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让《当代新闻编辑》笔记

张子让《当代新闻编辑》笔记
张子让《当代新闻编辑》笔记

当代新闻编辑

张子让

第一章新闻编辑的当代性

第一节当代新闻编辑工作的特点

一、编辑环境的复杂化

编辑环境:大众传媒外围的各种情况与条件的总和,是新闻报道所传播的信息的发源地和目的地。编辑工作既作用于编辑环境,又受到编辑环境的制约。

二、编辑取向优质化

重视新闻报道的数量,更讲究新闻报道的质量,以质量兴报,以质量兴台,成为我国当代新闻编辑工作的普遍取向。在新闻报道方面强调深化内涵,强化特色,培育精品,争创名牌。在操作层面上,编辑的各个环节,都越来越注重深加工和精加工。

三、编辑工具电子化

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大大改变了新闻出版业的面貌,当代新闻编辑工具也进入了电脑操作的新阶段。电子出版系统的使用,极大的改善了编辑和工人的工作条件,极大的提高了报纸的排印质量和出版速度。编辑人员应改变过去非电脑操作时代的思维习惯和工作习惯,不断适应新技术的要求,更好的发挥新技术的优势。

《经济日报》是世界上第一家采用计算机屏幕组版、整版输出的中文报纸。

电脑辅助新闻学:

1.电脑辅助报道。利用互联网上的信息,寻找和发现新闻报道的人物和事件线索,寻找报道思想和灵感。

2.电脑辅助参考。利用在线资源进行数据的检索和事实的交叉验证。

3.电脑辅助研究。利用在线资料开展与新闻报道有关的调查研究。

4.电脑辅助聚会。利用电子公告牌和电子论坛等定期与世界各地的具有相同爱好、兴趣或职业的人们进行访谈和讨论。--据认为是新闻工作者运用互联网最激动、最有潜力的一个方面。第二节当代新闻编辑人员的素养

一、高度的责任意识

1.始终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新闻不是物质消费品,是精神消费品,它会影响人们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进而影响社会的进步。

2.着力维护新闻报道的真实性。真实是新闻报道赖以发挥良性作用的前提和基础,编辑人员要以政治的高度、历史的高度赖看待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3.着力消除新闻报道的副作用。人民日报“讲成就而不引起怀疑,讲缺点而不引起泄气,讲发展而不引起攀比,讲调控而不引起忧虑,讲先进而不引起反感,讲问题而不引起恐惧。”

二、广阔的知识视野

“知多易识新,知多易辨错。”编辑人员只有开阔的视野,形成多元化、立体化的知识结构,才能准确有效地把握新闻报道,赢得新闻报道的主动权。编辑人员要不断扩大关于新闻报道对象的知识,动态地注意了解周围媒体和受众的情况,并掌握一定地外语和计算机知识。三、执着的探索精神

复杂多变的编辑环境,日趋激烈的新闻竞争,向新闻工作者提出了大量的新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只有进行不懈的探索,寻求新的对策,新闻报道才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探索应当全方位展开,整体推进,密切关注生活中的变化,及时捕捉新闻的新的增长点,不断开拓新的报道领域。探索贵在坚持,难在坚持。

第二章报道的定位

报道的定位:新闻媒体编辑部对新闻报道的价值取向和个性特征所作的总体规范。它从根本上决定了新闻报道的方向、特色和质量,是新闻报道乃至新闻媒体安身立命的基石。对整个

新闻报道进行正确的定位,是新闻编辑工作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任务。它具有编辑方针的性质,是指导编辑工作的基本思想和原则。报道定位一旦确定,编辑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并在编辑的各个环节,即从报道的策划导报道的合成,自始至终加以认真的贯彻。

第一节报道定位的依据

一、媒体因素

1.以媒体的性质而言。具有机关报性质的媒体在政治、思想、政策导向方面,担负着更为重要的任务,同时又容易掌握来自政党机关等权威部门的重要信息,因此报道应在鲜明的导向性和信息的权威性上下更多的功夫。

2.以媒体的层级而言。媒体所处的层级越高,报道的视野应当越广,报道的要求应当越高。《人民日报》“高出一筹”的报道定位,反映了党中央和广大读者的共同要求。

3.以媒体的载体和物质条件而言。媒体应当根据自身的载体特性与物质水平的条件,寻求自己的长处。

4.以媒体的传播时间而言。积极开发优势时段的新闻,讲究新闻报道的时效性。

二、受众因素

新闻媒体的存在以一定的受众数量为前提。受众的定位应主要依据基本的受众群体,即“标准受众”、“目标受众”。对基本受众的把握,应当借助大规模的受众调查。报道定位应尽力固化基本的受众人群,在此基础上,再想方设法吸纳潜在的受众群体。

第二节报道定位的内容

一、政治定位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新闻媒体的报道方面的政治取向是:努力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服务。

1.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我国新闻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新闻报道要发挥密切联系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纽带作用。上传下达。

2.坚持正确地舆论导向。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造成有利于推进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舆论,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的舆论。

3.遵守宪法、法律和纪律。新闻报道必须在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范围内进行。

二、业务定位

包括报道格局、报道思路、报道方法以及版面和节目的风格诸因素的确定。总的要求是适应社会的需求,体现自身特色。

第三章报道的策划

第一节报道策划的概念

报道策划:新闻工作者依据新闻规律,对报道运作的诸环节的预先谋虑,即对报道什么和怎么报道的思考与设想。它追求创意和良谋,着眼于报道效果的优化。报道策划重在先期的谋智投入,其明显的优势是有利于掌握新闻报道的主动权,提高新闻报道的有序性和有效性。报道策划是新闻竞争的必然结果。这就迫切需求编采人员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报道的研究和设计,着力改进报道的内容和方法方式,不断的推陈出新。

第二节报道策划的原则

一、取信原则

报道策划的目的是增强报道的责任感、使命感。它要求报道策划从实际出发,注重调查,搭准社会的脉搏和受众的需求,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和纯洁性,不能弄虚作假。既不能任意摆布被报道对象,导演事实,也不能以报道策划为名,行商业策划之实。

二、立异原则

报道策划最宝贵的品格是拒绝平凡,追求创意,这是报道策划的精髓和灵魂。所以,策划时应大胆探索,尽可能在报道的内容、角度、形式乃至标题、配臵和编排设计等方面求异求新,出奇制胜。

三、应变原则

报道策划所形成的方案须有一定的弹性,并随时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修正方案,以增强适应性。

四、集思原则

报道策划的对象主要是战役性的报道、专题报道,以及重要事件、重要活动和重要典型报道。这些报道涉及社会环境和媒体内部的众多方面,靠个人的智慧不容易策划好,所以讲究群策群力,集思广益。

第三节报道策划的类型

一、阶段性的策划

阶段性策划:对一个时期的报道作总体上的部署与安排,通常形成书面方案,以便采编人员遵守。这是新闻媒体最重要的策划。

阶段性报道策划的主要任务是:阐明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确定报道的要点和重要选题,并根据竞争的态势,提出创新举措和创优项目。对这类报道策划要有超前意识和宏观视野,总揽全局,审时度势,集思广益,通力合作。

二、专题性报道策划

专题性报道:围绕某一主题或事件所作的系统报道。这种报道有强度,有声势,最能体现新闻媒体的报道特色和水准,因此这类报道策划使用频率最高,也最值得研究和探索。

专题性报道策划,首先要选准题目,“好的选题是报道成功的一半”。选题应对准社会的热点、实际工作的重点和受众关注的焦点。同时还要考虑报道的时机、范围、形式等问题。

三、即时性报道策划

即时性报道:突发事件或突发信息的报道。

突发事件往往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是新闻媒体竞相报道的对象,要求临场加以策划,以利于在竞争中取胜。由于受时间的制约,所以即时性报道策划,既需要功力,更需要积极进取的敬业精神,是对编辑人员综合素质的一种检验与考验。

第四节报道策划的方法

一、系统方法

即对报道对象所涉及的各种关系和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它可以使报道充分、全面、深刻,提高影响力和吸引力。

二、参照方法

即以别人成功或失败的经验为基础,通过对比、评估获得最有价值的信息或观念,并将其运用于自己的实践。它可以使创新风险大大降低。

参照不是为了照搬,而是为了了解,为了拓展视野,获得启发,为了推陈出新。

三、逆向方法

在报道策划中采用逆向思维,可以给人新感觉,也有利于全面地反映客观事物。既能运用于报道的内容,也可用于报道的主体。

第四章新闻的确认

第一节新闻确认的重要意义

新闻的确认:确定哪些新闻可以录用。它决定着报道的方向、特色和质量,在新闻工序上是第一位,而就其重要性来说也是居于首位。

一、实现报道宗旨的基本保证

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媒体的报道宗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实现的手段是通过新闻的选择。

