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单元测试题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

1.有关杠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作为杠杆一定要有支点,而且支点一定在杠杆上,杠杆的形状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

B.杠杆的长度一定等于动力臂与阻力臂之和

C.使用杠杆一定省力,有的杠杆既可省力,又可少移动距离

D.从杠杆的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叫做动力臂

2.如果在两个力的作用下杠杆恰好平衡,则( )

A.这两个力的大小一定相等

B.这两个力的力臂一定相等

C.这两个力的大小与它们的力臂成反比

D.这两个力与它们的力臂正比

3.处于平衡状态的杠杆,如再加一个力F后,杠杆仍处于平衡,则力F( )

A.一定在阻力一边

B.一定在动力一边

C.作用线通过支点

D.无法判断

4.一只杆秤原来准确,但跟它配套的秤砣掉了一块,再用它称量物体时,其读数将比实际质量( )

A.大

B.小

C.相同

D.无法确定

5.以下工具,使用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是( )

A.钢丝钳

B.镊子

C.剪铁皮的剪刀

D.扳手

6. 如右图所示,定滑轮左端绳子下端挂着相同的重物,若在定滑

轮右端的绳子自由端分别沿三个方向用力,力的大小分别为:

F1、F2、F3,则( ) 。

A.F1最大B.F2最大

C.F3最大D.三个力一样大

7.一定不省力的简单机械是( )

A.杠杆

B.轮轴

C.动滑轮

D.定滑轮

8. 要提高某机械的机械效率,应该( )

A.减小外力所移动的距离B.减小额外功占总功的百分比

C.减小总功D.减小外力

9. 建筑工地上,工人用动滑轮来提升货物,目的是为了( )

A.减少拉力的大小

B.减少做功的多少

C.改变拉力的方向

D.减少物体移动的距离

10.园艺师傅使用剪刀修剪树枝时,常把树枝尽量往剪刀轴O靠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 )

A.增大阻力臂,减小动力移动的距离

B.减小动力臂,减小动力移动的距离

C.增大动力臂,省力

D.减小阻力臂,省力

11. 右图是用滑轮组把陷入沟里的汽车拉出来的两种方

法,你看哪种方法更省力?( )

A.甲图的方法.

B.乙图的方法.

C.两图的方法一样.

D.无法比较

12. 使用滑轮组时,拉起重物所用力大小决定于( )

A.定滑轮的个数.

B.动滑轮的个数.

C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个数. D.连接动滑轮绳子的条数

13. 下列关于简单机械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吃饭时,筷子是个省力杠杆

B.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的重力有关

C.使用杠杆,就是为了省力

D.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省距离

14. 如右图所示,杠杆左端挂重力5N的物体,右端挂重2N的物体时,杠杆平衡,若在左

端再挂一个2N的物体,杠杆失去平衡.则可能使杠杆重新平衡的方法是( )

A.支点不变,右端加挂的物体重力应小于2N

B.支点不变,右端加挂的物体重力应大于2牛顿

C.若右端加挂一个重力2N的物体,支点应向左移动

D.若右端加挂一个重力2N的物体,支点不变

15. 在不计绳重和摩擦的情况下,利用右图所示的甲、乙两装置,分别用力把相同的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若用η甲、η乙表示甲、乙两装置的机械效率,W甲、W乙表示拉力所做的功,则( )

A. η甲= η乙,W甲=W乙

B. η甲> η乙,W甲>W乙

C. η甲< η乙,W甲

D. η甲> η乙,W甲

二、填空题

16. 从深为5m的井中直接将一桶水提出井口,已知桶重10N,桶中水重90N。若此人的目的是为了捞桶,则有用功是_______J,额外功是_______J,总功是_______J,机械效率为。

17.定滑轮的实质是____________,动滑轮的实质__________的杠杆。

18. 重为8N的物体G挂在杠杆的B点,如下左图所示。O为杠杆的支点,要使杠杆平衡,在A点要加N的作用力,方向是。

19. 如上右图所示,物体A在拉力F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5N,那么,拉力F为________N,物体A与地面的摩擦力为________N。

三、作图题

20、画出杠杆的力臂。

21、用图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若拉力F将绳子的自由端移动1. 5m时,重物升高0.5m,请你在图中画出绳子绕法。

四、实验探究题

22.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刻度尺、细线、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弹簧测力计。

⑴将杠杆装在支架上,发现杠杆左端下沉,如下图甲所示,此时应将杠杆的平衡螺母向_____调,直到杠杆在位置平衡,目的是为了。

⑵当左侧钩码处于向图乙所示A位置时,应___________ ,可使杠杆恢复水平位置平衡。

⑶某同学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后,得到的数据为F1=5N,L1=20cm,F2=2.5N和L2=40cm。该同学根据这些数据能否得出探究结论?。理由是__________ ________。

⑷考虑到弹簧测力计有自重,若弹簧测力计拿倒了,如下图丙所示,测出的拉力将______。

23、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实验中,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同一滑轮组分别做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2 4 5 1.5 15

3 6 10 90.9%

(1)在表中的空格处填上适当的数据;

(2)在实验操作中应竖直向上__________ 拉动弹簧测力计;

