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洞朗冬季驻军和中印对峙

浅析洞朗冬季驻军和中印对峙
浅析洞朗冬季驻军和中印对峙

浅析洞朗冬季驻军和中印对峙

2017年12月11日,《印度时报》关于解放军驻扎洞朗的报道,和随后国内媒体《中国基建在洞朗小露一手》的消息刷屏,洞朗事件再次成为军迷朋友们热议的话题。中国在洞朗大规模基建的背后,究竟有几个意思?喜欢凑热闹的兵器迷,趁着元旦可以休息几天,就和大家聊聊自己的一点感受,也算是和朋友们祝贺2018年的到来。所有的图片和资料都是网上的,只是按照自己的逻辑捋了一遍,同时加入了个人的分析和看法,欢迎大家讨论。一意外“解放军的部队在今年冬天第一次…(在洞朗地区)…待着不走了”——印度时报解放军首次在洞朗大规模过冬这个消息,不仅出乎印度当局的预料,也出乎很多中国军迷包括兵器迷在内的预料。中方在洞朗地区的巡逻是从1975年开始的,从以往的情况看,一直是季节性的。开始时每年只有一次,后来是2次,现在大约是在每年4-5月和10-11月期间。洞朗地区有河流6条,大小湖泊16个,面积约109平方公里。特别是洞朗的36处草场,在5-9月间成为西藏下亚东乡牧民的传统夏季牧场,因而一直有季节性放牧活动的存在。也就是说,无论军民,中国人在洞朗的实质性存在是4-11月份这大半年里。而在11月到次年4月的冬季中,中方藏区牧民,特别是军队是没有在洞朗大规模常驻的。这种季节性存在的原

因,主要是因为气候和交通。众所周知,洞朗地区位于我亚东县南部的下亚东乡,是一个西北高,东南低的河谷地带。亚东,藏语,也叫“卓木”,意思就是“旋谷或急流的深谷”,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大规模人口常驻条件较差。亚东县现在的城市人口也就在两万左右。在亚东,进入洞朗地区的主要交通方式,是从下亚东乡的仁青岗村出发,在亚东河谷山腰上的公路上,向南蜿蜒十余公里,再翻越属于喜马拉雅山脉的沈久拉山口(Sinqung La,需要记住的名字1),才能进入洞朗地区。仁青岗村到达洞朗草场的这条路,距离大约26公里。下亚东乡的平均海拔为3400米,还要攀升近700米才能翻越上述海拔4107米的沈久拉山口。沿途道路险峻,滑坡路段甚多。更麻烦的是,山口在冬季处于雪线之上,路面容易冰封,道路维护和行车安全都难以保障,人员物资和装备都无法大规模运送。给中方大规模常驻洞朗地区,带来了很大困难。一旦路断,小规模巡逻部队依靠直升机运输物资尚可维持;大规模部队常驻洞朗,就有给养中断的危险;战时弹油粮秣更是难以接济。其实,印方要想进入洞朗地区,也同样要经过一个山口,即多卡拉山口((Doka La,需要记住的名字2)。只不过中方控制的沈久拉山口在洞朗北边,而印度要控制的这个多卡啦山口,在洞朗西边。多卡拉山口海拔4500米,比沈久拉山口还要高400米,因此印度在此面临的问题与中方是类似的。不过,多卡拉山口西部的印占锡

金地区的海拔高度相对低一些,再有,印军在不丹有驻军权,因此可以从洞朗南部,地势相对平缓的不丹西部城市廷布的印度驻军基地出发,进入洞朗,这是中方无法比拟的优势。中方和印方分别控制的沈久拉山口和多卡拉山口,是洞朗地区的边境争端的重要棋眼。后面很多讨论都会涉及到这两个山口,请大家格外留心。两个山口的位置请参见下图1。图1:沈久拉山口、多卡拉山口和洞朗地区注:国境线和虚线包围的地区就是洞朗地区有朋友问了,既然进入洞朗如此艰难,那么为什么这一次中方可以在洞朗常驻过冬呢?二道路“(中方)还升级了在洞朗对峙地点东北约10公里处的机动车道…”——印度时报网传,上文所述的下亚东乡-沈久拉山口的简易公路,近年来正在被改造为战备公路。这条战备公路采用国家三级道路标准(路宽8米,路基12米,3cm

沥青碎石+18cm水泥稳定碎石+15cm石灰土),部分路段还在此基础上再加以拓宽改造。在地质环境和海拔高度等恶劣条件下,这条路当然修的很艰难。但毕竟在我们的控制范围内,所以还算是大体可控的。该战备公路2016年已经通车,使得中方南进沈久拉山口的能力,特别是冬季行车能力获得很大提升。不但人员物资,而且部分大型施工车辆也能够经山口进入洞朗。也是中方能够在洞朗持续过冬的基本条件之一。当然,只有这个条件还不够。因为下亚东乡南下到沈久拉山口的道路升级后,也仅仅是打开了我们从北部进入洞朗

的大门,但是要想控制整个洞朗地区,路还是要继续向南修。从下图2看,从沈久拉直线再向南大约10公里,就可以到达洞朗地区的南端——海拔3145米的姐普拉山口(Gyaibo La,需要记住的名字3)。图2:沈久拉山口、洞朗地区及南端的姐普拉山口沈久拉-姐普拉,行政图上距离看着不过10公里的样子,要在平原上对基建狂魔来说还不够塞牙缝的,但是目前却无法直接修过去。因为沈久拉山口向南,是亚东地区的主要河流康布麻曲(也称康木麻曲Zhuomumaqu或亚东河,需要记住的名字4)及其支流形成的V型河谷地带。谷内森林茂密,河流穿行,施工难度很高。因此,只能从沈久拉山口山腰上的等高线,先向西,绕行到达印军控制的多卡拉山口。从地图上看,多卡拉山口差不多在洞朗南北向直线全程的三分之一处。要继续完成剩下的三分之二,就要再顺着山势向南,到达庶草场(Zomplri,需要记住的名字5),最后向洞朗南端的姐普拉山口挺近。见下图3 图3:沈久拉山口及南部的洞朗河谷、多卡拉山口和庶草场好,现在这里做个小结:-沈久拉山口:洞朗的北大门(中控)-多卡拉山口:洞朗的西大门(印控)-姐普拉山口:洞朗的南大门-康布麻曲:洞朗东边的南北向河流-庶草场:网上披露中方在洞朗最南的巡逻哨所,原为不丹哨所后被中方拆除,求证近年来,沈久拉山口西行到多卡拉山口的简易道路已经建成。这条道路,就比上文下亚东乡-沈久拉山口的三级公路差些了,

只是一条边防巡逻车能够通行的公路。因为要依山势而建,所以曲折反复。在地理图上只是看个大概,在卫星图上看,就更是九曲十八弯的样子了。见下图4 那白色之字线,就是这个样子滴。图4:沈久拉山口到多卡拉山口的之字路洞朗对峙发生后,这条简易通车道路得到了大规模的升级改造。而这也许就是印方所指的“对峙地点东北约10公里(这大约就是沈久拉-多卡拉方向)处的机动车道“。这位问了,既然修到了多卡拉,那该继续往南修啊。对的,亚东县人民政府为此启动了由多卡拉山口向南,至庶草场边防公路的建设。见下图5从右上角到红圈位置的灰线,就是这条道路,红圈位置是道路修建的端点,距离庶草场还有几公里。道路右侧还有一条蜿蜒向南的白亮线是河流。注意,图的左侧有一条S型的灰线,是印方通往多卡拉的道路,双方道路端点相隔的距离只有几百米。而2017年夏天的对峙事件,就是在多卡拉山口的中方道路端点发生的。图5:中方在多卡拉山口向南的道路和印方道路其实,中印(占锡)双方在此的边界,遵从中国和锡金的历史边界走向,就是以多卡拉山口的山脊线划分的,西边是印占锡金,东边是中国洞朗。就算双方关系欠佳,大不了你修你的,我修我的就是了。为什么印度一定要越过山脊线阻碍中方修路呢?

