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映潮老山界获奖教案

余映潮老山界获奖教案

第一部分:前言/缘起

前一段隔离的日子里,老师们都积极响应“停课不停学”的号召,通过线上学习的方式,让学子继续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在慢慢适应线上教学之余,我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线上教学方法,尽管自己的课堂不如其他优秀老师的那么精彩纷呈,但是正如下面这句话所言:人最大的敌人其实是自己。只要能够一直保持进步的态势,就一定能够遇见最美的风景。

3月份,区教科院教研员要来我校进行线上教学视导,

学校对领导的视察都非常重视,我们七年级语文组当然也不例外。在很早的教研会上,语文科组长梁吴芬老师就让我们提早做好心理和行动上的准备,因此我很早就思索上哪一课比较好。经过再三斟酌,我最终决定上《老山界》这一课。而这节课也成为了线上教学以来,我印象最深刻、对我影响最大的一堂课。

《老山界》是文学价值和精神价值皆无比丰厚的课文,因此我采用了以下几种途径进行备课。首先我对课文进行了较为细致、全面的解读,然后阅读一些名家的文学解读。接着,结合课程标准、教学参考、单元提示和课后习题等,我确定了教学目标和内容,最后在网上反复观看优秀的教学视频来完善课堂活动。直到上课前一晚,完整的教案才形成。这个过程虽有些艰难,却充满了意想不到的趣味。上课前一

晚,就在我准备休息时,我突然觉得我精心设计的这节课太中规中矩,对听课老师太没诚意。“什么样的一堂课才能让人眼前一亮呢?”我思索着,“我希望这节课是有创意的,学生和听课老师能感受到一丝新意。”恰在此时,“任务驱动型阅读”一词闪现在我的脑海中。我想到,创意或许也可以从这儿来。果不其然,灵感犹如泉水般喷涌而出。“给语文老师的一封任务邀请函,把整体感知变为制作路线图,把概说课文变为设计解说词......”我突然发现,我的教学设计有了两条线,一条是教学内容准确而设计中规中矩的线,另一条则是任务驱动型阅读的创意线,而这两条线恰好可以完美地交融在一起!于是,在“发现新大陆”的欣喜之下,我打开ppt,兴致勃勃地修改起来,尽管已是深夜了。

第二部分: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圈划表示时空转变的词句梳理文章内容;

2.通过分析红军登山过程中的言行举止,感悟红军精神;

3.通过赏析环境描写,把握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老山界作为红军在长征过程中翻越的第一座高山,现在已经成为了著名的红色旅游名胜区。昨天,老师收到该

景区宣传部的一封任务邀请函。

出示邀请卡,让学生朗读,明确任务。

ppt屏显:

【设计意图:情景化任务驱动型阅读教学,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进真实学习的发生。】

二、学习活动

活动一:介绍背景,疏通字词。

1.作者介绍

陆定一(1906-1996),江苏无锡人,无产阶级革命家。长征时,在红军第一方面军“红章”纵队政治部宣传部工作,后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被称为“文化鬼机灵”,自封“红小鬼”。

2.长征简介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转战两年,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

中央红军长征经过了共11个省。红一方面军长征路线最长,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3.写作缘由

1936年8月5日,毛泽东给各部队和参加长征的同志发出电报和书信,为出版《长征记》一书征稿,以扩大红军在国内外的影响,募集抗日经费。电报和书信要求作者就自己在

长征中所经历的战斗、民情风俗、奇闻逸事,写成许多片段。许多参加长征的同志积极响应,写了文章。在这次征文中,陆定一写了纪实性的文章《老山界》,记述了作者随中央军委纵队渡湘江后过老山界的情形,时间大约在1934年12月初。

4.老山界介绍

老山界是越城岭的主峰,跨越广西桂林、湖南,长200多千米。最高海拔2141.5米,是华南最高峰。素有“五岭极项,华南之巅”的美誉。这里山高雾浓风大,气候瞬息万变,“惊回首,离天三尺三”,被视为鸟儿也飞不过的人间畏途。

【设计意图:背景知识铺垫,为理解课文、设计活动做好准备。】

5.学生讲解重点词音词义

(1)攀谈pāntán,意思是闲谈,交谈。

原文:我们就跟瑶民攀谈起来。

(2)峭壁qiàobì:陡削的山崖。

原文:传话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峭壁上,马爬不上去。

(3)骨碌gūlu:滚转。

原文: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吗。

(4)蜷quán:身子卷缩。

原文: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

(5)咀嚼jǔjué:咬东西时的样子

原文: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咀嚼桑叶。

(6)呜咽wūyè:意思是指伤心哭泣的声音。

原文: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7)督促dūcù:意思是监督催促。

原文:因为山路很难走,一路上需要督促前进。

(8)灌输guànshū:灌注输送。

原文: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识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

(9)苛捐杂税kējuānzáshuì:在既定的税收之外,加收很多捐税。

原文:我们谈到红军,谈到苛捐杂税,谈到她住在这里的生活情形。

(10)酣然入梦hānránrùmèng:意思是很舒适地进入梦乡。

原文: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11)不可捉摸bùkězhuōmō:指对人或事物无法猜测和估量。

原文: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

活动二:亮行程图,说好故事。

师:老师想了一个活动设计,请同学们帮我完善。

ppt屏显:

活动目的:绘制红军登山过程图,配上优美的文字解说,能让游客轻松了解登山故事,同时也为下一个活动铺垫。

师:请同学们圈划表示时空的词句,然后绘制、填充登山行程。

明确:

师:请大家用上词汇库里的词汇设计优美的文字解说,多多益善。

ppt屏显:

红军决定要爬一座30里高的瑶山,地图上叫越城岭,土名叫老山界(文章第一句话).......

