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6日降水量实况统计表

2018年5月6日降水量实况统计表

2018年5月6日降水量实况统计表(5月5日18时至6日07时)

安丘市气象局

2018年5月6日08时

降水量

降水量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降水量 英文名称:amount of precipitation;precipitation 其他名称:降水深 定义1:一定时段内液态或固态(经融化后)降水, 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 面上累积的深度。以毫米为单位。 应用学科:大气科学(一级学科);大气(二级学科) 定义2:在一定时段内,从大气降落到地球表面的液态和固态水所折算的水层深 度。 应用学科:水利科技(一级学科);水文、水资源(二级学科);应用水文学(水 利)(三级学科) 定义3:一定时段内液态或固态(经融化后)降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单 位面积累积的深度。以毫米为单位。 应用学科:资源科技(一级学科);气候资源学(二级学科) 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降水量是衡量一个地区降水多少的数据。空气柱里含有水汽总数量也称为可降水量。它对应于空气中的水分全部凝结成雨、雪降落所能形成的降水量。 目录

是衡量一个地区在某段时间内

中雨:雨落如线,雨滴不易分辨;落硬地四溅;洼地积水较快;屋顶有沙沙雨声;12小时内降水量 5~15mm 或24小时内降水量10~25mm的降雨过程。 大雨:雨降如倾盆,模糊成片;洼地积水极快;屋顶有哗哗雨声;12小时内降水量15~30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25~50mm的降雨过程。 暴雨:凡24小时内降水量超过50mm的降雨过程统称为暴雨。根据暴雨的强度可分为: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三种。 暴雨:12小时内降水量30~70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 50~99.9mm的降雨过程。 大暴雨: 12小时内降水量70~140 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100~249.9mm的降雨过程。 特大暴雨:12小时内降水量大于140 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大于250mm 的降雨过程。 小雪:12小时内降雪量小于1.0mm(折合为融化后的雨水量,下同)或24小时内降雪量小于2.5mm的降雪过程。 中雪:12小时内降雪量1.0~3.0mm或24小时内降雪量 2.5 ~5.0mm 或积雪深度达3CM的降雪过程。 大雪:12小时内降雪量3.0~6.0mm或24小时内降雪量 5.0 ~10.0mm 或积雪深度达5CM的降雪过程。 暴雪:12小时内降雪量大于6.0 mm或24小时内降雪量大于 10.0mm 或积雪深度达8CM?的降雪过程。 降水量测量一般是用口径20厘米的漏斗收集,用专门的雨量计测出降水的毫米数。如果测的是雪、雹等特殊形式的降水,则一般将其溶化成水再进行测量。 按降水的性质划分,降水还可分为: 连续性降水:雨或雪连续不断的下,而且比较均匀,强度变化不大,一般下的时间长,范围广,降水量往往也比较大。 间断性降水:雨或雪时下时停,或强度有明显变化,一会儿大一会儿小,但是这个变化还是比较缓慢的,下的时间有时短有时长。 阵性降水:雨或冰雹常呈阵性下降,有时也可看到阵雪。其特点是骤降骤停或强度变化很突然,下降速度快,强度大,但往往时间不长,范围也不大。如果在阵雨的同时还伴有闪电和雷鸣,这便是雷阵雨。 降水还是气候的一个重要组成因素。 衡量标准 降水根据其不同的物理特征可分为液态降水和固态降水。液态降水有毛毛雨、雨、雷阵

临床路径管理记录本

临床路径管理记录本 科室: 年份: 西充县人民医院

西充县人民医院临床路径工作管理制度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控制医疗成本,提高患者满意度,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临床路径是指由医疗、护理和相关专业的人员针对某个诊断或某种手术指定的具有科学性(或合理性)和时间顺序性的患者照顾计划。 二、各临床科室、相关科室应当参照本制度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工作。 三、成立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和临床路径管理指导评价小组(以下简称“管理委员会”和“指导评价小组”),工作开展在医院管理委员会指导下,由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实施小组(以下简称“科室实施小组”)具体实施,院长任管理委员会主任,科室主任为科室实施小组第一责任人。 四、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全院的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组织对相关临床与医技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对院内各部门统一协调、督导并定期检查各科室临床路径执行情况。 五、管理委员会应定期(每季度)组织召开由院领导主持,医疗、护理、质控主管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定期组织召开医疗、护理、医技、药房等部门的协调会;定期组织相关专家及相关委员会,对本院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的评估与分析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临床路径实施科室。六、科室实施小组应定期(至少每季度一次)召开临床路径总结评估会议,根据本科室临床路径执行情况及时进行相应调整和改进,对试点疾病的监测指标(如入组率、完成率、住院天数、费用等)进行分析