二、形成报道特色的基本保证

任何媒体都应以自己的特色来赢得大众,获得竞争的主动权。对报道特色起决定作用的是新闻的时效性、社会性和权威性,以及各类新闻的结构与比例等内容方面的特色。所以必须从大量的新闻事实中有目的的进行选择。

三、提升报道水准的基本保证

新闻编辑包括好几道工序,承担着优化新闻报道的任务。新闻确认居于支配地位,制约着新闻的梳理、配臵、标题制作和合成等环节。

第二节新闻确认的基本依据

“双重评价论”:编辑选择新闻,首先要对新闻可能产生的社会效果的好坏、利弊做出评价,即对新闻做出社会评价。

其次要选出最具有新闻价值的新闻,即对新闻进行新闻价值评价。

特点是着眼于新闻稿件,理论色彩较浓,扼要易记。

“八看说”:八个“是否”。特点是可操作性强,通俗易学,还能为选择非新闻稿件所用。

一、社会规范

1.遵守政治规范。政治规范是社会规范的主导。现阶段,新闻确认应遵守的最根本的政治规范是要服从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和领导核心。

2.遵守法律规范。法律规范是社会规范的主体。新闻确认必须遵守宪法,以宪法为法律规范的根本,同时还应当遵守与宪法精神一致的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编辑把好法律关要有勇气和主见。

3.遵守道德规范。道德规范是社会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新闻职业道德规范体现了各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精神,是新闻确认应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新闻确认要力求实事求是和清正廉洁。

实事求是,是我国新闻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报道取信于民的根本所在。坚持实事求是,才能有效的抵制假新闻,维护新闻媒体的信誉。

清正廉洁,要求秉公取舍稿件,不以稿谋私,这就可以有效的防止有偿新闻、偏袒新闻等病态新闻进入传播渠道,从源头上保证新闻的公正性和纯洁性。

有偿新闻:以获取被报道方钱物为特征的新闻。制止有偿新闻,需要编辑人员的廉洁自律,也需要编辑部门提供制度上的保证,以规章制度促自律,以规章制度促治劣。

偏袒新闻:支持和保护错误一方的新闻。

二、受众需要

受众是新闻传播直接作用的对象。需要是刺激行为主体行动的决定因素。新闻的有效传播是以满足受众需要为前提。

1.受众需要具有某种一致性。即,含有重要性、新鲜性、社会性、知识性、接近性的新闻是受众普遍关心的。

2.不同的受众在需求方面也有差异性。可以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职业上进行划分。

第三节新闻确认的注意事项

一、要有全面的观点

1.不能只看到稿件中积极的一面,而忽视了其中可能存在的消极的一面。

2.不能只看到新闻消极的一面,而忽视了其中可能转化的积极的一面。

二、要有平衡的观点

1.地区、领域、行业及其各构成要素的平衡。

2.肯定与否定的平衡。先进的、积极的因素是主要的,但也不能放弃对那些落后的、消极的因素展开必要的批评。但也要注意普遍性与针对性和时机性,加强建设意识。

既要突出报道的重点,又要兼顾报道之间的平衡。它最终是通过版面和节目体现出来。

第五章新闻的梳理

第一节新闻梳理的下限

新闻的梳理:对选定的新闻进行净化和优化处理。它既要求注意新闻的整体,又要求注意新闻的细节,既要求注意新闻的内容,又要求注意新闻的形式,因而是对新闻的一次全面的细致的再检验。

新闻梳理的首要任务是纠正新闻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差错和问题。这种着眼于补偏救弊的改稿行为,称之为新闻的“保护性梳理”。

一、纠正各种差错

1.事实性差错。违反常识,不合情理,主观想象,言过其实,前后矛盾,以偏概全等。

2.政治性差错。

3.知识性差错。

4.文字性差错。

二、避免各种不当

1.内容不当。提法不当,做法不当,泄露内情。

2.用词不当。

第二节新闻梳理的优化

在纠正差错和问题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完善新闻的表达,以增强新闻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这种着眼于扬长求精的改稿行为,称之为新闻的“提高性梳理”。

一、凝聚主题

新闻梳理着重要解决的是如何使主题集中的问题。

1.一线串珠。一篇新闻只有一个中心,并一贯到底。

2.削去枝蔓。为了主题的集中,还要舍得忍痛割爱,将与主题关系不大的内容删去。

3.以少胜多。材料不是越多,主题就越突出。不说明问题的材料越多,主题会越模糊。

4.精简过程。对事物进行必要的压缩和概括,使新闻短而精。

5.详略得当。与主题关系直接的、重要的内容应当展开,写得具体详细,不足的还应设法补充。与主题间接的、一般的内容应当压缩,写得概括,简略,可有可无的还应删去。

二、凸现精华

1.改变体裁,调整结构。如将通讯改为消息,可突出精华,直接、简练。

2.取其一点,独展所长。将精华部分分离出来,独自成篇。

3.化零为整,各显其要。将篇幅长的新闻分成若干篇,组合刊播。

第三节新闻梳理的准则

一、有稿必检

1.一般记者的稿件要检验,总编辑的稿件也不能忽略。

2.基层通讯员的稿件要检验,领导机关的稿件也不能忽略。

3.本报(台)的稿件要检验,转载的稿件也不能忽略。

4.地方媒体的稿件要检验,中央媒体的稿件也不能忽略。

二、有错必究。必须要有乐于和敢于负责的精神。

三、有改必慎。修改必须有据,一定要准确无误,要有充分的根据。可依据公开的、权威的、新近的资料和来源。

第六章新闻的标题

第一节新闻标题与新闻媒体

一、新闻标题在新闻媒体中的作用

1870年3月24日《上海新报》上的“刘提督阵亡”,是我国目前见到的最早的、比较完备

的标题。

新闻标题起明显的“两导”作用:

1.导受作用。

导受:引导受众阅读和视听,是导读、导听和导视的总称。

标题受众:新闻数量与日剧增,人们不可能兼收每一条新闻,于是出现了以接触标题为主的“标题受众”。

标题可以方便受众接触、了解、选择新闻,引起受众对新闻的兴趣。

2.导向作用。

标题是新闻与评论的结合点,可以或明或隐的表明对事件的态度,进而影响社会舆论,导引受众的是非观和价值观。

标题的导向作用,最为明显的表现是就事论理,借题发挥。它更多的是通过词语的褒贬和语气的强弱来显示。

二、新闻标题在新闻媒体中的区别

1.不同载体的新闻媒体对标题的要求不尽相同。

报纸标题要注意辞句的修饰,讲究语言的生动、形象、含蓄和凝练。

广播标题要注意音韵的优美和响亮,上口顺耳,要便于受众听清听懂,尽量口语化,通俗化。

电视兼用声像和文字传播,标题要简明扼要,以免分散观众的注意力。

2.同一载体的媒体对新闻标题的要求也有区别。这是由媒体的性质、受众对象和所属地区等因素的不同所决定。这种区别可以从标题的内容和语言看出来。

第二节新闻标题与新闻事实

新闻标题与新闻事实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一、新闻标题必须揭示新闻事实

新闻标题的作用和魅力存在于新闻事实中,其显著特点在于事实性、新闻性,决定了它必须揭示新闻事实。

新闻标题揭示新闻事实,要注意分析比较,不可忽略新闻背景,还要注意趋利避害。

二、新闻标题必须符合新闻事实

应处理好“两个关系”:生动与准确的关系,简短与准确的关系。

新闻标题要准确无误,从作风上讲要认真细致,坚持高标准,同时还要“两个用心”:用心阅读稿件,用心推敲文字。

第三节新闻标题系统的结构

一、主体类标题

新闻标题系统中的基础部分,运用最为经常和广泛。包括主题和辅题(引题+副题)。

1.主题:新闻标题中的核心部分,用于揭示新闻中最重要、最吸引受众的信息。

从表现方法来看,主题可以是实题,即叙述新闻的事实;也可以是虚题,即评价新闻事实,揭示其隐含的理念或意义。

从句子结构来看,主题可以是单句,即只有一个动词;也可以是复句,即包含多个动词。

从外在形式来看,主题可以是一行,也可以是多行。

2.引题:位于主题之前,纵向排列的为肩题,横向排列的为眉题。

用于说明、引申和烘托主题,并交代新闻的来源、背景和原因,揭示新闻的意义、本质,点染新闻的环境、气氛。

3.副题:位于主题之后,又称子题、副标题。用于补充、解释和证明主题。多作实题。

消息的副题前面不用破折号,通讯的副题前面用破折号。

主体类标题按组合的不同,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单一型标题。只有主题,用于信息单一的新闻。广播与电视的标题,以单一型居多。

