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染的私人生活

合集下载

从陈染小说谈个人化写作的特点

从陈染小说谈个人化写作的特点

2012-06百花园地摘要:后新时期,文学逐渐边缘化,呈现多元状态,陈染的“个人化写作”受到评论界的关注。

陈染的个人化写作是在女性个人化的历史中心进行叙事,通过女性的视角写作女性的历史。

关键词:陈染小说;个人化写作;边缘化陈染由于长篇小说《私人生活》而赢得了私人化写作的桂冠,尽管陈染拒绝接受,但评论界对“个人化写作”的争论却火爆起来。

评论界之所以如此关注“个人化写作”,是因为它的确概括了20世纪90年代女性小说创作的特点。

一、在女性个人化的历史中心叙事有人认为,陈染“个人化写作”是写琐碎、写细节;而男作家的小说是具有“史”的性质的,远不说西方的《荷马史诗》、中国的《史记》《左传》,就是曹雪芹的《红楼梦》也在大量日常生活的描写中写出了一个封建家庭由盛到衰的历史。

再近一些看,陈忠实的《白鹿原》也具有“史诗”风格。

不可否认,男作家的小说叙事的确是一种完整性的宏伟叙事,男性作家都在努力反映时代的重大历史事件,而在陈染的小说中,几乎看不见历史的痕迹,作者只是诉说她的人生态度、心理态度。

陈染曾说:“我的小说最具真实性质的东西,就是我在每一篇小说中渗透着我在某一阶段的人生态度、心理态度。

”因此,有人说陈染是在历史的边缘处叙事。

其实,也并非如此,关键在于你对历史持什么样的理解。

男性传统的思维认为:历史叙事应该是宏大的、完整的、事件性的,但陈染的《私人生活》则讲述了一个女性从女孩到女人成长的故事,女人的一生就是女人的历史。

所以,陈染其实正处于女性的个人化历史的叙事中心,男人的故事是以事讲史,女人的故事则以史入心,一以“事史”取胜,一以“心史”见长。

《私人生活》讲述了倪拗拗这个女孩成长的故事,倪拗拗与T 先生的“恋爱”是开端,T 先生通过言语行为的引诱,引起倪拗拗无法抑制的欲望膨胀,最终占有了她,而在倪拗拗与尹楠的“恋爱”中,倪拗拗逐渐从女孩成为一个女人了。

二、“个人化”并非个人有人认为:“个人化写作”在题材的选择方面远离了社会、政治等传统小说所选择的重大题材,不再直接呈现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而是把眼光集中在某个都市女性的身上。

从《私人生活》看陈染作品中的女性视角

从《私人生活》看陈染作品中的女性视角

从《私人生活》看陈染作品中的女性视角作者:颜梦初来源:《文学教育》 2014年第10期颜梦初内容摘要:作为中国新时期女作家的代表人物, 陈染及其作品对当代文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其长篇《私人生活》为蓝本,从女性主义视阈出发,关照自我真实与自我认同,并试图唤醒在文化符号系统中被压迫的女性话语权,最终找到自由穿梭于男权言说体系的可能性。

关键词:《私人生活》双重维度女性话语权戴锦华曾撰文这样评价陈染的作品:“从某种意义上说,陈染的作品从一开始,便呈现了某种直视自我,背对历史、社会、人群的姿态。

或许正是由于这种极度的自我关注与写作行为的个人化,陈染的写作在其起始处便具有一种极为明确的性别意识。

”在红色的六十年代成长起来的陈染,摒弃了与传统作家一致的,对于社会意义、国家使命、革命叙述的书写,而将个体写作定位为向个人主义、女性主义、自我认同发出的追问,这不仅源于一种在迷惘困惑中自我确认的方式和途径,也是在重复讲述和追寻自己的过程中,记叙着自己不归而迷茫的心路。

陈染的个人主义与女性主义体验是根植于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双重可能性之上的,她笔下的女性人物形象也具有了某种固定的范式——长期幽禁在一个自说自话的“私人空间”,以其独特的姿态反抗着公共话语、公共领域,构建属于女性自身的私人世界。

