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SH1020 2192-2013采油用清防蜡剂通用技术条件

合集下载

采油工程入井液通用技术条件

采油工程入井液通用技术条件

Q/SH1020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企业标准Q/SH1020 1386-2008代替Q/SL1386.1~1386.6-1998 采油工程入井液通用技术条件2008-××-××发布 2008-××-××实施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发布Q/SH10201386-2008前言本标准修订并代替Q/SL1386.1~1386.6-1998《采油工程入井液》。

本标准与Q/SL1386.1~1386.6-199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原标准Q/SL1386.1~1386.6-1998 采油工程入井液更名为Q/SH1020 1386-2008采油工程入井液通用技术条件;——删除了1998年版Q/SL1386.4-1998《携砂液通用技术条件》、Q/SL1386.5-1998《压裂液通用技术条件》、Q/SL1386.6-1998《酸液通用技术条件》;――将1998年版Q/SL1386.1-1998《水基压井液通用技术条件》、Q/SL1386.2-1998《水基射孔液通用技术条件》、Q/SL1386.3-1998《水基洗井液通用技术条件》三部分合并;——引用标准SY/T 5370—1999表面及界面张力测定方法标准编号和标题有变动(原为SY/T 5370—91 表面及界面张力测定挂片法);——引用标准SY/T 5523—2006 油田水分析方法标准编号和标题有变动(原为SY/T 5523—1992 油气田水分析方法);——提高了表面张力、防膨率、悬浮固体含量、悬浮固体颗粒直径中值及含油量技术指标的要求;——Q/SH10201386-2008中3.6密度技术指标有变动,对密度附加值提出具体要求并放置于技术指标项最后;——增加了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和安全环保要求。

本标准由胜利石油管理局油气采输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

QSH1020 0215-2009套管刮削器通用技术条件

QSH1020 0215-2009套管刮削器通用技术条件
Q/SH1020 0215-2009
代替 Q/SL 0215—1988
套管刮削器通用技术条件
2009-12–27 发布
2010-03–15 实施
Q/SH1020 0215—2009
前言
本标准是 Q/SL 0215—1988 的修订标准。 本标准主要对 Q/SL 0215—1988 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修订: ——增加了第 2 章“规范性引用文件”和第 5 章“试验方法”,原标准第 7 章“包装、贮存和运
胶筒式刮削器的胶筒应采用耐油橡胶材料,耐温不应低于 120℃,邵氏 A 硬度不应小于 70。 4.7 弹簧式刮削器的特殊技术要求 4.7.1 刮削器弹簧按GB 1239.3—2009 加工,其材料的力学性能如下:抗拉强度σb≥1764MPa、屈 服强度σs≥1568MPa、伸长率δ5≥6%、洛式硬度应≥40HRC、断面收缩率ψ≥20%。 4.7.2 刮削器刀体刃部表面须渗碳热处理,应符合图样及工艺要求,抗拉强度σb≥1080 MPa、屈 服强度σs≥835MPa、伸长率δ5≥10%、洛式硬度应≥55HRC。 4.7.3 刀体安装后的伸出量应符合表 1、表 2 的要求,压进和弹出正常,不应有卡死现象。在正常 情况下(刮削水泥块、结蜡),刀体的刮削磨损量 60 h 内不应大于 20%。 4.8 组装 4.8.1 装配前,所有零部件须经质检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组装;对零件相互配合的表面必须洗 擦干净,并涂以清洁的润滑油;必须对所有零件表面的毛刺、切屑、油污、锈斑等清除干净。 4.8.2 装配弹簧时,不准拉长或切短。 4.8.3 装配后螺钉头、螺母与本体的接触面不许倾斜和留有间隙;各零件的配合及摩擦表面不许有 损伤。如有轻微擦伤,在不影响使用性能的情况下,经技术检验部门同意后方可进行修理;产品装 配后外部喷涂防锈漆。 5 试验方法 5.1 刮削器所用金属材料如需作力学性能性能,应按 GB/T 228 的有关规定进行。 5.2 橡胶体的硬度应按 GB/T 531.1 的有关规定进行试验。 5.3 零件表面的质量用目视法进行检验。 5.4 接头螺纹用符合 GB/T 22512.2、SY/T 6194—2003 规定的螺纹规检验,对螺纹密封性能试验, 用清水施压,加压 25MPa,稳压 5min 压降小于 0.1MPa 为合格。 5.5 刀体热处理后的洛氏硬度应按 GB/T 230.1 的有关规定进行检验。 5.6 刀体的最大伸出量用游标卡尺进行检验,刀体伸出最大外径允许上下有±1mm 偏差。其压进和 弹出的灵活性用压入法试验 3 次。 5.7 刮削器的刮削寿命试验应在模拟试验台上进行,选用 500 号硅酸盐水泥,在对应的试验套管内 壁上候凝 24h。将实验套管固定在试验台底座上,将刮削器接到试验台的钻杆上,加压力 0.8kN~ 10kN,用 36r/min 的速度进行模拟刮削,每次刮削 1h,间隔 0.5h,连续刮削 3 次。然后拆检刀体, 使用游标卡尺测量的刀体磨损量,刀体的磨损量不应大于 1%。 6 检验规则 6.1 出厂检验 6.1.1 产品出厂前须经质检部门检验合格并签发合格证方能出厂。 6.1.2 出厂检验项目:

技术标准大全---全套

技术标准大全---全套

技术标准大全---全套目录综合类一、开发测井技术1. Q/SL0145-88微差井温测井质量标准2. Q/SL0150-88环空测试技术推荐做法3. Q/SL0626-91AMERADA RPG-3井下温度计使用操作规程4. Q/SL0627-91AMERADA RPG-3井下压力计使用操作规程二、其它1. Q/SL0041-86原油脱水破乳剂质量检验标准2. Q/SL0087-94粉末涂料油管3. Q/SL0088-1998修复油管质量标准4. Q/SL0121-1996原油、天然气、油气田水试验方法5. Q/SL0130-88水基乳液型清防蜡剂配制6. Q/SL0154-88油、气、水井钻井完井交接标准7. Q/SL0156-88油田用粘土稳定剂技术标准8. Q/SL0210-88采油工程对开发井完井技术要求9. Q/SL0346-1996油井用水包油型清防蜡剂10. Q/SL0380-95油管修复生产线技术条件11. Q/SL0381-95粉末涂料油管生产规范12. Q/SL0475-1998耐油橡胶密封圈13. Q/SL0531-91水基乳液型清防蜡剂使用方法14. Q/SL0614-91油气水井和油水泵站采样法15. Q/SL0647-92 P-5无固相压井液16. Q/SL0946-94聚合氯化铝17. Q/SL0951-94 CL-92型清防蜡剂18. Q/SL1024-94卤水压井溶液19. Q/SL1308-1997油井强磁防蜡方法20. Q/SL1450-1997自催化镍-磷合金镀层防腐管、件采油类一、自喷采油、采气1. Q/SL0211-1997气井技术管理2. Q/SL0651-1997采油井资料录取规定3. Q/SL0652-1997气井资料录取规定4. Q/SL0727-92自喷井热油循环清蜡工艺推荐作法5. Q/SL0730-92气井排水采气方法及选井条件6. Q/SL0734-92自喷井生产技术管理7. Q/SL0736-92手摇绞车清蜡规程二、特种泵1. Q/SL0494-90CYB【d1/d2】TLC抽稠油泵实用技术要求2. Q/SL0587-91防砂卡抽油泵3. Q/SL0957-94浸入式抽稠油泵三、水力喷射泵1. Q/SL0460-90水力喷射泵2. Q/SL0615-91S1B62型水力喷射泵参数选择推荐做法3. Q/SL0616-91S1B62型水力喷射泵泵芯起下操作规程4. Q/SL0784-93水力喷射泵井技术管理四、水力活塞泵1. Q/SL0123-1998水力活塞泵抽油系统技术管理2. Q/SL0185-88水里活塞泵修理3. Q/SL0303-89水力活塞泵抽油动力液质量4. Q/SL0304-89水力活塞泵质量分级5. Q/SL0305-89水力活塞泵主要易损件修理6. Q/SL0327-89水力泵油井压力测压器7. Q/SL0328-89XKY-1型压力计拆装8. Q/SL0329-89ZQF9-1型九环阀9. Q/SL0331-89DQJ-1型水力活塞泵抽油井取样器10. Q/SL0480.1-90水力活塞泵单井装置三相分离器技术条件11. Q/SL0480.2-90水力活塞泵单井装置3ZB高压泵机组技术条件12. Q/SL0480.3-90水力活塞泵单井装置的使用和检修13. Q/SL0618-91水里活塞泵井投捞沉没泵操作规程14. Q/SL0789-93水力活塞泵井分采工艺15. Q/SL0986-94水力活塞泵选型五、螺杆泵1. Q/SL0527-1996地面驱动螺杆抽油泵的使用与维护2. Q/SL1076-95LBJ-150 20型高扬程地面驱动单螺杆泵技术条件及施工要求六、电动潜油泵1. Q/SL0176-88潜油电动离心泵保护器修理2. Q/SL0186-1997潜油离心泵修理3. Q/SL0213-88潜油电泵施工技术规程4. Q/SL0318-1997潜油电机修理5. Q/SL0324-89潜油电泵油气分离器修理6. Q/SL0345-89潜油电泵大电缆修理7. Q/SL0436-93D82型潜油电泵叶轮技术条件8. Q/SL0606-91SL潜油电机油9. Q/SL1148-95 88型潜油泵七、抽油井与气举采油1. Q/SL0137-91常规型游梁式抽油机井计算机诊断技术2. Q/SL0373-89抽油井热洗工艺技术标准3. Q/SL0609-91小泵深抽工艺设计推荐作法4. Q/SL0619-91定向井有杆抽油管柱选择及管柱起下操作规程5. Q/SL0785-93常规有杆泵抽油井技术管理6. Q/SL0790-93游梁式有杆泵抽油井低压测试7. Q/SL1309-1997有杆泵井井底压力计算方法(三段法)8. Q/SL1310-1997空心杆热电缆抽油技术9. Q/SL1410-1998抽油机井压平衡型不停抽测示功图工艺技术八、抽油机1. Q/SL0047-93常规游梁式抽油机修理技术条件2. Q/SL0119-88游梁式抽油机安装标准3. Q/SL0184-88LCJ12-50型链条抽油机安装、使用、维护、保养4. Q/SL0217-88抽油机维护与保养5. Q/SL0353-1998抽油机选择作法6. Q/SL0434-89LCJ12-50型链条抽油机关键件、备用件7. Q/SL0604-91CYJQ14-5-73HQ型前置游梁式气动平衡抽油机使用、维护与保养8. Q/SL1240-1996抽油机电控箱9. Q/SL1361-1998异型游梁式抽油机10. Q/SL1400-1997常规游梁式抽油机井地面操作与维护规程九、抽油杆1. Q/SL0143-88抽油杆的使用与管理推荐作法2. Q/SL0602-1998 65型抽油光杆密封器3. Q/SL0780-93抽油杆、光杆维修质量4. Q/SL1239-1996XH-1-140型光杆负荷转换器十、常规抽油泵1. Q/SL0023-94抽油泵阀球技术条件2. Q/SL0126-88抽油井有杆泵检泵标准3. Q/SL0132-88自锁式脱接器技术条件4. Q/SL0151-88阀式抽油泵技术条件5. Q/SL0220-95常规管式深井抽油泵维修6. Q/SL0354-1998有杆抽油泵及其配套工具选择方法7. Q/SL0525-90分抽混出泵施工规程8. Q/SL0556-1997抽油泵质量分等9. Q/SL1033-94撞击式泄油器技术条件10. Q/SL1074-95CYB25-225TH1.2-4.8-3.6抽油泵技术条件作业类一、常规工艺1. Q/SH1020 0143-2004抽油杆的使用与管理推荐作法2. Q/SH1020 0213-2004潜油电泵井施工技术规程3. Q/SH1020 0223-2004油管打捞工艺4. Q/SH1020 0401-2004井下冲砂工艺技术规程5. Q/SH1020 0402-2003蒸汽吞吐井井下作业操作规程6. Q/SH1020 0533-2004油(水、气)井水泥浆封串作业规程7. Q/SH1020 0608-2003电动潜油泵解卡打捞推荐作法8. Q/SH1020 0779-2004油、气、水井工程报废和地质报废9. Q/SH1020 1606-2003超细水泥封堵封窜施工规程10. Q/SH1020 1652-2004油、气、水井修井作业现场交接要求11. Q/SHSLJ0153-2002井下作业队伍设备工具配套12. Q/SHSLJ0238-2002气井资料录取规定13. Q/SHSLJ0333-2002打捞抽汲钢绳推荐作法14. Q/SHSLJ0521-2002油气水井大小修工程质量15. Q/SHSLJ0740-2002 73mm钻杆质量检验与维修16. Q/SHSLJ0775-2002预应力隔热油管修复技术条件17. Q/SHSLJ0882-2002采油井口装置维修与安装18. Q/SHSLJ1032-2002油气水井井场规范19. Q/SHSLJ1550.9-2002标准配备规范第9部分:井下作业20. Q/SHSLJ1558-2002浅海油(气、水)井完井安全技术规程21. Q/SHSLJ1566-2002油水井修井作业施工现场管理规范22. Q/SL0069-87RY422-152型封隔器技术条件23. Q/SL0079-87syz-1型油压上击器井下作业推荐方法24. Q/SL0084-87Y111-114型封隔器技术条件25. Q/SL0085-87Y211型封隔器技术条件26. Q/SL0086-87Y211型封隔器井下作业操作程序推荐作法27. Q/SL0126-1999抽油井有杆泵检泵标准28. Q/SL0131-88Y341-114型注水井封隔器29. Q/SL0135-88SYZ-1型液体加速器30. Q/SL0153-1996井下作业队伍设备工具配套31. Q/SL0222-1996油水井套管整形质量32. Q/SL0223-88油管打捞工艺33. Q/SL0225.1-2001作业井架安装固定式作业井架的安装34. Q/SL0323-89螺杆钻具使用规程35. Q/SL0333-89打捞抽汲钢丝绳推荐作法36. Q/SL0338-89打捞抽油杆作业推荐作法37. Q/SL0382-89封隔器找串封串工艺38. Q/SL0382-1999封隔器找串封串工艺39. Q/SL0400-89修井捞矛通用技术条件40. Q/SL0401-89井下冲砂工艺技术规程41. Q/SL0430-1998井下爆炸松扣与切割操作规程42. Q/SL0458.1-2001自封封井器通用技术条件自封封井器壳体43. Q/SL0458.2-2001自封封井器通用技术条件自封胶芯44. Q/SL0463-90井下作业环境保护规定45. Q/SL0472.1-90Y241-115型封隔器46. Q/SL0472.3-90DJD分流开关47. Q/SL0473-90Y242-115型封隔器48. Q/SL0495-90套管补贴施工工序及质量49. Q/SL0497-90油气水井小修井下作业安全管理规定50. Q/SL0516-90常规作业井资料管理及录取项目51. Q/SL0516-1999常规作业井质量管理及录取项目52. Q/SL0521-90油气水井大小修工程质量53. Q/SL0522-90油(气、水)井大小修作业分类54. Q/SL0533-91油(气、水)井水泥封串工艺技术55. Q/SL0608-1998电动潜油泵解卡打捞推荐做法56. Q/SL0611-91作业井架使用维修规定57. Q/SL0620-91电缆桥塞施工操作规程58. Q/SL0622-91套管内打铅印技术要求59. Q/SL0622-2001套管内打铅印技术要求60. Q/SL0628-91“MJS”耐高温封隔器操作规程61. Q/SL0630-1998气井作业放喷防火技术规程62. Q/SL0705-2000套管开窗侧钻工艺作法63. Q/SL0738-92油水井停修报废标准64. Q/SL0738-1999油、气、水井大修停修技术条件65. Q/SL0739-92套管修理工艺选择66. Q/SL0739-1999套管修理工艺选择67. Q/SL0740-92 