评估,并上报医务科。总结影响试点疾病质量监控的问题,对管理委员会的反馈意见及时落实,采取措施,持续改进。 七、临床路径文本的制定应根据卫生部颁发的临床路径管理病种和文本,结合本院实际情况进行本土化,严格按照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要求,对于符合准入标准的,按照临床路径确定的诊疗流程实施诊疗。 八、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在患者入院时向其详细介绍临床路径的目的、意义、以及相应的诊疗项目等,并将患者评估结果和实施方案通知相关护理组。 九、经治医师应根据当天诊疗项目完成情况以及病情的变化,对当日的变异情况进行分析、处理,并做好记录。 十、诊治过程中出现变异的,应当及时将变异情况记录在医嘱及病程记录中,护理应将变异记录在临床路径护理篇中,并对变异情况定期进行分析总结。对于较普通的变异,可通过科内讨论或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探索解决或修正变异的方法,找出变异的原因,提出处理意见,处理情况应写入病程记录;对于较复杂而特殊的变异,应上报管理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进行重点讨论。 十一、对于因各种情况必须退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患者,应进行告知,根据患者情况,按相关诊疗常规实施后续治疗,患者退出情况应有记录并定期分析总结。 十二、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科室,要建立相应的临床路径登记本,详细记录患者信息(姓名、性别、年龄、入出院时间、诊断、用药、变异等)。

2018年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

同八字网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现制定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请各科认真组织实施。 一、组织原则 1、我院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在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工作。 2、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下设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指定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成员承担指导评价小组的工作。 3、各临床科室成立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组长为实施临床路径的临床科室主任或负责人,成员为该临床科室医疗、护理人员和科室相关人员。 4、实施小组设立个案管理员,由临床科室主任指定本科室医师担任,原则上要求为执业医师以上。 二、工作职责 (一)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履行以下职责: 1、审定本医疗机构开展临床路径管理的实施方案; 2、审定本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和总结; 3、审定本医疗机构开展临床路径管理的各项相关制度; 4、审议指导评价小组提交的有关意见建议; 5、协调解决临床路径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6、审定本医疗机构中临床路径管理所需的关键数据、监测指标、考核指标。 7、其他需要管理委员会承担的职责。 (二)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履行以下职责: 1、落实管理委员会的各项决议; 2、向管理委员会提交临床路径管理有关意见、建议,制度草案,规划、计划草案,评价结果或报告; 3、对各实施小组的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进行技术指导; 4、审定各实施小组上报的开展临床路径管理的病种及文本,涉及伦理学问题的,按相关文件规定执行; 5、组织开展临床路径相关培训工作; 6、组织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评价工作,并负责评价结果运用; 7、临床路径管理过程中关键数据统计与汇总等数据和档案管理; 8、其他需要指导评价小组承担的职责。 (三)临床路径实施小组履行以下职责: 1、在指导评价小组指导下,开展本科室临床路径管理工作; 2、制定科室临床路径实施目标及方案,并督促落实;

临床路径PDCA分析

PDCA案例一: 2014年临床路径持续改进分析汇报 问题背景: 自2012年6月开始执行临床路径管理,最初入径病种12种,涉及8个科室,2013年全年临床路径总入径数:1158人次,完成人数879,中途退出人数279,入径率55.89%,入组完成率75.9%,好转治愈率75.82%,2014年1-6月份临床路径执行评价、效果评价持续下降(详见下图),因此由张守仁院长组织讨论整改此项问题。 问题: 临床路径入径人数、入径率下降。 未入径完成中途退出入径率入组完成率1月111 56 19 40.32% 74.67% 2月111 35 8 27.92% 81.40% 3月122 35 9 26.51% 79.55% 4月131 26 9 21.08% 74.29% 5月114 33 15 29.63% 68.75% 6月125 31 7 23.31% 81.58% 目标: 提高临床路径执行率,使临床路径执行情况至少达成三级医院指标:入径率达

50%,入组完成率70%。 寻找问题的原因: 一、信息数据搜集 1、通过嘉和病历系统统计2013年及2014年上半年临床路径执行评价指标及效果评价指标的相关数据。 2.综合今创病案信息管理系统,提取临床路径经济学评价数据及执行效率评价指标数据。 (见附表:2014年1-6月临床路径统计表及2013年临床路径统计表) 二、召开相关职能科室及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委员会成员会议 1、 通过各次会议,利用头脑风暴方法,收集临床路径问题出现的原因,问题解 决的瓶颈及应采取的整改措施。(详见各次会议记录摘要) 2、 通过会议决定调整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委员会成员,由张守仁院长亲自把 关,任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委员会组长,副组长:孙成宏院长,以及朱新兵、陈维峰、范律贤、田雷、庄玉芝、刘景兰为成员;并建立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见南医政字【2014】31号发文) 三、将收集的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 1、 鱼骨图原因分析 临 床路径入径及完成率下降 患者原因 监管问题 信息系统问题 临床医护人员 ICD 编码更换 职能科室无任何监管 嘉禾系统编码未更新 对路径统计数据无分析 路径管理委员会无作为 科室人员入径积极性差 执行流程不熟悉 路径维护工作不到位 患者不配合治疗 患者对路径不了解 新临床路径系统引进延误 患者提前出院

整理2018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文件编号________ 2018 临 床 路 径 实 施 方 案 20 年月日

妇幼医〔2018〕3号 关于印发铜陵市妇幼保健院临床路径 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相关科室: 为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国卫医发〔2017〕49号)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安徽省公立医院临床路径管理推进工作实施方案》(皖卫医〔2017〕63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特修定《铜陵市妇幼保健院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自2018年5月1日起实施。 特此通知。 2018年4月10 日