2.复合型标题。主题+辅题,用于信息比较重要而又复杂的新闻,多见于报纸。

二、从属类标题

新闻标题系统的附属部分,是对主体类标题的补充。包括提要题和分题,主要用于报纸。1.提要题:比较详细的概括文中的主要内容的概要题。

用于重要信息多而篇幅又长的新闻,可以收到突出要旨和活跃版面的双重效果。报纸的要闻版,尤其是头条,运用提要题较多。一般紧随副题之后,也可臵于文中或文后。常用围框,以示醒目。

2.分题:插在新闻或文章中的小标题,或称插题。

用于概括文中的某一部分或段落的内容,以方便和吸引读者阅读。多用于篇幅较长的稿件。

三、整合类标题

新闻标题系统中居于最高层次的部分,统领主体类和从属类标题。包括栏题和类题,主要用于报纸。

1.栏题:为一个专栏或一组稿件所加的总标题。

通常居专栏或一组稿件之首,也可居中或臵后。是对新闻报道的一种强化和深化的处理,多用于重点报道,以务虚为主,体现报道思想和报道重点,往往具有思想性、导向性强的特点,应而要注意导向底正确性与普遍性。也可用来营造气氛。如,“展示新风貌喜迎八运会”,“一串说明问题的数字”。

2.类题:以归类为主要目的的综合题。

类题产生于其他标题之前。现代类题多以事件、问题冠名,在编排上以黑底白字为主,常臵于主体类标题之前。如,“中东和谈”,“路”。

类题与栏题最大底区别在于,栏题表某种意向,类题主要起分类和显醒的作用。

第四节新闻标题的表现方法

一、态度层面的方法

1.客观性方法:标题只叙述事实,不发表议论,不加渲染烘托,采取白描手法。

标题信息具体实在,可信度高,易为受众接受,但要防止态度暧昧,是非模糊。特别适用于不宜表态、不便表态的事件、人物。

2.主观性方法:标题对事实进行议论、渲染烘托,明显的体现出倾向性,常被称为虚题或虚实结合题。

表现之一,发表作者的看法,评价和揭示事物的意义与本质,帮助受众认识事物的价值和内涵,给受众以理性的认识和思想上的思考。表现之二,流露作者的感情,显示对新闻事实的喜怒哀乐,以感染、打动和吸引受众。

二、修辞层面的方法

着眼于优化标题的语言和句子结构。

1.形象方法。化虚为实,化静为动,让受众可以感受和触摸。多用比喻、拟人。要注意新颖性,形象的特定性及贴切性。

2.强调方法。加强语气,突出内容,以加深受众的印象。多重复词语、变换语序和设臵悬念。

3.蓄意方法。曲陈其事,隐含其意。可以使标题增加灵气和内涵,引人入胜,耐人寻味。可巧用双关语和巧用标点符号。

4.齐整方法。特指对偶方法,整齐匀称,节奏鲜明,层次清晰。分为正对,反对和流水对。要注意音韵,既要悦目又要动听,以强化语言的感染力。

5.引用方法。借用他人的话语来概括新闻的内容,以增强标题的表现力。可以引用顺口溜、谚语、方言口语、诗词名句等利于表现内容的多种形式。引用时贵在出新,所以要博览群书。

6.简练方法。简洁的标题容易被读者感知,减少读者的视觉疲劳,激发和延长其阅读的兴趣。

炼意,即扼要,突出新闻的主要信息和信息的主要因素。

炼句,句子尽可能化长为短,与扼要的内容相配。

炼字,尽量去掉可有可无的字眼。

第七章报道的配臵

报道配臵:按一定的报道意图将稿件搭配、组织成有机完备的整体。好的配臵,可以使报道显得有序易读,使报道得到强化和深化,使报道获得整体优于部分的积极效应。

第一节综合性配臵

综合性配臵,强调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以吸引方方面面的受众。是最常用的配臵方式之一。

一、配臵要领

1.点面结合。重点与一般的结合。既有分量又利于受众全面了解事物。

2.庄谐结合。

3.褒贬结合。表扬与批评相重视。

4.图文结合。

5.长短结合。

6.多种文体结合。

第二节同一性配臵

同一性配臵:将具有相同性的稿件聚在一起。可以增强新闻单元的逻辑性和条理性,往往形成强势,获得规模效应和比较优势。

一、强标识组合

即具有明显标志的同一性配臵。可用来突出报道思想或报道重点,反映重要活动、重要事件和重要典型。

1.借助标题。通过标题的整合,昭示稿件之间的相同关系。可以是栏题组合,类题组合。

2.借助专栏。

专栏:具有共同性的若干篇稿件组成的相对独立的局部版块。

专栏的集纳,突出展示稿件之间的相同关系,强化作用更为明显。专栏可常设,也可临时。

二、弱标识组合

即不具有明显标志的同一性配臵。通过勾线、围框或前后左右相连来显示稿件之间的相同关系。适用于不宜或不需作强化处理的同类信息的组合。一是,报道价值一般,没必要加以突出,或报道价值虽然较大,但已多次采用标题强化。二是,报道价值较大,但不适宜用明显标识。

第三节延伸性配臵

延伸性配臵:增配其他稿件,对稿件加以拓展,使之丰富、深化。

一、广度延伸:即对新闻进行补充,增加相关信息。着眼于加大信息量,是量的延伸。

二、深度延伸:即对新闻着力开拓,深入揭示底蕴。着眼于提高消息质量,是质的延伸。主要方法是配发评论,以编者按和编后居多。

第四节解释性配臵

解释性配臵:借助其他材料加以说明不易为受众理解或明了的新闻。

一、文字资料

详细介绍有关情况,运用灵活方便,可解释历史背景、科技知识和名词术语。必须注意真实性、准确性和通俗性。

二、示意图表

即用以表明有关情况和注明有关数据的图与表的总称。可使受众一目了然,免除理解上的困难和不适,又称“新闻图解”和“新闻图表”。要注意简明易懂,形式多样化。

第八章报道的合成

报道合成:包括版面和节目的编排设计,是新闻编辑的最后一道工序,是新闻价值判断的综合表现。兼具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和技术性,具有终审性和不可逆性。

第一节编排设计的价值

编排设计,可以评论是非,表达情感,显示个性,引人注意,传达文字、图像、言语没有表达、不易表达和不便表达的消息。是对报道价值的综合判断和最终表现,是消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所隐含的消息具有不可更正性。

一、表态功能:告诉受众什么是必须引起注意的,什么是不必大惊小怪的,什么是应当赞成的、提倡的,什么是应当反对、抵制的。表达新闻媒体对新闻的立场与态度。

二、启示功能:通过稿件的组合,产生特定的消息,给受众某种启示。

三、吸引功能

第二节编排设计的原则

一、相符原则:即要与服务对象相一致。要与媒体的性质和特点一致,要与新闻单元的性质和特点一致,要与稿件的价值和特点一致。

二、重点原则:即要突出重点,分清主次。

三、有序原则:即要分清条理和层次。

四、便易原则:即要易于受众接受消息。

第三节版面空间

版面:报纸一页的整体编排形式。报纸的编排设计是通过版面表现。

版面空间:由一定的纸张所提供的编排范围。

版序:表示版面重要的次序。

要闻版:多用来刊登最重要的新闻、评论和内页提要,多数是第一版。是报纸给读者的“第一印象”,集报纸的窗口、形象和标志于一身。

报头:刊登报名的地方。一般在版面的上端。除报名外,还有出版的单位、日期、期数和天气。

报徽:报纸标志的象征形图案。

报眼:横排报纸报头一侧或两侧的一小块版面。可单独编排,也可与其下面的区间连接编排,俗称“冲报眼”。

版位:每一个版面被划分后的若干区域。

区序:衡量各区域重要程度的标准,根据读者的视觉走向来确定。

横排报纸上左和竖排报纸上右的前列位臵,通称头条地位。

小头条:“假头条”,是处于最重要版位、但实际上并非是真正头条的新闻,常采取缩小标题等弱化处理方式,以降低其在读者心目中的重要程度。

栏:版面划分地基本单位。横排报纸纵向分栏,竖排报纸横向分栏。

基本栏:相对固定分栏所形成的每一栏,又称基础栏、短栏、单栏。

变栏:将基本栏成倍合并成“长栏”,也可将基本栏非成倍合并成“破栏”。起强化、美化作用。

版心:版面上刊登文稿、图片等消息的部分,也叫版面的容量。

版线:版心周围的边线。上端的“天线”和下端的“地线”。

报眉:“天线”上边空白处所写的文字,常写有报名、出版日期、版次和表示各版内容的版别。

中缝:两个相邻版面的中间部分。

跨版:相邻的版面取消中缝,合编为一个版面,也叫通版。它打破版面空间固有的界限,可以安排数量众多的同类稿件,采用比原来大的标题和图片,形成明显的强势。常用于报道重

大事件,且以四开报纸居多。

第四节版面元素

版面元素:构成现代报纸版面的正文、标题、线条、图片和色彩等基本的印刷符号。

当代报纸在运用编排元素方面表现出“七多”:正文方形多,标题黑体字多,大标题多,图片多,大照片多,直线多,色彩多。反映出版面设计追求简洁、醒目、直观、顺畅和时代感的趋势。

