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微电网光伏模拟器开题报告
光伏并网发电装置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光伏并网发电装置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光伏发电作为可再生能源的一种,受到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成本的降低,光伏发电已经逐渐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光伏发电具有波动性和不可调节性等特点,因此需要与电网进行紧密的耦合,实现光伏发电装置的并网运行。
为了能够更好地应对这一问题,开展光伏并网发电装置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内容1. 光伏发电装置原理及结构研究:包括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光伏发电装置的结构组成以及并网控制装置等方面的研究。
2. 光伏发电装置的控制策略研究:包括并网控制策略、功率控制策略等方面的研究,以实现光伏发电装置的安全、稳定运行。
3. 光伏发电装置的性能评估研究:包括功率输出率、效率、可靠性等方面的评估,以指导光伏发电产业的发展。
三、研究方法1. 理论分析方法:通过对光伏发电装置原理及结构的分析,揭示其内在的运行机理,为制定控制策略提供理论支持。
2. 实验方法:通过搭建实验平台,对光伏发电装置进行实验研究,对其性能进行评估。
3. 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模拟光伏发电装置的运行过程,对其性能进行分析和预测。
四、研究预期成果1. 光伏发电装置的并网运行控制策略:研究实现光伏发电装置的安全、稳定并网运行的控制策略,优化光伏发电系统的运行效率。
2. 光伏发电装置测试技术服务:研究建立光伏发电装置测试技术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全面的检测、评估、提高光伏发电装置质量和综合性能的技术支持。
3. 光伏发电装置运维保障技术:研究建立光伏发电装置运维保障技术服务平台,推动光伏发电装置的使用和运营,提高光伏发电的应用价值。
五、研究计划及进度安排1. 第一年:完成光伏发电装置原理及结构研究,搭建实验平台。
2. 第二年:完成光伏发电装置的控制策略研究,进行实验验证。
3. 第三年:完成光伏发电装置的性能评估研究,并建立测试和运维保障技术服务平台。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运行控制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运行控制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光伏发电作为一种可再生的、环保的新能源,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
光伏发电系统在发电时需要进行并网操作,将发电系统的电能输出与电网连接起来并向电网输送电能。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运行控制技术是光伏发电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其控制效果直接影响光伏发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运行控制技术,研究并优化光伏发电系统的并网控制策略,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和电能转换效率,从而实现光伏发电系统在电网中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三、研究内容
1.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运行原理
2.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电路模型与参数建立
3.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并网控制策略
4.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运行控制技术优化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综述法:对已有文献进行整理、分析、总结,了解目前光伏发电并网系统的普遍问题以及控制策略和技术发展现状。
2. 模拟实验法:利用Simulink等软件建立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模拟模型,并对光伏并网发电系统进行模拟实验,评估不同并网控制策略的效果,确定优化方案。
3. 现场实验法:在实际的光伏发电并网系统中,进行实际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运行控制技术研究,验证模拟实验的结果,并对实际系统进行优化。
四、研究意义
1. 优化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控制策略,提高其运行效率和稳定性,增强系统的电能转换能力。
2. 对于普及和推广光伏发电并网系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 为解决光伏发电并网系统中普遍存在的电力质量问题提供了一种基于控制策略优化的解决方案。
