯酒精性戒断症状常用的药物是
A.苯二氨草类药物
B.抗精神病药物
C.抗抑郁药物
D.心境稳定剂
E.脑代谢药物
A2型题
1.患者,男性,53岁。
长期大量饮酒20多年,目前表现为持续性智力减退,记忆障碍,抽象思维和理解判断障碍。
该病人最可能诊断是
A.酒精性人格改变
B.酒精性妄想症
C.酒精性幻觉症
D.酒精性谵妄
E.酒精性痴呆
参考答案
A1型题
1.D
2.A
3.D
4.A
A2型题
1.E
答案解析
A1型题
2.A
躯体依赖也称生理依赖,它是由于反复用药所造成的一种病理性适应状态,主要表现为耐受性增加和戒断症状。
4,A由于酒精与苯二氮草类药理作用相似,在临床上常用此类药物来缓解酒精的戒断症状。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科普讲座PPT课件

何时出现症状?
长期影响
长期使用则可能导致持续的精神障碍,如抑郁、 焦虑症或精神分裂症。
随着时间的推移,脑部的结构和功能可能会发生 变化。
何时出现症状?
复发风险
即使在戒断后,个别患者仍可能经历复发,表现 为情绪不稳定等。
这表明精神活性物质对大脑的影响可能是持久的 。
如何预防和干预?
如何预防和干预?
早期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 复率。
我们该如何应对?
我们该如何应对?
社会支持
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鼓励家庭、朋友和社 区的参与。
良好的社会关系能够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压力和 困难。
我们该如何应对?
政策法规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控制精神活性物质的流通 ,保护公众健康。
严厉打击非法药物交易,减少社会上可获得的精 神活性物质。
我们该如何应对?
持续研究
鼓励对精神活性物质的影响机制和干预措施进行 深入研究,以便制定更有效的应对策略。
科学研究是制定公共卫生政策的基础,必须得到 重视。
谢谢观看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科普 讲座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2. 谁会受到影响? 3. 何时出现症状? 4. 如何预防和干预? 5. 我们该如何应对?
什么是致精神障碍?
定义
精神活性物质是指能够影响大脑功能的物质,包 括药物、酒精和某些植物提取物。
例如,某些物质可能会增加多巴胺的释放,导致 兴奋和愉悦感。
谁会受到影响?
谁会受到影响?
高危人群
青少年、精神疾病患者和有药物滥用历史的 人群更容易受到影响。
这些人群的心理和生理发育尚未成熟,容易 受到精神活性物质的影响。
精神病学——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精神病学——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的滥用是一种常见的社会问题,它不仅对个体本身有害,而且对社会安全和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当人们使用精神活性物质过量或长期滥用时,可能会引发各种精神障碍,如药物依赖、药物滥用、药物中毒等。
本文将重点探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并介绍其常见病例和治疗方法。
精神活性物质是一类具有激活、改变或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物质,包括各种药物和毒品。
这些物质可以通过吸入、注射、口服等途径进入人体,并对神经递质的释放、再摄取和代谢产生影响,从而改变个体的思维、情绪、感知和行为。
常见的精神活性物质包括麻醉药、镇静催眠药、毒品(如大麻、可卡因等)、兴奋剂(如安非他命、咖啡因等)等。
长期或过量使用精神活性物质会给个体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带来严重影响。
