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病奈瑟菌
淋球菌治疗方案

一、概述淋球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主要由淋病奈瑟菌引起。
淋球菌感染可引起男性尿道炎、前列腺炎、附睾炎等,女性宫颈炎、尿道炎、盆腔炎等。
淋球菌感染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慢性淋病、淋病性关节炎、淋病性心内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本文将对淋球菌治疗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二、诊断淋球菌感染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1. 病史:了解患者是否有不洁性行为、性伴侣感染等情况。
2. 临床表现:男性常见症状为尿道口红肿、疼痛、脓性分泌物;女性常见症状为宫颈充血、疼痛、脓性分泌物。
3. 实验室检查:(1)淋球菌培养:采集尿道分泌物、宫颈分泌物等,进行淋球菌培养,阳性可确诊。
(2)淋球菌抗原检测:采集尿道分泌物、宫颈分泌物等,进行淋球菌抗原检测,阳性可确诊。
(3)淋球菌DNA检测:采集尿道分泌物、宫颈分泌物等,进行淋球菌DNA检测,阳性可确诊。
三、治疗方案淋球菌治疗方案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健康教育。
1. 药物治疗(1)首选药物:喹诺酮类药物,如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
喹诺酮类药物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淋球菌敏感度高。
(2)次选药物: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等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对淋球菌具有较强抗菌作用,但耐药性逐渐增加。
(3)联合用药: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患者,可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与阿奇霉素、红霉素等联合用药。
2. 手术治疗(1)前列腺炎、附睾炎等并发症:对于病情严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2)慢性淋病:慢性淋病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前列腺切除术、附睾切除术等。
3. 健康教育(1)性教育:普及性知识,提高患者对淋球菌感染的认识。
(2)安全性行为:提倡安全性行为,减少不洁性行为,降低感染风险。
(3)定期检查:鼓励患者定期进行性病检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四、治疗注意事项1. 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切勿自行停药或减量。
2. 药物治疗期间,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
粘膜奈瑟菌简介

粘膜奈瑟菌简介淋病的病原体是淋病奈瑟菌,又称淋病双球菌、淋球菌、淋菌。
本菌是奈瑟于1879年首先发现的。
它与脑膜炎奈瑟菌、粘膜奈瑟菌、干燥奈瑟菌、微黄与浅黄奈瑟菌同属奈瑟菌属,是一群革兰氏阴性双球菌。
人是奈瑟菌属的天然宿主,但对人致病的只有淋病奈瑟菌及脑膜炎球菌。
淋病菌多侵犯尿道粘膜,常位于中性粒细胞内,其他的均存在于鼻咽腔粘膜,位于细胞外,其生化反应各异,可资鉴别。
生物学特征形态与染色淋病奈瑟菌形态与脑膜炎球菌相似。
革兰染色阴性,圆形或卵圆形,直径约为0.8μm。
常呈双排列,菌体相接触面略凹陷,形似一对咖啡豆。
急性淋病患者标本涂片镜下观察时,淋病奈瑟菌,革兰染色,X1500淋病奈瑟菌多存在于中性粒细胞内,慢性淋病时则多在细胞外。
淋病奈瑟菌无鞭毛,但有菌毛,不形成芽胞,分离初期有荚膜。
培养特性淋病奈瑟菌呈卵圆或豆状,常成双排列,邻近面扁平或稍凹,像两瓣黄豆对在一起,大小0.6μm×0.8μm。
革兰氏染色阴性,呈粉红色,美蓝染色呈蓝色。
急性炎症期细菌多在患者分泌物的少部分中性粒细胞的胞浆中,慢性期则多在细胞外,且有些可呈单个球形或四联状。
人工培养后形态亦常呈球形、单个、成双或四联排列。
淋病奈瑟菌较为娇嫩,酶系统不完整,初代培养普通培养基不易成功,需在含有动物蛋白的培养基上,且含有5%~10%二氧化碳的条件下才能生长。
淋病奈瑟菌在血琼脂培养基孵育24小时后,可形成直径0.5~1mm的圆形稍隆起、灰褐色、湿润光滑、半透明、边缘呈花瓣状、有粘性的露滴状菌落。
生化反应淋病奈瑟菌的生化反应不发达,只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不分解麦芽糖及蔗糖。