毕业设计光伏发电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用电量需求的分析和计算 确定光伏发电系统的形式
当地太阳能资源和气象地理条件数据的收 集、计算。如当地的经纬度,平均峰值日 照时数,年最长连续阴雨天数等
课题进度计划 工作安排为四个阶段,主要的工作安排如下 第一阶段(2014.2。24—2014.3。16):在这段时间里,需要撰写开题报告并完成英文文献的翻译, 了解与该课题相关的理论知识,通过查阅文献形成初步的设计方案. 第二阶段(2014.3。17—2014。4.27):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建立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分步骤的完 成各项设计任务,包括太阳电池阵列和蓄电池容量的确定、光伏发电系统相关配置的设计、直流变流 模块的设计。 第三阶段(2014.4.28-2014。5。18):各元器件的选型及设计内容的整理,开始进行设计说明书的 撰写。完成初稿。 第四阶段(2014.5.19—2014.6。01):在这最后的一个阶段主要是完成对设计内容的进一步修改, 完善设计方案.整理、打印、装订设计说明书。完成答辩的准备工作。 (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根据进度对时间作出具体的调整) 完成课题所需条件及落实措施:
指导教师意见:
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领导小组意见: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组长(签字):
年月
日
动力提供等领域的一种新型农业[8].光伏农业符合生物链关系和生物最佳生产原料能量系统要求,遵 循农产品生产规律并创新物质和能量转换技术,以达到智能补光、补水及调温的目的,而其产出的农 产品将比现有方式生产的产品更安全、更营养、更多产。
光伏与农业的产业融合,在理论和政策上得到支持,在实践中具备可行性。在我国,已经发展光 伏农业的有山东、陕西、海南等省份;在国外,德国、土耳其、孟加拉、巴基斯坦等许多国家均有 光伏农业成功先例。光伏与农业结合的形式有多种,如光伏蔬菜大棚、光伏畜牧养殖、光伏温室、 光伏生态灭虫、光伏水利等[9][10]。以光伏设施农业为例,光伏产品可以控制和模拟作物生长所需的 光谱和温度,结合有土、无土栽培和生物防控技术,智能补光、补水、调温,形成“棚内种植,棚外 发电”的“植物工厂”。又如光伏生态灭虫灯,具有很好的灭蛾效果,不用农药,生态环保,杀灭的蛾 虫还是养鸡极好的天然环保饲料.
基于DSP的数字光伏模拟器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DSP的数字光伏模拟器研究的开题报告摘要:随着光伏发电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光伏模拟器成为了研究光伏发电的重要工具。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光伏模拟器设计方案,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探讨。
首先介绍了数字光伏模拟器的定义、应用和发展现状,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和比较。
然后详细阐述了基于DSP的数字光伏模拟器的设计思路、关键技术和实现方法,并进行了仿真验证。
最后,本文总结了实现数字光伏模拟器的意义和价值,提出了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意见。
关键词:数字光伏模拟器;DSP;设计方案;仿真验证;研究展望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光伏发电是发展清洁能源的重要技术之一,具有无污染、无噪音、无机械运动等优点。
光伏模拟器作为一种模拟光照条件、评估光伏组件性能的工具,对于光伏发电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数字光伏模拟器是一种新兴的研究方法,通过计算机仿真实现光照条件下组件的工作状态和性能特性。
数字光伏模拟器能够精确的模拟光照条件,并实时监测、记录光伏组件的输出参数,为光伏发电系统设计、优化提供重要参考。
目前,国内外已有一些研究者在数字光伏模拟器的开发方面做出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如利用LabVIEW、Simulink等软件平台实现光伏模拟器控制与数据采集;利用FPGA等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提高光伏模拟器的精度和速度等。
但是,这些方法存在着成本高、性能差和应用局限等问题,不能满足现代光伏发电技术的需求。
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DSP的数字光伏模拟器设计方案,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探讨。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文的研究目标是设计一种基于DSP的数字光伏模拟器,并进行仿真验证。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数字光伏模拟器的定义、应用和发展现状;(2)基于DSP的数字光伏模拟器的设计思路和关键技术;(3)数字光伏模拟器的系统实现方案;(4)数字光伏模拟器的性能测试和仿真验证;(5)对数字光伏模拟器的实际应用进行探讨和展望。