73mm钻杆质量检验与维修68. Q/SL0760-93Y441-152B型热补偿注汽封隔器69. Q/SL0761-93修井用平底铅模70. Q/SL0779-93油气水井工程报废和地质报废71. Q/SL0780-2001旧抽油杆及其接箍修复及检测技术条件72. Q/SL0881-93套铣、磨铣参数选择推荐方法73. Q/SL0958-94Y441-152A型注汽封隔器74. Q/SL0967-94修井用摆动打捞器75. Q/SL0968-94打捞外钩76. Q/SL0969-94修井用套铣筒77. Q/SL1082-2000填井侧钻工艺规程78. Q/SL1125-95YBZ114型液压补偿式震击器79. Q/SL1126-95钻水泥塞工艺推荐作法80. Q/SL1130-95Y441型双压差封隔器81. Q/SL1256.2-1996CZ-10冲砂自封封井器82. Q/SL1265.1-1996井眼冲洗配套工具83. Q/SL1265.3-1996CG-114冲砂衬管84. Q/SL1265.4-1996ZCF-98正冲洗阀85. Q/SL1265.5-1996FCF-98反冲洗阀86. Q/SL1265.6-1996AF-3安全阀87. Q/SL1265.7-1996CT-490冲洗头88. Q/SL1311-1997Y341型液压平衡式封隔器89. Q/SL1312-1997Y441B型双向锚定式封隔器90. Q/SL1387-1998作业施工油气层保护技术要求91. Q/SL1395-1998Y341型注水井封隔器92. Q/SL1396-1998Y441型高压防顶丢手封隔器93. Q/SL1412-1998螺杆钻具检修规程94. Q/SL1451-1999常规井下工具性能检验方法95. Q/SL1500-2000提拉管柱测卡点操作方法96. Q/SL1501-2000套管补贴工艺技术97. SY5225-94石油与天然气钻井、开发、储运防火防爆安全生产管理规定98. SY5394-91常规注水泥胶塞99. SY5409-91井下钻具打捞作业规程100. SY5467-92套管柱试压规范101. SY5727-1995井下作业井场用电安全要求102. SY5818-93软打捞作业规程103. SY5858-93石油企业工业动火安全规程104. SY6023-94石油井下作业队安全生产检查规定105. SY6137-1996含硫气井安全生产技术规范106. SY6277-1997含硫气田硫化氢监测与人身安全防护规定107. SY/T5025-1999钻井和修井井架、底座规范108. SY/T5105-1997油气田用封隔器分类及型号编制方法109. SY/T5106-1998油气田用封隔器通用技术条件110. SY/T5247-1997套铣作业方法111. SY/T5372-91分层注水作业方法112. SY/T5587.1-93油水井常规修井作业注水井调配作业规程113. SY/T5587.3-2004常规修井作业规程第3部分:油气井压井、替喷、诱喷114. SY/T5587.4-2004常规修井作业规程第4部分:找串漏、封串堵漏115. SY/T5587.5-2004常规修井作业规程第5部分:井下作业井筒准备116. SY/T5587.9-93油水井常规修井作业换井口装置作业规程117. SY/T5587.10-93油水井常规修井作业水力喷砂射孔作业规程118. SY/T5587.11-2004常规修井作业规程第11部分:钻铣封隔器、桥塞119. SY/T5587.12-2004常规修井作业规程第12部分:打捞落物120. SY/T5587.14-2004常规修井作业规程第14部分:注塞、钻塞121. SY/T5730-1995常规注水泥作业规程122. SY/T5780-93井下磨铣作业规程123. SY/T5790-2002套管整形与密封加固工艺作法124. SY/T5791-93液压修井机立放井架作业规程125. SY/T5792-2003侧钻井施工作业及完井工艺要求126. SY/T5807-93水力活塞泵井起下作业工艺方法127. SY/T5810-2003连续气举采油井设计及施工作业128. SY/T5827-93解卡打捞工艺作法129. SY/T5863-93潜油电泵起下作业方法130. SY/T5910-94找鱼顶作业规程131. SY/T5952-94油气水井井下工艺管柱工具图例132. SY/T5955-1999定向井钻井工艺及井身质量要求133. SY/T5957-94井场电气安装技术要求134. SY/T6049-94爆炸切割和化学切割井下管柱作业规程135. SY/T6087-94电潜泵解卡打捞工艺作法136. SY/T6120-1995油井井下作业放喷技术规范137. SY/T6121-1995封隔器解卡打捞工艺作法138. SY/T6127-1995油气水井井下作业资料录取项目规范139. SY/T6203-1996油气井井喷着火抢险作法140. SY/T6218-1996套管段铣和定向开窗作业方法141. SY/T6228-1996油气井钻井及修井作业职业安全的推荐作法142. SY/T6264-1996油水井大修作业工程设计编写规范143. SY/T6377-1998鱼顶打印作业方法144. SY/T6378-1998油水井取套回接工艺作法二、措施工艺堵水调剖1. Q/SH1020 0264-2004聚丙烯酰胺-乌洛托品-间苯二酚堵剂工艺规程2. Q/SHSL0477-2002DB861调剖剂配制及现场施工工艺3. Q/SL0146-88干灰砂堵水工艺4. Q/SL0146-2001干水泥砂堵水工艺5. Q/SL0152-90油井机械卡水工艺6. Q/SL0152-2001油井机械卡水工艺7. Q/SL0214-88木质素磺酸钙—聚丙烯酰胺复合冻胶堵剂堵水施工8. Q/SL0226-88水玻璃—氯化钙双液法封堵大孔道9. Q/SL0264-89聚丙烯酰胺—乌洛托品—间苯二酚堵剂工艺规程10. Q/SL0319-89聚丙烯酰胺—木质素磺酸钠复合铬冻胶堵剂堵水工艺11. Q/SL0320-89膨润土水井调剖工艺12. Q/SL0325-89聚季胺—氯化铵复合粘土稳定剂现场施工工艺13. Q/SL0416-2001 干水泥砂堵水工艺14. Q/SL0477-90BD-861调剖剂配置及现场施工工艺15. Q/SL0610-91聚丙烯酰胺—木质素磺酸钠复合铬冻胶堵剂配置方法16. Q/SL0725-1998油水井化学堵水工艺选择原则17. Q/SL0733-92PAM-2堵水剂评定方法18. Q/SL0955-94粘土调剖剂专用膨润土19. Q/SL0981-94榆树皮粉分散体系水井调剖工艺20. Q/SL1077-95CAN-1堵水剂配置及现场施工工艺21. Q/SL1234-1996PST热采堵剂配置及现场施工工艺22. Q/SL1421-1999冻胶类堵水调剖剂性能评价方法23. Q/SL1465-1999油田化学堵水剂分类及代号编制方法24. SY/T5277-2000油田堵水剂分类及代号编制方法25. SY/T5821-93碳酸盐油藏有机堵剂堵水工艺作法26. SY/T5874-93油井堵水效果评价方法27. SY/T5923-93油井堵水作业方法水玻璃-氯化钙堵水及调剖工艺作法28. SY/T5924-93油井堵水作业方法裸眼井机械卡堵水作业防砂1. Q/SHSLJ0149-2002环氧树脂沙粒滤砂管技术条件2. Q/SHSLJ0474-2002全焊不锈钢绕丝筛管3. Q/SHSLJ1539-2002滤砂管防砂性能评价方法4. Q/SL0026-86配置1120高粘携砂液推荐作法5. Q/SL0031-86 1120高粘携砂液质量检验推荐作法6. Q/SL0070-87SL-7FL-WT1砾石充填工具技术条件7. Q/SL0071-87SL-7FS-T2砾石填充工具技术条件8. Q/SL0072-87SL-51 2FS-FT1砾石充填工具技术条件9. Q/SL0149-95环氧树脂砂粒滤砂管技术条件10. Q/SL0215-88SL-140TG刮管器11. Q/SL0218-88SL-160、130PP冲洗工具12. Q/SL0219-88YK152 305牙轮扩孔器13. Q/SL0260-89SL-51 2FS-Q型充填工具14. Q/SL0349-89涂料砂砾防砂工艺规程15. Q/SL0349-2001酚醛树脂涂敷砂防砂工艺规程16. Q/SL0474-95全焊不锈钢筛管17. Q/SL0624-91蒸汽吞吐井金属绕丝筛管砾石充填防砂操作规程18. Q/SL0726-1998水带水泥砂防砂19. Q/SL0879-93KY-1型携砂液性能和检验方法20. Q/SL0964-1998防砂皮碗21. Q/SL0965-94蒸汽吞吐砾石充填防砂一次管柱22. Q/SL0979-94油水井防砂方法选择推荐作法23. Q/SL1113-95油水井防砂单井地质设计及施工总结24. Q/SL1131-95注汽井陶瓷管防砂工艺25. Q/SL1132-95振动砾石充填防砂工艺26. Q/SL1185-1996金属粉末冶金滤砂管27. Q/SL1357-1998涂敷砂用液态酚醛树脂28. Q/SL1503-2000预充填双层绕丝筛管防砂工艺技术29. SY/T5181-2000裸眼井砾石充填防砂推荐作法30. SY/T5183-2000油井防砂效果评价方法31. SY/T5274-2000树脂涂敷砂32. SY/T5276-2000化学防砂人工岩心抗折强度-抗压强度及气体渗透率的测定33. SY/T5338-2000加固井壁防砂工艺推荐作法34. SY/T5339-2000人工井壁防砂推荐作法35. SY/T5340-2000油井套管内砾石充填防砂工艺方法酸化1. Q/SH1020 