我们把我们的思想、观念或感情考虑为“内在于”我们的私人领域之中,而把这些精神状态所关联的世界上的客体当成“外在的”公共领域。

对我们来说,无意识是内在的,我们把妨碍我们对生活进行控制的秘而不宣的思想、不可言说的强烈的原始情感、欲望或意图和共鸣以及恐惧,视为内在的,它与那些我们的言行所表达的东西相对照。

当我忍不住说我对你的看法时,思想就仍然是内在的,但当我脱口而出时,它就出在公共领域之中——这种外部的、陌生的、多元的令人惴惴不安的世界。

在《私人生活》中,对“浴缸”——代表内敛的保守的私人领域的意象是这样进行描摹的:“自从母亲以及我亲爱的朋友都离开了之后,我觉得现在只剩下我和这个浴缸了。

精神分析视域下《私人生活》中倪拗拗形象

精神分析视域下《私人生活》中倪拗拗形象

57文章编号:1008-8717(2020)02-0057-04精神分析视域下《私人生活》中倪拗拗形象张侯璐 (南通大学,江苏 南通 226019)摘 要:《私人生活》是陈染以女性视角创作的一部先锋小说,甚至被她称之为“黑色产物”,她开辟了私人话语写法,以大胆奇特的想象、细腻敏感的笔法塑造了倪拗拗这样一个经历青春期的困顿少女形象。

作为女性叙事的典范,小说中倪拗拗的自我挣扎映射了陈染的女性主义思想,对于探究特定时代女性作者如何回应社会性别文化有着深刻意义。

本文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的角度,在男权话语的视角下研究倪拗拗的成长轨迹、梦境心理,分析她在成长过程中女性心理的微妙转变。

关键词:《私人生活》;倪拗拗;精神分析;女性心理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Ni's Stubborn Image in Private Life from thePerspective of PsychoanalysisZHANG Hou-lu(Nantong University,Nantong,Jiangsu 226019)Abstract: Private Life is a pioneering novel created by Chen Ra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women,which is even called"black product"by her.She pioneered the writing method of private discourse,and with her bold and peculiar imagination and delicate and sensitive writing style,she shaped Ni Niuniu a struggling girl who experienced adolescence.As a model of female narration,Ni's persistent self-struggle in the novel reflects Chen Ran's feminist thought,which is of profound significance to explore how female writers respond to social gender culture in a particular era.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reudian psychoanalysis,this paper studies Ni's growth track and dream psycholog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atriarchal discourse,and analyzes the subtle transformation of female psychology during her growth.Key words:Private Life ; Ni Niuniu; psychoanalysis; female psychology第29卷 第2期 牡丹江大学学报 Vol.29 No.22020年2月 Journal of Mudanjiang University Feb. 2020收稿日期:作者简介:2019-09-18张侯璐(1996-),女,江苏靖江人,南通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

私人生活--欲说还休的女性故事--论陈染的《私人生活》和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

私人生活--欲说还休的女性故事--论陈染的《私人生活》和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

私人生活--欲说还休的女性故事--论陈染的《私人生活》和林
白的《一个人的战争》
徐珊
【期刊名称】《北京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3(017)002
【摘要】九十年代,陈染、林白以西方女性主义理论为创作出发点,在长篇小说<私人生活>和<一个人的战争>里,从孤独意识、躯体觉醒、女性情谊等方面呈现女性自我,挖掘个人经验,讲述了女性丰富独特的私人生活,对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的发展具有开拓意义.
【总页数】6页(P44-49)
【作者】徐珊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广东,广州,5106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4
【相关文献】
1.在迷乱的尘世构建女性精神乌托邦——从陈染的《私人生活》看当代知识女性的生存困境 [J], 叶少芳
2.中国当代女性主义的困境及评析——解读《一个人的战争》和《私人生活》 [J], 周新颜
3.三种维度的成长叙事:陈染《私人生活》中的女性意识书写 [J], 陈晨昕
4.陈染的女性主义书写——以《私人生活》为例 [J], 孙婷婷
5.第三次女性主义思潮时期中日女性主义写作比较——以陈染《私人生活》和桐野夏生《异常》为例 [J], 杨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陈染