学生展示,教师指导。

学生齐读教师的范例。

ppt屏显:

红军决定要爬一座30里高的瑶山,地图上叫越城岭,土名叫老山界。第一天下午,红军沿着山沟向上走,去到一家瑶民家,得知是红军而不是军阀来了,瑶民变忧为喜。与瑶民攀谈后红军又出发了,天黑才到山脚。到了夜里,红军在“之”字形的山路上看到了奇观。红军在一尺来宽的山路上睡觉。半夜里,觉得寒气逼人,不由得把身子蜷起来,却也酣然入梦,还听到了不可捉摸的声响。第二天黎明时出发,走了不多远就到了峭壁上的雷公岩。下午两点多,红军终于到达了山顶。

【设计意图:概说课文,学习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方法,积累和运用优美词汇。】

活动三:走进红军,感悟精神。

师:课文记录了登山过程中发生的耐人寻味、令人称奇的事迹。红军的光辉形象就体现于这些事情之中。以事识人,走进红军,让红军精神浸润游客的心灵。

ppt屏显:

活动意图:课文记录了登山过程中发生的耐人寻味、令人称奇的事迹。红军的光辉形象就体现于这些事情之中。以事识人,走进红军,让红军精神浸润游客的心灵。

师:登山过程中的6个地点录制各自的微视频(一个地点可有多个微视频),简单解说红军在此处彰显出的精神品质。

ppt屏显:

解说词示例:在瑶民家(地点),我们看到了红军的善良无私(精神)。他们在粮食缺乏的情况下,还送给了瑶民整袋米(解释)。

学生展示,教师指导。

ppt屏显:

善良无私、纪律严明、英勇无畏、乐观幽默、吃苦耐劳、团结友爱、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小结:在红军登山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一支善良无私、

纪律严明、英勇无畏、乐观幽默、吃苦耐劳、团结友爱,具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红军。

【设计意图:以事识人,把握红军形象,感悟红军精神。】课堂小结

这篇文章通过描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赞扬了在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课后作业

1.基础性作业:精读文中的三处环境描写,并赏析其妙处。

2.拓展性作业:发挥想象,根据文章对登山过程中环境的描述,把其中一处变成画,用作景区明信片的图案。

第三部分:教学反思

线上教学并非传统课堂的复制,要体现教与学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而这节课正体现了对任务式、问题式等教学方法的具体实践。通过任务驱动、创设情境——为老山界红色旅游景区设计宣传活动,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完成三个任务清单:绘制登山行程图、设计行程解说词、制作红军精神的微视频解说词。在实践中,我注重项目化学习的策略:驱动性、支架性、活动性。同时,教学设计覆盖读、写、议、讲、演、画、评等多手段的项目,提升学生阅读兴趣,发展学生的阅读、思考、表达等关键能力。学

生成为课堂主体,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真正实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高潮迭起,学生被充分调动起来。

这堂课也存在不足,其中之一是对课堂的突发问题预设不足。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以设计行程解说词的方式概说课文,让学生体会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方法。当学生看着行程图概括攀登老山界的过程时,我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使用词汇库的优美词语,学生却犯了难。我点了一些平时表现较好的学生来回答,他们也支支吾吾,用上的优美词语少之又少。我只好强压内心的失落,直接出示我写的解说词,让学生朗读一遍。可见,这个活动没有起到它应有的训练作用。我认为出现这个问题的表面原因是没有提前让学生熟悉词汇库以及给出明确指令,而根本原因是我没有作好应对课堂突发问题的准备。现在看来,当时比较好的做法是给学生写一个含有优美词语的句子作为示范和抓手。

这节课还可以完善之处是教学成果的可视化。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上,评价量表显得格外重要。评价量表的制作是开放的,可由师生共同在探究过程中完成;评价量表的运用又是具有可操作性的,学生通过评价量表的使用,思考自己在该节课的具体收获。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评价量表来评测本节课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落实文本阅读。这节课我没有使用评价量表来使教学成果可视化,因此,对于这节以任务、情景来驱动阅读的课到底对学生产生了哪些影响,以

及和常规课相比,它的优势何在等问题,我无法回答。求新固然值得肯定,但是创新课的教学效果如何,更值得我关注。

上好一堂顺利的语文课是艰辛的,这需要教师前期做足准备工作,要吃透原文,预想到课堂中学生会存在疑问的地方,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非常感谢龙华区第三实验学校初中语文组所有老师的鼎力相助,他们不厌其烦地帮助我,在上完课后对我的课程提出非常中肯的指导意见。

