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理论发展史(2)

自动控制理论发展史(2)
自动控制理论发展史(2)

西南大学

自动化概论

(课程论文)

学号:22201232270048 专业:自动化

学员姓名:唐旖婕

任课教员:祝诗平

2014年12月

自动控制理论发展历史

唐旖婕

摘要:根据控制理论的理论基础及所能解决的问题的难易程度,我们把控制理论大体的分为了三个不同的阶段。这种阶段性的发展过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发展过程。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理论研究成果的简要介绍,掌握经典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大系统理论和智能控制系统理论知识理论框架,进而加深对自动化控制理论认知。

关键词:自动控制理论;产生与发展过程;

自动控制理论是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联系的一门学科,是自动控制科学的核心。自从19世纪Maxwell对具有调速器的蒸汽发动机系统进行线性常微分方程描述及稳定性分析以来,经过20世纪初Nyquist,Bode,Harris,Evans,Wienner,Nichols等人的杰出贡献,终于形成了经典反馈控制理论基础,并于50年代趋于成熟。经典控制理论的特点是以传递函数为数学工具,采用频域方法,主要研究“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常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但它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即对“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不宜用经典控制理论解决,特别是对非线性、时变系统更是无能为力。

随着20世纪40年代中期计算机的出现及其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促进了自动控制理论朝着更为复杂也更为严密的方向发展,特别是在Kalman提出的可控性和可观测性概念以及Понтрягин提出的极大值理论的基础上,在20世纪50、60年代开始出现了以状态空间分析(应用线性代数)为基础的现代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本质上是一种“时域法”,其研究内容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三个基本内容:多变量线性系统理论、最优控制理论以及最优估计与系统辨识理论。现代控制理论从理论上解决了系统的可控性、可观测性、稳定性以及许多复杂系统的控制问题。

1 经典控制理论

经典控制理论,是以传递函数为基础,在频率域对单输入---单输入控制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的理论[4]

1、控制系统的特点

单输入——单输出系统的,线性定常或非线性系统中的相平面法也只含两个变量的系统。

2、控制思路

基于频率域内传递函数的“反馈”和“前馈”控制思想,运用频率特性分析法、根轨迹分析法、描述函数法、相平面法、波波夫法,解决稳定性问题。

3、发展事件回顾[4][5]

1)我国古人发明的指南车就应用了反馈的原理。

2)1788年瓦特(J.Watt)在发明蒸汽机的同时应用了反馈思想设计了离心式飞摆控速器,这是第一个反馈系统的方案。

3)1868年麦克斯韦(J.C.Maxwell)为解决离心式飞摆控速器控制精度和稳定性之间的矛盾,发表《论调速器》,提出了用基本系统的微分方正模型分析反馈系统的数学方法。

4)1875年劳斯(E.J.Routh)和赫尔维茨(A.Hurwitz)提出了根据代数方程的系数判断线性系统稳定性方法

5)1876年俄国学者维什涅格拉诺基发表著作《论调速器的一般理论》,对调速器系统进行了全面的理论阐述。

6)1895年劳斯与赫尔维茨分别提出了基于特征特征根和行列式的稳定性代数判别方法。

7)1927年布莱克(H.S.Black)发现了采用负反馈线路的放大器,引入负反馈后,放大器系统对扰动和放大器增益变化的敏感性大为降低。

8)1932年奈奎斯特(H.Nyquest)采用频率特性表示系统,提出了频域稳定性判据,很好地解决了Black放大器的稳定性问题,而且可以分析系统的稳定裕度,奠定了频域法分析与综合的基础。

9)1934年,哈森(H.L.Hazen)发表《关于伺服机构理论》

10)1938年,维哈伊洛夫发表《频域法》,这标志着经典控制理论的诞生。

11)1945年,伯德(H.W.Bode)发表了著作《网络分析和反馈放大器设计》,完善了系统分析和设计的频域方法。并进一步研究,开发了伯德图。

12)1948年,维纳(N.Weiner)发表了《控制论——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讯的科学》一书,标志着控制论的诞生。

13)1948年,伊万斯(W.R.Evans)提出了系统的根轨迹分析法,是一种易于工程应用的,求解闭环特征方程根的简单图解法。进一步完善了频域分析方法。

14)1954年,钱学森出版了《工程控制论》,全面总结了经典控制理论,标志着经典理论的成熟。

4、主要成果

PID控制规律的产生,PID控制原理简单易于实现,具有一定的自适应性与鲁棒性,对于无时间延迟的单回路控制系统很有效,在工业过程控制中任然被广泛应用。

2 现代控制理论

现代控制理论,基于时域内的状态空间分析法,着重时间系统最优化控制的研究。

1、控制系统的特点

为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系统可以是线性或非线性,定常或时变的,单变量与多变量,连续与离散系统。

2、控制思路

基于时域内的状态方程与输出方程对系统内的状态变量进行实施控制,运用极点配置、状态反馈、输出反馈的方法,解决最优化控制、随机控制、自适应控制问题。

3、发展事件回顾[3]

1)1959年,苏联学者庞德亚金(L.S. Pontryagin)等学者创立了极大值原理,并找出最优控制问题存在的必要条件,该理论解决控制量有约束情况下的最短时间控制问题,提供方法。

2)1953-1957年间,美国学者贝尔曼(R.Bellman)创立了解决最优控制问题的动态规律,并依据最优性原理,发展了变分学中的Hamilton-Jaccobi理论。

3)1959年,卡尔曼(R.E.Kalman)提出了滤波器理论,1960年卡尔曼

对系统采用状态方程得描述方法,提出了系统的能控性、能观测性。证明了二次型性能指标下线性系统最有控制的充分条件,进而提出了对于估计与预测有效地卡尔曼滤波,证明了对偶性。

