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债券与信用评级市场(doc 12)

企业债券与信用评级市场(doc 12)
企业债券与信用评级市场(doc 12)

企业债券与信用评级市场

一、中国债券市场不发达的状况及其原因

在资本市场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的新形势下,在机构投资者日益壮大,并逐渐成为市场主力的情况下,发展债券市场已经成为完善市场结构的必然选择。近几年,我国的债券市场虽然发展迅速,但债券总量只占GDP的 24%,相比国际上95%的比例,所占比重还很小,与国外成熟市场相比,我国债市无论是市场规模、债券品种,还是市场发育程度,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表现为市场规模过小,品种过少,市场参与者单一,债券流动性差,市场体系不完善,相关制度不健全。

目前,中国债券市场以国债为主(见上图),截至2002年2月,国债余额约为14000亿元,金融债券余额接近 8400亿元,全部为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和进出口银行)发行的准政策性债券;作为企业债券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债券,在我国的规模较小,余额800亿元,仅为国债余额的5%,为同期股票市值的近2%,随着国债和金融债券规模的不断增加(见上图),相对而言,企业债券的规模还在不断的下降。即便是规模少之又少的企业债券,也全部为大型优质国有企业所发,具有准国债性质。

造成企业债券市场如此不发达的原因有多种,主要是一级市场严格受管制,企业更喜欢股权融资,债券市场的流动性不足等。除此之外,债券承诺了还本付息,对收益的满意程度和还本付息能力的综合评价是投资债券的前提。在我国目前的市场环境下,信用评级市场的不发达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本文仅就信用评级存在的问题及其与企业债券的发展间的相互影响进行探讨。

二、造成评级市场不发达的主要原因

1.受债券品种缺陷的影响,信用评级的地位难以确立

在我国目前企业债券市场十分不发达的情况下,企业债券发行申报复杂、审批漫长、额度控制等措施严重制约了企业债券的发行,发行债券的企业几乎全部为大型优质企业,目前在和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债券,信用等级全部为AAA级,因此,债券评级意义不是很大,评级的目的在更大程度上是为满足主管部门的要求,评级地位的重要性很难确立。

2.利率限制的影响使信用评级失去了意义

按照《企业债券管理条例》的规定,企业债券发行利率按照不超过同期储蓄存款利率的40%为上限由人民银行审批。在银行利率水

平较低的情况下,为了增加债券的吸引力,企业债券的利率水平基本上要达到规定的利率上限,这就减弱了投资者的投资热情,给企业发行债券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也使债券信用评级失去了意义。因为,无论信用等级的高低,企业债券利率水平基本一致,在融资成本和收益的决定方面,资信评级无论对发行人还是投资人都失去了意义,发行人评级的积极性受到制约,投资人对信用评级的需求被弱化。

3.评级机构的权威性是制约自身发展的主要障碍

由于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做假现象屡禁不绝,因而评级机构的形象在公众心目中权威性很难确立,评级结果的可信度自然受到很大影响,评级市场难以发展。在评级市场较小的情况下,评级机构的实践经验和技术很难长进,评级结果也难以得到市场检验,从而抑制了评级机构业务的开展以及评级结果权威性的确立。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很难形成像标准普尔公司、穆迪投资服务公司等具有国际知名的评级公司,投资人很难根据评估结果对债券进行判断选择,在很大程度上也制约了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

4.制度缺陷限制了评级公司的业务发展

企业债券信用评级是企业债券发行的重要条件之一,而作为企业债券之一的可转换企业债券,主管部门却没有对信用评级提出要求,

无论前两年发行的还是近期发行的可转换企业债券(如机场转债、转债等),均未进行债券的信用评级。可转换债券既然是企业债券的一种,而企业债券要求必须评级,为什么可转换债券可以不评级?此外,可转换债券的履约能力如何衡量?随着金融市场结构的变化,企业将考虑融资手段多样化,可转换债券的市场逐渐增大,但由于可转换债券不评级,评级市场失去了很大的市场份额,失去了原本不多的业务机会。任何新兴产业的成长均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支持,在我国信用体系不发达、信用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评级主体不会积极主动要求对其进行评级。对于评级行业的生存与发展,政府的扶持显得异常重要。在我国评级行业发展的进程中,不仅没有优惠政策,相反由于制度的偏差,还失去了原本应该存在的市场。不对可转换企业债券进行信用评级,不仅是评级机构的损失,也影响到可转换债券的规化运作及发展,进而影响到债券市场的发展。

5.投资者风险教育不足也阻碍了评级事业的发展

受我国证券市场运行及发展不规的影响和熏,投资者风险意识弱化。理性的投资者和对绩优蓝筹股的投资难以获得高额的投资回报,而“PT”、“ST”的投机却赚得盆盈钵满。所以,投资者在进行投资选择时,一般很少考虑收益与风险的关系,对于债券的选择,很可能只考虑收益而不考虑风险,信用评级的作用由此被弱化,影响了评级业的发展。

三、企业债券与信用评级业发展构想

(一)做大债券市场

1.用利率水平的高低来量化债券风险的大小

只有在利率市场化的前提下,才能使不同信用等级的债券的发行成为可能,同时,不同级别债券的发行,必须以利率市场化为基础。

(1)债券是利率产品,没有债券,就推不出利率产品。利率市场化是发展债券的前提,也是相互促进的因果关系。(2)债券市场上永远都存在着价值投资者和风险投资者两大类。不同风险程度的债券,收益水平不同,投资者将根据自己的对风险好恶而进行不同的选择。企业债券的票面利率高于国债的票面利率,并不会影响国债的发行。(3)有利于降低国债发行的成本,减少中央财政的负担,真正发挥国债利率作为基准利率的作用。(4)根据风险大小,合理拉开不同债券之间的收益率,将吸引不同类别的投资者,增加整个债券市场的流动性和吸引力。