铜陵市妇幼保健院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 临床路径是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是一个有关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来促进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的方法。临床路径能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变异,降低成本,提高医疗质量的作用。为进一步推进我院临床路径工作,提升我院诊疗水平和医疗质量,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国卫医发〔2017〕49号)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安徽省公立医院临床路径管理推进工作实施方案》(皖卫医〔2017〕63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成立组织,明确职责 (一)成立临床路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章秀 副组长:曹彬、张德明、朱桃花 成员:丁勇、戴秀华、郭子云、郎俊、王珊、唐兴、时澄、刘山、王芬、李如霞、阮百根、李全贵、王光曙、钱立康、 章礼和、汪修生、柯仁德、钱宇峰、崔皝、李勇涛、方辉、 杨萍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确定各部门、各科室的分工和职责,并负责沟通协调,明确医护等相关人员职责任务,分配和审核各临床科室的年度工作指标,管理和审定实施临床路径病种(或手术),审定各临床路径病种(或手术)的诊治护理流程,确定临床路径表的框架与格式,组织人员培训,定期召开临床路径工作会议对临床路径工作进行考评、阶段总结和任务布置。 (二)临床路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张德明任组长,丁勇任副组长,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成员兼任小组成员。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具体负责临床路径日常工作和负责各科室及个人考核工作;对临床路径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对实施过程和结果进行评

2018年第一季度临床路径汇总

2018年第一季度临床路径报告 一、基本情况 2018年第一季度符合进入临床路径的病种数为6149例,其中有5599例进入临床路径管理,入组率为91.06%,其中完成路径病种数5470例,完成率达97.33%,变异例数4295例,变异率为74.84%,退出人数129例,退出率为2.56%。(如表1、图1)。 2018年第一季度临床路径开展情况(表1) 2018年第一季度临床路径开展情况(图1) 一月二月三月

2018年第一季度临床路径开展情况(图2) 100.00% 98.00% 96.00% 94.00% 92.00% 90.00% 88.00% 86.00% 84.00% 二、各项效率指标及卫生经济学指标情况 2018年第一季度纳入临床路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从1 月~3月呈逐步上升趋势;且临床路径病种的入径病人比所有病人(含入径与未入径)的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均有所上升(如表2、图2)。 2018年第一季度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表2) 平均住院日(天)平均住院费用(元) 月份 入径病人所有病人入径病人所有病人 1月份 4.89 5.66 4035.17 4772.07 2月份 5.53 5.77 5102.03 5546.31 3月份 6.06 6.45 5545.51 5984.20

2018年第一季度平均住院日(图2) 2018年第一季度平均住院费用(图2)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问题 1、临床路径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平均药品费用均增高;

2、科室对变异、退出路径定义不清晰,未准确填写变异、退出患者清单。 (二)原因分析 1、部分科室医生仍未重视临床路径工作,职能部门监管力度不足,亦缺乏奖惩措施。 2、部分医生对于变异与退出标准不理解,部分漏填写变异原因分析表。 3、临床路径变异率较高原因分析: (1)部分病人的依从性差,未按照路径规定的诊疗方案进行治疗。 (2)部分病人要求提前出院或转院而导致变异。 (3)内科患者为老年人,合并症较多,延长了住院时间。 (4)部分妇产科患者入了自然临产阴道分娩的路径,但最终因各种原因需转为剖宫产手术而出现变异。 四、目前成效 临床路径的开展专业数为17个,专业病种数为111个,入组率大于50%入组完成率大于70%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1、进一步加强临床路径院科两级培训,使人人知晓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积极配合开展临床路径工作。 2、、职能部门加强监管,每季度通报临床路径开展情况。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2018最新版)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指导各科室更好开展临床路径工作,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等文件要求,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各科室临床路径工作依据此制度执行。 第二章临床路径的组织管理 第三条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院长和分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分别任正、副主任及各临床及医技科室主任、相关职能科室主任及专家委员会成员任成员。 第四条管理委员会履行以下职责: (一)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的规划和相关制度; (二)协调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 (四)审核临床路径文本; (五)组织临床路径相关的培训工作; (六)审核临床路径的评价结果与改进措施。 第五条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由分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医务部、护理部、财务部)主任任成员。指导评价小组日常工作由医务部负责。 第六条指导评价小组履行以下职责:

(一)对临床路径的开发、实施进行技术指导; (二)制订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 (三)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四)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 第七条各科室成立实施小组,由实施临床路径的临床科室主任任组长,护理长任副组长,该临床科室医疗、护理人员和相关科室人员任成员。临床路径实施小组履行以下职责: (一)负责临床路径相关资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 (二)负责提出科室临床路径病种选择建议,会同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超声科、财务部等制订临床路径文本; (三)结合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提出临床路径文本的修订建议; (四)参与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价与分析,并根据临床路径实施的实际情况对科室医疗资源进行合理调整。 第八条各科室实施小组设立个案管理员,由临床科室科秘书担任。个案管理员履行以下职责: (一)负责实施小组与管理委员会、指导评价小组的日常联络; (二)牵头临床路径文本的起草工作; (三)指导每日临床路径诊疗项目的实施,指导经治医师分析、处理患者变异,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四)根据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定期汇总、分析本科室医护人员对临床路径修订的建议,并向实施小组报告。 第三章临床路径的选择与制订