?三不丹“.…(洞朗地区是)我们(即印度)认为属于不丹的领土…”——印度时报这句话就是说,印度承认:洞朗不是

印度领土。但却认为,洞朗是不丹领土。中方在洞朗地区修路,侵犯了不丹的领土主权,所以印度“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了。诚然,不丹确实认为洞朗是属于他的。不止是洞朗,按不丹提出的边界主张,沈久拉山口以南、吉姆马珍雪山及多卡拉山口以东,康布麻曲即亚东河以西的洞朗地区,乃至康布麻曲东侧的大片地区,都是不丹领土范围。见下图6 网传蓝线为不丹主张的边界,红线为中方主张的边界。图6: 网传中不双方各自认定的洞朗地区边界主张线从图上的中印冲突点可以看出,中方由此再把道路向南修,就会进入不丹认定的边界内,印方就据此替“丹”行道”。中不双方的边界纠纷是历史性的,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网上有很多专贴。兵器迷对这个不太懂——在领土问题上,历史是外交部的武器和小学生的课本。军迷更关心的,也许不是昨天,而是今天与未来,以及永恒的实力。既然兵器迷是史盲,那么抛开主张线的下一个问题自然是,双方目前的实控线(ACL:Actual Control Line)究竟在哪里?这个问题比较难回答,因为前面说了,洞朗地区南部要么是高原山地,要么是河谷森林,交通不便。又因为气候原因,因此常驻居民极少,大片无人区难以定义实际控制。而少量的草场缓坡,又有些是双方季节性放牧的交叉区域。因此,军方的固定巡逻线、据点哨所、牧民放牧点就都成为实控线的重要依据。网上普遍流传的亚东地区实控线见下图7。红线为中方实控

线中不双方在最南边标注有89平方公里的一块,就是洞朗地区。图7:网传的亚东南部地区(含洞朗)的中方实控线(红线)从实控线看,中方的道路,不仅仅是冲突点位于的多卡拉山口-庶草场一段,就是未来中方想要修建的的庶草场-姐普拉山口段,其实都在中方实控(或者巡逻到达次数更多)范围内。所以,即便是不丹,在此事件中的态度也比较暧昧。既然洞朗的声索国不丹都没说什么,那印度替第三国打抱不平争领土,又是神马逻辑?讲真……中国是否该为巴基斯坦征伐印控克什米尔呢?印方的逻辑不靠谱,但是从印方的角度看,它在南亚的行动是非常靠谱的:吞了锡金,又想吞不丹甚至尼泊尔。说实话,没觉得意外——真要吞得下也是人家的本事。反过来说,中国有本事自己也去吞啊。嘴仗可以打,但只打嘴仗没任何行动就很容易成八卦了对吧比如美国外交界最近反复说“中俄挑战美国领导地位”,莫名其妙嘛。美国有本事就去领导啊。人家真挑战你,要么是美国领不动了,要么是别人领得动了(或者兼而有之)。你要不爽了就单挑他灭了他,要不然就切蛋糕划范围。成天大惊小怪的叽叽歪歪“你挑战我!”,就能让人家停止挑战吗?扯远了。那么,印度“为不丹”两肋插刀这一出,究竟图什么呢?四向南“…但是解放军没有采取任何朝南部的姐普山脊方向修建公路的行为…印度成功阻止了中国将其已经在洞朗存在的

道路向南延伸至洞朗高原以南的姐普山脊,达到了战略目

标””——印度时报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两条信息:第一,一段时间以来,网上那些“中方恢复在洞朗修路,成功打脸印度”的炒作,其实有些题不达意,因为此路非彼路,谈不上恢复。印度2017年夏天阻止中方修路,指的是从多卡拉山口继续往南修的工程。而中方从当年8月份结束冲突以来,也并没有再次恢复南向工程。这实际上满足了印度的“关切”,降低了再次冲突爆发的可能性,怎么说也算是中方隐忍让步的一面。当然在另一方面,中方反而是掉头向北向东,将沈久拉山口到卡多拉山口已经存在的巡逻道路升级,提高向多卡拉山口的投送能力——这是中方能够在当年冬天能

够大规模常驻洞朗的基础条件之二。所以实际上,中方是升级旧路,不是建造新路。如果印度时报这条消息为真,那么至少到目前为止,印方仍然成功阻止了中方的南进计划,这明明是中方的让步,谈何对印度的打脸?第二:在中方道路建设的问题上,比不丹领土主权更让印度焦虑的,是这条道路的去向。印度担心中方道路会一直修到姐普山的姐普拉山口。修到姐普拉山口,又会怎么样呢?在这个问题上,中印双方的网媒体似乎达成了难得的压倒性一致——西里古

里走廊。它位于印占锡金与孟加拉国之间的位置,最窄的距离只有60公里不到。见下图8红圈处。图8:西里古里走廊从上图8看,西里古里走廊是东印度的阿萨姆邦和西印度之间西孟加拉帮的纽带,东印度的阿萨姆邦北部还有一个中国

人心心念念的藏南(印占”阿鲁纳恰尔邦”)地区。网上的评论认为,如果中国人控制了洞朗南部3145米海拔的姐普拉山口,那么一方面,在和平时期设几个雷达,就能俯瞰和监控海拔100米左右的印度恒河大平原的印军动向,这个说法还有可能性;另一方面,战时架若干大炮,就可以封锁这一咽喉,有利于隔断东西印度,迎接藏南回归。很多军迷和印度网友似乎都持这个观点,兵器迷却以为值得商榷。第一:西里古里走廊的所谓“狭窄”,完全是地图意义上的,不具有军事利用价值。大家看上图8:这条通道的西北侧是尼泊尔,尼被印度看得死死的。而正北侧更是印度驻军、控制严密的不丹——不丹陆军军费全部由印度提供,装备和军需也主要靠印度支援。而这条通道的南侧是极度贫弱的孟加拉国。试问尼、不、孟这样几个国家,在战时有什么能力阻止印度借道贯通东西印度? 这个所谓的狭窄通道,怕是一点儿都不窄吧。第二:洞朗南端的姐普拉山口地势高,俯瞰恒河平原(已经有视力好的网友能看到孟加拉湾乃至印度洋了,呵呵)。但是,姐普拉不是俯瞰新德里的阿克塞钦——阿克塞钦身后的整个侧面和后面的青藏高原都是我方实控领土。而洞朗乃至整个亚东,宽度不过几十公里又是河谷地形,缺乏防御纵深。西侧都是印占锡金,东侧是有领土争议且被印度实控的不丹——洞朗东西侧翼完全暴露在敌方监控之下。要说狭窄,洞朗才真的狭窄;要说锁喉,战时印度一个东西

对进才是真的锁喉。第三:在第一篇中,我们讲过,中方为了避开洞朗河谷,通往庶草场-姐普拉的道路,是舍近求远在印控多卡拉山口的眼皮底下修建的。沈久拉-多卡拉段,暴露在印方监控之下;而且未来南向的多卡拉-庶草场段,有很长一段是紧贴着多卡拉山脊线中印国境线向南。这样的地势,在我们能够利用姐普拉山口掐断西里古里之前,印军能将我军这条国防生命线的多少路段掐断多少次,自己算吧。因此,想利用洞朗作为出发阵地大规模攻打西里古里走廊,至少在目前的现实情况看,很难说的通。那么,印度有没有在洞朗地区周围部署重兵呢?

?

