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同步导学案课时练答案语文九年级

人教版同步导学案课时练答案语文九年级
人教版同步导学案课时练答案语文九年级

人教版同步导学案课时练答案语文九年级

篇一: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集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集(156页)

一沁园春雪

1、学习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对偶

2、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

1、培养学生阅读才欣赏诗词的能力,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作者表达的感情,从中接受美的熏陶。

2、理解作者通过对北方雪景的描绘所迸发出的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当今英雄空前的伟大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1、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1.词的知识

词兴起于唐,盛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宋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如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如柳永、李清照。

2.创作背景与发表

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本篇首次正式公开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1945年10月,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应柳亚子要求,亲笔书写了这首咏雪词赠他,11月4日,重庆《新民报》晚刊据传抄件刊出。其后,一些报纸相继转载,一时轰动山城。1951年1月8日,《文汇报》附刊曾将毛泽东同志赠柳的墨迹制版刊出。

3.《沁园春雪》的影响

吴祖光称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是“睥睨六合、气雄万古、一空倚傍、自铸伟词”的第一流杰作中之杰作。

蒋介石看到《沁园春雪》后,大为震惊,为了达到他的罪恶目的,一时召集很多的反动文人,也来写诗填词,歌颂国民党,结果他们写的词比不管在意境方面,还是在文采方面都与毛泽东的差得远。

人民大会堂里有一幅巨幅图画,看后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幅图画就是以《沁园春雪》为体裁创作的,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一边是“山舞银蛇,原驰腊象”,白雪覆盖大地的辽阔景象,一边是旭日东升,红日照耀着大地的壮丽景象,更显祖国壮丽多姿。

1、注音。

分()外妖娆()成吉思汗()

数()风流人物今朝()

2、解释下列词语 , 加点的字另作解释。

惟余莽莽:

风流人物:

折腰:

风骚:

红装素裹:

3、课文解读

(1)这首词的题目是《雪》,哪些部分是描写雪景的?请把写静、动景的词语划出来。

(2)作者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词领起?

(3)作者望见了哪些景观?

4、“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给你怎样的感受?

5、上阕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这三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6、在这里,作者把空间写得如此广阔,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又把景色写得如此壮丽,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

7、这首词是怎样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

8、这首词语言上有什麽特点?

精读诗歌下阕

9“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10、对于杰出的历史人物,词人用一个词对他们作了总的评价,请找出这个词。

11、讨论:谁是真正的英雄?

12找出全词点明主旨的句子

品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课前打印发放)

甲我爱你,塞北的雪 (王德)

我爱你,塞北的雪,飘飘洒洒漫天遍野。你的舞姿是那样的轻盈,你的心地是那样的纯洁。你是春雨的亲姐妹哟,你是春天派出的使节,春天

的使节。

我爱你,塞北的雪,飘飘洒洒漫天遍野。你用白玉般的身躯,装扮银光闪闪的世界,你把生命溶进土地哟,滋润着返青的麦苗,迎春的花叶。乙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3毛泽东一生对雪情有独钟,甚至不允许扫除院子中的雪。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三位诗人对雪的喜爱?试各写出一句。(答案不唯一) 14甲诗歌颂的仅仅是雪花吗?谈谈自己的理解。由“你是春天派出的使节”,你联想起哪位诗人的绝唱?又联想到春天的哪一位使者?

1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咏雪的千古绝唱,你能说说好在哪里吗?由“梨花开”你又联想到哪位文人墨客的名句?

16、乙诗的内容兼及咏雪和送别两个方面。描写雪景,既有大笔挥洒,又有细致描画,鲜明地再现了边塞的自然风光,又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大笔挥洒的诗句如:“瀚海阑千百丈冰”等,细致描画的诗句如:“狐裘不暖锦衾薄”等。写送别,以结尾两句最妙,言尽而意无穷,耐人寻味。如果你是诗人,看着雪地上的马蹄印,会想些什么呢?

17、找几句古诗词中表达作者的抱负的诗句。

18、找几个含“雪”字的成语。

19、找几句写雪的古诗。

二《雨说》

1、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3、通过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绘和歌颂,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

4、通过学习诗作,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赏析诗歌意象意境,把握诗歌内涵,体会作者感情,提高审美情趣。

学习和运用生动形象、凝练精美的诗歌语言。

1、走近作者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父辗转大江南北,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学习,获艺术硕士学位。此后一直保持沉默、很少发表作品。1973年左右再度出山,“宝刀未老”,勤耕不辍,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现旅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

2、相关资料

《雨说》是他复出之后于1979年写成的,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诗歌以新颖而鲜活的意象,灵动而多情的语言,抒发了对儿童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真诚的祝福。诗人从小在炮火中长大,他深切体味过战争的苦难和流浪的辛酸,所以他更珍视童心的天真烂漫,也更能懂得“关爱”对童年的意义。诗中“雨”成了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正寄寓了诗人真诚的希望。

1、注音。

田圃()禁锢()留滞()喑()哑( )

襁()褓()

2、“雨说”在诗中出现了几次。以此理出诗作结构。

3、诗作是第几人称写作?是什么修辞手法?

4、在第一节到第五节中出现过哪些景物?

5、雨的家乡在哪里?它是怎么长大的?

6、雨做了这一切,它的来意是什么?

7.第三部分描写了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旗子见到春雨后“笑”的场面,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8、如何理解“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这句话?

9、最后一节诗中哪些词句暗示了雨的命运?

10、雨的祝福是什么?如何理解?

精读诗歌,完成下题。

11、选文中,雨“说”的一席话集中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

12、作者赋予了“雨”以人性化的表现,这样写好在哪里?

13、春天来了,你听了春雨对你说的话之后,想对春雨说些什么呢?