2018年临床路径

临床路径管理与持续改进 记录本 科室:__________________ 年度:2018 ______________ 目录 一、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制度 二、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三、临床路径管理小组 四、临床路径管理小组职责 五、临床路径流程图 六、临床路径管理知情同意相关制度 七、…科临床路径评估改进记录 八、职能部门督导分析改进记录 九、每季度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分析总结 十、住院患者临床路径满意度调查表 十一、…科实行临床路径管理患者登记本(每月导出)十二、…科实行临床路径管理患者变异记录单(每月导出)十三、…科临床路径管理培训记录、考核 十四、临床路径等级评审条款 东营市第二人民医院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制度 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降低医疗费用,指导我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根

据卫计委《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结合我院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成立东营市第二人民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和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实施小组,工作开展是在医院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下,由科室试点工作实施小组具体实施,业务副院 长任领导小组组长,科室主任为实施小组第一责任人。 二、我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院的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组织对相关临床与医技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对院内各部门统一协调、督导并定期检查各科室临床路径执行 情况。 三、领导小组应定期(每3个月)组织召开由院领导主持,医疗、护理、质控主管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定期组织召开医疗、护理、医技、药房等部门的协调会;定期组织相关专 家及相关委员会,对本院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的评估与分析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临床路径实施 科室。 四、科室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应定期(每3个月)召开临床路径总结评估会议,根据本科室临床路径执行情况及时进行相应调整和改进,对试点疾病的质 量、费用及成本进行分析评估,总结影响试点疾病质量监控的问题,对领导小组的反馈意见 及时落实,采取措施,持续改进。 五、临床路径管理表单的制定应根据卫计委颁发的临床路径管理病种和文本,结合本院实际情况进行本土化,严格按照卫计委临床路径管理要求,对于符合准入标准的,按照临床 路径确定的诊疗流程实施诊疗。每个临床科室至少开展2个病种的临床路径。

临床路径小组年度工作计划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临床路径小组年度工作计划 篇一:临床路径工作计划 篇一: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计划a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保障医疗安全,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让患者接受更精细化、标准化、程序化的医疗服务,提高医疗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的通知》(卫医管发〔20XX〕99号)、湖南省卫生厅《湖南省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暂行办法》(见湘卫医发〔20XX〕71号)及湖南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通知》(湘卫医发〔20XX〕84号)要求,并结合我院三级 综合医院的创建要求,经医院研究决定,从20XX年10月15日起,对我院16个专业26个病种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为确保临床路径管理实施的实效性,特制定本工作计划。一、启动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11月) 1、成立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临床路径评估小组、临

床路径实施小组。2、各临床科室,在卫生部正式公布的专业病种内选择符合本科室的病种(各内科至少一个病种、各外科至少两个病种)开展建立临床路径工作。3、各临床科室指定个案管理员(医师、护士各一名)。4、建立临床路径及单病种质量管理信息平台。5、临床路径实施小组修订临床路径文本样稿。二、组织实施阶段(20XX年11月——20XX 年12月) 1、组织、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培训。(各临床科室医生以及临床路径管理人员)。 2、临床路径实施小组于20XX年11月20日前上报临床路径文本样稿至医务部。 3、建立临床路径开展奖惩机制。 4、20XX年11月21-30日审核临床路径文本,同时开展临床路径医疗系统网络表单制作。 5、临床路径紧急情况警告值制度管理严格遵守危急值管理制度实施。 6、制度临床路径相关统计表单。三、开展预评估阶段(20XX年12月1日起)1、验收各科室临床路径医疗系统网络表单。 2、临床路径文本定稿后严格按出入径标准开始全院实施。 3、每月对本院临床路径开展情况进行分析评估。 4、每季度对本院临床路径开展情况进行阶段总结。 附件:1、临床路径病种目录 2、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制度 3、临床路径工作人员相关职

单病种临床路径

创生骨科医院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制度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控制医疗成本,提高病人满意度,根据《医药卫生体质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 )》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单病种临床路径是指由医疗、护理及相关人员在疾病诊断明确后,针对某种疾病或者某种手术制定的具有科学性(或合理性)和时间顺序性的患者诊疗计划。 二、院内各科室开展单病种临床路径均需遵守本制度。 三、各科室单病种临床路径开展应当遵循科学、安全、规范、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并与科室功能任务相适应,需具备符合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应的设备、设施和质量控制体系;各级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相关病种的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优化质控病种的诊断、治疗环节质量。 四、设立组织,加强督导 在院长、分管院长的领导下,建立三级医疗控制体系负责开展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工作,并负责该工作的管理、督导。 医院成立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制定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有关规章制度,对我院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质量进行指导、监控和评估,协调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相关科室成立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由临床科室主任任组长,医疗、护理人员任成员,主管医师主要负责临床路径的实施,临床路径实施过程的效果评价和分析,住院总(科秘书)负责相关材料的收