4)罗森布洛克(H.H.Rosenbrock)、欧文斯(D.H.Owens)和麦克法轮(G.J.MacFarlane)研究了使用于计算机辅助控制系统设计的现代频域法理论,将经典控制理论传递函数的概念推广到多变量系统,并探讨了传递矩阵与状态方程之间的等价转换关系,为进一步建立统一的线性系统理论奠定了基础。

5)20世纪70年代奥斯特隆姆(Astrom,K.J)和朗道(https://www.360docs.net/doc/c74868765.html,ndau)在自适应控制理论和应用反面做出了贡献。

4、主要成果

现代控制理论的提出,促进了非线性控制、预测控制、自适应控制、鲁棒性控制、智能控制等分支学科的发展。进而为解决因工业过程的复杂性而带来的困难。

3 后现代控制理论

后现代控制理论主要分两部分,大系统理论,代表着控制论向广度发展,是指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变量众多、关联严重、信息不完备的信息与控制系统[4] 智能控制系统,代表着控制论向高度发展,是具有某些仿人智能的工程控制与信息处理系统,其中最典型的是智能机器人。

1、控制系统的特点

是指众多因素复杂的控制系统,如宏观经济系统、资源分配系统、生态和环境系统、能源系统等。[5]

2、控制思路

基于时域法为主,通过大系统的多级递阶控制、分解—协调原理、分散最优控制和大系统模型降阶理论,解决大系统的最优化。[5]

3、发展事件回顾[6]

1)60年代初期,史密斯(Smith)提出采用性能模式识别器来学习最优控制法以解决复杂系统的控制问题。

2)1965年扎德(Zadeh)创立模糊集和论,为解决负载系统的控制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数学工具。

3)1966年,孟德尔(Mendel)提出了“人工智能控制”的概念。

4)1967年,Leondes和Mendel正式使用“智能控制”,标志着智能控制思路已经形成。70年代初期,傅京孙、Gloriso和Saridis提出分级递阶智能控制。并成功应用于核反应、城市交通控制领域。

5)70年代中期, Mamdani创立基于模糊语言描述控制规则的模糊控制器,并成功用于工业控制。

6)80年代以来专家系统、神经网络理论及应用对智能控制器着促进作用

现代控制理论、经典控制理论和大系统理论对比表如图1.1所示。

表1.1 各阶段理论比较

总体来说,“自动控制理论”就是一门研究自动控制系统稳定性的科学,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的主要内容。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作为一门学科,研究并且提出有关自动控制系统设计和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用于指导工程实践。[7]

参考文献:

[1]维纳著, 郝季仁译.控制论科学出版社,1961

[2]项国波.控制论的发展北京:电器时代,2005.(11)

[3]于长官.现代控制理论(第三版)哈尔滨工业出版社 2006.

[4]顾幸生,刘漫丹,张凌波. 现代控制理论及应用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8.

[5]吕永波.系统工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6]张岳,白霞,孙晓红.自动控制原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7]张晓江,方敏.“自动控制理论”教学内容发展历程与优化措施北京:中国电力教育出版社,2010.(1)

自动控制理论第四版课后习题详细解答答案 夏德钤翁贻方版

《自动控制理论 (夏德钤)》习题答案详解 第二章 2-1 试求图2-T-1所示RC 网络的传递函数。 (a)111 11111+=+? =Cs R R Cs R Cs R z ,22R z =,则传递函数为: (b) 设流过1C 、2C 的电流分别为1I 、2I ,根据电路图列出电压方程: 并且有 联立三式可消去)(1s I 与)(2s I ,则传递函数为: 2-2 假设图2-T-2的运算放大器均为理想放大器,试写出以i u 为输入,o u 为输出的传递函数。 (a)由运算放大器虚短、虚断特性可知:dt du C dt du C R u i i 0+-=,0u u u i c -=, 对上式进行拉氏变换得到 故传递函数为 (b)由运放虚短、虚断特性有:02 2=-+--R u R u u dt du C c c i c ,0210=+R u R u c , 联立两式消去c u 得到 对该式进行拉氏变换得 故此传递函数为 (c)02/2/110=+-+R u R u u dt du C c c c ,且2 1R u R u c i -=,联立两式可消去c u 得到 对该式进行拉氏变换得到 故此传递函数为 2-3 试求图2-T-3中以电枢电压a u 为输入量,以电动机的转角θ为输出量的微分

方程式和传递函数。 解:设激磁磁通f f i K =φ恒定 2-4 一位置随动系统的原理图如图2-T-4所示。电动机通过传动链带动负载及电位器的滑动触点一起移动,用电位器检测负载运动的位移,图中以c 表示电位器滑动触点的位置。另一电位器用来给定负载运动的位移,此电位器的滑动触点的位置(图中以r 表示)即为该随动系统的参考输入。两电位器滑动触点间的电压差e u 即是无惯性放大器(放大系数为a K )的输入,放大器向直流电动机M 供电,电枢电压为u ,电流为I 。电动机的角位移为θ。 解: ()() ()φ φφπφ m A m e a a a a m A C K s C C f R i s J R f L i Js iL C K s R s C +?? ? ??++++=26023 2-5 图2-T-5所示电路中,二极管是一个非线性元件,其电流d i 与d u 间的关系为 ? ?? ? ??-?=-110026.06 d u d e i 。假设电路中的Ω=310R ,静态工作点V u 39.20=,A i 301019.2-?=。试求在工作点),(00i u 附近)(d d u f i =的线性化方程。 解:()2.0084.01019.23-=?--d d u i 2-6 试写出图2-T-6所示系统的微分方程,并根据力—电压的相似量画出相似电路。 解:分别对物块1m 、2m 受力分析可列出如下方程: 代入dt dy v 11= 、dt dy v 22=得 2-7 图2-T-7为插了一个温度计的槽。槽内温度为i θ,温度计显示温度为θ。试求传递函数 ) () (s s i ΘΘ(考虑温度计有贮存热的热容C 和限制热流的热阻R )。 解: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列出如下方程:

基因芯片发展史

基因芯片的制备及应用摘要基因芯片技术是90年代中期以来快速发展起来的分子生物学高新技术是各学科交叉综合的崭新科学。其原理是采用光导原位合成或显微印刷等方法将大量DNA探针片段有序地固化予支持物的表面然后与已标记的生物样品中DNA分子杂交再对杂交信号进行检测分析就可得出该样品的遗传信息。基因芯片技术目前国内外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该技术可用于DNA测序基因表达及基因组图的研究基因诊断新基因的发现药物筛选给药个性化等等所以为二十一世纪生物医药铺平道路将为整个人类社会带来深刻广泛的变革促进人类早日进入生物信息时代。关键词基因芯片微阵列基因诊断药物筛选一、基因芯片的制备基本过程1 DNA方阵的构建选择硅片、玻璃片、瓷片或聚丙烯膜、尼龙膜等支持物并作相应处理然后采用光导化学合成和照相平板印刷技术可在硅片等表面合成寡核苷酸探针或者通过液相化学合成寡核苷酸链探针或PCR技术扩增基因序列再纯化、定量分析由阵列复制器或阵列机及电脑控制的机器人准确、快速地将不同探针样品定量点样于带正电荷的尼龙膜或硅片等相应位置上再由紫外线交联固定后即得到DNA微阵列或芯片。2 样品DNA或mRNA的准备。从血液或活组织中获取的DNA/mRNA样品在标记成为探针以前必须进行扩增提高阅读灵敏度。Mosaic Technologies公司发展了一种固相PCR系统好于传统PCR 技术他们在靶DNA上设计一对双向引物将其排列在丙烯酰胺薄膜上这种方法无交叉污染且省去液相处理的繁锁Lynx Therapeutics公司提出另一个革新的方法即大规模平行固相克隆这个方法可以对一个样品中数以万计的DNA片段同时进行克隆且不必分离和单独处理每个克隆使样品扩增更为有效快速。在PCR扩增过程中必须同时进行样品标记标记方法有荧光标记法、生物素标记法、同位素标记法等。3 分子杂交样品DNA与探针DNA互补杂交要根据探针的类型和长度以及芯片的应用来选择、优化杂交条件。如用于基因表达监测杂交的严格性较低、低温、时间长、盐浓度高若用于突变检测则杂交条件相反。芯片分子杂交的特点是探针固化样品荧光标记一次可以对大量生物样品进行检测分析杂交过程只要30min。美国Nangon公司采用控制电场的方式使分子杂交速度缩到1min甚至几秒钟。德国癌症研究院的Jorg Hoheisel等认为以肽核酸为探针效果更好。4 杂交图谱的检测和分析用激光激发芯片上的样品发射荧光严格配对的杂交分子其热力学稳定性较高荧光强不完全杂交的双键分子热力学稳定性低荧光信号弱不到前者的1/351/52不杂交的无荧光。不同位点信号被激光共焦显微镜或落射荧光显微镜等检测到由计算机软件处理分析得到有关基因图谱。目前如质谱法、化学发光法、光导纤维法等更灵敏、快速有取代荧光法的趋势。二、基因芯片的应用 1 测序基因芯片利用固定探针与样品进行分子杂交产生的杂交图谱而排列出待测样品的序列这种测定方法快速而具有十分诱人的前景。Mark chee等用含135000个核苷酸探针的阵列测定了全长为16.6kb的人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准确率达99。Hacia等用含有48000个寡核苷酸的高密度微阵列分析了黑猩猩和人BRCA1 基因序列差异结果发现在外显子11约3.4kb长度范围内的核酸序列同源性在98.2到83.5之间示了二者在进化上的高度相似。2基因表达水平的检测用基因芯片进行的表达水平检测可自动、快速地检测出成千上万个基因的表达情况。Schena等采用拟南芥基因组内共45个基因的cDNA微阵列其中14个为完全序列31个为EST检测该植物的根、叶组织内这些基因的表达水平用不同颜色的荧光素标记逆转录产物后分别与该微阵列杂交经激光共聚焦显微扫描发现该植物根和叶组织中存在26个基因的表达差异而参与叶绿素合成的CAB1基因在叶组织较根组织表达高500倍。Schena 等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cDNA文库构建一个代表1046个基因的cDNA微阵列来检测体外培养的T细胞对热休克反应后不同基因表达的差异发现有5个基因在处理后存在非常明显的高表达11个基因中度表达增加和6个基因表达明显抑制。该结果还用荧光素交换标记对照和处理组及RNA印迹方法证实。在HGP完成之后用于检测在不同生理、病理条件下的人类所有基因表达变化的基因组芯片为期不远了。 3 基因诊断从正常人的基因组中分离出DNA 与DNA芯片杂交就可以得出标准图谱。从病人的基因组中分离出DNA与DNA芯片杂交就可

自动控制理论(二)自考试题 (12)

. 全国200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自动控制理论(二)试题 课程代码:0230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控制系统中,基本环节的划分,是根据( ) A .元件或设备的形式 B .系统的物理结构 C .环节的连接方式 D .环节的数学模型 2.单位斜坡函数r(t)的数学表达式是r(t)=( ) A .a 2t B .t 2 C .t D .vt 3.在实际中很少单独使用的校正方式是( ) A .串联校正 B .并联校正 C .局部反馈校正 D .前馈校正 4.滞后校正装置的最大滞后相角可趋近( ) A .-90° B .-45° C .45° D .90° 5.若受控对象存在较大的延迟和惯性,效果较好的控制方式是( ) A .比例控制 B .积分控制 C .比例微分控制 D .比例积分控制 6.当二阶系统的根分布在根平面的虚轴上时,系统的阻尼比ζ为( ) A .ζ<0 B .ζ=0 C .0<ζ<1 D .ζ≥1 7.设二阶振荡环节的传递函数G (s )= 16s 4s 162++,则其对数幅频特性渐近线的转角频率为( ) A .2rad/s B .4rad/s C .8rad/s D .16rad/s 8.设某环节频率特性为G(j ω)14j 2+ω= ,当ω∞→,其频率特性相位移)(ωθ为( ) A .-180° B .-90°

