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水中动物之最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动物“之最”》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动物“之最”》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引起幼儿对动物“之最”的兴趣。
2. 培养幼儿观察和描述动物特点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动物“之最”。
2. 引导幼儿思考并分享他们知道的动物“之最”。
教学活动:1. 开场游戏:动物猜谜。
2. 教师出示一些动物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名称。
第二章:最大的动物——蓝鲸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蓝鲸是最大的动物。
2. 培养幼儿对蓝鲸特征的认知。
教学内容:1. 介绍蓝鲸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展示蓝鲸的图片和视频,让幼儿观察和描述。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蓝鲸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蓝鲸的特点。
2. 观看蓝鲸的视频,让幼儿更加直观地了解蓝鲸的生活习性。
第三章:最小的猴子——眼镜猴教学目标:1. 使幼儿知道眼镜猴是世界上最小的猴子。
2. 培养幼儿对眼镜猴特征的认知。
教学内容:1. 介绍眼镜猴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展示眼镜猴的图片和视频,让幼儿观察和描述。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眼镜猴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眼镜猴的特点。
2. 观看眼镜猴的视频,让幼儿更加直观地了解眼镜猴的生活习性。
第四章:飞得最快的鸟——箭羽燕教学目标:1. 使幼儿了解箭羽燕是飞得最快的鸟。
2. 培养幼儿对箭羽燕特征的认知。
教学内容:1. 介绍箭羽燕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展示箭羽燕的图片和视频,让幼儿观察和描述。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箭羽燕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箭羽燕的特点。
2. 观看箭羽燕的视频,让幼儿更加直观地了解箭羽燕的生活习性。
第五章:总结教学目标:1. 巩固幼儿对动物“之最”的认知。
2. 培养幼儿的总结能力。
教学内容: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动物“之最”。
2. 引导幼儿分享他们对这些动物的认识和感受。
教学活动:1.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动物“之最”。
2. 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对这些动物的认识和感受。
第六章:最大的陆生动物——非洲象教学目标:1. 使幼儿了解非洲象是最大的陆生动物。
大班科学《水中动物之最》教案

大班科学《水中动物之最》教案一、课程背景小朋友们都喜欢动物,而水中动物又有着独特的魅力。
我们在这节课中将介绍水中动物中的一些“最”,如:最长的鳄鱼、最快的海豚等等。
通过这种方式,带领小朋友们认识水中动物,增强他们的科学意识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教材准备为了让小朋友们更好地学习,我们准备了以下教材:1.海洋生物图片、模型等教具2.视频资料:海豚、鲸鱼等水中动物的生活视频3.海洋生物图鉴书籍以上教材帮助小朋友们更好地认识水中动物,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意识。
三、教学活动活动一:认识水中动物的“最”1.1 引导小朋友们通过图片、模型等教具认识不同的水中动物。
1.2 介绍一些最长、最快、最大等特点的水中动物,例如:最长的鳄鱼,最快的海豚,最大的鲸鱼等。
通过这种方式,让小朋友们更直观地感受水中动物的特点,从而增强对它们的认识。
1.3 利用海洋生物图鉴等书籍,让小朋友们自己查找一些“最”,并向导师介绍,从而提高小朋友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兴趣。
活动二:观看水中动物的生活视频2.1 利用资料展示海豚、鲸鱼等水中动物的生活视频,带领小朋友们了解水中动物的栖息地、食物、繁殖等生活习性,增加小朋友们对水中动物的认知和理解。
2.2 观看视频后,鼓励小朋友们提出问题和疑惑,并与他们一同讨论和解决。
活动三:制作海洋生物手工3.1 引导小朋友们使用泡沫板、颜料等材料制作小海洋生物模型,如鱼、海星、小海马等。
3.2 在制作过程中,请导师及时介绍水中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并帮助小朋友们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