集、记录和整理及信息上报。 五、质量控制,评估改进 (一)进入路径病历的准入要求: 1诊断明确; 2.除骨科专科疾病以外,无其他内外科合并症、并发症和伴发病; 3.病人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4.诊疗过程中未出现其他明显并发症、合并症,能够按临床路径设计流程和预计时间完成诊疗项目。 (二)实施过程控制与变异分析 1.经治医师完成患者的检诊工作,科室个案管理员和科室临床专家对住院患者进行临床患者的准入评估; 2.符合准入标准的,按照临床路径确定的诊疗流程实施诊疗,根据单病种临床路径文本开具诊疗项目,向患者介绍住院期间为其提供诊疗服务的计划,并将评估结果和实施方案通知相关护理组; 3.相关护理组在为患者做入院介绍时,向其详细介绍住院期间的诊疗计划(术前注意事项)以及需要给予配合的内容; 4.经治医师会同管理员根据每天的诊疗服务完成情况及病情的变化,进行变异情况分析、处理,并做好记录; 5.单病种临床路径文本中服务项目完成后,执行(负责)人应在相应的签名栏签名; 6.出现以下情况时,患者应当退出临床路径:

2018年临床路径诊疗方案分析、总结、评估、优化

2018年临床路径分析及总结 在医院的要求下,我科近3月来开展了中风病、项痹病、腰痛病的临床路径,经过不断的修改、不断的完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诸多的不足。目前大概的总结如下: 一、近3个月总的出院病人约200人,进入临床路径的约121人,占 60.50%,退出的约22人,占进入路径的18.10%。 二、分析我科目前进入路径的困难 1.合并脑梗死后出血或其他严重疾病而影响第一诊断者需退出路径。 2.辅助检查结果异常,需要其他相关专业处理,或因此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3.住院期间病情加重,出现并发症,需要其他相关专业诊治,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4.既往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脑梗死后可能导致既往疾病加重而需要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三、,在今后路径中逐渐完善。 个人工作业务总结 本人于2009年7月进入新疆中正鑫磊地矿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前身为“西安中正矿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测量技术工作,至今已有三年。 在这宝贵的三年时间里,我边工作、边学习测绘相专业书籍,遇到不懂得问题积极的请教工程师们,在他们耐心的教授和指导下,我的专业知识水平得到了很到的提高,并在实地测量工作中加以运用、总结,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同时积极的参与技术培训学习,加速自身知识的不断更新和自身素质的提高。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测绘技术人员。

在这三年中,在公司各领导及同事的帮助带领下,按照岗位职责要求和行为规范,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认真完成了领导所交给的各项工作,在思想觉悟及工作能力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思想上积极向上,能够认真贯彻党的基本方针政策,积极学习政治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积极主动学习专业知识,工作态度端正,认真负责,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 在工作态度方面,勤奋敬业,热爱本职工作,能够正确认真的对待每一项工作,能够主动寻找自己的不足并及时学习补充,始终保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在公司领导的关怀以及同事们的支持和帮助下,我迅速的完成了职业角色的转变。 一、回顾这四年来的职业生涯,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参与了新疆库车县新疆库车县胡同布拉克石灰岩矿的野外测绘和放线工作、点之记的编写工作、1:2000地形地质图修测、1:1000勘探剖面测量、测绘内业资料的编写工作,提交成果《新疆库车县胡同布拉克石灰岩矿普查报告》已通过评审。 2、参与了库车县城北水厂建设项目用地压覆矿产资源评估项目的室内地质资料编写工作,提交成果为《库车县城北水厂建设项目用地压覆矿产资源评估报告》,现已通过评审。 3、参与了《新疆库车县巴西克其克盐矿普查》项目的野外地质勘查工作,参与项目包括:1:2000地质测图、1:1000勘查线剖面测量、测绘内业资料的编写工作;最终提交的《新疆库车县康村盐矿普查报告》已通过评审。 4、参与了新疆哈密市南坡子泉金矿2009年度矿山储量监测工作,项目包括:野外地质测量与室内地质资料的编写,提交成果为《新疆哈密市南坡子泉金矿2009年度矿山储量年报》,现已通过评审。

在气象上用降水量来区分降水的强度

在气象上用降水量来区分降水的强度。可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小雪、中雪、大雪和暴雪等。 小雨:雨点清晰可见, 没漂浮现象;下地不四溅;洼地积水很慢;屋上雨声微弱,屋檐只有滴水;12小时内降水量小于 5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小于10mm的降雨过程。 中雨:雨落如线,雨滴不易分辨;落硬地四溅;洼地积水较快;屋顶有沙沙雨声;12小时内降水量 5~15mm 或24小时内降水量10~25mm的降雨过程。 大雨:雨降如倾盆,模糊成片;洼地积水极快;屋顶有哗哗雨声;12小时内降水量15~30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25~50mm的降雨过程。 暴雨:凡24小时内降水量超过50mm的降雨过程统称为暴雨。根据暴雨的强度可分为: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三种。暴雨:12小时内降水量30~70mm 或24小时内降水量 50~100mm的降雨过程。大暴雨: 12小时内降水量70~140 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100~250mm的降雨过程。特大暴雨:12小时内降水量大于140 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大于250mm的降雨过程。 小雪:12小时内降雪量小于1.0mm(折合为融化后的雨水量,下同)或24小时内降雪量小于2.5mm的降雪过程。 中雪:12小时内降雪量1.0~3.0mm或24小时内降雪量 2.5 ~5.0mm或积雪深度达3CM的降雪过程。 大雪:12小时内降雪量3.0~6.0mm或24小时内降雪量 5.0 ~10.0mm或积雪深度达5CM的降雪过程。 暴雪:12小时内降雪量大于6.0 mm或24小时内降雪量大于 10.0mm或积雪深度达8CM?的降雪过程。 降水量测量一般是用口径20厘米的漏斗收集,用专门的雨量计测出降水的毫米