老山界第二课时教案

《老山界》第二课时 一、走入《老山界》 请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本文记叙的是的故事。明确: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 二、品味鉴赏 再读课文,从事件、段落、句子、细节四个角度感知文章。 1、品事件,了解红军的革命豪情。 红军战士是依靠翻越老山界的。明确:乐观、团结、不怕苦、关心群众……2、品段落,反复吟诵,感知形象。 品读你喜欢的段落,理解其内容,并揣摩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用下面的句式写一句话:我最欣赏第段,理由 是: 3、品句子,仔细体会,触摸感情。 本文的句子有些质朴自然,如同红军战士纯朴的内心世界;有些则形象生动,富有美感,表现了红军战士的豪迈情怀。 例:“只得裹着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 面对艰苦的环境,红军战士毫无怨言,而是用意志和勇气战胜困难。“横着心” 朴素自然地写出红军战士不怕艰苦的顽强意志。我喜欢的一个句子 是:我喜欢的理由是: 4、人物的精神风貌往往是通过细节表现的。勾画文中你欣赏的细节进行赏析,并和同学交流,说说它们是如何为中心和塑造人物服务的。 三、摘取精彩片断,进行仿写练习 示例: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这个句子用四个喻体表现耳朵里不可捉摸的声响,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加强了文章的气势,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练习:写一个比喻句,用几个喻体表现一个本体。然后进行交流评价。 四、拓展延伸 1、背诵“半夜里……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这一段。 2、试阅读下边这篇《六月雪》(有删节),然后与《老山界》作比较,篇目见后。 课后反思: 试阅读下边这篇《六月雪》(有删节),然后与《老山界》作比较,回答问题。渡过金沙江,又经过几天艰苦的行军,到了雪山地区。 天黑以后,我们借着朦胧的月光,沿着蜿蜒曲折的山径向上爬去。队伍拉得很长,抬头看,头顶上有人;低眼瞅,脚底下也有人。战马在嘶叫,拉拉队在前呼后应。喊声,歌声,震荡着草木丛生的山谷,发出欢乐的回响。同志们的情绪实在高,但都走不快,因为路太难走了,又看不清,不小心就有滑下去的危险。 我们艰难地走了一夜,直到天亮还没有到达山腰。前面传来休息的命令。我们在道旁停下来,吃了点炒面,又继续前进。 越向上走,山势越陡,小道儿几乎要笔立起来了。山路虽然由前面的部队做一番修补,但是骡马走起来,仍然相当不便。道旁绝壁上悬着的石块,若不注意撞到了就有砸破脑袋的危险。山涧里的水,湍急地向下倾泻着,溅起几尺高的白沫子,

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6课《老山界》教学设计

6老山界 一、教材分析: 《老山界》是回忆长征的经典名篇。文章真实、生动地记叙了作者在长征中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的过程,线索清晰,详略得当,是叙事散文的典范。文中许多富于抒情气息的描写,一向为人称道。文章展现了红军这支坚强的革命队伍的风貌和能够克服任何艰难险阻的伟大品质。因此教学此文,重点应在精到的叙事、生动的描写以及昂扬的革命情怀。 二、学情分析: 对于这样一篇描写长征的文章,距离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点远,应让学生了解本文所写事件的历史背景。 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对事件(翻山情节)的梳理深化到对人物精神品质的体察,透过文章记叙的翻山过程中的一件件事、一处处细节,感悟红军战士的精神品质。 三、目标叙写: 1.通过教师教读的形式,积累“咀嚼、呜咽、酣然入梦”等生字词。 2.通过圈点勾画表明时间、地点的词句,梳理作者翻越老山界的经过,学习按时间推移和空间转换的顺序记叙事件的方法。 3.通过“老山界是红军长征中第一座难走的山”这一句切入,概括出红军翻越老山界所要克服的困难,理解红军精神。 4.通过用做批注的方式品析文中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习描写方法。 四、重难点: 重点: ①概括作者翻越老山界的经过,学习按时间推移和空间转换的顺序记叙事件的方法。 ②概括出红军翻越老山界所要克服的困难,理解红军精神。 难点:品析文中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师教读的形式,积累“咀嚼、呜咽、酣然入梦”等生字词。

2.通过圈点勾画表明时间、地点的词句,梳理作者翻越老山界的经过,学习按时间推移和空间转换的顺序记叙事件的方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七律.长征》的视频,感受长征的艰苦以及红军战士的精神) 毛主席的《七律.长征》中,讲到了雄伟险峻的“五岭”山,其中有一座山叫越城岭,这座山高三十里,悬崖峭壁,十分险峻,是“五岭”中最险的一座山,也是红军翻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它也被称为老山界。红军战士是怎样翻越这座“难”越的山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听听亲身经历过这次翻山的一位老红军的讲述吧。(板书:老山界) (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1.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表明时间、地点的词句,梳理作者翻越老山界的经过,完成表格。 (1)PPT(正音及释义) 峭.壁qiào 咀嚼 ..jǔjué呜咽.yè督促.cù灌.输guàn 酣.然入梦hān 攀谈骨碌 苛捐杂税:繁重的捐税。 酣然入梦:畅快地入睡。 不可捉摸:抓不住真相,摸不透本意。 学生在书上标注好生字词的读音及成语的意思,然后自己识记字词。 (2)在文中找出表明时间、地点的词句,梳理作者翻越老山界的经过,完成下面的表格。 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余映潮老山界获奖教案