大功率光伏特性模拟电源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大功率光伏特性模拟电源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其中,光伏发电是太阳能利用的一种主要方式,具有光污染小、维护成本低、生成电能无噪声等优点。
而光伏电池作为光伏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其电性能直接影响系统发电效率和稳定性。
因此,研究光伏特性模拟电源对于光伏系统的优化设计和电力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1. 光伏电池特性模拟:分析不同光照强度下光伏电池的电特性,并对电池参数进行测试和模拟。
2. 大功率光伏特性模拟电源设计:根据光伏电池的特性和电池组的需求,设计大功率光伏特性模拟电源。
涉及到电路中元器件的选型、电路参数的计算、电路拓扑的优化等方面。
3. 光伏发电系统电力质量分析:仿真目标光伏系统在不同负载条件下的电力参数,如电压、电流、功率因素等,对系统运行状态进行评估和分析。
三、研究意义1. 提高光伏电池特性分析和参数模拟的准确性,为光伏发电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2. 研制出大功率光伏特性模拟电源,可以为光伏组件及光伏发电系统的性能测试、功率评估和失效分析提供依据。
3. 对光伏发电系统的电力质量进行分析,发现电力问题并进行优化,实现光伏发电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
四、研究方法本课题主要采用理论分析和实验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1. 理论分析分析光伏电池的基本原理,推导出光伏电池的电特性方程式,并对光伏电池的参数进行理论计算。
2. 实验方法在实验室搭建光伏电池测试台,测量不同光照强度下电池的电特性,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
在此基础上,设计大功率光伏特性模拟电源。
三、总体进度安排1. 第一年:通过文献调研、理论模型建立等方法,完成对光伏电池特性分析和参数模拟。
2. 第二年:完成大功率光伏特性模拟电源的设计和实验验证。
3. 第三年:对光伏发电系统的电力质量进行分析和优化,并撰写论文。
四、预期成果1. 光伏特性模拟电源设计方案和实验验证结果。
2. 以论文形式发表在相关学术期刊上。
光伏发电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光伏发电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和环境问题的不断崛起,光伏发电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
光伏发电是通过光伏效应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方式,具有零排放、环保、可再生等优点。
然而,光伏发电系统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效率低、晴雨天气影响、储能难等。
因此,关键技术的研究是实现光伏发电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二、选题意义本课题的研究对于促进光伏发电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优化光伏发电系统的性能和效率、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代社会,光伏发电被广泛应用于家庭、商业和工业领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因此,研究光伏发电系统关键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三、研究内容本课题拟深入研究光伏发电系统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太阳能发电原理和技术:介绍光伏发电系统的基本原理、组成及电路结构等,包括光电转换器件、集光系统、逆变器等关键技术的原理。
2. 光伏发电系统建模与仿真:利用模拟软件对光伏发电系统的建模和仿真,对系统的性能进行优化和研究。
3. 光伏发电系统效率提升技术:通过控制光伏发电系统的温度、光照强度和输出电压等参数,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效率和功率输出。
4. 光伏发电系统优质组件的选择和设计:对光伏发电系统中的逆变器、电池组、电杆等重要组件进行选择和设计,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经济效益。
5. 光伏发电系统的储能技术:针对光伏发电系统的天气影响、电网波动等问题,研究光伏发电系统的储能技术,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拟采用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通过对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技术进行理论研究和仿真模拟,可以初步验证系统的可行性和优化方案。