(3)从实验数据分析得出:使用同一滑轮组,_______________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4)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能还与其它因素有关,请你作出恰当的猜想: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_______________有关(写出一种影响因素即可)。

五、计算题

24、一根长2.2m的粗细不均匀的木料,一端放在地面上,抬起它的粗端要用680 N的力;若粗端放在地上,抬起它的另一端时需要用420N的力,求:(1)木料重多少?(2)木料重心的位置。

25、小王站在高3m、长6m的斜面上,将重200N的木箱沿斜面匀速从底端拉上顶端,拉力大小恒为120N,所花时间是10s。求:

(1)木箱A沿斜面方向的运动速度。

(2)小王对木箱做功的功率。

(3)斜面的机械效率。

26、一建筑工人,使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将建筑材料提上高处,已知建筑材料的质量为80kg,人对绳的拉力为500N,重物在拉力的作用下1min匀速上升了5m,绳重和摩擦不计。G取10N/kg,求:

(1)人在1min内做的有用功和总功;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拉力F做功的功率。

参考答案:

1、A

2、C

3、C

4、A

5、B

6、D

7、D

8、B

9、A 10、D 11、A 12、D 13、B 14、A 15、A 16、50 450 500 10% 17、等臂杠杆省力18、4 竖直向上19、10 5 20、略21、略22、右水平便于测量力臂用力拉测力计不能只测了一次,有偶然性变小23、匀速缓慢 2.2 30 88.9% 增加物体重动滑轮重或摩擦24、11000N 距粗端0.84m(或距细端1.36m)25、0.6m/s 72w 83.3% 26、4000J 5000J 80% 83.3w

第三单元测试卷(带答案)

第三单元检测试卷 班级:座号:姓名:得分: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 A、陌.生(mò)宿.儒(s ù)秕.谷(bǐ)暂.时(zàn) B、确凿.(záo)绽.开(dìng)惭愧.(kuì)赠.送(zēng) C、自卑.(bēi)浸.满(qìng)弹簧(dàn)尴尬.(gà) D、蝉蜕.(duì)搓捻.(niǎn)唾.沫(cuí)贪婪.(lán)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B ) A.“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厂长严肃地说。 B.我要给爷爷理发,爷爷笑了:“你?笤帚疙瘩戴帽子——充人哩。” C.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 D.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 3、回顾课文结合语境对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 A、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 ..。 机关:这里是秘密的意思。 B、他是渊博的宿儒 ..,这些知识不至于不知道。 宿儒:书念得多的老学者。 C、一页,两页,我如饥饿的瘦狼,贪婪 ..地吞读下去。 贪婪:贪得无厌。 D、从此以后,以这种不求甚解 ....的方式,我学会了拼写词语。 不求甚解:指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 ) A、能不能切实提高广大市民的综合素质,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 B、月球“玉兔”其实是一个小型化、低功耗、高集成的机器人。 C、经过这次月考动员大会,使我端正了学习态度。 D、她那活泼可爱的形象,清脆悦耳的嗓音,时时浮现在眼前。 5、下列句子只采用一种修辞方法的一项是(C) A、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 D、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6-7题。(4分) 立春偶成 [宋]张栻 律回①岁晚②冰霜少, 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 东风吹水绿参差③。 [注释]①律回:即大地回春的意思。②岁晚:写这首诗时的立春是在年前,民间称作内,所以叫岁晚。③参差:不齐的样子。 6.诗中写实的诗句是(A ) A、律回岁晚冰霜少 B、春到人间草木知 C、便觉眼前生意满 D、东风吹水绿参差7.下面对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A. 诗人紧紧把握住立春这一节气真实地描绘了春到人间的动人情景。 B.从“草木知”到“生意满”诗人在作品中富有层次地再现了大自然的这一变化过程。 C.“便觉”写出了诗人因春回大地而无比喜悦的心情。 D.此诗流露出了感叹时光流逝的淡淡忧愁。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释](1)[媪]ǎo,年老的妇女。(2)[卒]完成。 8.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划一处)(2分) 逢老媪方磨铁杵 9.解释文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去:_离开______ 方:___正________ 欲:__想要_______ 还:____回去_____ 10.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2分) (1)问之,曰:“欲作针。”__代老妪___________ (2)学而时习之____代以前学过的知识 11.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______李白被老妇人感动了,回去完成了学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2分) _______铁杵磨针。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无论多么难的事情都会成功。________________ ___ 13.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每空1分,增、漏、错、别字均不得分) (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论语》中表明学与思辩证关系的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__三人行___ ,必有我师焉。 (5)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三分春色一分愁》,完成第14-18题。(16分)