洞朗地区地缘

洞朗地区地缘 洞朗地区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亚东县,西与印度锡金邦相邻,南与不丹王国相接。1890 年,中国和英国签订《中英会议藏印条约》,划定了中国西藏地方和锡金之间的边界。根据该条约规定,洞朗地区位于边界线中国一侧,是无可争议的中国领土。长期以来,中国边防部队和牧民一直在该地区开展巡逻一和放牧活动。目前,洞朗地区与锡金之间的边界是中印边界锡金段的一部分。 一、洞朗地区概况 洞朗,西以拉思久、托切拉、多卡拉等一线山脊与印度交界;西南自吉姆马珍山(为中、不、印三国交界点)、仁岗贡等一线山脊与不丹国交界;东北至沈久拉、汝岗、麦莫(麦姆)牧场;东与卓木麻曲相连,与下亚东乡鲁林等地隔河相望;北接夏巨拉。 洞朗内有河流6条,大小湖泊16个,牧场36处,面积约109平方公里。洞朗交通便利,有多条公路在沈久拉以南交汇后,再翻越沈久拉山口与乡政府相连。 二、中印锡金段边界划定 1、英国征服印度 英国东印度公司是在同葡萄牙、荷兰以及法国在印度次大陆的激烈竞争中后来居上的胜利者。1763年英法第三次卡尔纳提克战争结束后法军退出南亚,英国成为当地唯一的殖民强国。 当时的南亚正处于后莫卧儿时代,1707年,莫卧儿帝国皇帝奥朗则布死后,各省总督纷纷独立割据,莫卧儿帝国陷于四分五裂。随着奥朗则布的去世,莫卧儿在印度的统治可以说已经不再是一支有效力量了。他的继承人中没有一个称得上是有能力的人。德里仅仅成为好战派别的角逐场,王位被一系列傀儡君主所占据,在他们的脆弱统治下帝国的解体加快了。老鹰们贪婪地聚集在匍匐在地的死尸周围。从北方,来了波斯人纳迪尔沙,在他之后,又来了阿富汗人。锡克人摆脱了莫卧儿的枷锁,建立了他们在旁遮普的统治。从南方,马拉塔联邦军队所向披靡,横扫到德里,直到帕尼帕特战场(1761年)决定,德里王位不能无视马拉塔占领者。从东方,来了东印度公司军队,它注定要最终战胜它的所有对手。奥朗则布死后一个世纪,他的软弱无能的后代沙阿拉姆被置于英国人的保护之下,虽然铁木儿后代在德里王位上坐到1857年,但是他只不过是一个从印度新统治者那里领取抚恤金者。 后莫卧儿王朝好像东周的周天子,除了首都之外没有任何政治影响,最多被各路诸侯王公在需要时作为一个幌子拿出来祭一下而已。马克思的这句名言在印度近代史研究上可以说永放光芒:大莫卧儿的无限权力被他的总督们打倒,总督们的权力被马拉特人打倒,马拉特人的权力被阿富汗人打倒;而在大家这样混战的时候,不列颠人闯了进来,把所有的人都征服了。 英国人的运气也实在是太好了,英国人登场的时候,莫卧儿帝国分崩离析,诸侯割据,由着东印度公司各个击破:

从国际法视角看中印边界问题_1

从国际法视角看中印边界问题 由于历史遗留下来的中印边界问题一直阻碍着中印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在特定时期和背景下,边界问题成为中印关系恶化的推动力和深化的巨大障碍。中印边界争端的形成和发展既有历史因素又有现实因素。中国历届政府都没有承认1914年英属印度时期炮制的“麦克马洪线”。中国的和平崛起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1]。因而,处理好同周边邻国的关系是现实的需要,而中印两国边界问题的和平解决无疑会为两国关系的和平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中国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一.中印边界问题的法律分析(一)传统边界線的含义中印传统边界线,即中印双方根据行政管辖所到的区域,依据自古以来的长期占有事实而确定的界线,而这类边界线是长期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所以又称历史边界线。中印双方都承认传统边界线,但对传统线的具体位置认识不同,因此出现了争议地区,产生了边界问题。传统线和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之间的领土主要由门隅、珞渝和下察隅三个地区组成。而早在唐代吐蕃王朝统一西藏时,门隅、珞渝和察隅已属西藏管辖。[2](二)“麦克马洪线”的违法性确立国家边界主要有两种,一是基于历史形成习惯边界,并且得到相关国家的默示承认;另一种方法是通过相邻国家边界条约来确定边界。表面上看,“麦克马洪线”是通过条约来划定的,但是,“麦克马洪线”的划定却并不符合国际法上的惯例。在西姆拉会议中,麦克马洪令贝利秘密潜入西藏境内,以便提供资料供他划出中印边界。然后麦克马洪以贝利的非法勘察资料为

依据,单方在“比例尺为一英寸等于八英里的地图上”画出了这条“麦克马洪线”。而且“‘麦克马洪线’本身从来没有经过中国代表讨论”[3] 就被麦克马洪塞进了西姆拉草案的附图。可见,“麦克马洪线”的出台没有定界和标界的过程,完全是麦克马洪的单方行为。二.中印边界问题可能的解决方案和前景(一)国际法方面的设想布朗利说“领土所有权在许多情况下可能是相对的”。奥本海国际法也指出:“但在实践中,主权有时是分割的。…第一个或许是唯一的真正例外是所谓共管”。地有人将共管称为“共同主权”。'那么,对门隅地区,印方称达旺(门隅的首府)处于连接印度东北部与母体的狭长地带上,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为了排除其担忧,可规定在这一地区双方均不驻军,禁止军事进入,这样就保证了印度的安全利益不受威胁。(二)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主权是国家具有独立自主地处理自己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国家主权具有两方面的属性,即在国内是最高的,在国外是独立的”。领土,是国家主权行使的对象,也是一国人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主权与领土是不可分的。1993 年9 月中印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印度共和国政府关于在中。只有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基础上解决边界问题,落实这一原则,才能促进中印双边关系进一步发展。(三)加强高层互访,为两国边界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个稳固的政治平台与其他大国和周边国家的交往相比,中印两国交往还十分不够。就边界问题的协商也仅仅停留在原则的层面。中印两国需要高瞻远瞩,进一步推进两国高层互访,加强两国高级首脑往来,通过外交途径密切两国政治关系,

当代世界经济

1.通过钓鱼岛,南海问题分析印度为什么要在洞朗与中国对峙 2.中国如何应付这些类似的危机 1500 参考资料要注释 中印洞朗对峙 6·18中印洞朗对峙事件 6·18中印洞朗对峙事件是指2017年6月18日,印度边防人员在中印边界锡金段越过边界线进入中方境内,阻挠中国边防部队在洞朗地区的正常活动。针对这一起损害中国领土主权、威胁中国安全利益的行为,中国本着最大善意,保持高度克制并迅速表明态度且画出底线。2017年8月28日14时30分许,印方将越界人员和设备全部撤回边界印方一侧,中方现场人员对此进行了确认。[1] 今天14点30分许,印度从洞朗撤军了!.凤凰网[引用日期2017-08-28]https://www.360docs.net/doc/ca10110182.html,/a/20170828/51784478_0.shtml 南海争端 中国是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岛,最早并持续对南沙群岛行使主权管辖的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占领了中国大部分地区。《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及其他国际文件明确规定把被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国,这自然包括了南沙群岛。1946年12月,中国政府指派高级官员赴南沙群岛接收,在岛上举行接收仪式,派兵驻守。日本政府于1952年正式表示"放弃对台湾、澎湖列岛以及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之一切权利、名义与要求",将南沙群岛正式交还给中国。[1-2] 南海主权归属之争发端于20世纪后半期。从1960年代开始,特别是70年代,中国南海露出水面的岛礁以及海域被一些周边国家侵占。提出所谓“主权”要求并分割海域的有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文莱等国家。【3】 背景资料:南海问题的由来.中国社会科学网[引用日期2017-05-31] https://www.360docs.net/doc/ca10110182.html,/zt/zt_xkzt/zt_jsxzt/jsx_jjnh/nh_wxxj/201401/t20140121_949896.shtml 2. 全面解读南沙问题的由来.和讯网[引用日期2017-05-31] https://www.360docs.net/doc/ca10110182.html,/2012-07-07/143303376.html 3. 南海争端专题.参考消息[引用日期2017-05-30] https://www.360docs.net/doc/ca10110182.html,/s/nanhai/ 中日钓鱼岛争端 中日钓鱼岛争端是日本侵犯中国领土所引发的争端。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此拥有充分的历史和法律依据。但是,日本方面无视大量历史事实,竟声称钓鱼岛为日本的“固有领土”。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ca10110182.html,/item/中日钓鱼岛争端/7614339?fr=aladdin百度百科 新浪军事:中印两军在洞朗地区对峙印度人原来是为了这个 https://www.360docs.net/doc/ca10110182.html,/jssd/2017-06-28/doc-ifyhmtek7901602.shtml 6月26日电据国防部新闻局官方微博消息,国防部新闻发言人任国强今日就“印度边防部队近日越界并与中方发生相持”回应,近日中方在洞朗地区进行道路施工时,遭到印军越线阻拦。中方修建上述道路完全是在自己领土上的主权行为,印方无权干涉。几乎同一时间,《印度时报》26日报道称,印中边界紧张局势再现,中国军队越界进入印度领土,并毁坏了两座地堡,引发中国军人与印度军人之间的推挤。