1304-2004酸化(酸压)施工设计规程2. Q/SHSLJ1079-2002低伤害酸3. Q/SHSLJ1290-2002油气水井酸化施工安全技术规程4. Q/SL0141-88油(水)井常规酸化施工作业规程5. Q/SL0221-88油水井常规酸化设计推荐作法6. Q/SL0335-1998氟硼酸深部酸化技术规程7. Q/SL0530-91油井常规酸化效果评价方法8. Q/SL0612-91常规酸液配置9. Q/SL0613-91酸化施工地面流程安装技术要求10. Q/SL0617-91气举排液工艺推荐作法11. Q/SL0732-92酸化工艺选择推荐作法12. Q/SL1021-94 8601-G高温缓蚀剂质量检验标准13. Q/SL1022-94卤化铵-甲醛潜在酸酸化工艺14. Q/SL1031-94注水井酸化增注作业工程质量15. Q/SL1079-95低伤害酸16. Q/SL1129-95酸化用铁离子稳定剂的性能试验方法17. Q/SL1161-95酸化压裂地质设计格式18. Q/SL1235-1996YFP潜在复合酸酸化工艺19. Q/SL1251-1996油水井酸化单井地质设计及总结20. Q/SL1304-1997探井酸化施工设计格式21. Q/SL1386.1-1998采油工程入井液水基压井液通用技术条件22. Q/SL1386.2-1998采油工程入井液水基射孔液通用技术条件23. Q/SL1386.3-1998采油工程入井液水基洗井液通用技术条件24. Q/SL1386.4-1998采油工程入井液水基携砂液通用技术条件25. Q/SL1386.5-1998采油工程入井液水基压裂液通用技术条件26. Q/SL1386.6-1998采油工程入井液酸液通用技术条件27. Q/SL1418-1999原油破乳剂通用技术条件28. Q/SL1419-1999 原油破乳剂脱水性能检验方法具塞量筒法29. Q/SL1516-2001反相破乳剂通用技术条件30. Q/SL1519-2001水溶性稠油降粘剂通用技术条件31. Q/SL1520-2001油溶性稠油降粘剂通用技术条件32. SY/T5405-1996酸化用缓蚀剂性能试验方法及评价标准33. SY/T5694-95酸化用酸液稠化剂CT1-634. SY/T5754-1995油田酸化互溶剂性能评价方法35. SY/T5755-1995压裂酸化用助排剂性能评价方法36. SY/T5762-1995压裂酸化用粘土稳定剂性能测定方法37. SY/T5765-1995酸化用氟硼酸检测方法38. SY/T5822-93油田化学剂类型代号39. SY/T5849-93油水井化学剂解堵效果评价作法40. SY/T5885-93酸化用高浓度盐酸缓蚀剂CT1-341. SY/T5886-93砂岩缓速酸性能评价方法42. SY/T6213-1996酸化用氟硼酸技术条件43. SY/T6214-1996酸液稠化剂评价方法44. SY/T6305-1997磷酸酸化液技术条件45. SY/T6334-1996油、水井酸化设计与施工验收规范压裂1. GB210-92工业碳酸钠2. GB320-93工业用合成盐酸3. GB9009-88工业甲醛溶液4. Q/SH1020 1303-2004压裂施工设计规程5. Q/SH1020 1653-2004封隔高压割缝衬管砾石充填防砂作业规程6. Q/SHSL J1541-2002低分子量粘土稳定剂通用技术条件7. Q/SHSLJ1024-2002卤水压井液8. Q/SJX0141-2002FP粘土稳定剂9. Q/SJX0148-2001SL-Y暂堵剂10. Q/SJX0149-2003SL-P助排剂11. Q/SL0028-86压裂支撑剂质量检验方法12. Q/SL0133-1996压裂施工流程安装标准13. Q/SL0224-94油井压裂设计及施工推荐作法14. Q/SL0337-89羟丙基-羧甲基速溶田菁粉15. Q/SL0519-2001连续油管车操作规程16. Q/SL0520-90液氮排液技术规程17. Q/SL0523-90压裂选井选层技术条件18. Q/SL0523-2001探井压裂选井选层技术条件19. Q/SL0573-91Y-5粘土稳定剂20. Q/SL0574-91聚丙烯酰胺压裂液21. Q/SL0646-92SD-911表面活性剂22. Q/SL0647-92P-5无固相压井液23. Q/SL0758-93羟丙基田菁粉24. Q/SL0880-1998粘土稳定剂的评价与施工方法25. Q/SL0954-94MAN助排剂26. Q/SL0956-94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丙烯酰胺共聚物粘土防膨剂27. Q/SL0975-94压裂、酸化资料录取要求28. Q/SL1025-94F21粘土稳定剂29. Q/SL1155-95油气水井压裂施工安全规程30. Q/SL1250-1996压裂选井及单井地质设计和总结31. Q/SLX128-2002JAG互溶剂32. Q/SLX129-2002SL-1酸化暂堵剂33. Q/SLX133-2002SB-1有机硼交联剂34. SY/T5107-1995 水基压裂液性能评价方法35. SY/T5108-1997 压裂支撑剂性能测试推荐方法36. SY/T5260-91压裂管汇37. SY/T5287-2000混砂车38. SY/T5289-2000油井压裂效果评价方法39. SY/T5370-1999表面及界面张力测定方法及评价标准40. SY/T5447-92油井管无损检测方法超声测厚41. SY/T5463-92 油田压裂用柱塞泵型式与基本参数42. SY/T5493-92压裂成套设备型式与基本参数43. SY/T5764-1995压裂用瓜尔胶和羟丙基瓜尔胶44. SY/T5766-1995压裂用香豆胶45. SY/T5831-93压裂用空心微珠转向剂SL-KX-146. SY/T5835-93压裂用井口球阀47. SY/T5836-93中深井压裂设计施工作法48. SY/T5861-93压裂井口保护器49. SY/T6006-94压裂液用聚丙烯酰胺采购规定50. SY/T6074-94植物胶及其改性产品性能测定方法51. SY/T6088-94深井压裂工艺作法52. SY/T6114-94压裂管汇车53. SY/T6215-1996压裂用降滤失剂性能试验方法54. SY/T6216-1996压裂用交联剂性能试验方法55. SY/T6263-1996香豆胶压裂液技术条件56. SY/T6376-1998压裂液通用技术条件57. SY/T6380-1998压裂用破胶剂性能试验方法58. SY/T6443-2000压裂酸化作业安全规定59. SY/T5341-2002压裂用田菁胶三、试油试气1. Q/SHSLJ0799--2002试油层测试要求及成果资料质量评定2. Q/SHSLJ0941-2002Y221-115型封隔器质量分等3. Q/SHSLJ0971-2002蒸汽吞吐井注气工作参数确定推存作法4. Q/SHSLJ0972-2002稠油油藏蒸汽吞吐筛选标准5. Q/SHSLJ0980-2002注水井分层测试资料质量要求6. Q/SHSLJ1004-2002浅海原油船舶作业安全规定7. Q/SHSLJ1018-2002海上试油工程劳动定额8. Q/SHSLJ1130-2002Y441型封隔器9. Q/SHSLJ1292-2002浅海试油作业安全规章10. Q/SHSLJ1305-2002探井试油施工设计格式11. Q/SHSLJ1321-2002水平井地址设计技术要求12. Q/SHSLJ1395-2002Y341 型注水井封隔壁13. Q/SHSLJ1558-2002浅海油(气.水)井完井安全技术规章14. Q/SHSLJ1568-2002电缆式地层测试原始资料质量要求15. Q/SL0084.1.2-2001Y型封隔器16. Q/SL0086-87Y211型封隔器井下作业程序推存作法17. Q/SL0126-1999抽油井油杆泵检泵标准18. Q/SL0127-88蒸汽干度的测定19. Q/SL0128-88蒸汽发生器用燃料20. Q/SL0134-88试油(气)流程安装质量21. Q/SL0139-88注蒸汽地面工艺22. Q/SL0142-88蒸汽发生器用水23. Q/SL0144-88美制SG-20-NDNT-26蒸汽发生器运行操作规程24. Q/SL0150-1999环空测试工艺25. Q/SL0216-88作业及试油井交接26. Q/SL0266-1999KY2565型采油井装置27. Q/SL0383-89常规高压试井28. Q/SL0383-2000常规高压试井29. Q/SL0398-1998试油试气施工技术要求30. Q/SL0402-1998蒸汽吞吐井井下作业操作规程31. Q/SL0617-91气举排液工艺推存做法32. Q/SL0620-91电缆桥塞施工操作规程33. Q/SL0623-91DI-25-SGND-2600型蒸汽发生器运行操作规程34. Q/SL0625-1998蒸汽吐井井下作业录取资料要求35. Q/SL0783-93试油工序质量36. Q/SL0783-2001试油工艺质量37. Q/SL0791-93注蒸汽井测试操作规程38. Q/SL0792-93日制OH型蒸汽发生器运行操作规程39. Q/SL0793-93OH25.OH50型蒸汽发生器配套水处理装置操作规程40. Q/SL0797-93地层测试资料录取要求41. Q/SL0798-2000试油井原始召开录取42. Q/SL0850-2000浅海固井施工作业规程43. Q/SL0973-94地层测试成果质量评定44. Q/SL0974-94试油气成果资料质量评定45. Q/SL1050-1999活动式湿蒸汽发生器注汽施工安全规程46. Q/SL1117-95稠油蒸汽吞吐试采井地质设计要求47. Q/SL1154-95油气井射孔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规定48. Q/SL1157.1-95水平井分层试油工艺管柱SPFK341-110型封隔器49. Q/SL1157.2-95水平井分层试油工艺管柱SPC-出油阀50. Q/SL1157.3-95水平井分层试油工艺管柱XL-泄油阀51. Q/SL1166-95地层测试地质总结编写规定52. Q/SL1166-2000地址测试地质设计53. Q/SL1295-1997蒸汽锅炉安全运行操作规章54. Q/SL1305-1997探井试油施工设计格式55. Q/