藉助上述生化特性亦可与脑膜炎球菌及其他奈瑟菌相鉴别。
能产生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在诊断上有一定意义。
抗原构造淋病奈瑟菌抗原构造复杂,主要菌体表面抗原有:1.菌毛(pili)菌毛蛋白分子量为17103~21103。
蛋白氨基端富含疏水性氨基酸,序列保守。
近中端的氨基酸序列同样较保守,免疫原性不强。
淋病奈瑟球菌可以治愈吗

淋病奈瑟球菌可以治愈吗文章目录*一、淋病奈瑟球菌可以治愈吗*二、引起淋病的病因有哪些*三、淋病的预防方法有哪些淋病奈瑟球菌可以治愈吗1、淋病奈瑟球菌可以治愈吗淋病奈瑟球菌是可以治愈的,但是治疗淋病的方法和药物还是有很多种的,作为淋病的患者来说,最根本的方法还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治疗,只有对症下药了才能够早日治疗淋病,避免淋病给大家的困扰哦。
2、淋病患者日常如何护理2.1、检查配偶淋病患者在治疗的同时,其配偶也应到医院进行性病检查,以便发现问题,夫妻同治,尽早痊愈。
2.2、夫妻同治夫妻双方一同治疗,由于该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所以当夫妻双方中其中一方患病后,另一方也应该要一同进行治疗。
2.3、严禁性生活淋病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应绝对禁止性生活,以免引起生殖器官充血水肿,使症状加剧,更主要的是淋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以防传染给他人。
3、淋病会给患者造成哪些危害3.1、诱发男性不育症。
淋病逆行感染,感染到男性前列腺、精囊炎、附睾,使精子发生反常,就会患不育症。
3.2、致使性功能妨碍。
淋病如得不到及时医治,易呈现性欲减退、勃起不坚、阳痿、早泄及神经衰弱等表现。
3.3、排尿妨碍。
尿线纤细、射程短,乃至尿潴留。
尿痛细微,排尿时仅感到尿道火热或轻度刺痛,常可见终末血尿。
尿液通常通明,但可见淋菌丝浮游于其间。
尿道口红肿,灼痛,流粘脓液等。
3.4、并发别的病症。
如尿道炎、尿道周围安排炎和脓肿、包皮腺炎、输精管炎、精囊炎、鞭膜积液、睾丸炎、前列腺炎、龟头包皮炎等。
淋球菌也可经血行播散,致使关节炎、肝炎,严重的可危及生命。
引起淋病的病因有哪些1、自身免疫力低下淋病的病因之一就是自身免疫力低下,主要是指非性接触传染。
这些患者一般是通过接触患者的分泌物,或是被污染了的用具,比方说毛巾、脚布脚盆、衣被等,甚至是接触到患者使用过的厕所的马桶圈也可能会被传染。
2、不洁性接触淋病主要是通过性接触传染,因此,不洁的性接触是导致淋病的一大原因。
淋 病

淋病淋病(gonorrhea)是由淋病奈瑟菌(Neisseria gonorrhoeae,简称淋球菌)引起的经典性病之一。
人类是淋球菌唯一的自然宿主,主要通过性接触而传播。
感染淋病之后,患者发生泌尿生殖系统的损害,表现为尿道炎和宫颈炎,以及附睾炎、盆腔炎等并发症。
患者主要是年轻的成人,身心健康受到损害,影响生产劳动,特别是女性还可由于并发症造成不育、宫外孕等严重后果。
淋病常见,在世界范围流行;据近来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每年约有6200万新病例发生。
在欧洲淋病的发病率下降很快,在瑞典、德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几乎得到控制,发病率约为10/10万;而在北美发病率下降要慢,美国1996年报告为325883例(122.8/10万)。
一些发展中国家淋病流行问题仍很严重,非洲妊娠妇女中淋病感染占2%~20%,越南北部为0~3%,南部为0.7~1.7%。
我国目前淋病在性病发病中居首位,1996年全国报告为202620例(17.3/10万),近2年仍有上升的趋势。
据一些城乡健康妇女调查,其患病率约0.3~0.5%左右。
临床症状:男性淋病:潜伏期1~14天(平均3~5天),表现为淋菌性尿道炎,尿道口红肿、尿道有脓性分泌物、尿痛、排尿困难。
少数病例感微热和疲乏。
累及两侧腹股沟淋巴结时,局部红肿疼痛。
但相当多的患者可无症状,仍为传染源。
尿道炎未治疗,反复发作,粘膜炎症可形成疤痕及尿道狭窄。
淋球菌上行蔓延可并发前列腺炎、精囊炎、输精管炎和附睾炎。
检查发现前列腺均匀肿大,有压痛;附睾炎时,阴囊肿胀,有触痛;输精管炎症阻塞可致不育,但少见。
女性淋病:潜伏期约10天,临床症状不如男性特异。
根据感染部位,如为尿道,则有尿频、尿痛及排尿烧灼感,可见尿道口红肿,有少量脓性分泌物;如为宫颈,则阴道排出物增加。
窥镜可见宫颈红肿、易出血及分泌物,有触痛及性交痛。
偶尔腰痛及下腹痛。
前庭大腺感染时,腺开口红肿,有分泌物,严重者形成脓肿。
但80%女性患者症状轻微或无症状,是潜在的传染源。
淋病传播途径有哪些

淋病传播途径有哪些淋病是一种由淋病奈瑟菌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较大危害。
了解淋病的传播途径对于预防和控制其传播至关重要。
