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理论指导:淋病奈瑟菌的致病物质

合集下载

淋病实验室诊断

淋病实验室诊断
采集眼结膜分泌物
标本的运送
淋球菌的抵抗力弱,对热敏感,不耐干燥。 取材后标本若不能立即接种于选择培养基上, 需采用运送系统。置于非营养性运送培养基中 的标本应在12小时内送到实验室,接种于选择 培养基,分离阳性率可达90%以上。超过12小时 则分离阳性率下降。
2、显微镜检查
1.染色涂片的制备: 涂片方法
(2).淋球菌对外界理化因素抵抗力均差, 在完全干燥环境中只存活1-2小时,室温存 活1-2天,50℃时存活5分钟。附着于衣裤 能存活18-24小时。
(3).淋球菌为需氧菌,对培养的要求较高, 普通培养基不易生长, 在含有动物蛋白的 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4).能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 (5).生长过程中产生氧化酶。还产生自溶酶。
对排列,邻近面扁平或略凹陷。无芽 孢、无鞭毛。
(2).大小为0.6-0.8μ m。 (3).革兰氏染色阴性,呈粉红色。 美蓝染色呈蓝色。 急性炎症期病人,细菌多在患者 分泌物的白细胞胞浆中。慢性炎症期
2、生物学特性
(1).淋球菌适宜在潮湿、温度为3536℃、含5-7%二氧化碳的条件下生长。生 长最适为7.2。
涂片经火焰固定
革兰染革色兰: 染色:
⑴第一液(结晶紫)染30~60秒,流水冲洗数秒; ⑵第二液(碘液)染60秒,水洗;
⑶第三液(95%乙醇)脱色30~60秒,水洗;
⑷第四液(复红)复染30秒,水洗。
革兰染色:细胞内革兰阴性双球菌
直接显微镜检查的临床意义
男性淋菌性尿道炎的尿道标本 敏感性及特异性可高达95%~99%,具诊断价值。
显微镜检查ຫໍສະໝຸດ 革兰染液 美兰染液 染 色方姬法姆: 萨染液

荧光抗体
革兰染色为一传统方法,因简便、快捷及价廉、仍然 为最广泛采用的方法。革兰染色将菌分为二大类,即染成 紫色的革兰阳性菌及染成红色的革兰阴性菌。

淋病的发病机理是什么

淋病的发病机理是什么

淋病的发病机理是什么淋病是一种由淋病奈瑟菌(简称淋球菌)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其发病机理较为复杂。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淋病奈瑟菌的特点。

淋球菌是一种革兰阴性双球菌,它通常呈咖啡豆状,成双排列。

这种细菌对于环境的抵抗力较弱,在干燥环境中 1 到 2 小时就会死亡,在高温或者低温条件下也难以存活,但是在人体温暖湿润的环境中却能够迅速繁殖生长。

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性接触。

当一个健康人与淋病患者发生性接触时,淋球菌就有了入侵的机会。

在性活动中,淋球菌可以通过黏膜表面,如男性的尿道、女性的宫颈等部位进入人体。

对于男性而言,由于尿道相对较长,细菌从尿道口侵入后,会沿着尿道黏膜上皮细胞逐渐向内移动。

在这个过程中,淋球菌会分泌一些酶类物质,这些酶能够破坏人体细胞之间的连接,帮助细菌进一步深入组织。

随着细菌的不断繁殖,炎症反应逐渐加剧。

男性患者最初可能会感觉到尿道口灼热、瘙痒,随后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尿道口还会有脓性分泌物排出。

对于女性来说,由于生理结构的特殊性,淋病的症状往往不如男性明显。

淋球菌可以感染宫颈、尿道、前庭大腺等部位。

宫颈感染后,可能仅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或者出现轻微的下腹坠胀感。

如果炎症向上蔓延,引起盆腔炎,就可能会出现腹痛、发热等症状。

而尿道感染则可能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类似男性的症状。

除了性接触传播,淋病还可能通过间接接触传播。

比如接触了被淋病患者分泌物污染的衣物、毛巾、被褥等,但这种传播方式相对较少见。

当淋球菌进入人体后,人体的免疫系统会立即做出反应。

白细胞会聚集到感染部位,试图消灭入侵的细菌。

然而,淋球菌具有一些特殊的机制来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

它的表面抗原可以不断发生变异,使得免疫系统难以识别和清除。

此外,淋球菌还能抑制白细胞的吞噬作用,从而在人体内得以存活和繁殖。

在淋病的发展过程中,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病情可能会进一步加重。

淋球菌可以侵袭周围的组织和器官,引起附睾炎、精囊炎、前列腺炎等并发症。

淋病是由奈瑟淋球菌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化脓性传染性疾...