C .0° D .45° 9.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e ss 反映了系统的( ) A .稳态控制精度 B .相对稳定性 C .快速性 D .平稳性 10.已知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5s )(1s (s )1s (10)s (G +-+=,该系统闭环系统是 ( ) A .稳定的 B .条件稳定的 C .临界稳定的 D .不稳定的 11.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TS (s 2 )s (G k +=,当T=1s 时,系统的相位裕量为( ) A .30° B .45° C .60° D .90° 12.开环传递函数为)35.0(s ) 2s 5.0)(1s 5.0(k )s (G +++=,其根轨迹的起点为( ) A .0,-3 B .-1,-2 C .0,-6 D .-2,-4 13.设系统?x =[]x 01y ,u 10x 1010=??? ? ????+????????-,则该系统( ) A .状态可控且可观测 B .状态可控但不可观测 C .状态不可控且不可观测 D .状态不可控且可观测 14.函数t cos e at ω-的拉氏变换是( ) A .22)a s (ω++ω B .22)a s (a ω++ C .22)a s (1ω++ D .22)a s (a s ω+++ 15.设某闭环传递函数为1s 101 )s (R )s (Y +=,则其频带宽度为( ) A .0~10 rad/s B .0~1 rad/s C .0~0.1 rad/s D .0~0.01 rad/s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6.常规控制器中放大元件的作用是把_________放大,并为反馈信号提供信号源。 17.响应曲线达到过调量的________所需的时间,称为峰值时间t p 。

北理工18秋学期《自动控制理论2》在线作业

(单选题) 1: 对于单变量系统,特征方程的根就是传递函数的()。 A: 零点 B: 极点 C: 拐点 D: 死点 正确答案: (单选题) 2: 线性系统的系数矩阵A如果是奇异的,则系统存在()平衡点。 A: 一个 B: 两个 C: 三个 D: 无穷多个 正确答案: (单选题) 3: 系统的输出是y,状态为x,输入为u,状态反馈控制律的形式是()。A: u=Ky B: u=Kx C: u=Ku D: u=K/y 正确答案: (单选题) 4: 由初始状态所引起的自由运动称为状态的()。 A: 零输入响应 B: 零状态响应 C: 输入响应 D: 输出响应 正确答案: (单选题) 5: 可控性用来分析()对状态的控制能力。 A: 输入 B: 输出 C: 状态 D: 系统 正确答案: (单选题) 6: 在所有可能的实现中,维数最小的实现称为()。 A: 能控标准形实现 B: 并联形实现 C: 串联形实现 D: 最小实现 正确答案: (单选题) 7: 齐次状态方程的解就是系统在无外力作用下由初始条件引起的()。A: 自由运动 B: 强迫运动 C: 离心运动 D: 旋转运动 正确答案: (单选题) 8: 线性系统的系数矩阵A如果是非奇异的,则系统存在()平衡点。A: 一个 B: 两个 C: 三个 D: 无穷多个 正确答案: (单选题) 9: 线性定常连续系统状态方程的解由()部分相加组成。 A: 一个 B: 两个 C: 三个 D: 四个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0: 对于初始松驰系统,任何有界输入,其输出也是有界的,称为()。A: 渐近稳定 B: BIBO稳定 C: 平衡状态 D: 大范围渐近稳定 正确答案: (多选题) 1: 现代控制理论适用于()系统。 A: 单变量控制系统 B: 多变量控制系统 C: 线性定常系统 D: 线性时变系统 正确答案: (多选题) 2: 工程系统模型建模有两种途径,即()。 A: 机理建模 B: 系统辨识 C: 人为猜测 D: 实地测量 正确答案: (多选题) 3: 求解控制系统常微分方程的方法有()。 A: 直接求解法 B: 拉氏变换法 C: 欧拉法 D: 极小值法 正确答案: (多选题) 4: 线性定常连续系统的可观测性判据有()。 A: 格拉姆矩阵判据 B: 秩判据 C: PBH判据 D: 对角线规范型判据 正确答案: (多选题) 5: 状态反馈不改变系统的()。 A: 能控性 B: 能观性 C: 稳定性 D: 传函的零点 正确答案: (多选题) 6: 线性定常连续系统的可控性判据有()。 A: 格拉姆矩阵判据 B: 秩判据 C: PBH判据 D: 对角线规范型判据 正确答案: (多选题) 7: 分析非线性系统稳定性的方法有()。 A: Lyapunov第一法 B: Lyapunov第二法 C: 类梯度法 D: 克拉索夫斯基法 正确答案: (多选题) 8: 利用Lyapunov第二法可以分析()。 A: 线性系统响应的快速性 B: 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 C: 线性时变系统稳定性