而通过实验研究和数据分析,可以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更深入地探究光伏发电系统的关键技术,提高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五、预期结果本研究预计可以获得以下成果:1. 对光伏发电系统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初步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和优化方案。
光伏发电控制系统的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光伏发电控制系统的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光伏发电技术逐渐普及。
光伏发电是一种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技术,其具有环保、可再生、可持续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户用、商用和工业用途。
光伏发电控制系统是光伏发电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主要负责对电流、电压等参数进行监控和控制,确保光伏发电系统稳定运行。
因此,对光伏发电控制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对光伏发电控制系统进行实验研究,探究其运行机制和优化方法,以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三、研究内容1. 光伏发电控制系统的原理和组成2. 光伏发电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3. 光伏发电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性能测试4. 光伏发电控制系统的优化方法研究四、研究方法1. 文献调研:对光伏发电控制系统的相关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以明确研究背景和问题。
2. 系统设计:根据光伏发电控制系统的原理和组成,设计相应的电路和控制程序。
3. 硬件搭建:将设计好的电路和控制程序搭建成光伏发电控制系统。
4. 实验测试:对搭建好的光伏发电控制系统进行工作原理及性能测试。
5. 数据分析与优化:对测试结果进行数据分析,探究光伏发电控制系统的运行机制,并提出优化方法。
五、预期成果1. 光伏发电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2. 光伏发电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性能测试结果。
3. 光伏发电控制系统的优化方法和应用价值分析。
六、研究意义1. 探究光伏发电控制系统的运行机制,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2. 提高对可再生能源的认识,促进可持续发展。
3. 增强对控制系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为相关科研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
数字式光伏电池阵列模拟器的研究与设计的开题报告

数字式光伏电池阵列模拟器的研究与设计的开题报告摘要随着光伏电池技术的发展,数字式光伏电池阵列模拟器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主要研究数字式光伏电池阵列模拟器的实现方法和设计,分析了目前主流的数字式光伏电池阵列模拟器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新颖的设计方法。
该设计方法采用FPGA作为主控制器,针对不同类型的光伏电池阵列的特点,提出不同的算法,并且实现了更加精确和稳定的电压和电流输出。
同时,本文还对该设计方法的性能进行了测试和评估,并且得出了一些结论和建议。
关键词:数字式光伏电池阵列模拟器;FPGA;光伏电池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hotovoltaic cell technology, the research on digital photovoltaic cell array simulator become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his paper mainly researches on the implementation method and design of digital photovoltaic cell array simulator, analyzes the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mainstream digital photovoltaic cell array simulator, and proposes a novel design method. The design method uses FPGA as the main controller, proposes different algorithms for different types of photovoltaic cell arrays based on their characteristics, and achieves more accurate and stable voltage and current output. At the same time, this paper also tests and evaluate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design method, and draws some conclusions and suggestions.Keywords: digital photovoltaic cell array simulator; FPGA; photovoltaic cell一、研究背景光伏电池阵列模拟器是一种模拟太阳能电池板阵列的工具,可以帮助工程师预测不同规模的光伏电池阵列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性能,并且进行系统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流微电网光伏模拟器开题报告 1