淋病是由奈瑟淋球菌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化脓性传染性疾...

1、急性尿道炎: 、急性尿道炎: 早期前尿道炎:
症状:尿道口、舟状窝处轻痒、热,尿痛。 体征:尿道口轻度红肿,2~3天加重, 分泌物由稀薄变为黄白或黄绿色脓液。
晚期后尿道炎: 2周后出现。
-主要是排尿刺激症状(尿频、尿急、尿痛) 加重,甚至终末血尿。 -会阴部不适感或钝痛和压迫感。
2、附睾炎、前列腺炎、精囊炎 -附睾炎、精囊炎:肿痛 -前列腺炎: 腰痛、会阴部坠胀感 患者精神负担很大,严重可引起神经官 能症。
+ 淋球菌
七、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
及时、足量、彻底(夫妻双方、性伴治疗) 及时、足量、彻底(夫妻双方、性伴治疗) 常用药物:头孢类 大观霉素 喹诺酮类 四环素类(孕产妇及儿童禁用) 由于我国抗药性淋球菌株感染已超过5%,所以, 治疗时青霉素已不再作为首选药物。
用药方案
淋菌性尿道炎:头孢去松钠 0.25 im. 大观霉素 4.0 im. 淋菌性眼炎:头孢去松钠 0.25 im. qd. ×7 大观霉素 4.0 im. qd. ×7 其他非尿道的局部感染: ×10 播散性淋病: ×2~4 w
淋菌性尿道炎与非淋菌性尿道炎鉴别表
淋菌性尿道炎 潜伏期 全身症状 尿道分泌物 WBC内G双球菌 病原体培养 + 淋球菌 CT或UU 念珠菌 阴道毛滴虫 平均3~5天 偶见 量多,脓性 非淋菌性尿道炎 念珠菌性尿道炎 滴虫性尿道炎 (CT或UU引起) 1~3周 轻或无 无 少或无,稀薄 粘液 不定 无 无 多,黄,粘稠 或乳酪样 不定 无 无 多,黄,稀薄 泡沫状 尿道刺激症状 多见
六、愈合及预后
男性症状及体征消失,尿沉渣无白细胞。 女性症状及体征消失。
尖锐湿疣
condyloma acuminatum
一、概述: 概述:

细菌学各论习题----免费

细菌学各论习题----免费

细菌学各论一、选择题A型题:1、A群溶血性链球菌粘附宿主细胞的物质是A.链激酶B.链道酶C.溶血毒素D.脂磷壁酸E.M蛋白2、肺炎球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A.荚膜B.脂多糖C.外毒素D.内毒素E.溶血毒素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具有重要鉴定意义的指标是A.菌落特点B.革兰染色镜检C.检测SPAD.发酵葡萄糖E.检测血浆凝固酶4、脑脊液离心后取沉淀物涂片染色,镜检发现白细胞内外均有革兰阴性双球菌,该病人可初步诊断为A.结核型脑膜炎B.流行性脑脊髓膜炎C.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D.流行性乙型脑炎E.脱髓鞘脑脊髓膜炎5、鉴定致病性肠道杆菌的主要依据是A.革兰染色和菌落特征B.抗原特性和生化反应C.革兰染色和血清学检察D.革兰染色和生化反应E.动物实验和血清学检查6、沙门菌对乳糖发酵反应的结果是A.产酸不产气B.产气不产酸C.既产气又产酸D.不产气不产酸E.产碱不产气7、下列细菌引起食物中毒但临床上患者不表现急性胃肠炎症状的是A.葡萄球菌B.肠炎沙门菌C.肉毒梭菌D.产气荚膜梭菌E.变形杆菌8、下列疾病中,人主要通过隐性感染获得免疫力的是A.猩红热B.肺炭疽C.痢疾D.白喉E.霍乱9、伤寒病的恢复主要依赖于A.细胞免疫B.体液免疫C.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D.抗生素的作用E.补体的作用10、结核分支杆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A.内毒素B.外毒素C.类脂质D.蛋白质E.多糖11、SPA能与下列哪一项非特异性结合A.人IgG的Fc段B.人IgG的Fab段C.人IgG1、IGg2、Ig4的Fc段D.人IgM的Fc段E.人IgA的Fc段12、Dick试验有助于诊断A.肠热症B.风湿热C.产褥热D.猩红热E.系统性红斑狼疮13、引起抗生素相关的假膜性肠炎的常见细菌是A.链球菌B.肠炎沙门菌C.艰难梭菌D.蜡样芽孢杆菌E.肉毒梭菌14、初步鉴别病原性肠道杆菌与非病原性肠道杆菌的主要依据A.是否分解乳糖B.是否具有鞭毛C.是否具有菌毛D.是否发酵葡萄糖E.是否具有芽孢15、迟缓发酵乳糖的志贺菌是A.福氏志贺菌B.宋内志贺菌C.鲍氏志贺菌D.痢疾志贺菌E.以上都不是16、霍乱肠毒素作用于小肠粘膜上皮细胞,使胞内腺苷环化酶活性增加,促进胞内A.cAMP含量升高B.A TP含量升高C.cAMP含量降低D.cGMP含量升高E.cAMP含量降低17、长期使用抗生素易引起A.无芽孢厌氧菌感染B.厌氧芽孢菌感染C.病毒感染D.缺陷病毒感染E.梅毒螺旋体感染18、LD50最小的毒素是A. 破伤风痉挛毒素B.白喉外毒素C.TSSTD.肠毒素E.肉毒毒素19、控制炭疽芽孢杆菌产生毒素能力的因素是A.染色体B.噬菌体C.质粒D.侵袭性酶E.毒素20、布鲁菌与结核分支杆菌的主要区别是A.可在巨噬细胞内生长B.致病性与超敏反应有关C.可通过血流播散D.具有较强的繁殖扩散能力 E.具有荚膜21、具有“两端钝圆并浓染的革兰阴性短杆菌”形态特征的细菌是A.布鲁菌B.鼠疫耶氏菌C.铜绿假单胞菌D.嗜肺军团菌E.百日咳鲍特菌B型题:A.狄克试验B.抗O试验C.Ascoli试验D.锡克试验E.血浆凝固酶试验22、用于风湿热的辅助诊断23、测定机体对猩红热有无免疫力24、测定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性A.血浆凝固酶B.自溶酶C.神经氨酸酶D.链激酶E.DNA多聚酶25、致病性葡萄球菌产生26、脑膜炎奈瑟菌产生27、化脓性链球菌产生A.肠热症可能性大B.肠热症可能性小C.肠热症早期或交叉反应D.预防注射或回忆反应 E.细胞免疫功能低下28、肥达试验O、H凝集效价均高于正常29、肥达试验O、H凝集效价均低于正常30、肥达试验O凝集效价低,H凝集效价高31、肥达试验O凝集效价高,H凝集效价低A.TSSB.食物中毒C.假膜性肠炎D.毒血症E.败血症32、破伤风梭菌33、产气荚膜梭菌34、无芽孢厌氧菌C型题:A.金黄色葡萄球菌B.乙型溶血性链球菌C.两者均可D.两者均无35、引起皮肤化脓性炎症36、引起食物中毒37、引起急性肾小球肾炎A.扩散因子B.溶血素C.两者均可D.两者均无38、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产生39、结核分支杆菌产生40、肺炎链球菌产生41、脑膜炎奈瑟菌产生A.大肠埃希菌LTB.大肠埃希菌STC.两者均可D.两者均无42、与霍乱肠毒素有共同抗原43、能激活腺甘环化酶,使cAMP增高44、能激活鸟甘环化酶,使cGMP增高45、可导致腹泻多选题:46、致病性葡萄球菌的特征是A.血浆凝固酶阳性B.不发酵甘露醇C.产生金黄色色素D.耐热核酸酶阳性E.具溶血性47、常用于鉴别肺炎链球菌与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的试验是A.胆汁溶菌试验B.分解菊糖试验C.Optochin敏感试验D.小白鼠毒力试验E.荚膜肿胀试验48、淋病奈瑟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有A.菌毛B.荚膜C.内毒素D.IgA蛋白酶E.磷壁酸49、快速诊断流脑的方法有A.对流免疫电泳B.协同凝集试验C.出血瘀点涂片染色镜检D.脑脊液涂片镜检E.脑脊液分离培养50、能引起婴幼儿和旅游者腹泻的重要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是A.ETECB.EPECC.EIECD.EHECE.EIEC+EHEC51、下列疾病适宜取血液标本进行微生物检查的是A.细菌性心内膜炎B.流行性脑脊髓膜炎C.细菌性痢疾D.布鲁菌病E.伤寒52、容易发生自溶现象的细菌是A.大肠埃希菌B.流感嗜血杆菌C.溶血性链球菌D.脑膜炎奈瑟菌E.肺炎链球菌53、常见通过隐性感染获得免疫力的疾病有A.流乙脑B.脊髓灰质炎C.流脑D.结核E.白喉54、容易发生耐药性变异的细菌有A.甲型溶血性链球菌B.结核分支杆菌C.痢疾志贺菌D.金黄色葡萄球菌E.铜绿假单胞菌55、常见引起败血症的细菌有A.破伤风梭菌B.B群溶血性链球菌C.金黄色葡萄球菌D.流感嗜血杆菌E.炭疽芽孢杆菌二、填空题56.SPA是存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种_________________蛋白质,其能与IgG的_______________非特异性结合。