我国降水量及特征原因

中国降水—— 1引言: 大家在被北京也待了一段时间了,应该可以很明显的感受到,这是一个夏秋降水多,而冬春降水少的城市。 今天,我们就通过读图的方法,让大家了解中国的降水特征。 2空间分配: A.首先来看这张图——《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它显示的是中国各地年平均降水量的情况 B.我们先来看一下图例——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降水量范围——如这种颜色表示。。。 C.然后看图,一眼看去,很明显,从东南向西北,颜色整体上是由蓝向绿过渡,那么可以看出降水量的一个分布规律——我国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不断减少。 原因——主要是受海陆位置影响,东南距海近,受夏季风带来的水汽影响,降水多。 西北距海远,受夏季风影响小,降水少。 D.我们再看,图中有两个极值—— 一个位于台湾的火烧寮:它的年降水量达到8408mm,是我国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 另一个位于我国的南疆托克逊,年降水量仅达5.9mm,是我国年降水量最少的地方 E. 最后,我们来看一看几条比较重要的等降水量线—— 首先是中间的这条,表示的是800mm的等降水量线,那么,结合我们已有的知识,可以发现,这条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一线,这条等降水量线和很多自然要素界限吻合。

再来看看稍北的400mm等降水量线,它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阴山、吕梁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终止于雅鲁藏布江河谷。 这条线东南气候湿润,适宜森林生长,是我国主要农耕地带; 此线西北气候干旱,为草原地带,是我国主要牧区。 而200mm的这条则是沿着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是草原 和荒漠的大致分界线。 B.在时间上: 1.年内变化 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越往北部集中性越强。雨季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此外,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大。 年内降水不均,主要集中在夏季(下图所示) (原因): a.降水的季节变化与夏季风的进退迟早有关。 b.降水的年际变化与夏季风进退规律反常有关。 影响降水的因素: a.纬度位置:南北跨纬度50度,来自太平洋、印度洋的水汽难以深入内陆; b.海陆位置:中纬度地区离海远近不同,降水差异大;

各省年降水量排行

各省年降水量排行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中国各省年降水量排行 本表给出我国各个省区市的2010年人口数量、面积、平均年降水量以及由此计算出来的各个省区市的每年每人具有的降水资源量。全国为4385立方米/人.年。而我国每年获得的降水资源量是6万亿吨(60291) 说明:年降水总量=(年降水量)×(面积) 降水总量/人口=人均年降水资源量 省区市人口面积年降水量总降水量人均降水 万万平方公 里 毫米亿m3/年 m?3/人. 年 黑龙江3831 500 2270 吉林2746 550 辽宁4376 800 北京1961 500 80 天津1294 600 72 重庆2884 1439 上海2302 1124 河北7185 600 山西3571 520 陕西3732 600 1656 甘肃2557 300 1365 宁夏630 200 132 新疆2181 166 154 西藏300 122 400 4880 内蒙2470 118 220 2596 青海562 380 山东9579 710 河南10975 700 1176 江苏7866 1000 1020 浙江5442 1400 1428 安徽5950 1200 1668 湖南6568 1500 3180 湖北5723 1200

江西4456 1600 广西4602 1600 广东10430 1800 福建3686 1600 1984 云南4597 39 1100 4290 贵州3474 1200 2112 四川8041 1100 5335 海南岛867 1639 台湾1883 2200 792 香港702 2214 澳门55 2200 120 合计137478