首先,精神活性物质的滥用会对人体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等产生直接的损害,导致失眠、注意力缺陷、记忆力下降、精神分裂症等症状的出现。
其次,滥用药物会导致个体对药物的依赖,进而出现药物依赖性障碍,使个体无法正常生活和工作。
再次,药物滥用还可能引发药物中毒,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对于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治疗的关键是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个体的生物学因素、心理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以下是常见的治疗方法:1. 医学治疗:药物治疗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
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医生可能会开具抗抑郁药、抗焦虑药、抗精神病药物等,以减轻症状和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2. 心理疗法:心理疗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行为疗法、心理动力疗法等,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和辅导,帮助其调整思维方式、提高自我认知能力,以及学会应对负面情绪和应对压力的方法。
3. 社会支持: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在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家人、朋友以及社区组织的支持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帮助解决问题,并提供康复资源。
4. 康复治疗:康复治疗旨在帮助患者恢复功能,重新融入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兴奋期: • 由于抑制功能减弱出现情绪兴奋。兴奋, 话多出现与环境不甚协调的欢乐。似乎 与熟人关系更融洽,对陌生人也无拘无 束,表情满意,精力充沛和幸福感。与 此同时,出现共济失调、步态不稳,面 部潮红,心率加快,呼吸急促,各种反 射亢进。此期意识无改变,自我控制能 力无明显削弱。
• 麻痹期: • 兴奋进一步发展,麻痹期开始,意识逐 渐进入混浊状态,思维进一步脱抑制, 兴奋更加明显,欣快更加鲜明,联想加 快,情感明显高涨,表现无忧无虑,易 激惹,情绪不稳定,具有易激惹。自我 中心,说话声大,言语增多,内容流于 夸大。态度傲慢。可不顾及周围大声喊 叫,躁动、敲桌子。也有部分醉酒者激 情与抑郁混合在一起,情绪有发泄特点, 悲哀、伤感、厌世等。
• 油灯一盏,烧掉祖宗万代家产; • 竹竿半截,打倒天下英雄豪杰。
• • • •
第一节 概述 一、基本概念 (一)精神活性物质(psychoactive substances)
精神活性物质是指来自体外可影响 精神活动,并可成瘾的物质。 • 常见的精神活性物质:酒类、阿片 类、大麻、催眠药、抗焦虑药、麻醉药、 兴奋剂、致幻剂、烟草等。
• 阿片所致戒断综合征: • 精神症状主要为明显内感性不适、 情绪恶劣、焦虑、烦燥、嗜睡,但又不 能人睡。严重者有精神运功性兴奋或明 显抑制。 • 躯体症状为阿欠、流眼泊鼻涕、喷嚏、 出汗、瞳孔扩大、寒战、脉搏增快、血 压上升;全身疼痛、厌食、恶心、呕吐。 严重者腹痛、腹泻、震颤、抽搐。
• 吗啡、海洛因在停药后8~12小时出现, 极期在编人员8~72小时,持续7~8天。 • 美沙酮停药后1~3天出现,极期3~8 天,持续数周。 • 药物也有交叉成瘾性。 • 慢性戒断综合征在急性戒断综合征 之后,长时间感到全身疼痛,胃肠道不 适,明显内感性不适、乏力、情感脆 • 弱、焦虑、抑郁、易激惹、难以忍受挫 折与打击、食欲不振、顽固性失眠,这 些症状常常是重又用药的原因。