SL1306-1997水平井试油作业规程56. Q/SL1348-1997探井试油地质设计57. Q/SL1435-1999稠油试油资料录取58. Q/SL1437-1999注水井分层测试调配操作规程59. Q/SL1444-1999浅海井下作业安全规章60. Q/SL1445-1999湿蒸汽发生器水质检验61. Q/SL1470-1999热采注气井口补偿器安全检验技术规范62. Q/SL-1249-1996实井测试管理规程63. Q/SSHLJ0963-2002水平井射孔技术规程64. Q/SWL1436-1999浅海试油资料录取65. SY5251-91石油天然气探井质量基本要求66. SY5299-91电缆式桥塞作业规程67. SY6044-94浅海石油作业人员应急撤离条件68. SY6321-1997浅海采油与井下作业安全规程69. SY6350-1998油气井射孔用多级自控安全起爆器安全技术规程70. SY6428-1999浅海移动式平台沉浮与升降安全规定71. SY6429-1999浅海石油作业消防规定72. SY6430-1999浅海石油船舶吊装作业安全规定73. SY6432-1999浅海石油作业井控要求74. SY6433-1999浅海石油作业安全应急计划编制要求75. SY/T5105-1997油气田用封隔器分类及型号编制方法76. SY/T5106-1998油气田用封隔器通用技术条件77. SY/T5328-1996热采井口装置78. SY/T5387-2000常规原油油藏试采地址技术要求79. SY/T5440-2000天然气井试井技术规范80. SY/T5483-1997常规地层测试技术规程81. SY/T5486-1999非常规地层测试技术规程82. SY/T5575-93钻杆测试资料处理方法83. SY/T5588-93注水井调剖工艺做法84. SY/T5691-95电缆式地层测试器测试资料解释规范85. SY/T5692-95电缆式地层测试器测试作业规程86. SY/T5718-95探井试油采成果报告编写规定87. SY/T5789-93油气井诱喷作业规程88. SY/T5806-2000油,气层层位代码89. SY/T5812-1996环空测试井口装置90. SY/T5816-93钻杆测试资料质量评定91. SY/T5825-93机械式井下温度计温度测试92. SY/T5858-93石油企业工业动火安全规程93. SY/T5968-94探井试油试采资料质量评定方法94. SY/T5980-1999探井试油测试设计规范95. SY/T5981-2000常规试油试采技术规程96. SY/T6012-2000滩海试油作业规程97. SY/T6013-2000常规试油资料录取规范98. SY/T6028-94探井化验项目取样及成果要求99. SY/T6158-1995油气探井地质资料录取项目100. SY/T6171-1995气藏试采技术规范101. SY/T6172-1995油井试井技术要求102. SY/T6292-1997探井试油测试资料解释及质量评定103. SY/T6337-1997油气井地层测试资料录取规范104. SY/T6461-2000湿蒸汽发生器的安装与操作推荐作法105. SY/T6501-2000浅海石油作业放射性及爆炸物品安全规定化验室106. GB510-1983石油产品凝点测定法107. GB1884-2000原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测定法(密度计法)108. GB8929-88原油水含量测定法(蒸馏法)109. GB10238-1998油井水泥110. GB11137-89深色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法(逆流法)和动力粘度计算法111. GB/T2538-88原油实验法112. GB/T13610-1992天然气的组成分析气相色谱法113. Q/SHSLJ1555-2002含游离水原油水分测定法114. Q/SL0121-2000原油、天然气、油气田水分析试验方法115. Q/SL0198-88原油中蜡、胶、沥青质含量测定法116. Q/SL0235-1999油气地质分析化验项目取样和样品保存117. Q/SL1178-95油、气、水化验报告格式118. Q/SL1482-2000石油及石油产品硫含量测定法氧化微库仑法119. SY6014-94石油地质实验室报告格式120. SY/T0520-93原油粘度测定旋转粘度计平衡法121. SY/T5523-2000油气田水分析方法122. SY/T6035-94探井化验报告格式123. SY/T6439-2000石油地质实验室样品管理及保存规范注水、集输一、采油、气产品及质量检验1. Q/SL0735-92外输(销)原油的质量与控制2. Q/SL0778-93外销天然气质量二、井口装置与地面设施1. Q/SL0046-87高压控制管汇技术条件2. Q/SL0147-88偏心井口安装3. Q/SL0225-88作业井架安装4. Q/SL0266-89KY25 65型采油井口装置5. Q/SL0458-90GSC-11-10型高压双极自封胶芯6. Q/SL0464-90ZFH-11-10型高压自封封井器7. Q/SL0519-90连续油管车操作规程8. Q/SL0611-91作业井架作业维修规定9. Q/SL0762-93BY野营活动房10. Q/SL0882-93采油井口装置维修与安装11. Q/SL0966-94自能防喷盒三、油气集输交接、计量、检定工艺技术1. Q/SL0227-1995液化石油气罐装贮存运输及使用管理2. Q/SL0336-89密闭接转站管理规定3. Q/SL0528-91涡轮流量计安装与操作4. Q/SL0631-1998天然气输气管道技术管理规定5. Q/SL0633-1998配气站技术管理规定6. Q/SL0635-91气井集气站技术管理规定7. Q/SL0636-91油田气分离技术管理规定8. Q/SL0743-1998原油稳定生产技术管理规定9. Q/SL0744-1998原油站库生产技术管理规定10. Q/SL0787-93开式流程集油站技术管理11. Q/SL1307-1997用精密数字压力表校验双波纹管差压计差压值方法四、注水工艺技术1. Q/SL0021-93仿I665-2偏心配水器工作筒技术条件2. Q/SL0124-1998注水泵操作、保养规程3. Q/SL0136-1998密闭流程污水处理站管理规程4. Q/SL0212-88注水井洗井工艺5. Q/SL0286-89污水处理站技术管理规程6. Q/SL0334-89柱塞泵注水站管理规程7. Q/SL0529-91注水井地质配置方案设计方法8. Q/SL0634-1998配水间技术管理规程9. Q/SL0652-1997注水井资料录取规定10. Q/SL0978-94胜利型空心配水器配注工艺11. Q/SL1356-1998油田采出水处理用液体絮凝剂技术条件12. Q/SL1452-1998油田采出水处理用防垢剂通用技术条件化工产品及试验方法标准汇编1. GB259-88石油产品水溶性酸及碱测定方法2. GB260-77石油产品水分测定法3. GB264-77石油产品酸值测定法4. GB265-88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法和动力粘度测定法5. GB267-88石油产品闪点和燃点测定法(开口杯法)6. GB511-88石油产品和添加剂机械杂质测定法(重量法)7. GB1576-85低压锅炉水质标准8. GB2538-81原油试验法9. GB3535-83石油倾点测定法10. GB3536-83石油产品闪电和燃点测定法(克利夫兰开口杯法)11. GB6602-89液化石油气蒸气压测定法12. GB8927-88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温度测量法13. GB9053-88稳定轻烃14. Q/SDC197-90污水化验操作规程15. Q/SDC487-94 AM-C42型污水缓蚀剂16. Q/SDC488-94M2A污水缓蚀剂17. Q/SDC489-95DF型原油破乳剂18. Q/SDC490-94NA-2型絮凝剂19. Q/SDC491-94DX-1245杀菌剂20. Q/SL0041-86原油脱水破乳剂质量检验标准21. Q/SL0130-88水基乳液型清防蜡剂配制22. Q/SL0156-88PA-F1 PA-F2油田用粘土稳定剂技术标准23. Q/SL0160-88原油样品中孢粉化石分析方法24. Q/SL0162-88原油对水界面张力测定法(挂片法)25. Q/SL0198-88原油中蜡、胶沥青质含量测定方法26. Q/SL0263-89BM-5高温抗乳降粘剂性能指标及检验方法27. Q/SL0330-89聚季-氯化铵复合粘土稳定剂出厂质量检验28. Q/SL0339-89原油脱水技术规程29. Q/SL0346-89胜利三号、四号清防蜡剂技术条件30. Q/SL0441-90石油中酸值的测定方法31. Q/SL0462-90油水站外排污水中石油类测定方法32. Q/SL0478-90原油温度测量方法33. Q/SL0479-90原油水分测定方法34. Q/SL0530-91油井常规酸化效果评价方法35. Q/SL0531-91水基乳液型清防蜡剂使用方法36. Q/SL0572-91SJ-1聚丙烯酰胺37. Q/SL0573-91 Y-5粘土稳定液38. Q/SL0574-91聚丙烯酰胺压裂液39. Q/SL0575-91高汗水原油轻烃组分分析(气相色谱法)40. Q/SL0610-91聚丙烯酰胺-木质素磺酸钠复合铬冻胶堵剂配置方法41. Q/SL0612-91常规酸化液配制42. Q/SL0688-92 DS-F杀菌剂43. Q/SL0726-92干灰砂防砂44. Q/SL0728-92注水水质推荐指标45. Q/SL0733-92PAM-Z堵水剂评定方法46. Q/SL0735-92外输(销)原油的质量指标与控制47. Q/SL0758-93羟丙基田菁粉48. Q/SL0759-93 SL-KX-1压裂转向剂49. Q/SL0788-93PA-F2 土酸液配制50. Q/SL0810-93CW-01反向破乳剂51. Q/SL0838-93石油及石油产品水分测定实施细则。

