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管理系统文献综述报告

图书管理系统文献综述报告
图书管理系统文献综述报告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

文献综述报告

题目大理新世纪中学图书管理系统的

设计与开发

姓名

学号

院、系信息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指导教师(职称/学历)

2012年09月26日

云南师范大学教务处制

大理新世纪中学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文献综述报告

摘要:本人毕业设计的论题为《大理新世纪中学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图书管理系统可以有效、系统地管理各类图书的相关信息,图书和用户借阅资料多,包含有很多的信息数据的管理,图书管理系统可以减少了人为管理的一些缺陷。现今,有很多的中学尚未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管理,给图书管理带来很多不便。为了提高图书管理效率,需要开发满足中小型的图书管理要求的图书管理系统。本文根据国内外学者对图书管理系统的研究,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并加以总结概述,这些文献对本文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图书管理系统;https://www.360docs.net/doc/ca7148530.html,;B/S;图书馆;数据库

1 国内文献综述

郑州大学的徐鑫在《中小型图书馆图书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中指出: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人类社会进入了全面的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计算机技术也在图书馆管理和运用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很多中小型图书馆也开始充分认识到计算机技术在图书管理中的重要性,开始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实现图书馆图书的实际功能应用[1]。目前市场上有许多的图书管理系统,如深圳科图公司的ILAS系统、大连妙思图书集成管理系统和北京丹诚图书集成管理系统等,它们都有大量的数据处理、完善的图书管理功能、具有大型数据库开发平台等特点。但中小型图书馆通常存在经费少、缺乏专业管理人员等问题,对这种大型系统的使用存在很多问题,因此中小型图书馆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来配置大型系统。针对该问题,开发中小型图书馆管理系统已成为当务之急。作者以许昌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的设计、开发及实现过程为实例论述了中小型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开发及实现过程。首先,对当前图书管理的现状及其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开发图书管理系统的实际意义;其次,对开发系统所用到的工具(VB和Access)进行介绍;然后,进行详细的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设计出系统结构图、工作流程图、功能结构图以及各模块E-R模型,并创建Access数据库;最后,利用VB编程实现各个模块,完成系统开发,并进行测试。该系统具有功能强大、界面好、通用性强及其使用维护简单等优点,非常适合中小型图书馆的自动化管理。

张蕴在《浅谈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中提到从需求分析,概要设计到详细设计分别阐述了图书管理系统的具体开发过程;并针对图书管理系统中各个模块间的相互作用进行详细的介绍。通过该系统开发,解决了图书馆数据管理的一些矛盾,实现了数据的高效管理[2]。在国内外现状的分析中指出,在过去的20年中,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的集散地,用户借阅资料和图书种类繁多,包含很多信息数据的管理。对于传统的手工处理方式,有很多缺陷,如工作量大,容易出

错。现今,尽管有的图书馆有计算机,但是还没有用于信息管理,没有发挥其真正的作用,造成资源闲置。作者指出:基于Visual Basic 6.0和SQL Server 2000的系统开发,实现全新的图书管理系统势在必行。

李俊《基于https://www.360docs.net/doc/ca7148530.html,的高校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通过研究https://www.360docs.net/doc/ca7148530.html, 技术设计与开发公共图书系统,可以使图书馆变得更加便利高效,资源共享更容易实现[3]。系统主要采用B/S结构和https://www.360docs.net/doc/ca7148530.html,+SQL Server技术作为网站开发工具。首先进行了系统分析,划分了系统的主要功能,然后给出了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和系统的数据库设计。现代化图书管理是一种自动化的管理系统,能够高效的对相关数据进行安全处理,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并且减轻了图书管理工作的负担,为读者提供了便利。

管胜波,张敬泉他们介绍了一个图书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和系统功能的实现过程,该系统是运行在学院主干网上的网络图书管理系统,由图书采购、图书编目、图书流通、期刊管理、系统维护、Web查询等5个子系统组成,采用C/S 和B/S相结合的技术方式,实现了图书期刊的计算机网络管理和Web查询功能[4]。在图书馆建立以来,各工作环节一直采用传统的手工方式,这种方式存在手续繁琐、检索困难、不便于管理等缺点,造成资源的利用率低下。随着藏书量的不断增加,图书资料的著录和查询难度也增加,手工方式不能满足要求。

哈桑指出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化。信息管理系统已得到人们和社会的重视[5]。开发图书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使用数据库技术以及开发应用系统。第一个方面,我们需要设计和构建数据库。保证数据具有一致性和完整性,系统具有可扩展性,这样使得数据更加安全,系统性能更加完善,才能拥有良好的数据库。第二个方面,我们需要根据较件生命周期来开发系统。框架会影响系统的有效性,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框架,才能开发和增加新功能。系统开发完成后,对系统进行测试,并能给用户提供所要求的功能。

赵满华,高洁阐述了对图书馆数字化进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的考虑[6]。其中对数字图书馆的概念。图书馆的数字化进程及其此进程中所涉及的安全问题做了详细的说明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数字化的图书馆集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多种新技术于一体,改变传统的存储模式,打破传统图书馆的时空界限,实现信息的数字化存储、检索,打开了新局面,使读者充分感受到图书馆的好处,可实现足不出户便可享受读书与欣赏的愉悦。

2外文文献综述

Xinya Yang,Qunyi Wei,Xiaodong Peng提出一个分段循环管理(供应链管理)图书馆2.0的模式。图书馆2.0系统结构的设计理念是说明和五模型的面向服务架构(法)的提出和分析[7]。设计/方法/方法——面向模型符合图书馆 2.0的愿望,图书馆需要一体化的文献资源,知识服务和运营管理,所有这些必须根