3.3 制作完成后,引导小朋友们进行自由创作,让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自己的独特海洋生物。
四、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小朋友们对水中动物有了更全面、更具体、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对这些神奇的生物充满了好奇和兴趣。
本节课程不仅培养小朋友们的科学意识和学习习惯,还进一步开拓了他们的视野和思维,对他们以后的成长和学习有着积极的影响。
大班教案水中动物之最

大班教案 - 水中动物之最一、介绍水中动物是生物世界中的一大类,它们栖息在水中,有着各种各样的特点和形态。
本教案将带领大班幼儿了解一些水中动物中的“最”有特色的物种,引导幼儿观察、探索和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幼儿将能够:1.了解水中动物的种类和特点;2.发现和理解一些水中动物的“最”特色之处;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水中动物的分类•鱼类•软体动物•甲壳动物•爬行类水中动物2. 鱼类中的“最”•最大的鱼类:鲸鲨•最小的鱼类:侏儒鳅•最长寿的鱼类:长命鱼3. 软体动物中的“最”•最柔软的软体动物:水母•最大的软体动物:大章鱼•最美丽的软体动物:海螺4. 甲壳动物中的“最”•最坚硬的甲壳动物:龙虾•最快的甲壳动物:螃蟹•最聪明的甲壳动物:海龟5. 爬行类水中动物中的“最”•最长的蛇类:水蛇•最危险的爬行类水中动物:鳄鱼•最稀有的爬行类水中动物:海龙四、教学活动1. 观察和发现•让幼儿观察并比较不同种类的水中动物,发现它们的特点和差异。
•引导幼儿用画笔绘制自己喜欢的水中动物,并在旁边写上该动物的“最”特点。
2. 制作海洋世界展板•鼓励幼儿用纸板、彩纸等材料制作海洋世界展板。
•幼儿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水中动物,选择并制作相关的图片,贴在展板上,并写上该动物的特点。
3. 制作海洋动物手偶•准备一些海洋动物的造型模板,幼儿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海洋动物,用颜料、纸板等材料制作手偶。
•在制作过程中,引导幼儿了解该动物的特点,并用简单语言描述。
4. 玩游戏•设计游戏环节,让幼儿通过回答问题、观察图片等方式来激发他们对水中动物“最”的记忆。
•可以设立小奖励,激发幼儿的参与积极性。
五、教学评估•通过幼儿观察、参与活动的表现以及制作的手工作品等,评估幼儿对水中动物“最”特点的理解程度。
•教师可以提出简单问题检测幼儿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六、扩展活动•可以组织幼儿参观水族馆,进一步增加对水中动物的认知。
大班科学活动动物之最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动物之最教案
一、活动背景
大班儿童正处在认识事物的初级阶段,对动物的认知也随着年龄
的增长而逐步深入。
通过有趣的科学实验活动,可以增进孩子们对动
物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能让他们更好地体验科学的乐趣,培养兴趣,增强动手能力,提高思辨能力。
二、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认识常见动物中的最大/最小/最高/最重/最长物
种并能口头表述;
2.学生能够通过比较不同种类的动物的体型大小、体长等外
部特征,了解各类动物之间存在的差异;
3.学生能够通过手工实践探究、观察实验等方式,体验科学
探究的过程,并感受科学的神奇和乐趣。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通过与学生互动交流,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为接下来
的活动做好铺垫。
2. 认识动物的外部特征
通过 PPT 展示不同种类的动物的图片和介绍,引导学生了解不同
种类的动物有何不同之处,可以让他们自己进行分类和比较。
3. 探究动物之最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测量等方式,在动物世界中寻找“最大/最小/最高/最重/最长” 这些标签的主人公,以此让学生了解不同动物品种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
4. 小组活动:动物分类游戏
将学生分组,让每一个小组通过合作游戏,对动物进行分类。
游戏规则如下:
1.教师出示一幅动物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动物的体型大小、体长等特征来阐述该动物的人类属性(比如:这只动物体型很大,有锋利的牙齿,他最可能是野外的猛兽);
2.每一个小组都可以对同一幅图片进行讨论,并最后让一个代表发言;
3.最后,教师通过发放道具,让获胜组展示他们的成果。
5. 手工实践环节
让学生自己制作。
幼儿园大班科学动物之最教案【含教学反思】 (2)

幼儿园大班科学动物之最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这是一节针对于幼儿园大班学生的科学课程。
