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网络

合集下载

北京地铁房山线列车网络监控系统

北京地铁房山线列车网络监控系统

EM D+接 口 的车 载 设 备 ,可 以通 过
R CM 模 块 ( 行 通 信 模 块 ) 实 现 串
0 概 述
络划 分 为 2 ,南贯 通 全列 车 的 列车 RS 8 到MVB— MD+的接 口转化 。 级 45 E
总 线 w TB 贯 通一 个 车辆 单 元 的车 11 系 统组 成 模块 和 .
.. 北 京 地 铁 房 山 线 列 车 网络 监 控 辆 总 线M B组成 。列 车总 线 和车 辆 111 列 车 控 制 模 块 GWM V
系统( 以下 简称 网络 ) 采用 分 布 式控 制 总 线 之 间 通 过 网关 交换 数 据 。 系 统 技 术 , 实 现 了 整 列 车 的 网络 通 信 、 列 车 控 制 、信 息 管 理 、信 息 显 示 和 组 成如 图 1 昕示 。
分 布 式控 制 技 术 ,符 合TCN ( EC 车 总 线 w TB进 行 数 据 交 换 , 由 列 障 与事 件记 录 模块 ERM、数 字 量 输 I
6 3 5 )标 准 ,是 实 现 整 个 列车 各 车 控 制模 块 Gw M模 块 实现 w TB与 入 / 出模块 DXM、模 拟量 输入/输 17 输

要 :北京地 铁房 山 线列 车 网络 监控 系统采 用 国产 化 的 网络 系统 ,打
破 了外 国的技 术 垄断和 控制 。介 绍房 山线列 车 网络监控 系统 的 网络 结构 和特 点 、 系统模 块组成 及 其主要 功 能、 网络 总 线参数 , 阐述 了地铁 列车
网络 监控 系统具 有的控 制 、监视 、 故障诊 断和 事件 记 录功 能。 关键 词 :地 铁 列 车; 网络监控 ; 网络 通信 ; 车辆总 线 ;列 车总 线

北京市地铁线路规划分析

北京市地铁线路规划分析

北京市地铁线路规划分析近年来,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发展,北京市地铁线路规划成为了热门话题。

作为中国首都,北京市已经建成了多条地铁线路,但是依然存在交通瓶颈和运营效率低下等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北京市地铁线路规划进行分析,提出改进建议。

一、发展历程北京市地铁发展始于1965年的小礼士路地铁隧道,但是长期受到资金、技术和政策等多种因素的限制,直到2002年才有了第一条正式的地铁线路——1号线。

此后,北京市地铁线路发展迅速,截至2019年底,共计开通了22条地铁线路,全长728.3公里,其中18条地铁线路和4条城市铁路线路。

二、线路分析1.1、线路布局目前,北京市地铁线路布局主要分为两种类型:环线和廊线。

环线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包括2号线、4号线和10号线;而廊线则贯穿城市的各个方向,包括1号线、5号线、6号线等。

这种布局主要是为了满足城市中心的通勤和旅游需求。

然而,这种布局也给地铁网络的运营和人流调配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1.2、线路质量线路质量也是影响地铁线路规划的重要因素。

当前,北京市地铁线路存在运营效率低下、车站人流过大、设备老化等问题。

例如,1号线、2号线、10号线等线路的车站人流量过大,很难有效控制乘客进出站的速度,造成了运营成本和人力成本的增加。

1.3、线路扩建和更新目前,北京市已经制定了2035年地铁线网规划方案,其中包括35条地铁线路,并且正在加快推动地铁线路建设。

此外,北京市还积极推进地铁线路设备更新升级,例如新能源车辆的替换和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这些都将有效提高地铁线路的运营效率和安全性。

三、问题分析3.1、运营效率低下目前,北京市地铁线路的运营效率低下是主要问题之一。

这主要表现在车站人流量过大、车站进出站速度慢和线路拥堵等方面。

为了加强地铁线路的运营效率,应该注重以下方面:(1)增加车站容量根据日常客运量和预期客运增长率的变化,可以将车站容量分别逐步提高到12000人/小时和18000人/小时。

