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剂和石油磺酸盐

表面活性剂和石油磺酸盐
表面活性剂和石油磺酸盐

一种阴离子非离子复合表面活性剂和石油磺酸盐的影响,用在生力孤东油田聚合物驱,东中国表面活性剂,对孤东原油模型油和合成的地层水的界面性质的界面张力测量的研究,

界面粘弹性和Zeta电位。的表面活性剂对孤东油中的水稳定性的影响(W / O)和水包油型(O / W)的水从的o / w乳液的水相的W / O乳液分别与剩余油的分离进行了乳液。结果表明,两种表面活性剂,即阴离子和非离子复合表面活性剂和石油磺酸盐,均能降低界面张力的油相、水相、增加油滴分散在O / W型乳液的表面电位,可以提高稳定的W / O和O / W型原油乳状液。与石油磺酸盐阴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相比,复合材料的界面活性,更能提高油和水之间的界面膜的强度,从而提高的W / O和O / W型乳状液的稳定性更有效

表面活性剂驱油聚合物(SP)是近年来提高生力孤东油田采收率的一种有效技术在中后期。该技术使用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作为聚合物。溶解的聚合物可以增加驱替液的粘度,降低水的流度比油,提高波及效率。表面活性剂可降低

油和水的界面张力,提高清洗效率。因此,SP驱可以大大提高原油采收率。在水库溶解的二价阳离子,如Ca2 +和Mg2 +,可以沉淀HPAM和石油磺酸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分子,然后降低驱油效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石油磺酸盐

作为主要的表面活性剂,和一种阴离子非离子复合表面活性剂作为助孤东油田。作为一个结果,它可以减少二价阳离子引起的降水量和用石油磺酸盐的协同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所以SP驱油效率可达到很高

驱能够大大提高原油采收率,但这种技术面临着新的问题。生产流体形成稳定的W / O和O / W型乳状液,而原油与水的分离是很困难的(Kang等人,1997;夏等人,2008;张等人,2007;张等人,1998)。稳定性

原油乳状液是油和水之间的界面性质密切相关(dicharry等人,2006;约瑟夫和般,1996;莫兰等人,2006;王等人,2008;徐等人,2007年)。的聚合物驱在孤东油田对原油稳定性的影响油乳剂的报道(宗,2008)。为了研究表面活性剂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界面张力,界面剪切粘度和Zeta粗模型油和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和水溶液之间的电位,稳定性确定了原油乳状液

2.实验

2.1料材和样品的制备

原油模拟油含有10%孤东原油在纯化的喷气燃料。孤东原油粘度45.0mpa·S(70°C),和它的密度是0.9218克/立方厘米(55°C)。喷气燃料经硅胶吸附48小时前

作为分散介质的新型油。阴离子-非离子混合表面活性剂(以下简称表面活性剂)含有58%的活性成分(CaO,2008),和石油磺酸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即,PS)与50%的活性物质含量,

实验中使用的都是孤东油田,东中国,。在实验中使用的水相合成的地层水(表1)。

孤东油田地层水的人工合成成分表1

2.2界面特性的测量

采用旋转超低界面张力仪测量得到的模型油和合成的地层水与不同浓度的表面活性剂之间的界面张力(模型500,德克萨斯大学,

美国)在30°C,和它们之间的界面张力较低(<1锰·M-1)。由Wilhelmy界面张力仪测定了新型油和合成的地层水与不同浓度的PS之间的界面张力(dca-21,DataPhysics,德国)在30°C.

界面剪切黏度是使用SVR·S界面粘弹性计测量(协和化学有限公司,日本)在30°C Zeta 电位的油滴分散在O / W型乳状液是由Zetasizer Nano ZS测量(马尔文仪器有限公司。英国)在30°C.一个15兆瓦的氦氖激光器

(在真空λ= 659 nm波长)作为入射光束。在水模型油,通过混合模型油和合成的地层水的制备即O / W型乳液(O / W比,1:100,V/V)。乳化是由一个高速乳化剂在6000转旋转5分钟了

较低的液体的乳液,在24 h后,成O / W型乳状液。

2.3乳液稳定性的测量

2.3.1W / O乳液

油中的模型的水,通过搅拌脱水孤东原油和合成地层水中含有不同浓度的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即W / O乳液(O / W比,1:1,w / w的)在一个50毫升烧杯。乳化进行高速乳化剂旋转120秒,在24000转。所形成的乳液是存储在一个塞在50oC。W / O乳液的稳定性是由水的体积与乳液在不同的时间测量目测混合筒。分离出的水的体积比增加乳液中定义为水的乳状液分离。

2.3.2o / w乳液

通过混合脱水孤东原油和合成地层水中含有不同浓度的表面活性剂制备了新型O/W乳液(O / W比:99.8,0.2,W / W)。乳化是利用高速旋转的乳化剂为120在6000转进行。一些形成的O / W型乳状液被放置在一个100毫升的刻度试管和站30分钟,在50oC.然后下液体的乳液25毫升取出,放入分液漏斗,和一些稀盐酸(制用去离子水/ 1:1的浓HCl比,V/V)被添加到调节体系的pH值2,然后加入15毫升石油醚提取油漏斗。提取的操作进行了三次。提取液置于50 ml测量FL问用石油醚稀释到50毫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285 nm的波长在50oC.测定提取液的稀释油的含量

3结果与讨论

3.1界面张力

该模型的油和表面活性剂之间的界面张力的变化,和PS合成形成的水溶液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示于图1(a)和图1(b)。很明显,界面张力的降低

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表明表面活性剂都界面活性,能够吸收模型油和水相之间的界面,

降低界面张力。图1的曲线(a)和(b)显示的界面张力的降低

该模型综合形成的油和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之间的较大,低于2×10-2mn·M-1的界面张力,表明表面活性剂的一个更为界面活性。

图1改变界面张力模型的油和表面活性剂之间的(一),和PS合成形成水溶液(B),随着时间的推移(油相:模型油;水相:表面活性剂或PS合成形成水溶液;30oC)

3.2界面剪切粘度

图2显示了剪切模型之间的油和水相的粘度与剪切速率的界面的变化。图2系统的水相(一)为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形成水溶液。该系统的粘度随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的界面剪切。用不同浓度的表面活性剂在高剪切速率降低了系统之间的界面剪切粘度的差异。的表面活性剂分子在界面的吸附