陈染
陈染,女,中国当代著名作家,1962 年生于北京。幼年学习音乐。曾任北京 师范大学分校教师,后到作家出版社任 职。幼年学习音乐。已出版小说专集 《纸片儿》《嘴唇里的阳光》《离异的 人》《无处告别》《与往事干杯》《陈 染文集》6卷,长篇小说《私人生活》, 散文随笔集《谁掠夺了我们的脸》《流 水不回头》《断片残简》,谈话录《不 可言说》等多种专著。在中国大陆和英 美德日意韩瑞及港台地区已出版了近 200百万字文学作品。中国当代文学史 代表性作家。
创作分期




像陈染这样更多写内心是不是算一种新的尝试。当然这也和年龄有 关。年纪偏大以后内心越来越丰富,可是外部行为越来越少,不出门 了。这时就面临一个怎么书写它的问题……当我在黑暗中摸索的时候, 陈染“您老人家”就出来了。 原来我的写作是受海明威影响,认为内心活动通过对话表现就够了, 也就是冰山理论那一套。那当然是一种很好的技巧,能迅速跟读者达 成默契,可见可感。可是我看了你的小说之后,意识到内心的重要性。 外部东西看似千差万别,其实你仔细检索描写当代生活的那些小说, 差不多都是一种模式的。比方新新人类写的就是酒吧,甭管酒吧里发 生什么事,感受不一样,但它的生活模式是非常容易相似的,所谓的 不同就是指的内心感悟。关于外部描写现在有纪录片、电视电影表现 得更直接。那文字应该达到镜头达不到的地方--就是内心。也就是 说文学再往前走,恐怕陈染你那个方向就代表了文字的未来。 中国文学不太关注内心,而是关注人在人群中的位置、冲突。其实 陈染你写的就是个人的战争,小说里最大的感觉就是,人最大的敌人 就是他自己。这种可能女性作家发现得更早。因为男性面对和关注的 往往是社会性的冲突。 ——王朔

空的窗 嘴唇里的阳光 时光与牢笼 站在无人的风口 梦回 离异的人 残痕 碎音 巫女与她的梦中之门 麦穗女与守寡人 与假想心爱者在禁中守望 秃头女走不出来的九月 沉默的左乳 凡墙都是门 世纪病 人与星空 孤独旅程 定向力障碍 纸片儿 小镇的一段传说[1]

再探陈染“女性私人化写作”中的“父亲”情结

再探陈染“女性私人化写作”中的“父亲”情结

∗∗∗第32卷第3期绥化学院学报2012年6月Vol.32No.3Journal of S uihua Univers ity Jun.2012再探陈染“女性私人化写作”中的“父亲”情结李宝华(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7)摘要:陈染是20世纪90年代“女性私人化写作”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其作品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对于“父亲”情结的书写。

在她的文本中,“恋父”情结与“弑父”情结以悖论的形式同时呈现;她的作品既有独特的个人体验,又充满了丰富的潜意识,对男性社会文化给予了颠覆,成为90年代女性写作的路标之一。

关键词:女性私人化写作;“恋父”情结;“弑父”情结;潜意识中图分类号:I206.6文献标识码:J文章编号:2095-0438(2012)03-0102-02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中,女性文学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

在“五四”文学思潮中,在民主科学、婚姻自由的大背景下,中国女性文学开始浮出历史的地表。

而此后的若干年中,女性文学或被解放斗争与阶级斗争淹没;或是在男女都一样的口号下“伪女性意识”;或是沉浸在“集体叙事”的狂欢之中。

[1](P138)只有90年代的女性书写者才真正从公共生活中剥离出来,开始了带有强烈的主观化视角和个人记忆的自传式的叙述,这便是“女性私人化写作”,而陈染则是其中最具个体姿态和私人化的小说家。

在创作之初,陈染承受了“女子隐私文学”的指责,后来被命名为“私人化写作”得到赞美,成为90年代女性写作的路标之一。

在陈染的创作文本中,既书写了带有主观色彩的个人体验,又充满了丰富的潜意识;同时,读者能够从中发现作家反复描写种种“父亲”的形象与“父亲”情结,本文将就陈染的这个文本特征进行解读。