AMD主板芯片发展史

前言:Intel和AMD是处理器两大巨头,同时两大厂商在主板芯片组领域两分天下,在市场上占据着绝对优势。Intel做为历史悠久的企业很早之前就已经推出主板芯片组配合自家的CPU。而AMD方面则是后来居上,在收购ATI之前主要致力于CPU市场,对于主板芯片组市场并没有过多的投入,针对桌面市场的主板芯片组只有寥寥几款,在收购ATI后突飞猛进并在主板芯片组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纵观AMD芯片组这些年的发展可以看出AMD在收购ATI之前对芯片组市场并不热情,在K7时代曾经推出过AMD 750芯片组,不过对市场的指导意义多于销售的实质意义。随后又推出支持DDR内存的AMD 760芯片组,此款芯片组的发布也使DDR内存开始普及。可惜AMD在推出AMD 760芯片组后就宣布退出桌面芯片组市场,主要研发团队留在服务器主板市场。AMD早期退出桌面芯片组市场将精力用在CPU开发上,而市场上VIA和NVIDIA也为AMD提供不少的出色的芯片组,几乎霸占A系全部主板市场。 AMD早期的750与760架构 在K7时代当时AMD并没有针对民用市场推出芯片组,市场上支持AMD的芯片组厂商有VIA、SiS 和NVIDIA三家。VIA在NVIDIA进入芯片组市场之前占有非常大的市场,大部分使用AMD处理器的主板都是采用VIA的芯片组,直至NVIDIA进入主板芯片组市场,VIA的份额逐渐被NVIDIA蚕食。AMD 成功收购ATI后,将ATI的芯片组业务发扬光大,ATI芯片组更名为AMD芯片组,在K10处理器发布后推出了AMD 7系列芯片组,配合AMD力推的3A平台概念,对NVIDIA与VIA主板业务不断压缩,最终使得AMD自有芯片组迅速占领市场。7系列芯片组堪称AMD斩VIA诛NV的一把屠龙刀!

18春北理工《自动控制理论(2)》在线作业

------------------------------------------------------------------------------------------------------------------------------ 北理工《自动控制理论2》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 1.(单选题)描述系统输出与状态之间的函数关系的代数方程称为系统的()。 (满分 A状态变量 B状态空间 C状态方程 D输出方程 正确:D 2.(单选题)线性定常系统可通过状态反馈实现闭环极点任意配置的充要条件是()。(满分 A系统的状态完全能控 B系统的状态完全能观 C系统是稳定的 D系统能镇定 正确:A 3.(单选题)齐次状态方程的解就是系统在无外力作用下由初始条件引起的()。 (满分 A自由运动 B强迫运动 C离心运动 D旋转运动 正确:A 4.(单选题)齐次状态方程就是指状态方程中不考虑()的作用。 (满分 A输入 B输出 C状态 D系统 正确: 5.(单选题)非齐次状态方程的解就是系统在外力作用下的()。 (满分 A自由运动 B强迫运动 C离心运动 D旋转运动 正确: 6.(单选题)在所有可能的实现中,维数最小的实现称为()。 (满分:) A能控标准形实现 B并联形实现 C串联形实现 D最小实现 正确: 7.(单选题)能够完整的描述系统运动状态的最小个数的一组变量称为()。 (满分:)

------------------------------------------------------------------------------------------------------------------------------ A状态变量 B状态空间 C状态方程 D输出方程 正确: 8.(单选题)系统的输出是y,状态为x,输入为u,状态反馈控制律的形式是()。 (满分:) Au=Ky Bu=Kx Cu=Ku Du=K/y 正确: 9.(单选题)引入状态反馈的目的是()。 (满分:) A配置系统的极点 B改变系统的能控性 C改变系统的能观性 D使得系统能观 正确: 10.(单选题)线性系统的系数矩阵A如果是非奇异的,则系统存在()平衡点。 (满分:) A一个 B两个 C三个 D无穷多个 正确: 二、多选题: 11.(多选题)李氏函数具有哪些性质()。 (满分:) A正定性 B负定性 C正半定性 D负半定性和不定性 正确: 12.(多选题)经典控制理论线性系统稳定性判别方法有()。 (满分:) A代数判据 BNquist稳定判据 C根轨迹判据 DLyapunov稳定性理论 正确: 13.(多选题)建模是通过数据、表达式、逻辑或各方式的组合表示状态和()间的关系。(满分:) A输入变量 B输出变量 C参数

自动控制理论 (刘丁 著) 课后习题二~八答案

习题2 2-1. (1)线性,时变,动态 (2)非线性,时变,动态 (3)非线性,定常,动态 (4)非线性,定常,静态 (5)非线性,定常,动态 (6)非线性,定常,静态 2-2. (a )1 212)(st e s s s F -+= (b )2 1 1)1(1)(s st e s t s F -+-= (c )2 12 1)1)(1()(1s t e s t s F s t --+= 2-3. 1212221332121(1)(),lim(1),lim(3)13432432 1111()[],2132s s t t c c s s F s c s c s s s s s s s F s f t e e s s →-→---++= +=+==+= ++++++∴=+=+++得到:()() ()()1023(2)()1+cos(t)-5*sin(t)111 (3)sin cos 222119(4)()8181 (5)()12131(6)()()32412 t t t t t t t f t f t e t e t t f t e e f t t e f t t e e -------==--+=-==+= -++ (4) syms s F F=ilaplace(1/(s^3+21*s^2+120*s+100)) 运行结果:F =1/81*exp(-t)-1/9*t*exp(-10*t)-1/81*exp(-10*t) (5) syms s F F=ilaplace((s^2+2*s+3)/(s+1)^3) 运行结果:F =t^2*exp(-t)+exp(-t) (6) F=ilaplace((s+2)/(s*(s+3)*(s+1)^2)) 运行结果:F = 2/3+1/12*exp(-3*t)-1/2*t*exp(-t)-3/4*exp(-t) 2-4. (1) ()1()1()t T x t e r t t -=-= ()(1)t T x t t T e r t - =--= (2) 2()t x t - (3) ()1(1)t x t t e -=-+

自动控制理论(二)自考试题 (11)