让印度通告诉您中印对峙背后的惊天秘密

让印度通告诉您中印对峙背后的惊天秘密2017年08月10日来源:凤凰国际智库 来源:纯科学;作者:汪涛 现在对中印洞朗对峙的分析铺天盖地,但几乎没有一个真正靠谱的。印度这次为什么要这样做?有些网友认为印度人这次做了美国的冤大头,也有人认为印度想把原来没有争议的洞朗地区制造成有争议等。其实,这些都纯属不着边际的猜测。如果为这么个不毛之地面临与中国打一仗的风险,这完全不是印度人的思维方式。绝大多数人没有去深究一下此事的蹊跷之处,说是印度军队进入中国境内100多米,开着2辆推土机要去阻止中国修路。这就意味着,其实路已经修到离中印边境线只有100多米的地方了。印度军队跑到中国境内来,就为阻止中国修这100多米的路?之前干什么去了? 另外,事情发生之后,印度为此事的说词前后变化了很多次,开始说是中印间有争议的领土,后来又说是替不丹出头。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其实印度做这个事情并不象是一个有详细计划的行动。也就是说他们做这个事情很可能是临时而为,并另有所图。要搞清楚另有所图的是什么,那就得看他们做事情的前因后果。要明白印度为什么要在洞朗与中国对峙,必须得充分理解印度的思维方式,以及国际大环境和中印之间关系的小环境是怎么变化的。 2008年,我在去过西里古里(就是这次对峙中经常被人谈到的只有20多公里宽的印度连接东北的咽喉要道)之后,到300多公里的另一个印度东北部城市古阿哈蒂(Guwahati)。当时我是坐着印度客户的汽车通过这段所谓西里古里走廊的。 其实,类似这种事情早就不是第一次了。地球人都明白,没有任何力量能阻

止中国的崛起,真正在体量上能与中国相比拟的潜在力量只有印度。所以,美国和日本拉印度与中国抗衡,绞尽脑汁做印度的工作也早就不是什么秘密。最关键的是,中国和印度对此也早就心知肚明。 2003年,美国就开始掀起了一波拉拢印度以抗衡中国的高潮。在美国《外交政策》杂志2003年7/8月刊上,塔伦·凯纳(Tarun Khanna,印度裔,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黄亚声(Yasheng Huang,中国裔,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副教授)发表了题为“印度能否超越中国?”(英文标题Can india overtake china?)的文章。美国学术界马上开始狂炒,中国和印度学术界以及媒体也开始有所躁动。中英文版本我都看过了,不用问,这就是想挑起中印恶性竟争嘛。 2005年5月份,我还在印度负责中兴印度子公司业务,一个叫亚洲协会的组织在印度搞了一个论坛。亚洲协会?别以为他是日本或其他亚州国家的组织,他是一个纯粹美国发起的NGO。这个论坛邀请了大量中印政府首脑和两国大企业家参加。中兴老板侯为贵也随当时中国领导人温家宝总理出访印度,在孟买机场附近的希尔顿酒店搞了一个大型论坛,侯为贵作为嘉宾要在论坛上讲话。我陪他先在贵宾室休息,同时也作他的翻译。一个论坛负责人和嘉宾主持人(是个美国人,奇怪吧!)来与嘉宾先私下谈谈。 我忘了这个美国主持人的名字,不过他截至当时10年之间很频繁地来中国,算是个美国人里面的中国通,他把一本西方人William Gascoyne-Cecil写的书《changing china》(改变中的中国)翻译成中文在中国出版,不过主要是免费赠给一些重要人物,市场上几乎见不到。他完全不加掩饰地对侯总说:你们中国和印度现在发展得太快了,9%的GDP增长率,太疯狂了,所以你们中国和印度得竞争一下。 外面媒体都说侯总不善言词,那都是说给外面人听的,其实他反应极其敏锐,言辞犀利。侯总几乎没加思索就反问:“那美国和谁竞争啊?”。这一下把这个美国主持人给问愣了,还没等他反应过来,侯总就说:“美国是在和拉登竞争啊”。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四课公民义务练习

第四课公民义务 一、选择题 1.我国兵役法规定,我国实行的兵役制度是() ①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②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 ③自愿兵与强制兵相结合④志愿兵与预备役相结合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2.下列属于公民义务的是() A. 小明爸爸投票选举了人大代表 B. 小明的爷爷按月领取退休金 C. 小明姑姑按时交纳了税款 D. 小明把自己的范文投给报刊 3.2017年电影《战狼2》很火,影片中“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这句台词启示我们() A. 要维护民族团结 B. 要有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意识 C. 要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D. 要履行劳动和社会教育的义务 4.下列选项中属于公民基本义务的有() 依法纳税②领取保险金③依法服兵役④遵守宪法和法律⑤保守国家秘密⑥依法取得赔 偿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⑥ C. ①③④⑥ D. ①③④⑤ 5.八年级二班的几位同学放学回家,走在路上发现街道上张贴着一些征兵宣传标语:“参军吧,兄弟”、“踊跃报名应征服从祖国挑选”,“真正男子汉”等字眼触动着他们。此时,他们纷纷发表意见() 小坚说:抵抗侵略、保卫祖国是公民的神圣职责,我要去报名应征! 小强说:当兵虽然又苦又累,但依法服兵役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只要符合条件,应该积极履行 小勇说:我也想成为真正的男子汉,可是现在是和平时期,即使去当兵.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呀 小猛说:应征入伍是履行依法服兵役义务的唯一方式 你赞同谁的说法? A. 小坚 B. 小强 C. 小勇 D. 小猛 6.下列属于维护国家安全的是()

A. 维护国家尊严不受侵犯 B. 维护国家秘密不被窃取 C. 维护国家荣誉不被玷污 D. 维护国家的经济利益 7.“遵守法律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不允许有法外之地、法外之人、法外之教。”这表明() A. 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 B. 权利与义务是相统一的 C. 法定义务具有强制性 D. 公民承担的义务是相同的 8.在“中印洞朗对峙”事件发生后,中学生小张非常愤慨,立志毕业后报名参军,保卫祖国。其间,他在网上看到那些借此事肆意污蔑国家、造谣生事的言论时,能积极向公安机关举报。小张履行的义务是() A. 维护民族团结 B. 保守国家秘密 C. 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D. 维护国家利益,依法服兵役 9.李某开了一家餐馆,县地税局几次通知其申报纳税,李某拒不申报。当年年底,县地税局稽查核定该餐馆欠缴税款5万元,作出补缴、加收滞纳金并处以罚款10万元的决定。对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法定义务,李某应及时如数纳税 B. 欠税、抗税等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C. 如果欠税、抗税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D. 欠缴税款不是什么大事,该县地税局的处罚过重了 10.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禁止公民实施的行为有() ①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②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 ③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国家的和集体的财产 ④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式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 11.下面漫画中人物的做法( ) A. 正确,认识到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B. 错误,没有认识到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C. 正确,认识到权利和义务都是由法律规定的