2.发债资格和额度的确立应由审批制向核准制转变继而向注册制转变

世界各国证券主管机关对债券发行都采取审核制度,审核方式主要有两种:核准制和注册制。注册制是指发行人在准备发行债券时,必须将依法公开的各种资料完全、准确地向证券主管机关呈报并申请注册。证券主管机关的职责是依据信息公开原则,对申报文件的全面性、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作形式审查。至于发行人营业性质,发行人财力、素质及发展前景,发行数量与价格等实质条件均不作为发行审核要件。证券主管机关无权对债券发行行为及债券本身做出价值判断。申报文件提交后,在法定期间,主管机关若无异议,申请即自动生效。在注册制下,发行人的发行权无须由主管机关批准。核准制是按照“实质管理原则”,由主管机关规定若干核准条件,按核准条件审查许可后,债券方可发行。发行人在发行债券时,不仅要充分公开企业的真实状况,而且还必须符合有关法律和证券管理机关规定的必备条件,证券主管机关有权否决不符合规定条件的债券发行申请。证券主管机关除了进行注册制所需求的形式审查外.还对发行人的营业性质,发行人财力、素质及发展前景,发行数量与价格等条件进行实质审核,并由此做出发行人是否符合发行实质条件的价值判断。在核准制下,发行人的发行权由审核机构以法定方式授予。

在核准制下,虽然没有了发债额度的限制,凡符合发债规定标准的债券均可获得批准,债券能否发行完全取决于债券自身的条件,但由于要经主管机关的批准,而主管机关不仅要考虑债券是否符合规定标准,还必须考虑资本市场的整体状况。如我国目前股票发行虽由二

级审批制转为核准制,并承诺符合一家批准一家,但自2001年7月以来,由于股票市场表现不佳,股票发行量锐减。因此,在核准制下,企业债券的发行不可能完全取决于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情况以及是否符合发债条件。

而注册制是一种完全市场化的发行方式,只要企业公布的材料真实,只要有市场需求,债券随时可以发行。但注册制不仅对投资人的要求较高,要求投资人有较高的分析能力和价值判断水平,并能够根据债券发行人公布的资料、评判风险和收益是否对等,风险溢价是否合理,对市场的规化运作也有较高要求,所以注册制通常适用于发达的证券市场;而核准制较适用于证券市场历史不长、投资者素质有待提高的国家和地区。为使债券的发行更加市场化,核准制应向注册制过渡,但必须要求评级公司和承销商相互制约,共同完成债券的定价以及承担帮助投资者分析判断债券的投资价值的责任。

再者,还应降低企业发债资格的标准,在利率市场化的前提下,允许和鼓励更多的公司发行债券,同时应允许非保证或抵押债券即信用债券的发行。降低企业发债标准,允许低级别债券的发行,既有利于资信评估业业务的开展,也可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进行。因为当发债主体聘请评级公司对其即将发行的债券进行信用评级时,由于担心评级结果不符合审批要求,故要求评级公司保证评级结果达到一定级别,否则不评或评后不付费用,致使评级工作难以正常开展。如果债

券的发行不受信用级别的限制,不同信用等级的债券资金成本不同,即可大大提高债券的发行规模,增加投资人的选择围,又有利于评级业务的规化。

为了实现向注册制的转变,我认为应当取消额度规模限制。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其需要资金量的多少也是由市场来决定的,传统的审批制却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虽然这种制度有利于国家的宏观凋控,但却不能及时的满足企业的需要,大大降低了企业发行债券的积极性。

而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拓宽了企业的融资空间,也增加了投资者的选择和对投资效果的评判,因此企业在融资时必须既考虑融资成本又要满足投资者对资本最大化的投资需求。因为在一定程度上说,公司发行股票是在稀释所有者收益,而公司发行债券却是在充分发挥财务杠杆作用,扩大所有者收益,这对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有相当好的作用。并且企业在发行债券后,存在着资金的使用成本问题,客观上要求公司提高资金使用卑。而公司通过发行股票得到资金并不需要承担使用成本,因此很多公司只要没有好的投资项目,宁愿把资金沉淀在银行也不愿意投资于生产领域,以避免造成资金的浪费。在发达完善的资本市场中,股权融资成本低的错误观念将会被市场所修正,进而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

3.建立全国统一的企业债券交易市场

由于企业债券规模小,加之非市场化的利率上限的限制,制约了投资者投资债券的积极性;而且,目前我国债券形成了参与债券投资的个人和机构共分天下的格局,两者在交易数量和交易方式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这样两者之间的交易很难顺利进行。因此只有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债券交易市场,才能为企业发行债券提供充足的资金;只有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债券交易市场,才能对债券交易进行有效的监管,降低投资者购买债券的风险。为此,笔者主取消对法人购买企业债券的限制,允许更多的法人利用自有资金投资债券市场。

4.设立债权人大会

设立债权人大会,并赋予债权人大会相应的权利,可避免公司部人损害债券人利益;特别是当公司的重大决议与债权人利益相关时,应规定必须通过债权人大会方可生效。债权人大会常设代表或机构可由评级公司项目负责人或评级人员担任,定期对企业运作和资金投向进行监督,对企业的重大决策进行分析,并定期或不定期向债权人大会汇报,这样可使债权人利益得到最大保障。

(二)规信用评级

1.规资信评级机构,建立风险赔偿机制

资信评级机构应对自己负责评定的企业债券负风险连带责任,对自己在评级过程中的重大遗漏、虚假记载、误导性述对债权人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只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差错,提高评级质量,增加投资者对评级结果的信任度,提高资信评估公司在投资者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促进评估公司的发展及知名晶牌的确立。

2.全面披露评级结果

资信评级机构应对投资者全面披露整个评估过程,包括但不仅限于评估方法、重要数据和非数据化描述,以使投资人对信用评级结果的可信度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决定投资策略。

3.资信评级机构可以采用多种组织结构的形式

评级机构既可设立为公司制,也可实行合伙制,并且以合伙制作为发展方向。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可加强评级机构间的竞争,公司制清晰的产权制度、规的运作机制与合伙制无限责任制可给债权人以最大保护,可促进评级行业的良性竞争,使评级机构的运作更加规,风险赔偿制度得以落实。

4.实行评级回访制度

资信评级机构应建立定期的评级回访制度,及时公布回访信息,揭示债券风险,分析风险变化的原因,杜绝债务人逃逸债务责任的事项发生,最大限度地保护债权人的利益。

5.以独立董事身份进入公司董事会

资信评级机构的有关人员以独立董事的身份进入公司董事会,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广大债权人负责的一个重大举措。当评级公司的有关人员能够以独立董事的身份了解公司的日常生产经营状况,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时,就可以获得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和信息,避免因公司资料的虚假性和重大决策人失误对债权人造成侵害。