据用户的服务。图书馆2.0实现的概念和技术的是类似的模式。当前图书馆管理系统(算法)留在图书馆1.0时代,主要集中在文献管理。新的设计原则,旨在更好地管理图书资源。图书馆2.0必须突破现有的框架,并采用多层结构,以用户为中心、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整合资源,服务与管理。除其他外,图书馆2.0应利用多层架构的模块方式,提高灵活性和适应性的现代管理系统,在系统配置和面向模型应用在图书馆2.0的第一时间,分为五层硬件层,系统层,数据层,操作管理层和服务层。根据该体系结构,应用系统根据图书馆员,知识服务系统和知识搜索引擎等基础上设计。

3相关技术介绍

崔淼,关六三,彭炜详细介绍了有关https://www.360docs.net/doc/ca7148530.html,的相关技术,主要以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8为开发平台,兼容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8]。以C#为开发语言,全面细致地介绍了https://www.360docs.net/doc/ca7148530.html,的基础知识、特点和具体应用。内容有CSS+DIV网页布局技术、母版页与主题技术、https://www.360docs.net/doc/ca7148530.html, AJAX、基于角色的安全技术、Microsoft SQL Server数据库常用操作、LINQ to SQL数据库访问技术等内容,对数据库应用程序设计部分进行了结构优化,使其层次更加清晰,更易于理解。

基于Java的Web编程技术,主要介绍了Web技术基础、Servlet技术模型和Servlet容器模型;JSP的各种元素、生命周期、作用域对象等;Web应用开发中组件重用技术;表达式语言的使用,标准标签库和自定义标签以及标签文件的使用等;Web应用的事件处理与过滤器的应用以及安全性等问题;还有Struts框架和Ajax技术[9]。在现在也是被广泛应用于网站建设,在该书的介绍中,涉及了当前广泛应用的开发规范,结构清晰,应用实例丰富,完美实现了理论学习和实际应用的充分结合。

何玉洁在数据库技术中介绍了有关数据库的基本知识,第1篇是数据库理论知识介绍,包括数据管理的发展过程、组成结构、SQL语言基础及数据定义功能、索引和视图、关系规范化理论、数据库设计以及事务与并发控制等方面;第2篇是数据库知识的具体实践,以SQL Server 2005为平台,在此环境中创建数据库及数据库对象、安全管理以及备份和恢复的技术[10]。叙述流畅,思路清晰,图表丰富,操作步骤叙述详细,便于读者自学。

《Oracle11g从入门到精通》是面向数据库管理人员和数据库开发人员,从实际角度出发,介绍了数据库和Oracle相关概念和原理、Oracle的数据库管理,以及Oracle的应用开发基础,并通过案例来介绍基于Java开发包和Oracle数据库进行案例开发的详细过程[11]。Oracle数据库系统是数据库领域最优秀的数据库之一,在该书中系统地讲述了Oracle数据库的概念、管理和应用开发等内容。

操作系统对于数据库来说是十分重要要的,在数据库可操作平台上,Oracle

可在所有主流平台上运行,应用范围广,可以为很多开发商提供很大的支持。而SQL Server却只能在Windows上运行了,显得比较单调,但其在Window平台上的表现,要比Oracle强很多。但对于我们来说,为了使用方便,更易于学习,SQL Server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Java web是用Java技术来解决相关web互联网领域的技术总和。Java在客户端的应用有java applet不过现在使用的很少,Java在服务器端的应用非常的丰富,比如Servlet,JSP和第三方框架等等,所有的东西都有源代码作参考。但是对于https://www.360docs.net/doc/ca7148530.html,来说,应用也是相当广泛,上手容易但是精通困难,只管学会使用即可,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方便,https://www.360docs.net/doc/ca7148530.html,一般适合快速开发一个项目。

参考文献

[1]徐鑫.中小型图书馆图书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郑州:郑州大学,2011.

[2]张蕴.浅谈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

(09):165-167.

[3]李俊.基于https://www.360docs.net/doc/ca7148530.html,的高校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湖南科技学院学

报,2012,(08):66-67.

[4]管胜波,张敬泉.基于C/S和B/S模式的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

计算机(专业版),2008,(4):112-116.

[5]哈桑.基于三层架构的图书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

2010.

[6]赵满华,高洁.对图书馆数字化进城中若干问题的考虑[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00,(3):59-61.

[7]Xinya Yang,Qunyi Wei,Xiaodong Peng.System architecture of Library 2.0[J].The

Electronic Library,2009,27(2):22-27.

[8]沈泽刚,秦玉平.Java Web编程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26~

137.

[9]何玉洁.数据库原理与实践教程--SQL Server(21世纪高等学校计算机应用技

术规划教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31~237.

[10]钱慎一.Oracle11g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4~25.

[11]崔淼,关六三,彭炜https://www.360docs.net/doc/ca7148530.html,程序设计教程(C#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

版社,2010,120~280.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DaLi New Century High School

Library Management System

Literature Review Report

Abstract:My graduation design is "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Dali New Century High School Library Management System " ,library management can manage all types of information about books effectively and systemically, because of lots of books and users to borrow , including a lot of information data need to be managed, library management system can reduce the defects for human managing. Nowadays, many high schools have not yet use computer information management,that's very inconvenience to library management. In order to improve library management efficiently, we need to be developed to small library management library management system.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on the library management system, draw lessons from their successful experiences, and summarize it. These literature on this paper have great value.