一、正文:即用来显示报道和文章的文字。

字的大小具有评价功能。我国报纸的正文以宋体为主,评论文章的正文一般用楷体。

二、标题

标题字的大小也具有评价功能。

标题的题形:平列式,即多行的排列整齐划一,无参差。

参差式,即多行的排列呈阶梯形。

宝塔式,即多行的排列呈正或反的宝塔形。

对称式,即多行的上下行排列一致。

叠字式,即两字相叠排列成行。

此外还有锯齿式和平斜结合式。

题文组合的方式:盖文题,即标题将所辖正文全部盖住。

偏盖文题,即标题将所辖正文部分盖住。

元宝题,即标题两端排有相等的文字,标题只盖住中间部分的文字。

中心题,即标题居于正文中间,四周都排有文字,又称文包题。

对角题,也叫头脚题,即标题分臵一块文字的头部与尾部。

三、线条

细线称正线,粗线称反线,一正一反称文武线。内容轻松的配正线,内容重要的配反线、文武线。

四、图片

题图:与标题叠印在一起的照片,也叫压题照片。有助于形成强势和节省版面。

五、色彩

增强版面的表现力,利于营造气氛,美化版面。

彩色报纸不能冷落空白:空白可以显示重要,分清条理,美化版面。

第五节版面编排的方式

一、重点式编排

运用强化手段突出重点稿件。强化手段有:标题字和面积加大,标题字黑底反白,正文字放大或用异体字,正文排长栏,题文加框,粗线勾勒,照片压题,图文组合等。

二、集中式编排

用整版或半版左右篇幅报道同一类内容。可以突出主题,烘托气氛,营造声势,引起读者注意,加深读者印象。要注意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与互补性,避免重复与单调。

三、对比式编排

将报道内容对立的稿件组合在一起。有利于主题的强化和深化。

四、对称式编排

讲究版面元素的工整对称,整体感和稳定感较强,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多用于内容互有联系且篇幅不长的报道。

五、交叉式编排

要注意稿件之间的穿插、咬合。是为了保证印刷质量,美化版面的需要。

六、模块式编排

又称“现代版式”。模块就是一个方块,是一个单位。模块式编排的题文组合均成四边形,不忌碰题,讲究块状错落。优点是版面简洁,整齐,清晰易读,便于读者快速的获取消息,而且易于设计、排版和抽调稿样,十分适合电子排版。

七、冲击式编排

“拳击式示现”,对视觉构成强刺激。特点是标题显赫,照片增大,线条粗黑,色调浓重,醒目夺人。

第六节版面设计的程序

版面设计:将报道合成具体化和直观化,使之形成面向读者的格局和外貌。

一、了解要求,考虑布局

二、计算篇幅,调剂余缺

认真计算稿件的篇幅,这是画版准确的前提。

三、版样

“三先三后”:先安排重要稿件,后安排次要稿件;先安排模块形稿件,后安排非模块形稿件;先安排版面的四角,后安排版面的中间。

四、看大样

大样:版面排好后印出的样张。

清样:大样改正后印出的样张

张子让《新闻编辑教程》(修订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1-3)章 【圣才出品】

第一章绪论 1.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新闻编辑工作的基本特性 1.新闻传播的主导性工作 编辑工作的主导性体现在报道的定位、策划和报社的编前会制度上。 2.新闻传播的整合性工作 新闻传播是集合传播,新闻报道刊播之前,通常都要经过整合,以版面、节目或网页这种“组合产品”的形式提供给受众。在此过程中,编辑工作起着最主要的作用。 3.新闻传播的把关性工作

编辑的把关是全程性、综合性和终身性的把关。 二、互联网络与新闻编辑 1.编辑地位与职责的变化 编辑工作依然是网络新闻报道中最主要、最重要的业务,网络新闻的竞争更多地表现为编辑工作的竞争。 2.编辑思维与观念的变化 (1)互联网新闻编辑人员不仅要熟悉平面思维和线性思维,还要懂得超文本思维。 (2)互联网交互功能的凸显,需要编辑人员树立互动传播的新观念。 (3)独家新闻是媒体的掌上明珠,网络新闻编辑应改变对独家新闻的传统理解,不是单纯地追求它的时效性,而应更多地解读和开发其对网民的接近性和重要性。 3.编辑手段与方式的变化 (1)编辑方式的变化最主要表现为动态化。网络传播不仅流量特大,而且滚动性极强。 (2)编辑方式的不同还表现在网站首页和主页的设置。便于用户选择和搜寻,是所有网页或同类网页中最重要的页面。 (3)借助巨大的空间优势,网络新闻的分类更加细化,同一新闻往往从不同的角度划分,归入不同的栏目,栏目和子栏目明显增多。 三、媒介融合与新闻编辑 1.媒介融合的概念与实践

(1)媒介融合的概念 ①媒介融合的概念来源 媒介融合这一概念来源于美国,有的学者认为媒介融合由《数字化生存》的作者尼葛洛庞帝提出。他指出,媒介融合是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二者融合的基础上,用一种终端和网络来传输数字形态的信息,由此带来不同媒体之间的互换性和互联性。而较多的学者认为,媒介融合首先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浦尔教授提出,其本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 ②媒介融合的两层含义 综合学者们给出的定义,媒介融合可作广义和狭义的理解。 a.从广义上看,媒介融合是指所有媒介及其功能、所有权、组织、资本、传播手段等有关要素的结合。 b.从狭义上看,媒介融合是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的合作和联盟。 (2)媒介融合的实践 ①媒介融合的实践至少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进入21世纪,这种实践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 ②在国外,一些媒体实施了全面的融合,即在组织架构、人员配置、内容生产、办公场所、薪酬待遇等方面都实现了一体化。 ③在国内,不同媒介之间临时性、局部性的融合已不鲜见,主要表现为部门、栏目或专题的合作与联动。最突出的是每逢重要活动和重大突发事件,许多报网、台网联合运作,共享报道资源。

电视新闻栏目策划方案

《新闻导航》电视栏目策划书 一、现实环境 企划动机:突出电视媒体的服务性和引导性。作为杂志型早间新闻栏目,《新闻导航》立志为大众带去最新、最需要的新闻资讯,让受众在清早刚起床就能与社会做良好的沟通,成为一剂重要的润滑剂;同时传播先进的思想理念,引导受众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栏目设定 1栏目名称:《新闻导航》 2栏目类别:杂志型新闻栏目 3栏目主旨:围绕当前社会大众感兴趣的问题,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较广泛深报道,揭露表层下的实质问题。 4栏目目标:沟通社会,传递信息 5栏目定位:突出电视媒体的服性和导向性 6栏目内容: a.国内外重大事件 b.民生改革话题,如医疗保险、住房问题 c.影响重大的社会事件 d.平民人物的现实生活及其引发的社会状况 e.文化艺术生活服务资讯 7栏目特色:带领观众关注新闻 8栏目风格:精致,赋予美感,应当做到镜头中节目多于人。片头、片尾和提要:片头可选择《新闻导航》的栏目主持人用轻松的口吻说出栏目宣传语:“新闻导航,关注您的关注。”配上动感和极富节奏感的音乐,增强了节目的时代气息;片尾播放制作团队并可选择播放经典歌曲及热门网络视频;内容提要可选出本期的重点新闻剪辑成片段播出,以引发观众观看兴趣 9主持要求:一男一女主持人搭档,要具备较强的理解能力,驾驭话题、组织讨论的能力,现场应变能力

等多方面的素质 10节目长度:每档40分钟 11播出时段:每天早7:10 — 7: 50(包括4分半钟广告) 12播出次数:每天早7:10 — 7: 50 13工作人员:主持人2名、记者(外景主持)若干、工作人员若干 14 设备场所:a. 演播室 b. 合成制作机房 c. 外景拍摄用的摄像机和拾音话筒2套 15运营要求:拉近观众距离,报道形式灵活多样 a.民生新闻注重用平民视角,用老百姓的语言来报道新闻,摒弃传统新闻的“高高在上,冰冷生硬”报道方式,采用“平视”角度,用通俗易懂的百姓语言来报道新闻,拉近与观众的距离,达到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的宣传目的。同时着力突出新闻报道的现场感。在报道过程中,记者善于运用手中的摄像机镜头和话筒来记录现场,通过生动真实的镜头语言和被采访对象朴实感人的百姓语言,让观众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新闻的感染力。 b.讲究技巧,精心编排栏目内容。一档精彩的杂志型新闻栏目离不开一线记者的前期采访,而后期编辑的整体编排工作更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栏目间的编排生动活泼,不同的栏目有不同的特色,不同的栏目有不容的时间长度。保证每个栏目内容新鲜,体裁新颖、有吸引力并能激发观众兴趣。由于节目的内容变化、节目体裁和形式都不同,使整个节目呈现出不同的节奏变化,这种变化符合观众的收拾心里,能够长时间的吸引观众收看节目。 三、栏目的经营创收 1、栏目前期投入预计: 2、栏目广告收入预计: 3、栏目赞助: 4、栏目联办:

广播电视新闻摄影教程实验报告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实验报告 课程新闻摄影教程 院系文学院 班级09广播电视新闻学 学号20093021 姓名谢飞燕 报告规格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仪器四、实验方法及步骤 五、实验记录及数据处理 六、误差分析及问题讨论

目录 1. 摄影器材的使用 2. 摄影的一般技术 3. 数码图像的处理和编辑 4. 新闻摄影创作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实验日期年月日成绩 实验一、摄影器材的使用 一、实验课程名称 《新闻摄影》 二、实验项目名称 摄影器材的使用 三、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焦距、光圈、景深等概念。 2、在熟悉单反的一般操作后,熟练掌握焦距、光圈、景深的调整方法。 3、通过采用不同焦距进行拍照练习,观察取景范围的变化;采用不同光圈,观察快门的变化。 4、分别用大景深和小景深进行拍摄,了解焦距、物距、光圈与景深的关系。 四、实验内容和原理 1、D3000的基本操作方法 2、新闻摄影基本技巧 五、主要仪器设备 尼康D3000数码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套机以及55mm-200mm镜头 六、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 1、焦距练习: (1):选取合适的物体或者人(注意是静态的,不动的)以及恰当的拍摄角度。 指导老师袁玖根

实验日期 年 月 日 成绩 指导老师 袁玖根 (2):转动相机右上角的拨盘,调至A 挡,即光圈优先,将其固定在5.6 (3)在保证(1)(2)不变的情况下,分别采用200mm 、135mm 、70mm 、55mm 、35mm 、18mm 的焦距,拍摄6张照片,观察取景范围的大小变化。 2、光圈练习: (1):选取合适的物体或者人(注意是静态的,不动的)以及恰当的拍摄角度。 (2):转动相机右上角的拨盘,调至A 挡,即光圈优先,并固定相机焦距为85mm (3):在保证(1)(2)不变的情况下,分别采用F5.6\8\11\16\22拍摄5张照片,并分别记录它们的快门速度,进行比较。

纪录片制作教程

第一章纪录片概述 第一节纪录片的界定 一、什么就是纪录片 ·中国纪录片的前身:“新闻纪录片”。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望长城》,中国纪录片转折点,被认为就是真正的纪录片标志。 ·最早定义的人:英国约翰·格里尔逊 ——纪录片就是对真实素材作有创意的处理 ——纪录片就是指那些“对时事新闻素材进行了创造性处理”的影片, 而“自然素材的使用”就是“至关重要的区别标准”。(经典定义:定义 了记录片的真实原则与现实基础) ·1948,布鲁塞尔纪录片世界大会议定义:以各种记录方法在胶卷上录下经 过诠释后的现实的各个层面,诠释的方式可以就是去拍摄正在发生的事情,也可以就是重视而有道理的重演发生过的事实,其目的在于通过感性或者 理性的管道去激发与加强人类的知识与认识,并真正提出经济、文化与其 她人际关系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1979,美国《电影术语词典》:纪录片、纪录影片,一种排除虚构的影片。 它具有一种吸引人的、有说服力的主题或观点,但它就是从现实生活汲取 素材,并用剪辑与音响来增进作品的感染力。 ·我国的定义: 1、电视纪实作品:主要就是指运用自然朴实的方法,真实地报道社会生活与 人文现象,注重采访拍摄的方式,保持形声一体化的表形结构,记录具有原生形态的生活内容。通过对生活情状,文化现象或历史事实的记录揭示生 活本身具有的内涵与意蕴。 2、电视专题片:运用纪实手法,对社会生活的某一领域或方面,给予集中地、 深入的报道,内容较为专一,形式多种多样,允许采用多种艺术手段表现社 会生活,允许创作者直接阐明观点的纪实型电视节目形态。 3、电视记录片:运用新闻镜头,真实地记录社会生活,客观反映生活中的真 人、真事、真景,着重展现生活原生态与完整过程。 4、纪录片:纪录片就是一种非虚构的影视艺术,它通过摄影或摄像手段对于 真实的环境里、真实的时间内,发生在真实人物身上的事件所作的记录报 道,并给人一定的审美愉悦功能的影视作品;真实就是纪录片最根本的特性,就是纪录片的灵魂。一切真实记录社会与自然事物的非虚构的电影片或电 视片都就是纪录片。 ·影响人们创作实践的因素: 1、纪录片就是一种非虚构的影视作品,一种活动的影像;就是创作者根据现 实生活中的真实的人物、真实的情景、真实的氛围而创作的,有一定的思 想性与艺术性的影视作品。 2、纪录片就是一种对外在客观世界进行记录的影视作品。

《新闻编辑》课程教学大纲

《新闻编辑》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课程代码: 1404311 课程学时:51学分: 3 适用专业:新闻学 开课时间:三年级一学期开课单位:文学院 大纲执笔人:朱敏大纲审定人:刘汉光 编辑学是新闻学专业的基础和核心课程。它的内容在于阐明新闻编辑的主要特性、任务和作用以及技术层面的操作方法,既从理论层面阐释各类媒介新闻编辑的特性,又结合媒体生态的最新发展变化,展示各类媒介新闻编辑的个性,在注重理论的同时,兼顾可操作性。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理解新闻编辑的基本特性、主要任务及工作特点。 2.掌握不同媒介新闻编辑的个性特点,与之相对应的基本方法。 3.有目的性启发学生锻造新闻编辑素养,在媒体实践操作中将编辑技巧融会贯通,初步掌握从设计新闻产品、策划组织报道到稿件选编、版面(节目)设计播出的全过程操作。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新闻编辑主要任务及作用。 2.教学难点:新闻编辑具有极强的实践性特点,为学生们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在实操中将理论和操作方法结合起来,使编辑学可感、可学、可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重点讲授有关理论,注重实践中感受理论、掌握理论。实践环节主要有课堂练习(新闻报道组织策划、稿件选编配置技巧、版面(节目)合成等环节)、媒体实践(每学期不少于四次到媒体单位实训操作体验,并布置作业,任课老师逐一点评批改)。 四、教学内容、目标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课时分配 1.新闻编辑概论 6 1.1 新闻编辑工作与媒介生态了解 2 1.2 新闻编辑工作特点了解 2 1.3 新闻编辑能力结构与职业素养理解 2 2.新闻报道策划与组织 8 2.1 新闻报道策划及主要类型了解 2 2.2 新闻报道策划的运作流程了解 2 2.3 新闻报道的方案设计掌握 2 2.4 新闻报道的组织和调控了解 2 3.新闻稿件的分析和选择 7

广播电视新闻摄影教程实验报告

广播电视新闻摄影教程实验报告江西科技师范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新闻摄影教程 院系文学院 班级 09广播电视新闻学 学号 20093021 姓名谢飞燕 报告规格 一、实验目的四、实验方法及步骤 二、实验原理五、实验记录及数据处理 三、实验仪器六、误差分析及问题讨论 目录 1. 摄影器材的使用 2. 摄影的一般技术 3. 数码图像的处理和编辑 4. 新闻摄影创作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实验一、摄影器材的使用一、实验课程名称 《新闻摄影》 二、实验项目名称 摄影器材的使用 三、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焦距、光圈、景深等概念。 2、在熟悉单反的一般操作后,熟练掌握焦距、光圈、景深的调整方法。 3、通过采用不同焦距进行拍照练习,观察取景范围的变化;采用不同光圈,观察快门的变化。 4、分别用大景深和小景深进行拍摄,了解焦距、物距、光圈与景深的关系。 四、实验内容和原理 1、D3000的基本操作方法 2、新闻摄影基本技巧 五、主要仪器设备

尼康D3000数码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套机以及55mm-200mm镜头 六、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 1、焦距练习: (1):选取合适的物体或者人(注意是静态的,不动的)以及恰当的拍摄角度。 (2):转动相机右上角的拨盘,调至A挡,即光圈优先,将其固定在5.6 (3)在保证(1)(2)不变的情况下,分别采用200mm、135mm、70mm、55mm、35mm、18mm的焦距,拍摄6张照片,观察取景范围的大小变化。 2、光圈练习: (1):选取合适的物体或者人(注意是静态的,不动的)以及恰当的 拍摄角度。 (2):转动相机右上角的拨盘,调至A挡,即光圈优先,并固定相机焦 距为85mm