一、在陈染创作文本中渗透着浓厚的“恋父”情结在陈染的创作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对于“父亲样”男人的钟爱之情。

在陈染的众多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一条隐性轨迹:少女时代被父遗弃———对成年男性的寻找与迷恋———重现被遗弃的创伤情境。

走进女性的《私人生活》

走进女性的《私人生活》

走进女性的《私人生活》
魏策策
【期刊名称】《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4(016)004
【摘要】父亲、镜像、幽闭是解读陈染小说的重要意象和线索.幼年时父亲的缺席是女性永远的伤痛;成年时镜像是女性排除男性观照的自我审视的独特方式;幽闭是女性生存困境的深刻写照,这些最终导致了她们的逃离.本文从这三方面对陈染的<私人生活>予以分析,对陈染笔下女性的生存状态进行了探索.
【总页数】3页(P48-50)
【作者】魏策策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陕西,西安,71006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59;TU24
【相关文献】
1.属于女性的“镜房”——浅析《紫颜色》和《私人生活》中的女性空间 [J], 黄倩倩
2.在迷乱的尘世构建女性精神乌托邦——从陈染的《私人生活》看当代知识女性的生存困境 [J], 叶少芳
3.私人生活--欲说还休的女性故事--论陈染的《私人生活》和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 [J], 徐珊
4.陈染的女性主义书写——以《私人生活》为例 [J], 孙婷婷
5.第三次女性主义思潮时期中日女性主义写作比较——以陈染《私人生活》和桐野夏生《异常》为例 [J], 杨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在迷乱的尘世构建女性精神乌托邦——从陈染的《私人生活》看当代知识女性的生存困境

在迷乱的尘世构建女性精神乌托邦——从陈染的《私人生活》看当代知识女性的生存困境

[ 作者简介 】 叶少芳(9 1 , , 18一)女 浙江温州人 , 助理编辑 , 浙江大学在读研究生。
2 2
浙 江海 洋学 院学报 ( 文科 学版 ) 人 Junlf hj n ca nvrt( u aie c ne ora o ei gO enu i syH m ntsSi c ) Z a ei i e
【 中图分类号】26 [ I . 0 7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o— 3820 ) —0 10 1 88 1(090 02—5 o 2
在 当代 , 陈染 同王安 忆 、 白、 男等一 批 女性作 家一 样 , 在 当代文 坛纯 文学 与先锋 文 学创作 的 队 林 海 走 伍里 , 写着女性 “ 抒 私人话 语 ”但 在这 同一 色系不 同色调 的创作 背景 里 , , 陈染 的创作 无疑是 个人 化 的 , 独 特的 , 耐人 寻味 的 。王蒙 在《 陌生 的陈染 ( 序 )中称 :陈染 的作 品似乎是 我们 的文 学 中的一个 变数 , 代 》 “ 它
第2卷第2 6 期
浙 江 海 洋 学 院 学 报 (人 文 科 学 版 )
V16N. o o . 2 2
20 年 6 J R A FZ JA G E N V R I Y H MAN T E C E E) Jn. 09 09 月 OU N LO HE I N OC ANU I E ST ( U I I S S I NC ue 20 ,
忽然 就暴 死 了 ” 。对 于 拗拗 来说 , 亲 “ 父 是一 个傲 慢且 专 横 的不 很得 志 的官 员 , 年来 ( 多 大约 从我 出生开
始) 他一直受着抑制和排挤 , 这更加剧 了他的狂妄 、 烦躁与神经质”T老师 的“ 龌龊得令她恶心又痛 , 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身体的呐喊,个性的抒发 ——论陈染《私人生活》 摘要:陈染是20世纪女性个人化写作的领军作家,她将个体视为自己文学创作的出发点,以其前所未有的孤寂、凄美,传达出女性个体所独有的身体、心理体验。在其长篇小说《私人生活》中,通过对主人公倪拗拗的成长的描绘,让人们清晰地看到了那些走出父权社会话语权女性,看到了与男人对视的女人。 关键词:女性 私人化写作 身体写作