北京地铁规划驼房营

北京地铁规划驼房营

北京地铁规划驼房营
北京地铁是北京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目前,北京地铁网络由14条线路构成,覆盖了北京市的大部分区域。

在北京地铁的规划中,驼房营是一个车站名称。

驼房营站位于北京地铁8号线上,位于驼房营地区。

驼房营地区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北部,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城镇化过渡地区。

驼房营地区被规划为一个新型城镇化项目,将会建设住宅小区、商业中心、公共服务设施等。

驼房营地区的发展规划中,北京地铁8号线将被规划为该地区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为居民出行提供方便。

超级工程——北京地铁网络共22页文档

超级工程——北京地铁网络共22页文档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22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超级工程——北京地铁网络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各时期北京地铁规划图与简介

各时期北京地铁规划图与简介

2010年地铁线路规划图(至2016)
2010年北京地 铁规划,是在 07年规划的基 础上进一步的加 密和延伸,预计 到2016年底, 北京地铁运营总 里程将达到660 公立以上。
2010年北京地 铁规划实现之后, 北京轨道交通网 格型配合环线的 网络结构会更加 明显,网络化程 度将会大大增加。
北京地铁远景规划(至2020)
该规划的轨道 交通网络结构 为放射—环状 网络结构,但 是由于施工技 术等因素影响, 该规划的许多 线路并未得到 落实。
1965年施工时的地铁建设方案图
为了适应全部浅 埋的施工特点, 实际施工时的建 设方案被调整为 “一环两线”, 网络结构不明显。
但从此规划开始, 北京地铁的修建 基本是上沿着既 有道路进行修建, 以减少施工难度, 增加安全系数。
1983年地铁线路规划图
1983年地铁线 路规划图是在 1965年实际施 工方案的基础上 添加了三条纵线 和两条横线,北 京城网格型的网 络结构自此基本 形成。
1983年地铁线 路规划延续了 1965年施工方 案沿街施工的特 点,使北京地铁 如北京道路一样, 呈现棋盘状的特 点。
1993年地铁线路规划图
1993年地铁线 路规划在1983 年线路规划的基 础上又增加了四 条线路,并增加 了郊区线的规划。
1993年地铁线 路规划对1983 年规划的线路没 有删改,延续了 既有的规划思路。 但在实际建设方 面,一直到 2000年,北京 地铁仍只有一环 一线。
2003年地铁线路规划图
2003年的地铁 线路规划并没有 改变1983、 1993规划的基 本网络结构。但 在具体线路进 行了调整。如由 于地铁13号线 的开通,四号线 改道,规划中的 老三号线地铁建 设被长期搁置。 这就是为什么我 们现在找不到地 铁三号线的原因。

北京地铁16号线PIS系统网络拓扑图

北京地铁16号线PIS系统网络拓扑图

二期南段车站(共5个) S7502E
隧道无线接入点AP WA2620E-AGN 车载AP WA2620X-AGNP 车载工业交换机 车载AP WA2620X-AGNP 视频服务器
隧道无线接入点AP WA2620E-AGN
视频服务器
列车尾
车载工业交换机 列车头
PIS视频 服务器等 Internet
iMC网络管理系统 WX6103E
ATS/TCC/综 合监控等其 他系统
WX6103E

S7508E-X SR6602-X1 SecPath T1000-C
Secpath U200-A
通信系统
上行区间
隧道AP
光纤收发器
光纤收发器 车站服务器 车站接入交换机S7502E 车站操作员工作站 光纤收发器
光纤收发器
隧道AP
下行区间
控பைடு நூலகம்中心
INTERNET iMC网络管理系统 ATS/TCC/综 WX6103E 合监控等其 他系统 S7508E-X SR6602-X1 Secpath U200-A SecPath T1000-C 服务器 WX6103E
S7508E-X
通信系统
一期北段车站(共10个) S7502E
三期车站(共14个) S7502E