Keywords:Library Management System;https://www.360docs.net/doc/ca7148530.html,;B/S;Library;Database

国内盈余管理研究文献综述_郑梅莲

– 7 – 会计盈余是企业会计信息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业及其各方利益相关者的众多契约均与盈余信息存在密切联系,会计盈余也因其具有被操纵性成为理论界与实务界关注的焦点。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国内学者在借鉴国外盈余管理理论与经验研究方法基础上,结合我国资本市场特点开始了一系列的研究,本文拟对此作一简要回顾,并进行讨论。 一、盈余管理的概念 关于盈余管理的定义,学者研究视角的不同,定义存在差异。盈余信息是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判断的重要依据,也是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执行情况最终结果。因此,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是信息观视角和会计准则范围视角的定义。 信息观视角定义,主要源于美国会计学家Schipper的观点,他认为盈余管理实质是企业管理当局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和干涉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如,魏明海(2000)将盈余管理定义为企业管理当局为了误导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经营业绩的理解或影响那些基于会计数据的契约的结果,在编报财务报告和“构造”交易事项以改变财务报告时,作出判断和会计选择的过程。 会计准则范围视角的定义,主要源于美国会计学家Scott 的观点,认为盈余管理是指“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 国内盈余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郑梅莲 霍冉 (浙江工业大学经贸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3) 摘 要:盈余管理研究是经验会计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从盈余管理的概念、动机、手段和影响因素等五个方面,对国内学者自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在借鉴国外盈余管理理论与经验研究方法基础上,结合我国资本市场特点开始的盈余管理研究进行了回顾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国内盈余管理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关键词:盈余管理;动机与手段;影响因素检测方法 中图分类号:F234.3 文献标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8089(2013)10-0007-03 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如,刘杰(1999)认为,盈余管理是公司的管理层在某种利益的驱动下,在法律和公认会计原则所许可的范围内,对利润进行人为的操纵和管理,使其个人效用最大化或公司市场价值最大化的经营行为。 从以上具有代表性的定义中,可以看出盈余管理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①盈余管理的实施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或管理当局的控制人);②盈余管理的客体是企业对外报告的盈余信息(即会计收益);③盈余管理是利益驱动的结果;④盈余管理的手段是综合运用会计和非会计手段实现会计收益的控制和调整。 二、盈余管理的动机 企业是一个法律的虚构,是一个契约的集合(Jensen & Meckling,1976)。作为一系列契约连接点的企业(公司),与外界存在许多的契约关系与利益关联。企业管理当局必然会选择使其效用最大化或使企业的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或非会计手段进行盈余管理。国外,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学者们对盈余管理的动机进行大量探索,Dechow和Skinner(2000)通过对四类盈余管理的研究,将盈余管理的动机划分为三个大类:①资本市场动机;②契约动机;③规避监管的动机。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国内学者对盈余管理动机进行大量探索,相关研究以资本市场动机研究为主;随着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股权期权激励计划的实施,薪酬合约动机研究也引起了学者的关注。 (一)资本市场动机 资本市场动机指公司管理层在一系列资本市场活动过程中进行的盈余管理行为。国内学者普遍认为IPO、配 作者简介:郑梅莲,浙江工业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资本市场管理。 霍 冉,浙江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资本市场管理。 经济研究 现代物业?现代经济 2013年第12卷第10期

盈余管理文献综述

盈余管理文献综述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一、盈余管理概述 (一)国外关于盈余管理概念的研究综述 盈余管理研究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如今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这30年间,已有很多中外学者对盈余管理进行了研究,并且取得了不菲的成果,如盈余管理的定义、盈余管理产生的条件和动机、估计盈余管理的模型,盈余管理的影响等。关于盈余管理的诸多方面,学者们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并且这些观点和看法都不尽相同。关于盈余管理的概念国外研究者分别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观点。 美国会计学者William R Scott William R Scott.财务会计理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在其所著的《财务会计理论》一书中认为,盈余管理是会计政策的选择具有经济后果的一种具体表现。他认为,只要企业的管理人员有选择不同会计政策的自由,他们必定会选择使其效用最大化或使企业的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这就是所谓的盈余管理。 Katherine Schipper Katherine https://www.360docs.net/doc/ca7148530.html,mentary on Eamings management[J].Accounting Horizons,1989. 认为盈余管理是一种“披露管理”的概念,即企业管理层(包括董事会、经理、部门负责人)为获取一定的私人利益在对外进行披露时,有目的地对财务报告进行控制的过程。 美国会计学者Paul M Healy和James M Wahlen Healy P M, Wahlen J M. A Review of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Literature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Standard Setting[J]. Accounting Horizons, 1999. 认为盈余管理是经营者运用会计方法或者安排真实交易来改变财务报告以误导利益相关者对公司业绩的理解或者影响以报告盈余为基础的合约。这一定义主要是强调盈余管理的目的是通过改变盈余来误导利益相关者和影响以盈余为基础的合约,而利益相关者主要是指投资者,以盈余为基础的合约主要包括债务条约和薪酬条约,这说明盈余管理是一个与投资者保护和债权人保护密切相关的问题。 (二)国内关于盈余管理概念的研究综述 陆建桥陆建桥 . 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J]. 北京:会计研究,1999(9). 将盈余管理定义为,企业管理人员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之内,为了实现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和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作出的会计选择。 魏明海魏明海.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评述[J].会计研究,2000.9. 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为了误导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经营业绩的理解,在编制财务报告和“构造”交易事件以改变财务报告时做出判断和会计选择的过程。他的观点是盈余管理会增加或减少会计数据上的报告收益,从而影响相关利益人的决策。 孙铮、王跃堂孙铮,王跃堂.盈余操纵与资源配臵之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1999.4. 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利用会计管制的弹性操纵会计数据的合法