14、关于“春雨”的诗有许许多多。请你再查找一首写春雨的诗,并体会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篇二: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学案及课堂同步练习全册

1.《诗两首》学案

教师寄语:个人的痛苦与欢乐,必须融合在时代的痛苦与欢乐里。——艾青

“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学习目标:

1.熟读并背诵,感受诗歌的节奏,理解、体味诗歌的意境和深刻的意蕴。

2. 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4.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乡愁绪,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学习重点:

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学习难点:

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

文学常识填空

1.艾青(1910~1996),原名,浙江金华人。1932年回国,在狱中写成诗

作,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作品有等。主要诗作还

有抒情长诗等。

2.余光中(1929~)当代诗人和。湖南衡阳人。现居。主要作品有《等你,在雨中》等,诗集《灵河》《石室之死》等,

诗论集《诗人之境》《诗的创作与鉴赏》等。

二、理解探究

1. 一首优秀的诗歌,往往会集中抒发人类的某种美好情感,表达某种观点,《我

爱这土地》抒发了;《乡愁》咏叹

了。

2.《我爱这土地》升华主题的句子是哪几句?

3.有人说,《乡愁》两次写到对母亲的思念,显得有些重复,使全诗不简洁,所

以第三节可以删去,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三、合作释疑

1.《我爱这土地》诗人为何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

儿的歌喉?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

2.《我爱这土地》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有

哪些深刻的含义。结合时代特征,说说它们有哪些象征意蕴?

3. 《我爱这土地》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

深意?

4.“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在《乡愁》诗里,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东

西,作者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化的?

5.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升华的?

四、课内精读

小时候 /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1.全诗有四小节,每小节分别写什么内容?

2.诗中运用了哪些形象?这些形象有什么共同特征?

3. 下列对诗歌含义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一首政治诗,强烈要求两岸统一。

B.诗中表达的思念之情超越了意识形态,表达的是人类固有的美好情感。

C.诗中的邮票船票坟墓海峡,都有意象,不是几种纯然的客观事物。

D.全诗只有四节,却跨越了无数的岁月,笼罩了现实世界的氛围。 4.下面对《乡愁》一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祖国的爱

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殷切的期望。

B.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祖国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

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深切愿望。

C.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故乡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

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深切愿望。

D、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故乡的爱

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殷切期望。

5.摘录诗中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说说诗歌是怎样层层深入地抒发爱国之情的?

6.乡愁是一种抽象的情绪,诗人采用了哪些具体意象,将它变为具体可感的?

7.诗歌中所选取的一组意象间是并列还是递进关系?请简要说明。

五、拓展延伸

阅读舒兰(台湾)的《乡色酒》,完成题目。

三十年前三十年后

你从柳树梢头望我我从柳树梢头望你

我正年少你是一杯乡色酒

你圆你满

人也圃乡愁也满

1.对诗中“你”“我”所指的对象及其关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你”指故乡,“我”指远离家乡的游子,诗中抒写的是游子对家乡的

思念。

B.“你”指亲人,“我”指远离家乡的人,诗中抒写的是亲人与“我”之

间的思念。

C.“你”指情人,“我”指情人的另一方,诗中抒写的是情人之间的互相

思念。

D.“你”指月亮,“我”指远离家乡的游子,诗中抒写的是游子对家乡的

思念。

2.对这首诗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诗的上下两节运用了对比艺术,将景与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表现了诗

的主题。

B.全诗语言精练,感情真挚,比喻和象征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感情抒发得

淋漓尽致。

C.诗中运用第二人称写法,使诗歌带有对话色彩,如同诗人在对着对方倾

诉感情。

D.诗的句式长短交错,上下两节结构齐整,重章叠唱,在反复中使诗的主

题得到升华。

达标测试:

1、请指出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撕哑喉咙汹涌

B.温柔腐烂深冗

C.邮票坟墓海陕

D. 激怒

悲愤黎明

2、请用“\”和“·”划分、标注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和重音。

①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②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④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3、《我爱这土地》一诗中,诗人写到“假如我是一只鸟”,“鸟”的形象与作者要

歌颂的“土地”有什么联系?

4.有人说,《乡愁》两次写到对母亲的思念,显得有些重复,使全诗不简洁,所

以第三节可以删去,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5.阅读《中国的土地》回答问题

中国的土地

刘湛秋

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

埋藏着黄金般的相思

一串串杜鹃花姹紫嫣红

激流的三峡传来神女的叹息

冬天从冻土层到绿色的椰子林

蔷薇色的海浪抚爱着沙粒

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

黄皮肤、黑头发是那样的美丽

敦厚的性格像微风下的湖水

顽强勇敢又如长江一泻千里

挂霜的葡萄下跃动着欢乐

坚硬的核里已绽开复兴的契机

比较这首诗与《我爱这土地》在内容和感情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我用残损的手掌》学案

教师寄语:“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学习目标:

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把握诗歌的感情线索。背诵本诗。

2.品味诗歌语言,深层体会变幻多姿的抒情风格,理解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3.体会诗人对苦难祖国的深切关注和真挚爱恋,培养爱国情感。学习重点

感情诵读,把握全诗的感情线索,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

学习难点

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寄寓的诗人的情感。

2.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加横线的词语。

锦幛() 荇藻( ) 蓬蒿( ) .....

憔悴():蝼蚁( ): 2.文学常识填空。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浙江杭县人。1923年秋人上海大学中文系。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诗稿》和。

二、理解探究

1.把握诗中用“无形的手掌”抚摸中国地图生发联想的抒情线索。

2. 读第一部分,思考:“残损的手掌”表明了什么?“这广大的土地”仅仅指土地吗?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摸索着广大的土地,他摸索到了什么?

3. 这首诗描写的对象很多,而我们读起来却不觉芜杂,这是为什么?

三、合作释疑

1.找出诗中的比喻句,分别说明其含义。

2.这首诗前后两部分的感情色彩和描写手法明显不同,结合原诗具体分析一下。

四、课内精读

阅读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

我用残损的手掌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摸索这广大的土地: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河山,这一角已经变成灰烬,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那一角只是血和泥;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这一片该是我的家乡,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春天,堤上

繁花如锦障,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1.诗歌中提到的“长白山的雪峰”、“黄河的水”、“江南的水田”、“岭南的荔枝花”这些意象共同代表的是什么?诗歌中括号内的文字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2.“江南的水田??只有蓬蒿”一句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3.哪句诗使全诗阴暗的基调转为明朗?

4.这首诗是怎样将众多的形象,贯穿组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的?