第七章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七章《力》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4分) 1、力是一个 __ 对另一个—的作用,因此力不能脱离—而存在。 由此可见,一个力肯定同时涉及两个物体,其中一个叫________ 物体,另一个叫 ___ 物体。 2、一个苹果或两个较小的鸡蛋放在手中静止时,对手的压力约为_,一名普通的中学生站在地面上,对地面的 压力约为 ____。 3、力的做用效果表现在两个方面:①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 ②改变物体的_______ 。 4、力的三要素是指力的大小、方向和_____ 。 5、重垂线是根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勺原理制成的,建筑工人常用它来检查墙壁________________ ,木工常用它 来检查工作台 ______________ . 6、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书受到桌面的_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__________ ,同时这本书对桌面产 生 ______ ,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_ ,受力物体是。 7、人拉弹簧,拉力使弹簧变形了,即发生了守门员把飞向球门的球踢回去,设球来去的速度大 小不变,踢球的力改变了足球运动的___________ ,即改变足球的______________ . 8、如图所示,图(ABC)表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 .图(D)表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 9、在物体所受重力跟质量的关系式_______ 中,G 代表______ 、m 代表 ______ 、g = _____ ,读作___________ ,它表 示___________________ 10、一座限重为5 X 104N的桥,一辆自身质量为 1.1t的卡车要能安全过桥,所能装载的货物不能超过 kg. (g=10N/kg ).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3分) 1、关于力的概念,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 A.没有物体就没有力B有受力物体时,一定有施力物体 C.有施力物体时,却不一定有受力物 体D.只有一个物体时,不会有力 2、甲、乙两个同学沿相反的方向拉测力计,各用力200牛?则测力计的示数为() A、100 牛B 200 牛GO 牛D 400 牛 3、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面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A.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不得倾斜 B.使用前必须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点上x k b 1 .c o m C.使用中,弹簧、指针、挂 钩不能与外壳摩擦 D.使用时,必须注意所测的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 4、若不考虑空气的阻力,扔出手的铅球在空中飞行时,受到(). A.重力B重力和手对铅球的推力 C.手对铅球的推力 D.不受任何力 5、关于弹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产生弹力; B.弹力仅仅是指弹簧形变时对其他物体的作用; C.弹力是指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接触它的物体产生的力; D.压力、支持力、拉力都属于弹 力? 6、力的作用都是相互的,下列现象中没有利用这一原理的是()

(必考题)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单元测试(答案解析)(1)

(必考题)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测试(答 案解析)(1) 一、选择题 1.正方形的边长增加2厘米,周长增加()厘米。 A. 2 B. 4 C. 8 2.下图的长方形分成两部分,哪部分的周长长。() A. 上面的长 B. 下面的长 C. 一样长 3.如图,甲与乙的周长相比,()。 A. 甲的周长>乙的周长 B. 甲的周长<乙的周长 C. 甲的周长=乙的周长4.如图的长方形的宽是8厘米,长是宽的2倍,如果把这个长方形剪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那么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厘米. A. 48 B. 32 C. 64 5.用90厘米长的铁丝围一个边长是16厘米的正方形,还剩多少厘米铁丝?列式()A. 90﹣16 B. 90﹣16×2 C. 90﹣16×4 D. 90﹣16÷4 6.下面的图形都是用3个相同的小正方形拼成的,其中周长最大的是() A. B. C. D. 7.用一根铁丝围成一个长12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还剩下5厘米铁丝,这根铁丝原来长()厘米.

A. 20 B. 40 C. 45 8.下面的图形中,()组图形的周长一样. A. B. C. 9.关于下图中甲、乙两部分的周长,描述正确的是()。 A. 甲部分的周长长一些 B. 乙部分的周长长一些 C. 甲、乙两部分的周长相等10.下图的长方形分成了两个部分,①和②相比,哪个部分的周长长?() A. ①长 B. ②长 C. 一样长 11.下面由4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摆成的图形中,()的周长最短。 A. B. C. 12.两根同样长的铁丝分别围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它们的周长相比,()。 A. 长方形的周长比较长 B. 正方形的周长比较长 C. 同样长 二、填空题 13.用16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拼成________形的周长最短,周长是________厘米. 14.用两个长12cm,宽6cm的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拼成的正方形边长是________,周长是________. 15.一个长方形的宽是8cm,长是宽的2倍,这个长方形的长是________cm,它的周长是________cm,如果把这个长方形剪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________cm。 16.一根铁丝,刚好围成一个长12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围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是________厘米;如果用这根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围成正方形的周长是________厘米。17.张大伯用篱笆靠墙围一块长方形花圃,花圃的宽是8米,长是宽的2倍。围这个长方形花圃至少需要篱笆________米。 18.在一张长9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

集合单元测试题(含答案)word版本

高一数学集合测试题 总分150分 第一卷 一、选择题(共10题,每题5分) 1.下列集合的表示法正确的是( ) A .实数集可表示为R ; B .第二、四象限内的点集可表示为{} (,)0,,x y xy x R y R ≤∈∈; C .集合{}1,2,2,5,7; D .不等式14x -<的解集为{}5x < 2.对于{,(3)0,(4)0,x x Q N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 . 4 B. 3 C. 2 D. 1 3.集合{},,a b c 的子集共有 ( ) A .5个 B .6个 C .7个 D.8个 4.设集合{}{}1,2,3,4,|2P Q x x ==≤,则P Q =( ) A .{}1,2 B .{}3,4 C .{}1 D .{}2,1,0,1,2-- 5.下列五个写法:①{}{}00,1,2;∈②{}0;??③{}{}0,1,21,2,0;? ④0;∈?⑤0??.=?其中错误..写法的个数为 ( ) A .1 B .2 C .3 D .4 6.已知全集{}{}|09,|1U x x A x x a =<<=<<,若非空集合A U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9a a < B .{}|9a a ≤ C .{}|19a a << D .{}|19a a <≤ 7.已知全集{}{}1,2,3,4,5,6,7,8,3,4,5U A ==,{}1,3,6B =,则集合{}2,7,8C =是( ) A .A B B .A B C .()()U U C A C B D .()()U U C A C B 8.设集合(]{} 2,,|1,M m P y y x x R =-∞==-∈,若M P =?,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 ) A .1m ≥- B .1m >- C .1m ≤- D .1m <- 9.定义A-B={} ,,x x A x B ∈?且若A={}1,2,4,6,8,10,B={}1,4,8,则A-B= ( ) A.{}4,8 B.{}1,2,6,10 C.{}1 D.{}2,6,10 10.集合{}{} 2 2 ,1,1,21,2,34,A a a B a a a =+-=--+{}1,A B ?=-则a 的值是( ) A .1- B .0或1 C .0 D . 2