电视新闻编辑教程

电视新闻编辑教程 一.名词解释。 新闻价值:新闻价值具有原生价值和衍生价值。原生价值由显性价值(when、where、who等基本元素为显性信息,是判断新闻价值的最原始、最直接依据)和隐形价值(why,how往往隐藏在实施的表象下,对新闻价值起到确定、奢华的作用)构成。衍生价值是指:新闻传播实践中,新闻事实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总是要处于一定的传播环境,传播环境与个体新闻事实的相互作用会释放出一些衍生信息,对新闻事实的原生价值起到修正作用。这种衍生价值属于新闻事实的附加价值,它对原生价值起到增强或削弱的作用,使新闻事实的价值呈现出一种相对性。 是新闻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满足社会需求的素质的总和。新闻价值要素包括真实性、时新性等不变要素和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等可变要素。 栏目策划:广义上可以理解为“新闻媒体运作策划”,是对新闻传媒生存发展的战略规划,包括对传媒的受众定位,经营方针,产品设计,制作营销,广告经营以及传媒的其他各类经营活动和社会活动等进行运筹和规划,已经不限于新闻报道本身,揽括所有和信息活动有关的行为。狭义就是指在新闻报道过程中通过对题材更好地组织、挖掘、合理、有效、充分地利用新闻资源,形成新闻资源的增值。 即新闻策划,是指在新闻报道过程中通过对题材更好地组织、挖掘、合理、有 效、充分地利用新闻资源,形成新闻资源的增值。新闻策划的对象是客观存在 的新闻事件,使对新闻资源的统筹运用。 广播电视编辑:就是在栏目定位的基础上对构成栏目的全部要素进行整合,它是栏目编辑意识的集中体现。 相对新闻价值: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新闻事件也不例外,因此,新闻价值又具有一定的相对性。新闻价值要通过传播才能真正实现,只有把新闻报道放在具体的环境中去考量,才能确定新闻的传播价值。对新闻的绝对价值产生修正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受众、目的、语境。这三个因素构成了新闻传播的基本环境。 栏目化:电视栏目化:把电视节目分成多个专栏的编辑形式和播出方式,即将反映同一内容和同一类型的节目归为一栏,使它有固定的名称、标志、开始曲和时间长度,并安排固定的时间播出。标志为:1、栏目规范化2、栏目类型化3、栏目个性化 是近年来电视新闻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主要表现为,栏目有明确的定位;有明 确的目标受众;有明确的风格;有固定的播出周期、播出时段、节目场地;有稳 定的收视群体。 电视新闻评论:是电视台就当前具有较高新闻价值的重大问题和新闻事件发表看法,进行解释分析,是一种具有政治倾向性的以广大观众为对象的电视新闻体裁。是电视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实行舆论监督,指导生活和工作的重要新闻报道体裁。 EFP:即电子现场制作(Electronic Field Production)。它是对一整套

《新闻编辑》教学大纲

《新闻编辑》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60098 课程名称:新闻编辑 学时/学分:34/3 先修课程:《艺术概论》、《摄影摄像》、《电视节目策划与制作》、《视频编辑》、《广播电视新闻》 适用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开课教研室:广播电视编导教研室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新闻方向课。 2.课程任务: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对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内涵不断变化的了解,掌握电视栏目节目的形态、编辑和运营策略,重点掌握电视画面的剪辑和制作技巧,培养学生的新闻价值和判断能力,以及人文情怀。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在讲授新闻编辑的内涵、节目形态的同时,让学生掌握电视新闻节目编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初步了解一些栏目运营的策略和方法,熟练掌握电视画面剪辑的技巧和节目制作的方法,拓展学生学习视域,了解国内外电视编辑理论与实践的最新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 该课程为理论课,总课时为34,根据课程特点,应重视结合案例讲授,对于比较抽象的影视语言及编辑技巧要结合案例进行讲授,把理论知识生动活泼地传授给学生。 本课程为考试课,采用闭卷考试方法,总成绩比例:期末70% +期中20%+平时成绩10%。 三、课程教学内容 (一)电视新闻编辑工作概述 1.宏观层面的编辑工作:协调与管理 2.中观层面的编辑工作:栏目策划与运营 3.微观层面的编辑工作:基础业务 (二)电视新闻节目的形态 ※1.电视新闻节目的基本传播符号 ※2.电视新闻节目的基本类型 (三)电视新闻的价值发现 ※1.新闻价值的形成 ※2.绝对新闻价值 ※3.新闻价值的相对性 (四)电视新闻稿件的写作

如何编辑网络新闻图片

如何编辑网络新闻图片 2009-10-17 16:51:25| 分类:网络新闻编辑教程|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一、文字稿件配图片的意义 首先,文字稿所以需要配图片,是因为图片具有文字稿所不具有的长处。文字是抽象符号,它代表一定的对象或现象,但文字和对象、现象之间并无必然联系,文字所以能代表一定的对象或现象,完全是约定俗成的。人们读文字稿,有时可以在头脑中产生表象,但这是依他们头脑中原有的有关方面的经验为依据的,如果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就很难产生具体的表象,只能根据头脑中其他方面的表象加以改造,产生想象。表象与客观的对象、现象相比,已经比较模糊;想象就包含着更多的主观成分,跟客观的对象、现象相比,更难完全符合。比如说,一个人如果曾经到过北京王府井大街,在看关于王府井大街的文字报道时,就会根据文字的种种描述在大脑中浮现出王府井大街的形象,即表象。如果这个人从未到过王府井大街,而只到过其他城市的大街,他在看关于王府井大街的文字报道时,看到关于王府井大街的街道建筑、商店、树木、人流等等的描写时,头脑中也会浮现出王府井大街的形象,但这种形象是依据他曾到过的其他城市的大街的形象改造而得的,这就不可避免地包含不同程度的想象成分。因此,他大脑中所浮现的王府井大街的形象,不可能与实在的王府井大街的形象完全一致。图片与文字稿不同。图片是由具体符号构成,具有形象性、直观性。读者看图片,不凭经验就能产生具体的视觉形象。只要图片的反映是真实的,读者从图片所获得的关于对象或现象的形象就是真实的。比如看一幅反映王府井大街的新闻照片,只要照片是真实的,读者纵然没有到过王府井大街,也可不必借助于对原存于记忆中的其他大街的表象的改造而产生王府井大街的形象,可以避免因主观想象的介人而造成的扭曲,使大脑中所形成的王府井大街的形象与实在的王府井大街形象能趋于一致。因此,文字稿配以图片,能使读者对报道对象获得更真实、更具体的认识。 其次,文字稿所以需要配图片,是因为同样篇幅的图片与文字稿相比,图片所包含的信息一般要比文字稿更为丰富。比如,要具体描写一家商店中琳琅满目的商品,就要花去许多笔墨,对商品一一介绍,也难免繁琐乏味。如果以图片去反映,图片的幅面不大,各种商品可以尽收眼底,且无乏味之感。而且,文字稿的文字排列是线条性的,图片则是展开的,从图片中获取信息要比从文字稿中获取信息更为迅速。因此,文字稿配以图片也能满足读者先睹为快的心理需求,增加整个报道对读者的吸引力。 此外,文字稿是以文字为符号,而对文字符号的理解需要学习,需要具有相应的文化水平;图片具有形象性,文化水平较高或较低的人都能理解,雅俗共赏。因而,文字稿配以图片能赢得更多的读者。 二、图片的种类 配合文字稿的图片有三类;一类是新闻照片,一类是绘画,还有一类是图表。每一类图片又有其自身的特点。