该模型油代替原油界面活性组分之间的水相(崔和罗,2009;丁等人,1998年;1998;夏等人,2005;徐等人,2007b)。表面活性剂分子之间的静电斥力,其中非离子的部分是不带电的,小的。表面活性剂分子能够安排密切的接口,如CaO的结果(曹,2008)。高表面活性剂浓度,紧密的安排。表面活性剂在界面处的分子能增强模型的油和水相之间的界面膜的强度紧密排列,因此增加的界面剪切粘度

图2系统的水相(B)是PS合成形成水溶液。的界面剪切粘度的系统与PS的浓度的增加而降低。PS分子负离子在水相中。阴图PS的分子之间的静电斥力是大的,和在界面上的PS 分子排列松散。在界面的PS分子的松散的安排可以降低模型油和水相之间的界面膜的强度,因此,界面剪切粘度下降。

3.3,Zeta电位

图3显示了Zeta电位对原油模拟油滴分散与表面活性剂浓度的o / w乳液的变化。在表面活性剂或PS的加入,油滴的表面是负的原油的界面活性成分引起的。随着PS浓度在油滴的zeta电位绝对值增加。PS是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是负的溶于水时。随着PS含量,吸收量也

增强,从而导致增加的油滴上的负电荷的数量,因此在油滴的zeta电位绝对值增加。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对油滴的zeta电位的绝对值也增加。尽管弱

电离,表面活性剂的一个更为界面活性,显著降低油和水之间的界面张力,使油滴分散在水相中的小。在电场中的油滴的速度加快,因此对油滴的zeta电位绝对值增加。

3.4乳液稳定性

3.4.1 W / O乳液

W / O乳液的原油和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形成水溶液的稳定性是在图4所示。随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水的量减少bothsurfactant分离的乳液和石油磺酸盐。结果表明,两种表面活性剂均能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W / O乳液。由于表面活性剂是更比石油磺酸盐界面活性,使低于2×10-2锰·M-1的界面张力,它能够提高油相和水相之间的界面膜的强度,因此,W / O乳液的原油和表面活性剂合成形成水溶液相比,原油和石油磺酸盐的合成形成的水溶液较稳定

3.4.2 o / w乳液

图5显示了原油和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合成形成的O / W型乳状液的稳定性。的O / W乳状液的油含量随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表明这两种表面活性剂能够提高O / W的稳定性

乳液。表面活性剂和石油磺酸盐均能降低界面张力和在O / W型乳状液是一种高负电位使油滴表面,提高了O / W型乳状液的稳定性。由于表面活性剂的一个更为界面活性比石油磺酸盐和能够增加油相和水相之间的界面膜的强度,所以表面活性剂a-formed o / w乳液更稳定。

4结论

(1)阴离子非离子复合表面活性剂可降低孤东原油和地层水之间的界面张力大大,提高界面剪切黏度和界面薄膜的强度,与增加的油滴分散O/W乳液表面负电位,因此可以稳定的W / O和O/W乳液。

(2)石油磺酸盐能减少孤东原油和地层水和增加油滴分散O/W乳液表面负电位之间的界面张力,从而可以使W / O和O / W型乳状液稳定。

(3)与石油磺酸盐阴离子-非离子混合表面活性剂相比,更是界面活性,可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低于10-2锰·M-1,提高油和水之间的界面膜的强度,从而提高稳定性

的W / O和O / W型乳状液更。

表面活性剂常见种类分类

1.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伯仲叔胺盐,季铵盐(杀菌剂)最常用 咪唑啉(缓蚀剂) 有的用于乳化剂,绝大多数为含氮原子的阳离子,少数为含硫或磷原子的阳离子。 一般基质的表面带有负离子,当带正电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基质接触时就会与其表面的污物结合,而不去溶解污物所以一般不做洗涤剂。 2.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分为羧酸盐(皮肤清洁剂)、硫酸酯盐、磺酸盐和磷酸酯盐,。去污、发泡、分散、乳化、润湿等特性。广泛用作洗涤剂、起泡剂、润湿剂、乳化剂和分散剂。 ①肥皂,水溶液的pH在~ ②烷基苯磺酸钠(LAS直 ABS支),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中最重要的一种品种,烷基苯磺酸盐不是纯化合物合成洗涤剂的主要活性成分。 ABS支,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是最常见的产品。 烷基磺酸盐(AS和SAS),琥珀酸酯磺酸盐(渗透剂OT), JFC,脂肪酸甲酯磺酸盐(MES) ③硫酸酯盐。它与磺酸盐结构的区别在于硫酸酯盐中的硫原子不与烃基中的碳原子直接相连。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酯盐(AES) ,是非离子—阴离子型两性混合表面活性剂,一般也将它归在阴离子型硫酸酯盐表面活性剂中。 3.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中不发生电离,是以羟基(一OH)或醚键(R—O—R′)为亲水基的两亲结构分子,由于羟基和醚键的亲水性弱,因此分子中必须含有多个这样的基团—才表现出一定的亲水性,这与只有一个亲水基就能发挥亲水性的阴离子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是大不相同的。在水中和有机溶剂中都有较好的溶解性,在溶液中稳定性高,不易受强电解质无机盐和酸、碱的影响。 (1)聚氧乙烯型 ①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PEO) 包括OP系列和TX系列产品。 OP—10属于壬基酚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TX—10 属于辛基酚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 ②高碳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 平平加O (2)多元醇型 ①失水山梨醇酯,单酯的商品代号叫Span(司盘) ,若把司盘类多元醇表面活性剂再用环氧乙烷作用就得到相应的吐温(Tween) ②烷基醇酰胺型尼纳尔(Ninol), 6501、6502椰子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6501结构式C 11H 23 CON(CH 2 CH 2 OH) 2 4.主要是甜菜碱型、氨基酸型和咪唑啉型。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 的生产技术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 化工系 班级:精化1022 姓名:苏仕阳 学号:2010274218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的生产技术 产品简介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是一类应用非常广泛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外观为白色或微黄色粉末,具有去污、湿润、发泡、乳化、分散、凝聚、脱脂脱墨等性能,可直接用于配制民用或工业用洗涤用品,已成为合成洗涤剂活性物的主要产品。 分子式:C12H25C6H4SO3Na 分子量:348.48 结构式: 理化指标 (1)化学性质:具有去污、乳化和优异的发泡力,具有微毒(LD502000mg/kg),溶于水成半透明溶液,对碱、稀酸、硬水均较稳定,在25℃时水溶液的临界胶团浓度是1.2~1.6×10-3mol /L (2)生物性质:生物降解度>90% (3)质量指标:活性物含量≥35% 无机盐≤7%,pH值 7~8 用途:用作乳化剂、灭火剂、发泡剂及纺织助剂,也用作牙膏和膏状、粉状、洗发香波的发泡剂。 二、烷基苯的生产