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第七单元练习题 一.填空。 1.长方形有()条边,()相等,通常把长的边叫做长方形的(),短的边叫做()。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做()。 2.长方形的周长=(); 正方形的周长=(); 3.一块长方形玻璃长是10分米,宽是4分米,它的周长是()分米。 4.一根绳子长4米,正好绕桌子一圈,桌子的周长是()米。 5.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40米,它的边长是()米。 6.一个长方形的长是38厘米,宽比长少11厘米,宽是()厘米,周长是()厘米。 7.用3个边长是2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厘米,宽是()厘米,周长是()厘米。 8.用6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可能是()厘米或()厘米,宽可能是()厘米或()厘米,这时它的周长是()厘米或()厘米。 9.一个正方形花坛的边长是5厘米,小红沿着花坛周围跑了3圈,一共跑了()厘米。

10.一个正方形的边长增加2厘米,它的周长增加()厘米。 二.判断。 1.正方形的周长是它的边长的4倍。() 2.正方形的周长是4厘米,两个这样的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是8厘米。() 3.用同一根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它们的周长是一样的。() 4.一个长方形的一组邻边的和是10厘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就是20厘米。() 5.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它们的形状大小一定都一样。()三.选择。 1.用一根长20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有( )种围法。 A. 3 B. 4 C. 5 2.两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方形的周长是()厘米。 3.在一张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纸片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

第三单元 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说明: 1、本试卷分卷一和卷二,卷一为选择题共20个小题(1--20),卷二为非选择题(21---28)共8个小题共60分: 2、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N---14 O---16 P---31 S---32 3、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一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 1、下列用水方法中,会造成浪费的是() A.用口杯接水刷牙 B.为了节约时间,一两件衣服就用洗衣机洗 C.工业用水重复利用或循环利用 D.改漫灌为喷灌、淋灌或滴灌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冰水混合体 B.食盐水 C.海水 D.汽水 3、由电解水的有关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 ①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②水中有氢气和氧气 ③电解1体积的水可以得到2体积的氢气和1体积的氧气 ④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再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4、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间有间隔,原子间没有间隔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D.分子在不停运动,原子不运动5、一壶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这是因为() A.水分子运动速度快,撞开壶盖 B.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C.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分子间隔增大,体积膨胀 D.水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后粒子数目增多 6、小明在做过滤操作时,在老师给他的仪器中,他认为还缺少一种,其中老师给的仪器主要有:漏斗、烧杯、滤纸、铁架台,那么他认为缺少的仪器是() A.小烧杯 B.玻璃棒 C.药匙 D.长颈漏斗 7、在荷塘边经过,能闻到阵阵清香,是因为() A.分子之间有间隔 B.分子有质量 C.同种物质分子性质相同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8、下列过程中物质的分子发生改变的有() A.酒精灯忘记盖帽,长时间酒精变少 B.将蔗糖溶入水中形成有甜味的糖水 C.煮饭时,火过猛饭被烧焦 D.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小于200mL 9、有下列操作,能降低水的硬度的是()

集合基础知识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集合单元测试卷 重点:集合的概念及其表示法;理解集合间的包含与相等的含义;交集与并集,全集与补集的理解。 难点: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简单的集合;理解空集的含义;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及其区别联系。 基础知识: 一、理解集合中的有关概念 (1)集合中元素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集合元素的互异性:如:下列经典例题中 例2 (2)常用数集的符号表示:自然数集_______ ;正整数集______、______;整数集_____; 有理数集_______ ;实数集_________。 (3)集合的表示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注意:区分集合中元素的形式及意义:如: }12|{2++==x x y x A ;}12|{2++==x x y y B }12|),{(2 ++==x x y y x C ; }12|{2++==x x x x D ;},,12|),{(2Z y Z x x x y y x E ∈∈++==; (4)空集是指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0{、φ和}{φ的区别;0与三者间的关系)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注意:条件为B A ?,在讨论的时候不要遗忘了φ=A 的情况。 二、集合间的关系及其运算 (1)元素与集合之间关系用符号“___________”来表示。 集合与集合之间关系用符号“___________”来表示。 (2)交集}{________________B A =?;并集}{______ __________B A =?; 补集_}__________{_________=A C U (3)对于任意集合B A ,,则: ①A B ____ B A ??;A B ____ B A ??;B A ____ B A ?? ②U A C A ?= ,U A C A ?= ,()U C C A = . ③()()________________B C A C U U =?;()()________________B C A C U U =?