余映潮老山界获奖教案 第一部分:前言/缘起 前一段隔离的日子里,老师们都积极响应“停课不停学”的号召,通过线上学习的方式,让学子继续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在慢慢适应线上教学之余,我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线上教学方法,尽管自己的课堂不如其他优秀老师的那么精彩纷呈,但是正如下面这句话所言:人最大的敌人其实是自己。只要能够一直保持进步的态势,就一定能够遇见最美的风景。 3月份,区教科院教研员要来我校进行线上教学视导, 学校对领导的视察都非常重视,我们七年级语文组当然也不例外。在很早的教研会上,语文科组长梁吴芬老师就让我们提早做好心理和行动上的准备,因此我很早就思索上哪一课比较好。经过再三斟酌,我最终决定上《老山界》这一课。而这节课也成为了线上教学以来,我印象最深刻、对我影响最大的一堂课。 《老山界》是文学价值和精神价值皆无比丰厚的课文,因此我采用了以下几种途径进行备课。首先我对课文进行了较为细致、全面的解读,然后阅读一些名家的文学解读。接着,结合课程标准、教学参考、单元提示和课后习题等,我确定了教学目标和内容,最后在网上反复观看优秀的教学视频来完善课堂活动。直到上课前一晚,完整的教案才形成。这个过程虽有些艰难,却充满了意想不到的趣味。上课前一

晚,就在我准备休息时,我突然觉得我精心设计的这节课太中规中矩,对听课老师太没诚意。“什么样的一堂课才能让人眼前一亮呢?”我思索着,“我希望这节课是有创意的,学生和听课老师能感受到一丝新意。”恰在此时,“任务驱动型阅读”一词闪现在我的脑海中。我想到,创意或许也可以从这儿来。果不其然,灵感犹如泉水般喷涌而出。“给语文老师的一封任务邀请函,把整体感知变为制作路线图,把概说课文变为设计解说词......”我突然发现,我的教学设计有了两条线,一条是教学内容准确而设计中规中矩的线,另一条则是任务驱动型阅读的创意线,而这两条线恰好可以完美地交融在一起!于是,在“发现新大陆”的欣喜之下,我打开ppt,兴致勃勃地修改起来,尽管已是深夜了。 第二部分: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圈划表示时空转变的词句梳理文章内容; 2.通过分析红军登山过程中的言行举止,感悟红军精神; 3.通过赏析环境描写,把握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老山界作为红军在长征过程中翻越的第一座高山,现在已经成为了著名的红色旅游名胜区。昨天,老师收到该

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老山界》教案

《老山界》教案 [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长征的革命传统; 二、学习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特点; 三、理解一些词语的含义,赏析精彩的语段。 [教学重点] 1、学习观察方法; 2、勾画关键语句,揣摩其含义及作用; [教学难点] 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写法。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设想]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们学习的前两篇课文是用诗歌形式写长征壮举的,本课写的"老山界"就是诗中提到的"五岭"中的一座山,它是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陆定一,长征时,在红军第一方面军"红章"纵队政治部宣传部工作,后曾任中共八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它是一篇回忆录,真实地记叙了红军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的过程。(可由学生自学介绍) 二、检查“自主学习卡片”: 1、仔细阅读课文,解决字词疑难(识记注释中的词语:攀谈、苛捐杂税、奇观、绝壁、峭壁、骨碌、酣然入梦、蜷、缀、细切、澎湃) 2、读文中自己认为写得好的部分,思考理由。 3、要求学生复述课文,要突出文中关键词语,做到语言简洁连贯,声音响亮,内容周全(常规要求——列出纲要;教师可边引导学生叙述,边课件出示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的行踪图。) 4、启发学生理解课文的思路和思想内容课文分为二部分(可由学生展示学习卡片完成): 第一部分(1自然段):概括介绍老山界,点明山高,摆出困难。点题第二部分(2—33段):翻越老山界的经过。按翻山经过将这部分分为四层,标上“│”号(常规要求),编写各层提纲。

《老山界》教案教研课比赛课公开课优质课省一等奖

6、《老山界》教学设计二次备课与反思 一、教学目标: 1、积累文学常识、掌握生字词 2、理清文章线索,学习按时间变化及地点转移的方式记叙事件。 3、运用生动的描述、景物描写来表达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会按时间变化及地点转移安排记叙事件、安排层次的方法。 2、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三、课时安排: 1.5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是红军精神的真实写照,除了“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之外,红军长征路上还有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你了解过哪些红军故事? 今天,让我们通过《老山界》的学习,进一步感悟革命先辈的坚强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 (二)基础过关 1.作者介绍:陆定一,生于1906年,江苏无锡市人。曾任八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长征时,在红军第一方面军"红章"纵队政治部宣传部工作。 背景介绍:老山界是当年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大山。其主峰海拔2141.5米,为华南第一高峰,素有“五岭极顶,华南之颠”之美誉。 1934年12月,中央红军在湘江与国民党军队经过惨烈的激战,损失惨重,退入了山高路险的猫儿山,开始了翻越老山界的艰难历程。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朱德、叶剑英等一代革命伟人率中央红军三军团、中央军委纵队、后卫五军团、八军团日夜兼程翻越老山界。 2、字词过关 (三)整体感知 1、请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红军长征途中经过老山界,克服重重困难,成功翻越。 2、怎么翻?(根据时间变化及地点转移) 提示:结合课后表格 (四)思考探究 1、本文写翻越老山界,为什么一开始用了不少笔墨写有关瑶民大嫂的事?明确:瑶民大嫂的感情由害怕“队伍”到被谈话所打动,再到因和红军的关心而感到高兴。这个过程,显示了红军是为人民谋福利的军队。说明红军不但是战斗队,也是宣传队播种机。 2、老山界是一座难翻的山,其“难”体现在哪些方面呢?课文是如何描述的? ①走路难:悬崖峭壁、山高路险 【细读品味】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往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清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奇观”奇在哪里?“奇观”一词蕴含