在烷基化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丙烯齐聚法、石蜡裂解法(乙烯齐格勒聚合法)、脱氢法 1.丙烯齐聚法 1.1生产原理 4CH3CH=CH2 CH3(CH2)8CH=CH2 CH3(CH2)8CH=CH2+ C12H25 1.2生产原料:丙烯、苯、无水三氯化铝 1.3优点:热稳定好,去污力强,价格便宜 缺点:不易生物降解,造成环境公害 2、石蜡裂解法(乙烯齐格勒聚合法) 2.1生产原理 石蜡裂解是在高温条件下使石蜡分子中的C-C键断裂,从而制得低沸点烃类的热反应,分离得到十二烯烃,再与苯烷化得到十二烷基苯。 2.2生产原料:石蜡、苯、无水三氯化铝 2.3优点:工序较短,产品性能良好 缺点:过程错综复杂,副反应多(包括迭合、缩合、脱氢、异构化、环化和芳构化) 3.煤油原料路线 3.1氯化法 1、生产原理 CH3(CH2)8CH3+Cl2 CH3(CH2)8CH2Cl+HCl

单-双烷基二苯醚双磺酸钠的性能研究

印染助剂TEXTILE AUXILIARIES Vol.35No.8Aug.2018 第35卷第8期2018年8月白龙,刘晓臣,焦提留,霍月青,牛金平 (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山西太原030001) 摘要:双烷基二苯醚双磺酸盐是一种性能优异的双子表面活性剂, 被广泛应用于日化、材料、印染等领域。为了进一步研究磺酸盐类表面活性剂结构与性能的关系,测定了单/双烷基二苯醚双磺酸钠(C 12-MADS/C 12-DADS )的胶束化热力学、润湿、泡沫和乳化性能,并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C 12-LAS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的临界胶束浓度(cmc ):C 12-DADS (1.49×10-4~1.63×10-4mol/L )

磺酸盐类表面活性剂

磺酸盐类表面活性剂简述 表面活性剂,凡加入少量而能显著降低液体表面张力的物质,统称为表面活性剂。它们的表面活性是对某特定的液体而言的,在通常情况下则指水。无论何种表面活性剂,其分子结构均由两部分构成。分子的一端为非极亲油的疏水基,有时也称为亲油基;分子的另一端为极性亲水的亲水基(如—OH、—COOH、—NH2、—SO3H等),有时也称为疏油基或形象地称为亲水头。两类结构与性能截然相反的分子碎片或基团分处于同一分子的两端并以化学键相连接,形成了一种不对称的、极性的结构,因而赋予了该类特殊分子既亲水、又亲油,便又不是整体亲水或亲油的特性。表面活性剂的这种特有结构通常称之为“双亲结构”.表面活性剂分子因而也常被称作“双亲分子”。由于其特具的结构特点,因此给这类物质带来许多特性, 如乳化、分散、润湿、渗透、去污、起泡、消泡、防水、抗静电、柔软、杀菌等。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方法很多,根据其分子构成的离子性分成离子型、非离子型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特别是磺酸盐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在所有表面活性剂中较为重要。本文以常用的磺化剂为线索, 叙述了磺酸盐类表面活性剂制备方法、产品的主要性质和在各行各业中的主要用途。 一.磺酸盐类活性剂的合成及其主要用途 1 石油磺酸盐和烷基苯基磺酸盐 这两种传统的磺酸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质有大量的文献进行了报道。石油磺酸盐是由富芳烃原油或馏分磺化得到的产物, 烷基苯基磺酸盐包括烷基磺酸盐、烷基苯基磺酸盐、重烷基苯基磺酸盐等。在磺酸盐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中, 以石油磺酸盐型最为普遍。石油磺酸盐作为化学采油用剂具有表面活性高、原料易得、生产工艺简单、成本较低、配伍性好等特点, 受到普遍关注, 进入了先导性实验。烷基碳数为C14 ~ C16的重烷基苯磺酸盐可与我国大多数油田的原油形成超低界面张力体系, 因而成为重要的驱油用表面活性剂。 2 链烃磺酸盐 2. 1 A-烯烃磺酸盐(AOS) 它的主要成分是: 烯烃磺酸盐和羟基磺酸盐。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 A-烯烃磺酸盐就已经通过烯烃的SO3 磺化反应而工业化了, 产物组成为: RCH CH CH 2 SO3Na , 约60%; RCHOHCH 2CH2 SO3N a, 约30%; 二磺酸盐, 约10%。AOS与钙镁离子生成的盐仍然是一种较好的表面活性剂, AOS具有抗盐性好、油/水界面张力低、良好的起泡力和泡沫稳定性等特点, 其生物降解性比烷基苯磺酸盐好, 与烷基硫酸盐( AS)接近, 因而对人体和环境温和, 尤其适用于配制重垢低磷或无磷洗衣粉。此外, 又由于AOS 热稳定性好、乳化能力强, 在工业清洗、石油开采及输送等领域具有相当可观的应用前景。 2. 2 链烃磺酸盐 以石蜡为原料磺化得到的磺酸盐通常是单磺酸、二磺酸或多磺酸的混合物。Buschmann 等用1, 2-二醇或烷基内酯,实验室合成了十二烷双磺酸盐。且实验表明,以石蜡烃为原料磺化产物中单磺酸盐的活性最高。 3 脂肪酸( 酯)磺酸盐 3. 1 磺基琥珀酸酯 磺基琥珀酸酯盐按酯基个数可分为两大类: 单酯盐和双酯盐。磺基琥珀酸酯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所用原料主要为顺丁烯二酸酐、脂肪酸及亚硫酸盐等。合成工艺比较成熟:( 1)顺酐与羟基(或胺基)化合物酯化( 缩合); ( 2)酯(或胺) 与亚硫酸盐或亚硫酸氢盐加成( 磺化) 。单酯类表面活性剂对皮肤比较温和, 因而其衍生类的磺基琥珀酸( 酰胺)活性剂在日用化学品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双酯盐产品因具有较低的表面张力( 其水溶液表面张力可达27~ 35 mN /m ), 并以其优良的渗透和润湿分散性作为渗透剂、分散剂、抗静电剂而广泛应用于农业、皮革、纺织、化妆品、金属去垢、合成树脂、洗涤等方面。 3. 2 脂肪酸羟基乙烷磺酸盐 近年来研究的椰油基羟基乙烷磺酸盐是一种温和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结构像两性表面活性剂,Frosch等研究表明, 该表面活性剂具有优良的起泡、乳化、洗涤和分散性能, 不伤皮肤、眼睛。由于其pH 稍显酸性, 它比肥