矩形菱形正方形单元考试题(答案)

矩形菱形正方形单元考试题 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4×12=48分) 1、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A、平行四边形B、矩形C、菱形D、正方形 2、对角线垂直平分的四边形一定是(C) A、平行四边形B、矩形C、菱形D、正方形 3、四个角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B) A、平行四边形B、矩形C、菱形D、正方形 4、顺次连接菱形各边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是(B) A、平行四边形B、矩形C、菱形D、正方形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B、有一组邻角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C、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D、对角线平分的矩形是正方形; 6、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度分别为12cm和8cm,则一组对边的长度可能是(B) A、2cm B、8cm C、10cm D、16cm 7、菱形的对角线长为5cm和10cm,则菱形的面积是(C)cm2 A、50B、30C、25D、12.5 8、正方形的周长为8cm,则对角线的长为(B) A、2cm B、22cm C、4cm D、42cm 9、如图,E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BD上一点,且BE=BC,P为CE上任意一点,PQ⊥BC于点Q,PR⊥BR于点R,则PQ+PR的值是(A) A.2B.2 C.2D.

第9题第10题第11题 10、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E,F分别在边AB,BC上,且AE=AB,将矩形沿直线EF折叠,点B恰好落在AD边上的点P处,连接BP交EF于点Q,对于下列结论:①EF=2BE; ②PF=2PE;③FQ=4EQ;④△PBF是等边三角形.其中正确的是(D)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11、如图,将矩形ABCD沿EF折叠,使顶点C恰好落在AB边的中点C′上.若AB=6,BC=9,则BF的长为(A) A. 4 B.3C.4.5 D. 5 12、如图,平行四边形OABC的顶点C在x轴的正半轴上,顶点A、B在第一象限内,且点A的横坐标为2,对角线AC与OB交于点D,若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经过点A与点D,则平行四边形OABC的面积为(A) A.30 B.24 C.20 D.16 第12题第14题第15题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最新】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及带答案|人教版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下面是三(1)班期末检测成绩统计表。 1.三(1)班共有学生69人。() 2.三(1)班学生语文成绩不及格的人最少。() 3.三(1)班语文及格的人数比数学及格的人数要少。() 4.语文成绩良好的人数比数学成绩良好的人数多2人。() 5.三(1)班语数都及格的有6人。() 二、下面是小猴、小兔、小狗摘的水果记录表。(每题4分,共12分) 1.小兔摘的()最多,()最少。 2.()摘的橘子最多,()摘的桃最少。 3.小狗一共摘了()个水果。 三、某商场今年6、7月份家电销售情况如下表。(每题3分,共15分)

1.7月份什么家电销售量最多?什么家电销售量最少? 2.这两个月电视机的销售量相差多少台? 3.这两个月什么家电销售量最好?一共有多少台? 4.从6月份到7月份,()的销售量增加得最多,()的销售量减少了。5.如果你是商场的经理,8月份你会怎么进货? 四、列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14分) 438÷6=△908÷3= 400÷9=△553÷5= 五、下面是三(1)班同学动手操作的得分情况。(1题6分,4题4分,其余每空2 分,共18分) 第一组同学的成绩

姓名杨涛刘刚沈阳黄楠 成绩96889778 第二组同学的成绩 姓名陈新张力李欢夏天 成绩75949691 1.将上面的两个表合并成一个统计表。 2.第一组得优的有()人,及格的有()人。 3.第二组得优的有()人,得良的有()人。 4.如果三(1)班一共有这样的9组,这个班一共有多少人? 六、下面分别是三(1)班和三(2)班书屋图书情况。(2题4分,其余每题6分,共 16分) 三(1)班书屋图书情况 种类连环画故事书科技书 数量/本304510 三(2)班书屋图书情况 种类连环画故事书科技书 数量/本451540 1.请根据上面的信息完成下表。

【4套试卷】第9章数学广角--集合 单元测试卷练习题及答案

第9章数学广角--集合单元测试卷练习题及答案 1. . (1)小刚买了( )种文具,小娜买了( )种文具,两人一共买了( )种文具。 (2)两人买的相同的文具是( )。 2. 把他们爱吃的水果填在下面圈里合适的位置。 两人都爱吃的水果有( )种。 3.三(1)班有25人订了《数学王国》,有18人订了《作文天地》,其中有9人两种杂志都订了,没有一种都不订的。三(1)班一共有多少人? 4.“六一”前夕,同学们组织开联欢会,第一小组有16人。 如果有3名同学两个节目都不参加,两种节目都参加的有多少人? 5.三(3)班有28人去过西湖,有20人去过长城,其中有9人两个地方都去了,没有一个地方都没去过的。三(3)班一共有多少人?