通过本节课程,我们希望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对动物的兴趣,帮助他们了解动物之间的一些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最小和最大的差异。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们了解每种动物之间的大小差异;2.培养学生们对动物的兴趣,为未来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3.提高学生们的观察能力;4.让学生们通过观察和比较差异,学习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通过观察和比较多种动物,让学生们了解各种动物的大小差异,并试图寻找每个种类中最小和最大的个体。
四、教学步骤(一)导入环节1.通过图片引入本次课程主题,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动物世界的多样性;2.联想游戏:教师展示一张大象和一张老鼠的图片,要求学生听到声音后,能够分别对应到正确的动物。
(二)观察环节1.在环节前,老师准备5-6种动物模型或图片,将它们放置于桌子旁边;2.引领学生观察每种动物的大小差异,提出学生们的评价意见;3.分别比较每个种类的动物,寻找每个种类中最小和最大的个体。
(三)总结归纳环节1.教师总结上一环节中学生们所观察的每个种类的动物,并列出其中最小和最大的个体;2.组织学生们回忆这些动物的特点,并试图总结它们之间最小和最大的差异;3.根据本节课的主要目标,强调和引导学生们学会了解和观察动物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一)教师的不足之处1.教师的导入环节过于简单,没有充分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导致后面的教学流程稍显拖沓;2.虽然在观察环节中,教师引入了多种动物模型和图片,但是教师对于不同动物的特殊性很少进行说明,导致学生们的关注点主要停留在动物的大小差异上。
(二)教师的下一步改进1.引导学生们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寻找动物的差异,进而增加他们对动物的兴趣,让学生们不仅关注动物的形态,还关注动物的生存环境和特有习性;2.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们在构建故事情节时加入多种动物,以此鼓励他们进一步了解动物的生态和功用属性。
水中动物之最大班科学教案

水中动物之最大班科学教案导语:水中拥有着各种各样的动物,它们中的一些还能被认为是最大的班。
本科学教案将带领学生深入了解水中动物中的最大班,包括海洋中的鲸鱼、淡水湖泊中的巨型鲶鱼和冰冷北极洋中的巨大海象。
通过研究不同的最大班动物,学生将能获得对于水中生物的深入认识,并理解生物多样性对于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一、鲸鱼:海洋之王鲸鱼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它们属于哺乳动物类,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适应了在海洋环境中生存。
鲸鱼具有庞大的体型、优秀的游泳能力和复杂的社会结构。
1. 鲸鱼的种类及分布鲸鱼有许多种类,包括蓝鲸、座头鲸、虎鲸等。
它们分布在世界各大洋的海域中,如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
2. 鲸鱼的大小和饮食习性蓝鲸是目前已知的最大鲸鱼,它们可以长达30米,体重超过170吨。
鲸鱼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如小型甲壳类动物和鱼类。
3. 鲸鱼的繁殖和社会结构鲸鱼是群居动物,通常以季节性迁徙的方式进行交配和繁殖。
雌鲸鱼在特定季节会从南极或北极迁徙到亚热带或温带海域,进行繁殖。
整个鲸鱼群由一只雄鲸领导,雌鲸在一定区域内产下幼鲸。
二、巨型鲶鱼:淡水之王巨型鲶鱼是淡水湖泊中的最大班,它们具有庞大的身躯和强大的咀嚼力,是真正的掠食者。
1. 巨型鲶鱼的生活环境巨型鲶鱼主要栖息在淡水湖泊、河流和水库中,分布区域广泛,包括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和非洲的尼罗河。
2. 巨型鲶鱼的饮食习性巨型鲶鱼是杂食性动物,主要以其他鱼类为食,但也会吃蟹、软体动物和植物。
它们的嘴部具有强大的咀嚼力和锯齿状的牙齿,能够轻易地咬碎猎物。
3. 巨型鲶鱼的生长情况巨型鲶鱼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生长迅速,能够在几年内达到2米长。
它们的寿命一般为20年左右。
三、巨大海象:北极之王巨大海象是北极洋中最大的班,它们适应了寒冷的环境并具有特殊的身体结构。
1. 巨大海象的生活环境巨大海象主要分布在北极地区,包括北冰洋和周围的海域。
它们冬季生活在冰块上,夏季则迁移到较为开放的海域。