各时期北京地铁规划图与简介

该规划的轨道 交通网络结构 为放射—环状 网络结构,但 是由于施工技 术等因素影响, 该规划的许多 线路并未得到 落实。
1965年施工时的地铁建设方案图
为了适应全部浅 埋的施工特点, 实际施工时的建 设方案被调整为 “一环两线”, 网络结构不明显。
但从此规划开始, 北京地铁的修建 基本是上沿着既 有道路进行修建, 以减少施工难度, 增加安全系数。
各时期的北京地铁规划图与简介
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经历了许多次调整,而北京地铁的 建设就是根据这不断调整的地铁线路进行 的,逐渐形成了今天的北京地铁面貌。
下面将依次介绍北京不同时期的地铁规划 及其形成的网络特征,以为进一步分析打 下基础。
1957年地铁线路规划图
1957年规划是 北京第一份关于 轨道交通的线路 图规划。
1983年地铁线路规划图
1983年地铁线 路规划图是在 1965年实际施 工方案的基础上 添加了三条纵线 和两条横线,北 京城网格型的网 络结构自此基本 形成。
1983年地铁线 路规划延续了 1965年施工方 案沿街施工的特 点,使北京地铁 如北京道路一样, 呈现棋盘状的特 点。
1993年地铁线路规划图
2010年地铁线路规划图(至2016)
2010年北京地 铁规划,是在 07年规划的基 础上进一步的加 密和延伸,预计 到2016年底, 北京地铁运营总 里程将达到660 公立以上。
2010年北京地 铁规划实现之后, 北京轨道交通网 格型配合环线的 网络结构会更加 明显,网络化程 度将会大大增加。
北京地铁远景规划(至2020)
1993年地铁线 路规划在1983 年线路规划的基 础上又增加了四 条线路,并增加 了郊区线的规划。
1993年地铁线 路规划对1983 年规划的线路没 有删改,延续了 既有的规划思路。 但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际建设方 面,一直到 2000年,北京 地铁仍只有一环 一线。

2023年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

2023年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近年来,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迅速,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选择。

截至2023年,北京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已经日趋完善,为市民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出行方式。

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不断扩展。

2023年,北京市的地铁线路总里程已超过1000公里,成为全球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之一。

除了已有的1号线、2号线、5号线等传统线路外,还相继开通了4号线延长线、8号线北段、14号线西段等新线路,进一步拓展了城市轨道交通的覆盖范围。

此外,还计划修建的昌平线、大兴线、房山线等线路也将进一步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

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技术不断创新。

随着科技的进步,北京市的地铁系统不断引入新技术,提升了运营效率和乘客体验。

例如,全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使列车运行更加稳定和安全;智能调度系统的使用,有效缩短了列车的间隔时间,提高了运输效率;同时,还采用了新型的动力系统和轨道材料,减少了能耗和噪音,提升了列车的环保性能。

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乘客需求,北京市地铁公司加大了车辆投放数量,优化了运行时刻表,缩短了列车的发车间隔。

此外,车站的设施也得到了改善,如增加了自动售票机、自动检票闸机等设备,方便了乘客的购票和进站。

同时,地铁公司还加强了乘客服务培训,提高了员工的服务意识和专业水平,为乘客提供更加周到的服务。

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的智能化应用不断推进。

2023年,北京市的地铁系统已实现了无线网络全覆盖,乘客可以随时随地上网。

此外,地铁车站还安装了多媒体信息屏幕,提供了实时的列车信息、天气预报等服务。

同时,地铁公司还推出了手机支付、扫码进站等便民措施,方便乘客的出行。

这些智能化应用的推进,进一步提升了城市轨道交通的便捷性和智能化水平。

2023年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线网不断扩展,技术不断创新,服务质量不断提升,智能化应用不断推进,为市民提供了更加便捷、舒适的出行体验。

北京地铁票务系统发展过程简述

北京地铁票务系统发展过程简述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北京地铁系统发展迅速,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最为庞大和繁忙的地铁网络之一。

北京地铁的票务系统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发展,以适应日益增长的乘客需求和科技的进步。