第6课《老山界》教案++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老山界》教案 【教学目标】 1.梳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 2.品味文中精彩的语句,体会作者在行文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3.感受文章所传达的精神品质,继承红军优秀的革命传统。 【教学重难点】 1.品味文中精彩的语句,体会作者在行文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2.感受文章所传达的精神品质,继承红军优秀的革命传统。 【教学方法】 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朗读法。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二万五千里长征,历时一年,震惊中外。英勇的红军战士克服了重重困难,越过了万水千山,胜利到达陕北。同学们,你们知道红军翻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是哪一座吗?那就是老山界。这座山到处是悬崖峭壁,十分险峻,可我们的红军战士却勇敢地翻过了。大家想听听这段故事吗?那就请亲身经历过这次翻山战斗的一位老红军给我们讲述吧。 1.作者简介 陆定一(1906—1996),江苏无锡人,无产阶级革命家。长征途中曾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他长期负责党的宣传和文教工作,为建设和发展党的政教政治宣传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 主要作:《金色的鱼钩》《老山界》《怀念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同志) 2.背景链接 1934年10月初,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中国工农红军突破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五次“围剿”,北上抗日,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粉碎了反动派的围追堵截,长驱二万余里,纵横11个省,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抗日根据地——陕北,与陕北红军会合,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老山

界是红军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又叫越城岭。 二、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内容。 老山界是长征中走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2.红军翻越老山界遇到了哪些难事? 3.红军翻越老山界用了多长时间?老山界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从第一天下午到第二天下午两点多钟,才翻越老山界。 老山界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陡峭、险峻、高大(陡、窄、险)。 4.请试着按时间顺序给本文划分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第1段):概括介绍老山界,点明它的地理位置和山高的特点,摆出困难。 第二部分(第2-33段):写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第三部分(第34段):写作者的感受。 5.了解事情经过填表说明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三、研读探究 1.文章写的是翻越老山界,却花了大量笔墨写与瑶民攀谈的事情,是否离

老山界优质教案(第一课时)

《老山界》教学详案 第一课时 一、深情导入 毛泽东的诗《七律·长征》中,讲到了雄伟险峻的五岭,五岭里面有一座山岭叫越城岭,这座山悬崖峭壁,十分险峻,是五岭中最险的一座山,也是红军翻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它也被称为老山界。红军战士是怎样翻越这座难翻的山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听听亲身经历过这次翻山战斗的一位老红军的讲述吧。 二、初读感知 (一)检查预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并准确地熟读三遍。 欺侮(wǔ) 骨(gū)碌澎湃(péng pài) 呜咽(yè) 点缀(zhuì) 盛(chéng)饭 蜷缩(quán) 咀嚼( jué) 苛(kē)捐杂税 酣( hān)然入梦落là)得很远 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A.形容波涛互相撞击。(澎湃) B.极陡峭不能攀援的山崖。(峭壁) C.罕见的美好景象。(奇景) D.甜美、畅快地入睡。(酣然入梦) 3.写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A.我们顶着天啦!(夸张)

B.路上有几处景致很好,浓密的树林里,银子似的泉水流下山去,清得透底。(比喻) C.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比拟、反问) (二)放朗读录音,学生速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要求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提示:我们概括事件时,一定要抓住事件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读完课文,请你先找出本文记叙的六要素。 时间:从第一天的下午到次日的下午 地点:长征路上老山界的山脚下和老山界的整个山路中 人物:红军某部的干部和战士 起因:红军总部决定翻越老山界(1) 经过:红军战士历经艰险翻山(2-32) 结果:红军取得了翻山的胜利(33) 4.请同学把这六要素用最简洁的一句话概括出来。 明确:红军在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 三、合作探究 1.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以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为顺序记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同时我们也了解了老山界是一座难翻的山,从红军翻山过程中你感受到红军战士身上怎样的精神或品质? 答案:乐观精神、坚强意志。

《老山界》教学设计教案 七下语文公开课教案

《老山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抓住文章的叙事线索,梳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重点) 2.结合具体的叙述和描写,体会红军战士的崇高品质。 3.品读、批注重点词语和精彩段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难点)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出示毛泽东的诗歌《七律·长征》,学生朗诵。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师导人: 这首诗以精练之笔高度地概括了红军夺关杀敌的战斗历程和战胜的种种艰难险阻,赞美了红军战士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大无畏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五岭”就是大岭、骑田岭、萌渚岭、都庞岭、越城岭。越城岭的土名就叫“老界”,是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今天,我们就看看那座高高的老山界,看看它是怎样被红军战士当作“细胞”征服的。 二、叙“老山界”之事 1.学生初读课文,交流预习情况,读准下列字音。 峭qiào 壁bì 骨gū碌lu 咀jǔ嚼jué 呜wū咽yè 督dū促cù 灌guàn 输shū 苛kē捐juān 杂zá税shuì 酣hān 然rán 入rù梦mèng 不bù可k ě捉zhuō摸mō 2.结合课文和资料,说说老山界是一座怎样的山。 教师补充资料: 老山界为五岭之越城岭山脉的中段分支,在广西北部,南北坡长21公里,东西宽约6公里,山地面积达126平方公里,其主峰是猫儿山,海拔 2141 米,是五岭第一高峰,这里山势连绵,峰峦重叠,悬崖峭壁高耸入云,触目惊心。遍山林深叶茂,河谷幽深,人迹罕至。只有悬崖绝壁间的羊肠小径可走。小径如同一条细长的带子,忽而伸向山顶,忽而坠入峡谷。“瞬间有四季,几步不同天”,是人们对老山界的形象描述。 生思考后作答。 明确:高大陡峭、崎岖险峻、气候恶劣、人迹罕至。 3.提问:通过初读课文,我们知道了这是一篇叙事文,那作者是怎样叙事的呢?请同学们细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红军翻山的时间和地点路线图。