答案: 1. (1) 4 4 6 (2)橡皮和铅笔 2. 梨香蕉李子苹果枣桃草莓葡萄 2 3. 25+18-9=34(人) 4. 16-3=13(人) 10+9-13=6(人) 5. 28+20-9=39(人)

人教版人教新版三年级上学期《第9章数学广角--集合》单元测试卷 ―、细心读题,谨慎填写。(每空2分,共16分) 1.明明排队,从前数起明明排第9,从后数起明明排第4,这列小朋友共有( ) 人。 2.王刚爱吃的水果有:苹果、梨、枣、香蕉、葡萄。 李磊爱吃的水果有:桃、苹果、草莓、枣、石榴。 他们都爱吃的水果有()种。 3.三(1)班所有同学都参加了歌唱或舞蹈兴趣小组,其中参加歌唱兴趣小组的有12人。参加舞蹈兴趣小组的有18人,两个小组都参加的有8人,三(1)班一共有()人。 4.三(3)班有45人,每人从《漫画大王》和《红树林》中至少选一种订购,订《漫画大王》的有37人,订《红树林》的有29人,两种刊物都订的有()人。 5.看下图回答问题。 (1)一共调查了()人。 (2)喜欢篮球的有()人,只喜欢足球的有()人,两种球都喜欢的有( )人。 二、反复比较,择优录取。(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共10分) 三年级(2)班有56名学生,这个月进行了两次数学测试:第一次得100分的学生的学号是6、9、15、16、27、33、56;第二次得100分的学生的学号是:7、9、16、27、36、40、48、51、53。 1.第一次得100分的有( )人。 A. 3 B. 5 C.7 D.9 2.第二次得100分的有( )人。 A.3 B.5 C.7 D.9 3.两次都得100分的有( )人。 A.3 B.5 C.7 D.9 4.只在第一次得100分的有( )人。 A.2 B.3 C.4 D.6 5.只得过一次100分的有( )人。 A.15 B.13 C.10 D.9 三、按照要求,认真填写。(共12分) 1.在圈中填上合适的数。(5分) 2. 4的乘法口诀得数有( )个,6的乘法口诀得数有( )个。(2分) 3.4的乘法口诀和6的乘法口诀一共有多少个得数?(5分) 四、认真读题,快速解答。(共21分)

最新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拿起两个鸡蛋的力大概是1N,拿起一块砖的力大约是20N,那么,拿起一本八年级下册物理课本的力大约是:() A.0.25N B.2.5N C.25N D.250 2.用天平和弹簧测力计分别在地球和月球上测同一物体,测量的结果是:() A.天平弹簧测力计测的都相同 B.天平测的相同,弹簧测力计测的不同C.天平测的不同,弹簧测力计测的相同 D.天平、弹簧测力计测的都不同 3.下列关于弹力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间不相互接触,也能产生弹力B.只有弹簧才产生弹力 C.只要物体接触就一定会产生弹力D.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4.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错误 ..的是:()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B.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才能产生力的作用 C.物体受力的同时也一定在施力D.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5.下列关于常数g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力是9.8牛 B.在地球表面,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牛 C.g=9.8牛/千克,表示9.8牛=1千克 D.g是常数,因此,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在月球受到的重力仍是9.8牛 6.如图7.3-1所示,观察图中四个情境,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可以归纳得出的结论是:() A.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B.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 C.力可以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D.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7.关于力的作用效果,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力的三要素不同,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不同 B.力的作用效果可表现在使物体发生形变 C.力的作用效果表现在使物体保持一定的速度运动 D.力的作用效果可表现在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8.以下是我们在生活中可见到的几种现象:①用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变化;①篮球撞击在篮板上被弹回;①用力握小皮球,球变瘪了;①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得漫天飞舞。在这些现象中,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是:() A.①① B.①① C.①① D.①①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单元测试卷(有答案解析)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测试卷(有答 案解析) 一、选择题 1.下面三个图形,分别是用四个相同的小正方形拼成的,周长最大的() A. B. C. 2.下图中的两个花坛的周长相比较,()。 A. 花坛①大 B. 花坛②大 C. 一样大 D. 无法比较3.以下对长方形的特征描述最准确的是() A. 有四条边,有四个角 B. 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C. 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D. 对边相等 4.下面的图形都是用3个相同的小正方形拼成的,其中周长最大的是() A. B. C. D. 5.用一根铁丝围成一个长12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还剩下5厘米铁丝,这根铁丝原来长()厘米. A. 20 B. 40 C. 45 6.用18张边长是2分米的正方形纸拼长方形.下面拼成的图形中()的周长最短. A. B.

C. 7.正方形的边长扩大2倍,周长就扩大()倍。 A. 2 B. 4 C. 8 8.比较下图中甲和乙的周长,结果是()。 A. 甲的周长长 B. 乙的周长长 C. 一样长 9.在一个长35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纸片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厘米。 A. 60厘米 B. 50厘米 C. 100厘米 10.下面由4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摆成的图形中,()的周长最短。 A. B. C. 11.两根同样长的铁丝分别围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它们的周长相比,()。A. 长方形的周长比较长 B. 正方形的周长比较长 C. 同样长 12.把四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周长是() A. 10厘米 B. 8厘米 C. 12厘米 二、填空题 13.用16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拼成________形的周长最短,周长是________厘米. 14.一根绳子长4米,正好绕正方形桌子一圈,桌子的周长是 ________米。 15.长方形周长18厘米,它的长是6厘米,宽是________厘米. 16.正方形边长是9厘米,周长是________厘米. 17.把一个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铁丝框,拉成长10厘米的长方形,长方形的宽是________厘米。 18.一个长方形,长与宽的和是15厘米,它的周长是________厘米。 19.用4个边长为1分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周长是________分米。 20.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6cm,它的周长是________cm;若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两个长方形,每个长方形的周长是________cm。