临床路径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是一个有关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来促进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的方法,最终起到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变异,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作用。相对于指南来说,其内容更简洁,易读、适用于多学科多部门具体操作,是针对特定疾病的诊疗流程、注重治疗过程中各专科间的协同性、注重治疗的结果、注重时间性。 临床路径是相对于传统路径而实施的,传统路径也即是每位医师的个人路径,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不同的治疗组或者不同医师个人针对某一疾病可能采用的不同治疗方案。采用临床路径后,可以避免传统路径使同一疾病在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不同的治疗组或者不同医师个人间出现不同的治疗治疗方案,避免了其随意性,提高了费用、预后等等的可评估性。临床路径通过设立并制订针对某个可预测治疗结果病人群体或某项临床症状的特殊的文件、教育方案、患者调查、焦点问题探讨、独立观察、标准化规范等,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执行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目前(2009年12月)已经组织专家制定出呼吸、消化、皮肤等22个专业、112个病种的,如皮肤科的带状疱疹、,儿科的、,妇科的子宫肌瘤、宫颈癌等。但并非一成不变的治疗方案,进入的患者出现严重并发 症时,或需要出院、转院时,应当退出当前临床路径。每家综合试点医院至少选择2个治疗专业的病种, 作为试点规范临床治疗路径。 其中22个专业包括:呼吸内科、消化内科、、、血液内科、肾病学、内分泌、普通外科、神经外科、骨科、、胸外科、心脏大、妇科、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科、肿瘤科。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医院各科室: 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控制医疗成本,提高病人满意度,根据《医药卫生体质改革近期重 点实施方案(2009-2011)》和省卫生厅《转发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单病种质量控制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州卫字【2010】153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一、单病种临床路径是指由医疗、护理及相关人员在疾病诊断明确后,针对某种疾病或者某种手术制定的 具有科学性(或合理性)和时间顺序性的患者照顾计划。 二、院内各科室开展单病种临床路径均需遵守本制度。 三、各科室单病种临床路径开展应当遵循科学、安全、规范、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并与科室功 能任务相适应,需具备符合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应的设备、设施和质量控制体系;各级医务人员要严 格执行相关病种的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优化质控病种的诊断、治疗环节质量。 四、设立组织,加强督导 在院长、分管院长的领导下,建立三级医疗控制体系负责开展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工作,并负责该工作 的管理、督导。医院成立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领导小组,隶属于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主要负 责制定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有关规章制度,对我院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质量进行指导、监控 和评估,协调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上海市松江区1980~2014年降水量分析(松江水务)

上海市松江区1980~2014年降水量分析 黄平 (上海市松江区水文站,上海 201600) 摘要:利用上海市松江区1980~2014年4个国家基本测站的降水量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推求不同频率(重现期)的降水量特征值,并对降水量的年内变化与年际变化进行分析。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秩次相关检验法对降水量序列进行趋势分析,通过距平变化曲线分析时段特征,对降水量变化过程进行变异点的识别与检验,2011年降水量过程发生显著突变。采用功率谱对年降水量系列进行周期性分析,松江区年降水量变化存在21年的周期。降水量是地表水、地下水的补给来源,研究和分析降水量变化特征,对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合理配置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松江;降水量;统计分析;变化趋势;周期性变化 水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越来越重要,降水量是地表水,地下水补给的来源,降水量的变化直接影响水资源量。分析和研究降水量的变化特征和变化规律,对提高降水利用率,充分挖掘现有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上海市松江区降水过程变化规律进行统计分析,包括降水量时空分布、变化趋势、变化周期等。掌握这些变化特性,为今后制定和修订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1 松江区地理与气候概况 1.1 地理位置 松江区位于上海市西南部,地处太湖流域碟形洼地底部,境内地势平坦,东、南部略高,西、北部低洼,为长江三角洲平原。区境南北长约24千米,东西宽约25千米,总面积605.64平方千米。东与闵行区、奉贤区为邻,南、西南与金山区交界,西、北与青浦区接壤。东北距上海市中心约40公里。1.2气候 松江气候属北亚热带季风区,受冷暖空气交替影响。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4℃,最高气温38.2℃,最低气温零下10.5℃,无霜期230天。6~7月有梅雨,平均20天左右。夏秋常有台风过境,平均每年1.5次。局部地区有时有龙卷风、冰雹为害,秋冬多雾,易涝少旱。 2 降水量特征值统计分析 根据全国《地表水资源数量评价细则》要求,采用矩法计算降水量特征值统计参数,再进行适线调整确定,频率曲线采用皮尔逊Ⅲ型曲线。利用松江区1980 ~2014 年4个基本测站的同步期系列降水量资料,采用矩法计算,其均值为算术平均值,在同步系列适线时,均值未进行调整。变差系数Cv 采用第一次适线计算值,当点据拟合不好时,对Cv 值进行适当调整。在适线中,对系列中出现的特大特小值未作处理。偏差系数Cs 的取值由Cs/ Cv 值来反映。Cs/ Cv 的选用值以最佳适线值为准,取0.5 的倍数。其中泗泾、佘山、小昆山的年最大一小时降水量资料不全(1990 ~2014 年),全区平均为四个测站的算术平均值。松江区降水量特征值统计见表1。