直流微电网光伏模拟器研究 一、课题来源 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国家都已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为主。但这些 化石能源都是不可再生且及其有限的能源。据联合国能源署的报告称,以目 前地球上各国开采化石能源的速度和地球化石能源的存储量来计算,煤炭资 源可供开采 30 年,石油资源可供开采 30 年,天然气资源可供开采 50 年。 可以说未来五十年,人类将把地球上几亿年储存的化石能源消耗殆尽。而且 开采能源也会引发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可以说人类面临的不仅仅是能源的匮 乏,还有生存环境的挑战。在这种环境下开发新的清洁能源是迫在眉睫。 目前来说,最为清洁可靠的可再生能源当属太阳能。太阳能获取简单方 便,人类取之不尽。据相关计算,太阳每一秒钟发出的能量相当于地球上 1.3 亿亿吨煤燃烧产生的热量,而其中照射到地球表面的约为全球发电力总和的 20 万倍。更为关键的是太阳能发电没有废物排放,清洁绿色,利于人类生态 环境的保护,而其发电形式多种多样,不会受到空间地域的影响。从上个世 纪开始,各国已经开始了对太阳能的研究利用。上世纪 90 年代许多国家开 始实行光伏屋顶计划,开始了对太阳能的开发利用。但是总体来讲对太阳能 的利用还远远不够,因而研究出高效的太阳能发电系统是十分有必要的。 对于太阳能的开发利用主要需要解决其转换效率的问题。由于地区天气 变化,太阳能光伏阵列所处的环境光强温度是不断变化的。在不同的环境下, 光伏阵列的工作效率也不同。研究在各种环境下太阳能光伏阵列的工作状况 是提高太阳能光伏阵列转化太阳能效率的关键。但是由于光伏阵列占地面积 大、研究周期长、耗费资金巨大等问题,给光伏发电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 响。为了解决太阳能光伏发电研究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加快新能源的开 发研究与开发,早日解决全球能源匮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设计出一种直流 微电网光伏模拟器来满足生产、教学、科研的需要,因而提出本课题。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本课题的研究目的 太阳能的大规模应用将会是 21 时间的一个重要标志,日益恶化的环境 2
使人们认识到对于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的重要性。目前,传统的石化能源与经 济、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能源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但由于常 规能源有限性和分布不均衡,造成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能源供应不足。为了 解决能源需要和社会矛盾环境问题,研究直流微电网光伏发电就变得十分重 要。本课题研究直流微点网光伏模拟器,可以方便解决太阳能可以困难等问 题,而且在光伏发电领域加入对直流微电网的应用更加能将节能环保做到更 好。直流微电网与光伏发电都是未来全球能源发展的主流,开发这两方面的 技术可以对经济发展起到较为积极的作用。 在本课题中,将太阳能发电作为直流微电网中的一种微源。直流微电网 是通过一条公共直流母线将所有的微电源链接起来,这样燃料电池、光伏发 电、微型汽轮机、风力发电等微电源通过一个集中的 DC/AC 换流装置与大电 网相连,这部分结构与交流微电网较为不同。通过光伏模拟器加快对太阳能 光伏发电的快发,通过直流微电网更加有效的对光伏发电产生的电能进行使 用,将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与节能环保结合起来共同发展。 2、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由于直流微电网是通过一条公共直流母线将所有的微电源链接起来,故 而相比于交流微电网,直流微电网具有以下几点优势:(1)直流微电网系统 成本和损耗将大幅度减少。在直流微电网中,直流母线与各种微型电源的连 接形式更为方便、简单。不需如同交流电网那样考虑电源的输出电压的频率、 相位等。直流微电网只需经过一次 DC/DC 或者 AC/DC 变流转换,而且直流 母线与大电网之间的连接也只需经过一次 DC/AC 逆变装置,可以说直流微电 网将使供电系统更加简单可靠。(2)直流微电网中各微电源更容易实现协调 控制。控制直流微电网只需控制直流母线电压,对潮流的控制更大程度上也 与电流控制有关。(3)与交流微电网相比,直流微电网中的换流装置要少了 不少,这就大大降低了系统成本和能量损耗。(4)在先进的配电系统中,如 果能应用直流微电网,可以把太阳能光伏发电所产生的直流电直接提供给家 庭或者企业的电子设施,能够更加有效的利用太阳能。 研究直流微电网光伏模拟器,将对光伏发电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也是现今人类解决能源问题、环境问题的一种解决思路。 3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近几年,国际上光伏发电发展速度很快,美国、 以及日本制定了庞大 的光伏发电发展计划。直流微电网光伏发电系统也受到广泛关注。1997 年美 国提出“百万屋顶计划”,美国连续三年光伏产业均高于 30%。1974 年比本执 行“阳光计划”,投资 5 亿美元,一跃成为世界太阳电池的生产大国。1997