篇三: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有)

9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第01课

课文题目:《沁园春?雪》课堂类型:新授课主编教师:唐汉国辅导教师:

人教版9年级语文上册导学稿第1页

人教版9年级语文上册导学稿第2页

人教版9年级语文上册导学稿第3页

人教版9年级语文上册导学稿第4页

课文题目:《雨说》课堂类型:新授课主编教师:唐汉国辅导教师:人教版9年级语文上册导学稿第5页

最新人教版同步导学案课时练答案语文九年级

人教版同步导学案课时练答案语文九年级 篇一: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集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集(156页) 一沁园春雪 学习目标 1、学习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对偶 2、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 学习重点 1、培养学生阅读才欣赏诗词的能力,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作者表达的感情,从中接受美的熏陶。 2、理解作者通过对北方雪景的描绘所迸发出的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当今英雄空前的伟大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学习难点 1、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知识链接 1.词的知识 词兴起于唐,盛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等。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宋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

情壮志,如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如柳永、李清照。 2.创作背景与发表 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本篇首次正式公开发表于1957年1月号。1945年10月,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应柳亚子要求,亲笔书写了这首咏雪词赠他,11月4日,重庆晚刊据传抄件刊出。其后,一些报纸相继转载,一时轰动山城。1951年1月8日,附刊曾将毛泽东同志赠柳的墨迹制版刊出。 3.的影响 吴祖光称毛泽东的是“睥睨六合、气雄万古、一空倚傍、自铸伟词”的第一流杰作中之杰作。 蒋介石看到后,大为震惊,为了达到他的罪恶目的,一时召集很多的反动文人,也来写诗填词,歌颂国民党,结果他们写的词比不管在意境方面,还是在文采方面都与毛泽东的差得远。 人民大会堂里有一幅巨幅图画,看后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幅图画就是以为体裁创作的,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一边是“山舞银蛇,原驰腊象”,白雪覆盖大地的辽阔景象,一边是旭日东升,红日

最新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时练习(一课一练,附答案)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时练习 1.1正数和负数 (1) 1.2 数轴 (4) 1.3 绝对值与相反数 (9) 1.4 有理数的大小 (12) 1.5 有理数的加法 (15) 1.6 有理数的减法 (17) 1.7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19) 1.8 有理数的乘法 (23) 1.9 有理数的除法 (26) 1.10 有理数的乘方 (30) 1.11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同步测试 (33) 1.12 计算器的使用 (36) 2.1 从生活中认识几何图形 (42) 2.2 点和线 (46) 2.3 线段的长短 (52) 2.4 线段的和与差 (59) 2.5 角以及角的度量 (65) 2.6 角的大小 (70) 2.7 角的和与差 (76) 2.8 平面图形的旋转 (81) 3.1 用字母表示数 (86) 3.2 代数式 (87) 3.3 代数式的值 (90) 4.1 整式 (91) 4.2 合并同类项 (95) 4.3 去括号 (97) 4.4 整式的加减 (99) 5.1 一元一次方程 (101) 5.2 等式的基本性质 (103) 5.3 解一元一次方程 (106) 5.4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109)

1.1正数和负数 一、选择题 1.下列语句正确的有( )个 (1)带“﹣”的数是负数; (2)如果a 为正数,那么﹣a 一定是负数; (3)不存在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的数; (4)0℃表示没有温度. A. 0 B. 1 C. 2 D. 3 2.关于数“0”,以下各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 .0是整数 B .0是偶数 C .0是正整数 D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如果规定前进、收入、盈利、公元后为正,那么下列各语句中错误的是 ( ) A .前进-18米的意义是后退18米 B .收入-4万元的意义是减少4万元 C .盈利的相反意义是亏损 D .公元-300年的意义是公元后300年 4.一辆汽车从甲站出发向东行驶50千米,然后向西行驶20千米,此时汽车的位置是 ( ) A .甲站的东边70千米处 B .甲站的西边20千米处 C .甲站的东边30千米处 D .甲站的西边30千米处 5.在有理数中,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身高增长cm 2.1和体重减轻kg 2.1是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B .有最大的数 C .没有最小的数,也没有最大的数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6.下列各数是正整数的是 ( ) A .-1 B .2 C .0.5 D . 2 二、填空题 7.如果用+4米表示高出海平面4米,那么低于海平面5米可记作 .

初二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第十二章轴对称导学案同步练习

第十二章轴对称 12.1.1轴对称(21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展示轴对称图形的图片,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2.通过试验,归纳出轴对称图形概念,能用概念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3.培养良好的动手试验能力、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 重点: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难点:判断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一、预习新知P29 1、观察课本中的7副图片,你能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吗? 2、你能列举出一些现实生活中具有这种特征的物体和建筑物吗? 3、动手做一做:把一张纸对折,然后从折叠处剪出一个图形,展开后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它有什么特征? 4、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__________折叠,________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________.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________就是它的对称轴,这时,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_________(成轴) 对称. 做下面的题,检验你预习的结果 5、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一条___________ A直线B射线C线段 6、课本P30练习题。 7、下面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指出对称轴。 二、课堂展示

第4题 (A ) (B ) (C ) (D ) 例1.我国的文字非常讲究对称美,分析图中的四个图案,图案( )有别于其余三个图案. 思路分析: 所用知识点: 例2.如图是我国几家银行的标志,在这几个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哪些?它们各有 几条对称轴,你能画出来吗?(小组讨论完成) 思路分析: 所用知识点: 三、随堂练习 A 组:1、要求同学们找出所剪的图案的对称轴,并且用直尺把它画出来。 2、课本P36习题1, 3、课本P63复习题1 B 组:1、找出英文26个大写字母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2、你能举出三个是轴对称图形的汉字吗 3、练习册习题 C 组:1、用两个圆、两个三角形、两条平行线构造轴对称图形,别忘了要加上一两句贴切、诙谐的解说词。 2、小练习册习题

2014-2015最新分数乘分数(第三课时)

分数乘分数(一)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 2、通过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 3、通过分数乘分数的应用的广泛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教学难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其计算法则。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5=5= 2 25 (2)同学们每小时清理草坪20平方米,照这样计算, 少平方米? 二、引入新课。 1、创设情境:李伯伯家有一块12 公顷的地。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15 ,种玉米的面积占35 . 根据题目所给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种玉米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1)理解题意:这块地共有12 公顷,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15 ,应把这块地的面积看作单位“1”。求种土豆的面积就是求12 公顷的15 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为12 ×15