烷基苯磺酸盐理化性质与质量指标

烷基苯磺酸盐理化性质与质量指标 1.1 烷基苯磺酸盐的基本概况 烷基苯磺酸盐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中最重要的一种品种,也是中国合成洗涤剂的主要活性成分。烷基苯磺酸盐在硬水中不与钙、镁离子形成沉淀,既耐酸又耐碱,有良好的去污力、渗透力、润湿力和起泡力。烷基苯磺酸盐泡沫稳定性以及化学稳定性好、而且原料来源充足、生产成本低,在民用和工业用清洗剂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烷基苯磺酸盐有钠盐、钙盐、铵盐。现在大多数洗涤剂中的表面活性剂主要成分是烷基苯磺酸(钠)盐,基本碳原子数为12左右。在其他应用中也常用钙盐和胺盐。烷基苯磺酸盐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肥皂的缺点,在硬水中一般不致生成皂垢,能耐酸、碱。国内外市场工业上用的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主要是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盐。 烷基苯磺酸盐按烷基的结构可将其分为支链烷基苯磺酸盐和直链烷基苯磺酸盐。支链的为硬性型,直链的为软性型,一般将硬性型的称为硬性ABS,或称ABS;软性型的称为软性LAS,或称LAS。 ABS和LAS在去污方面几乎没有什么不同,但前者生物降解性明显低于后者。 烷基苯磺酸盐其疏水基为烷基苯基,亲水基为磺酸基。其早期产品为四聚丙烯苯磺酸钠(ABS),曲于烷基部分带有支链,所以生物降解性差,1966年发明了属于直链烷基磺酸钠(简称LAS)型只含一个支链故易降解的新品种。随后各国相继改为生产以正构烷烃为原料的直链烷基苯磺酸钠(LAS)。本报告主要阐述直链烷基苯磺酸盐(LAS)。 直链烷基苯磺酸(钠)盐(LAS)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中最重要的一个品种,一直被称为主表面活性剂,这是因为它长期以来一直是最廉价易得、多功能的表面活性剂。LAS去污力强,泡沫力和泡沫稳定性好,其在酸性、碱性和某些氧化物(如次氯酸钠、过氧化物等)溶液中稳定性好,所以它适用于几乎所有类型洗涤剂。 烷基苯磺酸盐主要用于洗衣粉和各类洗涤剂,混凝土外加剂,印染等。在洗涤剂中使用的量最大,由于采用了大规模自动化生产,价格低廉。

表面活性剂分类

A、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一、醚类非离子助剂 1、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类 1)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2)辛基酚聚氧乙烯醚 乳化剂OP系列、磷辛10号(仲辛基酚聚氧乙烯醚) 3)双、三丁基酚聚氧乙烯醚(C4H9)-O-(EO)nH 4)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乳化剂11号(旅顺化工厂) 5)苯乙基酚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乳化剂12号(旅顺化工厂) 2、苄基酚聚氧乙烯醚 1)二、三苄基酚聚氧乙烯醚乳化剂BP、梧乳BP, 浊点65-70℃ 2)二苄基联苯酚聚氧乙烯醚农乳300号 3)苄基二甲基酚聚氧乙烯醚农乳400号 4)二苄基异丙苯基酚(又称二苄基复酚)聚氧乙烯醚乳化剂BC 浊点69-71℃ 5)二苄基联苯酚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宁乳31号浊点76-84℃ 3、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 1)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 农乳600号与500号复配环氧乙烷数20-27 浊点83-92 对有机磷乳化性最好,有两种类型: a、三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常用有三种规格 、双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 2)苯乙基异丙苯基酚聚氧乙烯醚农乳600-2号

二苯乙基复酚聚氧乙烯醚 乳化剂BS,与500号复配对有机磷农药乳化性很好 4)二苯乙基联苯酚聚氧乙烯醚 5)苯乙基萘酚聚氧乙烯醚 4、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及其类似产品 1)月桂醇聚氧乙烯醚,目前以椰子油醇(主要成分为C12醇)为主要原料生产,渗透剂JFC浊点40-50℃渗透剂EA 2)异辛基聚氧乙烯醚IgepalCA 3)十八烷醇基聚氧乙烯醚平平加系列农乳200号 4)异十三醇聚氧乙烯醚赫斯特GenapolX系列日本触媒化学Softanol系列 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5、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及其类似产品 1)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 EPE型农乳1601 宁乳33号用于复配1656L/1656H,PEP型农乳1602 宁乳34号用于复配宁乳0211/0212 2)苯乙基苯丙基酚聚氧乙烯醚农乳1601-Ⅱ浊点79-80℃、1602-Ⅱ浊点℃ 3)苯乙基联苯酚聚氧乙烯醚6、脂肪胺聚氧乙烯醚 1)脂肪胺(又称烷基胺)聚氧乙烯醚

十二烷基苯磺酸安全使用说明书MSDS

十二烷基苯磺酸安全使用说明书MSDS 说明书目录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第十五部分其他信息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十二烷基苯磺酸

化学品英文名称:LINEAR ALKYL BENZENE SULFONIC ACID 目录代码:SLD4201 分子式:C18H30O3S 分子量:326.49 CAS号:27176-87-0 EINECS号:248-289-4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本品是有机弱酸,溶于水,用水稀释放热。 十二烷基苯磺酸是无色的液体。 密度:1.2 熔点:10°C 沸点:315°C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如果吞食有害,导致严重的烧伤。潜在健康影响 眼睛:造成眼烧伤。 皮肤:导致皮肤烧伤,可通过皮肤吸收。食入:如果吞食有害.原因消化道烧伤。吸入:如果吸入可烧伤呼吸道。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眼睛:脱去并隔离被污染的衣服和鞋。用肥皂和清水清洗皮肤。注意患者保暖并且保持安静。确保医务人员了解该物质相关的个体防护知识,注意自身防护。 皮肤:立即寻求医疗援助并冲洗皮肤及衣物附着物,用大量的水至少15分钟,去除。食入:不要催吐。立即寻求医疗援助。吸入:立