6.加强发行人与投资人教育

由于资信评估在中国还属于新兴事物,而且目前发行上市的企业债券全部为AAA级,从未出现过违约事项,因此投资者很少考虑债券的履约能力。当企业债券的发行完全市场化后,对投资人信用知识进行普及和风险教育将非常重要,这样可避免债券市场的过度投机行为和非理性操作,减少中小投资者的操作失误和投资风险。

7.建立健全信用制度

我国的信用市场处于一种分割状况,没有形成统一管理和控制的信用档案和信用系统,对评级主体的资料可靠性、债务状况和以往的信用状况难以作出真实评价。所以,培育信用文化,建立全国统一的信用体系,健全信用制度将成为我国债券市场规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总之,成熟的债券市场为信用评级业提供了市场及发展契机,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对债券市场的规化运作和规模的扩有着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两个市场是相互促进的因果关系。

企业资信与债券评级方法

贷款企业评级程序 信用评级工作程序指进行信用评级所遵循的操作步骤,包括:评级预备、实地调研、业务例会、级不建议、级不评审、撰写报告、级不确认、级不公告、文件存档、跟踪监测等时期。 评级预备 评级预备工作始于公司与受评企业双方签定评级托付协议之后。依照受评企业所属行业及其性质,确定评级人员。评级人员在初步了解受评企业的基础上,预备相关资料及工作底稿,并将受评企业需要提供的资料清单、实地调研工作安排表等发送给受评企业。 实地调研 实地调研包括与有关人员的访谈及现场勘察,旨在了解企业经营状况,直接感受企业的治理氛围。其中与治理层的会谈特不重要。会谈内容涉及企业业务开展状况、竞争状况、财务政策、以往业绩、以及长短期经营展望等。此外,企业的营运风险、经营策略和内控机制差不多上重

要的访谈议题。为提高访谈效果,评级人员应在正式访谈之前,将访谈要点通知访谈对象。如有必要,还需与地点主管部门及与企业有要紧债权债务关系的单位访谈。与主管部门访谈旨在了解地点主管部门对企业的看法、对该行业的态度以及对企业支持的可能性等。与企业有债权债务关系的单位,要紧包括向企业贷款的商业银行、大额应付账款的债权人、企业应收款的要紧欠款单位等,与这些单位的访谈是为了了解受评企业历史资信记录、目前债务压力,以及企业款项回收情况。在这时期,评级人员要紧通过多样化、表格化、简单化和有用化的工作底稿将调研的内容程序化、规范化、书面化,班次级人员在现场调查取证,特不是在查帐时,要尽可能取得第三方出具的函证为准,或者由评级人员按经验取值,第三方函证通常指税务局出具的纳税务局凭证、银行出具的扣息凭证等。 业务例会 信用评级业务部门每周召开一次业务例会,在那个业务例会充分讨论和分析,集思广义。 提交等级建议

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建设

信用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的关键是建立社会信用的标准体系及其评估体系。从信用体系的内容可以看出,无论是企业信用、政府信用还是个人信用,其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信用评估或称信用评级。因为信用的核心问题是信息不对称问题,信用评级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关键,通过信用评级可满足市场主体对客观、公正、真实信用信息的需求。信用评估是由具有相关资质的评估中介机构,本着“独立、客观、公正”的评估原则,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科学合理的分类、分行业的评估指标体系,通过规范有序的工作程序和科学的专门方法,在调查、分析、比较、测定基础上,对以经济实体为主体的各经济组织的基本素质、偿债能力、经济实力、信用程度、经营效益及发展前景等诸多方面,或对以有价证券为主要形式部分金融工具履行承诺的经济实力及其信用程度等方面做出综合评价的一种有偿服务。信用评估是以简明的符号表示评价结果,以鲜明的立场,科学、客观的态度,独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为社会提供服务,是一种提供、创造信息的劳务活动。信用评估所产生的信息是可共享的,具有鉴定信用和评价资信的功能。 1.企业信用评估的基本内容 (1)企业基本素质。主要从企业领导者素质、企业经营管理素质、员工队伍与建设情况、技术实力与产品开发能力等诸多方面来全面考查和分析企业人文历史、经营管理水平、风险观念、偿债意愿和信用意识、行业中的地位以及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能力等。 (2)企业经济实力。考核企业的财务实力和债务的保障能力,主要从企业的经营规模、投资人权益、资本固定化率等方面来考查分析企业抵御风险和融资能力的强弱。 (3)企业偿债能力。企业偿债能力是企业信用评级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对评级结果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考查分析企业资产结构的合理程度、资产变现能力的强弱、偿还即期和预期债务的资产或权益的保障程度等方面。 (4)企业经济效益和营运能力。这是企业信用评级中的重要内容,对评级结果有着关键性的影响。重点考查和分析企业资本的营运能力、资本增值能力;客观评价企业履行信用的能力和潜力等方面。 (5)企业发展前景。主要以国家行业政策、企业市场前景预测、企业未来发展规划及措施、未来利润预测等内容为基础,结合以上四个方面,对企业发展能力和前景做出专业预测和判断,揭示出企业履行信用的潜在可能性。 2.企业信用评估机构