在20世纪90年代多元复合的文化语境中,个人化写作无疑是一道最亮丽的风景。作为个人化写作的代表,陈染以其独特的话语方式,破开主流话语和公共秩序的坚冰,柔韧地支撑起女性写作的新空间。在她笔下,众多的女性人物都自觉地逃避稠密的人群,成为一个站在人群之外的“孤独的个体”。 陈染的一系列中短篇小说(如《嘴唇里的阳光》、《与往事干杯》、《无处告白》、《在禁中守望》)以及长篇小说《私人生活》一再讲述女性创伤性的个人成长记忆,书写了女性个体生命体验。《私人生活》中的女主人公倪拗拗与贯穿陈染数篇小说的女主人公“黛二”一脉相承。童年时代家庭的破裂、父亲的缺席使她无法顺利完成成长过程。她孤僻、自闭、长久地徘徊于“弑父”与“恋父”相纠缠的心理痼疾,在对男性巨大身影的反抗与迷恋的互相撕裂中饱含痛楚地成长。这也是女性在男权社会中悖论性的生存困境。 站在女性主义的立场上看,人类文明的历史,就是社会压抑女性,男性奴役女性的历史。女性的生存状态,包括她的身体和心理意识及其成长过程,都一直处于社会文化的控制之下。因为整个人类书写的历史都浸透了男性中心主义,故而法国女性书写理论倡导者坚持开创一种全新的女性书写,即让写作回归女性身体,从描写女性身体的独特经验开始,让女性重建对世界的认知,让世界正视女性的存在。 陈染曾经说过:“我热爱父亲般拥有足够的思想和能力覆盖我的男人,这几乎是到目前为止我生命中的一个最为致命的残缺。”而从陈染记事起,父母亲的关系就是相当紧张和冷漠的。但是在70年代的中国,离婚普遍被视为不光彩的事情;一直到1979年,陈染的父母才结束了那种没有爱情只有痛苦的婚姻关系。陈染开始跟着母亲过着独立的生活。而这一点,被陈染很好地转嫁到主人公倪拗拗的身上。小说主人公倪拗拗和陈染一样也难逃父母离异的厄运,她与父亲的关系也是紧张的,甚至有些憎恨自己的父亲。小说中写到:“父亲是指望不上,他狂妄、烦躁与神经质”,“父亲并不关心我的事,他其实也不关心母亲的事……父亲只关心他自己”。 在她的梦中父亲成了一个身穿褐色囚衣的囚犯,双手都戴着镣铐:“被警车拉到一个永远也不能回家的地方去了”。倪拗拗是如此真真切切憎恨自己的父亲吗?又或者说,这种恨是源于恋父情结——渴望得到父亲的爱,父亲的认同,但现实却与之相悖,现实犹如一记重锤将少女对父亲的期盼砸得粉碎,恋父在转瞬之间就变成了对父亲的极力反抗、憎恶。在母亲与父亲协议离婚之后,作者如此描述“他的彻底离去,终于使我在这一文明战场的废墟上,真正像个成年女人一样站立了起来”。其实,在倪拗拗的心中,“恋父情结”与“弑父心理”是很明显地处于一个二元对立的相反面上的,在她的内心深处是渴望能够得到一个足够好的父亲形象的人的出现,“在我的少女时代,我只看到一个男人除外,他就是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这个既漂亮有深邃并且富于成就的男人,所以令少女时代的我迷恋。只是因为我发现他高大的鼻子、宽展的肩骨以及慈祥可掬的神态,非常符合我想象中父亲的模样,我迷恋父亲般地拥有足够的思想和能力来‘覆盖’我的男人,这几乎是到目前为止我生命中的一个最为致命的残缺”。一方面直言对父权压抑的反抗,对父亲的厌恶,另一方面又展现出自身对于“父亲般地拥有足够的思想好能力来‘覆盖’我的男人”的渴望,这无疑就是倪拗拗内心深处矛盾的展现,或许也是基于作者生活经历进而表现出的内心的真实写照。 在《私人生活》中,陈染以极具现场感的“亲历者”身份,将以往竭力回避和囚禁的边缘化的个人身体经验编织进带有一定自传色彩的文本中,使女性身体具有了自在自由的本体与美学的意味。在这些创作中,作者对身体经验的谛视、触摸与冥想,成为现代性反思的一部分,以及颠覆男权中心话语的一种僭越性力量。女性从中重新发现和找回淹没的自我,重建了文学史中的女性身体修辞学。 如果说,性别历史传统及经验的匮乏,是女性成长为性别主题道路上不可逾越的结构性空白,那么,女性文本分别从现实社会层面或历史、文化、生命层面来书写女性经验,填补了这一空白,从而标明了女性作为性别群体存在的特殊性。 陈染在20世纪90年代的被称为私人写作、个人化写作或身体写作的作品,在某种程度上是具备女性写作的自觉和潜能的,她们描述在女性成长过程、在女性或两性的关系中女人的身心经历,她表达各种女性的欲望和情感等等,的确达到了这样的效果:反抗二元对立结构男性/主体对女性/他者的主宰、压抑,突破男性言说对女性声音的遮蔽,矫正男性书写对女性生存的误解和扭曲等等。 女性身体的内容,只有女性自己能够如实表达,无论是女性的性特征,还是其性爱方式,及其无尽的变动着的错综复杂性,或者“他们身体中某一微小而又巨大区域的突然骚动”等等,这一切过去是从有利于男性的角度表现的,现在要恢复真实状态,或者从女性需求来考虑。描写身体是为了唤醒女性作为人的主体意识。 “作为一个女人的生存是不能阐述的,它必须去感觉,它必须使自身被感觉到”。描写身体既是捕捉自己的感觉,也是激励引导女人去感知自身。1 埃莱娜•西苏强调了身体写作的所指。她说:“我以躯体写作。我是女人,而男人是男人,我对他的快乐(Jouissance)一无所知。我无法去写一个没有躯体,没有快感的男人。”2