文献综述报告格式

文献综述格式、范文及书写规范要求 一、定义: 综述是指就某一时间内,作者针对某一专题,对大量原始研究论文中的数据、资料和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而写成的论文。综述属三次文献,专题性强,涉及范围较小,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时间性,能反映出这一专题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情报学价值。阅读综述,可在较短时间内了解该专题的最新研究动态,可以了解若干篇有关该专题的原始研究论文。国内外大多数医学期刊都辟有综述栏目。 检索和阅读文献是撰写综述的重要前提工作。一篇综述的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对本题相关的最新文献的掌握程度。如果没有做好文献检索和阅读工作,就去撰写综述,是绝不会写出高水平的综述的。 综述的写作格式一般包括四部分,即前言、正文、小结、参考文献。 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前言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 正文,是综述的重点,写法上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较好地表达综合的内容,作者可创造性采用诸多形式。正文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进一步阐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和作者自己的见解。当然,作者也可从问题发生的历史背景、目前现状、发展方向等提出文献的不同观点。正文部分可根据内容的多少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别论述。 小结,是结综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总结,作者应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内容单纯的综述也可不写小结。 二、格式 综述一般都包括题名、著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几部分。其中正文部分又由前言、主体和总结组成。 前言用200~300字的篇幅,提出问题,包括写作目的、意义和作用,综述问题的历史、资料来源、现状和发展动态,有关概念和定义,选择这一专题的目的和动机、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如果属于争论性课题,要指明争论的焦点所在。 主体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点及其理论根据,从而反映作者的见解。为把问题说得明白透彻,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述。这部分应包括历史发展、现状分析和趋向预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历史发展:要按时间顺序,简要说明这一课题的提出及各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体现各阶段的研究水平。 ②现状分析:介绍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各派观点,包括作者本人的观点。将归纳、整理的科学事实和资料进行排列和必要的分析。对有创造性和发展前途的理论或假说要详细介绍,并引出论据;对有争论的问题要介绍各家观点或学说,进行比较,指问题的焦点和可能的发展趋势,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对陈旧的、过时的或已被否定的观点可从简。对一般读者熟知的问题只要提及即可。 ③趋向预测:在纵横对比中肯定所综述课题的研究水平、存在问题和不同观点,提出展望性意见。这部分内容要写得客观、准确,不但要指明方向,而且要提示捷径,为有志于攀登新高峰者指明方向,搭梯铺路。主体部分没有固定的格式,有的按问题发展历史依年代顺序介绍,也有按问题的现状加以阐述的。不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应比较各家学说及论据,阐明有关问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 三、写法 主体部分的写法有下列几种:

商业银行盈余管理文献综述

商业银行盈余管理文献综述 摘要:商业银行由于其所在的金融行业的特殊性,其盈余管理存在一定的特殊性,这使得商业银行的盈余管理不同于普通的工商企业,自2017年我国财政部 对《企业会计准则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进行了修订以后,商业银行的利润形成也受到了巨大的影响,这使得商业银行的盈余管理成为学术领域研究的 热门话题。本文将从国内外的文献展开研究,对相关文献的研究内容进行总结, 并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评述。 关键词:商业银行;盈余管理;文献综述 一、引言 商业银行是一种特殊的金融机构同时又是一种特殊的股份制公司,从行业角 度出发其作为国家金融行业的核心,并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商业银行的任何动 作都会引发整个国民经济的大变化。从自身经营角度出发,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 大多数是来自于吸收的存款,这就会导致银行在风险收益以及委托代理过程中的 风险比一般行业上市企业高。盈余管理是指管理当局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 或通过规划交易变更财务报告,旨在引导基于公司经营业绩进行决策的利益关系 人的决策行为,或影响以会计报告数字为基础的契约后果(Healy,1999)。盈余管理对投资方的利益及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具有深远的价值,不但包括正面的影响,同时还包括负面的影响,为了深化其正面影响并控制盈余管理的负面影响, 对盈余管理予以监管及限制是现阶段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而实施监管的先决条 件即明确管理盈余的基本概念。 盈余管理研究兴起于世纪年代,是世界性的一个难题。盈余管理普遍存在于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这给证券市场和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了 不利影响。由于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特殊性,对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的计量方法和 盈余管理的对象等方面也与一般企业不完全相同,因此对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的研 究有利于丰富盈余管理的研究内容。另外,商业银行的盈余管理行为对商业银行 的长期发展是有害的,不但阻碍了商业银行的长期规划,伤害投资者利益,甚至 对证券市场的平稳发展都存在着严重的威胁。2017年4月,财政部印发了关于 修订《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通知,对金融资产的 分类、重分类和减值等具体准则进行了修订。从目前研究状况来看,商业银行盈 余管理研究开展极不充分,与现实中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的复杂活跃并不相适应,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分析,全面探究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研究的演进与发展,挖 掘现有研究中的问题和不足,以期为未来进一步研究提供突破的方向。 二、盈余管理的理论方法 (1)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选择和变更 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选择和变更来进行盈余管理是最常见也是最原始 的操作手段。一般来说,虽然我国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一旦确定会计政策后,便不 能随意变更,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不能够变更会计政策。由于各企业自身所经营 的业务与所面临的经济环境各不相同,所以会计准则也为企业管理者准备了再选 择的机会。只要企业能够达到进行会计政策再选择的“门槛”,就可以变更会计政策。这种低成本、高收益的机制使企业乐于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选择和变 更来进行盈余管理。 (2)应计项目的调整和操纵 我国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资产减值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会计学 资产减值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 目前,国内外研究关于资产减值对盈余管理影响的文献主要分为几个方面:(1)研究是否存在大量企业利用现有资产减值制度进行盈余管理;(2)研究企业利用现有资产减值制度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体现在哪些方面;(3)研究在现有的资产减值制度下能够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和改进资产减值制度的建议措施。这三个方面的研究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 1 国外文献综述 国外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研究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关于运用资产减值制度进行盈余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学者们从不同的动机、手段等方面进行解释,并大都采用了实证研究。 Zucca,Campbell(1992)采用实证的方法提取了1978-1983年67家企业公布报表的资产减值数据,结果显示,72%的公司属于制造业,而且大部分企业在第4季度自行确认减值损失。研究表明,超过80%企业的减值行为属于“大清洗”或“利润平滑”,他们的研究验证了利润操纵的存在。 Nichols(2000)的研究表示,因为在前三个季度发布计提减值消息会对公司股票造成很大影响,所以管理层一般都选择在第四个季度才公布减值消息,这和Zucca,Campbell的发现有相似之处。 Krishnan(2003)选取了1989-1998年由6大会计师实务所审计的公司,从审计师的角度检验了其职业水平与盈余管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经验丰富的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公司利润操控可能性相对较小。由此可见,注册会计师的职业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 与前面学者观点不一样的是Francis,Hanna,Vincent(1996),他们对3年间674家美国公司进行了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他们找到价值减损变量、减值损失的变量分别是公司和行业的历史股票回报率、账面市值比以及总资产回报率,验证了资产减值并不是所说的“大清洗”或“平滑利润”的工具。 2 国内文献综述 王跃堂(2002)对1998年 A 股上市公司执行三大减值政策(除坏账准备