. 全国2005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自动控制理论(二)试题 课程代码:02306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5小题每小题2 分,6—15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如果系统中加入一个微分负反馈,将使系统的超调量P σ( )。 A. 增加 B. 减小 C. 不变 D. 不定 2. 在伯德图中反映系统动态特性的是( )。 A. 低频段 B. 中频段 C. 高频段 D. 无法反映 3. 设开环系统的频率特性G(j ω)=2)j 1(1 ω+,当ω=1rad/s 时,其频率特性幅值M(1)=( )。 A. 1 B. 2 C. 21 D. 41 4. 若系统的状态方程为u 10X 1103X ??? ???+?? ????-=?,则该系统的特征根为( )。 A. s 1=3, s 2=-1 B. s 1=-3, s 2=1 C. s 1=3, s 2=1 D. s 1=-3, s 2=-1 5. 开环传递函数为G(s)H(s)=)3s (s K 3+,则实轴上的根轨迹为( )。 A.[-3,∞] B. [0,∞] C. (-∞,-3] D. [-3,0] 6. 由电子线路构成的控制器如图,它是( )。 A. 超前校正装置 B. 滞后校正装置 C. 滞后—超前校正装置 D. 以上都不是 7. 进行串联滞后校正后,校正前的穿越频率ωC 与校正后的穿越频率C ω'的关系,通常是( )。 A. ωC =C ω' B. ωC >C ω'

C. ωC

集成电路发展简史

集成电路发展简史 学生:吴世雄学号2010013080007 摘要:随着我们的社会进入数字化时代,对数据的存储与处理变得越来越重要,而这些都需要集成电路的参与。可以说集成电路已经深入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本文尝试用简短的语言介绍集成电路的诞生、发展及现状。本文也简要介绍了集成电路的生产工艺以及将要面对的困难。 关键词:集成电路;历史;IC工业;微电子学;制造工艺;摩尔定律 A Brief History Of IC Abstract:As our society into the digital age, data storage and processing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 and these require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integrated circuit。Can be said that the IC has been to every corner of the depth of our lives。This paper attempts a brief language to introduce the birth, development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IC。This article also briefly describes the IC production process and the difficulties the IC production will have to face。 Key Word:Integrated circuits; history; IC industry; microelectronics; manufacturing process; Moore's Law 前言 众所周知,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成就莫过于计算机的诞生。计算机大大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社会的生产力。计算机的构造是怎样的呢?它的功能是哪些呢?计算机的两大功能——存储和处理数据——都离不开集成电路。我们不禁会想为什么集成电路会在计算机中占有这么重要的作用呢?这一切都要从头讲起。 一、什么是集成电路? 所谓集成电路,是之采用半导体(主要是硅)工艺,吧一个电路所需的晶体管、二极管、电阻、电容和电感等元件连同它们之间的连线在一块或几块很小的半导体晶片或介质基片上一同制作出来,形成完整电路,然后封装在一个管壳内,成为具有特定电路功能的微型结构。 集成电路因体积小、重量轻、引出线和焊接点少、寿命长、可靠性高、性能好以及成本低、便于大规模生产等优点,一经出现便得到迅速发展。现在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和娱乐都要用到集成电路芯片。小到手机、大到航天飞机,它们的核心部件都有集成电路。 从全世界看,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电子信息产业已经发展为第一大产业,超过了以汽车、石油、钢铁为代表的传统产业,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

北理工《自动控制理论2》在线作业1答案

北理工《自动控制理论2》在线作业 -0001 试卷总分:100 得分:0 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1.基于能量的稳定性理论是由()构建的。 A.Lyapunov B.Kalman C.Routh D.Nyquist 正确答案:A 2.引入状态反馈的目的是()。 A.配置系统的极点 B.改变系统的能控性 C.改变系统的能观性 D.使得系统能观 正确答案:A 3.齐次状态方程就是指状态方程中不考虑()的作用。 A.输入 B.输出 C.状态 D.系统 正确答案:A 4.对于单变量系统,特征方程的根就是传递函数的()。 A.零点 B.极点 C.拐点 D.死点 正确答案:B 5.齐次状态方程的解就是系统在无外力作用下由初始条件引起的()。 A.自由运动 B.强迫运动 C.离心运动 D.旋转运动 正确答案:A 6.线性系统的系数矩阵A如果是非奇异的,则系统存在()平衡点。

A.一个 B.两个 C.三个 D.无穷多个 正确答案:A 7.原系统的维数是n,则全维状态观测器的维数是()。 A.2n B.n C.3n D.n-1 正确答案:A 8.能够完整的描述系统运动状态的最小个数的一组变量称为()。 A.状态变量 B.状态空间 C.状态方程 D.输出方程 正确答案:A 9.由初始状态所引起的自由运动称为状态的()。 A.零输入响应 B.零状态响应 C.输入响应 D.输出响应 正确答案:A 10.以状态变量为坐标轴所构成的空间,称为()。 A.状态变量 B.状态空间 C.状态方程 D.输出方程 正确答案:B 二、多选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1.由动态方程导出可约传递函数时,表明系统是()。 A.可控不可观测 B.可观测不可控 C.不可控不可观测

2020年10月全国自考自动控制理论(二)试题及答案解析

1 全国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自动控制理论(二)试题 课程代码:0230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控制系统中,基本环节的划分,是根据( ) A .元件或设备的形式 B .系统的物理结构 C .环节的连接方式 D .环节的数学模型 2.单位斜坡函数r(t)的数学表达式是r(t)=( ) A .a 2t B .t 2 C .t D .vt 3.在实际中很少单独使用的校正方式是( ) A .串联校正 B .并联校正 C .局部反馈校正 D .前馈校正 4.滞后校正装置的最大滞后相角可趋近( ) A .-90° B .-45° C .45° D .90° 5.若受控对象存在较大的延迟和惯性,效果较好的控制方式是( ) A .比例控制 B .积分控制 C .比例微分控制 D .比例积分控制 6.当二阶系统的根分布在根平面的虚轴上时,系统的阻尼比ζ为( ) A .ζ<0 B .ζ=0 C .0<ζ<1 D .ζ≥1 7.设二阶振荡环节的传递函数G (s )= 16s 4s 162++,则其对数幅频特性渐近线的转角频率为( ) A .2rad/s B .4rad/s C .8rad/s D .16rad/s 8.设某环节频率特性为G(j ω)14j 2+ω= ,当ω∞→,其频率特性相位移)(ωθ为( ) A .-180° B .-90°