2、揭示课题:请你观察12 ×15 这个算式,它有什么特点? 板书课题:分数乘分数 三、操作探究算理。 1、提问:12 ×15 究竟等于多少呢? 2、提出操作要求:这张纸代表面积是1公顷菜地。请你们小组合作用量一量、 分一分、涂一涂的方法,说明12 ×15 =110 。 3、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4、小组汇报研究成果。 先把整张纸对折,纸就被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是这张纸的12 ,再把这12 部分平均分成5份,涂出其中的1份,这1份就占整张纸的 110 。说明12 ×15 =110 。 5、结合课件演示进行归纳。 用课件演示涂色过程:我们先把这张纸平均分成2份,1份是这张纸的12 ,又把这12 平均分成5份,也就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2×5=10份,1份是这张纸的110 。由此可以得到: 12 ×15 =5211??=110 (板书算式) 四、 迁移延伸,归纳法则。 1、理解题意:与解决问题(1)的方法相同,种玉米的面积占这块地(12 公顷)的35 ,也是把这块地的面积看作单位“1”。求种玉米的面积就是求12 公顷的35 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为 12 ×35 。

导学案答案

23《雨的四季》答案 1 mìmiǎo duōguǎng sèmài lì2高邈:高而远。莅临:来到,来临。(多用于贵宾)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3刘湛秋诗人4示例:刘湛秋的散文以抒发情感、人生为主,笔触细腻,行云流水,文字自然、亲切、优美,有其独特的唯美的散文风格。他的散文有一种田园美,被海内外文坛誉为现代山林文学的代表。5总——分——总以对雨的爱恋为线索。春雨夏雨秋雨冬雨6对雨的爱恋或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7围绕课文内容描述,并结合实际加以适当想象。8温柔、娇媚;热烈而粗犷;端庄而沉思;自然而平静9例: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化妆了”,写出了春雨的美丽与妩媚“飘然莅临人间”写出了春雨降临的动态美,表达出了作者对冬雨的喜爱之情。“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本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雨水”写成“少女的眼泪”,并以“娇媚”饰之,写出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和怜惜之情。10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都表达了对雨的爱恋之情,点明了文章中心。11雨是大自然神奇的杰作,是我们生活中不能缺少的精灵。只要说出自己的感受,言之成理即可。12示例:汪汪一碧的水面上浮着五六朵白花花的睡莲。她们纯洁、高雅、安闲……清澈的水,碧绿的叶,如果从水底看蓝天,睡莲的倩影就像天空中飘浮着的一片片白云。“白云”轻轻地投放在柔柔的波心里,让人看了,感到何等惬意,何等舒适!莲拥着叶,叶拥着水,水拥着莲。婀娜多姿,仪态万方,就像舞台上精彩的舞蹈造型。造型中心亮相的是一位袅娜地斜躺着的白天鹅,叫人不禁想起俄罗斯芭蕾舞《天鹅湖》……一束阳光照过来,睡莲静静地躺在柔软的水床上。几片莲叶遮住了半个脸,使她们显得格外含蓄,更加迷人。一阵微风拂过,她们睁了睁惺忪的睡眼,又睡着了,而且越睡越香。可能是她在梦境中遇到了什么喜事,不然,为什么颤抖着腰肢,笑得这样甜呢?13 D 14(1)比喻(2)拟人、比喻(3)拟人(4)排比15C16 CE点拨:C、“托物言志”、“古朴典雅”不妥,应为“写景抒情”和“优美活泼”。E、文中没有这层意思,有点牵强附会之感。17(1)作者将春雨的水珠与少女的眼泪相比,渲染出春雨的无比娇美。(2)作者将雪中的静物比作木刻画,表现了血的自然、平静。18表达了作者对雨的无限爱恋。19端庄而沉思20秋天不经常下雨21作者将秋雨比作刚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刻画秋雨的沉静、稳重。22因为秋雨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纯净人的灵魂。23炎热、渴盼24雨的到来25银箭,形象生动的描写了雨的形态,写出它闪亮、快速的特点;疾射,生动形象地写出雨的急、快。26拟人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夏雨来的急,大27荷香幽远,浸浸漫漫笼罩着一方水塘。盛妆的荷犹缀着浑圆的雨珠。天边的虹折射在雨珠上,幻化出不可思议的宁谧、沁凉。28借夏雨的来去匆匆感叹人生的易逝,暗示我们要珍惜每一寸光阴,心里要少装一些物欲的要求,这样才能享受诗意的人生。29雨前、雨中、雨后

七年级数学下课时练习参考答案

七年级数学(下)课时练习参考答案 8.1 角的表示 一、选择题 1.C 2.A 3.C 二、填空题 4.绕着它的端点从起始位置旋转到终止位置所成;始边;终边。 5.当角的终边与始边恰成一条直线是,所成的角;当射线旋转一周回到起始位置时,所成的角6.∠O,∠α,∠AOB;O;OA与OB 7.2 三、解答题 8.∠BAD;∠B;∠ACB;∠ACD; ∠D;∠CAD 9.(1)3 (2)6 (3)10 (4)28 8.2 角的比较 一、选择题 1.D 2.C 3.C 二、填空题 4.(1)∠AOC (2)∠AOD (3)∠BOC (4)∠BOD 5.90°6.70° 三、解答题 7.解:与题意可知∠AOB为平角即∠BOC+∠AOC=180° 又∠BOC=2∠AOC,那么∠BOC=120°,又OD、OE三等分∠BOE 那么∠BOC=3∠BOE,∠BOE=40° 8.解:由题意知:∠AOB=∠AOC+∠BOC,又∠AOC=30°;∠BOC=50° 那么∠AOB=80°,由题意知OD是∠AOB的平分线, 那么∠BOD=1 2 ∠AOB=40°,又∠COD=∠BOC-∠BOD,所以∠COD=10° 8.3 角的度量(1) 一、选择题 1.D 2.C 3.B 4.C 二、填空题 5.60;60 6.30°;6°7.37.5°8.25°19′ 三、解答题 9.(1)32°15′36″ (2)35.43°10.(1)56°20′ (2)46°42′ 8.3 角的度量(2) 一、选择题 1.B 2.C 3.C 4.C 二、填空题 5.互余;互补6.14°7.90°8.50° 三、解答题 9.(1)32°(2)148°10.(1)∠AOB;∠COD (2)∠AOB=∠DOC因为同一个角的余角相等(3)有,∠BOE 8.4 对顶角 一、选择题 1.B 2.B 3.D 4.C