即寻求医疗援助。除去皮肤及衣物附着物和立即转移到通风的地方。如果呼吸困难,给输氧。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灭火介质:用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一般信息: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设备。溢出/泄漏:用惰性物质吸收溢出容器之液体(如蛭石,沙或土),不要让该化学品进入扩散。小溢出:稀释与水和拖把,或吸收用惰性干物质并放在一个合适的废物处置的容器。 大型溢出:腐蚀性液体。如果没有阻止泄漏的风险。吸收和干旱的大地、沙子或其他不燃材料。不要让水在容器。不要触摸溢出的材料。利用水喷淋窗帘转移蒸汽漂移。防止进入下水道,地下室或狭窄的地方;堤如果需要。消除所有的点火的来源。寻求协助处理。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处理:不要吸入粉尘,蒸汽,薄雾或气体。不要直接接触眼睛,皮肤或衣服。不要摄入或吸入。 存储:储存在阴凉,干燥的地方。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提供排气通风或其他工程控制,以保持空气浓度低于各自的蒸气门槛限制的价值。确保无稽之谈和安全淋浴也近端站的

表面活性剂

1.表面活性剂定义:在加入量很少时即能明显降低溶剂表面张力,改变物系的界面状态, 能够产生润湿,乳化,起泡,增溶及分散等一系列作用,从而达到实际应用的要求的一类物质。 2.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按离子类型:1.阴离子表面活性剂2.阳离子表面活性剂3.两性表面活性剂 按亲水基结构:1.羧酸盐类2.磺酸盐类3.硫酸酯盐类4.磷酸酯眼泪5.胺盐类 6.季铵盐 7.鎓盐类 8.多羟基型 9.聚氧乙烯型 3.表面活性,表面活性物质,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使溶剂表面张力降低的性质 表面活性物质:具有表面活性的物质 表面活性剂:一类表面活性物质,其在浓度极低时能明显降低溶液表面张力的物质 4.表面活性如何表征: 溶质在表面发生吸附,使溶液表面张力降低 5.表面活性剂的两大性质:1.降低表面张力2.形成胶束 6.什么是临界胶束浓度及其测定方法: 临界胶束浓度:开始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 测定方法:1.表面张力法2.电导法3.增溶作用法4.染料法5.光散射法 7.什么是表面活性剂的HLB值,有什么意义 HLB值:亲水亲油平衡值 意义:HLB值越大,亲水性越强;HLB只越小,亲油性越强 8.影响表面活性剂性能的结构因素包括哪些方面?表面活性剂分子形态,分子量和其润湿去活能力的关系? 因素包括:亲水基;疏水基;分子形态;分子大小。 分子形态的影响:1.亲水基位于分子中间时,润湿性能比位于分子末端强,亲水基在末 端的去活力强;2.亲油基团中带分子结构的具有较好的润湿和渗透 性能,但去活力较小 分子大小的影响:分子量大的洗涤,分散,乳化性能好;分子量少的润湿,渗透作用 好。 9.表面张力的定义:作用在表面单位长度边缘上的力。 10.表面张力的测定方法:滴重法;毛细管上升法;环法;吊片法;最大气泡法;滴外形法。 11.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征:由一部分疏水基团和一部分亲水基团构成,这两部分处于表面 活性剂分子两端形成不对称的结构,疏水基团由疏水亲油的非极性碳氢链构成,亲水基团由亲水疏油的极性基团构成。 12.胶束的结构:主要由内核和外壳组成,内核由疏水的碳氢链构成,外壳由表面活性剂的 极性基团构成,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外壳的外侧还有扩散双电层。 13.Krafft点和浊点: Krafft点:在溶液温度较低时,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一般较小,当加热到一定温度时,表面活性剂溶解度会突然增加,这一温度被称为Krafft点。 浊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常随温度上升而降低,一定浓度的表面活性剂溶液加热到某一温度对表面活性剂突然析出而出现浑浊,经放置或离心分离可得两个液相,这一温度被称为浊点。 14.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混合表面活性剂的HLB值的计算 非离子型:HLB=亲水基的亲水性/ 亲油基的亲油性 混合表面活性剂:HLB混=∑(HLB i*q i)q i-------i组分的质量分数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地实用工艺流程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生产工艺 第一节概述 一、产品概述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是目前主要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也是合成洗涤剂活性物的主要成分。具有强力去污、湿润、发泡、乳化、渗透、分散等功能。广泛用于日化、造纸、油田、油、水泥外加剂、防水建材、农药、塑料、金属清洗、香波、泡沫浴、纺织工业的清洗剂、染色助剂和电镀工业的脱脂剂等。 二、产品规格 1.分子式:C12H25C6H4SO3Na 2. 其疏水基为十二烷基苯基,亲水基为磺酸基。其十二烷基的支链较直链去污力强,而支链比直链溶解度好。带有支链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难于生物降解,直链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可生物降解。 3.分子量:348 4.规格:根据用户需要将十二烷基苯磺酸中合成浓度不同的钠盐溶液(总固形物≤55%),中和产物中除活性物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外,还有无机盐(如芒硝等)、不皂化物(如石蜡烃、高级烷基苯、砜等)以及大量的水。而实际中,用户为了适应不同配方的需要,往往更喜欢直接购买十二烷基苯磺酸,再根据产品的特点和工艺的不同作进一步应用。 三、原料路线和生产方法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生产路线如图1。 (1)丙烯齐聚法:丙烯齐聚得到四聚丙烯,再与苯烷基化,然后磺化、中和而得到高度支链化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TPS)。 TPS不易生物降解,造成环境公害,60年代已被正构烷基苯所取代,现只有少量生产作农药乳化剂用。 (2)石蜡裂解法。 (3)乙烯齐格勒聚合法:由路线(2)和路线(3)先制得α-烯烃,由α-烯烃作为烷基化试剂与苯反应 得到烷基苯。这样 生产的烷基苯多为 2-烷基苯,作洗涤剂 时性能不理想。 (4)煤油原料路 线:该路线应用最 多,原料成本低, 图1

烷基苯磺酸钠的生产工艺

烷基苯磺酸钠的生产 1、画出整个工艺流程图。 加氢分离脱氢分离烷基化分离 煤油→精制煤油→直链烷烃→混合物→烯烃→烷基苯合物→烷基苯→烷基苯磺酸混合物→直链烷基苯磺酸→直链烷基苯磺酸钠 SO3磺化分离 NaOH中和 2、加氢的目的、原理及对原料的要求 ①加氢的目的:通过对煤油的选择性加氢,除去直馏煤油中的硫、氮、氧以及其它化合物等杂质,原因:因为这些杂质会使分子筛脱蜡 装置中的吸附剂(分子筛)受到污染,降低使用寿命,也使烯烃饱和, 改善油品的性质。 加氢原理: a、烯烃的饱和反应 反应时,烯烃加氢催化成烷烃,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包括色泽稳定性)。b.脱硫 R,R′为烷基。 脱硫后,发生烷链断裂,生成低碳烃和H2S,使油品中残硫量小 于1 ppm,改善产品气味,减少对设备的腐蚀和对吸附剂(分子筛)的 污染。 c.脱氮