2 C .0° D .45° 9.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e ss 反映了系统的( ) A .稳态控制精度 B .相对稳定性 C .快速性 D .平稳性 10.已知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5s )(1s (s )1s (10)s (G +-+=,该系统闭环系统是 ( ) A .稳定的 B .条件稳定的 C .临界稳定的 D .不稳定的 11.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TS (s 2 )s (G k +=,当T=1s 时,系统的相位裕量为( ) A .30° B .45° C .60° D .90° 12.开环传递函数为)35.0(s ) 2s 5.0)(1s 5.0(k )s (G +++=,其根轨迹的起点为( ) A .0,-3 B .-1,-2 C .0,-6 D .-2,-4 13.设系统?x =[]x 01y ,u 10x 1010=??? ?????+???? ????-,则该系统( ) A .状态可控且可观测 B .状态可控但不可观测 C .状态不可控且不可观测 D .状态不可控且可观测 14.函数t cos e at ω-的拉氏变换是( ) A .22)a s (ω++ω B .22)a s (a ω++ C .22)a s (1ω++ D .22)a s (a s ω+++ 15.设某闭环传递函数为1s 101 )s (R )s (Y +=,则其频带宽度为( ) A .0~10 rad/s B .0~1 rad/s C .0~0.1 rad/s D .0~0.01 rad/s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6.常规控制器中放大元件的作用是把_________放大,并为反馈信号提供信号源。

自动控制理论(二)自考试题 (6)

. 全国200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自动控制理论(二)试题 课程代码:0230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对超前校正装置Ts Ts s G c ++=11)(β,当φm =38°时,β值为( ) A .2.5 B .3 C .4.17 D .5 2.若系统的状态方程为u x x ?? ???? +??? ???---=011124,则系统的特征根为( ) A .s 1=-2,s 2=-3 B .s 1=-2,s 2=1 C .s 1=-4,s 2=-1 D .s 1=-2,s 2=-1 3.决定系统传递函数的是系统的( ) A .结构 B .参数 C .输入信号 D .结构和参数 4.终值定理的数学表达式为( ) A .)(lim )(lim )(0s X t x x s t →∞→==∞ B .)(lim )(lim )(s X t x x s t ∞→∞→==∞ C .)(lim )(lim )(0s sX t x x x t ∞→→==∞ D .)(lim )(lim )(0s sX t x x s t →∞→==∞ 5.梅森公式为( ) A .∑=?n k k k p 1 B .∑=??n k k k p 1 1 C .∑=??n k k 11 D .∑??k k p 1 6.斜坡输入函数r(t)的定义是( ) A .t t r =)( B .)(1·)(0t x t r = C .2)(at t r = D .vt t r =)( 7.一阶系统1)(+=Ts K s G 的时间常数T 越小,则系统的响应曲线达到稳态值的时间( )

芯片制造工艺发展史

芯片制造工艺发展史 1947年:贝尔实验室肖特莱等人发明了晶体管,这是微电子技术发展中第一个里程碑; 1950年:结型晶体管诞生; 1950年:R Ohl和肖特莱发明了离子注入工艺; 1951年:场效应晶体管发明; 1956年:C S Fuller发明了扩散工艺; 1958年:仙童公司Robert Noyce与德仪公司基尔比间隔数月分别发明了集成电路,开创了世界微电子学的历史; 1960年:H H Loor和E Castellani发明了光刻工艺; 1962年:美国RCA公司研制出MOS场效应晶体管; 1963年:F.M.Wanlass和C.T.Sah首次提出CMOS技术,今天,95%以上的集成电路芯片都是基于CMOS工艺; 1964年:Intel摩尔提出摩尔定律,预测晶体管集成度将会每18个月增加1倍; 1966年:美国RCA公司研制出CMOS集成电路,并研制出第一块门阵列(50门); 1967年:应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成立,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设备制造公司; 1971年:Intel推出1kb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标志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出现; 1971年:全球第一个微处理器4004由Intel公司推出,采用的是MOS工艺,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发明; 1974年:RCA公司推出第一个CMOS微处理器1802; 1976年:16kb DRAM和4kb SRAM问世; 1978年:64kb动态随机存储器诞生,不足0.5平方厘米的硅片上集成了14万个晶体管,标志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时代的来临; 1979年:Intel推出5MHz 8088微处理器,之后,IBM基于8088推出全球第一台PC; 1981年:256kb DRAM和64kb CMOS SRAM问世; 1984年:日本宣布推出1Mb DRAM和256kb SRAM; 1985年:80386微处理器问世,20MHz; 1988年:16M DRAM问世,1平方厘米大小的硅片上集成有3500万个晶体管,标志着进入超大规模集成电路(ULSI)阶段; 1989年:1Mb DRAM进入市场; 1989年:486微处理器推出,25MHz,1μm工艺,后来50MHz芯片采用0.8μm工艺; 1992年:64M位随机存储器问世; 1993年:66MHz奔腾处理器推出,采用0.6μm工艺; 1995年:Pentium Pro, 133MHz,采用0.6-0.35μm工艺; 1997年:300MHz奔腾Ⅱ问世,采用0.25μm工艺; 1999年:奔腾Ⅲ问世,450MHz,采用0.25μm工艺,后采用0.18μm工艺; 2000年: 1Gb RAM投放市场; 2000年:奔腾4问世,1.5GHz,采用0.18μm工艺; 2001年:Intel宣布2001年下半年采用0.13μm工艺。