我国上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 +文献综述+开题报告]本科毕业论文

(2011届)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姓名: 专业:会计学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导师职称: 年月日

诚信声明 我声明,所呈交的论文(设计)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设计)中不包含其他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我承诺,论文(设计)中的所有内容均真实、可信。 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签名日期:

授权声明 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设计)的原件,允许论文(设计)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设计),学校必须严格按照授权对论文(设计)进行处理不得超越授权对论文(设计)进行任意处置。 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签名日期:

摘要:盈余管理是建立在合法的基础上,它是管理者为了满足自身及公司利益最大化而采取的一系列行动的集合,但在实际操作中,盈余管理往往存在过度操纵的问题。管理者会利用会计准则内容滞后的缺陷或关联方关系复杂的特点,通过会计手段或非会计手段来进行过度的盈余管理,这种以牺牲大部分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来满足一小部分人的私欲的行为,容易使人们将盈余管理与财务舞弊混为一谈。为此本文通过对盈余管理的概念及特征、动机、手段和完善盈余管理措施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全面客观的认识盈余管理,希望将其与财务舞弊区分开来,并充分发挥其积极作。 关键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

Abstract:Earnings management is to establish a legal basis, it is the managers and the interests of the company to meet its own series of actions taken to maximize the collection, but in practice, there is often excessive manipulation of earnings management issues. Managers will use the contents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lag complex defects 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lated party relationships, through accounting methods or means to carry out over accounting earnings management, most of this at the expense of the interests of investors and creditors to satisfy a small number of people desires of the behavior of earnings management is easy so that people will confuse the fake with the surplus. Through this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arnings management, motivation, means and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described the four aspects of a comprehensive and objective understanding of earnings management, hoping to distinguish false and earnings,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ir positive for . Keywords:Listed Companies;Earnings Management;Motivation

盈余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2011年08月 经管空间 盈余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文/陈奕巧 摘 要:盈余管理对投资者的利益和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有着重大的影响,经济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课题。中外已有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盈余管理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本文首先对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一个系统的梳理,然后在此基础上对盈余管理的未来研究方向提出自己的一些展望。 关键词:盈余管理;动机;程度 中图分类号:F2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8-0111-02 算管员会归企业董事会领导,对董事会负责,由民营企业各个重要职能部门经理组成,由董事会主席亲自担任预算委员会的一把手,下设预算管理办公室。预算委员会负责民营企业预算目标的确立、预算方案的审批、预算管理制度和预算考核评价体系的制定、绩效考评、重大预算项目的调整或修改。预算管理办公室主要负责预算管理的日常工作以及预算委员会授权的其他工作。民营企业各个部门都要将本部门的一把手确认为本部门预算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本部门的预算编制、执行情况负责。预算管理组织机构的完善,有利于把民营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引入良性循环,有利于避免出现为管理层满意而制定预算的现象,有利于摆脱民营企业“人为控制预算”导致的不良影响。 (三)科学编制预算 民营企业在编制预算时,一定要结合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通过市场调查与预测,坚决贯彻“量入为出,量力而行”的原则,通过对外部市场环境的判断和民营企业自身的实际状况,选择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预算编制方法目前主要有弹性预算、零基预算和滚动预算等。对于市场前景不明的民营企业,笔者认为应该采取弹性预算来编制;对于市场情况比较确定的企业,则采用固定预算更为合适;对于周期性明显的民营企业,应该采用周期预算来编制长期预算,以便与企业的周期战略管理策略相适应。 (四)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监督、检查和绩效考评 民营企业要想发挥预算的功能作用,必须加强对对预算执行的监督、检查和绩效考评,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预算管理的有效实施。通过沟通与协调,预算目标自上而下下达,分解目标;预算编制则自下而上汇总,体现目标。因此在编制好了预算后,将预算项目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建立二级预算,并正确划分各预算归口管理部门,由相关单位执行。由预算管理委员会对预算执行的过程进行监督,并且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考核,考核的结果纳入到预算管理人员的年终考核当中,通过绩效考评使部门的小群体利益、个人利益与其工作业绩紧密联系起来,以充分调动各责任单位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在对预算执行的监督检查过程中,要重视实际与预算的偏差,并从偏差中找原因、从偏差中找管理的漏洞,针对漏洞要及时的采取措施进行修正。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当前经济复杂多变、科技日新月异的情况下,民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立足,必须完善自身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作为企业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预算管理,不单单是财务管理的内容,更是民营企业战略管理的内容。因此,民营企业只有脚踏实地搞好预算管理与控制,才能确保决策目标实现的持续化与高效率性,民营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作者单位:深圳市通普科技有限公司参考文献 [1]夏朝恒,夏勇.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刍议——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J].科技信息,2009(33). [2]殷集成.论预算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0(3). [3]栗云静.企业战略管理下预算管理的构建[J].人口与经济,2010(1). [4]孙铁柱.完善企业预算管理,防范预算松弛[J].时代金融,2011(5). 在学术界,盈余管理是一个有30年历史的研究话题。在这30年间,已有很多中外学者对盈余管理进行了研究,并且取得了不菲的成果,如盈余管理的定义、盈余管理产生的条件和动机、估计盈余管理的模型,盈余管理的影响等。关于盈余管理的诸多方面,学者们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并且这些观点和看法都不尽相同。 一、盈余管理的定义 盈余管理对投资者的利益和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有着重大的影响,既包括有利的影响也包括不利的影响,为了发挥它的有利影响及控制它的不利影响,就必须对盈余管理进行监管和限制,而进行监管的首要前提就是对盈余管理有一个准确的定义。 Healy and Wahlen(1999)认为盈余管理是经营者运用会计方法或者安排真实交易来改变财务报告以误导利益相关者对公司业绩的理解或者影响以报告盈余为基础的合约。这一定义主要是强调盈余管理的目的是通过改变盈余来误导利益相关者和影响以盈余为基础的合约,而利益相关者主要是指投资者,以盈余为基础的合约主要包括债务条约和薪酬条约,这说明盈余管理是一个与投资者保护和债权人保护密切相关的问题。 S c o t t(2000)认为盈余管理是在公认会计准则(G A A P)许可的范围内,通过会计政策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公司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从S c o t t的定义可知,他认为盈余管理是在不违背会计准则的范围内进行的,是一种合法的行为,盈余管理对各个主体产生的影响是会计政策选择具有经济后果的一种表现。 宁亚平(2004)认为盈余管理是指管理层在会计准则和公司法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盈余操纵,或通过重组经营活动或交易达到盈余操纵的目的,但是这些经营活动和交易的重组增加或至少不损害公司价值。该定义认为盈余管理是盈余操 2011.08 111