本文将对北京地铁票务系统的发展过程进行简要概述,并分析其对北京城市发展和管理的影响。

1. 起步阶段北京地铁最早的票务系统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

当时的地铁票务主要采用纸质车票,乘客需在车站购票后才能乘坐地铁。

由于车票采用人工售票和检票,导致乘客出行效率低下,排队现象严重,尤其在交通高峰期更是如此。

此时期的票务系统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乘客需求和城市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进行改革和更新。

2. 电子化和智能化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智能化设备的发展,北京地铁票务系统逐渐实现了电子化和智能化。

开始出现了自动售票机和自助通道,乘客可以通过刷卡或扫码的方式车票和进出站。

这一改革大大提高了乘客的出行效率,减少了人力成本和排队时间,也为地铁运营管理提供了更为完善的数据支持。

电子化和智能化也为后续的一卡通系统和移动支付系统提供了技术基础。

3. 一卡通系统的建立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不断扩张和完善,北京地铁引入了一卡通系统,即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简称“一卡通”。

乘客可以通过一张卡实现地铁、公交等城市公共交通工具的无感支付和转乘优惠,极大地方便了乘客的出行。

一卡通系统的建立也为城市交通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支持,提高了城市公共交通的整体效率和服务水平。

4. 移动支付时代的到来随着移动支付技术的逐渐成熟和普及,北京地铁票务系统也在不断更新发展。

乘客可以通过手机App、支付宝、信信等方式实现地铁车票的和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出行的便利性和灵活性。

移动支付技术的引入,也为地铁票务系统的管理和数据分析提供了更为便捷和高效的途径,为城市交通管理和规划提供了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和支持。

总结回顾北京地铁票务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从纸质车票到电子化,再到一卡通和移动支付时代的演进过程。

超级工程

2、上海中心大厦:一座正在建造的超高层建筑,建成后它将成为中国的第一高楼,同时也将成为上海的新地标。

632米这是中国人第一次把建筑建到600米上,但高度并不是这座建筑追求的终极目标,如何能保证它的绿色、环保、节能才是关键所在。

它建造后将成为世界上最高的绿色建筑,它的拔地而起,必然伴随着众多工程领域的创新和挑战。

3、港珠澳大桥:一座正在建造的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兼具世界上最长的沉管海底隧道。

它将把香港、珠海、澳门三地在陆路上联系在一起。

这座大桥的建成,将会对三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它改变着港珠澳的未来。

但建造这座大桥,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难题,复杂的建造环境、严格的环保标准、前所未有的工程难度,这些都等待着工程团队逐一突破。

4、海上巨型风机:传统能源面临着日益枯竭的局面,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中国作为一个能源相对匮乏的国家,也正在努力寻找着破解之道,风能作为新能源之一,无疑给未来的能源格局提供了全新的前景。

海上巨型风机—巨无霸SL5000,史上最大的单体风力发电机,它的机舱上可以起降直升机。

它的开发利用,有机遇,也有挑战。

无论是中国东海岸边,还是西部戈壁,一座座风场正在拔地而起,风正在变成一个巨大的资源。

5、超级LNG船:世界上建造难度最大的民用船只,世界上造价最为昂贵的货运轮船。

全球只有13家船厂允许建造,一滴汗水都会成为它的致命威胁。

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造船大国中的重要一员,越来越多的万吨巨轮,正从中国的船厂驶向世界各地,但过去高科技含量、高建造难度的船只,在中国建造的却为数不多,今天这个局面正在发生着改变。