中印边界争端及对策分析

中印边界争端及对策分析 印度是中国的第二大邻国,与中国有着长达1700公里的陆上边界。由于历史原因,两国边界一直没有正式划定。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两国的边界争端演变成严重的国家关系危机,并最终爆发了一场震惊世界的边界战争。对印度而言,和中国维持合作关系是符合国家利益的,但为减少两国差距,印度也需与亚洲各国及美日等国维持战略合作关系,因此不免有些摩擦。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边界战争看来是减少了,甚至是无足轻重了。但是冲突却不仅对印度和中国,而且也对整个国际社会有着深远的和有害的影响。假若尼赫鲁能表现出缅甸的吴努那样的智慧和政治勇气,并且像他那样,大约在1959年,同北京谈判出一个相互满意边界解决办法,并以一个友好和互不侵犯的条件签署了它,世界政治该将会出现多么不同的情景。那么,中国就不会遭受冲突和印度诬陷带来的僧恨,代之的是其国际威信的极大提高。印度可能不会走向导致巴基斯坦1965年战争的扩军备战。中美关系可能早就得到修补.并很可能对华盛顿对越南的做法产生影响。还有,印度的核试验的唯一借口自然不会存在——不过那时,事情就成为双料虚伪,因为印度教民族主义政党自独立后不久以来,即一直保证要使印度拥有核武器。进入21 世纪后,双方就安全观问题达成一致,重申彼此互不构成威胁,并采取多种“建立信任措施”,双边关系走出“冷和平”的阴影,开始了“热合作”的进程。中印关系对中国、印度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影响中印关系的因素,最主要的利益关系与冲突,如不可忽视的边历史问题——边界问题。中印领土争端具体讲就是“三条线”之争: (1)是传统习惯线 中印两国人民在长期的友好交往中,由双方历来行政管辖所及而形成了受到两国人民尊重的传统习惯线。这条线,在东段大体上沿著喜马拉雅山南麓与布拉马普特拉河北岸平原交界线而行;在中西段,大体沿著喜马拉雅山分水岭走向,即我国地图标示的国界。根据国际法有关规定,这条客观上存在的传统习惯线,应当是中印定界的依据和基础。如果印度政府尊重事实,遵循国际法原

印度在中印东部边境布防地兵力及配置情况

印度在中印东部边境布防的兵力及配置情况 印度在中印东部边境布防的兵力及配置情况 6月中旬至今,印军非法越境洞朗地区并与中国军队形成对峙已经接近1个月,超过了2013年中印双方在边界线东段僵持21天的“帐篷对峙”,酿成1962年边界战争后最严重的一次边界事件。此次印度越境的洞朗地区属于中印边境锡金段中国一侧,与中方对峙的印军部队隶属于印驻锡金段第33军第17山地师,专门负责锡金段防务。在中印边境地区,锡金段及东段是印度的主要两个作战方向,印军在这两个方向上部署了重兵。 印地面部队东线陈兵18万 先看陆军。印度陆军在锡金段部署了1个军的兵力,即第33军,在东段则部署有3个军,分别是第3军、第4军和新组建的第17军。这4个军(现有总兵力约18万人)都隶属于总部位于西孟加拉邦加尔各答的印陆军东部军区。 资料图印度陆军图片来自网络 第33军。该军总部设在西孟加拉邦的西里古里,下辖3个山地师,总兵力达6万至7万,被视为印度对华军事准备的“第二梯队”。这3个山地师分别是:第17山地师(总部设在锡金甘托克)、第20山地师(总部设在宾那古里,位于西

里古里走廊东侧)以及第27山地师(总部设在噶伦堡)。它们沿锡金段呈梯形部署,主力第17山地师驻地距离中印边境乃堆拉山口只有约40公里。 第4军。总部设在阿萨姆邦的提斯浦尔,下辖3个山地师、1个军属第21炮兵旅、1个军属第45装甲团,总兵力约5万人,是印度在东段对中国作战的主力部队。这3个山地师分别是第2山地师(总部设在迪布鲁格尔)、第5山地师(总部设在邦迪拉)以及第21山地师(总部设在伦吉亚)。其中第5师作为前出的尖角,师部位于藏南的邦迪拉,此外该师还有1个旅部署在藏南军事重镇达旺,其余2个师在后方东西两翼成品字形部署,最东边的第2山地师部署在距离察隅250公里左右的迪布鲁格尔。 第3军。该军总部设在那加兰邦的首府迪马普尔,下属第23步兵师(总部设在兰契)以及第57山地师(总部设在Leimakhong),兵力约3万人。第3军的2个师是印度东部军区的二线部队,既是一线第4军的支援力量,同时肩负对缅甸和孟加拉国的防御任务。 第17军。为进一步增强印军在东段对中国的兵力优势,提高印军的山地战能力,目前印度正在中印边境东段组建和部署一支新的特种山地打击军(第17山地打击军),该军计划规模达9万人左右,计划在2020年完成部署,预计耗资约110亿美元。目前该军已建成2个山地师(第59山地师以及

冷汗淋漓!中印边境对峙前因后果

冷汗淋漓!中印边境对峙前因后果 中印在洞朗地区的边境对峙,已经一个多月了,尽管中国发出了“界线即是底线”的通牒式警告,但印军没有丝毫撤兵的意思,这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 虽然不少国人都会煞有介事地在“强国论坛”或者微信朋友圈“抗印”,但多数国人并不认为这次边境对峙是什么大的威胁,这源于我们宣传上一直以来对印度的刻意忽视、矮化与贬损,以及对55年前(1962年)那场规模不大的边境战争细节的选择性记忆。 中印边境对峙也不是第一次了,我们习惯于认为这个超过13亿人口、近300万平方公里土地、拥有5艘航母并完全控制印度洋中国石油生命线,堪称庞然大物的邻居,只是一个不可能构成任何威胁的弱国…… 很少有人去认真思考印度国防部长那句“今日印度已不是1962年的印度”的真正含义,也少有人产生哪怕丝毫的疑惑:既是泥足巨人,焉何有如此胆量,明目张胆越界世界第二大经济国家边界,月余而不撤? 本次中印冲突的核心原因 双方对峙从6月16日开始,中方使用推土机拆掉了印度之前设立的碉堡。有些人不知道事件经过是什么,就在网上跟着瞎嚷嚷开打。中国在中方固有领土原为不丹控制的洞朗地

区修路,修路目标是2014年建立的蔗草场哨所,一旦修通,将能够实际控制该地区,改变以前不丹控制的局面。张胡子而洞朗地区距离印度西里古里走廊只有几十公里,如果洞朗被中国控制,印度在东北邦的驻军将面临战略上的合围局面。 这是印度无法容忍的根本原因。所以这次到底是谁的原因引起就不言而喻,中国的应对很大程度上是剧本内的预案。 毕竟不说其他地区,光是洞朗地区和印度的大规模冲突也不是第一次(比如1994年中印在洞朗地区有过一次小规模的冲突),印度的反应基本是可以预料的。 为什么这次工程惹得印度那么大的反映,大家只要一看地图就知道,中国这次修的公里工程,就是战略挺进,可能是对印度的前几次小动作的回应,可以是说这次的动作就是肢解东印度尖刀,一旦中国动手,就有截断印度和东印度的联系肢解印度的可能。这也是印度越界的根本原因。 既然印度越界阻挠工程,就说明工程的必要性,所以现在不是动手的时候,对抗中我们的工程没停,一旦工程完工,成了事实,就是中国清算的时候。耍流氓还是要有流氓的手段。局部战争解放军处境将异常艰难 目前就单纯兵力来说,我们并不占优。中国的亚东是插入锡金和不丹的尖刀,是个狭长的半岛状国土,三面都是印军控制的锡金和不丹国土。这里解放军驻军兵力远远不足。很多