分数乘分数练习课教案

(3)一个数乘分数巩固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使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及计算法则也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会运用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迁移、比较、类推和概括的能力,提高计算水平。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渗透辨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思想。 教学重点:统一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计算方法。 5285? 97143? 8 32116? 2.把下面的整数改写成分数。 2=( ) 5=( ) 14=( ) 25=( ) 二、练习指导 1.统一计算法则。 (1)到目前为止,你学会了哪些分数乘法的知识?分数乘整数以及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分别是什么?分数乘分数的法则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吗?为什么? (2)请你试算一算: 47 5? 12116?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 学生边展示计算过程,边阐述理由。 (3)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因为整数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所以分数乘分数的法则也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因此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可以统一为一条,即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作分母。 2.书写形式。 (1)具体计算时,在碰到整数和分数相乘,可以把整数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直接和分数的分子相乘,不必把整数化成分母是1的分数。 7 62720745475==?=? (2)计算时,也可以不把相乘的两个数改写成分子、分母分别相乘的形式,直接把整数或分数的分子与另一个数的分母进行约分。 三、实践应用 1.练习二的第6题。 2.练习二的第8题。 第(1)题明确:整数4可以看作分母是1的分数,而不能用分子和分子或分母和分母约分。 第(2)题明确:约分后,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不能相加。 3.练习二的第10题。 四、小结作业

八年级数学同步导学案

八年级数学同步导学案——正比例函数导学案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概念,能在用描点法画正比例函数图象过程中发现正比例函数图象性质 2、能用正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简便地画出正比例函数图像 3、能够利用正比例函数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中函数关系归纳得出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再通过动手操作画图象观察概括出正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学生在探究合作中交流,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效率,让学生体会合作学习的好处。 导学过程: 一、准备知识 完成下列思考问题:(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 请写出下列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 (1)圆的周长l随半径r的大小变化而变化; (2)一只燕欧每天飞行的路程为200千米,那么它的行程y(单位:千米)就是飞行时间x(单位:天)的函数。

(3)每个练习本的厚度为0.5cm,一些练习本摞在一起的总厚度h(单位:cm)随这些练习本的本数n的变化而变化; (4)冷冻一个0℃的物体,使它每分下降2℃,物体的温度T(单位:℃)随冷冻时间t(单位:分)的变化而变化。 二、探究新知 1、观察上面四个函数,讨论如下问题: (1)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2)四个函数解析式用一个一般形式如何表达呢? (3)一般地,形如()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 叫做。 2、练一练 (1)下列函数哪些是正比例函数? ① y= ② y= ③ y=- ④ y=2x⑤y=x +1

⑥ y=5x+2 (2)若y=5x 是正比例函数,则m=___________. (3)若函数 是关于 的正比例函数,则 3、1)用描点法画出下列函数的图像 (1) y=2x (2) y=-2x 2)观察上面两个函数的图像 (1)它们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2)试归纳正比例函数的性质。 ①正比例函数是一条,它一定经 过。 ②因为过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我们在画正比例函数图象时,只需确定两点,通常是(,)和(,) ③当k > 0时,直线经过象限,从左到右呈趋势,即 随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时练习(共30套有答案)

1.1 正数和负数 1.在0,﹣2,5,,﹣0.3中,负数的个数是() C. 顶,高出海平面 工件,其中超过标准质量的克数记作正数,不足标准质量的克数记作负 米表示的含义是; 是. 6.如果节约用水5吨记作+5吨,那么浪费水10吨,记作吨. 7.+8.7读作,﹣读作. 8.小张向东走了200m记为+200m,然后他向西走了﹣300m,这时小张的位置与原来相比是在方位. 9.某天,小华在一条东西方向的公路上行走,他从家出发,如果把向东280米记作﹣280米,那么他折回来行走350米表示什么意思?这时,他停下来休息,休息的地方在他家什么方向,距家多远?小华走了多少米? 10.用正数、负数表示下列问题中的数量,并指出这些问题中数量表示的意义. (1)一季度盈利13万元,二季度亏损5万元; (2)飞机飞翔在9200米的高空,潜艇在海面下35米处巡航. 11.一个物体沿着南北方向运动,如果把向南的方向规定为正,那么走6千米,走﹣4.5千米,走零千米的意义各是什么?

参考答案 1.B . 2.B . 3.A . 4.A . 5.低于海平面15米,表示海平面. 6.﹣10 7.正八点七,负五分之二. 8.正东. 9.解:小华在一条东西方向的公路上行走,他从家出发,如果把向东280米记作﹣280米,那么他折回来行走350米,表示+350m , 350﹣280=70(m ), 280+350=630(m ). 答:休息的地方在他家西方,距家70米,小华走了630米. 10.解:(1)一季度盈利13万元,记为+13万元;二季度亏损5万元,记为﹣5万元; (2)飞机飞翔在9200米高空,记为+9200米,潜艇在海面下35米处巡航,记为﹣35米. 11.走6千米,走﹣4.5千米,走零千米的意义分别为向南走了6千米,向北走了4.5千米,没有动. 1.2 有理数(1) 有理数 1.在-2,+1.4,-31,0.72,-4 12,-1.5中,整数和负分数的个数是( ) A .3 B . 4 C .5 D .6 2.对于-3.27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是负数,不是整数 B .是分数,不是自然数 C .是有理数,不是分数 D .是负有理数,且是负分数 3.最小的正有理数( ) A .是0 B .是1 C .是0.00001 D .不存在 4.正整数集合与负整数集合合并在一起,构成的集合是( ) A .整数集合 B .有理数集合 C .自然数集合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没有最大的有理数 B .没有最小的有理数 C .有最小的正有理数 D .有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 6.在数+8.3, -4,-0.8, 51-, 0, 90, 3 34-,|24|--中,________是正数, _________不是整数.