QSH1020_1496-2014硫氰酸盐、硝酸盐类示踪剂

QSH1020_1496-2014硫氰酸盐、硝酸盐类示踪剂

Q/SH1020 1496-2014代替Q/SL 1496-2000硫氰酸盐、硝酸盐类示踪剂施工与检测方法2014-06-26发布 2014-09-01实施Q/SH1020 1496-2014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Q/SL 1496—2000《硫氰酸铵、硝酸铵示踪剂检测方法》。

本标准与Q/SL 1496—2000相比,主要技术内容变化如下:——修改了标准名称;——修改了标准适用范围,增加了示踪剂种类;——增加了示踪剂前期适应性评价;——规范了注入示踪剂后取样方法;——增加了HSE要求。

本标准由胜利石油管理局油气采输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胜利油田分公司胜利采油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唐洪涛、崔洁、王桂勋、刘芬。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Q/SL 1496—2000。

IQ/SH1020 1496-2014 硫氰酸盐、硝酸盐类示踪剂施工与检测方法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硫氰酸盐、硝酸盐类示踪剂的前期评价、施工步骤、检测方法及HSE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硫氰酸盐、硝酸盐两类示踪剂的施工与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Y/T 5925—2012 油田注水化学示踪剂的选择方法Q/SH 0098 油气水井井下作业井控技术规程Q/SH1020 0212 注水井洗井工艺规程Q/SH1020 0614 油、气、水井和油、水泵站采样办法3 示踪剂前期适应性评价3.1 地层背景浓度测定:测定方法按照SY/T 5925—2012中的3.2执行。

3.2 配伍性评价:测定方法按照SY/T 5925—2012中的3.3执行。

3.3 静态吸附评价:测定方法按照SY/T 5925—2012中的3.4执行。

4 示踪剂用量计算结合井组的动、静态资料,按式(1)Brigham-Smith公式计算:G=1.44×10-2høS w C pα0.265L1.735 (1)式中:G——示踪剂用量,t;h——地层有效厚度,m;ø——地层孔隙度,小数;S w——含水饱和度,小数;C p——从油井采出示踪剂浓度峰值,mg/L(根据实际情况定,一般可选取100mg/L~300mg/L);α——分散常数(0.0153),m;L——井距,102m。

QSLCG 0042-2013钻井液用胺基聚醇

QSLCG 0042-2013钻井液用胺基聚醇

R
m2 m1 100 m1
………………………………,%; m2——1.0%试样溶液三次回收岩屑的质量,g; m1——三次水中回收岩屑质量,g。 4.3.6 有机氯含量 按 Q/SH1020 2093-2013 执行。 5 检验规则
5.1 产品由生产厂的质检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并附质量合格证明书。 5.2 采购部门按照产品技术要求进行入库检验,以每次入库的同一批号为一批。 5.3 检验中如有指标不符合技术要求时,可加倍取样复检,若仍有指标不符合本技术要求,则判该批 产品不合格。 5.4 按 GB/T 6680-2003 的规定取样, 取样量不少于 1000 mL, 抽取的样品充分混合后分装于两个清洁、 干燥的取样瓶中,贴上标签,注明生产厂、产品名称、型号、生产批号、出厂日期、采样日期、采样人, 一瓶供检验用,一瓶保存备查。 6 6.1 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标志
2013 -08 -30 发布
2013 - 09 - 01 实施
胜利油田技术监督处
发 布
Q/SLCG 0042—2013