• (三)生物学因素 • 1、脑内的“犒赏系统” • 2、代谢速度 • 3、遗传因素 • (四)药物因素 • 越能产生愉悦感觉的药物,越易成 瘾。
• 第二节 阿片类药物 • 一、概述 • 阿片类药物是指天然的或合成的、 对机体产生类似吗啡效应的一类药物。 包含吗啡和可待因等多种成分,吗啡是 镇痛的主要成分。
• 酒精对机体的作用动力学 • 酒精的中枢作用可分三阶段: • ①皮层下释放: • 健谈、控制情感能力下降、情感高涨 到欣快、轻度行为障碍; • ②皮层下释放到中枢抑制: • 自我控制能力明显降低,讲话随便、 动作精确性差,步态不稳: • ③中枢抑制: • 深睡到昏迷,严重者可因呼吸衰竭死 亡。
• 三、饮酒与精神障碍 • (一)急性酒精中毒 • 1、单纯醉酒(simple drunkenness) 单纯醉酒又称普通醉酒状态,是由一次 大量饮酒引起的急性中毒,临床症状的 严重程度与病人血液酒精含量及酒精代 谢速度有关。临床过程分为兴奋期、麻 痹期和睡眠期。
• [诊断] • 根据CCMD-3的10.2阿片类物质所 致精神障碍诊断标准如下: • 1.符合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诊断标准。 • 2.有理由推断系阿片类物质所致。 • 3.根据病史与药物成瘾的行为特征, 以及戒断反应等诊断没有困难。注意多 种精神活性物质成瘾的可能性,以及与 其他疾病并存的可能性
• 2、对症处理各种精神症状 • 如抗精神病药治疗幻觉妄想、抗抑郁 药治疗抑郁症状 • 3、如存在不依从情况,可用肌注或静脉 点滴给药。 • 4、营养支持疗法。加强营养和应用维生 家B1和烟酸等,可能有助于预防酒精所 致急性脑病。
• (二)防止复吸、社会心理干预 • 1、阿片类阻滞剂 • 常用的有纳洛酮和纳屈酮。 • 2、心理社会干预 • 心理治疗和社会干预的具体内容包括改善环境, 消除各种不良因素,促进其职业康复和提高社会能力。 • (1)认知行为治疗 • (2)复吸预防 • (3)行为治疗 • (4)群体治疗 • (5)家庭治疗
• 药物所致遗忘综合征和药物所致病呆 • 阿片制剂主要引起主动性与创造性降低, 一般不引起痴呆。 • 人格改变: • 病人可处于白日梦状态。 • 多药联用 • 阿片成危者多联用镇静催眠药、酒精、大 麻、可卡因等o • 孕妇和新生儿问题:女性成瘾者常流产、 早产、死胎。胎儿末出生就已经有躯体成瘾, 生后就可发生戒断综合征。新生儿常体重不足, 营养不良,易于死亡。
Hale Waihona Puke • 四、治疗 • 治疗原则 • (1)必须住院进行戒断治疗 • (2)对症治疗 • (3)心理社会的调整 • (4)治疗应努力取得病人及其家属的 配合,增强执行治疗计划的依从性。 • (5)全程综合性治疗护理 • (6)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使康教育
• (一)脱毒治疗 • 1、必须住院进行戒断治疗,并严格 防止将药物带进医院。 • 硬性戒断 • 指硬性停药或硬性停酒,但因痛苦 较大,年名体弱者不适用; • 递减戒药法 • 可应用美沙酮14天递减个体化替代 治疗.也可试用α2受体激动药可乐宁进 行替代治疗。 •
• (二)依赖(dependence) • 依赖是一组认知、行为和生理症侯 群。依赖分为生理依赖与心理依赖。生 理依赖是由于反复用药造成的一种病理 性适应状态,表现为耐受性增加和戒断 症状。心理依赖是指用药后产生一种愉 快满足的或欣快的感觉,为追求这种状 态而反复用药。为避免戒断症状或追求 这种状态而强迫性的觅药。
• 第三节 酒 精 • 酒精是一种亲神经性物质,一次相 对大量饮酒即可导致精神异常,如果长 期饮用可以引起各种精神障碍,包括依 赖、戒断综合征以及精神病性症状。 • 一次相对大量饮酒——精神异常 • 长期饮用——依赖 • ——戒断综合征 • ——精神病性症状 • ——躯体损害 •
• 二、酒精的代谢与吸收 • 酒精由胃和十二指肠吸收,主要经肝 代谢酶系统氧化生成乙醛,最后代谢为二 氧化碳和水。饮酒后酒精能迅速进入血循 环而分布全身,但酒精在各组织器官分布 不均,以脑组织、脊髓和肝含量最高,均 超过血浆酒精浓度的1/3以上;因此,酒精 对神经系统和肝的损害也最为严重。一般 正常人每小时可代谢7~20ml酒精,嗜酒者 可达25ml。