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及反思

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及反思 古交一小杨红霞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学习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重要基础。教材体现结合具体情境体会运算意义的要求教学内容: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计算过程去理解计算的意义。本课时是第1小节分数乘法计算的第二个层次的教学,学习分数乘分数,应该让学生在理解分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通过操作去理解和学习。 学情分析: 学生记住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并不困难。但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比较困难。另外学生容易把分数加法与分数乘法的计算混淆,所以要通过多种练习形式帮助区分。 教学目标: 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从而掌握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观察推理能力。 养成计算仔细、书写规范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理念: 在设计教学时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创设现实情景,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学习计算,体会计算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改变学生学习方式,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分数乘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最近一位老师家在装修房子(出示粉刷墙壁的画面),提出问题:装修工人每小时粉刷这面墙的1/5,4小时可以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学生列式解答:1/5×4=4/5 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刚才我们解决了4小时粉刷多少的问题,那么1/4小时可以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算? 揭示课题:1/5×1/4如何计算呢?板书课题:“分数乘分数”。 二、动手操作,探究算理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分数乘分数怎样计算。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用它表示这面墙,先涂出1小时粉刷的面积,涂出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学生动手操作,交流是怎样涂的。

2019-2020年六年级下册数学同步学案及答案

一、动脑思考,认真填写(共22分,每空2分) 1. 五百八十亿三千零六万写作( ),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记作( )。 2. 桌子上有一个不透明的盒子,盒子里装有大小、形状相同的红球6个,白球4个, 摸出一个球,记录它的颜色,再放回去,重复30次,摸出( )球的可能性大。 3. “比德文”电动车属于家电下乡补贴品牌,每购买一辆“比德文”电动车,国家补 贴电动车售价的13%,李淼要购买一辆售价为2500元的“比德文”电动车可节省 ( )元。 4. 一个圆柱削去6dm 3,正好削成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这个圆锥的体积是 ( )。 5. 手工课上,王强把一个长方体木块恰好截成两个正方体木块,这样表面积增加了 6.4 平方厘米。原来长方体木块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 6. 10个人合租一艘船,如果租船的人再加5个,平均每人所花的租金就减少1元,则 租一艘船的租金为( )元。 7. 商场里现有奶糖、酥糖和水果糖各50千克,按1 :2 :5的比例混合成什锦糖。最 多能混合成什锦糖( )千克。 8. 已知1÷A =0.0909……; 2÷A =0.1818……; 3÷A =0.2727……; 4÷ A =0.3636……; 那么9÷A 的商是( )。 9. 右图表示的是教育专线公交车从A 站到B 站到终点C 站以及返回时路 与 时间的关系。去时在B 站停车,而返回时B 站不停,去时的行驶速度 为 每分钟600米。那么此公交车往返时的平均速度是每分钟( ) 米 二、仔细审题,正确判断(共5分) 1. 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扩大为原来的2倍,高缩小为原来的12 ,圆锥的体积不变。……………………( ) 2. 一个圆有无数条半径,并且所有的都相等。………………………………………………………………( ) 3. 正方体骰子的六个面上分别写有1~6六个数字,掷一次骰子一定能得到数字“6”。………………( ) 4. 一种商品先降价20%,过了段时间又涨价20%。这两个20%的单位“1”相同。…………………… ( ) 5. 小玲用20分钟的时间做计算题,她平均做一道题的时间和做题的数量成正比 例。………………… ( ) 三、精心比较,对号入座(共10分) 1. 把5件相同的礼物全部分给小朋友,使每个小朋友都分到礼物,分礼物的不同方法一共有( )种。 A 、3 B 、4 C 、5 D 、6 2. 一个棱长为2厘米的正方体,如右图挖掉一个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后,它的表面积( )。 A 、比原来大 B 、比原来小 C 、不变 D 、在能确定 3. 大圆的半径正好是小圆的直径,那么大圆的面积是小圆面积的( )倍。

《平方差公式》教案、导学案、同步练习

14.2 乘法公式 《14.2.1 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推导平方差公式,并且懂得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特殊形式的多项式乘法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推理能力,使学生逐渐掌握平方差公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合作学习,体会在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合性,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平方差公式的推导和运用,以及对平方差公式的几何背景的了解.2.难点:平方差公式的应用. 3.关键:对于平方差公式的推导,我们可以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总结、猜想,然后得出结论来突破;抓住平方差公式的本质特征,是正确应用公式来计算的关键. 教学方法 采用“情境──探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观察、猜想中总结出平方差公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故事引入 【情境设置】 教师请一位学生讲一讲《狗熊掰棒子》的故事 【学生活动】1位学生有声有色地讲述着《狗熊掰棒子》的故事,?其他学生认真听着,不时补充. 【教师归纳】听了这则故事之后,同学们应该懂得这么一个道理,学习千万不能像狗熊掰棒子一样,前面学,后面忘,那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呢?还

记得吗? 【学生回答】多项式乘以多项式. 【教师激发】大家是不是已经掌握呢?还是早扔掉了呢?和小狗熊犯了同样的错误呢?下面我们就来做这几道题,看看你是否掌握了以前的知识.【问题牵引】计算: (1)(x+2)(x-2);(2)(1+3a)(1-3a); (3)(x+5y)(x-5y);(4)(y+3z)(y-3z). 做完之后,观察以上算式及运算结果,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再举两个例子验证你的发现. 【学生活动】分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获得以下结果: (1)(x+2)(x-2)=x2-4; (2)(1+3a)(1-3a)=1-9a2; (3)(x+5y)(x-5y)=x2-25y2; (4)(y+3z)(y-3z)=y2-9z2. 【教师活动】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示,然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以上算式及其运算结果,寻找规律. 【学生活动】讨论 【教师引导】刚才同学们从上述算式中找到了这一组整式乘法的结果的规律,这些是一类特殊的多项式相乘,那么如何用字母来表现刚才同学们所归纳出来的特殊多项式相乘的规律呢? 【学生回答】可以用(a+b)(a-b)表示左边,那么右边就可以表示成a2 -b2了,即(a+b)(a-b)=a2-b2. 用语言描述就是: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教师活动】表扬学生的探索精神,引出课题──平方差,并说明这是一个平方差公式和公式中的字母含义. 二、范例学习,应用所学 【教师讲述】 平方差公式的运用,关键是正确寻找公式中的a和b,只有正确找到a和b,?一切就变得容易了.现在大家来看看下面几个例子,从中得到启发.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1整式课时练》(附答案)