浅析中印边界问题

浅析中印边界问题 摘要:中印两国的关系很受世界的关注,两国的关系起起伏伏。中国和印度都是亚洲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都有自己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两国人民有着二千多年的交往史。中印两国在近代史上都曾深受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侵略、压迫,为争取民族独立做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然而,由于帝国主义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使两国关系一度发生困难。因此,悬而未决的边界问题成为影响中印关系的关键。 关键词:边界,争端,问题,印度 2010年4月1日是中国和印度建立外交关系60周年纪念日。而步入“耳顺之年”的中印关系虽然稳定发展的基调未变,但障碍尚未完全消除,1962年边境战争,达赖喇嘛关系的西藏问题等仍是难以跨越的障碍。就如某些印度官员表示,当年那场战争的伤口至今难以愈合。 一.历史背景 中国和印度的边界全长约2000公里,分为西、中、东三段,西段是我国新疆和西藏同印度拉达克地区和喜马偕尔邦接壤部分,历来受中方管辖,有争议的地区约3.35万平方公里。这一地区是英帝国主义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为寻找一条侵入新疆腹地的途经而占领的,当时的英属印度地图都是未定界,1954年印度官方地图才第一次画成已定界,并将争议地区划入印度版图。目前,除巴里加斯1954年后被印军侵占外,全部在我国有效控制下。中段是我国西藏阿里地区同印度喜马偕尔邦和北方邦接壤部分,沿喜马拉雅山脊向南,到中、印、尼泊尔三国交界为止,有争议地区约2000平方公里。这一地区历属西藏地方政府管辖,除桑、葱莎早期被英印当局侵占,成为遗留问题外,其余地区都是1954年以后

才被印度侵占的。现除乌热外,全部争议地区皆为印度控制。东段指从中国、不丹、印度三国交界点起向东至中国、缅甸、印度三国交界处的边界。印度在50年代初以武力强占了传统习惯边界线至喜马拉雅山脊之间这一地区,这块中国领土约有9万平方公里,面积接近于我国浙江省,是中印边界最大争议地区。中印边界全线在历史上从未正式划定过,但存在着一条由双方历来的行政管辖所及而形成的传统习惯线。英帝国主义统治印度晚期,由于英属印度当局对我国西藏和新疆地区进行阴谋活动,播下了边界争端的种子。 二.中印双方边界问题的分歧点 1. 印方: 喜马拉雅山顶形成的分水岭是中印边界东段的天然边界,并得到1914年西姆拉条约和英国与中国西藏地方代表换文的确认。 麦克马洪线是中国中央政府、西藏地方代表和英国三方代表共同划定的,该线以南地区历来由印度管辖。西藏当局在任何时候都没有在这个地区行使过管辖权,在那里的部落也丝毫没受到过西藏文化、政治或其它方面的影响。 2. 中方: 由中印双方历来行政管辖所及而形成的东段传统习惯线,大体沿着喜马拉雅山南麓和布拉马普特拉河北岸平原交接线而行。 西姆拉会议没有讨论过中印边界问题,西姆拉条约没有中国中央代表签署,并无法律效力。 麦克马洪线是英国和当时的西藏地方当局背着中央政府代表,用秘密换文方式产生的是非法的。处于麦克马洪线到东段传统习惯线之间的门隅、洛隅、下察隅广大地区是中国领土,其居民是藏族或与藏族有密切血缘联系的民族,从17世纪中叶起由西藏地方政府管辖,英国在那里没有行使过管辖权,1944年后才侵占一小部分地方。 综上可以看出,中印双方长期以来在中印双方边界问题上一直存有严重分歧,而双方最重要的分歧点则在于“麦克马洪线”的合法与非法上,这一问题的确认,将是解决双方争端的关键点。

中印关系浅谈

中印关系浅谈 学院:资源环境 班级:生物10-1 学号:311003050114 姓名:代玉龙

中印关系浅谈 摘要:今年是中印建交63周年。中国和印度作为相邻的两个发展中大国,有着悠久的传统友谊。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中印两国在西藏解放、领土划分、经贸往来等多个问题上产生了矛盾甚至冲突,一度严重影响了中印两国的正常往来。印度以中国为假想敌制定的大国战略也愈演愈烈。但是,中印关系在在未来的发展中,仍然有着稳定和改善的条件,在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合作基础。 一、中印关系在曲折中发展 印度是一个拥有12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与中国一样都经过了漫长的艰苦的斗争才赢得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建交后,中印两国关系几经波折,但总的来说,友好合作是主流。 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印度总理尼赫鲁在1949 年12 月致电周恩来总理,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唯一代表中国人民的合法政府,并宣布同国民党政府断绝外交关系。1950 年4 月,中印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印度是非社会主义国家中第一个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 但中、印历史遗留问题的存在给中印关系的友好发展造成了重大挫。中印两国在边界问题上存在重大分歧。首先,1959 年中印边界爆发了第一次武装斗争; 其次,1962 年至 1963 年,中印两国在边界问题上冲突不断。在中印领土的东段、西段发生了大规模军事冲突,这些冲突严重影响了中印关系,中印两国原有的政治、经济、文化和贸易交流几乎全部停滞,中印关系从此进入了前所未有的低潮期。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中印两国关系逐步趋于正常化。8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美苏两国对峙的情况有所缓和,这给中印关系的改善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90年代以来,中印关系稳步发展,近年来更迈上一个新的 台阶。未来两国关系的进一步改善与发展,既有国际关系理念上的共识和经贸、科技合作上的互补需求等有利条件,也有在两国边界划定、双方缺乏足够的战略互信等方面的障碍和困难。总的趋势是,双方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得到加强,中印的共同繁荣将为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中印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近年来的中印关系看,友好合作是两国关系的主流。但是互信不足的问题仍是两国关系中存在的最大的障碍。而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也有某些现实的因素,比较复杂。 首先是中印边界问题未能取得突破。自2003年以来,中印两国政府的特别代表已举行了多轮谈判,两国在2005年4月温家宝总理访印时签订了关于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的协定,从而为双方实现边界问题的最终解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由于这一问题的复杂性,实现最终解决还有相当的难度。温家宝总理在最近访印期间的讲话中指出:“中印边界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足够的耐心和时间。只有真诚互信、锲而不舍,才能最终找出公平、合理、为双方所接受的方案。”由于中印边界问题在短期内尚难于解决,而在印度,1962年的中印边境冲突的阴影尚未完全消除, 印度在中印边界问题上对中国存有较大的疑虑。