第三单元检测卷及答案

第三单元检测卷 说明:本卷共四大题,24小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70分钟。 题号一二三四 总分 得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水B.铝C.红磷D.氯化钠 2.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A.原子比分子小 B.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原子是静止的 C.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D.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3.下列元素名称与其对应的元素符号完全正确的是() A.金Ag B.氖Ne C.氯cl D.钙Cu 4.豆类、动物的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这里的“铁”“锌”是指() A.原子B.分子C.元素D.离子 5.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6.某粒子核内所含的核电荷数为17,核外电子数为18,该粒子一定是() A.原子B.分子C.阴离子D.阳离子

7.下列化学符号表示2个氧原子的是() A.O2B.2O2C.2O D.O2- 8.对Fe3+、Fe2+、Fe三种粒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①核电荷数相同②核外电子数相等③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④质量几乎相等⑤等质量的三种微粒含有的质子数相等 A.①④⑤B.①③⑤ C.①②③④⑤D.②③④ 9.法国里昂的科学家发现一种只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称为“四中子”,也有人称之为“零号元素”,它与天体中的中子星构成类似。下列有关该粒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不显电性 B.相当于一个氦(相对原子质量为4)原子的质量 C.失去一个中子后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D.元素周期表中目前没有它的位置 10.对下列实验现象进行的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A B C D 实 验 现象 用扫描隧道 显微镜获得的苯 分子的图像 品红加入水 中后整个液体变 为红色 水分子在不 同温度下的运动 情况 50mL水和 50mL酒精混合 后的体积小于 100mL 解释 分子的质量 和体积都很小 分子总是在 不断运动着 常温时分子 不运动,加热时 分子才运动 分子间有间 隙 二、选择填充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先在A、B、C中选择一个

最新-实数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实数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32分) 1.(易错易混点)4的算术平方根是( ) A .2± B .2 C . D 2、下列实数中,无理数是 ( ) B. 2 π C. 13 D. 12 3.(易错易混点)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39±= B 、 33-=- C 、39-=- D 、932=- 4 的绝对值是( ) A .3 B .3- C . 1 3 D .13 - 5 ... ,则x 的取值范围是 A . 2x ≥ B . 2x > C .2x < D .2x ≤ 6、若x y , 为实数,且20x +=,则2011 x y ? ? ?? ? 的值为( ) A .1 B .1- C .2 D .2- 7、有一个数值转换器,原理如图,当输入的x 为64时,输出的y 是( ) A 、8 B 、22 C 、32 D 、23 8.设0 2a =,2 (3)b =- ,c =11 ()2 d -=,则a b c d ,,,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正确的是( ) A .c a d b <<< B .b d a c <<< C .a c d b <<< D .b c a d <<< 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32分) 9、9的平方根是 .

10、在3,0,2-,2四个数中,最小的数是 11、(易错易混点)3a =-,则a 与3的大小关系是 12小的整数 . 13、计算:=---0123)( 。 14、如图2的点是 . 15、化简:32583-的结果为 。 16、对于任意不相等的两个数a ,b ,定义一种运算※如下:a ※b = b a b a -+,如3※2= 52 32 3=-+.那么12※4= . 三、计算题 17、(1)计算:0133??- ???.(2)计算:1 021|2|(π(1)3-?? -+?- ??? (每题8分) 18、将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内。(每空2分) -7, 0.32, 13 ,0,π,0.1010010001… ①有理数集合{ … } ②无理数集合{ … } ③负实数集合{ … } 19、求下列各式中的x 。(每题5分) (1)x 2 -4x+4= 16; (2)x 2 -12149 = 0。

矩形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矩形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9题,共27分) 1、矩形具有而平行四边形不具有的性质是() A、对边平行且相等B、对角相等C、对角线互相平分D、对角线相等 2、下列判定矩形中,错误的是(C) A、三个角是直角是四边形是矩形B、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C、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D、对角线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3、(2015山东泰安)如图,矩形ABCD中,E是AD的中点,将△ABE沿直 线BE折叠后得到△GBE,延长BG交CD于点F.若AB=6,BC=4,则FD的 长为() A.2 B. 4 C.D. 2 4、(2014呼和浩特)已知矩形ABCD的周长为20cm,两条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过点O 作AC的垂线EF,分别交两边AD,BC于E,F(不与顶点重合),则以下关于△CDE与△ABF判断完全正确的一项为() A.△CDE与△ABF的周长都等于10cm,但面积不一定相等 B.△CDE与△ABF全等,且周长都为10cm C.△CDE与△ABF全等,且周长都为5cm D.△CDE与△ABF全等,但它们的周长和面积都不能确定