企业债券与信用评级市场

企业债券与信用评级市场 一、债券市场不发达的状况及其原因在资本市场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的新形势下,在机构投资者日益壮大,并逐渐成为市场主力的情况下,债券市场已经成为完善市场结构的必然选择。近几年,我国的债券市场虽然发展迅速,但债券总量只占GDP的 24%,相比 国际上95%的比例,所占比重还很小,与国外成熟市场相比,我国债市无论是市场规模、债券品种,还是市场发育程度,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表现为市场规模过小,品种过少,市场参与者单一,债券流动性差,市场体系不完善,相关制度不健全。截至2002年 2月,国债余额约为14000亿元,债券余额接近 8400亿元,全部为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和进出口银行)发行的准政策性债券;作为债券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债券,在我国的规模较小,余额800亿元,仅为国债余额的5%,为同期股票市值的近2%,随着 国债和金融债券规模的不断增加(见上图),相对而言,企业债券的规模还在不断的下降。即便是规模少之又少的企业债券,也全部为大型优质国有企业所发,具有准国债性质。 造成企业债券市场如此不发达的原因有多种,主要是一级市场严格受管制,企业更喜欢股权融资,债券市场的流动性不足等。除此之外,债券承诺了还本付息,对收益的满意程度和还本付息能力的综合评价是投资债券的前提。在我国的市场环境下,信用评级市场的不发达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本文仅就信用评级存在的及其与企业债券的发展间的相互进行探讨。二、造成评级市场不发达的主要原因 1.受债券品种缺 陷的影响,信用评级的地位难以确立在我国目前企业债券市场十分不发达的情况下,企业债券发行申报复杂、审批漫长、额度控制等措施严重制约了企业债券的发行,发行债券的企业几乎全部为大型优质企业,目前在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债券,信用等级全部为AAA级,因此,债券评级意义不是很大,评级的目的在更大程度上是为满足 主管部门的要求,评级地位的重要性很难确立。 2.利率限制的影响使信用评级失去了 意义按照《企业债券管理条例》的规定,企业债券发行利率按照不超过同期储蓄存款利率的40%为上限由人民银行审批。在银行利率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为了增加债券的吸 引力,企业债券的利率水平基本上要达到规定的利率上限,这就减弱了投资者的投资热情,给企业发行债券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也使债券信用评级失去了意义。因为,无论信用等级的高低,企业债券利率水平基本一致,在融资成本和收益的决定方面,资信评级无论对发行人还是投资人都失去了意义,发行人评级的积极性受到制约,投资人对信用评级的需求被弱化。 3.评级机构的权威性是制约自身发展的主要障碍由于我国师事务所、资 产评估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做假现象屡禁不绝,因而评级机构的形象在公众心目中权威性很难确立,评级结果的可信度受到很大影响,评级市场难以发展。在评级市场较小的情况下,评级机构的实践经验和技术很难长进,评级结果也难以得到市场检验,从而抑制了评级机构业务的开展以及评级结果权威性的确立。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很难形成像标准普尔公司、穆迪投资服务公司等具有国际知名的评级公司,投资人很难根据评估结果对债券进行判断选择,在很大程度上也制约了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 4.制度缺陷限制了评级公司

干货 企业债业务问答

干货企业债业务问答 企业债券业务问答一、发行主体资质1.挂牌新三板的公司能申报企业债么?答:不影响。2.如果目前城投债出让地入帐时间较早,没有缴纳土地出让金的,除了补交以外有什么解决办法吗?答:只有缴纳出让金才可以认可土地的全部价值。(发债、ABS业务合作请加微信bonds-research) 3.现在申报债券还有间隔一年的要求不?答:普通企业债要。 4.目前专项债是否还受短期高利融资的约束?还是执行原来的对双创、绿色和项目收益债豁免?答:执行原来的。 5.非公开绿色债券已经做了主体评级,无担保,还需要做债项评级嘛?答:评级标准和普通债一样,债项评级还涉及到项目评估。目前企业债这边除绿债外只有项目收益可以非公开,项目收益肯定是要债项评级的。没有文件说不要或可以豁免债项评级。 6.如果同个发行人同时上报了项目收益债和一般企业债,这个会影响审批吗?答:两个债同时报,只能接收一个,一个出去再收另一个。出去以以拿到批文为准。 7.民营企业做养老地产可以发债吗?答:符合养老指引就可以。如果做养老地产大部分对外销售,这个比较困难,养老项目主要目的是提供服务。 8.有一家企业计划发行企业债券,但是他母公司已发过企业债券,而且40%的额度已经用尽。现在它自己想发行企业债券,发行额度可以按照自己的净资产

的40%计算吗?答:不行,本期债券并入母公司报表,母公司额度会超。9.如果一个项目总投规模较大,部分已经进行了银行贷款和申请国家专项基金,剩余的资金缺口可以申请发行一般企业债吗?答:可以,只要满足债券资金不超过总投70%,同时资本金部分满足国家要求就行。(发债、ABS 业务合作请加微信bonds-research)10.发行人纳入合并范围子公司存在一笔银行借款延迟支付利息的情况,目前已付息,是否对申请构成实质性障碍?答:如果目前已付息还本,就请银行出个文件,说明情况。二、债券条款1.请问现在普通平台债想分期发行,是要在申报时的募集中就写清楚,还是可以在拿到批文发行的时候再做申请呢?一般的申请程 序是什么样的答:均可。前者最好。2.报一只一般企业债,发行人后期可能考虑分期发行,首期发行额度有要求不低于总额度的多少么?答:没有相关要求。三、财务1.如果发行人以前发过企业债,公告了审计报告,但是2015年更换了会计师事务所,今年再报专项债的话是要新事务所出3年连审的报告还是可以只要新事务所出15年审计报告就可以?新事务所对2014年审计数据进行了差错更正,造成总资产和净资产增加了10%左右,是否有影响?答:如果只是换了事务所,没有金额调整,15年可以只出新报告。但既然调了,建议还是重做3年连审。2.发行人拟7月初申报省发改委,截至上一年末是经审计的,本年1-6月报表,是否必须

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研究综述

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研究综述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建设步伐逐步加快,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开始加速,信用评级这个略显陌生的名词逐渐深入到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08年美国经济危机席卷全球之后,人们在质疑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透明度、独立性、公信力的同时,更应该着重完善企业评级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客观性与公正性。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对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研究进行梳理与综述,期望能对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与指导。 关键词:指标体系;信用评级;企业 A Summary Of Researches On Credit Rating Index System Of Enterprise 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started some 20 years ago,our Market economy are developing deeply and more quickly.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process begins to accelerate. Credit rating ,a strange noun to us, has gone deep in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various fields, and plays a prominent role. When the economic crisis first broke out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2008,it swept through the global rapidly. At the same time that people focus on the transparency, independence and credibility of the international credit rating,we shoud pay more attention on the improvement of enterprise rating in the market economy. In this paper, through reviewing the researches in credit rating index system done by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I look forward to deepen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redit Rating. Key words:index system;credit rating; enterprise 信用评级作为一种服务产品,最早起源于1837年,路易斯?塔班在纽约建立了以企业为评级对象的最早的信用评级机构,而1909年约翰·穆迪(John Moody)在美国《铁路投资分析》(Moody’s Analysis of Railroad investlnent)中第一次对铁路债券进行了信用评估。随后穆迪创建了世界第一家企业信用评估机构。1922年,标准普尔公司的前身——普尔出版公司也开始对工业债券进行评级。1931年,美国制定了相关金融法规规范了民间信用评级,奠定了现代信用评级的基础。1974年美国发生了自30年代后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在这次经济危机之后,人们开始关注信用评级,信用风险意识的增强促进了信用评级的迅猛发展。 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历史,信用评级逐步从传统的单变量评级模式进化为更加完善的多变量评价模式。除了专家系统、评分系统和信用打分系统等传统方法外,新的信贷风险管理方法主要有KMV模型、V AR(V alue at Risk)模型、EVA(Economic V alue Added)模型和Z评分模型、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法等。 相对国外信用评级的发展而言,我国起步较晚,最早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