6老山界教案(2课时含反思)

6.老山界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的体裁,记叙的要素。 2.学习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换记叙事件、安排层次的方法。(重点) 3.体会生动的描写对表达中心意思的作用。(难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感知文意理脉络 一、新课导入,激趣入题 毛主席的诗《七律长征》中,讲到了雄伟险峻的“五岭”山,其中有一座山岭叫越城岭,这座山高三十里,悬崖峭壁,十分险峻,是“五岭”中最险的一座山,也是红军翻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它也被称为老山界,红军战士是怎样翻越这座“难”翻的山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听听亲身经历过这次翻山战斗的一位老红军的讲述吧。 二、浅层阅读,整体感知 (一)预习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惊惶(huánɡ)欺侮(wǔ)呜咽(yè)咀嚼(jué) 2.理解文中重点词语苛捐杂税:指繁重的捐税。奇观:奇伟的景象。酣然入梦:甜美、畅快地入睡。矗立:高耸地立着。呜咽:文中形容凄切的水声。攀谈:文中是找些话题与人交谈的意思。生平:一个人生活的整个过程。 3.走近作者陆定一(1906-1996),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江苏无锡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27年起任共青团中央宣传部长、共青团驻少共国际代表。长征时,在红军第一方面军“红章”纵队政治部宣传部工作,后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建国后,是中共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十三届中顾委常委。作品有《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 4.背景资料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江西)的中国工农红军开始长征,主力8万6千多人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于12月间越过广西东北角的老山界,又以超乎寻常的勇毅,突破乌江、金沙江、大渡河三道天险,爬雪山,过草地,先后击溃敌军410个团和无数地主武装的围追堵截,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跟陕北红军会合,完成了史无前例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二)整体感知

老山界教案小说

老山界教案小说 教案标题:《老山界教案小说》 教案目标: 1. 帮助学生了解小说《老山界》的背景和主题。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教案步骤: 引入: 1. 引导学生回顾小说《老山界》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2. 提问学生对这个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阅读与分析: 1. 分发小说《老山界》的摘录或相关章节给学生阅读。 2.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做标记或做笔记,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 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主题和意义。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 这个故事想要传达的信息是什么? - 作者通过哪些手法来表达这个信息? - 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事件如何支持这个主题? 讨论与互动: 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享他们的阅读体验和观点。 2.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探讨小说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如: - 故事中的冲突和转折点是什么?

- 你认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是否真实可信? - 你对故事结局的理解和评价是什么? 写作任务: 1.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小说的理解和感受,撰写一篇读后感或评论。 2. 强调学生需要提供具体的观点和支持材料,以及清晰的逻辑结构和语言表达。总结与评价: 1. 提醒学生再次回顾他们的写作作业,并与同伴分享。 2. 鼓励学生提出对这个教案的反馈和建议,以便改进教学效果。 教案扩展: 1. 邀请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组演绎,重新创作小说中的某个场景。 2. 引导学生深入研究作者的其他作品,进行比较和分析。 教案评估: 1. 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质量。 2. 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3. 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教案注意事项: 1. 教师应提前阅读小说《老山界》,熟悉其中的情节和主题。 2. 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互动,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3.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水平,适当调整教学步骤和任务的难度。 4. 教师应提供充足的时间给学生进行阅读和思考,避免过于仓促地完成任务。

老山界 教案板书

老山界教案板书 教案标题:老山界教案板书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老山界的自然地理特征。 2. 学生能够掌握老山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意义。 3. 学生能够通过实地考察和讨论,感受老山界的风景和寻找游览路线。 教学重点: 1. 描述老山界的自然地理特征。 2. 讨论老山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意义。 3. 规划老山界的游览路线。 教学准备: 1. 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老山界的自然地理特征。 2. 老山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相关资料。 3. 地图和旅游指南,以帮助学生规划游览路线。 教学过程: 1. 导入:

引入老山界的话题,通过展示一组精美的图片或视频素材,激发学 生对老山界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自然地理特征: 使用图片或视频素材,介绍老山界的自然地理特征,如山脉、河流、湖泊、植被等,并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特征对老山界的意义。 3. 文化遗产和历史意义: 展示老山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老山界作为一 个历史名胜古迹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讨论老山界的历史事件和文化背景,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文化遗产和历史意义对老山界和当地居民的 影响。 4. 游览路线规划: 提供地图和旅游指南,引导学生规划一条合理的老山界游览路线。 鼓励学生团队合作,参考地图上的标志性景点和旅游路线,制定出游 览计划。学生可分组进行讨论和展示。 5. 总结: 通过小结,概括老山界的自然地理特征、文化遗产和历史意义,再 次强调老山界作为一个旅游景点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对老山界产生兴 趣并积极参与探索。 板书设计: [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老山界的自然地理特征]