脱氮后生成NH3,使油品中残氮量降至1 gpm以下,可改善产品的气味和色泽稳定性,减少对设备的腐蚀和对脱氢催化剂、吸附剂的污染。 d.除氧 除氧的目的是,防止油品在高温下生成胶状物质。 e.除金属除去油品中的砷、镍、钒等化合物。 f.除氯化物 直馏煤油中含氯量一般很低,危害不大,如果原料中含氯量很高,为防止HCL腐蚀,应选用耐腐蚀性能高的材料制作设备。 g.炔烃和二烯烃的饱和原料中它们的含量很少。 对原料的要求 a.直馏煤油

b.氢气联台装置中的氢气是循环使用的(除开工时由界外提供外),不足部分由界外补充。 补充氢气的组分应为: 3.画出加氢工艺流程图

4.加氢后的产品的组成 ①主产品——加氢精制煤油作分子筛蜡装置的原料,其主要性质如下:

双子表面活性剂

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进展 摘要:双子表面活性剂是一类新型的双亲水基、双疏水基两亲表面活性剂,按照其结构特点,双子表面活性剂可分为阳离子、阴离子、非离子以及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本文介绍了双子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和合成现状。 关键词:双子表面活性剂,研究进展,合成现状 双子表面活性剂是一族性能优异的表面活性剂,其分子是由两个普通单链单头基表面活性剂分子在头基处通过联接基团以化学键连接而成。双子表面活性剂特殊的结构决定它比传统表面活性剂具有更优良的性能。它具有两个亲水基和疏水基,通过联接基团将两部分连接,联接基团有化学键作用,降低了两极性间的静电排斥力及其水化层间的作用力,使得双子表面活性剂具有低CMC特性。与单烷烃链和单离子头基组成的普通表面活性剂相比,双子表面活性剂具有如下特征性质:(1)易吸附在气/液表面,有效地降低水的表面张力;(2)易聚集生成胶团,有更低的临界胶束浓度;(3)具有很低的Kraff点;(4)与普通表面活性剂间的复配能产生更大的协同效应;(5)具有良好的钙皂分散性能;(6)优良的润湿性能。目前,双子表面活性剂已经受到世界各国科学家的青睐,并掀起了一股新的研究热潮。本文综述了当前各类双子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和合成现状。 1阳离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阳离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由于其特殊结构而呈现出独特的性能, 如抗静电性、杀菌性、柔软性、防腐性等,是其它类型的表面活性剂所无法替代的。国内外对阳离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研究一直比较活跃。大部分阳离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的结构中含有2个亲水基和2个疏水链,且极性基团和疏水链都是相同的,但也看到一些含有特殊官能团表面活性剂的文献 报道。 1.1多烷基多季铵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常用表面活性剂

6501 用椰子油为原料,经精炼后直接或间接与二乙醇胺反应合成,就是高品质得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一、 英文名:Coconut diethanolamide 二、 化学名:椰油酸二乙醇酰胺6501 三、 化学结构式:RC0N(CH2CH20H)2 四、 产品特性: 具有显著得增稠、增泡、稳泡性能; 具有显著得乳化、去污能力; 同其它表面活性剂有良好得复配性与协同效应; 具有抗静电、防锈、防腐蚀等性能; 特别适于配制透明产品; 就是性能价格比很高得品种之一。 型 外 游离脂肪酸(幻 W0、5 W0、5 W0、5 游 离 胺(mgkoH/g) W30、0 W80、0 W30、0 色 泽(APHA) W250 W250 W300 PH 值(lOg/LIO%乙醇)9、0-11, 0 9、0-11. 0 9、0-11. 0 六、用途与用量: 1、 用途:添加于香波、沐浴球、洗洁精、洗衣液、洗手液等产品中作 增泡剂、稳泡剂、增稠剂,乳化去油去污剂。 2、 推荐用量:2—6% 本品属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没有浊点。性状为淡黄色至琥珀色粘稠液 体,易溶于水、具有良好得发泡、稳泡、渗透去污、抗硬水等功能。属非 离子表面活性剂,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呈酸性时与之配伍增稠效果特别明 显,能与多种表面活性剂配伍。能加强清洁效果、可用作添加剂、泡沫安 定剂、助泡剂、主要用于香波及液体洗涤剂得制造。在水中形成一种不透 明得雾状溶液,在一定得搅拌下能完全透明,在一定浓度下可完全溶解于不 同种类得表面活性剂中,在低碳与高碳中也可完全溶解。 TX-10/NP-10 别名:NP-10, TX-10,NPE-10 英文名称:Po 丨 yoxyethy I ene (10) nony I pheny I ether 2 、 3 、 4、 五、 技术指标 号1 : 1 1 :仁5特级不含甘油型 观 常温下(25°C)为淡黄色透明液体 味无异味