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战略

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战略 [摘要]本文对国债市场的现状、发展方向进行了简要分析,指出了我国债券市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立国债发展战略,培育和吸引机构投资者,统一国债市场体系。 债券市场是指发行和买卖债券的场所的总称,也是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债券市场是我国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拥有一个成熟、统一的债券市场可以为我国全社会的投资者和筹资者提供低风险的投资、融资工具;由于债券的收益率曲线是我国社会经济中所有金融商品收益水平的基准,因此债券市场也同样是传导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重要载体。可以说,成熟、统一的债券市场是构成了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基础。 一、我国债券市场的现状分析 中国现阶段的证券市场的繁荣,带动了各个相关行业的发展。债券市场作为一个证券市场中非常重要的子市场,起到深化金融结构改革、完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和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作用。(1)债券发行市场规模逐渐扩大,但与股票发行市场相比较还存在一定差距把债券发行市场同股票发行市场相对比就会发现依然存在一些差距。2009年进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复就达到94家,此外还有一些上市公司通过增发和配股来筹集资金,但是其规模远远大于债券发行市场。 (2)我国交易债券市场层次丰富,债券品种多样,供投资者选择的空间很大债券的交易市场按市场层次可分为场外市场和场内市场。场外市场为银行间债券市场和银行的柜台交易市场。银行间市场是金融机构之间大宗债券交易的主要场所,是场外交易市场,实行报价驱动交易方式。银行的柜台市场,也是场外市场,主要交易品种是国债。其特点是便捷、分散、覆盖面广,是对上述两个市场的有益补充。场内市场为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

年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债券信用评级报告

债券级别 主体级别 评级展望稳定 发行主体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规模不超过人民币亿元 债券期限不超过年 债券利率由发行人和主承销商通过发行时市场询价协商确定,在债券存续期内固定不变。 偿还方式按年付息、到期一次还本。 概况数据 康美药业2008 2009 2011 所有者权益(亿元) 总资产(亿元) 总债务(亿元) 营业总收入(亿元) 营业毛利率() (亿元) 所有者权益收益率() 资产负债率() 总债务() 利息倍数() 注:所有者权益包含少数股东权益,净利润包含少数股东损益; 分析师 邵津宏 刘璐 肖鹏 :()1019() :()1019() 2011年月日基本观点 中诚信证券评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诚信评估”)评定“2011年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美药业”或“公司”)公司债券”信用级别为,该级别反映了本次债券的信用质量很高,信用风险很低。 中诚信评估授予发行主体康美药业主体信用等级为,评级展望为稳定,该级别反映了受评主体偿还债务的能力很强,受不利经济环境的影响很小,违约风险很低。中诚信评估肯定了公司所处的中药饮片行业未来持续向好的发展前景,公司在该行业的规模优势、技术领先地位、全产业链布局,以及未来盈利的可持续增长性;此外,我们也关注公司在成都、北京中药饮片生产基地及三期扩产项目的运行情况、未来中药物流配送中心、三个药材市场等重点投资项目的进展。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公司业务规模快速扩张将对公司管理能力、人才储备提出挑战,经营业绩未来受中药材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大,资本支出较大也将考验公司筹资及资金调配能力,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公司的信用水平。 正面 医药行业发展前景继续向好。随着中国居民生活水平提高、老龄化趋势不断显现,加之中国医疗体系改革的进一步完善等因素,居民对医疗保健需求不断增长,未来中国医药行业仍将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将为公司业务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中药产业链逐步完善,增强整体抗风险能力。从药材种植、药材交易,到生产开发、终端销售,公司已基本贯穿中药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产业,业务已渗透到中药产业链的各个关键环节。 中药饮片行业龙头地位巩固。公司中药饮片产销规模排名全国第一,随着成都、北京等地中药饮片在建项目投产,公司中药饮片业务规模在全国的市场份额还将持续提升。 技术实力雄厚,积极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公司

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现状

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现状 债券市场是指发行和买卖债券的场所的总称,也是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债券市场是我国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拥有一个成熟、统一的债券市场可以为我国全社会的投资者和筹资者提供低风险的投资、融资工具;由于债券的收益率曲线是我国社会经济中所有金融商品收益水平的基准,因此债券市场也同样是传导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重要载体。可以说,成熟、统一的债券市场是构成了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基础。 根据债券的运行过程和市场的基本功能,可将债券市场分为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债券发行市场,又称一级市场、是发行单位初次出售新债券债券流通市场,又称二级市场,指已发行债券买卖转让的市场;根据市场组织形式债券流通市场可进一步分为场内交易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根据债券发行地点的不同债券市场可以划分为国内债券市场和国际债券市场。 中国现阶段的证券市场的繁荣,带动了各个相关行业的发展。债券市场作为一个证券市场中非常重要的子市场,起到深化金融结构改革、完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和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的进步是突飞猛进的,发行的总额不断增大,市场的交易主体不断的增多,对我国社会资金流动的影响越来越大 一、现状分析 (1)债券发行市场规模逐渐扩大,但与股票发行市场相比较还存在一定差距把债券发行市场同股票发行市场相对比就会发

现依然存在一些差距。2009年进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股 份有限公司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复就达到94家, 此外还有一些上市公司通过增发和配股来筹集资金,但是其 规模远远大于债券发行市场。 (2)我国债券发行主体进一步多样化,交易债券市场层次丰富,债券品种多样,期限结构日趋合理,债券市场存量明显增加。 (3)二级市场总体持续上涨,交易更加活跃,成交量大幅增长二、存在问题 (1)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规模太小,品种结构不合理。截止2009年底,,我国债券市场总规模约为16.5万亿,是当年GDP的52%,同期美国债券市场托管量是其GDP的2.44倍。我国债券市场是以政府及金融机构债券为主体的市场,而与经济活动的主体:企业相关的债券较少。 (2)企业债券市场的流动性不足。当前我国企业债券交易平台有两个,一个是银行间债券交易市场,一个是证券交易所债券交易市场。在我国企业债券只能在证券交易所上市流通转让,但是证交所的上市规定又非常严格,且限制条款很多,绝大多数企业债券无法流通和转让。同时这两个债券交易市场相互分割,不能够互通交易,造成企业债券的流通不畅。抑制了市场参与者的积极性,使整个的企业债券市场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 (3)市场监管效率低,法律法规不健全。随着债券市场的发展,我国对债券市场监管的一系列法律法规逐步出台,可以说债券市