本技术要求由技术装备处与技术监督部门组织制定。 本技术要求在产品标准正式发布前作为产品采购及产品检验的依据, 相应的产品标准发布后本技术 要求自动废止,按产品标准进行产品采购和质量检验。
2
Q/SLCG 0042—2013 包装袋上应该标有牢固清晰的标志,内容包括:生产厂名称、厂址、产品名称、生产日期、批号、 型号、标准编号、保质期和净质量等。 6.2 包装
产品包装采用高压聚乙烯塑料桶。每桶净质量为(200±2.5)kg(或按用户要求进行包装)。在每 批产品中,任意抽检10桶,其平均净质量不得少于200 kg。 6.3 运输 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日光曝晒、严防雨淋,轻搬轻放,防止包装袋破损。 6.4 贮存

成品油油罐清洗安全技术制度2013年出版

成品油油罐清洗安全技术制度2013年出版

ICS 13.100E 09Q/SH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企业标准Q/SH0519-2013成品油罐清洗安全技术规程Technical safety regulation for product oil tankcleaning2013-02-17发2013-06-01实施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发布Q/SH0519-2013目次前言……………………………………………………………………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一般安全规定…………………………………………………………底油排放………………………………………………………………气体检测………………………………………………………………排除油气………………………………………………………………清洗作业………………………………………………………………验收……………………………………………………………………附录A (资料性附录)清罐作业油气检测记录附录B (资料性附录)油罐清洗作业记录附录C (资料性附录)油罐清洗作业验收报告附录D (资料性附录)油罐底板及附件检查记录表附录E (资料性附录)油罐重复使用洗涮要求Q/SH0519-2013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油品销售事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开发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山西石油分公司。

本标准主意起草人:董绍杰、郭建新、赵亮。

Q/SH0519-2013成品油罐清洗安全技术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成品油罐清洗作业的一般安全规定以及底油排放、气体检测、清洗作业和验收等环节的安全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销售企业成品油油库、加油站的油罐清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QSH 1500 0029—2014 压裂材料技术规范

QSH 1500 0029—2014 压裂材料技术规范
m
润湿性
热稳定性 (0.3%水溶液,150℃,3d)
表面张力,mN/m 界面张力,mN/m
5.2 助排剂检测用试剂与仪器以及测试程序参照 Q/SH 0054 执行。
技术指标 水溶、酸溶
≤30 ≤3 水润湿 ≤32 ≤5
6 粘土稳定剂
6.1 技术指标
3
Q/SH 1500 0029—2014
6.3 测试程序
6.3.1 溶解性按 Q/SH 0053 规定执行; 6.3.2 配伍性按 Q/SH 0053 规定执行; 6.3.3 防膨率按 SY/T 5971 规定执行。
7 交联剂
7.1 技术指标
交联剂技术指标应满足表6要求。
表6 交联剂技术指标
序号 1
2
项目 溶解性
耐温耐剪切性能 /交联时间
7.2 试剂与仪器
a) 搅拌器:吴茵搅拌器或同类产品; b) 流变仪:RS6000高温高压流变仪以及同类产品; c) 电子秒表:精度0.01s; d) 恒温水浴:0-95℃; e) 碳酸钠:分析纯; f) 氢氧化钠:分析纯。
4
Q/SH 1500 0029—2014
7.3 测试程序 7.3.1 基液制备
温度,℃ 90 120 140
瓜胶用量,% 0.45 0.55 0.60
技术指标 水溶性好
粘度/交联时间 在 170S-1 剪切 120min,粘度≥50mPa·s;交联时间:60-150s 在 170S-1 剪切 120min,粘度≥50mPa·s;交联时间:90-300s 在 170S-1 剪切 120min,粘度≥50mPa·s;交联时间:90-300s
η2
=
m3 V0
×106
......................................

一种新型防蜡剂配方

一种新型防蜡剂配方

一种新型防蜡剂配方王朔【摘要】本文针对油田中原油含蜡量高、结蜡问题严重的现象,采用室内实验的方法优化了一种水基清防蜡剂,并对其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较好,满足行业标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与价值.【期刊名称】《化学工程师》【年(卷),期】2018(032)008【总页数】3页(P85-86,35)【关键词】清防蜡;水基清防蜡剂;正交实验【作者】王朔【作者单位】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大庆1633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245我国许多油田均面临着原油含蜡量高、凝固点高、粘度高的问题,油井产量低、结蜡严重是油田开发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化学清防蜡不影响油井产量,不损坏油层,加药工艺简单、方便,故采用化学剂清防蜡技术是解决油井结蜡最好的方法之一。

但现阶段,化学清防蜡剂面临着药剂密度低、药剂成本高和效果有限等问题,故研究一种新型清防蜡剂来解决这些问题是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

1 实验部分由于油溶性清防蜡剂大多为有机溶剂,具有易燃、易爆、毒性大和对地层损害大等缺点,而水基清防蜡剂稳定性好、安全、无污染,故将研究的重点放在水基清防蜡的研制中。

1.1 试剂及所用仪器水基清蜡剂是以有机溶剂为主、表面活性剂为辅,加有一些互溶剂并以水为分散介质的清防蜡剂,故实验所需的药品有甲苯、石油醚、二甲苯等有机溶剂;吐温20、吐温80和OP-10等表面活性剂;互溶剂乙二醇单丁醚。

所用实验仪器有JEB2002型电子天平、烧杯、DZKW-D-2型恒温水浴锅、SDK-IV型自动闭口闪点测定仪和SNT-1型石油产品凝点测定仪。

利用这些试剂及仪器进行溶剂、表面活性剂和互溶剂来进行优选,进而确定了水基清蜡剂的配方。

1.2 实验方法将蜡垢制成1g的蜡球,将恒温水浴温度保持在45℃左右,在烧杯中放入20mL的清蜡剂,进行水浴15min,使其温度达到水浴温度45℃时进行溶蜡速率测定,记录蜡完全溶解的时间(min)。

2 配方的研制2.1 有机溶剂由石蜡的组成成分可知,高分子的有机溶剂不易于进入蜡晶分子中,故在选择溶剂时,应选择烷烃、环烷烃和小分子芳香烃类的有机溶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SH1020 2192-2013采油用清、防蜡剂通用技术条件2013-07–05 发布 2013-07–15 实施Q/SH1020 2192-2013前 言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胜利石油管理局油气采输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胜利油田分公司技术检测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凤梅、杜灿敏、张志振、张 娜、刘红霞、何 留、徐英彪。

IQ/SH1020 2192-20131采油用清、防蜡剂通用技术条件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采油用清、防蜡剂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以及 HSE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采油用清、防蜡剂的采购和质量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510 石油产品凝点测定法GB/T 6678—2003 化工产品采样总则GB/T 6680 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B/T 21615 危险品 易燃液体闭杯闪点试验方法Q/SH1020 2093 油田化学剂中有机氯含量测定方法3 技术要求采油用清、防蜡剂应符合表 1的技术要求。

表1 技术要求 指 标 项目 清蜡剂 防蜡剂 外观均匀液体 闭口闪点,℃≥15 凝点 a ,℃ ≤-15pH 值 -7.0~10.0 防蜡率 -≥20 % 溶蜡速率,g/min ≥0.025- 二硫化碳含量 0%有机氯含量0.0% a 对于一般地区,要求凝点不高于-10 ℃,对于特殊地区,凝点应不高于当地最低气温。

4 仪器与材料仪器与材料应符合以下要求:a) 天平:感量 0.01 g,感量 0.0001 g;b) 高速搅拌器:(0~6000)r/min;Q/SH1020 2192-20132 c) 恒温干燥箱:能控制在(100±2 )℃;d) 防蜡率测定装置:见附录A;e) 酸度计:精度0.01;f) 恒温水浴:能控制在(45±1)℃;g) 柴油:O号;h) 石蜡:(58~60)号医用切片石蜡;i) 乙醇溶液95 %:分析纯;j) 0.1 mol/L 硫代硫酸钠:按GB/T 601 规定配置并标定;k) 0.5 %淀粉溶液:称取 0.5 g 可溶性淀粉于烧杯中,用少量水调成糊状,再倒入 100 mL 沸水, 继续煮沸至溶液澄清,冷却后贮于细口瓶中;l) 吸收液:称取 25.00 g 氢氧化钾于烧杯中,加质量分数为 95 %的乙醇,搅拌至完全溶解,倒入 250 mL 容量瓶中,再加质量分数为 95 %的乙醇至标线摇匀,临用前配制;m) 0.1 mol/L 碘溶液:称取 12.70 g 碘于烧杯中,加入 40.00 g 碘化钾和 25 mL 水,搅拌至完全 溶解后,倒入 1000 mL 棕色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标线,摇匀。