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性接触传播这是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当与患有淋病的人发生性行为,包括阴道性交、肛交和口交,都有可能感染淋病。
在性活动中,淋病奈瑟菌可以通过生殖器、肛门、口腔等部位的黏膜直接侵入人体。
无论是异性之间还是同性之间的性接触,都存在感染风险。
而且,性伴侣越多,感染的机会就越大。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即使是一次性的不安全的性行为,也可能导致淋病的感染。
一些人可能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偶尔一次不会有事,但实际上,淋病的传播速度和感染几率是相当高的。
母婴传播如果孕妇患有淋病,在分娩过程中,新生儿通过产道时可能会接触到淋病奈瑟菌,从而引起新生儿淋菌性眼炎、肺炎等。
新生儿淋菌性眼炎是一种严重的情况,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失明。
因此,孕妇在产前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以降低对新生儿的危害。
间接接触传播虽然这种传播途径相对较少见,但也不能忽视。
当接触到被淋病患者分泌物污染的物品,如毛巾、浴巾、内裤、马桶坐垫等,可能会感染淋病。
但通过间接接触传播感染淋病通常需要一定的条件。
比如,接触的物品上有足够量的存活病菌,接触部位有破损或黏膜暴露,以及接触后没有及时清洁等。
医源性传播在医疗操作过程中,如果医疗器械消毒不严格,或者医护人员操作不规范,可能会导致淋病的传播。
例如,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手术器械等,可能会将淋病奈瑟菌传播给其他人。
但随着医疗规范和消毒措施的不断加强,医源性传播的情况已经相对较少。
需要强调的是,淋病的传播途径虽然多样,但通过采取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大大降低感染的风险。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性观念,保持单一、稳定的性伴侣关系,避免不安全的性行为。
在进行性行为时,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有效减少感染淋病等性传播疾病的风险。
其次,注意个人卫生,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浴巾、内裤等私人物品,尽量使用一次性卫生用品。
淋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特点

淋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特点淋病是一种由淋病奈瑟菌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不小的威胁。
了解淋病的传播途径及其特点对于预防和控制这种疾病至关重要。
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性接触传播、间接接触传播以及母婴传播。
性接触传播是淋病最为主要的传播方式。
在性行为中,淋病奈瑟菌可以通过生殖器的直接接触,从一个人传播给另一个人。
这种传播方式的特点在于其传播速度快、感染率高。
无论是异性之间的性行为,还是同性之间的性行为,都有可能导致淋病的传播。
而且,不采取安全措施的性行为,例如不使用避孕套,会大大增加感染淋病的风险。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性活跃人群,尤其是拥有多个性伴侣或者频繁更换性伴侣的人,感染淋病的几率更高。
间接接触传播虽然不是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但也不能被忽视。
淋病患者使用过的毛巾、浴巾、内裤、马桶坐垫等物品,如果被其他人接触并使用,就有可能造成间接感染。
这种传播方式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
因为淋病奈瑟菌在体外环境中的生存能力相对较弱,一般需要在短时间内、特定的条件下才能传播给他人。
比如,这些物品上的病菌必须是新鲜的、有足够的数量,并且接触者的皮肤或黏膜要有破损,才有可能被感染。
母婴传播是另一种淋病的传播途径。
如果孕妇患有淋病,在分娩过程中,新生儿通过产道时可能会感染淋病奈瑟菌,从而患上新生儿淋菌性眼炎等疾病。
这种传播方式的特点是对新生儿的健康影响巨大,可能导致新生儿失明等严重后果。
除了上述传播途径的特点外,淋病的传播还具有一些其他的特点。
首先,淋病的传播具有隐匿性。
在感染初期,很多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或者症状轻微而被忽视。
这就使得患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继续传播病菌,增加了疾病传播的范围和难度。