工商企业信用评级方法

工商企业信用评级方法 一、工商企业信用评级对象与定义 工商企业信用评级方法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行业标准JR/T 0030《信贷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规范》。 工商企业信用评级的对象分为二类:即主体信用评级和债券信用评级。工商企业主体信用评级是企业主体长期信用评级,债券信用评级包括企业债券、公司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超短期融资券、集合票据、集合债券等。 (一)企业主体长期信用评级 1、企业主体长期信用评级是对企业全部长期债务如期还本付息能力和偿债意愿的综合评价; 2、企业主体长期信用等级划分、标识和含义同企业长期债。 (二)企业债券(含公司债券) 1、企业债券(含公司债券)是指企业根据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或国务院授权的其它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发行的中长期债券(债券期限一般在1年以上); 2、企业债券信用评级是对企业发行的特定企业债券如期还本付息能力和偿债意愿的综合评价; 3、企业债券的信用等级划分、标识和含义同企业长期债。 (三)可转换公司债券(含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 1、可转换公司债券是指企业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有关规定发行

的可转换公司债券; 2、可转换公司债券信用评级是对公司发行的特定可转换公司债券如期还本付息能力和偿债意愿的综合评价; 3、可转换公司债券信用等级的划分、标识和含义同企业长期债。 (四)中期票据 1、中期票据是指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并约定在一定期限内(一般在1年以上)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 2、中期票据信用评级是对企业发行的特定债券如期还本付息能力和偿债意愿的综合评价; 3、中期票据的信用等级划分、标识和含义同企业长期债。 (五)短期融资券(含超短期融资券) 1、短期融资券是指具有法人资格的非金融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约定在1年内还本付息的债务融资工具。超短期融资券是指具有法人资格、信用评级较高的非金融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期限在270天以内的短期融资券。 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应在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注册,由交易商协会依据《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管理办法》及相关规定对融资券的发行与交易实施自律管理。 2、短期融资券信用评级是对企业发行的特定短期融资券如期还本付息能力和偿债意愿的综合评价; 3、短期融资券信用等级的划分、标识和含义同企业短期债。 (六)集合债券(含集合票据)

上海证券交易所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业务管理暂行办法

附件 上海证券交易所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业务 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1.1为规范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挂牌转让行为,维护市场秩序,防范市场风险,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根据中国证监会《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本所”)相关业务规则,制定本办法。 1.2非公开发行的公司债券在本所挂牌转让,适用本办法。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和本所业务规则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本办法所称公司债券(以下简称“债券”),是指公司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包含一年以下)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 境外注册公司发行的债券的挂牌转让,参照本办法执行。 1.3发行人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应当诚实守信,发行人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勤勉尽责,维护债券持有人享有的法定和债券募集说明书约定的权利。增信机构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和约定,履行增信义务。 1.4为债券发行、转让提供服务的承销机构、证券经营机构、受托管理人、资信评级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等专业机构和人员应当勤勉尽责,严格遵守执业规范和

监管规则,按规定和约定履行义务。 1.5资信评级机构、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应当具备相关监管部门认定的业务资格。 1.6发行人、受托管理人、资信评级机构等信息披露义务人应当及时、公平地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所披露的信息必须真实、准确、完整,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1.7本所依据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其他规范性文件、本办法及本所其他规定,对债券发行人、增信机构、专业机构、投资者及其相关人员进行自律监管。 1.8本所为债券提供挂牌转让服务,不表明对发行人的经营风险、偿债风险、诉讼风险以及债券的投资风险或者收益等作出判断或保证。债券投资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承担。 1.9债券的登记和结算,由登记结算机构按其业务规则办理。 第二章挂牌条件 2.1发行人申请债券挂牌转让,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符合《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二)依法完成发行; (三)申请债券转让时仍符合债券发行条件; (四)债券持有人符合本所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规定,且持有人合计不得超过200人; (五)本所规定的其他条件。 本所可以根据市场情况,调整债券挂牌转让条件。 2.2债券拟在本所转让的,发行人应当在发行前按照相关规定向本所提交相关申请文件,由本所确认是否符合挂牌条件。

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发展现状及改进建议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我国中小企业信用缺失,企业内部信用管理水平还比较低,企业外部信用服务的市场化程度也比较低。加之我国商业银行在对企业进行信用评级时使用同一标准,没有针对中小企业制定专门的信用评级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中小企业的信用被低估,加剧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本文从信用评级的基本概念出发,根据我国中小企业的特点及实际情况,在对我国中小企业信用分析做了简要介绍的基础上,对如何完善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这对于全面提升我国中小企业信用管理水平、建立现代企业信用风险防范机制、塑造企业良好的信用形象、增加资本市场融资机会、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用;信用评级 429069840@https://www.360docs.net/doc/c96809711.html,

Abstract Small and medium sized enterpriseshave been developing rapidly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up and became an important component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and played a great role inthe development ofsocial productive forces. But lackofenterprisecredit, lower level ofcredit management within business, lower degree of the enterprise market creditservice outside business and coupled withthe same credit ratingsstandard made by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led to the credit of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has been underestimated and aggravate the financing problem of Small and medium sized enterprises. This paper, standing on the basic concept of credit ra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Small and medium sized enterprises in our country and a brief introduction tocredit of small and medium sized enterprises,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improve our credit rating system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elevating the management level of small and medium sized enterprisesin all dimensions, establishing of modern enterprise credit risk prevention mechanisms, building the good enterprises credit image, increasing access to finance capital markets and perfecting the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 system for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Keywords:Small and medium sized enterprises;credit;credit ratings