5 试验方法5.1 外观自然光下目测。

5.2 闭口闪点按 GB/T 21615 规定测定试样原液。

5.3 凝点按GB/T 510规定进行。

5.4 pH值用酸度计测试原液。

5.5 防蜡率5.5.1 方法提要采用防蜡率测定装置,通过控制石蜡—柴油溶液与结蜡管的温差使石蜡沉积在结蜡管上。

分别测定 加与不加防蜡剂的石蜡—柴油溶液在结蜡管上的蜡沉积量,计算防蜡剂的防蜡率。

5.5.2 试验步骤5.5.2.1 结蜡管的处理和安装将结蜡管先后用石油醚、蒸馏水、乙醇洗净,放入100 ℃烘箱中烘干,冷却至室温后称量,精确至 0.0l g,然后将结蜡管安装在测定装置中。

5.5.2.2 试液的制备5.5.2.2.1 油基产品防蜡率测定用试液的制备在两个1000 mL的烧杯中各加入100 g石蜡及300 g柴油,加热至65℃,使石蜡完全溶解。

分别倒入 两个试液罐中。

在其中一个试液罐中加入4.00 g油基试样,搅拌均匀即为加药试液。

另一罐不加试样, 称为空白试液。

Q/SH1020 2192-201335.5.2.2.2 水基产品防蜡率测定用试液的制备在两个1000 mL的烧杯中各加入100 g石蜡及300 g柴油,加热至65℃。

使石蜡完全溶解。

再各加入 加热至65℃的100 g乙醇及100 g蒸馏水。

用高速搅拌器搅拌10 min,分别倒入两个试液罐中。

在其中一 个试液罐中加入3.00 g水基试样,搅拌均匀即为加药试液。

另一罐不加试样,称为空白试液。

5.5.2.3 结蜡试验调节试液流量在0.60L/min,调节高温室温度40 ℃±l ℃, 启动循环泵循环20min,将试液的温度控 制在40 ℃±l ℃。

调节低温室温度25 ℃±l ℃,启动低温循环泵循环,将结蜡管温度控制在25 ℃±l ℃,然后记时,运行30 min后关闭循环泵。

在运行过程中不断用搅拌器搅拌试液,使其均匀。

循环泵关 闭5 min后,拆下结蜡管,冷却至室温后称量,精确至0.01 g。

5.5.3 计算5.5.3.1 蜡沉积量的计算蜡沉积量按式(1)计算。

a t e m m m =- (1)式中:m a —— 蜡沉积量,g;m t —— 蜡沉积量与结蜡管的总质量,g;m e —— 结蜡管的质量,g。

5.5.3.2 防蜡率的计算防蜡率按式(2)计算。

12 1100 a a a m m f m - =´ ………………………………………… (2) 式中: f —— 防蜡率,%;m a 1 —— 空白试液的蜡沉积量,g;m a 2 —— 加药试液的蜡沉积量,g。

5.5.4 报告每个样品做两个平行样,取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

每个测定值与算术平均值之差不大于 2 %,测 试结果的数值修约依据 GB/T 8170 进行。

5.6 溶蜡速率5.6.1 方法提要在方法规定的条件下,测定蜡球在清蜡剂中溶解的时间,计算得到清蜡剂的溶蜡速率,以g/min 表示。

5.6.2 试验步骤5.6.2.1 将切片石蜡制成1g±0.1g的圆球,称量精确到 0.01g。

5.6.2.2 将恒温水浴温度控制在45℃±l℃,在50 mL比色管中加入15 mL清蜡剂,放入水浴中。

待比色 管中的清蜡剂恒温后,将蜡球(5.6.2.1)放入比色管中,隔5分钟摇动比色管一次,观察并记录蜡球溶 完所用的时间t,精确到1 min。

Q/SH1020 2192-201345.6.3 计算溶蜡速率按式(3)计算。

b m t g = (3)式中: γ —— 溶蜡速率,g/min;m b —— 蜡球质量,g ;t —— 蜡球溶完所用的时间,min。

5.6.4 报告每个样品做两个平行样,取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

每个测定值与算术平均值之差不大于 0.005 g/min,测试结果的数值修约依据 GB/T 8170 进行。

5.7 二硫化碳含量5.7.1 方法提要清、防蜡剂中的二硫化碳在乙醇—碱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磺原酸盐,加过量的碘溶液与磺原酸盐 反应,剩余的碘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计算出二硫化碳的浓度。

5.7.2 试验步骤5.7.2.1 在150 mL碘量瓶中加入5 mL吸收液,再称量0.5 g左右的清防蜡剂,称准至0.0001 g,加入碘 量瓶中,充分摇匀,放置(2~3)min,再加入20 mL蒸馏水,摇匀。

5.7.2.2 加O.5 %酚酞指示剂两滴,滴加乙酸至红色消失。

加O.1 mol/L碘溶液4 mL,盖塞摇匀,于暗 处放置30 min。

5.7.2.3 加0.5 %淀粉溶液(0.5~1.0)mL(如溶液未变色,再加入0.1 mol/L碘溶液4 mL),用O.1 mol/L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至蓝色消失为终点。

记录硫代硫酸钠溶液消耗量V d 。

5.7.2.4 同时用质量分数为95 %的乙醇5 mL代替吸收液做空白试验,记录硫代硫酸钠消耗量V 02。

空白 和加药的称样量要尽可能的一致。

5.7.3 计算清、防蜡剂中的二硫化碳含量按式(4)、(5)和(6)计算:2233 02 0 0 1076.1 100 Na S O V C W m - ´´´ =´ 223 02 07.61 Na S O V C m ´´ = ………………………………… (4) 223 3 1076.1 100 d Na S O d dV C W m - ´´´ =´ 2237.61 d Na S O d V C m ´´ = ....................................... (5) 0 ­ d W W W = (6)Q/SH1020 2192-2013式中:W ——二硫化碳的质量分数, %;W0,W d —— 分别为空白溶液、样品溶液二硫化碳的质量分数, %;V02,V d ——分别为滴定空白溶液、样品溶液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体积,mL;CNa2S2O3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76.1 ——二硫化碳的摩尔质量,g/mol;m0,m d ——分别为空白溶液、样品溶液中加入清防蜡剂的质量,g。

5.7.4 报告每个样品做两个平行样,取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

每个测定值与算术平均值之差不大于 0.01 %, 结果保留整数,测试结果的数值修约依据 GB/T 8170进行。

5.8 有机氯含量按 Q/SH1020 2093 规定执行。

6 检验规则6.1 组批与抽样6.1.1清、防蜡剂按批检验,每供货一次的产品为一批。

6.1.2按GB/T 6678—2003中7.6的规定确定抽样数量。

按GB/T 6680的规定进行抽样,抽样总量不少于 1000 mL。

6.1.3将抽到的样品充分混合后,等量分装于两个清洁、干燥的瓶中,密封并贴上标签。

标签上应注 明样品名称、生产单位、样品型号、抽样日期、抽样地点和抽样人。

一瓶作质量检验,另一瓶作为留样, 留样期为三个月。

6.2 检验结果判定如果检验结果中有指标不符合本标准要求,应重新加倍在包装单元中采取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复 检。

复检结果中仍有指标不符合本标准要求,则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品。

7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7.1 标志外包装应有牢固清晰的标志,标明产品名称、规格型号、净含量、批号、生产日期、保质期、执行 标准编号、生产企业名称和地址,并有“易燃品”标志。

7.2 包装清、防蜡剂用铁桶包装。

每桶净含量误差不大于l %。

但在每批产品中任意抽检 50桶,其净质量 平均值不应少于其标示的净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