1 [法]埃莱娜•西苏:《从潜意识场景到历史场景》,见张京媛主编:《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

版社1992年版,第232页 2 [法]埃莱娜•西苏:《美杜莎的笑声》,见张京媛主编:《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1992年版,在校期间倪拗拗渐渐发现了自己身体上发生的种种变化,“我忽然发现,我的确有某些变化,这变化首先发生在我的胸部,我觉得那里变得丰满突隆起来”。这样直接的描写女性对于自身器官的认识在90年代之前中是不多见的,这也是陈染在《私人生活》中对于女性身体打开的一扇窗。此后,因为假期学习小组必须有一个伙伴,T老师把得了小儿麻痹症的伊秋分配跟倪拗拗一组,这样伊秋就走进了她的生活。这个女孩,虽然在小说当中着墨不多,但是却对倪拗拗的成长中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倪拗拗从伊秋发育成熟的身体里嗅到性的气息,也正是在伊秋的家里,她发现了女性生发育的种种迹象,窥视了伊秋与她表哥西大望的“性事”,看到了人类本能欲望的张显。诸如此类女性成长的种种私密体验的描写,作者进行了正面的叙述,没有做出刻意的隐瞒,也没有丝毫的避讳。“他们都脱光了衣服,伊秋摊开四肢,两只乳房圆滚有力地向上坚挺,她的眼帘微闭,头歪向屋门这边,神情疲倦,仿佛换了一个人,并不住地发出低低地喔喔声。西大望这时像骑马似的坐在伊秋胯部,他的双腿强健,向后弯曲,别在伊秋身体的两侧。他的臀部结实地收拢,他的头却仰起来朝向屋顶,与他全身的用力方向极不协调地向上伸着,紧闭着双眼,神情绝望。他的手在自己的腿间急促抖动。随着他由低弱到高亢的呼吸声,他的手里忽然涌出了一道闪电似的白光,然后他像一座山峰,轰然倒塌在伊秋的身体上……”应该说,对女性成长中生理或者心理的变化是不容忽视甚至是至关重要有的,因此陈染小说中对这些现象不加掩饰的描写打破了在这方面的沉默,深入女性生命意识深层的那些潜在而微妙的演变,这也是女性文学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 在倪拗拗高中毕业考入大学的那个假期,独住的倪拗拗在一天遇见了一个陌生而又熟悉的不速之客——T老师。T对倪拗拗的赞美以及表现出的种种令倪拗拗经历了由敌意、害怕、震惊、恐惧、厌恶逐渐到放弃对T的抵抗。“在我的脑子里更换这一幕图像画片的时候,发生了更为奇怪的事,我的身体如同被催眠术施展了魔力,原来的那一种强大的由挣脱而引发的疲倦,忽然转化为一股与原来的相反的力,朝着T的躯体倾贴过去,瘫在了他的身体上……”在此后的又一次和T的相遇,相遇的地点似乎就已经向读者传达了某些意味——阴阳洞。