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三峡总公司发债办朱建军 一、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10多年来,在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对中国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企业债券的发行为国家经济建设筹集了大量资金,支援了国家重点建设。从 1990年以来,我国共发行各类企业债券超过2200多亿元,支持了一大批能源、交通通信、重要原材料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等领域内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另外,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也提高了人们的信用意识和投资意识;同时,企业债券的管理也逐渐向规范化迈进。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我国企业债券市场规模较小,市场结构有待完善。 近几年,我国的债券市场虽然发展迅速,但债券总量只占GDP的24%,相比国际上95%的比例,所占比重还很小,与国外成熟市场相比,我国债市无论是市场规模、债券品种,还是市场发育程度,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表现为市场规模过小,品种过少,市场参与者单一,债券流动性差,市场体系不完善,相关制度不健全。 多年来,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大大滞后于股票市场的发展。在发达国家,企业债券发行量往往是股票发行量的3-10倍,如2000年,美国共有1592家上市公司发行债券进行融资,仅199家上市公

司发行股票。但在我国,情况恰恰相反,2000年股票融资金额达到了企业债券的11.7倍(见图1)。因此我国企业债券市场还存在巨大的发展机会和空间。 图2 1997-2002年企业债发行规模和股票发行规模的对比 (单位:亿元) (二)企业债券发行主管机关过多、审批程序烦琐,审批效率不符合市场要求,科学的发行管理体制有待建立。 在我国,企业债券的发行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对债券市场实行多头监管,审批程序复杂。而在发达国家,债券的监管往往由一个机构统一进行。对企业债券实行多头管理,不利于企业债券市场整体监管和战略规划,降低了企业债券的发行效率,因此,将企业债券发行与监管进行统一管理已势在必行;在发行体制上,目前实行的审批制对企业发行债券尚有一些约束,企业还不能完全根据自身的财务状况和市场需求,安排债券发行,不利于以市场供求关系为机制的市场化企业债券市场的形成。

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

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 为了便于分析比较,企业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读者可从中得到一定启发。 评价的对象是指已经或可能为之提供信贷服务的非金融类企业法人,通过评估,就客户的偿债能力作出全面判断,以评定信用等级。 企业信用等级分为7级,各级意义如下: AAA级:企业生产经营规模达到一定经济规模,市场竞争力很强,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流动性很好,管理水平很高,具有很强的偿债能力,对建设银行的业务发展很有价值。 AA级:企业市场竞争力很强,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流动性很好,管理水平高,具有强的偿债能力,对建设银行的业务发展有价值。 A级:企业市场竞争力强。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流动性好,管理水平较高,具有较强的偿债能力,对建设银行的业务发展有一定价值。 BBB级:企业市场竞争力一般,发展前景一般,流动性一般,管理水平一般,企业存在需要关注的问题,偿债能力一般,具有一定风险。 BB级:企业市场竞争力、流动性和管理水平较差,发展前景较差,偿债能力较弱,风险较大。 B级:企业市场竞争力、流动性和管理水平很差,不具有发展前景,偿债能力很弱,风险很大。 F级:不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政策、产业政策和银行信贷政策的企业,或贷款分类结果属于可疑或损失类的企业。 企业信用等级根据企业评估指标得分评定,F级企业不评分,根据评估条件直接评定。企业信用等级评定依据如下表所示。 企业信用等级有效期为一年,从审批认定之日起计算。在有效期内,企业经营状况发生重大变化,例如重大建设项目、重大体制改造、重大法律诉讼和对外担保、重大人事调整、重大事故及赔偿等对企业履约能力有一定影响,将重新评级。 评价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采取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主要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资产流动性、管理水平和其他等4个方面评定,共有16项指标,评级指标体系如表所示。

中国债券市场的现状及与美国比较得出的一些发展趋势的启示

中国债券市场的现状及与美国比较得出的一些发展趋势的启示 作者:李雪寒 内容摘要: 1中国债券市场最新数据及发展现状 2美国债券市场的发展情况 3中美两国比较中得到的中国发展未来趋势 1 中国债券市场的现状及最新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创新,债券市场从无到有,并形成了目前具有中国特色的债券发展特点,总的来说有如下几点: 1.1中国债券市场的组成结构 中国债券市场从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开始至今,形成了银行间市场、交易所,和商业银行柜台市场三个基本子市场在内的统一分层的市场体系。其中,银行间市场是债券市场的主体,债券存量和交易量约占全市场90%左右。交易所市场是除银行以外的各类社会投资者,属于集中撮合交易的零售市场,实行净额结算。商业银行柜台市场是银行间市场的延伸,也属于零售市场.如下图所示:

表1:中国债券市场的结构图资料来源:新浪财经 从发行债券的属性来看,前中国债券的有政府债券、政策性银行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企业债、上市公司债、可转换债券、资产支持证券、国际机构债、非银行金融债等。 1.2 我国债券市场的最新发展特征: 1.2.1 债券市场总体发展规模近些年来迅速扩大。 1997年到2011年的十四年间,我国债券市场余额从4781亿元,增加到22.1万亿元,增长了近45倍,年均增速达31.5%,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从6%升至47%。其中2011年的信用类债券发行总额就超过2.3万亿元(如下图所示),发行只数也从几只单一国债到仅信用类债券2011年就达到1385只。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的统计,我国债券市场排名从世界第20位已提升至世界第4位。