中印边界中西段争议法理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a10110182.html, 中印边界中西段争议法理分析 作者:田昌林 来源:《法制博览》2014年第02期 【摘要】中印边界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自19世纪50年代以来,围绕边界问题,中印之间出现严重分歧,并于1962年发生边界武装传冲突。本文从中印边界现状入手,阐述了中印边界争议问题的历史发展,着重梳理分析了双方存在的争议焦点。 【关键词】中印;边界;争议地区;历史衍变 一、中印边界中西段争议地区现状 中印边界边界线全长约2000公里,争议边界线长约1700公里,从未正式划分,争议地区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通常习惯将中印争议地区分为东段、中段和西段。东段指从中国、缅甸、印度三国交界处起,沿喜马拉雅山南麓向西到中国、不丹、印度三国交界处;中段指从中国、尼泊尔、印度三国交界处起,沿喜马拉雅山脉向西北到我国西藏阿里地区与印控克什米尔的拉达克和印度喜马偕尔邦三处的接壤处;西段指中国的西藏、新疆同印控克什米尔的拉达克接壤的边界。 (一)中段边界争议地区现状 在中段,边界线全长约450公里,主要是双方对传统习惯线——喜马拉雅山山脊认识分歧造成的,实际控制线与传统习惯线大概一致,共4块争议地区:巨蛙、曲惹争议地区,什布奇山口争议地区,桑、葱莎、波林三多争议地区和香扎、拉不底争议地区,争议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四块争议地区全部由印度实际控制。其中,除了桑和葱莎是1919年为英国殖民主义政府所占领、印度独立后继续侵占外,其余地方包括波林三多、巨哇、曲惹、什布奇山口、香扎、拉不底等,均在1954年至1958年间为印度所占领。 (二)西段边界争议地区现状 在西段,边界线全长约600公里,可分为印控克什米尔达拉克地区与中国新疆、西藏接壤的三块争议地区:阿克赛钦地区、林济塘平原地区和羌臣摩河谷地区,争议面积约3.3万平方公里,绝大部分争议面积集中于阿克赛钦地区(2.7万平方公里)。在阿克塞钦地区,中国主张的边界在喀喇昆仑山,而印度主张的边界则在北面的昆仑山上。在羌臣摩河谷地区位于喜马拉雅山和喀喇昆仑山之间,双方对这一部分边界的主张也有出入。目前,实际控制线与中方主张的边界基本相符,但由印方1954年占领的碟穆绰克(Demchok)西北的巴里加斯地区除外①。 二、中印边界中段争议焦点

浅谈中印边界问题——形式作业

浅谈中印边界问题 摘要:中印是在1951年中国拿下西藏后才开始成为邻邦,交往经验并不丰富,虽然1962年中印战争的阴影犹存,但两国目前都以经济发展和政局稳定为重,维持和平的外交环境是当务之急。展望未来,中印仍将维持复杂的关系型态:合作与竞争并存。对印度而言,和中国维持合作关系是符合国家利益的,但为减少两国差距,印度也需与亚洲各国及美日等国维持战略合作关系;对中国而言,强调和平是中国“和平崛起”战略的主轴,该战略隐含着中国成为强国是不可挡的趋势,各国均需接受并调适接受“中国的崛起”。中印关系对中国、印度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中印两国的关系很受世界的关注,两国的关系其起起伏伏。影响中印关系的因素,最主要的利益关系与冲突,如不可忽视的边界问题等。 关键字:边界问题、竞争与合作。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边界战争看来是减少了,甚至是无足轻重了。但是冲突却不仅对印度和中国,而且也对整个国际社会有着深远的和有害的影响。假若尼赫鲁能表现出缅甸的吴努那样的智慧和政治勇气,并且象他那样,大约在1959年,同北京谈判出一个相互满意边界解决办法,并以一个友好和互不侵犯的条件签署了它,世界政治该将会出现多么不同的情景。那么,中国就不会遭受冲突和印度诬陷带来的僧恨,代之的是其国际威信的极大提高。北京占有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也许会提早好多年。印度可能不会走向导致巴基斯坦1965年战争的扩军备战。中美关系可能早就得到修补.并很可能对华盛顿对越南的做法产生影响。还有,印度的核试验的唯一借口自然不会存在——不过那时,事情就成为双料虚伪,因为印度教民族主义政党自独立后不久以来,即一直保证要使印度拥有核武器。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印关系稳步发展。进入21世纪后,双方就安全观问题达成一致,重申彼此互不构成威胁,并采取多种“建立信任措施”,双边关系走出“冷和平”的阴影,开始了“热合作”的进程。中印从1962年战争以来,领土争议的阴影一直存在,虽然持续谈判,双方均期盼能发展出一套和解架构,印度

浅析洞朗冬季驻军和中印对峙

浅析洞朗冬季驻军和中印对峙 2017年12月11日,《印度时报》关于解放军驻扎洞朗的报道,和随后国内媒体《中国基建在洞朗小露一手》的消息刷屏,洞朗事件再次成为军迷朋友们热议的话题。中国在洞朗大规模基建的背后,究竟有几个意思?喜欢凑热闹的兵器迷,趁着元旦可以休息几天,就和大家聊聊自己的一点感受,也算是和朋友们祝贺2018年的到来。所有的图片和资料都是网上的,只是按照自己的逻辑捋了一遍,同时加入了个人的分析和看法,欢迎大家讨论。一意外“解放军的部队在今年冬天第一次…(在洞朗地区)…待着不走了”——印度时报解放军首次在洞朗大规模过冬这个消息,不仅出乎印度当局的预料,也出乎很多中国军迷包括兵器迷在内的预料。中方在洞朗地区的巡逻是从1975年开始的,从以往的情况看,一直是季节性的。开始时每年只有一次,后来是2次,现在大约是在每年4-5月和10-11月期间。洞朗地区有河流6条,大小湖泊16个,面积约109平方公里。特别是洞朗的36处草场,在5-9月间成为西藏下亚东乡牧民的传统夏季牧场,因而一直有季节性放牧活动的存在。也就是说,无论军民,中国人在洞朗的实质性存在是4-11月份这大半年里。而在11月到次年4月的冬季中,中方藏区牧民,特别是军队是没有在洞朗大规模常驻的。这种季节性存在的原

因,主要是因为气候和交通。众所周知,洞朗地区位于我亚东县南部的下亚东乡,是一个西北高,东南低的河谷地带。亚东,藏语,也叫“卓木”,意思就是“旋谷或急流的深谷”,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大规模人口常驻条件较差。亚东县现在的城市人口也就在两万左右。在亚东,进入洞朗地区的主要交通方式,是从下亚东乡的仁青岗村出发,在亚东河谷山腰上的公路上,向南蜿蜒十余公里,再翻越属于喜马拉雅山脉的沈久拉山口(Sinqung La,需要记住的名字1),才能进入洞朗地区。仁青岗村到达洞朗草场的这条路,距离大约26公里。下亚东乡的平均海拔为3400米,还要攀升近700米才能翻越上述海拔4107米的沈久拉山口。沿途道路险峻,滑坡路段甚多。更麻烦的是,山口在冬季处于雪线之上,路面容易冰封,道路维护和行车安全都难以保障,人员物资和装备都无法大规模运送。给中方大规模常驻洞朗地区,带来了很大困难。一旦路断,小规模巡逻部队依靠直升机运输物资尚可维持;大规模部队常驻洞朗,就有给养中断的危险;战时弹油粮秣更是难以接济。其实,印方要想进入洞朗地区,也同样要经过一个山口,即多卡拉山口((Doka La,需要记住的名字2)。只不过中方控制的沈久拉山口在洞朗北边,而印度要控制的这个多卡啦山口,在洞朗西边。多卡拉山口海拔4500米,比沈久拉山口还要高400米,因此印度在此面临的问题与中方是类似的。不过,多卡拉山口西部的印占锡

从国际法视角看中印边界问题

从国际法视角看中印边界问题 从国际法视角看中印边界问题 由于历史遗留下来的中印边界问题一直阻碍着中印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在特定时期和背景下,边界问题成为中印关系恶化的推动力和深化的巨大障碍。中印边界争端的形成和发展既有历史因素又有现实因素。中国历届政府都没有承认1914年英属印度时期炮制的“麦克马洪线”。中国的和平崛起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1]。因而,处理好同周边邻国的关系是现实的需要,而中印两国边界问题的和平解决无疑会为两国关系的和平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中国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 一.中印边界问题的法律分析 (一)传统边界線的含义 中印传统边界线,即中印双方根据行政管辖所到的区域,依据自古以来的长期占有事实而确定的界线,而这类边界线是长期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所以又称历史边界线。中印双方都承认传统边界线,但对传统线的具体位置认识不同,因本文由收集整理此出现了争议地区,产生了边界问题。传统线和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之间的领土主要由门隅、珞渝和下察隅三个地区组成。而早在唐代吐蕃王朝统一西藏时,门隅、珞渝和察隅已属西藏管辖。[2] (二)“麦克马洪线”的违法性 确立国家边界主要有两种,一是基于历史形成习惯边界,并且得到相关国家的默示承认;另一种方法是通过相邻国家边界条约来确定