浅谈驱油用石油磺酸盐应用现状及发展

浅谈驱油用石油磺酸盐应用现状及发展 吕爽(大庆炼化公司黑龙江省大庆市163711) 摘要:石油磺酸盐是目前最常用的三次采油用表面活性剂。根据国内外文献中石油磺酸盐的试验和应用实例,综述了石油磺酸盐国内外矿场的试验情况分析了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今后发展的方向,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石油磺酸盐;三次采油;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 一、引言 随着油田的深度开采,处于高含水开采阶段的区块,其经济、技术指标都逐渐下降,开发经济有效的强化采油配方,削减采油成本意义重大。三次采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主要分为热采和化学驱,其中化学驱里的复合驱是目前最具商业前景的采油方式之一。在复合驱油法中,表面活性剂的用量较低,因此寻找廉价易得,活性佳的产品是重中之重。近年来受芳烃来源的限制和烷基芳烃生产工艺复杂的限制,人们开发了原料来源相对较宽的原油馏分油制备驱油用石油磺酸盐的探索研究,其产品类型包括:烷基磺酸盐、烷基芳基磺酸盐、重烷基苯磺酸盐、环烷基磺酸盐、聚氧乙烯醚磺酸盐等不同结构的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三元复合驱中目前常用的表面活性剂有三种:石油磺酸盐、人工合成磺酸盐和乙氧基磺酸盐。其中,石油磺酸盐是以石油为原料,与氧化性含硫化合物反应生成的产物,作为一种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其界面活性强,与各类型原油配伍性能佳,目前在三次采油用表面活性剂中应用最为广泛,研究也较为深入。本文介绍了驱油用石油磺酸盐在各区块的开发及应用现状,对三次采油用主表面活性剂的应用与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石油磺酸盐的应用试验情况 石油磺酸盐作为三元复合驱中的表面活性剂,现正得到广泛深入的研究。石油磺酸盐在地层中的吸附、滞流和与多价离子的作用,导致了其在驱油过程中的损耗。 美国Ranger油田S/P驱试验采用预先注入示踪剂硫氰酸钠和叔丁醇,第二阶段注入表面活性剂溶液后注入重水,第三阶段再次注入硫氰酸钠和叔丁醇示踪剂监测了其驱油效率。利用示踪剂的分布说明表面活性剂流体的分布情况。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对石油磺酸盐、羧酸盐等体系进行了大量试验。胜利油田于1992年首先建成三元复合驱试验工程,开展了先导性矿场试验,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2002年胜利油田首创了以原油为原料,采取液相催化氧化磺化法生产得到石油磺酸盐产品300吨,将其利用于胜利油田不同驱油体系。试验数据表明在表面活性剂浓度为0.4%时,该产品对降低胜利油田孤岛驱油体系油水界面张力测试均达到国际标准。自1993年至今,大庆油田三次采油技术已经发展到三元复合驱的先导性试验阶段,大庆石油管理局利用进口石油磺酸盐ORS-41和B-100用于三元复合驱进行矿场试验,采收率提高高达20%。大庆炼化公司通过先后进行的小试及中试放大试验,合成出了具有组成稳定、成本低廉的优质石油磺酸盐产品。试验数据表明,在表面活性剂浓度在0.1%-0.3%时,该产品在大庆采油一厂至六厂的原油-污水体系下均表现出极佳的界面活性和适应性。室内模拟驱油效率测试也表明,采用人造岩心、天然贝雷岩心,产品三元弱碱体系的模拟驱油效率较水驱高出了20%。新疆石油管理局于1994年率先合成了复合型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KPS系列。他们还利用石油中的环烷酸组分,合成出环烷酸盐复合驱用表面活性剂驱。石油磺酸盐普遍存在抗盐性差的问题,该种复合体系只限用在油藏水矿化度低,原油酸值较高和含蜡量偏低的区块。 室内与矿场试验表明,石油磺酸盐类化合物仍存在驱油机理复杂,性能稳定性差,耐盐、耐温性差、吸附损耗大,用量庞大,导致成本高等弊端。 三、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的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 石油磺酸盐类化合物以高沸点石油馏分油经发烟硫酸、三氧化硫或浓硫酸磺化后中和而成,磺酸盐表面活性剂中的亲水、亲油结构可以通过变换原料而调节,因此,可以根据亲水性和耐盐性的需要进行分子设计,以满足不同领域的不同用途。作为一种性能优良的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加入钻井液中可作为乳化剂使用,在矿产筛选、水泥产品改良、润滑油调和剂、农药乳化剂和防锈制剂中都有广泛应用。 用生产白油的副产品生产制得分子量较高的芳基石油磺酸盐,磺化后得到饱和烃类,采用两步催化磺化法与二氧化硫和氯气发生反应,中和,即可得到烷基磺酸盐。该法有望充分利用石蜡基原油,降低成本,提升原料利用率。 1.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的性能优势 (1)界面活性强,能把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到10-3mN·m-1以下,与原油配伍性好 (2)来源广泛,与多种碱剂和聚合物配伍性好,增溶能力强,水溶性和稳定性优良 (3)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廉 2.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1)产品组成复杂,性能稳定性差。产品质量不易稳定,将导致采油效率波动,造成资源浪费和延误生产。 (2)耐盐性差,容易结合多价阳离子,与储层环境配伍有困难,在矿化度高的地层中使用受限。 (3)易与粘土表面发生吸附,造成损耗。 结语 石油磺酸盐是目前应用最广的油田用化学剂产品,但是由于产品质量难以控制,工艺控制难度大,产品组成复杂,分子量多分散及性能稳定性差等缺陷大大限制了它的大规模应用。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应用这种优质表面活性剂,必须深入探索产品结构与性能的关系,按功能进行分子设计,简化工艺路线,稳定产品质量,开发新用途并拓宽其应用范围。展望我国石油磺酸盐类表面活性剂的研究和开发,促进界面活性优异,原料廉价易得的新产品开发,对于提高油田三次采油采收率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创新管理101

脂肪酸甲酯磺酸盐MES

脂肪酸甲酯磺酸盐(MES)的性能及应用 1. 产品简介 α-磺基脂肪酸甲酯钠盐(Sodium Fatty Acid Methyl Ester sulfonate简称MES)是一种由天然油脂为原料,经酯交换、加氢、磺化、中和等工艺制成的性能优良的表面活性剂。MES具有良好的去污性、钙皂分散性,乳化性、增稠性、水稳定性、对硬水不敏感性、适中的起泡性、低刺激性、低毒性和生物降解性,可应用于许多工业领域如,个人护理品行业,纺织印染工业,皮革工业,矿石浮选业、塑料工业、农业化学品等。 MES除具有一般表面活性剂的优异表面性能,还具有其自身显着特点:刺激性极低对皮肤温和、抗硬水能力强、生物降解性优良、毒性低、与其他表面活性剂配伍性良好、泡沫中等易冲洗,洗后肤感清爽不滑腻等,是一种理想的个人洗涤用品原料。 2. 产品性能 从上表可以看到:本公司MES除色泽较国外产品稍深外,其重要特征指标二钠盐与国外同类产品相当,其余指标也基本相当。 性能比较 2.2.1 表面张力 按国标GB 11278-89方法,用圆环(拉起液膜法)来测定表面张力。因要求试验温度至少高于各物质的克拉夫特温度5℃,故确定试验温度为60℃,溶液浓度为%,在去离子水进行测定。结果见表1。 由表1看出, MES表面张力较AES的小,与LAS、AOS的接近,皂的表面张力为最小。 2.2.2 泡沫力及稳定性 MES在不同硬水中的起泡性和稳泡性按GB/T 方法测定,试样浓度为 %,温度40±1℃。