论信贷企业信用评级与债券信用评级的关系

论信贷企业信用评级与债券信用评级的关系 日期:2008年6月6日作者:彭丹来源:金融时报 一、信贷企业信用评级与债券信用评级的概念及作用 信用评级,也称为资信评级,是由独立的信用评级机构对影响评级对象的诸多信用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就其偿还债务的能力及其偿债意愿进行综合评价,并且用简单明了的符号表示出来。 根据评级对象的不同,信用评级又分主体信用评级和债券信用评级两种。主体信用评级是以企业或经济主体为对象进行的信用评级。债券信用评级是以企业或经济主体发行的有价债券为对象进行的信用评级。 信贷企业信用评级即是主体信用评级的一种,也是目前我国针对一般企业的最主要的信用评级种类,评级对象为银行借款企业。信贷企业信用评级与债券信用评级的不同概念决定了他们的服务对象是不同的,信贷企业信用评级面向的是商业银行或相关监管机构,而债券信用评级面向的是债券投资者。虽然两者面向的投资者不同,但它们所发挥的功能和作用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减少评级对象和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增强市场运作效率。 二、主体信用评级与债券信用评级方法的联系 主体信用评级是基于“长期”基础上的,因此在进行企业主体信用评级,或信贷企业信用评级时所考察的因素是将会影响企业未来长短期偿债能力的因素。主要包括:宏观及区域经济环境、行业发展趋势、产业政策与监管措施等外部因素和企业基本经营风险、管理能力、发展战略、财务实力(包括财务政策、现金流情况、流动性、盈利性、财务弹性)等企业内部因素。 而债券评级是在考察发债主体信用能力的基础上,同时结合债券条款及其偿付可获得的外部支持因素,对其综合偿债保障能力做出判断。这里债券分为长期债券和短期债券,对于短期债券(如:短期融资券),由于期限较短(一般为1年以内),则影响其短期偿债能力的因素(如:流动性和现金流状况)等因素在评级中将被赋予更高的权重。 对于债券条款的考察主要是考察债券规模、期限、偿还方式、偿付次序、募集资金用途以及具体的偿债保障措施等。对于外部支持因素的考察主要是考察债券是否有担保、政府支持等信用增级措施,这些都是影响债券最终违约损失严重程度的关键因素。 三、主体信用评级与债券信用评级级别的对应关系 主体信用评级与债券信用评级在定义及评级方法上的密切联系也决定了两者在信用级别上的对应关系。对于债券的信用评级反映的是其期望违约损失率。债券的期望违约损失率是由债券的违约概率和发生违约后损失的严重程度共同决定的。同一发债主体发行的不同债券信用等级或债券与发债主体之间信用等级的差别是源于其不同的违约损失严重程度。以下列举几种造成债券

{信用管理}企业债券与信用评级市场

(信用管理)企业债券与信 用评级市场

企业债券和信用评级市场 壹、中国债券市场不发达的情况及其原因 于资本市场正于发生结构性变化的新形势下,于机构投资者日益壮大,且逐渐成为市场主力的情况下,发展债券市场已经成为完善市场结构的必然选择。近几年,我国的债券市场虽然发展迅速,但债券总量只占GDP的24%,相比国际上95%的比例,所占比重仍很小,和国外成熟市场相比,我国债市无论是市场规模、债券品种,仍是市场发育程度,均存于着相当大的差距,表现为市场规模过小,品种过少,市场参和者单壹,债券流动性差,市场体系不完善,关联制度不健全。目前,中国债券市场以国债为主(见上图),截至2002年2月,国债余额约为14000亿元,金融债券余额接近8400亿元,全部为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和进出口银行)发行的准政策性债券;作为企业债券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债券,于我国的规模较小,余额800亿元,仅为国债余额的5%,为同期股票市值的近2%,随着国债和金融债券规模的不断增加(见上图),相对而言,企业债券的规模仍于不断的下降。即便是规模少之又少的企业债券,也全部为大型优质国有企业所发,具有准国债性质。 造成企业债券市场如此不发达的原因有多种,主要是壹级市场严格受管制,企业更喜欢股权融资,债券市场的流动性不足等。除此之外,债券承诺了仍本付息,对收益的满意程度和仍本付息能力的综合评价是投资债券的前提。于我国目前的市场环境下,信用评级市场的不发达于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本文仅就信用评级存于的问题及其和企业债券的发展间的相互影响进行探讨。

二、造成评级市场不发达的主要原因 1.受债券品种缺陷的影响,信用评级的地位难以确立 于我国目前企业债券市场十分不发达的情况下,企业债券发行申报复杂、审批漫长、额度控制等措施严重制约了企业债券的发行,发行债券的企业几乎全部为大型优质企业,目前于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债券,信用等级全部为AAA级,因此,债券评级意义不是很大,评级的目的于更大程度上是为满足主管部门的要求,评级地位的重要性很难确立。 2.利率限制的影响使信用评级失去了意义 按照《企业债券管理条例》的规定,企业债券发行利率按照不超过同期储蓄存款利率的40%为上限由人民银行审批。于银行利率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为了增加债券的吸引力,企业债券的利率水平基本上要达到规定的利率上限,这就减弱了投资者的投资热情,给企业发行债券带来了壹定的困难,也使债券信用评级失去了意义。因为,无论信用等级的高低,企业债券利率水平基本壹致,于融资成本和收益的决定方面,资信评级无论对发行人仍是投资人均失去了意义,发行人评级的积极性受到制约,投资人对信用评级的需求被弱化。 3.评级机构的权威性是制约自身发展的主要障碍 由于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做假现象屡禁不绝,因而评级机构的形象于公众心目中权威性很难确立,评级结果的可信度自然受到很大影响,评级市场难以发展。于评级市场较小的情况下,评级机构的实践经验和技术很难长进,评级结果也难以得到市

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建立

毕业论文论文题目:企业信用评价体系的建立 年级专业2006级会计学 学号 20064091 学生叶倩文 指导教师艳丽 二○一零年六月

企业信用评价体系的建立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进程的深入,商业信用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了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防和化解信用风险等,建立一个健全、完善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势在必行。但是从目前我国企业信用评级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企业信用评级起源于外国,目前欧美国家的信用评级经过很多年的发展已经很完善。相比之下我国的企业信用评级起步较晚,企业信用评级在商业中的应用也不够广泛。因此考虑到我国目前状况,我们必须要发展和探索信用评级理论,建立适合我国的健全的企业信用评级体系,不断的对之进行完善。本文在借鉴美国信用评级的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的企业信用评级体系的建立进行了研究,指出了我国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建立企业信用评级体系,最后对信用评级体系的建立提出了一些意见。希望我国的企业信用评级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关键词:信用;企业信用评级;评级指标

ESTABLISHTHE CREDIT RATING SYSTEMOF ENTERPRISES Abstract With China's economics’ development, commercial credit plays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order to safeguard the financial order,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 to guard against and avoid the credit risk, it is imperative to establish a sound and perfect credit rating system of enterprises.But there’re still some disadvantages in the current credit rating system of enterprises. Credit rating originated from foreign countries,such as, Europe and America. And the credit rating system of enterprise is mature after many years of development, China's credit rating of enterprises started late compared with them, and its applications are not widely.Therefore consideringChina's current market situation in credit rating, we must develop and study the theory of credit rating, establish a suitable and sound credit rating system ofenterprise, constantly to improve and develop our credit rating market.In this paper, we start to establish a credit rating system of enterprises on the basis of the experience from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n pointe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enterprises’ credit rating system, finallyputs forward some advice about it. Wish our enterprises’ credit rating can get better. key words:Credit Credit rating of enterprises Credit inde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