边界。表面上看,“麦克马洪线”是通过条约来划定的,但是,“麦克马洪线”的划定却并不符合国际法上的惯例。 在西姆拉会议中,麦克马洪令贝利秘密潜入西藏境内,以便提供资料供他划出中印边界。然后麦克马洪以贝利的非法勘察资料为依据,单方在“比例尺为一英寸等于八英里的地图上”画出了这条“麦克马洪线”。而且“‘麦克马洪线’本身从来没有经过中国代表讨论”[3] 就被麦克马洪塞进了西姆拉草案的附图。可见,“麦克马洪线”的出台没有定界和标界的过程,完全是麦克马洪的单方行为。 二.中印边界问题可能的解决方案和前景 (一)国际法方面的设想 布朗利说“领土所有权在许多情况下可能是相对的”。奥本海国际法也指出:“但在实践中,主权有时是分割的。…第一个或许是唯一的真正例外是所谓共管”。地有人将共管称为“共同主权”。'那么,对门隅地区,印方称达旺(门隅的首府)处于连接印度东北部与母体的狭长地带上,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为了排除其担忧,可规定在这一地区双方均不驻军,禁止军事进入,这样就保证了印度的安全利益不受威胁。 (二)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主权是国家具有独立自主地处理自己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国家主权具有两方面的属性,即在国内是最高的,在国外是独立的”。领土,是国家主权行使的对象,也是一国

这才是印度招惹中国的真正目的

这才是印度招惹中国的真正目的 中印洞朗对峙已经快两个月了。这期间,中国政府给了印度很多次下台阶的机会,可都被印度都眼睁睁地浪费了。直到两天前,中国外交部、国防部同时发声,态度极为严厉,这表明中国已经厌倦了这种猫捉老鼠的游戏,准备换种思路解决问题。虽然我们普通人可能并不知道国家会具体采取什么办法,但可以肯定的是,接下来的日子印度将不会好过,甚至其付出的代价可能会很大很大。很多人很奇怪,为什么印度总理莫迪会这样招惹比印度强大得多的中国呢?此时 印度和巴基斯坦冲突不断、自己西孟加拉邦也发生着骚乱,如此内忧外患却还硬挺着,是莫迪脑子不清醒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应该说,2013年印度新掌舵的莫迪,并非一个简单的人物,他被有些人褒奖为印度版的'邓公',也被另一些人贬低为'纳粹',但不管怎么说,他不但不傻,还具有非同寻常的精明。他当然有充分的理由招惹中国,尽管他明白这种招惹的代价和风险。其实说白了,莫迪要开启印度的强国之路,首先要做的是和秦始皇在中国2000多年前已经做的:加强集权、统一语言、统一税制、统一市场。应该说,在莫迪执政的前几年,其在政治经济上也有了一定显绩,各种溢美之词也扑面而来,但他真的能完成这个任务么?要知道,当年秦始皇完成这个任务1.0版本,可是用了几代人的

努力,而毛主席完成2.0版本,也是前后用去了大半生的时间。实际上,随着时间线的推进,做任务的莫迪的疲态开始显现,反而令人察觉到越来越多印度'药丸'的迹象。更严重的是,美国连续两次加息'剪羊毛',也使得印度金融风险的概率大大增加。中国外汇降到3万亿外汇就被很多亲美大V嘲讽了,但整个印度只有3500亿外汇此外却有5000亿外债,其金融命脉已经被捏在了美国人的手中。到此,我们终于可以解释为什么莫迪要在中印边境挑事并死撑不退了。其实原因简单而又复杂:对外,莫迪意图通过充当美国围堵中国的棋子,来牵制中国发展的精力,占小便宜; 而对内,其则希望通过中印对峙事件来强化印度人'大印度'观念,增加自己在国内的威望,以为进一步统一国内铺平道路。这一时机无疑是精心设计的,或许他认为中国政府不会因为此事而动怒,但是,莫迪这次估计算错了。1962年,其实另一个有着让印度成为'有声有色大国'的印度总理尼赫鲁也采取过同样的冒险方式,但冒犯中国的结果是什么,历史已经告诉过印度了。其实,莫迪完全可以选择另一种方法,比如'和平崛起'来完成胸中的宏图伟业。但可惜,现在他已经选错模式了。有些错可以犯,有些错不能。既然已经走到了这一步,那么,莫迪玩家,请准备承受来自天庭的怒火!中印对峙几近两个月了,确切而言,是印度军人,在中国领土上,已经盘踞了近两个月了。按理说,它需要付出一笔高昂的保护费,因为

中印边界问题

中印边界问题 中国和印度都是亚洲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都有自己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两国人民有着二千多年的交往史。中印两国在近代史上都曾深受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侵略、压迫,为争取民族独立做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然而,由于帝国主义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使两国关系一度发生困难。因此,悬而未决的边界问题成为影响中印关系的关键。 一.历史背景 中国和印度的边界全长约2000公里,分为西、中、东三段(见“中印边界示意图”),西段是我国新疆和西藏同印度拉达克地区和喜马偕尔邦接壤部分,历来受中方管辖,有争议的地区约3.35万平方公里。这一地区是英帝国主义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为寻找一条侵入新疆腹地的途经而占领的,当时的英属印度地图都是未定界,1954年印度官方地图才第一次画成已定界,并将争议地区划入印度版图。目前,除巴里加斯1954年后被印军侵占外,全部在我国有效控制下。中段是我国西藏阿里地区同印度喜马偕尔邦和北方邦接壤部分,沿喜马拉雅山脊向南,到中、印、尼泊尔三国交界为止,有争议地区约2000平方公里。这一地区历属西藏地方政府管辖,除桑、葱莎早期被英印当局侵占,成为遗留问题外,其余地区都是1954年以后才被印度侵占的。现除乌热外,全部争议地区皆为印度控制。东段指从中国、不丹、印度三国交界点起向东至中国、缅甸、印度三国交界处的边界。印度在50年代初以武力强占了传统习惯边界线至喜马拉雅山脊之间这一地区,这块中国领土约有9万平方公里,面积接近于我国浙江省,是中印边界最大争议地区。中印边界全线在历史上从未正式划定过,但存在着一条由双方历来的行政管辖所及而形成的传统习惯线。英帝国主义统治印度晚期,由于英属印度当局对我国西藏和新疆地区进行阴谋活动,播下了边界争端的种子。 二.中印边界争端的发展过程 1.八十年代前中印边界争端发展 1951年2月初印度军队强占达旺,1953年前后逐渐控制到“麦克马洪线”,1954年成立“东北边境特区”,同年4月印度总理尼赫鲁访华与中国政府最高领导人讨论两国边界问题。其后在《中国华人民共和国与印度共和国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关系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中,首次出现了“五项原则”—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条文。后在6月中印、中缅总理的联合声明中,被推广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国际关系指导原则。 1960年4月中国总理周恩来访问印度。1962年10月22日中印双方再发生大规模边境冲突,随后中印两国领导人之间的对话中断达26年之久,直到1988年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访华,才结束了自1954年尼赫鲁访华以来34年间印度最高领导人同我国交往的空白。 1976中印恢复两国大使级外交关系,我国提出“向前看”。从1962年到1976年中印关系一直比较紧张,两国大使级外交关系中断达14年之久。1979年印度外交部长瓦杰帕伊访华时,我国又向他提出积极建议。 1981年6月黄华回访印度,就边界问题交换意见。1981年12月10日至14日中印双方在北京举行了会晤,中方代表团长是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黄华,印度代表团长为贡萨尔维斯,进行了关于边界问题的谈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