冀教版初一数学 上册精编课时练(附解析) 4.1 单项式 知识点 1 单项式的概念 1.在下面的四个代数式中,不是单项式的是( ) A .x B .2 C.2x D .2x 2.代数式-3x ,-x -18 ,2x -1,-9,πr 2h 中,单项式有________个. 3.一辆长途汽车从甲地出发,3小时后到达相距s 千米的乙地,这辆长途汽车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千米/时,所列代数式________单项式(填“是”或“不是”). 知识点 2 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4.单项式-a 2b 2的系数和次数分别为( ) A .-12 ,3 B .-1,3 C .-1,2 D .-12 , 2 5.[课本习题A 组第2题变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单项式x 既没有系数,也没有次数 B .单项式3x 2 y 4 的系数是3,次数是2 C .单项式12πx 2的系数是12 ,次数是3 D .单项式-a 2bc 的系数是-1,次数是4 6.(1)-2x 2y 的系数是________,次数是________;

(2)-32xy 的系数是________,次数是________; (3)-2πy 的系数是________,次数是________. 7.已知(a -1)x 2y a +1是关于x ,y 的五次单项式,则这个单项式的系数是________. 8.指出下列各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1)3x 3; (2)-65 xyz ; (3)2mn 3; (4)-x 4; (5)-mx ; (6)3πx 2y 7.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34x 3是7次单项式 B .5πR 2的系数是5 C .0是单项式 D.1m 2是二次单项式 10.若-52x m y 4 的次数是6,则m 的值是( ) A .6 B .5 C .4 D .3 11.(1)如果-axy m 是关于x ,y 的单项式,且系数是4,次数是5,那么a 与m 的值分 别是________; (2)如果-(a -2)xy m 是关于x ,y 的五次单项式,那么a 与m 应满足的条件是 ____________; (3)如果单项式2x 3y 4与-17 x 2z n 的次数相同,那么n =________. 12.下列单项式按一定的规律排列: a 2,-a 34,a 56,-a 78,…, 则第2018个单项式是________. 13.已知-a 3x |m |y 是关于x ,y 的单项式,且系数为-59,次数是4,求代数式3a +12 m 的值.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2课时分数乘分数同步练习附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2课时分数乘分数同步练习 一、2 5 ×6表示( ); 13 ×3 4 表示( ) 二、910 米的 21 是( )米; 14 公顷的4 5 是( )公顷。 三、计算下面各题。 313 ×2637 51×73 157×32 125×9 43×25 163×6 5 四、列式计算。 ①18 的1 2 是多少? ②8个7 12 是多少? 参考答案: 一、2 5 的6表倍是多少;

13 的3 4 是多少。 二、20 9 米; 51公顷。 三、计算下面各题。 313 ×2637 = 376 51×73= 35 3 157×32=4514 125×9=415 43 ×25 =8 15 163×65=325 四、列式计算。 ①18 ×12 =161 ②712 ×8=314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测试卷 考试时间:80分钟 满分:100分

卷面(3分)。我能做到书写端正,卷面整洁。 知识技能(65分)一、我会填。(每空1分,共23分) 1.3 5 + 3 5+ 3 5 =()×()=() 2.15个4 5 的和是(); 3 10 的 1 3 是()。 3. 5 12 时=()分 3 8 t=()kg 3 5 m2=()dm2 4.2 5 t的 3 4 是()t;比8m多 3 4 是()m。 5.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3 4 m,它的表面积是()m2,体积是() m3。 6.一台播种机每小时播种9 20 公顷,照这样计算,0.4小时可播种 ()公顷。 7.从3 4 t水泥中运走 2 3 ,还剩下()t;从 3 4 t水泥中运走 2 3 t, 还剩下()t。 8.在里填上“>”“<”或“=”。 9.学校合唱队有80名队员,舞蹈队队员比合唱队队员少3 5 ,学校舞 蹈队有()名队员。 10.菲菲看一本120页的故事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25,第二天看了30页,第三天从第()页看起。

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课堂同步导学案

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课堂同步导学案 《秒的认识》导学案 学习内容: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2-3页。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时间单位秒的含义。 2、知道秒与分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导入新课,使学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新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学习时间单位的同时感受到时间的宝贵,培养其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学习重点: 秒产生的意义和秒与分的关系。 学习难点: 1、用秒作单位来表示时间长度。 2、秒与分的进率。 课前 【学案自学】 自学课本2——3页内容

一、复习: 1、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和(),1时=()分。 2、分针走一小格是()分,走一大格是()分。 3、分针从3走到6是()分。 二、自主学习: 1、有些钟面上有()根针,又细又长的是()针。 2、秒针走1小格是()秒,走1大格是()秒,走1圈是()秒,也就是()分。所以1分=()秒。 3、1秒钟能做些什么:();()等。课中 【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要求: 1、小组长带领小组员交流每个人组员的自学成果 2、对于小组成员出现的问题,应及时给予帮助 【班内展示】 1、小组合作交流后,组长整理,由代表展示自学体会和好的见解 2、请同学们认真倾听,有不同的看法,可以进行补充 【质疑探究】 学案自学中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如有,小组合作解决。如果没有,你还有什么新的疑惑请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自悟自得】 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

1、本节可我学会了: 2、掌握不太好的是: 【达标测试】 一、轻松填空 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小的单位()。 2、秒针走1小格是()秒,走一圈是()秒,也就是()分。 3、5分=()秒 120秒=()分 二、填合适的时间单位 1、一节课40() 2、做一次深呼吸要3() 3、每天大约睡9() 4、烧一壶开水大约需要20() 5、小明50米跑成绩是10() 三、绕操场跑一圈,王刚用59秒,小明用1分零2秒,谁快些? 课后 课后反思:今天这节课上,我的表现及改进的措施: 《时间的计算》导学案设计 学习内容: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5页例2。