- 自然地理特征: 山脉、河流、湖泊、植被等 [图片或资料展示老山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意义] - 文化遗产和历史意义: 历史事件、文化背景等 [地图和旅游指南] - 游览路线规划: 参考地图和旅游指南,制定游览计划 老山界教案板书图片素材部分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图片和资料进行呈现。同时,教案内容也可根据实际教学需求进行调整和完善。

老山界语文教学教案

老山界语文教学教案 1.老山界语文教学教案精选篇1 教材分析 作为一篇老课文,本文有许多值得重点学习的特点:内容上是关于历史和世界奇迹的长征的回忆,可以以小见大,感受这一奇迹的伟大之处,感受红军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写法上有基本的记叙文的时间和空间顺序,精彩的描写对叙事的帮助和作用等值得学习。 学情分析 作为远离战争与动乱的新时代学生,对于文章的内容可能不容易感同身受。如何引导学生感受这种宏伟的题材,是教学应该注意的一个方面。精彩的描写如何做到,需要在分析与体会中琢磨运用的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读全文,了解文章所叙之事,揣摩词语的运用。 2.了解并学习文章安排材料的特点。 3.通过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红军的革命传统。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红军的革命传统。 2.了解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 教学难点 1.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赏析背诵精彩的语段。 2.景物描写的内容、方法及作用的分析。 预习任务 1.了解作者大概情况 陆定一(1906—1996),江苏省无锡人,无产阶级革命家。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先后担任过《解放日报》总编辑、宣传部部长、文化部部长、全国副主席等职务。 2.了解写作背景 1934年10月,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开始长征,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12月间越过广西东北角的老山界,以超乎寻常的勇毅,突破乌江、金沙江、大渡河三道天险,爬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跟陕北的红军会合,完成了史无前例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老山界就是长征途中红军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活动过程 1.积累字词 A.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惊惶()苛()捐杂税缴()点缀()

《老山界》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老山界》教学设计一等奖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老山界》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热爱长征的革命传统。 2、理解一些词语的含义,赏析精彩的语段。 [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记叙事件、安排层次的方法。 2、难点:理解生动描写对表达中心的意思的作用。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导语 二万五千里长征,历时一年,震惊中外。英勇的红军战士克服了重重困难,越过了万水千山,胜利到达陕北。同学们,你们知道红军翻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是哪一座吗?那就是老山界。这座山高三十里,悬崖峭壁,十分险峻,可我们的红军战士却勇敢地翻过去了。大家想听听这段故事吗?那就请亲身经历过这次翻山战斗的一位老红军给我们讲述吧。

二、在学生预习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文章,要求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讨论、明确: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 三、探究学习 ㈠明确顺序安排 1、写文章首先得有条有理、顺序清楚。本文以什么为顺序呢?(时间变化、地点转移) 2、要求学生在文中找出表明时间、地点的词句。 ㈡了解事件经过。填表说明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时间地点人物活动 第一天(上午傍晚天黑夜黑半夜) 第二天(黎明以后下午) ㈢理清结构层次。 1、提问:记叙一件事,文章结构一般如何安排?交代起因,记叙经过,说明结局。 分三部分:交代决定翻越老山界(第一自然段);记叙翻越老山界的经过(2—33段);说明老山界比起其它“小得很”(34段)。 一、作者以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为顺序记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但翻越老山界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其“难”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㈠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全面思考。 走路难、睡觉难、吃饭难、处境难

老山界教案[16]

老山界教案 教材分析: 本文按照时间顺序的写作手法,真实、生动地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从第一天写到第二天,从山脚写到山顶又从山顶写到山下,以时间和空间为序叙述了与瑶民攀谈,半夜登上山顶,顺利下上等主要情节。过程清晰明了,通过全文的记叙的方法。解释了红军不怕困难,处事不悲,处险不惊,乐观自信的革命品质。 教学目标: 1、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2、生动的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3、感悟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红军的革命传统。 2、了解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教材的特点。 教学难点: 1、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赏析精彩片段。 2、景物描写的内容、方法及作用的分析 学情分析: 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了解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教材的特点,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困难。所以要注意把乐观主义精神与文章情境相结合,要注意品味,尽量把学生浸泡在作品的氛围之中,调动起体验与想象,把握课文的抒情方式,体会作品的情景,

感受作者的情怀。 教学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老师引导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使其在快乐中学。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关于长征的相关资料。 一、激趣导入。 毛主席的诗《七律长征》中,讲到了雄伟险峻的五岭山,这方面有一座山岭叫越城岭,这座山高三十里,悬崖峭壁,十分险峻,是五岭中最险的一座山,也是红军翻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它也被称为老山界,红军战士是怎样翻越这座“难”翻的山的呢?今天就一起听听亲身经历过这次翻山战斗的一位老红军的讲述吧。 二、1、预习课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标注出不认识的字词,然后小组讨论并解决。 2、通过小组交流后,你会给加横线的字注音吗? 惊惶()呜咽()咀嚼()矗立()蜷缩()点缀()落下()酣()然入梦军阀()缴租() 三、熟读课文,疏通文义。 1、写文章首先得有条有理、顺序清楚。本文以什么为顺序呢? 2、在文中勾画出表明时间、地点的词句并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下