上海黄浦江边,一艘LNG液化石油天然气船正在建造过程中。

LNG船被誉为世界造船界皇冠上的明珠,代表了造船界最高的技术标准和建造难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地铁的发展建设
看完超级工程-北京地铁网络纪录片后,给我的感触很多,引起了我对地铁建设的很大
兴趣,我首先想到的是上网了解一下世界地铁的发展形势,我国在地铁方面的建设取得的成
就以及我国地铁建设和外国的差别(不知道这样写算不算跑题),查阅了很多的相关资料,
下面就将我的感触写出来。
可以说,地铁的发展是必然的,随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增加给城市
交通带来的压力日渐明显化。然而,城市化的发展绝不可以被交通压力所约束。因而与我们
传统的地上交通相对应的地下交通就成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新渠道。这就是目前的大、中
城市正在极力发展的地铁交通。
一、北京地铁
从视频中看到了建设地铁的艰难。北京的交通拥堵不堪,城市的未来正面临前所未有的
挑战。为了改善交通问题,就有了建设地铁的这一项计划。计划中,需要十年时间,完成包
括31条线路,560座车站,1000公里在内的世界上最大的地铁交通网络。在国外的许多城
市,地铁系统的修建大概需要近百年的时间。北京只要十年时间,使建设地铁成了一项超级
工程。国外的地铁往往与城市相伴而生,甚至早于城市出现。而北京已经发展成了一个国际
化的大都市,城市的地下管线密布,高大建筑的地基纵横交错,这给北京地下地铁的建设带
来了很大困难。而且在挖掘过程中,又遇到了是盾构机丧失威力的难题。由于北京复杂的地
质,北京西北两侧地势偏高,经过河流长期的冲刷,形成了东边沙土西边卵石的地质。这些
难题都需要专家反复探讨来解决,可见这项工程的不易。
地铁的建设也花费了太多物力。纪录片中提到,每公里地铁造价近10亿元,挖掘隧道的
盾构机高达5000万元人民币。在修建中,最为主要的是有关文物的保护。为了更好地保护
头顶的古建,设计师为这条新修的线路选定了一种首次应用于北京的施工方案,这很好的体
现了在工程中的一种富有人情的气息。工程并不是冷血无情的,它更多的是为我们服务,为
我们提供方便,同时并不会为这些去破坏祖先留给我们的美好遗产。
另外,在工程中,曾经有一个技术难题要求地面沉降不能超过3毫米。3毫米看似是很
小的距离,可是在一项工程中,小小的3毫米可以带来重大的失误和灾祸。在北京地铁的建
设中,如果地面沉降大于3毫米,就会导致轨道变形。列车经过时就必须减速行驶,这会使
交叉线路的运营带来极大混乱。可见工程需要极大的缜密性。
二、伦敦地铁
网上查了很多资料,下面就以伦敦地铁为例说一下
1.地下铁技术成熟:伦敦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地下铁,地下交通和地面交通配合得很好,
这可能是伦敦的马路太窄被迫向地下发展的原因吧,不过伦敦的地铁很贵,全日票好像10
英镑。
2.线路分布有规律:伦敦的地铁是环状发展的,中心城区的线路交叉密集,换乘方便,
先照顾好老城区,然后再稳步向外围拓展。
3.速度稳定:百度百科也承认伦敦地铁的平均速度是32KM/h,比汽车的速度还要慢,地
铁里的噪音很少,白人很安静,最重要是速度慢自然也保证了安全。
4.有多年的经验:这是指能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处理事故的经验
三、总结
通过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国内和国外的地铁建设各有优势,地铁的建设还有很大的发
展空间等着我们去突破,其次还可以看得出来,地铁的发展主要依赖与地下工程隧道开挖等
的相关技术的进步,了解相关的主要技术进步与革新就显得尤为重要。从视频中也可以看出
来,现代的地下工程中的技术革新中具有代表意义的应该是盾构机的使用。
除了关于地下工程的技术进步与革新外,当然,我们需要认识到地铁建设依然是十分昂
贵的投资项目,例如北京地铁的每公里造价超过五亿元。地铁项目应成分考虑融资和运营问
题,不能单靠政府出资。更重要的是,高热度的地铁建设需要冷静的思考与应对,要充分考
虑各个城市自身的情况,合理地进行地铁建设。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同市民日常生活、工作、出行密切相关的城市轨道交通,
也迎来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投资和建设热潮。越来越多的城市争先恐后地进入“地铁时代”,
一个新兴的地铁产业正在形成,地铁产业专业人才的需求剧增。总之,纵观世界地铁产业的
发展形势,认清我国的地铁产业的相关历史。地铁建设必将成为利国利民的建设项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