“她撅起被油渍浸润的闪闪发亮的嘴唇,像是要给他吹上一段口哨似的,把嘴唇贴近他的耳朵,然后,终于把头枕在他的肩上”;“终于,他再也抑制不住燃烧的欲望,请求她在这个阴阳洞中,让他们的阴阳物具真实地相合。她半推半就,恐惧和欲望同时占领了她。她不置可否,只是闭上眼睛,羞涩地等待他解开他们的衣裤,让意念中的阴与阳交合起来。完成她作为一个处女最为辉煌的一瞬”。 尽管T并不是倪拗拗所渴求的对象,但是,当一个异性如此“赤裸裸”地表达出其自身的意愿时,倪拗拗作为人之于动物的性本能占了上风。或许这本就是出于其潜意识中的自愿,只是深埋于心的对于男性的厌恶、憎恨所形成“监督机制”一直压制着这种欲望的外泄,而在这一刻,潜意识的力量积蓄到无限大,冲破了“监督机制”的封锁,上升到此时的意识高度,进而倪拗拗完成了她作为一个处女最为辉煌的一瞬。 如果说在与T的交往过程中,倪拗拗的行为是出于一种源自动物的本能行为,那么,在伊楠将要离开之前,倪拗拗则是完全出于内心的主动发出了欲望的呼喊“尹楠,我想……要你记住我”、“我要你的身体……记住我”;“这时候,尹楠忽然像一个生病的乖男孩儿,不知所措。我示意他坐下。然后,我慢慢解开衣

第201页 襟,脱掉自己的汗衫,铺在椅上。我双手环抱住他的头颅,使之缓缓地仰躺下去。我把他弓起两膝的双腿拉直。他几乎是不好意思地把他的四肢伸展在我的手臂底下,但他无比温驯地顺从了我。他的呼吸急促起来,两只孩子气的细长的大手像是忽然残废了一般,悬垂到木椅的两侧”;“我俯下身,轻轻地解开他的衣扣和裤带,他像个心甘情愿的俘虏。任我摆布。他半闭着眼睛,头颅僵紧地扭向一边,柔软的头发便向那一边倒去”。 我们清晰地看见,在这样的男女交往,或者说是男女两性之间,陈染已然选择了再以往“父权”大语境下不被看重的后者,女性不再只是被“性爱”的工具,她们已经是作为一个有主体性需要并且能够大胆表达自身主题性需要的“人”的姿态出现。或许,在社会地位、在社会作用等各个方面,在仍然由传统意识形态控制下的环境中,女性的主体性地位依旧沿袭了以往那种不被重视甚至被压抑的状态,但是,至少在个人领域、私人领域,女性的那层不被重视、被压抑的阴霾已经由女性自己吹散,她们已经充分完成了从以往对自我的怯懦、卑微的状态,到当下对自身需求、渴望的重视、表达的转变,不再一味地通过压抑自己的情感、压制自己的诉求来迎合男性,并且让男人清楚地看到了女性自身的需要与表达。

参考文献: [1]陈染.《私人生活》.北京:作家出版社,2004 [2]魏天真,梅兰著.《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导论》.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乔以钢,林丹娅主编.《女性文学教程》.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