盈余管理论文

盈余管理论文- 盈余持续性研究综述与展望 摘要:盈余的持续性是盈余质量的重要方面,直接影响到投资者对未来盈余预期的准确性。文章在阅览国内外有关盈余持续性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根据学者的研究重点和观点的不同,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整理、总结,并展望了盈余持续性未来的研究方向。 会计盈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体现了企业一定期间内的经营成果,是债权人、投资人的利益保障。而盈余持续性是盈余质量的重要指标,投资人需要合理判断盈余持续性,以保证对企业未来盈余做出合理、准确预期。因此,学术界和实务界一直高度重视盈余持续性研究,美国会计评论杂志更是将盈余持续性评为21世纪十大最有研究价值的课题之一。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盈余持续性研究起步较早,研究成果丰硕。在定义盈余持续性概念的基础上,众多学者对盈余信息含量以及市场反应进行了研究,试图寻找盈余持续性的合理度量方法,运用科学手段分解出盈余持续性的影响因素,从而实现对以后年度盈余的准确预期。 1.3盈余持续性计量研究 鉴于盈余持续性对未来期间盈余预测的重要意义,人们一直试图运用科学的方法,实现对盈余持续性的可靠计量,如时间序列模型、线性一阶自回归模型,另外还有学者使用财务报告数据推断盈余持续性。 1.3.1时间序列模型盈余的时间序列模型以一定时间盈余信息为样本,通过估算盈余时间序列中的持续性参数,实现对盈余持续性的评价,是一种经验研究方法。常用的时间序列模型包括以下几种:随机游走模型、自我回归模型(AR Model)、移动平均模型(MA Model)、自我回归移动平均合成模型(ARMA Model)及自我回归整合移动平均模型(ARIMA Model),其中尤以ARIMA模型运用最广泛。 1.3.2线性一阶自回归模型1982年Freeman首次利用线性一阶自回归模型估计盈余及其各组成部分的持续性。而后Sloan、Richardson等人对其进行改良,逐渐取代时间序列模型,成为分析盈余持续性的主要方法。 线性一阶自回归模型通过统计方法,利用当期的盈余及其各组成部分来预测下一期的盈余或其组成部分,分析得到的回归系数可以作为衡量盈余持续性的指标。 1.3.3利用财务报表信息推断盈余持续性由于利用时间序列模型和线性一阶自回归模型分析盈余持续性对数据要求较高,且研究成果显示发现基于时间序列模型球的盈余持续性的取值不能很好地代表盈余持续性,因此,学者尝试利用财务报表信息来推断盈余持续性。 Lev和Thiagarajan结合财务学、经济学理论,提出以12项指标来衡量盈余的持续性。研究结果显示这些指标可以反映盈余持续性,而且其度量盈余持续性的效果比时间序列度量盈余持续性效果更好,更具代表性。Cheng等入市盈率等财务指标为衡量盈余持续性的工具,他们认为,极高或极低的市盈率都意味着较低的盈余持续性。 除以上盈余持续性度量方法以外,Ohlson模型框架下的线性信息动力学为盈余持续性的计量提供新的思路。Ohlson认为,超常盈余的持续性就是当期的超常盈余预期在未来得以维持的程度,并且盈余持续性取决于当期超常盈余、当期经营性资产及其他信息。 Pi,t=α+β0BVi,t+β1ARi,t+εt+1 其中,Pi,t为i公司t年年末的股票价格,BVi,t为i公司t年末的每股账面价值,ARi,t为i 公司t年年末的非正常盈余或成甚于收益,ARi,t=EPSi,t-BVi,t。