年又宣布 7 万光伏屋顶计划,到 2010 年将安装 7600MW 太阳电池。 我国的光伏发电系统也发展迅速。从 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太阳能光伏 技术迅速发展,以每年 30%-40%的速度持续高速度增长。特别是 2002 年近 800 个无电乡政府用电问题被解决。一直到今天,国内五大发电集团也将发展光 伏发电作为一项主要的工作在发展。总体来说我国光伏发电发展速度快,但 是和国外还有一定差距。 对于微电网技术,现在研究走在前列的也是经济发达的国家。在美国从 城市到农村都有微电网的应用。美国加州分布式电源综合测试项目是美国首 个微电网商用项目,包含各类光伏电池、蓄电池等微电源。而美国 MADriver 乡村微电网虽然分布式微源较少,但也已经投入商业用途。在日本,仙台微 电网、爱知微电网、京都微电网等都已经投入使用。为日本能源供给多样化、 环保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我国的微电网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家能源局也计划在“十二五”期 间建设 30 个微电网示范工程,各级政府已经出台了一些支持性政策,自下而 上推动力越来越显著。在国家 863 和 973 计划中都分别支持了微电网的研究 合肥工业大学于 2006 年建成全国第一个微电网实验室,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分布式发电系统电能质量问题;分布式发电系统仿真的动态模型和稳态模型; 分布式发电系统安全经济运行分析与能量管理等。2007 年 11 月,意大利环 境国土与海洋部与上海交大太阳能发电机制冷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联合启动 了中意绿色能源建筑实验室建设,将实施太阳能、风能、分布式能源系统的 微电网集成系统、楼宇冷热电联产技术、零排放节能住宅等先进建筑能源系 统。总的来说,微电网技术满足我国未来能源发展的需要,也必将为我国的 能源事业做出重要贡献。 4
四、本课题采用的实施平台及课题拟采用的路线、方针 本设计主要对光伏发电系统中的直流微电网光伏发电的模拟研究,研究 国内外直流微电网光伏发电的发展和发展方向。设计中对直流微电网与光伏 模拟器有充分全面的介绍,且利用数学物理建模得出太阳能电池的模型,使 用 MATLAB 软件对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特性曲线进行仿真验证。设计中研究了一 种数字的光伏模拟器,这种模拟器使用 TMS320F28335 控制器,系统硬件包 括功率电路、检测电路、驱动电路。该模拟器的核心部分是光伏阵列特性跟 踪,也就是输出工作点的确定。这个输出工作点就是光伏输出特性和负载特 性曲线的交点,不同的负载伏安特性曲线不同曲线的交点也就不一样。控制 模块需要通过一定的算法来迅速找到这些工作点,让系统稳定在这个工作点 上,当负载或者光伏曲线变化时,模拟器可以快速找到新的工作点并且稳定 运行。利用该系统是研究直流微网实验系统,这个系统将光伏模块发出的电 接入到 48V 的直流母线中,在直流母线上还有超级电容、蓄电池等储能模块 及三相逆变模块,系统中光伏模拟器接入具有最大功率跟踪功能的 BOOST 电路,故而这个光伏模拟器能够迅速稳定工作在最大功率点。
五、进度安排 主要包括课题调研及查阅资料,开题报告,毕业论文(设计)撰写,毕 业论文(设计)答辩和评分等阶段。 第一阶段:材料搜集阶段 时间安排:2013年12月11日——2013年12月30日 第二阶段:讨论分析实验阶段 时间安排:2014年1月1日——2014年4月1日 第三阶段:论文初稿形成阶段 时间安排:2014年4月2日——2014年5月10日 第四阶段:论文修改阶段 时间安排:2014年5月10日——2014年5月20日 第五阶段:论文答辩及装袋阶段 时间安排:2014 年 5 月 20 日——2014 年 6 月 2 日 5
六、参考文献 [1] 钱 伯 章 . 世 界 能 源 消 费 现 状 和 可 再 生 能 源 的 发 展 趋 势 ( 上 )[J] , 节 能 与 环 保.2006(3):8-11. [2] 吴理博.光伏并网逆变系统综合控制策略研究及实现[D].清华大学博士学位论 文.2006. [3] 李华.MCS-51 系列单片机实用接口技术[M] .北京:北航出版社.2003:28-35.
[4] 赵宏,潘俊民.基于 BOOST 电路的光伏电
池最大功率点跟踪系统[J].电力电子技术, 2004(6). [5] 欧阳名三,余世杰,沈玉梁,王飞,苏建徽,赵为,夏小虎.具有最大功率点跟踪 功能的户用光伏充电系统的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3,19(6):272-275. [6] Marnay C, Robio F J, Siddiqui A S. Shape of themicro-grid[C]. IEEE Pow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