临床路径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 1.临床路径的定义是什么? 答:临床路径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的一套标准化诊疗、护理模式与程序。临床路径以循证医学证据和诊疗指南为基础,以规范医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效率,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为主要目的。相对于临床诊疗指南而言,临床路径针对特定疾病的诊疗全流程,重点关注诊疗过程中诊疗行为的规范性和时间顺序性、各科室见的协同性、以及诊疗的结果,其内容更简洁,操作性更强,是医疗机构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促进科室协作的重要手段。 2.临床路径的准入和退出标准是什么? 答:临床路径患者准入标准:符合诊断依据、诊断明确、能够按路径的流程和预计时间完成诊疗项目的患者。 临床路径患者退出标准:在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中,患者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需要转入其他科室实施治疗;在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中,患者要出院、转院或改变治疗方式而不得不中止临床路径诊疗流程;由于入院前检查检验结果报告不准确或其他原因,导致入院第一诊断有误(第一诊断发生变化)而进入临床路径诊疗流程的患者。 3.选择实施临床路径病种的原则是什么? 答:⑴常见病、多发病;⑵治疗方案相对明确,技术相对成熟,诊疗费用相对稳定,疾病诊疗过程中变异相对较少;⑶结合我院实际,优先考虑卫生部已制定临床路径推荐参考文本的病种。 4.临床路径实施流程是什么? 答:⑴经治医师完成患者的检诊工作,会同个案管理员对住院患者进行临床路径的准入评估; ⑵符合准入标准的,按照临床路径确定的诊疗流程实施诊疗,根据临床路径表开具诊疗项目,向患者介绍住院期间为其提供诊疗服务的计划,并将评估结果和实施方案通知相关护理组; ⑶相关护理组在为患者作入院介绍时,向其详细介绍其住院期间的诊疗服务计划(含术前注意事项)以及需要继续配合的内容;⑷经治医师会同个案管理员根据当天诊疗项目完成情况及病情的变化,对当日的变异情况进行分析、处理,并做好记录;⑸临床路径表中的诊疗项目完成后,执行人应当在相应的签名栏签名;⑹临床路径表及变异记录表在科室单病种与临床路径资料盒里保存。临床路径病例登记表及临床路径病种质量控制情况统计表在次月7日前提交到质控科。 5.卫生部公布的需要网络直报的单病种有哪些? 答:①急性心肌梗死、②心力衰竭、③社区获得性肺炎(成人,住院)、④缺血性卒中/脑梗死、⑤髋、膝关节置换术、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⑦社区获得性肺炎(儿童,住院)、⑧围手术期预防感染、⑨剖宫产、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围手术预防深静脉血栓栓塞。 6.目前我院开展临床路径的科室有:(待科室上交完整临床路径后填写)。 7.目前我院需要网络直报单病种的科室有:心内科(2)、呼吸内科(2)、神经内科(1)、骨科(4)、儿科(1)、普外科(1)、妇科(1)、胸外科(1)、神经外科(1)、产科(1)。 住院诊疗 1.缩短平均住院日应当包括哪些方面的措施? 答:有解决影响缩短平均住院日各个环节等候时间的措施(如患者预约检查、院内会诊、检查结果、术前准备等);有提升医院信息化建设,合理配置和利用现有医疗资源的措施;应用“临床路径”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有相关管理人员与医师均知晓缩短平均住院日的要求并落实各项规定。

2018年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2018 年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2018 年,我科临床路径工作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实施, 规范了临床医疗行为,体现了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 药、合理收费,缩短了住院天数,降低了医疗费用,同时医 疗活动公开透明,密切了医患关系。现将我科2018-01-01 至2018-09-31 临床路径工作总结如下: 一、目前已实施的临床路径病种较2017 年新增7 种临床路径(腰椎间盘突出症、肱骨干骨折、膝骨关节病、股骨 粗隆间骨折、锁骨骨折、颈椎病、膝骨痹)。 二、2018 年1-9 月临床路径信息统计 临床路径工作开展基本情况: 类别病例数入径总人 数 完成总人 数 入径率完成率变异率 腰椎间盘突出 14 11 11 78.57 100 0 症 肱骨干骨折 1 1 1 100 100 0 股骨粗隆间骨 1 1 1 100 100 0 折 锁骨骨折 4 4 4 100 100 0 颈椎病7 2 2 28.57 100 0 膝骨痹13 13 13 100 100 0 取出内固定装置74 73 69 98.65 94.52 5.48 腱鞘囊肿47 42 38 89.36 90.48 9.52

髌骨骨折 4 2 2 50 100 0 腘窝囊肿8 5 5 62.5 100 0 肋骨骨折9 8 8 88.98 100 0 汇总182 167 159 81.51 98.63 1.36 三、存在的问题 1. 临床路径变异率高。 能成功完成临床路径的病例较少,分析原因主要是临床纯粹的单病种患者较少,多数病人都合并其他疾病,或有并发症,无法完全按照路径要求实施诊治。 2. 实施临床路径以来,平均住院费没有逐年降低,因为我科本身次均费用低,收费标准由县级标准调为市级标准,且每年平均住院费用与前一年比较的增长率在逐年下降。 3. 科室临床路径工作执行力度缺乏。 由于实施临床路径增加了管理成本,临床路径需要专人审核,流程需要不断维护升级,增加了科室的工作量,导致科室对临床路径重视程度不够,积极性不高,有抵触情绪。同时,一些部门之间支持协调不到位,出现手术不能按期安排、药品断货等,导致路径变异率高。科室之间工作推进程度参差不齐,科室进入临床路径管理试点的病例数量不符合相关要求,工作滞后,工作执行不到位。 4. 临床路径评估、评价、统计分析还不到位。 由于我院未设立独立的临床路径管理办公室,且无专职人员进行管理。自开展临床路径工作以来,虽在临床路径的评估审核工作上作了许多的工作,但仍有一定的不足,如:未对临床路径病历进行逐一检查,对变异情况无分析总结等。 5.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起步晚、水平低,未达到全覆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