经济生活第7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导学案及答案

经济生活第7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导学案 一、考纲考点 1.生产决定分配 2.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4.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与公平的影响 5.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二、课时知识建构 三、考点解读 考点1、2按劳分配 1.现行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2.按劳分配的地位、基本内容和要求 (1)地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分配的基本原则,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2)基本内容和要求:在经济中,在对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3)按劳分配的原因 ①客观必然性:是由我国现实的决定的。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是,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直接原因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 ②意义:有利于促进的发展,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的社会地位。学习小贴士 在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的工资、津贴、奖金都是按劳分配的具体表现。 注: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 ①国家机关、公有制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 ②公有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 ③农村经济中的“联产计酬”。 考点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一)考点梳理 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个体劳动者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劳动,其劳动成果扣除后直接,而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 学习小贴士

个体劳动所得的分配范围是个体经济,分配对象是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个体劳动者的特点是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 2.按生产要素分配 (1)含义: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2)具体形式: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 (3)原因: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的尊重。这有利于让一切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二)题眼突破 1.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具体形式比较 学习小贴士 (1).区分劳动收入与按劳分配收入 ①劳动收入即劳动所得,是相对于非劳动生产要素参与分配获得的收入而言的。因此,按劳分配收入一定是劳动收入。 ②但劳动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如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按劳动生产要素分配。【提醒】非劳动收入一定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另外,按劳分配一定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但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不一定都是按劳分配。 (2).财产性收入财产性收入,指通过资本、技术和管理等要素与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所产生的收入。即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和不动产(如房屋、车辆、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 2.关于科技人员的收入分配方式 对科技人员收入的分配形式应全面了解,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1)公有制企业中科技人员收入的分配方式主要是按劳分配。还有非按劳分配的福利性分配和社会保障收入。 (2)股份制企业中,科技人员凭技术向企业投资入股,获得相应的股份,从股份制企业获取收入,属按技术要素投入所得的收入。 (3)私营企业或外资企业中,科技人员受雇于私营企业主和外商,其所得工资是按劳动要素分配。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时练习带答案

第一章 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1.下列各数是负数的是( ) A.23 B.-4 C.0 D.10% 2.放风筝是民间传统游戏之一.在放风筝的过程中,如果风筝上升10米记作+10米,那么风筝下降6米应记作( ) A.-4米 B.+16米 C.-6米 D.+6米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温为0℃就是没有温度 B.收入+300元表示收入增加了300元 C.向东骑行-500米表示向北骑行500米 D.增长率为-20%等同于增长率为20% 4.我们的梦想:2022年中国足球挺进世界杯!如果小组赛中中国队胜3场记为+3场,那么-1场表示 . 5.课间休息时,李明和小伙伴们做游戏,部分场景如下:刘阳提问:“从F 出发前进3下.”李强回答:“F 遇到+3就变成了L.”余英提问:“从L 出发前进2下.”……依此规律,当李明回答“Q 遇到-4就变成了M ”时,赵燕刚刚提出的问题应该是 . 6.把下列各数按要求分类: -18,227,2.7183,0,2020,-0.333…,-25 9 ,480. 正数有 ; 负数有 ;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有 .

1.2.1 有理数 1.在0,1 4,-3,+10.2,15中,整数的个数是( ) A.1 B.2 C.3 D.4 2.下列各数中是负分数的是( ) A.-12 B.1 7 C.-0.444… D.1.5 3.对于-0.125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负数,但不是分数 B.不是分数,是有理数 C.是分数,不是有理数 D.是分数,也是负数 4.在1,-0.3,+1 3,0,-3.3这五个数中,整数有 ,正分数有 , 非正有理数有 . 5.把下列有理数填入它属于的集合的大括号内: +4,-7,-5 4 ,0,3.85,-49%,-80,+3.1415…,13,-4.95. 正整数集合:{ …}; 负整数集合:{ …}; 正分数集合:{ …}; 负分数集合:{ …}; 非负有理数集合:{ …}; 非正有理数集合:{ …}.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

《分数乘分数(例3、例4)》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3页例3,第5页例4及相应练习的内容。 【教材分析】 《分数乘分数(例3、例4)》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例3和例4的内容。本单元是在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学习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重要基础。教材体现结合具体情境体会运算意义的要求,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计算过程去理解计算的意义。本课时是第1小节分数乘法计算的第二个层次的教学,学习分数乘分数,应该让学生在理解分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通过操作去理解和学习。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从而掌握计算方法。 2、技能目标:通过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突破重难点设想:本节课运用转化的思想,通过学生尝试自主探究,把新知识转化为已经学习过的旧知识,进一步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适时点拨,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在教学中,让学生尝试、观察、讨论、探究中获取知识,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教学准备】 长方形纸、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疑——复习旧知,找准联系点 (一)复习铺垫(出示课件) 1、比一比,谁算得又快又好。 51×4 325×8 12×43 6×5 2 2、填一填。 (1)5个9 2 相加,用乘法表示就是( ) 或( )。 (2)一个数乘几分之几表示的是这个数的( )。 (二)揭题明标 1、创设情境(出示课件) 李伯伯家的地丰收了,他请我们去做客呢!我们一 起看看。(出示例3,出示情境图)李伯伯家有一块 2 1 公顷的地,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5 1 ,种玉米的面 积占这块地的5 3 。 (1)从题中你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2)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引导提示(归纳数学问题) a 、种土豆的面积有多少公顷? b 、种玉米的面积有多少公顷? 动手做答 集体订正 观察情境图 理解题意 获取数学信息 提出数学问题 通过复习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找准新旧知识之间的连接点,为学习新知作好铺垫。 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其次通过质疑让学生明确探究问题和目标,找准切入点。 二、互动解疑——探究算理 探究活动一: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1、小组合作探究意义(出示课件) (1)小组合作学习,选择一个最有把握的问题,列出算式,说说如何来计算。(出示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 提示:用一张纸表示1公顷,折一折,画一画。 (2)汇报展示 预设一:(根据回答出示相关课件) 小组合作交流 动手操作 教学中应最大可能的为学生创设情境与氛围,使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发现、讨论、交 流、验证等数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