测定结果见下表2和图1。 由表2和图1可看出, MES的泡沫高度随水硬度的增高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MES与LAS、AOS、AES比较,在软水中各产品起泡性相当,而在硬水中起泡性较LAS好,比AOS和AES 差。MES的稳泡性均较好。总体而言,MES起泡性适中。 2.2.3 钙皂分散力 MES首先是作为一种钙皂分散剂而被认识的。研究表明:具有不对称结构、且亲水基位于分子末端或接近末端的酯具有较好的钙皂分散性,而MES正符合此推断。表3为各MES 按国标GB 7463-87方法测得的钙皂分散力。 钙皂分散力为1g分散剂(表面活性剂)可以完全分散的肥皂的量,以克表示。所以其数值越大,钙皂分散能力越大。表3可知,自制MES的钙皂分散力比国外样一MES好,MES 的钙皂分散能力为LAS的10倍。

重烷基苯的概况

重烷基苯的概况 1.1 重烷基苯的基本概况 重烷基苯 英文名称:Heavy aklyl benzenes;简称:HAB; 重烷基苯(HAB)是生产十二烷基苯过程中的副产物,产量约占烷基苯的10%。 重烷基苯是一种淡黄色油类,粘度低,主要由二烷基苯构成,由线性烷基苯和石蜡经过烷基化反应合成。 重烷基苯可生产冷机油,与减压馏分以不同比例混合,添加适当的抗防腐剂,用于生产汽油机润滑油,它还是生产用于改进柴油机质量的清净分散剂的理想原料,是生产高级润滑油的最佳基础油。 近年来,重烷基苯磺酸盐已被发现具有优良的降低油/水界面强力特性,成为3次采油中最重要的驱油用表面活性剂。我国烷基苯年产量已接近40万吨,重烷基苯有稳定的来源,但目前国产重烷基苯的组成极不稳定,严重影响重烷基苯磺酸盐的界面活性。随着3次采油技术在国内的推广,重烷基苯的质量与产量将成为烷基苯生产厂家待解决的问题,重烷基苯也将成为烷基苯生产厂的新的利润增长点。 我国烷基苯生产起步较晚,于80年代初才开始生产烷基苯,之前一直完全靠进口。1995年以后,国内产量增长较快,进口量逐年减少,出口也有所增加。我国重烷基苯生产能力自然随烷基苯的扩大而相应扩大。而且随着技术的改进,重烷基苯收率也有所提高,

目前重烷基苯收率为6%~9%。因此我国重烷基苯产量增长速度比烷基苯要高。 目前,重烷基苯主要用于生产重烷基苯磺酸。具有高闪点,低凝固点的优良性能。广泛用作冷冻机油,电器用油,增塑剂和导热油的基础油,也可作为烷基苯磺酸钙类内燃机油的清净分散剂的优良原料。 1.2 重烷基苯的性质 重烷基苯外观为淡黄色至浅褐色,凝点-45℃,倾点-50℃,运动黏度50℃>13,100℃>4; 闪点185℃,具有高闪点,低凝固点的优良性能。 重烷基苯具有很低的倾点,窄的馏程,非常好的添加剂溶解性,较好的热安定性,通常在合成发动机油或工业润滑油中替代酯类基础油。

磺酸盐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磺酸盐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是一类具有两亲性结构的有机化合物,至少含有两种极性与亲液性迥然不同的基团部分,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是表面活性剂的一类。在水中解离后,生成憎水性阴离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分为羧酸盐、硫酸酯盐、磺酸盐和磷酸酯盐四大类,具有较好的去污、发泡、分散、乳化、润湿等特性。 磺酸盐(R—SO-3M+) 把在水中电离后生成起表面活性作用阴离子为磺酸根(R--S03)者称为磺酸盐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包括烷基苯磺酸盐、α-烯烃磺酸盐、烷基磺酸盐、α-磺基单羧酸酯、脂肪酸磺烷基酯、琥珀酸酯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石油磺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甘油醚磺酸盐等多种类型,其中比较重要和常用作洗涤剂的有下列几种。 (1)烷基苯磺酸钠(LAS或ABS) 烷基苯磺酸钠通常是一种黄色油状液体,其早期产品为四聚丙烯苯磺酸钠(ABS),生物降解性差,60年代各国相继改为生产以正构烷烃为原料的直链烷基苯磺酸钠(LAS)。烷基苯磺酸钠去污力强、起泡力和泡沫稳定性以及化学稳定性好、而且原料来源充足、生产成本低,在民用和工业用清洗剂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2)α-烯烃磺酸盐(AOS) 成分较复杂,随工艺条件和投料量不同成分有变化。α—烯烃磺酸盐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洗涤剂,尤其是在硬水中和有肥皂存在时具有很好的起泡力和优良的去污力。由于它的毒性低对皮肤刺激性小以及性能温和的优点,在家庭和工业、清洗中均有广泛的用途。常用作个人保护、卫生用品、手洗餐具清洗剂、重垢衣物洗涤剂、毛羽,毛清洗剂、洗衣用合成皂、液体皂以及家庭用和工业用硬表面清洗剂的主要成分。 (3)烷基磺酸盐(AS和SAS) 仲烷基磺酸盐结构式为R--CH--R',缩写名称为SAS,国内商品名为601洗涤剂,是一种具有很好水溶性、润湿力、除油力的洗涤剂。烷基碳原子一般为C14~C18,以C15~C16去污方最强。其去污能力与直链烷基苯磺酸(LAS)相似,发泡力稍低,是配制重垢液体洗涤剂的主要原料。 (4)α—磺基单羧酸及其衍生物(MES) α-磺基单羧酸本身不具有表面活性,但通过酯化或酰胺化生成的衍生物具有表面活性,如CH2—C--OC12H25等。其中以脂肪酸甲酯为原料经磺化中和后得到的商品称为α-磺基脂肪酸甲酯,简称MES,MES是近年来开发生产的一种由天然油脂为原料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它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有利于环境保护,使用安全而且去污力强。它还是优良的钙皂分散剂,它与肥皂配合使用可弥补肥皂不耐硬水会形成皂垢的缺点,因此它是液体皂的主要成分。它对油污有很强的加溶能力,而且毒性低安全性好,因此是一种应用前景良好的新品种。但应防止其在碱性介质中水解失效。 另外,磺酸盐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还有石油磺酸盐,是20世纪50年代开发出来的驱油用表面活性剂。这类表面活性剂价格低廉,界面活性高,是到目前为止矿场生产中应用最广、现场实验中采用最多的表面活性剂。石油磺酸盐性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界面活性、乳化性、抗盐性、复配性及产品稳定性等方面。石油磺酸盐用作驱油剂有如下优点:(1)界面活性强,能使油水界面张力降至10-3 m N/m以下;(2)原料来源广,产品与原油的配伍性好;(3)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竞争力强。但石油磺酸盐产品在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1)易与高价阳离子形成沉淀物;(2)易被粘土表面吸附,吸附损失量较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