5、(2015辽宁省朝阳)如图,在矩形ABCD中,AB=5,BC=7,点E为BC上一动点,把△ABE沿AE折叠,当点B的对应点B′落在∠ADC的角平分线上时,则点B′到BC的距离为() A.1或2 B. 2或3C. 3或4D. 4或5 6、下列关于矩形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矩形的对角线把矩形分成四个等腰三角形;B、矩形的对角线把矩形分成四个直角三角形;C、矩形的2条对称轴把矩形分成四个矩形;D、矩形的2条对称轴必过矩形的对称中心;7、(2014青岛)如图,将矩形ABCD沿EF折叠,使顶点C恰好落在AB边的中点C′上.若 AB=6,BC=9,则BF的长为() A、4 C、4.5D、5 8、(2014年江苏南京)如图,在矩形AOBC中,点A的坐标是 (﹣2,1),点C的纵坐标是4,则B、C两点的坐标分别是() A.(,3)、(﹣,4)B.(,3)、(﹣,4) C.(,)、(﹣,4)D.(,)、(﹣,4) 9、(2014襄阳)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E,F分别在边AB,BC上,且AE=AB,将矩形沿直 线EF折叠,点B恰好落在AD边上的点P处,连接BP交EF于点Q,对于下 列结论:①EF=2BE;②PF=2PE;③FQ=4EQ;④△PBF是等边三角形.其中正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必考】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中华传统文化 一、主题感悟。(35分) 1. 写出诗句所描写的传统节日及相应的传统习俗。 (1)(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1)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词填空并回答问题。 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____________,______在水里________烂成浆;再把浆________出来________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这一段文字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对错。 ①中国的造纸术影响了全世界。( ) ②中国的造纸术最先传到了阿拉伯世界和欧洲。( ) ③我们的祖先最早是用刀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 ) 3. ______省赵县的洨河上,有一座____________的石拱桥,叫________桥,又叫________。它是隋朝的石匠________设计并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

______年了,但它还是那么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它是劳动人民______和______的体现,是我国________的历史文化遗产。 4. 《清明上河图》是____宋画家________画的,这幅画使我们看到了八九百年以前的________,看到了当时普通百姓的________。 二、主题链接。(16分) 1.日积月累。(8分) (1)我会填。 文房四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雅人四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花中君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医四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会记。 京剧行当:生旦净丑 自然美景:风花雪月 2.你知道哪些传统文化?你觉得有必要继承发扬传统文化吗?为什么? (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主题应用。(49分) (一)阅读短文,完成问题。(19分) 端午节的由来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它与春节、中秋节合称为中国三大传统节日,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 端午节起源于战国后期。爱国诗人屈原忧国忧民,他在完全绝望的心情下,于农历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自尽。后人为了纪念他,在每年的这一天举行各种纪念仪式。旧时,各家在门上插艾草,贴纸符;小孩还穿绣有老虎的肚兜和鞋,或佩戴艾草香囊,以期“驱鬼除邪”。后来,在五月初

必修一——集合单元测试试题

《集合》单元测试试题 姓名_______ 一、选择题:(5×10=50′) 1.设全集U =R ,集合A =(1,+∞),集合B =(-∞,2)。则eU (A ∩B)=( ) A .(-∞,1)∪(2,+∞) B .(-∞,1)∪[2,+∞) C .(-∞,1]∪[2,+∞) D .(-∞,1]∪(2,+∞) 2、已知A={1,a },则下列不正确的是( ) A:a ∈A B:1∈A C:(1、a )∈A D:1≠a 3、集合{}Z k k x x M ∈-==,23,{}Z n n y y P ∈+==,13,{} Z m m z z S ∈+==,16 之间的关系是( ) A M P S ?? B M P S ?= C M P S =? D M P S =? 4、如图,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为( ) A 、A ∩(B ∩C ) B 、(C S A )∩(B ∩C ) C 、(C S A )∪(B ∩C ) D 、(C S A )∪(B ∪C ) 5、设I 为全集,S 1、S 2、S 3是I 上的三个非空子集,且S 1∪S 2∪S 3=I ,则下列论断正确的是( ) A 、 C I S 1∩(S 2∪S 3)=? B 、 S 1?( C I S 2∩C I S 3) C 、 C I S 1∩C I S 2∩C I S 3=? D 、 S 1?(C I S 2∪C I S 3) 6、设关于x 的式子 1 ax 2 +ax+a+1 当x ∈R 时恒有意义,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a ≥0 B 、a<0 C 、a<-43 D 、 a ≥0或a<-4 3 7、设集合S={a,b,c,d,e },则包含{a,b }的S 的子集共有( )个 A 2 B 3 C 5 D 8 8、设集合M={x|x=k 2 +14,k ∈Z },N={x|x=k 4 +1 2 ,k ∈Z },则( ) A 、 M=N B 、 M ?N C 、 M ?N D 、 M ∩N=? 9、设⊕是R 上的一个运算,A 是R 上的非空子集,若对任意的a 、b ∈A ,有a ⊕b ∈A ,则称A 对运算⊕封闭,下列数集对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除数不等于0)四则运算都封闭的是( ) A 自然数集 B 整数集 C 有理数集 D 无理数集 10、设P 、Q 为两个非空实数集合,定义集合P+Q , P+Q=},5,2,0{},,|{=∈∈+P Q b P a b a 若}6,2,1{=Q ,则P+Q 中元素的个数是( ) A .9 B .8 C .7 D .6 二、 填空题(5×5=25′) 11、已知集合{} 1≤-=a x x A ,{} 0452 ≥+-=x x x B ,若φ=B A ,则实数a 的取值 范围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