淋病的病因

淋病的病因

淋病的病因
淋病(gonorrhea)是由淋球菌所引起的一种泌尿生殖器粘膜传染性炎
症疾病,通过性接触直接传染。

由于淋病发病率最高,妇女患者多数
为无症状的带菌者,加之产青霉素酶的抗药菌株和由染色体介导的对
多种抗生素产生抗药性菌株的出现,使淋病的防治发生困难,成为当
前性传播疾病中的重点疾病。

病因
病原菌为淋球菌,又称奈瑟淋球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双球菌,呈
卵圆形或肾形,成对排列,其接触面平坦或稍凹,直径约0.6~0.8um,常存在于多形核白细胞的胞浆内。

淋球菌离开人体后不易生长,对理
化因子的抵抗力弱,摄氏42度存活15分钟,50℃只存活5分钟;在完全
干燥的环境中1~2小时即死亡,但在不完全干燥的环境和脓汁中则能
保持传染性10余小时,甚至数天。

对一般消毒剂亦很敏感,1:4000硝
酸银溶液7分钟死亡,1%苯酚1~3分钟死亡,0.1%升汞溶液可使其迅
速死亡。

病原性球菌 淋球菌(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件)

病原性球菌 淋球菌(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件)
脂多糖抗原:与其它革兰阴性菌的LPS相似。 外膜蛋白抗原:包括PI、PII和PIII。PI为主要外膜蛋白。
淋病奈瑟菌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致 主要为菌毛、内毒素、PI


外膜蛋白和IgA1蛋白

酶等。
人类淋病,人类
所 致 是淋病奈瑟菌 疾 病 的唯一宿主。
淋病患者。可见外生殖器大量脓性分泌物。
淋菌性眼结膜炎
分离培养与鉴定
快速诊断法
淋病奈瑟菌
(四)防治原则
1、卫生宣教,防止不正当两性关系 2、早发现、早诊断及彻底治疗 3、新生儿用1%硝酸银滴眼 4、治疗首选青霉素
淋病奈瑟菌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人类对淋病奈瑟菌的感染无天然抵抗力。多数患者病后可产

性 生相应的细胞免疫和特异性IgM、IgG和分泌型IgA抗体的体液
免疫,但免疫不持久,再感染和慢性患者较多见。
淋病奈瑟菌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标本采集
可采集泌尿生殖道脓性分泌物或子宫颈口表面分泌物。
检查方法
直接涂片镜检
淋球菌
课程目标
2.熟悉
淋球菌的生物学 特性及免疫性。
1.掌握
淋球菌致病性及防治原 则。
3.了解
淋球菌临床标本采集与 及微生物学检查。
淋病奈瑟菌
(一) 生物学特性
形态染色
形态与脑膜炎奈瑟菌相似,常成双排列。 脓汁标本中,大多数淋病奈瑟菌常位于中 性粒细胞内。但慢性淋病病人的淋病奈瑟 菌多分布在细胞外。
培养
专性需氧,初次分离培养时须供给5% CO2。营养要求高,巧克力(色)血 琼脂平板是首选的培养基。
此图为尿道分泌物涂片,在中性 粒细胞内可见G-成双排列的球菌。