• 并发症: • 常见营养不良、便秘和感染性疾病。舒达引起的 并发症多见严重,如可并发肝炎、梅毒、、破伤风、 皮肤脓肿、蜂窝织炎、血拴性静脉炎、败血症、细菌 性心内膜炎、肺栓塞、艾滋病等。 • 急性中毒: • 为追求强烈药效,常见静注海洛因过量中毒的病 例,有的当时死亡。 • 阿片类过量中毒三联症为:针尖样瞳孔.呼吸抑 制(每分钟4次)、昏迷;病人面色紫疳、皮肤冷粘,体 温血压偏低、肌松弛,下腭松弛、舌后坠堵塞气道、 肺水肿少尿或无尿,严重缺氧可使瞳孔散大,无对光 反应。
• 2、病理性醉酒(patho1ogical drunkenness) • 是一种小量饮酒引起的精神病性发作;病人饮酒后 急剧出现环境意识和自我意识障碍,多伴有片断恐怖性 幻觉和被害妄想,临床上表观为高度兴奋,极度紧张惊 恐。在幻觉妄想的支配下,患者常突然产生攻击性,往 往是暴力行为,如毁物、自伤或攻击他人等。该醉洒状 态一般持续数分钟、几个小时乃至一整天,随病人进入 酣睡状态而结束发作。在清醒后,病人对发作过程不能 回忆。与单纯醉酒不同,病理性醉酒患者没有言语增多、 欣快和明显的中毒性神经系统症状。这类病人对酒精的 耐受性极低,所饮用酒量对于大多数人不会产生中毒。 另外,过度疲劳、长期严重失眠、严重的躯体疾病有时 可能促使病理性醉酒的产生。 有人认为病理性醉酒是 一种癜痫自动症。
• • • • • • • • • • •
胃、 十二指肠、 空肠 | ↓ 酒精 肝 乙醇脱氢酶(ADH) →↓ ↓ 乙醛 全身 乙醛脱氢酶(ALDH)→↓ 乙酸 三羧酸循环→ ↓ 二氧化碳+水+能量
• 大量或长期摄入 • 肝内 • 酒精→乙醇脱氢酶限速→血中浓度升 高→脑、脊髓、肝 • 机体对酒的代谢动力学指机体对酒 的作用,主要 • 研究酒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 泄。酒(乙醇)易在小肠吸收,在肝脏经乙 醇脱
• 三、原因 • (一)社会因素 • 1、物质的可获得性 • 阿片产地的农民,易用阿片治病, 往往造成滥用阿片; • 2、家庭的影响 • 吸毒者常存在家庭问题,如破裂家 庭,家属吸毒或酗酒等。 • 3、同伴的影响 • 4、社会、文化背景
• (二)心理因素 • 吸毒者常有某些人格缺陷,如过度 敏感、内心孤独、不善交际、易冲动、 对外界刺激耐受性差、适应不良,成瘾 性强、缺乏自信与决策能力;行为往往 不顾及人际关系、冷谈、缺乏爱心和社 会责任感,有反社会倾向;缺乏有效的 防御机制等个性特征。 •
• 阿片类药物大部分在肝脏代谢,平均代 谢时间是4~5小时。 • 阿片类药物具有镇痛、镇静作用, 能抑制呼吸、咳嗽中枢及胃蠕动,同时 能兴奋呕吐中枢和缩瞳作用。作用于中 脑边缘系统可产生强烈的快感。 • 给药途径可有口服、注射和吸入口 服大部分在肠道吸收,因吸收不完全, 口服量要比注射量要大。
• 三、戒断反应 • 应用阿片类物质很易成瘾,吗啡 30mg肌注连用2周,便可成瘾。停用阿片 必然出现戒断症状,恢复应用则症状迅 速消失。病人会不择手段觅药。他们的 日常生活明显改变,昼夜节奏常颠倒, 夜间用药,白天睡觉,饮食减少,不见 太阳、不工作、不运动,身体日渐虚弱。 虽经常后悔,也有戒毒愿望,但不能自 拔。对阿片的耐受性往往增高,成瘾者 每次用量可达500mg以上。
• (三)滥用 • 由于不当的反复使用药物而导致明 显的不良后果的行为。 • (四)耐受性 • 指反复的使用某种药物,使用者必 须加大剂量才能达到以往所需的效果。 • (五)戒断状态 • 指停止使用或减少使用药物,或使 用拮抗剂后所出现的特殊的生理心理症 侯群。
• 二、精神活性物质的分类 • 1、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 • 2、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 • 3、大麻 • 4、致幻剂 • 5、阿片类 • 6、挥发剂溶剂 • 7、烟草
• 二、阿片类药物的药理作用 • 1973年以来,发现脑和脊髓内存在 阿片受体,分布在痛觉传导区以及与情 绪和行为相关的区域,集中分布在脑室 周围灰质、腹侧被盖系统、中脑边缘系 统和脊髓罗氏胶质区等区域。 • 阿片类药物以非脂溶性形式存在于 血中,很难透过血脑屏障,但吗啡被乙 酰化为海洛因后,就很易通过血脑屏障。 而且能影响到胎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