电视编辑知识

电视编辑知识 第一章电视编辑工作概述 本章内容提要: 电视编辑是电视创作的重要环节,是一项具有高度创造性的创作活动,它包括了创作层次和技巧层次这两方面内容。在电视创作中,编辑思维应该贯穿于节目创作始终。 了解电视节目编辑流程,掌握粗编、精编、平剪、串剪等专业知识。 电视编辑受到影视艺术视听表达规律和大众传播规律的双重影响,在熟练掌握影视剪辑技巧的同时,要充分重视电视传播特性以及由此形成的电视独特表达方式的作用。 大众传播学家施拉姆曾经提出:"电视的发明是人类智慧了不起的成就,但是如何运用电视,却是对人类智慧的更大考验"。 影视创造了影像的世界,影像的表达方式日益深度地影响人类的思维习惯。 本教程探讨的是电视画面表达的基础原理和基本技巧。电视表达是利用画面、解说词和音乐音响等多种视听元素的综合作用完成的,由于设有专门课程分别研究这些视听元素,所以本教程着重于画面的编辑基础研究。 有人认为,编辑电视节目无需像故事片那样考虑情节或连贯性要求,而是只要把镜头接在一起,配上解说词,就可以了。其实,绝大多数情况下,电视编辑要从一堆杂乱无章的镜头里剪辑出流畅的画面、适宜的节奏、以及动人的情绪,并非易事。即使是形式最简单的新闻报道,它同样存在着如何用镜头和声画配合来表述的问题。 另外,需要强调的是,原理被认为是经过实践和时间验证的有效的方式,一个优秀的电视编辑应该是精通原理和形式的,但是,他不会将原理视为必须遵守的唯一的准则,相反,他能够依循原理,根据创作的具体情况灵活加以运用。这一思想贯穿在本教程所有技巧原则的分析阐述中。 认识电视编辑工作性质和任务,了解编辑工作流程,知晓电视语言的特殊性及其对节目创作所产生的影响,是我们进入电视编辑领域的第一步。 第一节电视编辑工作的性质 什么是电视编辑工作? 在电视行业里,编辑一词通常有双重含义,既指代一个创作环节,又是一项工种名称。作为工种而言,编辑通常被称为编导,是创作的主要参与者和领导者,负责整个节目的构思、采访、后期剪辑、合成等一系列的工作,在节目创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当代电视编辑教程

《当代电视编辑教程(第2版)》为当代广播电视教程·新世纪版。 作者简介 张晓锋,博士,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电视传播实务与理论、传媒与社会发展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已出版《电视编辑思维与创作》、《电视制作原理与节目编辑》、《解构电视:电视传播学新论》、《传媒协同发展论》(合著)、《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最新报告2006》(副主编)、《当代电视编辑教程》等著作。主持完成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1项和复旦大学新闻传播与媒介化社会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重大项目1项。目前主持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1项和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子项目《中国新闻法制史·港澳台卷》。 目录 前言 第一章电视编辑概述 第一节作为思维活动的电视编辑 一、电视编辑是一种思维活动 二、电视编辑的思维形态 第二节作为视听组合的电视编辑 一、电视编辑的叙述基础 二、电视编辑的基本作用 第三节作为制作环节的电视编辑 一、电视编辑的基本流程 二、电视编辑的传播关注 第二章编辑语言演进 第一节早期的探索 一、单镜头影片 二、简单镜头连接 第二节技法的实践 一、剪辑原理的奠基 二、剪辑成为艺术 第三节蒙太奇学派 一、两类实验 二、蒙太奇理念的过渡 三、蒙太奇理念的发展 第四节批判性反思 一、现实主义美学 二、电影的本性 第三章电视编辑语法 第一节蒙太奇思维 一、蒙太奇的内涵 二、蒙太奇的叙述方式 第二节镜头内部蒙太奇

一、长镜头的传播特点 二、长镜头与蒙太奇比较 第三节声画蒙太奇 一、声音元素 二、声画蒙太奇 三、声音蒙太奇 第四节电视时空思维 一、电视时空思维的特征 二、电视的时间处理 三、电视的空间形态 第四章镜头组接原则 第一节画面内容的逻辑性 一、生活逻辑与思维逻辑 二、镜头组接的基本关系 第二节动作衔接的连贯性 一、电视动作变量 二、动静搭配法则 三、挖掘运动镜头表现力 第三节空间组合的方向性 一、轴线与轴线规律 二、轴线的合理突破 第四节景别与角度的和谐性 一、电视景别的叙述意义 二、电视角度的视点价值 三、景别与角度的组合 第五节影调与色调的统一性 一、选择合适的影调和色调 二、影调与色调的统一 第五章镜头组接技巧 第一节剪接点的选择 一、动作剪接点 二、情绪剪接点 三、节奏剪接点 四、声音剪接点 第二节镜头长度的参照 一、叙述长度 二、情绪长度 第三节动作的剪接 一、主体动作的剪接 二、镜头运动的剪接 第四节镜头的分剪与插接一、插入镜头与切出镜头

编辑出版学专业课外阅读书目优选稿

编辑出版学专业课外阅 读书目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编辑出版学专业课外阅读书目 一、编辑学理论 1、《广西的改革开放:新闻出版卷》,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 2、《期刊编辑学概论》,徐柏容,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 3、《书籍编辑学概论》,阙道隆、徐柏容等,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 4、《编辑学原理论》,王振铎、赵运通,中国书籍出版社,1997 5、《编辑心理学》,薛鸿瀛,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 6、《怎样当好总编辑》,王庭僚,海天出版社,1996 7、《着编译审校指南》,江建名,中国科大出版社,1988 8、《编辑出版法规手册》,新华出版社,1998 9、《未来编辑谈编辑》,北京出版社,1999 10、《编辑定位艺术论》,吕瑞荣,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 二、书刊编辑学 1、《书籍装帧设计教程》,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 2、《社科期刊撰稿与编辑规范十二讲》,张积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3、《学报编辑学导论》,何锡源等,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 4、《选题论》,赵航,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5、《编辑人的世界》,(美)格罗斯,中国工人出版社, 2000 6、《现代杂志编辑学》,陈仁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7、《教辅期刊编辑艺术论》,吕瑞荣,广西民族出版社,2001 三、中国编辑出版史 1、《中国编辑史》,姚福申着,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 2、《中国古代图书事业史》,来新夏等,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3、《中国文献史》,王余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 4、《中国文学史》,章培恒、骆玉明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四、校对业务 1、《简明着编译审校指南》,李毓兴编,东北大学出版社,2001 2、《现代汉语规范指南》,张觉编,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2 3、《咬文嚼字》合订本,《咬文嚼字》杂志社编,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2004 五、出版学理论 1、《出版大崩溃》,(日)小林一博,上海三联书店,2004 2、《图书商品学》,王益、汪轶千,人民出版社,1999 3、《出版资源论》,吕瑞荣,广西人民出版社,2007

《新闻写作教程》笔记__刘明华版

第一章怎样学习新闻写作 第一节新闻写作的重要性 学习新闻写作的重要性是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第一,这门学科在新闻学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这门学科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这门学科在新闻工作者职业素养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 一、新闻写作是新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落脚点 新闻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历史新闻学(新闻事业史)、理论新闻学(新闻理论)与实用新闻学(新闻业务)。这三个部分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 实用新闻学是整个新闻学研究的落脚点。 1.实用新闻学研究的内容包括新闻采访与写 作、新闻编辑、新闻广播与电视、新闻事业经 营管理等新闻业务各方面的应用知识。 2.新闻写作是实用新闻学研究的一个落脚点。 二、新闻写作是新闻传播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新闻写作承担着制作和传播新闻信息产品的任务。它是一种特殊的行为,是新闻报道成品的制作过程。 1、新闻写作决定着新闻信息能否传播出去 2、新闻写作直接影响新闻信息的传播效果 三、新闻写作是衡量记者素质的一个重要条件 新闻报道是记者劳动的最终成果,也是惟一的表现形式。记者必须也只能通过新闻报道作品来实现自己的传播意图,而读者也是通过新闻报道作品而认识记者 的。 第二节新闻写作与采访的辩证关系 一、先有采访,后有写作,或者说,采访在先,写作在后,这个次序是不能颠倒的。 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来看新闻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新闻报道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二、采访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写作的质量 采访的质量主要是指采访的深度和广度。 新闻是“七分采,三分写”。资深的记者用“七三开”的比例形象地概括了在采访和写作两个过程中所花的时间与力量。因此,学习新闻写作,要建立在扎实的采访基础之上。 第三节功夫在笔外 新闻写作的主体是人。写作者的素质至关重要。所谓“功夫在笔外”,讲的就是有关记者自身的素质问题。 一、加强政治修养 1、记者的政治修养首先表现在强烈的职业责任感 2、记者的政治修养还表现在强烈的正义感 二、加强知识修养 新闻写作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需要有广博深厚的知识根底。一个记者除了拥有新闻专业教育的背景之外,还要对社会科学以及各种与新闻工作有关的问题有一定的知晓,才能较好地驾驭新闻写作。 三、加强思维修养 加强自己的思维修养,即不断提高自己辨识与表现新闻价值的思维能力。 第二章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原则

