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S法动作时间分析

PTS法(預置時間標準法)

一,預置時間標準法

1.預置時間標準法的概念

預置時間系統(Predetermined Time System)簡稱PTS,是國際公認的制定時間標準的通用技術手法。它利用預先為各种動作制定的時間標準來確定各种作業時間,而非通過現場觀測進行分析。

當IE技術發展到時間分析階段時,歐美國家的學者,特別是企業就在努力研究尋找將動作賦予時間的方法,因為當所有作業動作時間成為某一標準的常量時,那麼任何作業就可以預置其作業時間。基于這一想法,到近代為止由歐美企業研究發明了多种PTS方法。其中包括MTA法,WF法,MTM法,MOD法等40餘種PTS方法(表1-1)。

表1-1

隨著科技的發展及國際經濟的一體化,產品的生命周期及產量朝著周期短,批量小的主向發展,上述方法的前三種由於設定程式複雜,已無法適應現在企業所面臨的市場現實,如果標準時間還未擬定出而生產已完成了,ST就失去了其固有的意義,因此基於我國國情與現場IE管理實踐向企業推薦第四種方法,即MOD法,MOD法具有簡便,易行,低成本,高效率制定時間標準的特點,且易於掌握運用。筆者在管理指導IE工作時,尤其對此體驗深刻。

2.PTS法最大的特點就是不用秒錶即可以準確預定作業時間,並且不需評比,

這這給標準時間的設置帶來極大效率,同時也保證了公平性與客觀性。具體特點有以下幾條:

(1)新產品及新作業開始生產前可以事前標準時間為未來的生產管理与改善提供了管理的標準与方法的評估。

(2)可以對作業內動素進行詳細時間預定,最大限度地提供了方法優化的可能,從而確定最合理,高效的作業方法。

(3)不用秒表,在生產作業前確定標準時間,制定作業標準。

(4)不需要時間分析中對觀測時間的評比與修正,可直接求得正常時間,只需寬放一步即可求得ST。

(5)隨著作業方法的變更而修訂作業標準時間,因此PTS是生產線的流程再造及平衡改善時最方便的評估與設定的手法。

二.模特法(MOD法)

1.模特法概要與基本原理

1966年,澳大利亞的海特博士(G.C.Heyde)在長期研究的基礎上創立模特排時法(Modular ArrangementofPredetermined TimeStandard,簡稱MOD法),是在PTS技術中將時間与動作融為一體,是最簡洁概括的新方法,因此MOD法易學易用,且實用方便,同時其精度又不低於傳統的PTS 技法。

模特法的基本原理來源於大量的人機工程學試驗總結,歸納以下幾個方面: (1)所有由人進行的作業,均是共通的基本動作組成比例的,模特法將實際生產作業中的人的基本動作歸納為21種(詳見表1-2)。

(2)不同的人做同一動作(在作業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所需時間基本相等。

(3)人體不同部位的動作。所用時間值是相互成比例的,如手的動作時間是手指動作時間2倍,小臂的動作時間是手指動作的3倍,由此就可以定義手指一次動作時間為人體動作的基本單位時間,同時其他動作与之成倍數關係計算求得。

2.模特法的時間單位與動作分類

從理論上來說,時間單位的量值越小,越能精確地測量各種動作的時間值。對各種PTS法中最快的基本動作,將該動作完成一次所需時間值的某一量值作為該方法的基本時間單位。

模特法根據人的動作級次,選擇以一個正常人的級次最低,速度最快,能量消耗最小的一次,即手指動作的時間消耗值,作為它的時間單位,即:

1MOD=0.129S

模特法的21種動作都以手指動作一次(移動距離2.5cm)的時間消耗值為基準進行試驗、比較來確定各動作的時間值。具體21個動作的分類及示符號見下表(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