会计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范文

浅析新会计准则-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文献综述 非货币性资产交易是会计工作中的一个主要概念,在会计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国内外学者都进行过研究。 (一)本课题国外研究状况 由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易是近期才出现的一个概念,就笔者通过检索所知,国外还没有进行过相关研究。国外研究主要侧重于对公允价值进行研究。 1967年12月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Accounting Principles Boards)发布的1967年总括意见中“要求企业对应付债务使用现值法进行摊销”。这可能是美国现有会计文稿中应用公允价值的最早记录。 威廉姆R•司可脱在其《财务会计理论》一书中分析了美国现行以公允价值为导向的准则,并指出:财务报告中有很多项目在用公允价值,而且还在增加。许多传统项目只是部分应用了计量观,如成本与市价孰低、长期负债、最高价值测试。在成本与市价孰低和最高价值测试中,减值的资产在价格上涨时不会再转回。 2000年2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经过长达15年的研究之后,发布了第7号概念公告—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金流量信息和现值。公告为使用未来现金流量贴现计算公允价值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操作指南。 1998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高级项目主管黛安娜在题为“金融资产和负债一一公允价值还是历史成本”的文章中指出,事实上没有人怀疑市价基础信息的相关性—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计量的矛盾只在会计计量应当以哪一天的市价为基础。而历史成本信息以资产取得和负债发生时的市价为基础,公允价值则建立在当前的市价基础上。 艾哈默德和塔克达选取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美国股票交易所和纳斯达克上市的152家银行控股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商业银行证券投资的市场反应。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净资产中其他项目的利率敏感性之后,未实现损益的变化对银行的股票报酬的影响为正并且显著。在正常情况下,已实现损益对商业银行股票回报的影响也为正且显著;但在资本充足率比较低或资产报酬率比较低时,已实现损益对商业银行股票回报的影响显著性比较低。该研究表明投资者更关心商业银行的证券投资公允价值的信息。 (二)本课题国内研究状况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已经出台,就引起了我国学者的兴趣,我国很多学者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易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归纳起来,我国对本课题研究的内容主要是: 1、从新旧规则的对比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易进行研究 马建威在《财会经纬》2006年第8期上发表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新旧准则比较研究》,在该文中,作者认为,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使得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准则体系取得了实质性的趋同。为此,从多个方面对就新旧“非货币性交易”准则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基于经济学角度对新旧准则进行了比较分析,进而提出新准则在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2、从非货币性资产交易新规则对企业会计工作的影响进行探讨 余海宗、陶钰梅在《河北会计》2006年第10期发表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及其影响分析》一文,该文首先分析非货币性交易的制度规范及其变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新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主要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企业会计的可能影响。

盈余管理文献综述报告

文献综述报告

目录 一、独立董事与盈余管理关系研究 (3) (一)国内文献 (3) 1 独立董事与盈余管理存在负相关关系 (3) 2 独立董事与盈余管理不存在显著关系 (4) 3 其他研究成果 (5) (二)国外文献 (6) 二、控股股东与盈余管理关系研究 (7) (一)国内文献 (7) 1 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对盈余的影响 (8) 2 股权集中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8) 3 控股股东性质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9) 4 机构投资者持股与高管持股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10) (二)国外文献 (11) 1 股权集中度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 (11) 2 高管持股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 (13) 3 机构投资者持股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 (15) (三)国内外文献简评 (16) 三、审计委员会与盈余管理关系研究 (16) (一)国内文献 (16) 1 审计委员会与盈余管理存在负相关关系 (17) 2 审计委员会与盈余管理不存在显著关系 (18) (二)国外文献 (21) 参考文献 (23)

一、独立董事与盈余管理关系研究 (一)国内文献 关于独立董事与盈余管理存在的关系,张炳才、孔庆景(2011),谢国强、王道平、李林(2006),王凤华、张晓明(2010),龙静(2010), 石军(2009), 胡奕明、唐松莲(2008), 支晓强、童盼(2005)等进行了实证研究。观点主要分为独立董事与盈余管理存在负相关关系,不存在显著关系和其他观点。 1 独立董事与盈余管理存在负相关关系 张炳才,孔庆景(2011) 选取深沪两市的全部A股上市公司,并以2005年至2007三年的数据为观察期间,剔除了数据不完整的公司及金融行业上市公司,最后共得到观测样本955家。研究表明,独立董事与盈余管理呈负相关,而且这种影响随着公司治理的改善会明显增强。其中独立董事比例与盈余管理没有显著相关性,独立董事年薪与盈余管理呈负相关,独立董事会计专业能力与盈余管理不相关,独立董事担任审计委员会与盈余管理没有相关性。 石军(2009)以深市A股上市公司(不包括一些特殊行业)为研究样本, 以2005年和2006年各公司报表的数据为研究数据, 共取满足研究的样本516个。研究表明,独立董事制度的建立即董事会结构的改革有效地抑制了盈余管理的程度,独立董事制度的建立是对公司治理是有效的,完善独立董事制度为当前改进中国公司治理结构的一种有效途径。 赵德武,曾力,谭莉川(2008)本文选取2002年以前上市的1382家沪深A股公司为基础样本。以2002- 2004年作为观测期间, 共4146个公司年度数。对样本作如下处理:剔除金融行业上市公司9家;剔除同时发行H股的公司14家;剔除任何一项数据存在缺失的公司366家。最终得到符合筛选条件的993家公司, 共2979个观测值。研究表明,独立董事监督力对盈余管理有显著负向影响, 且这种影响随着公司治理的改善不断增强;独立董事的履职环境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最大, 其次是人数规模和会计专业能力, 薪酬和声誉的影响则相对最小。 张国华,陈方正(2006)选取2002年末已在中国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的1252家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剔除部分不符合要求的上市公司后的样本容量为804