网络新闻编辑试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网络新闻编辑教程》试卷 姓名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20 分 1、被人们称为“第四媒体”的是()。 A.网络媒体C. 电视 B. 广播D. 报刊)。 2、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综合性商业网站如果要登载新闻,合法的新闻来源是()。 A. 国外新闻媒体网站 B. 国内新闻媒体网站 C. 专业网站 D. 任何商业网站 3、在一个网站的基本结构中,频道之下一般设置若干个()。 A. 网站 B. 栏目 C. 子栏目 D. 文章 4、下列网络稿件标题中借用了诗词佳句的是()。 A.《雨雪潜入夜落地了无痕》 B.《至死不渝:相拥五千年的恋人》 C.《双“福“临门》 D.《最爱的人伤她却是最深》 5、关键词选取和设置中最重要的原则是()。 A.“精确性”和“规范性” B.“全面性”和“适度性” C.“逻辑性”和“层次性” D.“规范性”和“逻辑性” 6、在为战争、海啸等大的人类自然或社会灾难专题配色时,网站编辑最好选用的颜色是()。 A. 蓝色C. 黄色 B. 绿色D. 黑白 7、以下属于突发性新闻事件专题的是() A. 两会专题 B. 抗击非典专题 C.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专题 D. 春运专题 8、论坛内容管理最主要的工作是()。 A. 论坛内容的审核 B. 论坛帖子的管理 C. 论坛论题的管理 D. 论坛内容的组织 9、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论坛版主是论坛的象征 B. 论坛成员才是论坛的主角 C. 论坛成员只是被管理的对象 D. 论坛版主是论坛的主要管理者 10.在网络时评的几种基本形态中,影响最大的是() A. BBS B. E-mail C. Usenet D. Blog 11.请看下面网络稿件中的一句话,分析它的语病是什么。() “目前,我国各方面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 A. 用词错误 B. 指代不明 C. 成分残缺 D. 搭配不当 12.与传统媒体的标题相比,不属于网络稿件标题基本特点的是()。 A.题文分开 B. 超文本链接编排 C. 题文合一 D. 多媒体辅助优势 13.一般来说超级链接的运用方式大致有三种,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利用超级链接设置延伸性阅读 B. 利用超级链接改写文章 C. 利用超级链接改变传统文本的写作方式 D. 为文章中的某些关键词设置超级链接 14.在对新闻专题网页进行编排设计时要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下列选项中排序正确的是()。 a. 编排栏目 b. 设计页面 c. 选择图片 d. 搭配色彩 e. 制作标题 A. abdce B. bcdae C. badec D. bdeca 15、将网络新闻稿件分为国内、国际,国内又分为某省某市,这种归类角度是() A. 按主题归类 B. 按地域归类 C. 按稿件重要性归类 D. 按稿源归类 16、网络稿件中出现的错别字、语法错误、标点符号误用、数字使用不规范、行文格式不统一等问题属于()。 A. 知识性错误 B. 事实性错误 C. 辞章性错误 D. 政治性错误 17、以对新闻事件的深度报道取胜的是()。

新闻编辑教程(简化版)。讲解

新闻编辑与实务,《新闻编辑教程》简化版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汉语言文学151班委制2016.12.4 (此电子文档仅供参考,复习详见教材) 第一章绪论 采编和分工的出现是为了提高新闻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第一节:新闻传播与新闻编辑 a.新闻传播的主要环节与基本业务:采写与编辑 b.编辑工作的主导性体现在报道的定位上; ★报道定位:对新闻报道的价值取向和个性特征所作的总体规范 报道定位也是采编的基本思想与原则,决定了新闻报道的方向、质量与特色。 c.编辑工作的主导性体现在报道的策划上; d.新闻传播的整合性工作:整合是在筛选和整理基础上的组合。{各篇报道组合在一起,产生了单篇报道所没有的主次、对比、联合和互补等关系,产生了单篇报道所没有的信息。} e.新闻把关:从新闻的修改、选择、标题到报道的配置及合成,每个环节都要把关。 f新闻传播的主导性、整合性、把关性,是新闻编辑工作的基本特征所在。 第二节:新闻编辑与互联网络 a.编辑新要求:广泛吸收和时刻关注网上新闻资源、搜索和跟踪网上新闻信息的职责; b.编辑思维与观念的变化: 1.熟悉平面思维和线性思维,懂得超文本四位及发散思维; 2.树立互动传播新观念; c.编辑手段与方式的变化:兼收并蓄,囊括所有,编辑方式动态化; d.网络新闻编辑特点:工作量大、节奏快、注重多媒体、多层次表现、动态性、交互性和技 术性等。 第三节:媒介融合与新闻编辑 ★★★★★a.媒介融合 广义:指所有媒介及其功能、所有权、组织、资本、传播手段等有关要素的结合; 侠义: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的合作和联合; 优势:能使大众传媒延伸生产价值链,释放潜能,提高新闻的生产力和快速反应能力,降低运营成本,拓展受众群体,增加盈利来源,扩大社会影响。 b.新闻编辑面临的新课题: 1.技术层面; 2.内容层面; 3.角色层面 第四节新闻编辑的基本修养 良好的综合素质:高度的责任意识(社会效益优先、维护真实性、消除新闻报道的副作用、务举大纲,也为小察);广阔的知识视野(知多易识新,知多易辨错、扩充知识面、跨领域学习、会外语与计算机);执着的探索精神(关注生活、拓展领域) 第二章报道的定位

新闻编辑教程 张子让

《新闻编辑教程》张子让 1.新闻传播与新闻编辑的关系? 新闻编辑是新闻传播的主导性工作、整合性工作和把关性工作。 2.编辑工作是新闻传播的主导性工作,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首先,编辑工作的主导性体现在报道的定位上。报道定位从根本上决定了新闻报道的方向、特色和质量,是指导新闻采编的基本思想和原则。 其次,编辑工作的主导性,体现在报道的策划上。报道策划是对报道运作诸环节的与先考虑,以理性的指导具体的采编工作。 再次,编辑人员比较了解总体情况,突发事件和信息,能够对记者的报道给予一定的指导,包括提炼主题、开掘题材、选择角度乃至提供采访线索等。 最后,报社的编前会制度是每期报纸组版前的决策和调控会议,着重确定重要版面和重要稿件的安排。编前会制度鲜明的体现了编辑工作的主导性,为动态的把握好新闻传播的方向和质量提供了制度保障。 3.为什么说新闻编辑工作在新闻传播的整合性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 编辑工作的最终产品是报纸版面,广播电视节目或网站页面。尽管编辑工作的日常流程有多道工序,但实际离不开整合两个字。整合是在筛选和整理基础上的组合,是以优化为目标,对他们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和配置,彰显和发掘他们各自的内涵,形成“量变效应”是新闻报道总体升值。 4.新闻编辑的主要把关性工作有哪些特点? 作为新闻传播的两大主力,记者和编辑都负有把关的责任。记者的把关可以从源头保障新闻的真实性,也可以减少因选择不当而造成的无效劳动,但由于编辑工作处在组织新闻报道的最后一关,是新闻报道能否刊播的最终决定者,所以把关的任务不能不主要由新闻编辑来承担。 编辑的把关是全程性的把关,贯穿于编辑工作的全过程,从新闻的选择、修改和标题,到报道的配置和合成,每个环节都是在把关,都不能疏漏,都应当有把关意识。 编辑工作的把关又是综合性的把关。这种把关不仅要对新闻报道从政治、思想到事实、表达等层面进行全面检验,还包括既要检验报道的个体,又要检验报道的总体——版面节目和网页。 编辑的把关还是终审性的把关。记者的报道出了差错还可以由编辑来纠正;而编辑审定的报道出了问题就会向受众传播,因此编辑的把关任务很重,责任很大,要求很高。 5.网络编辑有哪些新的特点? 网络编辑除了主要处理记者、通讯员和通讯社提供的新闻,还增加了搜索和跟踪网上新闻信息的职责。 互联网新闻编辑工作不仅要熟悉平面思维和线性思维,还要懂得超文本思维。超文本思维是一种发散性思维,也是一种换位思考方式。互联网交互功能的凸显,还需编辑人员树立互动传播的新观念,互联网的互动传播具有空前的即时性和广泛性。编辑还应改变对独家新闻的传统理解,不是单纯的追求他的时效性,而应解读和开发其对网民的接近性和重要性。 网络的编辑手段不像传统媒体那样各有侧重,而是兼收并蓄,囊括所有。编辑方式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动态化,网络传播不仅流量特大,而且滚动性强。网络首页和主页的设置也是比较突出的表现,其中最主要的是标题列表或标题与摘要,他们的主要功能是导读和索引。 6.什么是媒体融合? 广义是指所有媒体及其功能、所有权、组织、资本传播手段等有关要素的结合。 狭义是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的合作和联盟。 7.媒体融合的意义? ①能够使大众传媒延伸生产价值链,释放潜能②提高新闻生产力和快速反应能力③降低运营成本④拓展受众群体⑤增加盈利来源⑥扩大社会影响⑦给面临运营困难的报纸提供新的发展思路和机遇 8.媒体融合给新闻编辑工作提出了哪些新课题? 一是技术层面,新闻编辑不仅要会处理文稿、图片,还要懂得视频音频新闻的编辑,不仅要会涉及报纸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