其次,淋病的传播与社会文化因素密切相关。
在一些地区,由于性教育的缺乏、对性健康的忽视以及不良的性观念和性行为,淋病的传播更为广泛。
再者,淋病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还受到个体免疫力的影响。
免疫力较弱的人更容易感染淋病,而且病情可能更为严重。
淋病奈瑟菌的分子生物学检验

一、淋病奈瑟菌的基因组结构特征
淋病奈瑟菌FA1090菌株是最早被完成测序研 究的淋病奈瑟菌菌株之一,它的染色体DNA长度 为2.15Mbp,其中G+C含量为52.68%。编码区的 DNA长度占总长度的78%。共含有2069个基因,包 括2002个具有编码功能的基因和67个编码结构性 RNAs基。Chung GT等人在2008年报道了淋病奈瑟 菌新菌株NCCP11945的基因组结构。他们发现 NCCP11945染色体的DNA长度为2.23Mbp,据估计 可以编码2622个开放性阅读框。同时,NCP11945 含有一个能编码12个ORFs的质粒,其DNA长度为 4153bp。据他们估计,整个基因组的编码基因的 密度约为87%。全基因组平均G+C含量为52.4%。 这与FA1090菌株相类似。
4.链替代扩增技术
SDA是一种基于酶促反应的新的DNA体外等 温扩增技术。目前使用较多的是Becton Dikinson公司生产的Probe Tec ET,可以同时 对CT和NG进行检测,Probe Tec ET特异性扩增 NG染色体PivNg基因,然后用荧光标记的探针 检测其相应的DNA靶序列,2小时可以完成96份 标本检测。与培养法相比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 特异性。
1.克服了淋球菌培养时间长等缺点,提高 了临床样本检测的阳性率和准确性。
2.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进行淋球菌感 染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3.可以准确、快速评价药物治疗的效果。 4.有利于淋病的鉴别诊断。
谢谢!
二、淋病奈瑟菌的分子生物学检验内容
(一)淋病奈瑟菌核酸的检测
1.聚合酶链反应
PCR是分子生物学中最常用检测基因的技术 手段,也是淋病奈瑟菌基因诊断中最基本的方法。 PCR引物的设计应选择与其相应的靶基因,多采 用:①隐蔽质粒cppB基因(cppBH01/3、1/2及 cppBN3/4);②16s rRNA基因(SL67/59、NGPl/2); ③porA假基因;④编码外膜蛋白基因(omp基 因);⑤opa基因等;⑥胞嘧啶DNA甲基转移酶基 因(Roche Cobas Amplicor)。不同靶基因设计引 物对PCR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一定的影响。
女性淋病奈瑟菌是什么

女性淋病奈瑟菌是什么文章目录*一、女性淋病奈瑟菌是什么*二、女性预防淋病的方法*三、女性淋病护理有哪些女性淋病奈瑟菌是什么1、女性淋病奈瑟菌是什么淋病奈瑟菌是一种病菌,也是引起女性患淋病的病菌。
淋病奈瑟菌这类病菌最适宜在潮湿的温度下生存,对外界的抵抗能力是比较差的,在高温或者是低温的环境下都容易致死,而且对化学消毒剂的抵抗能力也很弱。
患有慢性淋病具有传染性,主要的传播途径是性接触传播。
2、女性为何会感染淋病根据临床统计发现,有超过6成以上的女性是因为与其他淋病患者有过直接的性接触而被感染的,其中包括性工作者,也包括私生活比较乱的人,还有性行为比较活跃的人,更有一些女性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自己的伴侣传染的。
还有一些女性是因与淋病患者有过血液接触而被传染的,因为淋病在潜伏期是无法轻易发现的,即便是通过科学检查的方式也很难发现,若此阶段患者献过血,后期健康人使用了淋病患者的血制品,则会导致疾病的传染,若是健康人身上有伤口,与淋病患者的血液发生了接触,也会导致淋病的发生。
当然,身体免疫力若才是被传染淋病的根本原因。
3、女性淋病有哪些症状3.1、淋菌感染后发生子宫内膜炎,使白带量增多,白带呈脓性或粘液脓性,淋病症状表现为不断向外流出;子宫颈充血肿胀,外阴及阴道亦有不同程度的红肿。
3.2、有急性尿道炎的症状,如尿频,排尿时有烧灼样疼痛;将手指伸入阴道,从前壁向外推挤时,可由尿道口排出脓性分泌物。
女性淋病症状有时发生尿道周围脓肿。
3.3、有时女性淋病症状发生急性前庭大腺炎,在一侧或双侧大阴唇后部可以扪到肿大的包块,表皮红肿,触痛明显,如形成脓肿,测肿块表面有波动感,疼痛更加剧烈。
3.4、如果淋菌感染由下生殖道向上蔓延的话,则是会引起急性子宫内膜炎,而且还会发生急性输卵管炎或者是急性盆腔腹膜炎等疾病。
女性预防淋病的方法1、预防淋病要使用淋浴,不要在公共澡堂泡澡,在公共澡堂时使用淋浴洗澡,洗浴后不要坐在公共澡堂的坐椅上;在公共厕所尽量使用蹲式马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edness and inflammation around the mouth, spreading to entire skin surface.