淋病的发病机理是什么

淋病的发病机理是什么

淋病的发病机理是什么淋病是一种由淋病奈瑟菌(简称淋球菌)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要了解淋病,首先得搞清楚它的发病机理。

淋病奈瑟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双球菌,它的形态与脑膜炎奈瑟菌相似。

这种细菌常常存在于急性尿道炎与阴道炎的脓性分泌物的白细胞中,细胞内的位置多在中性粒细胞的胞浆内,慢性期则在细胞外。

淋球菌表面有菌毛,它能够帮助细菌黏附到宿主细胞上,这是感染开始的关键一步。

当淋球菌通过性接触进入人体后,会首先侵袭人体的柱状上皮细胞和移行上皮细胞。

比如,在男性,淋球菌常常首先附着并侵入尿道前段的柱状上皮细胞;而在女性,淋球菌则容易侵袭尿道和子宫颈的柱状上皮细胞。

淋球菌的入侵会引发一系列的炎症反应。

细菌会释放一些内毒素和外毒素,这些物质能够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炎症细胞的聚集和炎症介质的释放。

白细胞会涌向感染部位,试图清除细菌,但同时也会导致组织的损伤和炎症的加重。

在男性,淋病的发病过程相对较为典型。

感染后,一般经过 2 至 10 天的潜伏期,就会出现急性尿道炎的症状。

患者会感觉到尿道有瘙痒、灼热感,随后会出现尿道口红肿、有稀薄的黏液流出。

随着病情的发展,黏液会逐渐变成黄色脓性分泌物,量也会增多。

患者在排尿时会感到疼痛,疼痛还可能会向阴茎头部放射。

如果病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炎症可能会蔓延到后尿道,引起前列腺炎、精囊炎、附睾炎等并发症。

女性淋病的症状相对较不典型,这也是女性淋病容易被忽视和延误诊断的原因之一。

感染后,女性可能会出现尿道炎、宫颈炎、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等症状。

尿道炎的表现为尿道口红肿、有脓性分泌物、尿频、尿急、尿痛等;宫颈炎则可能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有异味、性交出血等;子宫内膜炎和输卵管炎可能会导致下腹疼痛、月经失调、不孕等严重后果。

在儿童,淋病的感染途径主要是通过间接接触被污染的物品,比如被污染的毛巾、衣物等。

女童感染后,可能会引起外阴阴道炎,表现为阴道有脓性分泌物、外阴红肿、疼痛等;男童则可能会出现尿道炎、附睾炎等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致病物质是表面结构,如菌毛、荚膜、外膜蛋白以及内毒素和lgA1蛋白酶。lgA1蛋白
酶能破坏黏膜表面存在的特异性lgA1抗体,有利于淋病奈瑟菌黏附至黏膜表面。PI可直接
插入中性粒细胞的膜上,严重破坏膜绪构的完整性,导致膜损伤。菌毛和荚膜具有抗吞噬作
用。
淋病奈瑟菌主要侵犯黏膜,尤其对单层柱状上皮和移行上皮细胞(如前尿道、子宫宫颈、
后尿道、膀胱黏膜)有很强的亲和力。淋病奈瑟菌侵入前尿道或宫颈后,借助菌毛、外膜蛋
白)黏附到柱状上皮细胞的表面进行繁殖,之后被柱状上皮细胞吞饮,进入细胞内大量繁殖,
导致细胞损伤裂解。淋病奈瑟菌再移至黏膜下层,通过内毒素与补体lgM等协同作用,诱导
中性粒细胞聚集和吞噬,引起局部急性炎症,形成典型的尿道脓性分泌物。当细菌进入尿道
腺体和隐窝后,潜藏的细菌可引起慢性淋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