2. 巨大海象的体型和特征巨大海象的体型庞大,雄性体重可达2吨,雌性体重也可达1吨以上。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动物“之最”》及教学反思[大全5篇]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动物“之最”》及教学反思[大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7925c71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ce.png)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动物“之最”》及教学反思[大全5篇]第一篇: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动物“之最”》及教学反思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动物“之最”》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知道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它们,激发幼儿关心、爱护小动物的情感,引导幼儿了解一些在某一方面能称得上“之最”的动物,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科学《动物“之最”》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关心、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2、使幼儿知道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它们。
3、引导幼儿了解一些在某一方面能称得上“之最”的动物。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初步了解其特性。
【活动准备】1、课件-动画片:大象有个长鼻子。
2、ppt课件:动物之最。
【活动过程】一、导入。
1、观看动画片,引起兴趣。
小朋友最喜欢看动画片了,现在呢,老师请小朋友看一个很有趣的动画片,看完以后呢,给老师和小伙伴讲讲动画片里演了什么故事。
2、你在动画片里看到了什么动物?(1)大象。
(2)长颈鹿。
(3)鸵鸟。
(4)河马。
二、展开。
1、这些动物有些什么特点呢?(让幼儿互相说一说)2、引导幼儿讨论动物身上最明显的特点。
它们都有各自的本领和特点,那么,它们身上最明显的特点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想一想吧。
3、ppt课件:动物之最通过课件演示,引导幼儿说出的动物之最,进行归纳:(1)脖子最长的动物是:长颈鹿;(2)鼻子最长的动物是:大象;(3)耳朵最长的动物是:兔子;(4)跑的最快的动物是:猎豹;(5)最凶猛的动物是:老虎;(6)嘴巴最大的动物是:河马;(7)唱歌最好听的动物是:百灵鸟。
4、请幼儿同桌两人互相说说自己喜欢哪个动物,它有什么本领?还有哪些动物之最?5、请幼儿表演动物之最。
如:表演大象:就做出长鼻子的样子,并说:“我是大象,我的鼻子最长。
”【活动延伸】学唱英语歌:大象有个长鼻子。
师幼一起边看动画片,边唱英语歌,根据幼儿的兴趣,反复跟唱。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动物之最教案【含教学反思】 (2)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动物之最教案【含教学反思】教学目标•能够明确物种的分类和各物种之间的关系;•能够了解动物界中的一些最之类的事物;•能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
教学内容1. 动物之最根据幼儿园大班学生的生活经验,可以引导他们讨论以下问题:•你见过最大的动物是什么?•你见过最小的动物是什么?•你见过最快的动物是什么?•你见过最慢的动物是什么?•你见过最聪明的动物是什么?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幼儿回忆、思考,进而让幼儿探究动物之最这个主题。
老师可以带领幼儿观看相关图片或视频,让幼儿们了解动物之最的事实。
2. 挑选一种动物进行深入探究在幼儿基本了解了动物之最的相关知识之后,此时可以引导幼儿选择一种感兴趣的动物进行深入学习。
老师可以通过图片展示、图书阅读和视频展示等多种媒介介绍动物的权威资源,以及它们的生态环境、特点和习性等。
3. 给动物分类幼儿可以了解到,动物按照外形、特征、形态、生活习性等因素进行分类。
因此,幼儿可以通过老师的引导,将用户所选择的动物分类,了解不同动物之间的差别和共性。
4. 品味动物美食幼儿可以尝试创作和品尝适宜自己制作的动物美食。
通过“做饭”的方法进行学习,既能刺激幼儿的学习兴趣,同时也非常适合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教学反思•教师如果能够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引导幼儿学习,教育效果将更好。
•在具体实践中,应注重幼儿的思维方式和学习节奏,以便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计划和教学辅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让幼儿通过实践来学习和解决问题,以便更好的实现教育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