Any pressure causes skin to blister and come loose. Entire epithelium can come loose and is replaced after 7-10 days
条件致病菌,常见尿路感染。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 条件致病菌,可引起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 变异链球菌与龋齿发病有关。
拔牙后, 30%患者可有链球菌血症, 从而引起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尤其是 D群链球菌
变异链球菌(S.mutans) : G+, 兼性厌 氧,出生后18-36月可感染,引起龋齿。
Scarlet fever tongue
/bingli/Content/N26/list45.htm 2018/9/18 医学微生物学
蜂窝织炎 (Cellulitis) The organism may gain entry into the
skin through broken areas, such as cuts, abrasions, stasis ulcers, or fissures caused by dermatophytes. Clinically, the affected area is inflamed, erythematous, and edematous, with ill-defined margins
第7章 球菌
化脓性球菌:能引起机体化脓性炎症的球菌.
革兰阳性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 菌、肠球菌。
革兰阴性球菌: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
第一节
葡萄球菌属
(Staphylococcus)
分布非常广泛。 病原性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 化脓性细菌,医务人员的带菌率70% vs 正常 30%. 主要包括三个菌种: 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 表皮葡萄球菌(S.epidermidis) 腐生葡萄球菌(S.saprophyticus)
急性肾小球肾炎(Poststreptococcal
Glomerulonephritis): antibodies against streptococci form Ag-Ab complexes, which may deposit in kidney glomeruli, fix complement, attract neutrophils, resulting inflammatory damage.
Kidney with acute glomerulonephritis
Note the enlargement and pallor due to interstitial edema and the accentuated surface vascular markings. From:www.lmp.ualberta.ca
S.aureus
Ab
荚膜: 有利于粘附, 抗吞噬。
2018/9/18
医学微生物学
分类
性状 菌落色素 血浆凝固酶 分解葡萄糖 甘露醇发酵 α溶血素 A蛋白
三种葡萄球菌的主要性状
金黄色葡萄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 腐生葡萄球菌 金黄色 + + + + + 白色 + 白色/柠檬色 -
致病性
强
弱
无
抵抗力
扁桃体炎(Tonsillitis)Strep
throat is caused by group A Streptococcus bacteria. These bacteria are spread through direct contact with mucus from the nose or throat of persons who are infected, or through contact with infected wounds or sores on the skin. CDC/Dr. Heinz F. Eichenwald
1, 变异链球菌特异的粘附于牙齿表面
S.mutans
2, 蔗糖----葡聚糖--粘附众多细菌(含变异链球菌) 于牙面--菌斑 3, 各种糖----乳酸--pH
细菌
葡糖基转移酶
(4-5)
4, 使矿物质化的牙釉质腐蚀
Gram stain of S. mutans in thioglycollate broth culture. From:
Beta-hemolytic Streptococcus
根据氧的需要分类 需氧, 兼性厌氧,及厌氧链球菌。前两 者为致病菌,后者为条件致病菌。
一、A群链球菌 生物学特性 形态染色 单个菌体呈球形,G+,链状排列,无芽胞, 无鞭毛,培养早期有荚膜 培养特性 营养要求较高,普通培养基生长不良,需 加入血液、血清、葡萄糖等。
Typical glomerular appearance in acute glomerulonephritis.