文献综述的阅读与撰写研修班_专家推荐书目

参考书目 Bitchener, J. (2012). Writing an applied linguistics thesis or dissertation: A guide to presenting empirical research (应用语言学论文写作指导:实证研究报告的撰写)。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Feak, C. &Swales, J. (2009).Abstracts and the writing of abstracts.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Feak, C. &Swales, J. (2009).Telling a research story: Writing a literature review.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Feak, C. &Swales, J. (2011).Creating contexts: Writing introductions across genres.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Hartley, J. (2008). Academic writing and publishing: A practical handbook. Routledge: Talor and Francis Group. Heppner, P. & Heppner, M. (2009).Writing your thesis, dissertation & Research.Cengage Learning Asia Pte. (《毕业论文及研究论文写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引进出版) Lester, J. D. & Lester, Jr., J.D. (2006).Writing research papers in the social sciences. Pearson Education Inc. Luey, B. (2010). Handbook for academic authors (5th e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altridge, B. &Starfield, S. (2007). Thesis and dissertation writing in a second language: A handbook for supervisors.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Swales, J. (1990). Genre analysis: English in academic and research setting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引进)

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的替代互补关系文献综述

2012年第7期下旬刊(总第487期) 时 代 金 融 Times Finance NO.7,2012 (CumulativetyNO.487) 一、引言 对于盈余管理问题的研究已经有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最先开始的研究主要着眼于应计盈余管理,而真实盈余管理的研究要滞后多年。从Schipper(1989)的研究开始,首次将真实盈余管理包含在了对盈余管理的定义中,并且把这种盈余管理定义为:“对外部财务报告过程的有目的干预以期获得一些私人利益……”。至此,大量的研究开始关于对真实盈余管理的研究。虽然针对两种类型的盈余管理方式的各自的研究有很多,涉及操控方式、监管控制、盈余管理动机和经济后果等各个方面,但是对这两种盈余管理方式之间的关系研究却非常有限,并且存在不同结论,有的研究认为两者之间存在替代效应,而有的研究则认为存在互补效应。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二、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的关系的文献综述 应计盈余管理主要涉及对会计处理方式等的选择以达到掩盖或伪饰真实的业务表现(Dechow and Skinner 2000)。应计盈余管理并不会伴随着公司真实经营活动的改变,而是通过对会计方法等的选择来反映公司的活动,相比之下,真实盈余管理主要通过改变公司的真实经营活动来增加当期的收益。两种类型的盈余管理都是管理者出于增加或者降低盈余的目的,一种影响经营活动而另一种则对经营活动没有影响。在现有的研究中,对应计盈余管理的衡量一般采用琼斯模型或修正的琼斯模型等,而对真实盈余管理的衡量一般借鉴Roychowdhury(2006)的模型。 虽然对两种盈余管理方式的存在学界达成了基本共识,但是对于这两种方式自身关系的研究却存在着不同的结论。国外的研究中,Cohen et al. (2008)对安然事件之后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实施影响研究认为该法案对盈余管理产生了明显影响。更为严格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强制实施并未像众多学者所想象的那样乐观,而是对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产生了影响,即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实施之后公司管理者管理盈余的手段发生了变化,由应计盈余管理转换为更为隐蔽,更不易计量的真实盈余管理。因此,Cohen et al. (2008)研究,认为真实盈余管理与应计盈余管理之间存在着替代相应。 与之研究结论类似的还有Graham et al.(2005)和Chi et al.(2011)。他们都认为,应计盈余管理容易受到监管,从而公司的管理层更加倾向于采用真实盈余管理的方式来对利润进行管理。因此,他们的观点也是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之间是负相关的,即存在替代效应。 然而,近期以中国资本市场为研究对象的研究却得到了相反的结论。例如王良成(2012)的研究就认为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之间并非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而是具有同高同低的联动关系。学界将这种实证研究结果的差异性归纳为:中国的实际情况可能与国外成熟的资本市场不同,中国发展市场经济不过短短的几十年时间,在法律基础、投资者保护意识、相关会计制度等都还不够完善,以及现在的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还没有脱离激烈的业务竞争等。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结论不禁引发思考: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之间究竟是替代效应还是互补效应;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样的差异;政策制定者应该如何进一步制定规范措施。针对这种差异是由于中国制度不完善等原因的思考也仅仅是猜测。到底是何种因素导致了这种不同亟待进一步的检验,以为我国进一步完善制度提供依据。 三、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的展望 虽然盈余管理问题研究由来已久,但对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两者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却存在着不同的研究结论。对于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替代效应和互补效应的研究能够厘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研究判断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样的差异,对未来的政策制定有着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Cohen, Daniel A., A. Dey, and Thomas Z. Lys, 2008.Real and accrual-based earnings management in the Pre- and Post-Sarbanes-Oxley periods[J], The Accounting Review. [2]Chi,Wuchun,L.L.Lisic,and M.Pevzner,2011.Is enhanced audit quality associated with greater real rarnings management[J],Accounting Horizons [3]Graham, J.R., C.R. Harvey, and S. Rajgopal, 2005. The economic implications of corporate financial reporting[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4]Zang,A.Y.,2012.Evidence on the trade-off between real activities manipulation and accrual-based earnings management[J], The Accounting Review, Forthcoming. 作者简介:景姣(1987- ),女,汉族,四川成都人,现就读于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研究方向:财务会计。 (责任编辑:刘晶晶) 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的替代互补关系研究文献综述 景 姣 (西南财经大学,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随着真实盈余管理被纳入盈余管理的研究,除了对方式、监管、动机和后果等方面的研究,学界开始关注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这两种方式自身的关系。然而,相关研究却得到了不同的结论。本文对两方面不同的观点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期对未来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应计盈余管理 真实盈余管理 替代效应 互补效应 254 Times Financ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