老山界教案一等奖公开课

老山界教案一等奖公开课 6 老山界 1.梳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 2.品味文中精彩的语句,体会作者在行文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3.感受文章所传达的精神品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学生背诵《七律·长征》。 毛主席的诗《七律·长征》中,讲到了雄伟险峻的“五岭”,其中有一座山岭叫作越城岭,这座山高三十里,悬崖峭壁,十分险峻,是“五岭”中最险的一座山,也是红军翻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它被称为“老山界”。红军战士是怎样翻越这座“难”翻的山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听听一位亲身经历过这次翻山战斗的老红军的讲述吧。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作者介绍:陆定一,生于1906年,江苏无锡市人。曾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长征时,在红军第一方面军“红章”纵队政治部宣传部工作。

写作背景: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江西)的中国工农红军开始长征,主力三万六千多人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于12月间穿过老山界,又以超乎寻常的勇毅,突破乌江、金沙江、大渡河三道天堑,爬雪山、过草地,先后击溃敌兵410个团和无数地主武装,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会合,完成了史无前例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老山界是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目标导学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1.默读课文,标上段落序号。 2.圈出生字词,查字典解决读音和词义问题。 字词积累: 惊惶(huáng) 军阀(fá) 缴租(jiǎo) 蜷身(quán) 点缀(zhuì) 搀扶(chān) 呜咽(wū yè) 咀嚼(jǔ jué) 澎湃(péng pài) 酣然入梦(hān) 呜咽:低声哭泣或形容(流水、丝竹等)凄切的声音。 酣然入梦:畅快地入睡。 苛捐杂税:指繁重的捐税。 3.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明确: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 4.划分文章层次,找出文章线索。 明确:本文以时间的变化、地点的转换为线索。

老山界教案一等奖及反思老山界优秀完整教案

老山界教案一等奖及反思老山界优秀完整教案 一、导入新课,望“山界” 同学们,一起来欣赏毛主席的《七律·长征》(播放《七律长征》视频),诗歌中“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展现出强大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让我们跟随一位老红军的足迹,去看看1934那年冬天,中央红军是如何翻越“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老山界》。(板书课题与作者) 现在,让我们来置换一下身份,想象自己是中央红军中的一员,每一小组就是红军的一支宣传小分队。同学们每回答正确一次问题,小红旗就前进一人次,回答正确三次以上便可以成功翻越“老山界”,将自己小组的红旗插到山顶。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最团结、最有智慧,能够最先登上顶峰吧! 二、展示自学,识“山界” 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老山界》,相信你们一定掌握了大量的资料,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预习成果。(PPT出示题目,检查学生预习成果。) (一)作者名片(见PPT) (二)背景资料(见PPT) (三)我是字词小能手(见PPT) 提示:同学们在预习和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借助参考书、课下注释等资料或利用图书馆、网络等途径查找自己所需要的知识。 总结:同学们充分展示了自身学习能力,相信我们一会要渡过的难关对你们也是小菜一碟。 三、朗读课文,跨“山界” 1.快速阅读课文,回答:老山界作为红军长征中“万水千山”的一小步,它有怎样的特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总结:各组宣传员对老山界还是非常了解的。 2.同志们,今天接到了一个任务,《红星报》对我们成功翻越老山界非常感兴趣,想让宣传员们介绍一下翻越老山界的经过,请各个小队想一下要提供哪些内容?(明确记叙的六要素) 让我们用一个表格来概括一下红军翻越的经过吧。 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我们的行动 当天下午至天黑

《老山界》教案7篇

《老山界》教案7篇 《老山界》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红军的革命传统 2.了解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 3.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赏析精彩的片段 二、教学设想: (一)、预习要求: 1.掌握生字词,积累词汇,巩固基础知识 2.划出文中表示时间和地点的词语,多读课文 (二)、教法学法: 教法: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围绕教学目标理清教学思路,__第一课时重在解决目标1和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从对课文的熟读过程中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完成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同时又理清__写作思路,学习一种常见的写作方法;而第二课时则重在引导学生研读和赏析精彩片段,学习生动形象的语言,理解其对表达中心的作用。教学过程中,注意启发性,给以方法,让学生来解决问题。 学法:动脑思,分析理解;动口说,组织语言;动手写,整理明确。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四)、准备教具:录音机朗诵带投影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按时间和地点变化转移材料的特点 2、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学习红军不怕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一、导入新课 毛主席的诗《七律长征》中,讲到了雄伟险峻的五岭山,这里面有一座山岭叫越城岭,是五岭中最险的一座山,它也被称为老山界,红军战士是怎样翻越这样一座被称为长征途中最“难”翻越的一座山的呢? 师板书:老山界难 二、自主学习 1、放录音,听朗读带 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 A、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__? (生回答后出示投影,引导生继续思考)明确记叙了什么事?记叙文有哪些要素? 记叙这件事用了哪种顺序?以什么为线索? B、划出表示时间和地点转移的词(自主完成表格) 思考:这样有什么作用?(可采用投影的方式,稍作提示) 引导学生理清__写作思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