The marked hypercellularity is due to a combination of an influx of polymorphonuclear leukocytes and proliferation of mesangial and endothelial cells. The polymorphs can be recognized by their multilobed, dark-staining nuclei. From: www.lmp.ualberta.ca
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
标本的采集 —— 直接涂片镜检 —— 分离培 养——鉴定 防治 : 预防很重要,医务人员的带菌率高达 70% ,是院内交叉感染的重要传染源;注意个 人、公共卫生,治疗应选择敏感药物(oxacillin, vancomycin)。
(coagulase negative staphylococcus,CNS)
荚 膜
肺炎链球 菌荚膜
(S.pneumoniae)
致病性 肺炎链球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 可以引起大叶性肺炎 及继发感染
三、其它医学相关链球菌
B群链球菌——无乳链球菌
• 正常寄居阴道与直肠(带菌率30%)、鼻咽部. • 新生儿感染(经产道或医护人员呼吸道),败血 症及脑膜炎,死亡率高。
D群链球菌
肠毒素(enterotoxin): 50%金葡菌产生,可引起急性胃肠炎。其特点: 耐热,100℃ 30min 不受胃肠液中蛋白酶影响 引起食物中毒(占食物中毒首位)
–Abrupt onset(2-6hs):
•Salivation •Nausea and vomiting •Abdominal cramps •Watery diarrhea
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toxic shock syndrome toxin 1,TSST-1):
引起发热、休克、皮疹等多个器官功 能紊乱,引起毒性休克综合征( toxic shock syndrome,TSS)
所致疾病
侵袭性感染:
•局部感染 •全身感染(败血症、脓毒血症) 毒素性疾病: •食物中毒 •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毒性休克综合征
脓疱疮(Impetigo:
Superficial infection on face and limbs. Small pus-filled vecicle on a red area; eventually crusts over)
痈Carbuncles: Multiple
furuncles joined; surface drainage, deeper infection, bacteremia leading to fever and chills ) From:
Tooth cavity
From:
Electron microscopy of the formation of plaque.
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
标本采集——涂片镜检——分离鉴定 血清学实验——抗链球菌溶血素O实验 (antistreptolysin O test, ASO) 防治: 治疗首选青霉素G ,预防感冒, 避免链 球菌感染, 可减少风湿热和肾小球肾炎的 发病。
2018/9/18 医学微生物学
二、肺炎链球菌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过去认为不致病,但目前已成为医源性感染 的常见菌,而且耐药菌株增多。 CNS十余种与致病有关,最多是表皮葡萄球 菌和腐生葡萄球菌。
常引起泌尿系统感染、 细菌性心内膜炎、败血症及术后感染。
治疗应选择敏感药物。
第二节 链球菌属
(Streptococcus)
链球菌属分类 根据血平板上溶血现象分类 1.甲型溶血性链球菌:菌落外1~2mm宽草绿色 不完全溶血环( α溶血),为条件致病菌。 2.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菌落外2~4mm宽透明的 完全溶血环(β溶血),致病力最强。 3.丙型链球he rash first
appears as tiny red bumps on the chest and abdomen, then spreads all over the body. It resembles a sun burn, and feels like a rough piece of sandpaper. It is usually redder in the axillary and groin areas.
是无芽胞细菌中最强的 对热、干燥、消毒剂、UV等因素均 有较强抵抗力 耐盐,在10~15%NaCl培养基中 生长 对碱性染料(龙胆紫)敏感 对青霉素G的耐药菌株>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