02306 自动控制理论(二)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自动控制理论(二)课程代码:02306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自动控制理论(二)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专升本)的一门专业课程。该课程侧重于从理论的角度,系统地阐述自动控制科学和技术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介绍对自动控制系统建模、分析、设计过程中应用的各种原理、思想和方法。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理解和掌握自动控制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理论及应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控制系统导论、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在学习本课程之前,考生应具有高等数学、电路、信号与线性系统、电子技术等课程的相关知识和理论基础,本课程与后续课程有一定关联。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控制系统导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重点) 1、自动控制技术及其应用(理解), 2、自动控制理论(理解), 3、反馈控制原理(理解), 4、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理解), 5、自动控制的基本控制方式(理解)。 (二)自动控制系统示例(一般) 1、函数记录仪(识记), 2、电阻炉微型计算机温度控制系统(识记), 3、锅炉液位控制系统(识记)。 (三)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次重点) 1、线性连续控制系统(理解), 2、线性定常离散控制系统(理解), 3、非线性控制系统(理解)。 (四)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重点) 1、基本要求的提法(理解), 2、典型外作用(理解)。 第2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熟悉傅里叶变换与拉普拉斯变换以及控制系统的时域、复数域数学模型,掌握控制系统的结构图与信号流图。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傅里叶变换与拉普拉斯变换(重点) 1、傅里叶级数(识记), 2、傅里叶积分与傅里叶变换(理解), 3、拉普拉斯变换(理解), 4、拉普拉斯变换的积分下限(理解), 5、拉普拉斯变换定理(理解), 6、拉普拉斯变换反变换(理解)。 (二)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重点) 1、线性元件的微分方程(理解), 2、控制系统的建立(理解), 3、线性系统的基本特性(理解), 4、线性定常微分方程的求解(理解), 5、非线性微分方程的线性化(识记) (三)控制系统的复数域数学模型(重点) 1、传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理解), 2、传递函数的零点和极点(理解), 3、传递函数的零点和极点对

自动控制理论二第4章习题

自动控制理论(二) 第四章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 1、在伯德图中反映系统抗高频干扰能力的是( ) A.低频段 B.中频段 C.高频段 D.无法反映 2、设开环系统的频率特性G(j ω)=413() +j ω,当ω=1rad/s 时,其频率特性幅值M(1)=( ) A.22 B. 2 C.42 D.24 3、比例环节的频率特性相位移θ(ω)=( ) A.90° B.-90° C.0° D.-180° 4、如果二阶振荡环节的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存在峰值,则阻尼比ξ的值为( ) A.0≤ξ≤0.707 B.0<ξ<1 C.ξ>0.707 D.ξ>1 5、设积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为G(s)= s K ,则其频率特性幅值M(ω)=( ) A.ωK B.2K ω C.ω1 D.21ω 6、设开环系统的频率特性G(j ω) 3)j 1(11 ω+=,当ω=1rad/s 时,其频率特性幅值M(1)=( ) A. 22 B. 2 C. 42 D. 2 / 4 7、如果二阶振荡环节的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存在峰值,则阻尼比ξ的值为( ) A. 0≤ξ≤0.707 B. 0<ξ<1 C. ξ>0.707 D. ξ>1 8、积分环节的频率特性相位移θ(ω)为( ) A. 90° B. -90° C. 0° D. -180° 9、伯德图中的高频段反映了系统的( ) A. 稳态性能 B. 动态性能 C. 抗高频干扰能力 D. 以上都不是 10、2型系统对数幅频特性的低频段渐近线斜率为( ) A.-60(dB/dec) B.-40(dB/dec) C.-20(dB/dec) D.0(dB/dec) 11、下列频域性能指标中,反映闭环频域性能指标的是( ) A.谐振峰值M r B.相位裕量γ C.增益裕量K g D.剪切频率ωc 12、设开环系统频率特性G(j ω)= 3) j (110ω+,则其频率特性相位移θ(ω)=-180°时对应频率ω为( ) A.1(rad/s) B.3(rad/s) C .√3(rad/s) D.10(rad/s) 13、开环系统频率特性G(j ω)=3) j 1(3ω+,当ω=1rad/s 时,其频率特性相角θ(1)=( )。 A.-45° B.-90° C.-135° D.-270° 14、.二阶振荡环节的对数频率特性相位移θ(ω)在( )之间。 A.0°和90° B.0°和-90° C.0°和180° D.0°和-180°

自动控制理论二第1--2章习题

自动控制理论(二) 第一、二章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 1、根据控制系统信号的形式,控制系统可分为________控制系统、________控制系统。 2、对于一个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和准确性。 3、信号流图中,节点可以把所有________的信号叠加,并把叠加后的信号传送到所有的________。 4、在发电机开环励磁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增加______和反馈元件就构成了闭环励磁控制系统。 5、单位斜坡函数t 的拉氏变换为______。 6、采用比例-积分-微分(PID )串联校正,可以兼顾系统的________与___________的改善。 7、常规控制器中定值元件的作用是产生 信号,其类型应与 来的信号一致。 8、根据控制系统元件的特性,控制系统可分为____ __ 控制系统、___ ___控制系统。 9、传递函数的组成与输入、输出信号无关,仅仅决定 于 ,并且只适于零初始条件下的 系统。 10、框图等效变换的原则是,保持变换后与变换前的___________量不变。 11、积分环节的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的 成正比。 二、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 确答案的字母填写在括号内。每题2分) 1、研究自动控制系统时常用的典型输入信号是( ) A .脉冲函数 B .斜坡函数 C .抛物线函数 D .阶跃函数 2、PID 控制器的传递函数形式是( ) A .5+3s B .5+3s 1 C .5+3s+3s 1 D .5+ 1 s 1+ 3、正弦函数sin ωt 的拉氏变换是( ) A . ω +s 1 B .2 2s ωω + C . 2 2s s ω+ D .2 2s 1ω+ 4、随动系统中常用的输入信号是抛物线函数和( ) A. 阶跃函数 B. 脉冲函数 C. 正弦函数 D. 斜坡函数 5、由电子线路构成的控制器如图,它是 ( ) A .PI 控制器 B .PD 控制器 C .PI D 控制器 D .P 控制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